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21:0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拓展训练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从拓展训练引入中国内地后的相关理论研究入手,通过2003年-2013年十年间以关键词“拓展训练”在中国知网检索文献共计780篇,通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分布地域等宏观方面对拓展训练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从宏观方面分析拓展训练理论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宏观视野 研究动态
拓展训练在1995年引入到中国内地以后,最初以企业经营的模式在企业培训、公司绩效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期,因为拓展训练因为将户外活动、身体锻炼和情感高峰体验良好地结合起来在社会人群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而备受人们的关注,逐渐被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团队培训、旅游开发等领域引入。拓展训练在中国内地近20年的短暂发展,拓展训练在社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研究对象
表1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以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540篇,占总数的70%;以企、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目为190篇,占总数的24%;其他50篇,占总数的6%。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是拓展训练理论研究对象中的重点,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必要研究、拓展训练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拓展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及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都是研究的重点。而以企、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集中在拓展训练对员工的心理效应等方面,其他的研究是拓展训练对集体运动项目成员的凝聚力以及初高中学生开展训练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行为科学包括体育运动心理学,其研究工作是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的即:描述性研究、关系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2]。而实验性研究方法又分为真实验研究设计和准实验研究设计[3]。
表2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研究方法为主,共计320篇,占到所有论文的41%,描述性研究为构建拓展训练的理论结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关系性研究是拓展训练研究方法中的辅研究,共计300篇,占到37%,关系型研究解释了拓展训练与身体及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其中也包含有实验性研究,但是所占比例是三种研究方法中较低的,共计160篇,占总量的21%。
三、研究对象分布地域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中对城市级别的标准是研究对象分布地域的主要参考标准[4]。
表3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一线城市是研究对象的主要分布区域,占到了所有理论研究对象地域分布的53%,其中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天津为主要典型。二线城市占到研究对象分布地域的26%,主要为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等。作为一线城市是拓展训练对象主要地域的分布地带,这是因为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人群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去参与拓展训练。另外一方面,一线城市成员具备较好地接受新事物的环境,较快地接受了这种新型的体验式训练模式,来为个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基础。第三方面,一线城市中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优秀高校相对集中,具备拓展训练理论科研的主力军,同时也具备有较多的研究对象,所以是拓展训练研究对象分布区域较高的地方。二线和三线城市中通过对拓展训练引入,也具有了一定的拓展训练理论研究的规模,拓展训练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较大的规模。
参考文献:
[1] 钱永健.拓展训练——挑战自我熔炼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17-124.
[2]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若干方法学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1(5):85-88.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88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形式,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对于其在高校体育中的具体应用,高校和体育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中应用价值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拓展训练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通过拓展训练的应用能够改变高校体育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高校体育家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拓展训练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拓展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像是徒步、攀岩等项目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加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自身体质。再者,拓展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中很多项目是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的,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锻炼,能够不断克服学生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树立起更加阳光健康的心态。由此可见,拓展训练应用在高校体育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一)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
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师本身的素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涉及到拓展训练的内容,很多拓展训练项目中的操作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很多高校中的体育教师还不具备这个专业资格,因而高校要开展拓展训练教学,就需要从外招聘专业的拓展训练师回来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让体育教师能够通过培训掌握更多拓展训练方面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等,同时体育教师可在教师内部组织相应的学习小组,与其他体育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沟通拓展训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拓展训练进行专门的探讨研究。另外,为了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推广应用拓展训练教学,各个高校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共同开展拓展训练讲座或是报告会等形式来不断推进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进程。
(二)合理安排拓展训练项目
拓展训练的项目有很多,教师应该从自身学校条件、学生需求、课程设置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拓展训练项目进行合理安排,通过丰富灵活的拓展项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拓展训练带来的快乐。在实际应用当中,常用的拓展训练有信任背摔、空中断桥等项目,有的学校具备游泳池则可以开展水上项目。信任背摔和空中断桥是比较常见的两个拓展训练项目,其中信任背摔主要是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责任感和团结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身恐惧和自卑心理,在进行团队建设时很多都会采用这一项目来增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情感。而空中断桥则是对于学生克服自身恐惧心理和意志的一种考验训练,学生在桥上行走并跨越中间断桥时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安全措施的检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三)加强对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
拓展训练本身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像是空中断桥、攀岩等等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体育教师在应用拓展训练开展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高校对于拓展训练项目的安全管理一定要重视,并且加强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在开展拓展训练之前,体育教师应该对项目的安全程度进行详细调查,并对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确保在实际开展拓展训练过程中防护设备能够确切发挥作用,保护好学生。同时,在平时开展拓展训练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和防护设备使用方法,像是在攀岩项目中防护绳索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能够时刻树立安全意识。在进行拓展训练之前,教师也要再对学生的操作和器械再检查一次,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指导,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再者,拓展训练所用的设施和设备也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定期进行更换,以及时排除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学生的安全。
拓展训练在高校现行体育教学当中的运用,无疑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颠覆,拓展训练在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增强高校体育课程本身的实用价值,最重要的是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意志品质方面的素质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不断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铁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73)
[2]关伟东.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运动,2015(14)
[3]魏培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10)
篇3
