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

篇1

关于着力推进我县“花园城市”建设的建议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花园城市”的战略部署,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到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认真调研,并结合我县“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广泛论证。下面,我代表县政协调研组就着力推进我县“花园城市”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打造“花园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坚持生态立县、打造“花园城市”的战略部署。事实证明,这一战略部署定位准确,内涵丰富,符合清原实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大手笔、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的决心和信心。这对于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促进清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打造“花园城市”,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更是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高低的一面镜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增强一个地区的竞争能力。清原地处辽东山区、浑河上游,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天然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基地。碧水蓝天、满目青山、清新空气、绿色家园,这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自然赋予和后发优势,更是打造“花园城市”、建设辽宁一流县城的宝贵资源和物质基础。

(二)打造“花园城市”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形成第三产业优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将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打造“花园城市”,必将使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实践将证明,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的人居环境,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花园城市,将极大地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推进我县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带动三次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打造“花园城市”是推动清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花园城市”建设初显成效,赢得全县上下广泛认同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县“花园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环境卫生整治初显成效。通过开展城市美化行动,脏、乱、差状况得到治理,环境卫生得以改善,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二是交通环境治理初显成效。通过主干街路增设交通护栏、隔离栅栏、停车位等措施,交通拥堵、乱停乱放现象得以改观。三是城市绿化工作初显成效。街路补植树木,两侧栽种花草,中心街路增设了立体绿化景观,城市绿化、美化取得进展。四是打造“花园城市”的理念赢得认同。今年,“花园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功在当代、造福后代的建设成果和美好愿景。打造“花园城市”理念越来越赢得全县上下的广泛认同。

三 、关于着力推进“花园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在看到“花园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深感打造“花园城市”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县上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贪大。为此,现就打造“花园城市”的主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形象,是城市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因此,打造“花园城市”,必须着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1、加快滨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一河两岸”是清原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形象。我们必须用战略性眼光看待这条贯穿清原东西的轴线。以河为轴,统筹规划,突出滨河特色,加快“一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建设。在坚持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沿岸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栽植不同的树木、花草。植被选择和搭配不仅要体现不同的功能特征,也要与已有景观相结合,形成“城在林中、水在绿中、城林相依、水绿相映”的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效果。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该整形的整形、该护坡的护坡、该美化的美化。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通过污水管网系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式,杜绝污水排入河中,保持河流水质清澈。向西推进橡胶坝建设,使横贯东西的橡胶坝形成梯级水面,实现城区河道水面首尾完整衔接。扩大亲水空间,增添滨河景观效果。我们相信,通过对水、岸、堤、路、景进行综合整治,水面碧波荡漾,两岸植被茂密,花草点缀其间,楼群遥相呼应,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带,一定会极大地提升清原的城市品位和美誉度,同时成为广大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2、切实搞好城市绿化工作。城市绿化不单是美化了城市,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美誉度。针对我县城市绿地面积严重不足、覆盖率不高的现状,我们应着力推进城市绿化工作。要结合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绿地面积特别是扩大公共绿地面积,打造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带,确保城市绿化的实际效果。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适地适树、适时适栽。提倡栽大苗,不盲目栽大树。绿化树种要以本地树种为主,尽可能选择杨、柳、榆、槐、枫等适用性、实用性强的乡土树种,使之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角。科学搭配乔、灌、草、花、爬藤植物的种植比例,拓展绿化空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化风格,促进城区绿化均衡发展。应以环城林带为屏障,以街路、公园、河岸绿带为支撑、以小区庭院绿化为点缀,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植被绿化体系,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景、一地一景的园林艺术和景观效果,使人们对花园城市的感受更直接、更直观。在管护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落实责任制。既重视栽,又严格管,避免“年年栽树年年换,多年栽树难成荫”的现象发生。妥善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大树和老树,让其作为城市历史印记,焕发新的风采。

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立足当前,

更要着眼长远。不能搞短期行为,更不能追求“一夜成林”。要本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改善城市绿化现状。逐步建立起滨河景观带、道路绿化与南北两山生态景观线相映衬,单位绿化与市政绿化相呼应,住宅小区绿化与建筑景观相协调,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和档次,让绿化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3、加快南北山两个森林公园建设。县城南北两个山脉特别是北山已基本具备建设森林公园的基 础条件。因此,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加快南北山两个森林公园特别是北山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加大南北山植被保护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山体植被的补植。通过植树造林和栽植富有特色的树种,进一步提高两山的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景观效果,打造景色秀丽、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森林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健身、游玩、娱乐、赏景的又一个好去处。在这里,人们可以感悟佛教文化,欣赏四季风光,漫步林荫小路,置身鸟语花香,喜看山城全貌,豪情溢于满腔。

4、搞好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积极发展环保、低

碳产业。作为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地,我们要紧紧抓住全面实施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五年计划的有利契机,规划建设好各类保护区和相关产业。切实将区域产业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没有环境污染的新型产业。严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工艺落后、可能对水源、水质、植被、空气产生影响的项目入驻县域内。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向产业生态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城市交通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直接窗口,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水平。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我县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实效。但是,由于历史造成的街巷道路狭窄和近年来机动车特别是私车保有量持续快速上升,我县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不容乐观。长岭街等中心城区交通量过大,造成人流、车流拥挤。占道停车,无序停靠现象时有发生,行人无视交通信号,群体违章现象较为严重。为此,要采取多种举措,进一步抓好城市交通整治和管理。既要立足于解决当前城市交通中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1、科学规划、配置、利用交通资源。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及电子探头等设施,及时施划和更新道路交通标线和标志,不断扩大电子监控系统覆盖面,对流量大、事故易发路口及时设置交通信号灯,增加安全保障;疏通南北交通瓶颈,研究破解办法,改善道路节点;探讨可行情况下,河北主要街路,适当压缩人行道,拓宽行车道,缓解历史形成的车道过窄问题;若时机成熟,应将国道202线南移,原国道可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的一条重要通道;规划建设好环城公路。

2、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制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关政策,合理调整城区公交线路和站点,严格按照站点上下车;根据时节变化,合理设置出、收车时间,做到环城全覆盖,服务人性化,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及时更新车辆,提高乘坐舒适程度和司乘人员的服务质量,力求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缓解交通压力;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研究解决出租车行业运行价格过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

3、加强停车场建设。针对我县停车场、停车位不足的现状,着力推进停车场建设,采取地上、地下等多种类型,满足城市交通需要。一方面大力挖掘现有资源,对已有停车场、停车位进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停车场建设,特别是地下停车场建设。要加快新、老城区周边大型停车场和县城内小型停车场建设,新开发地块必须建设地下停车场,留足地上停车位。要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吸引多方投资参与停车场建设,切实改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4、加强对重点路段交通的疏导和整治,严格纠正和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强道路交通教育,增强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真正做到“文明从脚下起步,安全从人人做起”。

