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icu病人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 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8-01

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主要的急救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术,因为危重患者较低的抵抗力,较差的自理能力,对气管套管需要保留较长的时间,所以气管切开术一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现对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男26例,女性22例,年龄31~79岁,平均59.4±5.8岁。气管切开时间6 d~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操作的严格化执行:保持定期消毒与监测,病房内安静,紫外线每日都能照射入内。进出ICU室的工作人员,在衣着上要着专门的工作服、专用的拖鞋、必须戴帽子和口罩,还要及时地进行洗手,对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员,要禁止出入ICU室。如果病员感染了高度耐药菌或者其他特殊的病菌,要对其予以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对于病室,日均使用三氧消毒机进行2次的严格消毒,按时进行通风换气作业,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病人要求无陪护。冷凝水和呼吸机管道等每天也都必须要更换。

1.2.2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严密化:对于进入ICU病房的患者,要严密的对患者的血压、体温、意识、呼吸、脉搏、肢体活动的变化、对光的反射及瞳孔的大小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发现患者是否有脑疝、颅内再出血等先兆性症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的动作尽可能的轻柔,避免因为连续过度的护理操作产生医源性刺激,造成波动血压。

1.2.3气管切开操作后的良好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对于气管切开的局部位置,应尽可能的保持干燥和清洁,按照伤口敷料的清洁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的多少,决定换多少次药。正常情况下,每天换药1~2次即可,如果纱布被痰液浸渍,则要马上更换,对于切口周围,用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每天进行2次消毒操作。气囊压力保持的范围应该在低于2.45Kpa。气囊放气的时候,患者要平卧, 气管内的痰液要先被吸净,然后吸净口鼻分泌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为痰多,使得气体测压不准,产生高压力或者因为发生了漏气,产生了坠积性肺炎。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结果

2.1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1.67%(22/24),对照组为79.17%(19/24)。两组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为16.67%(4/2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3讨论

ICU气管切开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是合并肺部感染,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病情关系密切,比如有其他合并性疾病、高龄、较低的FEV1/FVC、有较长的吸烟史、营养不良等等;因为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多的术中失血,在手术后,长时间的采用抑酸剂、PCEA等等:这些就会减弱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使得其咳嗽能力被降低,使得患者进行深呼吸(清除痰液)的能力也被降低;如果患者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这些都使得患者的储备能力和呼吸代偿能力较差;在手术的负面影响下,比如伤口的疼痛等等,这些都会延迟老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本研究对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具体的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优势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得护理质量被提高,非常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CUI综合症;原因;护理

在医院的ICU监护室里,有些病人会产生精神障碍,同时还会伴随出现一些其他的临床症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监护室综合症,也叫做ICU综合症[1]。这种情况会使病人当前所患的疾病严重化,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为了降低监护室综合症的发病率,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相关信息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并实施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方案,这样还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监护室综合症的产生不仅与病人对监护室环境的不适应有关系,还与病人自身所患疾病及其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所以该病症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监护室综合症会使病人当前所患疾病恶化,也会延长在监护室所滞留的时间,甚至影响病人的痊愈[2-3]。根据对现状的分析,监护室综合症的预防工作已成为相当重要的一件事,这就需要对该病症的发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ICU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患者430例,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ICU综合症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35-76岁,平均55.6岁。

1.2 诊断标准 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动作行为障碍、智力障碍、情感障碍等等一系列症状,还伴随有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身体头背区域疼痛等。

1.3 护理方法 根据环境变化全方位护理病人。护理工作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十分重要,护士也成为了病人在监护时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们更是营造医院和谐环境的正能量。作为护士不单单要有优秀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需要与病人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对他们进行安慰和鼓励。在早期治疗的时候需要向病人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病人的一切需要都要最大限度的给予最好的满足。手术结束后,病人要得到充分的休息,疼痛时要给与安抚让其镇静,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夜晚病房中的光线要尽量调暗一些,报警声也要降低,在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时要注意照顾旁边的病人。①病房中的灯光要适当调暗,尽量避免直射病人的眼睛,尤其是病人休息的时候,只在床尾开一盏小灯即可,既不影响病人休息,也方便对病人进行适时的观察。②每班护士都要及时通风,使空气流通,维持病房湿度和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并给与病人充份的人文关怀。③病人床位的分配要恰当,普通病人与重症病人要用屏风、窗帘等物隔离开来,避免抢救病人时遇到不利的情况。④医务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要尽量放低声音,工作仪器的声音也要调节在适当的范围内。当监护设备发出警报时,护士要积极应对,冷静处理。⑤协调好病人治疗与休息的时间,尽量使病人在晚上休息,白天治疗,给病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康复环境[4]。

针对患者属性的不同采取护理措施。患者性别、年龄等都是患者患有ICU综合症的重要因素。从治疗过程中来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这说明了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为更加全面的护理,及时与病人家属以及病人沟通,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性格等等,方便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及时的向病人介绍他的治疗方案,开导病人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与此同时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理状态。

