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代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263-01
一、经济理论的当展不断彰显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价值
经济理论源于经济实践,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实践。先进的经济理论,不仅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革新的先导,而且是把握机遇、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变革向纵深推进,先进的经济理论对于经济实践的牵引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强劲有力。经济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其最终实现则有赖于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而创新的经济发展理论更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灵魂。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进入革故鼎新之际,强烈呼唤着经济理论的创新之举;另一方面,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的生命力与理论价值,正在当代得到不断彰显。
理论的创新,往往是基于前人基础上的一种承载和超越,是思想认识的深化和突破。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迅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深刻性,更决定了创新经济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世情、国情不断出现新变化的情况下,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与时俱进地发展与创新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和学说,探寻其跨越时空的历史价值,对于推动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实际上是一个“回到马克思”和“让马克思走向当代”的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创新的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的指导
首先,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新一轮经济调整的挑战。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新一轮经济调整的挑战,需要我们遵循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经济发展理论指导下,高屋建瓴地研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实践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理论创新谋求竞争优势,以理论先行牵引我国经济平稳过渡和实现整体跨越。
其次,中国经济面临把握机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挑战。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正处于迅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无论从人均收入水平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需要我们仍然保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通过持续的工业化进程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事实上,无论从经济体制、市场规模、资金技术、国际环境还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来看,中国目前都保持着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发展的条件,关键在于,如何在科学的经济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各种有力措施,使这些条件充分合理地发挥作用,克服各种短期冲击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至关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三、当代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一)史论结合。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古今之变就是历史的方法,即将事物放到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考量,如此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徐复观先生在《王充论考》开篇说道:“一个人的思想的形成,常决定于四大因素。一为其本人的气质,二为其学问的传承与其功夫的深浅,三为其时代的背景,四为其生平的遭遇。此四大因素对各思想家的影响力,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而四大因素之中,又互相影响,不可作孤立的单纯的断定。”
(二)着眼现实。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略论治史方法》一文中指出:“治古史本求今通,苟能于史乘有通识,始能对当身时务有贡献,如是乃为史学之真贡献。不致将史学埋没于故纸麓中,而亦不致仅为一时之政客名流宣传意见之利用品。”钱先生强调研究历史既要立足于历史本身,同时又要关照现实,不能为了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割断古今之联系。
(三)辩证分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同哲学研究一样,经济学研究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突出表现为辩证思维能力,就是要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认识事物。同时,对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的研究必须秉承系统全面的原则,即将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置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理论系统中进行考察,从哲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概括和分析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价值观,经济发展,影响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繁荣,文化教育科技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的变迁(即:确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全新市场经济。)逐步对社会经济群体的价值观念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我国一部分学者曾经对不同时期青少年价值观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展开过深入的研究。孙悦融、陈欣银(1989)认为智慧、自尊和真正的友谊是青少年价值观念中最重视的元素而舒适的生活、刺激的生活则位于较次要的地位,他们同时对比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状况,指出中国青少年个人主义更突出,集体主义淡化;杨宜音(1997)在研究了青少年合作中的分酬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后认为中国青少年的集体主义是以家为单位的,超越这个范围则表现为个人主义。中国人基于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对“自己人”给予了定义,赋予了个体和集体新的内涵;林宗德(1998)发现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发展是从对权威的顺从逐步转向追求公正和公平,强调个人利益向关心和他人人际交往的方向发展,更重视自我需求和自我发展;黄莺营(2001)研究表明青少年已经不再认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经济收入已经成为选择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追求实惠和重视社会地位和讲求自我完善成为青少年价值观念中的核心部分;陈丽君(2008)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的形成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价值观念的形成的因素诸多,榜样作用是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受到父母的影响而中学生则更易接受明星效应。还有部分学者侧重研究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经济中某些经济变量的相关性。苏颂兴(2000)指出广告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因此价值导向不健康的东西,越是精巧越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腐蚀青少年的心灵。沈建松(2009)认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表现为双刃剑作用,一方面大众传媒可以开拓青少年的知识范围、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和优化学习方式,而另外一方面大众传媒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深度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大众传媒中凸显的影视暴力、广告霸权、戏说历史剧、虚构都市剧、偶像剧和拜金主义横行对青少年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影视作品自身价值观念的偏离和价值观的迷失,使青少年价值观念易出现整体异化。贾佳(2009)研究了父母的职业观、工作状态和情绪状态对青少年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的主要途径和模式。认为母亲更注重工作的福利待遇和企业类型而父亲较注重职业的自主性。