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主体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管理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管理的主体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社会结构向着纵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共管理事务也出现了更加复杂的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公共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制度创新 困境

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当今公共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现实决定的。在多元主体下认清公共管理制度的现状,明确创新公共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困境,对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公共管理制度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多元主体下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落后的公共管理制度会束缚人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法则,会不断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要破除生产力发展的楞楞框框,摒弃那些阻碍生产力进步的制度,不断用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去武装人们的头脑。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选择。

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驱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健全民主制度,而制度的健全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加强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要贯穿于这一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保证实现依法治国、规范党政关系、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方面,要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二、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1.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竞争不充分。由于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权力的配置表现出单极化、单向性的特点。公共权力多为国家垄断,国家与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划分不清晰。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社会组织逐渐兴起,但不管在运行机制还是组建模式方面,都是政府占主导地位,突出表现在政社界限模糊、运行模式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缺乏市场竞争的自主性。政府的行为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并不是自下而上的公共抉择,加之法律制度与民主化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的竞争环境很不充分,多元利益与公共权力的分散不能很好地整合,一些社会组织的利益与公共事业的利益很可能发生矛盾,导致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数量庞大的职能性社会团体挤压了公共主体的竞争空间,也造成了主体竞争不充分。

2.政府与民众面临的困境。公共事业的决策者可能会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在公用事业的决策过程中,如果在决策中没有社会的监督,就有可能出现损害人民利益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存在行政效率低、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些情况就要求公共事务的管理必须出现新思路、新方法。而民众的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公共事务的管理有赖于民众的参与。但在公共事务的具体管理中,民众的参与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在经济上处于优势或者具有较强政治话语权的人或组织往往拒绝民众参与公共事业。

3.多元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措施。要实现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者要开拓思路,创新公共管理机制,逐渐形成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管公共事务的新局面,通过彼此的合作关系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同时,管理者要培育社会组织,促进公共管理事务的多元化发展,形成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兼顾大众与私人利益,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而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的协同治理。社会组织的培养要依靠民间力量,管理者应鼓励民间合法组织的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应不断将政府承担的服务性工作、技术性职能分离出去,鼓励民间组织来完成,要不断破除政府对传统公共事务的垄断,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力与创造力。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通过契约化形式将公共事务的管理委托给社会中介组织、事业单位,让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以实现公共事务的联合治理。此外要积极搭建公共管理的平台,建立公民参与机制,将政府对话、民众参与、社会组织协调三者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建立权力与利益关系、责任关系,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权、责、利制度化、模式化,形成三者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平衡统一关系,从而实现公共事业的创新性管理。

参考文献

[1]何水.中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多元主体之互动与合作[J].云南社会科学,2007(2)

[ 2 ] 杨建顺.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J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1)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现状 分析 优化 措施

引言: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我们要严格的遵守国家的一些建筑施工法,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和导致建筑物在完工之后出现质量问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关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措施,并且这也应该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接下来笔者就一些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向大家做一下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帮助,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施工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1国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据调查显示,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往往会被看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学科,并且将其划出许许多多的专业,属于一种管理型的服务领域。国外有许多的国家把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比方说比较发达的国家英国、美国等,都将其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并且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建筑工程的管理往往被单独拿出来另起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服务业主、平衡开发商与业主之间关系的一个企业,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在一些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比较早,但发展存在着许多障碍,目前来看,只有英、美等发达国家将这项制度发展的越来越完善,领先与世界,其建筑工程在这一制度的带动下充满了发展的活力。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上具有业务面广水平高的特点,凭借着这一特点,管理业务以及咨询业务得到了全方位的开展,最重要的是他们把该项业务应用于整个工程,无论是QS制,还是CM制,在核心上都是相同的。另一方面,这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这项制度上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调查显示,一些质量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三十,部门里面积聚着许许多多的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能够熟练的进行各项事务,并且能够做好各项管理。他们对管理工程师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必须经过一定年限的学习然后讲过层层考核,通过后才可以颁发证书。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上更加的模式化,并且酬金高,在职业道德方面有完善的准则。

1.2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首先来说,我国是在1988年才开始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并且在发展上遵循理论结合实践,效果显著,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得到快速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上的限制,初步的形成了一种工程项目的管理局势,并且有效地加快了我国建筑工程在管理水平方面的提高。近几年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在建筑工程上实施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并且在成本方面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是一种一举多得的举措。政府也积极地作出回应,极大的支持这一制度的开展,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部门队伍越来越壮大,工作质量也得到更加的提高。另一方面,这一管理制度对于整个工程来说,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上的效率,减轻了以往业主的工作的负担。

