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现象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管理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管理现象

篇1

论文关键词:泰罗;科学管理;管理主义;经验管理;工具理性;社会理性

弗雷德里克·泰罗是古典管理时期的开山鼻祖,开创了管理学发展史上的科学管理原理学派。然而,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泰罗的经典管理思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议和挑战。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科学管理原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厂的劳动生产率,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亚当·斯密以来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管理方式是一种“大棒加胡萝卜”的物本管理手法,已经适应不了新时期的要求。更有甚者,有人简单地把科学管理原理与人际关系学派思想对立起来,认为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种冷酷的非人本管理,因此,在人本管理已经成为普适管理价值的今天,泰罗的思想更是显得格格不入。那么,泰罗的管理思想是否真的过时了呢?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看待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地位呢?本文从管理学说和管理学理论的历史演进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它开创了公共行政学的管理主义研究途径,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并注重组织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

一、开创公共行政学的管理主义研究途径

当代美国公共行政学家戴维·罗森布鲁姆认为,自伍德罗·威尔逊以来,公共行政学开创了三种研究途径,即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而管理途径又可区分为两派,即传统(正统)管理途径,以及当代以革新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NPM)。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可追溯至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的改革运动。当时为消除政党分赃和官僚腐败给美国联邦政府系统带来的祸害,改革者提出“政府事务中具有商业性质的部分应当以一种完全企业化的模式运作。”传统管理途径的思维和逻辑主要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之上的。任职于1913—1921年的威尔逊总统提出,应该用(企业)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认为“行政的领域是一个企业的领域”。因此,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我们应该以私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所谓行政问题就是管理问题。根据传统管理途径的观点,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的最大化。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普遍掀起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其矛头直指政府的机构膨胀、职能臃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由此也推动了公共行政研究新的热潮,催生了公共行政研究的新管理途径。所谓新管理途径,一般又称为新公共管理(NPM)途径。与传统管理途径之发源相类似,这一新途径也主要是改革取向的,以期改善公共部门的绩效。新公共管理途径包含诸多改革假设,比如,公共行政的焦点应放在获取结果而非遵循程序上;公共行政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应妥善运用各种市场竞争机制;公共行政应强调顾客导向的观念,等等。与传统管理途径观点相类似,认为公共行政是非政治化的和企业化的,这是新公共管理途径的根本。在罗森布鲁姆看来,从价值、组织结构、对人的认识、认知模式、预算、决策观、政府职能等几个特征来说,尽管公共行政的传统管理途径和新管理途径之间存在不少差异,但总体上看是殊途同归的,崇尚效率和系统管理是其不二法门的哲学基础。而追根溯源,管理途径作为现代公共行政学的一种主流研究途径,历史上滥觞于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可以说,正是泰罗的学说,奠定了管理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中的合法性地位;也正是泰罗的思想,启发了威尔逊的研究灵感,从而触动他去吸收和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技术,写出了流传百年的《公共行政之研究》,进而创立了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共行政科学。

泰罗通过对时间动作制、职能工长制、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制的亲身体察,发掘出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法则———效率法则。在他看来,劳资双方都应崇尚科学管理工艺,追求生产率的提高,以实现双赢的目的。著名学者欧文·休斯认为,工厂装配线是体现泰罗思想的主要的社会领域,但政府运用科学管理的时间并不比它晚多少。因此,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泰罗当时就认为,科学管理可运用于公共部门的原因在于:它提供了政府中官僚制组织形式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最佳方法,其系统控制的思想非常符合僵化的等级制、过程和惯例。标准化任务及按其操作的工人与传统的行政模式是吻合的。甚至利用秒表计时进行绩效测量的做法在庞大的官僚组织及其分支中也较为普遍。

在泰罗其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尽管人际关系学派、管理决策学说、权变组织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各种管理学说和理论流派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然而,泰罗开创的传统管理研究途径,以及由其衍生的新管理研究途径,始终是公共行政学的正统研究途径,并未受到其它学派和研究途径的冲击而被边缘化。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所指出的,二战后管理学科领域出现所谓“理论丛林”现象,这使得泰罗等古典管理学者的观点被人发展得过于枝蔓,先后出现6个甚至11个学派的混乱局面。但很多学派其实是标新立异,只是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在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其科学性值得质疑。而惟独由泰罗开创的管理科学研究途径,其合法性一直经久不衰甚至有久尔弥坚之势。对于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博兹曼提出过一个更具结论性的评论。他说:“科学管理在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在公共行政的实践和政府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对科学管理和科学原则的信奉迅速扩展并使其流行的正统做法,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人员的影响达到了顶峰。科学管理在1910—1940年期间一直对公共行政起着支配作用,它使公共行政具体化为一个学术领域。”

二、推动传统经验管理范式向现代的科学管理的转变

科学管理原理的本质是一场思想或精神革命,它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倡导新的科学管理精神,推动了传统经验管理范式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变。关于这个问题,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中曾多次提醒人们不能只重技术而忘记了它的精神实质。他说:“科学管理是通过研究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测量手段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实际而不是传统来决定所能完成任务的正确方法”“具体体现在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上。不仅是管理手段上的,更是管理理念上的。”因此,“他自己由于对大批的所谓‘效率专家’借用了他的方法而忘却了他的基本原理而感到苦恼”。管理学家邓恩评论道,“科学管理的‘措施’绝不等同也不应取代科学成本核算方式等等的管理技巧问题,而后者则是一种坚持收集数据、列表分析并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工业社会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倡导一种全新管理范式的‘思想革命’。”

为什么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本质是一场思想或精神革命,而且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呢?这是因为泰罗一反传统的经验沿袭方法,采用科学的途径来解剖管理生活,探究管理的内在规律和普遍原则。他把科学视为良好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他之前,没有数据,没有理论、原则或制度,就没有人会相信管理能出效益,人们也不会把管理看成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比如,此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就意识到管理是土地、劳动和资本之外的生产力的“第四要素”,但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重视。“只有泰罗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向社会的劳资双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阶层证明:真正的科学,那种能够导致充分掌握信息专业实践的科学不只是技巧、公式和规则,而是一种思想革命,一种世界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德·杜拉克认为,“直到1885年泰罗开始探索之前,还从没有人对工人的日常工作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怎样工作被看作是一种想当然的事情”。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也指出:“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罗伯特·丹哈特则从公共组织理论的角度评价了科学管理原理对于实现管理范式演变的贡献。他提出:“泰罗著作中的哲学含义对公共行政学者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们有可能觉得泰罗的科学很粗糙,但我们不能否定他推进了将严格的科学性运用于组织研究的观念。这种方法不久便成为了管理科学的主流。此外,科学原则最先是被运用于生产,但随后便‘向上和向外’扩大到组织的更高层次,或许可以说普及到了社会。”欧文·休斯更是对泰罗的思想充满誉美之词,他认为:“泰罗所追求的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用效率和科学取代了特定决策,当通过科学管理使雇主和雇员拥有相同利益时,它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变革。”

