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笔记范文

时间:2023-07-20 16:3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管理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管理笔记

篇1

目标控制管理是整个毕业设计项目式管理的核心部分,根据毕业设计的特点,又分为进度控制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

1.1进度控制管理由于计划工作效率与实际效率不会完全相等,毕业设计完成进度不能单以时间进度为标准,而应以论文内容完成情况来确定。进度控制的目的是使论文完成进度与制定的进度计划在时间上相吻合,即保证毕业设计各项内容按计划及时开始、按时完成,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总完成时间不推迟[4]。

1.2毕业设计完成时间和进度的表达用工程上的横道图可以很清楚的表达论文完成时间和进度的对比情况,如图6所示。图6论文完成时间和进度的对比情况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当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第6周半时,A项内容按计划开始,已完成位延误半周时间;B项内容按计划开始,已完成提前了半周时间;C项内容提前半周开始已完成;D项内容接前半周开始,比计划多用半周时间,总期进度与计划进度吻合;E项内容已按计划开始,日前已完成20%(时间百分比);F项和G项内容还没开始。

1.3毕业设计进度偏差的产生及纠偏措施从图6中可以看出A项、D项内容比计划多用了半周时间,而B项内容比计划又少用了半周时间。产生这种时间上的偏差主要是由于计划失误、计划值(如计划工作量、完成时间)不准、学员能力估计偏差、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等因素产生的。指导教员应定期检查学员的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当完成进度与计划进度发偏差时,应即时的提出纠偏措施。主要有以下的方法:①当推迟时间在一周以内时,要求学员采取积极措施赶工,增加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时间,以弥补已产生的推迟。②当推迟时间在一周以上时,对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总时间产生严重影响时,除要求学员赶工外,指导教员应增加辅导次数,减少学员自学时间,同时督促学员工作。③必要时由指导教员提出审请,专业系或学院批准。该学员在使用相关公共实验、计算、网络等相关设备优先考虑。④由指导教员提出审请,专业系或学院批准。由非毕业学员在课余时间对该学员的实验、计算参数查询等工作进行协助。注意:非毕业学员不能代替毕业设计学员完成相关的的实验及计算等工作。⑤在以上措施还不能弥补推迟时间时,经专业系和学院批准对内容计划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先减少提高内容的工作量,再减少辅助内容的工作量。对毕业设计的核心内容不得减少。

1.4质量控制管理油料储运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是指能充分体现油料储运专业学员的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主动能力、发展能力、社交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专业培养目标特征的毕业设计成果[5~8]。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组织部门和人员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

2论文打印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最终是以打印成稿形成的,论文打印的质量也从主观上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对论文的打印应格式统一。历届毕业设计应合理归档,方便以后的毕业设计学员查阅。

3论文答辩管理

论文答辩是展现学员在毕业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工作量的场合,是进行学员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环节,可分为论文汇报、问题答辩和成绩评定三个环节。

4抽查反馈管理

[10]对毕业设计的抽查反馈是学院对毕业设计质量的一次把关和奖励,包括成绩复核、论文评优和抽样检查三个环节。

4.1成绩复核成绩复核由专业系组织小组进行,主要是对高分论文和低分论文成绩进行再次核定,如与成绩评定环节所得论文成绩相差较大,以复核成绩为准。同时在成绩复核时还要保证本系总体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如不符合还要增加复核论文数量。

4.2论文评优论文评优是对毕业设计学员和指导教员的奖励,可以激励后面学员进行毕业设计和指导教员对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索的积极性。毕业设计的优秀论文可分四个档次:论文成绩优秀、毕业设计评比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其中论文成绩优秀是由答辩小组或系复核小组给出。毕业设计评比由学院组织评比小组在成绩优秀的论文中评选出。学院应制定出相应的评比标准,使获奖论文质量确实优秀。

4.3抽样检查论文抽样检查是对答辩小组、复核小组成绩评定的一种监督。学院随机从当年的毕业设计中抽取一定比例(不少于10%)的毕业设计论文,请外单位专家进行论文成绩评定(或将抽取的论文在信息交流平台中公示,由全院教员评定成绩,注意此成绩为论文成绩而不是毕业设计综合成绩),所得抽样评定成绩与原评定成绩相对比,如两者相差较大,则对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重新评定,并要求答辩小组和复核小组作出解答,对以后的成绩评定方式进行修正。

5小结

篇2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而毕业实习更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学生将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也是毕业班学生走向社会,寻找工作和就业不可或缺的训练步骤。

通过实习要求同学们了解、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初步掌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各项职能实践;了解公共管理和社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巩固和完善学校里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安排

(一)实习动员阶段(本学期结束前)

1、主要是实习联系期间,主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意愿,到各地市教育系统征求实习意向,取得支持和帮助。

2、召开实习动员和出征仪式,主要请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各专业系主任进行实习的动员工作,并对实习期间的具体工作提出相关的希望和要求。

(二)实习阶段(下学期开学后第1至7周)

1、实习地点:由学生根据就近(指原籍)、相关(指专业)和安全的原则自己选择地点和单位。

2、实习方式:基地实习、分散实习、岗前培训实习、过境外实习、校内实训实习和自主创新实习。

(三)实结阶段(实习结束后2周内)

1、心得体会做好实结,认真填写好实结表。

2、组织座谈、交流心得、体会、经验。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实习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党总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有毕业生的各专业系主任、学院办公室主任、学院教学秘书、各毕业班辅导员组成,负责整个实习过程的领导工作。

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审定毕业实习计划,审核毕业实习成绩和优秀毕业实习学生名单。

2、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毕业生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原则上为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即导师不仅要指导毕业论文,同时还要指导和管理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指导教师必须定期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指导与督促学生按计划进行实习,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3、要求实习单位指定一位有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实习生的指导老师,对实习生进行思想上、业务上的指导与监督。

