公共管理的原理范文

时间:2023-07-20 16:3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管理的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管理的原理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 公共关系 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公共关系是与其他管理职能不同的独特职能,它可以帮助城市发展与公众建立正常的沟通、了解、合作、接受渠道,并且可以及时处理问题与纠纷,将公众意见直接传达到管理部门之中。公共关系反应迅速,可以加强公众利益服务管理责任,也可以作为城市监控预警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帮助,保证在城市发展的阶段中,不会因为问题影响发展速度

一、公共关系学概念

公共关系学是近近几年在我国逐渐普及的新兴学科,在国际中仅仅产生了几十年,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其独特的功能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评价城市发展水平时,计算机可以代表科技水平,旅游业可以代表生活水平,而公共关系就代表了管理效能,这三大因素也是衡量国家经济水平的基础指标。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源于美国,其中分两大方向:一是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为透明性,所有信息不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二是公共关系研究方向十分复杂,是多种关系共同组成。一般描述公共关系学中的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与群众相接触的实际情况;二是政府与群众相处时使用到的手段与策略。公共关系的基础是政府与群众,或者以政府或组织为主体,研究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为群众了解公共关系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获得群众对政策的支持,创造适合城市发展建设的环境,加强城市发展速度。

二、公共关系的内在含义

城市规划的基础理论是由城市物质要素通过实践对象表达在空间上的组合与发展,其中主要包括:土地规划使用、城市区域划分、交通网络架构、城市策略实施。公共管理的实质是处理城市不同功能之间、公共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规划主体任务来发挥作用,政府或组织在与公众相处中采取的政策、态度、手段、策略,这些关系是一种主观性的公共关系。城市不同的物质功能互相对立,但是又和谐统一、相斥相吸、制约促进,形成不同的规模与结构,使用技术方法将这些关系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客观性的关系。城市规划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主体:政府部门、公众、建筑师,从客观层面来看,城市规划包括多种物质与功能要素,在空间上反映出土地利用、空间组合、交通网络规划。主观性关系直接决定了城市在规划主体中代表了何种的关系,而客观性关系则决定了城市规划中不同客体间存在的关系。

三、公共关系原理分析

(一)公共关系原理特点

主观性关系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由政府部门进行引导,群众作为政府部门规划的协作者,所以在处理主观性关系时,完全可以通过公共关系原理寻找解决方法。客观性关系属于一种抽象的理论性规律,主要反映了政府部门制定了何种平衡城市发展与公共利益的措施。城市规划会制定多种不同类型的政策,由这些不同的政策组成了公共关系基础,城市政府需要优化自我形象,通过公共关系形象激发出城市规划的全部职能,并且通过科学的协调与均衡规划模式,为城市发展制定更加优秀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包括修改、管理、实施等内容,无论何种阶段的内容,都与公共关系运行息息相关。公共关系原理的基础是政府,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形成政府与群众互帮互助的良性关系,促进城市全方位发展。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采取客观性关系,并且在政策上使用主观性关系的原则,可以有效提高政策有效性。

(二)公共管理原理特点

公共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学科,它与普通的城市规划有较大差别,如如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这其中的本质性差别就是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围绕公共关系开展,其中需要以空间关系进行规划,研究不同的公共关系发展、组织、布局、协调等方法与原则,城市规划的核心主体就是城市的空间关系,也是群众对公共关系认知与政府协调工作产生的结果。城市规划必须做到以科学为基础,并且加强城市发展方向的研究,使用相关学科制定出不同的学科研究方案,城市学科研究是处理公共关系的基础要素。所以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公共管理,主要操作对象也是以空间关系为载体的公共关系,当代城市规划代表了公共关系原理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公共关系原理内容

公共关系原理在多种理论定义中都有体现,尤其是有关于公共关系的理论之中,对公共关系进行定义的概况非常多。公共关系的实际内容是一种计划性较强的持续性工作关系,是政府部门与群众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是保证群众了解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公共关系是组织可以实现财富与社会有效联系的关键纽带,也是政府经营的重要职能。公共关系可以做到分析与预测城市发展规律,并且帮助城市规划者制定城市发展方案,政府与工作的行动计划,也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支持,营造一种良性的关系氛围。公共关系是内部集中、外部发展的管理经营艺术,通过合理的方法与原则,利用科学的计划,进行持久的努力,改善与协调政府的内部与外部关系,十分重视管理。通过分析公共关系的原理,结合城市规划发展特点,可以得出以下基本内容。

1.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责

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就是建立城市信息沟通平台,只有快节奏的信息交流渠道,才能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城市财富增值,重视城市运作与经营管理,重视城市风貌的建设,通过优秀的城市规划计划,提高公众对城市发展的了解,通过政策获得群众支持,营造良性的城市发展状态,使城市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公共关系的运行手段

城市发展需要坚持协调原则,加强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发展,合理运用公共关系原理的理论与方法,加强内部管理研究,积极推动外部管理的研究与分析工作。通过公共传播手段,合理运用新型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媒体的推广来加强公众对政府与城市发展规划的支持,使规划主体的形象更加优秀。运用行为学方法来提高政府形象,体现出规划与实施的艺术效果,通过公共关系原理选择科学的处理方法,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效果。

3.城市规划中公共关系的原理

公共关系的基础原理是保证公众利益,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协调不同层次的公众利益,通过公众分析方法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效果。

4.城市规划中公共关系的协调

城市规划的核心就是通过公共关系协调组织与公众的关系,通过客观性关系进行协调工作,并且由主观性关系完成公众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结语: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面对新的问题与任务,强调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之中,强调公众与政府的和谐关系,重视城市形象的发展与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战略发展方针,强调城市运作与经营管理,强调全方位持续发展原则。在市场经济运作条件下,城市规划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只有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运用公共关系原理,才能有效完成新任务,解决城市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建筑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申仲英等.自然辩证法新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篇2

其实,很多事情的迎刃而解,需要改变视角,静心顿悟。如果换个角度,多审视自己,把员工当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发现最后需要提升的只是自己!