一、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又称户外培训,外展训练,原意是指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入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1]。起源于1939-1945年间,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船队屡遭敌军潜艇袭击导致船只被击沉,而存活下来的极少数中的大多数都不是熟练的水手而是懂得互相鼓励安慰且意志坚定的中年人。救生专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生还者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提出“成功并不是依靠体力充沛,而是坚强的意志力”这一理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拓展训练”最初的由来。战争结束后,经过时代的变化,这种理念得以发扬,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以后,拓展训练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因为其拓展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广泛,比如室内、室外、野外场地、专业场地练习等多种形式,运动方式具有多样性。而且拓展训练的训练方式需要大家一起进行训练,一个人无法完成这种训练方式,因此,拓展训练重点强调的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团队的力量是可观的。就拓展训练对单独个人的要求来讲,由于拓展训练对人本身身体体能要求性也较高,并且意志力非常的重要,能坚持锻炼,就需要坚持,意志力是坚持的基本。是一切坚持运动的基本。因为拓展训练的本质团队协作性,使个人融入到团队协作中,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加深拓展训练究其根本就是在于让学生们在实际训练中切实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进而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做到团结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进行教育,更可以适应当今时展,实现人才多元化发展目标。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所产生的作用
由于时代的发展迅速,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逐渐越来越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不再单一,只趋向于专业与知识的要求;同时也希望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进取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从而得知,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投入并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占一席之地。就大学体育教育开展拓展训练而言,[2]拓展训练的核心价值在于不仅对个人潜在能力的发掘有重要影响,它更大程度的有效与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以及加深互相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个人的创造力。开展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还很有效的提升了参与人员的意志力以及人格情操,以及团队凝聚力。由于传统训练方式的单一,学生大多数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被动的参与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从细节化来讲,还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知识常规简单以及不看重体育教学的看法,主观的提起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解决了教师们一直以来面对的棘手问题,消除了教师们的困惑。拓展训练的中心思想在于;所有运动都需要协助与团队配合,学生个人无法单独完成,这个思想极大的满足了学生们的心理,互相配合,团队协作,团队间产生默契,同时也更大程度的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以人为本”是我国现在教育观念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地位,实施素质教育。[3]但是在体育的传统教育模式里,教师们相对重视的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这个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并且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拓展训练,抛弃了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照做的方式,由教师设定活动方式,学生自己实施活动。训练的方式可以由简到难,在训练中逐步加深对学生的训练。为了学生们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加深学生的课外经验,以便于进入社会后能快速适应,不与社会严重脱节。可以开展拓展训练,由于训练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从各个方面深入加强学生的体能、团队合作意识、并且磨练意志。但是由于时间的久远,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并不能一时直接进行转变,所以相对而言,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变的比较重。在开展课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措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针对性的有效的练习。大学体育教育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引入拓展训练教学,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封闭单一的体育教育模式,还可以有效的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以及深化。全面引入拓展训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效的从本质意义上加深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信,以及社交能力,从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多样化、全方位的人才。
作者:耿志龙 单位:蚌埠机电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宗胜.企业财务报销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2):20.
篇4
关键词: 应用型高质量 制药人才 课程外拓展训练体系
医药工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创新能力强、新信息传播快的特殊产业。其发展速度和增长质量与医药工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出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领域,并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质量制药人才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对药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能保证学生在课程体系内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其拓宽知识领域,及时跟踪药学前沿的发展。所以,在课程体系外专门为学生提供拓展训练课程势在必行。
一、研究背景
回顾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历程,以重理论基础知识、重课堂教学培养为目标,为我国甚至全球的医药行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药学人才。传统教学目标宗旨在以课堂教育,提供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应用[1],无法满足现代医药工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学生想要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需求。因此,为了实现应用型高端制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我国医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满足21世纪医药工业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近年来,国内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在探究如何顺应当前形势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改革[2]-[3],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堂教学手段等目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改革后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以利用教材为基础的。教材中选用的原理及案例虽然都具有代表性,但是由于医药行业飞速发展,有些案例因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生产被企业淘汰,而那些已经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反应和新方法却都不能及时在教材中体现,导致学生在课本上所学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课题组拟在保障基本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课程外拓展训练体系,与学科发展前沿领域相接轨,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调研、新闻媒体跟踪,授课老师通定等不同途径建立课程外拓展训练体系。
二、以创新理念建立课程外拓展训练体系
建立课程外拓展训练体系,首先需要教师对学术发展前沿有整体把握,为学生提供药学前沿发展的相关课题。课题组相关教师在项目开展期间,选择设立与《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活性分子合成策略》三门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20个左右,就专业有关的合成方法学、绿色制药、原子经济性制备路线的选择、致幻剂与致幻剂滥用、与危害、重大疾病治疗药的治疗机制与药物研究进展、抗生素滥用与细菌耐药等热点、艾滋病与艾滋病治疗药、药界难题等,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3-5人组成兴趣小组进行系统调研、阅读原著与研究论文,综述形成自己观点与报告,择优选择质量较高的报告,进行会议讨论、与其他学生交流。例如:①禽流感、禽流感治疗药及其研究进展;②致幻剂沿革与结构特征――如何避免自己中招、冰毒等类药物;③糖尿病与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④麻醉性镇痛药――滥用与对应策略;⑤艾滋病传播与防治对策;⑥Kagan不对称氧化及拉唑类抗溃疡药的不对称合成等。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兴趣,课题组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追踪社会热点问题,并展开研究。例如:针对2014年在西非大规模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进行研究,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进行研究等。
同时,课题组教师组织本科生利用暑假期间参加《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从参赛报名到题目设计均由学生兴趣小组独立完成。在整个题目设计和完成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专业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
建立课程外拓展训练体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长为既懂得药物化学、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使其更好地满足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展开相结合,系统培养高端应用型制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华,梁政勇,胡国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制药工程技术人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2):42-43.