上述说明,正是泰罗把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精神应用于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才使人类社会的管理世界观和管理范式进行了一次哥白尼式的变革,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具体来看,这种转变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经验管理的主体是个人,主要是通过有经验者起“传、帮、带”的作用,把长期积累的管理常识和管理窍门传授给其他人。相反,科学管理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由领导群体或管理群体来控制,同时还外加了参谋机构和智囊团(外脑)来辅助决策和参与管理。

(2)经验管理的客体(对象)是单纯的物,属于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而泰罗的科学管理对象不仅有物(如机器、工场),更重要还有人,它是通过对人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对人和对物有机统一管理。

(3)经验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智慧、经验和个人胆识与阅历;科学管理依据的则是科学的方法、理论、工具、技术和艺术,实现了我国古代提倡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境界。泰罗明确指出:“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或个人的经验知识。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管理。”

(4)经验管理的程序简单和随意,没有规则意识和制度观念,“谋”和“断”合而为一;科学管理是一种程序管理和规则管理,讲究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管理的过程是分阶段、按步骤进行的,避免了主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泰罗反复强调:“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其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法律、条例和原则上。”

三、注重组织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理性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而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首先进行理性化的组织设计。为此,他提出了“官僚组织”(或称“科层制”)的概念。与此相对应,韦伯极力倡导工具理性,以适应工业社会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对组织管理的要求。由于泰罗与韦伯大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因此很多人以为泰罗也效法韦伯,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把工具理性发挥到了极致,并由此断定泰罗的管理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根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人”假设来断定泰罗的管理就是见物不见人的物本管理,属于典型的工具理性;恰恰相反,在泰罗的著作和思想中,始终闪烁着社会理性的光芒,充满了关注弱者和劳资共同利益的人本意识。

要研讨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区分工具理性和社会理性的基本涵义。所谓工具理性,是指在人性的设定上,把组织人单纯看作“经济人”,诉求物质利益上的最大化;在管理的对象上,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件或依附物,实施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物本管理;在管理的价值取向上,关注组织赢利的最大化,忽视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而社会理性,则同时关注人的多方面需要特别是社会心理需要、社会的公共精神和国家的公共利益。从总体上看,前工业社会的传统管理属于典型的工具理性管理,见物不见人,纯粹把人看作是工具性附属物。泰罗的科学管理虽然是在科层组织场景下进行的,受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理性的组织管理方式,因为其根本目标在于最大限度提高组织效率和生产能力。但必须承认,它同时也注重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1)泰罗的管理哲学的初衷在于高扬“提高全国性效果”大旗,配合罗斯福总统倡导的“保护国家资源,增进全国性效果”的呼吁。泰罗认为他自己写《科学管理原理》一文有三个目的,其中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我们日常的几乎所有行为的低效能使全国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并因此在美国全社会宣传和灌输科学管理的精神,提高社会效率和全国性效果。但很显然,传统的基于工具理性的组织管理思路往往是狭隘的,它只重视组织个人或内部的效益,其目标诉求尚未升华到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层次。

(2)关注管理层和被管理层双方的收益,实现了由瓜分既定蛋糕向做大蛋糕的理念嬗变。在《科学管理原理》第一章的开篇泰罗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当时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相信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对立的,但泰罗认为,“科学管理则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基础在于相信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3)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是合作博弈而非劳工阶层的“囚徒困境”博弈。在论证《科学管理原理》时,泰罗明确地指出“资方和工人的紧密、亲切和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他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强调为是科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4)关注人的价值而非完全的“经济人”取向。如泰罗在国会证词中说:“先生们,有很多人把工人看成是贪心、自私、贪婪,甚至更坏的人。我完全不同意这些在社会上散布的污辱工人的滥言。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工人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并不比其他阶层的人更加贪心、更加自私。他们也不比其他阶层的人少贪心、少自私。”当代美国管理学大师T·彼德斯则认为:“注重时间和动作模式的泰罗,以他特有的方式增加了人们的自由。他的确定工序最佳时间的方法,使一线工人从盲目的、反复无常的工头手中解放出来。人们往往忘记了科学管理革命的两重性,一是对上面的管理者的,二是对下层被管理者的。”

篇2

关键词:县乡公路;质量管理;缺陷处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县乡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及重要性

(一)质量管理的内涵

县乡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施工管理主要是从公路工程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交工验收的全部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包括了公路施工中的劳动管理、经济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等。而狭义的施工管理主要是指在整个公路工程施工中生产作业方面的管理,如施工准备、现场作业组织、平衡生产能力、指挥调度等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现其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二)县乡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县乡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好坏,对县乡公路工程的施工速度和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公路工程质量,不仅会导致返工现象的产生,还会导致维修以及改造的费用增加。与此同时,如果公路工程质量差,那么就会对公路的使用寿命产生严重的影响,给社会的安全带来极大的破坏。反之,优良的公路工程质量会给社会以及人们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不仅能够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还能够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而提高工程质量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就是质量管理,可见工程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县乡公路施工中对于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一)裂缝修补

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等都会引起公路产生一些裂缝,而这些或大或小的裂缝往往又会使得水、二氧化碳、盐或者是其它的腐蚀性物质腐蚀公路混凝土结构的速度加快,所以说,处理好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至关重要。一般对于宽度小于0.2mm 的裂缝,采用表面刷涂环氧树脂浆液的方式进行修补; 而剩余的宽度大于0.2mm 的裂缝,则我们建议通过化学压力灌浆来进行修补。

(1)刷涂环氧树脂浆液。在处理存在裂缝的公路表面时,一般使用二甲苯、酒精或者丙酮擦拭,等到干燥之后,再用环氧树脂浆液反复地进行涂刷,时间间隔3~5分钟。确保涂层厚度在1mm左右。

