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3 22:5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备课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集体备课提出如下要求:
一、组织形式:
1、集体研究课时间由本备课组商议决定,一个月备课组至少开展一次研究课活动。内容主要是教材教法的研究,知识点的确定及学法指导。
2、全校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改思路,交流教学中成功的教学经验。
二、要求:
1、集体备课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及主备人四落实。
2、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备单元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地位、重难点及教育价值,提高教师个体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并确定由主备人对本单元(或章节)进行初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主备人的备课初稿进行讨论、修订。(主备人应在一周前把所备初稿交到任课教师手中。)这一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师师互动的课程,主备人介绍了设计思路以后,其他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肯定设计的精彩之处,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让大家共同品评。最后形成的教案要达到:学目标,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4、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纸旁注部分,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5、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后感(或教学反思)。教后感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观、实际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成功经验和尚存的困惑和不足,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备课组每月要组织一次任课教师教学反思录交流,,从而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每学期在备课组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一次教学反思录交流与展评。
6、教师要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意事项:
1、领导参与并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及时督促各年级各学科认真开展好集体备课工作。
篇2
一、落后的个人备课模式。三年前,我校还没有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备课都是个人备课模式,备课情况往往是单打独斗,各行其是,以至于被一致认为是“教学中的个体户”,毫无集体观念可言。究其原因,大致有四个。
1.思想保守,缺乏集体主义精神。过去,由于教学评价机制的问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认为通过集体备课,自己的资源、“秘方”被别人共享了,可能教不过别人,考试成绩不突出,甚至会影响评优、评先和奖金的多少,故而不愿意参加集体备课,或者集体备课时,思想保守,不积极。岂不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更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吾师!
2.思想落后,不能很好地落实课改精神。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我们有些老师思想落后,缺乏合作、交流的精神,以为自己的经验很丰富,不需要再学习,更不能把自己的“秘方”与他人交流。
3.缺乏自我钻研精神。一些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不需要再学习,再研究了。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已在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己缺乏创新精神,也就不能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4.学校教科研氛围不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过去学校条件简陋,办公条件差,人们也缺乏合作、交流、搞科研、教研的意识,故而集体备课的条件受限制,一些老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学生作业批改好,就算教学任务完成了,所谓教研活动也不过是听一节课,再简单地评一评就很好了。新老师又跟老教师学,以致于学校教研氛围很不浓。
二、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好处。在教改已渗透教学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再加上教育系统的多次培训,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交流的平台已逐步为广大教师认可,我校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已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好处。
1.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优势,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集体备课可最大限度的挖掘集体智慧,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避免随意性,发挥团队效应,能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集体备课既能使教师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又能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有利于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即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
3.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在集体备课中,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可谓是众说纷纭,更是“众人拾材火焰高”。故而集体备课是建立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建立在教学实践的反思交流之上,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三、初步落实集体备课。在我校全体老师不断学习、不断认识、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在学习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特别是学习了镇江市吕叔湘中学陈留庚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后,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我校教研室的集体研究,制定了我校具体的集体备课制度。
1.集体备课组织形式:先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再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备课。
2.集体备课原则:坚持“四定”、“五各”、“四统一”。即:定时间(周二文科,周四理科)、定地点(专用会议室)、定内容(提前一周的课)、定中心发言人(开学初订好计划);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学目标要求、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学进度。
3.集体备课思路:(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2)备教材:依据“全册备课一单元备课一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4)备教学手段;建立全面备课的观念,备教案,备教具制作和演示,备课外知识,切实做好上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5)备教法: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6)备板书:精心设计板书,增强板书的针对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篇3
