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哲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哲学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语: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3]陈维.浅谈高中政治复习中如何突破哲学重难点[J].群文天地,2012,09:196.

篇2

关键词:马克思;阿伦特;哲学;政治;政治哲学;不同路径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08-01

马克思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给现代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对他们哲学思想的极大关注。其中,哲学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核心和关键。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合理掌握与正确看待哲学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认识马克思与阿伦特政治哲学的关键所在。

一、西方传统政治哲学

早在古希腊开始,哲学就与政治纠缠不清。哲学真正从关注自然转到人与社会中来是在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深受这种学派的影响,他虽然对智者学派提出的一些政治评判标准持反对态度,但也积极发展了智者学派对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就是依靠科学辩证法来关注人与社会中的一切事务,这也是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寻找到了坚实的根基。这之后,柏拉图继承了老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希望通过哲学去建立一个理想的政治王国,以充分实现哲学的伟大政治抱负,以此来完成老师苏格拉底的让城市更贴近真理的政治夙愿。后来,亚里士多德虽然在一些政治问题上积极反对两位老师,但是在哲学关注人与社会的问题上,却发展与推动了老师柏拉图的思想观点。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人向来属于政治动物的观念,并出版发行了其第一本政治哲学思想巨著《政治学》。

对阿伦特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是诞生于苏格拉底之后。在苏格拉底死后,他的学生柏拉图对人和社会政治生活实现的可能性已经持绝望态度,他开始怀疑起苏格拉底政治学说的有效性 。正是因为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学说的这一怀疑,才让苏格拉底对人和社会的关注由政治转到了哲学当中,并开辟了西方政治必须服从与哲学的传统。从这一形式来说,不管是柏拉图还是黑格尔,其政治思想都没有脱离以政治学观念来作指导的前进方向。可以说,柏拉图创设的西方传统政治学是把政治理念看作高于一切的思考生活之路,这实质上就是获得政治真理的途径是经过沉思而不是积极活动来取得。这一观念思想,在西方传统政治学中是非常有威慑力的,很少有人去突破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虽然是在西方传统政治哲学中起步并发展的,但他没有对其政治学思想进行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阿伦特认为,从柏拉图开始,经历了三次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大颠覆,分别是克尔恺郭尔的存在主义、尼采的行动主义和马克思的辨证主义。在这三个哲学思想中,马克思哲学思想最具有影响力,他的思想直接对政治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决定作用。同时,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也十分重视,他认为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就是一个反对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理论思想。

二、哲学的政治实现

哲学的政治实现是哲学的主要思想。马克思在年轻时虽然受德国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但他没有被这种思想所左右,因此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反对传统哲学中闭关自守的自我直观,积极强调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和文明的灵魂。在这一基础上,阿伦特注重强调马克思放弃哲学转变到研究历史和政治思想上来。早在1984年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就明确阐述了自身的观点,认为费尔巴哈的政治思想过多关注自然而很少关注政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实质上是用资本主义的观点去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也是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正是通过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才能从传统的政治哲学中解放出来,步入到历史政治活动中 。

三、政治的哲学实现

政治的哲学实现是阿伦特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以前,阿伦特是一个对政治漠不关心的人。自从纳粹上台以后,尤其是一些哲学家与纳粹进行合作后,让阿伦特认为柏拉图的传统意义哲学是与纳粹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从哲学转到政治中来,重新来思考和看待西方传统政治哲学,重新审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阿伦特认为,哲学与政治之间产生隔阂是开始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死对柏拉图有着很大打击,也让其对苏格拉底的学说产生了质疑,这就让柏拉图重新开始了沉思生活,哲学也开始逐渐从人类事务中一步步撤离。正是因为哲学的这种撤离,让柏拉图认为哲学就要离开政治,以后的政治行动就要服从于哲学,这种情况下,柏拉图就用哲学消融了政治,这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在这个基础上,阿伦特就开始为了政治而审判哲学,通过对哲学的重新反思来更好地实现政治。

在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基础上,阿伦特分析与总结了两层政治与哲学的关系含义,首先是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问题也是对人类事务领域中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本身也涉及到了哲学体验与人类现实体验之间的关系,他说明了自身的哲学体验与人群中公共经验的直接关系。其次是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事实上,政治哲学本来就处于一种张力之中,要么用哲学来统领政治,要么用政治审视哲学。因此可以说,阿伦特的政治哲学追求的是政治哲学的实现,在根本上也是一种反哲学的哲学思想。

