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经济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固井;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钻井工程中固井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作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将水、汽、油分开,保护套管,增加气井的寿命,从而使油气产量得到提高。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油井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涉及到大功率的发展、密度精确控制、自动化设备操作的。本文基于这些考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固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1 固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固井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特色的固井技术,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基本上能够满足勘探的需要。

1.1 深井、超深井的固井技术的形成

这些年,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深入,勘探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抗高温系统也在不断的增加,质量也在逐步的改善,并且对施工工艺也有了非常高的要求,通过国内外专家的联合攻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油井水泥外加剂、固井工艺技术、固井工具及附件、固井设计模拟与分析软件、水泥浆顶替技术、注水泥设备等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是油井基本水泥由一两种发展到13种;注水泥设备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配浆过程进行连续监控,注水泥设备向操作自动化、密度控制精确化、大能量和大功率方向发展;复杂地层固井技术日趋完善,

1.2 复杂的固井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近几年来,美国有一个叫哈里伯顿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水利浆固井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了外加剂,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和现场施工系统,这对于复杂的系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固井的技术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不同的固井地质情况有所不同。气窜是一个非常难的难题,在国内做了很多工作,基本上弄清了原因,目前,深层次固井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但是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储气库的建设速度,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储气库得到了发展,并且渐渐的成熟了起来,这样为安全供气提供了保障。

2 当前固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钻井数量的逐年增加,井也越打越深,高压井、高含硫井以及复杂结构井等也越来越多,固井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问题及难点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和难点主要来自于天然气业务跳跃式发展、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等,其具体表现在窄安全密度窗口固井问题、固井质量的提高、小间隙固井技术的加强、一次性封固段固井的研究以及井深高度等均有体现。

(1)窄安全密度窗口的固井问题对于塔里木油田下的克拉、迪那气田、新疆、四川等油田均采取了地层承压堵漏、运用防漏水泥浆、采取压固井工艺、配套隔离液、低排量替浆、减少管下及固井中的压力激动等措施等,另外在异常低压系数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并压制到正常系数一下。,但仍达不到理想效果。不仅固井质量差,而且固井中的井漏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2)面临深井一次性长封固段封井、低压易漏长封段固井技术的研究等困扰着像塔里木、新疆、四川、大庆、吐哈、吉林等油田,都面临着一次性封固段封井问题。由于封固井段较长,水泥面上下温差大,地层承压能力低,固井时易发生漏失等问题。应采取双及注入水泥固井技术又存在一定的的危险性和局限性,现有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也难以解决长封井段固井的问题。因此,一次性长封固段固井、低压易漏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这些固井问题和难点需要研究单位与油田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携手攻关。

(3)部分油田固井难度加大,固井质量急需提高。大庆油田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发育有三百多个小层,由于固井难度的提高,导致由于套管损坏等原因造成的注采不平衡,从而引发的部分复杂区块在井桶刨面上出现异常低压的压力系数偏高等。致使保证和提高复杂调整井固井质量的难度加大,在复杂调整井固井质量优质率不足百分之四十,有的区块甚至不到百分之二十。小间隙固井问题主要出现在塔里木及四川的深井、超深井中,井眼质量差,井下状况恶劣,有的甚至无法加放管扶正器,固井时施工排量特别低,顶替效果极差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井深五百米,一百八十多摄氏度的高温对水泥、外加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产外加剂的抗高温性能较差,对温度过分敏感,需要加强研究开发力度,尽快生产出性能优良的国产抗高温外加剂。

此外,一些其它因素,在钻井时影响使其多次失误,如活跃的气层等。盐层固井技术一直是固井界公认为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攻关,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需要从抗盐水泥浆体系、抗盐隔离液、配套施工工艺等方面深入进行研究,以期早日取得突破。

3 对下步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固井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困难,并且这个困难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责任非常的大,现就提出几点:

3.1 对固井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

钻井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固井,也是油气井的最后一道程序,这道工序非常重要,他直接关系着油的质量,还有资源的保护,同时还关系着油田开口的使用寿命,关心固井发展,是固井技术发展坚强的后盾。

3.2 加强和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

要想提高固井质量,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这个工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固井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事,这和钻井、地质等单位,共同关注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共同协调配合的关系,只有从各个方面重视,才能固好井,采取措施,降低对固井质量影响的因素。因此,这就油田质量管理体系、条例等。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固井技术也在随着不断的发展,对于固井材料,工艺技术和水泥添加剂等都在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化,研究了很多新工艺,并且运用于钻井,这样基本上能够适应勘探的需要。中国的固井技术,经过很多年的细心专研和公关,中国的固井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固井材料、固井工艺、固井工具等,这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随着开发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中国的固井技术,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步的完善了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绍槐.现代导向钻井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J].石油学报,2003 (03).

