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哲学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政治哲学的含义

篇1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政治的课程安排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具有很大优越性。本章主要讨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究性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教学目标的进展做一些探究性扩展,帮助学生的理论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和提高

高中政治课程在改革的背景下,它的教学理论和我国的国情紧紧结合,它的教学形式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热点不断变化,这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提高探究能力的最有效方法。高中政治教学筵席了普遍教育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热情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增强探究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对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一般论述

1、高中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涉及的层面较其他学科较繁琐,较复杂,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际的探究性活动,让政治的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必须立足于对高中学生本身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动课堂,让老师监督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将获取的有利知识应用到政治学习中,提高政治探究性能力。

3、高中政治的探究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理念主要是把高中学生看成一个实际的整体,并在整体的基础上融入一些部分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个人的探究性能力等。另外,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整体形态结合起来,化成有机的统一体,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问题不仅仅局限在探究上,而是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老师不仅要提高学生政治的文化课程,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表里如一,从内到外都有政治教育做后盾,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目标的确定

自高中政治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之后,达到了“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知识觉悟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体现:

1、知识目标。举一个简单的高中政治的例子:以哲学课程的学习为例。A、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1)哲学的由来;(2)哲学的发展变化;(3)哲学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观点;(4)哲学的分类;(5)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B、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命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4)哲学的两大基本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哲学的意义;(6)哲学的影响。C、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哲学的初步学习,对问题进行的实际应用:(1)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探究一下我国经济全球化体现的观点;(2)结合当今热点问题——,用哲学理论进行分析;(3)我国近几年少数民族出现了动乱,结合哲学中的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说;(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用哲学的知识进行阐述;(5)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对方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

2、能力目标。A、哲学上通常将:对待问题要进行全面、具体、辩证的分析,形而上学的去解决问题是错误的。例如,对待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想到的就不仅仅是哲学上的观点了,还有许多现实因素。B、哲学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例如:对待我国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问题,就必须将以前学过的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相关知识也要一并用上,这样才能达到具体、全面的目的,让政治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C、有些问题,虽然是热点问题,但是,受教材的限制,并不能对它们进行完全的解读,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寻找热点资源,用实际例子与政治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开阔知识,提高政治学习的探究性。

三、高中政治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

篇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教育事业也在紧跟时展的潮流进行改革。而高中政治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知识的硬性记忆

中国的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是为了应对考试。这就造成了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硬性记忆而不注重联系客观实际。江苏版的政治教材更是将教材内容设置得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虽然记忆了一些知识但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2.课堂气氛不活跃

在学生只注重知识硬性记忆的氛围中,课堂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学生只要按照书上的内容进行背诵就行。这就导致了高中政治课堂气氛的不活跃,有的学生甚至把政治课当成了补充睡眠的“睡觉课”。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自然没有学习的热情,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面对当今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如今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成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更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通过实践和探索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1.通过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器材也在逐渐走向科技化、多样化,如今多媒体设备已经走进了许多高中课堂。在高中政治课上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课堂气氛不活跃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强烈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中学的胡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就成功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向学生讲授政治生活时,胡老师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配以《新闻联播》和《壹周立波秀》作为教学视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讲解当前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面临的问题。学生通过课件、教学视频以及胡老师的讲解很快就掌握了当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课堂气氛也随着学生的讨论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加了,政治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缺少对实际生活的联系是当前江苏版政治教材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中的哲学生活时,由于哲学观点过于抽象,哲学思想过于理论化,学生很难迅速地消化理解。同时高中课程紧张,政治课几乎每天都有,久而久之学生不会的知识就越积压越多。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出发。哲学和其他政治内容都源于生活,在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之后学生自然就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教材的编排上也要注重添加实际案例,让学生从书本上就能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倡导开放式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篇3

【关键词】高中哲学 语文维度 思考

一、引子

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已有一段时间,我已深深感到高中政治教学的任务重,难度较大。加之哲学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学方法失灵、效果不佳等现象时有发生。闲暇之余,我对中学哲学课程教学的方法有了一点新的思考,正试图从语文维度讲解哲学原理,培养学生和自身良好的哲学、文学素养。

本文立足教学实践,从语文维度对哲学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语文的角度分析或诠释哲学道理,亦或是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完成哲学知识讲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文的基本知识(素养)成为链接学生和教师、知识和能力、现实和哲学科学的桥梁。

