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44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26.48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9%,比去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同比增长37.4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亿元,同比增长19.4%;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52.4%;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43.9%。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45.05亿元,同比增长18.25%,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15.8%。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5.97%。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58.3%,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29.2%。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中国)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9.24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项整治”成果,区域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品质得到提升。
1、景观打造扎实推进。夫子庙核心景区品质不断提升,在通过省级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成瞻园扩建工程,启动了西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实施了江南贡院改造出新及景区亮化提升;历史文化名河打造进展顺利,开工建设内外河沟通工程,后五华里中华门至甘露桥段沿河景观商贸设施基本建成,甘露桥至西水关段改造即将开工;明城墙保护卓有成效,雨花门复建工程全面完工,西水关段城墙修复开始启动;景点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完成胡家花园拆迁,实施了芥子园复建拆迁工作。
2、老城改造进展顺利。城市路网布局不断完善,开工建设大明西路西延工程,基本完成明匙路拓宽二期拆迁,完成东风河、红花河河道清淤,改造了开源、龙苑等小区地下管网,完成五一沟续建工程,全区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危旧房改造加速推进,今年实施的6个危旧房改造拆迁项目中,后江沿、胡家花园拆迁进入扫尾阶段,门东C2、D4及家居乐、教敷巷地块拆迁进展顺利,全区共完成拆迁居民3850户,工企38家;房地产开发稳步推进,皇册家园三期主体封顶,佳日雅苑、雅居乐花园二期开工建设,来凤街1号、蓝天华门即将开工,全区新开工面积31万平方米。
3、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出台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十项举措,强化市容管理责任无盲区、管理无脱节、长效无回潮工作标准,多次开展清除新违建联合执法行动,按照“七无”标准,重点打造长乐路、中华路等10条“区级市容严管路”,完成雨花路中段等17条道路的店招店牌、夜景亮化改造出新,实施了55万平方米小区出新和38万平方米房屋整治工程,积极做好市政设施管养维护,补植更新行道树、花草灌木约27万株,启动了大明西路等地块绿地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在六城区名列第2。
四、改善民生强化保障,社会事业在争先创优中统筹发展
围绕“五有”目标,全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富民工程,努力促进创业就业,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和谐构建取得新成效。
1、富民工程稳步推进。成立5个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重点打造天诚二手车市场等示范创业园,实施创业扶持、岗位补贴、缓交保险等稳定就业政策,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55万元,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120人次,新增就业岗位9316人次,实现再就业2385人次,援助困难人员就业797人次,开展职业培训2604人次。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万元,同比增长9.7%。
2、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建成经济适用房配套幼儿园,启动钓鱼台小学扩建工程。成功举办“名城之约”主题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了“金陵五月风”等系列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各类市场性娱乐演出1000多场,评话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深化卫生服务改革,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通过评估验收,认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广泛开展“六送体育进社区”活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
3、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及时为全区3600多低保户及近1.5万户困难家庭发放各类保障金1822万元。积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区新增社保参保人员4265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3.4万人。积极做好拆迁居民住房保障工作,建成夹岗经济适用房8.7万平方米三期工程,翁家营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基本完成拆迁,佳营路2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正式立项,全区共受理申请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约1000户。
五、提升效能维护稳定,公共服务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优化
注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效,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社区建设管理,有效钝化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行政效能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服务企业“三帮”行动,办结了87个帮扶事项;深化权力阳光运行,出台《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全面推进网上审批,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实行了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举措;强化效能考核激励导向,按月通报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公务员素质培养,继续开展公务员“5+X”能力考核,全面实行网络学校培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街道所属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通达厂人员分流,基本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任务。
2、社区服务能力增强。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建成47个社区公共服务站,合并调整了正学路等6个社区,新建扩建了汇幸苑等3个社区服务用房,积极推进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直选,社区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生活配套网点不断完善,实施了双桥、夫子庙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市级绿色市场和商业示范社区。全区新增福利机构床位60张,新增计划生育世代服务站(室)25个。
篇2
关键词:财政职能 县域经济 发展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在逐步稳健的发展,而县域经济联系着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的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其体现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能实现财政职能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处理,以及发挥财政职能在县域经济中的影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健康、稳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探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
2015年 4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举行。报告首先对根据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三项指标遴选的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年度回顾。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向“新常态”的迈进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性非常的大。尤其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财政的职能与紧急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以及财政的收支情况很多时候过于依赖当地经济的的发展。所以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实现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得发展。
