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融资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融资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融资的方法

篇1

有些病可能与生俱来,是父母直接遗传给你的,所以应当及时预防。

1.高血压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子女患病概率达45%。有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定期监测血压;减少盐的摄入,多吃含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菠菜等;控制肥胖;戒烟限酒。

2.糖尿病父母都患有糖尿病者,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15~20倍。高危人群要坚持运动,45岁后每隔3年要做糖尿病常规检查。

3.哮喘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子女患病几率可达60%。有哮喘家族史者应避免各种引发哮喘的环境,如吸入过敏物质、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等。

4.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是一般人的10~30倍。如果经常出现闷闷不乐、体重显著增加或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等,要及时就医。

5.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发现有湿疹、溢液、皱缩,应引起重视,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6.胃癌调查发现,胃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3倍。有胃癌家族史者应去检查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7.老年痴呆有家族史者患病率比一般人要高出4倍。因此,有家族史的人,50岁以后就应该进行检查,看有没有智力方面的障碍。

8.超重肥胖者的体重遗传因素占25%~40%,有家族史者应控制脂肪和甜食的摄入,经常运动。

9.骨质疏松女人的骨质情况和她母亲的非常相似,预防要提高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

(王成光)

女人一生的健康时间表

10~20岁:骨骼这是女性发育的特殊时期,也是长个子的黄金阶段,所以应特别重视骨骼的生长和强硬度。骨骼生长得好,体质就强健,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就无法弥补了。在这一时期,女性应特别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鱼虾、鸡蛋、豆制品和奶类,多参加一些对骨骼生长有利的运动,如跳绳、游泳、篮球等。

20~30岁:这是女性发育成熟并完善的时期,是女性最为突出健美的阶段,因此要注意保健。佩戴文胸要松紧适度,早晚适当按摩,不要一味追求苗条而盲目节食,适量摄入含蛋白质的食物,能增加胸部脂肪,抵抗疾病,保持丰满。

30~40岁:子宫这是女性进入中年期的转折阶段,也是结婚生子、性生活较频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女性要特别注意子宫等妇科方面的保健,尤其对宫颈要注意检查。

40~60岁:心脏、血压这个阶段女性已经步入更年期和衰老期,心脏和血压正常是健康的标志。这一时期要特别注重心态的调节,多与人沟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检测血压是否正常。

60岁以上:平衡力这时人的身体各项机能开始走向衰退,容易缺钙,身体平衡力下降,爱摔跤。除了要定期检查身体,还应特别注意饮食,不摄入过多的脂肪,以减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多吃蛋、奶、豆制品以及蔬菜和水果,口味以清淡为宜。

(周波)

黄豆发点芽豆浆更补钙

在家自制豆浆,有时泡好的黄豆已经轻微发芽,这样的黄豆是否还能用来做豆浆?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这样说:“黄豆轻微发芽后做出豆浆口感可能要比没发芽的黄豆差点儿,但营养却更丰富。”

黄豆的含钙量很高,但同时也含有大量影响钙质吸收的植酸,而在发芽过程中,植酸被分解了,能促进钙的利用和吸收。而且黄豆还含有不能被人体吸收、易引起腹胀的棉子糖等物质,这类物质在发芽过程中急剧下降,减少了喝豆浆以后腹胀现象的发生。

此外,发芽的黄豆既保留了原有的营养,还增加了新的维生素。例如,还原性维生素C从无到有,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也大大增加。而在发芽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更多的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元素被释放出来。

要注意的是,轻微发出一点小芽的黄豆可以用来做豆浆,但发芽很长的黄豆就已经是豆芽了,其性状不适合用来做豆浆,出浆率也不会很高。

(刘良国)

四个动作对身体有益

1. 打哈欠打哈欠是人的生理需要,是神经疲劳的信号,表明兴奋即将或已经达到最高点,提醒人们此时应该休息了。另外,打哈欠有助于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使眼睛感觉更明亮、舒适。专家为此建议,长时间盯着电脑工作的人,劳累时不妨打个哈欠,以缓解眼部疲劳。

2. 伸懒腰仰头举臂是一项伸展腰部、活动筋骨、放松脊柱的锻炼方式,在短短几秒钟内,可将很多淤积停滞的血液赶回心脏,增大血液循环量,从而缓解疲劳,振奋精神。

3. 扩胸人们在工作之余、疲劳时,不妨做几下扩胸动作。这样不但可以锻炼胸肌,还可以增大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扩胸使胸部肌肉得到运动和拉伸,能刺激胸腺分泌更多的免疫物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4.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增加肺的换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全身各器官、各系统充分发挥功能。另外,还可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肺内的残气及其他代谢物排出。此外,深呼吸还能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放松身体,缓解紧张情绪。(房芳)

经期后三天应防“炎”

从预防保健来说,经期后3天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使平日里并不能致病的细菌乘虚而入,引起阴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如果这些感染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蔓延,引起盆腔炎症。

大多数女性选择在夜晚使用妇科外用药治疗阴道疾病,但是,治疗阴道炎症仅仅在夜晚杀菌消炎是不够的。专家指出,只在夜晚使用药物通常会使阴道炎症治疗的时间延长3~5天。

医学研究证明,白天杀菌才能更有效地治疗各类妇科炎症,因为白天人体代谢大大强于夜晚,阴道分泌物较夜晚多5~8倍;白天人体分泌物中含有促进病菌生长的营养物质较夜晚多2~3倍;白天人体体温高于夜晚2℃~3℃,阴道病菌的繁殖速度高于夜晚3~4倍。

(童玲)

孕妇别穿人字拖

孕妇因为脚部容易出现浮肿,所以很多准妈妈选择穿方便、舒适的人字拖鞋。

篇2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融资渠道; 多属性决策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5-0029-04

一、引言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中,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融资结构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一是Modigliani and Miller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其二是Myers and Scott提出的企业平衡论:负债会因利息减税作用而增加企业的价值,但随着企业负债的上升,企业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因为负债使企业陷入财务亏空的可能性增大,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这些不利的风险因子会降低企业市场价值。其三是梅耶斯的融资顺序理论,其核心思想为,企业融资总是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又一般遵循先间接融资后直接融资的原则。国内学者根据我国特殊国情,也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问题。如王晓梅等(2007)以温州市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温州市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银行贷款、民间融资三种融资渠道的现状及利弊。田秀娟(2009)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作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融资渠道的金融供给对企业发展扩张和企业效益提升没有显著的不同影响的结论。金丹丹(2006)认为中小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企业发展初期的自筹资金,到中期结合其他融资形式融资,再到后期的风险投资退出这样一个过程。从以上理论不难发现,很多对于企业融资结构选择问题的研究多为定性分析,且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从而给企业主带来更多的困惑。

近年来,学者们不再仅仅将融资理论与投资理论、股权政策等相联系,而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而不畅的问题,如把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出资者、经营者等的行为方式相联系;企业融资模式选择与企业治理、企业价值等相联系。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不少学者利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尝试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企业融资渠道选择问题。如张扬(2012)运用Probit模型验证分析了不同收益能力的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以及融资渠道的选择问题。彭瑾(2008)则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评价模型,计算各种融资渠道的融资效率。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在考虑选取何种融资渠道时,都应该考虑以下因素:融资成本、融资效益、融资风险、金融环境、法律环境、资金的利用率、融资机制的规范度、融资期限、融资主体的自由度等。而这些因素多为定性的、语言化的,无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此外,对于不同的企业主,其风险偏好不同,也就导致风险因子在其融资决策过程中的权重不同,故不能用一个笼统的方法来研究所有的企业。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选择利用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把融资决策过程中的定性描述转换为定量描述,同时分别讨论不同风险爱好者在融资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方式,为常见融资渠道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从而为企业主在融资决策时提供一个有效、科学的分析方法。

二、TOPSIS方法基本原理

多属性决策又可称为有限方案多目标抉择,指的是在考虑多个属性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候选方案或者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的决策问题,它是现代决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管理等各学科中的决策问题。Bellman and Zadeh首先将模糊集与决策问题联系起来,随后,大量学者参与到模糊多属性决策的研究工作中去,并产生了大量的具体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具体而言,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无偏好信息的方法,它包含模糊乐观型决策法、模糊悲观型决策方法、模糊折中型结合法;第二大类是有属性信息的方法,它包含模糊联合与分离法、模糊加权平均法、模糊决策扩展法;第三类是有方案信息的方法,如模糊多维偏好线性分析规划(LINMAP)方法;第四类是模糊决策综合方法,如模糊层次分析法、区间层次分析法。本文主要应用的是第二类有属性信息的决策方法中的TOPSIS法。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又称为优劣解距离法,是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设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备选方案集为X={x1,x2…,xm},每个方案由n个属性进行评价,记属性集为Y={y1,y2,…,yn};这时方案集X中的每个方案xi(i=1,…,m)的n个属性值构成的向量是Yi=(yi1,yi2,…,yin),它作为n维空间的一个点,能唯一地表征方案xi。由于每个属性对于决策者的重要性不同,因此要对每个属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假设属性yi的权重为ωi(i=1,2,…,n),且满足ωi=[0,1],ωi=1。所有属性的权重可用向量形式表示为ω=(ω1,ω2,…,ωn)T。