(三)规范管理,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认真开展城市美化行动。明确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一套全面、系统、规范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强化综合整治,巩固扩大环卫管理成果。要配齐配强专业保洁队伍,配备足够的垃圾箱和运输工具,做到日产日清,随产随清,全天候保洁;加强居民小区特别是老旧居民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于乱扔乱倒、乱推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写等脏、乱、差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集中解决,不留“死角”,切实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认真做好冬季除运雪工作,积极推进无公害除雪。做到机械除雪和人工除雪有机结合,主干街道以机械除雪为主。推进市场化运作,力求县城积雪统一用车清运,确保冬季城市道路畅通,市民正常出行。避免各部门和单位积雪清运各自为战,既影响清运时效,又增加部门成本。禁用或限用融雪剂,以免对城市基础设施、绿色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推进公厕改造建设力度。依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合理设置公厕数量。现有公厕要逐步改造为流动、生态水冲式公厕,新建公厕全部采用水冲式公厕,积极打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我县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业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劳动就业、扩大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但也必须承认,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与打造“花园城市”要求还不相匹配。为此,我们应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1、加快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服务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牵动力的有效载体,具有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幅射面广的显著特点。近些年来,我县以红河漂流为支撑的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拉动作用日益凸显,有力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住宿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规 划、建设和宣传包装好红河漂流、滑雪场、沟域旅游等有影响、有潜力的旅游景点,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清原旅游产业格局,不断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特别是要进一步将红河漂流做优做精做大,切实将这张不可多得的名片精心打造好、维护好、发展好,让红河漂流的牌子更亮、名字更响、带动作用更强。深挖旅游资源潜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和规划旅游市场,把城市规划、建设和旅游发展紧紧地连在一起。结合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土特产品、绿色食品、工艺品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努力提高我县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要将观光旅游和美食、购物、娱乐有机结合起来,满足游客在清逗留消费的需求,延长游客在我县的驻留时间,促进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清原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对服务业的贡献率,实现便民、富民的目标。大力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旅游品牌,优秀的旅游城市形象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要紧紧围绕“打造花园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这一宏伟目标,大力推进县城景区化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在高标准、精细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县城品位,使县城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生态宜居的文明家园和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品牌,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2、打造商贸集聚区,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坚持城市

扩容与服务业发展互动并进,着力打造城市商贸集聚区,推进商贸业态多样化。一是做大做强中心街路商贸集群。精心培育品牌特色街路,逐步形成集购物、休闲、美食、娱乐为一体的城区商贸中心。同时,适应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城市扩容改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沿街规划建设二层门市,202线南侧规划建设三层门市,促进商贸快速发展。二是做大做强服务品牌。以现代物流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休闲娱乐为重点,积极推进品牌店、专卖店、特色店建设,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内涵和品位,大力提高我县服务业水平。三是做大做强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各类以便民利民为主的社区服务业,满足民生需求。

3、大力发展房地产业。要抓住国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认真抓好城市建设布局规划,以滨河生态景观带为重点,以南北拓展、东西延伸为支撑,拉大城市框架,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商贸区、住宅区、休闲活动区。重点推进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建设,繁荣商贸流通,促进旅游发展。要在彰显山水宜居城市独特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选择好县城的色彩,明确主色调,使县城的建筑风格、色彩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景观效果。

4、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县具有地理区位、基础设施、运输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应加大商业服务中心和物流集贸市场建设,扶持已具备一定物流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本地物流企业的发展,引导他们加强联合协作,尽快形成竞争优势。要加大物流业的引进力度,把知名物流企业、物流项目及资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来抓,力争在几年内取得新突破,带动我县物流业快速发展,早日形成较完善的地区物流服务网络和物质集散中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使物流业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助推器。

5、加快物业管理体系建设,全面优化物业服务功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抚顺市物业管理条例》,进一步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明确城建部门总体抓、社区居委会协助抓、物业企业重点抓。相关职能部门要自觉履行物业管理职责,到位管理,有效作为,改变我县物业管理水平低、差异大的现状。二是通过老城区的改造,使具备物业管理基本条件的小区纳入物业管理范围,早日实现县城物业全覆盖。具备封闭条件的,要及时实行封闭式管理。三是明确和加强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职责,让社区全面介入物业企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管理,使物业管理与小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对物业公司实施评级准入制度,对服务不达标、工作质量差、群众意见大的负有主要责任的物业公司,坚决取消其资质和经营权。五是物业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服务团队,全面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打造有品牌、有信誉的物业管理企业。

(五)积极推进供水、供热、供气等民生工程。供水、供热、供气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是城市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我县供水、供热管线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供水、供热质量。县自来水公司现有管线陈旧老化,锈蚀和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按现有供水能力和城市发展速度,三年内将达到满负荷运行。县供暖大户热力总公司,企业机器设备管网老化,锅炉承载能力已近饱和状态,运转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要把解决好供水、供热、供气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供水。一是认真开展管网普查,科学编制改造规划。二是加强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下决心加快改造老旧供水管线,统一管线标准,提高水厂出水质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全力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三是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让广大市民喝上健康、卫生、安全的放心水。四是加大小孤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严控和整治对水源安全有严重威胁的产业,坚决打击破坏水源安全的行为,切实将水源地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五是伴随着城市扩容步伐的加快,规划建设好第二水源。

2、供热。一是整合资金,采取国家专项拨付、地方财政补贴、企业自身筹集等方式,加快对供热设备及管网的改造和更新。二是加强对供热企业的整合,全面推进城区集中供热,确保供热质量和民生需求。三是加快小型燃煤锅炉的淘汰进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供气。积极推进管道燃气项目建设,让安全、清洁的新型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六)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结合我县文化资源特点,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娱乐需求。积极挖掘、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推进满族饮食文化、满族剪纸、根雕艺术等区域特色浓厚的文化产品,力求多领域、多层次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适时改造建设具有满族传统文化、仿古风格、特色风味的民族文化 一条街;或以古城村为中心,划定区域,以民族风情村为载体,创建文化产业园,提升我县文化内涵和民族品位。

