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经济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市场经济发展史

篇1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我国是在资本主义未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是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后通过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是我国自主创建的,符合国家发展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人的发展需顺应整个社会的前进脚步,同时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好,将个人意愿与大众意愿相互结合,按照的发展方针,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本文主要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相对于其他的经济体制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尤其特殊性,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在很多方面都能够与人的发展相互协调。但是,由于区域的作用和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关系,表现出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分析这些关系有助于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帮助。

(一)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

人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发展过程,也受到人的主观性影响,打上了人类选择的印记。纵观人类的发展史,虽然形成了社会、国家、部落等群体,但所有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发展事件,都是以人为主体而发展的。因此,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人类发展所诞生的产物,需要按照人的意志来发展。第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已经得到明确,那就是帮助人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不断的满足各种需求,实现主观上的更大进步。第三,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密切的关系,后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不可逆转。因此,人的发展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人的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它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因此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物质条件。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符合人的发展要求,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当下的人群更加渴望舒适的生活环境、便捷的交通、爽朗的天气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为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借助物质基础,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满足了人的多样化需求。人的进化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身体上。在不断的进化后,人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个人需求差异也愈加明显。为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才能保证经济不会垮塌。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是人所创造的,人在该条件下发展,该条件就必须满足人的各种要求,才能保证条件的继续健全。

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对于人的发展而言,终究还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进行,因此,为了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更加顺利,需要不断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很多人认为现代市场体系已经完善,其实不然,面对庞大的人群,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地步,只能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不断的去完善。本文认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积极抵制垄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差别,垄断将直接造成经济紊乱、价格不稳,甚至是造成严重的金融问题。第二,促进竞争的优良化,避免恶性竞争,蓄意抬高、压低价格,保证人的发展顺利。第三,健全经济体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经济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不仅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还能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二)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作为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必须理顺其关系。当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错综复杂,很容易陷入混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宏观调控并非硬性规定,而是在宏观上对经济纠正方向,减少不利因素,市场人员应积极配合。第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市场的庞大,在于其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合理分配资源。人的发展固然有其主观因素,但市场经济的客观资源配置是不可逆转的。将政府的力量与市场相结合,为人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不断的消除各项问题和矛盾,实现和谐进步。

(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结合,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计划机制作为宏观调控起辅助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人的更大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第一,保持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人的发展在于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保持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可以告别计划经济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历史上,时期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日后需要进一步保持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第二,解决政府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权力、职能和规模必须受到来自法律的明文限制,必须公开自愿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制约,当政府的权力和规模在超出其法定的边界时,要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四)培育社会力量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为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培育社会量,以此来获得更多的便利条件,并且实现客观上的稳定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认为,根据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以及人的发展成果,培育社会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是人的团体结合结果,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人而言,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能够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的力量,并且将社会主义经济条件创造的更好。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任何人都要为将来考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一直努力建设的部分,并且通过多项政策颁布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了人的后续保障,这也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前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在现阶段的建设当中,不仅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而且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帮助。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需要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借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实现以市场化促进社会现代化。该目标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建立更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大众提供更多的保障,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此,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加倍努力:第一,以市场化推进工业化进程。市场化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推动工业结构升级。第二,以市场化推进民主化进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泛认同,告别时代,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

四、总结

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发展展开探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人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不仅要顺应客观发展趋势,还要积极的纠正发展方向,不要刻意的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未来的各项工作,需要以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为自己创造出更理想的发展环境,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柯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3-18.

[2]柯健.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9-15.

篇2

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包括了商标元素、图形元素、文字元素。商标是指公司、企业、厂商、产品或服务等使用的具有商业行为的特殊标志。它象征企业的精神与面貌,是企业信誉及品质的保证,起着保护企业信誉,维护消费者利益,美化、宣传产品的作用。知名商标如同一种承诺和保证,成为创造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的基础。在包装设计中,商标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在画面中也起到一定的装饰审美作用,它一般被放置在主展示面上较醒目的位置。

