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简历范文
时间:2023-03-25 01: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司机简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个人资料:
姓名: XX (11年驾龄 A本 路熟) 性别:男
年龄: 29 学历:本科
出生年月: 1978年8月28日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户口所在地:北京市XX
联系
教育背景: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经管系
北京市171中学
个人简历
【基本资料】
真实姓名: ***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8*年*月*日 婚姻状况:未婚
年 龄: **岁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75cm 最高学历: 高中
户 籍: ** 省**市(区、县)
普 通 话: 熟练
毕业学校: **市第***
计算机能力: 熟练 目前所在地:
【教育背景】
2000年7月毕业于
【工作经历】
工作经验: 4年
工作经历:
2004/03至2006/01 * 司机
2002/04至2004/01 ** 司机
技能说明:
本人工作认真负责、沉稳、思维严谨、能吃苦耐劳能适应调班及加班.无不良嗜好.善于与人沟通,A2照,有多年的实际驾驶工作经验,懂得车辆的维护保养,熟悉深圳线路。
具体职位:司机
篇2
[关键词] 应急能力 管理 县级监测站
1 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频发。国家高度重视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要求各地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提高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环保部门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使命,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行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 组建应急监测网络
县级应急监测系统是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的基础,监测部门要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和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确定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有机整体。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的时候,体系能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机构应与县政府、环保局与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并充分整合社会、企业等方面的监测资源,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局面,构筑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3 添置应急监测设备
要购置一批能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分析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应急监测设备首先应满足当地环境状况,在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优先选择能代表当前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水平、采用相对成熟可靠技术的仪器设备,不仅能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应付自如,还可充分用于日常监测工作,发挥最大效益。通常的应急监测设备包括:
3.1 实验室内分析仪器
必须增强室内分析能力,基本具备水质、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的测试能力。
3.2 现场监测仪器
应急监测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监测是为准确查明造成事故的污染物种类,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开始阶段;定量监测是为了确定在不同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分析情况,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也可以查明导致污染事故的客观条件而进行的监测。现场测定仪器设备一般有:
检测试纸:使被测物质通过用试剂浸泡过的滤纸,有害物质与纸上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根据产生的颜色深度与标准比色板比较。
速测管:将有关试剂做成细粒或粉状装入检测管内,使用时将检测管打破,移入测试样品,待反应数分钟后,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找出颜色最接近的色阶,读出浓度值。速测管技术是一种实时监测技术,既可以针对宽范围的有害物质进行初步确认,也可以针对特定物质进行测量。
便携式分析仪器:利用有害物质的热学、光学、电化学特点设计的能在现场测定某种或某类有害物质的仪器。选购时要充分了解仪器的技术性能,如精确度、分辨率、测量的增加值、重现性、线性范围、噪声、漂移、响应时间、报警设置、校正等。
3.3 交通工具。能满足应急监测需要的监测车,要求采用成熟改装技术,能满足应急和日常监测需要。
3.4 个人防护设备。能适应在污染状态下开展监测与自我救援的全套防护设备。
3.5 其它辅助设备。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
4 建立应急监测制度
建立应急监测体系,要加大投入提升监测能力。建立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逐步形成高效有力的应急监测体系。重点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对应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定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结合环境质量的监视性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反应快速的预警监测机制。
5 编制应急监测预案
针对本地区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筛选出本地区对环境构成主要危害的重点污染物。充分利用各个风险源的环境安全风险评价和相应的环境应急预案材料,搞清各种污染事故隐患的类型与污染物名称、所处位置与分布,危险品、有害化学品用量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安全保证手段等内容,分析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处理等环节可能存在的事故可能性。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最终对每个风险源在应急预案基础上针对性地编制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预案要注意可操作性,简明扼要。
各类环境风险源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完成全县所有风险源的调查和预案编写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预案编写可分步实施。初期抓住风险较为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行编写。通过对企业环境风险的摸底调查,确立一批高风险企业作为优先监测目标,加强日常监管,密切关注风险变化,动态调整监测预案。
6 收集相关环境信息
平时多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有关资料,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处置技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等资料,收集各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动植物所产生的毒害症状资料,以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查阅和借鉴。
7 组织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
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拉得动,打得响,联得上”的环境应急监测队伍。要建设一支热爱应急监测事业、不畏艰难、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专业结构合理、能创新开拓、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急监测队伍。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能够迅速、准确地投入到应急监测工作中,并能圆满完成好应急监测工作。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是开展应急监测的基础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培训相关知识,如派监测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和上级站建立的应急监测系统,邀请资深专家讲课等。
应急监测建设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来得突然,要注意防范,否则措手不及。因此,平时要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实战演练。演练要精心设计,高度仿真,既可以和县、局组织的环保应急处理演练相结合,或与企业的应急演练相结合,也可以在某次小规模的环境污染事件中有意识地放大演练规模,以强化训练,做到常备不懈。演练应着重训练应急监测体系的反应速度,各个部门的协同水平,对不同程度污染事故的处理方式,现场监测的实施能力,特别应注意加强监测人员的现场自我防护能力。
8 结束语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迫使基层环境监测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本着“预防为主、体系完善、有备无患、快速准确”的要求,达到“应急监测指挥有力、现场监测快速准确、实验室分析有条不紊、监测报告及时高效”的目标,担起重任,不辱使命,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县级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监测预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身改进。因此,应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长期发展机制,通过不断地自评估,从中发现不足,使环境预警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机制