[2]可钰,张秋荣,单丽红.深化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人才[J].决策探索月刊,2010(18):50.
[3]张大方,贡济宇,于澎,等.对高等药学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116-117.
篇5
万金镇实验小学 卢占祥
2013年10月26 、27 日,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拓展训练,给我感触颇深,使我受益非浅。虽然仅仅只有短短的两天,使我懂得了团队的真正含义,懂得了什么是团队,什么是沟通,什么是协作,懂得了怎么团结协作、互相激励。
这是一段震憾心灵的历程,是对大家心灵的磨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它使我们重新认识和体验了团队精神的力量,也激发了我们每个人的潜能,使它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增强了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这次拓展训练我们共分为五个队,我有幸成为了第二队的队长!张永福老师是政委!最初是制定本队的队名,队呼,队歌!制定很顺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当我们高高举起我们的队旗,唱起了我们制定的队歌,齐声喊起我们的口号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大家真正的拧成了一根绳,自己的力量也变得强大了。队名“火箭队“,队呼“火箭,火箭,直冲云天”,队歌,团结就是力量!制定完后,我们火箭队就算正式成立了!结下来有半个小时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是 ,稍息,立整,向前看,从排头到排尾依次报数,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各两遍!然后向教练报告,本队风采展示准备完毕,请指示,最后是高呼本队,队名,队呼,高唱队歌!练习当中每个队员都很努力,声音洪亮,整齐,我喊口号也很到位,最终这次的比赛我们队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虽然不是第一,但通过这次的比赛我们队的队员也达到了真正的思想通一,行动一至。
在接下来很多项目的比赛中,印象最深的是不倒森林(每人拿一根长度相同的PVC管,长度在80-120CM,大家围成一个圆圈,让棒直立后用右手掌心按住棒的上面,左手放在背后,保持棒直立,在喊“换”时,后一人接住前一人的棒。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体现成员的高度配合和协作能力,学习科学的组织与策划,通过协作和沟通与团队达到天衣无缝的完美配合,获取最后的成功。这个项目是练习时我们失败次数最多的,通过反复分析失败原因,最终决定,找身高差不多的,反应快的年轻人参加,每个人侧身站立,不光是要听口号,还要看前面人的手的快慢,如果口号到了,前面人晚了一点点,你也要立马有反应,当然还不能影响到后面的人!
通过训练,过去的我只知道可以去做能够做到的,现在我才知道有了团队就有了坚强,我还可以去做很多想不到的事情,过去的我只知道团队需要自己去奉献,现在我知道了自己是多么需要团队的支持和鼓励,过去的我只想要得到团队的信任,现在的我才知道信任团队更重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往往能力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具不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有没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有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没有与你共同拼搏的战友,由此,拓展到一个学校,整个社会,都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通过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的启迪如下:
一,无论干什么都要明确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不仅会浪费时间,更会一事无成。
二,关键时刻,要沉着冷静,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不断征服困难。
篇6
论文摘要:五年制高职“语文”是一门融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按照习惯养成—能力提高—拓展强化三个阶段,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个部分。课程实施中,教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任务式、链接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评价方法上,侧重学生能力评价,突出过程性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论文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设计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入学年龄大约在十五岁左右,正处于对社会积极探索的阶段,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情感容易激发,参与意识较强;但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所以认知程度较低,自控力不强,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特殊的教育群体,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引导下,针对学生特点,科学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语文教学,是摆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课程定位及目标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与高中语文相比,它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内涵建设更有深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与普通的大学语文课程相比,它弱化了理性思辨内容,突出了实用性,彰显了职业特色;与三年制高职语文相比,它更注重“兴趣引导”、“习惯养成”,在“低起点、等标准”的学情基础和要求上,小跨度,多台阶,更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本课程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设计思路;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立足于语文综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优良品德、美好情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审美性四个特性,把课程打造成为融知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理念,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表达技能、摄取整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修养,铸造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笔者依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将课程内容分为“语文基础模块”、“语文职业模块”和“语文拓展模块”三个学习板块,积极构建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
“语文基础模块”立足于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点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处世美德、古韵词赋、人生感悟、科学精神、职场起点等人文主题来组织篇章;力图通过对文学范文的深入品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对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
“语文职业模块”安排口语交际与应用文写作两项内容,它是适应学生职场需求的职业语文模块。此模块通过介绍、洽谈、接待、主持、汇报等职场口语交流的情景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求职、调查、请示、策划、招标等职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力图通过这些情景训练,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听、说、读、写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场交际能力、职业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语文拓展模块”是综合应用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的拓展性学习环节,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因为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所以笔者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依托选修课、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开展学习。目前,开设了“《诗经》的艺术魅力”、“《红楼梦》赏析”、“话剧欣赏”、“外国文学作品赏析”、“企业文化”等选修课,并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书法竞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托“子衿”文学社等社团进行拓展性学习。
本门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编排,设计了“兴趣培养、习惯养成—能力提高、实践训练—拓展强化、综合提升”三个阶段,“小跨度、多台阶”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以适应社会及未来职业的要求。
三、课程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模式,即任务式教学模式、链接式教学模式和研讨式教学模式。
任务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任务驱动,以实践应用情景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任务:模拟求职。学生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了解如何撰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如何求职应聘。学生依据任务,分成小组,共同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掌握求职信、个人简历的写法,学习求职面试的技巧。之后,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求职者、面试官等角色,完成模拟求职的学习过程。“任务驱动——实际语文情景演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将来的择业就业做好了准备。