[2]何金南,刘建立,李娟.国内外深井钻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R].德州: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2003.

[3]李娟,何金南,刘建立.国内外深井钻井技术进步与经济评价初探[J].石油钻探技术,2002(06).

[4]李国华,何金南.中国钻井适用技术与可持续发展[J].石油钻探技术,1999(05).

[5]张绍槐,张洁.关于21世纪中国钻井技术发展对策的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0(01).

篇2

随着国外社交网站的日渐盛行,国内也开始了社交网络,2003年,国内最早的社交网站Uuzone在南京成立,又名优友地带,曾获得晨兴创投100万美元投资,这个社交网站在2009年就已经停止所有服务。2005年,51.com声称自己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社交网站,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数据存储空间和便捷的交流平台,曾被认为是Myspace模式在中国实现的佼佼者。2005年12月,最火爆的人人网(当时叫xiaonei.com)成立,标志着中国最早最大的校园SNS社区建成,当时风靡一时,在各大校园内推广,不久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

同一时期,开心网(kaixin0001.com)成立,并在2008年“开心农场”产品,开始爆发式增长,该网站主要是针对白领市场,提供的服务有日记分享、短消息传递、照片分享、在线聊天等,并具有小型休闲游戏,音乐点播分享等功能,如今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

对比国外社交网络,国内社交网络差距依然很大,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从注册用户数有很大差距。Facebook注册用户达到6.2亿,而国内注册用户最多的人人网才达到1.5亿,开心网页突破1亿大关,这中间还是有巨大的差距,说明国内社交网站还没发展成熟,而中国人口达13亿多,这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定位和服务有差距。国外的社交网站,大都是多功能,全面的发展,比如Facebook,全球化的发展,重视用户体验,而且算是实名认证。而国内的社交网站一般主要针对特定的人群,当年人人网火爆是因为面对的是在校学生,而当这些学生毕业后,因为工作等其他原因,用户活跃度不够,导致用户黏性也不够,之后就很少使用这类社交网站了。

由于国内QQ用户众多,如果是熟人的话,他们也可以建立一个QQ群整天挂着就行,这对国内社交网站也是一个打击。开心网针对白领用户,当年偷菜火一把之后,现在也不温不火了。国内的社交网站一般都是走娱乐化的路线,比如游戏应用、照片分享等。而国外走多元化路线,比如有职业化社交网站等。

最后一点,国内互联网环境更复杂,竞争多样化。国外社交网站基本上是Facebook一家独大,Twitter也占了一定份额, MySpace被收购了。Goole虽然想分一杯羹,但还为时过早。国内则不同,竞争相对激烈的多。人人网可以是复制Facebook的,但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Facebooke虽然有很多应用,但日记和照片依然是他们最火的。

国内也有很多互联网巨头涌入SNS社交领域,比如现在特别流行的新浪微博,据说就是模仿Twitter。QQ用户众多的QQ校友、搜索引擎巨头百度说吧、百度空间等,他们这些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有用户基础,实力雄厚,一旦进入SNS社交领域,发展是迅速的。对本就还没成熟的中小型社交网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冲击。

篇3

关键词:香果树;应用价值;前景对策

中图分类号:Q949.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016-02

1 引言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茜草科香果树属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我国特有单种属珍稀植物,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他的《华西植物志》 中把香果树誉为“中国森林中最为美丽动人的树”,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香果树在国内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广西、湖北、福建、四川、浙江、湖南、江苏、云南、贵州、江西、重庆等地。在贵州省除了黔西北海拔较高的县区外,其余各地均有零星分布。其中在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在开阳、修文、息烽、乌当、花溪、白云等地区县有零星分布,并且大多数为幼树。香果树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用材树种,树形优美、花色鲜艳、花香清逸、果实美丽、观赏价值高,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优良树种。但目前对香果树的开发利用仍处于空白阶段,因此,香果树的繁育栽培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2 贵州省内香果树生存状况

2.1 香果树在贵州境内地理分布

香果树在贵州属广布种,除西部海拔高于1500 m地区外,均有分布,据目前所掌握的贵州省各级自然保护区考察资料表明,除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有成片的混交林群落外,其他均为零星分布。

2.2 香果树在贵州境内垂直分布

贵州最低海拔为位于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海拔147.8 m;最高海拔位于赫章县韭菜坪,海拔2900.6 m。香果树在贵州海拔600~1500 m的范围内有零星分布。据香果树之乡石阡县的调查,香果树在贵州分布的最低海拔为529 m,最高海拔为1437 m,另据调查在贵州省最高在大方县三元乡胜发村,海拔1486 m。