由于商品的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它的包装也是异彩纷呈的。面对不同类别的包装,统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图形语言加以表现。无论何种图形形式,都不外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大类,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商品信息,继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具象图形是对自然物象的直接描绘,它可以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它是真实、直接、写实地再现原有物象的特征,是有原型可循的一类图形。这类图形运用到包装装潢设计中是直观而一目了然的,它通过具体描绘的手法直接将内容物的形象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使人通过已有的经验即可识别商品的确切类别。依据表现手法和描绘手法不同,具象图形又可分为摄影和绘画两种。而抽象图形通常是指经过概括提取、人工雕琢的图形样式。在包装装潢的图形设计中,抽象图形大致可分为文字符号、几何形及偶发形。

在商品包装上可以没有图形,但不可以没有文字。根据文字在包装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品牌形象文字、广告宣传文字和功能说明文字。品牌形象文字包括品牌名称、商品品名、企业标识名称和企业名称。这些文字代表产品形象,一般被安排在主展示面上和较醒目的位置,要求精心设计使其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与视觉表现力,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好感。广告宣传文字一般也被安排在主展示面,但视觉表现力不能超过品牌名称,避免喧宾夺主。功能说明文字是商品的功能与使用内容的详细说明,其中有些文字是相关行业的标准和规定,具有强制性,不是由设计师和企业决定的。功能说明文字的内容主要有:产品用途、使用方法、功效、成分、重量、体积、型号、规格、保质期、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地址、电话、注意事项等。这些文字通常采用可读性较强的印刷字体,主要安排在包装侧面或背面,一般是在包装的次要位置。

二、包装设计的系列化

篇3

一、图书馆应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

由于网络所带来的开发式信息环境,大大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影响。图书馆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员。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市场经济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效益、参与、产业化等文化观念同样适合图书馆。图书馆市场经济的观念就是指图书馆将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生产,形成新的知识产品一一商品为市场提供信息保障。图书馆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进入到市场经济信息服务的轨道,用市场经济的文化观念思考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

二、服务市场建设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库

图书馆合理的藏书体系是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的基础。市场经济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就不再单单以保护馆藏为主,而是通过网络充分揭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断调整服务方式和策略,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不断加大与用户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创造特色服务。在资源存储和提供服务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的资源特色,要能针对用户的需要将信息提炼出来,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开发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库,满足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

三、开展有特色的服务

特色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特色服务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基于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在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应得到体现。市场经济下,用户希望以最快速度获得可直接利用的知识和信息产品,从而要求图书馆开发特色资源,强化特色服务。特色资源不仅指有别于其他图书馆传统文献类型在内容上的独特馆藏,还包括馆藏的数字化和特色数据库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图书馆要想在网络社会中吸引更多的读者,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特色图书馆[1],开展特色服务,对蕴藏于大量显性信息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向具有不同用户提供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信息服务,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图书馆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市场用户的特殊要求。

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工作模式

图书馆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建立以经济建设信息为重点的工作模式来提高竞争力,利用网络技术向市场需求的多功能转轨,通过优质服务,创立品牌效应来达到。市场经济下,图书馆为求生存,就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工作模式,对图书馆的内部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改变过去只重视文献收藏,保存,忽视文献开发;改变过去只重视校内读者传递,忽视市场用户需求的倾向。在服务模式上,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能根据市场要求适时调整和改善服务策略,不断挖掘知识、强化信息组织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积极为用户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主动向用户服务,按照用户的检索要求和检索特点主动提供用户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开展用户网络信息教育,介绍有关信息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对用户进行网络检索的教育,使用户自己能应用网上资源。

五、提高工作人员素质[2]

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图书馆,是一个绝对有竞争优势的图书馆。这支队伍应具备图书情报学和咨询学知识;具备信息筛选、转化和整合能力,有能力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筛选所需信息并将其转化、整合为知识和情报;具有与读者进行沟通的良好技能;具有娴熟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织信息和数据;能利用各种网络终端查寻所需资料;能利用电子邮件、联机在线等方式开展各种参考咨询服务,能担当起为市场经济服务的重任,为决策者提供准确且精确的信息服务。

所以,每个图书馆应认真分析自己的队伍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培养这支队伍,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大学正规教育一直都是培养专职人才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条培养人才的更为实际有效的途径;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让其通过短训班、各种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等形式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业务水平;还可组织工作人员到先进的图书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开阔他们的视野,从整体上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也使工作人员自己认识到在未来事业发展中素质的重要性,真正使自己成为市场经济中具有竞争力的一员。

参考文献:

[1]邵魁德.图书馆市场意识的建立[J].图书馆学刊,2006,(3):54-58.