(七)着力提升市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打造“花园

城市”需要“硬件”,更需要“软件”,特别是市民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县市民素质总体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市民中,还存在着不讲社会公德和不文明的现象,部分市民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与打造“花园城市”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这不仅给“花园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了市民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基于此,我们应将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文明法制观念作为打造“花园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长期工作来抓。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应通过制作大型公益广告牌、电子屏幕、宣传橱窗和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让打造“花园城市”的理念和成果走进机关企业、学校乡村、社区家庭,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花园城市”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在广大市民中加强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环保意识、法制观念教育,广泛开展“讲卫生、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活动,引导市民克服生活中的陋习,使市民告别不文明行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切实提高市民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文明素养。做到:不说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损坏公物;不践踏花草,不乱闯红灯……加大教育和惩处力度,对市民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如损毁公共设施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坚决予以训诫和制裁。加强舆论监督,对影响恶劣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总之,通过加大正能量的宣传和弘扬,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引领社会风尚,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花园城市”建设的认识,使打造“花园城市”、建设辽宁一流县城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

篇2

【关键词】市政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市政工程是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有偿或无偿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如市政道路、桥梁及园林绿化工程等。相较于其他建设类工程,市政工程建设包括有城市路桥、绿化等公共事业建设;立交桥高空作业;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或隧道工程等。其类型繁杂,施工范围多集中于城市内,战线长、作业环境复杂,这就导致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据住建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仅2010年11月,全国房屋市政工程就发生26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4人。因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逐步向空中和地下延展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更有力地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加强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自控,将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到实处,保障市政基础建设的安全生产,确保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一、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隐患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过快,相应的市政施工管理措施难以跟上城市化建设步伐,缺乏市政施工管理经验,缺乏完善的市政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导致在我国市政施工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问题。

(一)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类型及安全生产特点

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B6441-1986)标准和相关统计数据来看,2006~2008三年间,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达2543起,死亡3047人,其中高处坠落、触电、起重伤害等是造成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集中发生于市政路桥、排水、轨道交通等施工现场。这主要是由于路梁、轨道交通及地铁等基础设施施工,线长、面广,长期在露天作业,受地质水文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易引发安全事故。其安全生产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综合性。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交叉作业多,无论路桥施工或轨道交通施工,都不单是某项工程的独立施工,如道路施工就可能涉及到供水、供电、供气、地下管线、园林绿化的同步建设或迁移改造。同一作业面多工种、多种设备设施的交叉作业,相关设施的施工及安全技术措施极可能出现不相协调或责任混淆的情况,就可能导致安全管理盲区的出现,致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面临更高难度。

(2)流动性。市政工程通常由多个分项工程构成,工序施工的操作标准、安全技术保证及潜在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决定了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流动性。

(二)市政施工建设设计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而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缓慢,难以跟上城市化进程,导致市政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极度缺失。由于缺乏市政施工高级人才,加上市政部门对市政形象化渴求、对市政施工速度的追求,导致市政施工建设设计盲目、不科学。其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市政施工建设安全设计的不科学和市政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科学的市政施工建设安全设计使得市政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不科学的市政建设规划,常常使得市政建设与城市未来规划相矛盾,造成市政建设使用年限短,造成对市政经费的大量浪费。市政施工技术的落后。

(三)市政施工技术落后。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由于国际关系、技术垄断等原因使得我国难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施工技术。落后的市政施工技术导致市政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四)市政施工中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不安全。由于部分奸商为谋求非法暴利,生产劣质的原材料、施工设备,在市政施工程过程中,常常会因部分劣质的施工材料、不安全的施工设备引发市政施工质量事故。

二、加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监管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素质。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机构可以使企业施工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的质量管理机构是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成功的保证。对于质量管理机构的建设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只有在充分准备好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机构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得工程负责人指挥灵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针对市政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下这一问题,要求建立健全市政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市政施工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市政施工的审查力度。一个良好的市政施工质量安全意识对市政施工质量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市政施工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要大力培养员工的市政施工质量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施工技能,以确保市政施工的质量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总之,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必须增强市政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提高施工队伍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施工水平,从而确保市政施工质量安全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做好设计工作,为安全管理打下基础。针对市政施工规划不合理这一问题,要求市政施工部门与大学做好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入先进人才,对市政施工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高新聘请专业人士对市政建设进行设计、规划,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设计单位的图纸关系到关系到市政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市政建设使用效率。一个良好的设计、规划还能够使员工在工作工程中产生成就感,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对施工人员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市政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改正、完善市政施工设计规划,确保市政施工的质量安全。

(三)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针对市政施工设备落后、施工技术落后的问题,要求国家发展规划局放眼世界,积极关注科技动态,大力培养自己的发展、创新团队,参考借鉴国外新进设备,结合我国建设过程中的实际经验,积极发明新进设备。市政部门尽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施工设施先进化、国际化,积极导入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四)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做好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作为工程的实体组成部分,工程的原材料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的高低。所以对于施工质量控制一定要加强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对于各个环节的原材料派专门负责人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二是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阶段的监控工作,对于各个阶段应该进行定期检查,以防意外事件发生影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对于部分阶段可以进行重点检查,对于要害问题或者普遍性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对于部分阶段施工后存在的问题可以书面形式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工程质量。

结语:

市政施工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它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市政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洪玲.浅议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17)

篇3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辞海》(2010年版)定义:城市设计是从整体角度对城市的空间环境及体形进行构思和安排;建筑设计是指从结构、设备等方面对建筑及其室内外环境进行综合设计。根据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内容可知,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此,本文分别从以下方面浅析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含义

1.1城市设计

原来的城市设计局限于视觉艺术和物质形态范畴,而现代城市设计逐渐引入生态、心理、行为、社会等学科理论,并以优化城市的环境质量作为设计的目标。城市设计使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而此种关系具体从时间上、空间上、静态及动态上体现出来,因此城市设计切勿脱离社会与环境的文脉。在本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解读城市设计:一是城市设计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建设性指标及与建筑的功能目标相符;二是现代城市设计的软性目标仍可从城市景观、城市交通、城市形态及城市空间中体现出来。

1.2建筑设计

建筑的目的是满足安全的需要及创造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建筑的价值是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及适用价值的总和,因此建筑设计=经济+形式+功能+外界环境约束。当代建筑的创作主要表现的是城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而此种表现形式的观点是建筑服从城市形态,即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应相互联系起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协调性、连续性;二是城市公共空间从立面设计上表达出来。总之,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形体空间,因此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相互重合、相互区别的关系。

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2.1在学科内容上的关系

①现代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均始于1950年末期,均为生产力发展的产物。②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反对古典主义设计理论的纲要是“形式服从功能”,即建筑设计应满足人对功能的要求。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人——社会——环境。由此可见,现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均以“以人为本”为共同出发点。③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性的学科,具体从实践中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进行安排,即:(1)城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是相对独立的;城市设计的操作技术、具体方法均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体现,建筑设计是塑造城市空间形态及城市设计付诸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总体与分项设计的关系。