4、由院里配备一定的编辑力量和提供一定的资金编辑《实习通讯》,每月编写一期,寄发学生,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刊登学生的实习心得、交流经验等。

5、在实习过程中,由院里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对实习生进行巡回指导。指导教师也安排适当时间就近对所指导的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巡回指导,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

1、专业实习成绩由基础分和附加分构成:基础分由实习单位评价、个人实结、专业实习报告、实习交流情况等构成;附加分由《实习通讯》投稿、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奖惩等内容构成。详见学校的实习成绩评价表。

2、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具体的专业实习评分办法全面评价实习生的实习成绩。

3、本专业实习环节总学分为4学分。

五、学生实习注意事项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同志学习,自觉接受他们的指导。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自觉参加所在单位的政治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

2、严守国家和政府机密,保护公共财产。借阅的文件和资料不得丢失和损坏,未经实习单位同意,不得公开引用数据资料。

篇3

BIM虚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加强工程全过程管控,从工程设计、施工导后期物业管理实现实时、精准跟踪管控,尤其是规模较大、设计与施工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

(1)工艺原理

利用BIM软件可建立起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信息模型,施工前期可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检测、分析与模拟优化,结合工程要求与标准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与施工方案,并通过施工全过程模拟及时发现施工重难点问题并予以解决,直到获得最佳设计与施工方案,并辅以3DMAX动画对复杂施工环节或工艺进行演示,以更好的指导现场协调施工,减少施工干扰、设计变更、施工返工、人机待料等情况的出现。项目施工中要对虚拟模型进行实时维护,根据设计变更情况、技术核定情况及实际施工情况做出调整,施工结束后要随时重现施工过程作为改进、究责、检查的终压依据,通过多维度的BIM模型在网络环境下对项目的资金支出使用情况、成本管控情况、进度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回溯,为提升工程项目管控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2)工艺流程

应用BIM虚拟技术要遵循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及施工规范编制各类施工合同、图纸及标书文件完成组织虚拟方案的编制工作。建模阶段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以确保图纸设计表达清晰、专业性无误,利用BIM软件创建模型,结合施工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合同等资料建立工程土建、钢筋等项目,并完成BIM模型的安装。BIM模型评审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对模型与设计图纸的符合程度、节点部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现场施工条件是否无误等进行审核,确保支持模型达到预设目标并可真实反映原版设计意图。评审过程中要对模型反映问题进行汇总并提交做三维模型碰撞检查探寻解决对策,及时发现施工中重难点部分,结合设计变更条件对模型进行维护,避免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完成造价成本控制。模型虚拟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要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及进度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以充分发挥虚拟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积极作用。根据施工方案,要在模型上完成数据信息的同步集成,结合方案要求对各构件参数及影响施工属性相联接,由此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实现各个阶段、环节、细节部分施工数据的高效集成,推动施工工艺控制效果的提升,结合细致准确的设计规划指导现场施工。在模型中要及时输入各项施工成本控制指标并设置相应的预警提示,以便为施工成本管控提供强有力支持,完成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实施,配合虚拟模型施工方案中各个关键时间节点的要求,输入相应工期及进度配合视觉化动态模式显示以便更加准确的指导现场施工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BIM虚拟技术要在整个工程的生命周期内加强对施工情况的督导,以形成高效、强势的管理平台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

2工程管理中BIM虚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有助于加强对现场管理工作的监督与了解,公司管理层应用虚拟施工技术可随时查询、跟踪现场施工进度,结合施工情况可随时准确下达管理指令,提升了沟通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有利于建筑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的推行与实践,是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与效率,可极大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造价,提升企业施工效益。目前建筑行业施工项目逐步趋于复杂化的情况下,因设计变更、施工返工等原因造成的施工成本造价增加比比皆是,不仅影响了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对承包方、施工方而言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行业统计数据,仅2014年建筑行业总承包工程中因设计变更施工与返工施工造成的成本增加比例在10%-20%左右,管理团队管理成本增加在10%-30%左右,极大的影响了施工单位效益目标的实现。鉴于此,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模型可以更加直观、详尽的方式展现工程空间信息,在正式施工前即可对工程设计、竣工、验收情况进行评判,极大了的减少了设计变更与施工返工等情况的发生,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利用BIM模型进行虚拟碰撞检验有助于提前发现设计问题,并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预应力钢筋排布模拟等诸多试验,从而减少后期返工,避免延误工期、施工成本增加。建筑工程未开始施工前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对工程中每个管道、构件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确保实现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BIM虚拟施工技术通过与4D数据库的关联可更加精确、快速的获得各类工程基础数据并拆分实物量,可为采购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给确切数据支撑,为项目限额领料提供帮助与支持,有助于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控、进度管控与质量管控等。传统施工中通常难以确切统计出项目支出费用、合同应支付款项、甲方已支付款项等杂且乱的施工费用,无法结合施工进度与施工要求临时快速变更施工图纸及获取准确合同工程量及工程造价,BIM虚拟技术配合4D关联数据库可更加快速、精确的确定相关三维图形区域并完成框图出价,实现过程三算对比、产值核算及进度控制等,为施工提供有效指导依据。BIM虚拟施工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可对设计模型方案进行优化,准确捕捉施工重难点,借助3DMAX动画渲染展现施工工艺流程并进行可视化交底,通过展现虚拟施工现象使得复杂的空间设计与标准变得更为准确直观,方便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理解与运用,有效解决了因施工理解不同造成的施工操作失误。利用BIM虚拟施工技术可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及材料使用情况记录在案,可随时重现整个施工过程并作为工程改进、检查、责任追溯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加强施工管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可推动绿色施工理念与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尤其是建筑工程中大型设备的安装与吊装,利用3D模型可更加直观的再现设备吊装的动态过程,可有效避免实际吊装中出现碰撞事故,在出现吊装意外时系统可及时自动告警,确保吊装圆满,并减少现场设备吊装意外的发生。比如通过鲁班iBan移动应用可实现现场施工画面的实时拍摄与上传,与BIM虚拟模型进行位置对应,实时反应各方施工参数并展现了控制计算机中,从而将现场的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施工情况与虚拟模型相关联,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

