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现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现经济发展

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常熟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感到了环境容量渐趋饱和、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形势日益严峻带来的压力。因此,常熟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瓶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区域生态质量的根本手段,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系列荣誉。下一步,常熟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倡导清洁生产,推进企业生态化改造。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在生产的全过程都充分利用资源,努力实现废物生成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终极处置无害化。近年来,常熟市着重在印染、化工和电镀等重污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设立了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积极扶持企业进行生产生态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培育企业领导、员工的生态意识,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全国环境保护百佳示范工程之一的芬欧汇川公司,是芬兰UPM公司在常熟独资建办的大型造纸企业,公司崇尚企业环保文化,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的,对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每年都列出节水、降能项目进行重点技术改革,还投资1.71亿元配套建设了废水、废气处理系统,目前,该公司的吨纸用水量和综合能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先进标准,废气、烟尘的排放也远低于环保部门的核定数,2004年,该公司共减少新鲜用水量99.87万吨,减少能耗折合标煤1.02万吨,为企业减少支出777.3万元。该市曾经的污染大户,始建于1958年的常熟市铁红厂有限公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后,不仅摘掉了污染大户的“黑帽”,而且每年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公司生产的颜料产品80%以上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年产值超1亿元,人均实现利税超1万元。目前,常熟市已有通过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的企业74家,中国环境标志产品4个,在全省同等城市中居领先地位。

实行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循环化链接。该市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原理,对新型产业园区进行设计、建设和改造,推动同区的企业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延长原材料的加工链条,使上游企业排放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料,实现区域范围或企业群之间的资源最佳利用和废物最少产生。如产品被誉为“21世纪健康舒适型纤维”的江河天绒丝纤维公司,积极扶持上游原料供应企业和下游废料消化企业,以金城油脂有限公司采用低温专利技术从大豆中提取食用油后的豆粕为前道,豆粕送江河公司提取大豆蛋白制成蛋白纤维为中道,豆渣送常熟市常禾生物有机肥料公司制作饲料、肥料返回农业生产为后道,形成了以大豆深加工综合利用为主线的大豆产业循环经济链。在这条循环经济链中,上下游企业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基本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在园区建设中,该市坚持以产业集聚为重点,构建循环产业链,促进传统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国家级常熟经济开发区重点完善了“氟化工原料――有机氟产品――副产物盐酸生产氯化钙和磷酸氢钙”及“造纸工业污水――电力工业冲灰――粉煤灰综合利用”两条生态工业链,推进中水回用和能源梯级利用,对于同类企业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此外,该市还明确规定工业园区以外停止工业项目用地审批,投资达不到一定规模的项目不予审批,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集约型发展。该市还不断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热电联代工程7个,力促减污增效。

注重创新运作,推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作为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废弃物和废旧物资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在常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该市汽车饰件公司将全市23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的废弃边角料和丙纶丝收集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专利技术生产各类汽车内饰件,现在每年为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汽车行业骨干企业配套生产60万套轿车车门内护板总成,以及95万件其它各类汽车内饰件。2004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2亿元。该市还引进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投资2.65亿元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该项目建成后,可日处理垃圾600吨,每年提供5600万千瓦时的电能。为配合该项目,常熟市在2005年7月实行了垃圾分类回收,这在全省的县级市中也是领先一步的。同时,该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其中的亮点。目前,全市规模畜禽养殖点治理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6.5%,涌现出蒋巷村生态种养园、常禾生物有机肥公司、稻鸭共作示范工程等循环型农业典型。尤其是尊龙农业养殖技术有限公司,在原有以蚯蚓转化畜禽粪便的基础上,把研究方向转入工业领域,在造纸污泥的转化上获得了突破,迄今已吸收转化造纸污泥5000多吨,并进入规模化处置阶段,日处理污泥能力达60吨,形成了造纸污泥――微生物发酵――蚯蚓消化――有机肥料和生物饲料的链式转化,创造了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生化处理循环利用新模式。目前,该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正节节攀升,预计今年该市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将达6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95%。

弘扬生态文明,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该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编写了《市民环保手册》,并免费赠送给广大市民,进一步普及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从而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公众节约使用资源,自觉选择绿色环保产品,鼓励企业在流通中简化包装。目前,首批印制的10万册《手册》已全部分发到市民手中。同时,该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公众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积极开展“禁磷”、“禁白”专项行动,禁止含磷洗衣粉、不可降解发泡塑料餐具的销售、生产和使用;积极推广节水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进“绿色照明工程”,鼓励广泛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全市现已有1万多户居民及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开发区的部分企业用上了天然气。该市还在全社会开展绿色细胞工程,现已建成76所绿色学校、26个绿色社区、20多家绿色企业,组成了一个绿色网络,成为弘扬生态文化、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主阵地。如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社区的虞山镇枫泾社区,通过健全一套工作制度、建起一批骨干队伍、办好一所市民学校、营造一个优美环境,使社区内每个居民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积极监督环境保护,从而营造出共创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此外,该市还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资源独特的优势,加快绿色宾馆、绿色饭店、绿色商厦的创建步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消费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上夯实基础。

篇2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为了纪念大会的召开,当年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为保护“唯一的地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家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在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类家园方面却能达成高度的共识。这是因为,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牢固树立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最初来自胚胎学,代表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演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竞争的加剧,科技作用的迅速增长,发展一词作为经济增长的代名词越来越得到普遍使用。今天,发展的概念已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而发展观则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概念的转变实际上是人类发展观的演变,而发展观的转变与深化,则是生产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不断提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观,是在发展观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深刻理解其内涵,对于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70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历经4年研究和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中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更进一步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与模式,它不是在一般意义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强调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他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的目标是不仅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而且还要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保护生态资源,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发展指标上与传统发展模式所不同的是,不再把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中可以看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二、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

当前,全球环境保护正呈现新的特点。一是一批影响全球环境并关系整个人类今后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持久性有机污染、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二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消费猛增,出现资源大量消耗、废物大量产生、资源紧缺的局面,突出表现在能源、水和一些不可更新的资源上。据来自95个国家1300多名研究人员历时4年完成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全球60%以上的生态系统资源没有被可持续地利用。1945年以来将土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几乎等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1985年以后,复合氮化肥的使用更加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地球上10~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15个生态系统当中只有4个环境有所改善,其中,渔业和淡水已难以承受人类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绩。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2003年,我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0%,水泥总产量的40%,煤炭总产量的31%;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此外,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水平的1/5,土地资源不到1/3,已出现全面紧缺的势头。粗放的发展模式加剧了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不堪重负。

我市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几年来,我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环境保护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东辽河水污染严重状况好转,扰民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素养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还没有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加之环境容量小,我市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全省和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8.3%和23.2%,特别是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9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水土流失是全省最重的地区之一;主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特别是东辽河干流市区下游河段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质,成为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段之一,给下游四平市和整个流域带来严重影响,对四平市人民的饮水安全构成威胁。市区大气污染仍较严重,大气环境质量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要达到适合居民居住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耕地人均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0.5%;由于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理化性状变坏,土壤中残留毒量较大。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引以为荣的煤炭资源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面临枯竭,并造成大面积采煤塌陷区,矿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市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市经济发展也曾有过辉煌时期,被人们誉为东北的“小上海”。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与其他老工业基地一样,体制上的弊病逐渐显露,并日益突出,加之煤炭资源的枯竭,以煤炭开采业等一批主导产业逐步衰退,全市经济下滑,落在了全省的后面。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快速增长,但在总量上仍然很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仍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受到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双重压力,与其他地区相比,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加快发展,改变落后面貌,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全市各项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但是,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2004年辽源生产总值(原GDP)比上年增长26.8%,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0%,工业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烟尘、二氧化硫、粉尘分别比上年增长15.5%、46.3%、46.2%和46.9%。可见,我市经济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今年我市经济发展目标是,辽源生产总值实现135亿元,增长31%,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还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在老污染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又增加新的污染,我市的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的发展也难以持久,十六大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无法实现。

