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田县;林业经济发展;波动及成因;分析探究
近年来,大田县林业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大田县矿产资源丰富,由于过度开采矿产和森林资源大量的采伐,造成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使得森林资源的数量逐渐减少,同时森林质量也在不断下降。还有就是大田县属于我国福建省三明市,县域的的林业经济发展规模相对较小,且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自主研发水平和能力也较为有限。此外,大田县缺乏完善的林业管理机制也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并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国民经济的波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林业经济的波动。
一、林业经济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之间的关联计量进行有效分析,是充分掌握大田县林业经济发展波动规律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二者之间的关联计量进行一系列分析,根据林业生产总值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制定出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动态关系的分析指标,利用量化来反映不同时期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具体的变化情况,分析林业经济和国民经济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1]。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直接影响,具体如表1所示。通过表1分析可以发现,林业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有着非常强的关联性,并且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发展与大的经济环境有着一致性特点;同时,在不同的时期内,林业经济发展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林业经济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另外还是因为不同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结构、发展速度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发现林业经济发展规律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律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其中林业生产中存在的自变量,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具体的影响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判断[2]。
二、国民经济波动对林业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
通过对林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性分析发现,它们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并且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国民经济从2012年之后经历了一次较长的经济发展周期,对林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波动性影响。由于2012年林业经济只是略有下降,其波动的幅度也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国民经济发展的波动对其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波动周期与国民经济具有一致性。但是根据图1分析发现,林业经济生产总值的波动幅度要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波动幅度大,其增长的周期为5年,而国民经济增长周期为2年,林业经济增长周期要大于国民经济增长周期[3]。并且二者之间的波谷与波峰也不是很一致,林业经济波动的年增长率要高于国民经济波动的年增长率,而且林业经济的波动周期和幅度的次数也高于国民经济。总之,林业经济发展的波动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波动来说较大,谷峰之间的落差也较大,这表明林业经济发展的波动较为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其作为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完善和调整,在短期时间内很难与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相互协调。
三、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为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大田县应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步伐,适当转变林业产业生产方式,使其朝着复合型产业结构发展,并且将木材生产作为主要产业,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实现。此外,我国还应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应该抓住机遇,明确市场定位,采取一系列的财政投入和人民参与措施,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效率,促进林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四、结论
总之,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国民经济波动对林业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采取一系列的财政措施和社会手段,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陈联度 单位:大田县奇韬林业工作站
参考文献:
[1]高阳.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波动及成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5.
篇2
论文关键词:河南信息化国民经济相关性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及文明程度的标志,信息产业也成为带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河南省信息产业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与此同时,河南省近年来的国民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那么,在当前信息经济的大背景下,河南省的地区信息化建设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信息化建设因素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相关性等,是十分值得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一、河南省辖市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
地区信息化是以城市信息化发展为基础的。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所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工以及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信息化指数法(Indexofinformation)对当前河南省各主要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信息化测度指标的选择有一定的相对性,不同的地域或时期,指标体系的构建可能有所不同。为合理测度河南各省辖市的信息化水平,本文按照代表性、简便性、可比性和准确性原则,选择了以下五类建设因素共14项明细指标,共同构成图I所示的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
基于以上指标体系,本文对2008年度河南省18个省辖市各项指标的数值进行了统计。由于信息化指标之间不同质,为进行对比我们以郑州为基准,将各地市的指标值进行指数化处理。由于指标加权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而取决于如何判断各指标在信息化中的地位或作用,考虑到城市间同类指标具有可比性,为方便计算本文采用相同权数简单算术平均法来测度各省辖市的信息化指数。具体算法是:将郑州的各项指标值指数定为1,将各地市的同类指标值除以郑州对应的值求得该市各项指标值指数。然后将各项指标值指数相加除以指标个数,计算出该市各信息化因素标准指数。最后对各信息化因素标准指数进行平均,求得各地市的信息化发展指数。那么本文测度的河南各省辖市的各项信息化主体指数及综合指数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河南18个省辖市中,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多集中在豫北和豫西地区.如郑州、焦作、洛阳、新乡等。而程度较低的城市多集中在豫东和豫南地区,如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
二、河南省区域信息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考虑到人口和其他自然因素方面的不同,本文选择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指标。表2列示了河南18个省辖市2007年度人均GDP及其指数化处理后的指数,以及与信息化指数的对比情况。
可以看出,河南18个地市在经济发展上同样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地区间不平衡较为明显。其中仍然是豫北和豫西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如郑州、济源、焦作、洛阳等);而豫东和豫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如信阳、商丘、驻马店、周口等)。这显示出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我们不妨用人均GDP指数与信息化指数作如图2所示的折线图。
从图2可以看出,各地市GDP与其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下面将信息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而将人均GDP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夕=a+bx。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参数a,b,则可得到:b=0.8395,a=0.227。于是得到回归方程为:夕=0.227+0.8395x。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则有:=0.7156,r=0.846