员工素质提高到想象的水平,还要你作甚?

企业在市场中,就如同真实的作战环境,随时面临市场决战,不允许彩排,更不允许做条件假设。做一些无谓的假设,只会浪费时间,延误战机,或为自己达不到目标找借口。

要在现实的状态下开展工作,而且认为当下是最合适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积极思考、正面应对。管理者认为员工队伍素质太差时要想一想:如果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自己想象的水平,他们还会甘心于现有的岗位吗?自己还能当他的领导吗?你的能力与价值又如何去体现呢?现有的环境,正好是体现自己能力和锻炼自己的最佳舞台。

眼中的员工状态,其实是自己的表象

在成功管理者的眼里,看到和吸引自己的都是别人的努力,别人的负面因素也无暇顾及,感受到的全是他们的努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自己感受到他们的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只是我们看别人容易,读懂自己难。

我们可以做一个测试,对同一个企业,不同员工的感受和评价肯定不同。这是因为每个员工的状态不同,看到的也会不同,相由心生就是如此。其实,别人就是一面镜子,照到的全是自己。我们总喜欢盯着别人找缺点,而很少从内心审视自己,所以只能用反推的方式才能有所感悟。当我们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都看不顺眼时,那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

特别不喜欢的,就是自己最需要提升的

我们有时会特别不喜欢某人或者特不喜欢某人做的某事,这原因是什么呢?是别人的问题吗?他的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反感的吗?不见得!既然不是所有的人不喜欢,那为什么自己不喜欢?问题出在哪里呢?那是因为自己有偏见,或者是自己小题大做,或者是自己的某种“性格缺陷”,从而造成了自己的不喜欢。

如果员工经常跟你对着干,那是说明你人格魅力不够,或者能力没有得到其认同,或者自己平时也是对其如此,所以这些都是需要自己提升的方面。团队执行力差,可能是因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员工经常因家事耽误工作,可能是管理者不够关怀员工;不能容忍员工评议,可能是自己确实存在某些不足等等。当我们面对“不喜欢”时,恰恰就是发现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

把员工看成什么,他就是什么

有些管理者习惯给员工贴“强弱”、“敌友”、“勤懒”的标签,自己怎么判断,往往最终真的就如所料。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给某人贴上标签时,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其发生微妙变化。带着标签与员工沟通,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很容易被对方捕捉到,对方也会同样为之,从而造成许多弄假成真事实。

对优秀的员工常包容和多鼓励,对能力欠缺的员工喜欢批评和排挤,都是不正确的。其实,很多标签都是管理者心里所预判出来的,有些并不代表真实。不然,为什么有的员工换了个工作环境,就判若两人呢?所以,总体上来说,应该相信每个员工都在努力创造一片自己的天地,我们要多鼓励、多肯定,多给员工贴正能量的标签。

员工的彻底认同,只有靠感化

不要认为企业有了规章制度,就能让员工彻底的认同和遵守。表面的服从和内心的认同相差很远。制度越来越多,培训越来越多,员工并不一定买账,流失率的高低就可以作为参考。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员工离职与其上司有直接关系。试想,员工都准备离职了,自己对其还能有什么影响力可言?

员工的彻底认同,关键是领导者自己的魅力和专业技能,自己以身作则,让员工内心受到触动,这样的影响才持久,带来的执行力才会强。除了有管理制度,管理者还应有适当的感情投入和相当的魅力影响,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

问题是自己造成的

有些管理者喜欢怨天尤人,总是羡慕别人天时地利人和,觉得自己身边的同仁或客户有意制造难题。其实每个人身边的所有环境都是自己经营的,发生的事情是好是坏,都与自己的积累有关,不然为什么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呢。

如果进行自我剖析:员工是自己安排的,是不是没有交代清楚,是否过程中间没有跟踪,或许自己对“识人”还需要技能上的提升,等等。下属看到领导自我批评了,也会分析他自身的原因,而不会再去想着推诿扯皮。总之,管理者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要先从自己找原因,很可能都是自己造成的。

好“果”必定是早前种下的善“因”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事情的发生必有因果,现在的“果”必定是之前种下的“因”,好果归于善因。为什么会遇到很多麻烦事?为什么员工难于管理?管理者要好好反省自己对他种下了什么不好的“因”。

有员工说,我招惹谁了,那么不好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某某事件真是不公平……因果兑现时间不一,过程有的很漫长,导致很多人不容易相信。不要认为不公平,因为自己也可能是别人眼中不公平的造就者。

心存侥幸的事肯定会暴露

管理者一定要做得正、行得直,不要有自私的行为缺陷,更不要认为自己处于领导岗位,一般员工发现不了。

人的心理有个弱点,在同样条件下,往往认为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大,不好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很少,于是就形成了侥幸心理:“哪有那么巧?”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管理者的某些“缺陷”也肯定会让员工知道。试想, 你都不正自己怎么可能会让下属心服口服?心存侥幸的负能量事件要彻底杜绝。