四、结语

当前,伴随着政治制度与生活方式的政治哲学再一次火热兴起,政治哲学就变得异常重要起来。阿伦特力图诉诸某种道德上的复古主义来应付现代性的基本问题,相对比之下,马克思的理论很难说已经过时,不管马克思哲学的预言是否已经实现,但他的思想对现在社会政治状态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批判与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勇.论阿伦特哲学的时代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篇3

一、引言

所谓生命哲学,从广义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所有的人本主义哲学如唯意志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现象学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都可以称之为生命哲学。从狭义上来看,生命哲学则专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流行的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借助肯定人的生命价值来冲决理性绝对主义哲学观念的一种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亨利?柏格森、威廉海姆?狄尔泰和乔治?齐美尔是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生命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生命现象当作一种非理性的心理体验或本能冲动,一种绝对自由的创造力量和最真实、最直接的实在。例如,柏格森认为:“生命冲动或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这种冲动变化是在时间上永不间歇地自发地流转,故称为‘绵延’或‘生命之流’。”[1]他说:“绵延意味着创新,意味着新的形式的创造,意味着不断精心构成崭新的东西”[2]“对于有意识的生命来说,要存在就要变化,要变化就要成熟,而要成熟,就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无尽的自我创造。”[3]所以,在柏格森看来,生命本质上就是绵延和持续不断的变化与创造的生命之流。生命哲学家们还认为传统哲学和科学所使用的理性概念和方法只能把握凝固的、静止的、表面的东西,而要把握生命,就必须深入到生命本身中,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去,而这只有依靠非理性的直觉。柏格森说:“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这种方法绝对地掌握实在,而不是相对地认知实在,它使人置身于实在之内,而不是从外部的观点观察实在,它借助于直觉,而非进行分析。”[4]

西方生命哲学启发我们通过对生命的思考来寻求生活的意义以及对人生价值实现的追求,这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反思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生命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石和载体,离开了人的生命,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抽象的东西,失去了其存在价值。所以,从生命哲学视角看,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生命”的发展,用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命关怀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意识形态灌输,功能单一化、功利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能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物质生产和科技创新,而精神家园的建构却被忽视。学校教育也更多地关注社会对人才的知识水平、 科学技能和创造财富能力的需求,为社会塑造了一个又一个 的“知识人”, 却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品质的塑造。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趋于工具化、功利化,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发展的本质。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者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向受教育者极力灌输社会政治思想,将受教育者当作培训的工具,将教育教学作为获得功利的手段,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思想需求和个性特征,忽视了与其进行生命交流,从而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和创造性。例如, 有的教育者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同时,否定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片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及其坚持和实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单一化和教育形式的呆板化”。[5]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确立、内容设置、方法选择时忽视人文关怀,致使 “本可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读物有时成为政策、文件、语录的简单汇编与转述,本可情趣盎然、文采飞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成为枯燥、空洞的政治说教与道德说教”。[6]等等 。柏格森指出:“我们若将目的性理解为一种事先设想的(或是能够事先设想的)意念的实现,那么,生命便超出了目的性。因此,对于整体性的生命,目的性的范畴就过于狭窄了。”[7]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衡量其实效的标准,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觉悟是否高等,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却被无视。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同样重要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僵化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远离生活,缺乏创新性

作为传递一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增设相应的内容,而在实际教育内容中,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却越来越疏远。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局限于书本内容的教学,大学生现实生活比较关注的焦点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过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理论体系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却陈旧落后,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两课”不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把理论的内容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生命哲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传统教育有两个根本的弱点,“第一是它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8]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即在教育内容中片面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统一的标准塑造全部的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从而导致我们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脱节。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育者在施教中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忽视学生主体性