论文摘要:高校扩招后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于是国家教育部采用每5年定期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办法,以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该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高校目前管理中的低效率问题,认为在明晰高校产权关系,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条件下,去解决高校管理的低效率问题,可能会更有效一些。
从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截至2006年秋季,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已达2300多万人,各高校在扩招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于是2004年10月,教育部建立了每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旨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然而高校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我们可以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把高校看作可替代个人自学,进行高等教育传播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问题,说明高校的生产效率出现了问题。而高校生产效率低下,很大程度是由于目前的高校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了交易费用过高,不适应高校扩招对高校“生产”的要求而造成的。
1.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的启发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20世纪30年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利用交易费用的概念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出现”。他认为,企业形成的原因是通过把交易费用转移到了企业内部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理论给人们看待现实经济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如果把高校看作替代个人自学高等教育知识的企业来看,高校目前的低效率问题是不是可以从高校的交易费用偏高来找到解释呢。
2.高校的交易费用问题
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指“度量、界定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监督违约并对之制裁的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华裔学者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也就是说,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肯尼思·阿罗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高校交易费用是指高校交易内外部各种交易活动所花费的费用支出。包括高校各内部组织和高校与外部组织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摩擦费用,获取信息的费用及高校组织管理的费用。高校办学费用是衡量高校办学效率和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通过研究高校交易费用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出其办学效率的高低。
花长友[1]在他文章中指出,高校的办学效率比较低,原因在于在旧的计划体制下,高校的产权制度决定了他的经费开支很高,其中对个人努力程度难以测度形成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个人道德风险是原因之一;公有产权下高校的委托层级太多,造成对高校用人效率的不高是原因之二;第三是国家对高校的外部经济效益测度难以进行是原因之三。潘燕[2]在她的文章中谈到:高校交易成本普遍偏高。高校内部交易成本偏高表现在其管理费用太高,信息流通成本高,制度的实施、执行成本高,以及用于解决和协调人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等的费用高。高校外部交易成本偏高则集中表现为用于处理好与外界各种组织、部门关系的业务、招待费用高。
3.高校交易费用偏高的原因分析
3.1高校产权制度不明晰
在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存在国有资产产权意识不强、产权不清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在1949—1979年间单一地靠政府拨款;1980—1998年采取的是财政拨款为主,社会筹资和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自筹为辅;1999年后由于扩招使社会筹资和高校自筹资金超过政府财政拨款。非国有资产进人高校后,使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国有资产由于没有人格化的自然所有者,即产权所有者缺失,各级政府只是它的直接者,其产权功能大大弱化。主要表现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使用效率不高,外部性内在化能力大大降低,如保值、增值困难等。在这种产权制度下,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有点像公司中的董事会,大学校长类似于企业经理人。大学校长在拥有的权利和责任方面极为不对等,也就是责任大于权利,致使大学校长在学校的管理方面不敢大胆创新,唯恐责任重大。
3.2高校交易费用较大
高校交易费用主要包括教师的薪酬和管理费用。其中教师的薪酬在扩招后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的规模效应而出现相对降低的情况,但管理费用可能反而会提高。这主要表现在,扩招后高校的管理层级仍然众多,学校与这些管理部门的往来费用较高,比如说:本科评估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学校的交易费用,虽然本科评估本身的目的是好的。很多校长都深深感到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而是将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应付各种繁琐的事务上,管理的机会成本高。此外,高校扩招后纷纷兴建新校区,以容纳新增生源,基建投入带来的金融费用和交通费用也使高校的管理费用大大增加。
3.3高校管理制度存在着制度惯性
我国的很多高校的管理制度仍然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内容,管理观念陈旧,即便是在采用了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下,却仍然逃脱不了“靠人治”的内核。在高校产权不明晰的条件下,这种旧的制度仍然会有它存在的惯性。这必然对新制度的构建、产生和发挥形成比较顽固的影响。
4.高校提高办学效率的对策
4.1明晰我国公立高校产权,改革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高校的公立性,决定了他的产权为全民所有,政府只是全民所有者的一级,政府通过任命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方式进行二次委托和,这中间的委托层次其实要比我们想象的还多,于是委托人对人的监督就因为监督链条太长而无法实施。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在高校中实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改造,尤其是让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学校的投资,形成股东会、校董会、学校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校才有良好的运转基础,高校的法人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4.2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高校产权明晰有效的基础上,应建立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要克服只能进、不能出的用人原则,同时应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财务制度,财务制度要实行对重大财务支出的监督和评估论证机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要形成教与学的相互评价和学校的抽查监督机制;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要形成科学的量化和质量评价机制,杜绝以次充好,低水平重复;招生就业制度,招生应形成与就业形势相联系的机制等等。总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我们应从交易费用降低的角度来建立和衡量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