加强管道及基础护理。必须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减少各种心理和生理的不适;避免违规的操作,预防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在为患者进行擦浴、灌肠等护理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要使患者感到不被尊重,避免在患者心中留下不必要的阴影。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整洁,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让患者感到温暖,避免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影响患者。

有一些患者在ICU治疗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异常,并且治疗的药物中也有一些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对导致ICU综合起到积极作用。由此看来用药方面的准确性就值得重视。医生护士治疗前了解病人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或者肝肾功能是否有障碍,在此基础上用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引发病人的疾病发作。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还应考虑所用药物对精神疾病的治疗,适当选择使用镇定剂[5]。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O统计软件包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x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性别、ICU治疗时间、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环境影响、有无精神类疾病、肝肾功能、家庭经济情况、治疗药物等比较项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主要影响因素对比结果见表1。

在治疗中发现ICU综合症患者也存在着其他因素影响。ICU综合症组患者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声音和光线的变化都会使其情绪变得狂躁不安。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患者更易发生ICU综合症。对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发现,ICU综合症的发生率与年龄、治疗时间成正比关系。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会影响其情绪,从而间接的影响ICU综合症的发生。

3 讨论

在治疗中发现ICU综合症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具有多因素性,因此为综合症的治疗加大了难度。首先是预防综合症的发生,一线医生和护士应多学习关于ICU综合症的发生机理,在做好普通护理工作的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如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等[6]。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心理,对于忧郁的患者多多进行开导。医生要多关注诱导ICU综合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尽快的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ICU综合症的发生。针对ICU综合症患者,要根据其致病原因设计合适的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治疗ICU综合症。

参考文献

[1] 张晶晶,张志刚.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症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55-57.

[2] 豆欣蔓,王世平.ICU综合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08-110.

[3] 陈聪.ICU综合症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37-238.

[4] 杨霞,刘义兰,陈冬娥,等.ICU 综合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9B):1-3.

篇3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ICU护理工作更应重视病人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了满足病人情感和精神上的需要,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我院ICU从2008年起,在病人进入ICU之前,尊重病人及家属的意愿,允许1名陪护留在病人身边,在加强陪护管理的同意,定期对病房的空气、物表进行细菌学监测,其结果均符合ICU病房感染控制指标,与2007年相比,ICU外源性感染率没有增加,而ICU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2-6天,病人满意率由86%提高到97%,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陪护效果

1.1 家属在病人身边使他们感到舒适、安全,减轻了紧张恐惧心理。尽管我们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但患者还是期望家属留在自己身旁来获得帮助,他们认为,这种半开放的隔离措施对病人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任何护理措施都代替不了[2],而且家属非常了解病人的需要,可替病人向医务人员提供有关信息。病人在操作过程中也很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家属在此过程中予以解释,为其提供有关治疗的信息;家属在场还可以帮助病人忍受疼痛,满足病人情感和精神上的需要,给病人以支持和力量,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维持病人和家属的联系。此外,有家属在场可以提醒医务人员面对的不仅是病人,而且是一个家庭部分成员,从而给予病人更人性化的操作和服务,如我们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遮挡病人,尤其在擦浴、翻身及使用便器时,尽量避免暴露病人的隐私。

1.2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认为,家属在场有利于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务人员所作的努力,尤其是护士为病人进行各项基础护理,如洗脸、洗脚、擦洗全身、接大小便等,待病人如亲人,使家属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与肯定,确信他们的亲人会受到良好的照顾,从而增加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1.3 作为护士,我们充分认识到病人需要家庭的重要性,当病人因突发疾病住进ICU时,病人及整个家庭会进人一种危机状况,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因此,护士在积极抢救病人生命同时主动地为家属提供有关病人病情信息,对家属应用尊敬的称呼,让家属参与病人护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有效地建立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支持关系。另外,大部分家属因亲人病情危重和需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而出现负性心理情绪[3],如焦虑、悲哀、优虑,护士应用积极的方式,关心病人家属的健康,为其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与家属交谈,并鼓励其诉说心中的苦闷等,使病人家属有效地应对病人的健康危机。

1.4 缓解家属因等待病人消息时的焦虑,减少等待过程的痛苦,并有助于了解病人的病情,知道每一项治疗、护理措施、用药情况及抢救过程。由于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过程,当病人病情恶化时,家属有心理和精神准备来承受这一现实,对于濒死病人的家属让他们接触有关死亡、临终关怀方面的内容,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配合治疗及正确面对死亡。其次家属在场,进一步促使医务人员更尊重病人,更遵守职业道德操作规程,家属是通过观察医护人员的言行来衡量对病人的关怀照顾程度,如果双方关系良好,家属放心,建立起对护士的信任与尊重,主动配合护士工作,就能促进病人的康复。

2 注意事项

2.1 对陪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家属进人ICU时,须穿隔离衣,更换拖鞋,在进行侵人性操作时需戴口罩、帽子。通常每位病人只允许1名家属陪护。

