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术标准范文

时间:2023-07-20 16:3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制造技术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制造技术标准

篇1

究竟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进展如何?又会从哪些领域进行突破?中国标准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并走出国门,这些都是当前工业主管部门、产业以及学界尤为关心的问题。

标准化制定进行时

7月24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在南方工业中心广东省举办,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发言中指出,自去年6月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启动智能制造专项以来,已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1.5亿元,支持了93个重点项目。今年,两部门继续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已立项133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全国25个省区,预计国家拨款52亿元,接近去年中央对智能制造专项的1.5倍。智能制造专项实施以来,不仅支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了智能制造装备自主安全可控水平,而且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

从苗圩部长的发言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化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进展,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实际上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来之前,有关部门对中国在制造、工业等领域的标准体系缺失问题已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缺乏行业性标准规范,我国企业在跨系统、跨平台集成应用时往往需要先解决许多复杂的标准技术难题,有的甚至需要推倒重来。例如,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缺失,导致设备不能兼容。野村综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物联网的技术和标准要与其他国家合作,如物流标准应该与全球公认的标准相匹配,即在坚持民族标准的基础上,积极与外界互通。”

工信部赛迪智库课题组在调研后也认为,我国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尚没有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顶层参考框架,智能制造框架逐层逻辑递进关系尚不清晰。二是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物联网、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软件等关键技术具体发展路径不够清晰,对应标准规范尚未统一,造成不同厂商产品间兼容性较差,集成难度高。

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逐步开展起来。2014年12月,工信部开始筹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着手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2015年2月该工作组正式成立,由工信部装备司牵头,科技司、电子信息司、信软司、通信司共同任副组长。包括专家组中的行业内多名专家,也一起参与了标准化咨询相关工作。此外,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机械工业仪表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担任了秘书处单位。

2015年5月,中德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成立,中方工作组组长由国标委工业二部主任戴红担任,副组长由工信部装备司司长李东和国标委工业一部主任肖寒担任;德方工作组组长由DKE的Reinhold Pichler担任,副组长由DIN的Volker Jacumeit担任。工作组主要工作是和德国方面进行标准化交流。

2015年12月,在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主导下,多个国内行业标准化组织参与,提出了中国智能制造的体系架构,也就是《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2016年5月,中德双方举办了第二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议。据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卓兰所长介绍,双方达成了以下决议:保持双方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合作;开展工业4.0模型和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互认并提交参考模型国际标准提案;开展无线通信标准化领域的合作等等。

2016年6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信部联合成立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为下一步制定标准做好准备工作。

根据上述时间线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正在按照计划向前推进,接下来的工作将是考验他们的重点。

战略制定及突破口

随着今年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业内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建设指南》上。多名制造业内人士指出,《建设指南》制订是为了解决智能制造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

《建设指南》提出,我国将在5年内建成并逐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具体步骤是到2017年,初步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60项以上智能制造重点标准;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修订5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

据卓兰介绍,《建设指南》提出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共性标准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等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中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类。此外,还包括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

“以前我们的工业和信息化的服务理念是比较差的,现在可以看到个性化定制的业务越来越多。比如山东红领集团,从服装样式设计到成品接收只需要7天的时间,还有很多行业都在用个性化的定制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用户需要的产品,缩短了订单的周期。通过这方面的标准化制定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体行业的服务水平。”

众所周知,我国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信领域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体系,也出现了华为、中兴这样的知名企业。卓兰介绍,未来在这些领域有望率先制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并进而发展为国际标准。目前国家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正在进行标准化制定,其中大数据已经起草了6个标准,云计算方面也起草了20个标准。

按照《建设指南》的意见,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将优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并逐步覆盖智能制造全应用领域。

此外,《建设指南》还明确提出“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加强与先进制造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沟通,适时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将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适时转化为国家标准,建立兼容性好、开放性强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篇2

1.1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城市本身的扩张及快捷交通的实现都要求城市交通系统向智能化发展。首先,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工具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道路、停车场、红绿灯、加油站等交通设施网络密度越来越大;交通堵塞、污染及事故频发迫切需要一个敏捷的智能系统进行监控和调度。其次,人们出行的频率和对出行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安全、快捷和环保成为每个城市居民的诉求,而现有的交通服务还远远达不到居民的诉求。此外,交通系统作为国家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及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是塑造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生产力提升的必经之路。

