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小调查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小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污染小调查

篇1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特别是生活中很多地方要我们来个环保小调查。

我自己家里,妈妈总是把热水器一天到完开着,那些热水没用,过了一会冷了又会自动开起来,真是浪费电呀!我们家用水顶环保,也是把拖地板水冲进马桶。我妈妈看到我作业写的不好,就把纸揉成一团。有些纸上甚至没有写过一个字,却被她丢弃,被脚无情地践踏。本来是完好的本子,被她撕裂,这样反复几次后,一个完好的本子自然就所剩无几了。

我们住的是电梯房,有的人为了方便等人,不但把电梯摁住“嘀嘀”响个不停,而且有人还在我们小区每个楼层楼道连大白天(哪怕是阳光普照)都开着路灯,妈妈说每个月水电费都要公摊20几元,每一层电梯旁都放着三个垃圾筒,我起先觉得浪费,后来一打听原来是为了把垃圾分类,把生活垃圾分类可以间接减少环境污染。我还看到有个人手上提着垃圾连走都不愿意走到垃圾筒跟前,顺手扔了过去,这些人觉得把垃圾投进垃圾筒都累,还会自觉地把垃圾分类清楚?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多了一个人的自觉就少了一份污染,我们要努力将污染减到最低!

我们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伤害自己。这就是我总结的环保调查情况!

篇2

关键词:环境;物理教学;环境问题;保护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已成为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结合物理教学过程,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根据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教育.例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各种能源,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能源现状和未来能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以下问题,目前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是环境造成的吗?节约能源重要吗?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它的好处是什么?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教师引导讨论,培养学生节能意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人师表,做出表率.注意保护校园、班级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遇到地面上有废纸、废包装袋,随手拾起来,随时随地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同时,鼓励学生管理好身边的卫生,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

二、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注意常见的环境问题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产品已经无处不在,人们使用高科技新材料新技术的同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主要物理学污染?它给人们带来的危险呢?1.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居民供暖,焚烧垃圾,各种热机的使用,都直接燃烧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这些废气通常是有毒和有害气体,造成废气污染对人类危害不可低估.在进行相关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物理理论去思考类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简易太阳能集热器;解释冰箱原理、空调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时,应当指引出上述内容.2.一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物.例如化肥厂、造纸厂、制药厂、化工厂、垃圾处理厂,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有毒有害污水、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到野外、河流、湖泊中,造成水的污染.建议生活污水经净化后排放,合理使用低毒低害的化肥农药使用、无磷洗涤剂,有计划地开采地下水,定期注入大量净水补充水源.在进行物态変化教学内容时,适当向学生介绍水污染情况.3.陆域面积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固体废物将直接压缩人类生存空间.而且会繁殖出细菌、病毒、苍蝇、蟑螂、蚊子,虫子,还会散发出气味,严重威胁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所以不要乱扔垃圾,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加强监督和惩罚措施.可以使用可燃垃圾作为燃料建造电厂.不可燃垃圾(玻璃、陶瓷、砖和石头)制造建筑材料(人造砖、水泥等).用畜禽或人类粪便生产沼气.废旧电池回收进行特殊处理.在进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时,适当向学生介绍废弃物污染情况.4.噪声污染,会使人们心烦、耳鸣、头痛、恶心、心悸、失眠、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肝、胃功能障碍严重,严重时会使人们感到麻木、胸闷.噪声污染,比如海上军演、大型飞机起飞、搅拌机、工地施工、超低空飞行演练、菜市场各种噪声等各种声音.这些高分贝噪音,会使人神经高度紧张,听觉系统不同程度的破坏,还会诱发许多疾病,神经系统遭受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使人们工作效率下降.建议机场应选择在人口稀少地区,建筑工地夜间必须停止工作,有大型噪声的工厂应远离市区.城市主要道路和居民区之间建议隔离或种植草木和植物吸收噪音.5.人们使用的手机、电脑、微波炉、等都可以产生电磁污染,大量的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害,会影响睡眠,可以使人头晕无力,头痛,危及人类健康.超高压输电线路、广播塔、电站、电磁装置(比如变压器、电动机、微波炉等)有更强电磁辐射.强电磁辐射会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长期在强电磁辐射下,人体部分功能会下降,致使人体老化和衰退,诱发病变,如失眠心悸、三高现象,孕妇可能出现胎儿畸形.建议超高压输电线路从远离居民区架设,广播塔、大型变压器周围安装高度相关金属网,发电机、电动机、微波炉等设备周围安装金属罩.在进行电磁场、电磁波教学内容时,适当向学生介绍电磁污染情况.6.焊接作业、人造小太阳、玻璃幕墙光反射、娱乐场所的各种激光发射机、广告牌上的射紫外线灯等都会产生强光.强光可使人的眼睛出现伤害,使皮肤出现红斑,表皮坏死,水痘,皮肤深度组织色素沉积,以及其他可能诱发疾病.影响人们在睡眠、娱乐、工作.建议高建筑物玻璃幕墙装饰,应该使用暗幕广告牌,交通标识牌可以用荧光物质层和微型玻璃颗粒涂层表面装饰,以减少光反射现象.如果需要使用强光源,可以利用屏罩进行遮挡,减少光污染区域.接触强光源的人群,如电焊作业工人、医生、激光操作人员、驾驶员,需要佩戴防护镜进行专用保护设备.夜间,大功率光源地段最好减少工作时间.在进行光学教学内容时,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光污染情况.

