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范文

时间:2023-07-20 16:3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

篇1

一、记住关键词,勾连简示图

关键词,实际上就是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通过筛选简单的几个概念,减少学生的文字记忆量。简示图,就是将关键词用箭头符号勾连的知识体系示意图。示意图既包含核心概念,也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

核心概念的筛选。《生活与哲学》中哲学原理可分为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知识群。唯物论中的核心概念提炼为:物质、运动、规律和意识;认识论的核心概念提炼为:实践、认识和真理;辩证法中的核心概念提炼为: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提炼为: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社会主体、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及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哲学模块知识体系简示图

二、多玩“拼图”,掌握体系框架

教师讲不如学生学。学生通过强化的背诵会达到记住的效果,而枯燥记忆更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拼图”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这种游戏虽然不时尚,但学生在移动卡片的过程中,不仅会不断回忆所学概念,更会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拼卡制作。复习哲学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呈现给学生关键词,让学生记录下来。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牙膏盒、药盒或其他硬纸张,裁剪成形状相同、大小适中的纸片,然后用粗笔将词写上去。这样简易的拼卡就制作好了。随着学生复习的深入,拼卡承载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

拼卡使用。复习哲学,我遵循从宏观理论模块到微观知识的顺序。拼卡的第一层次就是让学生制作哲学卡,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张。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课桌上自主选择哲学模块来拼装。经过一周的课堂训练,学生全部会熟练

“拼卡”。

三、遵循逻辑顺序,走向知识纵深

知识简示图的掌握并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所学知识。学生掌握了结构图后,遵循含义―特征―关系―方法论的逻辑认识顺序,进行二次追问,就会实现所学知识的全面化。这样复习会大大提高学生复习哲学的效率。

“拼图”游戏解决了学生建构知识的兴趣问题。“图拼好后,按照从含义―特征―关系―方法论的顺序进行自我发问,或由教师提问,这样几乎涵盖了哲学的所有知识内容。如,根据唯物论示意图,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一是含义类: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二是特征类:物质的特征、意识活动的特征、运动的特征、规律的特征等。

三是关系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客观性和意识能动性的关系等。

四是方法论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等。

“拼图”只是一种手段,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哲学复习使用“知识拼图”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掌握效果,然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没有完全解决。“拼出知识”,更希望学生能拼出未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教学;鼓励教学

政治这门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着重于探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哲学生活,为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世界,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后,能够更加透彻的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也能够了解更多细微的法制知识;通过对哲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还能够有效的运用这些精湛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由此不难看出,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重要程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政治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的兴趣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进行趣味教学

政治这门课程常常被学生视为无比枯燥的课程,因此学生往往在政治课上容易犯困,不少学生觉得政治教师的讲解乏味无聊,甚至将政治课当成学习其他科目的课堂。这种情况是所有政治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景象,为了使这种不利的教学氛围得到改善,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的政治课程产生了兴趣,在政治课堂中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面对政治教师的提问也会积极地进行回答,这种学习劲头十足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政治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有趣指的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夹杂趣味性,还要求政治教师能够将无趣乏味的政治理论知识讲得更加生动幽默,使学生听起来觉得有滋有味。这种进行趣味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使学生在进行政治学习时动力大大提升,能够十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政治教师需要进行趣味教学。高中政治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显得十分枯燥,如何将这些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了一个亟须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哲学生活这部分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努力将略显枯燥单调的内容讲得更加有趣。高中政治所涉及的哲W原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不小的难度,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逐渐提高,使他们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学习积极性逐渐增强,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够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接收情况。

众所周知,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刻意割裂的两个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最佳关系应当时互相合作的,政治教师的教学进度需要照顾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学习哲学原理中的知识,政治教师在讲解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这两部分内容时需要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唯物论和方法论,教师可以用一些历史上的例子或者寓言故事来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在学习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这些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兴致勃勃的对这一原理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列举防治非典、发射宇宙飞船等事例来活跃氛围。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在环境良好的课堂中充满兴趣的学习到相应的政治知识。