陈仁超(2007)研究了青少年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青少年已经具有了消费理念,消费时会考虑价格、是否有给予赠品等细节,价值观念对消费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价值观念越趋重视自我则消费行为越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研究学者在分析经济环境变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时,普遍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加强的过程中,过度重视了知识量的积累,而忽视了知识质的提升,忽视了品格,当代青年人价值观存在奋斗力缺少、道德感匮乏、价值观世俗化、人际关系淡薄和创新能力缺乏等诸多问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青少年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相关性更多集中于研究青少年价值观基本状况及形成机理,研究方法从早期更多采用理论研究发展到目前普遍采用实证方法,测试价值观的工具也逐步从借用国外测查工具向根据我国青少年自身特点,开发和应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测查工具。但由于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内涵和涉及范围都会发生新的改变,同时借于缺乏对特定群体的长期跟踪式研究,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念及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因素仍然是具有适应于时展要求,对建立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课题。从本课题组掌握的资料文献看,目前国内外学者更多侧重分析经济背景的改变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而缺乏对价值观对整个经济运行作用的相关研究。由于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呈现双向性,对现行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深入了解,进而研究价值观对未来就业选择、经济环境效应、食品安全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可能影响,通过早期规避不利影响,或通过修正现有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体系中疏漏部分,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真正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合理过度,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二、市场调查
研究针对常州市分别选取10所学校10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主体,为了更好体现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涉及调查主体的年龄阶段以15-23年龄区间学生为主,10-15年龄段学生为对比组。两个年龄段人数比例保持在7:3之间,分别选取大学组3组,高中组4组,初中组2组,小学组1组,每组人数控制在30-50人。调查问卷设计遵循客观性和系统性的原则设计,主要涵盖四方面,首先调查被调查者基本状况,通过对有效问卷数据的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调查者的行为背景特征;其次,为了全面把握近年青少年社会适应度状况,利用斯皮尔曼的探索因子理论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青少年价值观采用5级制的评价原则。通过对有效问卷数据的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当代青年人价值观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再次,为了研究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和青少年对未来职业规划、经济环境保护意识、食品安全要求、创新能力和消费偏好等因素之间相互内在的联系,进而揭示青少年价值观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以求得出一个总体评估。对青少年对未来职业规划、经济环境保护意识、食品安全要求、创新能力和消费偏好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最后,为了了解青少年价值观念形成的根源,将进一步分析学生行为特点和父母意识之间的关系,设计问卷获知父母观念信息。本研究通过自评表的形式,采用因素分析法、等级回归分析法和简单回归分析方,建立青少年价值观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模型,以期获知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青少年的自我评价状况
对青少年自我价值观念的调查主要围绕青少年对自身学习态度、道德素养、制度执行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四个方面展开,从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代青少年对自身价值观念的评价度较高,其中尤其以对制度的执行力和道德素养的评价程度较高,而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评价度较低,说明当代青少年对自身的关注度超过了其对他人和社会的重视。
(二)青少年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潜在影响
从青少年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潜在作用可以看出,当代青少年对自身发展、环境良性发展和产品的品质提升均表现出较高的关注,说明群体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意识较为强烈,为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公众环境。
(三)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根源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念形成的主体以父母为主要的影响源,其次教师和外媒也产生重要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游戏传递的观念也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年一代的观念。
三、研究结论
(一)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良性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性。本文的难点在于侧重研究青少年价值观对经济发展单项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现行青少年价值构成、形成机制研究的文献较多,深入研究价值观对未来就业选择、经济环境效应、食品安全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尤其是对多因素影响相关文献资料偏少。本文结合实际研究工作问卷的整理和和分析,同时结合计量经济软件EVIEWS6.0分析了青少年对自身评价度和其对经济良性发展的要求度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回归方程显示的结果表明青少年价值观念对其对经济发展要求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8,拟合度较高。
(二)父母早期言传身教直接影响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研究更好揭示不同年龄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父母教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进而有助于探讨通过早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环境保护意识、维护食品安全、加强自身创新意识,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真正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合理过度,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篇3
“天”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传统哲学的主要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农耕是我国主要生产方式,这就要仰仗于天,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尽管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具体态度上,各个学派有差异,但他们都主张“天人合一”,把这个作为处理天人关系的最高的境界和主导思想。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所体现的除了宇宙观更多的是道德观。在《周易》中也提出了天与人之间协调的思想,并将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表述为天、地、人的“三才之道”。这种思想一直作为中国哲学的基础而被不同的流派宣扬、诠释,从而得以不断发展并且日臻完善。
儒家《中庸》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诚与明的学说中,并且突出了道与教的作用,也就是人文教化的作用。天道只是诚,在人则为性,即“天命之谓性”,并不是消极提倡人道合于天道,以此证明自然界的伟大及其目的性。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自然的杰作,也是自然界的“功臣”因此,人在自然界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自然界本身就是以诚“生”物,以诚“化”物。
(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道教教义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们认为道教关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强烈热爱自然的倾向,对一切生命都给予热情的歌颂和赞美,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的价值。就道教的环境保护观而言,他包含的珍视生灵、关爱自然的思想都是以人为本的光辉。道教教义中充分体现环保思想的主要有:道法自然的原则、齐同万物的观点、重人贵生的理念和三才相盗的思想。表现出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环境保护思想。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为一。老子最先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遵从自然之道,人也遵从自然之道。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万物的生存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最后又自然而然地复归于大自然。