二、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在平行检验方面要加大力度

平行检验主要是管理部门对工程的一些部位进行独立检测或是进行相关的质量判断等等。在这方面,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检验、判断,同时应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手段,来确保检验的高质量、高水平。工作中为了是检验更加准确,可以惊醒复核检验。

2.2管理人员要做好充分准备

管理人员在工作之前,一定要把工程图纸阅读理解一遍,弄清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并且要提前到施工现场进行了解,必须保证对于施工现场以及流程心中有数,切不可模棱两可,马马虎虎。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的与施工单位一块商讨,做好一切准备。

2.3签字验收要把好关

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建筑工程,在进行工程验收时,都要保持隐蔽性,管理部门一经发现质量隐患要立即向施工单位反映,并要求其做出整改,在这方面,首先要让施工单位进行检查,自检合格后再由管理部门核定,核定完成后双方签订相关协议。与此同时,要求管理部门发现问题时要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当施工单位处理好问题后进行复检,以此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2.4施工中成本管理的研究

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粗略的计算出费用变化幅度的大小以及变化的原因,成本管理通常是由检测成本的偏差、分析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三个过程来完成的。

成本控制是在不影响建筑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消耗,在进行施工前对成本的消耗做出的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是施工企业以及业主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进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很可能即将出现的在成本方面的消耗的控制,并且控制要在施工前开始,另外要求这种控制必须保证不能影响到建筑项目的工期、建筑项目的完成质量,同时该种控制可以将某种建筑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之前预算的范围之内。想知道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是否能够获利,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看成本是高还是低,另外,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要求上来看,一个工程的项目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有计划的、预算的以及实际的。在工程当中,进行成本控制的起点是确立好该建筑项目的标准成本,同时这也是对于一个项目的管理的起点中的一个。一个建筑施工项目,一旦采取有效方案,制定可行可靠措施,完全可以将成本的支出降到最低,取得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最完美效果。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认识到了如果在建筑施工中出现了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工程和人员带来的损伤,因此,我们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完成每一项任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一些施工中需要防范的措施,并且我们要懂得在建筑中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去制止,防范和解决。工程建筑施工不是一个小的施工问题,它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的难以施工性和复杂性,更是因为它的安全性,如果在施工中出现了安全事故,那么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提前做好防范,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出生。

参考文献:

[1]张燕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2013

[2]李建强.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搜建筑工程质量[J]科技资讯,2014

篇3

关键词:施工管理;理论;补充;工作思路

1前言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业主的建设项目投资越来越大,相应的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一般来说,小的几百万元,大的上亿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品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以及监控的手段也相应越来越严格,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在“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施工管理理论也日益显得过于片面,根据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个人认为在“三控制”基础上将“安全控制”、“环保控制”和“文明施工控制”纳入施工管理人员,尤其是甲方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范畴尤为重要,这将是新形势下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工作中需充分处理好“六控”的辨证关系,使建筑工程建设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从传统的单一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在建设领域,传统的指令性计划安排施工任务的旧体制被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工程开始实行了招投标,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至1990年,我国分别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进行了施工监理试点,经过总结,1993年进入了稳步推广阶段,从试点中专家们总结出了“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宝贵经验,十几年来,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它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创造了全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品工程层出不穷,在日趋规范的工程施工管理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不断更新和完善。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人认为,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安全及生态环境的今天,“以人为本”的理念被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工程建设中应将人身、设备安全以及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提到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并付诸实施,并将其纳入监理的职责范围,将“三控制”更新为“六控制”(质量、工期、投资、安全、文明施工、环保控制),是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目前,一些施工管理人员也曾有人提出“质量、工期、投资、安全、文明施工”“五控制”的要求,但个人认为把“环保控制”一同放入管理职责更能充分体现新时期管理职责的完整性。

3如何做好施工管理人员工作的“六控制”

施工管理人员工作的“六控制”是互相矛盾又互为补充的,按照各自的控制原则为共同的目标开展工作,对搞好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3.1认真抓好质量控制工作

所谓质量控制,就是在质量方面为了满足使用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有紧密的联系。工作质量就是建筑安装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所做的“控制”。工作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工作质量的反映。要使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必须既要管工程质量,又要管工作质量,而且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工作质量上,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要按施工程序及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旁站监理不仅要具备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的相应素质,加强合同意识,避免相当然的人为因素,而且需吃透合同规定,避免出现问题措手不及,要及时果断地处理质量和工期的矛盾。

3.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好工期控制关

施工管理人员不要转嫁责任,放弃职权。应积极审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方案,寻找经济与进度的最佳结合点,认真编制施工进度络计划图,找出关键线路,合理安排和调整工期,发掘一切有利因素,加快施工进度。平时要及时跟踪工程进度,全过程控制指导项目进展,减少窝工、怡工现象,有效地赢得工期。