1.2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可行性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依赖的重要条件有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及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而从我国主要城市的发展来看,上述几点条件都已初步形成。智能交通应用的技术涉及各个领域,许多技术属于前沿科技,如感应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软件等。随着多年的引进外来经验再加自主探索,我国从事智能交通相关技术研发的企业和院所具有了一定规模,生产企业及配套辅助产业也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发展城市智能交通已经具备了较坚实的技术基础。近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财富大量积累,政府运营宏观调控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我国的部分城市已具备足够的财力和自来进行智能交通建设。同时,智能化交通的发展还能减少效率低下及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从长远利益看,建设智能交通也是明智的选择。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多年投入,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城市带来了完善的交通设施。而随着地铁、高铁、城际轻轨的建设,我国城市内及城市间的交通基础已经十分牢固。如何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成为交通设施建设的新课题,智能交通也应运而生。

2加快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的建议

加快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应从宏观统筹、关键技术应用及资金规划3个方面实现突破。智能交通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既集中又分散的控制,需要各个交通模块能够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逻辑,因此,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不是每个城市各自为营,而需要在整个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首先,对于智能交通建设的范围和进度,需根据不同区域差异化对待,并协调区域间的衔接。其次,应明确智能交通发展的目标及应用的技术标准,从而保证智能系统各模块的互通性。最后,对于每一个城市而言,应进行智能交通发展的规划,明确本区域的建设方案,经过国家层面的评估审核后才能考虑实施。智能交通建设需要实现物联网、管理系统软件通信网络的建设,还需要机械制造的能力塑造。尽管我国智能交通领域已经有大量的科研单位,有较多的创新技术,但能够进行大规模应用的成熟产品还不多,尤其是在标准方面更是五花八门。此外,智能交通中将大量使用的感应设备和自动化设施都对机械制造有极高要求,而我国的这个领域还未能进入广泛应用阶段,与美国、日本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下,应加快交通相关的机械制造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工艺革新。智能化交通建设并不是新一轮的交通大发展,而是交通管理和服务系统以革新为主的技术应用,但同时不可否认,建设智能化交通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以研发、制造或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数量庞大的设备。因此如何主次分明、循序渐进地进行智能化改造,直接影响城市的财政负担及城市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加快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有效途径是防止全面铺开,或急于求成。交通压力较大且具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基础的城市,可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如地铁、轻轨及交通控制系统等;交通压力不大、交通网络简单的城市应做好超前规划,对如监控、应急中心等重点领域进行智能化建设。

3结语

篇3

尽管有人认为智能电视无非就是终端厂商想多赚钱的噱头和把戏,但更多人还是赞同智能电视将是传统电视升级后的最终产物,代表着下一代智能产品,因而产生更多期待,而云电视的产生恰恰符合了这一预期。

智能电视的云化

智能电视的崛起可以归结为国内对三网融合的规划、企业厂商对手机终端竞争白热化的战略转移,进而带来对商业模式的不确定猜测,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更新与变革。云技术配置在3D、LED、LCD等各种电视上,是对智能电视现有应用的升级,也是智能电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要配置,它极大地提升了智能电视的实用性。

那么,究竟智能电视会怎样突破用户的想象,带给人们更多更便利的生活支持呢?之前家电市场热炒的互联网电视只是普通电视机向智能电视机过渡的产物。无尾电视、脑力波电视等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云电视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即将量产。云计算技术是新兴的信息技术,更多地是比拼创新及客户定位,所以国产云电视也有望领跑全球。

信息技术发展并迅速渗透到各个产业,带来很多颠覆性变革,在智能电视和智能机顶盒之争之后,我们看到了“云电视”。对云电视的期望,也扩展了电视机的定位,不仅是传统意义中“用电的方式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而是智能生活的助手,提供大量支撑智能生活的服务,这些都符合了对智能电视的需求,所以智能电视的云化是一种必然。

什么是真正的云电视

云电视被定义为在智能电视基础上,运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对现有应用进行升级的智能化云设备,它拥有海量存储、远程控制等众多应用优势,并能实现软件更新和内容的无限扩充。这个定义复杂而抽象,它用语言表达了对未来电视功能的畅想。

云计算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如今它已从一个前端的计算概念扩展成“云空间”、“云应用”、“云社区”、“云搜索”、“云浏览”、“云服务”等终端应用,这种拓展无疑为终端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随着HTML5、体感技术、全息投影等技术的发展,云电视互动性更强、整合资源更具优势的特征凸显。最终我们看到的未来云电视,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业务承载平台,成为家庭智能娱乐终端,也许那时我们面对的才是“真正的云电视”。