县域财政也要转变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采取是一个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财政调整手段,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并且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县域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监督力度,然后政府要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税收政策,为县域企业创造良性发展的环境。以及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例如对其实行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的措施,解决县域财政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县域政府要展开对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其中的内容来保证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实。
二、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财政体制,完善对下转移支付制度
现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直接限制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县域政府对财政的职能不明确,财政权责的问题比较模糊。所以导致政府财政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矛盾和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增加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专项资金配套办法等。把财政的权利真实的归还与下级政府,让政府能够宏观的来参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科学合理的经济手段来调控当地的经济。在进行政府财政职能的改革过程中,要取消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符合的财政职能,建立能确保新的职能体系的保障制度,使县域政府在当地经济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要建立相关的体制来对政府财政职能进行约束,保证政府不滥用自己的财政职能,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落实财政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符合我国当前的总体经济发展的环境。通过一些财政的手段,例如,增加财政的投入,调整税率等手段,来刺激内部的消费状况,调整社会供给的平衡,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我过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的发展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认真的贯彻中央的财政政策,科学的发挥政府财政的职能,加快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硬件的保障,从而为县域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硬件基础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促进投资产业的交流,带动经济上的发展。
(三)政府财政引导民间资本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在进行经济发展建设中,资金的投入是不能缺少的。但是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与作用,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以积累经济发展的资本。具体措施有: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的措施,如,政府财政直接投入资金,降低税率等。然后进一步完善政府的财政运行的相关机制。其次,就是要增强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协调当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工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监督,为民间资本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建立城镇互动机制
现在我国很多乡镇的劳动力转向城市,直接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解决现在状况的主要措施就是政府把资金和项目向县级镇重点倾斜,引进适合在当地发展的企业,缓解劳动力流失的状况。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的推进相关企业与乡镇农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农村经济市场体系,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其次,政府的优惠政策是乡镇建设的重要措施,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落实,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解决好进城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突出问题,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是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政府要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政府财政体制,落实相关的财政政策,积极引导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建立县域城乡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职能,以促进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流通产业;国民经济;协同效应
一.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效应
正相关协同效应。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消费和出口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地位,并且,对于生产、消费和出口来说,流通产业皆为三者关键的承接环节。从这方面来看,流通产业可以对生产与消费进行连接,更可促进出口增长,所以,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出口等环节中,可以起到引领市场和促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作用,由此可见,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与运转中发挥着正相关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在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其产生很强劲的带动作用,并且,随着国民经济在发展与结构上的不断变强,流通产业的独立性日渐增强,不但推动着流通产业规模的日益壮大,更推动着流通产业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由此可见,国民经济与流通产业在协同效应上充分体现出正相关协同效应。交叉协同效应。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的交叉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内部。比如,当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高贡献时,随着流通产业价值的不断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会持续加快,同时,流通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就业状况等方面也会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因为,流通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人力资本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也决定了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并能在就业增长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促进社会稳定。由此可见,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内部具有明显交叉协同效应。并且,流通产业在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上,其一般属于前向部门,提供的大部分产品均为生产服务型资料,而其他各产业在生产效率提升方面与产业竞争力增强方面,多是通过对这些生产服务型资料也就是通过流通产业而实现的。多层次协同效应。受到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主体层次性影响,其在协同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效应,并依次存在于企业与产业的各层级上。因此,从企业层次看,流通产业整体发展以各类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依托,而国民经济增长同样也会以这些流通企业的贡献为依托。从产业层次看,不仅各区域内产业结构会促使流通产业产生不同需求,主导产业集群构成也会促使流通产业产生不同需求,进而对流通产业内部构成产生影响,深化流通产业规模变化。与此同时,不同区域的流通产业在整体发展中,也会给区域产业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程度不一的各类层次。其中,流通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在其多层次协同效应的形成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流通产业中人才与资源配置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不同层次的效应,一般前者体现了国民经济在价值追求上的资本性要素,后者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二.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对于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间的协同度,也就成为两者间相互协调与配合的状态或程度。而协同度的评价,则可通过模型的构建得以完成。对子系统进行划分。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组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可定义为A(A1,A2),其中A1指流通产业子系统,A2指国民经济子系统。对序参量进行选择。序参量指各子系统在相变前后产生的质的飞跃,在测算指标上为Ai(Ai1,Ai2,Ai3,……,Ain) j∈(1,n),用aij表示,在对应数值上为ci(ci1,ci2,ci3,……,cin),并且有bij≤cij≤αij,bij为cij的下限,αij为cij的上限。对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刻画的指标主要为两类:一类为正向指标,一类为逆向指标。正向指标数值与系统有序程度呈正比,逆向指标数值与系统有序程度呈反比,所以需要实施预处理。在正向指标方面预处理值为:mij=(cij-bij)/(αij-bij)(1)在逆向指标方面预处理值为:mij=(αij-cij)/(αij-bij) (2)mij∈(0,1),当该数字越大时,代表cij在系统有序方面“贡献”越大。子系统有序度测算模型。在子系统Ai的有序度Pi上,其主要由各指标取值加以反映,各指标在子系统序参量上表现出不同作用,通过线性加权平均法进行求和。 (3)各指标权重wj的确定,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法进行。并且,在该环节中,对公式(3)可作如下定义:即子系统i序参量cij系统有序度。据此可知Pi∈(0,1),数值大小与子系统有序度高低呈正比。测算模型。根据以上模型,P1表示流通产业子系统有序度,P2表示国民经济系统有序度。当处于某个初始时刻t0时,在子系统有序度上为Pi0;当处于其后某时刻t1时,在子系统有序度上为Pi1。若P11≥P10和P21≥P20同时成立,则可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子系统达到了协同效应,且可将协同成熟度给予以下定义:,当P11≥P10且P21≥P20时,sig结果为1,否则其结果为-1。