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适当的活动

环境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知道社会公共环境品质的好坏是国家和民族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而环境质量好坏取决于环境和公民环保行为.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系统环境教育.举办保护环境的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使用废物进行小制作、对周围环境进行小调查等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自觉主动地关注自己周围环境问题,养成好的环保行为意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现有的环境问题,从小抓起,从我做起,倡导学生自觉爱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李文龙 单位:黑龙江省泰来县宏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余刚,黄俊,张彭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倍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J].环境保护,2001(4):37-39.

篇3

小学思想品德课外作业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是相关主题名言警句的记忆,可以是针对教材某一主题单元的补充与小结,也可以是儿童漫画的创作,小论文、小调查、实验报告的撰写,还可以是某种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总之,要让它成为学生生活的补充,而不是学生心灵的枷锁,学生自然乐此不疲,且有所收益。

一、开放生活,让情感走得更远一些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条块铺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外作业时,将教材设置的主题与重大时事新闻、社会热点话题相联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要求,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培养社会情感、发展社会品德的主要平台。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主题单元的设置,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专题开展小范围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开放的社会这一大课堂中探求真理,获取深刻的道德认知,强化自觉的道德实践,激发高尚的道德情感。如完成《战争何时了》和《科学技术的喜和忧》的导读后,我让学生围绕“战争频发中的儿童生活”、“环境污染中的儿童生活”、“经济贫困中的儿童生活”等调查小课题,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网络搜寻、访问专家等途径,接触当今世界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社会调查这一课外作业的补充,原本枯燥乏味,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教学内容变得可触、可感、可知。让学生了解世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对相应问题的警醒和应对举措,为《我在联合国作报告》一课提供了基础素材。

二、充实心灵,让体验来得更深一些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比千言万语的说教与千遍万次的重复更深刻一些,也就是说,只有叩击到学生心灵的体验才能成为一种“亮色”,充实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在设计思想品德作业时,我发动学生发现、发掘能够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再让他们自己去设计,自己去再现,在主动探索中收获知识,体悟情感,体验成长。

行为性作业对学生品德行为的矫治、强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效能,这种行为训练是不能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一次又一次地在心灵上留下烙印,最终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在教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一主题单元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交心,了解父母在工作、生活以及对自己的教育中的烦心事,针对家长的难处制定“我帮父母减负”的小方案,并且要写好活动日记。这样的课外作业,依托解难解困的“行”,获得家庭和谐的“情”,强化尊重父母的“知”,最终让自己成为家庭的“快乐豆”、“小帮手”。

三、拓展空间,让表达更真一些

良好的品德修炼根植于社会大舞台,其价值体现于时代新天地。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分拓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可以通过博客、空间、短信等新兴网络媒体大量吸收信息,充分表达情感。设计思想品德课外作业,要充分引进这些学生正在亲密接触的新兴媒体,让他们有一个自主表达、自然表达、自由表达的空间。

如在教完“我是班级的主人”一课后,我结合课文重点内容,设计了几条开放性的讨论思考题:你和你的同学的哪些言行、举动与班级小主人密切相关?我们应该怎样以主人翁的姿态来争取集体荣誉,珍惜已取得的集体荣誉?这一学期以来,你为班集体取得的荣誉做了哪些贡献?我将这几道讨论题公布于班级QQ群的公告栏内,让学生在课后通过QQ这一网络即时沟通工具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场极为热烈的讨论,再次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了他们热爱班集体、为集体添彩、争当主人翁的良好品质。