(2)化学压力灌浆法。这种方法都采用环氧树脂浆液和它的配套产品,施工步骤严格按照裂缝处理、埋设灌浆嘴、封缝、封逢检查、配制浆液、灌浆、封口处理、质量检查的顺序来完成封闭处理。

(二)完善对软土的处理工作

因为一般情况下软土的含水量比较大,抗剪能力较弱,承载的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对于软土通常应用以下几种方式:采用换填渗水性能好的土质,加固处理基底。而水泥或者石灰等建筑材料的稳定碎石法可以应用到稻田、沼泽和藕池等地区的路基处理当中去。也可以将白石灰粗砂应用到含水量较大的地基中,等软土的地基形成孔后,可以将放入水泥和泥沙的生石灰进行搅拌,对照着孔来填充。等到生石灰消解之后,建筑填充材料同时会膨胀,就有了挤压的效果,从而承载力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加强路面平整度

从路基开始施工时就要严格控制平整度,也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同时,合理的控制外观构造平整度以及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在摊铺前应进行试铺,从而有利于指导正式施工,试铺后要确定这几种技术参数:初摊铺垫板厚度、初始仰角、夯锤压力、熨平板拱度、摊铺速度、松方系数以及螺旋输送器高度。在试铺以后,按照得出的各个参数值来调整,以此再进行正式施工,在摊铺时,应该时常检查基准线有没有被碰掉,确保传感器在基准线上移动,及时对摊铺机履带处洒落的混合料进行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平整度。

(四)对县乡公路施工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

在进行公路施工时合理的设计、科学的安排施工工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选用材料时,特别是在集料场上一定要固定,同时一定要用能保证施工进度的厂商来供料,也要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材料的级配,用这些来防止偏离其中线的距离。选取沥青材料是很关键的,一定要选取适合每项规范要求的沥青,对于沥青的指标要严格把关。近年来,因为温度逐渐偏暖,所以对于选择沥青的标号时要选取规定标准的内低标号沥青。

(五)要控制好施工标准

工程师应该要严格的遵守其标准,在路基施工中控制好路基和基层的密度以及强度,以便它们有良好的稳定性。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技术指标,防止在板块混凝土浇筑中出现过振以及出现分层离析的后果,不然会导致板块有裂缝的出现。因此,在振捣时要不得随意加密振点和漏振,防止由于过振而出现的混凝土分层现象。此时要采取碾压式的干硬性混凝土,同时也要事先留出符合标准的伸缩缝。公路工程质量是确保公路施工工程的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减弱病害对公路质量造成的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在公路的施工建设当中融入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因此才能够确保以最好的方案解决公路的病害问题。

三、县乡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县乡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控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县乡公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的参与者,需要明确责任,构建责任范围内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承包人责任制,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状况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和工艺,严格实行自检制度,将质量控制过程放到施工过程中。同时,还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二)规范设计变更程序,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重大设计变更的报批程序要按照规定进行;非重大设计变更也需由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和监理机构三方共同参与会审处理或者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机构进行委托审批;对于设计施工图纸中的疑问,可由施工企业通过现场监理技术人员上报业主或设计单位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要求说明等。

(三)加强质量控制意识、提高质量控制手段

实行全员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员工自己工作范围,在工程质量方面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奖优惩劣,确保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专项培训,加强质量控制人员的控制手段,提高责任意识。

(四)严格加强施工过程跟踪质量把关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就是要勤跑工地,勤观察,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施工中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结语

公路工程在不断的发展中,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的树立好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认真做到工程管理规范化,工程质量优良化,杜绝不合格工程,争取多创优质工程。只有这样,县乡公路施工的质量管理,才能走上正常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杨怀金.公路施工阶段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6:98.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风险识别;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11-01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工程施工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还不够强,相应的管理体制仍不够健全,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备。就目前而言,施工项目存在工期较长、投资较高、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施工方案变更频繁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会给实际施工带来相应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对应的应对策略,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减小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顺利完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

1 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便引入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但当时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进入到九十年代后才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的实际意义是指可能会出现风险的工作环节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测等,尽可能地降低其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并不能将风险发生率降为零,风险管理工作做的再好仍有一定的风险率。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进而使整个建筑业欣欣向荣,是每个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是整个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工程管理的主体是建设工程项目,对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地组织,并制定好施工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有序进行、完工考评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按照时期可将其划分为起始阶段、执行阶段、结束阶段。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要素,目的是通过收集和调查相关的资料,确定可能对施工造成风险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其特点。通过这些分析工作可以辨别出风险因素,即确定不同的项目潜在的不同风险。因此,风险识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切实分析好每一项工程的风险因素,以降低施工项目的损失。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故障分析法、经验数据法等。专家调查法是指相关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分析、讨论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再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故障分析法是指用图解的方式分解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故障问题,接着对故障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但这种方法有可能会出现遗漏或者错误分析的现象。经验数据法是指在对工程项目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识别其中的风险问题,并从风险的相关内容考虑风险来源及程度大小。在实际的应用中,经验数据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3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

3.1 业主及监理单位引起的风险

部分业主完全不顾及施工规律,向施工方提出各种苛刻要求。例如求标价要低,但是质量要高,工期要短。违背工程建设基本原则,要求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部分监理工程师忽视职业道德,无视施工规范,甚至有些监理工程师为了自身利益,一味地满足业主要求,不按合同来、擅自提高标准。施工方由于竞争激烈,不得不接受业主不合理的要求。这就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很难达到要求,导致工期延长,使施工单位遭受巨大的亏损。

3.2设计单位引起的风险

部分设计单位的责任心较弱、或为了自身利益降低设计成本,很有可能出现设计有问题有缺陷的现象,但即便是因为设计原因发生事故,设计单位也会以施工质量未达标为理由推卸责任。因此,设计单位也可能引起风险。

3.3施工单位自身引起的风险

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工期、成本、技术、材料物资等方面也会出现管理不规范、不达标的现象。例如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规范施工,以“差不多就行”的心理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差、易发生安全事故。如若发生因施工不达标造成的安全事故,施工单位不仅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还要承担事故的刑事责任。质量与安全永远都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第一要求,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管理内容。

4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4.1 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