知易行难,所以更要重视“行”

篇3

中国企业经常会面临一种困境:企业骨干一走,整个部门运作就可能陷于瘫痪,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衰败的事例经常发生,我们经常在组织制度创新面前茫然无策,在组织变革管理上乏善可陈,企业因此暮气

重重。

事实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和智慧,把他们对组织的贡献列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让每一位员工都对组织作出贡献。

在现有的组织里,员工工作范围的限定,即员工从事何种业务工作仅仅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最基本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此,他们在完成业务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对组织有所贡献。

这种贡献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对组织中“人”的贡献,诸如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为组织培养优秀的人才等等,另一方面则是指对组织制度的贡献,需要员工创新制度、创新流程……

而这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往往比对公司业务贡献显的更为重要。在企业界,优秀跨国公司对此极为重视。惠普制定出知识大师计划,在每个工作领域挑选出两三个最出色的人选,如产品技术大师、人力资源管理大师等,鼓励这些优秀员工把他的知识贡献出来,整理成书面的材料,让公司的员工共同分享,他们的个人智慧渐渐变成了企业层面的制度。

但能够提升组织能力的不仅限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或者技术骨干基层员工的智慧,往往让人惊叹不已。普通员工常会对组织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篇4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园林工程施工的特点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以及城市的发展,希望可以获得更好的、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对此,有关部门提出了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相关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园林的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建立必须要建立好园林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结合。在园林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园林所处的地理格局以及园林内各项设施的搭配情况,实现园林建筑、自然环境以及人的和谐统一,还需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能够符合开发商的预期和构想,能够匹配园林建筑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理特征。因此,园林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部门和行业众多,并且存在交叉施工的现象,需要切实做好整体调配工作,确保人力、物力等的合理利用,才能确保园林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园林工程中的常见施工新工艺

2.1高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

高边坡防护技术应用在园林的高坡施工和人工湖施工中,边坡栽种的植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固定措施,防止边坡的脱落,这使得该技术在园林施工中占据重要作用。高边坡防护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对边坡的高度、长度、宽度等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否则就可能导致边坡脱落或松散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一难点,使得高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局限性非常强,当边坡土质条件较弱、土质松软时,不适宜大面积应用高边坡防护技术,可通过在边坡上铺设嵌草砖来达到固结水土的效果。从优点上来说,该技术有固结水土、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从当前市场的应用实践来说,高边坡防护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植物防护,应用在边坡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一种是砌体封闭技术,应用在边坡土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

2.2雨水回收技术的应用

雨水回收技术是一种自然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的技术,它能提高园林工程的环保节能效益。该技术主要是通过修建一些设施,利用一些设备和特殊的处理工艺,收集、储存自然降水,合理应用这些自然降水,如: 应用到冲洗马路、浇灌树木上,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园林后期养护管理中的用水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效益。雨水回收技术的技术含量较高,在园林工程中有较大应用价值,因为园林中的植物等离不开水分的滋润,而雨水回收技术则能给植物提供稳定的水源,有助于植物成活率的提高。

2.3 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的应用

雨水膨胀止水胶的作用是减少水分的流失,提高管道的密封效果。园林工程中植物的灌溉多是通过必要的管道装置来实现的,这样有助于植物最大限度吸收水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这样,管道的密封问题就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若管道出现裂缝和渗漏等问题,必将影响到灌溉的顺利进行。在这里,雨水膨胀止水胶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它在双重密封止水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当管道出现裂缝,且水资源进入裂缝后,橡胶的弹性会迅速增强,体积增大,迅速将裂缝填满,从而起到良好的止水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在园林工程中得到应用。

2.4应用土工合成材料技术

2.2.1 三维垫网边技术。在这样的材料当中,一种新型的材料就会被进行应用及―――三维网垫技术,丝瓜状是它的结构特征,对植被进行固定是它的主要用途,它的柔韧性比较强、质地还比较疏松,内部有很大空间可以填充土壤、细石和沙子,可以在中间穿过植物的根系,对植被的自然生长上也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植被草皮在长成了之后可以与该垫网有效地结合在一块,能够在地表中深入植物的根系,深度会维持在35cm,一层比较稳固的保护层就会因此被打造出来。

2.2.2 应用格式水管技术。有3个部分存在于这个技术当中:支撑弹簧钢线主体、pvc管和水管过滤管壁,对渗透、透水的毛细原理上进行使用,对土壤中的多余水分使用纤维进行吸收,这是软式水管技术的最大特点,饱和之后汇集到管道的内部,接下来进行排水工作。这种技术与之前的滴水排水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使用格式透水管的时候,对软土层改良技术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有效地进行解决。

3.提高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的措施

3.1注重提高新工艺运用的可预见性

在运用园林施工新技术时要坚持一些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新工艺必须要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实现园林施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运用新工艺之前,施工部门必须得全面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情况,并作出全面分析和信息整合,为运用新工艺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这作为园林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以提高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这样可为调整城市园林建设计划提供依据,继而达到新工艺的使用标准,要达到这一高度需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定期培训员工,使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3.2合理地优化园林施工过程中施工资源的配置