结束语
高校本科水平评估主要评价的是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我国公立高校产权边界模糊和委托层级较多的前提下去对这种产权制度下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只能说解决了显性制度的不完善、不周密问题,而隐性制度的低效率还会继续发挥作用,而在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均衡的条件下,高校的交易费用必然是相对较低的,与之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会趋于完善合理。
参考文献:
篇4
因为备课组成员间大多为同一学科,教师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可能就会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在集体备课是光听不说,或者在发表观点时有所保留,而在自己上课时却有体现,这种“留一手”的做法在部分教师身上有所体现,这种集体备课的心理芥蒂不利于集体备课的良性开展。对于这种现象,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集体备课就是一项“整体战役”,它需要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发挥每个人的思想与智慧,形成合力,提高“整体作战”水平。要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每位教师要有平和的心态,明确合作在集体备课中的重要性,这种集体备课的研讨、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畅所欲言的研讨,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智慧,这种相互交心的过程对每个成员都是学习的过程,那种“留一手”的心理只能禁锢自己的思想,即使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也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极为不利。教师之间的确存在竞争,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整体竞争的水平,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尤其是在每个教师获利的同时,最根本受益的却是学生。因此,集体备课时每个教师都要有平和的心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集体备课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制度保障
在集体备课方面每个实施的学校都有相关的制度作保障,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做法。有的学校规定每个备课组每月备课的次数等要求,有的学校要求每个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方面要做到“五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这种规定为集体备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建议多听听教师的意见,教师的意见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教师才会主动遵守,而不是用制度去约束人,人被动遵守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校制定的制度要注重教师的合作性,建议与教师考核挂钩,注重备课组的考核分量,这样教师的单兵作战就会弱化,而受到强化的是集体的力量;学校在阶段工作中可给予备课组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为教师提供分享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欢庆成功的那一刻,备课组的合作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对于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学校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考核,了解集体备课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限期改正。有效的规范制度就是要建立起一个有计划、有过程、有监督、有考核的机制,由此保证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过程扎实
规章制度是集体备课正常开展的基础。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中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备课组长要有良好的组织与调控能力,一般由教学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老教师承担,在本学科中有较强的威信,组织起来大家才能听从、信服。同时,备课组长要做到两个“心中有数”:一是对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特点、教学能力及性格要心中有数,以便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二是对教学内容在新的教学形式下的变革要求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握好方向,提高备课组成员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成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的实施要统一进度,确定主题。集体备课首先要根据进度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如果没有统一的进度在实施教学时很难达到集体备课的实效。其次是共同研讨,形成方案。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集体研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备人,主备人负责主讲,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过程设计,提供教学素材等,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提倡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思想,最后确定大家相对一致的预案,这种交流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进步的过程。如果不能达成统一,则可选择一个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方案去实施,在实施后再进行二次备课。最后是课堂实践,跟踪会诊。课堂是集体备课成果的实践战场,各个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方案实施教学,但这种统一不是非要按照备课组的要求统一目标、案、统一作业、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作适当调整,如,班级学生基础不同所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也不同,那种不考虑学生实际而一味实施教学的做法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教师也会失去自己的风格。备课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去相互听课,了解集体备课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每个教师自己实施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自己有何体会?在二次备课可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会诊。
四、效果反馈
篇5
【关键词】集体备课 创新管理 雁阵效应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33-02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除部分实践早、操作成熟学校外,很多学校还在学习摸索之中,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变为“集体聊天”、“教案抄袭、拼盘”等,学校领导层往往有好心办坏事的无力之感,如何让集体备课走上正轨,结合我校集体备课成功经验,我认为一方面学校应创新管理体制,形成“外因”;再从政治学习、奖惩制度上下功夫,促发“内因”。内外结合,使集体备课朝预设方向发展。