二、关于高中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思考

1.我对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界定。在本文中,我把哲学教学的语文维度理解为在哲学教学中“从语文的角度即语文的思考方式”或是“通过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语文的基础知识”去解析抽象高深的哲学原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把语文作为链接知识的桥梁,以此为实现教师和学生,知识和能力,现实和哲学的统一而努力。哲学教学的语文维度是针对高中哲学教学中学生看不懂教材、抓不住重点、不明白中心含义和教学手段失灵等被动局面提出的不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教学和学生掌握知识不牢的矛盾,有比较、有层次的区分相近(异)知识,并结合哲学基本范畴达到掌握哲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效果。

2.语文维度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的语文维度是一种思维方法,即运用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一句话,通常通过结构分析提炼一段话的含义,找出侧重点。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什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全文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很快提炼出了“与时俱进”,由此想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的观点。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句话:“为什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问题是要回答“原因”的问题,不是其他问题(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党要保持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不是解决“为什么与时俱进”的问题。学生忙于读(审)题,从第一印象出发,错误地把握了问题的实质,造成了回答问题的方向性错误。所以,在哲学教学中贯彻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段落含义的意义。

3.语文维度是一种基本视角。所谓哲学的语文维度就是把单纯的哲学视角转化为多样视角,其中包含语文视角,通过这个基本视角诠释哲学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学习和教学中,通过从语文的角度深入分析哲学知识,或是运用诗词、谚语、经典著作、语录等生动形象地诠释哲学知识。如,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用恩格斯名言“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来说明由于条件限制,认识是有限性和发展性的。

4.语文维度是一种基本方法。对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基本理念,从哲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把语文维度作为哲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视角,树立语文的思维方式。同时,语文维度也可成为学生基本解题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顺利实现掌握基本知识。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三方面不可分,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个方面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视角或方法都应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并形成教学和学习的新思维。

三、高中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实施途径

高中哲学具有抽象、理论性强、高度概括的学科性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从这个学科的性质出发,哲学教学语文维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具体的方法,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树立语文维度的综合观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就要树立综合学科的概念,哲学教材中有大部分实例是物理、化学等理工科知识,还有一部分名人(家)的言论、成长故事等。教师须从多种角度去分析抽象的哲学知识,当然包括语文维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培养文学修养,为迅速提升高中哲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基。从多种角度把握和讲解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哲学知识,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2.教学活动强化贯穿。教学中时时贯穿是教师实践“语文维度”的平台,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要有侧重地把语文维度作为突破方法。如在讲解“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问题时,要把握到价值观的作用是导向作用,不是决定作用。要紧紧抓住文中的基本意思:一个是价值观对认识世界的导向作用,另一个是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接下来结合哲学的基本知识阐释就可以了。可以看出,在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时候多从语文维度思考,贯穿这个视角可以摆脱死记硬背、知识不牢、混淆知识的烦恼。

篇4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导入方法 导入原则

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社会发展愈发得到大众的认可。有效的课堂导入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整堂政治课的需要,导入要精彩但切忌“虎头蛇尾”,更要避免脱离中心和一课主题,避免枯燥单调和乏味。在组织教学中,导入方法百花齐放,风格各异。用好导入方法,贯穿导入原则,是提高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关键。

一、选择导入方法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方法不能过于单调,否则非但起不到激发诱导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厌烦。在授课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必须注意灵活变换各种导入方法,同时要注意导入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以及导入语言的艺术性和科学严谨性,还可以借助已学过的课程内容引入新课,甚至可以采用与其他学科(如历史、语文、美术、音乐、化学等)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源头活水”的生活性导入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哲学观,引领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适应时展潮流的与时俱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其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还存在一定距离,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不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艺术化处理教学内容,则必然会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政治教学的真谛和学科价值更难以凸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紧紧把握好生活是书本知识的活水源头,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教学实践证明,在设计课堂导入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引用符合学生实情的生活事例,轻而易举地拨动学生的心弦。

三、以“妙趣横生”的趣味性导入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课程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催化剂”,是点燃学生进行自觉学习的“助燃剂”,是促使学生进行自发思考的“驱动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主旨含义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关联关系。因此,在每一节新课开始时,注重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入“妙趣横生”的导入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以更加新颖直观、更富风趣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产生相应的探索该知识的迫切愿望,从而更积极、更主动、更愉快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四、时政热点导入法