2.3 香果树生存现状

2.3.1 香果树树龄结构

从现有资源的调查分析,目前贵州省内香果树以大树居多,在幼树中以伐桩萌条居多。贵州省石阡县2013年申报香果树之乡时的资源数据表明,在石阡县境内的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石固乡、青阳乡、花桥镇、国荣乡、龙井乡、坪山乡、聚凤乡等有香果树64392株,其中胸径大于20 cm的有2796株,胸径小于20 cm的有61596株,在胸径小于20 cm的植株中仅有约20%的为种子萌发的植株,而其余的80%为伐桩萌条或根萌条。另据《瓮安县种子植物资源》,据野外线路调查统计,瓮安香果树资源不足1000株,其中朱家山保护区约100株,最大的植株高约15 m,胸围130 cm,平均冠幅约12 m;茶园路边3株,平均高6 m,胸径23 m,平均冠幅4 m×5 m,其余的均为萌发枝和幼树。

2.3.2 香果树种子萌发生长能力

香果树是一种很特殊的植物,一般树龄在30年以上的壮龄树才能开花结果,7~9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且每隔3~4年才结实一次,据笔者调查,2011~2016年期间,仅2014年在乌当区、黎平县、德江县采集得到果实;且种子极为细小,据实验测定香果树种子千粒重为0.35~0.58 g。香果树种子在实验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但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种子细小而质量轻,在自然环境中较难着地与土壤接触,着地生长;香果树的种子细小、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物质极少,在种子萌发后所需营养物质缺乏,出苗后极易出现在子叶期化苗现象;在幼苗期由于雨晴交替频繁,气温忽高忽低以至苗木易感染猝倒病、根腐病、立枯病,导致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数量锐减,从而导致现在的香果树多为大树、古树。

3 香果树发展对策

3.1 香果树解决育苗瓶颈

3.1.1 适时采种

香果树具有独特的结果习性,一般2年或4年结实一次,可以在果实成熟后立即采收,否则果实裂开后,种子受风力作用随风散落,导致采收不到种子。

3.1.2 种子处理

种子采收后,由于香果树种子具有后熟作用,可将种子用干净的尼龙采种袋收集,进行层积处理。

3.1.3 苗期管理

育苗前,种子用赤霉素400 mg/L处理后播种,土壤用高锰酸钾0.1%溶液或敌磺钠进行消毒。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较肥沃,不积水的地块进行,整地过程必须精细,床面的土壤要过筛,床面要平整;由于香果树的种子细小,种子可用河砂、山砂、草木灰拌和进行播种,覆土用过筛的细土进行覆盖,厚度为0.2~0.3 cm,出苗后由于幼苗弱小,可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用喷雾器喷雾浇水,以防止水滴将幼苗冲翻根。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幼苗长到4片叶期后移至营养袋中集中管理,待留床或袋养2年生,幼苗苗高到达60~100 cm后方可进行移栽。

3.1.4 种植技术

挖坑:根据树体的大小,挖深度为50~60 cm,40~60 cm见方的坑。

起苗和运输:一般香果树要带土移栽,比如1 m高的树,需要挖40 cm的树盘,并用草绳进行土球包装,方可运输。

定植:栽植填土时,苗木需用甲基硫菌`、甲基托布津等进行杀菌消毒。栽植后如果有条件,应将土壤浇透水,适当的遮阳。由于香果树怕干旱,忌水涝,所以树盘周围应尽量排水良好。

3.2 扩大种植面积

目前香果树的种植,由于存在种子收集的困难和育苗技术的瓶颈,在贵州仅贵州省林科院进行小规模的育苗试验和贵州省林学校进行推广种植试验外,省内其他区县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因此为扩大该物种的种质资源,应在分布区内进行育苗种植,并通过记录、分析、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或技术规程。

4 结论

4.1 贵州省香果树的保护价值

4.1.1 香果树的保护是植物多样性的需要

香果树是我国单种树属珍稀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的价值。香果树长期的被人为破坏,从而造成其资源量的锐减。加强人工繁育、种殖,扩大其种质资源,提高民众对珍稀树种的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需要。

4.1.2 香果树的保护具有社会价值

香果树是我国现今濒危珍稀树种,也是常见的古树,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历史的见证下,香果树生长的那个区域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都能成为故事、传说甚至科学研究的宝贵价值。

4.1.3 香果树的保护具有生态效应

香果树作为大树,其根系发达,庞大的冠幅构成浓郁的空间,在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应。

4.2 香果树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4.2.1 香果树的自身价值

(1)材用价值。香果树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它的材质中心材和边材材质区别不大,颜色白色,纹理较直,轻软且容易加工,是装饰品、工艺品、家具、雕刻材料的最佳材质。在古代曾作为很多庙宇和道观内神像的雕刻材料,具有“神木”之称。