科学、合理、高效地运用施工资源,提高资源在施工过程中的利用率,是城市园林建设新工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在城市园林建设工程中运用园林建设新工艺的主要目标。例如,采用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喷灌、滴灌等新型灌溉技术对园林植物进行浇水作业,与以往的大水漫灌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降低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资金花费,符合新工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所以在确保园林植物可以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采用节约资源的技术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实践中,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经得起考验,用高产值、低能耗的技术代替那些低产值、高能耗的技术。为此园林工作者要放开手脚去积极探索新的园林施工工艺,使园林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使建设过程中用到的养护、灌溉、植物、土地等各类资源达到最理想的配置,更大限度的实现施工资源的有效利用,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分类,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验证新工艺的可行性,并且根据真实的效果对新技术进行取舍,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3.3做好栽植植物之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园林建设本来就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运作,所以前期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施工前的组织计划可以保证新工艺的施工质量,但是制定计划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好以下几点的工作:1)针对施工工艺方面管理者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尽力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这样可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清晰地掌握一切,可以有效的处理出现的问题,这样自然就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2)要对新工艺进行严格检查,并且要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在制定质检方法与质检制度的过程中要有所论述,因此要完善当前的技术性储备,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制定不同的质检标准,继而保证新工艺质量;3)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图纸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参考施工要求尽力优化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工序,并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认真地完善施工的组织计划,然后用横道图将计划表现出来,最终做到控制每项工程的进行。

结束语

随着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尤为重要。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落实管理责任,合理的配置施工资源,从而更好的促进现代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庞羽.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10.

篇5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现状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 我国志愿者协会对“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而图书馆志愿者是指在不谋取物质报酬的条件下,志愿为图书馆贡献个人时间和服务的人,他们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已久,民众参与图书馆服务管理非常普遍。然而,我国内地的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关于图书馆志愿者的管理尚不完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及公益事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志愿者活动,成立了很多志愿者组织,随后逐步走进公益部门,走进图书馆,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1995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就开始引进学生志愿者协助图书馆开展服务。随后,在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借鉴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志愿者队伍。此后,北京、河北、广东、浙江、上海等十几个省市各类图书馆先后开展了志愿者活动。如,2000年5月,中山图书馆向社会招聘图书馆社会义务工作者,并根据《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制定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义工管理细则》;2001年武汉图书馆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2002年青岛市图书馆开始引入义工机制;2002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了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爱心援助、志愿者讲坛、义务图书管理员、义务讲解员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2002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到2004年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已达630人次;上海图书馆目前有注册志愿者281位,自2005年5月成立志愿者团队以来,基本每周保持40至50的志愿者服务人次[1];而笔者所在的图书馆,2009年前后才开始引入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目前平均每周参与服务工作的志愿者达到30至50人次;与大陆相比,志愿服务在我国台湾地区图书馆界开展得较早,并于2001年颁布了全球第二个《志愿服务法》。早在1990年,有台湾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台湾地区145个公共图书馆中,使用志愿者的就有43个,占被调查者的29.66%[1]。

总体上来说,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在引入志愿者、合理有效地管理志愿者、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方面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规范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运作与保障机制是有待于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现实意义

1.缓解图书馆人力的不足,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正式编制人员有限,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接待读者数量显著增加,同时读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限的工作人员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图书馆人员的不足。此外,通过招募来自不同行业和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可以优化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增加图书馆的朝气和活力

志愿者的加入,会对正式馆员们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通常,馆员们长时间从事同一性质的工作,多少会产生倦怠感。同时,由于行政事务的压力,势必越来越多将精力与时间都转移到行政业务上;而志愿者由于是自发性的参与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通常充满活力与热忱,无形中能够带动图书馆自身员工的工作热情,为馆员带来正面的影响。

3.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在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其本身就是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公共图书馆通过志愿者的公众参与,增加与读者的双向沟通,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同时,借助志愿者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管理还处于一个探索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目前在国家级别上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公民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条例。1999年9月开始实施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是国内首部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 此后,湖北、吉林等地相继推出了地方性条例[2]。这些条例明晰了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对其服务对象、经费来源、志愿者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据统计,在中国志愿服务领域,截至2014年年底,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已制定志愿服务地方立法的有20个,占64%[3]。然而,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界定、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对志愿者的奖励措施和奖励标准、志愿服务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各地的立法差异较大,执法水平悬殊。同时图书馆界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办法或制度,从而造成了志愿服务随意性强、积极性不高,志愿服务难以持续、深入开展。

2.志愿者流动性大且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志愿者培训工作事倍功半

由于拥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志愿者队伍出现素质参差不齐,差异性极大,人员流动性大等等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志愿者队伍的年龄跨度从十几岁的中学生至六十多岁的退休干部职工,学历从初中至大学不等,据统计,2013年、2014年两年共计有4419人次参加志愿服务,连续参加3次或以上的志愿者为1108人次,占总人次的22.8%,而连续参加5次或以上的志愿者仅为488人次,占总人次的11%。

在招募志愿者时,大多数图书馆并没有设立严格的筛选程序,基本上只要报名就可以参加,馆方需要花费时间和人力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管理与监督费时费力。而图书馆一般会安排志愿者从事图书整理、搬运书籍等较为重复或次要的工作,对志愿者缺乏挑战性,使志愿者感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不再从事图书馆志愿服务,这让图书馆的志愿者培训事倍功半。

3.缺乏规范化的招募和管理制度,志愿服务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未能针对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制定专门的制度和相关的指引,在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并没有对进行报名人员必要的评价分析和筛选,在志愿者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部分志愿者服务热情不高,愿者服务工作持续性差,志愿服务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4.激励措施不完善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及动机多元性等特点。志愿者虽然不追求物质的报酬,但追求精神方面的肯定和支持,很多公共图书馆既没有物质报酬,又缺乏精神奖励。激励措施不完善造成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