a=0.005单尾以16)=2.12t=6.347>2.12为显著。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方程显著性强。这说明当前河南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线性相关性。河南省各地市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作用。按照现代经济学增长理论,可以对这种实证的现象和结论给出如下的一般解释:在信息经济大背景下,信息产业已成为带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这种带动力量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不仅本身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信息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如信息产业中的邮电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都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规模和水平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其二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间接影响作用。信息产业对各传统产业具有催化、倍增和优化作用。首先信息产业具有扩散效应(即乘数效应),当一种信息被利用后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映,表现为当信息产品作为生产资料使用时,会提高使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产生第二层次间接经济效果,以此类推可产生更深层次的间接经济效果。这些间接经济效果的总和就构成了信息产业的扩散效应,使得信息产业间接为国民经济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信息产业自身的效益;其次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优化传统产业格局、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也都发挥出十分重大的作用。
事实上,经济发展相对超前的日本和欧美地区信息化经历,也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在1990-2006年间,日本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由3000亿美元上升至32000亿美元,增长了10.67倍,西欧由5000亿美元上升到200000亿美元,增长了40倍。美国所以能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居于领导地位,与其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密不可分。目前,美国信息产业创造的附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高新技术部门在美国国内销售和出口中已成为最大的部门,其产值占GDP的80%。
篇3
一般来说,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有自然灾害、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对林业发展的带动。在林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中,自然灾害是不能人为控制的自然因素,但其发生具有偶然性,一般不会对林业长期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我国的林业发展实践证明,政治环境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对林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以往很多研究表明,每次较大的政治运动和政策的变更,都直接波及到林业,林业几次大的发展波动也都处于国家政治动荡和政策有较大变更的时期。这主要是因为林业是一个政策性较强的产业部门,受外部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林业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中,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的变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它的发展必然要受到来自国民经济总体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点为波幅减缓,为增长型经济周期。其特征可以概括为:振幅减小、峰位下降、谷位上升、整势提高、扩张长度延长,即由“大起大落”型转向“高位”—“平缓”型。说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力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都在增强。林业经济的波动特征与之大体相同。林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发展总的环境,因而分析林业经济发展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相关关系,是正确认识林业发展规律的有效手段。林业总产值与国民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呈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其发展是同外部经济环境相一致的;同时可以看出,在各个不同的计划时期,林业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强度又是各不相同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林业经济发展受自身运动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结构及国家有关政策变化造成的。现实的经济周期波动不仅仅存在于理论上的争论,更存在于现实的政策操作。政策因素作为经济周期的外部冲击力量,对我国林业经济周期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减缓中国林业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对策
我国林业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促进林业的健康、持续、平稳发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林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解决好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生态建设的生产力布局问题。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林业发展战略,表明我国林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服务生态建设为主的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相应地会涉及到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以及生态建设的生产力布局问题,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些问题,生产目标的转换才能顺利实现。
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并重,不断推进林业的产业化经营。虽然我国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减少,但是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基础产业的地位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第一,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及满足数量要求到质量要求的转换;第二,我国木材供求矛盾严重程度虽然趋缓,但结构矛盾依然存在;第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需要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样也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所有的这些都要求在制定林业发展战略时,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要并重,并不断推进林业的产业化经营。
增加林业投资总量,强化国家对林业的支持和保护。随着我国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国民经济对林业的生态需求亦在不断增加,说明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强化国家对林业的支持和保护。应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机制,提高投资效率,国家主要负责生态林业投入,并对产业林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改善林业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对林业的投入。
篇4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相关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发展下,国民经济呈现出了较快速度的发展水平,然而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十分之快,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也进一步导致了房地产经济发展带来了各种潜在的问题与危险,进一步对我国相关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威胁,因此,必须根据房地产发展现状做出分析,进而准确预测房地产经济发展未来趋势,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一)整体发展速度过快
近年來,随着我国相关房地产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同时其也在推动我国相关国民经济发展当中起着中坚力量的作用,对我国相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房地产经济发展来看主要是由于我国相关乡镇人口逐渐向城市进行大量迁移,另外,加之我国国民对于住房需求量也在短时间内不断增大所得出的结果,而房地产经济当中有利可寻,那么其在一定程度上就带动了房地产行业逐渐形成产业链,建筑行业以及钢铁行业的发展等等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房地产行业的基本发展过程是,相关企业从政府手中进行土地购置,然后进行建房以及销售,虽然从这一过程来看看似简单,然而其背后所涉及的企业之多,行业之广,在整个房地产经济开发以及建设及售出等等过程上会涉及建筑、装修、家电等等,涉及众多行业从而导致房地产经济也依托着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对于房地产市场经济的调节以及管控,从而导致房价在近几年当中居高不下,而面对这一问题,从我国目前来讲虽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施压以及初步调控,但是许多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仍然存在着破万甚至更高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的速度明显过快。