1.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革的要求,认真研究探索信息化建设路子,着力抓好顶层设计、网络构建、平台搭建、资源开发、人才培训、机制规范等环节,有效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公安边防部队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建设与管理发展不够平衡、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机制还不尽完善等问题,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建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1.1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是建设信息化的必然要求。综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作为军事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更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就必须把握整体发展、全面提高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构建一套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功能完善、满足需求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结构,高标准完成信息化条件下执法、执勤、处突和救灾等作战任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一体化程度和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规范管理”,没有一套科学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就难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达不到加快发展的目的,还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2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是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条件。全军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 “两大系统和一个环境”(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任务中,管理机制建设被列为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完善支撑条件建设,主要包括健全信息要素、拓宽信息渠道、统一软件平台、培养合格人才、制定运行规范、落实分级保障、加强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内容。构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制,既有制定运行规范的任务,又包括落实分级保障、加强安全防护等多个领域。同时,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也反复证明,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健全,必将导致系统建设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因此,在完善信息化诸多支撑条件的任务中,管理机制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在落实信息化建设支撑条件过程中,必须着眼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自觉遵循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将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使之成为全部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和科学指南。
1.3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是保证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各级在工作中,必须认真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切实走好“建管结合”之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防止和克服“单打一”的发展,避免只重建设忽视管理或只抓建设不抓管理的现象;防止和克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式的发展,避免信息基础建设发展过快、硬件建设投入过大,而弱化管理机制建设;防止和克服“甩包袱”式的发展,避免投入巨资狠抓硬件建设,导致系统运行效能低下、故障频发,深层次发展难以为继,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的基本原则
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公安边防部队建设发展需求为牵引,立足实用可行,逐步丰富完善。
2.1需求牵引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建为战、建为用的正确方向,紧贴部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实际,优先满足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决策、信息基础网络的规范管理、质量效益的整体提高和物资经费的有效管控等需求,在此基础上兼顾好各类信息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坚持以需求为牵引,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发展,不断深入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2.2确保可行的原则。就是要确保机制的实用可行,使之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行得通、用得上、效果好。既要保证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又要确保其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之真正成为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依据。
2.3利于发展的原则。就是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积极适应和满足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为信息化建设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规范,既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连续性,有利于今后更好的发展,又要确保管理机制始终与信息化建设同频共振。
3.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的框架设想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理论、方针、原则来指导,也需要科学、配套的规划、计划去统筹,更需要适时跟踪评估和检查审核来调控。从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看,应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三项机制:
3.1科学决策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是规范统一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正确方向的关键。在实践过程中,应重点在准确领会意图、搞好调研论证、规范决策程序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一是准确领会意图。正确地把握上级意图,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科学决策的前提。二是加强调研论证。要定期组织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军地友邻或兄弟单位观摩信息化建设成果,借鉴经验,兼收并蓄。要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任务需求、好的做法、存在问题等,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实把需求搞清楚。要建立专家顾问队伍,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从需求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系统功能的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反复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规范决策程序。要始终坚持官兵集思广益、专家反复论证、党委集体研究的决策程序,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发展、不走弯路。
3.2效益评估机制。效益评估是促进信息化建设任务落实和提高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探索总结信息化建设的效益评估机制,是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乃至信息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环节 。要做到科学评估,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立评估队伍。组织专家型评估队伍,根据明确的任务、标准、功能、时限等要素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内容等,采取自上而下计划、由下而上实施的方法,按照由低到高、由分到合的顺序,分层逐级、逐系统、逐项目地实施,必须着力克服和改变由建设单位进行自行评价、主观评价的非客观现象。
篇4
随着人类聚居规模不断扩大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市”逐渐诞生,它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文明的生活空间。人类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在了解一个城市的时候首要关注点就是日常生活中行走的路线、看到的标志物、建筑、以及城市边界等元素。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当地文化来进行建设,城市文化的弘扬可以充分的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生命力,保证城市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眼下,怎样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当前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能够将文化与建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并保证与周围环境协调共存。不能只注重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对于周边的空间环境也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为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