3.3工作要及时、规范、准确,把好成本关

降低成本是社会主义国家积累资金的基本方法,因此,如何管理好成本就成为极重要的事。投资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工程项目在确保质量、工期、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不超出批准的总投资额,而且是合理的支付。质量、工期、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与投资六者是辩证统一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手段做好成本控制,因此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每一个程序都要求做到及时、规范、准确,避免反反复复的无效工作,减少资源的浪费。

3.4重视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控制

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控制,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尽管在施工过程中各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都不曾轻视过,而且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套针对此方面的条例和规定,但始终没有把其提高到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理论来对待,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把“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控制”和“质量、工期、投资”并列起来是必要的和适时的。

(1)安全,不仅从尊重人命这一观点来讲是重要的,而且事故的发生会给企业,甚至给国家财产带来很大损失。这里有一组来自建设部的统计数字: 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14起、死亡276人,比2009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97起、死亡人数减少88人,同比分别下降31.19%和24.18%。(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保护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计划。必须建立和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律,内容包括:

a.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b.安全施工教育制度;

c.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d.安全施工检查制度;

e.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

(2)环保,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里所讨论的“环保”问题仅指项目施工中的产生环保问题,尚不包括项目可研阶段的“环保”问题。而主要常见的包括:a.建筑垃圾;b.建筑粉尘;c.有毒气体;d.其他。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城市化发展,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废水等,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t。由此可见不正确处理建筑垃圾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问题。将现场的环保施工控制纳入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的职责对工程至关重要,所以管理人员应重视并监督施工单位对建筑垃圾的规范处理。

(3)文明施工,随着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深入,建立文明的施工环境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而且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文明施工不但与安全隐患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举个例子:某港口是一个新兴的港口,在其进港公路扩建时,由于路障标志不明确、扩建材料堆放不规则、以及施工不洒水造成灰尘滚滚,以至施工期间出现多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损失惨重;该港口因开山填海运土车来车往,运输路面却不清扫、不洒水,港区整天灰尘滚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该港区仓储项目较多,而大部分仓储项目是在海滩填土形成的陆地上建成,这些项目在基础处理时强夯、打桩不分日夜地施工,噪音严重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将现场的文明施工控制纳入施工管理和监理的职责,并强制性执行对工程是至关重要。

(1)施工单位开工前,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文明施工条款。

(2)施工现场周围必须设临时围墙或围挡,并做到及时修补损坏部位,保证围挡整齐。(3)施工现场材料必须按施工平面图中规定部位堆放,并要求码放整齐。

(4)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必须放在指定位置,并及时清运。(5)施工现场不得随便抛弃垃圾,施工区、生活区、道路等处应经常清扫,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施工区严禁吸烟。

(6)其他一些保障人们衣食住行的措施。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建筑施工管理不仅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使工程项目能够按时完成,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支出,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一个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在领域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工程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甚至还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一定要进行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工程质量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也使城市投资环境逐步优化。但许多工程仍然存在质量问题,甚至己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如墙面出现窄鼓、开裂、起皮、起砂、墙体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倒等现象。很多建筑甚至因为不均匀沉降,导致了整体坍塌事故。

1.2环境污染问题

据相关报告显示,建筑施工噪音占了整个环境噪音源的5%,包括在施工中打桩机产生的噪音、混凝土搅拌中产生的噪音等,所以建筑施工噪音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而传统的污染包括泥浆污染、灰尘悬浮污染、开挖基坑时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和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在最近几年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光污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光污染主要包括涂料、大理石、釉面砖,尤其是许多建筑物外墙使用的玻璃幕墙等建筑材料产生的反光,而在施工过程中焊接时电焊闪光发出的弧光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污染,强烈的反光会刺伤眼睛引起视觉紊乱,从而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1.3施工材料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用到多种施工材料,有的还是最新的应用材料,如果施工单位不能及时地处理好施工材料的供应、材料的质量、材料的采购以及材料的堆放等方面的问题,就会造成一定的质量隐患。部分施工工地处于节省资金或者工作疏忽等原因导致施工材料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1.4安全生产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问题是永恒的重点与难点,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却存在很多不良的问题与现象。很多的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所以部分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有许多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建筑工地上未能摆放设置安全警示标语、安全警示牌,很可能会造成人们在不明情况下发生安全事故;还有,工程的施工进度影响着项目质量的安全;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没有遵循安全守则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现象都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此外,由于建筑工地的工种较多,许多工作的技术门槛较低,因而建筑工地的整体知识水平相对而言较弱,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尤其是施工队伍中部分农民工,可能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在操作中常会带有错误意识和侥幸心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这都有可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