(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在土地资源上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在我国人口基数众多土地资源规划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我国相关居民住房条件并不高,进一步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相关国民的生活质量,而从近几年当中城镇化发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来看,房地产行业经济不断发展为我国人民带来了物质基础,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对于提高相关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地产经济发展与我国国民生存具有直接的联系,有效解决了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当中最为基本的要求。另外,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也进一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为相关人群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相关行业发展人群的收入,房地产经济的持续发展进一步为社会创造出了和谐稳定的环境,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三)开发投资持续性降低
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对于相关住房要求以及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城市房价不断增高以及居高不下的情况,在房地产行业当中针对相关供需关系并没有做好相对应的调节作用,在需求量以及供给量上的不正常现象导致许多居民并不能够正常生活,在房地产行业当中的房价过高以及不合理的供需关系进一步阻碍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从2018年至今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数据可以得知,房地产开发投资正在逐渐减少,许多项目开发面积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而相对应的房地产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也受到了影响,循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相关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持续性逐渐下降,而我国现阶段针对相关房价涨幅过高以及涨幅过快等等出台了许多对方管控措施,而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关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开发遭受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上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降低,但是降低的幅度并不是特别大。
三、新形势下房地产经济发展面临的因素分析
(一)金融因素
在许多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许多企业都是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势来获取资金链,而面对不稳定的金融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为相关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另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以及构建过程当中还会存在许多意料之外的因素,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本以及实力,否则很可能会由于金融市场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如若相关企业自身实力不能够有效保障相关房地产项目顺利开发进行,那么相关企业就需要进行贷款,而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自身存在不稳定现象。
(二)市场因素
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其与相关市场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在相关结构发生变化过程当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房地产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造成供需关系发生相对应的变化,那么这就会给相关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如若相关房地产市场需求量逐渐变大,那么相对应的市场价格也会升高,这就会推动相关房地产行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周边产业相对应的不断发展下去,如若相关房地产市场需求量不断减少,那么房地产经济就会出现淡化的现象,而相关企业在房地产当中所进行投资周转将会被遏制,市场供需关系也是影响相关经济发展的一大重点问题之一。
(三)政策因素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国家政策发展动向,许多房地产投资企业都十分注重国家政策变动情况,而相对应的国家政策也是根据相关产业发展现实背景下来进行调控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方向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就目前来看,我国相关房地产经济政策都是在宏观上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有效保障相关房地产行业市场价格以及发展状况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长期可持续发展,政策因素在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当中起着引导的主观调控作用。
四、房地产经济发展未来趋势分析
(一)房价逐渐趋于稳定
在未来的几年当中,由于房价快速增长从而给房地产经济发展埋下了许多影响,同时,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许多地方政府都发现了房地产经济过快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同时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对房地产经济进行了调控,在未来的几年当中房地产经济可能会呈现出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房价也会最终恢复常态。
(二)市场发展趋于成熟
就从目前全球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市场来看,市场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另外,政府对相关市场的宏观调控也进一步使得我国相关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逐渐趋向于成熟以及理性,住房作为一项投入资金较大的物品,如若发生相关变化问题则会进一步使得投入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无论是从市场发展还是政策调控角度来看都是不希望发生的问题,因此从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调控的主要方向可能是相关房地产行业的市场,调节好相关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提供更多的住房服务才是未来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可能趋势。
篇5
关键词:会计研究;意义;发展方向
会计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济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核算和监督,并提供会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在逐步加强,拓展到诸如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重要领域。对于国民经济而言,会计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与此相对应,开展会计理论的研究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会计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会计的官职――司会,并制定出了“月计岁会”的会计结算方法。会计制度与会计官职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明末清初,手工业和商业日益繁荣,会计活动也日益频繁,并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四柱清册”、“龙门账”和”四脚账”等会计规则的出现,显示了当时中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打败了东方的封建制度,中国逐渐沦为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更谈不上会计理论的发展了。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企业数量与规模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大趋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企业面临的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空前提高。这对会计职业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也大幅增加。特别是高级会计人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从微观角度来讲,会计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国家来讲,国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经济总体,也需要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记录与分析,会计也承担着对国民经济的统计与分析的重要作用,会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统计与分析是否科学合理,这些数字是否真实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因此,从宏观上看,会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更加直接。
