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低碳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农业作为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门,更需要实现“低碳”、“无污染”。绿色农业经济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1 我国当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从整体上开,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于使用周期长、年久失修等原因,导致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服务能力在逐年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过分强调掠夺式的发展和粗放式的发展,农民收入非常低,因此不愿意出资修建或维护水利设施,而政府的财政投入又相对有限,投资渠道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入。
1.2 规模较小,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相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农民群众的绿色化农业意识还不是很强,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目前我国绿色化农业的发展规模和品牌建设都相对滞后,绿色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还未完全显现。
1.3 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我国绿色农业的引导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政府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农民群众和农业企业积极有效的引导;其次,绿色农业经济生产的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我国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的混乱局面,出现了一系列“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更不利于与国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接轨,在出口贸易环节遇到了很多障碍和壁垒;再次,缺乏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例如对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的分析,农产品对接交易展览会的组织等方面的缺失,导致绿色农业产品的生产未能实现与低碳经济时期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
二、走出绿色农业经济困境的创新发展策略
2.1 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要想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逐步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国家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农业基础设备建设的投资渠道,加强对存在问题水利设施的维修与更换速度,提高农田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绿色农业的信息产业配套建设,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2 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构建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农业生产的区域性比较强,而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引导或个别农民、企业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带来的冲击。对此,每个地区可以结合自身农业生产的传统优势,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想方设法构建自身的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例如,绿色农业发展产业园区和试验园区的建设可以互相弥补企业、农民、合作社组织之间的不足与缺陷,实现资源的互补和高效利用,提升绿色农业产品的竞争力。
2.3 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绿色农业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组织的建设,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对农民群众、农业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社等组织进行充分引导,提高他们的绿色农业艺术和产业化发展意识,掌握更多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多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进而实现共同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加快绿色农业市场服务机构与组织的建设,大力建设绿色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引导建立更多示范基地,用真实案例和样本产品引导农民生产市场所需要的绿色农业产品,从而打开市场,提高农民在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渔业、林业中的收入比例,增强绿色农业生产的针对性,确保绿色农业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经济是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值得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优势,加大绿色农业经济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制定更加完善的绿色农业发展服务体系,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绿色农业;农业经济;支撑条件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17-1
1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1.1 绿色农业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农业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种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要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可以避免过分片面追逐产业经济增长或单纯附和生态农业,能够使农业产业由经济总量增长向社会收益增长转型。
1.2 绿色农业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绿色农业经济的生产过程是要遵循一定的农业生态规律,合理开发各种农业资源并使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持良性发展,在此前提下达到的农业资源可长期循环利用的活动过程。因此,绿色农业生产不等同一般农业物质生产,两者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由于采用具有清洁、无污染、节约等优势的绿色农业生产科技,将经济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的协调在一起,实现了二者高度统一的发展。
1.3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
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绿色农产品在消费、生产过程及消费后对农业生态环境有较少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治污中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与人力的力度大大降低,也就是说改善环境的成本降低,从而将绿色农产品的价值提高了很多。因此,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激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
2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2.1 绿色农业生产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生产在人力、技术与资本的整体水平运动下,可转化为绿色农产品的能力就是绿色农业生产力。不可否认的是绿色农业生产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绿色农业生产力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的大小是其制约程度的表现,而其支撑能力的强弱又体现在人力、技术和资本3个方面:即绿色农业科技含量及技术普及状况、绿色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资金投入多少及融资渠道的种类和数量。所以,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绿色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前景,它是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除此以外,某单一要素生产能力的大小不能决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同时要将不同要素有机组合、巧妙衔接,以达到效益最优的目标。所以,绿色农业生产力作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先决条件,应当重视其支撑能力的合理有效改善。
2.2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强调农业资源的承载力。一定区域范围内,人均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对全社会的当代及后代人口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撑能力就是农业资源承载力。一个区域的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承载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满足当代人口及其后代人口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那么该区域的农业经济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区域所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数量、种类、质量的高低决定该区域的农业资源承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其支撑作用和农业的生命力。绿色农业虽然利用绿色科技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它却只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弹性,并没有改变农业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承载力。
2.3 地域环境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条件