(三)佛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佛学理论遵循“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包含了丰富的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佛学以生态为中心代替了以人类为中心,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在人道主义与保护生态之间划上了等号,在佛的面前人与其它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所有生命都潜藏着天赋的佛性。佛学从非人类中心主义和平等的立场出发,强调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主张人类善待万物和尊重生命、普度众生,直到佛的境界,这样,人也在对万物的能动守护和成全中维持了自己的境界。
二、“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观的作用及其当代价值
(一)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是发展。经济是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走一条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持社会具有长期发展能力。要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维护人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环境因素是影响生产力结构、布局和规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关系到生产力系统的运行和效益。这就需要在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与协调,找到一个适当的“尺度”,使自然环境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条件,而又不损害自然环境。这就要在坚持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意维护生态潜力,把经济增长限制在环境生态允许的限度内,使生态潜力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在生产和消费增长的同时增长生态潜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内涵式的利用自然力。自然力是社会生产的自然物质基础,它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或大或小的可能性。我们所能控制和利用自然力越多,生产力发展也就越快。在社会生产力中,科学技术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过去,我们对自然力主要采用外延式扩大利用,导致了人们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这种严重局面要求我们对自然力应采取内涵式利用,提高对自然力的利用效率,由一次利用变为重复利用,由低效利用变为高效利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持续向前发展。
3、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过去,二者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增长有效地统一起来,有效的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对立关系,既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的合理性,做到不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也不为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发展经济。积极推广低能耗、集约型和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经济建设“双赢”。
(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快环境法制建设进程
1、制定和完善保护与建设生态的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文明,需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政策。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经验,依据我国实际需要制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填补这方面法律空白,特别是在保护我国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方面必须加快立法,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利用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发展当代经济,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筹考虑。
2、提高法律监督水平,营造良好秩序。高效能的行政执法和完善的执法监督机制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的作用,检查和组织专项执法结合,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执法检查。
篇4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国是世界软件业的大头,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来都有很快的发展。日本软件业的道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软件针对PersonalComputer的比较多,共性软件比较多。日本的软件是为大公司服务的,它的企业要搞自动化生产,所以它的软件都是个性软件。日本的千叶制铁所有个1米9的轧机,而我国武钢最大的轧机也才1米7。而且,制铁所整个两公里生产线很难看到人。全所三班倒,连仓储人员一起也才80人,生产、买卖、运输都由计算机控制。我国武钢有2400人。可见,精神生产力能对生产和管理自动化影响到何种地步。
篇5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abstract: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the market pull and technology push for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re indispensable.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science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definition of "sunset industry" and "new industries",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ies to address the energy issue. at present, in particular, to mor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key words: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ergy; knowledge-based economy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
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国是世界软件业的大头,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来都有很快的发展。日本软件业的道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软件针对personal computer的比较多,共性软件比较多。日本的软件是为大公司服务的,它的企业要搞自动化生产,所以它的软件都是个性软件。日本的千叶制铁所有个1米9的轧机,而我国武钢最大的轧机也才1米7。而且,制铁所整个两公里生产线很难看到人。全所三班倒,连仓储人员一起也才80人,生产、买卖、运输都由计算机控制。我国武钢有2400人。可见,精神生产力能对生产和管理自动化影响到何种地步。
篇6
关键词:孔子;和谐思想;经济;和谐发展;精华;启示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10-02
作为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孔子和谐思想蕴涵着大量优秀精华的和谐理念:“仁爱”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天人合一”的高度,对于今天树立科学发展观,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倡“以和为贵”的同时坚持“和而不同”,尊重差异以求和谐。由此可见,很多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和谐精髓蕴涵其中,对当代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在当代经济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对传统和谐文化的摒弃现象,在利益分配方面尤为突出,无论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亦或是人与社会之间,个人利益至上现象层出不穷,进而导致对自然利益、他人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损害和破坏。这种只顾眼前不注重大局的自私行为,严重破坏了经济主体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的滞后。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在当代,人们选择无视传统和谐文化,一味追求个人利益,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选择回避,只会有害无益。因而,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传统和谐理念的文化支撑,和谐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承继孔子和谐思想中的和谐文化血脉,更好地运用其中的精华和谐思想,改善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不和谐因素,带动当代经济和谐发展,助和谐社会建设一臂之力。
一、孔子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天人合一”