从目前世界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看,随着全球市场的繁荣,一些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张,会计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成倍增加,会计的信息统计与分析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与日常管理产生着重大影响,会计部门已经从早期单纯的财务管理,发展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核心部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会计的发展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国民经济繁荣稳定,会计的发展也会进步较快,国民经济发展停滞倒退,会计的发展也会进展缓慢甚至步不前。另一方面,会计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有反作用力。如果会计的职业水准和理论水平能够及时跟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会促进了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相反,如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会带来经济秩序的混乱,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会计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增值。企业是为追求利益而存在的。传统的会计岗位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进行客观记录,会计的职能局限于给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在现代会计行业中,会计的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大的跨国公司,企业的会计师是企业决策层的重要成员,会计师的意见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要大于一般的董事。这主要是因为会计能够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增值,高水平的会计师能够通过合法避税等方法,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
2.会计能够保证企业合理营运。会计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会计与企业运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现在企业制度中,会计对于企业效益的增长和经营决策的制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企业的决策过程,往往依靠企业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和主观意念,决策的随意性比较大,使企业承担着较高的决策风险。在现代企业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必须依靠会计师在其资产负债表之上提出的金融资产数据分析。从这个角度讲,会计行业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将会直接促成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如果会计职业水平较高,提供的信息科学准确及时,就会对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性保障,相反,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将影响到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可能造成经营风险。正因为此,建立一整套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变化而能够随之适时改进和完善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对于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3.会计对于企业的运营起到监督作用。会计监督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会计监督为企业的合法经营提供了一个外在的推动力,特别的审计监督,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漏洞或者是违规违法的地方,并给出改正的建议,避免企业更大的失误。其次,通过会计监督,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从而督促企业针对情况的变化去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企业提高效益,规避市场风险,保持稳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会计重要性的论述,本文认为今后应加快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使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的科学健康发展。
1.重视会计理论的研究。要联合企业、学校与科研机构的力量,对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相关制度进行细致研究,剔除传统会计制度中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方向。
2.重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会计方法结合。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给会计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当然,机会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展现代科技与会计技能提高相结合方面的研究,引进西方高水平的会计方法,开发更加科学实用的会计工具,使之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重视与邻近学科关系的研究。会计学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因此,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会计学才会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因此,要进一步研究经济效果、价值管理、经济核算制、经济统计学、财政学和财务管理学、经济分析学、审计学等同会计科学的关系。要研究建立企业经济信息系统的问题,研究多种量度的综合使用,几种核算的相互结合。总之,要重视社会分工和科学发展的分化和复合的辩证过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会计科学的发展.
4.重视学习发达国家的会计理论和实践。要本着学习没有的理念,将其他国家好的会计方式和技术引进我国的会计制度中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只有在自己发展的同时,注意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成果,才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综上所述,会计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会计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同时,会计职业水平与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承担着对国民经济的统计与分析的重要作用,会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统计与分析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真实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运营实践来看,会计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任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我们应加快会计的科学发展,使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梅梅,宏观环境会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2]兰小玲,美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D].湘潭大学,2009.
[3]宗承刚,国有资本会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篇6
【关键词】经济次发达地区 财产保险业 发展 突破
财产保险是商业保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险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财产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功能和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财产保险市场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在经济次发达地区尤为凸显。本文近期对江西省财产保险市场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遍存在于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财产保险业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于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财产保险业发展与突破的建议。
一、江西省财产保险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宏观层面分析