三.实证分析
(一)对序参量实证指标进行选取
根据《中国流通现代化核心评价指标研究》,依托于规模性与结构性以及效率性对三级指标进行设计,用来反映流通产业能力。其中,规模指标下包括四大序参量:其一为流通产业增加值(亿元),其二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其三为流通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其四为货运总量(万吨),该类指标主要对流通产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反映;结构指标下包括两大序参量:其一为流通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其二为流通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该类指标主要对流通产业发展健康程度进行反映;效率指标的一个序参量,即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重(%),主要是对物流产业在资源配置状况上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反映。根据国内外学者在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评价指标,依托于总量性与结构性和效益性对三级指标进行设计,通过其测算国民经济子系统序参量。其中,总量指标下包括四大序参量:其一为最终消费支出(亿元),其二为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其三为进出口总额(亿元),其四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该类指标主要对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与发展进行反映;结构指标下包括两大序参量:其一为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其二为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该类指标主要对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情况进行反映;效益指标的序参量则为人均GDP,对国民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衡量。
(二)结果分析
样本时间范围选择为1983-2016年的30多年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流通业统计年鉴》对流通产业子系统相关数据与国民经济子系统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整理。然后通过协同度评价模型对两大子系统数据实施预处理,测算子系统序参量分量有序度,同时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协同度加以测算,得出表1和表2的结果。协同成熟度在变化范围上为[-1,1],当协同成熟度<0时,表明两个系统未达到协同发展;当其>0时表明其处于协同发展过程中,且数值越趋向于1,表明协同成熟度越高。同时,根据模型评价结果来看,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方面可分为四个阶段,处于一个动态与不断完善的过程:1984-1990年为其协同发展初始阶段。该阶段是我国流通产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在协同演进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第一个领域为农业,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下大增,使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改革日益迫切,市场化流通体制改革也提上日程。市场调节力量开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被初步利用,此时的流通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所处阶段为粗放型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初期在市场化程度等局限性影响下,还没有步入正轨,流通产业发展程度也较低,两者的协同程度也较低。1991-2001年为其协同发展震荡调整阶段,该阶段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度上波动较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自成为的首个问题,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中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也作了相应的战略调整,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该阶段中处于主导力量。同时,在初期,对流通渠道进行疏通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国流通体制开始转变,由以往统购统销体制,逐步转变为“三多一少”流通体制,减少了多余的流通环节。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该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在组织化程度上还较低,无法实现优势资源的集中与规模效益,制约了规模扩张,流通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上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协同程度时高时低。2002-2008年为协同发展低速扩张阶段,协同度保持在0.01左右。该阶段我国开始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各要素中,服务投入成为根本原因。这一阶段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在第三产业上的需求档次与领域也日益多元化,连锁经营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现代流通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流通企业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经营组织方式,并且随着连锁商业的不断壮大,我国国民经济同样实现了稳步提升。与初期阶段与调整阶段相比,该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推动其协同演进的因素不断增加,阻碍其协同演进的因素日益减少。2009-2016年为其协同发展急速扩张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度上开始急速上升。随着我国商业流通领域开始全面开放,外资流通企业日益深入我国流通产业中,在我国流通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给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挑战,促使我国流通产业不断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后,虽然给我国流通产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但由于政府积极干预和转化危机,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演进上进入了急速扩张阶段,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与日俱增,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又给流通产业的快速稳定提供了支撑。
四.结论与建议
对政府角色定位进行明确。政府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且政府角色难以被其他市场主体所取代。因此,政府应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的制定,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引领,还应通过对协同发展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各项机制顺利实施。这不但要求政府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明确,对协同发展制度体制加以构建,而且还要增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约束与管理,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打造良好社会环境。流通市场环境持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才能确保流通产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才能通过市场对资金流、商品流和劳动力等进行优化,才能做到流通网络全面覆盖,推动物流配送渠道更加畅通,进而有效衔接各种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环节,建成现代化流通体系。因此,应该通过流通市场环境的持续完善,建立流通信息综合搜集、公布和分享平台,全程追溯流通产业各个环节。并对流通产业中破坏市场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搭建失信企业数据库,全面完善流通产业市场环境,推动流通产业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加强流通产业投资力度。在国民经济持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同时,应该对流通产业加强政府投资,同时通过放宽流通产业准入条件与领域,将社会资本引入流通产业,进而使得流通产业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激发全社会在流通产业发展中的活力,使流通产业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投资回报产业,以达到对国民经济中流通产业基础性地位的巩固,促使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上的持续趋同。流通国际化步伐有序加快。我国经济正处于国际化浪潮中,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重要地位。而流通产业要想提升自身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度,也必须要加快流通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实施流通产业国际化战略,提升我国流通产业在国际中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对于国际流通产业而言,可加强对知名跨国流通产业的吸引,引导其在我国设立国际化采购分拨配送中心,鼓励国际著名流通企业落户我国,使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对于我国流通产业而言,应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对我国流通产业海外营销渠道进行拓展,鼓励我国流通产业将贸易链延伸到上游生产供应商领域,提升我国流通产业国际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度。