理想解x*并不是一个方案集X中本身存在的某个方案,而是虚构出来的最佳方案,其每个属性值均为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佳值。同理,负理想解x0也不是方案集中的某个方案,而是虚拟出来的最劣方案,其每个属性值均为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劣值。在n维空间中,将方案集X中的各备选方案xi与理想解x*和负理想解x0的距离进行比较,其中既靠近理想解同时又远离负理想解的方案便是该方案集X中的最优方案,并可根据方案集中每个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来判断各方案的优劣顺序。

用理想解求解多属性决策问题,只要在属性空间定义适当的距离测度就能计算备选方案与理想解。至于既用理想解又用负理想解,是因为如果仅使用理想解,有时候会出现某两个备选方案与理想解距离相同的情况,为了区分这两个备选方案的优劣,引入负理想解并计算这两个备选方案与负理想解的距离,在与理想解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远离负理想解的方案为优。TOPSIS方法的思路可用图1来说明。图1表示两个属性的决策问题,f1与f2为加权的规范化属性,均为效益型;方案集X中有6个备选方案x1,x2,…,x6,根据它们的加权规范化属性值标出了在图中的位置,并确定理想解x*与负理想解x0,图中的x4和x5与理想解x*的距离相同,引入它们与负理想解的距离后,由于x4比x5离负理想解x0更远,故备选方案x4优于方案x5。

本文所用方法是TOPSIS方法在模糊情形中的拓展――模糊折中型决策方法,它是以模糊理想解与模糊负理想解二者一起为参考基准建立起来的。技术细节上,先对模糊指标值进行加权,然后确定模糊理想解和模糊负理想解,并计算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解的距离,进而得到各方案的优劣顺序并作出最终的决策。关于TOPSIS法的一般步骤,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下文中将给出TOPSIS方法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三、模糊多属性决策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第一,选取决策变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些客观因素不以企业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而融资成本、融资效益和融资风险这三个直接因素则可以被企业拿来综合考虑,故选取这三者作为企业融资决策变量。为研究方便,本文主要比较三种常见融资渠道,分别为:

A:小微企业直接向银行贷款融资;

B:小微企业通过担保机构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C: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

此时依据经验对这三种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融资风险以及融资效益定性分析,具体见表1。

第二,语音值模糊化:求解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对其中模糊成分的定量化描述,为此,对以上表格中的定量描述语言赋予其指标值,具体对应如下:

语言:极低、很低、低、较低、一般、较高、高、很高、极高

对应模糊数:采用三角模糊数,其隶属函数图像如图2。

故对于风险偏好者而言,C1=0.5213,C2=0.5263,C3=0.5445,即他会选择方案C:风险较高,但同时融资效益也高的民间借贷融资渠道。

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C1=0.76,C2=0.5766,C3=0.5707,即他会选择方案A:风险较低,但相对而言手续更加繁琐,融资效益也较低的银行借贷。

四、结语

由以上的分析过程不难看出,利用MADM模型可以使得语言化的指标值定量化,并且可以综合考虑不同风险偏好者在行为决策中的不同行为方式,从而使决策结果更符合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以上分析只是现实融资渠道选择问题的一个缩影,当出现更多、更复杂的融资渠道时,企业决策者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选择某个融资渠道,此时MADM模型便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科学的解决办法。企业主可以初步定性判断待选融资渠道的融资风险、融资效益、融资成本等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在行为决策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权重,按照上文的五个步骤,用定量的方法来作出最优的决策。

以上模型的适用对象是单个主体的行为决策,即一个决策者在面对多个融资渠道时所作出的决策,基于这样的特征,本模型只适用于小微企业的融资决策研究,因为小微企业其特征往往表现为人格化的管理模式,独断性强,企业行为往往一个人说了算。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群策群力,公司权力不再集中于某一个人手中时,该模型便不再生效,具体表现在模型中风险因子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权重无法统一,这时就需要多属性群决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当考虑的融资渠道选择指标体系扩展到含有精确数值或者区间值时,则可以利用混合多属性决策模型加以解决,其基本思路与原理跟本文一致。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晓梅,陈相侄.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J].企业经济,2007(8):95-97.

[2] 田秀娟.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7):146-159.

[3] 张扬.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2012(6):50-57.

[4] 张茂军,南江霞,李登峰,等.带有三角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的TOPSIS[J].运筹与管理,2012(5):99-100.

[5] 徐玫平,吴巍.多属性决策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WU RONG.Study on the fuzzy mathematics based selection of partners in developing new products[J].Logistics Technology,2010(Z2):832-833.

篇3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对整个项目的总体评估。这种评估不但涉及到财务、项目管理、金融,而且还要求项目评估人员有十分综合的能力和知识。本文笔者综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查询各种项目风险评估的资料,总结出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给每个从事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人作为指导,希望可以在评估的过程中不再犯错。

关键词:

项目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就是风险评估的难点。只有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并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达到最后对项目融资中的风险有科学的处理方法,进而使项目顺利完成。

1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定义概念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对项目融资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整合后,得出的综合性的风险评估。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既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前对所要涉及的风险因素给出不同的影响评价,又能为如何规避和处置这些预计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整体上来说,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后期所要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解决方案。

2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在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经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项目风险的概率,应用正确的风险评估步骤,可以提升提升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成功率。作者将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总结如下:

(1)评估所有方法。在评估的过程中,每个影响因素和方法都要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评估中不会有因素影响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准确度。

(2)考虑风险态度。对于每个风险都要有慎重考虑的态度,态度会影响整个风险评估。由于人为的原因,每个人进行风险评估时所考虑的都不太一样,主要是对影响因素的不同考虑,对不同的数据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这就使得考虑风险的态度成为影响整个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方面。

(3)考虑风险的特征。对于每个发现的风险都要进行详细深入的剖析,以求达到对每个识别风险的控制。

(4)建立测量系统。对于风险的评估要有相应的测量系统与之配合,建立测量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系统性预测。在对已经认识的风险可以做到依据经验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量评估。

(5)解释结果。对于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在进行测量分析后要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解释不单单是为了对数据有更深刻的了解,更要对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处理。通过解释结果,不但能让评估人员对测量数据有深入的了解,更能在解释数据时,对未来要发生的风险进行推断。

(6)做决策。做决策可以说是整个风险评估中的最后阶段,对前面进行分析估计的风险进行对比做出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以实际的情况。但我们不能排除每个决策者所独有的见解,对于风险评估的决策,决策者的个人见解对决策也有影响。最终的决策对风险的留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可采用的方法

(一)定性风险评估(1)历史资料法所谓历史资料法,就是根据在以往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历史记录,通过把现在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数据与历史资料中的数据对比,进而的出相应的风险评估数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历史资料法就是依靠以往的风险评估经验进行现在的风险评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有时受到历史资料的拘束,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这种方法就无法运用。一味的使用历史资料法也会导致很多问题,毕竟很多历史资料都不是十分的准确,必然会导致结果又一定的偏差。(2)理论概率分布法通过对以往项目的风险评估,可以综合得出一定的理论概率,这种理论概率就相当于不同项目风险的比例。如果决策者没有十分充足的项目管理经验,又对历史资料法运用的不是十分得心应手,就要对风险评估进行理论的概率分布修正。通过运用概论修正,达到风险评估理论上精确的目标。(3)风险事件后果的估计对于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不能仅仅进行风险评估后就结束了。对于项目融资后的风险事件估计也不能缺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比风险评估更为重要。风险事件后的估计不但能衡量风险的各方面要素,更能确定风险评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数据记录,为以后更好的使用历史资料法奠定基础。

(二)定量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包括访谈法、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决策树分析和非肯定型决策分析。定量风险评估主要是从各种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盈亏决策的关键因素,进而得出风险评估的作用与效果。

4结语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是整个项目风险评估中的一部分,但对于整个项目风险评估来说,确实十分重要的。项目融资就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是整个项目的资金保证。但相应的资金的风险评估对每个投资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风险投资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投资者才会进行投资。笔者通过对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总计,总结出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和步骤能对从事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工作的人员给与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彭鹏.浅析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18).

[2]王静红.以“项目融资”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10).

[3]期海明.商业银行参与BT项目融资法律风险分析———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J].广西金融研究,2013(10).

[4]刘发春,雍斌.石油天然气行业项目融资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金融与经济,2013(08).