城市空间是一个城市的社会色彩与物化形态的衍生物,它的整体构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城市的原本形态与城市的空间构成,其中空间构成包括:建筑物、广场、城市道路以及空间区域等。城市建筑空间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个物化空间,主要由建筑物的内部构成与外部空间两大部分组成。它是一个经过设计师们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生活场所的空间,与城市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3建筑管理与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建设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又在无形中引导着城市土地的规划与开发。因此。在对一个城市进行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空间容积率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建筑元素、建筑空间特性、人民生活需求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优美和谐的建筑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让城市规划、建筑规划管理、空间设计等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将城市空间环境和建筑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避免城市空间环境出现不协调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相规划工作全面落实到实处,同时进行科学管理,致力打造完美城市。
4建筑设计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
空间环境设计与建筑管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设计师们设计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主要依据当地城市的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全面分析建筑和环境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建筑物的同时也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认真考察,并加以设计,使建筑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充分的展示城市特色。一个城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群和城市环境的形象上,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建筑形态、建筑风格以及外表色彩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要想将城市特色通过建筑展现出来,首先就需要全面的深入了解环境空间的特色,并牢牢掌握,最终通过设计作品将其良好的展现。由此可见,建筑物不仅仅要有完美的外在形象,同时还需要塑造完美的空间特色所以,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成功的建筑设计。空间环境的构成是空间环境设计最为核心的内容,城市未来发展是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前提,城市发展现状以及人文和自然环境是空间环境设计的根本基础,说到头来,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空间环境设计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一个建筑空间整体中的各种建筑物起到纽带的作用,从而使得每个城市要素之间可以更好的相互渗透,加快空间整体的形成。
5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
在设计对城市建筑空间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的整体效果。将设计看做一种艺术,努力打造最完美的视觉体验,激发社会对空间的探究热情,在提高人们生活情趣的同时唤起情感意识。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城市空间结构的设计必须拥有极大的视觉冲击性和连续性,保证建筑空间的韵律之美。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具体内容入下:(1)空间要点:建筑空间的空间要点充分体现了地域特征相关功能,保证人们在不一样的地方适当的产生应有的意识。它的作用简单点说就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2)天际线:天际线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得建筑物和周边的天然物体协调共存,保证建筑空间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3)纵深:在设计一个建筑物的纵深时,一定要首先对建筑本身的形式和空间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建筑的连贯性。(4)凸出和凹入:建筑物具有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以及流动性运用建筑自身的凸出和凹入充分的展现了出来。(5)后退:后退设计的作用就是打造建筑的视觉轮廓,例如:建筑物每条道路之间的距离和建筑物的大门等等。(6)地平线:地平线的主要作用就是确定建筑本身的高度,同时确定施工建设的方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建筑的实用性以及人们视觉的舒适性。升高和降低:升高和降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强调”。体现了建筑物本身高度的不同,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要注重美观性和趣味性。(8)人文尺度: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经常的考虑,对建筑物本身以及社会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6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的措施
6.1加强对城市空间的理解
要相对城市空间进行深刻的彻底的研究,除了建筑环境外还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生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审美需求等等。因为对于人们来说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城市空间进行,人类的生活行为对城市空间规划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分析的时候也要从人们的生活活动开始,对施工技术、设计手段、城市环境、以及人类行为和社会空间环境等等都要全面考虑到位。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学习,包括: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加强对“城市建筑空间”的理解。
6.2提高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建筑本身和每个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空间环境都要保持协调统一。举个例子:比如阳台的形状和空调机位以及城市空间景观三者之间必须要保持协调共存。
6.3树立一定的空间设计理念
城市建筑空间属于一个复杂繁琐的三维立体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三围空间设计理念对城市建筑管理与城市空间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规划城市街道和广场的时候,必须要提前考虑好建筑物的外挂形态以及高度,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实现完美的城市空间设计,树立良好的空间设计理念是个重要前提条件。6.4深化城市空间环境管理的内涵城市建筑空间主要包括两点:(1)城市环境的空间艺术;(2)建筑风格。只有使得各个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和自然环境之间都能够协调统一,充分融合,这样才能打造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因此,不断的深化空间环境内涵是十分重要的。6.5建筑物和社区功能协调统一在设计城市建筑空间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社区的服务质量。所以说,社区功能和建筑物的功能必须要协调统一,共同发展。一旦二者之间产生矛盾,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阻碍社会发展。
7结语
眼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怎样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当前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能够将文化与建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并保证与周围环境协调共存。不能只注重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对于周边的空间环境也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为城市发展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胡为为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郑泽锋,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布局与设计浅析—以秦皇岛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1(18).
[2]唐伟,高层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1).
[3]周学武,对于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8).