2.2在工作内容上的关系

①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均关注空间、实体及空间与实体的关系,可见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工作内容上存在重叠的内容。城市设计的内容偏向建筑立面之外的外部空间环境;建筑设计偏向建筑立面之内的实体与空间效果。建筑立面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分界线,因此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是连续的整体。②城市空间的决定因素是环境建筑,即建筑的空间、造型、尺度、体量、比例及材料等均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而只有使建筑之间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由此可知,城市设计的本质特征是设计师仅需从物体之间的关系来联合不同的物体。总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均应与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共同内容,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征。此外,建筑形态与城市环境形态之间存在相互围合、相互衬托的关系。

2.3在发展趋势上的关系

从1950年末期开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便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①建筑设计发展的城市化、巨型化、社会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建筑的功能单元更加的多样化。建筑是城市生活的物化形式,因此建筑功能单元之间的联系由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多样化所决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筑综合体逐渐从功能的叠加向基于职能体系的主体综合体方向发展,从而促使建筑设计中的单体与类型被突破。自此以后,建筑的呈现形式多为群体形式,且建筑的尺度逐渐增加。此外,城市人口对城市交往空间提出的新要求也使得建筑设计发生相应的改变,即建筑应摆脱自身功能的束缚,而接纳更多城市的职能,亦或理解为从环境形态上实现建筑的城市化。②城市设计发展的室内化、立体化。城市设计的立体化是利用城市空间的三维坐标来化解城市职能之间的矛盾,即对城市空间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利用。城市设计的室内化是城市设计立体化的必然产物。例如,巴黎的德方斯新城东区采用人车完全分离的规划方案,即在东西轴上设三层交通通道;地面层设长900m的钢筋混凝土板块,并在板面上设居民活动场所和人行道,而板面下为公路,再下为地铁。很显然,现代化的城市均从规划及设计上吸取了德方斯新城东区的主张。总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逐渐向彼此深化和拓展,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体的综合系统。

2.4在相互作用上的关系

城市设计无法取代城市环境建设中建筑设计所发挥的作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尺度、规模及在城市建设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则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相互限定的关系。建筑设计时,需对各种城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此亦可看作是城市设计的内容。例如,长安街的建筑单体均为优秀建筑师的手笔,且造价非凡,但从艺术价值来讲,并未得到业界人士的肯定,理由是未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及个体的表现欲望过强。此外,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并非是建筑设计绝对服从城市设计,同时城市的设计水平可由建筑设计体现出来。

3结语

上文具体从学科内容上、工作内容上、发展趋势上、相互作用上浅析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即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具有共通性,同时也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即:城市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具体应从实践中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进行安排;城市设计应对城市的交通流线、功能分区及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尺度、体量、比例、材料、色彩、造型等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建筑群体及城市的空间环境,因此设计师应考虑到物体本身及协调好物体与周边物体之间的联系;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风格、布局、区位及功能等起到引导性和控制性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变得更高,绿色建筑正逐渐成为城市居民追求的目标,同时居民的建筑艺术意识、环境意识及节能意识日渐增强。对此,本案笔者认为城市设计师及建筑设计师均应认清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内涵,并理清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以便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生活及工作需求的产品。

作者:董燕燕 单位:上海静安置业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薛静,余翔.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J].天然气与石油,2010(2):59-62.

篇4

【关键词】供水设施管材选取预防污染二次供水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供水管网现状

随着现代居民对自来水水质要求的逐步提高,改善供水管网以及优化净水工艺,完善净水设施提高出水水质,同时加强对输配水系统的有效维护管理,避免二次污染的形成,最终保证供水水质已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供水管网既要满足当前我国城市的现状需求,又要能够保证远期发展。

城市管网大多采用铸铁管、钢管,而其输送介质水本身便是一种电解液,而且供水水厂为了保证供水卫生指标而采取加大投氯量,此种情况下也无形当中增加了水的侵蚀性,更容易引起管道的电化学腐蚀,即水在管内流动过程中易形成管内腐蚀、沉淀及结垢现象,并且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其结垢层厚度也相应增加,因此管道有效截面逐渐缩小,当供水管网等原因导致内部流速突然改变时,铁锈就会从管道内壁脱落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管网陈旧、老化,供水管网铺设时间久,老管道多为铁质管道,多为钢性接口,管道在遭受频繁的温度的变化、各种腐蚀、地基下沉、地面负载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爆管等现象。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节约用水已经是一个严肃、紧迫的要求,取消水池的设置势在必行!

二、供水管道的改造及材料的选取

供水管网改造就是解决爆管频繁、供水漏损率居高不下、供水水质差、局部地段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

(一)、对管网改造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结合城市用水规划,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通盘协调,整体考虑,避免重复建设。

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管道改造的口径和规模。在对现有管网进行普查的基础上,找出管网中的“瓶颈”,合理确定改造的管段和管径。

合理选择管材。新敷管道尽量采用柔性接口,并有可靠的内壁防腐,管道材质要稳定可靠。

对爆管频繁、漏水率高,经常断水或水压不足的管段,优先安排改造。

(二)、给水管材、配件选用方面的因素考虑,供水管材种类繁多,砼管、铸铁管、镀锌管、钢管、PVC管、PPR管、PE管、玻璃钢管、球墨铸铁管等,进货渠道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配件质量各异。我们在供水材料的选取上,要比较各种管材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优劣,在保证安全跟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适合环境要求的管材。

三、传统供水方式弊端

传统的供水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不适用性越来越明显。传统供水方式无法保证水质的要求,容易造成多次污染。我们大多数的供水企业把提高水质的大量工作用于净水厂的净化处理工艺上,忽略了给水管网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特别是欠缺对回流污染重视程度。市政管网供应的自来水经过多级处理,基本上能够满足生活、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但经过水池、水箱的存储后,水质已经污染,各种有害菌严重超标,更为严重的是,因为水池、水箱的开放式结构,不可避免受到污染,使水池、水箱成为疾病传染的根源。

四、二次供水的改造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包括住宅小区内的供水水箱、水池、管道、阀门、水泵、计量器具及其附属设施,是居民用水的最直接环节,也是反映整个城市供水水平的要素之一。

(一)、目前在国内二次供水领域,一般的二次供水设施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水池、水箱结合使用模式,虽然该方式能够满足大部分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水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供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

我们对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计改造设计,应本着3个原则:

1、不改变原有合理的供水方式,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降低工程造价;

2、结合现状,合理配置二次供水管网系统,以保证水质合格、压力达标;

3、选择自动化程度高,噪声小、环保、节能、运行安全、寿命长的加压设备和新型环保管材。

(二)、二次供水从设施管理上着手处理。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不具备相应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

(三)首先应提高出厂水水质。

1、强化稳定性。出厂水水质稳定性差是造成二次污染的根本原因,因此应提高出厂水的稳定性处理,一般采用调整pH值法,即在水出厂前投加稳定剂,将pH调整到7.0~8.5范围内,以提高水的化学稳定性。

2、严格控制浊度。资料表明,当水体浊度降低到0.1NTU(散射浑浊度单位)时,则内部绝大多数有机物可去除,致癌微生物及有机物含量也大大降低,因此在供水出厂前应严格控制其浊度。

3、供水设施的管理部门负责设施的日常运作、保养、清洗、消毒。管理单位必须制定实施设施的卫生制度。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上岗。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定期检验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防止二次污染,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管理单位每年应对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保证居民饮水的卫生安全。

五、供水设备选取

篇5

关键词:地理信息;城市建设;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促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建设更好的掌握,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城市进行规划,城市建设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为了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一定要利用好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要更好的研究,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更好的应用。

1 城市地理信息及其基本功能

1.1 城市地理信息的内涵

地理信息是表达与地理要素相关信息的总称,其中包括地理要素的质量、数量、分布、变化规律、图形、数字等等。地理信息在内涵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空间位置及属性信息。地理信息按照信息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地理信息分为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空间位置信息是反映地理空间位置上有关事物的具体信息资料,这部分信息可以利用图形或者是图像来进行表达,像是建筑物的位置、街道的位置等。属性信息主要是反映有地理位置信息相关的一些信息,主要是相关的一些社会和人为信息,通常是以属性标识来进行表达的,例如建筑物的建设年代、结构以及街道的名称和建筑的权属信息等。另一个方面是基础和专题地理信息,这方面的信息是按照信息应用范围来进行划分的,基础地理信息是指一些使用性较强的,信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同时这部分信息也是可以进行共享的。基础信息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标准的信息,其中包括地貌特征、植被分布特征、水文环境、交通环境、居民情况,基础信息是非常具有共享性的,同时也是很有公益性的。专题地理信息是具有一定专业特点的信息,主要是关于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以及城市规划的信息,城市市政工程和公共设施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同时也能更好的进行城市管理。

1.2 地理信息的产生极其具备的功能

地理信息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理信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的产生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同时对经验要不断的进行分析。然后找到信息的来源,同时利用专业的测绘技术以及相应的应用系统,实现信息的采集、管理以及分析,最后得出想要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产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专业化程度非常的高。地理信息的发展是离不开技术支持的,技术的发展成果直接影响着地理信息的发展情况,为了更好的发展地理信息,一定要做好技术方面的工作,将地理信息中使用的技术不断的提高,同时将信息的生产过程逐渐实现自动化。

地理信息在使用的时候,功能是非常多的,它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地理信息在行业建设、政府管理和社会活动中应用都是非常广泛的。地理信息可以进行空间的定位,地理信息为空间定位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可以使空间定位更加的准确,同时对各类空间活动都可以进行反映,实现了定位方面的快速和准确,同时也实现了空间内的二维和三维定位发展,地理系统现在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最好的部分就是汽车行驶中的导航服务,汽车在行驶中的路线选择就是通过空间定位来实现的,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到定位系统,在人们的生活中会使用到地图,现在的地图以及实现了网上查阅,在网上人们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也是空间地位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地理信息还能够实现查询统计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空间位置机属性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可以更好的提供图文并茂的查询和统计,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地理位置的情况。地理信息系统在信息提供方面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建设,为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同时为行业发展提供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且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分析的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不仅可以进行普通的分析,同时还能进行重叠分析,这样就能更好的实现交通方面的规划,同时对城市布局选址建设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基于WebGIS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系统的建立

2.1 设计思路

基于WebGIS的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要求从城市整体出发,是一个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集成的系统,其具有数据采集、存贮、处理、分析、输出和打印等功能,用以促进城市建设项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数据处理自动化,突出系统规划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实施操作性,充分体现并提高建设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能力,对于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在建项目的科学管理上,兼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已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关系,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加强城市在建项目管理,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发展。GIS部分的网上采用了服务器端构件技术,客户端采用HTMLVIew-er不需要下载任何的控件和插件,有很好的兼容性;最底层采用ERSI公司的ArcIMS9;客户端的界面采用了标准的HTML来提交用户的请求,对于各种浏览器皆兼容。利用JaVaScript或VB script编制服务器端脚本语言,服务器通过解释执行脚本语言,产生并返回结果。

2.2 实际应用

总体架构,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客户机/览器模式的三层结构构架,基于B/S结构,在 WebGIS平台上采 JavaBean、JSP进行的二次开发,服务器端采用结合的方式,实现最基本、核心的GIS功能;在浏览器页面表现核心的GIS功能。存通讯上,客户端Applet和服务器端的Servelet进行交互,这种方式对底层的GIS核心做到不变,只是利用它提供的接口和方法。系统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与建设管理部门业务应用相关的空间信息数据以及属性数据。所有的专题数据均存储在数据库里。对于属性数据,ArclMS服务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对于空间数据,ArcIMS通过SDE与数据库交互,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三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道路交通图、河流水系图以及建设项目分布图等。空间数据采用分级和分层的形式进行组织,为用户浏览提供最佳的视觉效果。同时通过工程ID可以连接到其他工程管理模块。基本的地图操作功能,客户端基本的地图查看功能,包括地图的放大 缩小、漫游、距离和面积量测、地图要素的属性查询、数据分级功能等。系统进行缩放时,可根据当前视窗的比例尺,调整地图要素的相应层数和相应层中的信息量的疏密关系,保证地图 显示的最佳效果和漫游速度。图层控制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需要显示的图层。

3 结束语

城市建设管理中,对地理信息的依赖是非常大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地理信息能够帮助城市更好的进行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发展中也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为了更好的进行城市的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也要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玲.城市规划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商界,2011(5).