怎样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市130万人民当前和长远利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加强环境保护也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解决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

第一,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和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高度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新材料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低成本化的特点,应用范围广,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把新材料确定为我市主导产业,更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更能够突出经济发展的重点。健康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产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顺应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市兼有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处东辽河、松花江流域上游,水质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近几年健康产业涌现出的一批骨干企业,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环境污染较重,受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制约,优势地位逐渐削弱。只要我们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进一步提高“三大产业”科技含量,就能够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版权所有

第二,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是追求更实用有效的科学技术、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如:以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循环经济的辽源市金昌企业集团公司,以利用废弃煤矸石生产空心砖发展循环经济的辽源矿务局矸石空心砖厂,以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唐辽源热电公司等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循环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只是少数企业的自发行为,还只是在少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循环和链接。今后要尽快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要抓好各类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典型经验的推广。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要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中全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入手,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比重,提高循环经济层次和覆盖面。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4 文献标识码:A

1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又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各国纷纷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全球低碳经济争霸已经全面展开,一场绿色投资的战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展开。

2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形态上讲,简单来说,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3 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3.1 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全球实施“碳预算”的国家,也是首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就在其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到2005年英国能源战略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8年公布的《气候变化法案》在以往全国二氧化碳排放计划之上,明确地规定了全新的更具法律约束力的全国性排放目标,其核心条款就是2009年4月实施的碳预算体系,该预算中确定,在1990年的基础之上,2050年英国碳排放至少要减少80%。同年7月,英国政府又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以及3个配套的计划―《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此外,英国还通过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达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英国政府在2010年3月18日了在碳预算体制下的首份碳排放报告,报告称英国2008年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约相当于6亿吨二氧化碳,碳预算目标正稳步实现。

3.2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主要通过资金支持、法律支持和出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型。早在2005年8月8日,美国布什政府就颁布了涉及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11个方面的《能源政策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美国众议院提出了“绿色能源”法案,以确保美国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绿色就业和劳动者转型,并出口低碳技术,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政策法案的实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计划在3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使得美国新能源产量与现在的能源产量相比增加1倍。同年2月,美国在能源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2012年起将对排污、排放收费,到2050年将减排83%;以每台补贴7000美元的刺激政策,来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使用等,再度增加用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投资,投资总额高达7870亿美元,主要用于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以及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等)。

3.3 日本

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从1991年至2001年,日本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等法案。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据了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2004年,日本环境省设立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同年,日本出台了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的“新产业创造战略”,降低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审定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提出“建设国际循环型社会”的战略方针。2008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福田蓝图”,其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首个“低碳社会”。 2008年提出《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预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争取到2020年使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实用化。

3.4 中国

自2007年中国首次明确要发展低碳经济以来,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截止2010年9月底,共批准2685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2010年减排量近5亿吨CO2当量,其中有953个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球注册项目的40%。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国家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清单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投资达2100亿。2010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在1500万~1700万千瓦之间,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约55%,跃居世界第一。低碳技术投资呈增长趋势。中国最近几年用于“绿色行业”风险投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占总投资的19%。据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68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产业的开发利用世界领先。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根据政府规划,到2011年,中国将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高度重视和发展低碳技术,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预测中国的风能发电能力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的目标将会提前实现。我国低碳发展将朝四个方向努力,即形成合理的消费模式;选择高效节能的生产消费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低碳高效的能源工业,将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改变为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格局,减排的重点也要从目前工业部门为主转变为工业、建筑和交通并举。

篇4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贫困县的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成为脱掉贫困帽子的关键举措。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得出,贫困县要想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优势,夯实基础,创新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县发展的困境,探索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贫困县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贫困县;发展模式;县域经济

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随着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党和国家越加重视贫困县的发展,县域经济更是决定了整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石。贫困县在进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如若能够依靠自身优势,引进外来资源,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县域经济,将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从全国贫困县的发展情况来看,自然位置、县级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均从不同角度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得贫困县的发展面临困境。

一、制约贫困县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县级企业发展基础薄弱,潜力有限

从贫困县的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人才的匮乏使得企业的发展潜力有限。对企业来说,人才是关键,但是由于贫困县的人才引进政策滞后,加之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企业内真正有才干的管理者寥寥无几,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有待于创新,企业管理者对名牌产品的打造缺乏自信心及行动力,一味的模仿只能使得企业缺乏原创力,长此以往,导致贫困县缺少完整系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约着经济的长足发展。

(二)农村建设较为滞后

从全国范围的贫困县来看,大多以农业为主,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配套,低档硬件设施的供给高于高档硬件设施的供给,加之软件设施的不完善,农业生产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农业劳作缺乏科学性、准确性,这对全县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三)群众思想意识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思想意识程度,贫困县由于缺乏正确恰当的思想引领,群众文化程度普遍有限,高端知识分子更为匮乏,思想意识落后、文化素养较低、缺乏创新引领意识等原因制约了贫困县的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四)缺乏必要的政府手段发挥引领作用

贫困县在发展本县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需要政府与市场进行配合发挥决定性作用。很多贫困县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缺乏必要的手段发挥区域优势,对于龙头企业缺乏有力地培养,对技术成果创新的鼓励力度不足,导致县域经济在长远发展方面乏力。

二、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贫困县在发展特色县域经济过程中必定面对诸多难题,需要政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牢牢把握时代的主线,迎难而上,方能发挥出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

(一)牢牢把握机遇,客观认识县情

对于很多贫困县来说,农业不强、工业不大、财政没钱、自然资源不足是存在并常见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的匮乏导致农民有心而无力,工业规模小对财政贡献率低,地理位置不够优越导致很多资源无法享有,如此种种县情,就需要贫困县抓住“四个机遇”,合理提高发展速度,在中央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时候抢抓机遇,把政策用活用好,借势发展,争取上级的扶持资金,并将资金运用到刀刃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可以借助现有优势企业,鼓励研发发展新产品,走出去做大做强,提高县域经济总量,实现经济的长足增长。

(二)明确县内发展目标,合理规划

在贫困县的脱帽过程中,必要的规划和合理目标的设定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应结合县情,立足于实践,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县内特色产业,因地制宜,以县内人民为本,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的步伐,完善城镇建设,创新村镇建设格局,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问题,使县内人民切切实实享受到发展经济的成果。

(三)提高县内产业科技含量,进行专项建设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贫困县来说,应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积极引进有益科研成果,凭借技术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贫困县可以将科技手段与产业结果调整相结合,立足于县内人民所需,引导人民了解科技、学科技并学以致用,同时,政府可以积极搭建专家平台,拓宽学习技术、获得一手信息的渠道,积极打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行业壁垒,并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发展农业、工业科技项目,最终达到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利润增长的目标。

(四)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贫困县要想通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打破老旧思想,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实现资源整合效率提升。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多管齐下,在多元投入的前提下发挥好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实行民主监督机制的前提下探索有效地激励评价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政府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方能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开局。

(五)强化对现有企业的整合力度

贫困县的企业都是一些弱小企业,发展潜力受到制约,政府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扶植的政策,对一些工艺及产品相似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对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行相同产业分工,形成产业集群,从根本上解决配套产业滞后、企业发展成本过高、企业实际利润受损、企业财务收入高利润低的局面。

三、结论

贫困县的经济发展落后,从根本上看关键在于无法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模式,缺乏必要的经济资源,通过经济学中资源禀赋原理对贫困县生产力进行布局,利用政府扶持政策加大与发达城市的区域合作,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深挖农业资源的价值,发挥县域经济的优势所在,就能在现有基础之上取得经济的显著且长足发展,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

参考文献:

[1]陈雅丽.“精准扶贫”角度下的县域经济金融探究[J].金融经济月刊,2017(4):24-25.