参考文献:
1.郭敬哲.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2.赵霞.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5-2013[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30(4)
3.王军,曹丽新.基于DEA分析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提升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前沿,2012(22)
4.孙淑红.流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基于发展中国家流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1950-2012年)[J].中国流通经济,2014(7)
篇4
党委书记
主持局党委全面工作。负责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党委全面工作,配合局长工作,完成区委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局长
主持本局行政全面工作。负责抓好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工作、招商引资工作等行政全面工作,配合党委书记工作,完成政府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副局长
协助局长工作,具体分管国民经济发展科、社会事业发展科工作。
副局长
协助局长工作,具体分管经济协作办公室工作。
机构设置
综合办公室
协助局党政领导组织协调日常党务、政务工作。负责信息、人事、财务工作;负责档案管理、综合治理、会务、机要、保密、、新闻宣传、文印等工作。
(一)工作人员
综合办公室科员
综合办公室科员
综合办公室科员
(二)工作职责
1、负责局机关会计工作;
2、负责局后勤保障工作;
3、负责处理原企业遗留问题;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负责出纳工作;
2、负责行政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管理、归档报刊杂志的征订等工作;
3、负责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的日常工作。
4、负责本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和人事劳资工作;
5、负责保密工作;
6、负责本单位的维稳工作和年终考核档案的整理;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负责党务日常工作,协助党委书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2、负责组织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3、负责党委会议记录、中心组学习记录;
4、负责党委文件的起草、收发、登记、归档;
5、组织党务类文件的收文、传阅、管理;
6、负责收集各业务科室信息,完成报送工作;
7、负责年终党建考核档案的整理;
8、年终向各承担实绩考核任务的科室收集考核档案,汇总完成情况,完成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任务;
9、负责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党费收缴工作;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国民经济发展科
组织拟定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监测全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全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拟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统筹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和浩特国民经济动员政策、规划、计划的措施办法,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监测分析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拟定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和落实措施;负责全区国内外经济技术协作与联合规划、计划执行情况和综合分析、检查考核工作;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工作
(一)工作人员
国民经济发展科科长
国民经济发展科科员
国民经济发展科科员
(二)工作职责
1、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中得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建筑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办法;撰写年度计划和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草案)的报告;
2、监测分析全区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研究涉及全区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提出经济调节的政策建议,协调经济运行中得有关重大问题。
3、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4、研究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及资金投向和投资办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的统计工作;
5、规划和安排国家、自治区、拨款经济建设项目和全区经济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利用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监督检查经济工程项目建设;
6、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提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分析城镇化发展状况,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贯彻国家、自治区、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方针、政策,并提出在全区的实施意见和办法;
2、负责全区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管理,编制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上报项目月形象进度及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3、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协调、督察、考评等管理工作;
4、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协助科长工作。
2、制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商贸流通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撰写年度计划和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草案)的报告;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实施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宏观指导;负责全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全区国防动员工作;
3、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
4、负责全区财政税收计划工作;
5、负责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月报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社会事业发展科
负责综合提出社会发展战略和措施,组织拟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人口计生、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民政、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等方面的政策及有关重大问题,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办法和措施,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一)人员设置
(二)工作职责
1、研究提出社会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撰写年度计划和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草案)的报告;
2、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城区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衔接平衡;提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办法和措施,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4、规划和安排国家、自治区、拨款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和全区社会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社会事业工程项目建设;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协助科长工作;