2.解决施工管理中出现问题的相关对策

2.1建立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控制点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工期安排、劳动力计划和施工设备等,编制可行性高的施工设计方案,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项目有条不紊、按质按期完成。聘请专业质量检验人员,逐级落实责任,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脱。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季节性、阶段性和生产能力负荷不均衡性,因此对于施工项目的管理应该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系,将项目施工管理与现场施工作业职能分离,通过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来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工序,责任到人,建立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程序,严把质量,保证生产。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工作,提高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控制解决。施工企业应增强全局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将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增强社会效益。

2.2选择优质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实现工程进度控制的前提。因此,我们要严格把好材料关,确保工程项目的优质性。选择材料,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材料供应商时,以材料质量作为评审条件,并建立档案,以便日后合作;(2)完善材料的管理和运输方面的制度,避免材料变质,对施工造成一定的损失;(3)严格检查材料质量,不使用不合格或者是淘汰的材料,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成品和构配件等质量过关,保证项目顺利交工。

2.3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对于施工人员及周边人员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现场环境,施工中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减小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噪音、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场地条件合理调整时间,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作息的影响;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经常洒水保持地面湿润的,从而减少灰尘、改善空气质量。

2.4注重对项目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的施工生产特点,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及方法约束、控制生产中的各因素,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并落实安全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其次,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再者,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组织所有的参建单位及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当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建筑产品的质量。最后,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建筑工程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单项工程、特殊工种、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都需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因此要加大安全投入,根据房建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与需要,添购必须的安全防护设施及器具,为保证施工现场在岗人员人身安全,须配备安全帽。此外,还应在施工现场危险系数较高位置设立警示牌,定期检查临时用电的线路,在洞口加设安全防护盖板等。

总之,加强施工管理,不仅可以顺利完成项目施工目标,而且又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应结合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以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科]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分析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3(16).

篇5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施工 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没有安全上的保证就谈不上质量、 进度和投资三大目标的实现, 更谈不上社会效益。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点多面广, 人员分散, 管理难度大, 薄弱环节多的特点, 与一般建筑工程比较, 施工中存在更多、 更大的安全隐患, 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尤为重要。 结合近年来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作如下浅论, 以供探讨。

一、 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

水利工程建设的参建单位和涉及的专业比较多,要把整个工程的各施工单位, 各施工班组的安全管理抓上去, 就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使各参建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分工协作, 做到职责分明、 各有侧重, 防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真空,或者谁都在管, 结果都管不好的情况。 整个工程项目应该成立由建设单位牵头, 由建设单位、 监理、 施工、 设计等项目负责人参加的工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该机构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中负全面责任, 对整个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体的监督、 协调。各参建单位项目部在工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协调下,把本单位体系内成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纳入到领导小组体系内, 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如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是其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施工班组长是其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而对监理单位, 总监是项目监理部安全监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标段监理师是其负责监理组安全监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通过各级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落实, 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层层管理,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各级安全管理的纵向调控。

同时, 领导小组要明确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建设单位主要为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创造外部环境,设计单位主要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防护措施,施工单位主要负责安全生产的具体落实工作, 施工监理主要负责对施工现场安全情况进行监督。 各参建单位项目部也要根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通过明确职责和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使各参建单位建立横向联系, 各负其责。

通过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 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有布置、 有实施、 有检查、 有监督。 把安全生产管理由过去各参建单位各自为政和各行其是的分散、 脱离、 割裂的落后状况, 改变为由各参建单位分头实施, 安全管理联控联动的管理模式。 做到在整个工程安全管理上有总控, 在各项目子系统上有分控, 横向信息畅通, 先进管理方法能交流共享, 安全隐患和事故能互通共警, 形成整个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联控联动, 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性、 灵活性和效能性。

二、 识别危险源, 制定安全措施

水利工程往往具有工程规模较大、 施工难度高、 技术复杂、 施工对象多的特点, 因此安全隐患也往往较多。针对具体水利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应该组织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事先识别危险源并确定本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危险源的分析和识别可以从危险源形成的要素、 发生的时间、 分布的地点、 发生的状态等方面进行排查。 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应根据危险源对安全施工的影响程度进行危险源评价后确定。

水利工程常见的危险源有石料场开采; 爆炸置换法处理软基; 基坑、 泄槽、 明渠、 竖井及沟槽等开挖工程; 高边坡及洞挖工程;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 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 包括滑模、 爬模、 大模板等; 启重吊装; 高水头压力管及压力容器; 爆炸品、 压缩及液化气体、 易燃及自燃物品、 有和腐蚀品; 对工程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项分部工程; 其它专业性强、 危险性大、 交叉施工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等。