链接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准语文课程与专业知识相互联系的关节点,进行学科链接。这种教学模式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如在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添加音频视频效果,学生就会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软件进行编排剪辑。这种教学模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难度较小或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进行了综合实训,锻炼了自学思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培养了自身素质。
教学中,在综合采用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还根据教学要求合理运用诵读品鉴法、情境创设法、讲授理解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并鼓励学生掌握“质疑—探究—发现—应用”的学习方法,使“教师教”与“学生学”形成积极的双边互动,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应用文写作之调查报告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使用任务式教学模式。学生(通信网络专业)首先领到任务单,调查ADSL客户在使用宽带过程中遇到哪些技术故障并归纳总结,指出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格式如何,有哪些写作技巧,这是教师要教授的内容(“教”),也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学”)。随后,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训”),如调查问卷的设计、报告标题的拟定、主体内容的结构等等。在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知识之后,教师将其分成小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做”),之后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总结(“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行动为导向,力争融“教、学、训、做、评”为一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职业技能。
四、课程资源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需要达到的语文水平,学校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语文(基础模块)》《语文(职业模块)》以及《应用文写作》教材,并且选用了与之配套的练习册作为学材。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媒介上课,课堂信息密度大、容量丰富。同时,笔者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环境、电子阅览室,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便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体现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目前,本门课程正在积极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人文景观、校企合作单位等资源,积极开展“大语文”学习。
在课程资源方面,从课本到多媒体讯息,再到网络平台,最后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学校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资源平台。
五、课程评价
在语文学习评价过程中,学校还原了考试的本来面目,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将结果性考核转变成“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校依据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基础上,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奖励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评价主体方面,学校改变了以往考核主体的单一性,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
篇7
“意识-精神-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首先是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而课堂是新思维培养的主战场。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充分强调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应积极汲取国内外高校的试点经验和国内外创新创业成功的经验,在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以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变革。
1.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组成,如图1所示。通识课主要由思政类、数理类、外语类、体育类、创新创业理论类等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主要由电气类、编程语言类、软件基础类、软件开发类、创新技术类等课程组成;专业课主要由数据库应用类、网络类、PC平台开发类、移动平台开发类、嵌入式开发类、软件工程类、软件创新基础类课程、反映本专业技术最新动向的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类课程、培养工程能力的工程实践类课程、加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践类课程和毕业设计等课程组成。上述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主要由“计算机创新创业概论”来完成,创新创业思维主要由“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风险管理”等课程和“创新创业拓展课程群”来完成,创新能力培养主要由“创新素质拓展课”、“创业素质拓展课”、“创新创业认识实践”、“创新创业拓展实践”和“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综合实践”等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来完成。整个大学四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实践教学设计
对于软件领域创新型工程人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开始,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始终。为了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建立实践课程体系,将全部实践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层次从低向高逐步过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能力训练以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专业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使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培养合作精神、训练交流和沟通能力、追踪最新技术和创业潮流的能力;工程实践、创新实践等创新训练以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工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通过实际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3.教学内容更新
基地在以下几方面对试点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
(1)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体系中。合理压缩普通课程的课时,大部分课程减少学分,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实践课增加学分。
(2)增强基地内所有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要求试点专业所有课程(除个别课)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一定的创新创业培养内容,通过介绍本领域最新进展、最新技术、创新创业案例,在每门课程中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3)改革实践课的内容,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内容要贴近实际、反映最新技术趋势和创业潮流,要求每学年为新一届学生开设实践课前上报反映最新技术的实践课计划和方案。
(4)加大集中实践环节力度。集中实践环节是使学生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学分,真正把实践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5)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学分。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组织团队、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或创业活动,突显教育创新本质。
(6)融合科研和教学。提倡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是注重传授知识,而应将课程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前沿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案例驱动教学。