(2)药用价值。香果树的叶片中含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黄酮、总酚、绿原酸、游离氨酮等;它的枝干也含有多种化学成份,如乙酸酯、胡萝卜苷、伞形花内酯、蒲公英赛酮等。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中药材。用香果树的树皮和根部切片入药,能达到治疗呕吐、反胃、呃道等疾病。

(3)@林景观价值。香果树的树姿优美,树皮的花片剥落时犹如龙鳞般,粉红色的叶柄和幼枝,较大的叶片,绿色而具有光泽,花朵味道芳香而大,在盛夏7月季节,花香飘逸,令人赏心悦目。到了秋季,香果树的果实由青色变为红色,由淡变浓,仿佛似一个一个的纺锤倒挂在枝头,具有脱俗的气质,成片或丛片的群落,有极佳的园林景观效果。

4.2.2 香果树的发展前景

由于香果树结实及种子的特殊性,开发和利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应建立人工栽培基地,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同时,提供大量的资料和场所给科学研究,还能收获到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终能减轻野生香果树种子采收的压力。对香果树的野生资源加以保护,适度的开发与利用,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守超,余波强.贵阳市种子植物种质资源[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

[2]黄万清.石阡县森林植物种质资源[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2.

[3]尹德俊.瓮安县种子植物种质资源[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经济开发型;旅游行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人更加偏爱去一些具有当地风俗特色的旅游景点进行观光、旅游。这也极大地带动了新型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例如:深受城市人喜爱的“苗寨”、“侗族人家”以及“农家山庄”等。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名山大川”或者“历史古迹”,这些地方的生命周期较短,如果不能及时地补充“新鲜血液”,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很容易早早收场。

一、国内经济开发型景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经济开发型景区尽管数量众多,但是,每一个主题景区的规模却是相对较小,很多景区在建立之后,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抢夺旅游市场,同时,因其所具有的主题并不是特色鲜明,与其他景区的特色重复性明显,所以,常常会影响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未能做到不断创新,而且,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严格的管理制度,常常出现一些景区与游客之间的“纠纷”,致使旅游者的满意度严重下降。例如:国内的各类主题公园,主要是以静态观光或者表演活动,吸引游客。而缺乏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游客很少会有“家”所带来的舒适感。

二、经济开发型景区面临的挑战

(一)对经济开发型景区的投资比例下降,资金不足问题严重

金融危机的大规模爆发,使得人们对当前的金融管理体制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同时,亦是更加注重资金投放的监管工作,以至于在旅游开发产业中,投资的比例严重下降,这严重地制约了国内经济开发型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景点的平均外国游客数量下降

图1为我国近些年国外游客的相关旅游数据,从上面可以看出,国外旅游人数有所上升,但是,相对于旅游景点数量的增加,其增加数量却是相对较少,而平均到现有的旅游景点,则显现出景点平均游客数量下降问题。

三、促进国内经济开发型景点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拓宽国内旅游渠道,增加国内游客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经济开发型景区应该改变之前的市场定位,结合自身旅游优势,将重心转向国内旅游市场。例如:某些高端的度假村,在国外游客不足的情况下,将服务对象转移到国内游客,即弥补了市场份额不足带来的经济损失,亦是满足了国内“工薪阶层”的心理需求。而借助国内消费对象的数量优势,更能降低国外金融危机给旅游行业带来的风险系数。

(二)营销方式创新,拓宽景区营销渠道

制定基于客户细分的精确营销策略。以客户数据库为基础,在充分了解顾客信息的基础上,恰当地对市场进行细分,并针对各个细分客户组的行为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的营销,从而获得预期效益。采取精确营销策略可以在有限的支出预算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回报。经济开发型景区在利用传统营销渠道的同时,要加快开发新的促销渠道。

(三)注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

旅游景区要把眼光放在改变人员结构上,根据景区发展的需要抓紧招聘国内外的优秀旅游人才,夯实人才储备,特别是行业内非常缺乏的国际化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和更有实力的旅游技术专才,把企业的人力资本竞争力提上去,同时要完善人员培训机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建立合理的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工作人员的要求。景区要完善人才的激励策略,把景区有限的激励资源一定要更多地用在那些景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才身上,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一定要让人力资本多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来。

(四)旅游产品创新,为不同层次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景区项目和产品作为游客参与体验活动获得快乐享受的载体,其设置的好坏优劣直接关乎景区的经营效益。“鹦鹉学舌、照葫芦画瓢”,照搬、模仿、抄袭别人的旅游项目是缺乏生命力的,是无法长久的。要使景区的项目在市场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有创造性。景区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深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景区要增强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五) 注重企业联盟,集团化发展