在所有传统和谐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历朝历代诸多思想家对“天人合一”思想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分析,但是总体上来看结论大致相同,即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相统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孔子的和谐思想中,“天人合一”中的“天”是内在的隐含着某种道德意志的“天”,是作为普世所有价值,尤其是道德价值之源头的“天”。孔子一方面承认“天”的自然性,“唯天唯大,唯尧则之”,多仰自然之天;一方面又相信且极其重视“天命”,对人们提出畏惧天命的告诫,并提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重视命理之天。由此可见,孔子思想里的“天”带有明显的道德倾向色彩,并且与人的联系不可分割。即使这样,孔子最终的思想倾向还是肯定天与人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相统一,人的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相一致。因此,为实现天人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孔子和谐思想强调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造福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孔子还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念,把天地万物归结为一个生命系统的统一,把那些对自然施以尊重、发自内心爱护万物的人看做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二)“和为贵”与“和而不同”
贵和谐,去不同,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和谐思想中有关“和而不同”最经典的一个命题,意思是:君子之间之所以能够轻易地做到和平相处并不代表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一样的,而对于小人来说,尽管在表面上看来观点上大致相同,但实际内向并不相和。在君子所具备的所有品格中,“和而不同”是基础。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矛盾和分歧不是不可调和的,能够在相应的道德规范和原则的制约下达到和谐与统一,进而能够实现分歧的合理解决。由此可见,“和”不是单纯的“和谐”,而是“和而不同”,是在“不同”基础上的和谐,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就是指对事物所具备的各个方面的联结、调和与平衡的关系有个准确的把握,进而分析出事物本质的最佳状态,既揭示了事物多元性与和谐统一的本质,同时也反映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区别的规律和特点。由此可见,“和而不同”是正确处理不同形态、不同性质文化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其本质即是强调通过对事物适度的把握来获得社会的和谐。
二、发掘孔子和谐思想之精华,促进当代经济和谐发展
(一)人与自然之和谐推动当代经济和谐发展
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动态的,它不仅需要人的参与,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而最基础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往往会被忽视。离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便无从谈起;而对于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来说,它的实现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发展若要以破坏自然为前提,社会进步若要以牺牲自然为代价,那么就必然会严重阻碍整体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高度强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可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状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处理对当代经济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在当今社会,人们在一味追求利益增长的同时忽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使自身存在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孔子和谐思想中所包含的生态思想智慧所给予的宝贵启发和借鉴,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应用于实践,使之具有相应的可行性,这无疑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路径。首先要制定相关的保护自然的行为规范,在现实生活中付诸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实践。古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给予我们诸多有益的实践良方,针对生态问题所涉及的捕鱼、狩猎和砍伐方面,制定了相关的行为准则,同时,也制定了一些针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例如,对于山林资源的管理,古人对砍伐林木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即“时禁”,反对滥砍滥伐;对于捕鱼来讲,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只允许在一定的时期内捕鱼;狩猎也有“时禁”。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古人对于砍伐、捕鱼和狩猎的对象和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在限制砍伐、捕鱼和狩猎时间、对象和方法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措施。其次要倡导“仁爱生命”的精神。孔子对“仁”的含义阐述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事实上,“仁”的精神不仅限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是将对人类的小爱进一步推及到对一切万物生命甚至是所有事物的大爱。现代社会,由于对经济增长的过度追求,漠视与残害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人为了追求金钱对珍稀生物进行滥捕滥杀,造成了一些物种的灭绝。甚至有些人把残害生命当做宣泄情绪的方式。这些现象的广泛存在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弘扬孔子和谐思想中爱惜生命的精神,对于减缓物种灭绝的速度,缓解人类与自然界的紧张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和谐推动当代经济和谐发展
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需要一种和谐的境界,因此,孔子和谐思想中精华的和谐价值观念和处世之道的有机结合,为当代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借鉴和启示。伴随着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进程,以和为贵致力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团结氛围,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共存理念,同时结合同中存异,促进以“和”为先导,允许不同的观念的存在,通过“和”的方法促进各种不同思想与行为的和谐。因此,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运用到日常的经济发展建设与实际工作中,并且倡导同中存异,积极追求正确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经济的和谐发展。
从道德方面来说,在人际关系的建构上,将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植入人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做到恪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时刻衡量和反思自身,在与人的实际交往中不忘友善、谦和与守礼,努力在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境界,意在通过提升个人自身道德品质的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同时,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倡导“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尊重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尤其在利益分配方面。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句话的意思是,拥有国家和家庭的人,不会苦恼于缺少财富,而是苦恼于财富的分配不均;不会苦恼于贫穷,而是对生活的不安定更加恐惧。意指对财富分配“均等”的实现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利益的争夺每天都无处不在,不仅阻碍经济发展的进程,还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无论是各利益集团之间亦或是阶层内部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当代社会和谐经济的建设发展中应该尽快完善利益合理分配制度,创造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制度与机制,对利益关系变动中所产生的冲突与矛盾,采取相应措施并尽全力解决,缩小利益差距,最大限度地实现分配公平。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如果在竞争中能够采取“以和为贵”的态度,则竞争可能取得双赢的结果,从而避免恶性冲突的产生。在出现问题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将问题解决,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加快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当代经济和谐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传统和谐思想的文化土壤,将孔子和谐思想的精华理念与当代经济和谐发展相结合,既让其中丰富的和谐理念为当代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同时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对传统和谐智慧的合理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论语·泰伯.
[2] 论语·颜渊.
[3] 论语·子路.
[4] 论语·雍也.