[2]倪锦丽.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矛盾及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7(4):253-256.

篇5

一、充分认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十分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涉及到我们对发展历史与内涵的深刻理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齐头并进、平均使用力量。比如,在结束后的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从“只抓革命、不促生产”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束中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卖方市场”的历史状况,这是非常英明的战略抉择。但是经济高速增长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市场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物质供应总体上供大于求,人们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向小康和现代化迈进,这时候就要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单兵独进,必须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我们刻意追求的重要目标。因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技术、保障等要素必须依靠社会发展来支撑。比如,在重大的收入分配关系上,如果不能平衡好各种社会主体的利益,经济发展就会缺少持久的动力支持;如果没有教育、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如果没有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和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同样缺乏坚实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会变得含糊不清。当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相协调的状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不复存在。

要深刻总结反思经济社会不够协调发展的教训。前些年,中央针对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中国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过,从近几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看,既有一些成功的做法,也有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中央刚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是许多地方就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忙于介绍自己实践科学发展的经验,这就很让人诧异,这样到底是不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诚然,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前,我们也不是没有科学发展的地方,但是必须明确,中央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主要是针对和解决发展不科学的问题和矛盾,绝不是已经做得够好需要总结经验了。即使科学发展观已经提出几个年头了,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落实到位了,必须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上,我们应该认真深刻总结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的教训,不能只看到成绩,回避矛盾和问题。

二、充分认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既要充分认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还要充分认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由单纯关注经济转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并非轻而易举之事,相反可能伴随着矛盾和困难。比如,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投资增加,势必影响到原先的经济投入;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有些企业就要停产整顿,耗能高、污染重的小五金、小水泥、小煤矿、小冶金等就要关停并转,就要淘汰,这必然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强化自主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型经济,都带有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特征,短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也会面临挑战;从宏观上调整收入的分配结构,涉及到人们利益关系的变化,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和障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度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带有盲目性,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危机感;二是缺少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口号多,做表面文章的多;三是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思想准备不足,也没有应变应对预案。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工作状态,确实需要转变。

三、全方位转变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进、优化转型的重要时期。目前人均GDP50000元人民币左右,按经济发展阶段性理论的初步判断,江苏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阶段,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要尽可能争取较高的增长速度,更要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方面有深刻的转变。具体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设想:

把握适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既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总的是能快则快,但要考虑到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环境、能源、土地等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就要防止片面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不能攀比GDP的增长。小平同志讲的“发展是硬道理”,但在有的人那里,却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上项目是硬道理,加剧了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在经济增长速度的选择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调整增长的思维定势,走出多年来沿袭不绝的赶超模式,认真记取以前“超英赶美”洋跃进的沉痛教训,不再盲目陷入简单的地区间竞相攀比。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不同,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不相同。有的地区花80%的力气可以实现13%的增长速度,有的地区超过100%的努力,但是也只能达到10%的速度,甚至更低。

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道路。多年来,我们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靠人口红利、劳动者低成本优势以及利用外资的道路。随着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小康与现代化的要求,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已不再显著,并逐步丧失。目前处于后危机时期的经济,最重要的是确立人才优势,以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的创新增长作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科技以人才为主体,形成良性的人才成长和使用机制。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经济转型和升级。

强调环境友好型发展。在一定意义上,现代生产与消费必须以环境安全为前提,接受环境友好的检验。依托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构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产业体系。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排放型的消费模式。围绕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坚持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发展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多元并存的旅游经济。

篇6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1 经济管理与现代化的关系

1.1经济管理的内涵

经济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促进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原因在它能体出社会发展的综合特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通过多方面因素的呈现,而体现其综合社会状况的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社会经济的实现是通过经济管理来呈现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经济管理,因此,缺少扎实的经济管理就会减慢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1.2 经济管理现代化内涵

经济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主要是对其模式、思维以及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社会的经济管理系统,形成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经济管理与现代化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经济管理朝着民主化、网络化以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当前,人们已经对经济管理现代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现代化正在飞速发展,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现代化不断推动经济管理的发展,经济管理不能脱离现代化,二者同时存在,互相促进与发展,因此,经济管理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2 经济管理现代化特点

2.1 重理轻管

在经济管理现代化中,明确经济管理的核心是重理轻管。也就是说对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关键在于理清其中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而不是能够掌握多少程度,因此,只有重理轻管,才能彻底掌握经济管理的含义,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2.2 科学化、自动化

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也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特点之一。在日常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探索和挖掘事物的内在规律,保证科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将借鉴和吸收的科学成果有效的运用到经济管理中,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和财富,从而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3 专业化、民主化

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民主化也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日常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对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同时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让经济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水平发展。此外,经济管理还需要广大的职工的支持和拥护,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能力,从而有效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

2.4 能动性、创造性

实现经济管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日常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的预定目标。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水平,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充分参与其中,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和优势。

3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1 管理观念的革新

随着全球经济朝着一体化方向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经济管理的观念。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已经跟不上潮流的发展,正在滋生新的管理理念,对旧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进行革新,以适应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健康稳定的发展。当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将现代化经济管理放在了企业管理工作的第一位置,改变旧的“重技轻管”的管理理念,对管理理念进行新的认识,加强对管理的关注和重视。此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潮流,也发生了改变,并将现代化技术贯穿到经济管理中,充分发挥经济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2 企业经济管理的消费者导向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买方市场与卖房市场互相进行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曾经亲身经历过以及经过大脑深思考的企业,才能判断出企业平稳发展的根本是消费者。在企业的整体经营程序中,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以及管理人员也是主导因素,然而直接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还是消费者,所以,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趋势逐渐导向消费者。

3.3 组织结构扁平化

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指挥与服从,要求必须对组织忠诚,遵循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这种组织结构完全限制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组织结构的发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时代,只有带动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管理中,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创造出自我管理型的网络组织,这种网络组织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能够自我控制的知识人才进行主观性和能动性的激发,在组织结构上已经分散,但是却把信息和技术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要有敏锐的应变能力,而且还要有团体协同和具有创造性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结构随着管理层次的不断减少,朝着扁平化的趋势发展。

3.4 民主管理方式

大部分企业的决策模式都是通过企业与组织的重心下移达成的,这种决策的模式能够快速形成核心价值,大部分优秀的企业在进行工作任命时,都会花费很长时间进行研究,而且还进行的装也分析和讨论,一旦出现不正确的任命,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且需要花费好几年来承担这一结果,对于重要的经济管理决策也需体现民主化,通过全员进行表决,只有这种先进、人性化的方式,才能促使决策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更加适应,有利于实施决策。