篇4

关 键 词:居民金融资产;资产结构;金融市场;财产性收入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5-0014-04

居民金融资产是居民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所拥有的以金融产品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主要包括存款(本外币)、债券、股票、基金份额、保险准备金及其他金融资产。结构分析是研究总量与组成总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各种金融产品上的选择以及从而形成的比例关系,称为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通过对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全面、具体地了解一国金融的发展情况,为促进金融结构的升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深入分析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问题,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外进行居民金融资产方面的研究较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的实证研究。 如Wolff(1989) 对美国1900~1983年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进行了研究 [1]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陆续有人研究居民金融资产问题。丁建臣(1990)通过对日本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理论和选择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2] 。史代敏,宋艳(2005)从微观角度出发,建立了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TOBIT模型,并运用微观数据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 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3] 。孔丹凤,吉野直行(2010)主要分析了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 [4] 。孙元欣(2005) 分析了美国自1980~2003年的家庭资产结构和变化趋势,发现,近二十多年来,美国家庭资产结构呈现“双低”特征,即低风险和低储备。寿险/养老金和基金的比重呈明显上升, 存款比重呈明显下降。美国家庭资产的特定结构,成为美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稳定器” [5] 。王志军(2009)从总量与构成角度并在家户层面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个人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发现:美国个人部门的金融资产总量迅猛增长, 但在美国总金融资产中的份额下降; 机构性资产成为个人部门金融资产的主导形式;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的生命周期和受教育程度等决定或影响家庭层面金融资产持有的水平与结构 [6] 。

由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原因,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将中国与美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试图从中找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二、 中美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对比分析

西方有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研究的文献大多是根据抽样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来展开的,分析结果比较细致(孔丹凤,吉野直行,2010)。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研究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缺乏公开的、系统的微观家庭资产数据。一部分学者的研究仅局限于个别省份和投资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 [7] 。研究全国情况的学者,对居民金融资产的估算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居民金融资产的组成部分,粗略地估算持有量,如根据一定的比例去推算流通中现金有多少属于个人持有,国债中有多少属于个人所有等。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资金流量表中居民金融资产的流量数据去推算金融资产的存量数据。用这两种方法估算居民金融资产总量是粗略和不科学的。数据的真实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本文中的美国数据来源于美联储官方网站,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情况采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中的我国住户部门金融资产负债情况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真实。遗憾的是,《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 中我国住户部门金融资产负债情况表的数据只到2010年,所以本文的中美对比分析只能截止到2010年,这就导致了本文时效性上有所欠缺。

(一)总量对比分析

1. 美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2005~2010年除2007~2008年间有重大回落外, 其他年份是在增加的。从表1中可以算出,2006、2007年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总量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2.2%和5.14%。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美国居民金融资产明显缩水,总量比上一年减少了18.45%。此后,为了刺激经济,降低市场利率,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连续多次下调联邦市场利率,至2008年底,利率已降至0~0.25%的低位,实际上启动了零利率政策。受此刺激,2009、2010年美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迅速从上一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8.03%和8.32%。

2. 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持续快速增长。 可从表2计算得出,2005~2010年的5年间分别增长了20.33%、33.34%、2.2%、19.83%和20.44%, 年均增长19.23%。2010年末居民金融资产绝对数是2005年末的2.37倍。除了2007~2008年因受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增长率均超过当年我国GDP增长率好几个百分点。我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1) 国民经济高增长。改革开放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发展,30多年来,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亮点。特别是在近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在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 中国能取得每年7.5%以上的GDP增长,令人侧目。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随之增加。相应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增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国家政策引导。近年来,政府多次提出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居民金融资产的保值特别是增值收入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后,2013年党的十报告再次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我国迎来了居民金融资产增长的黄金时期。

3. 美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庞大,超过中国多倍。对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按各年末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后进行比较的结果是:2005~2010年美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分别是中国的16.57、14.95、11.02、8.23、7.41及6.47倍,见表3。尽管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增长速度超过美国同期很多,但从总量上还是与其有很大差距。

(二)结构对比分析

1. 美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中占最大比重的是股票,各年均在30%以上,其次是保险、存款、基金份额、债券(2008年债券占比超基金份额)及其他(见表4)。从根据表4绘制的图1可直观看到,美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结构很稳定,除2008年债券占比超基金份额外,其他年份各资产排名及所占比例波动不太大。以上数据分析表明:(1)美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很稳定、成熟,不会因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大的变化。这与美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金融资产结构层次高相适应。(2)美国家庭注意资产的保值增值, 愿意将大部分资产投入证券市场,如股票及基金份额,而相对持有较少比例的存款。 这反映了美国具有完善而有效的金融市场, 具有良好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美国居民有高消费的生活习惯。(3)美国居民的保险意识较强。2005~2010年,保险在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中稳占第二位,且比例变动很小,在金融资产结构图中几乎成一直线。美国的保险公司在规模、数量以及技术水平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保险产品种类齐全,保险市场高度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

2. 我国居民部门各类金融资产的占比顺序大致为:存款、股票、保险、基金份额、债券及其他,后4种在各年中顺序略有先后(见图2)。(1)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中占最大比重的是存款, 除2007年的61.7%外,其他5年均在70%以上,占绝对优势,居民投资观念仍较为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存款的比重是下降的。这表明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正趋向多元化。 这种高存款的结构也直接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增长。(2)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 与股票有关的金融资产持有量增加。2007年末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构成中,居民存款持有量为207 051亿元,占比为61.7%,比2006年末下降15.5个百分点。由于当年资本市场活跃,股市和基金对存款、保险的分流作用明显。但随之而来的2008年股市暴跌,股票在居民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由2007年的18.3%下跌了11个百分点到7.3%,到2009年、2010年才有所有上升。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 上市公司总体运行质量不高,居民对股票投资比较生疏,很大部分人投资股市盲目跟从,频进频出现象严重,资金十分不稳定 [8] 。(3)作为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明显比美国的低。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商业保险起步晚、险种少、业务不规范等。另一方面,听天命的传统思想以及侥幸心理使我国居民保险知识缺乏、保险意识弱。

三、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尽管居民可投资的金融工具日益多元化,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长较快,存款比重有所下降,其他金融资产所占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低,资产结构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失衡现象,金融资产结构层次还较低。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保证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稳定增长。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者,使广大居民公平、公正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2.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丰富金融工具品种和结构。金融机构应面向全体居民,加速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多样化程度,为居民融资和投资提供便利。

3. 加强对居民投资宣传和投资知识的培训,增强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居民资产选择的技能,避免盲从参与投机炒作,完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

4. 加快发展保险市场,加强保险知识普及,创新宣传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优化保险服务,增加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中保险的比重。

5. 建立和完善居民金融资产统计, 特别是结构统计, 为微观选择和宏观决策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金融资产选择越来越多元化,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的全面统计变的日益复杂。为此,加强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及结构的统计工作, 建立更科学全面的居民金融资产监测体系, 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参考文献:

[1]Wolff Edward N. ,1989,“Trends in Aggregate Household Wealth in the U. 5. ,1900-1983”,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38:341-357.

[2]丁建臣.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理论的重建与展望――日本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2):23-29.

[3]史代敏,宋艳.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2005(10):43-49.

[4]孔丹凤,吉野直行. 中国家庭部门流量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分析[J]. 金融研究,2010(3):24-33.

[5]孙元欣. 美国家庭资产结构和变化趋势(1980-2003) [J]. 上海经济研究,2005(11):134-138.

[6]王志军. 战后美国个人部门金融资产结构发展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09(12):58-66.

篇5

一、融资创新工作的开展

我作为集团公司融资创新工作小组成员兼秘书,在您的指导和其他同事的配合下,全程参与并积极推进了中海信托、中投信托、中融信托、中泰信托等十多个信托计划,与您和大家多次前往北京、上海、深圳、无锡等地与信托公司、银行协调沟通,主要工作内容涉及交易结构的商谈、合作框架的拟定、交易文件的评审、收益成本预测、集团和项目的尽职调查以及信托计划成立后的后续监管等。

2011年4月21日,我们的第一个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历经一年的努力终于正式成立,使公司在资金严重紧张的关键时刻获得了20亿的融资资金,并用其在香港资本市场回购20××年到期的×亿美元优先票据,在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目前的工作内容有:(此处略去XX字)

二、融资创新工作对我的促进和影响

融资创新工作推进的过程,我不仅是在学习,更是在实践着公司和您的想法,锻炼着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可以相对独立的推进一个信托计划工作,从交易结构的探讨、尽职调查的执行、交易文件的讨论、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具体工作的安排和推进,我都在尽可能的做我能够去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对于信托融资需要规避的房地产行业瓶颈、信托公司风险偏好、资金进入退出机制、资金募集模式、公司在信托融资方面的担保、监管和成本上的诉求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在今年的工作过程中,我逐渐感悟到要充分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去开展工作,不要也不能被外部地种种不利因素所影响,在明确目标之后要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去努力达成,执着地去追求,成功细中取,细节决定成败。

在今年的工作过程中,我养成了一些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凡事预则立,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地做,与人沟通采取邮件、电话、短信、面谈中的哪些方式,文稿修订方法,商务谈判的小技巧等等。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存在不少的缺点和不足,如法律知识不够、实际运作经验欠缺,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继续向您和其他同事学习。

三、对融资创新工作的理解

2011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年初的冰点到如今的沸点,公司牢牢抓住发展契机,众志成城,内外兼修,在实现销售额进入全国前列的基础上,积极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土地储备,同时全方位创新融资模式获取发展资金,为实现3-5年达到销售额全国前五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房地产开发仅仅在依靠开发贷款获取融资的单一融资模式,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要开拓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要寻找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拿地之前或拿地之后取得四证之前或已经取得开发贷款,还是否有其他的融资模式,以解决土地资金沉淀,更快的收回投资或快速扩张规模,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在推广和宣传我们的公司。

但是,创新融资工作受到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限制、信托公司对政策的理解和风险把控、银行对政策的理解和募集资金能力、公司项目素质、公司领导对工作的认可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脑力才能去实现的。

我们的融资创新工作小组作为一个横跨多个部门的合作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创新工作的拓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推动创新工作的开展,这种分工协作、各取所长的模式类似于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为公司今后实现轻公司的管理目标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工作还是做融资创新,但从长远来看,它应该向着一种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我们寻找并引进更多的资金合作伙伴特别是个人的闲散资金投资到房地产项目,由绿城来负责项目的开发,实现投资商与开发商的分离,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动绿城的开发规模更上一层楼,这也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商业待建模式,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绿城的百年理想!