2.2 ICU紧张的工作环境及护士素质的高标准,使护士长期承受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家属的参与会使她们无形中感到受人监督,加重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护理的顺利实施,但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的进步,病人参与治疗护理工作是一种必须趋势,ICU病人病情突变,在病人丧失意识时,家属作为人,完全有权参与医疗护理工作,所以在ICU这一特殊环境中,护士应理解家属的要求与行为,尊重家属的权利,建立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将ICU家属的关怀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2.3 ICU陪护使得ICU医护人员的所有操作均在病人家属的视线下完成,这就使护理工作不能有任何疏忽,尤其在进行各项技能操作或抢救病人生命时,如果出现操作失误或急救药品设备不完善,就会使家属产生不满意情绪,而引起纠纷,故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训练,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要做到100%准确到位,仪器设备随时处于完好状态,确保抢救及各项技能操作顺利进行。从而避免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6.

篇4

【关键词】 舒适护理;ICU护理;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93-02

伴随社会的发展,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怎么将“以病人为中心,时刻关爱病人”落实到护理工作中去成为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舒适护理又可以叫做“萧氏双C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并个性化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它的目的是让患者身体、精神和生理上都提升到最为开心的情况,又或者降低、减少不开心的情况,病人通过舒适护理能满足其基本的护理需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在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U住院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男性病人65例,女性病人35例,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17岁,病人平均年龄为51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对对照组的病人采用ICU重症的常规护理模式,其主要包含正常的临床基本护理以及对危急重症病情的对应护理模式。

1.2.2 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病人在采用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之上再加入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舒适护理: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掌握病人是否有惧怕、抑郁或者焦虑等方面的不良情绪,同时要分析病人存在这些情绪的原因所在,从而制定出消除这些情绪的护理方法。比如,将病例情况、治愈几率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向病人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让病人建立信心,再向病人介绍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彻底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让病人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②环境舒适护理:病房中必须要保证干净整洁,并且要根据病人的爱好,实施对应的布置,病房内温度要保持在23-26℃,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并且保持空气的流通。③睡眠舒适护理:病人因为自身对疾病的恐惧与其带来的痛苦,又或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失眠的情况出现,护士要对病人实施睡眠舒适护理。病房要保证安静,夜晚查房或者护理的时候动作尽量轻柔,针对失眠的情况严重的病人,要给予适量的药物,让病人保持良好的睡眠情况。④特殊病人的舒适护理:针对部分年龄较小或者过大沟通不方面的特殊病人、部分处于经期的女性病人、又或者有一定精神障碍的病人,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病人的舒适程度,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病人的惧怕、焦虑、抑郁等心理情况进行评量。②护理满意绿:采用我院制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实施调查回访,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十分满意这三个级别,最后对这些数据实施评量。

1.4 数据处理 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护理满意率等数据均采用(χ±s)表示,并用SPSS1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 P

2 结 果

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显著好转,组间比较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舒适护理拓宽了护理领域,使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满意度。护理人员首先使用安慰性的语言,尊重患者人格,注意倾听诉说,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使愿意接受所有的治疗。护士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态度友好、真诚相待,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坚持治疗,向其介绍减轻不良反应的常识,如增加运动、控制饮食等。部分 ICU 住院患者担心病情重、恢复无望、治疗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这种错误观念导致患者抗拒治疗。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使其认识现在医学技术会缓解并恢复健康。舒适护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27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在医院内获得的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院内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额外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医护工作量,给个人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重症监护室(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1]。院内感染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ICU内集中各种重症患者,这些患者抵抗力明显低下,生活和基础护理所产生的污染物较多[2]。

1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的成因

1.1ICU环境因素

张华指出[3]ICU病房所处位置相对闭塞,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仪器设备多,医务人员查房频繁等造成空气,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困难。

1.2ICU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执行操作时无菌概念不强,不能做到按规定洗手或不执行洗手操作规范,医护人员的手造成病原菌的间接传播等因素也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4]

1.3重症患者本身因素:ICU患者抵抗力低下,长期应用多种药物,易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性增强等[2]。因此感染的机会也会越多。

1.4侵入性操作因素

因ICU患者携带的管道较多,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各种引流管、胃管、脑室引流管等,尤其是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如消毒不严格或插管过程中无菌导管经过有菌的口腔而污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机屏障,削弱了气道纤毛的消除能力和咳嗽反射,使细菌易于吸附并定植于下呼吸道,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引起感染。

1.5不合理应用抗生素

ICU患者病情危重,使用抗生素品种多,联合用药和较多三线抗生素的应用,破坏了正常菌群失衡,也易引起院内感染[3]。

2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2.1加强环境管理

2.1.1ICU病房应处于安静,阳光充足,通风的,也配有空气过滤器。每月做空气培养及细菌培养,这也有利于及时发现感染的原因。周艳俊认为[5]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日20-30分钟,病房地面、桌面和床铺及时清洁,避免尘土飞扬,必要的时候进行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室内空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40分钟,每周用75%酒精总消毒紫外线灯管一次,有污渍时及时擦拭。