1.激发动机、顺势利导
集体备课是新生事物,教师也是学习者,也需要激发兴趣;不少教师已工作多年,有自己的教学套路,要改变他们的固有习惯,需要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政治、业务学习是教师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领导者可从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利弊比较、其他学校集体备课成功成果、本校教改展望等方面逐步渗透学校教改思想,扭转教师陈旧观念,产生探究欲望。
领导层在准备实施集体备课前要对集体备课充分调研,通过对已施行集体备课外校的实地观摩,网络、报刊等媒体相关案例的学习,了解实施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外校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外校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出现的问题可以预防,这样自校才能少走弯路,更快走向成功。
集体备课有其成长的过程,领导层不能急功近利,要给其发展、成长过程;要放低身段,走进自身专业学科组集体备课一线、贴近普通教师,加以指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改革弊制、合理补偿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可以武断讲,所有教师都是无私的。只要学生肯问、肯学,绝对都是倾囊相授。哪怕学生所问自己不能解决问题,也要请教其他同仁、专家,弄懂弄通后传授给学生。
同行是冤家,教师也是社会人,同行之间,也有作为人所必有的私心。我将自己辛勤摸索出的成果无私奉献出来了,我与他人之间的优势就会缩短,评先评优就不会得到优先。那如何让教师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潜心钻研成果最大限度奉献出来,共同提高呢?一味强制只能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化,我们应当正视教师的这种私心。正是由于这份私心,这部分教师才比其他教师更静得下心来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改良教法,才能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如果我们扼杀了这份私心,他们也就失去了奋斗的方向,长此以往,也会沦落为普通一员。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善于利用评先评优的荣誉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杠杆调节作用,从制度上补偿这部分教师的付出。可以在荣誉对象的选择上先向优秀学科组倾斜,再在这部分组内根据学科组提升情况、贡献大小综合产生,而不是直接举荐到个人;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也应该先向优秀学科组倾斜。这样操作,一方面增强了教研组、备课组的凝聚力,使教师意识到,首先我是学科组一员,然后才是学校的一员,有了学科组的光荣才有个人的荣誉,让教师个体潜意识中产生奉献的愿望。另一方面,学科组内其他教师站在他人肩膀上,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自我进取动机;先进教师要继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就需要更加努力进修、钻研,从而使得整个学科组迸发勃勃生机。河南开封求实学校独创的“整体达标”考核办法就让教师关心集体达标胜过关心自己的分数。个人执教班级考得再好,而其他人的班级考得不好,那么考得最好的老师也没有奖金。教师就把集体达标作为一种尊严和荣耀,看作是小组团结合作的标志。这样集体备课的“合力”被有效激发,教师在自然、从容的合作分享中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理想境界。
3.平等对待、关爱鼓励
每个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肯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学科,组内没有突出教师。荣誉、绩效一味向先进学科组倾斜,势必挫伤薄弱学科组教师积极性,因此需要通过制度激发这部分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教育局每学年的教学质量考核排名,确定学科组进步情况,对有进步的学科组荣誉、绩效等同先进学科组进行倾斜。制度的倾斜势必使薄弱学科组教师憋住一口气,这些学科组集体备课时研究氛围会更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科腾飞指日可待。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多创造机会让薄弱学科教师“走出去、引进来”,帮助学科组联系该学科领先的外校,到外校取经,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手段、经验。回来后个人总结――集体讨论――汇报交流――集体反思,不断升华提高,一两年的苦禅,必能使薄弱学科产生质的提升。曾经 “三流师资”学校的泰兴洋思、山东杜郎口正是因为教师间的互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了改传统课堂教师“独角戏”为“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他们这几只“蝴蝶”甚至使我们整个国家教育系统掀起了一股改革之风,自己学校也从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学校一跃为全国名校。
篇6
关键词: 新课标 地理集体备课 合作探究
新课标在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体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在地理学科的集体备课中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重心
集体备课的重心不应该是简单追求完成教学预案,而应是研究教材、学生、教学过程等。集体备课应当全员参与,共同研讨,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共同研讨教材、学生、教法,挖掘课程资源,教师们相互启发,使教学预案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规范集体备课的程序
通过实践,我认为集体备课要将研讨与反思结合起来,突出集体备课的交流与反思。集体备课的程序应当是:个人钻研—集体交流—反复修改—集体反思。具体论述如下:
1.个人钻研,形成初案。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和研讨,因此,教师个人首先要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集体备课的效果。比如我在进行集体备课前,就会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研究,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设计教学预案时,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等方面,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设计,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
2.集体交流,形成预案。
集体交流是集体备课的核心。集体备课要集中所有参与教师的教学智慧,集中个人钻研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先,主讲教师阐述备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设计思路、设计意图、个人困惑等。其次,备课组长组织大家对主讲教师的备课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应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关键问题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在讨论中,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集体交流后,主讲教师汲取集体交流的精华,对自己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进行重新打造,形成预案,发给每位教师。比如本学期第一次备课中,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每个教师都准备自己的初案。在交流时主要焦点在重难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上。老教师的方法是,整理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运用比较法,列表对比北方和南方的地理差异。青年教师的方法是首先利用PPT展示两地区的差异,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由教师整理。交流认为,老教师的方法,清晰明了,青年教师的方法,直观;各有优缺点。最后讨论的中心是如何实现分层教学。毕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结果是,对于接受慢的学生,需要在课后布置练习题,通过练习加深记忆,通过研讨完成教案。在第二周的备课组活动中,整理教学反思。对学生一直搞不清秦岭—淮河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等知识点,由一个教师整理精案。