3结束语

篇4

首先,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当中的分布不均匀,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也有差异,信息的差异性使得人们对于信息需求不一样,导致公共管理出现目标的异化其次,在公共管理当中由于人们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不一致,人们的社会使命出现严重的差异,责任履行者缺乏,公共管理者将责任推卸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对于责任的追究难度非常有难度,在生产业当中,人员分工和职能面临巨大挑战,这使得社会杂乱无章,导致公共管理出现目标异化。

2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表现分析

2.1公共管理目标被改变

公共管理目标体制能够领导社会人员履行自己的责任,规范市场,维持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的稳步前进,对于社会公共管理的目标来说是实践的理论性基础但是,由于公共管理当中某些制度比较僵化,公共管理对于不良行为处置的方式比较单一,有关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没有被合理运用,久而久之,公共管理目标就被简单化要求过高,单单注重形式而不注重质量的体制反而会与公共管理目标相违背,在对社会公共场所进行管理时,忽视了公共管理目标的本质要求比如在管理市场经营活动时,由于商家没有对垃圾进行及时处理,市场管理人员除了让经营商罚款外,还取缔了他在该处进行商品贸易的权力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人员没有认清公共管理的目标性,反而将公共管理的目标性异化了,他认为罚款是解决这件事的主要方法,殊不知在这件事中,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市场经营人员的环保意识,仅靠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对市场的营业活动以及经营商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所以需要灵活运用公共管理体制,促进公共管理目标完善化。

2.2公共管理目标出现偏差

公共管理目标出现偏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公共成员行为的偏差、计划执行时的偏差、经营活动的偏移由于社会成员思想上的偏差,会逐渐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他们是公共管理当中的主要参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会对公共管理造成影响,思想以及行为上的差距会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社会观念、社会道德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公共管理的目标计划是公共事业行使的战略性目标由于计划来源的不同,执行者的不同以及标准的不同,这些都会对公共管理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事务就是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所以企业的行为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目前由于企业在节制用水,环保等事务上没有处理好,企业的目标又和公共管理的目标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所以也会使公共管理的目标异化。

3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规避

3.1增强公共管理当中的监管力度,有效避免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现象

政府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监控手段,对公共管理当中违背目标的行为进行严格管制,必要时可以采取处罚措施还要扩大监控的渠道,尤其要扩大信息传播的途径,对公共管理当中的绩效需要进行有效的考核,对于监管当中突出性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映,解决还要强化公共管理当中的激励约束机制.让社会人员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公共管理目标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不仅能够加大使命感,还可以增加人们对于社会的归属感,只有团结,才能制胜。

3.2提升公共管理中目标的相容性,避免目标异化现象的出现

让每一个社会的参与者都成为社会的决策者,将自己的爱好以及目标和公共管理的目标对应起来,将社会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有效融入社会公共管理的事业当中对于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要合理刘待,不可以推卸社会责任,因为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主体是社会人员,所以需要扩大沟通以及信息化的途径,为了公共管理的目标而奋斗。

3.3提升社会人员对于理论化的理解程度

公共管理者背负着社会的责任,所以对于执行者来说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他们对于公共管理目标理论具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职业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公正意识当自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背时,要注意顾全大局,可以主动地为了公共社会管理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利益的相同性能够降低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程度。

3斗公共管理目标制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公共管理目标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标体制制定不完善造成的,所以应该要在符合公共社会对目标进行有效制定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高,同时还要注意目标是不是和市场以及企业违背,如果是,就要做出调整。

4规避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意义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理想,只有将目标异化进行规避,才能快速发展社会,赶超其他国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企业、市场以及金融性产业,因为这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目标在大致上是一样的,所以规避目标异化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

篇5

手机信号屏蔽器又称手机信号阻断器、手机信号干扰器、会议保密器等,其工作原理是对手机通信赖以生存的无线网络实施同频电磁干扰,使网络无法正常通信,从而达到干扰目的。手机屏蔽器的滥用造成公众通信干扰投诉增加,社会反响强烈,正常的通信秩序受到极大影响。为了加强屏蔽器使用管理,我们对其工作原理和管理办法进行了探究。

2、 手机屏蔽器工作原理

手机屏蔽器一般由电源、电子扫描控制单元、分段射频模块单元、放大器单元、发射天线单元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一般由锯齿波信号发生器产生扫描信号经过倒相器倒相后,进入压控振荡器调制在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上,再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和稳压管控制功率,放大后的扫频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向空中发射。

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手机和基站通过无线电波联系,以一定的波特率和调制方式完成数据和声音的传输。手机进行通信时是通过上行频率与基站联系,然后将信号转到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实现通话。在待机状态下,手机通过BCH广播控制信道与基站联系,一旦有通话需求,首先通过BCH向MSC请示,MSC根据小区内信道的状况分配给手机业务信道,从而使手机从BCH上跳转到业务信道上实现通话。手机信号屏蔽器则根据上述原理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从前向信道的低端频率向高端扫描。该扫描速度可以在手机接收报文信号中形成乱码干扰,手机不能检测出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使手机不能与基站建立联接。