篇5
所谓管理会计即是将企业的管理和会计相结合,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为企业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以及进行监督提供必要支撑。这样能够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有用性以及提高企业风险应对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随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注重对管理会计思想的引进,并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开始运用。时至今日,管理会计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不断发挥它自身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管理会计的水平较低,远不能满足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流于形式,不能够发挥其提供决策参考信息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管理会计运用的相关进行研究,并基于经济学的观念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构建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不相适应
目前,对于引进管理会计的企业,大部分采取的管理制度以及用人方式都是照搬国外先进的企业,导致这些管理制度在我国企业中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从而使得管理重点与企业的经济需求不相同,管理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等。由于管理会计是面向企业内部的,为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决策、以及监督等提供参考信息,一旦管理会计与企业的管理存在冲突,那么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就不再具有信息的价值,对于企业决策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再者,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不相适应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企业管理层对于管理会计的作用持一种观望的态度,他们在管理会计引进本企业之后就不会给予太大的重视,任由管理会计人员进行摸索。而本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受到其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对管理会计的把握又不是很深刻,这样会使管理会计的应用在企业中流于形式,不可能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适应性,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二)全面管理与短期利益存在冲突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它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处于一个并列的地位,并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以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管理会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利用专门的技术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使得管理者能够根据信息对日常的经营活动做出判断。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两个重要的部分。但是,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并且包括企业内部各个生产责任中心的管理,只有能够充分反映企业发展的信息才能对管理者的决策具有有用性。而现实中,大部分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提升自身产品的生产速度以及如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显然与管理会计的目标背道而驰,它不符合企业长远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是不经济的,它忽略的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以及外在的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时,应当将管理的目标与管理会计这种手段结合起来,追求企业的长远利益而非眼前可获得的利益。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较为狭窄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虽然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只是在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中得到应用,它的应用只是片面的和零星的运用,在我国也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并没有真正能够解决企业管理而急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而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意愿还不是很足,因此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的步伐较慢。从横向来看,管理会计的应用多集中在大批量生产和生产成本较为稳定的企业当中。在我国,管理会计是在工业企业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发展成熟。例如,在我国的教育中所运用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对于管理会计的举例大多限于工业企业,并以此为例进行展开讲述。从纵向来看,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基层的工商企业中运营得较多,而那些旨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内容未能在实际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三、企业管理会计运用思路的构建
(一)加强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的适应性
企业在引进管理会计的初期,应当对企业自身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一个深入的考究,把握企业自身的状况,为管理会计的引进创建一个合适的管理环境。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运用管理会计较为成功的企业进行学习,因此其他企业的运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济规律,这就值得企业去借鉴和学习。这样一开始就能够使得管理会计的运用在一个较为合适的环境之下运行,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对于已经在企业中运用管理会计的企业,有必要对自身的管理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方式和措施,制定能够适应管理会计充分发挥的企业管理制度。其次,企业应当提高本公司的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使管理会计的职能充分发挥。关于提升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方式主要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工作以及在企业内部组织对管理会计的学习,只有执行人员能够对管理会计有一个很好的掌握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这也是在对管理会计在运用规程中的规律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的一种结果,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能够更加适合自身的管理会计模式。例如,2007年李宁公司被评为“CIMA最佳中国合作雇主企业”,这得益于李宁公司的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李宁公司财务机构包括财务管理部、会计管理部以及战略财务部。财务机构中的财务管理部针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也就是说专门为李宁公司的内部提供服务。李宁公司的战略财务部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它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费用的控制,而是对费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对企业财务做出预测拉动企业经济业务的增长。
(二)协调全面管理和短期利益的关系
管理会计是建立在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管理和控制是对企业经营业务的总体把握,而不应该仅仅把管理的目标放在眼前的利益上。基于此,企业可以在引进管理会计的时候对其管理目标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定义,并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来规范自身的经济行为。这就要求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内涵有一个深入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对其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再者,全面管理和短期利益的结合并不是要求企业充分把握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不去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也就是说,企业应当充分考虑一项业务的经济后果,如果一项业务的执行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么企业可以在不损害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去获得短期的经济价值。对于二者的协调,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个合适的判断,使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三)扩大管理会计的运用范围
扩大管理会计应用范围的前提是企业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国家层面应当加大对管理会计政策规定,从而引起企业的重视。在政策的指引方面,不能够单单做出简单粗略的规定,应当在对管理会计运用的效果和运用过程加以简短的称述,这样才便于企业的理解并且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的员工无论是管理者或者普通的员工,对本行业知识的理解不应当仅限于以前学过的知识,应当对原有的认知进行更新,主动去了解管理会计的主体思想。对于具有主动性的员工来说可能实施起来较为容易,而对于本身不愿意去了解新知识的内部员工,企业应当采取激励措施,或者采取强制的培训方式。对于工业企业以外性质的企业,应当对工业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将其好的一面运用到自身的管理会计当中,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内部外环境加以适当的调整。而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应当仅仅体现在基层的运营方面,企业应当将管理会计上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将其具体运用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只有提高管理会计的战略地位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四、总结