(1)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带动保险需求的增加。资料显示,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5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连续五年实现12%以上增长。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保源。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保险业的发展是正相关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据资料统计,江西省2007年GDP总量在全国排名19位,然而其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在全国排名低至25位。对比可知江西省财产保险业的发展落后于江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江西省财产保险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市场空间很大。但是江西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无论从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方面都远远落后同经济水平的其他省。剖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江西财产保险市场根基薄弱,同期发展速度与其他省市相比比较落后,并且人口相对众多,导致横向比较时出现落后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次发达地区的大众保险意识有待提高,保险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2)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为江西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金融环境。从资产的比较来看,经济增长促进了金融资产持有总量的增加,推动了保险需求的快速上升,致使保险资产占银行业资产的比重有所上升,从2003年的2.41%提高到2006年的4.23%,但“强银行,弱保险”的格局仍然十分突出。由于资产过多地集中在银行,使银行承担巨大的金融风险,不利于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也不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并且江西省财产保险的发展十分有限,总资产仅占其保险业总资产的5%左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江西省财产保险市场的拓展空间很大。
2、微观层面分析
(1)各地市财产保险业发展情况。2006年、2007年江西省各地市财产保险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是,江西省财产保险市场中突出的地区保险发展水平差异也十分明显。省会城市以及相对较大的城市占据大量的保险份额,其平均保费收入超过了全省的60%左右;另外,其产险业务主要集中在南昌、赣州、宜春、上饶、九江等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但总体来看,2006-2007年,江西省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比较快,各地区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看好。
(2)居民生活水平比较(见表1)。本文选择了恩格尔系数、城市化率、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大体上对江西居民生活水平进行描述。分析数据发现,经济次发达省份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则更加明显,其恩格尔系数偏高说明了居民消费中食品支出比例高,这对保险消费的增长是不利的。城市化率低不利于增加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和获取规模收益及范围经济,这将直接对保险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江西省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分析
财产保险市场结构是指在财产保险市场中,各财产保险公司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下面采用贝恩德市场结构分类表作为研究江西财产保险市场结构的工具,分析2002年至2006年间的江西财产保险市场的结构变化。从表1中可以看出,尽管自2002年来江西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在逐年下降,但是截至2006年底,市场集中度仍高达88.01%。根据贝恩德市场结构分析方法,CR4>75%即属于寡占I型结构,并且截至2006年底人保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57.33%远高于市场支配企业所需要的40%的市场份额。江西财产保险寡头垄断性质可见一斑(见表2)。
三、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财产保险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的局面。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发展相对较大,而对于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发达地区,是导致经济次发达地区保险业发展速度落后的主要原因。其次,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仍面临着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偏低,农村消费力不足等问题。并且由于保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淡薄,对保险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保险业务过于集中在工业化相对发达、城镇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再者,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法人保险公司几乎为零,缺少法人保险公司的现象不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和对保险市场的规模扩张,同时不利于深掘经济次发达地区广阔的保险市场。
2、险种结构不合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车险保费收入一直占据着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很大比重,在经济次发达地区,车险保费收入比重过大的现象尤为明显。例如,在江西、四川等省份车险保费比例超过70%,并且没有下降的趋势。这导致车险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险业的发展,前述江西省的数据就已经很好的验证了结论。并且,在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产险公司及大部分都是分公司建制,保险分公司大都不具有产品开发权限,直接销售总公司从全国层面出发而设计的产品,尽管保险公司之间出于竞争的考虑,推出了较多的保险产品,但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缺乏特色和针对性,对地方经济的渗透度不高,不能很好的满足地方的需要。
3、保险市场供给主体偏少,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依然明显
从目前的产险市场供给主体来看,参加产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偏少。截至2007年底,江西省省级分公司只有8家。同时,人保财险控制了一半以上的业务,若加上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四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88.01%,其他公司的平均市场占比不足3%。这种情况在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这与我国多层次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及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相适应,并充分说明经济次发达地区财险市场垄断程度依然偏高,市场竞争不充分。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积极性,且不利于各保险公司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财产保险业发展的突破
1、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产险市场发展的基础
保险是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依赖程度是十分明显的。同时保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和监管部门要重视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保险业的优势,使其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保险企业要认真研究当前产险新的业务增长点,紧跟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力争使地方经济的增长点成为产险业务的增长点。并且,与此同时需要积极引导保险宣传,通过切实有效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保险产品的认可度,强化国民保险消费意识。
2、扩大产险市场主体阵容,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产险市场的集中程度偏高,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寡头垄断的局面,竞争机制对产险市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由此,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须积极稳妥地引进新的市场主体,促进产险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为此,有几点建议:一是继续吸引产险公司来本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应完善产险机构管理办法,放宽对设立法人保险公司的约束性条件,促进法人保险机构在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的设立;三是考虑引进外资产险公司进行入股和技术合作,以便对本地区产险市场竞争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3、加快经济次发达地区财产保险业改革发展
首先,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通过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参加商业养老、健康等保险,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险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再次,政府部门还应该引导国民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不仅仅将资产存放在银行,而且可以通过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再者,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R].2006.
[2] 孙祁祥、朱俊生:我国保险业发展评价指标探析[J].保险研究,2008(2).
[3] 王力、盛逖:保险业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8(3).
[4] 朱文胜: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研究[J].保险研究,2003(4).
[5] 孙祁祥、郑伟:中国保险业“赶超发展模式”的反思及新模式的构建[J].保险研究,2006(10).