篇4

一、营造愉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以课时,新课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向一身西服着装的我,今天穿了一身运动装,脚蹬一双旅游鞋,头戴一顶太阳帽,手拿一幅中国地图,一进教室,就引起学生的骚动,还传来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了?”“是呀,怎么这身打扮”这一身打扮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今天我不当老师了,我当以次导游”“导游?导什么游?”此言一出,立即有学生发问。“游《鸟的天堂》呀”。我说,“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它是全国的旅游胜地……”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课文讲完后,我还让学生当导游来解说。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

二、走出课本再现生活

不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还是教育教学及其它工作中,要去的最好的效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理论联系实际了。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在课堂是不够的,必须走出课堂,进入到生活中去。再说,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偏向于形象思维,只靠教师的讲还不行,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语文,要让他们知道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地球的面积尤其是陆地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任在上面?地球的资源现状如何?学生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我有拿出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条河,河边正有一个人拿着毛笔蘸着河水写毛笔字呢。学生立刻就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语文的作用,我让学生课下作一个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找出污染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待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趁热打铁,我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建议或图或文,做成广告的形式向人们进行宣传。做完这一切后,再让学生课下观察这一做法有没有效果。出乎意料,不久就有学生向我汇报:“老师,我调查的地方乱扔垃圾的少了。”“我们调查的地方,折树枝的少了。”这时的学生兴致高涨,为自己的做法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感到兴奋不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至于从中学到多少知识,是怎么学到的,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这比起在课堂上口干舌燥、旁征博引的大讲道理要强多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不受教师的指使,他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师生换位同教同学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达到师生互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而不是教师讲课时,那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四、开展多种活动,拓宽认知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不要老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

篇5

“太小”是一所已有62年历史、充满勃勃生机的公办学校。在这里,师生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浓浓的书香气息,更多的是互动体验式的探索性的学习氛围;在这里,教书育人不只是一个理念,更多的是“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道德修养的培育。“太小”一校两址,占地面积仅1.4万平方米。然而“太小”真的小吗――19年的垃圾分类之路,“太小”始终走在前列,因为“豆豆”们有着很大的理想……

“太小”虽小:垃圾分类人人参与

“太小”在德育方面倡导“垃圾分类”、“垃圾回收”的理念,积极从实践出发,鼓励学生们参与其中。在“太小”的操场边、主席台边,随处可见不同用途的分类桶,这些分类桶都是学生们利用回收的废弃物制作的。每个周四,“太小”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日”活动。这一天,全校师生会把家中的可回收物拿到学校分类进行回收,从活动中获得切实感受。采访中不少学生说,寒暑假期间学校不搞垃圾分类回收活动。但是垃圾分类不能停,会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好分类。可见,通过多年来潜移默化的参与,垃圾分类已经影响到了学生们的行为意识。从“太小”毕业就读初中的小张告诉记者,在“太小”坚持6年的垃圾分类活动不是形同虚设的课余作业,而是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虽然现在学校已经不要求我去参加每周四的垃圾分类回收日活动,但我会把家里产生的各类垃圾分类回收。这是因为,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一直陪伴着我。”

“太小”虽小:校园文化处处是宝

“太小”的小,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感受到的是精致、创意。走进校园,首先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绿色气息,不是什么绿植小花儿,而是分布在地上的“奇异”的井盖儿。这些井盖儿是学生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绿色环保知识用于实践,仿照绿色生态图像手绘的艺术品,并用这些图案妆点校园。篮球场边别具一格的小花园颜色亮丽夺目,是学生们利用废旧轮胎制作的小花坛,别样的色彩幻化出勃勃生机。走进教学楼,楼梯两侧布满了“绿色设计”贴画――有用废旧纸张做成的多样剪纸画,还有时尚的“冰雪奇缘”纸张画。学生们通过制作贴画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而且通过选取废旧材料加深了对垃圾分类、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的认识。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不仅是这些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所完成的再生Y源墙、井盖儿文化、利用废弃轮胎布置的小花园,而且很多“宝贝”都是学生们创作的实用精品:高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利用废弃物制作专门回收铅笔、橡皮头儿的回收盒子,盒子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铅笔形状。有个学生利用废旧纸箱等可回收材料制作不同样式的回收桶摆放在卫生间。不仅如此,这个学生认为制作垃圾分类回收桶不能满足全校师生使用,于是他主动找到班级老师和德育老师,发起“制作特色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桶”倡议。倡议发出后,同学们各自组队,自觉开展“共绘特色分类垃圾桶”活动。