3、手机屏蔽器使用现状和干扰分析

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屏蔽器种类繁多,发射功率、干扰频段、覆盖范围各有不同,尤其一些“三无”产品做工粗糙,发射指标差,射频单元没有分段控制,上下行频率一并干扰。经过对各类手机屏蔽器技术指标实际测试和了解,屏蔽器根据技术指标区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小功率单信道屏蔽器,发射功率约为1瓦,干扰范围几米至几十米;另一类是小功率多信道手机屏蔽器,单机发射功率5-10瓦,每信道发射功率1-5瓦,屏蔽范围几米至几十米;第三类为大功率或超大功率屏蔽器,一般为特殊行业专用,譬如公安、司法专用屏蔽器,功率从几十瓦到一百几十瓦不等,既有单信道也有多信道。

要实现手机信号干扰器对移动网络实施干扰,必须确保干扰器发出的信号场强远大于实施干扰区域移动信号BCH的场强,干扰地点离基站越近,BCH场强也越强,有效干扰区域也越小,反之,干扰地点离基站越远,BCH场强也越弱,有效干扰区域也越大。由此可见,在一定发射功率内,干扰范围取决于干扰区域内的BCH场强,无论是多大功率的屏蔽器,只要发射功率是定值,随着距离增加,干扰信号强度会逐步衰减,从而丧失干扰能力,也就是说干扰器总有一个有效干扰范围。但在近几年处理的屏蔽器干扰案例中,往往是一使用屏蔽器就会造成大面积干扰,原因何在?

说干扰器总有一个有效干扰范围,是针对只干扰移动通信下行频段的屏蔽器而言,而对上、下行频段均干扰的屏蔽器并不适用。上行信号的干扰直接造成移动基站系统信噪比恶化,通信质量下降。也就是说,上行干扰器影响所干扰区域周边多少个基站的工作指标,就造成这些基站所覆盖的多大区域干扰,从而形成大面积干扰。下面对其原因以GSM系统进行简要分析:(略去)

在接续、切换、通话过程中,系统分别通过SD、FACCH、SACCH信令来建立并保持话音信道的通畅。如果干扰过大、误码率过高,影响信令消息的判决,系统无法正常解析信令,就会将错误信令丢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掉话。所以在用户起呼阶段,干扰过大,就会导致无法接通,影响无线接通率指标;在用户通话过程中,干扰过大,就会导致掉话,影响系统切换成功率和掉话率指标。同时在通话过程中,干扰影响到话音信道,误码率提高,会导致话音质量差,出现杂音、断断续续、单通等现象,统计指标表现为训练比特误码率高,MOS值降低。

4、手机屏蔽器干扰实例

20xx年01月15日、16日国家研究生考试期间,唐山市各考场均开启了上行干扰器。 经统计,覆盖考点的基站小区共计XX个,存在强上行干扰的基站小区共计XX个,这些小区均存在严重的5级上行质差,导致这些小区的KPI数据明显恶化。

综上说明,上行干扰器对覆盖考点的多数基站小区网络KPI指标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了大面积干扰。

5、 管理办法

篇6

关键词:工时管理 ,必要性,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various kinds of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introducing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has intensifi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be scientific, of course, the survey and design enterprises as part of the many enterprises also is such. In these technology, working hours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ls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enterpri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king hours management technology, key points out its advantage, and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him.

Keywords: time management, the necessity,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在企业数目和质量都在逐步增多,竞争也越来越剧烈,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经济环境中如何生存下去就成了各个企业管理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此时,各种管理技术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在这其中工时管理技术的优势是最突出的,他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因此,我们就可以采取工时管理技术提高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什么是工时管理,工时管理的优势在哪,以及如何推广和优化工时管理系统。

1 工时管理

工时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各个企业所关注的重点,工时管理一般是指在成本、效率、质量等之间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员工能够努力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从定义我们就知道,工时管理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可以从各个方面对于工效进行改善进而提高效率,增大其利润。当然,如果工时管理能够做好,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能大大的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存活的几率。

工时管理系统具有员工个人工作统计管理功能,它的主要过程是员工能够通过浏览器报告自己的工时;比如工时输入、工时查询、工时统计,甚至于可以工时计算等。

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下工时管理是如何提高企业效率,增大企业利润,它的优势到底在哪。

2 工时管理在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优势

要想知道某样事物的优势,我们应该先从定义入手,首先从其定义和过程来看,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工时管理在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三点优势:一是对于员工来说,它可以使员工较为简单清晰的记录、统计或者计算自己的工时,以方便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第二点,对于领导来说,也可以方便领导查看各个员工的工作状况,一目了然;还有一个就是他可以方便勘察设计企业从整体上对于所有员工的状况进行统计,以了解公司整体的工作状况。

另一方面,从它的过程来看,由于工时管理是用电脑操作,可以让勘察设计企业中的工时统计人员得以解放,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完成项目工时和人力成本的统计汇总和报表打印,让员工更加高效的完成项目工时记录、审核和统计分析操作,然后这一部分员工就可以花更多时间去服务于项目,为公司赚取更多利润,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可以让这些人去创造更多的利润,为勘察设计企业服务。

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勘察设计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以智力服务为核心,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依靠大脑进行的思维性设计工作,其工作过程是无形的,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场所,劳动难以监督,而且其很多工作是难以替代的,勘察设计企业的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劳动,越来越多的采用团队工作的方式。在这种前提下,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实施工时管理更加具有必要性和先进性。

2.1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增进团队间协作

工作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勘察设计企业既然也是一种企业,那么他也是以盈利为目的,工时效率正是企业盈利与否的关键,只有牢牢把握住了高效的工作效率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个良好协调的团队有利于提升员工们的工作效率。恰好,工时管理在这方面就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勘察设计企业中,职员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工时能够有效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从而改善自己工作中不良的地方进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勘察设计企业的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劳动,越来越多的采用团队工作的方式。因此,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间相互了解各自的工时,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于彼此的了解,还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改善团队内的关系,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工作的环境,进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项目的及早完成,具体到勘察设计企业中就是指在某个勘察项目中,项目中的每个员工都了解各自的工时从而了解各自对于项目的贡献,这样这一个项目团队就能更加默契。