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教育学观念中,教师和学生设定为主导作用与受动地位的形象,两者具有对立性。在课堂上,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看作是实施教育的唯一主体,强调教师作为权威的中心地位,过于关注对学生的控制,使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完全附庸于教师,对教师所传递的思想言听计从,不能提出任何的疑义。这种听话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很少有机会思考,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造成了学生个性压抑。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从属、依附的关系,表明了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学生缺乏主体性,合理需求达不到满足,使他们缺少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宣教,这与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背道而驰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调刻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灌输方法是必要的,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对灌输方法的应用有偏差,过于强调单向灌输,通常诉诸直接的问答式教学、说服、强迫执行、训诫、奖惩以及榜样等,试图使学生接受并最终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以知识来衡量教育的价值,以学到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和判断学生,这是一种强制、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单向灌输模式,教育者把系统规范的思想以一种不可置疑的态度灌输给学生,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被忽视,他们的感受和实际接受性很少被兼顾,于是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学生逃课、睡觉的现象,最后导致出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化”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育人教育,而育人教育不仅是一个阶级统治行为、政党政治行为或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而且是要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行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9]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线,因此,离开对生命的关怀和敬畏,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其本来的面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单是为了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灌输、宣传, 或者纯粹的知识传授, 也不单是为了实现思想认识上的统一, 更不单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 而是为了育人, 为了给学生以智慧、道德和情感的启迪, 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只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大学生,而是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唤醒人性、健全人格、完善人生,指导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真正“人”的育人活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教育目标,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情感变化,不断地进行情感渗透和激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重视学生的思想问题,也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切实从思想上教育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满足大学生生命成长需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这样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关怀到大学生个体,真正焕发出人文关怀魅力,这也是由当今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和社会背景所决定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选择上, 不能不顾实际,停留于照本宣科, 满足于传达文件精神,而应该立足于现实,对内容进行精心编制, 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使之更贴近大学生、更贴近现实生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了应该与当今世界形势发展以及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特点相适应外,必须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需要。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耐挫力弱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使大学生能够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学会发现生活的真谛,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中出现的自杀、自残和其他暴力倾向,积极融入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找寻到生活动力与生存价值,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和幸福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符合大学生生命成长规律

生命哲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不断促进大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不断推进其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满足大学生对完善人生、充实灵魂、提高思想境界的需求,又要促使大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1.教育目的由“知识‘量’的积累”向“生命‘质’的升华”转变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价值和威力。知识价值的凸显就必然使得知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知识“量”积累的多,并不代表个体发展能力就强、生命质量就高。教育不能为知识的积累而教育,因为积累知识的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是要让生命更有价值、人生更有意义。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知识“量”的积累,而忽视了对生命的关怀。“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最终使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10]因此,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心灵净化、人格完善、生命升华, 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滋润心灵的统一。

2.大学生由教育“客体”向“主体”转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和被动接受者,“看不到”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及其多方面的发展需求,“看不到”学生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关注“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的过程,过于关注“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忽视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仅当作个体应该遵守的外在规范和约束,而不是当作有益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由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纯粹的政策宣传、知识灌输和行为约束,本来应该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因此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对教育的内容难以接受和内化。生命哲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状况,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创设机会与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去自觉、独立地思考问题,开发其智力,鼓励其创造。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认可教育目标,自觉内化、接受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主体性人格,才会真正自觉地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

篇4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理学说;善;中道;政治哲学

一、政治学乃最高的善的学科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哲学性,只不过是观察人事的结果罢了。”以前我没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之前,也同样带有这样的偏见。觉得伦理学早就分出去了,真正有哲学趣味的只有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但当我读完《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后,发现真正的哲学思想是来源于实践,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罗素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大概是站在逻辑实证主义的立场上看待哲学的缘故。

将研究人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的哲学定名为“伦理学”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第一章区分理智的品德和伦理的品德时说:“理智的品德是由于教导而生成和培养起来的,所以需要时间和经验。伦理品德则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成,所以‘伦理’这个名称是由‘习惯’这个词略加改动而产生的。由此可见我们的伦理品德不是自然生成的,因为自然生成的东西是不能改变它自己的本性的,例如石头的本性是向下降落,纵然你将它向上抛掷一万次,也不能让它习惯上升。所以我们的伦理品德既不是出于自然本性的,也不是违反自然本性的,而是我们自然地接受了它们,又通过习惯使它们完善的。”由此可知,伦理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伦理是做的、行动的知识,只能在生活习惯中完善起来。