[2]崔强.打造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J].中国市场,2005,(32):166-167.

篇4

1.概括地讲,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金融问题,必须把金融同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否则,金融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改革要采取渐近方式,不断地融入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转轨和转型:农村金融改革必须注意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重新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体系。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然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但这种发展毕竟寓于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应该说,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点不能否认。西方若干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缺乏指导意义,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二元经济理论、农业制度及农业资本理论,特别是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3.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马克思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想影响。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成因,主要源于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度。其中,超越国力的发展战略和强制性的制度是突出表现;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金融压制的性质是制度性压制,金融活动完全是被动和消极的。农村资金运行非市场化的结果是大量农村资金无偿流向工业,尤其是无偿流向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偏斜运行,使农村经济更加落后;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当时的这种选择,一方面使国家迅速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另一方面使国家为长远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

4.农村金融改革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和国家金融整体改革而单独进行,其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改革需要的指导理论在改革前后的实践对比中得到了确认和创新,即我国任何经济部门的改革都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撑;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制度安排的市场化选择,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考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否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在总体上难以深入下去,即使一时取得了某些成绩,其代价也必然是丧失国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5.货币化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切入点。应该从农村货币化的广度和深度出发,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等基本问题;市场化条件下的农业资本投入与融通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物质资本投入要注意数量界限和劳动、技术对资本的吸纳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投入;市场化改革将会引起资金供求的迅速变化,农村资金运行格局将改变传统体制下“国家、集体”的框架,而演变为“国家、集体、农户、外资”的新框架,在这种变革中,金融将逐渐成为新框架的核心。

6.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因为国有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将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经济体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并对其它金融渠道产生示范效应;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同其它国有银行改革具有联动效应,但我们更要强调农行自身的特点和弱点,以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要关注社会效益,现阶段主要是处理好这种改革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使农村商业金融改革同农村经济改革协调配套。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法;法律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如何运动法律进行市场调节,合理干预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当前市场经济下经济法要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1.促进对外经济联系,发展国际经济合作

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当代科学的进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日益发展,促使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不断加强,任何一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在考虑发展本国经济时,都必须着眼于国际关系的总体。我国经济法是正确体现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法律规范,它调整我国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过程中与外国政府、外商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2.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活力

企业管理是搞好微观经济活动的根本措施,是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经济法规定的经济核算制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它要求企业必须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规定了必须合理安排和科学地组织生产,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在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对于企业不计成本、不计消耗、浪费严重,造成损失的现象,以及在履行经济合同中的违法情况,还规定了经济制裁。总之,经济法要求企业一切经济工作都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和健全各种生产经营责任制和一整套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认真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二、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法制建设速度和成就是不能否认的。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法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法律责任这块短板的存在及长期得不到弥补,公权力滥用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还继续呈现发酵、膨胀状态。公权力滥用方面,选择性执法是其著例。选择性执法的本质是为了获取部门、地方、行业,甚至个人非法利益,将本应履行、不能放弃的职责、公权力视同可以行使、可以放弃、甚至可以交换的私权利,随意、恣意执法,权力商品化,造成法律适用的不公,增加了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期,降低了违法的成本,减损了法律的实效,破坏了法律的权威,使法律失信于民。

三、完善经济法的策略

1.完善经济行政立法

经济行政立法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中具有重要作用。经济行政法就是规范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监督关系,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目前,我国颁布了许多经济行政立法,在实践中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但有一些立法和规范性文件质量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许多经济立法是由行政部门起草的,而某些部门在起草中注重争权,导致不少立法中同一事情有诸多部门参与管理或有权处罚,以致于某种违法行为发生后,多个部门相互扯皮或均不予管理,造成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一些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且法出多门,造成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中任意解释的余地很大,执法的标准尺度也极不统一,甚至有的规定之间发生冲突。还有一些规范性文件没有做到透明、公开、客观、公正、合理。这些都表明我们的立法质量需要尽快得到提高。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要求,各成员国的法律必须透明、公开、客观、公正、合理;凡可能影响商业环境贸易条件的规定及措施均要求公布,法律不能与公认的公平贸易条件相抵触。按照这一标准,我们现有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