2.2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2.2.1进行每项操作时都应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都应严格进行“六步洗手法”,护士在操作中双手极易被病原菌污染,有些护士只注意操作后洗手而忽视了操作前洗手,从而通过手和物品造成患者感染。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为重要的程序。病房内每张床尾都配有快速手消毒液,接触患者不同部位或接触不同病人时都应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强调洗手意识。

2.3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

2.3.1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口腔护理2次,对于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或气管插管的患者,尤其是颅脑外伤的患者,采用口泰漱口液来替代生理盐水。

2.3.2加强晨晚间护理

定时为患者擦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3],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对于无禁忌症的患者,应采取低半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泄。每1-2小时为患者翻身,协助拍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7]。

2.4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

对于ICU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故要高度重视全身性营养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均衡进食,保证营养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4]。对于昏迷患者,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采取低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预防反流及误吸[10]。鼻饲时,头部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1h[2],鼻饲应多次少量,鼻饲后半小时内尽量减少翻身,注射鼻饲时应缓慢,防止发生返流现象,鼻饲前后应用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胃管阻塞及肠道感染[11]。

3小结

重症监护室环境特殊,患者密集,医护人员肩负着预防控制感染的使命[9].进行每项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主动参与感染控制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手卫生,重视病人的营养支持。院内感染控制是一个长期不可忽视的工作,需要全体人员和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家人的经济负担,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做好预防感染的各项措施,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照渝,张庆玲.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0,3:576-577

[2]包惠荣.ICU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9,7(21):86-87

[3]张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控制[J].中国使用医药.2010,5(6):207-209

[4]黄玉珠.ICU院内感染的原因与控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

[5]周艳俊.ICU患者院内感染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J].现代医药生.2010,26(3):455-457

[6]洪焕波.ICU院内感染的易发部位与控制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80-82

[7]王玉敏.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指南.2010,8(12):12-13

[8]景峰.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对策[J].基础医学论坛.2010,14:143-145

篇6

【关键词】心理护理 ICU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58-01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后病人于一体并对其集中监护的治疗场所,危重患者往往是从急诊、手术室或医院的其他科室转入ICU,由于ICU在设置仪器配备管理上与普通病房不一样,患者在接受复杂的综合性治疗与护理的同时,面对的是陌生而复杂的环境,往往在生理上,心理上受到刺激而心理变化复杂。在对待具体患者的心理反应时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护理。因此,我们在抢救危重症病人的过程中,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同时,也要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整体护理。

1 营造监护室良好的护理环境

1.1 林佩珠对危重症患者在ICU环境中可能出现的身心不适,提出一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ICU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促进危重症患者身心康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监护期间调查表”,对两组170例危重症患者在ICU期间的护理问题及焦虑程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ICU出现频率较高的护理问题、配合治疗护理的程度、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因此,实验组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降低ICU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2]。

1.2 保持监护室物理环境良好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首先,ICU病房要清洁整齐,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病房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同时绿色植物的放置也可起到调节视觉疲惫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调节湿度。其次,病房应远离周围的嘈杂病区环境,病室的门窗要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和缓冲关闭碰撞时的隔垫,医护人员说话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查房时语言尽量简短,语调柔和亲切,以免打扰其他患者。第三,监护室自然采光,有明亮的窗户和可调节光线的窗帘;病床备有日光灯,床单位之间有活动窗帘,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创造属于患者个人的治疗空间。

2 创造融洽的护患关系

马斯洛[3]说:“患者与治疗者之间的健康的人际关系乃是最好的心理药物”。

运用体态语做好护患沟通 即做好非语言的沟通。体态语是用体态动作的变化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系统。人们通常按体态语的生成部位将其分为表情、目光、手势、身姿、仪表、间距和触摸等。心理学家指出,在会谈信息的总效果中,词语占7%,音调占38%,表情和身体动作占55%,后两者均为体态语,可见体态语在会谈中的重要性[4]。体语大多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通过病人的体语又能窥各其心理、思想,协助诊断和治疗。做好护士自身体语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5]。

3 ICU护士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3.1 通过研究显示,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有别于普通病房,不允许亲属陪护,收住的都是病情危重的病人,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感,缺乏归属感。因此术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向病人介绍病情、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监护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医患关系建立在“指导-合作”的共同参与模式的基础上。给予病人倾诉内心恐惧、担忧的机会,从而在术前有计划性地予以解释开导。向病人介绍监护室环境,介绍其主管医生,简单介绍责任护士及其护理人员,尽量减少病人的陌生感。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能让患者在术前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将发生的事件和建立积极的应对措施,特别是规范手语训练,患者可用手势、点头、摇头、面部表情与护士进行交流。

3.2 做好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 病人苏醒后,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病人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此时应耐心的向病人讲明自己所处的环境,ICU监护的目的以及各种引流管的作用,使病人了解苏醒目的以及重要性,人工气道影响病人的语言交流,常使病人感到孤独和恐惧。护士应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交流,以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满足其需要,在示意不能表过时,可用文字沟通。

随着心理护理科学深入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消除其不良情绪的反应,还能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向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恢复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林佩珠 .环境对ICU患者身心影响的护理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4).