3.5 实现从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的转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经济管理也随着人们的观念在逐步的发生转变,知识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已经成为企业及组织的最核心资源。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中,软件管理也逐渐取代了以“人”、“财”、“物”等硬件作为重点的硬件管理的主导地位。软件管理即是对“知识”、“经验”的管理工作,将所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成有利于企业和组织发展的资源。任何一种优秀的管理制度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理论及经验,在这些理论和经验上,不断创新,企业和组织才能不断良性健康、充满活力。

3.6 更注重团队合作

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想要稳定、顺利的发展,就需要具有合作意识。主要表现在鼓励团队协作,建立团队激励机制,融合管理者和操作者的优势,激励并强调团队进行自我管理及组织工作。这种团队随着任务的出现而组成,随着任务的改动而及时做出调整,团队中所有的成员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之充分共享。目前这种新型协作。

总之,经济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完成经济管理现代化并非十分简单的事情。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全以及社会经济的进行,开展现代化经济管理也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必须了解时代的精神,清楚经济管理的特征,清楚其发展的走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的推动经济管理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梅丛开,关于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J],房地产导刊,2014(17)

篇7

今天,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全面安排部署下半年各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进程,确保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等会,白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在分析中肯定成绩,找准差距,以更坚定的信心谋划发展

是我县跨入西部百强县的冲刺之年,自上半年以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向好”的态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请同志们务必要通过分析,“深化三点认识”,切实增强“三感”,奋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一、要认识到成绩来之不易,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看经济发展的好坏,最直观的就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截止6月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增长13.3%;完成农业总产值4.29亿元,增长3.3%;完成工业总产值47.1亿元,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增长25.6%;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9.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增长5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增长57.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7元,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095元,增长12.2%;金融机构实现存款余额60.9亿元,增长了29.1%;贷款余额达到60.1亿元,增长了31.2%。

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上半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年计划68亿元的38.3%,农业总产值完成年计划16.6亿元的24%,工业总产值完成年计划105亿元的44.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年计划16亿元的4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年计划5.6亿元的7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年计划100亿元的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年计划12亿元的4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年计划16800元的46.9%。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较好以外,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不是很大,甚至于个别指标还有所下滑,低于去年同期的增幅。可以说是时间过半,任务却还差了很大的一截,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指标,完成的压力还非常大,下一步,必须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具体工作进展情况来看,上半年,有一些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凸显了“五个亮点”:一是重点道路建设凸显了亮点,在县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望通公路至滨河大道连接线工程已全线通车,快速通道已经完成了60%以上的工程量,9月底可以全线贯通,农村道路、闽宁镇市政道路基本完成。可以说,道路交通建设是我县今年干得最好的项目;二是招商引资工作凸显了亮点,特别是在招大引强方面,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远赴香港、云南、上海、成都等地,参与“香港活动周”、“昆交会”等节会进行招商,目前共引进亿元以上企业1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国字号”企业1家,上市企业6家,国内知名企业6家;协议总投资257.7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463亿元;三是109国道望远段两侧绿化凸显了亮点,目前所有工程已按照“政府规划、企业包栽”的原则基本完成,109国道两侧“脏、乱、差”和绿化档次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四是特色小城镇建设凸显了亮点,在区、市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李俊、闽宁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有很大的推进,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各方面工作都有所突破,面貌大为改观;五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凸显了亮点,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作为试点县,我们在基本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走到了全区的前列,得到自治区政府和卫生厅的充分肯定。

第二、要认识到差距依然不小,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总体来看,发展的成绩虽有,但问题也同样突出,不容忽视,总体表现为“力度不大、进度不快、效果不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看待自我、分析自我、把握自我。一是发展速度上,排名靠后。上半年,我县各项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进展不快,在全区各县市中排名也相对靠后。从全区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我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位居第12位,增速排名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居第9位,增速排名第16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第5位,增速排名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位居第13位,增速排名第18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位居第3位,增速排名第8位;一般预算支出位居总量第10位,增速排名第12位;农民现金收入总量位居第4位,增速排名第15位。与、青铜峡相比,各项指标均较为落后;与中宁县相比,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略低于中宁县,固定资产投资与中宁县差距较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现金收入高于中宁县;与贺兰县相比,除农民现金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支出略低于贺兰县外,其他各项指标与贺兰基本持平。从上述指标的对比来看,我县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不仅是某一方面有差距,而是各个方面都有差距,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二是发展质量上,后劲不足。大家都知道,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靠的是产业,但目前我县的产业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从工业来看,今年新建的远大蓝山、华润啤酒和续建的瀛海二期、紫荆花6万吨高档生活用纸等工业项目还没有开工建设,仅靠去年的一些续建项目在勉强支撑门面,工业发展缺少大项目、好项目,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在全区都比较靠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比去年回落了15.8个百分点。从农业来看,作为主导产业的设施农业到目前仅仅完成了年计划总量的10%过一点,离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大差距;畜牧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不尽如人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致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从第三产业来看,虽然望远物流带各个市场建设推进的速度较快,但要形成规模、发挥效益,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特别是已投入运营的商贸物流企业的利税问题短期内还无法为我县的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三是工作进度上,步伐不快。各项工作进展缓慢,是我们今年最致命的一个问题,为此,我曾在多个场合批评过不少同志,因为我着急,我觉得把的事情干不好,就是我们的失职。今年我们计划的项目大大小小有220个,重点项目有60个,但据统计,截止6月底开工的项目只有43个,并且进展都很不理想,远大蓝山、华夏河图文化广场、塞上江南生态园等3个区级重点项目至今未开工建设。现在已是7月中旬,仅剩不到5个月的有效建设时间,总体来看,我们各项工作进展都还比较缓慢,希望同志们要深刻反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困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要认识到形势有利有弊,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从宏观政策来看,为遏制通货膨胀,国家紧缩银根、地根,今年以来连续6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连续3次提高存贷基准利率,刺激支出的政策逐步退出,致使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造成建设资金相对比较紧张,这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我们面临这样的困境,其他县区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难。在15日的全区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张毅书记强调,“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心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劲头不能松”。王正伟主席在讲话中也提到,“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全国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但不会造成大幅下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然较强”,“特别是在中央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区沿黄经济区被列入国家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发达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外部环境将日趋向好”。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研判,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始终是我们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要以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勇气来推动发展。5月份的时候,我们曾组织相关同志到中宁、利通区进行了观摩学习,通过学习,我们都明显地感觉到,纵向比,近几年我们的发展步子明显加快,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但横向比,我们与发展较快的地区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形势逼人,我们的发展,不能再是一般意义上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发展,而是要三步并作两步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拓展空间、赢得主动、缩小差距。

二、在分析中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更强硬的措施推动发展

在年初的经济工作大会上,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今年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狠抓重点、勇攻难点、力拓亮点,扎实工作,强力推进,奋力开创加快发展新局面。