《尼各马可伦理学》全书十卷,内容可以分为(一)第一卷至第三卷第五章是伦理学总论,讨论“善”是什么,伦理品德是什么,以及中道、选择和意志等问题;(二)第三卷第六章起到第四卷讨论各种个人的品德如勇敢、节制等;(三)第五卷专门讨论正义;(四)第六卷讨论道德和理性、实践智慧;(五)第七卷讨论自制和不自制;(六)八、九卷讨论友爱;(七)第十卷又回到总论,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有关快乐的学说,提出思辨生活是最高的幸福。

《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说:各种技艺、知识、行为和考虑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善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目的论色彩)。我们试想:如果在实践中有一种仅仅以它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都是为了它,而它却不以其他东西为目的,那“它”是什么?它必定是最高的善。因此,如果人们努力探求关于这种最高的善的知识,必定给实际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研究最高的善的学科也就是政治学(是实践知识方面的最高学科,不是从理论知识角度谈的)。他说:正是政治学规定城邦需要哪些知识,哪一部分人应该学习哪一部分知识,学习到什么程度。我们看到那些高贵的才能如战术、理财和演讲术都从属于政治学,为政治学服务。政治学还规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因此这门学科的目的便包括了其他一切学科的目的,因此人们的善也就是政治学的善。个人的善和城邦的善即使是相同的,但是获得和保持城邦的善显然比个人的善更大更完满。一个人获得善是有价值的,但为了民族和城邦获得善,更加光荣,更加神圣。所以最高最有权威的知识应该是政治学。

如上面所言,既然一切知识和行为都以某种善为目的,那么政治学要达到目的(即最高的善)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无论是谁也会承认那个目的就是幸福。然而,关于何为幸福,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说明了最高的善即幸福不是一般人认为的享乐、荣誉或财富,又不是柏拉图所说的“善的理念”,而是符合最好的最完善的品德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种幸福观和当时一般人对于幸福的看法是很不一样的。古希腊人普遍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多变的,幸福或不幸福是来自机遇,人们只能消极地接受它。希腊史诗和悲剧中就充满了这类故事。

既然幸福是符合最高的最完善的品德的活动,那么怎样的品质才是合乎道德的呢?亚里士多德指出,伦理品德有这样一种性质,它们总是被过度或不足所破坏。一个人在恐惧、勇敢、欲望时都会感到痛苦或快乐,或多或少会处理不好,造成过度或不及;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对适当的人和对象,以适当的方式去处理,才是最好的,这就是选择适度的中道。

二、最好的政治制度——由中产者执政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过:好的品德在于实行中道,这个原则在城邦生活中也可以适用。

《政治学》第四卷第十一章开始讨论对大多数城邦说什么是最好的政体,对大多数人说什么是最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说这不是通常人不能接受而只有具有天赋并受过特殊教育的人才能达到的标准,也不仅是有雄心壮志的人提出的理想国,而是大多数人能够实践的生活以及大多数城邦能够实行的政体。这就是现实的政制。

一切城邦中的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富的,最穷的,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中产者。他认为中产者最能服从理性,而出身在财富上趋向两极的人都是不听从理性指导的。极富者逞强放肆,极贫者懒散无赖,无论在军事和文职机构中,他们都很难管束,容易对城邦造成大害。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城邦作为一个共同体存在,应该尽可能由平等或相等的人组成,中产者最具备这样的特征。只有由中产者组成的城邦才能得到出色的治理,也最符合城邦的自然本性。中产者是最安分守己的,这样的城邦是最平稳的。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治共同体应由中产者掌权。凡是中产者强大到超过两个极端的富人和穷人时就可以防止政权向极端方向转变,而由富人掌权的就成为极端的寡头制,由穷人掌权的就成为极端的民主制,这二者都可能变成最坏的僭主制或暴君制。而且只有这种合乎中道的政体可以排除党派之争,凡是中产者庞大的地方都较少党争。大邦比小邦少有党争,因为在大邦内中产者人数较多,而小邦的公民往往不是富人便是穷人,中产者微不足道。

民主政体比寡头政体更加稳定持久,就是因为在民主政体中的中产者的人数和地位都超过了寡头制;如果民主政治中的中产者人数较少,穷人占绝对优势,内战就很快发生,城邦也就解体。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作为证明中产者优越性的事实是:很多优秀的立法家都出身于中产的公民,如梭伦和莱克古斯。