地域环境体系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区时空分布的特点,生产区的区位条件,生产区的区域差异规律,生产区的地域、地势、地带特点,生产区所在地的生态体系、人文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及地区环境容量。绿色农业地域环境体系有助于绿色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掌握绿色农业生产区的区位特点,使根据各种生物所适应的特定环境来发展相应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由此达到绿色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目标;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环境的优劣条件,使绿色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掌控区域环境容量,发现并利用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必须遵循的环境临界点,进而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为了使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我们要提高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预警屏障,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保持这个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所以,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是地域环境。
2.4 智力支持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决策支撑条件
篇3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篇4
[关键词]节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DOI]10.13939/ki.zgsc.2017.01.06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成为现代社会和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也标志着全球经济正在向低碳节能的时代迈进。在节能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随着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与现代节能环保要求之间矛盾的日益凸显,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农业经济也开启了节能低碳的发展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了对节能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宝贵的研究成果,文章在借鉴和学习了前辈大量研究成果和文献的基础上,对节能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研究和探讨。
1 节能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资源的破坏、过度的开发、环境的污染,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大自然已经不堪重负,自然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人类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峻,人们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资源的匮乏所带来的危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全球各国的广泛共识,为世界人民所关注和接受,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向节能低碳的发展方向转变,农业经济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农业产量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国家对农业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更是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向前发展。然而,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水土流失、土体破坏、湿地污染、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落后等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制约作用。要使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走低碳节能的环保之路,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农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粗放型经济加重了资源浪费。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增加,这给原本就短缺的资源供给加重了负担,现今,全球都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而我国资源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工业化脚步的加快,人类生存生产与资源之间越发不平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草原、森林面积减小,绿化质量不断降低,土壤沙化严重,水资源的恶化,水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都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粗放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资源短缺的情况加剧,更是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2)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多种生物遭到了灭顶之灾,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正在不断地退化。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3)土地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工厂所排出的“三废”的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土地和水资源因此受到严重的破坏,重金属含量超标,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也使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发生了破坏。农作物因此受到污染,加上化肥、农业以及各种食物、动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土壤和水质都遭到破坏。农作物安全性受到威胁,农产品和动物产品的质量不达标,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
(4)农业综合生产力不高。多年来,我国侧重于工业化的发展,而对于农业发展重视度不够,使得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工业进程要滞后得多。农业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土地产出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使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处于窘境。农业综合生产力低,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 节能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和建议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也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在节能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走绿色、低碳、节能的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对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低碳节能的发展道路。在节能时代,农业经济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来寻求发展之路。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重视度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经济资金和政策扶持的力度。我国农业应该抓住发展机遇,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在农产品安全上减少污染,提高质量,发展低碳经济。同时,重视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积极开发新产品,研究新能源,本着绿色环保的原则,促进农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实施节能环保成本内在化。低碳环保成本的内在化是节能时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加上市场机制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对环境资源合理整合、优化配置,本着节能环保的原则,促进农业经济走绿色、节能的发展道路。政府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农业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整治和约束,将环保成本纳入到农产品成本中。这是市场经济模式下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环境资源浪费或者滥用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抵制和约束的作用,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3)鼓励农业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任何一个行业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农业经济的发展亦如此。政府应该给予农业科技创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促进新农产品和农用设备的开发,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实现高新农业产业服务。新技术的开发可以使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使很多能源的重复利用成为可能,不仅降低了环境的污染,还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更赋予农产品更多的科技价值,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运用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得到进步,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更使农产品实现质的飞跃。
(4)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我国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标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地建立和完善。随着新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也暴露出我农业与环境相关标准、法规中存在的漏洞。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完善国家和政府的相关环境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使其与现代农业发展关于节能、低碳、环保等方面的需求相适应,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国应该依托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走节能低碳道路的要求来制定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环境标准和管理体系,为我国节能型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3 结 论
在大力提倡节能、低碳、环保的今天,要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发展绿色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整合资源,使农业经济发展沿着友好型、节约型的方向发展。虽然现今我国农业经济还面临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农业必将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3(4).