四、对今后融资创新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创新工作开展的对象,建立充沛人脉关系

只要不是使用信托公司的自有资金来进行投资,就尽量不要直接找信托公司,要直接与资金提供方,即银行、个人或其他公司,这样可以节约融资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率。融资创新工作,要有选择地去做,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公司的项目资源也有限。

因此要加强与各大银行投行部或资产管理部的沟通交流,同时加强对个人潜在投资者的推介宣传,尤其使绿城会会员的管理和服务。

2.进一步理清创新工作的模式

目前我们在谈的模式有股权+债权、信托收益权转让、股权收益权转让、债权转让、委托贷款转让、并购贷款、融资性保函、成立平台公司、股权质押贷款、应收按揭款质押贷款、成立房地产投资基金等等,不管哪种模式,都是在符合相关监管法规的前提下,取得各方权益的平衡点;不管哪种模式,在资金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只要可以获取资金都可以尝试去做。但是,从长远考虑,为了形成规模上的效应,应该选取简洁、易操作而且具备复制能力、(原有模式基础上)拓展能力的模式,在形成一些固化模式可以使用的基础上,再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有一种合作模式,我认为很好:与大的金融机构合作成立平台公司进行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他们为了获取收益,不会干涉项目的开发经营,交易结构稳定,时间长,可以规避行业发展周期,而且可以获取金融机构不见断的金融支持,规模可以做到很大,如果能够向公众开放申购和赎回就更好了。

目前,最具备复制能力的融资模式是使用集团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进行质押,借道信托公司,从银行或市场上获取资金,这种融资模式,简便易操作,只要我们拿出项目公司的股权,评估价值可以协商,单笔的融资规模虽然不会太大,但是总体规模会比较可观,至于成本可以争取控制在9%以内,如果可以撇开银行来做,则成本会更低。

3.初步建立工作的组织保障

现有人员隶属7个部门,有各自的工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上会有冲突,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工作的推进效率,最好能有相对专职的人员来共同从事本项工作,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制订必要的考核评价激励制度

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前景并不明朗,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参考,涉及众多的人、事、法律法规、地方实际,纷繁复杂艰巨细致,没有必要的激励措施不行,现在参与人员本身有其他本职工作,需要激励措施来调动积极性,如果是专职来做,就更需要激励措施了。

篇6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证券化;金融创新

论文摘要:结合人力资本理论与证券化理论提出人力资本证券化的概念,进一步揭示出人力资本证券化实质上是一个终身的跨期最优消费-投资决策问题。这一新型证券化品种的提出符合金融产品创新的内在需求,同时能够为劳动者个人一生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做最平滑的安排。

1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本,顾名思义是通过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通常认为,它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等手段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正如《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给出的定义:“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因此,人力资本是蕴涵于劳动者中的一种能力,而劳动者则是这种能力的载体。回顾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主流经济学的承认和重视,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是沿着宏观和微观两条思路展开的。宏观思路主要探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另一种思路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研究思路,这一思路通过建立收益率函数,对个人及家庭的收入及其职业选择等行为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主要有如下的三条线索:(1)TheodoreW.Schultz结合经济增长问题的分析,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并阐述了人力资本的内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2)JacobMincer在对有关收入分配和劳动市场行为等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开创的人力资本方法;(3)GaryS.Becker从其关于人力行为的一切方面均可以诉诸经济学分析的一贯方法论出发,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应用于人力投资分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

2

作为经济增长基本要素的人力资源连同它的各种表现是天生附着在个人身上的资产,个人实际上控制着人力资产的发挥和生产性供给。与货币、土地和厂房等非人力资本相比,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具有不可分的特性。周其仁(1996)的研究表明,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状况都是无法改变的,不仅在罗森(Rosen,1985)所说的“自由社会”里,而且在巴泽尔(Barzel,1971)所考证的奴隶社会里人力资本只属于个人的命题仍然成立。从资本的一般意义上理解,根据fisher(1930)的观点资本是现在和将来收入流的源泉,因此,凡是可能产生未来收入的资源都是资产——这其中当然包括人的劳动能力和知识存量,而资本不过是资产的市场价值。资本作为资产动态的、价值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被出售、收购、兼并,并相应地增值或贬值。人力资本同样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能够以存在于人体之中的知识、技能、健康等带来现在和未来的产出与收益。人力资本与其他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非人力资本不同,是难以用得到普遍认可的标准来进行度量的。而且在人力资本市场上,类似学历证书、职业证书等人力资本价值显示信号信息是残缺的,难以直观量化。因此,人力资本不像非人力资本那样易于流动,存在承担风险的可能性。

证券化作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潜力的金融创新之一,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人力资本的证券化是基于把人力资本看作是个人所拥有的能够在未来带来一系列收入的知识和技能资产化,为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对资产证券化从一般意义上做一个描述。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金融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进行组合从而转换成可以出售和流通的有固定收入的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与发行其他金融产品(例如债券及股票)类似,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在资本市场交易中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不同之处在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还款来源是一系列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产生这些现金流的资产可以作为基础抵押资产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起到支持作用。因此,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是以可预期的现金流进行融资。现在,几乎任何金融资产——只要具有可预测和可回收的未来现金流,都可被用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因此,作为可带来预期现金流的人力资产也可被用做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人力资本证券化的中心思想是以可预期的收入为当前的消费融资。人力资本证券化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终身的跨期最优消费-投资决策问题,利用金融工具把个人一辈子的消费和收入做一个更加平滑的、互相补充的安排,使得个人不至于在年轻、最需要钱的时候没钱花,年纪大了有了钱,却没有时间、精力去享受。而“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在于劳动力潜在薪水的价值。

3人力资本报酬的证券化:金融产品创新需求

篇7

论文摘要:结合人力资本理论与证券化理论提出人力资本证券化的概念,进一步揭示出人力资本证券化实质上是一个终身的跨期最优消费-投资决策问题。这一新型证券化品种的提出符合金融产品创新的内在需求,同时能够为劳动者个人一生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做最平滑的安排。

1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本,顾名思义是通过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通常认为,它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等手段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正如《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给出的定义:“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因此,人力资本是蕴涵于劳动者中的一种能力,而劳动者则是这种能力的载体。回顾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主流经济学的承认和重视,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是沿着宏观和微观两条思路展开的。宏观思路主要探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另一种思路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研究思路,这一思路通过建立收益率函数,对个人及家庭的收入及其职业选择等行为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主要有如下的三条线索:(1)TheodoreW.Schultz结合经济增长问题的分析,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并阐述了人力资本的内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2)JacobMincer在对有关收入分配和劳动市场行为等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开创的人力资本方法;(3)GaryS.Becker从其关于人力行为的一切方面均可以诉诸经济学分析的一贯方法论出发,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应用于人力投资分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

2人力资本证券化:概念与特征

作为经济增长基本要素的人力资源连同它的各种表现是天生附着在个人身上的资产,个人实际上控制着人力资产的发挥和生产性供给。与货币、土地和厂房等非人力资本相比,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具有不可分的特性。周其仁(1996)的研究表明,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状况都是无法改变的,不仅在罗森(Rosen,1985)所说的“自由社会”里,而且在巴泽尔(Barzel,1971)所考证的奴隶社会里人力资本只属于个人的命题仍然成立。从资本的一般意义上理解,根据fisher(1930)的观点资本是现在和将来收入流的源泉,因此,凡是可能产生未来收入的资源都是资产——这其中当然包括人的劳动能力和知识存量,而资本不过是资产的市场价值。资本作为资产动态的、价值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被出售、收购、兼并,并相应地增值或贬值。人力资本同样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能够以存在于人体之中的知识、技能、健康等带来现在和未来的产出与收益。人力资本与其他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非人力资本不同,是难以用得到普遍认可的标准来进行度量的。而且在人力资本市场上,类似学历证书、职业证书等人力资本价值显示信号信息是残缺的,难以直观量化。因此,人力资本不像非人力资本那样易于流动,存在承担风险的可能性。

证券化作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潜力的金融创新之一,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人力资本的证券化是基于把人力资本看作是个人所拥有的能够在未来带来一系列收入的知识和技能资产化,为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对资产证券化从一般意义上做一个描述。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金融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进行组合从而转换成可以出售和流通的有固定收入的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与发行其他金融产品(例如债券及股票)类似,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在资本市场交易中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不同之处在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还款来源是一系列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产生这些现金流的资产可以作为基础抵押资产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起到支持作用。因此,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是以可预期的现金流进行融资。现在,几乎任何金融资产——只要具有可预测和可回收的未来现金流,都可被用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因此,作为可带来预期现金流的人力资产也可被用做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人力资本证券化的中心思想是以可预期的收入为当前的消费融资。人力资本证券化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终身的跨期最优消费-投资决策问题,利用金融工具把个人一辈子的消费和收入做一个更加平滑的、互相补充的安排,使得个人不至于在年轻、最需要钱的时候没钱花,年纪大了有了钱,却没有时间、精力去享受。而“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在于劳动力潜在薪水的价值。