[2]田宏伟,张鑫伟.地理信息系统在东营市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4).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ity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quickly,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lso very serious. So how to solve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而建设生态型城市现在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就对生态型城市的规划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此来让大家了解到,生态型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环境质量优秀发展科学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要对生态的保护和设计。在建设生态型城市时,还要在设计和建设时对自然的生态基础进行充分的利用。

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现状

1.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2、城市生态建设中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

2.1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发展时段都存在着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生态意识等的差异,这种城市中“人类与其周围环境”关系质量的优劣程度可称为城市的“生态和谐度”这种城市生态和谐度应包括:城市人类的健康;城市环境的持续,两者和谐发展。

2.2创建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系统,以及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的高水平管理系统,是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有力保证。

2.3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生态敏感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功能区等的用地规划。

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等等。

2.4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3.1 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3.2 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他是地球的净化机。它是由地球表面上的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湿地的保护。对已经破坏的湿地要进行积极地修复。

3.3 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不仅要有先进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集散地。还应该有一部分空间作为紧张生活的缓冲。这部分地带可以用于休闲和绿化。我们不能只对城市中那些广场公园作出合理的规划,而对城市周边的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建立绿化带,使这一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建设更加完善,更加整体。而且在与乡村的接壤地带增加合理的建设和规划,对农村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对策

4.1目前,从城市环境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已有9项有关规定,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企业环保达标制度”。国家有关部门自1995年开始又陆续颁布了有关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的文件,这些法规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施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础,但各地在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仅有这些国家的有关法规条例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补充规定,并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如“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有主管市长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密切配合。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案经多方论证、比较后,提交政府决策部门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并运用政治、经济、立法、计划、管理等综合手段提出实施对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促进城市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4.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谢十,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

5、结语

建设生态型城市,是我们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建设模式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但是要是实现这种模式的建立,我们就要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在这一规划的合理指导下建设生态城市。我们要坚持和谐发展这一基本思想,通过对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功能的划分,使自然与人类密切结合在一起。并且实现共同发展。还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桥梁景观;城市建设;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正面临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我们建筑行业来说,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从桥梁景观角度略谈一下自己对城市建设的一些浅言拙见。

对桥梁造型进行符合美学规律的组织与优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桥梁结构规律的建筑师的行为,到上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桥梁的设计不仅仅要“关心自己”,同时还要“关心别人”,如关心桥梁对城市、大地的影响,关心桥梁的地标意义;景观生态学更将桥梁上升到解决被道路切割的大地之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的高度,亦即桥梁还要“关心”生态环境等。这些问题均非桥梁美学所能涵盖,而其综合解决之道是对既懂得桥梁美学规律又深谙景观科学构筑规律的专业人员的需要。这便是桥梁景观学的诞生基础!美国学者Frederick Gottemoeller于上世纪九十代将Bridge与Landscape合成了一新的词汇Bridgescape用于表述这种新的结合。

但人们对桥梁建设中景观问题的关注却较此为先。日本的本州——四国联络桥工程总长178km,如此超大规模的桥梁建设活动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首次。人们不得不慎思桥梁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干扰,也更希望新建的桥梁对所通过的历史、文化及自然保护区域在关爱的同时还能成为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景观。这使日本政府将桥位周边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把发挥桥梁的观赏功能和文化功能、“追求世界一流景观”的目标链接为一体。类似的实践活动为桥梁景观设计在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奠定了桥梁景观学科的科学基础。

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这种观念有其历史传统。古典园林桥梁在“景”与“观”方面便早有此独到考虑,中国的风景园林更是深谙此道。我们说“景”与“观”之关系确实反映了人、桥、环境的空间联系,其寓意颇具中国特色,这是我们文化智慧的结晶!但这种观念只有“与时俱进”地和景观科学的构筑理论结合才能产生具有更积极的尊重与改造自然意义。

一、桥梁景观学研究的意义

(一)推动景观设计在桥梁建设中的深化与体制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建成了22.4万座公路桥梁,但桥梁景观设计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便发展成熟的以桥梁形式美为主导原则的水平。这完全不能适应物质文明大踏步前进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

(二)满足社会对桥梁景观的更高要求。

桥梁景观设计跟不上社会的要求,这是因为:

1.桥梁的大规模建设不仅意味着要耗费巨额社会资金,还反映出社会物质的频繁互动对空间跨越的要求。桥梁已成为遍布城乡的一道风景线,其景观面貌作为一种现象便与物质文明挂钩,使桥梁景观有物质文明特性。

2.桥梁景观因其巨大的体量及独特的造型成为城市居民的骄傲,在蕴涵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还表达出一种对社会制度、人类力量的讴歌。此外桥梁景观还有一种作为地理沟通的意味,亦即所谓“纽带”的战略意义,这使桥梁景观往往成为城市文化的聚焦及城市形象的窗口。也使桥梁景观有精神文明寓意。

3.桥梁景观除以其流畅的形态、简约的造型、大空间的跨越产生巨大物质景观的震撼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入或其表现出的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使桥梁横生出文化景观的韵味。

上述诸点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也是社会意识超前的原因。这是桥梁景观设计研究的压力,也是桥梁景观学发展的动力!

(三)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意义。

我国不少城市、乡镇因桥而名。大多城市几乎都有与桥有关的地点、街区或行政区划称谓。这里既有桥梁景观的历史沉积也有现代桥梁景观的功劳。这是桥梁景观对城市的地标作用。无论江河湖海上的水桥、城市立交之旱桥或高速公路互通,他们一般均处在城市或区域的结构要害,这使桥梁对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50年代木桥,60一70年代拱桥,80年代梁桥,90年代斜拉桥,20世纪末悬索桥、立交桥。每个时代的桥型均是其结构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景观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其时代特征又会感染城市,从而产生以点击面,一俩拨千斤的作用。

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伴生。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四)对桥梁建设提供景观方面的理性决策参考。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还无相应的技术规范,这使桥梁景观的思考缺乏科学依据。在桥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景观仅为结构后的包装或结构关系的美学调整。桥梁景观学研究除力图揭示更多的桥梁景观发展的新趋势,还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综合考量以便整理出景观设计原则,使决策或方案深化有据可依。

二、桥梁景观的特点

(一)桥梁景观的技术美学特性。

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其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中的联系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二)桥梁景观的时代性。

如前所述,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有一层重要含义既是“新”,如新事物、新发展、新现象、新景观、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等均可表达出时代寓意。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是使桥梁景观产生深刻时代烙印的主导因素。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景观成为城市中的视觉识别要点,这就使桥梁景观对时代的表述延伸至城市。因此把握好桥梁景观的这种特点并恰如其分在城市中发挥是我们在桥梁景观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桥梁景观的地域性。

篇8

随着招远市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周边乡镇赢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周边乡镇与中心城区的交通空间与功能联系将进一步增强,必须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安排,通过城乡统筹规划,确立招远市未来城乡发展格局,协调中心城区与乡镇的规划建设,从而适应招远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