篇5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但由于过度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滥用农药、化肥的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在此形势下,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在保证实现基本产量目标的同时追求高质量,致力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1]。
1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农业生产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项目,我国古代更是有“重农轻商”的观念,近几年来,国家更是出台了许多农业相关的支持政策,由此也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化肥、农药、地膜的无节制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和水源污染,其中许多难以降解的物质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和水源在很长时间内无法继续使用。而生态农业主张绿色生产,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
1.2有利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2]。
1.3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到了一起,致力于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生态农业中可以减少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的使用,通过合理分配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数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避免了对土地及水源的过度利用,为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4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生态农业提倡绿色、无公害生产,使用的有机肥料、农药等较少,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另外,生态农业提倡循环、科学种植,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利用率,还会避免土壤因过度使用而营养成分大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2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2.1创新生态农业发展观念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以实现农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将产业化、工业化理念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相结合,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农产品的种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如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即某一地区的农民种植同一种农作物。现在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采用大棚技术或地膜技术,增加农作物的种类,同时采用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国家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生态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各级政府要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管理体系与监督机制;再次,政府要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投资积极性;最后,国家要出台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当地生态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调整执法措施。
2.3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生
态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是基层的农民,所以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各级政府要注意制定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加大对开展生态农业的农民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保障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力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3]。
2.4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生态农业的目标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的高质量农产品,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农作物进行改良,因此,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必须组织建立专家队伍,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科研人才,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解答在生态农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并进行新品种的研发培育。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保障措施,对生态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并对农产品进行指标检验,以促进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
2.5制定政策,强化服务
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政府除了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外,还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为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加人员福利,保障生态农业建设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国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促进广大农民转变自身的观念,积极主动的发展生态农业,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莉.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5,(15):288-288.
篇6
[关键词] 农业发展现状 发展循环模式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35-01
目前,对于农业发展的形式,想要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就需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除了对农村现在的发展形式做下实际分析,还要对农业发展的整体方向做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明白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也提升了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要重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保证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
一、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循环经济可行性
目前,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愈发严重。为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实现循环型农业经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农业生产体系中使资源能够多次被重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取以投入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在生产中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或将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农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现阶段,农业经济符合我国发展国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中的矛盾,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优化了农产品从生产直至销售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了物质的再循环利用。
农业循环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有所不同,传统农业经济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利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大量废弃物的排放,然后再进行综合治理的生产模式。它是一种掠夺式的经济模式,其直接造成的后果是对资源造成了浪费,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恶化。
循环经济发展目的是能够使资源充分利用,获得最大的农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农业资源要素中,可以分为一次性资源和可再利用资源,一次资源经过使用后将不能重新被利用,这种不断消耗资源求发展的模式将注定不能够长久。认识到这一点,在农业发展中,就要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念,要尊重经济及其生态规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资源实行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来满足农业经济长久发展的需要。虽然,目前由于受到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循环经济还不能够完全得以实施,但长远来看,农业循环经济终将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对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保证农业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二、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具体发展模式
目前,在初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形成了下面几种发展模式:
1.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复合型生态模式,使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能够有机的相结合,形成一种能源消耗低,获得收益高的科学的生态系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基塘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农村比较容易实现的循环模式。由于农村有着非常丰富的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资源,因此,在发展中有着非常深厚的资源基础,能够更有效的实行,并且能更快的达到所需要的效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是辽宁省首创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能源生态综合工程。在“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中,将农机资源有机联合在一起,保证了农业水平发展的效益和水平,促进了农业经济快速全面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从目前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看,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例。
3.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该模式可以利用农村的地理特点和优势,因此,在实行中有充分的资源,保证了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农业发展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为了农业发展创新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需要对平原农林牧符合农业模式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并积极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以此促进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发展措施
为了保证农业经济循环模式能得到有效、持续的发展,就要依据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保证农业循环经济全面快速的发展。
1.加强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推广力度,提高其对于农业生产作用的认识。为了能够使循环经济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就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将先前掠夺式发展变为现在的和谐式发展模式,从源头上改变原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创新能够有效的服务于“三农”。
2.加强政府对于循环经济的引导性作用,在循环经济过程中,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农业循环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利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对于农业经济循环模式达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促进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意识到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性。保持农业生产环境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由此保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质量满足实际中的需要。
3.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性工作。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保证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取得良好的收益。在农业循环经济运用过程中,要对其相关技术工作做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推广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农业循环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满足农业经济实际发展的需要。以此保证农业经济能够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实现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及健康的发展。
四、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要想提高农业发展的水平,就要在生产中总结发展的经验,不断创新适合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升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利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求得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卞剑梅.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2,33:96.