各个旅游景区都有其发展的独特优势,但要想求得长远发展和提升景区整体的竞争实力,仅凭一己之力注定要失败的,旅游景区必须加快企业联盟建设。企业联盟是近年来在制造业领域被广泛采用新型经营模式,其主旨在于摒弃过去单纯竞争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联合业务相关的多家企业,形成源共享、互通有无、互惠合作和共同进退的集团合组织。寻求合作优势互补、扩大规模增强集团效应才能互利共赢,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四、结论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将中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当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也是不可避免。而受到金融危机波及的不只是一些个别的跨国企业,而是多个行业。旅游产业作为服务行业,亦是受到了明显的波及。在这一方面,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经济开发型景区更是首当其冲。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开发型景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秀芬.国内旅游景区开发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1(02).

[2]师晓华.浅析黄帝陵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6).

[3]王方.浙江省旅游景区发展趋势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篇5

1)搭建艺术类人才培育平台国内任何区域均可搭建艺术类人才培育平台,以发挥协调、监督和强化区域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职能。在搭建艺术类人才培养平台时,需制定中、短、长发展计划,确定每一个艺术类人才培养院校的发展目标及运营计划,帮助各院校高效处理办学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寻找最佳处理方案:有计划地评估培育院校的发展目标实现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从课堂教学质量及实际训练质量下功夫;帮助各院校提升教师团队自身素养,可高效利用闲余时间集中开展老师技能培训工作.激发老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及潜在才能,进而提升老师自身素质,需格外关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质量。

2)重点发展校企合作由于国内艺术类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时间较短,大多数高等院校存在教学设备等软硬件条件滞后,满足不了办学需求的情况。假如能够与专业对口的公司开展合作,不仅仅可解决培养学校缺少教学设施的实际问题.同样能为企业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型人才。这种发展模式虽在国内教育领域内提出多年,但就当前办学现状而言,专业对口的公司参与积极性不足,因此,办学院校要重点关注该发展合作模式的办学规模大小和课堂办学质量提升上,可考虑把校企合作的企业对象拓宽至国内所有的企业:学校自身的教育,不管是在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编制或者是学科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的确定上,均需考虑公司的实际发展现状.以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校校之间注重强强联合。不同艺术类人才培养学校间,需格外强化区域内不同院系的分工合作,高效利用资源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比如,部分专业虽然行业性很强,有社会需求,但市场需求量较小,就需要借助于区域内学校间统一协调、统一规划,推行交换培养或委托培养的模式开展;而部分学校某些专业相对比较差些,可考虑跟该专业较为强大的学校合并。另外,各院校在发展中均要较强学校专业的科学合理分布,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体现自身办学特色,以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确保学校办学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

2、加强区域间开放合作.促进全国培养学院的协同发展

艺术类人才培养区域间院校要做到协同发扎,第一步应搭建有针对性的合作平台,比如搭建全国性的职教协调平台,基于该个平台,有效地协调各院校的可用资源,统一统筹规划。另外,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渠道丰富学校办学资源,集中区域间艺术性人才的教育培养优质资源,实现培养院校办学资源区域间分享的目的。

篇6

【关键词】股票市场 宏观经济 影响 相关性

根据近年来大多学者关于证券市场、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可发现股票市场出现波动的决定性因素表现在宏观经济上,且能够将宏观经济情况反映出来的又以股票市场为主。大多股票市场发生波动,多因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多政策性因素、规律性因素等,使股票市场难以保持持稳趋势,可见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极为明显。因此,无论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或股票市场发展角度,对宏观经济、股票市场二者关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理论视角下的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关系分析

(一)股票市场受GDP影响研究

理论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变化往往依托于以GDP为基础推测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反映。若在外界环境处于稳定情况下,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持续增长趋势,可判断此时社会中的需求、供给保持正比关系,此时的经济结构也较为合理。在此环境下,社会人群因对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预期值,便会向市场投入更多的资金,如典型的炒股现象,而企业在此背景下为进行自身规模的扩大,也开始进行更多的投资,由此使整个股票市场更为活跃。但假若经济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此时企业因盈利亏损,便减少投资,整个股票市场环境下,供给情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的,其中需求者,即投资者在收入预期方面不断降低,对投资资金开始减少,这样需求曲线会保持快速下降。由此看来,股票市场受GDP影响较为明显[1]。