篇7
【关键词】电力需求,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1.前言
电力电量的发展历来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尤其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售电量连连升高,负荷需求不断增加,使发电集团不断扩大机组容量,供电企业在电源规划日益充足的情况下大力规划发展电网输配电能力,小范围内用并网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笔者通过分析电力需求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电力需求增长的趋势,为电网的电力平衡和建设速度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2.深入分析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成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由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电力做为生产的基本投入品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电力供应能力建设一定要从长远出发,科学规划、平稳发展。换句话说,以电力为中心来,发展能源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建国以来的电力供应一直在绝对短缺与相对过剩之间徘徊,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电力行业发展政策随之调整,电力需求走出低谷,但是严重缺电的局面出现。尤其当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供应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电力的安全供应具有了更为迫切的意义。我国自从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发电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但电力建设发展超越国民经济需要,对环境、资源形成多余的压力,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浪费,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表明了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研究不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引入,电力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规划从而临着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利益主体利益不一致等问题,从宏观上说,我们国家非常有必要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引导电力行业良性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正确判断是科学规划的前提,而其科学认识基础是对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内在关系。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电力市场化的逐步深入,解决这一问题将自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科学介理地进行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能为当前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3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3.1GDP与及电力需求的增长比较
从以往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增长的情况看,电力需求增长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了较明显的波动。“八五”期间,GDP增长较快,增长率变化也较大,1995年有些地方GDP增长率甚至高达21.5%。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需求的增长,“八五”期间用电量年均增长约10%。而“九五”期间,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GDP增长速度普遍减缓,基本处于平稳增长阶段。与此相对应,1996-1998年电力增长也出现了低潮,甚至某些地区和行业的电力出现了负增长,“九五”前3年用电量年均增长仅为2.0%。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家采取多项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的增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逐渐加快,电力增长开始走出低谷,1999年用电量同比增长约5%,2002年用电量则增长至20%[2]。
3.2产业结构与用电结构的变化比较
(1)1980年以来,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已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格局。用电结构也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的逐渐增加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的逐渐减小;第二产业用电量的比重较大,但其数值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和生活用电量的比重逐年上升。
(2)由于“六五”期间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用电量都有了明显增长。而后,随着农村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第一产业的用电量增长较快,而产值将不可能无限增长。在“九五”期间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产业主要是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来实现其产值的增长,产值增幅也较小(4%以下),且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2007年也就15%,因而它对电力的需求是十分有限的。
(3)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较大,是影响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十五”期间,第二产业将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为目标,2005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为52 %,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2%,至2010年其年均增长速度则达到18.5%。
(4)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逐步增加,且还有继续上升的势头。但由于第三产业增长对用电的依赖性不强,虽其用电量占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其数值很小(2000年为6.53%),因此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增加不会太大。
(5)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家用电器普及率的提高,生活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但其增长幅度有所减小。“八五”期间,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生活用电快速增长,年均递增33. 34%。而“九五”期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年均递增9.85%),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工业经济运行状况不佳,相当部分的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处于相对平稳阶段,家电及电费支出被列为节省开支的首位;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家电的增幅也在减小,亦减缓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增幅。但近年来,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大大改善了供电条件,同网同价政策的出台,降低了农民生活用电价格,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明显回升的势头,可以相信,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居民生活用电将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3.3GDP及三次产业产值单耗
据有关数据分析可知,GDP单耗2010年比1980年降低了48%,其中第二产业的降耗贡献最大,万元产值单耗下降了约四分之三,当然,万元产值单耗下降与产业结构变化也有关,如高附加值产品的增多等;随着农村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七五”期间,第一产业的用电单耗上升较快,但第一产业的增长属饱和型增长,“九五”以来其用电单耗已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具有较高的效益,2010年万元产值单耗仅为GDP单耗的四分之一。
3.4电力弹性系数
电力弹性系数=电力需求量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学角度看,若GDP的边际成本小于其平均成本,则其平均成本还可以继续降低,使其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电力弹性系数可以对判定经济发展效率起一定的参考作用。如果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意味着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边际电力成本大于其平均发电成本,则GDP的平均电力成本将增大,经济效率将下降,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了某些问题,需要从宏观上及时调整。反之,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是GDP的边际电力成本小于其平均发电成本的必要条件。电力弹性系数变化不仅与电力工业发展水平直接有关,还与经济结果、资源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经历过低谷高谷波动,有的是电力建设滞后,电力供应不足的因素,有的是因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例如,1994年至1999年,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分别为0.79、0.81、0.77、0.55、0.36、0.86连续6年小于1,而2000年至2005年,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分别为1.19、1.15、1.40、1.56、1.52、1.22连续6年大于1[3],这组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动恰好反应了我国经济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复苏发展阶段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4.结束语
我国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分析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必须重视电力负荷需求与经济政策、产业结构、需求管理等多种因素。才能使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电力需求能够有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波. 我国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趋势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46-48.
[2]张晓红. 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 东华大学,2008.