管理者是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在风险管理中具有领导地位。因此,要切实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发挥好管理者的风险管控作用。管理者首先要学好风险管理知识,用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及专业实战经验武装自我,担起风险管理的责任,化解施工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最后,要建立健全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员工对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到风险管理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

4.2 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规避风险能力

系统、健全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所以,要从风险产生的源头出发,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首先,必须严格把关设计单位的施工图纸,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如若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设计者交流、验证,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其次,如若风险已经发生,要对风险进行及时的分析,防止产生蝴蝶效应,防范连锁风险事故,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3.3加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重视施工过程

施工现场一直都是是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地方,加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重视施工过程,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首先,施工人员要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知识,明白风险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施工人员本身要具有极强的安全意识。其次,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器具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重要的施工工具的检测周期要足够短,避免因工具故障导致的事故问题,保证施工安全。

4 总结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相应的增多。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要重视项目风险,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使工程项目相关的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员工均具有风险管理意识。企业要做到在科学识别风险后,做好风险应对措施,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提升施工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昌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J]. 大科技, 2013 (24): 267-268.

篇4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交通工程的需求逐渐增多,通常情况下,经济越达到的城市,交通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高,而现浇箱梁施工是现代交通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对现浇箱梁施工组织管理展开研究,为工程施工安全建设奠定基础。

1做好现浇箱梁施工组织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组织管理是所有工程中都需要重视的内容,良好的施工组织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建设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更可以防止不必要人身伤亡事件的发生[1]。在现浇箱梁中,要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大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注,还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现浇箱梁施工组织管理工作。

2工程施工中现浇箱梁施工组织管理措施研究的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荆溪互通现浇箱梁工程位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在该工程中拥有A、B、C、D四个匝道,其中A匝道为跨荆溪互通主线路,上部结构为5×25+2×(4×25)+(3×40+39)+3×(4×25),总桥长为791m,桥高最大处为27m,宽度为13m第14跨到地17跨属于现浇箱梁施工,这部分为现浇箱梁施工组织管理重点,其中第15跨与第16跨为主线桥。为做好该部分的施工工作,主要使用了钢筋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同时应用了钢管立柱、贝雷梁、竹胶板与方木等,前两者为支架,后两者为模板,并用汽车泵输送混凝土。

2.2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管理。由于在工程施工中,经常因施工人员管理不到位而引发安全事故,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降低了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针对这种情况,在本次施工建设中成立了专门的施工组织结构,主要负责本次工程的施工人员管理,不仅设置有管理组长一职,还添加了副经理与项目总工,安排一定数量的组员,并设置了一定的质检部门,严格检查各个施工工序,同时,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他们签订了负责书,只要该人负责的工作出现任何问题均由责任人承担,有效防止了互相推卸责任情况的出现。2)确定施工组织管理原则与内容。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荆溪互通现浇箱梁施工建设也是如此,为保证工程顺利开展,施工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组织管理内容,提出施工原则,认为“确保安全、先保通、再施工”是施工建设的重点,并指出在施工中要尽量减少对现有交通的影响,保证不为人们正常出行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要求所有人员都应按照施工组织管理规定开展工作,如果不遵守规定,施工企业有权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如所有管理人员都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若在施工建设中出现的情况,引发施工事故,相应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若施工人员不按施工组织管理规定施工,导致施工错误,企业可以酌情对其进行经济制裁,或暂停其工作,让其进行反思。3)严格审查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在施工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它们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所以,在实际施工建设中就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管理,务必做到货比三家,选择与使用最优质的施工材料,然后交给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抽检,只有合格的施工材料才能进入施工场地,同时,做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都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简单的机械,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打造高质量的工程。4)明确施工顺序。正确的施工顺序也是做好现浇箱梁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在本次施工建设中,尤其是第15与第16跨的施工管理中,按照先搭设限高架与贝雷梁支架、再安装模板与钢筋,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同时张拉与雅江,加强防撞护栏施工,最后再拆除支架与限高架。再者,确定了现浇梁施工时间域跨点,如在2015年6月25日~7月10日,开始第17跨段建设,该跨段施工完成后到7月25日开始第16跨段建设,以此类推,一直到2015年8月25日完成整个跨段设计,强化施工要求。5)施工质量防御。施工质量防御是本次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要真正防止施工质量的出现,就要从源头开始,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合适的法律法规,一切从合同出发,并将合同内容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本次施工建设中,根据相关规定应用了必要的标志,并让所有施工人员穿戴具有反光功能的工作服,其中施工人员为桔红色套装,管理人员为桔红色背心,这样可以准确的分辨出哪些是施工人员,哪些是管理人员,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找管理人员解决。

3结语

工程施工中现浇箱梁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施工建设,需要应用的施工人员较多,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进一步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正确认识施工组织管理的必要性,找出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加强质量控制,强化工程施工质量,并从施工人员管理、施工材料与机械入手,确定合适的施工顺序,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工程质量,为社会建设合格工程。

参考文献:

篇5

(安庆供电公司,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持续上升,对于供电服务质量与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配网工程的施工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配网工程的施工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配网工程施工核心就在于如何控制配网工程本身在安全层面上存在的诸多风险,减少电网及设备事故。

关键词 配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措施

0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施工安全问题。然而,在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危险,对于这些危险,我们应该如何界定,我们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如何通过规避风险来提高配网工程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对于配网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进行有效地风险评估,管理人员及时制定方案减少安全隐患,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对配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效率,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公众对于施工安全问题的关注。

1配网工程施工技术详述

配网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网架建设、线路建设与电缆铺设三个部分。网架是整个配网工程的主要框架结构,它是电网供电安全的重要的保障,它对整个电网结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配网工程的线路建设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在线路建设中要保证配电线路设计的合理,并且为配电网划分合理的区域,实现区域的独立供电,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区域供电的安全性和有效维护。同时将配电网联络设备以及由单个线路所组成的环形网络设置为开环运行模式可以实现电网安全事故和故障的有效的转移。而电缆的铺设则是整个配网工程技术中的主要施工内容,在对电缆进行铺设工作时,要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确定电缆的型号和规格,并且要及时的对电缆的质量进行检查与验证,以确保电缆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配网工程网架建设中的主要形式