篇7
关键词:现代循环农业经济;农业发展困境;有效出路;对策;建议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开发和化石资源投入的增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品,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或消失的问题、土壤板结造成的自然肥力退化问题、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
我国农业在世界上创造了用7%的土地养活22%的人口的奇迹,但同时,农业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消耗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巨大资源的浪费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一位副司长说:“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大量消耗物质资源,增长方式相当粗放。据调查,目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占世界总量的30%,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仅为30%和40%,比发达国家低一半。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单位面积用种量大大高于国外水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
节能减排、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农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的唯一出路。
一、传统农业和石油农业的弊端
迄今为止,世界农业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三种发展形态,目前正在向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形态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是一种介于传统农业与石油农业之间,并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形态。
传统农业本身也是一种循环农业,也是最早的一种循环经济形态,它以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利用动植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自然循环来保持产业内的生态平衡,很少从外部投入物质和能量。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循环农业经济因为效率低下,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十分有限,如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农产品需求,始终是我国农业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显然,低效率的传统农业是很难承担起这一重任的,因此,传统的循环农业经济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随着现代化学工业和机械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逐步用石油农业取代了传统农业,并在农业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以大量的石油资源和化学物品的投入为主要特征的石油农业,在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农业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资源数量有限与质量下降,导致供需矛盾突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质量退化,又反过来更加剧了这种供需矛盾等等。显然,这也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无论是纯粹的传统农业,还是现代石油农业,都不是理想的农业形态,均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是我国面临的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二、现代循环农业经济
(一)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的概念
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有别于传统循环农业经济,是一种将传统农业中的循环经济特点和现代农业中高效率的特点有机融合在一起,既体现循环经济以资源减量化、循环利用为特点,以尽可能少的外界资源投入,实现既定的产出目标,同时,又体现现代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和以现代管理理念管理农业、实现高效农业的特点。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既可解决现代石油农业中化学物质高投入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同时,又克服了传统农业中的低效率缺陷,是一种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经济。
(二)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的特点
现代循环农业经济与传统循环农业经济相比,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的一个特点:
1、现代循环农业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将现代最新的良种技术、生产技术、机械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运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是一种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
2、现代循环农业经济以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产业化为特点,克服了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缺点。
3、现代循环农业经济以产业间、区域间的大循环为特点,实现资源在产业、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循环,实现产业间“产业A废弃物-产业B原料-产业B产品-产业A资源”、“产业B废弃物-产业C原料-产业C产品-产业B原料”等产业间的互相循环利用,这里的A、B、C均可以是无数个企业、无数个产品。
4、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是一种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既定的产出目标,因而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并且,通过产业间或产业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以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将环境污染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5、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其为子孙后代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6、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社会物质资源的循环。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跨越了产前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能源生产部门、产中的各种服务和生产部门、产后的加工、销售环节、最终到消费者,在消费环节实现其价值,同时也将在此领域产生各类废弃物和有机垃圾。
因此,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绝对不仅仅是某个产业内、某个环节的循环,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各环节、各部门、各产业、各个群体的一种社会大循环。农业服务的是整个社会,社会从农业内部不断索取的物质,最终将尽可能的返还到农业系统中,以实现真正的循环。
我国在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产生了一批循环农业经济的典范。
例如湛江农垦将甘蔗做成六大产业,过去亏本的甘蔗种植行业,如今已经形成了糖、碎粒板、发电、酒精、有机肥、造纸等六大产业,该产业链主链条分别是甘蔗制糖蔗渣造纸、碎粒板或燃烧发电;制糖产生的废糖蜜酒精;滤泥有机肥甘蔗生产。这一产业链是纵向闭合的,由甘蔗发展出糖、纸、酒精等主要产品的生产,最后废物利用产生的有机生物肥又回到了蔗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与此类似的还有菠萝、剑麻等产业。如剑麻循环经济产业链主链条是剑麻叶片纤维剑麻制品(地毯、麻绳、抛光布等),此外将麻渣用来提炼剑麻皂素,残余物做有机肥回田,从而实现循环利用。菠萝循环经济产业链主链条是菠萝加工成菠萝罐头或菠萝浓缩汁,菠萝皮可用于制作有机生物肥回田。
湛江农垦的有机肥的生产是通过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物菌技术,通过工厂化生产,将以上各个农业产业的废弃物、以及畜牧业产生的畜粪肥等收集在一起进行发酵,年产五万吨的有机肥,对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均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使得湛江农垦5年扭亏,增盈过亿,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率,而用有机肥生产的其它有机或绿色农产品用于出口,市场前景可观。
可见,现代循环农业不仅仅是某个产业内部的循环,而且是各个产业间的大循环。然而,我国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困境的有效出路