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问题;对策;国民经济
随着交通供给能力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业已进入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供给能力明显滞后于需求增长的状况正逐步得到缓解,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旅客运输量增长了8.6%,货物运输量增长了9.2%。我国交通运输在供给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供求矛盾得到一定缓解的同时,交通运输业的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1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对公路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门对门的运输方式,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公路运输业也已经处在一个大规模建设的黄金时期,交通运输的服务能力提高,是公路运输企业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开始。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从我国的国内环境看, 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比较旺盛。
2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保障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公路建设与运输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我国政策力度在经济形势转变后出现了倾斜状况。现阶段,我国交通基础设计的建设还处于紧张阶段。从目前公路工程建设来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造价提升,导致建设成本的极大提高,但现阶段银行信贷政策与地方融资政策的改变,地方、国内外经济组织正处于恢复期,致使严重限制了银行投资,减少了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2)城乡公路建设进度不均衡
我国地域广阔,进而增加了公路建设的难度。同时又受到施工条件、地方配置及资金等问题的限制。目前在交通运输经济建设中我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进一步完善公路网,可以有效缓解城乡的供需矛盾,实现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才能充分发挥路网的功能。但农村公路因其具有较低的技术标准、较差的路况质量及较低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导致城市与农村公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进而严重制约了公路网的完善和农村的发展。
(3)运输安全问题突出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日益增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要求道路运输必须提升其安全性,确保在乘客、货物空间位移次数与范围增加的同时,加大其安全保障措施。造成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运输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安全制度不健全,对安全运输重视程度不足,无法真正做到安全行驶。第二,客货运站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为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客货运站安全管理如无法达到管理需求,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第三,道路客货运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现阶段,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普遍存在客货运输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低,安全服务意识低等。在执行运输任务时部分驾驶人员存在违章操作、超载超速等行为,这些行为的大量出现,将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机率。
(4)道路运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尤其进入二季度以来,各地上报的道路通行受阻突发事件中有76.8%是恶劣天气造成的。上半年全国共经历了9次大范围的集中性降雨过程,暴雨导致数十条国道及省道出现严重交通中断,公路水毁造成1.1万公里路基、1.7万公里路面及数千座桥梁被冲毁。综上所述,自然灾害对道路运输的稳定运行有着巨大的不利影响,会造成国民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加强我国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提高运输行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势在必行。
2 应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1)资金多渠道筹集
建立稳定的资金供给保障机制是解决公路发展资金问题的关键。政府在这个环节中必须明确责任,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资金的专项制度,以此对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公共设施,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以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主体,担负着公路投资、建设及养护的主要责任。为此各级相关部门必须承担其自身的职责,完善公路网体系,确保道路畅通。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投融资环境、体制加以改善,确保社会各方力量都能充分参与到公路工程投融资体制中。为实现公路建设资金多渠道筹集,必须对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及个人捐赠加以鼓励,并对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收费性公路积极引导,确保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之间处于均衡的状态。
(2)加大综合管理力度
现阶段我国公路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发展、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等。在决策部署中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对东西部、城乡地区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对公路工程、车辆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交通运输市场的管理水平。基于此,应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设置,实行分级管理。国家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特级、一级市场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服务等负责,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一级、二级市场规划、建设等负责,以此类推,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公路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意识
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①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违法运营行为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对驾驶人的资质进行审核,对营运车辆的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严格监督,完善公路安全设施等。②对危险货物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意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对其运输行为加以规范,提高应急与防护能力。③实行合同运输。对《合同法》中的相关条例认真贯彻执行,将合同运输广泛应用到交通货物运输中,这也是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依法管理的重要手段。合同运输的实行可以对运输人员的责任心进行有效增强,为货物的安全到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有利于实现运输市场的有序性。
(4)加大科技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各种新型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也不断产生。为加大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力度,相关部门必须对市场动态及时掌握,并快速模拟分析经济信息,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事业的不断推进,运管部门和运输企业仍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考虑部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情况,只有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规划,才能不断提升道路运输能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丽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区域因素分析[J]. 现代商业,2013(30).
[2]侯永慧.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2).
[3]连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中国城市经济,2011(30).
篇9
关键词:电气技术;小型电厂;应用;作用;发展;配电自动化
在电气信息领域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及工业生产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电气技术也愈加成熟。同时在工业、农业及国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作为供电质量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保障,电气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管理、调节及控制。
一、小型电厂电气技术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电气技术作为小型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电气技术水平,必须建立与完善其技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提升电厂运行的效率。
1、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
电气技术在小型电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还可以对电厂整体运行效率进行有效提高。传统人力工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电厂发展的需求,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可以代替传统人工模式,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在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为电厂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电气系统各个机组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如监测-故障分析-自动维修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在电厂运行中可以充分提升其整体效率。
2、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供电是电厂运作的主要目的,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中应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加以重视,先进的监测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机组的稳定性,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防止电厂因故障出现运行停止等问题,由此可见,电气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电厂供电的可靠性。
二、小型电厂中电气技术的应用
电气工程是一项在技术性、专业性上都是要求很高的设施工程。我们应积极关注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优势,并综合当前电气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开拓新理论、新技术的运用思路,为我国的电气工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电网调度