[2]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实用护理学杂志 2007;17(5):41.

[3] Maslow AH.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M]. 2nd ed. New York: Harper Row, 1970:248~253.

篇7

关键词:ICU; 医院感染; 发生; 预防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77-01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患者的明显特点是病情危重而复杂。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损伤或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各种诊疗措施,如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手术、放疗、化疗、内镜检查和介入治疗等,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防御功能。加之ICU病原体种类繁多,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等,更增加了ICU院感的几率。现结合我在ICU工作的临床实践,就发生、预防、控制ICU院感的措施及护理管理,谈一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 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340例,其中发生院感30例(45例次),年龄30-92岁,平均年龄(50.8±0.15)岁。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日数1921天(使用有创呼吸机1699天、无创呼吸机223天)。呼吸机使用率75.72%,发生呼吸机相关呼吸道感染27例(39例次)(有创36例次、无创3例次),感染例次率20.3‰(有创感染例次率21.19‰、无创感染例次率13.45‰)。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100%,导致VAP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各11例;鲍曼不动杆菌9例;其他7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

2 ICU发生院感的原因

2.1 患者因素:ICU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发病急,病情危重,其身心和全身营养状况均较差,抗感染能力低,免疫功能下降,应急防御机能减退,易造成感染。加之患者基础病危重,多处于昏迷状态,意识障碍时间长,需要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

2.2 医务人员的因素

(1)抗菌药物的应用:ICU的病人多数较长时期使用各类抗菌药物,这不但使细菌的耐药性均较强,而且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2)加强监护所使用的各种介入性检查、治疗,如机械通气、动脉测压、血液净化、静脉营养、留置导尿、胃肠引流等都可能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有利条件。且侵袭性操作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大。

(3)病人自理能力缺乏或丧失,因而十分依赖医护人员,与医护人员频繁接触往往会增多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

(4)医护人员缺少感染防范意识,操作不规范。

2.3 环境因素

(1)布局不合理,楼层矮、面积小、空气不流畅,且多种危重病人同住一室。

(2)患者排出大量有耐药性的细菌,造成空气污染。

(3)操作及消毒隔离不规范、不到位,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

2.4 其他因素:ICU相关部门的管理方面;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是否到位;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等。

3 预防与护理

3.1 制定制度,严格管理,强化院感意识

(1)医院感染控制难度大,为了做好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必须制定一系列防止感染的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增强控制院感意识,有高度责任心者才能做好ICU的工作,从而降低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严格手卫生管理。接触传播是多重耐药菌的主要传播途径。ICU病房必须有手卫生设施,用添加护肤成分的酒精消毒液擦手,避免无目的、无意识的接触患者和其他环境,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预防感染 “手”当其冲。

(3)减少设备共用,完善隔离制度。对病人施行必要的保护性医疗措施,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力。并根据不同的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集中隔离、床旁隔离等。

(4)预防ICU医院感染应提倡非介入性监护方法,尽量减少介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使用频率。对长时间留置管道的病人,每日评估,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搬运、减少对管道密闭性的打断。

(5)严格探视制度,设立专门的探视通道,控制探视人数,遵守探视时间(16:00~16:30)。

3.2 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ICU科室积极配合院感科的工作,每月中旬配合院感科对科室物表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采样,每季度配合院感科作病房空气采样,以及不定期的对使用中的呼吸机及备用的呼吸机入气口、出气口进行采样培养。科室根据培养出的结果,认真执行院感科制定的相关整改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及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3 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1]。

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的定植抵抗力,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造成外来菌定植及耐药菌株生长,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慎重送好痰标本,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治疗感染而非治疗定植或污染,所分离出的细菌、真菌并不等于感染而选择抗菌药物,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前期治疗效果判断,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选择用药。

3.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引起VAP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更重要。如加热加湿器的无菌水每天更换;防止冷凝水倒流,及时倾倒并认真洗手;做好气道管理及有效吸痰,辅以肺部物理治疗、翻身拍背;呼吸机管路一周更换等措施。

4 小结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地医疗护理有关,因此,作为医护工作者,尤其是监护病房的一员,更应把控制院感的发生在思想上提到一定的高度。ICU院感得到有效控制,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有效的监测、监管方法,施以正确的干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字】 ICU;内科;护理风险;解决对策

【中国分类号】 R47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92-0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ICU在我国急救医学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医院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科室。ICU可以说集中了全医院最先进的抢救和监护仪器,科室的医生、护士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他们能够用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对重病急危人的循环、呼吸等全身的各个系统全面的进行监视、护理以及治疗。对于内科ICU 病房,由于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有很多危急的病人像心脏衰竭的患者,如果稍微疏忽就很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ICU 的护理,尤其是内科的ICU护理对病人的治疗来说非常的重要。[1]