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由三个阶段组成,训练体系涵盖大学四年。第一阶段:属于创新创业启蒙和培育层次。本阶段主要与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基本技能实践相对应,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模拟项目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怎样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思维。第二阶段:属于创新创业孵化层次。本阶段主要与校级和上海市创新创业项目相对应,通过举办讲座和参加课余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跨入创新创业门槛。创新训练项目由学生个人或团队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调研、分析和研究条件准备;创业训练项目由学生团队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如果项目或课题不合适,允许更换项目或课题。
第三阶段:属于创新创业实施阶段。创新训练项目由学生个人或团队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创业训练项目由学生团队组成,在导师的指导下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并进行创业训练交流;如果课题或项目经试验基地评估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则组建创业实践团队,借助于上海电力科技园区实施创业实践活动。
上海市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在学校创新创业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年进行上海市创新创业项目选拔,从所有创新创业课题或项目中选拔优秀课题或项目作为上海市创新创业课题或项目。在原有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将相关学科教师充实到教师指导团队,根据上海市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安排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或项目实施。国家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在上海市创新创业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年从所有创新创业课题或项目中选拔优秀课题或项目作为国家创新创业课题或项目。除了组成教师指导团队外,还要在低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同学加入创新创业团队,在创新创业团队中形成梯队,保证课题的研究或项目的实施能够延续,根据国家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安排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或项目实施。
平台建设
基地将建设针对学生创新创业交流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针对教师和国内外学校、研究所及企业进行交流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及针对创新创业研究和活动具体实施的创新创业实验平台。
1.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建设
统一规划,改造和新建相结合,建设能满足创新创业要求的创新创业实验平台。依托现有的实验实践平台,通过整合、优化、完善将现有的实验实践平台改造成既能满足正常班级学生教学需要,又能满足创新创业个性化实践需要的实习实践平台。由于创新创业研究和活动与正常教学在时间上和设备上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在场地上、设备上、时间上满足创新创业活动的需要;对于需要一些特殊设备和环境的创新创业活动,将通过与研究机构、企业紧密合作来满足需要。
2.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
形成由学校教师、研究所研究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指导交流机制。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定期组织活动,交流学术问题、教学体会、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经验,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法律顾问、资金支持等服务。建立学术和教学交流的支持机制、激励机制,支持和激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支持和鼓励教师下企业、进研究所,为经济建设服务,并从中挖掘适合创新创业的项目。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所有教师提供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进行创新创业课题和项目选拔,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3.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建设
本平台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建立了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具体建设内容为: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交流论坛,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除指导教师之外的师生交流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新媒体资源,通过各种新媒体为学生提供发表创新研究论文、创业活动报告的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展览;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相关会议、课题调研;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爱好和渴望。
结语
篇8
关键词 体验式教育 医学生 人文素质
课题名称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8515104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07-02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从而决定了医学本质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活方式、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使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新的医学模式对现代医生提出了更高的人文素质需求,也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求,它关系到医生能够提供给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因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现代医学教育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目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思想品德修养培养教育、医德素质的培养和品格塑造、医德教育的专业化三个阶段进行,以《基本原理》《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来实现。虽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与国外医学院校相比,国内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所占比例较少,仅为8%左右,而英国、日本等国家约为10%-15%,美国、德国等国家则高达20%-25%。其次,开课形式以选修课为主。医学生普遍只注重专业知识,加上学生在选课时随意性和功利性较强,部分学生为学分选课,选容易过关的课程,混学分的课程,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收效甚微。再次,课程自身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与医学学科的结合性不强,教学方法以概念课的形式,以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难以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增强。此外,从师资角度来讲,缺乏精通医学、哲学和社会学的通才教师。一方面,医学教师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很少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又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很难在结合专业特色基础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如上所述,寻找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融合点,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专业课教学之中,做到人文课程不脱离医学实际,将对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探索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传统医学教育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没有人用过多的时间关注作为医生应有的人格力量;医学生推崇的则是技术精湛、专业知识丰富、待遇的丰厚,很少有人去关注生命、人性、精神、心理等人文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体验教育以其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负面效应的特点而受到重视。体验教育是一种通过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反思利用自身已有经验进行教与学的教育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经验、观念与思想方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人文素质成长是一个由外到内,不断体验和反思的过程,难以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获得提高。由此可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使人文素质教育从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体验,不失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体验教育模式在东西方教育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进取精神与完善人格为宗旨,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体验式活动,使受训者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集体和团队的力量;培养受训者强烈的进取心、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精神;使受训者了解和把握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挑战和超越自己,有效地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启发他们的社会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行为。由于拓展训练具有塑造良好人格的效果,使得其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由此可见,拓展训练与体验教育在内涵上是相通的,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拓展训练为载体,引发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达到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法的创新。