(二)股票市场受利率变化影响研究

关于利息率,其主要指利息与本金二者的比率。通常从债权人角度看,利率可作为收入来源之一。而从整个股市发展情况看,利率影响则极为明显,利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市场中资金的流动,资金流动性的高低将决定股票市场发展。以经济学视角看,市场发展中资金供求关系主要以利率为决定性因素,其中的需求方与供给方分别为投资与储蓄,而投资与储蓄实质可作为表示利率的函数,所以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股票市场发展。

(三)股票市场受货币供给量影响研究

股票市场中,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效应方面。例如,投资组合效应。其主要指当国内处于货币政策放宽条件下,个人持有货币增多,而投资效益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如果不存在其他外界环境干扰,因个人货币存储较多,便会将其投放到市场,以此达到利益获取目标,这样股市价格会由此提高。再如,预期效应。其主要指在货币政策的放宽前,许多投资人开始预测货币市场走向,采取相应的货币投资方式,使股票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也有增长效应在股票市场中存在,可将其理解为货币供给量上升情况下,整个市场中投资扩大、利率下降,此时股票投资会取得更多的收益,一定程度上推动股市价格的进一步提高[2]。

二、基于实践视角下的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关系分析

(一)20世纪前后中国经济发展与股票市场关系验证

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上世纪国内经济发展作为实证,原因在于该时期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较为明显。以1994年与1999年之间国内经济发展为例,国内此时GDP在增长率上约下降5个百分点,整个市场环境下,个人与企业都难以获取较多的收益,而且通货膨胀率呈现上涨趋势,直接导致股票市场发展受到挫折。而该时期结束后,国内经济发展中注重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使GDP在增长率上到8%,此时股票市场逐渐回暖。直至2000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因经济矛盾逐渐解决,使证券市场发展速度提高。然而能够发现,在2002年以后,国内GDP增长率尽管提高许多,但此时股市的发展却以“熊市”形式存在,完全与经济发展相背离。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此时我国股市发展不健全,且较多投资者在未正确认识市场发展情势的背景下便盲目跟风,导致股票发展较为扭曲,产生“熊市”。

(二)从供应角度探析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向关系

尽管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人均收入、货币发行与经济增长保持正比关系,但从实际角度看,却不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如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背景下,因货币流动率不断出现变化,便会使股票市场因货币需求量变化而受到影响。综合实际影响情况看,变化情况首先表现在股票价格提高后,货币需求量会因个人收入提高而上升,而这种股票上涨趋势下,人们为进行风险控制便采取资产组合调整方式,如斥候货币量的扩充,使市场内货币需求量不断上涨。另外,股市交易量因股价上涨而出现扩张的情况下,需依托于较多的货币供应才可实现。因此,综合来看,股市变化、货币供应变化二者相互影响。

(三)利率变动情况下股票市场变化态势

无论理论或实践研究,都可发现影响股票市场的关键性因素体现在利率变动方面。当利率保持下降态势时,由于企业成本有所降低,此时大多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便会利用利率下降优势,加大投资力度,使股票市场得到发展。自1996年起,我国的在降低利率方面连续八次,每次利率调整政策实施后都刺激股市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利率调整消息传出后,也会产生一定的预期效应,带动股市的提前发展[3]。

三、结论

我国经济发展中,股票市场已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文章研究看,宏观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股票市场发展,而股票市场又是对宏观经济的具体反映。尽管在二者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存在背离情况,但其原因多集中在股票市场发展较为滞后等方面,在日后完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可被逐一解决。

参考文献:

[1]薛华林.中国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相关性比较分析[D].南昌大学,2014.

篇7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经济面临着日益激烈竞争环境。房地产经济在不断恶性循环发展同时,不仅给国民经济、国家金融带来了危害,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和贫富分化,使得土地资料没有合理使用并降低了社会公信力。因此,分析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究房地产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房地产价格高低一直被大家所关注,跟房地产相关话题也在各媒体上争论不断。虽然房地产价格的不理性变化加大了贫富分化,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损害,但是近年来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却不可否认,其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能扩大内需同时,确保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此外,我们还不能否认其房地产产业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它能有效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房地产经济在发展和前进中所存在问题,了解在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道路上,房地产产业仍旧为我国支柱性、基础性产业。

篇8

(1)中美贸易情况。中国加入WTO至今,中美贸易迅猛发展,自2001年到2013年,中美两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0%。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力军,已经确立了两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2005年,中国继续保持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但中美贸易额与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相比仅少49.5亿美元。据美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规模较上年增长23.3%。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20.4%;从中国进口增长23.8%;美方逆差进一步扩大,达到2016.3亿美元,增长24.5%。到了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国内经济影响世界经济的效果有所下降。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下降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0.2%;自中国进口下降12.3%。美方贸易逆差、下降15.4%。中国依然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10年以后,中美贸易额恢复增长。在美国,公众普遍认为如此飞快增长的中美贸易逆差已经开始威胁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的生活水平了。虽然中美贸易摩擦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两国都在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大规模的经济利益。