3.反复修改,形成个案。
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任何一份教学设计都必须由自己进行梳理修改,只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特点对“预案”进行调整,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个案”。
4.集体反思,形成精案。
个案中预设的教学环节,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闪光,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每个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和时间做出相应的改变,灵活地采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师个人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记录并形成教后记,为集体反思提供素材。
三、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我认为集体备课能否真正有效地实施,主要取决于备课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决于学校对备课组的管理。我校在集体备课制度上还是比较完善的。每周都有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相关领导也经常参与备课。现在学校还要求一些备课组活动放在录播教室,让更多的教师可以监督并学习。
1.有效的过程监控。
①时间落实。实行每周“集体备课日”。每周集体备课考勤,确保人员到位。②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仅对教材有系统解读,对学法更要花工夫。③落实个体备课。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写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流程,在集体备课后的空白页内写出该课时的教学过程。④备课要求的落实。备课以单元组为单位进行备课,先是单元集体备课,后分课时备课。单元集体备课中的空白页,制定本单元的达标目标;课时备课中的空白页写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资料的积累与运用,可将报刊、杂志中的同题教案进行粘贴,借鉴使用。单元教学结束后,将单元教学总结或个例反思写好后贴在备课中。⑤备课评价的落实。集体备课重点查看集体研讨中对教材内容的深挖细嚼,学习方法的制定和学习目标的确定,查看教师相关教学资料的积累与单元教学反思,同时查看教师在教材、教案中的圈点批注,突出实用性和有效性。
2.合理的考评制度。
合理的考评制度是集体备课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我认为考评集体备课的质量应该进行备课组成员“捆绑”考核,从学科总体成绩、优秀率、合格率等方面进行考评。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加强集体备课,可让每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7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大备课组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明显。它是新课程改革的抓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与发展的共同体。虽然在大备课组活动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与挑战,但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化解了大备课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使大备课组活动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中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产生了新的发展前景与气象。
一、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方式的难题与挑战
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加大教研力度,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已经做到了制度化、常态化。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含主备人说课,其他老师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修订教案―各位老师个性化修改―课堂实施及反思。然而,随着现代教研改革的强劲冲击,校本教研集体备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其问题日渐凸显。
1. 评价方式单一,导致教师不愿意与同学科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从学校层面来看,一些学校对备课组工作没有针对性的指导,缺少细化的要求和考核。学校一般根据考试成绩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比较,这样同学科教师就成了竞争对手,因此不少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单打独斗,疲于应付。
2. 备课制度缺失,导致活动成效低下,流于形式。部分学校备课组管理滞后,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制定集体备课评价制度。只重视形式与流程,有形无实。有的学校备课仅仅检查教师在不在,人齐不齐,不关注备课过程中集体成员的自我评价,一些备课组活动内容随意化、活动形式简单化、活动主体单一化。出现“五多五少”的现象,即一是常规事务多,探索实际问题少;二是统一安排多,考虑教师需求的内容少;三是研讨共性内容多,满足各层次教师的需求少;四是关注经验较多,反思性的实践研究较少;五是组长和少道鲜讲得多,成员彼此交流的机会较少。
3. 应付检查,备课活动不深不透。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的检查,只看重了备课的书写和格式,而忽略了备课的精髓和目的;学校管理者在检查备课笔记时,也是只看书写、看结构、看规范,大家都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部分老师凭经验备课,不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有的网上下载一份教案了事,有的去年的教案今年还在用;集体备课缺乏内容和资源的选择,导致备课成了“优秀教案的翻版”“特级教师讲义的复制”。
4. 学校缺少平等沟通、合作包容的文化氛围。备课组活动时,经常由少数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其他教师要么不敢发表意见,要么不愿意发表意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合作与包容的文化氛围,教师缺乏主动表达的习惯。
5. 备课组长缺乏专业引领,活动呈现组织行政化倾向。部分备课组长组织的备课活动缺乏专业引领与学科示范水平,备课组组长只是单纯的布置学校教研组或教务处的事务性工作,使得备课组长成为上传下达的“传声筒”。
二、网络教研中集体备课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推广了网络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活动主要围绕平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并根据研究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如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论坛等。在活动设计中,强调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教研主要作为平时集体教研的补充,弥补其不足。
1. 个人初备,一人主备。开学初,由备课组长按教材内容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主备教师熟读教材、教参,写出教案(或编制讲学稿),并准备发言材料。发言材料一般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情境设计、活动安排、方法策略、作业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