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的实践
笔者在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拓展训练、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心理学中“团体心理辅导”这一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采用实训课形式,开展了医学生体验式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的实践研究。第一步,针对教材中可以开展拓展训练活动的章节进行筛选,本学期选择了团体心理干预这一章节内容。第二步,针对医学生所需人文素质和学生在课间进行了交流,征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主题。第三步,结合师生共同商定的主题,选择适宜的拓展训练活动,开展实训课。第四步,准备开展实训课所需场所、道具等。第五步,带领学生开展实训课,以两学时为一个主题,其中第一学时为活动体验,第二学时为发言谈感受及教师总结,课后上交实训报告。现以“信任”这一主题为例介绍如下:
(一) 课程目标:使同学体验信任他人与被他人信任的两种不同感受,从而引申到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信任,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二) 课程程序:大家发言讨论信任的内涵――信任之旅活动――学生分享活动体会――教师总结。
(三) 活动设计:两人一组(如班级人数为单数,可有一组为三人),一人充当盲人角色,另一人充当拐杖角色(三人组可选一人充当盲人,两人充当拐杖)。先让班级同学1至2报数,然后单数同学站一行,双数同学站一行。报单数的同学戴上眼罩充当盲人,报双数的同学充当拐杖。因本课程开课为第四学期,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熟悉,为加深活动效果,请报双数同学的队伍绕着报单数同学的队伍走,指导教师下达停止指令时方可停止走动,此时站在同一行的两人为一组,以保证充当盲人的同学不知道自己的“拐杖”是谁。接下来从教室出发,由指导教师带领下完成一段规定路程后回到教室,全程不准说话,否则视为违规,在活动开始前与全班同学商定违规者的惩罚措施。回到教室后,请“盲人”摘下眼罩,和搭档交流体会。接下来角色互换,由报单
数的同学充当拐杖,报双数的同学充当盲人,完成规定路线,交流体会。
(四) 活动注意事项:按班级人数准备好眼罩;路线设计以室内室外结合为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路线难度,如上下楼梯等;两轮活动的路线最好不一致,以增强学生的感受;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训报告,内容为活动体会引发医学过程中相关人文素质的思考,进一步激励学生反思。
(五) 学生感受举例:
1.学生一:当戴上罩后,我的眼前一下子变得漆黑,顿时觉得很害怕,这时我边上的同学用手拉住我,感觉好多了,但我还是很紧张。在他的带领下,我尝试向前走,尽管感觉到他在不时提醒我如何走,但我还是不放心,小心翼翼的用脚试探,结果总是会磕碰到障碍物。后来感觉同学都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我们落后了,就索性不管了,任凭他带领,反而没有碰到障碍物,速度还加快了很多。
2.学生二:第一次我做盲人,深刻体会到了戴上眼罩后的那种恐惧,我的搭档并没有完全带给我安全的感受,我有几次差点跌倒。所以在第二次我做拐杖的时候,我有特别强烈的责任感,希望能够安全带领伙伴完成规定路线,遇到路况有变化的时候我竭尽全力去保证他的安全。
3.学生三:说实话,活动结束了,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但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我想到了我做拐杖时,并没有照顾好我的搭档,以至于他几次都碰到了障碍。而我做盲人时,我的搭档却十分努力地保护我,使我没有遇到任何障碍,让我觉得很惭愧。
总结:今天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训课,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体验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体验了“信任”这两个字的涵义。今天我们是走一段路,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了我们的搭档,虽然你不知道搭档具体是谁,但你知道他(她)是你的同学,至少彼此是熟悉的。但当我们成为一个医生时,病人对我们并不熟悉,却把他(她)最重要的健康和生命的交给了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不辜负病人的信任,希望大家能够深思。在活动中,我们扮演盲人这个角色时,因为看不到,同学们谈到了紧张、害怕、担心、无助等感受,这如同病人在就诊时,因为不了解自己病情,病人也会产生担忧、害怕、无助等情绪,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病人的感受,尽我们所能为病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四、效果评估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参加体验式教学法研究的173名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了无记名调查,相对于理论讲授、视频播放、案例讨论,90.8%的学生更喜欢体验课的形式;75.7%的学生认为引发了自己关于医学生所需人文素质的思考,57.2%的同学认为这种授课形式及理念应贯穿课程始终,而不仅限于实训课。随机抽取了1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较为公认的效果是这种体验教学法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同学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会主动谈论自己的体会及反思,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了学以致用。
五、注意事项
(一) 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活动项目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拓展训练与专门开展的拓展训练活动不同,在设计拓展活动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医学专业特点及学科特点,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拓展活动,否则将失去医学专业教育的根本,顾此失彼。活动设计之前应和学生交流,广泛征集意见后再进行设计,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做到有的放矢。
(二) 注重学生的体验分享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活动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验非常重要。在分享过程中,大家踊跃发言,集思广议,即使有个别同学在活动中没有特别感受,在相互交流中会被激发进一步的自我反思。有些时候同学的交流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化,事半而功倍。
(三) 授课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引导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不尽相同,授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尤其是一些在活动中表现较为游离、在分享中较为沉默的学生,必要时可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单独沟通。在课程结束前的感受分享环节,授课教师应认真聆听,详细归纳,并在课程结束之前总结此次课程效果,引导学生反思,确保课程设计主旨明确。
六、总结
篇9
关键词:课程改革;素材探源;口语训练
党的十政治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滨州市小学主题式课程改革就是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该方案把英语学科更名为外语与交流,内容包括国家必修、校本必修和校本选修三部分,国家必修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包括读说听写等内容;校本必修包括文化与交流两部分内容;校本选修则包括口语、文化和社团课程,这三种课程相互融合。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予以落实呢?笔者对其做了浅显的探讨,与各位同仁共臻。
一、素材探源
1.日常生活
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都是鲜活的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语言,使其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1时,正逢学生开学,学生需要相互认识和交流。笔者利用这个机会,设计了“我来说几句”的活动,让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本单元所学的用语介绍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
2.挖掘教材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可拓展的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有许多可以延伸的内容,如三年级下Unit3中的How many这一话题,涉及“数字”这一内容,上课时,笔者在简单讲解、训练后,让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进行口语训练,并利用实物等加以拓展,学生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员,学生则结合生活实际不断地拓展语言知识,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3.积累资料