一、招远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

第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招远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膨胀城区二三产业的规模,对居住环境恶劣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加快了“农民”变“市民”的城市化进程。自2010年以来,已有近4万农民通过各种渠道走进城区。“撤镇改办”是招远市着眼东城新区建设发展大局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进一步加快招远城镇化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优化区域规划,细化各项社会事务管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目前,正加快中心城区东扩北展步伐,预计到2015年,基本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中心城市人口发展到30万人,其中滨海新区5万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发展3万人的小城镇1个、2万人的小城镇2个。

第二,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全市城区整(旧)村改造项目共18个,计划改造户数2548户。其中开发区旧村改造项目8个,计划改造户数 1528户;罗峰办旧村改造项目4个,计划改造户数454户;泉山办旧村改造项目3个,计划改造户数249户;梦芝办旧村改造项目3个,计划改造户数317户。18个旧村改造项目已有14个开工建设,在建安置户数1211户。其中开发区开工项目6个(街柳、埠后、滕家、北岔河、温家、杨家大沟),在建安置户数802户;罗峰办开工项目3个(西吕家、城里、丁家庄子),在建安置户数120户;泉山办开工项目3个(郭家庄子、北关东、汤前),在建安置户数249户;梦芝办开工项目2个(瓦里、张华刘家),在建安置户数40户。

二、招远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和其他的城市一样,交通拥堵成为招远市城市化发展当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招远市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形势同步跟进。一是立体交通设施缺乏。城区普遍是一元化的平面混合交通,导致车与车、车与人、人与人平面相交的交通冲突大量存在,城区主次干道路口时常行路难、行车难。二是沿街住宅区车辆高峰时段,车流量大,秩序混乱,常有拥堵现象。城区摆摊占道加重了交通压力,如泉山路轮胎老厂区以西,由于商户占道摆摊,经常出现车辆拥堵现象,市民意见很大。

第二,城乡发展差距扩大。招远市中心城区各产业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完善,而部分乡镇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总量较大的乡镇集中在城区周边乡镇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的乡镇,除了中心城区工业外延带动城区周边乡镇产业发展外,乡镇主要的产业是矿产资源开采业,乡镇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群,各乡镇基础设施布局还不完善,特别是供水设施普遍存在不足,供水水源与供水能力满足不了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招远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

第一,进行科学规划。科学的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前提,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定位和性质,将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科学地、高水平地编制规划。在制定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中必须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基础设施要高标准。对其防洪、道路、供电、排水、通讯、园林绿化、消防、市场、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完善配套。二是城乡一体化设计要体现地方特色。对主要街道、景点、小区等要搞好形象设计,要体现地方经济文化特色,要坚持执行规划方案和设计的审批制度。人类与自然和谐相依,青山、碧水、绿地与城镇溶为一体是现代文明城镇的标志。规划要尽可能保护城镇中现有的山、水、地景光,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傍山而建。三是要尽最大努力节约用地。城乡一体化建设,不能盲目铺摊子,而应走节约化发展之路,在旧城改造上下功夫,变平面开发为立体开发,变分散开发为集中开发,变废溪、废地为城镇景点,街道市场尽量少占耕地。四是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越显得重要。谁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谁就会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乡一体化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求得城市的一时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一定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

篇9

  关键词:桥梁景观;城市建设;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正面临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我们建筑行业来说,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从桥梁景观角度略谈一下自己对城市建设的一些浅言拙见。

  对桥梁造型进行符合美学规律的组织与优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桥梁结构规律的建筑师的行为,到上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桥梁的设计不仅仅要“关心自己”,同时还要“关心别人”,如关心桥梁对城市、大地的影响,关心桥梁的地标意义;景观生态学更将桥梁上升到解决被道路切割的大地之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的高度,亦即桥梁还要“关心”生态环境等。这些问题均非桥梁美学所能涵盖,而其综合解决之道是对既懂得桥梁美学规律又深谙景观科学构筑规律的专业人员的需要。这便是桥梁景观学的诞生基础!美国学者frederick gottemoeller于上世纪九十代将bridge与landscape合成了一新的词汇bridgescape用于表述这种新的结合。 

但人们对桥梁建设中景观问题的关注却较此为先。日本的本州——四国联络桥工程总长178km,如此超大规模的桥梁建设活动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首次。人们不得不慎思桥梁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干扰,也更希望新建的桥梁对所通过的历史、文化及自然保护区域在关爱的同时还能成为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景观。这使日本政府将桥位周边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把发挥桥梁的观赏功能和文化功能、“追求世界一流景观”的目标链接为一体。类似的实践活动为桥梁景观设计在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奠定了桥梁景观学科的科学基础。 

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这种观念有其历史传统。古典园林桥梁在“景”与“观”方面便早有此独到考虑,中国的风景园林更是深谙此道。我们说“景”与“观”之关系确实反映了人、桥、环境的空间联系,其寓意颇具中国特色,这是我们文化智慧的结晶!但这种观念只有“与时俱进”地和景观科学的构筑理论结合才能产生具有更积极的尊重与改造自然意义。 

   一、桥梁景观学研究的意义

  (一)推动景观设计在桥梁建设中的深化与体制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建成了22.4万座公路桥梁,但桥梁景观设计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便发展成熟的以桥梁形式美为主导原则的水平。这完全不能适应物质文明大踏步前进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

  (二)满足社会对桥梁景观的更高要求。 

桥梁景观设计跟不上社会的要求,这是因为: 

1.桥梁的大规模建设不仅意味着要耗费巨额社会资金,还反映出社会物质的频繁互动对空间跨越的要求。桥梁已成为遍布城乡的一道风景线,其景观面貌作为一种现象便与物质文明挂钩,使桥梁景观有物质文明特性。 

2.桥梁景观因其巨大的体量及独特的造型成为城市居民的骄傲,在蕴涵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还表达出一种对社会制度、人类力量的讴歌。此外桥梁景观还有一种作为地理沟通的意味,亦即所谓“纽带”的战略意义,这使桥梁景观往往成为城市文化的聚焦及城市形象的窗口。也使桥梁景观有精神文明寓意。 

3.桥梁景观除以其流畅的形态、简约的造型、大空间的跨越产生巨大物质景观的震撼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入或其表现出的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使桥梁横生出文化景观的韵味。 

上述诸点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也是社会意识超前的原因。这是桥梁景观设计研究的压力,也是桥梁景观学发展的动力! 