3人力资本报酬的证券化:金融产品创新需求

从个人主观需求角度考虑,正如家庭经常要进行工作、职业培训、退休计划等经济活动决策一样,拥有人力资本所有权的个人最为重要的经济决策是要在储蓄与消费之间作出效用最大化的抉择,而这一效用最大化的抉择主要集中体现于具体的理财决策上,即他关注的是持有怎样的金融资产。大多数有收入的个人对范围广泛的各种金融资产抱有潜在的兴趣,这些资产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收入状况,即便从税收和风险偏好这一有限的角度考虑,也能导致对金融资产需求的很大变化。而正是对各种金融资产的这种需求在背后推动着金融创新。投资者的需求刺激了各种金融机构提供投资者需要的资产组合。另外,风险动机也导致投资者对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多样化及规避风险方法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资产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类。实物资产在我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那么金融资产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说,金融资产的作用大致可以被归纳为两条。(1)金融资产可以很容易地传递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间隔。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由于有了金融资产,这两者之间就可以拉开一个横向的或纵向的距离。所谓横向距离,是指在同一时间周期内人们可以把属于自己的产品暂时“转让”给他人消费或用于再生产,这就是投资和信贷。所谓纵向距离,就是时间上的间隔。人们可以在年轻时多生产,以投资或储蓄的形式把一部分产品转化为金融资产,年老之后无力生产时,再把这部分金融资产转还回商品消费。同时人们还可以以借贷的形式消费自己目前尚未生产出来的东西,即把将来的生产提前到现在消费。如果没有金融资产,类似这样把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前后推移是无法进行的,至少是相当困难的。(2)金融资产的使用可以大大地减少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个人对需求预期发生变化。金融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正是双方的预期,为了使交易按照自利的预期达成,交易双方必然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交易的准确信息,这会带来支付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使金融交易合约不完全,往往容易陷入“逆向选择”和“道德陷阱”的困境,这会带来更高的交易成本。金融创新加强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交易主体通过金融市场融资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加里·S·贝克尔,梁小民译.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篇8

关键词:民间融资;模式;规模;评判

JEL分类号:E62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2-0104-05

浙江台州是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民间融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台州民间融资呈现出组织化、信息化趋势,从早期各种形式的“会”逐渐向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融资组织演变,同时还出现了依托互联网的新型网络借贷公司。为了解在本轮稳健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台州民间融资发展的最新情况,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民间融资的主要模式

模式一:亲友圈互模式

亲友圈互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亲缘、地缘、商缘等关系基础上,亲朋好友之间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体现的是借贷双方之间的互,因此,借贷双方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借贷关系可能随时终止或互换。

这种模式的主要形式有:亲友情的救助救急型借贷,主要是为解决临时的生产性或生活性资金需求。如生产中缺少部分生产资金、生活中遇到生病等意外情况,亲戚、朋友间发生的借贷,这种方式的借贷利率一般很低甚至零息。有业务往来的朋友圈互助型借贷,主要是发生在业务上有一定往来的朋友之间的借贷,以解决其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亲友圈的投资型借贷,相较于前两种形式,这种形式的资金借贷更多地以一定的盈利为目的,其借款的利率相对稍高,但这种借贷关系不连续、不连贯。亲友圈互融资模式是当前台州民间借贷的主流,所占份额达到九成以上。

模式二:职业化逐利性模式

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是指一些组织机构个人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目的,并以民间借贷作为营生手段的融资方式。这种模式主要形式有:有组织跨界经营的融资形式,如典当行、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物资调剂商行等,这些机构都有一个公开合法的身份,在成立之时有明确的业务经营范围,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超范围经营,更多的是依靠“资金掮客”从事民间融资业务。个体高利放贷形式,在调查中发现,在台州存在很多高利放贷者,这些人拥有大量的资金,并对当地的形势非常了解。平时带着现金直接上门询问企业是否需要资金,以收取高额利息作为其营生手段。非法集资,近年来,出现一批专门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集资人。甚至有少数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集资;集资人许诺以超出银行利息数倍的高额回报,一些群众纷纷冒险参与,也有人利用自身广泛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活动能力,低息吸收资金后再以高息转借给别人,充当融资掮客。从中赚取利差。

二、民间融资的规模测算

(一)基于理论模型的民间融资规模测算

国际上对民间融资规模的统计和测算,通常的是采用对“未观测金融”(Non-observed Finance。NOF)的测度。我们采用NOF方法,从农户和私营个体经济所创造的生产总值与其所获得的贷款的不匹配程度这个维度来测算民间融资的规模。假定社会经济主体创造产值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用贷款与GDP的比值来表示,定义为“单位GDP贷款系数”。农户和私营个体经济与全社会经济主体平均的单位GDP贷款系数的差值反映产出与融资的不匹配程度,该差值与这部分经济体创造的GDP的乘积即为民间融资总额。由于农户和私营个体经济贷款、农户和私营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GDP并非现成的统计指标,我们对现有数据进行了整理汇集,并按一定标准进行分割,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全市民间融资余额约为1552亿元(如表2)。

(二)基于抽样调查的民间融资规模测算

首先,测算企业民间融资规模。根据不同规模的样本企业分别计算样本企业的户均民间融资额,再按照企业户数计算企业的民间融资总额。这里的企业户数采用2008年经济普查的处于营业状态的企业数,根据工商注册企业数的增长率换算得到2010年企业户数(如表3)。

测算得到企业民间融资余额约为516亿元。由于样本中的小型企业多为银行贷款客户。导致小型企业样本的贷款与民间融资比过高。从而使得这种方法计算的企业民间融资总额偏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样本数据进行适当调整,综合判断企业民间融资余额约在300-400亿元之间。

其次,测算居民家庭民间融资规模。通过分别计算个体工商户和农村住户样本的户均民间融资额,再按照各自的总户数测算居民家庭民间融资总额(如表4)。

测算得到居民家庭民间融资余额为1467亿元。由于农户样本分布范围多集中于城市边缘,这部分农户收入较高、融资需求较大,以及用个体工商户代表非农户,这两方面原因可能导致测算的居民家庭民间融资额偏大。经适当调整,我们判断居民家庭民间融资余额约在1200-1400亿元之间。

(三)基于典型调查的职业化逐利性民间融资规模测算

为区分亲友圈互和职业化逐利性这两种不同运作模式的民间融资,我们单独对民间融资中的职业化逐利性模式进行了测算。该测算主要采用典型调查法,据台州市黄岩区某多年从事民间借贷的业内人士估算,当地专业从事民间融资的个人、组织和机构当前的民间融资额大概在9亿元左右。黄岩区的民间融资活跃程度,相对于玉环、临海等较为活跃的县市来说,在全市居于中游位置。考虑到职业化逐利性民间融资主要依托中介机构或组织,我们根据中介数量比例进行测算,涉及民间融资的中介主要包括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寄售商行、调剂商行、典当行等,全市合计707家,黄岩区43家,占比6.08%,按比例放大得到全市专业化民间融资规模约148亿元。根据我们对台州辖内各县市的GDP规模、存贷款规模、存贷比、现金出入情况的对比分析,上述规模基本合理,综合判断全市职业化逐利性民间融资余额约在100-150亿元之间。

(四)关于民间融资规模的验证与结论

1、民间融资总规模。通过两种方法测算2011年6月末台州的民间融资规模,一是基于NOF理论模型得到的数值是1552亿元,二是基于抽样调查得到的数值约为1500-1800亿元,前者落在后者区间之内,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因此,我们认为这个数值区间是合理的,最终判断全市的民间融资总规模约为1500-1800亿元,区间中值为1650亿元。

2、民间融资两种模式的规模比例。通过典型调查

法测算得到职业化逐利性民间融资规模约100-150亿元,区间中值125亿元,轧差所得亲友圈互民间融资规模约1350-1700亿元,区间中值1525亿元,两者比例约为1:12.2,可见亲友圈互民间融资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模式。

3、民间融资与贷款的比例。2011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300.41亿元,全市民间融资余额约1650亿元,民间融资与贷款的比例约为0.5:1。我们曾对2005年末全市民间融资余额作过测算,当时的民间融资与贷款的比例约为0.65:1,说明台州的民间融资与贷款的比例总体趋于下降。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正规金融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民间融资阳光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正规金融机构或组织的大量增加引导和吸收了部分民间的资金进入正规金融体系。二是正规金融的发展速度超越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压制了民间融资的发展空间。

三、民间融资的运行趋势及特点

(一)需求:民间融资较为活跃,主体差异明显,户均额度呈放大趋势

调查显示,样本中41户(69.49%)居民家庭近半年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企业为25户(60.98%),融资现象普遍且活跃度相对较高。从民间融资规模来看,户均额度呈放大趋势,其中,企业户均民间融资余额为354.2万元,是2009年户均融资余额的3倍之多:居民家庭的户均融资余额为18.48万元。不同主体活跃程度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家庭民间融资活跃程度高于企业,调查显示居民家庭活跃度比企业高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借贷手续较复杂。而且资金借出者难以真实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更多的是倾向于把资金借给知根知底的企业主个人,与台州当地3家城商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绝大多数对小型企业的借贷是直接对接企业主个人相印证:非工业企业活跃程度高于工业企业,其中非工业企业融资活跃度为66.67%,高于工业企业13.7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一般视需求确定生产量,在接单后开工生产,经营状态较稳定,资金需求平稳,可事先寻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而非工业企业由于临时性资金需求较多,更多寻求融资效率较高的民间融资来解决:小型企业活跃程度高于中型企业。其中小型企业的借贷活跃度为64.71%,高于中型企业21.8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小型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难度较大、可得性低所致。