2.2管理项目进度,节省人力支出

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花最少的钱产出最大的价值就是其追求目标。因此能节省的地方勘察设计企业一定会节省的,而其中花费最大的人力资源就成了勘察设计企业节省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这也不是无止境的减人,还需要考虑具体项目的完成情况。那么如何找到这种平衡呢,勘察设计企业采用工时管理系统就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预先有个人力调度计划,然后在具体项目的运行中查看各个勘察设计员工的工时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就可以计算下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之间是否平衡,假使发现现有的人员状况有超值的现象,那么就可以通过调离人员的方法减少这种损失,从而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为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创造了更大的利润。

2.3统计项目发生的其他费用

工时管理不仅仅记录了所有员工各自的工时状况,还记录了某个单项目的各种费用。勘察设计工作过程是无形的,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场所,劳动难以监督,而且其很多工作是难以替代的,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在进行一个项目当中,不仅仅需要支付勘察设计员工的工资,还有很多其他的费用需要计算在内,比如,我们最常见到的出差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其他费用。因为勘察设计企业很多的项目都是在异地作业的,那么其中就会产生很多的住宿费、餐饮费等,这些都可以在工时中体现出来,因为每个勘察设计人员出差的天数是可以体现的,那么这些天数里产生的消费完全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来,这样方便简洁有益于管理。

2.4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勘察设计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以智力服务为核心,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依靠大脑进行的思维性设计工作,所以,勘察设计企业中人力资源花费占据了整个项目支出的60%,因此对于人工时的有效管理就可以减少整个项目的成本,成本少了,勘察设计企业就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更好的运行。这是针对整个勘察设计项目而言,而对于员工个体而言,可以通过工时管理中的总工时的计算估计总的人员花费,然后和整个勘察设计项目的盈利相比较,从而协调两者间的关系。比如,如果勘察设计员工个人工资定的太高的话,那么整个项目可能就会处于亏损的状态,而通过工时管理系统中的计算,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当得知项目盈利不多时就可以减少人工时,或在员工同意的情况下,减少工时费用进而避免亏损的存在。

3工时管理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亟待推广

从上文我们知道了工时管理在各个企业中都存在着很强的优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还需要极大程度的推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现在企业中针对工时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时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还有些其他问题,比如对于工时的利用不足,工时系统专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等。

那么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如何推广工时系统呢,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一是要求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从上往下进行推广;二是要健全规章制度, 从严控制非生产用工,这主要是针对企业中非生产用工比例过大而建议的;三是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工时系统的有效利用。

结语

工时操作系统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针对于现在工时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如何推广与改善工时系统的应用仍然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这一类应用还不算很完善的企业中更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利用,从而在彰显其价值的同时为企业自身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海涛 陈怡静 田乐PMC项目工时管理系统初探项目管理技术 2011 09(4)

[2]龚人伟采用人工时管理控制成本进行项目和企业的绩效量化测评化工设计 2009 19(5)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要性;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保证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要求,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统一。

一、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管理。现代建筑的样式、类型繁多,且规模要求也各不相同。天气对于施工作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再加上复杂多工种的交叉施工、综合应用多项技术、较多的工序搭接,会给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加强管理,从而保证正常有序地施工,以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2、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使施工正常进行。施工管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效益、信誉及发展。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以技术装备与技术条件作为支撑,但技术装备的有效运行及技术条件的有效应用,则需要以良好的管理水平作为基础。

3、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及新材料也不断出现在建筑领域当中,但同时,建筑施工的结构可能变得更为复杂,功能也变得更为特殊,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满足发展需要;这也要求建筑企业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以维持自身的发展。

4、先进管理科学理论需要施工管理创新。今天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层次的发展壮大,更需要有一种新型管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生产力,这样才能使建筑行业适应整个世界发展的潮流。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第一,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第二,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最后,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必须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突出质量否决权,并实行重奖重罚,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兴衰和产品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三,必须加大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首先,健全监理工作制度,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其次,规范、健全审核批准程序。对承(分)包人员资格,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最后,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参加单位工程验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就必须首先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企业可以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施工制度,对于各个施工项目中的安全施工技术和规范有明确的规定,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制度进行,并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将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点,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施工中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在施工进度方面加强管理。施工进度是所有施工企业和业主最为关注的管理项目,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关系到工程的造价高低,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的进行调整,但要经过上报审批后,才能实施。在施工现场,还要定期进行施工进度检查,发现进度问题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尽快将问题解决。但要注意,施工进度管理控制必须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不能盲目赶工,以降低质量,甚至以安全为代价。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建立控制制度,实现月检制度,每月月底进行施工单位的实际进度情况巡查,填表确认。所有检查结果将作为建筑工程进度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价,并季度汇总直到工程交付,进行总体评价,作为工程进度是否合格的依据。

4、推行材料管理控制措施。材料包括施工的原材料、成品、配件等,如果材料不符合设计的要求,施工质量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加强材料监管力度势在必行。在施工中要编制材料购买方案,严格的将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以及数量等信息进行规定,并且在进行采购过程中应当实施多方询价,相互比较的措施,购买材料应当按需购买,避免造成浪费的现象。而材料保管应当按照材料的材质等进行分类保管(易燃易爆品应当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要严格遵守材料的抽查审核制度,将抽查与检验结果及时的汇报给业主以及设计单位。