四、完善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对策

1.通过立法确定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为志愿者提供法律保障,才能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虽然有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地方性的法规和条例,但由于缺乏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导致出现各地立法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加快推动出台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十分有必要。此外,对于公共图书馆界而言,虽然部分图书馆制定了志愿者管理办法,但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还是缺乏制度化的规章,公共图书馆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志愿者的招募、管理、表彰都制定规范性指引,才能保证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可持续发展[4]。

2.规范招募程序,建立长期有效的志愿者培训和考核管理机制

志愿者招募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社区论坛、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宣传,也可通过与学校、志愿者团体联系,采取单位共建、团体招募等方式扩大招募范围。除了招募学生志愿者外,还要争取吸引更多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中。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管理上的问题,或产生图书馆日常运作的麻烦,图书馆要严把入门关,在申请人报名后,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而且经过适度筛选才被允许参加志愿服务,会使入围者有被尊重的感受,才会对此团体有较强的责任感。

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是提高志愿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对志愿者提供岗前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测试,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服务。此外,还应对志愿服务工作效果建立日常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应包括服务时间、服务态度、业务能力、读者评价等方面。

此外,建立一个统一的图书馆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平台,会更有利于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志愿者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时引入志愿者项目,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平台,既为志愿者提供了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机会,又使志愿者资源在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调剂,达到平衡供需的目的[5]。另外,图书馆在加强志愿者培训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志愿者的性格特点及爱好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

篇6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们的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建设开始迈入生态环境建设时期,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极其热门的工程,西方发达国家将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因此,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和发展阶段中的作用,再将各种花草树木加以合理的布局,进而使园林工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相关的功能。

2园林工程施工内涵和特点分析

园林施工项目指的是由园林施工单位对园林产品进行全面施工的一个过程,成为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事实上,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对象为园林工程项目,在经理负责制的基础上,最终完成既定目标,对园林施工的整个过程加以控制与管理。园林施工企业的主要生产对象为施工项目,所以,这可以是整个园林建设施工,也或者为某一个单项工程的施工。从整体上来分析,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有很多,例如:多样性较强、体积较大、生产周期过长、养护周期较长等。

3当前园林工程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3.1施工队伍结构不够科学

现如今,我国园林施工队伍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并且施工人员的技能参差不齐。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园林工程施工看成是普通工程建设,错误的认为园林工程施工只是种植花草树木,再加上,其工程的利润十分可观,因此,大量施工队伍开始转向园林施工行业,但是,他们却不能正确理解园林绿化施工的真正意图,尽管有些施工项目聘请了园林专家,然而在协调方面依然做的不够充分,特别是管理意识并不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施工漏洞。

3.2施工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偏低

当前,园林施工的管理人员缺少完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一来,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难以做好施工管理,情况严重的会延误工期,增加管理成本等问题的出现。

3.3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不相配合

园林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必须由专业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同时还要认真审核图纸内容。然而,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企业与建设企业对此方面的工作却不够重视,再加上,园林工程的设计人员不按时到施工场地进行指导,这样一来,难以对修正施工现场的工作,再加上,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难以正确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通常都是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修改施工计划,从而大大增加成本消耗。

3.4对工序质量管理不够严格

在园林具体施工中,由于土壤以及各种绿色植物没有进行科学的处理,比如:施肥与管理不到位、种植中的定根水未浇透彻。这样一来,会导致园林在完成建设后,植物生长不正常,上述这些问题都将对园林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4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对策

4.1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第二,提高园林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园林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都必须要交钱的管理能力,贯彻与落实质量操作规程。此外,园林施工的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的施工。由此看来,为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必须要将施工人员的质量教育以及精神教育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挑选出更优秀的施工人员。

4.2对施工现场管理更加严格

现如今,园林工程建设市场竞争相对十分激烈,施工单位为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持续发展下去,就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园林工程。对于园林工程质量来说,除设计材料、施工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外,必须要有完善施工工艺与现场管理作为保障。通常情况下,园林施工现场管理对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施工单位在中标之后,要由施工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和管理。

4.3加强对各个工序的施工管理

对于各个工序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要点来说,必须要有完善的质量标准以及技能标准,此外,还必须要有更为完善的控制方法。可以说,工作态度决定施工质量,而施工人员的责任感通常要体现在每一件施工环节当中。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仔细的分析,重点对施工的细节加以高度关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粗修改建议。长此以往下去,我们会在施工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园林各个工序的施工管理质量。

4.4设计人员要配合好施工现场的工作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要时常到施工场地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对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建议,这样一来,施工方在确保满足用户的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施工主观与客观条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进一步对图纸加以完善。在得到用户以及设计单位双方的同意之后,才可以修改施工设计图纸,并且还要办理相关的手续证明。

4.5重视对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与管理

由于在园林工程建设完成之后,通常采用开放式管理,这样一来,人为破坏园林现象较多,所以,对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这样一来,在园林工程竣工之后,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机构,并制定一套更为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一旦出现损坏的现象要及时进行维护。此外,还要对绿色植物进行科学的养护与管理。可以说,对植物的养护与管理成为保持绿化景观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园林工程的后期管理与养护。

5结束语

总体来说,对园林工程必须进行全方面的管理,把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等都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这样一来,确保园林施工项目顺利的开展下去。此外,设计人员要定期到施工场地进行指导,在确保园林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把园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等方面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建设出经济、美观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陈森.浅议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J].科学之友,2011(3).