(二)途径:亲友圈互融资主流地位强化。实体企业转向经营资金现象有所显现

民间借贷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居民家庭的闲置资金等,以在亲朋好友圈之间流动为主。从以上对台州民间融资规模的测算结果来看,通过亲友圈的资金约为1525亿元,通过职业化渠道的资金约为125亿元。问卷数据显示,融入资金方面,体现亲友圈借贷的“其他个人(不含股东、本单位职工)”、“其他企业”的融入方式共占样本总融入资金额的79.34%,这一比例较2009年下半年上升31.38个百分点;融出资金构成中以“自有资金”为主导,占融出资金总量的比例高达94.98%。从借贷资金来源可以看出亲友圈互的融资模式是民间融资的主流并有强化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在当前通胀压力显现、银行存款“负利率”现象下,民间资金追求保值增值的意愿强烈。

值得关注的是,民间融资市场上也有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通过经营信贷资金赚取利差,民间融资成为了代替或部分代替实业经营的盈利方式。如一家样本企业,资产总额3200万元。融出资金余额1018万元,其中有150万元融出资金系“通过银行等非民间融资渠道借入的资金”。应关注相关风险。一旦企业融出资金未得到偿付,不仅会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带来不良后果。也将牵涉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三)用途:民间借贷行为总体合理,少数高利转借、赌博等非常规用途有上升苗头

调查显示,现阶段民间融资用途总体趋向于合理。居民家庭借款主要用于个体经营以及一般性生产经营,选择用于“个体经营”的占总生产频数的43.86%。其中农村住户侧重于“购买修建房屋”、“农业生产”、“生活支出”三大类,个体户借款用途则集中在“个体经营”、“购买修建房屋”和“偿还欠款贷款”方面。企业借贷主要用于资金周转、临时性资金需求以及初创期投资的资本金,选择用于“流动资金”周转占比为57.14%,选择用于“过桥资金”和“企业初创期”也均高达17.86%。主要体现民间融资是一种临时性辅助功能,也是企业初创期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非常规用途的民间融资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合法机构非法从事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活动,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给地方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2011年上半年,台州立案非法集资案件起数及涉案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25倍和2.79倍。特别是近期发生的温岭市石塘镇“日日会”爆发倒会现象,涉案数千人、金额上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高利转借、房地产投资投机、股票期货以及赌博等,一旦风险爆发,影响恶劣、危害较大。

(四)成本:利率重心上移、结构差异较大,居民借贷利率与银行利率呈反向关系

从样本情况看,居民间融资平均利率为15.64%,企业间借贷平均利率为15.95%。但相比2009年下半年,民间借贷利率重心上移,其中企业借贷利率分布变化不大,个人借贷成本则弹性较大,居民家庭样本借贷月利[1‰,10‰]区间比重由67.82%下降至43.9%,而[10‰,20‰]利率区间分布则由17.33%骤升至56.1%。从人民银行台州中支民间借贷利率监测数据来看,2011年台州民间借贷利率也呈上升态势,6月份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23.07%,比去年同期上升566个基点,增幅高达33.02%。同时,利率结构差异较大,其中反映农户及企业等一般社会主体间借贷的普通借贷利率为17.45%。而反映融资性中介机构与一般社会主体间以短期垫资为主的隐蔽借贷利率则高达30.36%。

总体上看,民间融资短期化现象明显,且居民家庭借贷利率与融资期限的关系与银行呈反向关系。由于居民家庭民间借贷风险相对企业较低。主要体现资金的使用效率。考虑到短期资金借贷关系结束后很难较快找到下一借贷对象,资金闲置导致短期综合成本较高。而长期借贷关系则代表稳定的收入预期,故利率与期限出现反向关系。企业借贷利率则与银行一致。体现资金的占用成本,与借贷期限呈正向关系。

(五)风险:总体违约率较低,但交易方式相对原始

调查显示,民间融资风险基本可控,违约率相对较低。企业样本中96%的借贷能按期偿还,居民家庭样本中92.68%的借贷款项如期偿还,只有少数出现延期偿还,但均未出现不能偿还借款的现象。然而,民间融资的交易方式仍相对原始,借贷手续极其简单、不够规范。多数仅凭口头承诺或一张借条即可成交,

且极少对借贷期限、借贷利率以及还款方式进行明确。仅有8%的企业样本和8.33%的居民家庭样本签订正式的借贷合同;在交易条件上,很少通过第三人担保或以物资、房产证等实物作抵押,绝大多数仅凭信用交易,分别有84%的企业样本和76.2%的居民家庭样本通过该方式交易,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四、对民间融资的评判

(一)作用非常关键:民间融资是民营企业的“孵化器”

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下,民间融资对民营经济部门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表明,企业在初创期除了依赖于自身积累为主的内源融资,民间融资可能是其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外源融资渠道,融资顺序上民间融资也必然先于银行贷款。因为民间融资与民营经济主体“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能够更好地匹配,特别是亲友圈互的民间融资利率不高、期限灵活、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尤其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部门的融资需求;而以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则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亲大疏小”,民营企业在初创期规模小、实力弱,几乎得不到银行贷款,即使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其贷款的成本高、可得性低,获得信贷支持也较为有限。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断内生出对民间融资的需求,而内生的制度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更匹配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

(二)成本并不高昂:民间融资平均利率大体合理

传统观念往往将民间融资等同于高利贷。实际上,无论从民间融资自身还是与银行贷款的比较来看,民间融资的总体成本并不高昂。从民间融资内部结构比例看,亲友圈互模式这种主流的民间融资体现的是互帮互助,利率并不高,而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的利率较高,其中也存在媒体曝光较多、利率奇高的非法集资和高利贷,但这部分民间融资并非主流、占比较小,因此总体来看,民间融资的平均利率大体上还是合理的。从民间融资与银行贷款的成本比较看,虽然银行贷款的名义利率与民间融资利率相比有优势,但其他的诸如审批时间、非常规手续费、搭售理财产品等隐性成本推高了银行贷款的实际成本,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主体来说,银行贷款的可得性较低,因而导致民间融资这种便捷快速的融资渠道被市场所认可,民间融资这种反映真实资金成本的利率水平为市场所接受。

(三)风险总体可控:民间融资风险应区别看待

利率就是对资金风险的定价。民间融资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其利率基本不受政策管制影响。能够全面反映资金供求的风险水平。从利率与风险的对应关系看,民间融资中亲友圈互这种主流模式的利率不高,民间融资整体平均利率大体合理,因此。民间融资总体风险仍是可控的。具体来讲。亲友圈互模式民间融资在实际运行当中的利率不高,而且其借贷关系依靠地缘、亲缘、商缘等维系,同时具有借贷双方信息对称、道德约束较强的特征,因此这部分民间融资的风险不大,反而有利于帮助借款主体度过暂时性的资金困境,实现持续性的生产经营,对维护社会稳定有正面作用。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中,非法集资实质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圈钱”行为,高利贷则大大增加借款者的财务负担并容易引发资金断链,这部分民间融资才是风险的主要根源,但其仅仅是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中的一部分,在全部民间融资份额中占比较低。因此,必须对民间融资风险总体可控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应区别对待不同形式、不同风险的民间融资。

(四)流向有悖政策:民间资金或进入宏观调控限制行业

由于民间融资处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其不确定性会削弱甚至抵消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尽管民间金融的利率与央行的基准利率走势是一致的,但是,民间融资的流向可能与央行的政策相悖。由于民间资金的自发性、盲目性、趋利性、不可控性等特征,使得其往往不受国家政策导向的控制,而流入一些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目标行业,如房地产业、“两高一资”等行业,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抵消了宏观调控的成效,不利于调控目标的实现。

五、政策建议

(一)创新金融组织体系,着力培育新型金融组织与金融业态

一是大力发展贷款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住宅金融公司等金融业“专卖店”。引导设立该类组织有益于对市场进行细分。二是培育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粮食基金会等新型微小金融组织。三是引导设立新型金融业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VC)、私募股权基金(PE)等。

(二)优化现有金融结构,着力发展服务小微企业与个体经济的金融机构

一是鼓励发展注重服务小微企业与个体经济的银行机构。二是应借鉴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独立、专业、专注的运行模式,创新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与个体经济制度与模式。

(三)解放思想尊重事实,着力规范现有隐性的民间融资机构

对职业化逐利性模式,引导规范是主方向,逐步引导能正常运转隐性民间融资组织阳光化。对亲友圈互模式,适当宽容是主基调。在完善法律、借贷环境的基础上对其适当宽容。

(四)精准打击非法集资,着力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与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应完善跟踪制度。从速处理,使之成为掌握非法集资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二是完善人民银行监测体系。对民间借贷进行定期调查,了解民间融资最新形势,及时反馈信息。三是健全由公安、法院、经贸、工商、人民银行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查处机制。