时政热点导入法就是紧紧抓住中学生乐于关心国家大事的心理,把学生所学内容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时政热点联系起来,巧妙而大胆地引入课堂,通过讨论,导入新课,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悬念导入法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讲授《国家宏观调控》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面对金融危机,中、美两国政府均提出了数额巨大的救市方案。可是美国政府的天价救市方案却一波三折,反反复复;我国政府却在一夜之间就出台了三大利好政策,为什么我国政府行动能如此快捷?这是当前的时事热点,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思维,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

六、导之以知,温故知新引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教师常常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导入新课。一方面,它通过对旧知识在新课前的简单再现,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旧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结,使课堂教学自然和谐,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孤立性。

七、导之以事,联系实际引入法

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 小组合作 教学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将其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更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进步。

一、实施合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要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设计等,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中心。

2.注重激励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起引导作用,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来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合适的语言和方法去激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3.注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这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并用友好的态度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兴趣,以兴趣引导学习,提升自信。

二、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思路

1.选择适合的论题

在进行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之前,高中政治老师必须要选择和设计一个合适的论题,比如讨论话题的深度、难度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个度,方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进行论题的选择时,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符合课标内容,不得盲目脱离课程大纲,并且要选择适合本科的内容作为论题;(2)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和话题,且不易过难,范围不易过大;(3)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比如进行高中哲学教学的学习,当进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学习时,可以设置新的课题,可以让学生举例自己认为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纠正,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白课题含义,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2.教师有秩序地组织讨论

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更加理解课程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集思广益,从而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学习模式和学习思路。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维持好讨论秩序和组织秩序,适当地对学生的讨论话题进行引导和秩序的维护,保证讨论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讨论的效果和效率。另外,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也尽量不要对话题进行打断,否则会打断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后,也要进行总结、纠正,纠正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客观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否则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影响课堂气氛。

3.小组讨论时要避免冷场

在高中政治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或是对话题不感兴趣,会以消极的态度进入到话题讨论中,甚至有些学生不会参与进去。所以教师不能将小组讨论完全放手给学生去讨论,而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轮流发言、课后总结、课后作业等各种方式来让学生投入到讨论中。并且,对于讨论热烈的学生或小组要积极进行鼓励,引导发言,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讨论学习。

4.讨论过程中要设置合理的疑问

在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也要设置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的讨论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有效地理解课程的重点。比如,在进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让学生举例说明“质变”和“量变”的内容,并让学生讨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这句话是否严谨,然后让学生讲述原理,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总结、归纳,使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的同时掌握课程重点。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课程的中心仍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这一点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教学。首先要根据课程大纲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开展,然后要对课程的讨论话题和内容进行正确的引导,维持课程讨论秩序和讨论内容,另外,教师也要在课程中合理设置疑问,合理把握课程节奏。只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才能保证课程的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合作教学的目的,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何朝云. 浅析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1(5).

[2] 祁金萍. 高中政治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11(24).

[3] 成永建. 高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 新课程导学,2013(25).

篇6

永远不能被别人夺走的东西只有三样:学到的知识、心胸中的梦想和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所以,我要做一个知识渊博、胸怀大志的吃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1唯物论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由:(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包括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三、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熟读P31,四个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熟悉P32,几个素材。】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被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努力。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的“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3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4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5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篇7

1.学生需要加强对生命的认知。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身体和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有时却存在着偏激的思想,对问题的认知和生命的意义理解得还不够全面。此外,学生长期处于极大的学习压力之下,自卑、叛逆、自控能力差等消极思想不断发展,对生命价值正确思考的能力大大降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超过50%的学生都有过自杀计划,对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不满采用激烈言语、暴力等行为处理,对他人的生命安全关注程度也十分低。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已经变得十分淡漠,对生命的认知需要进行引导。面对这样的情况,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2.生命教育是丰富学生情感的基础。

生命教育并不是向学生直接讲解生命对父母、对自己多么重要,而是将珍爱生命的理念转变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标准和原则,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并不是单纯讲解生命层面,还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教师、同学等多个方面入手,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将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奋斗的事情上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3.发挥政治课程的生命教育功能。