亚里士多德说,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城邦不是民主制就是寡头制的原因了,因为大多数城邦的中产者人数不多,富豪或平民的任何一方占据优势,便会压迫中产者,将政体拉向自己一方,建立寡头制或民主制。好比当时希腊称霸的两个大城邦——雅典和斯巴达,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坚持自己的政体,一个鼓励民主制,另外一个鼓励寡头制,之照顾本邦的利益,而不照顾各邦的公共利益。亚里士多德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间形式的政体——共和政体——很少出现,只有在少数城邦出现过。

亚里士多德还指出:无论建立哪一种政体,立法者都得照顾中产者的利益,即使制定了民主制性质的法律,也要将中产者拉拢到政权中来。当中产者超过其余两部分或其中之一时,政体就有可能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篇5

事实上,边界意识由来已久。近代自然权利思想产生伊始即秉持明确的边界意识,目的在于划清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界线,以保障个体的自然权利。只要稍微用心就不难发现,洛克的《教育漫话》与卢梭的《爱弥儿》都在探讨家庭教育,这应该不是什么偶然;他们所讲的家庭教育完全打破家庭教育是父亲职责的传统,都将教育孩子的权利给予家庭教师,这也应该不是什么巧合。他们都主张限制父权,主张父亲的权力仅限于儿童需要他帮助之时,否则父子平等。这种对父权的限制,对儿童独立的崇尚,意味着家庭关系的变革,这种“家庭罗曼史”甚至构成了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的某种集体无意识的家庭秩序想象。这就是说家庭秩序与政治秩序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启蒙思想家正是企图通过家庭秩序的重建来重构国家的政治秩序。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既存在着鲜明的界限,联系又十分紧密,私人领域的教育思考不仅成就了私人领域中的个体权利,而且意在成就公共领域中实现个体权利的想象。

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洛克与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否成就了个体权利教育理念的集体无意识。应该说,这种意识是有的,只不过还没能达到集体的程度。日常生活是个领域分殊的状态,早在十九世纪斯宾塞在论述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时,就将人的生活划分成五大活动领域,各领域有各自的功能;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得意弟子波尔坦斯基将人的生活划分为六大领域:圣灵(宗教)领域、家庭领域、舆论领域、民事领域、商业领域和工业领域,重要的是他提出每一生活领域都有自己遵循的最高价值、自己的秩序观念和自己的价值合理性的证实方式,各领域之间根本没有价值一致性,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一种价值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代替所有其他领域的价值。

领域分殊的认识所以没能成为集体无意识,原因在于对国家的认识。自近代民族国家建立并相互竞争开始,教育成为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工具,由于国家的发展往往以追求国家利益掩盖个人利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教育的发展以牺牲个人利益满足国家需要为前提。教育所奉行的价值观通常是国家在特定时期特殊利益的笼统表达,非常容易导致以某个领域的特有价值代表所有领域价值的不良倾向,原因就在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那就是不同领域之间所遵循价值的一致性,即边界意识的缺失。但遗憾的是,一直作为国家发展工具的教育没有自身的独立性,也就没有了关于教育本身应该拥有什么权利的探讨。失去了自身存在的边界,在其内部的发展中也就难以形成边界意识。当国家利益成为教育自身存在合理性的最佳明证时,个人也就只能充当工具,一切服从于国家需要。所以,要使权利个体成为现实个体,需要观念的转变,需要将洛克与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关于家庭教育中的个体权利思想发展成一种个体权利教育理念的集体无意识,以边界意识代替“统一”思维。唯其如此,个体权利才有望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得到双重实现。