(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着力营造民间融资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民间融资方面的纲领性法规,如《放贷人条例》。二是修订完善现有《贷款通则》、《民法通则》等相关条款。明晰合法民间融资行为的界限。三是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明确放贷人在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现金管理、反假币、金融统计和监测等方面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丁傻峰,刘惟煌,钟亚良,民间融资市场与金融制度[J],金融研究,2005,12

[2]李建军,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J],金融研究,2010,4

[3]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

[4]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

[5]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2007,6

[6]扬福明,黄筱伟,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协同性的实证分析:温州案例[J],上海金融,2009,4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必要性;工程项目融资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67-02

一、引言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它主要是围绕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1]。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的立案方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大多数是被动学习的状态,重复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从而束缚了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对于实践性较强,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开始进行教学改革。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活动整体上略显枯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更新问题。目前教材内容大都以文字叙述为主,可读性不强。同时,随着国家规划系列教材不断的更新,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科书进行授课,教材上的部分内容可能在上个世纪适用,但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现实中。

2.案例资料问题。选择合适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目前国内大多数教材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扎实牢固,但案例材料说明却不充分具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阅基础材料后,若想进一步研究案例项目的具体方法时,仅仅只能靠凭空想象或假设,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案例的选取上,要尽量选择我国近几年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实例,将理论和实际工程案例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

3.学生的认知程度。《工程项目融资》是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选课,可绝大多数学生将其视为金融类专业的课程,以至于认为该课程只适合大型工程项目,与未来自己的工作定位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因素导致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知程度不够。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案例集的准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个与将要讲授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材料,同时对选中的案例材料进行详细的核查,核查其是否适应当下的环境。然后,学生得到案例资料后开始做准备工作:①仔细阅读案例材料,从中分析案例的各项指标体系,借助融资的分析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特殊性及问题;②学生可以开始针对案例问题进行个人分析,总结个人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讨论。通常学生对案例准备和理解不够充分,需要学生课后做充足的准备参与讨论。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各组组长组织下进行小组讨论,将每组的论点和论据整理汇总,这样学生就能融入小组讨论中,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遇到的困惑,拓宽自己的认知面[4]。

3.教师评估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讨论等情况进行客观总结与评价,使学生可以在案例讨论后对课程内容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学习,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分析个人在团队讨论中的得失,进而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四、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点

1.注重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力培养。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程度,教师需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除了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后时常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2.注重团队的合作性。案例教学本着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的理念,然而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讨论中滥竽充数,课后也不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恰好与案例教学的最初目的相违背。实施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必须相互合作,真正地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对团队做出自己的学习贡献,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5]。

3.制定新的考核体系。这种体系分为个人表现、小组评定和教师综合评定三大模块。按照项目融资的模块,以5人为一小组,4个学生负责4个模块的任务,一个学生负责融资计划的总体框架。根据选课情况,一共设置18个小组。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项目进行融资计划的编写。学生的成绩根据其个人表现、团队互评、老师汇总三方面综合评定。每一个模块占总成绩的比例为3∶3∶4,从而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实施案例教学的特色

1.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讲授《工程项目融资》课程,让学生理解融资的四大框架结构,即投资结构、资金结构、融资结构以及信用保证结构,并且掌握它们相互之间的关联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理解基本融资模式的前提下,能够设计一个小型工程的项目融资方案。

2.实施团队案例教学法。《工程项目融资》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尽量选取符合当下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典型案例,将案例进行项目化处理,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为该案例制定出合适的项目融资方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

3.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融资设计,这无疑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让每一个团队都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证明自己的优势。同时,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在进行案例演讲时,其他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讨论过程会更为激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且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这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转化[6]。

六、结论

“案例教学法”适合当下的教学环境。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专注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当然前提是学生应该在接受教学内容时有目标,并根据目标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才更能体现出他们的兴趣,定位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而这也是案例教学的亮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录护,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5). 

[2]冯永刚.俄罗斯高校道德教育中案例教学的逻辑理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5,(7). 

[3]李友根.论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学——以“经济法学”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4]刘刚.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5]朱尔茜.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3,(3). 

篇10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 融资行为 行为金融

一、引言

Myers(1984)倡导的融资优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是公司融资决策行为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当公司需要为投资项目筹集资金时,首先会考虑利用公司内部资金,其次才是外部资金,在外部资金中负债融资优先于权益融资。融资优序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考虑了成本的问题,认为发行股票进行权益融资会向市场传递不好的信号,因而需要支付更多的外部融资成本,所以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和后来的权衡理论(Trading-off Theory)、市场择时理论(Market Timing Theory)等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一样,都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之上。伴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发展,经济学家研究的深入,发现现实资本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异象”或者“未解之谜”,这些都无法运用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来很好的解释。诸如阿莱悖论、羊群效应、偏好颠倒等。这些迫使学者们开始思考“理性经济人”的合理性,1956年先驱者赫伯特·西蒙将心理因素融入到经济研究中,提出个体“有限理性”的假设。之后,学者们开始了非理性决策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公司金融的不断深入研究,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西方学者将心理学引入到对公司金融的研究,拓宽了公司财务学的研究视角,颠覆了之前的“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假设行为人是非理性或者非完全理性的。这不仅有助于弥补财务理论与资本市场中的实际现象之间的鸿沟,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市场中的“未解之谜”。过度自信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由于心理因素原因,人们在进行财务活动、财务决策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同时市场中的风险、噪声、套利等也会影响人们的财务决策。Debondt和Thaler(1995)提出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是决策心理学中最为稳健的发现之一。从Camerer和Lovallo(1999)和Moore和Kim(2003)的研究也能够看出,大部分企业家都相信自己的能力高于同行或竞争对手。目前的行为金融学大多研究投资者的非理,研究管理者的非理性也大多是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和并购行为的影响方面,很少从融资决策的资本结构方面研究。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成因及其度量指标

( 一 )管理者过度自信成因 企业的管理者面对的是复杂非常规的工作,学习效应的作用无法发挥,而管理者又几乎都是高学历的人,位于组织结构顶层,代表着企业处在闪光灯之下,因而他们的过度自信往往强于其他人。(1)自我归因偏差。在工作中,人们总是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贡献,相反当出现失误或达不到预期时,往往会认为是外部环境变化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这种自我归因的偏差会强化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2)难度效应。Lichtenstein和Fischhoff(1997)指出当面对相对复杂和困难的任务时,绝大多数人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对未来的估计预测,这些预测往往都是基于不确定性的情况,较为复杂。(3)竞争机制。从股东的角度来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低估公司的风险,那么相应的股东所需付出的成本也就相对较低;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因而相对来说股东更愿意聘用自信的管理者,这种公司选拔制度相应的也助长了管理者的自信程度。(4)学习效应的缺失。学习效应是指人们的认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得到修正。而管理者经营公司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情况,所做的投资、融资方面的决策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反馈,所以学习效应的效用难以发挥。(5)企业的治理制度。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者的监督程度也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较弱时,管理者就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认知偏差,从而相对强化了过度自信的心理。(6)控制幻觉。控制幻觉是指人们经常相信他们对某种无法控制的时间具有影响力或控制力。自我强化的机制使得他们倾向于高估预期的收益或者低估风险。公司的管理者能够影响公司的最终决策,这种权利和地位容易让他们过于高估和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掌控公司的命运,过于低估其经营失败的风险。

( 二 )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指标 长期以来,有关管理者过度自信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实证发展滞后于理论发展,主要是难以找到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最优指标。目前被学者们广为使用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1)管理者股票期权的行权状况和持股状况。Malmendier和Tate(2005a)首先提出,采用CEO个人投资组合的数据来度量过度自信。若管理者在面对很好的行权时机时,仍旧选择继续持有期权直到到期,或者在职期间持续买入本公司的股票,则定义为过度自信。国内郝颖等(2005)根据我国的情况采用任期内高管持股数量变化作为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若持股数量上升则判定为过度自信。(2)企业的盈利预测偏差。Lin、Hu和Chen(2005)收集台湾市场数据,提出用管理者的盈利预测来度量过度自信,如果CFO预测的向上偏差(预测盈余大于实际的盈余)的数量大于向下偏差(预测盈余小于实际盈余)的数量,则定义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我国的黄莲琴、傅元略(2010)、姜付秀(2009)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余桂明等(2006)也采用盈利预测偏差对实证分析进行了稳健性检验。(3)相关主流媒体对CEO的评价。Malmendier和Tate(2005b)在采用CEO个人投资组合的数据来度量过度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商业期刊杂志对CEO的描述评价来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4)消费者情绪指数或企业景气指数。消费者情绪指数是指由美国密西根大学通过对美国消费者进行持续电话调查,根据他们对于当前及预期经济状况的感受而编制的指数。Oliver(2005)采用了消费者情绪指数的高低这一方法来定义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余桂明、夏新平和邹振松(2006)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景气指数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若指数大于100则定义为过度自信。(5)管理者的薪酬比例。研究表明,管理者在公司内的相对薪酬水平越高,就越显示出他们在公司的地位,也越容易滋生他们过度自信的心理。Hayward和Hambrick(1997)采用第一高的薪酬除以第二高的薪酬的比例来衡量。国内的黄莲琴、杨露露(2011)也以管理者的相对薪酬比例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来进行稳健性检验。(6)根据管理者的个人特征。江伟(2010)以总经理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和教育背景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认为总经理的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学历越高,拥有理工科背景时,多度自信行为越弱;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自信行为越强。(7)企业并购频数。曲春青(2010)在其博士论文中以并购频数作为替代变量,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金融决策之间的关系。尽管,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度量方法有以上几种,但是至今没有一种公认的完美方法。例如,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和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可能不一致,他们对经济的预期相应的会存在一定的程度的差异,因而以消费者的情绪来衡量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可能会造成研究结论的偏差。而企业景气指数虽容易获得,但是它所反映的是一个行业的整体状况,很难体现管理者对自身管理能力的认识。我国资本市场上期权发展较晚,存在诸多特殊情况,而高管的持股政策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以股票期权、持股数量度量过度自信需要考虑我国的特殊政策等等。所以,再确认度量方法时要综合考虑。