(一)狠抓五个重点,在快推进上勇于作为

一要狠抓工业经济提速发展。没有工业,就没有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按照年初的任务,下半年,平均每个月要完成8.4亿元工业总产值才能完成预期目标,在这个问题上,各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深刻的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盯项目实施,加快推进伊品生物45万吨玉米深加工等重点续建项目建设步伐,近期必须投产达效。要强化服务,积极协调,确保远大蓝山、华润啤酒、双闽新能源、瀛海水泥二期、紫荆花纸业4万吨木浆纸、中粮集团贺兰山葡萄酒庄、中联集团长城葡萄酒庄、等重点新建项目力争在8月20日前开工建设;国土部门要按照“建多少、批多少”的原则,尽快落实项目用地指标;望远工业园区要主动作为,积极与企业对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紧盯园区建设,尽快完成望远工业园区至快速通道3条连接线、望远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进一步提升园区档次,引进更多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环境无污染、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入驻。今后凡望远工业园区引进的项目,投资额至少要在2亿元以上,并且要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要全力抓好宁东C区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尽快与已有意向的企业进行接洽,力争年内入园建设。要紧盯节能降耗,在全区规模以下工业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排名中,我县分别位居第12位和11位,在全区工业相对发展较快的县区中是比较靠后的,说明我县下半年的节能降耗工作压力还很大,希望发改、环保等部门和相关企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此项工作。

二要狠抓农业经济增效发展。农业是基础,是根本,我们必须要在推动提质增效、规模发展、打造品牌等方面下功夫,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要着力抓好麦收后的复种工作,农牧局、各乡镇要尽快安排,认真规划,抓好落实;要着力抓好设施农业工作,今年我们的设施农业因为群众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落实的不是很好,分管副县长、农牧局、各乡镇要抢抓冬麦收获后的有利时机,尽快落实设施农业片区,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新增5000亩阳畦地。对于已在建的永清、观桥、魏团等片区,要强力推进,尽快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9月底全部投产;要着力抓好畜牧养殖业发展工作,上半年这方面的工作出现了下滑趋势,农牧等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确保畜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要着力抓好秋季绿化工作,提前谋划,及早安排;滨河大道两侧的绿化仍然是今年生态建设工作的重点,但死树多、档次低的问题比较严重,请林业部门认真改进,抓好落实;要着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水利、农发等部门要积极抢抓国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对已确定的闽宁、胜利3个水库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同时,及早谋划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片区,以“保一争特”为目标,在抓重点、出亮点上下功夫,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要狠抓第三产业规模发展。望远物流带是我县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亮点项目,自去年开工建设以来,进度很快,希望各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因为现在我们周边的竞争对手不少,如果不能及早投入运营,就会失去发展的先机。我们必须坚持“面向大西北、服务大、发展大物流”的总体思路,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力争将望远物流带打造成辐射西北、走向全国的大型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发改、望远工业园区等相关部门,要督促四季鲜果蔬批发市场、乐丛国际家私城、北方置业建材城、万商国际汽车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及早投入运营,确保能迅速抢占发展的高地。对今年新引进的烟草物流中心、苏宁电器、物美集团、吉峰农机具、轮胎物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国土、住建、望远工业园管委会等部门要加大服务协调工作力度,确保项目及早落地,8月20日前开工建设。黄河金岸旅游开发是提升我县整体形象的重点工作,为推进项目建设,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华夏河图文化广场、塞上江南生态园、仁存渡口红色文化旅游等项目,确保年内开工建设;要加快推进纳家大院、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等纳家户景区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我县特色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要狠抓城乡建设统筹发展。我们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上不去,城乡重点工程建设方面进度慢、力度小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要集中精力,加大力度,按照新修订的城乡总体规划,全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贡献力量。县城主要市政道路、杨和大街“穿衣戴帽”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旧庄点改造、“一事一议”等工作9月底必须完成;县城及望远镇区集中供热分户改造和供水排污系统工程10月底完成;滨河大道沿线欧式风格的政权新村年内完成;政权、南方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7月底必须完成;快速通道工程必须在9月底全线通车;109国道拓宽工程必须于10月底完成。

五要狠抓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发展为了民生,民生促进发展。只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各乡镇、各部门要时刻将民生问题挂在心上、抓在手上,按照“十大民生”工程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要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9月底完成中学高中部迁建和县城一幼建设,8月底完成全县校安工程、李俊幼儿园、闽宁镇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项目”年会筹备工作。要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将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等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对策,想法予以解决。要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8月底前完成闽宁卫生院、10所村级卫生室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卫生部门要尽快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中医院迁建项目尽快立项,9月份开工建设。

(二)强攻五个难点,在促发展上敢于攻坚

一是强攻征地拆迁工作这个难点。自去年10月底开始,县委、政府决定对望远镇区、109国道县城段两侧进行征地拆迁,今年又在建设快速通道、推进旧城改造、建设李俊、闽宁小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方面部署了征地拆迁工作,经过各拆迁组的不懈努力,目前大部分拆迁工作已经结束,但仍有个别区域进展不尽如人意,为此,县委、政府曾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但就目前进度来看,效果还是不够显著。这项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能考验我们的干部,越是关键的时候,越要敢于攻坚,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停滞不前,必须要加大力度,强力推进,涉及到征地拆迁的国土、住建等部门和各有关乡镇要克服困难,发挥敢于攻坚、敢打硬仗的作风,全面完成各项征地拆迁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攻设施农业贷款清收这个难点。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多次讲过,我们必须要下大决心,采取强硬措施,彻底解决历年来设施农业贷款还本清息遗留问题。这是县委、政府下达给各分管领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的死命令、硬任务,必须紧抓不放、想方设法在年内完成,没有一点余地。各包乡镇的副县长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勤跑、勤看、紧盯不放,指导、督促国资公司、各乡镇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及早完成任务。

三是强攻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个难点。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住房问题,全面完成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尽快开工建设职工限价房,妥善解决征地拆迁各项遗留问题。望远工业园管委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要认真测算,全面规划,按照“拆多少、建多少”的原则,加快县城、望远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强攻移民安置这个难点。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张毅书记、正伟主席在15日的大会上对移民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发改局、扶贫办、移民办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与上级厅局对接,加快移民安置点建设进度;要加快配套完善安置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妥善做好安置前期准备工作;国土、水务等部门要加大力度,8月底完成移民安置区内的土地收储工作,10月底完成土地整治、水利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安置工作顺利进行;扶贫办要认真研究,注重实际效益,做好菌菇棚示范点的建设工作。

五是强攻闽宁扶贫开发这个难点。8月份,闽宁协作联席会议将在召开,确定闽宁镇是观摩点,这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闽宁镇要高度重视,以第二次闽宁现场办公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社会管理为抓手”的总体思路,采取“统筹安排、整合项目、捆绑资金”的发展方式,在8月10日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闽宁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等各项任务,确保第二次闽宁联席会议顺利召开。

(三)打造五个亮点,在出典型上善于突破

一是打造有机农业模式这个亮点。今年,我县按照自治区、市的产业发展定位,提出了发展有机农业、打造模式的目标,这是我县今年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各相关部门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形成有机农业发展规模。前些日子,我对全县的农业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个人感觉今年我们在优质水稻、供外蔬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希望同志们继续努力,力争能打响品牌、创出亮点。

二是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这个亮点。按照县委、政府的计划,今年我们要重点建设李俊、闽宁特色小城镇,从目前工作推进的情况来看,李俊镇、闽宁镇及各相关部门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打开了局面,但进度还是要继续加快,要紧紧围绕把闽宁镇打造成全区移民示范镇、把李俊镇打造成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镇的目标,于8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三是打造卫生县城创建这个亮点。今年我们提出了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的工作目标,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涵盖了住建、卫生、环保、林业、综治等多个部门和领域,对提升城市形象和档次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在创卫工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缺少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城乡“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希望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全力推进这项工作,通过卫生县城的创建,切实改变我县比较落后的城市面貌。