2、研究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工作;
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经济协作办公室
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有关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经济合作交流、统筹对外开放发展战略、方针和部署;组织研究提出对外开放工作的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区国内外招商引资统筹规划和区域经济合作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指导、协调工作,制定年度目标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区招商暨经济协作项目的收集、整理、筛选和项目库建设、;负责招商网络建设工作;组织规划论证全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分析研究全区招商引资情况,向区委区政府报送有关动态;负责国内外投资合作项目的洽谈、签约;负责组织、参与国内外各类项目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并提供协调服务;负责全区招商引资指导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综合分析和检查考核工作。
(一)人员设置
经济协作办公室科长
经济协作办公室科员
(二)工作职责
1、负责招商引资指标任务下达及运行中的统计、监控、政策咨询、协调服务等工作;
2、负责相关业务材料的起草、综合分析和检查考核工作;
3、负责组织、参加与国内外各类项目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并提供协调服务;
4、负责全区招商暨经济协作项目的收集、整理、筛选和项目库建设、;负责招商网络建设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负责招商引资报表、信息报送及档案建立工作;
篇5
关键词:国民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劳动力就业;国家信息化综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各种经济要素的共同协调促进作用导致的结果,那么,究竟各种经济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大国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才会有显著增长。而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最主要方面的体现,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是由资本、劳动力及技术构成的。因此,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量就表示着经济的产出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随之逐步改进,可见,技术水平也逐渐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要素稀缺及不能完全替代现实情况下, 经济增长是受要素投入量及其均衡、协调关系制约的,显然各经济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许多学者在研究经济增长时,都不可避免地研究经济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种背景,许多学者分别从各类经济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探索,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献。
张军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发现:在过去的10 年, 增长率似乎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而且要继续维持第一个转轨10 年的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困难[1]。周海春在研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时, 提出了劳动力无限供给问题[2]。认为经济潜在增长率归根结蒂决定于三类因素:一是资本投入的增长; 二是劳动投入的增长;三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资本与劳动力利用效率的提高。梁昭在研究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时认为: 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 即制度、结构和供给因素[3] 。总而言之,这些学者,都是将研究集中在经济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并且一致认为,经济要素的投入量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学者试图通过计量方法给中国经济增长以解释, 并对各要素的贡献率的大小进行分析。但我们注意到, 在分析结果中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中国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不明显。因此,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军.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中国的转轨特征[ J] . 经济研究, 2002, ( 6) : 3- 13
[2] 周海春.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J] . 管理世界, 1999, ( 3) : 24- 28.
[3] 梁昭.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J] . 世界经济, 2000, ( 1) : 50- 56.
[4] 邢志强, 赵秀恒.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量化分析[ J]. 运筹与管理, 2002, ( 10): 95- 99.
篇6
【关键词】宏观投资 结构失衡 应对措施
一、引言
宏观投资是从国民经济角度、宏观角度研究投资问题。宏观投资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五个,一是通过适度的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增长;二是避免因投资不足导致失业率上升,促进就业;三是避免因过度投资导致的通货膨胀;四是通过投资对象的调控维持在国际贸易中的收支平衡;五是提高国民幸福指数,避免环境破坏,发展循环经济。宏观投资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计民生有着首要的、根性的、全局性的和长期性的影响,对于一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投资结构上的均衡尤为重要,如果投资结构失衡会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使有限的资源在低效益、低水平的“病态投资”中被耗费;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日趋严重,长线更长、短线更短,使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必将导致国家整体实力的下降。而目前,我国的宏观投资在政策性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平衡这些投资结构对我国下一阶段经济筑底企稳和平稳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因此本文拟对上述三种投资结构失衡的表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失衡状况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策。
二、投资结构失衡的表现
(一)投资政策性结构失衡
我国投资的政策性结构是指投资在政策性产品、福利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三类产品中的分配比例关系。
政策性产品投资事关国家战略,对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有着长远意义和持久性影响。政策性的投资往往金额巨大,且需要持续长久的投资,因此,它是我国宏观投资结构中有着基本保障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利性产品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经济越发展,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高。而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因此,这是我国宏观投资结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争性产品虽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这类产品可以更多的依靠市场的调节机制,让微观企业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把握自主选择投资或退出,因此,竞争性产品不应该为我国宏观投资管理的重点内容。
我国投资的政策性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福利性产品投资不足和福利性产品投资质量不高上。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建项目上,但水务、垃圾管理和l电等项目上的投资明显不足。此外,我国也需要加强在改善医疗、社会福利、文化和娱乐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二)投资产业结构失衡
产业投资结构是指投资在三次产业中的分配比例关系。过去的产业投资情况积累形成现在的产业结构,而当前的投资会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因此,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基本动因和最有效手段。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符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其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内部高耗能高污染等重化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制造业规模大,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而第三产业竞争力较弱,难以对第一和第二产业形成有效支撑。此外,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和服务贸易逆差的对比也反映了这一情况。