5、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完善的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是使工程质量达到要求的一项重要保障。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并且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强制性标准的培训,从而以提高其执行标准的能力。其次,技术交底要及时。技术交底是使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技术交底必须在项目施工前进行,并应为施工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根据施工过程的变化,及时补充新内容。(3)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在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包括度量、比较、判断和处理等四项具体工作。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也变得十分的复杂。我们必须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工程自身的实际条件,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生存还必须不断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斌,张涛.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12)

[2]陈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商业.2011(2)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各种因素导致了施工企业资金始终处于紧缺状态,制约着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资金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企业资金面临的问题:

1、资金呈现紧缺。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渠道还比较单一,自有资金原本不足、单纯依赖银行贷款,一旦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缩小贷款规模就可能失去保障,企业现金流必然受到波及,有的企业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或因建材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使支付原材料资金超出预算;加上建筑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施工企业只能降低报价或采取承诺垫资等方式来争取项目,企业资金积累随之减少,呈现紧缺。

2、分散经营与资金集中管理矛盾突出。施工企业工程具有项目点多、面广,投资额度大的特点,分支机构又分布全国各地。目前,普遍采用以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中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以提高和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这种分权模式对集团统一资金管理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形成内部分散占用与需求的矛盾,资金使用因此效率较低。

3、资金流向管控脱节。目前“住建部”将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与专业承包。作为总承包施工企业,通过分包形式将部分工程部项交给分包或专业承包方来实施。由于监控制乏力,极易造成工程项目资金流向管控脱节,部分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特别是在项目经理负责制度下,常出现资金被挪用现象,增加了在建项目的财务风险。

4、垫资施工普遍存在。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业主和发包建设单位资金不足即招标上项目,施工企业为了争取任务竞相降低标价,以垫资作为优惠条件进行无序竞争,人为造成资金紧张,加重企业融资费用负担。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除了目前建筑市场尚未完全规范之外;施工企业内部制度约束力不足、经营理念落后、管理不到位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就很有必要,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作为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手段。

二、发挥资金结算中心作用:

资金结算中心是以满足施工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和控制为目的,服务所属分子公司及项目部资金的融通和结算,达到互通有无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机构,性质类似“内部银行”。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一)强化企业资本经营意识。

资金结算中心把集团公司内部结算单位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发放借款形式分配给需要资金的单位,从而实现集团内资金相互调剂余缺。通过协助回笼资金和调度,从更高层次上参与管理强化资本经营。过去,各分子公司和项目部需要资金时就伸手向集团要钱,不去考虑使用效益。自结算中心实行借贷款制后,各级领导提高了对资金时间价值和成本的认识,注意经济核算,合理有效地去运用资金,通过多年实践发挥了资金整体互动优势。

(二)实施内部监控确保资金需求。

施工企业一般分支机构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长,如何有效地监控集团整体资金运作,确保经营资金行为规范、安全和高效,是力图解决但又很难解决好的问题。有了集团资金结算中心,资金收付都通过“中心”办理,就可能对资金收付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事前审查,对资金流向信息得以掌握,并比对相应的预算计划、合同,既保证了资金供需,又能提高合理使用资金水平,使集团内部资金完全或绝大部分置于监控之中。

(三)力求降低财务费用。

通过集团资金结算中心使内部得到融通和盘活资金,在同等投资和生产规模情况下,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减少,缩减长期信贷降低了企业财务费用,充分利用短期信贷资金达到长期周转使用效应,防范企业高负债经营风险。结算中心因办理存贷款业务,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利差。

(四)提高企业经营诚信度,扩大信用。

集团资金结算中心能否从银行获得贷款,根本问题在于企业有无还本付息能力。集团所属单位发展并不均衡,有的经济效益好有实力,而有的财务状况却较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团整体资金实力。资金结算中心以一个银行户头集中办理,要以企业集团多年经营的诚信度和社会影响力,使银行不会过分担心其偿还能力,履行诚信原则扩大企业信用等级,有需要时就较易地从银行融取到资金。

结算中心欲发挥上述职能,主要比较适合资金环境相对宽松,经济效益较好并具有相对集权管理基础的企业集团或总公司。

三、结算中心资金管理模式:

(一)模拟市场化的“内部银行”模式

集团公司是法人而分子公司、项目部多属非法人组织。为加强管理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对各分子公司、项目部,彼此间的劳务、材料和专业配套机具实行有偿服务,单独核算成本和利润,并与计划或预算比较实行业绩考核。

在这种方式下专门成立结算组织,可以称作企业“内部银行”,实行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多级核算,对外虽仅有一个帐户,但也有自己的帐户用于零星开支,当需要对外采购或支付大额款项及收取工程款时,则由结算中心根据预算或用款经审批统一收付。

(二)聚合型企业集团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主要由各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集聚组成,所属分支公司或项目经理部一般是集团全资或控股,其资金管理特点分别是:

1、各分公司有自己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帐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一定的资金进行经营和相对决策权。

2、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分公司在商业银行开设帐户,用于收支,同时又在集团结算中心开户进行内部往来结算。

3、分支公司的收入及时上缴,对外付款报由集团审批,结算中心根据审批后的付款金额将款项拨入该公司帐户。

4、由企业集团根据制定资金的管理规定,规范所有收入和支出,结算中心严格监控各分支公司结算状况。

5、各分支公司不直接对外借款,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办理。

(三)松散型企业集团管理模式

集团对大部分公司不作绝对控股,部分公司又分处不同行业,或是上市公司,集团则不宜干预其经营。这种体制仍存在资金适度集中的必要。如要求企业集团拨付资金时不再实行审批,而是根据提出的预算和用款计划进行宏观管理,或仅监察其资金帐户往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询问,超额度的临时用款仍需单独报批。