2.制定和完善加强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

市场经济并不是自发的无序的,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任何国家都要颁布一些经济立法,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制,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计划体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而新的市场法治秩序尚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宏观调控更显得必要。我国刚刚制定了十五规划,其中许多内容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确定。例如,有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市场和扩大内需的方针等等,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确定。

四、小结

经济法对于实现经济体制调整,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对经济法进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荣.论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的完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2]陶广峰.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看经济法的国家观[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01).

[3]钱玉文.论转型时期中国经济法的演进与发展趋势[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篇6

关键词:工程经济 市场经济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完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并且逐步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然而,作为我国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设计单位正逐步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保障。这就需要相关工程经济专业人员重视对我国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探讨,踊跃地参与到市场改革中来,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制定新的发展模式,以便于使工程经济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工程经济造价管理现状探讨所谓工程经济造价,指的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进程中所要耗费的一切费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工程经济造价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施工前阶段的造价。主要是由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对整个工程投资的资金估算,以便于为今后施工制定一个大概的费用支出预算。

2.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通过事先谈判的事宜,与工程项目造价在这个环节的确定,然后交给相关银行进行审定,确保施工中有法律保障。

3.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编制的竣工决算。决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它是在整个工程完工以后,具体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完工后的价格决算。通常情况下,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指标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分别有相关的数据指标。例如,包括工程费用定额、预算定额、施工材料、机械设备预算等,按指定的文件规定,确保整个工程经济的造价管理体系有序、高效实行。但是,由于工程经济的复杂性,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三个阶段的造价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工程造价的施工前预算。所以,不合理的造价预算体系往往容易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各项资金配置不合理、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等现象,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与工程工期。由此可见,进一步探讨工程经济的运作模式,对工程造价的加强管理,不断改革传统、低效的工程经济体制,使之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工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其中,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和投资效果分析是工程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就需要工程经济相关专业人员充分重视工程初步造价预算,合情合理地估算投资,明确工程概算、预算和决算三者的关系,确保根据工程实际所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能够正确地反映出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把好建设的投资关,使国家有限建设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不断改变,要探讨新的工程经济理念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建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相关阐述:

1.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工程经济专业知识已经难以解决新的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同时,要深入市场,对市场经济理论和建设市场的持续变化要随时了解、掌握,并总结出它的运行规律,制定市场经济变化规律曲线,为工程造价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还要学会用新的知识去收集市场信息,或者价格信息及造价信息资料,根据市场的运作模式能够汇编工程定额,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定额。在日常工作中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掌握新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和新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2.建立价格信息站,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各方面发展尚不完善,市场经济模式也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时期。因而,市场中产品价格的稳定性较差,其变化波动还很大,市场产品价格的准确性与工程经济造价的准确息相关,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预算质

量。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当地政府部门应建立有权威性的价格信息站,确保市场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以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刚刚试行,正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实战经验,所以,还应该设立工程经济造价管理的专业部门,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并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3.改善定额。定额是工程经济造价计价的主要依据,在工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工程经济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模式不断改革与发展,现在已不是计划经济,在工程项目造价过程中各项费用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改善定额(指只对人力、物力

消耗量固定), 能够使工程造价的价格可因地因时变化调整,以便于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市场价格的动态因素,使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把工程建设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让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4.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已发生巨大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得到有力的佐证。因而,对于工程经济的专业人员也不例外,必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转变工作观念,要经常深入市场,主动去了解、掌握市场经济理论和建设市场的变化与运行,加强

学习和掌握施工技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技能从传统繁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努力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利于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和结合。此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高尚的

职业道德,确保整个工程造价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平、公正、准确、科学地确定工程造价,并为企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三、结语综上所述,工程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不断探讨与改革工程经济发展模式,使工程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工程经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逐步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工程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先行条件。