(三)投资区域结构失衡
投资区域结构是指投资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投资结构以及城乡之间投资资金的分配比例关系。
由于区域自然条件、发展状况的不同以及我国建国初期的一系列发展规划,我国区域投资结构的失衡主要变现为东西中部发展不均衡以及城乡差异过大。近五年来,总体上我国各区域发展都成增长态势,但东部仍旧发展最为迅速。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占GDP比重差距较大。而城乡在经济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也在逐年扩大,甚至引起了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
三、应对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政策性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失衡表现,国家和政府可以考虑在如下方面做出努力,以改善投资结构失衡的现状,促进国民经济更健康的发展。
(一)通过亚投行等促进政策性投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可以其资金资源为我国政策性投资提供源泉,增加政策性投资规模。但同时,更应该意识到,我国在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宏观调控,加强投资明显不足的水务、垃圾管理和发电等项目投资,和改善医疗、社会福利、文化和娱乐设施方面的“软”基础设施投资,以寻求政策性投资结构的均衡。
(二)加快创新构建结构调整的技术基础
首先,要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鼓励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创造和引导市场需求,避免产能浪费。再次,要合理配置我国技术创新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着力优先解决亟待创新突破的领域。最后,还要营造全民创新,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为知识产权提供更完善的保障,以及完善创新成果的收益分配和转化机制,激励优秀的创新人才不断努力。
篇7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福利国家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和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标准,可以分为:适度和不适度两种类型,而不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又包括过高和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三种情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一、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人口老龄化,失业率上升,医疗保健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政策和观念误差等原因常常导致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福利国家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造成政府的巨额赤字
为使社会保障得以维持,欧洲各国不得不消耗巨额的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从而引发财政赤字。为了弥补高福利所导致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纷纷进行改革,不断扩大货币发行量,又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紧接着物价上涨,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社会保障费用也随之增加,出现了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使欧洲各国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
(二)国民“福利依赖”情绪普遍滋生
欧洲福利国家奉行一种高福利、高补贴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体制严重滋生了人们的“福利依赖”情绪。社会上的“福利妈妈”和不愿工作的懒汉越来越多,高额的失业保障金降低了失业者再次寻找工作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原本旨在保证社会公平的政策却发生了“奖懒惩勤”的消极社会效应。
(三)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
福利国家的财政来源于高比例的税收,而高额的累进税制严重削弱了投资者的热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劳动力的雇佣成本偏高,热情锐减的雇主不得不减少雇佣人数以降低生产成本,由此一来,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不断上升。
二、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过低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无法实现其功能和目标,产生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一)无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尤其是老年人和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社会保障中的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的功能以及稳定社会的功能都不能得到实现。国际劳工组织有一句名言:“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而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这也辩证地说明了社会安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很难实现社会保障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会造成一些群众因失业而没有收入来源,如果没有社会保障给予一定的技术培训,失业者就无法再就业,即使就业也会面临被淘汰,因此失业者再劳动的积极性降低,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也就无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影响公共物品的投入生产
社会公共物品如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偏低,国民素质降低,并且恩格尔系数升高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居民生活保障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模式,就会影响劳动者对自身教育文化素质和个人发展的投入,制约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也不利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想社会保障制度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确立一个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
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首先,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满足和保障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经济生活和安全需要,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进而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其次,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首先,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助于政府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从而调节社会需求,推迟或抑制消费,避免高经济增长和高通货膨胀并存,促进投资、储蓄和生产性资金的形成。其次,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推广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如医疗、职业培训、老年保障等服务部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三)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发展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既可以避免社会保障资源供给不足而带来的支付危机,又可以避免由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而引发的资源浪费。总之,它不仅能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发展,还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分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显示,2009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为21980亿元,其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为9586亿元,占财政比重仅为12.6。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也只处于中等位置。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处于不是很低也不是很高的位置,但是,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仍需要进一步改进,确立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势在必行。
(二)保持我国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