篇6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大学的学习非常的茫然无知。在结束了紧张的高中学习之后,学生进入大学,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约束,在学习方法上需要采取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学习模式,即从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探索学习。在此基础上,新入校的学生要及时与代课老师与辅导员积极配合寻求出带领整个班级学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在这方面的班委建设,需要确定得力的班长与教学信息员(学习委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认为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甚至有些学习委员在班里只是帮老师收发作业,结果班级里没有任何学习氛围,学生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非常频繁。所以辅导员在进行该方面班级建设时应挑选有学习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的学生。该部分的班委成员任务一方面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找寻最适合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主动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主动与班级成员进行学术探讨,及时带动班级成员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便是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学习中的问题集结起来,甚至是学生对老师的一些教学方面的意见以及建议第一时间反馈给代课老师,更好的帮助班级内每一位成员更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帮助学生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如今大学生都是90后学生,这类学生家庭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极端,一部分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从小就是家庭的核心,多以自我为中心;另一部分则是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家庭中或有兄弟姐妹,这部分孩子基本上从小就要帮忙家务减轻加重负担,自信心严重不足。这些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学生汇集在一起,从吃、穿、住、行几乎天天都要形影不离,如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减少生活上的矛盾是辅导员和班委成员需要充分保障和协调的。在这方面的班级建设需要确定得力的生活委员以及宿舍舍长。首先,在学生住宿的安全防护上,例如安全用电、防火防盗的知识需要落实到每个宿舍每一个人。每年,全国高校都会因为宿舍用电问题发生火灾,由此造成的人员以及财务损失惨重。很多学生为了图方便不愿下楼去水房打水而自己在宿舍用“热得快”、“电水壶”、“电吹风”等违规用电器,这些劣质的用电器的电路往往会在多次使用后发热起火,如不及时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基于此类问题的重要性,辅导员要定期给生活委员和宿舍舍长开会,并不定时的抽查宿舍的卫生以及安全用电情况,在确定好各班的生活委员以及宿舍舍长后,采取责任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班委成员定期开展宿舍安全会议,将宿舍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学生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其次便是宿舍以及班级的人际关系问题。在近期校园内频繁出现的舍友投毒案件、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校园暴力事件等为学校及在校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笔者认为,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及早发现并且能够及时的制止或者大大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在班级建设初期,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到两名安全信息员,这个职务最好由班级里人缘好并且善于观察的学生担任。由于学生生源地的多样性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之间的一些小摩擦是正常的,班里的安全信息员就负责观察与调节这些小矛盾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辅导员,辅导员平时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这样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方便学生工作的进行。
三、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篇7
关键词:高校;基建管理;科学合理;建议
随着各高校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学校基建投资渐渐地在增加,这让高校的基建管理工作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高校基本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是对一个或者多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工程进度等进行综合管理和协调、监控的过程,基建工作管理的科学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投资、工程进度和质量和环境的层次。现在的高校基建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甲方项目制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安全等可以抑制一定的潜在风险。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在工程招标、材料采购控制、施工过程等都具有一定的调控优势,下面笔者将以甲方项目管理模式为例子,对基建工作管理做出一定的研究。
一、重视校园的合理规划,做好设计单位招标工作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规划设计阶段,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可以避免校园的重复建设,让师生都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所以要重视校园的合理规划,提高基建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校园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更强的工作,其中涉及了方方面面,比如校园总体的布局、交通网络、多层次信息交流场所,需要结合高校的下一步发展要求,处理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系,保护原来的历史文物,同时对于其他已经有成熟科学规划的校园地区,要采取严肃不改动的态度,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校园的情况出现,造成浪费资源和经济,校园的规划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味地向西方建筑风格学习,追求建筑立体效果,要考虑学校的财力、物力。有的学校为了建筑新校区,没有考虑未来的生源变动问题,建大楼,投资数十亿元,债台高筑。要从学校发展出发,有恰当的建筑标准。现在的高校在选择建筑的单位时,一般采用招标的方式,在招标时,建筑单位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包括着前期策划、详细策划、单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多种问题,每一个设计单位都有着不同的擅长部分,所以在对招标单位进行选择时,尽量选择相应设计阶段水平都比较高的单位。(2)要对主要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考察,要保证主设计师到位。(3)设计单位要配合高校,如果无法进行沟通交流,就无法很好地实现高校基建工作目标和主要意图。
二、选择合理的招标方式,编制完整科学招标文件
根据我国的招标法规定,招标的方式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有一定的竞争广泛性,但是对于小规模的招标项目,很多较强的投标企业会忽略,这对招标人有一定的损失。邀请招标可以提高招标工作效率,降低了招标的成本,避免了流标情况的发生。所以学校在选择招标方面要合理和科学,根据学校的基建情况选择招标的方式。资格预审是招标中一个基础的环节,可以避免投标申请人鱼目混杂的情况发生。在预审中,需要注意:(1)要对投标申请人做一些实地考察和调查工作;(2)对投标人的信誉进行调查,查询有无毁约记录;(3)对主要负责人和设备进行重点考察,了解主要设计师的技术和能力。在基建工作管理中,还需要编制完整科学的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沟通投标人的桥梁,科学合理完整的招标文件影响着招标的质量,需要高校在编制招标文件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查学校内资金和政策、市场等,招标文件还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保证招标语言清楚明了,使用科学用语,体现一定的专业性,避免发生使用含糊不明的词汇的情况。
三、加强主要材料的管理,加强工作的协调与沟通
在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变成实际的一个阶段,是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最艰苦的一个阶段。在施工阶段中,如何控制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是基建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基建工作管理人员的水平。如果出现了任何的错误或者是管理不到位,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工期拖延、工程质量不高、资金失控的现象。所以在施工阶段,首先需要重视开工前图纸的会审,加强对主要建筑材料的管理。比如是对钢材、防水材料、幕墙等的调研,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的现场。有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对于师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校的基建管理工作还包括着对工程质量及安全的管理。建设方需要给监督单位相应的权利,让监督工程质量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对于我国的监督市场不太规范的现状,学校可以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比如监管人员要固定,对一些重要部分的施工要有跟班作业,加强平时的巡视等,同时,为了加强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甲方还可以不定期对施工进行检查,出现了问题,要及时以书面的方式告知施工单位,进行限期修改。
总的来说,高校的基建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中含有政策、技求、经济等多种因素,贯穿在高校基建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基建管理人员要把握好每一个阶段的实施增加高校的利益,考虑高校未来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作者:苏志坚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荣海,胡庆喜.代甲方管理模式在高校基建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4,(4):125-126.