2.1联络线形式

联络线模式[1]是在两条网架线路之间建立一条联络线,并且当主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这两条线路可以互导,不会影响用电户的正常的用电,这使得整个网络供电系统的连续性得到安全的保障。同时,由于两个网架之间仅有一条联络线,也大大减少了前期建设的投资。但是对于这种网架结构来说,如果出现故障的线路包括连接点,两条线路就无法正常互异,此时就不得不停止工程建设,对施工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重点防护各个连接点,避免故障的产生。

2.2手拉手环网形式

手拉手环网形式[2]则是将主线末端直接连接到一起,形成以一个循环的形式进行环网供电。它是我国目前配网建设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环网方式。其优点是,在手拉手环网供电区域,只要通过切换环网单元内的开关即可实现不同电源区域间的电源转换,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供电的效率。投资小,建设速度快,供电效率高。但由于这种方法对线路的要求较高,一旦变电所出现故障,仅仅只能用一条电线供给所有所在区域的用户。会造成这一条线路负担过重,造成二次故障,影响更加剧烈。

3配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3.1危险源理论

无论是通过联络线形式还是手拉手形式进行网架建设,在配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都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往往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环境的破坏,建设成本的增加等等。这就是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定义。那么在配电施工危险源主要有哪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探究: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是指因为人为过错造成事故的发生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或技术人员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够强,没有对安全风险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规划,造成一些决策上的失误。例如没有选定正确的技术人员进行工作,造成工程的延误,特别是在抢修监管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的错误选定,造成无法及时正确确定故障,排除故障,造成巨大损失;或者坚持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造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技术人员由于疏忽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造成人员伤亡等等,这些都是危险源。

而像发电机、电源等一些设备故障造成的危险;吊车刹车失灵,起重机故障或者极端天气,例如雨雪大风等等这些偶然的,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危险源则被称为外因。

3.2如何识别风险源

面对施工过程中,这些种类众多,原因不同的危险源,我们应该怎样识别他们,更好的规避这些风险源呢?方法其实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仅仅说几个我觉得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现场观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地观察可以有效的减少危险源的发生。对于专业的人员来说,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现场考察可意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识别危险源,降低施工管理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专家调查:如果己方公司的管理人员不具备识别风险源的能力,则可以聘请有经验专家实地考察,或者向专家咨询,识别,分析排除风险源,规避风险。

安全风险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安全风险的信息共享。这样对于负责安全风险的管理人员来讲,就能够及时地了解风险的所在之处,并且及时地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进一步分析整理,这样就能及时地对之前实施的安全风险控制计划做出调整,采取修改或者颁布新的安全风险控制计划,按照这种循环往复的模式,保持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动态监控,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安全风险控制的目的。这样就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危险源。

3.3施工停电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在众多施工风险中,最经常,也是最头痛的事莫过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停电的事故了。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的依赖日益加剧,有时施工停电不仅意味着无法继续工作,更意味着整个区域内电路系统的瘫痪。那么,应该怎样预防施工中停电事故的发生。首先是对危险源的预防,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方法与程序,完善危险源辩识工作,对危险源进行识,和评估。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重大事故危险的监控,防止停电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防止因个人失误造成施工现场停电。同时应该先制定好安全措施和应对措施,防止在事故发生时手忙脚乱,并设定好防止停电的技术保证措施,并要求检修工作负责人和值班负责人通过认真学习,切实掌握。采取短时停电的方法插拔T型头连接部分。当解除监控系统与需要检修部分的连接后,监控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有效、切实地分析和预控危险点,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

如果不幸在施工现场发生了停电措施,也不用惊慌,必须以最快的行动应对事故的发生,按照之前设定的应对措施,迅速进行抢修,尽可能快的恢复电路供应,如果无法恢复用电,也要将人员和设备处理好,避免损失的增加和危险的产生。

4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网配施工技术和其在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形式,配网项目施工风险的来源和对于风险源的应对措施,认识到了配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应对危险的发生。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加强对于配网网络结构的设置,有效的规避风险,并且为预防危险的发生制定合理的预防方案。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其应对风险的应变能力。更好的提高配网工程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光彦,戴天波.浅谈配网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14(5):30-33.

篇6

关键词: 团队建设 质量管理 进度控制 安全管理 文明施工

一、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能在领导、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竞争优势,能以最佳的资源组合以及最低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1)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工期的长短、企业对该工程的期望目标,公司对工程实行项目管理,由有关部门选派业务骨干,成立项目组织机构。首先实现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的优化。项目经理是项目整个实施过程的管理核心,其他各施工班组、安全管理组、技术质量组、物资供应组、行政后勤组的人员从年龄、知识结构、施工经验、数量上配备合理。同时,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分工,责任到人,使各专业、各部门人员相互了解,增强每个人的责任,使各专业、各部门人员,清楚干什么事,避免多头领导或无人负责,杜绝项目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增强团结,提高办事效率。

(2)团队要进行全面的管理策划,确定工程所要实现的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管理目标、文明工地创建目标。建立和健全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根据管理体系对所确定的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到每一个小组、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整个项目施工团队做到目标明确、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3)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加强管理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团队。

项目部要求全体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熟悉图纸、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的基础上,要学习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验收规范、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等资料,不断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工程服务。要结合项目部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按计划的开展集中学习。同时,要组织项目部的员工参观在建的同类工程和获奖工程,吸取经验,取长补短。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工程施工成本的高低,因此,抓好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对实现优质工程质量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部在开工前,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主要职责。项目经理要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负责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在本工程的实施。建立适宜的施工秩序,确保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项目部要制定出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各专业编制工程的施工工艺,使施工整齐化、规范化、标准化。组织好各专业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图纸的会审工作,将设计缺陷消除在施工之前。制定严格的材料检验制度,把好施工第一关,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及质量事故。编制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做好交底工作,并且要求施工人员要掌握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做好施工原始记录。要组织各专业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

从提高全体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入手,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对以往工程施工检查验收提出的的工程质量缺陷进行汇总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推行目标管理方法予以克服和纠正。组织各施工专业本专业的施工质量通病及相应措施,做到事前控制。同时加强对日常质量工作的管理,将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精心组织施工,施工人员和质检员应按贯标要求及时准确填写施工记录、施工检查记录、关键工序把关卡、试验记录等,做到技术资料、保证资料等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同步形成。严格执行工序交接验收制度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上道工序未经验收或隐蔽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认真对待施工验收中发现施工缺陷的处理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举一反三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工程质量的内部检查执行工程质量三级检查制度,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对不合格处,具体落实到人,进行整改。