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内容,电网调度中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对其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电网调度主要分为县、地区、省、自治区及国家五个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最主要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完善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施的关键。显示器、工作站等装置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其他组成部分。
2、配电
电网改造是配电系统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网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配电系统网络化的发展促使其结构高性能的增长,并对电气系统建立与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相比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规模较小。电力系统经济运行、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及供电可靠性提升等都是配电自动化实施的目标。
3、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
在具体应用中小型电厂电气工程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通常选用的结构为分层分布,主要内容包括:太网、远行人员工作站、过程控制单元以及高速数据通讯网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过程控制单元可直接应用,并能对热电偶、热电阻、开关量和现场变送器等信号直接接受。同时在完成运算后,通过设备运行状态与参数,实现实时打印等,进而达到其执行机构直接驱动的目的,并完成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联锁保护、控制和检测。
三、小型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效提高电气技术是确保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通过国家扶持与大力倡导,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电气系统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实现现代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必须不断完善电力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这也是我国电气技术发展的有效措施。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电气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运行的重要技术,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对电气自动化水平具有极大的影响。
智能电网技术是对技术的全面控制,在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智能电网技术有效结合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等,促使新型电网结构的形成。同时涵盖发电、调度、配电等多个环节,将计算机技术的高效率充分发挥出来,并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及调度系统与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种智能电网结构较为灵活,也是今后电网系统的重要内容。其作用为对布局不平衡矛盾进行有效缓和,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对电网结构进行优化,并扩大电网规模。
在电气系统中计算机与PC机技术的引进为其调度自动化、电厂监控系统及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为电气系统数据实时采集、汇总、分类、分析等任务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电气发展中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促使其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迈进。电气技术的发展,不仅简化了装置硬件的电路与应用程序,还有效提升了设备的性能,并加快了信息处理的速度,降低了功能消耗,实现了功能扩展,为电气系统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电气技术作为小型电厂发展的重要技术,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力事业的发展水平。为实现电气技术的提升,必须不断完善电气系统,并与计算机技术充分结合,这也是我国电气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鑫明;刘建州;;浅析发电厂升压站电气监控系统的技术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9期
[2]张国江,张鹏翔,刘炳旭,赵建国;用于中小型发电厂的数据采集系统――总体结构及功能概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年02期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价格 宏观调控
一、引 言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兴起、发展所形成的独立产业,同时又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己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都分。房地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其自身特性决定了这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在我国,住宅投资的增加,被带动的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较大的产业有60多个,有力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是社会一切产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空间条件,并具体构成各个产业部门。房地产发展的规模、产品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都将影响着各行业的规模、结构、布局、水平和速度。房地产作为产业部门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参与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的经济过程,并形成商品生产和经营成本的重要内容。因此,房地产是构成整个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而长远的影响。房地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既有国民经济一般行业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产业内涵及活动领域十分广泛,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且非常重要的部门,房地产业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活动特点。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其中有着推动房地产业发展、成长的积极因素,又有影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每个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利用经济杠杆来扶持及引导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又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房地产业。
二、房地产行业概述
(一)房地产业的概念
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房地产业是与建筑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建筑业是物质生产部门,属于第二产业;房地产业兼有生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多种性质,属于第三产业。这两个产业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它们的业务对象都是房地产。在房地产开发活动中,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往往是甲方与乙方的合作关系,房地产业是房地产开发和建设的甲方,建筑业是乙方;房地产业是策划者、组织者和承担发包任务;建筑业则是承包单位,按照承包合同的要求完成“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和房屋建筑的生产任务。
(二)房地产业的分类
房地产业可分为房地产投资开发业和房地产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又分为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和物业管理等。其中,又将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归为房地产中介服务业。所以,房地产业的细分行业包括房地产投资开发业、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和物业管理业。
房地产投资开发是指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房地产投资开发需要土地、建筑材料、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劳动力、资金和专业人员经验等诸多方面。
房地产投资开发除了取得土地、建造房屋、然后预售或出售新建的房屋这种方式,还有购买房屋后出租,购买房屋后出租一段时间再转让,或者购买房地产后等待一段时间再转让;开发也不仅是建造新房屋,还有把土地(生地、毛地)变为建设熟地之后转让,有对旧房屋进行装修改造,有接手在建工程后继续开发等。
房地产业具有资金量大、回报率高、风险大、附加值高、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
房地产咨询业是指为有关房地产活动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的经营活动。
房地产价格评估是指以房地产为对象,由专业估价人员,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并在综合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者价值进行估算和判定的活动。
房地产经纪是指向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转让、抵押、租赁的当事人提供房地产居间介绍、的经营活动。
物业管理业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三)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生产要素,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反过来说,任何行业都拥有一定的房地产,都是房地产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因此说,房地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
活的基础产业之一。由于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如下:①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②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③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④通过综合开发,避免分散建设的弊端,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⑤可以为城市建设开辟重要的积累资金渠道;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建材、化工、轻工、电器等工业的发展;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⑧有利于深化住房制度的改革,调整消费结构;⑨有利于吸引外资,加速经济建设;⑩可以扩大就业面。以上这些重要作用,目前已初步显示出来,随着国民经济和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必将发挥更广泛、更重要的作用。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物资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需求;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就业的有利途径。实现房地产业(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上一篇: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 下一篇: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