智能电视的云未来

云电视要发展,需要做很多突破性的工作:

首先就是标准问题,云电视的应用程序商店技术标准、互联互通应用规范标准、操作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多媒体终端技术标准等;其二,互联网牌照制约下的内容“瓶颈”,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传统产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其三,云端后台支撑能力有待考验,关于云成本与效益的评估和分析,至今也没有被广泛认可,因而关于“云”的一切,始终被认为有炒作之嫌;其四,软件应用商店市场建设有待加强,结合云电视的应用还非常有限,人们希望更早实现双屏体验,希望边看电视、边透过显示相关内容的应用商店,为观赏影片增加新的互动方式。其五,其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在内容市场细分方面也尚无突破创新,尽管进行如银行卡绑定、保险、投资、电视社区等内容延展,但是与内容提供商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企业要实现从“制造”到“制造+运营+服务”的转型;最后,云安全问题是目前阻碍云计算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于云电视,网络监管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篇4

贵州智能终端产业从空白到崛起,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这一切都得益于贵州以大数据为支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战略决策。

走进贵州财富之舟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上千名工人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手机整机组装。2016年3月正式投产的财富之舟主要从事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的组装工作。自投产以来,公司共建设16条三代高速贴片设备 、可实现主板贴片,月产能达8KK PCS,投资建设54条组装线,可实现整机组装月产能达7KK PCS(智能机组装月产能5KK PCS)。

利用数字技术,致力于智能终端制造的企业不仅仅只有财富之舟。目前,贵州智能终端生产主要集中在遵义、六盘水和贵安新区等地,以富士康、以晴集团、财富之舟、百纳威等国内较大规模的智能终端生产集团为代表。除了为iPhone、华为等众多一线大牌代工生产高端的4G智能手机外,还兼顾生产2G、3G功能手机出口亚非等地。一批大型智能终端生产企业相继落户贵州。

――贵州以晴光电集团2014年落户遵义新蒲新区,企业的产值每年增速都保持在40%左右,短短三年时间,集团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00亿元,成为贵州首家电子行业百亿级企业,带动7000人就业。

――贵州富泰通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销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手机智能终端的高科技公司,带动当地3000多人就业,实现年产值近百亿元。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从最初生产笨重的CRT显像管电视起家,到西南地区智能电视制造的领军企业,2016年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数字电视年产量已达到123万台。

按照《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20年,贵州将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烟酒饮料等领域建成1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并形成一批智慧制造模型、模式、技术标准规范,且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规划》明确,到2020年,贵州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产值将达1000亿元,集成电路产值达250亿元,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产值达到25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500亿元,通信服务业业务总量超过1500亿元。

贵州将推进高通服务器芯片、贵阳“901”面板、财富之舟智能终端、浪潮集团服务器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智能电视、教育多媒体机、医疗健康电子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打造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以华芯通为重点,推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研发,发展液晶面板及模组、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光电显示器件等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责任编辑/蒙 B)

篇5

关键词:OPPC;技术标准化;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19-0176-02

目前国内常用的ADSS、OPGW、普缆三种光缆存在有使用寿命短、纤芯不足、容易被外力破坏的缺点。而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phase conductor,以下简称OPPC)同时具有相线架空与光纤通信的功能,能够有效改善这些缺点。2005年,国内首条OPPC试应用,随后OPPC在全国各地区电网系统中进行初步应用。目前国内缺乏的OPPC相应产品的完整规范和电力行业技术标准。主要由制造商和用户协商进行OPPC的检验和验收。根据相关调查与研究,目前OPPC相关的标准仍不存在。标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技术发展的保障。所以,要实现OPPC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信息化目标,急切需要编写完整的OPPC技术标准。

1 技术标准内容

OPPC技术标准将对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的定义、产品型号和标记、结构、交货长度、性能特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标准规范要求。该技术标准将适用于OPPC,主要用于10kV~50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1)“范围”,主要规定标准对OPPC的定义、产品型号和标记、结构、交货长度、性能特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进行了规范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主要规定对于OPPC技术标准的应用必不可少的相关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OPPC技术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OPPC技术标准。同时列出通过由OPPC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该标准的条款。

(3)“术语和定义”,主要是为描述OPPC光缆结构和技术要求而定。介绍OPPC技术标准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包括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phase conductor(OPPC))、光单元(optical unit)、额定抗拉强度(rated tensile strength(RTS))、最大允许拉力 (maximum allowable tension(MAT))、年平均运行张力 (everyday stress)、应变限量(strain margin)、允许载流量(allowable current capacity)、导线(conductor)、同心绞导线(concentric lay stranded conductor)、绞合方向(direction of lay)、节距(lay length)、节径比 (lay ratio)和钢比(steel ratio)。