二、提高专业素养

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除了需要政治教师进行趣味教学外,还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政治这门课程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政治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高中政治教材上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在变化,一些旧的政治知识被淘汰了,一些新的理论知识被新增入教材中,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地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提升来增强自己对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把控能力。拥有了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之后,面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解,教师才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为学生的政治学习道路扫清障碍,使学生的政治课程学习变得更加顺利。面对拥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政治教师,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在政治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这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对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政治素养得到培养。

三、进行鼓励教学

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采用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比较弱小,在面临政治教师的过分苛责时,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这两种心理状况都是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因此,要想避免在政治教学课堂中出现这种状况,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教学,也就是指在正式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能够以一种包容积极地方式进行教学,以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的错误,并且能够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给出肯定的回答。

篇3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政治 教学策略

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融合与应用。高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通过开展生活化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政治内容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之中,高中政治教师结合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于学生的知识理解。

一、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

多媒体网络技术走入了高中政治课堂,为高中生学习政治知识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也为教师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遇到政治专业术语不理解时,就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查询或者通过搜索生活实例来理解,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由于高中政治内容丰富,包含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但在高中政治学习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可以满足高中生学习政治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为一身,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源,能极大地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高中政治课本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第二单元唯物论部分,这个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两个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世界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哲学接触的较少,因此在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论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搜集一些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采用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法,是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具体场景和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实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源泉。高中生虽然社会阅历浅薄,但是生活经验却很丰富,生活化的情景可以拉近学生与抽象政治知识之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案例分析法。

材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逐渐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低,难以与发达国家相匹敌,对外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就业的集中产业,贸易保护主义使得这些产业的劳动者面临大量失业的严峻问题。美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中国大豆出口美国,曾受到美国贸易壁垒的堵截,造成了中国2万人的失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1.5万人的就业。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美方进行的贸易保护是否科学?

从本题的材料看,此题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失业和就业问题,每位学生的家长或者亲人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问题,但却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亲人的失业就业问题给学生分析这个素材,让学生对这个素材有更彻底的理解。最后通过教师的分析,逐步推出答案为: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正日趋紧密。

②联系是客观的。要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避免主观随意性。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客观的。美方一意孤行,搞贸易保护也会伤及自身。因此,美方进行的贸易保护并不科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的补充和延续,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课外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政治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更多地接触课堂外的生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政治。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居委会、政府等机构参观,了解政府的职能和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居委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生通过调研居委会和政府,有利于学习必修二《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两节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学习时,可以联想调研过程中的场景,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篇4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答题规范化;专业术语

考试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 能力测试型的题目,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培养。下面我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口语化、事例化、答题答不到题目的要点,文字表述不准确,错别字多。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写成公民民主;资源配置说成是资源配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二、学生答题不规范化的原因

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1)心理因素。据心理学家分析,75%的考生临考前都有焦虑、恐慌、紧张情绪,因此容易怯场,导致记忆混乱,思维受阻发生失误而失分。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刻而造成的。(2)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看不到试题中的“隐含题意”,所谓隐含题意就是没有明确设问的形式和要求,只能根据题目的情境设置具体分析作答。而考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错误地或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隐含题意。(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对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因此解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所给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与材料内容脱节。又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答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政治术语和时政语言,使得答题语言不规范而失分。

三、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政治规范化答题的要求是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不能写成人民,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

四、如何让使学生答题规范化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需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篇5

【关键词】高中教学 政治课堂 实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变成了教改中的中心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关乎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同时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高追求,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一、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佳的现状

在整个高中教育教学环节,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政治课堂又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政治教材,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1]。就此而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时事政治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球视野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取得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这在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培养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严重缺失,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现状愈发严重,从而影响了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1、教学模式僵化

新课改过程中极其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按照新课标规定的教学模式授课,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不顾学生的人生经验、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各自的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使得整个教学模式严重僵化,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例如,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深奥难懂,没有教师解释学生很难自行消化,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大多学生自然就无话可说;有些政治知识又太过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不屑一顾,这时候的自主学习环节自然是极其无序混乱;还有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以及流程安排不当,有时候时间不够,问题不能够全部展开,有时候安排的时间又过长,自主学习环节也就变成了学生说闲话的环节。