高中政治课程包括哲学、国政、道德、法律、生活等众多方面,每个章节都是以“人”为中心开展研究的,每个方面都与学生自身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政治权利义务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命合法权益的思想;在文化对人的影响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关注精神需求;在追求人生价值中,需要让学生明白积极人生的价值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每个政治课程章节都具有生命教育功能,对学生品德和内心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 高中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措施

1.学习生命理念,帮助学生深层次认识政治教学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并不单单具有提高学生意识形态的作用,还具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念的作用。很多学生看不到政治课程的深层次含义,认识不到政治教学对“人”含义的讲解部分。教师应该从政治课堂的各个章节渗透生命理念。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自然与人”的内容时,向学生说明人类改造、利用世界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活;保护、尊重自然的目的是为了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发展。通过人对待自然、动植物的态度变化,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的生命应该怎么度过;在“社会与人”内容的讲解中,向学生说明人类创造的文化文明、政治文明、经济体制都是维护每个生命的利益,给每个人力量,同时加以约束。这样,只有不断挖掘政治教材内涵,将生命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才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政治课程的力量,进而不断进步。

2.采用案例教学法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教师越强调尊重生命,就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应根据生活阅历、教学实践等剖析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例如,教师选取学生“上课不注意听―作业不会做―成绩不佳―继续不好好听……”这样的学习实例,通过幽默的方式进行讲述,学生去体会自己真实的学习经过,并让学生积极发言进行补充。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将学生学习上的无奈、痛苦、矛盾、委屈全部讲出,达到学生认同、信服的程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直接向学生讲解生命的重要性,但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找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己,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 案例教学 重要性 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41-01

1 引言

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及其丰富的学科,政治学习的理论性与抽象性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感觉枯燥与乏味,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基本兴趣与动力,从而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也随之下降。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经过长时期的研究与探索,我国教育界在自身教育机制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意图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所学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直接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教学活动生动起来,做到政治教学水平的跨越式提升[1]。

2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2.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我国新课标的提出并不是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全盘的否定,而是在强调学生主体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引导教学。一般而言,高中政治教学所授知识大多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抽象的理论化语言,单纯的依靠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与基础知识并不能讲其很好的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所说的自主教学也并不是指的这些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非能力性技能,且这样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事倍功半的。基于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为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发生在身边的形象案例加深对政治观点的理解与把握。

举例来说,我们在讲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时,可以为学生陈述处于时代前沿的创新案例,从而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做到合理的创新。如,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了此方面的研发中,这些怀揣梦想的人突破了传统的科技,看到了创新的闪光点,也因此称之为联想,其英文名字“Legend”就是传奇的意思。通过这个案例的讲解,学生们不仅深刻理解了创新的内涵,同时也会受到鼓励和激发,从而促进其思想的全面发展。

2.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与源泉,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政治学习的本质要求、核心条件、基础要素才能自发的进行学习与探究。而生动的案例教学恰巧为学生将抽象知识到自身理解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与桥梁。如,一个杯子还剩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怎么还剩半杯水”,而乐观的人则会说“幸亏还有半杯水呢”,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呢?一方面,乐观与悲观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而不是实际存在的。另一方面,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总揽全局,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既看到其不好的方面,又要认识其本身存在的合理价值。经过这个案例的讲述,学生们不仅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政治观点,也会将其联系到自身的行为中,从而改正以前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3 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的分析

3.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学内容的实施不再以教师教学为主,而是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作为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认知,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全面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状况进行理论知识的探索,从而真正践行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标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深入贯彻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2]。如,教师在讲述“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政治哲学观点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根据其在生活中所得的经验及对这一观点的大概认知进行沟通与交流。由于学生们存在个体的认知差异,因而在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思想的碰撞与矫正,从而更好地体会这一高度抽象理论的准确含义。

3.2促进案例来源广泛性的增强

所谓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在于其案例本身背景内容的存在使得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自发的从多角度思考并分析问题。基于此,案例的选取与其蕴藏的内涵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取案例呢?什么样的案例才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呢?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媒介来接触外界的新事物。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及报纸等身边触手可及的资源,深刻挖掘时事内容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并以此作为案例进而辅助政治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广泛的收集各方面的案例来源,以教学内容为前提进行案例的针对性筛选。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深入的调查,以便确保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创新,这样一来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也就起到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意义了。此外,案例的选取还要突出时代性与开放性,我们不能照搬很多年前的例子,进而混淆学生对政治观点的准确理解。