(4)“产品型号和标记”,是技术标准不可缺少的内容,该部分对OPPC进行规范,规定OPPC型号(包括型式、规格、光纤数量和类别)和标记。内容的确定主要参照YD/T 908-2012《光缆型号命名方法》。例如:

光纤数量和类别:光纤数量代号用光缆中同类别光纤的实际有效数目的数字表示,当光缆中具有不同类别的光纤时,应当分别表示,中间用“+”相连。光纤类别代号表示如表1所示。

(5)“OPPC结构”,主要规定OPPC结构、光单元(包括光纤、保护管、阻水材料以及防腐油膏)、OPPC作为绞合导线的要求(包括绞合单线、表面、绞制、接头、线密度-单位长度质量、额定抗拉强度以及直流电阻)。例如:导线的绞合节径比应符合表2的规定,不锈钢管位于所有绞合层的第一层,其节径比与该层其他单丝的绞合节径比相同。

额定抗拉强度:

单一绞线(铝绞线、铝合金绞线、镀锌钢绞线、铝包钢绞线)的额定拉断力应为所有单线最小拉断力的总和。

钢或铝包钢芯铝(铝合金)绞线的额定拉断力,应为铝(铝合金)部分的拉断力与对应铝(铝合金)部分在断裂负荷下钢或铝包钢部分伸长时的拉力的总和。

为规范及实用起见钢或铝包钢部分的拉断力偏安全地规定为:按250mm标距,1%伸长时的应力确定。

铝合金芯铝绞线的额定拉断力为硬铝线部分与铝合金线部分95%的拉断力的总和。

(6)“交货长度”,规定OPPC交货盘长应为订货合同中所要求的配盘长度,不允许有负公差。

(7)“性能特性”,规定与杆塔距离、弧垂要求、冰荷、风荷和悬挂点的允许张力有关的特性参数。其他要求可由用户提出要求或双方商定。特定性能包括设计结构、OPPC的特性参数、OPPC中的光纤性能(包括光纤的衰减特性和光纤的截止波长)、机械性能(包括OPPC的抗拉性能、OPPC的应力-应变性能、过滑轮性能、风激振动性能、舞动性能以及蠕变性能)、OPPC的电气性能(包括直流电阻)以及OPPC的环境性能(包括温度衰减性能、滴流性能以及渗水性能)。例如:

光纤的衰减系数:

光w的典型最大衰减系数在1310nm波长下为≤0.36dB/km或在1550nm波长下为≤0.22dB/km。

光纤衰减点不连续性:

在1310nm和1550nm波长时,光纤连续长度上不应有超过0.10dB的不连续点。

光纤的衰减波长特性:

对于B1光纤,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的衰减值,相对于1310nm波长的衰减值,应不超过0.05dB/km。

对于B1和B4光纤,在(1525-1575)nm波长范围内的衰减值,相对于1550nm波长的衰减值,应不超过0.05dB/km。

(8)“试验方法”,主要提出光缆的各项性能、试验项目应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其中包括:OPPC结构检查、光纤各项性能试验、绞合前单线性能试验、OPPC长度检查、OPPC各项机械性能试验、OPPC电气性能试验以及OPPC环境性能试验。例如:

OPPC抗拉性能试验:

a.试验方法:GB/T 1179-2008中附录B。

b.试验条件:试样长度不小于10m。

c.验收要求:在承受不小于95%RTS而无任何绞合单线破断。

注:特殊需求由用户和制造厂商根据工程需要协商。

(9)“检验规则”,参考综合了电力光缆的相关标准,主要对OPPC检验要求进行了规定。规定光缆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或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或例行检验)。例如:

型式检验周期:

OPPC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OPPC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应每三年进行一次。

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主管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g.大批量产品的买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检验时。

(10)“包装、标志及标签、运输和储存”,主要规定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的包装、标志及标签、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内容。

2 应用实例

OPPC技术标准的实际应用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东门209线为例。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东门209线为青田公司局大楼至35kV城南变的一条10kV线路,该段线路在运行光缆为04年投运的12芯普通光缆,存在光缆老化、故障率高、纤芯不足、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等问题,急需建设一条24芯光缆。该线路路由多为公路边、铁路边,线路架设环境条件复杂,杆路多为12米水泥杆,若建设ADSS光缆存在对地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跨公路高度要求,无法解决防盗、防外力破坏等问题,且对杆塔受力有特殊要求,架设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完善青田地区南环光缆通信网和丽水地区光缆通信网。