2 ICU病房护理风险分析

2.1护理操作中的风险:支持生命的大量设备、仪器;转运时的呼吸、心跳的停止;抢救、固定躁动的约束带、由于被动造成压疮;医院内发生的感染;运用多种药物;内脏器官的检查、紧急的医疗措施、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而无法预料的病情、无过错的输血感染、过敏和输液反应、由于侵入导致的病毒感染以及体内脏器的误伤、由于患者诊疗的延误等原因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些原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患者的死亡或者伤残,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将难以弥补。[2]

2.2信任危机的风险:病人由于受到社会舆论、宣传医疗机构的服务特殊性不够,还有受到有些医疗卫生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影响,在看病和治疗的过程当中怀疑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员不信任,有的不法分子甚至还故意的制造纠纷来索取赔偿金。

2.3环境风险:内科ICU科室是医院的重、危病人的集中地方,极易的发生内感染,如消毒隔离的制度没有严格的执行,易引起交叉感染。还有多种药物、特殊检查、紧急措施增多和患者的特异体质、输液输血、过敏反应、这些不良后果跟患者、家属对ICU 的医疗结果和高期待值的矛盾等方面,都会造成环境的风险隐患。

3 ICU病房护理风险解决对策

3.1完善各种风险管理制:我们内科ICU科室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建立了麻药管理、仪器检查登记、隔离消毒、护理人员培训、危重病人转运和护理查房制度等。各种操作的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比如:遇到病人抢救的时候,严格按抢救的流程,进行有条不紊地的抢救,避免杂乱无序,影响其他病人监护的质量。设置病人转入、出医院的交接班记录本,在病人转出之前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做好详细的记录,要提前通知涉及的科室和病人的家属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在转出前还要核对好病人用品,避免不出现遗漏、错拿。

3.2以人为本, 诚信服务:内科的ICU最好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因为内科ICU的患者大多属于病情危重的无家属在身边陪伴的,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本来在精神上就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他们往往会出现不配合治疗、性情急躁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服务稍不满意就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所以我们要加强医院和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协调工作。当患者进入内科ICU 时,科室的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和家属内科ICU 的规章、制度,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解释ICU无法留陪,并告知探视的时间、制度,介绍治疗的具体情况,耐心的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如果患者和家属有什么不满、问题,甚至医患之间产生分歧、矛盾,要立刻向上级医生报告,以便尽快妥善处理,把矛盾扼杀在萌芽阶段。根据患者和家属不同的病情、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选择适当的交流方法,准确的洞悉患者和家属的意图并给予及时的解答,使得他们疾病的痛苦和精神的负担得到减轻。对于有一些患者和家属提出的不满以及一些异常的投诉,注意留心资料的收集,为以后的事留下依据,避免出现争议。

3.3提高护理记录水平:首先,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对她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在记录护理情况的时候要牢记三重点、三随时、三不能原则,有问题的时候随时记录、病情变化的时候随时记、检查治疗用药和治疗前后随时的记录。然后,医护之前加强交流,杜绝护理记录不符,其实造成记录不符的主要原因是医护双方理解患者资料存在分歧,没有及时的进行沟通造成的。护士对于有些重要的比较关键的名词、数字要和医生进行核查以后进行记录。如果在记录中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应该找医生进行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最后,抓好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在内科ICU可是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由检查小组的成员对护理记录进行经常性的严格的检查,对急危重症的患者要更加的注重护理记录的质量,随时都要做好检查,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把风险降到最低。

4总结

我们要做好内科的ICU护理,要保证护理的质量,我们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严格的执行管理制度,使得每一步都有条不紊。其次注意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在做好培训的同时,建立完善内科ICU护理的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管理。做好医院的宣传工作,让人们了解医院的真实情况,消除以前人们的误解,让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ICU的护理,建立良好的信任。给予良好的医疗环境,做好卫生和保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管理好医院的环境,让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有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还要做好护理的记录。我们内科的ICU只要坚持改掉现在存在的问题,运用好解决对策,就会做到更加人性化,更加优秀的护理,让病人能够尽早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篇9

无陪护病房管理模式起源于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文化相关,由此普遍要求医院能够为病人提供的全方位护理。无陪护模式配合限制性或其他类型的探视制度多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随着医学专业的细化,疾病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也日趋完善,因此需要建立适应专科ICU的无陪护管理模式及流程。国内对专科ICU无陪护模式及探视制度的管理尚无统一的规定,本文旨在借鉴ICU的建设和管理规范为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无陪护管理提供依据。

1.概述

(1)无陪护理模式 重症监护病房的无陪护管理模式是由护士承担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及生活护理和心理照护,多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中,因收治病人的病情危重,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者需要呼吸机、床边血滤等仪器治疗,为防止感染而严格控制家属留陪。

(2)护士准入资质 在欧美,ICU专科护士是一个能够为所有急危重症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满意的护理并具有资格的职业护士。国内ICU专科护士的培训也日趋完善,并在逐步建立专科ICU护士的准入标准,使我国的高级护理人才的梯队培养与ICU的发展相匹配。