篇8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总要求,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乌鸡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在现有的基础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2004年起步到2011年基本覆盖全村。2010年全村发展乌鸡养殖户50户,户均养殖100只以上,养殖大户2户10000只,年养殖达15000只以上。2011年乌鸡养殖发展到120户,户均养殖220只,年饲养乌鸡总产值达到200万元。
三、示范步骤
第一步:宣传引导。主要是召开村、组会议,走访交谈,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乌鸡发展的目的意义,发展乌鸡的经济优势。同时,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农户现场观摩,调动广大群众的养殖积极性。
第二步:确定首批养殖户。首批养殖户本着有场地、有基础、有实力、有信心的原则进行确定,全村共确定50户,户均养殖乌鸡100只以上。
第三步:组建乌鸡养殖协会。以首批养殖大户为对象,组建两流水村乌鸡养殖协会。
第四步:养殖计划。从2004年起步到2011年覆盖全村,使全村养殖乌鸡户达95%以上。具体养殖计划:2010年全村发展乌鸡养殖50户,户均养殖100只以上,其中发展养殖大户2户,户均养殖5000只,计划年内乌鸡养殖总量达1.5万只,产蛋量达7000公斤,产值15万元,乌鸡总产值达到75万元;2011年乌鸡养殖发展到120户,户均养殖220只,其中养殖大户3户,户均养殖5000只以上,养殖总量达到4万只,年产蛋量达到21000公斤,出栏乌鸡3万只,年饲养乌鸡总产值达到200万元。
四、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服务工作。在政府乡长胡冬梅为包抓领导,包村组长袁荣生为包抓干部的领导下,村上成立由村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抓乌鸡发展项目,具体负责发展计划、资金扶持、饲养技术培训、药品供给以及养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等工作。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村两委继续发扬争、跑、要精神,积极争取各方各部门资金,采取扶持和贷款方式,充分发挥互助资金协会资金及重点村灾后重建资金对产业的扶持作用,重点支持养殖大户,使养殖大户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3、保证饲料供给。一是鼓励扩大玉米生产面积,解决饲料自给问题。二是对已发展的饲草资源加强管理。除此之外,计划于2010年发展饲草面积1000亩,解决饲草不足问题。三是提倡饲料饲草混合喂养,提高营养成分,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实行科学喂养。
篇9
一是建立党员信贷服务站,帮助困难群众发展产业。针对当前农村群众想致富、求致富,但苦于缺乏资金发展产业的困难,官仓村党支部积极与镇信用支部联系,成立了“官仓村党员信贷服务站”,建立诚信档案,评定诚信等级,发放信贷卡,根据诚信等级的不同,农户可办理2000—3万元贷款,贷款时凭信贷卡、身份证明、三农补贴存折直接贷款,贷款利息在结算时可享受10%的优惠。同时,在村委会设立农技咨询服务点,公布咨询服务电话,为村民提供农用生产资料防伪鉴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病虫害防治等咨询服务;依托村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种养大户集中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协调镇涉农部门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一条龙服务。今年以来,官仓村党员信贷服务站已发放小额贷款4万余元,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152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1期,累计培训500余人。
二是推行“四事”工作机制,为村民分忧。在指挥村推行了群众说事、民主议事、认真办事、定期访事的“四事”工作机制。设立了群众说事室,开通说事电话,把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定为集中说事日,其余时间轮流值班,把群众所说的事作好详细登记,召开村“两委”联席会,根据工作需要和村民意见,提出所议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形成决议。重大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严格按照议事结果认真办事,并作好台帐登记。把每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回访日,通过看、听、查、访等方式,对议事结果、办事效果进行盘点,总结、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到目前为止,全村参与说事群众达300多人次,收集建议意见200余条,接受咨询180余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20余件。
三是建立党内帮扶机制,关爱贫困党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领导+支部+贫困党员”帮扶活动,实行领导挂帮支部和领导联系贫困党员制度,每位党政领导负责挂帮2-3个支部,联系5名以上的贫困党员,利用到挂帮点指导工作和开展一系列的帮扶活动,了解贫困党员致贫原因,引导其首先从思想上脱贫,帮助贫困党员选项目、选路子、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切实解决贫困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是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效率,设立了敖溪镇便民服务中心,把财政所二楼办公室作为办证大厅,将民政、国土、城建、计生、农林水、社保、派出所等职能部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对农民群众需要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实现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式”发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结,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制”收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服务平台。