篇7
关键词:科技馆;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科技馆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科技馆界对档案工作普遍还固守“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存在“重业务、轻档案”的情况。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管理措施,更谈不上有效的指导,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实际上,高质量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科技馆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相关的回顾,而且能为科技馆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促进科技馆各项运营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提高运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由于科技馆界普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科技馆是我国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事业,这一行业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新型的档案缺乏相关的管理标准,导致科技馆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遇到难题。例如:因科技馆建设而出现的新型的科普展项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甚至连地方标准、行业标准都欠缺。此外,有些科技馆由于本身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或即使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一部分有价值档案流失,档案管理应该具备的可靠性和价值不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
(三)档案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科技馆档案管理虽然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管理,但管理模式与时展未能匹配,实际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在信息存贮和检索方面,缺乏档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的综合平台。为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有一部分科技馆也在提高档案检索效率方面下了功夫,在研发检索工具方面也投入了人力和物力,但缺乏真正有效的检索方式,结果因检索方式不当造成档案重复检索,反而导致检索效率下降。有的科技馆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不擅于主动收集科普活动的有关声像、图片、视频资料及其它数字化信息,导致了档案信息收集不齐全、不完整,需要用档案时总感到缺乏足够可参与的档案信息,这也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果。
(四)档案开发利用不足
科技馆档案管理“重藏轻用”的观念直接导致档案资料的应用有效性不高。有些档案知识的应用也只是表面,无法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应用价值。事实上,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活动档案是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只要将其活化利用,对科普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可以用最少的钱办成最好的事。例如,广东科学中心由于在科普交流系列活动和各项科普教育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形成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科普活动档案。又善于利用档案信息指导以后的工作,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广东科学中心的“两岸四地”科普交流活动已成为了广东及省港澳台的著名科普品牌。
(五)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
由于受传统的档案观念影响,部分科技馆还未能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人员更替频繁,更不重视人员培训。因此,经验丰富的档案专业管理人员不多,一专多能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科技馆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强差人意。
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路径
(一)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指导科技馆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是科技馆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档案资料的合理利用才能够有效发挥档案作用,才能为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知识资源。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类型的机构、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观念已与时俱进,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待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利用已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科技馆的领导,科普知识传播的带头人,更应该以现代的档案管理理念指导科技馆的档案工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科技馆档案管理工作,使科技馆档案这一重要的知识资源在科技馆发展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以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为保障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科技馆档案工作的基础。科技馆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搜集、归档、保管、利用、转移、销毁等,对这一系列内容进行制度化,才有利于科技馆档案信息收集、保管得齐全和完整,在使用时也会更加便捷。科技馆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科技馆档案中有一部分是缺乏国家标准的新型档案,还需要在充分了解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档案管理规范来管理这类型档案。科技馆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要注意涵括的管理工作内容要全面,具体操作文件的表述要规范,操作流程的指引要明确,可操作性强。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科技馆档案管理科学、高效的重要保障。
(三)以现代化方式管理科技馆档案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普遍应用于科技馆运营管理和科普教育工作,科技馆档案的形成方式和载体更加多样化。科技馆的电子文档、数字文档的快速增长,仅以传统的纸质记录和储存信息资料的方式已显然不适合大量数据的保存。加强科技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储存,安全有效地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不仅能够保证科技馆档案管理跟上时展的脚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和资源共享率,而且还能有效地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防止资源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丢失的现象。
(四)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科技馆档案管理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馆档案不仅仅是科技馆本身的宝贵知识资源,而且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在科技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中,需要促进档案管理市场化运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价值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能够培养大众和科技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五)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质量。所以,想要显著提升档案管理质量,首先应该强化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培训目的是造就具有良好政治素养、专业思想稳定的一专多能的档案专业人员。因此,培训重点要立足档案工作职业道德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引导档案管理人员对其工作有全面认识,在工作中能够保持正确态度。其次,加强科技馆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科学化及信息化的重视,通过不同形式的讲座,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改变他们以往的观念,促使他们在科技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总之,在科技馆档案管理中,以现代管理理念为指导,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并融入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只有这样,科技馆的档案管理才能有效支持科技馆的运营管理,在促进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碧英.科技馆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的主要内容及若干建议[J].商,2015(37):36.
[2]李明沼.科技馆展品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4:331.
[3]杨静.新时期科技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J].科协论坛,2016(7).
[4]赖碧英.新时期科技馆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探究[J].科技展望,2014(24).