项目部要根据实际制定质量奖惩制度,并形成常态机制。对于施工工艺质量好的专业要给予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专业要进行曝光及经济处罚。对关键工序要责任到人,如:母线压接、螺栓紧固、主变安装、投运前二次回路检查、定值整定等,使每个环节都在质量控制之中。同时,为了提高工程启动试运行的成功率,项目部制定出变电站启动送电前各专业检查表,各生产班组必须严格按“检查表”所列项目进行检查并签字确认,并提交项目部备案。如果未认真执行“检查表”而发生了相应的事故,项目部将对责任班组及责任人进行处罚,反之,工程顺利投产送电,项目部将根据实际情况奖进行将励。把工程质量和每一个人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把好质量关的积极性。

三、科学组织、统筹安排, 确保工程进度

工程进度是合同正常履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合理安排工期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形象、施工成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做到科学组织、统筹安排,确保工程进度。 根据工程施工合同工期要求,在熟悉工程施工特点和工程量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和机械准备。工程在施工前,甲、乙供材料应事先到位,准确、及时的提供物资需求计划,保证材料的供应,不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导致工程进度的耽误。采用先进、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保证施工安全,促进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做好各阶段、各专业施工人员的按需按实配置。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将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后,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项目,把进度计划细化,编制出月(周)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安排落实到班组,布置到位,调配好人力、物资和资金。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记录和发现影响进度的问题,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做好协调工作,排除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严格按照进度有效有序推进。并制订进度奖罚措施,对工程进度作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奖励,对抓进度不力的管理人员和不能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施工班组进行处罚。

四、项目管理工作中要以安全管理为龙头,规范现场管理

安全管理方面,项目部要确定 “以安全管理为龙头,规范现场管理”的管理思路,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根据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明确每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施工人员,个个安全有责任,人人有指标,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2)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配备有管理经验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全员安全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同时,给予专职安全员充分的奖惩权力,加大日常安全监察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落实责任。

(3)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制定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加大重大危险源的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并定期演习。建立起各单位相互联动,建立起现场或就近医院相互联动的机制。

(4) 严格执行各专业施工班组施工作业前的交底工作,重大施工方案交底工作,交底人及被交底人必须签字。坚持每周的安全学习活动,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学习事故案例,使每个职工始终牢记安全、保证安全,使施工组织顺利进行。

(5)项目施工安全资料收集整理:工程开工前,建立安全资料档案目录及资料盒。在施工过程中,随工程施工进度不断收集整理安全资料加入到相对应的目(盒)中,并在每个目中设立一个资料分目,收集一份填一份,即有什么资料就“对号入座”,加入到对应的分目中,形成施工安全管理资料。

五、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创建一流的文明工地

文明施工现场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发扬企业文化的阵地,项目部要通过加强文明工地建设,不断提高项目部的全面管理水平。

(1)文明工地建设要进行详细的文明工地策划。

编写文明工地创建计划书,围绕文明工地创建,狠抓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文明工地创建工作。项目部要科学设计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通过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规范建筑物、安全设施、标志、标识牌等式样、标准等,以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一、整洁、醒目、美观的整体效果。做到三个实施,实施模块化管理:现场施工总平面按实际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分为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设备材料堆放区。各模块区主要由现场环形砼道路、塑钢网板、铁艺栏杆、钢管栏杆等分隔而成。并在办公区或施工区设置“四牌一图”;实施施工区域化管理:施工现场实行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化理。按作业内容或施工区域,由网板、绝缘网、围栏等对作业场地进行维护、隔离、封闭,并设置安全标志、标识,明确安全责任人;实施定置化管理:规划、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机料堆放定置化。机械、材料、构件、临时设施、道路等严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布局要合理紧凑,避免二次倒运,要实现安全高效、井然有序。

(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保护环境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应将“文明施工”作为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将文明施工管理与班组建设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按文明施工目标,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工序,避免在午休和晚间等休息时进行。在施工现场禁止流动吸烟,禁止焚烧设备包装箱纸皮、木板、废弃的滤油杂质等,把空气中的扬尘和污染气体减少到最低程度。施工过程中,不乱丢施工废料废物,做到每天“工完料尽场地清”。

篇7

风险管理,评估,工程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09-02

工程项目周期长,耗资大,经常存在多种因素干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极其容易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建设方案步骤、工期拖延、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这些全部都被成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为此,工程项目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其风险并做好风险评估,提高项目的风险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对于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工程项目中存在风险,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可以根据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征以及预期后果,对所有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并依此制定出对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方案和措施,付诸实施。

2工程项目风险的特性

工程项目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风险特征可以简要的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项目风险的随机性;

二是项目风险的相对性;

三是项目风险的渐进性;

四是项目风险的阶段性;

五是项目风险的突变性。

3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出发,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分为项目外风险和项目内风险。

3.1工程项目外风险

工程项目外风险即由工程项目建设环境(或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包括:

(1)政治风险。主要是指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局势稳定性,项目建设和运营所受到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政策性调控影响,以及有关项目的审核批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这类风险由下列诸因素引起:一是政府或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干预太多,指挥不当。二是工程建设体制、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或不合理。三是在国际工程中,国家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等。

(2)自然风险。自然界气候的变化、灾害的发生和项目厂址选择经常遇到的不良地质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是每个项目都无法避免的。其通常由下列原因引起:一是恶劣的气象条件。如严寒无法施工,台风、暴雨都会给施工带来困难或损失。二是恶劣的现场条件。如施工用水用电供应的不稳定性,工程不利的地质条件;又如洪水、泥石流等。三是不利的地理位置。如工程地点十分偏僻,交通十分不利等。四是地震。

(3)经济风险。经济因素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长期存在,影响频率高,交叉作用多见,原因较为复杂。其主要产生于下列原因: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如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景气。二是投资环境差。工程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如交通、电力供应、通讯等条件)和软环境(如地方政府对工程的开发建设的态度等)。三是原材料价格不正常上涨。如建筑材料不断攀升。四是通货膨胀幅度过大,税收提高过多。五是投资回报期长,属长线工程,预期投资回报难以实现。六是资金筹措困难等。