篇10
受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影响,市场在不断萎缩,胜利油田各单位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水电成本,导致供水量逐年减少。1997年的年供水量为2.612亿m3,日均供水72万m3;2006年的年供水量为1.27亿m3,日均34万m3,11年间水量下降了50%。作为规模经济企业,在政策主导价格且连续不调整的形势下,市场萎缩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单方水成本上升,公司效益下降。生产要素上涨,刚性支出上升原水价格一路上扬,供水引黄原水价格2000年为0.074元/m3,2001年调整为0.11元/m3,2002年调整为0.15元/m3,2008年调整到0.37元/m3,8年涨了5倍。电价从2005年的0.48元/kWh上调到2010年的0.596元/kWh,基本容量费由11元/kVA调整至28元/kVA。水质标准提高,生产投入成本增大2006年,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106项指标。其中42项常规检验指标,强制执行期限为2007年7月1日;64项非常规检验指标,达标截止期限为2012年7月1日。水质标准的提高对制水工艺、药剂投入、投加工艺及管网改造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四大体系,拉紧监督控制链条
为确保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在水务企业落地生根,开出效益花,结出效益果,公司科学分析成本发生因子,细化成本控制节点,明确精细管理职责,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监督控制措施,建立了全方位、分层次、立体化的全员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建立目标成本和内部市场转移价格体系,拉紧传动链条以内部结算为纽带,建立内部模拟市场机制,将水源管理板块、制水板块、销售板块和辅助生产板块按照生产流程联系起来,将流程之间业务量的管理转化为价值量的管理,通过水电平衡等一系列考核指标,查找流程中的关键契合点,促进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的整合和效益的提高。内部模拟市场指标体系的核心是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以各板块的可控目标成本为基础。公司将各生产流程的成本量化分解,编制目标成本体系。首先,确定标准工作量体系。在原水环节,蒸发渗漏损耗水量的出库量作为其生产量,出库计量水量为其销售量;在制水环节,从原水系统购入的原水量为其生产量,出厂水量即供水量作为其销售量;销售环节,制水环节的出厂水量即供水量为其购入量,销售水量为其销量。销售环节供水量与销售水量的差率为产销差率。其次,建立计算公式体系。比如:标准单位生产成本=本系统(单位)完全成本/生产量;标准完全单位销售成本目标=本系统(单位)完全成本/销售量;标准变动单位生产成本目标=本系统(单位)变动成本/生产量;标准变动单位生产成本目标=本系统(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最后,测算各系统的标准成本,形成成本目标体系,进而形成供水公司的内部市场转移价格体系。
一是制定各系统标准的成本因子构成。如在原水系统,测算因素包括单方水目标直接生产成本支出(原水费和电费)、原水系统单方水人工成本及原水系统必需的非直接成本支出(运输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等)成本因子。如在制水系统,测算因素包括购买原水系统产品的价格(原水价格即前面测算的原水系统内部转移价格)、单方水直接生产成本支出(药剂费和电费)、制水系统单方水人工成本及制水系统必需的非直接成本支出(运输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等成本因子。二是对各成本因子制定标准的测算办法。如根据核定的各个水库系统的目标蒸发渗漏量、目标入库率确定引黄水量,根据目标单耗×引黄水量×系数来确定引蓄水环节的生产电耗。如对制水系统的生产工艺用水指标,以实际进出厂水量和年初核定的水厂工艺自用水量百分比作为考核依据。实行季度考核,执行水电平衡考核细则整体考核。回用到水库的工艺用水指标执行科技中心制定的控制指标和办法。各单位工艺自用水比例参考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和上年的实际水平,系数为两档:2%、3%,其中3%为河口和辛安具有气浮移动罩滤池工艺,其余全部为2%。如混凝剂主要参考各水厂药剂实际单耗(根据原水供水量指标核定),同时考虑出厂水浊度指标完成情况及出厂水水质考核指标调高等因素综合核定;PC成本预算主要参考各水厂生产消耗量和原水供水量指标,同时重点考虑水质检测中心每周中间环节考核平均耗氧量指标。经过试运行和不断修正,胜利供水已经建立起涵盖各系统、各板块、各成本要素的成本目标体系,为全面预算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以成本项目组为控制主体的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体系,拉紧责任链条为确保成本控制责任明晰、管理到位,公司成立了原水费项目组、动力费项目组、药剂费项目组、材料费项目组、燃料费项目组、运输费项目组、车辆维修费项目组、设备维修费项目组、工程维修费项目组、办公费差旅费项目组、科研经费项目组11个成本项目组,明确了以成本项目组为监督控制主体,统筹公司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各项工作。各项目组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在认真分析生产经营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全面覆盖、专业突出、效益优先”的原则,划分水源、制水、销售、生活污水、信息管理、客户服务6大系统,使系统划分更加符合工作实际。坚持节点设置的精细化和动态化,各系统按照“逐级细化、下级保上级”的原则,从上到下、从大到小,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将流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点设置为系统的各级管理节点,共设立生产、水质、设备、收费、客服等一级节点19个,引水、蓄水、沉淀、过滤、化验、用电等二级节点51个,水库运行维护、制水工艺运行、水样化验、生产用电等三级节点100个,按照生产流程特点,对原水、制水、输配、辅助、污水处理各板块、各环节进行分解,共分解生产流程节点175个。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供水公司全员成本目标控制网络图,各三级单位按照这一网络图,对本单位的成本再次进行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人人有目标。成本项目组针对各自负责的成本项目,制定了详细的测算标准、控制流程、考核细则。同时,要求公司凡是发生费用的部门,包括宣传、工会、党政办等全面参与成本目标的制定和管理,对以往认为不能量化的办公、招待、疗养、印刷等费用全部量化,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单项费用考核。形成了成本项目纵向横向立体化控制模式,确保所有成本费用项目均处于有效控制之下,确保成本监督控制责任到边到底,构建起覆盖公司各个板块、各个流程、每级组织和每个员工的成本控制责任网。#p#分页标题#e#