四是打造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这个亮点。7月11日,全区基层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姚爱兴副主席对我县的医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说明我们在医疗卫生改革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卫生、人社等部门要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按照我提出的“狠抓三个重点、打造三个亮点、强化三项建设、落实四个到位、达到四个目的”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下一步我县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主攻方向,尽快制定符合全县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方案,力争在打造医改模式上走在全区前列。

五是打造特色近郊观光农业这个亮点。前段时间,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到北京、成都等地对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我个人觉得这是我县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农牧、文化旅游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充分挖掘县域资源、区位、产业优势,紧紧围绕滨河大道生态湿地、109国道设施农业、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三条线,大力培育以特色“农家乐”为重点的观光旅游产业,在规模、特色、效益、质量上做文章,努力提升我县观光农业的发展水平。

三、在分析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更扎实的作风推动发展

工作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在于执行是否到位。上半年,尽管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放到全区发展的大环境比,还有很大欠缺,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强化六项措施”,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进程。

一是重点上要再突破。上半年,我县的总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必须要在下半年有所调整和加强,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力争迎头赶上。第一、在项目建设上有所突破,凡是年初确定的项目,必须努力克服困难,按计划组织实施,已开工的要加快进度,未开工的要抓紧对接,逐个分析,分类推进,确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近期,我们将举行工业项目、物流项目、塞上江南生态园、中粮、中联集团葡萄酒庄四个开工仪式,请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第二、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突出节会招商、以商招商,招大引强,加大招商引资跟踪问效机制落实力度,确保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第三、在贷款融资上有所突破,通过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争取项目,寻求银行支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各项工程加快步伐;第四、在用地问题上有所突破,在积极向自治区政府、国土资源厅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进一步盘活现有土地资源,用足、用好土地指标,尽快落实项目建设用地,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是责任上要再落实。工作的差距实质上就是抓落实的差距,我们发展的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措施是具体的,关键落实的力度很不够大。我想,在坐的都是人,都是的中流砥柱,都是的领导骨干,加快的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工作中敢于负责、亲力亲为,紧紧盯住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各自实际,谁的任务谁来完成,谁的责任谁来承担,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的发展努力工作、贡献力量。

三是进度上要再加快。当干不干是失职,能快不快是失误,我们的工作目标定得再高,如果工作效率低下,一切都会落空。各乡镇、各部门要大力发扬时不我待、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凡是部署了的工作,就要倒排工期,以最快的节奏、最高的效率、最大的强度向前推进,立说立行,快抓快干,决不能慢慢腾腾、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始终做到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不留余地,以实干树威信,以实绩求发展。

四是质量上要再严抓。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在各项工程推进的过程中,要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项目建设的首位,严格执行建设、监理、检验、审计各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本着对人民、对社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项目质量和工程安全,力争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绝不能出现一例“豆腐渣”工程。

五是配合上要再加强。协调不得力、配合不到位一直是影响我县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也为此强调过多次。是人的,我们都是在为人民办事,不应该有任何私心杂念,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全体领导干部都要深刻反思配合不力的问题,加强协调,减少扯皮,真正树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整体意识,形成加快推进工作进程的强大合力。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鉴于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剧增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温室等气体排放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变得愈加突出,全球频频出现了灾难性气候,不但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而且还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农业生产。有鉴于此,在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农业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走出一条新型低碳农业发展之路。

一、相关概念界定

所谓低碳农业,主要是将经济学之中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运动到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农业产业链之中的物质以及能量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就能够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及消费方式,加快我国农业的低碳化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起源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在如今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低碳经济愈来愈受到各国关注,其实质上是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类能源的消耗,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二、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碳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应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工业性产品,在带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太大、自然植被等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等大量新的环境问题。唯有通过大力开发低碳农业,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并取得新的发展。以农业多功能化为中心的低碳农业主要具备了以下特点:一是健全以农业为中心的系统产业链。农业的多功能性是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互进、互动的一体化生产方式,能够让农业与别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加紧密,从而产生良性循环。二是完善低碳农业所具有的多目标性。随着农业生产方式趋向于绿色化,农业投入的资源正在变得愈来愈高效化,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提升农产品及其服务所具备的经济价值,而且现代循环农业又能产生相对较高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是全力实施科技创新,切实改进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工艺,大量应用农业新技术,构建新型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二氧化碳捕集类技术,深入实施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化组合。四是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鉴于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当中所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的进程之中,一定要努力让农业废弃物实现可利用化、资源化,进而实现可循环利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节约农业生产之中的能源运用,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切实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农业生产之中的规模化、现代化。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源短缺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今,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与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人口和耕地、水资源间的矛盾必然会变得愈加突出,耕地资源流失状况越来越严重,草地资源日益减少而且质量也比较低,退化与沙化现象愈来愈严重。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用水浪费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只达到40%左右,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而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又会进一步加大资源与环境之压力,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多年以来的掠夺型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等现象愈来愈严重,森林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也逐步下降。以上种种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状况将严重威胁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污染严重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工业化不仅带来了我国经济的大发展,而且还有部分企业在发展进程对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镉与铅等重金属超标事件频发,造成农产品安全性遭受到极大的威胁,全国范围内由于固体废弃物堆存而导致被占用与毁损的农田面积持续增加,并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化肥、农药及兽药被不合理地使用,以至于土、水富营养化和动植物质量不断下降。所以,我国农产品贸易往往会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上的壁垒。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新技术的应用相当有限。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造成国家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上并不充足,农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当滞后,土地的产出率较低。我国目前的农业水利设施主要是上个世纪五、六年代所建的,功能相当老化,而且配套设施也不够齐全,被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以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薄弱。

四是农业创新能力较弱导致管理能力相对滞后。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偏低,生产方式也较为落后,造成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科技进步在农业领域增长中的贡献率相当低,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化的水平低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现代农业的主体农民则普遍具有农业科技知识掌握不足、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等弱点,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比例也相当小,以至于农业生产管理能力较低,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导致大批农村劳动力被转移至城市,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具有老龄化和女性化之趋势,以至于限制了现代农业取得更好地发展。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应用生态理论积极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现代循环农业一定要依据“4R”原则来加以实施,也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及可控化。生产环节之中的原料应当进行有序化循环,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与低排放,而现代循环农业则主要是通过精心研究与有序配置,在最大限度上运用物质、能量,更好地防控各类有害物质或者不利因素进入到循环链条之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以及效益,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彼此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之战略,这是实现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最理想方式。运用农业资源、农业产品以及农业废物再利用这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能够很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相互协调,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生产之低资源消耗与低废弃物排放。可以说,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从外延式发展往内涵式发展加以转变的必然性要求,同时也是切实解决我国农业资源匮乏和环境退化的现实性选择。

二是运用科技引领发展以健全我国的低碳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要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实现现代农业在农业发展模式之中的大力转变。积极引领农业往高科技和集约化方向不断发展。要致力于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农业科技工作者,从而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水平,提升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率,进而提升农业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

三是改进农业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现代都市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以及观光农业等多种形式,让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往深度和广度方向实现新的发展,这样一来,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发出集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进而确保农业结构得以优化与改进。