2.1 实施内容

根据丽水青田供电公司所辖10kV东门209线实际运行情况,提出青田供电公司局大楼至35kV城南变的OPPC改造方案。将东门209线1#-51#三相导线中的一根导线改造成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线路全长3.2km,其中OPPC线路长度为2.734km,形成青田公司局大楼通信机房――35kV城南变的光缆通信通道。

2.2 OPPC技g标准选型应用

本工程原导线型号为:LGJ-240/30,更换为OPPC的相应型号为:OPPC-24B1-240/30。导线与OPPC的参数比较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该工程中设计的OPPC导线在直径、截面积、单位质量、拉断力等机械特性与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性能特性相符,同时具有普通两相导线的全部性能,在满足导电性能的同时满足通信的要求。

3 结束语

在我国电力通信网中, ADSS和OPGW两电力特种光缆已经实践应用多年,有着较为丰富和成熟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标准,与其相比,OPPC应用仍然处于初级市场培育阶段,没有系统地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包括产品、相应附件标准和检验标准等。由于OPPC的众多优势,OPPC近年来的应用呈现上升态势,其相关的配套设备、材料、工具以及制造工艺将面临着越来越严苛的要求。技术标准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OPPC技术标准遵循全面性、实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从产品型号和标记、性能特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规定了规范要求,在OPPC施工作业实践中有效提高工作成效,降低投资成本,提升整个项目实施的科学管理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今后的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施工改造进程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晓斐,宋杰.OPPC光缆在智能配网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5(11):88.

[2]王艳.OPPC技术用于安塞油田的数字化建设[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5(08):57-58.

[3]李俊.光纤复合相线及新型终端接续装置研究和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篇6

由此看出,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由此,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优势突出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制造强国的抓手已经明确——发展智能制造.它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同时,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更在于,未来将建立“1×”规划体系,比如智能制造规划,或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规划。

1规划:五大领域试点行动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涉及众多行业产业,聚焦智能制造试点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准确把握与其相关的产业投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将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六大重点行动。从中可以发现,试点中瞄准的六个方向,各具针对性。

第一,针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更准确地说是生产方式的现化化、智能化。根据《通知》要求,在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分别选取五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在流程制造领域,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行业.示范推广智能工厂或数字矿山运用:在离散制造领域,重点推进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行业。

第二,针对产品的智能化,体现在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示范。也就是把芯片、传感器、仪表、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嵌入到智能装备中去,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根据通知,在包括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机器人等在内的行业中,选取10个以上智能装备和产品的集成应用项目。

第三,针对制造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予以智能化,也就是所谓的工业互联网方向。根据《通知》,在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行试点示范,比如,在家用电器、汽车等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在钢铁、食品、稀土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及产品信息追溯试点示范。

第四,针对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上推进智能化管理试点,从而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

第五,针对服务的智能化。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使之达到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020)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在以上三个方面总共选取1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五个方面,纵向来看,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周期:横向来看,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制造业中的传统和优势项目。如果综合来看的话,我们予以重点推荐重大智能装备以及与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偏服务化制造业。

看好这两大板块,一是基于政策考量。今年3月25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重点领域多属于此类,此外,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就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开展论证。二是基于可能性而言,中国在智能装备上已有一定基础,同时新业态新模式的制造业是顺应“互联网”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

2现状:仅10%企业实现高水平智能制造

就中国智能制造的现状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与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起步已经晚了几十年。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仅有10%左右的大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尚有90%的企业智能化程度未成熟。工信部苗圩部长曾以数据表明,智能制造应用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线上比重较大。近五年,中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到30%,上述两个领域智能化应用年均增长四个百分点。

根据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3年调研200家制造企业所的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德勤的调研显示,年收入小于五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干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3突破: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

一般来说,智能制造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不难发现,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发达国家制造升级的过程中,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作为抓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也不例外,机器人不再是简单代替人工作业,实际上是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帮助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增效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

一方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另一方面,90%尚未实现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将是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市场在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塑料橡胶等细分行业。但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50%~60%以上,所以,自动化升级所衍生的需求也应实现供给的多元化。

这一判断,是基于对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对于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中小型企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能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进行再设计,根据市场灵活动态调整方向,从而实现贴近客户需求,以及智能化生产的目标。