  (三)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意义。

我国不少城市、乡镇因桥而名。大多城市几乎都有与桥有关的地点、街区或行政区划称谓。这里既有桥梁景观的历史沉积也有现代桥梁景观的功劳。这是桥梁景观对城市的地标作用。无论江河湖海上的水桥、城市立交之旱桥或高速公路互通,他们一般均处在城市或区域的结构要害,这使桥梁对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50年代木桥,60一70年代拱桥,80年代梁桥,90年代斜拉桥,20世纪末悬索桥、立交桥。每个时代的桥型均是其结构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景观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其时代特征又会感染城市,从而产生以点击面,一俩拨千斤的作用。 

  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伴生。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四)对桥梁建设提供景观方面的理性决策参考。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还无相应的技术规范,这使桥梁景观的思考缺乏科学依据。在桥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景观仅为结构后的包装或结构关系的美学调整。桥梁景观学研究除力图揭示更多的桥梁景观发展的新趋势,还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综合考量以便整理出景观设计原则,使决策或方案深化有据可依。 

  二、桥梁景观的特点 

  (一)桥梁景观的技术美学特性。 

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其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中的联系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二)桥梁景观的时代性。

如前所述,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有一层重要含义既是“新”,如新事物、新发展、新现象、新景观、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等均可表达出时代寓意。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是使桥梁景观产生深刻时代烙印的主导因素。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景观成为城市中的视觉识别要点,这就使桥梁景观对时代的表述延伸至城市。因此把握好桥梁景观的这种特点并恰如其分在城市中发挥是我们在桥梁景观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篇10

(1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415)

摘 要:《饭店管理》课程在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对《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提出了各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对课程结构化评分方法进行了安排和设计,在《饭店管理》实际课堂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饭店管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31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发展研究B类项目“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饭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12B06);武汉轻工大学校级青年教学研究项目“基于PCPA视角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XQ2014002)

作者简介:罗伟(1984-),男,武汉轻工大学旅游管理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

收稿日期:2015-02-05

1 《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思路设计

《饭店管理》是教育部指定的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7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培养旅游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饭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现代饭店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了解我国现代饭店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掌握我国现代饭店管理的基本业务与经营策略,为将来从事饭店及旅游相关行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量文献和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比率非常小,其中教师单纯讲授学生掌握5%,通过阅读学生掌握10%,通过试听学生掌握20%,通过示范学生掌握30%。学生只有通过讨论、参与实践动手和教师教学生的互动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比率才能达到50%以上,分别是50%、75%和90%,即“学习金字塔”。

为此,《饭店管理》的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出发,将微格教学的基本范式运用到大容量的理论课堂教学。具体按如下程序开展教学:导言(Bridge-in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目标)、前测(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先前的知识和能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后测(Post-assessment通过有效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Summary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延伸提升下一步教学内容)的程序开展课堂教学。

2 《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材料和参考教材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饭店经营与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共安排48学时,教学内容与框架(见图1)。

《饭店管理》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如下:

(1)饭店与饭店管理和饭店管理基础理论(9学时)。重点:饭店定义,饭店的功能,饭店的任务,饭店的类型,饭店的等级,现代饭店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宾客消费需求与心理理论、饭店产品理论。难点:饭店的含义,饭店的等级(旅游饭店星级评定)、饭店发展的历程,饭店管理的含义与内容体系,饭店环境人性化理论。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除理论讲授之外,采用播放视频短片、分组辩论、案例互动和饭店经历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饭店决策与计划管理和饭店组织管理(9学时)。重点:饭店决策管理的含义,饭店计划管理的含义,饭店决策的过程,饭店计划的编制和执行。饭店组织的含义,饭店组织的原则,饭店组织结构类型及特点。难点:饭店决策过程,饭店计划编制和执行,饭店组织行为学理论,饭店组织结构类型及特点。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除理论讲授之外,采用同行对比评价法、互动法、画图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饭店营销管理和饭店业的创新与发展(9学时)。重点:饭店营销活动基本含义、特点与对策,饭店营销组合策略。饭店创新的特点、类型,21世纪饭店的创新格局,饭店产品创新的含义与过程。难点:饭店营销活动的基本环节与过程分析,饭店新型营销理念。饭店创新活动的组织,饭店组织创新。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经历分享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和饭店服务质量管理(12学时)。重点: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含义,饭店人力资源的培训,饭店人力资源的利用,饭店员工的激励,饭店人力资源的招聘。饭店服务质量的含义、内容和特点,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难点:饭店人力资源的利用,饭店人力资源的激励。建立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除理论讲授之外,采用研究式学习、分组讨论和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5)饭店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和饭店安全管理(6学时)。重点:饭店全面设备管理,饭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饭店设备维修;饭店物资定额管理,饭店物资管理的基本内容。饭店安全的预防,新形势下饭店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分析。难点:饭店设备管理基本理论,饭店设备维修,饭店物资定额管理,ABC分类管理法及应用,饭店安全管理策略,如何正确处理饭店突发的安全事件,如偷盗、火灾、食物中毒等。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除理论讲授之外,采用角色翻转法和案例分析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6)饭店考察与业务操作观摩(3学时)。考虑到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可安排学生前往五星级饭店实地考察,与饭店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并现场观摩饭店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使学生对饭店服务与管理有着更加深刻和直观的了解。

3 《饭店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与要求

为了规避单一的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饭店管理》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结构化评分方法,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论文和期末考试等加权综合评定,总分100分,其中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平时作业占10%、小论文占10%,期末考试占50%。

(1)考勤(10%):每迟到或早退一次扣0.5分,每旷课一次扣1分。

(2)课堂表现(20%):平时表现为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与PPT展示的表现,主动回答问题记1分,回答有理有据、观点正确记2分,每人最高20分,特别突出者酌情加分。

(3)平时作业(10%):这门课程会布置10次作业,作业要求:手写、态度认真、按时提交,缺一次扣1分,晚交扣0.5分。

(4)小论文要求(10%):在若干选题中任选一题撰写论文,期末考试时提交。具体要求:论文格式正确,结构清晰,具有一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所提出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严禁抄袭。

(5)期末考试(50%):闭卷,统一考试,卷面总分100分。

4 结语

《饭店管理》通过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强调在《饭店管理》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同时遵循教学规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方法开展实际课程教学,把学习方式、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基础理论的研究、应用思路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强调饭店管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做到内容的设置和阶梯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启发式教学的结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加鲜明、生动、有效地实现教学范式转变的预设目标,有效完成基于学生导向的《饭店管理》理论教学、实践与考核体系的完整构建。

参考文献

1 孙文选, 宋刚.旅游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

2 习复芳.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导游业务》中的教学探讨[J].市场论坛,2011(11)

3 曲莉梅.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