(2)中美贸易互补性。中国和美国现阶段正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个国家经济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第一,美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远远超过了中国;另外,两国科技对各国的经济增长贡献也不同:中美两国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是45%和70%。第二,从产业结构上看,美国通过对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产业转移使国内产业结构一直领先,而中国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大量生产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转移的对象。第三,中国在制造业和劳动力成本上存在竞争优势,而美国在技术和资本上存在竞争优势。美国通过产业转移与直接对中国投资发挥其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而中国吸引外国资本,利用较低的人力成本和丰富资源,通过加工贸易等主要形式对外出口以发挥其比较优势。

(3)中美贸易依存度。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先上升后下降,且波动较大,外贸依存度指标从2002年的6.68%变化到2013年的6.24%,2005年高达9.38%。美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除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之外几乎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1.38%增长到2013年的3.35%。很显然,这表明中美贸易对双方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对美国贸易依存度明显大于美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这说明中美贸易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是巨大的,即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市场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依赖性,很容易受到美国紧急波动的影响。

二、总结

篇9

【关键词】云南省 桥头堡 国际大通道 经济发展

一、引言

素有“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和四川省隔江相望,与广西、贵州、相连。此外还与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接壤,毗邻泰国、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家。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连接我国西部其他省市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枢纽。云南作为西部大省之一,面临着经济欠发达的困境,为了促进云南省的快速发展,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及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发展战略,这就为云南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云南省如何利用机遇进行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及安排。因此,文章就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的优势和桎梏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建议和策略,以期破解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云南经济发展现状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云南省取得了不断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根据云南省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人口数量从2008年的4543万人增至2014年的4713.90万人,增长了170.9万人。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5692.12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12814.59亿元,增长了125.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从2008年的12570元/人提高到2014年的27264元/人,增长了117.9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地方经济在总量和人均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根据云南省统计局的相关信息了解到:近些年云南省的第一二三产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均高于第一二产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云南省的投资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也得到了优化。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对外贸易规模为例,《云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2014年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了11073.86亿元。云南省的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可以从全省对外贸易方面来解释,201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96.22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17.1%。2008年全省的进出口总额为95.99亿美元,六年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08.59%。云南省投资贸易的主要对象包括了东南亚、南亚的国家,从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的投资、贸易额来看,虽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并不是很大。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目前,云南省只有唯一的一个特大城市:昆明。自然在经济总量、投资、外贸等方面,昆明都是云南最具优势的城市,这样就造成了昆明市“独大”的局面,不利于全省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总的来说,近几年来云南省总体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我们也发现,云南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省内区域间发展差距明显;对外开发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等。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情况,抓住机遇,合理利用优势资源,解决发展困境,使全省经济协调发展。接下来文章就对云南发展经济的优势进行分析,以期在国际大通道建设和桥头堡战略实施的机遇下,云南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解决本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突破发展桎梏,从而促进云南省地方经济协调健康的发展。

三、云南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就自然因素而言。云南省主要具备了三个优势:首先是地理区位优势,云南省内连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外接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成为了连接我国西南各个省市和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重要中心地区。第二是资源优势,由于云南的地质构造复杂,其金属矿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云南省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美称。云南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除了有“锡都”美誉的个旧和东川的“云铜”外,云南省还有丰富的锌、锗、银、钾、钴、镍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为云南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促进了云南经济的起飞。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刺激点,因此,区域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切入点,旅游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是云南经济发展可以借鉴的一点。至于发展旅游业,云南省也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除了自然环境的优势外,云南省有着其特色旅游资源,利用其多民族特点,把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人文历史相结合,发展观光与休闲相衔接的新型旅游。

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云南省拥有发展的社会机遇优势。2009年,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提出,为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了结合云南实际发展情况,落实桥头堡发展战略,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滇中经济圈的建设,建设沿边经济带,构建内外联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对内对外合作水平,深化“走出去”的战略,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在此背景下,云南省经济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也为云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可能性。国际大通道是云南连接国内外的枢纽,包括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它是一种集多种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传导体系。东南亚、南亚人口数量众多,各种原因综合影响,使得它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介入较少、跨国公司较少的地区,这些特点都显示着这些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使云南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联系加深,往来更加频繁。在此过程中会促进云南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桥头堡战略和国际大通道建设为云南发展带来了机遇,利用本省的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云南省当前发展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有地理、资源、旅游等自然优势及国家政策支持,但是其发展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不协调、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云南省发展地方经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抓住国际大通道建设的机遇,完善云南省与国内外地区和国家的交通、能源、水利等设施的建设。在国内交通连接的基础上,要积极构建连接印度洋、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交通枢纽体系。泛亚铁路、公路、输油管道、通商口岸、机场等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够保障云南省与国内的其他省市地区及南亚、东南亚的国家能够保持交通、信息等的有效联系和对接。从而为云南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结合地方优点,发展特色经济