篇8
1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消耗——产品——废物排放”的单项式(线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也就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选???—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强调构筑“工业食物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使所有的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同时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小化程度。
2当前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企业、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三大基本要素。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化工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这三大要素作用的发挥。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化工企业自身条件和市场机制以及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作用的条件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2.1化工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
化工企业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思路仍然停留在“重增长数量,轻增长质量”的阶段,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上升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其次是很多化工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甚至把单个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行为等同于循环经济,有碍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深入推广。
化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化工企业,受生产方式转变中的成本约束,虽然从长远看来,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较高,然而由于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的短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多数化工企业难以完成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清洁生产方式的过渡。实践证明,对单个化工企业而言,只有规模效益才能实现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小化,而我国化工行业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普遍落后,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大都不具备独立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
2.2现行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制约
我国现行的市场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发展。
首先,资源定价体系不合理。自然资源价格较低,仅考虑了获取时支付的成本,既不能正确地反映供求关系,也不能反映其环境成本和机会成本。需要化工企业再生利用的原料不仅在性能上不占优势,在价格上也不占优势,企业很难自主发展循环经济。
其次,公共资源和环境的产权不明晰。产权不明晰造成的外部性使得化工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无须考虑其带来的社会效益的高低,但却可以无偿占有社会成本,于有些资源和环境的产权难以明确界定或者需要支付很高的交易成本才可以界定,使得通过界定产权来消除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的过程非常艰难。
最后,政企不分。政企不分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纯追求GDP的增长,对部分化工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提供“方便”,企业自身更是缺乏控污减排的意识,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3政府宏观调控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政府对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着不同的态度,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补贴、提供贷款、减免税费或是政府优先购买其产品等激励政策在大多数地区都不能完全兑现,企业短期投入较高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另外,收取资源税、环境税和排污费、罚款等约束性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对化工企业进行粗放型生产和污染末端治理生产方式的处理力度不够,没有起到应有的减量化作用,有的企业甚至宁愿象征性地交一些费用来换取随意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3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3.1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利用市场机制,以市场为驱动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化工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但是,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如果将废物转换原料的成本比新购的原料还要高,那么,企业是不会自动开展循环经济的,即使政府强制性地把产业链连接起来了,也很难运行下去,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赔不起长期的亏损。目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当前还受到成本的制约,还没有市场竞争上的优势,因此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都将是政策性产业,需要适宜的政策培育环境,才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形成循环经济自身的良性循环。
3.2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环境
首先,要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循环经济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法律给予支撑,就很难形成统一行动,也很难整合有效的资源。加快立法,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本是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包括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三个不同层面:三个层次的立法相互关联,其中基本法是处于循环经济的核心地位。
其次,还需要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协调机制、监督机构和咨询服务体系。政府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明确对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建设、工商、质检等部门及各地节能监测机构的作用,从各环节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企业产品采用环境友好技术,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篇9
【关键词】水彩画艺术;创作观念;作品内容
水彩画是水调和半透明的颜料完成的绘画作品,具有清透流畅、色彩绚丽的特点。水彩画本属于西画,明清时期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曲折。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与其他当代主流绘画艺术相比,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创作观念陈旧、题材表现单一、表现手法程式化等问题。如何应对中国当代水彩画艺术面临的困境,并找到未来的发展路径,使其在当代文化艺术格局中能够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彰显独特的艺术本色,这是水彩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我国水彩画艺术发展概述
(一)我国水彩画艺术发展历程
水彩画艺术从创立至今已经历数百年的时间,最早发端于德国。早期水彩画主要是画家进行习作和草图创作的辅助手段。18世纪初,水彩画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后经历最初的萌芽期、发展期等各个时期的变迁,水彩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绘画爱好者。简单梳理我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首先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上半叶之萌芽期,1864年创办的有“西洋画摇篮”之称的土山湾画馆,致力于西洋画的教授,其中就开设了水彩画课程。到20世纪初,由于的兴起,水彩画进入成长期。随着一些美术学校的建立,水彩画艺术迎来了一个期,涌现出一大批颇有成就的水彩画家,如关广志、李剑晨等。他们的水彩画创作融汇中西特点,基本架构了我国水彩画艺术的最初面貌。20世纪50至70年代,水彩画艺术迎来了发展期,全国美展开始设置水彩画展区。我国水彩画艺术从实践到理论都有了稳定面貌,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吴冠中、古元等。80年代后期,我国很多高等院校设立了水彩画专业,使我国水彩画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正式成立了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彩画艺术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日渐增多,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呈现出更加独特的艺术面貌。