结算中心监控成员公司的结算行为并及时汇总,通过企业智能化信息平台使企业集团总部及时了解整体资金态势,为考核各成员公司资金预算的执行和经营业绩提供量化数据。

四、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结算中心的应用

结算中心在业务处理上借助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施智能化管理。目前,市场上成熟的资金管理软件均采用B/S架构,通过结算中心实行网上结算与网银无缝连接,形成完整的资金结算网络。所属公司或项目部不必通过银行或结算中心柜面办理业务,直接通过互联网下达指令,自动处理同城或异地转帐完成对外收付款、对内自动上收、下拨资金业务,以及对成员单位各帐户资金余额的查询监控,实现企业集团资金一站式管理。

篇9

关键词:集团公司 资金集中 问题 模式比较

21世纪的中国企业集团,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更好的发挥集团公司优势,大型企业集团纷纷将管理重心上移,组织结构扁平化,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提高资金效率及加强对子公司监控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都开始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据了解,全国 115家央企大部分均已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

资金集中管理,顾明思议就是将把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将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由总部统一管理和使用。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可以实现整个集团内的资金资源整合与宏观调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金融风险。

二、国内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因管理幅度宽、地域分布广等客观因素,造成了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因每个企业经济活动规律不同,资金收付的规律也不同,集团公司无法通过各个企业零散的资金流转得出互相关联的完整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从而使集团管理层获得的财务信息比较滞后和片面,且与实际的情况出入很大,计划赶不上变化,使决策失去了科学性和前瞻性。

(2)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具有投资链条长,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特点,集团公司对众多成员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部分子公司资金周转紧张,贷款总额居高不下,且极易造成拖欠,财务风险大,而另一些子公司资金充裕,占用不合理,形成企业资金周转率低下,在集团层面看,就形成了存贷双高的局面,企业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和信用降低,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能有效发挥集团公司的规模效应;同时,因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链条长,例如中石化从油田到炼油再到销售均为成员企业,内部交易金额巨大,成员企业之间结算因跨地域、跨银行,财务费用高,在途资金多,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3)大型集团公司成员企业众多,在地域上分布广,集团总部管理层对各个企业的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现象,多头开户、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盲目投资,随意拆借,违规担保等问题普通存在。虽然集团公司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因监督者缺乏必要的掌握监督企业资金运作的手段,无法发挥监督机制的效能,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造成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有章无序,从而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中外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比较及适用范围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有结算中心模式、财务公司模式、委托贷款模式、资金池模式,而国内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

(一)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

统收统支模式,成员单位涉及的资金收付均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收付;拨付备用金模式,集团公司根据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核定一定时期内资金使用的金额,统一划拨给下属成员单位。这两种模式均不要求成员单位独立开户,当其收到现金时,均应将其存入集团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区别在于统收统支模式下,发生现金支出需要通过集团公司财务部门支付,在拨付备用金模式下,发生现金支出时,成员企业可以凭有关支付的单据到集团公司进行报销并补足备用金。在这两种管理模式下,各成员单位的资金往来批准权高度集中于集团公司,是我国所特有的资金集中模式,国外基本不采用。

集团公司采用上述模式,优点是可以从整个集团的角度去规划资金的使用,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管控程度很高,有助于集团公司调节现金头寸,减少资金存量,提高资金流转效率;但其弊端也是极其明显的,因资金高度集中,成员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经常会因为资金问题向集团公司申请,不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集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效率。该种模式只适用于主要依靠风险资本来满足现金需求,企业集团管理水平不高的集团公司创立初期或规模较小集团企业。

(二)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

结算中心是指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主要用于办理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结算业务,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经济往来,由结算中心统一结算,各成员企业之间不进行资金流转,成员企业的所有收入均上划至结算中心,结算中心根据成员企业资金预算,按时拨付资金用于成员企业对外支付;内部银行功能类似于结算中心,区别在于他模拟银企关系,将银行的基本职能和管理方式引入企业,模拟银行进行资金结算。

结算中心和内部银行模式的建立降低了集团整体的财务费用,基本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结算中心、内部银行的优点是实现了集团内部经济往来的封闭结算,减少了在途资金,降低了财务费用,缺点是结算中心、内部银行是企业内设机构,不具备贷款资格,成员企业间资金拆借与我国的相关法规冲突;同时,存在于结算中心的资金,其所有权属于集团内不同的成员企业,结算中心无偿占用成员企业资金,对每个成员企业来说,存在很大的税务风险和审计风险;内部银行虽然对不同法人间的资金实行有偿调拨,但仍不符合我国的相关金融政策,为了规避上述风险,上述两种模式适用于对外只有一个独立法人的总分公司结构下的集团公司。

(三)委托贷款模式

集团公司根据所掌握的不同成员企业的特点,将存量资金大的企业的资金通过银行以优惠利率贷给资金短缺的企业,实现集团内部不同法人之间的资金流动,将存贷差的收益留在集团内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即符合我国现行的金融政策,也能切实有效的降低集团整体的财务费用;同时,当整个集团存量资金很大时,集团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以大客户的身份为成员企业协调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手续费率;缺点是办理委托贷款手续复杂且贷款期限最少3个月,不能有效解决集团公司日间的资金头寸,而且需要支付手续费及相关税费,成本较高。这种模式国内外企业集团均采用,但一般不单独使用,只是作为有益补充。

(四)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是由集团总部出资设立的,专门为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公司与银行职能相似,可以办理存贷款、资信证明等业务,成员企业的资金均存放于财务公司,企业对外的往来结算及资金融通均通过财务公司办理,同时,财务公司也可为集团企业提供担保、资信调查等服务。

该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全方位的为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财务公司成立的的初衷是提高整个集团公司资金使用水平而不是盈利,因此与商业银行相比,他可以给成员企业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更贴心的服务;同时,集团公司借助财务公司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实现集团整体资金的高效运作,这种模式国内外企业集团均有采用,但因设立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的资质条件要求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筹备时间长且运行成本很高,因此这种模式虽然好,但有很大的局限性,除了像中石油、中石化这种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且因产业链条很长,内部交易金额巨大的集团公司有需求设立财务公司外,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建立财务公司。