2、过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被不断提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违背了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相结合的一般教学规律。这种现状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一大原因。有些知识因为其自身所具有艰涩、难懂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但是有些地方却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这都是不尊重教学实际的表现。

3、“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课堂实效评价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体制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特点。不仅大多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很多教师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和学习成绩有关的课程以及与学习成绩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但是,政治课程的本质出发点明显不是为学生直接提供具体知识,而是为了使之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改观。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和“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一教学特点有很大的联系。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强课堂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想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3]。而改进教学模式,首先得系统全面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做出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设备供教育工作者使用,用来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这些教学设备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政治课堂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等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良好的教学工具,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许多方便。但是现阶段,由于新课改不够深入、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其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过于强调教学设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

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形式的改变就是新课改的全部概念,有些甚至发展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程度[5]。最后,整个课堂的中心成了多媒体或者课件,原本用来学习的地方变成了视频放映场所,教师和学生分别变成了设备操作人员和观众。这种教学形式虽然使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空有形式而内容不足,课堂的实效性严重缺失。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合理地利用教学设备,时刻以学生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明确教学设备只是一种“辅教学手段”,从而从教学模式的高度入手,去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二)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

教材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是学生最权威、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资料,其作用不可忽视。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教材为基础,全面吃透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能很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内容极其繁多复杂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性、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4],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理清授课的头绪,彻底细化知识点。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和重要性,充分地利用教材。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中哲学模块的时候,可以在全面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整个哲学模块的知识分成哲学和非哲学两个部分;然后,再将高中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哲学分成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最后,在熟练掌握整个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再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框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复习。

(三)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启发学生不断思考

课堂互动环节具有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快速理解等诸多作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全面启发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全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举行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相关知识点的辩论会,在高中政治知识中的哲学模块中有一个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教师可就此开展一场辩论会,让双方学生辩论“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四)培养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不仅要依赖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一个相互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够携手改变教学现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对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和改观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从根源上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和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要求,而且还是迎合新课标改革所追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为直观有效的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李洁.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35.

[3]朱丽鑫.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13):19-19.

篇6

【关键词】:意境教学 妙趣横生 生动形象 引入深思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首先,导入妙趣横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份,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在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可引用《孙子兵法》里的:"避其锐气,击其惰性。""攻其无备,击其不意".从而使学生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以上导入,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精和趣,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客观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其次,讲授生动形象,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的勾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经过前一阶段导入的统一,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景的统一。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契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住四个字,商品——货币,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本课内容连串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商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属性,规律,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符号、与商品的关系等。如此言简意骇,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汇。

重难点的讲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重点的处理,因此,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如价值规律的讲解,可以分层进行,从其内容、生产、交换、表现形式、作用、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来理解,这样逐层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加深对此的理解。

同时,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要善于提问,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此外,还要巧用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进行精神产品生产的工具,教学过程是通过语言的传输来实现的,语言的优势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始至终的,其对于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学内容的表达,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语言,渲染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理交融,教与学的统一的境界。

再次,结尾引人深思,"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经过前两次的交融,最后达到。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其思想感情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最后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已的知识,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行为规范,到达"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篇7

有很多同学认为政治就是背,只要把书本背好就能考出好成绩。其实要想真正学好政治,必须突出五个字,即:“趣”、“悟”、“联”、“忆”、“练”。

1.“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政治知识是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的,与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所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例如拿着一块石头,叫做“物质”,扔出去,叫做“运动”,不小心砸到一个人,人受伤,叫做“因果联系”,伤势的轻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伤势的轻重做出正确的判断,叫做“一切从实际出发”,遇到一点挫折从此心灰意冷,叫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够”……诸如此类,我们完全可以把政治的学习带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使它成为我们的乐趣来源之一。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和发言,兴趣就会培养起来,从而为学好政治创造必要的前提。

2.“悟”

“学而不思则惘”,政治学上的很多语句和概念,除了记忆,都是需要我们反复阅读,反复领悟的。无论是背诵还是分析问题,都应该透过字面的东西,去思考他们的内涵本质和真正的关键意思。对于相似的知识我们只有在平时注意到这些细节,养成习惯,才会不至于在高考中犯看错题意之类让人懊悔的错误。例如,在学习当代不同国家的政体时,可以通过列表对两者特征进行比较,分别对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领悟,从而减少学习负担。除了应用表格形式,还可以构建知识框架、网络等。