1、现代循环农业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现代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发展生态经济,使人类农业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确保子孙后代的生存生活资源得以延续。农业是一个多副产品的行业,现代循环农业经济将原有的副产品进行有效开发,使农业产出价值得到极大提升,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2、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可以减少各种农业污染。现代循环农业经济实施“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因此没有或很少有废弃物,不仅可以减少农业污染,还可以实现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向生态型转化,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农业的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功能的转型。
3、实施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可以尽可能减少外界的资源投入,特别是减少化学物品的投入,促进我国农业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建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无公害的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现代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产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现代农业循环经济通过产业间的循环,延伸农业产业链,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农业附加值。
三、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农业就是要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农业得到持续发展。以循环经济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困境是使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作为全国生态省建设的试点,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更是一条必由之路。
(一)建立国家现代循环农业经济试点省
国家现代循环农业经济试点省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探索有效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省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示范点,促进我国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因为我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所处的环境信息比较闭塞,加之农民的文化素质有限,对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因此,需要政府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示范引导。
(二)建立政策和体制保障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政策。
2、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平衡。
(三)转变人们的经济增长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1、大力宣传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理念,转变人们的经济增长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等,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
1、继续完善并推广实施沼气工程,保障农业的物质循环。
2、开发生物肥料及有机农药等,尽可能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的投入,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3、发展节能型的现代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代节水技术、节能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
参考文献:
篇8
1.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将农业资源和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它将农业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过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浪费的问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效应。
1.2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时代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生产绿色环保农业产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积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良性的农业种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附加效益。
1.3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所谓有机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等,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积极使用有机物质,实现自我循环,运用天然植物性的农药和杀虫剂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且建立农作物的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人畜粪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机农业经济能够将农业生产发展归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中去,因此属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且能够降低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机农业通过使用人畜粪便以及生态系统自我循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绿色环保型农业产品。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问题。有机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且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要求,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而也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4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应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市场上关于农产品的信息,降低农民盲目跟种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1.5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经济不仅仅具备了食品保障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原料供给、生态保护以及观光休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日趋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趋向于走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放松生活压力、增进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能够拉近城乡居民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还能够积极培养城市儿童尊重农业生产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都市休闲农业还能够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结语
篇9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也逐步走向高科技、生态化、高效率产出之路,因此有必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加以重视。就实际情况而言,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工具创新等一系列的方面的创新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各级政府机关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1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性
目前尽管已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之中,然而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从市场层面都并无成型的发展模版可供参考,因此仍然是处于探索之中。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肩负着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因素。
1.1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其根本方法。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之下,农业经济管理也务必走信息化发展之路,而这也构成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也只有做到高效与高科技,才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1.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市场经济演变的进一步加深,经济结构调整、需求与供给的调整等方面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农业虽不同于工业产业的发展机制,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经济实现集约化转变的重要构成。