2. 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教师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与依据,然后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研讨交流。
3. 主备定稿、个人二备。主备教师整合组内教师建议,修改原有教案(或讲学稿),形成集体教案(或讲学稿)。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二次备课。
篇8
论文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一年多来对集体备课的亲身体会,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对校园网络环境下高中集体备课如何进行转型进行了讨论。
一、静宁一中集体备课的现状
2008年我校在后半学期分年级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同课头的教师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近期的教学工作安排和教学工作的协调,如今已经坚持进行了一年多。笔者认为,在学校将集体备课制度化以后,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学案等都需要进行整理和修改。结合当前我校校园网络健全,各位教师的计算机终端和教室的计算机终端相连的实际,我校的集体备课如果能利用好校园网络,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将集体的智慧更好地发挥出来。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带动了高中教学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绝大多数学校制定了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但主要是以传统会议形式的集体备课,而涉及校园网络环境下教师集体备课的内容较少。网络必然要走进课堂,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师集体备课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与传统集体备课相比,它在形式、内容上有什么样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是指学校内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人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设计好教案。
当前大部分中学有自己的校园网络服务器,并通过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建立了电子备课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基本满足公开课等特定目的的教学要求。大部分中学有自己的网站,有的还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络中心和WEB服务器、FTP服务器,这些都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提供了硬件环境。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师集体备课大部分情况还处于对教案、学案的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CAI)的相关探讨,关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确定、制作、使用则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很少涉及。因此集体备课还没有发挥其在新时代所应起到的作用。
目前,各个中学的集体备课大部分都有自己固定的形式、时间、地点,并制定出了比较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从集体备课的整体目的和要求等作出相应的要求,并与教师的福利待遇挂钩。
2002年,我校顺利通过省验收,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并于2005年11月建成校园网络,先后为教学楼每个教室、实验室配备一套海捷多媒体中控系统,各学科科任教师每人配备一台清华同方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终端,同年开通了校园网和校园FTP;2006年我校对校园网进行了改版,主要增加了“教学之窗”栏目;2007年我校通过教导处和多家网站合作,先后为教师开通了“天星教育网”、“北京四中网校”、“高考资源网”、“三学苑”等有较好资源的网站账号,供各位教师从网上下载教育教学资源;2008年我校为每位专业教学人员开通了校园网账号,教师可以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教学心得发表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讨论。
在教学管理上我校实行年级组管理体制,在集体备课室建成后倡导集体备课,双周周四晚上召开教研组会议,并在教研组会议后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由年级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对未来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进行集体备课,在形成较为全面的系统后,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具体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或者直接与同科其他教师商讨解决。
二、校园网络建设对静宁一中集体备课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随着校园网络的开通和FTP站点的建立,教师可以在学科帐户内建立、删除相关文件,并可将在办公室电脑上做好的课件上传到校园FTP服务器,在和同科教师共享教学资源的同时能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到教室后教师可以直接将课件从校园网拷贝到电脑,通过中控系统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特定的学科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集体备课室的建成及各办公室均能通过连接到Internet,从而为教师获得Internet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保障,并为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机会。
3.我校通过购买北京四中网校、天星教育网等与教学实际相贴近的收费网站的课件资源,并将下载的课件资源在校园FTP上共享,充分扩充了实现多媒体教学的资源。
4.各学科指定一位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的教师对网络下载的课件和其他资源进行归类后上传到FTP,其他教师可在使用过程中补充完善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消极影响
1.办公室电脑接入Internet,教师往往会将一部分时间用于玩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而对教材的研究和课后反思的时间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2.教师对在集体备课中用到的课件形成统一认识后,往往不再结合各自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是盲目照搬。
3.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由于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课程容量大,只能对教学目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把握,而具体到每一节课的难重点的把握就需要向老教师请教,但一般无法找同科头的年长者请教。
4.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受到学校电力供应、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所以在有电子教案的同时,教师往往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准备教案,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量。
5.老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欠缺,且他们往往认为自身有丰富的经验,没有必要再跟别人交流思想,因而不能很积极地投入到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中去。
参考文献
[1]陈小鹏.从“集体备课”管窥“教学软资源的整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2).