(信息来源:机经网,本刊整理)

杂谈:社会团体标准管理模式的建议

标准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已成为国家治理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团体标准是在行业范围、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并具备相应标准化能力的协(学)会、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制定并的标准。它是通过市场机制产生的标准,而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既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需要。社会团体标准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在社会团体标准发展过程中应起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应出台发展指导意见,在标准的制修订、登记备案等方面做出规定:研究建立社会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探索通过第三方评价和采信机制加强引导:采取社会团体标准化试点示范措施推进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和采信实施社会团体标准。

(2)社会团体主导

行业协会,既可向企业传达政府的政策,也可向政府表达企业的诉求:既可协调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又可组织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业等共同开展工作。因此,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是组织制定社会团体标准的核心力量,是责任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

(3)技术组织支撑

篇7

智能家居行业真的缺少标准吗?

智能家居技术从楼宇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发展而来,因而其通讯协议也从应用于楼宇自动化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协议发展而来,前者的代表如X10、CEBus、Lonworks、CAN、KNX等,这些协议强调的硬件设备控制,具有工程化特征。后者的代表如以太网、UPnP、DLNA规范、OSGI规范等等,这些协议强调的是系统能够提供的服务。目前为止世界各地的与智能家居相关的标准林林总总,不计其数。通过ISO/IEC的就已不少,如IGRS、ECOHNet等等。我国相关标准也有四十多项,还不包括相关地标、行标等。既然这么多标准存在,为什么还说缺乏标准呢?

没有形成标准体系

以我国为例,图1示例了相关标准的分布图。我们国家的智能家居标准大部分集中在通讯方式的规范和设备的规范,所立标准主要解决家庭自动控制问题和信息共享问题。除此之外的家庭应用层几乎是空白。从体系上讲,除了原中国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的标准有完备的家庭应用及产品化以外,大部分标准没有用产品进行市场验证。因此,此类标准很难形成体系,从而在某一领域深入下去应用,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反观在这一领域做的比较出色的标准——DLNA的标准,标准簇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解决家庭领域的音视频共享问题。因此,DLNA的电视、手机控制软件、电脑播放器、以及硬件播放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DLNA的标准是按照迫切解决的问题去制定标准,能用现成的用现成的,比如在底层就采用了UPnP标准,应用了“不要重复发明轮子”的原则。

这种现象,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我们标准工作的不足,有些部门为做标准而做标准,标准的制定严重脱离了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标准制定出来难以落地。标准制定有数量,没质量,起不到规范行业有序发展的作用。

缺乏有影响力的标准

好的标准是要有影响力的企业垂范使用,比如这个行业中的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在产品中推广。比如UPnP标准,微软、Intel的国际IT企业都在推进和使用,DLNA标准也是大的企业率先使用,小的企业才不断跟进的。

反观我们国家,智能家居行业在我们国家本来就缺少大型企业,即使有个别企业也不能携手推进。以联想为首的IGRS联盟,在他的产品中推进和使用IGRS标准的力度不够。这一点不像微软,微软在Windows XP版本以上的产品中都绑定了UPnP协议。标准制定企业自己都不采用和推广制定的标准,还指望该标准能够推广开来,显然是不现实的。再说原来“e家佳”联盟制定的7项标准,这七项标准,起先在海尔的产品中确实用过,特别是很有特色的设备描述文件,一直还在沿用。但是其他的标准,用的就比较少了。在国内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小的情况下,有影Ⅱ向力的企业应该共同推进我国的标准。现阶段,在我国引入内部标准竞争机制,还不太适合国情。

缺乏配套的上游企业支持

我国的智能家居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比较低,有些标准实施的技术门槛比较高,国内企业应用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另外一方面,涉及智能家居行业的通讯方面,国内参与的主题不是芯片制造商,通讯设备商,而是设备商,这就使得新的标准没有硬件支持,从而很难落地。这些技术往往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国外这方面做得不错,如Zigbee联盟的标准,有芯片厂商参与和推进,应用者很容易拿到开发板、原程序、开发工具等。还有Android操作系统,在推出之时也有相应的开发工具。迄今为止,我们国家在智能家居领域还没一项标准有支持的商业芯片、开发工具和可供参考的源码。这就让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标准化工作,仅仅是标准就告一段落远远不够,还是要深抓技术标准化方面的技术支持。

在我国智能家居发展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下,标准工作如何尽可能的寻求突破呢?