如今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互联网、报刊等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英语学习素材。教师要注意积累,有选择地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进行听说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剪下报纸、杂志中的图画学生看图编对话或写成小短文,在班上交流。学生要认真倾听,才能学到知识,进而自由发挥。小组交流后,本组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提问,让其他小组抢答。这样的听说活动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累学习资料的良好习惯。
二、口语训练
1.听的训练
首先要选定听的内容和方法。笔者在训练时采用了三种方法。第一,听单词。教师把选好的单词提前录好音,让学生听音辨别,然后分组朗读,最后集体练习。第二,听句子。事先录好学生感兴趣的片段,课前几分钟进行听说活动。听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进步。在听时,教师要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分心因素,还要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几个小组学生竞赛的办法,做好记录和评比工作。第三,听短文。利用一些有故事情节、符合学生语言实际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训练。在听前,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技巧的指导工作,使学生有目的地听,帮助学生理清题目要求和每次活动应达到的目标,从而把握学习要点。
2.说的训练
用短文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适合的范例,进行说的训练。在组织这一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先准备好话题内容,然后进行计时讲演。教师在讲演前要进行必要的演讲指导,因为有效的说话不仅包括语句、词汇,还包括说话的方式、语调、脸部表情和动作等。教师要有意地使用生动的词汇进行描述,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说话训练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他们的热烈讨论。
3.听说结合
在听说的单项训练之后,教师要把听和说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的训练后,及时进行说的锻炼。例如,在对文章进行听说训练时,教师先让学生听一下文章内容,完成听力问题,如文章中一个单词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内容,有什么数量等,让学生在按照以上线索复述。这种简单的练习能让学生得到较好的训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使听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4.自我活动
自我活动包括录音、做头饰、绘画等活动。为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这一活动,教师要努力做好评价和检查工作。一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有关材料,在组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自我活动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每做完一项活动就让优秀学生优先展示,带动全体学生完成自我训练活动。
总之,小学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主要包括素材探源和口语训练两个方面,教师要把学校必修和学校选修课程融入国家必修课程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并把学习所得与教师、同学交流,逐渐变成自己的知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演讲能力;训练;心理素质;思辨;英语基础
一、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拓展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全面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英语演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演讲可以培养交际过程中的各种语言运用能力,如逻辑与创造思维、论据收集、分析、合成、组织构架、快速反应、心理素质、自信心的培养、文化素养、对培养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复合性人才有着很大的潜势。
近年来为了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CCTV 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为最权威,全国许多大专院校纷纷举办了各类大学生英语演讲活动与比赛,已成为我国影响最大、范围最广、代表我国当代大学生最高英语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赛事。本项目《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拓展训练与创新的方法研究》对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进行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拓展训练方法手册,将对大学英语教育思想和目标的正确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更是推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向纵深发展,使英语演讲教学与实践成为培养和提高我国大学生读、写、听、说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大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的现状
(一)心理素质不佳
在当代大学生中,用母语在公众场合发表观点已属不易,何况是用外语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与观众互动。目前大学生存在一下这些心理素质问题:演讲者在创作的心理素质上较差,没有很好的运用联想与想象来创作,以至于演讲稿缺乏逻辑性,不够生动有吸引力。演讲者在表达的心理素质上体现的问题。许多学生由于演讲的经验不足,加上对自己英语水平缺乏自信心,在演讲比赛之前就坐立不安。很多同学赛前已准备充分,但一到最后关头,头脑一片空白,这便是心理素质差的一大表现。因为这些,演讲者一直处于心理紧张状态,导致演讲创作稿不成功,练习演讲时会想到自己登台时的紧张,以至于练习不到位,最终导致演讲不成功。
(二)英语知识储备过少
2006年10月14 第五届“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担任评委的十余名英语教学专家认为,高校参赛大学生整体英语演讲水平较高,但知识面和综合素质却仍有待提高。在即兴演讲时,不少大学生分析问题不够深入,很多学生仅仅是在就事论事,缺乏个人观点,这暴露了当前大学生们,在知识面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在现场问答环节,居然有选手连欧元都不知道。在高水平英语演讲中,英语发音反倒不是影响演讲水准的因素,知识面窄成了我国大学生普遍的弱点,在对我院大学生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中,67.13%的学生主要阅读的是教科书和考试书籍,许多学生只学习本专业知识而无心旁顾社会、历史、哲学封学科知识,甚至不看报刊杂志,更不要说英语报刊杂志了。狭窄的知识面导致演讲内容匮乏,引用的事例都比较陈旧,不能引人入胜,在英语演讲时尤其体现在对论题的分析和切入思考不够。而这一“短板”也严重影响到我国大学生演讲能力。因此在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拓展提升中,拓宽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刻不容缓。
(三)演讲的训练和锻炼的缺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学的不断改进,英语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英语演讲方面的比赛也是多之有多。这也就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有诸多选手多年连续参加比赛,虽然这并不违反比赛规则,且作为高校,当然有自己的理由推选这样的选手参加比赛。然而,这无疑从侧面反映了许多问题,学校缺乏具备演讲才能的选手,后备力量不足,忽略了对其他学生在演讲方面的培养,而只针对部分有经验的学生进行培训,从而违背了举办演讲比赛的初衷。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训练在演讲方面固然是个缺陷,但除此之外,关于提高演讲能力的报告会也是少之又少,很少有关于演讲的报告会为没有没有经验但渴望演讲的学生提供经验指导及专业训练,相关于此的书籍和视频种类也并不全面,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无论是即兴演讲还是非即兴演讲,对大学生在演讲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它与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知识面,思辨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故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四)英语的综合基础薄弱
英语演讲能力并非是简单的口语会话能力,而是一种综合了语言知识技能、临场应变能力、恰当表达能力等各种要求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相对于其他诸如心理素质、思辨能力等,这种综合能力中的知识储备方面往往是其较大的短板。首先,针对于非母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注定无法像母语一样广泛,缺少了所需要的语言环境,即使是在词汇量上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也会因为缺少实际应用而是表达停留在一个比较基础的层次。同样,由于身边没有一个英语环境,对于语音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大学生们往往只能根据老师、录音、视频等方式被动的接受英语的语音,真正与使用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的交流机会十分缺少,这也造成了口语水平的薄弱。归根结底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真正的英语“输入”太少,这才是直接导致“输出”有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大学生所接触的英语在词汇上往往是比较通用的标准意义,对引申义、俚语等的了解较少,这会使得在进行英语交流、演讲时,虽然用词用句十分标准却不地道,缺少一种亲和感。再次便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传统等,就如同说话的口音一般,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的机会太少,对它的关注也十分有限,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试问如果对这些文化都不甚了解,又如何能够做出符合英式或者美式思维的英语演讲呢?