参考文献:

[1] 武晓峰,王青香.浅析如何加强住宅工程造价管理[J].华章,2010(16)

[2] 向宇琼.浅谈现行工程建设计价依据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

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市场;营销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电力体制随着发展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在多方面的面临竞争下,比如电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发电企业间的竞争、替代能源的能源企业与发电企业竞争等。在电力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了它的存在,觉醒服务意识,开始客户对服务经理逐步实行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逐步应用。但随着经济逐步的发展,社会应进一步提高电力服务的需求,在产生了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新问题下,新的困惑出现了。电力企业能够获得发展和生存要看如何开发和占领市场,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市场最新信息以及未来发展,在电力企业下营销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一、当前电力市场营销分析

1.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加快市场化进程,初步形成全国范围的市场化格局,经济发展从主要受投资能力制约转为受需求增长制约。据测算,我国已达到60%市场化程度。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时是国内市场环境创造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正在实施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城市电网,将用户需求满足程度大大提升。在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下电力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程序,有力于电力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劣势。同时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时,也呈现出电力需求市场的各个变化,从而将电力企业的营销创新发展更快:电力需求市场逐步转变为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发展,决定电力市场的需求增长因素。各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增强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电力需求增长地区间的不平衡。电力需求结构发生的变化较大,第二产业仍是电力市场的主体,保持继续快速稳定增长,但其用电比重逐步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开始显现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电力需求市场下电力价格的影响日益突出。用户提出了对用电服务质量和电能质量更高的要求。

3.机遇。我国加入wto,有利于积极有效利用电力公司的各种有效资源,将先进管理引进公司,更好的了解国外市场,市场范围和扩张业务领域,公司实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界对电力改革更高的标准和期望予以提出,要求打破垄断,建立统一的、引入竞争,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以市场和竞争机制取代计划手段,要在更大范围内源资才能合理配置,提高电力经营、生产、建设各环节的效益和效率,已基本具备企业竞价上网条件。

4.挑战。当前我国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上,对提出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是较大挑战,尤其是在居民生活领域煤气、天然气与电力等的竞争较为激烈。同时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就是现行的电价制度,尚没有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不利于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措施

1.观念创新。经营新形势时电力企业应进行快速了解,要对两个转变尽快实现:在市场观念的转变下将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计划用电为主转变到以电力营销走向主要的轨道;以效益走向为中心的轨道。一切要围绕市场为导向,市场营销的需求要进行服务和服从,对市场营销的领导予以加强。不断加强并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积极将旧的工作作风“坐等上门”“人求于我”、等进行改变,以适应群众要求及社会需求。

2.技术创新。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与管理在电力市场营销下进行全过程实施,促进营销流程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在县、市供电企业现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中,将营销环节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进行加速。其次是对网络电子付费方式的推进,方便用电和交费的客户。还要大力推广长寿命、多功能、高精度并具有有效防止智能窃电功能的电表,以遏制窃电歪想法势头。通过计划监控在地方电厂的实施下,有力于大网大机组的运作,将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进行提高。

3.服务创新。客户的排忧解难在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下很好体现出来,要做到一切真正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感到用电的安全、快捷、方便、清洁、可靠。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客户用电了解的情况,做一切用电安全知识的工作。同时要将电力传统的业务进行改革,将业务范围扩大,给传统业务焕然一新。

4.组织创新。我国电力企业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内部的管理调整,使之与客户的需要和市场的变化相适应。比如抄表公司要在城区成立,要将公变台区管理逐步推广,营抄秩序的规范,将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出台各项管理制度,整章建制加快,将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对外树立。也要成立停送电协调办公室,把客户供电企业线路、变电站检修以及客户业扩工程施工结合起来部署,统筹兼顾,客户的节假日和生产淡季要特别要考虑。