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后,参建各方应以合同约定的安全责任, 各司其职。 施工单位应针对承建项目范围内的危险源书面制定专项施工安全措施, 并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在危险源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项目监理部应按制度规定进行巡视、 旁站检查。参建各方在危险源工程施工安全措施实施后, 应及时进行验收。近年来, 水利工地招用民工普遍文化层次较低, 加之分配工种的多变, 使其安全适应和应变能力相对较差, 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施工单位应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加强对民工的安全生产学习和系统培训,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 工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可以建立安全监督激励机制, 对遵守安全规章表现好的民工进行表彰。

三、 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要保证整个施工期间的安全, 首先应以人为本抓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包括抓好安全教育, 在思想上绷紧安全这根弦; 制订安全制度, 进行制度教育; 利用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进行安全施工技术教育; 持证上岗管理等方面工作。通过安全教育, 强化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广大职工及民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切实改变职工心中你要我安全的心态, 变成我要安全的心态。 通过制度和技术教育,使每一位参建人员对工程施工总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心中有底。通过持证上岗管理, 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四、 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是过程性的, 管理的时间长、 跨度大、 涉及面广, 同时也是管理是否有效直接接受检验的阶段。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中, 既要统筹兼顾, 不留死角, 又应集中力量抓好重点。 根据实践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中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 控制 2个关键, 保证安全生产。2个关键是指关键施工对象(包括重大危险源)和关键施工工序。 这2个关键应作为安全管理布控的部位, 并执行切实有效地安全检查制度和专人安全盯岗制度, 真正做到制度落实、 检查落实、 责任落实, 保证施工安全。

第二, 坚持标准化管理, 实行全员、 全过程、 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项目施工中每一天的施工对象, 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 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均应执行标准化要求和规定,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时都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 施工对象明确, 工作要求明确, 安全注意内容明确, 杜绝因情况不清, 职责不明, 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

第三, 在作业现场抓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现场是安全管理最终落实点, 也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最终发生的地点, 必须严格把握作业现场的安全作业。建立和健全各类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和责任制。 设专职安全检查员监督实施, 发现任何安全事故隐患和苗头以及违章操作, 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并严肃查处。

篇6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建筑事业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88-01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正确管理需要建筑工程使用和管理单位共同的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它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

一、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同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相互交流和沟通。众所周知,不同的生产或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当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可以方便大范围地与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进行合作,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有利于解决当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由于当今建筑企业私营化起来越普遍以及企业自身的改制导致的管理机制被严重削弱,使得质量问题、违法违纪案件、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以及鉴定不利等管理问题普遍出现,因此必须对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二、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进度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中的管理。

管理人员编制的进度计划要具体、合理,要对人员、天气、材料等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充分考虑。对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使他们能够牢记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计划与目标。进度款是建筑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做到使用合理、规划详细。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这个大局为重,对施工中出现的矛盾,要积极协调,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要进行深入调查,及时解决,保证施工进度。

对所有管理人员,施工质量的管理都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主动与监理部门等积极配合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加强管理力度,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对施工作业进行监管,对施工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明确规定,对于随时发现的问题,要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编写质量控制书对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详细说明。对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要严格控制。

第一,既不能由个人的主观愿望对建筑结构布局、和装修等标准进行任意变更,也不能对建筑临时设备和材料进行随意变更,以避免造价失控的出现。第二,既定的施工时段内不要轻易更改施工方式,保证加班施工和签证用工的必要性,尽可能减少施工成本。第三,对于施工方面的管理,如果出现问题和矛盾需要变更签证,要先弄清楚是属于哪一方面的责任。

2、普及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的实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就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吸收和创新了很多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促使当今国内外很多新颖的管理手段和想法快速与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相融合。这在保证工程质量、改善投资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有效、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与国外计算机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在我国各个行业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建筑工程业也是如此。因此,无论管理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接受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以及现代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在职工技术培训、现代化管理知识普及等方面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以达到管理体系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快速提高。整个建筑企业的业务人员都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办公,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3、在管理人员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作用。

要保证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不断创新。对管理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他们在整个现代管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完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补充管理体系的新鲜血液,引进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广泛使用竞争上岗的制度以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办事和工作效率的目的。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设备、材料和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同时提高对机电设备与劳动的干预。在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党政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有力的约束机制保证项目管理的平稳进行,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标准、规划。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施工人员