建立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全员目标成本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拉紧动力链条有考核才有动力,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于调动和激发各个系统、各个环节严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项目组运作规范有序,公司建立了成本项目组考核制度,制定了以预算符合率为中心的成本项目组考核指标。成本项目组控制的费用与年初制定的预算指标的差异率,在年终考核时剔除客观因素之外的差异就认定为项目组留有余地,在考核兑现中体现。成本单位建立总量考核与重点指标考核并重的考核单元。基层生产单位的目标成本为可控成本,因此,对基层单位成本费用考核采取总成本和单项成本结合的考核办法。对考核成本实行节奖超罚。年度成本节/超,分别按节/超额的20%奖/扣发单位效益工资。将药剂费、动力费节超成本奖惩比例提高到50%。对基层自用水,按1元/m3核定到单位成本,超年度指标按油田工业用水价格在单位成本中等额扣除。对非生产用电,超指标年度计划按峰值工业用电价格在单位成本中等额扣除。对办公费用,年度超额部分在单位的年终效益兑现奖或效益工资中等额扣除。对各销售部下达了水量损耗率指标。着眼长远发展,强化经济运行质量的考核。为避免单纯节约成本而损害胜利供水经济运行质量和长远发展,公司附加了一些重要的生产技术指标考核。制定了《供水公司水质考核细则》,对水质考核指标考核奖惩;制定了《供水公司供水管压标准与考核细则》,对管压合格率指标考核奖惩;制定了《供水公司合同签约及时率考核办法(试行)》,对合同签约及时率指标考核奖惩。设备完好率每降1%,扣单位效益工资1万元。为鼓励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改造(从项目立项起)所产生的收益,公司与三级单位6∶4分成,受益三年。因管理原因造成财产被盗,由相关单位按账面资产净值或市场公允值的10%补偿损失。年度考核,完不成水费成本、水质等考核指标,已发放的相应的季度流动红旗奖金予以追回。小区水量漏损率和平均回收单价每比上年升/降1%,折合人均扣/奖效益工资总额1%,年底兑现汇总奖惩。
客户服务满意率降低1%,折合人均扣/奖效益工资总额1%,年底兑现汇总奖惩;用户投诉,经监察大队、客服中心核实确属销售单位责任的,每次扣发单位效益工资1000元。通过强化考核,在成本目标控制过程中体现了对成本目标“下沉”和“上收”的管理控制,直接成本下沉到节点,间接费用上收到公司,严格控制了预算外项目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立以成本闭合管理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拉紧内控链条胜利供水公司地域分布广、驻地十分分散,为提高审批效益,实行监督控制成本,2009年以来,依托公司办公平台,开发应用了成本闭合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按照“保证安全生产,保障减漏降耗、水费增收工作,保证职工收入和安全、健康,压减非生产性费用”的原则,公司对所有成本发生项目从预算源头控制,经过梳理,共分解成本目标控制因子828项,经预算委员会讨论审定后,编制成本闭合控制网络信息平台基础数据模块。对所有成本构成因子按照业务内容、使用单位、预算定额进行编号,通过编制前端控制程序,实现对费用项目的源头控制。对有预算编号的项目,各单位部门只能启动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审批流程,按照网上内控流程进行审批。审批流程时必须录入预算编号,系统自动统计该项预算的使用情况,当预算不足时,系统自动锁死。通过申请追加预算,增加编号和额度后,才能够启动审批流程。通过开发应用成本闭合管理信息平台,打造了以成本预算、成本监督、成本控制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中央处理器,实现了成本管理源头控制,堵塞了因成本人为控制造成管理粗放的监管漏洞,加强了公司层面对成本的集中控制,使成本管理做到了年初有内容、有预算,发生有监控,严格控制了预算外支出。同时,该系统实现了对各单位、部门成本预算的及时考核,实现了对财务预算过程的即时监控,为实现成本控制最大化、公司效益最大化,打造绿色集约型水务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凸显三大效益增长板块
管理效益成效明显,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胜利供水公司的预算管理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实际供水量与预算的偏离率为2.07%,比2006年的6.24%下降了66%;实际原水费与预算的偏离率为0.23%,比2006年的18.63%下降了98.76%;实际药剂费与预算的偏离率为15.92%,比2006年的43%下降了62.97%;实际电费与预算的偏离率为6.1%,比2006年的7.5%下降了18.67%。2010年,在水价没有任何变动的情况下,胜利供水通过各项管理和工程等措施,实现减亏3500万元。2010年,胜利供水公司获得油田及管理局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和企业管理先进单位、财务资产管理先进单位、财务资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等。2011年,胜利供水在集团公司水务专业化竞赛中,新鲜水系统在参加竞赛的26家企业中竞赛指标评分和竞赛现场检查评分总分第一,被评为新鲜水系统先进单位;污水处理系统在参加竞赛的36家企业中总分第一,被评为污水处理系统单项先进单位。水厂漏失水量逐年减少。2010年在供水量同比减少303万m3的同时,销售水量增加了838万m3,按照1.5元/m3计算,产生了1711万元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