(二)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态势,各种新的艺术观念、艺术形式乃至艺术材料层出不穷。在这种全新的文化背景的涤荡下,传统艺术形式一方面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水彩画艺术也面临同样的境遇。水彩画进入中国数百年来,几代水彩画艺术家经过努力探索,寻求水彩画本体语言与中国文化语境的融合,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使当代水彩更富有中国特色和人文气息。如今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非常活跃,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品,也表现出一些典型的当代文化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水彩画艺术呈现出民族化发展趋势。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明显,如广州水彩画的厚重、沉浑,江浙地区水彩画的轻灵、雅逸,北方水彩画的粗犷、豪迈等。二是全国美术院校大多比较重视水彩画教学,这提升了专业群体的绘画水准,也使水彩画在全国各级展览中的地位得以提高、水彩画艺术的学术性不断增强。三是水彩画融合了我国独特的传统审美文化与民族精神,不断借鉴、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长,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技法多样、面貌各异的良好局面,极大拓展了水彩画艺术的边界。可以说,中国水彩画艺术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当然,我国水彩画艺术面临的困境也同样不容忽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是水彩画发展不可或缺的语境。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各画种之间不断相互借鉴吸收,使各个画种表象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如何在当代水彩画创作中展开绘画题材、本体语言和艺术观念上的探索,丰富作品的文化,挖掘水彩画表现现实的更多可能性,这些都对我国水彩画艺术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二、当代水彩艺术创作面临的困境
(一)创作观念与作品内容相对陈旧单一
当前,我国水彩画艺术创作依然以写实为主,主题多为风景、人物和静物。水彩画艺术家多趋向于客观事物的自然呈现,作品内容空洞,画面缺乏生气,鲜有饱满的真实情感的体现。纵观近年来的各级美展,水彩画艺术创作表现内容浅显单一,多拘泥于写实。有些作品呆板,缺乏精神内涵,许多画面雷同,对画面进行的技术描摹繁多,主题思想浅薄,这也是引起业界诟病的不争事实。
(二)画家大多重视技术而缺乏文化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很多先进设备被引入水彩画创作中,成为当今水彩画创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如照相机的广泛运用,使画家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绘画素材,这有利于艺术创作。但同时,照相技术弱化了艺术家对生活与自然的直观理解,使其创作思维局限于对照片的描摹,削弱了作品的艺术品质与生动性。另外,以材料为切入点的创作在水彩画艺术领域日渐增多,这拓展了水彩画的表现力,增强了画面的坚实浑厚感。但同时,这也使一些艺术家对水彩画本体语言的认知流于表面,热衷于水彩画不同肌理与效果的研究和展示,不断尝试新材料,将对技术的追求作为绘画的终极目标,而忽视了艺术作品所应具备的内涵表达。
(三)水彩画创作与社会生活脱节
水彩画艺术是一项技艺性较强的画种,易学难精。对于水彩画艺术家来说,在掌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需要对水彩画本体语言有足够的认知;通过对生活的深刻体悟,表现水彩画作品的独特魅力。历史上优秀的水彩画艺术家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他们关注时展,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入生活,安于创作。但是当下时代信息爆炸,大多人心浮躁,画家往往急于求成,对生活缺乏真正深沉的思考与关注,创作游离于时代与生活的中心,难以达到“情以物发,物我同一”的境界,降低了作品的表现力。
三、水彩画艺术创作未来的发展路径
要想使当代水彩画获得丰富多样、成熟的发展,艺术家需要清醒认知自身面临的种种困境,有针对性地找到发展路径;在借鉴其他画种艺术语言的同时,不失水彩画艺术自身特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国水彩画的优秀传统,注重多元化发展,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理性面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自身的艺术个性;在水性材质特有的基础上,对各种形式美展开探索,展示时代新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守本”与“创新”并重。
(一)立足本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水彩画传入我国之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染,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在技法上,一方面继承了西方绘画的明暗、色彩、块面造型等精髓,另一方面,又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用墨,以及用水等技巧,因而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水彩画是以水调色,中国画是以水调墨,两者都离不开对水的控制和把握。作为舶来品,水彩画因水性材料的种种特性,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相契合。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画家自觉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和认知方式注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中,将水彩画改造、拓展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东方文化意蕴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中西融合的过程,是西方艺术样式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过程。对于整个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史而言,相比水彩画的西方传统,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艺术观念、精神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当代中国水彩画家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和精神有较深层次的认知,方能吸取其精华并为己所用,真正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和精神内涵的作品。
(二)坚持艺术个性,注重艺术创新
众所周知,艺术风格是创作者独有的精神风貌,是创作者精神个性的外在表现。材料和技法始终应该为艺术家的精神表达服务。艺术家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养,坚守自己的精神个性;既要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又要勇于创新,挖掘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站在时代的前沿,勇于探索,勤于观察;在遵照传统的同时,注重艺术个性的培养。当下,水彩画家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完善水彩画创作技巧;在增强对传统文化艺术及其精神的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还应以我国水彩画传统技法、风格为参照,在继承艺术传统的同时注重艺术个性的彰显。一方面,要在水彩画本体艺术样式中不断挖掘探索,另一方面,要借鉴和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长处,尝试拓展原有的边界,甚至催生出新的艺术样式或画种,以强调作品的艺术风格。水彩画家应在坚守水彩画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理性地吸纳其他画种的长处,尊重和提倡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实验,拓展自身的表现力。这也是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未来发展的旨归。
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状况分析
实际上,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还有较大的不足之处。通过开展调研即可发现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是中国农业产业的总体竞争实力还不够强。农业产业在市场竞争之中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企业间。尽管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具有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和我国的总体农业产值比较起来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这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机制和质量控制机制不够完善、农业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滞后、农业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等具有非常大的关系。
二是尽管我国广大的基层农业种植户具备了参与到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之中的良好愿望以及热情,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广大农户的参与度还相当低下。农民群众渴望通过参与到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体系之中以提升个人经济收入,并且得到实际帮助,例如,法律、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然而,到现在为止,我国诸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所提供服务被限制在信息层面之中,组织运作的规范性不够强,难以较好地适应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农户的参与度不高。
2.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2.1 强化领导实施宏观调控