(五)思辨能力的不足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就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成功的英语演讲需要演讲者对主题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是否能准确的的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传递给听众;同时要有明确的思路与条理,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根据相关资料,选取合理科学的论证结合自身的理解,对主题进行剖析、拓展,有条理、有层次、有中心、有重点并连贯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做到从不同角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对于大部分语言类学生的学生来说,英语演讲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使用英语演讲时均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母语或其他语种的影响而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不能将思辨能力发挥到最好。其次,大部分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强,比较善于人文类思辨模式,而分析概括能力较弱,因此在表达上善于叙事而非说理议论。虽然外语专业学生的记忆力受到了锻炼,但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却无形中被削弱了;同时,学生无暇顾及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吸收,以至于外语学习者普遍知识面窄、思考能力差,无法从多种知识中的交融中,产生创造性思维。
三、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拓展训练方法
(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提高演讲者创作上的心理素质
在演讲创作中需要形象思维和逻辑思想,联想与想象。在演讲创作中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演讲创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创作说明问题,最后展示给人们一个抽象的道理。联想和想象对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了想象才会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演讲稿。因此,想象和联想会让我们的演讲创作得到升华。
2.提高演讲者表达的心理素质
(1)鼓起勇气登台克服怯场。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曾在一次演讲后说,”演讲一开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演讲家。鼓起勇气登上舞台,成功已离你不远了。
(2)从心理战术鼓励自己登上舞台,演讲者应该情绪饱满的登台演讲,因一定要想法设法在登台演讲前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上,以饱满的情绪登台演讲。饱满的情绪可以吸引观众,感染观众。因此,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积极向上,欢快饱满的情绪登台,给观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听众对你的演讲充满信心。
(3)演讲者还需要提高与观众沟通的能力。演讲是一种双向交流,是由演讲者与听众互相配合的活动,所以演讲者必须学会与听众交流,并随时注意听众的反馈信息,必须根据这些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因为听众的反应便是听众有没有听懂并被演讲者所吸引的反射,而只有适时并得体的与听众互动,你的演讲才是成功的。
(4)演讲者可以通过生活提高心理素质,演讲者应准备充分,一人出声的念讲稿,当达到流畅的如聊天一样时,再以家里人,朋友,为听众练一遍,听众的组成由熟人到不太熟,最后以完全陌生人为听众,逐渐树立信心。
(二)增加英语的知识储备
1.博学
(1)读书。除了专业类和个人兴趣类,其他类别,比如生物,电子,化学,经济,医学,心理,时事等也要广泛涉猎。先从感兴趣的书看起,最好一次性看完,再阅读下一本。阅读较之其它方法更系统,不仅增加知识面,还可以锻炼思维。
(2)网络搜索。这个时代网络发达。遇到陌生的词汇和事物,不管是任何领域的,只要稍微感兴趣,最好在第一时间去网上搜索,这样就会对其有大概了解。与此同时,搜索出来的内容中又会出现其他的知识点,再挑一些感兴趣的去了解。滴水成渠,有较长的时间积累后,你接触到的知识点,基数就会比别人大很多。
(3)百科日记。由于有些知识是难以一次性记住,建议建立“百科日记”,即把新接触又不易记的知识,挑重点记录下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引擎搜索能帮住人们记住2%左右的知识,那么百科日记可以把这个比例提高到5%左右。
(4)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多问自己“为什么”。因为没有自我的思想,你有再多知识都难以运用。在即兴演讲中切记不可就事论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多思考有助于获得这样的能力。
2.社交
古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与人主动交往,在交谈中把各自的面重合,潜移默化的从不同人中学习,汲取各自的养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扩充知识面是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养成博学与社交的习惯,这样才能拓宽知识面,并将储备的知识适当的运用在英语演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