[2]肖永兴.探析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2(6).

[3]赵荣获.浅议现代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细部处理[J].中华民居,2011(8).

[4]丁耀玲.浅谈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3).

篇7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正在对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方式提出挑战。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  。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对策分析 

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改革的趋向是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范围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兴起,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正在经历一 

场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提倡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但不依法行政及行政质量低下的状况依然存在。因此,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十分重要。 

一、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 我国公共部门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系统认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传统人事管理转化而来的,但与传统人事行政差别很大,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所对应的经济形态不同。传统人事行政是适应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以严格的规制对员工进行管理为主要特征,着眼于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是为完成组织的目标而实行的战术性、技术性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后工业文明的产物,它是将工作人员作为一种主动的资源进行管理,是通过放松规制、开发心智等新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提高个体智能,进而增强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具有战略与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目前,我国许多公共部门仍旧习惯于把人事管理过程归纳为“进、管、出”三个环节,把人看作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工具,强化对人的控制,视人力为成本,没有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这与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思想背道而驰。 

2. 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如:干部终身制、论资排辈、管理无法制等都得到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尚不健全,竞争未做到法治化和制度化;激励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业绩评估、考核的标准难以确定,缺乏现代化的绩效评估方法及技术,同时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和工资标准缺乏灵活性和激励功能;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3. 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不足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组织成员的培训没有统筹考虑,缺乏学习氛围。我国当前公务人员的学历、知识和技能结构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公共部门教育培训内容、方法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深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改革,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公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对策 

1. 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系统认识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于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公共部门为外界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管理,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组织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把行政管理人才看作是能带来直接效益的资本,给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带来全面更新。传统人事行政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质的区别。传统人事行政所依托的理念是规范、管制;而人力资源管理所依托的理念是发展、创新。人事行政的理论是以古典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为知识背景、运用常规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传统理论;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则是以现代行政管理学、资源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信息科技等为基础,运用知识管理方法,依靠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和手段装备起来的全新理论。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公共部门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未树立,因此加强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学习与认识十分重要。 

篇8

第一条 按照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它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试用工和临时工除外)。本制度所指工资,是指每月定期发放的工资,不含奖金和风险收入。

二. 工资结构

第三条: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第四条: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职务津贴、工龄工资、住房补贴、误餐补贴、交通补贴。

第五条:固定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职务、资历、学历、技能等因素确定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报酬。固定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40%。

第六条: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考勤表现、工作绩效及公司经营业绩确定的、不固定的工资报酬,每月调整一次。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0-60%。

第七条:员工工资总额由各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拟定后报总经理审批。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每月对员工进行考核,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并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审批后予以发放。

第八条:员工工资扣除项目包括:个人所得税、缺勤、扣款(含贷款、借款、罚款等)、代扣社会保险费、代扣通讯费等。

三. 工资系列

第九条:公司根据不同职务性质,分别制定管理层、职能管理、项目管理、生产、营销五类工资系列。

第十条:管理层系列适用于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

第十一条:职能管理工资系列适用于从事行政、财务、人事、质管、物流等日常管理或事务工作的员工。

第十二条:项目管理工资系列适用于各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成员。

第十三条:生产工资系列适用于生产部从事调试、焊接、接线等生产工作的员工。

第十四条:营销工资系列适用于销售部销售人员(各项目部销售人员可参照执行)。

第十五条:员工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详见下表1:

表1工资系列适用范围

工资系列

适用范围

管理层系列

1.总经理 2.副总经理

职能管理系列

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生产部、质管部、物流管理部所有员工

项目管理系列

各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成员

生产系列

生产部从事调试、焊接、接线等生产工作的员工

营销系列

销售部销售人员(各项目部销售人员可参照执行)

四. 工资计算方法

第十六条 工资计算公式:

应发工资=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扣除项目

固定工资=工资总额×40%

绩效工资=工资总额×60%×绩效工资计发系数(0-1)

第十七条:工资标准的确定:根据员工所属的岗位、职务,依据《岗位工资一览表》确定其工资标准。待岗人员工资按照本地区当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试用期员工工资参照附件1《试用期员工工资标准表》。

第十八条: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试用期与待岗员工不享受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确定方法见表2。

表2:绩效工资确定方法

考核成绩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绩效工资发放数额

90(含)--100分

≤1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80(含)--90分

≤0.8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60(含)--80分

≤0.5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60分以下

≤0.3

绩效工资×计发系数

第十九条:职能部门普通员工考核由其部门经理负责;部门经理考核由其主管副总负责;项目部成员考核由其项目经理负责。考核成绩和计发系数每月8号前上报至人力资源部。

注1:原则上管理层工资由公司承担,若管理层人员兼任项目经理,则其基本工资由公司承担,绩效工资由项目部承担。

篇9

关键词:基础建设园区项目管理现状

某工业园区位于某市的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11.7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自2001年建区以来,该工业园区本着“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发展高速度”的原则,全力推进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式管理到先进管理方法逐步应用,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管理手段逐步完善,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面开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从2002到2007年先后完成两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但是,客观来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工作不够理顺,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初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项目管理模式。面对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面对日益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质量不仅关乎园区整体形象,而且直接影响招商引资。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1、我国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简述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城市基础设施相同,有些开发区实际上就是新城区的建设。因此,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而且有些先进项目管理方式方珐就是在开发区最先引进并实施的,可以说开发区是基建项目管理改革的先导区和实验区。

总体而言,按投资主体来区分,目前国内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大体可分为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化模式两种。