[2]陈留庚.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管理,2008,(05).
[3]张立英.中学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5,(09).
篇9
关键词:教学练 英语教学 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88-01
我校作为一所镇办中学,在前些年的教学质量处于全市中下水平。学校决定多向外校学习,多和别人交流。从2009年开始,学校科组长和骨干老师分批去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学习。“讲学稿”这一教学模式开始在本校推广,经过几年的改进和完善,现在已经比较成熟,教学成绩也稳步提高。后来,我们觉得“讲学稿”三个字全国已有很多学校在使用,经过讨论把名称改为“教学练”。这个名称不但是首创,而且体现了教学互动,讲练结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 英语教学练的制作过程
教学练的制作过程是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全体备课组老师通力合作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凝聚过程。我们在制作教学练时要经历四个步骤。
1.1 主备老师初备
在开学前几天,备课组就会把整个学期的备课任务分配下来。主备老师领取备课任务后,认真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从课本中提炼出本单元出现的语言知识点和语法点,找出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短语和句型。思考根据教学材料选用何种教学语法以及准备哪些素材,等等。
1.2 备课组初备
备课组老师在备课组长的安排下,每周定期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时间一般是两到三节课。集体备课一般由备课组长主持和安排,备课内容一般是两方面:第一项是大家一起审查上一个单元的教学练初稿,第二项是大家一起对本单元进行集体备课。
在对本单元进行集体备课时,先由单元主备老师说课。主备老师就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要知识点各方面作一个大致介绍。由于教学练的篇幅限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到教学练上面去,而是要对这些知识点根据重要程度加以取舍,所以备课老师要说明拿些知识点要放在教学练上作为知识重点来讲解。
在主备老师介绍完成后,由备课组的其它老师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讨论的过程,也就是凝聚集体智慧的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主备老师会把各种观点和意见记录下来,然后按照备课组老师的意见开始着手编写教学练。
1.3 集体审查教学练初稿
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主备老师会把编写好的教学练打印好,发到备课组每个老师。大家一起审查教学练的各个部分的内容和表述是否得当,以及一些字体和排版方面。对于老师们发表的观点,主备老师会和初备时一样,收集好大家的观点,把不正确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正,以形成教学练的正稿。
1.4 教学练的出炉和分发
这是教学练出炉的最后一个环节。主备老师按照备课组老师对教学练初稿的意见,对初稿修改后,交由教务处印刷。然后把师生共用的教学练以及参考答案分发到备课组老师手上。
至此,一份教学练出炉了。
2 教学练制作的时间和模板
制作教学练时提前多久备课?教学练有没有固定模板?
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一个制作教学练的既定流程。教学练的格式和排版也有统一的模板。
2.1 教学练的制作时间
开学前几天―― 备课组分配本学期主备任务,开始备课。
比授课时间提前两周―― 集体备课,初备单元教学内容。
比授课时间提前一周―― 集体备课,审查教学练初稿。
比授课时间提前两天―― 主备老师分发师生共用教学练。
2.2 教学练的模板
我校英语教学练在学习了东庐中学和顺德周君令中学讲学稿之后,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大家讨论后制定科组统一实施的教学练模板。就其内容而言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习目标和重点。这是教学大纲和中考考纲中所要求的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是温故知新。我们把上一份教学练中学生错误较多的习题汇集起来,再次出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三部分是预习导学。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为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前能掌握必要的准备知识和对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第四部分是教学互动。这一部分是老师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是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老师通过查阅多种资料,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浅显易懂。我们的原则是“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第五部分是达标检测。主要是针对知识重点难点设计练习,当堂完成,当堂讲评,及时巩固。
第六部分是拓展训练,这些练习是老师通过查阅多种资料精选的题目,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以检测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第七部分是教学反思,老师写教学心得,学生写学习体会。
3 用好讲教学练,发挥教学练的作用
3.1 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在刚推行教学练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根源在于教师的思想没解放,对学生不放心,以为讲得越多越好。但我们又发现:怎么讲了这么多遍有的还不会呢?其实,讲是有必要的,但要精讲。最终要做才能学会,实践才能应用。同时,习题设计要注意分层,按现行分班制度,既要面向中等及偏下的学生,又要让优生吃得饱,分层是比较好的办法。所以习题设计要体现梯度,在过好基础关的同时又要有所提升和拓展。
3.2 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强调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课前“预习导学”。为了规范学习习惯,备课组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教学练使用制度,如分层管理制度、小组检查监督制度、激励制度,并与综合素质测评、平时成绩等挂钩等。
3.3 要配合其它的学习和检测材料来促进教学练的功用
我们每单元的主备老师除了制作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份教学练外,还要制作默写卷、周测试卷和查漏补缺卷。默写卷包含了单词、短语和句子的默写,周测卷检测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卷是对教学练和周测试卷中的易错题再次出现。
4 结语