四是积极推广现代清洁能源以建设友好型生态系统。要综合应用农业废弃物来开发农村地区的清洁能源,进而开发与推广、运用新能源。要使用新型清洁与低能耗资源技术以取代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技术发展方式,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技术等新能源技术。要在各环节中注重减排与增汇等技术之运用,并且和传统农业进行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增汇与低碳之目的,建设现代低碳与和谐化生态系统。

五是切实转变耕作方式以应用新型农业管理技术。应当从农业基础操作、配套技术运用、良种良法等多种技术手段抓起,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更好地发挥出现代农业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实现高效和低碳的妥善结合,全力提高现代低碳农业的生产能力及其水平,这就需要采取保护性耕作、改进农作物品种、合理轮作方式等形式加以变革。

六是积极拓展新的途径以实现我国低碳农业的全面发展。下面以农业森林碳汇为例加以说明。种植或者生长于草场、农田周边的成片或者不成片特殊森林,比如果树、防护林等均为农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构建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中心的生态圈,和现代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升碳汇效应。应当积极维护、健全、完善目前的湿地资源以防止出现破坏性开发,从而真正地发挥出水系、水库湿地所具备的碳汇作用。要积极实施施肥技术等,从而提升肥料的利用率,比如,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农业施肥等新技术。要高度注重和养殖有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比如,反刍动物碳排放量要大大地高于非反刍类动物,所以说,积极发展优良品种对于减排来说具备显著作用。由此而来,认真研究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并用之于实践也显得十分必要。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鉴于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农业必然会深受其影响。农业如果要取得新的突破与发展,唯有走出一条低碳农业发展之路。低碳农业是一种具有较高生态值的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是一种具备了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的绿色循环经济,将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

参考文献:

[1]谢淑娟. 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 广东社会科学,2012(5).

[2]翁伯琦,张伟利. 生态文明视阈下区域低碳经济与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若干思考[J]. 发展研究,2014(3).

[3]陈修宏. 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 现代经济信息,2014(7).

[4]王祥义,李 楠.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黑龙江经济信息,2014(15).

篇9

一、确立思路,找准经济发展定位

近年来,我区认真分析了XXXX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缘条件和人文环境,认识到XXXX区作为XXXX市的中心区,有“岭南都会”的美称,XXXX城是传统的商业重镇,历史沉淀下来的商品意识非常浓厚,自古以来XXXX人的商品意识强烈,而且有吃苦耐劳,反应敏锐,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意识到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XXXX要加快发展源泉在人民、发展靠人民。因此,我们把发挥XXXX人浓厚的商品意识和重商营商优势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把工业和商贸服务业摆到突出位置,确立了“工贸强区”发展思路。同时,XXXX区又是XXXX市的核心组成部份,XXXX区56万人口,有40万生活在城区,所以XXXX的优势在城市,潜力在城市,活也在城,兴也在城,XXXX区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构建“城市中心区”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实施三大策略,激活城市经济发展因素

第一,开发内源和借助外力策略。内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外力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一个地方经济的充分发展应该很好调动这两方面因素,不能只重内源忽略外力,也不能只依靠外力而偏废内源。XXXX区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发内源和借助外力同等并重,很好调动这两方面因素。在开发内源方面,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发挥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一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商贸流通业和农业企业,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二是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经商赚了钱的能人,携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办企业;三是开发XXXX人文资源,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服务。特别是要发扬XXXX人重商营商的传统,开发XXXX商贸能量之源,重振“岭南都会”的雄风。在借助外力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使国内外的经济资源为XXXX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一是通过灵活多种的招商方法,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XXXX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办厂、经商、创业。特别是要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为发达地区的民间富余资金开出一条“导流明渠”,引导发达地区特别是江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富余资金到XXXX投资;二是着力引进、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既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模式,又学习后发地区的赶超经验。特别是学习温州发展经验,借鉴“温州模式”以及学习我们周边的高州、信宜等后发地区赶超经验。

第二,大商贸策略。XXXX人的重商传统和创业精神,XXXX在历史上商品集散地的地位和现实基础,区位优势、地缘因素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都是我们加速商贸业发展的巨大能量,使XXXX实施大商贸策略成为可能和必然。一是科学定位,把XXXX区建设成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把XXXX商贸辐射面定位在广西、雷州半岛以及西南和海南岛辐射范围。商品定位在高、中、低档商品齐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俱备。服务定位在产品以外销为主,兼顾国内外市场。市场的销售方式以批发为主,兼顾代购代销和旅游休闲购物。经营主体以个体工商户和厂家直销为主。二是加快培育市场体系,营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效应。建设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和配套完善服务系统,改善营商环境,增强XXXX商贸竞争优势,树立商贸物流中心的城市品牌。三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发展新型商贸形态。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资金集聚效应,引导各方资本投资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商贸流通业。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构筑商贸物流中心中的积极作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实现商贸流通业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协调发展,理顺商贸流通管理体制,加强对全社会商贸流通的宏观管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上来。营造商贸人文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六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把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和开展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任务纳入到政府每年兴办的实事当中。

第三,项目拉动策略。加快发展,项目是关键,只有项目建起来,经济总量才能跃上去。我区深刻认识项目拉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实施项目拉动策略,实行经济发展项目化,项目落实目标化,目标落实责任化;坚持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一起上,生产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一起上。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嫁接、技术改造,实现体制创新和恢复性生产;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兴办“玉贵走廊”工业集中区发展一批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来拉动农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特色商业街建设;用好用活政策,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小城镇建设、文化生态家园建设、旧村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镇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

三、落实六个共识,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第一,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新突破。建区初期,XXXX区工业总量小,仅为,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只有%左右,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工业化滞后一直是XXXX区经济发展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工业是XXXX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长远之计,治本之策,是振兴XXXX经济的关键。为此,近年来XXXX区积极开展工业大会战,全力加快工业发展。一是扶持做大重点企业,引导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坚持服务玉柴、配套玉柴的方针,依托玉柴等大中型机械企业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大力扶持康澳、正菱、康裕等配件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以南江镇平志村机械配件加工企业群为代表的玉柴配套企业加强与玉柴合作,引导发展机械产业集群。目前我区已有42家机械配套企业,2004年机械配套业产值超2亿元。依托全国最大中药材市场之一的XXXX中药材批发市场和驰名国内外的XXXX制药厂,做大以中药饮片、中药批发为主的健康产业,大力扶持汇兴、百莹、长盛、日田等中药饮片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发展健康产业集群。目前我区中药饮片企业已有9家,并建立了玉药生产基地。扶持广西最大的皮革制造企业——富英制革有限公司以及纬兴针织等一批服装企业,使其做大做强,引导发展服装皮革产业集群。2004年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46亿元,出口创汇1885万美元,利润1652万元,上交税金1078万元。服装产业年产值5亿元以上,创税1300万多元。千方百计推进水泥行业的改制和技术改造,大力扶持中顺水泥有限公司、XXXX水泥二厂等企业,引导发展陶瓷水泥产业集群。2004年中顺水泥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上交税金1146万元。二是构建工业集中区,发展园区经济。XXXX区着力构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工业集中区,把分散的中小企业吸纳到集中区来,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三是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职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盘活企业资产为目标,通过产权转让置换企业的国有性质,一次性补偿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努力实现国有集体工业民营化。全区已有多家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家改制完毕。盘活闲置资产万元,闲置厂房亩。2004年,我区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占生产总值%,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30%以上。