1 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具有劳动力密集、分工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等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后,经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等的全方位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是通过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等指标控制最终实现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2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管理工作人员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第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但是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第三,管理形式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去那些专业性较强的环节,绝大多数的施工任务都是由劳务队使用它们的自有机械和自供材料来完成的。

3 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分析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3.1 技术质量方面。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3.2 管理方面。由于施工建设是一项工期长,任务重的工作,所以经常出现分包的情况。分包商为追逐经济利益,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承包单位又对质量管理及监控没有落实到位。同时,不同的分包单位其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层的能力等都有差异性,所以管理工作的基本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重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4.1 进度控制。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周计划,用周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

4.2 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

4.3 质量控制。要对施工完毕的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审核,并严格按照国家的基本质量标准进行判定,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施工不能投入使用。其次,还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建材的质量。严格管理建材的采购程序,不仅在购买时进行质量检验,进入施工现场之前也需要接受严格的质量管理。建筑材料是建筑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控制好建筑材料的质量,才能提高建筑的整体水平。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4.4 安全控制。建立安全责任制。安全施工是目前建筑施工一个重点要求,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是保证施工建设人员基本人身利益的一项手段。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项目的建设活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降低施工建设的经济效益。为此,需要对建筑施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控制。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

5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方法

5.1 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5.2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总结,定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5.3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基本能力,还要对建筑施工的环节和其他的工作有所了解,以便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管理计划。同时,建筑施工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关的施工技术培训和能力考核,才能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实处,进而提高管理的基本水平。6 结语

建筑工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而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建筑企业要提高对管理的思想认识,规范建筑工程管理,不断完善管理队伍的建设。国家和政府要增强对建筑行业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水澄.建筑施工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5).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质量控制五要素

1.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管理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水平,生理缺陷、心理缺陷、违纪违章等。提高人员素质,一是提高人们在工作中和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二是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制度,岗位练兵制度,业务考核、考试制度。三是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

1.2材料因素

材料控制的要点有:优选采购人员,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止常施工。建立健全材料的检查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1.3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包含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

1.4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1.5环境因素

要根据前边工序分项、分部工程的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分项、分部工程的工程质量,各工程本身特点和现场具体条件,针对影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熟悉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对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道路、管网线路、标高、工程地质等均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设计施工图要求的基础型式、主体结构、建筑布置、节点构造、给排水管网、线路照明、暖通、通信等均要逐一了解核对。对设计图纸中涉及安全、使用功能、进度、造价、设备选型安装的主要问题和各专业间的冲突或错漏问题,要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2全面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对项目施工、保证进度、质量和管理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一些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不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而是照抄照搬其他项目的内容,所有这些都应在编制施工组织时候要充分考虑。还要在监理提出审查意见后,按要求补充、修改完善。

2.3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各分包项目经理部应结合分包工程的范围、特点,以及总包单位项目经理部的具体要求,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子体系。

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3.1事前质量管理

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管理,其管理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施工准备的内容主要有: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等几项。

3.2事中质量管理

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

3.3事后质量管理

事后质量管理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管理,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组织通电、试水;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

4.施工后质量管理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前进行单项验收。其次,本工程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按工程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的程序组织工程预验收,并对存在的工程质量漏洞、质量缺陷等不足之处,填入记录表,并明确整改期限和复检时间,直至满足竣工验收条件。最后,在工程预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将验收申请表报呈监理单位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再由各方组成的验收小组对工程实物质量、工程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和确认。正式验收,有建设单位领导主持,施工单位负责人、施工管理人员、设计单位、质检单位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对施工单位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定,并召开竣工验收总结会。对需要返工或继续完善的,限期由施工单位组织力量完成,以便尽快将建筑物移交给建设单位投入使用。

5.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补充建议

5.1加强工程项目各方的协调工作

由于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分包的现象,因此,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需要进行必要的衔接,明确各方的权责和工作范围,协调好材料供应、人际关系、工序交叉以及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5.2加强工程的成本控制

施工单位需要牢固地树立成本观念,将成本的控制渗透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其次,还应建立定期的成本分析制度,定时归集单位工程的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进行核算分析,始终保证亏损因素处于可控状态;最后,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合适的企业定额,保证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或者施工质量控制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5.3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施工单位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一方面还要强化工程质量的监理工作,对施工的各个环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验收。

6.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化、动态化、复杂化的过程,在质量控制中尤其强调了对项目团队的建设和对“人”这一特殊因素的控制和重新认识,应认真总结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各参建方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创新方法,努力把握每一步骤的细节,做到重细节方能出品质。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一、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现场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有初步的系统和管理管理体系,时代的进步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的管理进行探究,有利于达到施工项目的管理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目的,提升企业的文化和品牌效应,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进步。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拉结筋的设置问题