(1)政府主导模式。即由政府统一建设管理,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资金和以土地开发收益抵押获取的银行贷款。如北京经济开发区、南京河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就是政府主导模式的典范。

(2)市场化模式。主要依靠社会投资来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政府职能则主要体现在制定新区整体规划、项目运作及社会投资人的选择和后续监管上,常见的运作方式有BOT、PPP、BT(或工程总承包)以及委托管理等。浙江省慈溪经济开发区是市场化运作比较成功的案例。

两种模式的基本比较

政府主导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建设能迅速见效,并百分之百地体现既定的新区发展政策;其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政府或计划经济的色彩过于浓重,原体制的所有弊病完全继承,与目前建立市场经济的大方向不吻合。

市场化模式的突出优势有:(1)解决政府建设资源不足的问题。(2)借用社会投资人的决策机制,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其主要问题表现为:(1)如果新建园区的基本面(主要指发展前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实力等)差,则市场化运作无社会投资人捧场;(2)项目的运作周期长,成本高。前面重点介绍的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基本模式,以及国内现行主要基建项目管理模式,都代表了当前基建项目管理发展的一些先进趋势,应该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向。

2、工业园区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现状

2.1 管理体制

(1)决策机构

工业园区最高决策机构为园区管理委员会,它代表区政府对园区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

(2)日常管理

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称管委会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代表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管委会办公室内设机构为:招商部、企监服务部、综合事务部、资本运营部、工程建设部及创业中心。

为保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和实施。

2.2 管理方式

(1)项网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经营性建设项目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项目建设与经营体制,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我国建设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在项目建设与经营全过程中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措施。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运作。

2.3 工程监理制

所谓建设工程监理制,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工期和质量;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的工作关系。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可以分为监理的工程范围和监理的建设阶段范围。目前,园区所有在建项目均实行工程监理制。

2.4 招投标制

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有组织的特殊商品交易行为,是竞争最为充分的采购方式,是实施项目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招标投标的任务是为招标人择优选定中标人。它是应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市场竞争机制,有组织地通过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投标竞争,从众多的投标人中择优选定中标人并与其签订合同,以达到节省投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工程、货物或服务的目的。目前,园区基建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重要设备与材料都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服务单位和供货商。

2.5 工业园区基建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2.5.1 存在问题

(1)项目管理模式落后

现行管理模式属一般社会业主管理模式,即按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进行。即管委会成立建设指挥部,成立综合、工程等内设机构,从政府抽调干部兼任负责人。所有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都由业主确定,协调任务重、效率不高、施工进度不快。人员整体水平不高,达不到专业化管理,项目管理水平低。

(2)项目管理效率较低

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金三角,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三项目标的实现,要有相应的技术方法给予保证,而园区在这方面却存在一定管理缺陷,建设单位完全依靠经验,而非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使这三方面的控制失调,进而导致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问题。

(3)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

园区基建项目管理处于粗放状态,缺少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缺少先进的项目管理方式、方法,在项目决策、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都缺乏一套科学可行的运作程序。此外,项目管理的监督、评审等工作也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导致项目实施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2.5.2 成因分析

(1)政企不分,政府主导弊端多

虽然成立建设公司,但和管委会属一套人马,其经营管理也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进行,造成政企不分。在融资和贷款上多以政府财政为担保,没有形成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最终是政府兜底,承担建设风险,实际上没能发挥建设公司的作用,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成问号。

(2)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

管委会职权过大,造成条块分割,管理不畅,效率低下。虽成立了法人机构,但基本上仍以行政指挥为主,工程指挥部和项目法人并存,关系不清,职责不明,项目法人无法独立履行职责。

(3)没有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

一方面项目前期准备方面工作不到位,问题较多。如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实地勘测不细,设计质量差、实施中擅自改变建设内容等,这为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等埋下了祸根。另一方面项目的竣工验收走过场,缺乏项目后评价,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3、工业园区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3.1 实行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旋,把工程项目建设发生的全部费用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投资估算、设计概预算和竣工决算等管理目标的实现,达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最大投资效益的目的。基于工程项目投资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差噬,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其基本控制原理为: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不同投资主体的控制;合理设置控制目标;以主动控制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最首要的一点是全过程控制原则。这种全过程具体体现在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决算等阶段,而且每一阶段都是缺一不可的。以往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只是片面地强调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但事实证明,施工阶段对项目投资进行控制的影响程度在全过程控制中仅占很少的一部分,只有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控制才是关键。

3.2 规范和完善园区建设项目决策机制

(1)制定科学严密的基础设旋建设投资计划

要根据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长期建设计划,对一定时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要制定近期执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采用科学投资评估方法,对项目的选择、评估以及项目的实施计划进行统一安排。

(2)完善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过程

逐步建立一个参与广泛而又协调的基础设施决策机制,综合考虑政府、专家、用户和有关利益群体四方面的意见;科学设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可采用专家听证会、公众听证会、设立基础设施委员会、书面意见书等不同方式;尽快建立投资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础设施投资信息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加投资项目决策的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投资决策程序化、公开化、规范化。

(3)加快建立投资决策咨询制度和建设责任制度,实现市场化和竞争机制对于达到一定数额的建设项目,要通过竞争形式引入社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参与。建设全过程应该推行招投标制度,各种购买行为应该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投资建设各阶段和终结应该建立信息制度,真正实现投资和建设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责任约束。