5.市场创新。在新世纪下,电价政策要在电力企业下积极运用,将市场份额进行争取。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的电价优惠,工业用电市场将很好稳定;将分时电价差拉大。将分时用电市场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启动。对居民生活用电的电价实行两时段,使居民合理用电;对蓄热电锅炉、冰蓄冷空调及其他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同时要进行用电推广,电能的使用进行增加。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篇8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房地产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在国内收入的创造方面,房地产经济十几年的繁荣历程创造了递增的国内收入,这是很多其他经济领域所难以比拟的。而且房地产商品的丰富使人们的住宅水平得到提升,改善了生活质量。其次,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房地产经济创造了数百万直接就业岗位,此外还有数千万的农民工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相关服务。最后,房地产经济从最初开始发展,在日渐成熟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银行信贷风险、征地是否合理、价格是否过高。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更给房地产经济敲响了警钟。通过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政府也会更加科学地引导房地产经济,带动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

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看出,因势利导,增强优势效应,规避其不利影响尤为重要。在实践领域,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格与价值背离引发市场波动。遵循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房地产经济在创造国内收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价格和价值背离的问题。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正常的,但价格过于偏离价值,就会引发购买行为的波动。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来看,用“一路攀升”评价并不过分。如果属于供不应求的结果,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然而受到炒房团、开发商非法占地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价格增速过快,这与市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是有所偏离的。

第二,泡沫经济带来的市场波动。房地产经济在持续创造收入的同时,也存在着泡沫经济的问题。价格增长越快,价格与价值背离越多,泡沫经济的风险越大。房地产信贷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据着相当比例,一旦发生资金链严重断裂的行业经济问题,银行势必会受到损失,其他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更加困难。

第三,节能环保的长远战略显现不足。房地产经济建设与低碳经济有着紧密的关联。大量土地资源的占用,如果不能以低碳住宅、环保住宅作为回报,显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步调是不一致的。但目前低碳、环保住宅的占比仍然不高,开发数量有限。

三、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针对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协调问题,为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政府应制定系统的宏观调控措施,营造和谐的房地产经济秩序,切实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一,对房地产商品的价格进行合理规制。价格规制并不是要绝对降低住宅价格,而是让房地产价格与价值更好地吻合,避免价格过多地高于或低于价值。只不过目前的矛盾是价格过高,而金融危机时期,很多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也反映出价格偏低对企业的影响。作为宏观调控部门,政府应当对各个时期的房地产经济行为做出评估,以判断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价格是房地产经济领域中尤为突出的一个因素,而且它对行业内其他因素具有关联性的影响,运用价格规制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借助政府的价格评估与指导,有助于使房地产商品价格回归理性,维护行业和市场秩序。

第二,加强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政府应立足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秩序予以严格的监管,在房地产企业的贷款规模、偿债能力、开发进程等实行全面深入的监督,控制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信贷业务,调节银行的资产结构,推动信贷资金向市场经济发展的朝阳行业流动。为此,政府应大力开展银行创新改革,使银行打破传统的存贷模式,吸引优质资产的注入,规避房地产市场中高风险业务的影响,以服务市场经济整体发展为宗旨,整合现有业务,逐步增加优质业务的占比,从而有效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

第三,运用激励政策促进房地产经济转型。以市场经济低碳、环保的战略目标为导向,激励房地产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靠拢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因此,政府应注重发挥政策引导的杠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杠杆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通过对低碳、环保型住宅投资建设的税收优惠,可吸引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参与到房地产经济的转型中来,加大新型低碳、环保住宅的开发。另一方面,在购买需求方面也可以通过贷款利率的优惠,促进新购房群体关注低碳住宅,做出购买决策。政策激励将带动房地产经济以长远规划为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转型。

篇9

1.农村居民维权意识弱。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征用农村土地、土地案件不断增加。这些情况都是侵占农村居民利益。我国惠农政策在一些地方未严格落实,一些人员,挪用农业补贴。农村居民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解决,而村民的维权团队也无法发挥实际功能,不懂得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和执政资源,存在无组织状态,难以从根本开展权益保障。

2.公共事业服务缺乏。在建设新农村阶段,我国政府提出需做好农村的公共事业基础建设。这样能够缩小城乡的差距。农村公共事业能够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而我国农村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有了明显进步。但是,物质和财力缺乏的农村,一些村委会和乡政府没有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受到财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和城市经济发展距离拉大,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