“太小”虽小:环保理念事事皆绿

太平路小学是海淀区26所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之一。学校立足于为每名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德育基础为目标,确立“生态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打造“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和“生命生长的魅力课堂”,在持续开展生态特色教育的同时,还承担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简称“EPD”)。本着“主体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结合的思路,学校构建了“主体探究、合作体验”为依托的生态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太小”“生态教育”的绿色环保理念。

“太小”的坚持从每一次的实践课、班级会和少先队活动中,不断深入对学生们的环保教育。多年来,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少先队活动为主阵地,融学校、社区、家庭为一体,大力开发教育资源,挖掘教育潜能,创建特色活动,多种教学模式的创建成为“太小”的一大亮点。比如,利用学校的电视台等载体,组织学生们开展垃圾分类社会调查;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体现“养成教育”的绿色环保理念。

针对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教育的丰富内涵,“太小”还自编了《生态文明校本教材》,通过“明理笃行”、“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们开展小课题研究。《生态文明校本教材》主要从关注垃圾的形成到垃圾处理;从追溯垃圾产生的源头到跟踪垃圾的流向;从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儿到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实践,明显增强了学生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太小”真的小吗?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1700余名学生、百余名教师共同开展的绿色可持续环保活动不仅根植了垃圾分类理念、牢固树立了垃圾分类意识,而且带动、影响了周边的群体,就是一番不“小”的行为。正如“太小”校歌传唱的:我们是明天的太阳!“太小”的“豆豆们”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期待每一个“小太阳”带来的垃圾分类的绿色生活。

“太小”的垃圾分类――我来讲

校长: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活动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其实是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大事。在校园里,我曾看到有个学生制止老师把冰棍儿包装纸投放到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当时我想,这个学生为什么要制止老师呢?是不是这个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标准不清楚?后来仔细一看,原来包装纸上还包裹着冰棍棍儿。而冰棍棍儿是用木头做的。这个学生是因为老师没有正确地把冰棍儿包装纸和冰棍棍儿分类投放所以才去制止。这一细微的举动让我看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学校是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引导者和实践者。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挑战,学校有责任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使命。

学生:通过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活动,增强了我们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比如,当北京出现雾霾天气、学校只得放假时,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减少环境污染做些事情。我们把从《生态文明校本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开展环保小调查系列活动,丰富垃圾分类活动的内容;当我们利用废弃物设计成一件件优美的环保服装、穿着它表演时装秀,老师、家长为我们鼓掌时,我们很有成就感。

6年级八班郝若茜妈妈: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源于我第一次去日本。而在我们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只有垃圾站或垃圾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日益深入人心,人们才有了垃圾桶,有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概念。太平路小学以“生态教育”为核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绿色低碳的行为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作为一名家长,我认为不仅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社区开展的绿色公益活动,而且要以身作则,配合学校,发挥“小手拉大手,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文明一个社区,造福整个社会”的宣传带动作用。

链接

10月31日上午,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共同指导,北京市市政市容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垃圾分类红领巾在行动――2016北京市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在海淀区太平路小学举办。

1997年,太平路小学成为全国第一所“手拉手”地球村。自1997年以来,学校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平均每月仅各类纸制品回收就达200余公斤,19年来累计回收各类纸制品近4万公斤,相当于种植了600余棵大树。全校师生使用的本册、笔都是利用废旧纸张回收再利用的产品。

篇6

    论文摘要:“如何安排活动”、“选怎样的内容更好”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困扰教师的难点。本文认为,综合性学习内容来源于:语文教材、家校生活、学科融合。虽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三上册才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出现学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但只要有丰富的活动内容,综合性学习在低段(1—2年级)即可进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在实际活动中,我们遇见过许多困难,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似简单,操作起来有难度,学生茫然无措,教师无从下手。“无内容、选择难”一直困扰着我们。本文认为,综合性学习内容来自: 