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是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大事,这一系统化工程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全面指导之下来加以实施,尤其是当地领导一定要将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组织有关部门快速解决与农业经济产业化相关的各类问题,健全完善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的重点发展项目。要通过完善领导激励制度,让各单位、各环节均能参与到分工之中,而且还能进行合理地配合,产生出合力,一起推动农业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依据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还应发掘出农业经济之巨大潜力,依靠宏观调控的重点作用,不断改进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结构。要强化现代农业经济区域性重点产业开发以改进管理能力,注重发掘出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资源,有效规范现代农业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途径,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
2.2 打造农业经济主导产业
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应要以名、优、新以及特等为特点来实施产品开发,从推动本地资源以及开发名优产品抓起,对于农业资源优势最为显著、发展优势最为突出的开发项目,着重进行培养。要运用良种扩繁等形式来推动发展,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农业支柱性产业,全面围绕主导性产业来建设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一定要实施好农业规模化发展模式,创建农业经济生产性基地,利用基地所具有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当地农民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进而产生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行的新格局。在深化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持续完善农业经济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分布、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要运用农业经济优势资源的转移以及农产品品种结构的改进,塑造一流品牌、打造鲜明特色、形成一流精品、提升经济效益,真正让自身农产品具备极强的市场化竞争实力。
2.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随着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开办,积极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多元道路显得愈加重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以农户主体加以组建,在这类合作社当中,农户的人数最少要占总人数的80%。如此一来,即可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较为详尽地掌握农业作物在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诸多环节的信息,对于政策的了解也会更加齐全,从而为农民群众争得合理利益。在管理手段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民主制管理,入社者完全自愿,退社也完全自由,使用民主决策的办法来开展生产经营,更有创新活力。和别的股份制、公司制企业所具有的差别是,合作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推邮迪掷润最大化,而是要为全体社员也就是农户们提供农业交易需要的各类服务,而交易之后所形成的盈余只留下一点属于公共积累,而绝大多数均依据交易额以及股份制形式分配至入股者。各地政府应当在今后办好具备示范性特点的专业合作社,其后再引导别的合作社从下而上和循序渐进地发展。在合作社发展中一定要做到始终坚持以广大农户为主体,展现出专业性; 始终坚持自愿管理的原则,落实民主管理措施; 始终坚持明晰产权关系,确保成员们的切实利益。
2.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实现新的转化,从而为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往深度与广度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应当采取以下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一是要完善农业科技转化网络建设,建立起科技转化的成果推广工作,这也是科技进入到农业领域结合部,推动农业科技加快创新步伐的重点。要积极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机制改革,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教育、产学研的一体化进程,落实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促进现有的成熟农业科研成果加以推广运用,强化农民群体接受与运用农业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要积极鼓励以各家科研院所为基本依托,建立起科贸农相互结合的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彼此促进的关系,完成科技成果往现实生产力所进行的转化。
二是要不断提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之投入。不管是农业科技创造,还是通过科技手段把潜在生产力切切实实地转化成现实之中的生产力; 不管是农民群众的知识创新,还是农业龙头企业中各类设施设备之改造和更新,均需极大的投入。所以,要强化科技和经营企业之间的联合,真正让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技术研发以及对外推广运用之主体。要健全完善各种形式、多个途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且明确农业技术活动是属于公益性事业的范畴,需要如同国家办国防事业与教育事业一样,明确国家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地位,并且明确农业技术投资以及推广投入的最低额度。
三是倡导农业科技采用各类方式切入到农业产业化研究之中。要从农业经济产业化趋势以及农业科技之特点抓起,要么由农科院所自身科研成果来办科技类企业,从而扎扎实实地带动农户。当然,农业科研院所还可利用自身特长为各家产业化组织提前、户中以及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农业科研院所还可将自身科研成果视为资产加以入股,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组织建设。
2.5 培育农业产业化专业人才
我国的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十分注重于培养,形成鼓励农业类专业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局面,其所培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开看,那些不仅具备市场意识,而且懂得经营管理、技术指导的农业经济产业化专门人才。要依据公开、公平、竞争之原则,积极改进高层次人才资源的配置工作,健全人才柔性流动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类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市场化与职业化,让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进入到农业企业之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过程。农业经济产业化一般都伴着科技的极大进步,而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最后还是由农民们加以完成。所以说,唯有在农民群众进行了实践之后,各类农业科技成果才可以转换成生产力,从而推动农业经济新技术与新成果能够得到极大地推广。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间需要用好懂得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部门所缺乏的精神愉悦,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产业从比较低的效益往比较高的效益中转变,持续延伸农产品的附加值来满足当前市场之需求。所以,强化农民职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政府要针对农民群体的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投资之力度,力求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从而产生以政府化办学为主要方式,以社会办学进行辅助的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让农村从业者均可及时地得到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应用步伐。农民群体的职业教育要将知识教育、素质提升等加以结合,建立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布局,落实农业经济产业化对于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之所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中国特色社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的产业化运转就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开发一定要以科技实力为基础,以宏观调控政策为主要支撑,运用主导产业的积极带动以及农民经济组织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集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为一体的综合化经营管理体系。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应当在党和政府的统一指导之下,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与农业经济主导产业等管理措施,大力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创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实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