1.3世界经济发展影响下的必然要求。目前,外部经济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这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另外,经济当中的不均衡发展等的矛盾依然存在,而在外部经济不稳定的环境影响下,这种矛盾也会随之扩大。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稳固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缓解经济压力的必然要求。
1.4经济发展情况所决定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良好发展的势头,如何维系农业持续处于优势地位也是影响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组成。另外,人口也使得保持农业经济良好的发展对维系社会稳定而言也十分必要。因此,从农业经济发展视角来看,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十分必要。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对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这其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而言,有如下两大方面的约束。首先是信息技术开发资本的约束。信息技术开发资本的约束分为人力资本约束与物质资本约束。就人力资本而言,目前尽管不少学校与部门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受教育者却往往并不热衷于投身于农村生活当中,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当中缺乏高水平的人才。另外,目前农村的年轻人,很少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而这也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力支持,农业生产因为必然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物质资本而言,目前经济建设的焦点在工业信息技术开发领域,而对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并不很多,这使得科学合理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工作缺乏资金支持,往往好的信息技术创新想法由于缺乏资金而搁浅。另外,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自身的资本积累不仅缓慢而且数量也不多,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的资金缺乏。其次是科学技术自身的约束。技术创新可为农业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这表明,依靠传统的技术开发路径已难以获得相应的产出,因此有必要将技术创新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提升整体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技术创新层面上来,而科学技术开发就是全面技术创新层面的典型代表。然而,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较为匮乏,远远未能达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具竞争力的农业信息技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农业经济产生的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取得理想的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的用量[1]。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无法保障农产品质量,使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2]。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我国的农业模式进行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既使农产品产量得到保障,也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价值
1.1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农业政策的与实施,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但农业生态受到的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各类化肥、农药以及地膜的过度使用,使水资源与土壤被严重污染[3]。在实施生态农业时,要做到绿色生产,使农业生态资源得到循环应用,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1.2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可更加高效地组织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活动,调整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4]。此外,实施生态农业可有效延长产业链,推行农户联合公司的生产模式,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首,集产、加、销、贸为一体。
1.3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推行生态农业时,可有效结合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样不仅可使农业经济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也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推行生态农业,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合理分配农作物种类,增加农作物的种植数量,从而使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提升农产品质量。
1.4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可使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促使农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5]。同时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使农业生产更加绿色、无公害,防止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并且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种植农产品,合理构建农产品体系,使土壤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取得更高的生态效益。
2生态农业实施中的推行措施
2.1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观的创新
为了更加快速地推行生态农业,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创新生态农业发展观。在开展农业生产时,要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理念、工业化理念以及产业化理念,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产量,进而使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同时需要应用地膜技术和大棚技术,使农产品种类打破地域限制,进而使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应用科学管理模式,使农产品产量得到保障,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6]。例如在对原有农作物产业基地进行扩展的前提下,可建立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并且积极修建大棚,丰富农产品种类,打造特色小镇,使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
2.2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
要想推行生态农业,促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①国家要对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②各级地方政府要完善生态农业管理机制以及监督体系,使生态农业发展得到制度保障[7]。③地方政府要加强生态农业的优势宣传工作,使人们对生态农业产生足够的重视,能够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的实施。④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针对生态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与生态农业实施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执法措施。
2.3鼓励农业生产者参与生态农业推行工作
为了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速度,促使农业经济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在推行生态农业时,农业生产者属于执行者,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能够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尽早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想使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地方政府就要实施惠民政策,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在生态农业实施中得到有效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保障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经济利益。除此之外,政府部门需要成立专家队伍,做好生态农业推广宣传工作,并积极解决生态农业推行中遇到的技术与生产难题,同时做好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