领悟书本精髓,抓住关键思想,这在我们学习哲学部分内容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对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要进行辨别、归类,找出他们的异同。

3.“联”

一般来说,政治学的内容都可以形成一种系统,是一个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把前面学过的东西,尤其是有共同之处的东西,相互比较,进一步加深印象,使自己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学习哲学时,必须始终注意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了解哪些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和唯物辨证法的原理可以共同阐述一个现象,哪些人生观的知识和价值观的知识对人的主观思想有着共同的要求等;在政治生活的学习中,也可以联系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经常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分析,逐步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法律时,更可以找来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公布的各种案例,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对其中的人物、行为做出分析和判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联系能力。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些小报告、小调查,监督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尝试着写一封给县长,区长或市长的信。

4.“忆”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在相同的时段,不同人的记忆效率可能是不同的。我们要注意总结自己的记忆规律,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最适合记忆政治,从而把特定的时间分配给政治,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记忆成果。当然,在学习过程中穿插文体活动,对记忆也是十分有利的。

要想巩固记忆成果,回忆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做好回忆工作有利于我们将知识内容记牢记实巩固战果。同时,回忆也是对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有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回忆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背诵、复述、默写等方式。同学之间互相提问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5.“练”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设计;哲学生活;自主学习;讨论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由于哲学知识相对抽象、晦涩,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哲学存有抵触心理,这已经成为影响政治教学及学生成绩提高的一个绊脚石。很多教师往往通过多记、多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结果却事与愿违,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使一部分学生对哲学彻底丧失兴趣。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就要从他们的生活入手,用案例教学法引领学生感受身边的哲学。

一、案例教学法在哲学教学中发挥的功能

1、过程动态性,增强学习趣味。哲学光说理,不能吸引学生,但是引入生动有趣的例子,情形就大不相同。我在讲辩证唯物论时,把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围绕“态度决定一切”这条标语组织了一场小型的辩论赛。正方的学生认为,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类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想成功,必须要端正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我们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反方的学生们则认为是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先从客观存在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仅有正确的态度,如果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即使态度再坚决也无法取得成功。而且辩证唯物主义还认为实践决定意识,态度再端正,没有实际行动,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你来我往中,同学们对这些哲学知识有了更生动形象的认识,加深了理解。最终学生明白: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但要想成功离不开正确的态度。通过这种短小的辩论,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得高深的哲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了。

2、发挥学生主体性,突出启发性。哲学提示的道理深刻,启发意义意味深长,但深刻的道理背后是透过日常生活小事,琐事总结出来的。在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时,我播放了流行歌曲《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对大家有何启示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后,不约而同的说,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着挫折,但我们在挫折中会一步一步地迈向前进,走向成功。即哲学上通常所说的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无须长篇大论,水到渠成,这是案例教学法的妙用。

3、突出实践性,教育性强。讲授《实现人生价值》时,结合我们学校的环境教育提出设问:比如,我们倡导环境保护,学生们都可以认同。但当我们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机动车限号问题,限号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但这一天家长不能送你上学,你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路上花费时间长,车上乘客拥挤,你是否还能够认同?这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再比如,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发生故障,必然要撞向路的一侧,一侧是满载乘客的旅行车,一侧是正在道路施工的一名工人。你选择撞向哪一侧?如果这名施工的工人是你的父亲,你选择撞向哪一侧?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选择?这是更加困难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面对这些价值判断的两难选择,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学生的认知情感达到最佳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抽象的哲学理论在这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中渐渐明朗。

二、如何搞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教学设计?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在备课时应选好案例。因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选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案例的类型、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后续教学是什么类型,该如何进行,应达到什么要求。合理地选编案例也就成为案例教学法的兴废基础。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提出问题和教学要求。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3、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第一,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第二,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全面、辩证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第三,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有民主意识,启发学生开拓其思维,积极参与,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第四,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4、课后反馈,深化案例