教学练创造了融教、学、测、练于一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通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教学练充分发挥了教师课堂教学引领者的作用,教学练的使用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架起了一座桥,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备课组组内建设;具体做法;提高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20-1
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备课组的建设,备课组是学校的基层教研组织,是学校最小的业务研究单位,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载体。随着新教育教学要求的变革,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愈发重要,做好备课组内建设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如果抓好了一个备课组内的建设,就等于抓好了一个年级这个学科的教学。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当然会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十几年来我们致力于本备课组内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学思想,明确备课组目标,组内教师精诚团结
规范和加强备课组建设,这对于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实力,形成团结和谐的教研集体,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备课组的各个成员做到无私,是搞好备课组建设的前提,否则即使制度再严格,也无济于事。几年来,无论是大型的听评课活动,还是小型的集体研讨,我们全体物理老师做到了有事同想,有难同当,精诚合作。
二、完善备课组制度,使备课组活动有序高效
科学规范的备课组制度是一切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前提。我们在学校、教研组要求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制度进行补充和修改,避免了无谓的重复和冲突。在我们备课组内修改制定了考勤制度、备课组活动制度、备课组长职责、备课组管理规定、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等,用制度来约束组内成员的教学行为,使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的落实,使每位老师都能认识到制度的约束性,自觉去遵守制度,维护备课组的利益。
三、有科学评估的手段是备课组活动高效的催化剂
好的评估机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备课组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备课组内成员每学期将开展相关评比活动,如:优秀教案评比、优听课笔记评比、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对优胜者由学校或年级部给予表彰奖励。除了鼓励先进外,我们还实行了捆绑式考核办法,例如:上学期我们备课组整体成绩优秀,备课组的所有成员都受到表彰。这样把备课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鼓励老师们团结合作、无私奉献,共同为备课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引进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
合作和竞争都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合作是组织存在的前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论”指出,团体中的个体具有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以从中确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备课组部的适当竞争就像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的石子,把死水激活,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教师不敢稍许懈怠。竞争能够促进备课组内教师去更好地合作,使备课组永远充满活力,如果备课组中缺乏竞争,教师之间不分高下,教师就会失去上进心,也就会失去教师合作的内驱力,直接影响备课组的合作效果。因此,推动备课组的合作发展,就要引进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实现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五、备课组活动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备课组的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内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围绕着教学的需要和提高,拓展备课组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备课组每学期都可以进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以及其他教学研究课的研讨活动让新老教师“结对子”,新上高中课的教师与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组成一帮一的对子;积极鼓励和倡导各备课组参加和承担市、区的教研活动;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需要,备课组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大课题小研究”,紧密联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甚至是不起眼的,可能还谈不上作为课题立项的小问题来进行研究等。
六、备课组加强教学环节研究,提高学科教学实效
前面所讲的一切都是备课组内建设,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教学做好,把学生教好,这还要体现在教学环节,本备课组在教学环节上花的力气也是最大的。
(一)备课:全员参与,流程操作,群策群力。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实行了这样的备课流程:“个备”――“集备”――“成案”――“二备”。
1.“个备”:备课组内的每名教师先自行“预备课”,对将要教学的内容先进行研究,并写出第一稿的“教案”。
2.“集备”:在上一次集体备课时指定的一个主备发言人重点发言后,其他成员根据自己提前写好的草案和主备人的发言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主备人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
3.“成案”:主备人按教师集体备课的实际情况形成师生共用的“教学案”。
4.“二备”:对集体讨论形成的“教学案”,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备教学设计进行补改,使之适应本班的教学实际。
(二)上课:备课组每个成员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1.备课组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
(1)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