1.构建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首先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构建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较强责任心的工作队伍。经济管理人员需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教育,并加强现代经济规律把握与运用。相关领导干部也要注意引导和示范,促进政府人员创造性学习。同时,经济管理团队还应有稳定性,做到合理定岗、定编和定员,保证有专业人员参与农经管理工作,健全问责制度。

2.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加强认识。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了社会稳定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政府应当加强认识,将农村经济工作归入议事内容中。家庭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需加强完善和稳定,土地承包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工作需加强监督。在防范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时要开展审计监督。各级政府要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

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规。调解土地纠纷、农村财务审计和监管农村负担都是强政策的行政执法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有相关的法规支持,但农村经济管理的法规较少。我国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执法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秩序稳定。

4.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总体而言依旧偏紧。土地流转和合作组织建设的财政扶持低,委托的经费少,农村经济管理难以运转。政府应当健全农村的信贷管理,及时放宽农村贷款。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资金前期投资,而这主要渠道是银行信贷投入。故此要规划好支农资金额度和比例,构建硬约束机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商贸投入是农村经济重要增长点,要深化农产品的价格改革,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关部门要解决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分散管理现象,以技术指导农村经济组织的运行,为农村经济组织骨干提供现代化专业培训和管理理念。5.完善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各级乡政府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协调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乡政府需强化经济管理服务职能,从根本上凝聚村民意志和代表村民利益,调动群众参与经济事务管理中。需实施村务公开,构建管理人员责任制,村内重大问题要进行讨论,落实好民主监督。农村领导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发现并解决问题,关心民众疾苦,为群众排忧。构建新农村是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对农村的市场经济完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市场经济 协调发展 对策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房地产经济呈现出非理性的发展趋势,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也给国家金融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保持科学、稳健的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

房地产经济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房地产经济可以促进房地产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使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可以规避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经济风险,更好地发挥房地产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具体说来,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经济可以创造国内收入。房地产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使我国的国内收入持续增长,发挥了其他经济领域无法比拟的作用;二是房地产经济提升了人们的住宅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房地产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很多社会群体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的不理性变化也带来了很大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分化,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教训,更加科学、理性、规范地引导房地产经济,带动其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协调的问题

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明确,房地产经济需要因势利导,不断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效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其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还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房地产的价格与价值背离。房地产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会引发强烈的市场波动。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如果价格过于偏离价值,就会打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引发市场波动。按照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不断受到开发商的非法操作和炒房团的影响,造成房地产价格增速过快,且居高不下,这是与市场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相背离的。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协调还表现在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经济问题,导致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很大的经济风险。此外,房地产开发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建设过程中没有贯彻低碳、环保的理念,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

三、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鉴于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只有加快促进两者的融合,才能够促进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合理规制房地产商品的价格

对房地产商品的价格进行合理规制,并不是要绝对降低房地产商品的价格,而是要促进房地产价格与价值相吻合,不会过高或过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的普遍问题是价格过高,而在金融危机时期,由于房地产价格过低,导致很多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也限制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合理规制房地产价格,不使其过高或过低,才能够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作为宏观调控部门,应合理评估各个阶段的房地产经济行为,准确判断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程度。在房地产经济领域,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和房地产经济中其他因素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政府应在价格指导与评估的基础上,利用价格规制使房地产商品价格回归理性,维护房地产行业的正常秩序。

(二)加强对房地产经济的金融监管

为了达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标,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监管,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进程、偿债能力和贷款规模进行有效监督,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严格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借贷业务,推动信贷资金的正常流动,促进银行的资产结构朝着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此外,政府应大力开展银行创新改革,突破传统的存贷模式,有效规避房地产行业中高风险业务的影响,以服务市场经济整体发展为改革方向,整合、优化现有业务,降低金融风险。

(三)运用激励政策,加快房地产经济转型

应大力倡导在房地产经济中贯彻落实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政府应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政策引导的杠杆作用,对低碳、环保型的住宅建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通过对贷款利率的调整,使更多购房群体关注低碳、环保住宅,促进房地产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政府应加大对房地产经济的调控力度,使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有效推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