通过做作业,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掌握,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又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使教师本人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有个基本估计。找学生谈话,听听他们对案例教学法的意见、评价和建议也是获得反馈消息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谈话,教师可以看出他们满意或者不满意及其程度,也可以直接听取他们对案例教学法的建议和看法,从而使今后的案例教学法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三、选用案例与知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讨论中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要掌握会场.引导讨论方向,要十分注意培养能力,不要走过场,摆花架子。 (2)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案例选择要精当,开始时组织案例教学要适度,办一次就办好一次,办出信誉来,不要一办就滥。自己砸自己的牌子。(3)学员一般都具有实践经验,不必担心讨论不起来,但一定要有理论知识作底衬,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政治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感悟,把抽象晦涩的哲学原理进行还原,引导学生明白一系列哲学原理,并自觉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自己的生活困惑,真正达到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和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华 对案例教学法的哲学思考

[2]张家军 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思考;关注生活;鼓励交流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将知识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有机的结合,以使知识更鲜活、更生动,更具生活的启迪力和熏陶力以及智慧的吸引力和知识自身的磁性,使学生体验受到启迪和拥有回到具体的现实环节,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怎样切实地作到这些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拥有以下两种认识和坚持五种做法。

1 两种认识:

1.1 政治课原理,不论其深奥与浅显,它都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的结晶。因而,政治课理论只有回归到社会生活中,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增强知识与学生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习。不论是经济常识的价值规律,还是哲学常识的唯物论、辩证法等等,它们都来源于对生活和生活现象的思考与科学的总结,就是说政治理论皆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与知识原理之间建立了联系,学生才能感之深而爱之切。如此才能使政治课回归社会生活,让生活更为精彩地阐释政治课理论。

1.2 社会生活是使政治课生动鲜活的最好注释。社会生活是政治原理的来源,社会生活会使政治理论丰满而有血有肉。离开社会生活的政治理论对于任何人来讲,都会是遥远而无聊的、枯嘈而乏味的,因为孤立的政治理论使人坚信:它(孤立的政治理论理论)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只有政治理论的来源-社会生活,才会使政治课理论丰满、生动、鲜活,实用、切近。

2 五种做法是:

2.1 政治课本的许多事例因为课本更新周期长、选例大而远等原因往往显得旧、大、遥远,使学生感到空而虚,说教味浓。因而,作为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搜集生活中、学习中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内的、离学生近的、学生感受实实在在的相关资料,用鲜活生动的生活来阐释政治课,让政治课回归实际生活,使之鲜活生动。如在学习矛盾的知识时,可就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管理、学生与学生食堂等关系引入,从矛盾的两个方面全面地去看问题。既使哲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显得生动鲜活,使学生切实地感到知识“有用”、“贴近”、“实实在在”,又从一定程度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一些问题。真正使政治课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让生活更为精彩地阐释政治课理论。

2.2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政治课知识关注社会生活。许多人文学科的知识其实离我们很近,就是因为我们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的这种联系、关系,因而使政治课显得“无用”、“大话”、“空”、“假”。如高一政治课中多年的高考考点----调整产业结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研讨身边的工厂、企业、村组、个体以至学生个人家庭的收入、经营结构,使学生清楚什么是结构?什么是产业结构?为什么要调整?调整会怎样?不调整会怎样?……随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业结构的分析。这样既学了知识,又学会这种思维方式,同时使学生感到知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和相关的。对于某一社会生活和现象的小社会调查、小研讨、小搜集、小论文等都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的好方法。还有如教学中哲学部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我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易于混淆的知识深切理解:我问:“班上一个学生感冒了是班级的特殊性还是普遍性?”“10多个同学感冒了呢?”“班级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还是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呢?”……这部分的一个教学难点在与具体生活联系中会迎韧而解,且学生会终生牢记与理解。通过关注社会生活更好地理解、注释理论,使理论有血有肉、鲜活生动。