三、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融资行为的影响

( 一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 (1)融资顺序的影响。Myers(1984)引入信息不对称的概念,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它认为当公司需要为投资项目筹集资金时,首先会考虑利用公司内部资金,当外部资金不足时才会考虑外部资金,在外部资金中负债融资优于权益融资。之后,学者们对优序融资从成本、信息不对称等视角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探讨、解释,结论却存在一定的分歧。Heaton(2002)开始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方面来解释融资优序理论。Heaton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自由现金流量结合,不考虑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得出自信的管理者需要为新项目进行融资时,会首先选择内源资金和无风险证券,然后才会选择风险证券,最后选择权益融资的结论。Malmendier和Tate(2007)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不情愿发行股票,相对于权益资本他们更喜欢债务资本。证实了Heaton的观点。Oliver(2005)以美国25年以上历史的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当需要外部融资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使用债务。Lin,Hu和Chen(2007)以台湾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检验了融资优序理论。由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容易高估项目的价值,低估风险,造成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就会使得项目所需资金远远超过实际应需要的资金,出现资金匮乏。因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认为外部投资者低估了本公司的股票价值,根据市场择时理论他们不愿意在股票被低估时进行股权融资,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过高。所以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优先选择债务融资。另一方面,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发行股票会向市场传递不好的信息,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且相对敏感,相比而言,债务融资的成本低,且不具有敏感性。甚至在资金充裕时,会增加股票回购。但是,Hackbarth(2008)将非理性的管理者分为乐观和过度自信两种,认为虽然乐观或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都会选择较高的负债水平,发行更多的债务,但是他们却并以一定是遵循一样融资顺序。偏向于高估收益的认知偏差,会与融资优序理论一致。偏向于风险认知的偏差会导致相反的融资顺序,因为他们低估风险,认为股票被市场高估,而债券被市场低估。傅元略(2007)、姜付秀(2009)、江伟(2010)等都从管理着过度自信的角度对融资优序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释。屈耀辉和傅元略(2007)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实证结果遵循融资优序理论。黄莲琴(2009)利用上市公司盈余预告偏差构建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指标,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的融资决策不仅遵循融资优序理论,而且相对于外部资金,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内部资金。黄莲琴、傅元略(2010)以沪深两市2002年至2007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观测值,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考察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在公司内部存在现金流时,过度自信管理者偏好内源融资;当仍需要外部融资时,过度自信管理者比一般管理者使用更多的债务融资。江伟(2010)以总经理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和教育背景来衡量过度自信,从公司投资的角度研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上市公司内部或者外部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认为当总经理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总经理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强,因此,总经理更少的利益利用外部融资,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强。研究结果支持了Heaton(2002)对融资优序的新解释。但现有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高晓红(2000)研究发现中国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股权融资偏好。陆正飞(2004)研究进一步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邢光媚(2010)在其博士论文中从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政治动机对决策的影响、保持自身控制力对决策的影响、政府偏袒对决策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讨论了由于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质因素,使得管理者非理性的行为在融资上表现出明显的股权偏好。这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债券市场相对不够发达,发行债券手续复杂,审批困难,导致企业发行债券受到一定的波折。而股权融资则比较容易,相对来说,股权融资成本低,这与融资优序理论中的假设“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及风险都要高于债权融资”不符合。所以在研究中国市场具体的融资顺序时要综合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2)负债融资率的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负债融资率的影响,学者们之间的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拥有更高的负债水平。他们高估收益低估风险,认为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Oliver(2005)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与债务融资比率正相关。Ben-David、Graham和Harvey(2007)把管理者定义为CFO,发现过度自信的CFO偏向于使用更多的债务。Barros和Silveira(2007)利用巴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杠杆比率正相关。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2006)以企业景气指数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考察其与企业的负债水平及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认为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尤其是短期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采用激进的负债政策。

( 二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 Landier和Thesmar(2004)以法国公司为样本,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债务融资时更多的利用短期负债,而理性的管理者却偏好相对风险较低的长期负债。Hackbarth(2004)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选择更高的债务比例,更为频繁的发行负债,这样使得债务的期限结构变短。Lin、Hu和Chen(2007)发现与费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与发行债务和融资赤字具有显著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乐观主义者高估好的状态发生的可能性,高估公司的经营能力和项目的盈利能力,认为公司不会陷入财务危机,因而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短期负债。而理性现实主义者则会选择长期负债,这样可以缓解各期的还贷压力。另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投资项目的回收期限,期望的投资回收期一般比实际要短,因此他们选择短期负债。与Hackbarth等相反,Ben-David、Graham和Harvey(2007)却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更多的采取长期负债作为债务融资方式的结论。国内有关债务期限结构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少,余桂明等(2006)的实证结论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短期负债/总负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陈收、陈丽丽(2009)也得出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短期负债作为融资手段。周明(2010)与Ben-David、Graham和Harvey的观点一致,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更乐于发行长期负债。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依相信项目能够产生持续的现金流,长期负债的筹资额更大,能够更好的满足未来的投资需要。

四、结语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快速发展,关于管理者非理性与公司融资决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发现长期以来,关于二者之间的研究,实证研究一直滞后于理论的发展,大多数学者只是从理论或者模型上进行推论,原因在于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我们也只是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那些个人特征会影响管理者制定公司决策?这些影响过度自信的特征他们的作用程度,相互之间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Besharov(2002)发展了一个模型,将过度自信、后悔厌恶、和双曲贴现结合起来,发现这偏差之间的作用可以相互抵消。另外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管理者代表股东的利益,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当管理者过度自信时,他们认为自己代表股东的利益。企业价值的损失也只是由于管理者对企业利益的曲解引起的。关于行为金融非理性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假定管理者理性,而从投资者非理性,另一个是假定投资者理性理性,而管理者非理性。当前关于行为金融的研究都是基于投资者或者基于管理者分开研究的。但是二者之间可能会有相互作用,投资者的非理可能会影响管理者的个人特征。未来我们也可以考虑探讨二者非理共存时相互作用机制的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都是从投资、融资、并购等角度来进行的,很少具体探讨由此对公司价值造成的影响,或者武断的认为过度自信对投资、融资、并购的影响会造成企业价值的减损。但是最近已有研究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会投入更多的努力,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对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能够提升企业价值。那么,在正反作用都存在的情况下,最终过度自信会对企业价值造成何种影响呢?为此,未来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和防范。

参考文献:

[1]郝颖、刘星、林朝南:《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

[2]黄莲琴、傅元略:《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策略的选择》,《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3]姜付秀、张敏、路正飞等:《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4]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管理世界》2006年第8期。

[5]江伟:《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偏好与公司投资》,《财贸研究》2010年第1期。

[6]傅强、方文俊:《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决策的实证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4期。

[7]曲春青:《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金融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8]屈耀辉、傅元略:《优序融资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兼对股权融资偏好再检验》,《财经研究》2007年第33期。

[9]黄莲琴:《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0]高晓红:《产权效率与市场效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投资研究》2000年第8期。

[11]陆正飞、叶康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12]邢光媚:《行为金融学视角下地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13]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关系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4]Modigliani,F.and M.H.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15]DebondtW,Thaler., Financial Decisional making in Market and Firms: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In Jarrow R A,Maksmi ovieV,ZiembaW T,(eds.)Finance 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Elsevier,New York,1995.

[16]Camerer,C.and D.Lovallo, Optimism and Excess Entry: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 [4]Moore D A,Kim T G.Myopic social prediction and the solo comparison effec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

[17]Fischhoff B,Slovic P,Lichtenstein S. Knowing with Certainty: the Appropriateness of Extreme Confid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ee, 1977.

[18]Lin,Y.,S.Hu and M.Chen, 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aiwan, Pacific-Basin FinanceJournal, 2005.

[19]Oliver,B.R.,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Confidence on Capital Structure.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Finance no.05-05,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05.

[20]Hayward L.A.M. and Donald C.H., Explaining the premiums Paid for Large Acquisitions: Evidence of CEO Hubri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ly,1997.

[21]Barros and Silveira. Overconfidence,Managerial Optimism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eture.SSRN Working Paper. 2007.

[22]Malmendier,U.,and G.Tate., CEO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Journal of Finance,2005.

[23]Myers,Stewart C.,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Journal of Finance,Papers and Proceedings,July, 1984.

[24]Heaton J.B. 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fina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Tampa, 2002.

[25]Lin Y., Hu S.and Chen M. Testing pecking order Predic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nagerial optimism.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