第二,把商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突出任务,实现商贸服务业辐射能力新突破。XXXX区计划在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按照小康目标的要求,其时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0%以上,即达到100亿元以上,那么商贸业经营额则要达400亿元以上。但是我区成立之初,市场档次低、规模小、设施落后、隐患多,出现无序经营的“马路市场”和辐射力下降等问题,不适应发展需要。为此,根据大商贸策略要求,近几年,我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模式和“建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思路,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和管理,商贸服务业辐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加快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重点抓城东新区、江南新区、二环路内侧市场商贸区建设和城市综合整治,加快东门商业广场、斯壮商业广场、XXXX商业街、XXXX骑楼街、红楼商业广场、商业大厦、美家园商业广场等商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商业基础设施水平和规模。二是深化国有集体流通企业改革,积极引入外地资本参与重组、兼并、租赁国有集体流通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方法,引入了温馨堂、圣安商厦、大大音像图书城、肯德基快餐等专业、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提升了商业零售业的档次。三是改造提升现有市场。实行划行归市,规范管理,引导马路摊点进入市场经营,使XXXX城区逐步形成了工业品服装市场、中药材市场、粮油市场、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市场、建材市场、花卉市场、果蔬市场、禽鸟市场等专业市场,同时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对各大专业市场陆续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市场品位、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经过改造提升,工业品市场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品服装专业市场,2004年商品成交额超40亿元,创税2800万元。中药材市场,年成交额超10亿元,2004年创税超1000万元,已成为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市场经营户也达800多户,年商品成交额超8亿元,创税1500多万元。

改造提升后,我区的商品服务业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业品市场的商品销售范围辐射到华中地区一带,在中药材市场的带动下,汇兴、百莹、长盛等一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先后到我区落户,并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目前周边县(市)区1.1万户农户发展种植中药材4.2万亩。200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2亿元,增长13.3%,增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第三,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立足点,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突破。制约我区农业经济的突出问题是:农业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实现我区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一是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企业。重点抓好香蒜、果蔬、肉类、中药等加工项目。目前,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已达27家。二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重点扩大无公害蔬菜、中草药等种植规模和水产畜牧养殖规模。已建立无公害蔬菜、亚热带名优水果、中草药、特种水产养殖、叁黄鸡等基地30多个。三是切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发展工商业,解决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04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3万人,其中劳务输出3000人,本地转移就业1万人。

200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元,比建区初期的元,净增长元,增幅%,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建区初期的元增长元,增幅%,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

第四,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平台,实现城市化水平新突破。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载体,是第一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挡次,扩大城市容量,集聚城市辐射能力,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城市中心区,XXXX区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化意识,积极投身城市建设,依托城市发展,把城市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是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通过抓好斯壮广场、东门广场、州珮小区、振业广场、东明小区及商业中心街、名山饮食文化街、美家园商住小区以及人民路等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特色商业街、广场,促使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商贸业的发展。二是加快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抓好以行政中心为主的城东新区、以商住开发为主的江南新区、以工业发展为主的玉柴新区建设,进一步扩展城市规模,促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大力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活动,塑造城市新形象。通过抓好21个开发小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抓好城区干道两侧建筑物“填平补齐”、“穿衣戴帽”,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和城区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作,使千年古州又焕发新姿。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促进了我区超市、专卖店等商业发展和房地产、餐饮、旅游、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发展。

第五,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XXXX主体经济来抓,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XXXX区认识到非公经济是XXXX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和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对财政增收意义重大,因此,XXXX区把非公经济作为XXXX的主体经济来抓,全力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步伐。一是认真学习借鉴温州、义乌等地超常规发展非公经济经验和毗邻的高州、信宜等后发地区赶超经验,结合XXXX民营中小企业多、民间资本多的实际,把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放在激活民间投资上,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激发本地企业进行二次创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携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办企业。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坚持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落实领导和专职干部跟踪服务制,完善项目工作日誌制,坚持例会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完善招商引资上项目考核奖惩机制。抓好各类签约引资项目的落地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确保每签约一个落地一个。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吸引发达地区特别是江浙、珠江三角洲地区富余资金到XXXX投资。

2004年,我区个体工商户数达19842户,同比增加1160户;注册资金39534万元,同比增长37.6%。私营企业1346家,同比增加289家;注册资金128264万元,同比增长50.9%;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45万人,同比增加1.1万人。引进外来投资项目个,投资额亿元,其中接纳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个,投资亿元。全区非公经济上交税金约2.5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80%以上,

第六,把“玉贵走廊”作为率先实现小康目标的示范工程,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新突破。XXXX区紧紧抓住自治区、XXXX市加快玉贵走廊建设的大好机遇,把玉贵走廊建设作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工程,与县域经济建设相结合,促进经济、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局部崛起。一是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构建等机遇,积极主动接纳外来投资,千方百计借助外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开放型的走廊。加快项目规划建设,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沿线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把名山、茂林两镇作为“玉贵走廊”建设的重点,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二是抓好文化生态建设。重点加强村级道路硬化,搞好水利工程的维护,加快改水改厕改灶、绿化美化、沼气池等方面建设,完善科教文卫体基础设施,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抓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城乡整体文明程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开展玉贵走廊建设以来,全区旧房改造面积达32万平方米,硬化村级道路26条34.03公里,硬化社区道路36条9.1公里;投资790多万元建设一批文化娱乐设施;投资1370多万元进行生态建设,建成沼气池2500多座,垃圾处理点27个,成立农民环卫队44支,改厕4860多户,改水达标5120多户,植树造林近27万株,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区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紧紧依托“四大平台”,开发“两大内源”,加快“两个融入”,努力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

一是依托“四大平台”。以玉贵走廊、工业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大会战、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XXXX)为发展平台,努力把我区建成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优美的城市中心区,把玉贵走廊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走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走廊、社会稳定及文明和谐的走廊。

篇10

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主要包括: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和参考外国优秀的管理经验两个方面。

1.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不同,这使得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管理水平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本国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管理水平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中国基本国情为基础,创造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方式。

2.参考外国优秀的管理经验。我国长期的经济管理实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应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能全盘否定前人实践的经验。此外,经济管理的现代化除了要借鉴本国的经验,还应参考外国优秀的经济管理经验,将两者相结合,以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管理方式民主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专业化、软件管理主导化、管理人本化和管理团队合作化六个方面。

1.管理方式民主化。管理方式民主化用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效果。如今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管理方式的民主化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集合企业员工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逐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组织结构扁平化。传统的组织结构在能动性和主动性上受到限制,因为它主要是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命令,以管理职位为基础。如今社会,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来,能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组织结构呈扁平状,因此它的管理层次很少。

3.管理专业化。经济管理现代化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专业化已经成为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4.软件管理主导化。软件管理指的是对经验和知识的管理。传统的经济管理以对人、财和物的管理为主,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已经逐渐摒弃了这种理念,开始转向对经验和知识的管理,以软件管理为主。

5.管理人本化。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人员,实现了经济管理的高效运作。经济管理已经实现了高效和科学化,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人本化的管理成了新的市场环境下的新要求。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好的条件,关注员工的情况,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这更利于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6.管理团队合作化。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管理的进步并产生了团队协作的新型团队。团队协作指的是一种灵活的团队组合,它按照任务的需要进行组合,同时会随着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企业员工之间的快速重组。管理团队合作化在新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更容易开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