 

一、语文教材是主要内容 

 

(一)深挖教材。 

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 

例如,三年级上册《中国的传统节日》专题,学生们搜集了不少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有话可说。可以在班中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推广会》的活动,进行习作训练,将全班的优秀习作整理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汇报。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爱多,付出的少,觉得父母对‘我’的所有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经常埋怨家长的种种不是”, 结合这种情况,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中安排《了解父母的爱》,设计系列活动,学习了《妈妈的帐单》等课文后,引导学生们收集关于描写父母之爱的诗词、歌曲、文章、名句等,熟读成诵。举办读书交流会;向父母及长辈了解爸爸妈妈生育“我”、养育“我”的艰辛,进行口语交际;观察父母每天的工作生活情况,体会父母的辛苦;模仿《妈妈的帐单》一文,设计一张“父母的帐单”,与家长一同计算从生育“我”至今,所花销的生活、学习费用,一直到供“我”大学毕业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再算一算父母给我们的爱,又是多少……至此学生感慨:“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无私的、无限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想想“我”今后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这份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并主动对父母说几句真心话,写几句肺腑之言。 

做足、做透这系列活动,学生不再口是心非地承应老师“我要爱父母”,空洞地承诺“我要怎么怎么做”,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 

(二)课前预习。 

一些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不然。在一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前,就可鼓励学生去寻找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一同分享《春天的诗会》。一年级下册《识字6》是数量词归类识字课,只有4句话,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画面中。语句十分简洁,每句话中又包含了4种事物,其中几种事物是学生少见的,认识事物就成了学好本课的前提。这个问题可以预先解决,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在各科教材上找到课文中的事物,理解“一畦、铜号”,区分“海鸥——飞鸟;帆船——军舰;秧苗——稻田”。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响亮的呼声。可一些教师埋头苦干,寻找资料,制作课件,一个个精美的课件成了“道具”,学生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围着展示台团团转。为什么不让他们从唾手可得的材料入手呢?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他们搜集资料的潜力令人吃惊。教师应该放弃“个人秀”,挖掘学生预习收集的潜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三)课堂争论。 

教学中常有疑点令同学们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研究课题。当教学到“非比寻常”一词时,有学生质疑应该是“菲比寻常”,并振振有词“电视里的广告就是这样说的,还是王菲代言的呢,超市里的可乐罐上也是这么印着的”。现代传媒的“偷梁换柱”,误导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课余在超市里和电视节目中、街旁广告牌上……咬文嚼字,打假! 

(四)课后延伸。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延伸,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让学生编辑小报、班刊、作文选,都是给学生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文,就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编绘连环画;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第八组教材,可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中国神话、传说,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二、家庭学校生活是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过分重视教师的教,未能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在语文教学内部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而未能将语言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范畴中来,忽视了“生活是‘源’,书本是‘流’”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次外地访问团来我校交流,我班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我是小导游员”的主题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学下列内容:搜集图片并给图片写简短的文字说明,或尝试做小导游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名胜,或扮演角色表演,两三个人一组,一位同学当“导游”,访问团老师做“游客”,“导游”根据展示的画面依次介绍景点,“游客”边听边看边向“导游”提问。 

丰富的生活是永无止境的大课堂,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库,身边的人、事、物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关于学生使用压岁钱问题,可以设计“喜忧参半的压岁钱”、“使用压岁钱浅谈”、“你对压岁钱知多少”、“打理压岁钱妙计多多”等主题,运用口语交际、编小报、作文展、故事会等形式展开活动。 

这些校内、家里的主题系列活动,内容丰富且有层次,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善自我。 

 

三、学科融合是补充内容 

 

挖掘其他课程资源,找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有一个单元是《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进行了小调查,收集了有关动物的资料图片,可以请学生展示、介绍喜欢的小动物,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展示与提高。 

再如《人自然社会》这一课,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分组了解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其间可以走访环保部门,还可以做一些实验,然后组织汇报调查结果,讨论确定治理方案,再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信或者写倡议书。除此之外,学生自己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设计宣传标语、成立环境督察小组等。 

这样的选题方式,打破了学科界限,融合了语文、自然、社会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信息去分析、归纳,甚至亲自去做实验,体验揣摩,并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了新领域,在小学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只需在语文教材、家校生活、学科融合中合理选择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从小学低段开始。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