云南省各个地州资源禀赋差异,加之社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各州市可以结合自身存在的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以西双版纳为例,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城市,西双版纳可以依托其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借助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发展主要针对老挝、缅甸和泰国等国家的国际旅游。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及滇西北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分别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产业、普洱茶和红茶等生物产业、水电密集型产业及旅游产品加工产业等。

(三)积极推动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外贸易

孟中印缅(BCIM)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推进,为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外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云南省应该依托国际大通道及桥头堡战略,调整对外贸易的结构,在农业、工业及服务业上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技术创新带动共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创新外资引进的方式及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引进外资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利用水平,用外资弥补国内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缺口,促使云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利用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战略来促进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外,还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合作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和努力。

五、结语

在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今世界,对外经济合作显得更加重要了。云南省利用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大通道建设和桥头堡战略的契机下,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及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联系和合作,结合云南省发展的现实,建立可持续性的合作机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融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保障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

[2]卢永忠,蒋小华.依托国际大通道发挥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作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9).

[3]蒋兴明.桥头堡战略下的云南经济发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

[4]白恩培.加快建设桥头堡推动云南新跨越[J].求是,2010(22).

篇10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民营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步伐,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坚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国内学者也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文仅探讨苏南模式和中关村模式。

(一)苏南模式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苏南乡镇企业模式是最早形成的民营经济模式。由于苏南地区紧邻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和苏州等发达工业化城市,处于经济、技术辐射范围内,在1953-1957年间,苏南农村工业积累了一定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抓住改革红利,进一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模式。

苏南模式的良性发展体现了以下优势:利用政府信用,发挥政府的权力优势,把苏南闲置的生产要素最大化的组织起来,发挥集体优势;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的发展三大产业,促使大部分农民逐步富裕起来;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积累了高质量的政府信用,掌握了积累的支配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社区的繁荣。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苏南的乡镇企业模式显露了一些弊端,比如产权不明,政企不分,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集体经济不利于激励个人积极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问责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包办意识,使得当地村民自主能力不够竞争意识不强,投资需求不足,抗风险能力较低。

当地政府看到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便从1996年开始,苏南各地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对民营企业进行改革,如进行股份制改革、全资拍卖、租卖结合、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改革方式。改制后,也意味着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走向了终结。

(二)中关村模式

中关村模式的前身是电子一条街,是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由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带领科技人员组建的“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之后四通公司、联想公司等科技公司相继成立,中关村逐步形成我国高科技民营企业群体。198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标志着“以中关村模式”为代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中关村里的大部分企业都于国家或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企业内部产权不清,制约其发展。在科技园区中还设有管委会,且管委会中行政部门林立,使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趋向于准行政区域式的管理,这种状况的存在,会使科技园里的企业发展以政府政策为导向,缺乏自利,不利于长远发展。但中关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基本上是自发的,在经营机制上仍然是比较灵活的,并没有受到政府的很大的干预。产权问题最终成了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难长大”和“难死亡”的根本性原因。

目前国内关于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定问题的剖析,如对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科技产业化、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民营科技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创造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

二、中原经济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中原经济区的民营企业也从弱到强,逐步成为区内经济的中坚力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1月份,河南省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2.11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8%以上;带动社会就业1238.26万人,吸纳了80%以上的就业;完成总产出59904.26亿元,对全省GDP贡献达到71%;实现营业收入58443.54亿元;实交税金1515.27亿元,税收贡献占全省的60.5%;实现资产总额29029.06亿元。已成为河南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促进科技创新最活跃的生力军。

尽管河南省民营经济在近几年里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从整体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民营企业产权安排效率较低。河南省许多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产权界定不清晰,大部分企业财产所有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企业主家庭或家庭在企业产权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很低,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二,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多数民营企业满足于小型化、分散化发展,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第三,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不够健全,贯彻落实不到位。河南省尽管制定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但是还没做到像江浙地区那样,及时在不同阶段制定出具体较强针对性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统配套措施。

三、中原经济区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为促使中原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家应借鉴苏南模式和中关村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区内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首先,加快相关民营企业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植措施。其次,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使产业科技化,创造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第三,加快股份制改革,促使产权明晰,提高劳动效率和资本运用率,提高民营企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洪银兴,陈宝敏.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的比较[J].改革,2001,(4).

[2]谢健.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