建筑的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之间的拉结筋设置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已经舍弃了以往的甩筋的办法,而是直接植筋与主体结构之上。这就能够减少工作的难度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使得施工能够更容易的达到要求,而且价格上可以更加优惠。但是施工的时候由于人员的素质不齐等原因,也会造成施工上的问题,因此有以下的几点需要加强注意:首先,技术工人需要持证上岗,专业性和工作的责任心是最首要的条件,工程负责人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做好记录;其次,在使用的材料商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只能使用专用胶和专用固化剂,按规定时间限制去操作;第三,植筋的时候需要规范化,只能是在混凝土上进行操作,而且操作的时候控制温度和深度以及一定的干燥程度等;第四,完成植筋之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之内不受外界的干扰使其能够自行固化;第五,加强植筋之后质量检测,保证质量到位而且没有污染。

2.商品混凝土使用的注意事项

混凝土已经成为现在普遍使用在工程中的一种材料,但是其产品的类型多样,同时各有其性能的特点,所以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保证正确选择,使其各个方面能够达到工程的要求,保证质量。

(1)注意混凝土需要严格控制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能在浇筑场出现被加水的现象。

(2)注意混凝土在运输。

(3)外加剂铝酸三钙在水泥中的加入量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供货方需要增加外加剂的指标来满足更加准确的混凝土使用要求。

(4)混凝土需要得到最佳的性能测试,加强浇筑之后对于表面的滚压,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增加质量监控和保护,避免产生裂缝。

三、改善施工技术现场管理的措施

1. 加强进度管理。

制定相应的进度计划。建筑项目施工前需要进行进度计划,承包商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和工期,制定详细的工作进度,包括有开工前的准备,施工工艺和组织流程,以及各个工种的配合,还要注意各种施工材料的安排和各部门施工任务进度的目标等。

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

监理人员需要能够保证计划得到严格实施,保持与承包商的密切联系,对于计划的临时变更能够有很好的应对,及时作出反应制定补救措施;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进度到位,合理的进行人力和物力的安排,资金的到位等。

3.加强质量管理

合理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工之前就按照合理的目标制定施工的组织计划,重大的施工和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要先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再交__由监理主管部门审定。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要按照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指导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各项工种的技术和质量保证,做好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等。对于新技术和新工艺,要专门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各级人员需要对施工的方法工序等熟练掌握,同时要严格注意质量需求。

严格控制施工的程序施工的过程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记录的验收签字。对施工质量要求关键之处设置质量管理点,由专人负责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要按照施工的一般要求进行质量管理,还要对于重点施工位置进行专项检查,杜绝出现大的施工问题影响进度,造成经济损失。

四、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其他相关措施

1.加强人才培养计划。

在人才的培养上企业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懂得选拔人才,重视人才和培养人才,使人才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人才的凝聚力得到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重视,注重挖掘人员的长期潜力,懂得创新和发展,不能目光短浅。

2.用核心力量武装企业。

资源共享技术上的创新是企业流动的血液,企业要想取得好的效益,需要保证技术力量处于尖端优势地位。技术上的革新要求新的技术和工艺上得到改革,按照市场需求去进行技术创新,保证抢占市场先机,根据市场的不同发展和要求去进行技术的改革。

3.加强企业机制改革,提高企业效益。

建筑工程是一个长期实施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建筑施工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事实上,由于一些局限因素的存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和范未能得到正确认识,施工管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缺陷和漏洞,对于管理的范围没有计算明确,项目部门应该要担当的责任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由于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造成的,长远角度来说,就会对公司造成人力和物力损失。因此企业需要对施工的全部过程进行责任明确和完善管理的系统化,保证职责在确定的人手里,并且实施到位。

五、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从事现场管理的一点经验,希望与土建同行们共同研讨,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原因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的隐患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建筑施工事故也不断出现,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与干预下,建筑施工安全体制改革不断得到深化,大大缓解了施工事故频发的局面,使施工事故出现率不断下降,但是,我们应看到,还有一些企业和施工现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抓好安全管理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从客观上讲,由于建筑产品的整体性、单一性和不可移动的特点,使得建筑施工具有:露天作业和高空作业多,施工环境复杂,而且多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决定了其生产危险系数较大,从主观上讲,管理不到位是建筑施工现场为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区,现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及其原因的分析,试图摸索安全管理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1 施工安全的概念与意义

建筑施工安全在建设工程过程中以及维护工程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基本的建筑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包括建筑本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以及对施工环境安全的建设,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其目标是保证安全生产、确保重大伤亡事故出现几率为零,将轻伤出现几率控制在百分之二以下或者更低,在保证工程结构完整与财产安全下确保工程的质量。