3.2工程项目内风险

对工程项目内风险根据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又可对其进行分类。

(1)按技术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工程项目技术风险是指技术条件的不确定而引起可能的损失或工程项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工程项目非技术风险是指在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非技术条件的不确定而引起工程项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2)根据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分为进度、技术性能和质量,以及费用风险。工程项目进度风险是指工程项目进度不能按计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工程项目技术性能或质量风险是指工程项目技术性能或质量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工程项目费用风险是指工程项目费用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4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

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各种风险因素评估。基于这些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表现规律差异较大,分析评估的方法也就有所区别。项目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源发生的条件、时间、空间、频率及损失期望值。风险分析与评估的方法按其性质、用途和适用评估对象分为几种类型:

按性质分为定性、定量及两者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分法(DELPHI)等。

按用途分为:用于风险源分析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预测、频率统计分析、风险后果的评估、风险决策、管理计划和对策的制定等方法。按适用评估对象分为:针对工期、成本、投资、质量、事故(或故障)、合同、管理、汇(利)率、自然气候、工程地质条件、灾害、政策法规、技术、预测和决策等的分析评估方法。

5有效管理的风险监控与风险决策

通过项目风险监控,把握工程项目风险的现状,了解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有效性,以及出现哪些新的风险事件。在风险监控的基础上,应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权变措施、纠正措施以及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或建议等。并对工程项目风险重新进行评估,对风险应对计划作重新调整。

在风险被辨识、估计和分析评价后,就可以考虑各种风险的处理方法。风险的防范手段有多种多样,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担、风险分散、风险合并、风险修正等方法。

以上的风险对策不是互斥的,实践中常常组合使用。比如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的风险对策,例如向保险公司投保。可行性研究中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研究并选用相应的风险对策。

6结语

风险管理的理论已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体会到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合理地规避风险,有效地抵御风险的困扰,增强项目抗拒风险的能力,无疑就是在减少项目的受损失机会,降低损害的程度,项目的盈利能力因此增强,项目系统建设和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因此其理论的研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预期,在工程项目领域,风险意识会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也会有极大的适用空间,尤其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必将大大提高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建筑施工项目 现场管理 措施

建筑施工是指建筑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建造过程,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建筑施工项目现场为施工作业的场所。建筑项目的成功与否,不光与设计、施工等技术因素有关,而且也离不开施工现场精心高效的管理。其管理的意义在于,能确保项目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尽量不延误工程工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施工目标;能加强现场的建筑材料的管理,对于建材的进出、使用和损耗等都进行详尽的登记,最后达到降低物资消耗、节约施工成本的施工目的;能增强与施工技术人员互相配合,提高工作效率、运用先进的施工方法,高质高效的达到施工效果;

能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降低事故率,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安全有秩序的完成施工项目。

一、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的做法。项目部应奉献精品,在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力争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的开支。

2.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到现场管理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科学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积极性、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二、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措施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所以在工程建设施工的现场管理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制定并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建立专业管理程序文件,依据施工标准及各工种施工专业规范,制定好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让施工中的每个细节,每个步骤都可以有据可查,照章办事。规章制度中主要包括: 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分级例会制度、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材料采购制度、材料出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使用调配制度,文明施工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临时用电用水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保卫制度等。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并指定相关负责人进行监督执行。设立专门的部门,对这些程序文件、工作手册及施工标准进行管理。

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直以来,建筑的施工质量就是施工项目的核心,是建筑成品日后正常使用的根基。应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的量化和奖惩制度,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施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与各级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只有通过各级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除了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外,在施工工艺上也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尤其是有高新技术要求的,确保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文件要求,围绕质量、成本、工期等制定施工目标,使得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工。

3.加强施工现场的材料与设备管理

做好原材料建材的质量监控,施工建材进场前,需要检查实物和质保书,检查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材料样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材料才可以进场。在进场材料的管理上,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发限额领料单,保管员按单发货,从而即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对于易碎或贵重材料,在施工现场单独存放,尽量减少人为的搬运次数。对于现场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如果不能及时退库,则单独放置并在明显位置标注不合格品字样,这样能够防止错发错拿现象。材料堆放要按照工程进度表,配合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放置。按照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在指定位置按种类进行堆放。对材料的发放,做到登记到册,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进行发放,并且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丢失和浪费。对于现场不能使用的剩边角余料,应及时退回公司辅料库,以便其它工程使用。另外,还应对项目里所涉及到的机械设备进行详细的统筹规划,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定进出场时间和作业内容,并提前做好准备及记录,安排专人负责联系。统筹规划尽量减少机械设备进出场频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

提高现场施工队伍的素质,做好施工前的岗位培训,对技术措施进行交底。明确岗位职责,对施工技术及方法做到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岗前对特殊工种进行特别的培训。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所有的设备、工具及原始材料都交接好并做好记录留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加强现场秩序、严明纪律、奖罚分明。对技术工人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在新设备、新机械、新材料的投入前,做好相关的使用培训工作。做好施工计划和人员调配计划,统筹时间,尽量避免窝工,这样既能缩短工期,又能提高施工效率。

5.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安全管理重于泰山!这些警句不是空话,这关系到所有施工人员及工程项目周边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件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加强对所有人员的安全防范教育,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各工种的工人,做好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条例,建立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记录;加强防火管理,杜绝火灾隐患,做好火灾应急处理预案及人员急救培训;加强施工电源的检查与管理,严格按照总平面进行布置,所有电源箱及电缆都应安排专人负责看管;对场内所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并且定期检查记录在案。

三、结束语

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一、事前质量控制的过程

(一)施工准备的范围。一是要有一个贯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对整个项目进行一个全局的把握;二是对整体工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的建筑物进行施工准备;三是对于每一项单位工程进行分项分部的工程施工准备,例如冬、雨期如何施工。项目施工前后都需要进行施工准备,包括正式施工前的一切施工准备工作,以及施工后对每个施工建设阶段进行的施工准备,因为每个阶段对于施工建设材料、施工机具、现场组织要求和技术要求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做好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对于整个施工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二)施工准备的内容。施工准备的具体内容包括多个方面,需要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和施工现场准备。技术方面要求监理人员能够审查项目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能够对项目施工地的地质、土层地下水等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分析调查,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预算有所了解,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有高标准的要求;物质方面主要是施工中所需要的一切建筑材料、配件还有施工机器和工具等的准备;组织准备主要是保证施工现场的有序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召集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教育等的人员管理措施。施工现场准备的范围比较广,它涵盖施工现场的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比如施工进程的设置,安全网的搭设,生产生活所需临时场所和设施的搭建,建设施工材料的购进和妥善安置,机器设备的安装、运作和维护等。