·建立面向特定应用的标准体系

就如DLNA的标准,就是解决媒体共享、播放的。智能家居标准的制定面向的应用应该是具体的,不应该是一个大而全的标准,企图包罗万象。到最后什么也包括不了,又复杂,用不起来。智能家居的子系统很多,如灯光、安防、背景音乐等。标准的制定者,倘若真的要是标准促进行业的发展,就选择一项,如灯光控制,特别是具有光效表达更好的LED灯光控制,制定一个标准体系,从用户如何接口,到网络如何连接,到产品如何验收等。

·重视行业联盟推动作用

标准的制定、维护和推广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标准背后都有一个组织在推动,如ZigBee联盟、DLNA联盟、蓝牙联盟、WiFi联盟等。我们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联盟去推动标准,尽管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正在着力于标准方面的工作,但是还需要时间来产生影响力,以及深厚的技术积淀。

联盟去推广一项标准,能够辅导企业去应用,有的还能够组织相关的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比如芯片、技术维护、应用设计等等。采用该项标准的企业很容易获得市场收益。政府部门应该支持该类联盟的发展,在联盟影响力较小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扶持联盟走上一程。中国技术标准要想在国际上打翻身仗,把国内联盟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迄今为止,我们国家在智能家居领域还没一项标准有支持的商业芯片、开发工具和可供参考的源码。这就让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标准化工作,仅仅是标准就告一段落远远不够,还是要深抓技术标准化方面的技术支持。

调整产品线布局 迎合市场生态围需求

标准不是万能的,好的标准仅仅为智能家居的发展规范了一个秩序。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最终还得靠智能企业调整自己的产品。就智能家居的市场来讲,目前可分为以下四个市场生态圈:

·别墅市场

该类市场是智能家居的传统市场,主要产品有灯光面板、安防监控、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等,也是大多数智能家居厂商赖以生存和维系的市场,具有区域性强,以工程渠道销售为主等特点。

·酒店市场

此类市场是智能家居的新兴市场,主要产品有门禁、灯光、安防监控、视频点播、客房前台集中管理等,是部分有实力的智能家居厂商努力拓展的市场,具有可复制性强、单笔交易额相对较大等特点。

·安防市场

安防产品的涵盖面非常大,和智能家居产品相重叠,如可视对讲。这一部分产品的市场比较大,竞争激烈,相对于传统的智能家居产品,这部分产品具有成较大规模的设备制造商等特点。这类产品的销售主要走工程化的渠道。

·公寓市场

篇8

付于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当下,“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制造4.0,甚至第四次工业革命等这些概念铺天盖地的大量信息以爆炸的态势增长,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汽车行业要做的首先是安静下来,认真地分析、踏实地做事,勇敢地实践。未来10年对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瞿国春(中国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中国新能源汽车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官方将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研发的支持,并促进新技术在传统动力系统上的应用。在技术标准方面,对于行业亟需、但短期内又无法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将支持先行制定“团体标准”,以引导行业发展。

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需要发展多层次的电动车。应首先发展百姓买得起,使用方便的小型电动汽车,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不同层次电动车。

篇9

Miracast技术标准,是由Wi-Fi联盟于2012年制定,以WiFi直连(WiFiDirect)为基础的无线显示标准,支持此标准的3C装置可透过无线方式分享视讯画面。例如手机可通过Miracast将影片或照片直接在电视或其他装置播放而无需任何连接线,也不需通过无线存取点(AP,AccessPoint)。该技术与认证项目由WiFi联盟中的移动与消费性电子设备制造商及芯片厂商共同制定。行业分析者预计Miracast认证设备的年产量在未来4年将超过10亿台。预计2016年将生产超过15亿台Miracast设备,该项目将会有广泛应用。

2利用Miracast技术,实现设备间无线连接

“基础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播放设备,都是基于台式PC为核心,白板(或电视)作为播放设备的一体化教学设备。在电脑和白板(或电视)之间存在许多的有线连接,并且集成化和一体化程度高。“智慧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播放平台则有三个设备模块,它们分别是:大屏幕高清平板电视、迷你投影棒、平板电脑(或超级本、智能手机)。三者之间无任何实际线路连接,实现了真正的无线连接。将来的大屏幕平板电视一定会集成迷你投影棒这一模块,此设备将最终被取消。届时,“智慧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播放平台只有两个模块,一台电视,一个手执平台终端。“智慧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播放平台将以操作更为简单快捷的平板电脑(或超级本、智能手机)为主体,利用Miracast技术,与教室里的大屏幕平板电视无线同步快速传输视频。教师手中的平板电脑(或超级本、智能手机)中的视频、音频、图片、其他文件等将无线同步在教室的大屏幕平板电视播放。在WiFi环境下,将迷你投影棒插到大屏幕电视的HDMI接口,将它的供电电源线电视机USB口给予供电,手执终端中安装相关应用程序。通过WiFi环境,将平板电脑(或超级本、智能手机)与迷你投影棒进行无线连接,平板电脑(或超级本、智能手机)就能把各种视频、音乐、图片及其他文件等直接在电视机播放出来。