2.3 鼓励学生多交流。讲身边事、家中事的交流,既通了信息,又使学生丰富了知识。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就各有异于别人的生活认识、生活感受。交流的过程既是陈述与阐释的过程,又是思考的过程。课前几分钟的“我最想向大家说的事”活动,既有国际大事、又有生活琐事......使学生在感知、思考、联系中把生活与政治原理等联系在一起,生动鲜活地使学生自我认识到:政治理论就是生活的升华!从而更生动、更具体地理解二者关系。

2.4 挖掘地方历史、思想资源,让政治课回归实际生活,让生活阐释政治课理论。每个地方的历史和思想都与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心态紧密联系。更是学生的易兴奋点和易关注点。同时,这个历史与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本身就是一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最好的阐释。如:古陈仓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源地,既有秦祖先千渭之汇时要让子孙“饮马于河”的宏伟理想,又有统一中国的壮丽诗篇;理想与现实、理想与未来、;自身与环境;物产与国富;七国的利益纷争,外交与伐谋……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对经济、政治、哲学的最生动、最鲜活的注释。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衔接;地位;策略

G633.2

经过实地调查和走访,昌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彼此立,毫无联系,各自为阵的独立体系。昌都的初中毕业生除部分进入内地高中班继续深造学习外,绝大部分学生分别进入本地四所高中进行高中阶段学习。去内地高中班学习的学生,因其学习基础与内地高中班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内地班均采取预科或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学。然而,在昌都本地就读的学生因受到衔接教材开发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各校并未进行预科或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昌都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辅助高中政治教学显得既迫切又重要。

一、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必要性。

经调查,目前区内各中学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编写、知识容量、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打差异。为转变高一新生学习方式,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有必要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1.现行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排上跨度很大,存在无衔接或衔接内容较少的情况。比如高中必须3的文化知识和必须4哲学生活中的唯物论、辩证法相关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中没有体现,不存在衔接;再比如:九年级教材中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宗教政策,政党制度等与高中必须1和必需2又有着联系。因此,为方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使新生迅速适应高中教学模式,有必要开发一种整合了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相同知识点的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2.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有助于高中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调整。衔接教材使用将迫使高中教师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标准,以利于新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使新生迅速从死记硬背的误区走出,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3. 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能为军训期间的学生提供自行学习的读本,舒缓紧张、忙碌的军训,促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4.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运用能提高新生学习适应能力,增强课堂教学质量。衔接教材因其知识点在初中曾经接触,学生不但会有熟悉的感觉,也能增强对高中思想政治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控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昌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现状。

根据查相关阅资料,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和学校都非常重视编写带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特点的衔接教材。经走访成都中学,该校每年从藏区招收的新生在入学后进行预科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学均使用该校开发的思想政治衔接教材。昌都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远离内陆,交通、信息、网络等都不发达,社会闭塞,教育相对落后,故昌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三、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定义及其地位。

什么样的教材才是一本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呢?笔者结合众多有关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研究成果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只要能将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中相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深化,能够尽快改变教法、学法的教材就是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因其侧重点在归纳、整合、深化初高中相同知识点,因此中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只能起到辅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

四、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策略。

1.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一定要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遵循高考大纲,落实中央和区党委教育方针、政策。国家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仍然是我国各种课程编写的依据,作为衔接教材毋庸置疑要遵循,否则失去存在基础。在昌都进行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开发也要贯彻和落实好中央、区党委、市委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否则开发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就不能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尤其在“三观”教育方面。

2.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要依托藏族历史和藏族文化,只有在衔接教材中大量选取藏族历史、藏族文化等素材,衔接教材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编写中要大量使用学校历史,学校荣誉,学校发展宗旨、理念、目标,学校精神等素材。这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学校了解、认同,增强入读自豪感,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目标。

4.制定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激励机制,努力提升教师编写衔接教材能力和水平。衔接教材开发需要相应制度和资金保障,这就要求各学校建章立制,确保教师对衔接教材拥有版权,对衔接教材开发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学校也应拨出一定经费对衔接教材进行统一出版。学校也应利用寒暑假选派优秀教师赴内地学校进行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编写衔接教材能力和水平。

5.在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内容编排方面加强初、高中思想政治相同知识点整合与编写。这样便于学生学习,使学生能迅速进入高中生角色,尽快转变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