(三)事中质量控制过程。对建筑项目的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作业的全面把控,主要是对每个项目的施工工序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对工序质量的控制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严格遵守工序规范、主动把控工序活动的条件质量、及时检验工序活动的效果质量以及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任何的工艺操作都应该保证在严格的规程下进行,只有确保每道工序合乎标准才能保证工程能够完美竣工验收,各单位各个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工序活动中包含很多因素,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施工机具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转以及施工环境等,只有将各种各样的工序活动条件综合考虑,制定严密的施工计划,把各道工序条件有效控制起来,避免发生突然情况,保证整个工程正常稳定进行。对于工序活动的效果质量如何应该及时进行检验,对施工状况进行动态把控,及时发现施工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分析,把工序纠正到合格的标准中。工序质量控制点指的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一些关键点、重点或是薄弱环节,能够提醒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一定时间点和一定的环境下引起重视,使得整个工序可控且良性。

2.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是指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最终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方面。设置质量控制点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质量控制点需要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分析,明确质量控制点,精确找出控制点施工项目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且提前研究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和相应的有效的解决对策。还需强调一点,在质量控制的重点中施工工法会对施工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建筑物的倾斜问题、混凝土的坍塌问题等,都要引起重视。

3.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检验就是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工序操作结果进行测定和检查,得到一些确切的科学数据,并且把所得结果同此道工序的规定操作流程和质量检测标准进行对比,进而判断该项工序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质量标准。工序质量检验是对结果的判断,但归根到底是对每道工序的施工过程提出了严格的把控和要求。最终工序活动的效果就是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所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合格还是不合格。

4.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

对施工项目的质量预控就是施工前要事先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概括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四)事后质量控制。建筑工程的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对完成整个施工过程之后形成的成果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对施工成果进行的全面的自检活动。一是要对按照文件规定和合同规定内容完成施工的工程项目进行自检,审查其各项质量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能否满足正常的生产和使用。二是验收完工的建筑要内净外洁,一切配套安装设备和水电气等都能正常运转,建筑废料残留物要搬离现场,施工搭建设施要拆除,地面要填平整。三是工程项目的各项材料档案要保留完整,组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二、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的重点

(一)具体细节的测量控制。在进行施工前,监理技术人员应该就设计项目图纸进行审查,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严格控制在标准容忍范围内,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每道工序的完成状况和完成质量,对于不符合标准或者存在隐患的情况要提出意见,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处理。

(二)书面指令控制。监理部门通过书面文件的形式,向施工单位提出此项建筑项目的要求标准和建筑任务,指明发现的施工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操作隐患,确定施工方的责任和义务。

(三)材料和项目现场控制。工程师需要对建筑项目所需的各种材料的功能、质量标准、物理化学性能等进行现场抽样检查,通过采取现场实验的方法获取可靠数据来对材料品质进行把控。

(四)驻地实时监督控制。需要对施工单位的建设施工作业进行实时的监督,排除一切不合格施工工序和存在的施工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切实的把控质量。

作者:谢泳江 单位:四川省宜宾艺新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轶新.现场施工给水管径的快速选用[J].建材与装饰,2016,6

[2]吴云.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篇10

关键词:施工项目;现场管理;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是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内的活动及空间使用所进行的管理,主要依靠项目经理部来进行组织。而施工现场是指用于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占用的场地。一个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是否布置合理,安排妥当,对整个工程顺利实施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似一面“镜子”,能照出施工单位的面貌,同时也是进行施工的“舞台”,是现场各种活动良好开端的保证通过多年的现场实践,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场容场貌及环保问题

整洁、干净的施工现场,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施工现场的布置,必须科学合理,结合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对施工现场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合理布置。在项目经理部入口处的醒目位置,张挂“五牌”“、二图”。对布置安全消防标准方面的,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现场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地面作硬化处理。建立工地文明施工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适时进行环境监测。做到未经处理的泥浆和污水不直排;不在施工现场焚烧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恶臭的废弃物;妥善处理垃圾、渣土、废弃物和污水;对施工机械忧民,应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保护好施工现场地下管线、文物、古迹、电缆等;在温暖季节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布置。

2.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到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作好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及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

3.材料问题

土建施工,其所需的材料种类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新的材料应用的问题。因此,针对材料的问题,必须解决好材料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材料供应。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考察市场,对进场的材料,除必须提供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外,还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②、材料采购,在采购订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若审查合格由监理工程师批准投入使用。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如预应力钢筋的硫、磷含量等),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对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③、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

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样检验,并报验监理、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④、材料发放。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对于到场材料,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且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就的材料保护措施。

4.施工的问题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原则上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但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在进度实施中要注意施工进度与合同工期、阶段性目标保持一致;关键路线安排和施工进度计划实施过程的合理性;人力、材料、施工设备等资源配置计划和施工强度合理性;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供应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有机衔接。对于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道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贯切事前预控、事中检查、事后评定的控制手段。严格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专检,通过层层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5.人员管理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的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凝聚力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怎样才能将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机结合成一股强力军呢?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这些,就需要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极具向心力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张,技术复杂的工程,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

6.资料管理的问题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竣工资料这一项,竣工资料验收不通过,不予验收。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质量评定、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一一注意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给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在平时的工程施工中,要做到工程进度与工程资料同步,绝不出现事后补资料的情况。

7.施工安全的问题

主要是加强施工工程安全,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环境安全、施工机械用电安全。搞好安全问题,首先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坚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认真贯切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

8.现场协调的问题

项目经理部现场协调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内部协调主要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各工种之间交叉作业的配合协调,内部协调主要使用行政手段,利用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协调有: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协调;与业主的协调;与监理单位的协调;与设计单位的协调;与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协调;其他平行作业施工单位的协调。协调是纽带,能使参建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减少扯皮现象,促进了工程进度。同时在处理工程延期、费用索赔等问题时,协调工作也是很关键的,通过协调,可公平合理地解决合同纠纷和合同争议,公正地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和正当权益,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引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