3利用Miracast技术,实现多视窗教学演示模式

如果播放的平板电脑(或超级本、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安卓4.2,还可以实现多视窗显示,给教学过程带来更大的便捷体验。例如教师在给学生播放一个视频的同时,在手执终端上,还可以进行其他的操作,此时学生看到的只是视频,而看不到老师手中终端的其他操作显示。当老师要在网络或者找其他的一个文件演示给学生观看时,可实现无缝的切换操作。

4“智慧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播放平台的优点

(1)极大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原有的“基础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造价基本每台2.5万元左右。如果使用“智慧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播放平台,设备成本可降低50%左右。另外,原有的设备如果很小的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例如某一根连接线出现故障,将导致整套设备无法使用,随之而来的还有维护技术含量的增加。而“智慧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播放平台的模块完全是分离的,例如教师手中的移动终端出现硬件或软件的故障时,则完全可以使用其他的移动终端,而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2)解决了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

“智慧型”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播放平台设备间的无线互连,可以真正地让授课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进行小组式或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导和交流,教师可以一边进行手持终端操作,一边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再也不用在课桌和讲桌之间来回走动,实现了教师电子课本、电子教案、无纸媒授课。

(3)为将来学生每人一机预留扩展空间

在不久的将来,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将拥有一部和老师一样的平板电脑(或超级本、智能手机)。学生手中的移动学习终端与老师手中的移动教学终端互通互联,将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助互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学生的电子课本、电子书包将更成为现实。

(4)无线触控教学软件支撑前景广阔

篇10

联盟化趋势凝聚发展力量

多个行业或技术联盟联合成员企业参与本次展会,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联盟力量在行业发展新阶段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成为了制约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近年来KNX、ZigBee、Z-Wave等国际化技术标准逐渐被业内企业所关注,特别是为一些新进入行业的国内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行业展会常客KNX与enocean联盟以外,Z-Wave联盟也首次亮相国内智能家居专业展会。与此同时,成立于2012年初的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联合成员单位在本届展会上展出互联互通阶段性成果,打破不同协议、不同技术类型和不同产品类型的限制,在统一平台上实现了不同厂家间的产品互操作。

智能家居多系统的组成特点与广阔的产品外延决定了不同领域厂家的纷纷逐鹿,在此过程中也为不同领域厂家提供了更多的配套合作机遇。技术联盟与行业联盟的不断发展,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在关注智能家居领域的行业展会不断涌现的情况下,通过联盟平台参展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相关企业的推广成本。通过联盟平台,不同类型的国内外企业可以共同凝聚力量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轻智能概念注入创新活力

在智能家居市场多年的发展探索过程中,更加偏重于消费电子应用的轻智能趋势开始显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相对系统复杂与造价不菲的全宅智能化系统,以单一功能、价格低廉、设计轻巧等为特点轻智能产品开始通过众筹平台为大家所了解,并将凭借电商渠道面向更为广泛的普通消费者。

展会期间,由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主办的华东高峰论坛上,分别邀请了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CEO张佑与通过众筹平台取得成功的broadLink系列产品发起人杭州古北电子总经理刘宗儒,分别围绕众筹平台与轻智能趋势,分享了轻量化的智能家居产品如何通过众筹平台并获得来自投资、生产、渠道等领域支持与合作的经验。

此外,在展会现场也不乏轻智能产品的身影,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成员企业上海家联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智能插座产品,并与联盟其它企业展出的智能家居产品实现互联互通。曾参与本刊策划众筹平台专题的脉恩多能此番也出现在上海展上,展出了基于ZigBee、WiFi与红外技术的控制产品。而传统企业中讯威易推出的轻型网关与不少参展的Z-Wave产品也顺应了轻智能的发展趋势。众多夺人眼球的轻智能产品也为智能家居概念传播提供了新的产品载体。

配套设备满足差异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