确保施工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一)保证施工安全,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积极性并提高建筑效率。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初步阶段,对施工安全的重视以及施工安全的意识普及力度欠缺,导致很多重大事故,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伤亡事件给施工人员的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保证施工安全,让施工人员体会到对自身生命的重视与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加强对施工技术、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施工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证施工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发展。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有消极的作用,同时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积极进行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改革,保证所有建筑资源的安全,同时维护了工程的完整性与优质的质量,不仅对社会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及问题

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安全事故:施工坍塌、坠物伤人、机械伤害、塔吊倒塌、触电、中毒、爆炸等。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安全管理状况不尽如人意,安全生产的形势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

2.1 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自我保护能力差。如塘沽某工地人触电身亡事故,电焊机用电直接接在上火线上,没有按规定进行“三级漏电两级保护”。

2.2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是实行挂靠制,导致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得不到落实,安全管理形同虚设。

2.3 施工人操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薄弱,致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安全操作技能低,安全意识淡薄。

2.4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检查制度不健全,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3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3.1建筑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不足以及自省自律的意识欠缺。

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但是同时也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这一特点使建筑单位过于重视缩小建筑成本而忽略了对建筑安全方面的重视。也有一部分建筑单位或个人被眼前的利益所诱导,对建筑材料和其他一些建筑资源的采购方面不负责任,同时在建筑行业中,存在“挂靠”建筑队伍,让欠缺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建筑队伍进行直接的施工,给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后期质量安全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建筑单位缺乏安全管理结构,对安全技术的投入过少,重视工程效益,忽略安全防护,违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社会责任感不足的表现,也是建设单位和负责人个人缺乏自省自律意识的表现。

3.2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不足原因导致。

事实证明,大部分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管理责任,缺乏有效的管理是事故发生的根源,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避免违章和违规作业,加强工人自身的安全意识,从“为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意识的转变。建立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采取三定措施,一旦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加强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确保施工现场各项安全防护用品和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做到专款专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场施工安全。

4 解决安全管理问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必须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人情、生命与利益、事故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几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4.1 在安全与生存的关系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如果在施工中人、财、物处于危险之中,生存就无法进行,因此生产需要安全,没有安全,生产就无法顺利地正常进行。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当停产整顿、消除隐患。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第一”,安全是生产的保证,没有安全就不能生产。同时,安全生产也需要资金投入,其资金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利润。因此,安全与生产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发展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达到安全与生产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4.2 正确认识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克服麻痹大意的不良习惯。安全事故是由安全隐患造成的。但不是所有安全隐患都会酿成安全事故,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安全事故可能此时发生也可能彼时发生,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也可能发生在他的身上。正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这种不确定性,才使人们产生发生的时间早晚虽然是偶然的,这要看其他条件是否成熟。但安全隐患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必然性,安全隐患不除,终于酿成事故,这是必然的。只有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安全事故。

4.3 “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与生命相比人情、利益、成绩等等都是微不足道的。安全隐患会带来事故,会使生活的生命消失。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出发,任何影响安全生产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作为企业领导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者,当个人利益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当企业的资金、效益甚至某些人的个人意志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我们都应该首先选择“安全第一”,因为它关乎生命。作为现场施工人员也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不能因为图一时的方便、一会儿的舒适甚至是逞一时之强去冒生命危险,尽管其危险系数不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生命之于我们个人都只有一次。例如,戴安全帽不系紧下颚带事小,但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省了事却丢了命,切不可忽视小事的安全作用。

5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完善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策略:

5.1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监督部门应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针对有关责任主体和工程项目,健全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任职制度、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措施备案制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条件审查制度、施工现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建筑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平安卡制度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5.2 施工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各方面的建设

施工单位是解决施工安全问题的主要方面。作为施工单位,首先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建筑资源的采购方面,要依法自律,本着对工程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的态度进行工程的开展。建立安全监督机构,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员的职位,对建筑施工的安全开展给予指导。完善安全设施,对建筑容易引发事故的环节要进行安全预测并重视安全保护设施的建设,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3 加强建设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

对建设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重点主要有:建设单位申领施工许可证时,是否提供了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安全施工措施资料;是否按规定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向施工单位拨付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是否向施工单位提供了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地下管、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等有关资料的情况;有无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等行为。发现有违规行为应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改正,同时跟踪检查,并及时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5.4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加强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要有可操作性,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掌握安全生产的知识,并认真执行才能减少和消除安全事故。同时,安全培训要增强针对性,对不同水平不同工种的人员要进行相关的教育。警钟长鸣,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才能达到安全培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