4 结语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突破原有的教学方法,以新型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的提出不仅使整个教学过程趋于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制度的实施。在案例教学法中,我们要做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案例来源广泛性的增强,从而促进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总体性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一、课堂导入要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份,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

二、讲授理论知识时要生动形象

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的勾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经过前一阶段导入的统一,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景的统一。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契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住四个字,商品——货币,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本课内容连串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商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属性,规律,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符号、与商品的关系等。如此言简意骇,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汇。

重难点的讲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重点的处理,因此,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如价值规律的讲解,可以分层进行,从其内容、生产、交换、表现形式、作用、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来理解,这样逐层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加深对此的理解。此外,难点的讲解,要充分重视中学以上学生学习的难点,注意分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中运用好提问艺术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要善于提问,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此外,还要巧用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进行精神产品生产的工具,教学过程是通过语言的传输来实现的,语言的优势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始至终的,其对于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学内容的表达,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语言,渲染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理交融,教与学的统一的境界。

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 “填鸭”式 适时追问 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45-01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当前学生不断提高的“口味”以及促进学生更好的主动接受所学知识。但是,当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的改变而改变,往往还是以前的一套老思路,只有认清当前政治教学中的不足才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传统高中政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1“填鸭”式教学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的惯性作用,当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填鸭”式教学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其特点仍然是教师拿着教案和课本,从课堂开始到课堂结束一路讲下来,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去提问与发言。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理所当然的认为学生在新的知识面前应该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辩证法的时候只是简单从表面意义上说辩证法的定义,接着就说辩证法有三大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然后就对这三大基本规律各自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分别阐述。这种方式方法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学习高考时将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而已,因此,从教师到学生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但是,这种“填鸭”式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思想活跃,喜欢思考并提出质疑的当代中学生,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对教师直接“念”课本式的教学相当反感,也不喜欢在一堂课上接受过多的知识。

1.2教师从不超越对课本之外知识的介绍

目前,由于高考制度以及其本身所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使得按照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来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就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行动”指南,而对于一些课本外的一些有利于吸引和培养学生兴趣的知识却从来也不提。如前面所说的辩证法案例,学生只是知道这是马克思的主要思想之一,但却不知道辩证法本不是马克思的原创,其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思想,并且黑格尔作为辩证法领域的权威在其临终时都不认为辩证法可以很好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和对日常事物的看法。如果教师将这个事例讲出来,肯定会让不少同学产生了为什么马克思使辩证法有了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做法在教学中不太可能出现,不少教师认为这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增加了他们大脑“负担”,殊不知这种方法已经激发了学生追求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如果教师对他们两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进行追问,那么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有效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建议

2.1从“填鸭”式教学到“引导”式教学转变

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授课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愿意且更好的接受所学知识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高中政治本身并不像历史课那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略显枯燥的内容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政治不太感兴趣的原因,我们也确实不可能将这门课讲的妙趣横生,那么怎么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学好这门课呢?我认为,政治课的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自学并不成问题,因此,我们应摒弃“填鸭”式教学,类似于从某一节的第一个字念到最后一个字这种做法应该马上杜绝。教师应对相关知识点设置各种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和去探寻,先让他们自己理解其中的原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提问,摸清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如何,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将主要知识点串讲一下即可。

2.2适时追问,让学生有效记忆

在讲授课本内容或讲解习题的时候,教师不能只从书本和题目本身进行讲解,而应该对于相关问题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刻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这样可以加强对整块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比如说,在讲解对立统一规律时,教师可以点名让一个同学回答其大致的含义,然后可以让另外一个同学回答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及意义。再进一步,可以让第三个学回答辩证法有哪三大基本规律和它们各自对应的方法论是什么。一般来说,学生可能很能难一下子在面临“遭遇战”和全班同学面前能够较好的回答相关问题,那么此时就是“灌输”知识的好机会,根据我的经验来看,不少学生会打开课本马上进行记忆,以免点到自己回答不上来产生尴尬。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非常有效。此外,教师可以强调一下,相关知识点自己会来回抽查,对于知识点一而再、再而三不能掌握的同学进行小小的“惩罚”,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课后记忆与复习会更加认真。

2.3提倡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一般而言,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现实的例子所具有的真实、生动和动感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在案例当中,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案例所呈现的现象进行解释,从案例中发掘所存在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理论与应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