(4)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

审计遵循的原则是在确保园区基建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使投资资金的使用做到成本低、效益高。严格实行投资基建项目的预算、期中、决算全过程跟踪审计,保障建设资金的合法使用,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5)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通过建立项目后评价等手段建立建设项目决策问责制度,对于因主观原因造成决策失误的,应追究主要决策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另外,还要对相关技术、经济、设计方案的选择评估过程,建立责任到评估咨询机构、到责任人的跟踪评估反馈体系。造成投资项目决策失误和损失的咨询机构和个人,给予罚款、取消资格等相应的处罚,以促进其提高咨询评估的水平和责任心。

篇10

【关键词】综合性园林 工程应用 环境 施工技术 管理

1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难点

1.1 工程涉及范围广、专业性要求高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工程施工内容包括绿化种植与养护工程、小型土建工程、水景工程、铺装工程、装饰工程、照明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等多个方面。因此,其施工的准备和开展需要多个专业的人才,如施工勘察测量专业、土建与装饰专业、电气照明专业、市政建设与管理专业和园林绿化专业等等,这种多内容多专业的工程施工需要管理人员既是通才又是专才,对各项子工程的施工人员专业性要求也颇高。

1.2 各子工程设计缺乏衔接与配套,整体性差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往往是在统一规划之后分给不同的设计部门进行子工程项目的设计,而这些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设计的工程规划衔接不够、相互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

1..3 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

现代综合型园林景观在设计上不同于其他普通建筑工程,它讲求“移步换景”、“以小见大”的设计特点; 而且随着人们文化审美素养的提升,园林设计更讲求文化内涵的深邃和文化价值的增加,这体现在施工上,就是使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呈现内容繁多、施工工艺复杂的特点。受国外新设计理念的冲击,综合性园林的施工往往采用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材料、技术及新植物品种,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工程施工和管理的难度。

2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策略

2.1 施工前准备

2 1.1 施工人员准备

( 1) 聘请具有丰富园林景观工程管理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并招聘覆盖各子工程项目的熟练专业技术工人,包括预算决算、测量、土建、水电、装饰和绿化等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 2) 合理分工、明确个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加强岗位能力培训和施工安全、文明教育。( 3)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适时调配人员,避免窝工浪费现象的发生。

2. 1. 2 施工物资准备

( 1) 建设材料准备。建设材料包括土建材料( 钢筋、水泥、混凝土板材等) 、安装材料( 管线、型材、铺装、水管等) 和绿化材料( 苗木、草皮等) 等。建设材料准备必须确保质量上合格,严禁使用伪劣建筑材料。

( 2) 机械设备准备。机械设备是指搅拌机、挖掘机、土方车、割草机、割灌机、汽油泵、电焊机等园林绿化综合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具。施工前,必须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可用、耐用。

2 .1.3 施工场地准备

( 1) 熟悉并平整场地。施工前,需熟悉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及地下管网分布,并对施工场地内的废弃物、杂物进行清理,使之平整便于施工。( 2) 临时设施的建设。临时设施主要是指临时工棚的建设,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指定的地点搭建临时多个临时工棚。( 3) 路、水、电和通信设施准备。工棚到现场的道路、用水、用电及通信设施都需在施工现场准备好,为工人提供方便。

2.1. 4 施工技术准备

( 1) 熟悉并审查施工图纸。根据新了解的施工现场情况,对建设图纸进行熟悉并审查其施工的可行性。( 2) 编制预算。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调查分析原有资料,编制施工预算,并落实承包责任制合同。( 3) 编制组织施工计划,根据施工图表,制定施工规范、安全措施与技术责任制度。

2.2 施工现场管理

2. 2. 1 土建工程施工管理

园林土建工程的施工主要是计算土方工程量并展开施工的过程。就拿园林中凉亭的建设施工来说,首先按照图纸上所设的设计要求,确定施工区域; 然后在施工区域内设置土建控制桩,并根据控制桩通过画方格网的方式确定施工的作业面; 再用水准仪引测高程。这样,根据所测量的土方工程的长、宽、高就可以计算出此凉亭项目的工程量了,根据工程量,配置人员及材料设备展开施工。

2. 2. 2 绿化工程施工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主要是根据图纸上园林绿化的空间分布和地形状况,选择不同的植物景观来覆盖空间的施工过程管理。这一过程的现场施工需要种植工人对植物的充分熟悉和专业培育技术,还需要对绿化的空间进行及时检查和验收,绿化工程项目要做到观

赏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绿化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还需体现出经济合理性。

2.2. 3 水景工程的施工管理

综合性园林景观中水景工程的施工需要管理与施工人员把握水景工程施工的难点区域如: 水池边缘、驳岸和水渠等,从管道和水泵选择上、灯光照明及电气设施、水位控制、水源与水质控制几个方面着手施工,并搭配庭院、家具、手工艺和其他装饰性元素,建设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景,充分发挥水景的基地作用、系带作用和焦点作用。

2.3 施工后的竣工验收

在园林景观工程的各子工程项目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这次验收是园林施工的最后环节,也是施工管理的最后阶段。在验收之后,还需做好工程保修、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管理等各项工作。

3 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随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制已全面进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行业。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做到及时整改,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4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俗话说: “三分栽,七分管”,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 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 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 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化工程建设项目,其施工管理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克服施工的难点,全方位监测与管理施工过程,从而建造出经济、实用且美丽的综合性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伟东.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2012 年 02 期.

[2]赵志成. 园林景观施工管理控制初探[J]. 中国园艺文摘,2012 年 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