(五)资金池模式

由集团总部选定一家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作为合作伙伴,集团总部和成员企业分别在该家金融机构开具银行账户,其中,集团总部需要开具一级账户用于管理全集团资金,同时还需开具利息收入、透支账户等账户,用于进行资金利息结算,成员企业需在同一金融机构开具二级账户及基本账户,从而形成三级银行账户架构。基本账户实行日间透支、日终补足、日末为零的管理方式,二级账户用于反映成员企业与基本账户资金的上下划转,该账户不对外办理结算业务,利息收入、透支账户用于计算成员企业上划资金应享有的利息或透支资金应支付的利息,并由银行分配给成员企业。该模式下,成员企业在预算总额下使用资金不受约束的同时,集团总部还可以发挥聚沙成塔的功效,将冗余资金用于定期存款、理财等金融产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资金池模式的优点是成员企业资金没有实质性转移,在其使用权、所有权、收益权没有发生改变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集团的整体财务费用,同时,借助银行这个中介,解决了企业之间资金拆借的税务风险及政策风险。该种模式因对成员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及资金管理影响较小,成员企业比较容易接受,目前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被广泛应用。其缺点是因基本户资金日间清零,导致企业财务报表货币资金金额偏小,成员企业作为独立个体信用评级较低,影响企业对外招投标能力。

四、企业集团如何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提高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手段,对整个集团公司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集团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规模大小、发展所处阶段及管理层的管控能力,科学选择资金管理模式,并且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IT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深入、规模的不断扩张,逐步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企业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时,不要拘泥形式,可以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其他形式有益补充的原则,根据成员企业在集团公司中的重要程度和所属的不同管理层级,有针对性的逐级建立资金集中,例如:针对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成员企业,可以采用资金池、财务公司等模式,对成员企业控制的下级公司可以采用结算中心等模式,对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事业部,可以采用统收统支或拨付备用金模式,对集团公司内部资金的有偿调度采用委托贷款模式,集团整体的资金短缺由集团总部统一与合作银行谈判,禁止成员企业私自对外借款及违规担保,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充分有效的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力量;同时,无论企业集团选择何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都必须建立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及控制体系,建立、健全财务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集团内部信息的充分沟通和快速反馈,优化资金集中管理流程,使资金的运转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总之,在“现金为王”的当代经济社会,集团公司要想有效管控成员企业,实现集团范围内资金的整合与调控,盘活资金存量,摆脱因集团公司资源分散,监督力度不够造成的经营风险,增强集团公司资金统筹管理能力,实现资金内部调剂,减少财务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资金风险,就必须积极稳妥的逐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弊端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任务量大、工作复杂、内容多样、保管周期长,做好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的投入。虽然我们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经过实践检验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面对时下瞬息万变的疾控环境,我们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做的依然不到位,我们必须重视当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想方设法的予以解决。

一、当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弊端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一方面,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硬件设施建设不足。疾控中心承担着较多的疾病防控职能,每年所要开展的工作难以计算,每年所要积累下来的档案资料十分可观,要做好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必要的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从当前地方疾病防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大多数的疾病防控中心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远远难以满足现实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比如档案柜的缺失导致许多档案资料随地丢弃,比如缺少除湿设备导致各种档案资料返潮损坏等。

另一方面,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软件设施建设不足。如果说设备是疾控中心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的话,那么制度就是开展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软件设施。地方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附在办公室日产办公业务下开展的,没有制定针对性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造成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秩序混乱。

(二)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档案管理岗,是一个需要有专业技术资格的档案管理专业毕业人才来担任的,但是就目前档案管理行业现状来看,没有像会计岗位那样对于从业者有着硬性规定,准入门槛偏低。在一些地方疾病防控中心,档案管理岗多为领导干部子弟,或者是由办公室、财务室的相关人员兼职任职,这些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少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对档案的分类管理、分类存放及档案检索等一窍不通,造成疾控中心档案存放混乱,使用难度大等。

此外,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求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样才方便档案管理室为其他各科室开展工作提供高质量资料。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内的运用所取得的成功为我们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卫生部、档案局在《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不断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被看做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象征,更是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当下,对于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履维艰。

二、解决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现存弊端的出路

(一)加快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做后盾,我们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就很难真正满足日常疾控工作开展的需要。

一方面,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既要加强基础的用于档案保管的设施的建设,如档案储藏架、档案摆放台等,满足最基础的档案保管所需,又要加快对于档案管理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比如除尘设施、通风设施、除湿设施等等,保证保管的档案资料不会由于属于维护而发生损失。

另一方面,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软件设施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快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确保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

(二)全面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人员队伍是做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只要提高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够把这份平淡的工作做成伟大。

一方面,要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的准入门槛。尽管当前行业范围内没有对疾档案管理工作岗位提出明确的从业资格要求,但是疾控中心作为一个关乎群众健康的敏感部门,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这就要求疾控中心应该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岗准入门槛,专业对口、人尽其用。

另一方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综合培训,既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也要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心理素质,满足未来档案管理岗位的时代要求。

(三)加快推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疾控中心与时俱进的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时代要求。加快推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信息化所需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其次就是要加快信息化队伍建设,每个部门都应该对从业人员开展信息化培训,确实提高全单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方便参与信息化档案管理;最后,建立系统内部的信息流通机制,与系统内其他疾控中心合作,共同开发系统信息共享软件,将一些可供本单位外部使用的信息放置在平台之上,这就实现了1+1>2的信息共享理念。

参考文献:

[1]万蓉.设备档案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