(3)患者准入标准 本专科疾病范围内的急危重症患者,需要重症监护治疗。

2.专科重症监护无陪护病房实施的优势

(1)分担家属的压力。国内的诸多独生子女家庭,两个年轻人要照顾四个老人,不仅要照顾病人,而且还要兼顾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照顾病人的过程是繁重、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要具备一定技术性的工作,给家属带来巨大的压力。

(2)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疗效。无陪护病房的实施要求护士全面参与病人的治疗和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病人各大系统的病情外在反映,观察重点并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的控制病情。

(3)提升护士的专业程度。目前的重症监护病房缺乏足够适应专科ICU护理的高素质护士,因收治病种的专科化程度较强,因此对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胰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必须掌握胰腺炎液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需熟练掌握动脉穿刺抽取血气分析、肠内肠外营养输注的护理等专科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也极大的提升了护士的专业程度。

3.无陪护病房实施的难点

(1)人力资源配置数量 合理的护理人员数量是配置基础,参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床位数与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比为1:(2.5-3)以上。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利用率应不超过80%,以满足医疗运行和院感规范的需要。关于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护患比的核算方法,目前国内常采用以下的四种方法。

a.以病人的需要为基础评价护理工作量 NAS(Nursing Activities Score)可反映81%的护理工作量,认为一名护士可以护理一名NAS评分为46.5分的病人[2]。

b.以护理问题为基础评价护理工作量 ICNSS(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其核心是应用量表来计算护理工作量,认为评分在16-22分时,可以采取的护患比为0.5:1,评分在23-32分时,护患比为1:1,评分在30-40分时,护患比为1.5:1,>40分时,护患比为2:1[3]。

c.根据病人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APACHE Ⅱ(The 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等加权或赋值,量化评价危重疾病的严重程度,我院胰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采用的该评分法对病人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评估,间接指导护士的人力配备。但是有研究表明,其评价出的疾病严重程度与所需的护理工作不成正比,加上各种抢救仪器及治疗护理措施的应用,该方法评估护理工作量并不能客观的反映护士的工作负荷[4]。

d.根据治疗干预措施所消耗的护理时间进行配置 TISS 28(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 28),有研究表明其只反映了43.3%的护理工作内容,用来评估护理工作时间欠缺合理性。

(2)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ICU是借助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治疗和监护的特殊病房,其知识更新快,技术操作较为复杂,和普通病房的护士相比应具备更高的学历、职称、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护士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才能够胜任。有研究表明,ICU护士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个性特征、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三个纬度,共13个要素。

a.个性特征纬度包括责任心、关爱利人、身心素质、压力应对、爱岗敬业。

b.知识技能纬度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判断和应变、主动学习、医疗器械使用、法律意识、护理操作技能。

c.人际交往纬度包括人际沟通和合作性。

(2)护理工作内容配比 护理工作内容繁琐,文书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护理时间。在大部分医院,输液配制中心的建立仍旧是很困难的,病房的护士承担着大量的液体配制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护理人力资源。

(3)对医、护患沟通提出更高的要求

a.沟通对象的多元性 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其家属群体众多,尤其是家庭关系复杂的群体,医护人员需要在家属群体中甄别出重点沟通对象,才能够保证沟通能够有效进行。

b.沟通内容的复杂和多样性 沟通的内容包括病情变化和进展,特殊治疗,费用等,沟通的内容常包括了重症患者在监护病房中的点点滴滴,医护人员对沟通内容把握的完全性程度会影响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c.封闭式管理带来的困难 与西方国家很大的不同在于我国的家庭观念比较重,家人生病放下工作也要陪护在床边,无陪护管理让家属对病人在重症监护病房受到的生活照顾而担忧,如果生活护理中的细节不到位,常常会成为投诉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家属对医疗护理的信任度。

d.沟通的投入不足 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工作量太大等客观因素会影响医护人员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e.医护人员沟通能力的差异性 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沟通技巧培训,以及对沟通的主动性不够等会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

4.探视管理

合理的探视制度是重症监护病房无陪护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现有的探视制度分为限制性探视和开放性探视两种。

(1)探视制度的类型

①限制性探视制度(Restricted Visiting Policy,RVP)是指对探视人数、探视开始时间和探视持续时间等均加以限定的探视制度。此种探视制度在国内外广泛性被采用[8]。其优势在便于医护对患者家属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工作的安排和规律患者的休息时间,缺点是不够人性化,容易引发患者家属的不满情绪,增加纠纷发生,加重了医护人员沟通的负担。

②开放性探视制度(Unrestricted Visiting policy,UVP)是指对探视频次、探视持续时间及探视人员数没有限制,更符合患者和家属需求的探视制度。其开放性是相对开放,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包括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等[9]。此种探视制度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结合预约探视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家属获得更多的患者信息,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

(2)探视时长 国内的调查数据少见报道,有研究表明,56.1%的家属希望探视时间在30分钟以上,病人病危或濒死时,家属可按照意愿留陪床边而不受探视时间的限制。

(3)在现有的ICU探视管理中限制性探视仍然占主流位置,影响开放性探视实施的相关因素有:

①患者感染的风险 大部分医护人员担心开放性探视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但有研究表明延长探视时间不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②护士的意识 很多的护士不支持开放性探视是担心有家属在场的情况下操作会增加自身的压力,有研究表明,开放性探视中护士用于沟通的时间增加,80.4%的护士认为开放探视会增加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负担。

③患者和家属 研究表明,不被允许接近患者会增加家属的不安全感,医护人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会影响家属的感受。

(4)开放性探视的实施方法

①制定完善的探视制度

②提升护士自身知识储备和沟通技巧 帮助护士认识开放性探视带来的益处,向护士提供沟通相关信息和探视教育项目,对于开放性探视的实施很有必要。

③提供完善的探视服务设施 除医护人员的直接宣教和沟通外,可提供宣传册、卡片、传单、专用网站等,设立专门的家属休息区,并提高其舒适度,提供电视、宣传海报、计算机查询等设施。另外,针对家属开展进行定期的、定地点、定内容的医护沟通,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健康宣讲。

④探索多元化的新型探视制度 实施预约探视、分段探视、电话探视、视频探视、走廊探视等新型探视制度。

5.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无陪护管理的探索方向

急危重症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是医学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已经逐步设立除综合ICU外的专科ICU,如CCU、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ICU、呼吸内科ICU、胸外科ICU、急诊科ICU、新生儿科ICU、胰腺外科ICU等。专科ICU的建立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专科的发展和专科护士的培养。专科ICU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是以参照综合ICU的规范来进行的,但如何实现无陪护管理的最优化人员配置及加强团队建设和专科培训尚有待于广大的护理管理者的悉心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J],2006,44(17):1156

[2]杨立威,李文涛等,重症监护室探视制度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J],2014,49 (7):871-873

篇10

关键词:ICU;实施;健康教育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模式也由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为了促进ICU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ICU病人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也因此被人们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科护士自2006年至今,针对ICU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针对ICU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1ICU患者健康教育形式的特殊性:ICU患者情危重。集体教育和板报等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受到限止的。只能对病人单个的进行健康教育.ICU患者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如下几种。

1.1.1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针对患者的病情,讲解疾病的过程、症状、处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的目的、注意事项,术后的指导,恢复期的锻炼等。

1.1.2提问问答: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病人提出问题,由护士予以解答。对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如气管插管、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病人,神志清楚,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判断他们所要表达的意图,或在纸或手上写简单的文字进行交流。

1.1.3示教模仿:对于清醒病人。可以由护士进行示范演示。指导病人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如咳嗽、排痰、翻身、术后早期床上功能训练等。

1.1.4文字图册阅读:采取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患者自己阅读,护士给予必要的解释。

1.2对ICU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

1.2.1掌握交流与沟通技巧: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家属接受教育的内容。进行交流与沟通前,应对家属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计划,并注意选择恰当的交流时机和地点。

1.2.2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途径

1.2.3健康教育宣教卡:给ICU家属分发宣教卡是一种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又具有显著效果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1.2.4培训专科护士:Wesson[4]认为可以通过发展ICU专科护士,专门派出人员为家属提供患者信息,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并为其提供一些指导,为家属在患者初入ICU及转出ICU时遇到的一些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起到有效预防和帮助效果。

二、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得出几点关于有效促进健康教育的建议

2.1护士方面:ICU护士轮班勤,没有专门做健康教育的护士。这也给ICU病人的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ICU的每一位护士都要重视健康教育。人人有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以保证患者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1.1首先思想观念应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使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1.2加强业务学习,扩大护士自身的知识面。ICU内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学科多,要求ICU护士要具备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业务学习,知识讲谈、外出培训、继续教育、订阅科技报刊等形式,以满足日益广泛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2.1.3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把握教育时机,健康教育的渠道包括交谈、咨询、讲座、示范操作、个别指导、读书、看录像等形式。

2.2医院方面:张隆群等强调,应为ICU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健康教育障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2.3政府方面: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在继续教育与护士职责中,明确规定了护士教育能力培训的目标和称职标准。我国在实施上尚没有与护士的职称、学历和继续教育要求相吻合。健康教育事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在所难免,随着健康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也会逐步走向正规化。

三、结论

健康教育事业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其作用和重要性也在逐渐被人们认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ICU的护理内容已从单一的技术转化到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治疗已不仅是为了保全生命,而且要使因手术所致身体和心理创伤减少到最小限度,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较系统的康复指导,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术后康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仍有一部分问题还没得到解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会得到解决。总之,ICU病人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江素娟.ICU病人的健康教育[J].家庭护士,2008,6(2):456-457

[2]刘红敏,刘艳萍.ICU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J].中原医刊,2003,30(11):61-63

[3]韩文军,胡敏,郭成莉.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6,21(12):78-80

[4]WESSONJS.Meetingtheinformational,psychosocialandemotionalneedsofeachICUpatientandfamily[J].IntCritcareNurs.1997,13(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