1、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首先,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公平和效率是发展进步的一体两面,公平可以促进效率,效率可以促进公平,二者都是促进社会进步、满足人们发展需要的手段。其次,还要强调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结合。社会保障权力的实施,权益的享有都需要以履行法定的义务为前提。总而言之,坚持公平与效率和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必须要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任何超越时代的社会保障措施都将导致物极必反的结果,任何落后时代的社会保障措施亦因不能真正解决其应当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而酿成社会危机。因此,为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健康发展,应适当采取一些措施,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首先,我国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在保障基金筹集中的作用,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基金足额到位,并加强对基金的管理,保证基金的完整。同时,还应注意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一个适度的支出水平,防止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过高,出现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危机。其次,建立社会保障金的正常调节机制,适当的降低劳动者的自付比例,不断的调整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确保全体群众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3、尽量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首先,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加强城镇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的建设,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抵御一些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因时因地不同,不可一刀切,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并根据各地方经济发展状况,采取层次分明,标准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更加关注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情况。总之,要尽量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让城镇和农村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国家保障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可过高,容易出现“社会保障”危机:也不可过低,人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又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国要努力确立一个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春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琪,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虚拟企业;虚拟经济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聚集资本功能。虚拟经济通过各种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形式,经由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分散在个人和单位手中的资金聚集起来,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
2.循环流通功能。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总而言之,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循环流通。倘若一旦停止了其循环流通活动,就无所谓虚拟经济了。据统计,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3.引导资金功能。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前期存在形态是生息资本,而当生息资本一旦社会化以后,就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当各种有价证券进一步市场化以后,不仅能使人和单位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的目的性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4.扩张经济功能。国民经济要发展,各类企业要扩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另一个则是通过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各类有价证券直接筹措到的资金,除了用于原有的技术改造之外,其余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了,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张也就由此得到了实现。从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看,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
5.增值价值功能。一般而言,就价值增值来谈,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一是:某甲急需从事一项经营活动,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量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另一种情况是:某甲将借来的钱投资于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从事经营,当该项经营活动结束之后,他获得了比原来投资时大若干数量的收益。这时,某甲从事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前提仍然是虚拟经济的作用。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四、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篇9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聚集资本功能。虚拟经济通过各种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形式,经由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分散在个人和单位手中的资金聚集起来,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
2.循环流通功能。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总而言之,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循环流通。倘若一旦停止了其循环流通活动,就无所谓虚拟经济了。据统计,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3.引导资金功能。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前期存在形态是生息资本,而当生息资本一旦社会化以后,就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当各种有价证券进一步市场化以后,不仅能使人和单位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的目的性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4.扩张经济功能。国民经济要发展,各类企业要扩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另一个则是通过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各类有价证券直接筹措到的资金,除了用于原有的技术改造之外,其余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了,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张也就由此得到了实现。从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看,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
5.增值价值功能。一般而言,就价值增值来谈,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一是:某甲急需从事一项经营活动,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量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另一种情况是:某甲将借来的钱投资于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从事经营,当该项经营活动结束之后,他获得了比原来投资时大若干数量的收益。这时,某甲从事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前提仍然是虚拟经济的作用。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篇10
一、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住宅建设,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房地产经济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并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那么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起到龙头作用。反之,如果发展缓慢滞后,那么它就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不但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房地产经济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全面向世界开放之后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我国房地产经济波动的研究刻不容缓。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波动原因
我们要研究房地产经济波动,必须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终采取相应的政策。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形成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以不同的方式综合作用产生的。
(一)房地产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的波动。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其发展规模的速度必须与其他产业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相适应。如果房地产业的发展过快,超出了基础行业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我们就要对其进行调整。房地产业本身发展,不能脱离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实际,因危房地产的成交量大部分取决于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另外,房地产开发一般是负债经营,需要大量的银行资金支持,而银行支持大部分取决于国家银行贷款的政策,但金融业的融资政策又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国民经济波动就成为房地产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
(二)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不动产经济学认为,在一般市场经济前提下,由不动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波动及相互作用可产生周期性不动产经济波动。房地产供给与需求是市场中经常变动的因素。我国房地产供给变化比一般比需求变化更剧烈,需求线波动超前于供给线波动,因此房地产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只有房地产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同时平衡,房地产经济才能快速发展,总量和结构任何一方面出现严重失衡,房地产经济就要进行调整,因此房地产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房地产经济的波动。
(三)我国房地产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是投资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投资行为,尤其是投资于房地产,由于具有很强的预期性,因而容易发生波动。当房地产预期上升时,投资会迅速增加,而当房地产预期下降时,投资就会急剧减少。对房地产投资,既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供给又形成房地产市场需求,因此,投资波动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带动房地产经济波动。
三、我国居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
面对房地产经济的波动,我国居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就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率风险。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住房消费者和银行对利率水平及其变动都十分敏感:对消费者来说,如果利率较高,意味着住房信贷中的还本付息成本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一定时,就会降低对住房的信贷消费;相反的情形下,利率水平降低,则会提高居民对住房信贷的消费。而对银行来说,如果存款利率上升,或者贷款利率下降,或存贷款利率同向变动但利率差缩小,都将导致银行负债增加和贷款收入下降,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因此,所谓利率风险是指因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使银行陷入利率倒挂的风险。住宅金融的期限往往较长,利率变化更频繁、更大,利率风险也就更大。
(二)通货膨胀风险。由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才是实际的利率,在名义利率不变时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利率下降甚至可能为负数,这时银行将面临通货膨胀风险。固定利率下通货膨胀风险一般比浮动利率下的大,因为后者往往随通货膨胀而上浮。如果贷款利率固定而存款利率浮动,银行的通货膨胀风险就更大。房地产金融的长期性决定了其通货膨胀风险也较大。
(三)抵押贷款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结构风险。目前,商业性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资金来源,基本依赖于一般储蓄。一般储蓄的资金具有短期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远远不能满足住房信贷数量大和期限长的要求,导致存贷资金不能在结构、数量和时间上合理挂钩,出现资金来源量小与使用量大、资金来源分散与投放集中、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使用的长期性的矛盾。用短期的资金发放长期的贷款,容易使银行形成支付危机,从而给住房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背上巨大的包袱,隐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四)违约风险。借款人违约的风险是由于借款人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导致房地产贷款本息不能按时收回甚至无法收回的风险。它可能是贷款前对借款人资信审查评估失误造成的,也可能是贷款发放后情况变化造成的。信用风险又可分为企业信用风险和个人信用风险。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主要是指个人信用风险。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居民。导致居民个人收入变动的因素很多,银行很难对借款人的收入状况进行持续的有效监督,特别是我国尚未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金融机构很难确定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也很难对借款人资信的真实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银行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必然要冒很大的信用风险。
(五)抵押物变现风险。金融机构资产变现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现金和随时能转换为现金的其他资产导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要求的风险。房地产金融中的流动性风险,一种是原发性的,即资产结构中的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现金和国库券等不足以应付提款需要,又缺乏及时融入现金的手段和渠道,导致流动性不足;另一种是继发性的,是由信用风险带动的流动性风险:由于房地产金融中大多以房地产作借款的抵押物,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贷款银行要处分抵押房地产从中求偿,如果抵押物难以处置,银行缺乏现金来应付提款等需要就会形成流动性风险。
由于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的特性,加之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当住房信贷业务量达到银行资产总量的一定比例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会突现,威胁到整个金融业的稳定运行。这一问题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产生明显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
传统金融工具的运用主要是中央银行直接干预房地产信用业务的质和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银行已逐渐实现商业化,政府对信贷资金的投量和投向一般不再直接采取干预措施,而是通过间接调控来实现。为了维护房地产经济安全,化解住房抵押贷款中的各种风险,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在制度供给方面,制约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供给的因素
1、制度供给不是一种免费行为,制度变迁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充分的内在制度供给行为激励。对于住宅抵押贷款制度而言,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目前并没有内生出增加供给的激励,这是造成住宅抵押贷款制度创新密度和频率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最佳需求量,即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
2、制度摩擦阻碍制度创新。制度摩擦包括新旧制度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同类制度的摩擦与抗衡、不同制度之间的摩擦和竞争。这些摩擦制约了制度供给,阻碍制度创新,造成制度非均衡。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例,国家出于保证公积金的安全考虑,规定公积金必须封闭运行、封闭管理。实际上就制约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创新――公积金只能存入银行,不能通过投资进行增值。事实上对公积金严格监管是对的,但如果公积金只能存入银行,必将严重影响公积金的增值能力。
3、权力与利益分配矛盾也会影响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实质上是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新的制度必然会使一些利益团体得益而使利益团体受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客观上要求制度创新时,预期在创新中可能受到损失的利益集团会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制度创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削弱政府的自主能力,束缚和阻碍制度创新的速度,增加创新成本,延长制度供给时滞,产生制度供给不足状态,加剧制度非均衡。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优质资产,收益高而且相对稳定,因此银行不愿将其转让出去。
(二)在制度需求方面,影响住房抵押贷款制度需求的因素
1、公众心理、文化造成的制度需求不足。公众心理、文化作为影响制度安排的外部力量,对制度需求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公众核心层或深层部分的思维和习惯很难改变,因此新制度一般不易为公众接受。对于我国居民来说,保险意识较弱,在进行保险制度创新时就会遇到对新保险制度需求不足的问题。又如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由于公众对个人信用这一观念还未广泛接受,个人信用制度在公众中很难得到共鸣。
-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意见
- 下一篇:儿童身心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