二、个体意识———整合现代教育文化

“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权利文化”是现代教育制度在西方首先建立的精神条件。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石之一是基督教,基督教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来自于犹太教《摩西五经》中的约法精神,是近代社会契约精神、法律观念及道德规范的重要来源,这种契约意识与近代政治哲学中的自然权利观念相结合,形成了西方特有的权利文化,成为西方特有的文化精神风貌,是西方现代社会制度建立的精神保障。当然,西方现代教育制度建构的过程充满权力与权利的博弈。权利要求打破少数人的特权,实现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而特权的持有者当然不会轻易让自己“把成本强加给他人的能力”即权力受损,由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秩序转变的背后,是以权力为核心的文化与以权利为核心的文化之争。但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歇,文化也需要“动态化”的发展。动态化的文化突破了文化对过去原有规范的保存功能,使文化由“产品”转向“策略”,由“过去”指向“未来”,“整合”是文化发展的策略。对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是简单的取舍,而是整合后的再生,是植根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与历史的新文化规范的创造。权利文化对于中国是一种泊来品,其中的个体观念、个性自由、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价值取向是相互冲突的,这种冲突与其说是“东”与“西”之间的冲突,莫如说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这种认识在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中早已达成共识,他们已经认识到古代文化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是相对落后的,中国应取法于西方的现代文明,学习西方的民主,发展工业经济,振兴民族文化。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经走向市场,中国社会已经走向法治,实践已然提出了创建新文化的要求,也已经具备创造新文化的条件,所要做的是将西方的权利文化与中国现有的国情相结合,与中国特有的时代精神气质相融合,“整合”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权利文化,作为统领现代教育制度的精神支柱。

整合的现代教育文化要有明确的个体意识,突出个体权利,个体尊严至上,其精神内涵如下:一是个人观念。杜威对于个人心灵重要性的强调值得我们关注:“实用主义和工具的实验主义强调个人的重要地位,个人才是创造性思想的承担者、行动者和应用者。……个人的心灵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只有个人的心灵才是那个使传统和制度发生变化的器官……”。权利文化是一个个体本位的文化,对于个人的重视落实在教育中应是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个人。二是个体良知。杜威的观点一方面提醒个人观念在文化中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将个人心灵理解为思想与行动的力量源泉,这激发了另一个联想,即“整合”的权利文化要张扬个体的良知。“良知是人类必须坚守的不可或缺的堡垒,在这个堡垒里人们完成其性格的塑造并发展出抵御榜样和众多法律条文之影响的能力来”。“良知越是更积极地走上社会生活的前沿,那么,我们考虑得更多的就不是国家已做了什么,而是国家允许人们能做什么;……是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及其对权力的分立。社会要优先于国家———个体心灵要优先于国家权力。”只有打破权力的垄断,才有可能保证教育制度的道德性。

三是宽容精神。宽容是民主生活的内在要求,是权利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为没有宽容就无法完成权利的下移。文艺复兴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就是宽容精神,有了这个精神才会有受教育对象的扩大,从而突破贵族阶层的垄断。自由主义的奠基者洛克也强调宽容,意在为权利下移创造良好的思想空间。有了宽容才会有良好的竞争,才会有有序的市场,才会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才会为教育制度的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一个社会能够演化到何种文明高度,最终取决于这一社会的精英群体能够在何种程度上保持宽容、开放、明智和自我批判的态度,从而在相应程度上保持着恰当的纵向流动性,以及相应地,让精英群体分享的权利以相应的程度不断扩展到弱势群体”。四是让权利意识成为大众的生活常识。套用杜威关于民主的论说,那就是当权利是个人习惯或个体生活方式时,它只能是一个“道德理想”,只有当权利成为大众的生活常识时,它才会是一项“道德事实”。

三、服务意识———强化教育保障机制

前现代教育建立在等级化与特权传统之上,而现代教育制度则以个体权利为坐标,是以个体权利为本的制度。为实现教育制度由特权向权利的转向,法律是最关键的制约力量,现代教育制度是建立在教育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的。回顾西方现代教育制度建立的过程,无论是初等义务教育的推行,还是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无论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还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完善等等,不仅得益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规的落实,国家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强化国家权力的同时,西方现代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多种保障机制,其中,来自于社会的制约是不可小视的力量。因此,我国教育制度欲实现由权力向权利的现代转向,建构自身的教育现代性,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实现教育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另一方面则要重视挖掘社会力量,以社会制约公共权力。只有国家与社会同时建立起为个体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才有可能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个体权利。

完善国家法制建设,服务个体发展需要。完善国家法制建设就是要强化国家权力,走强国家之路,让公共权力服务于个体发展。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形成了“初见端倪的教育法体系”,即第一层次的《教育法》,第二层次的单行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层次的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第五层次的政府规章。目前的法律、法规解决的是制度化教育中公共领域的教育问题,在公共教育权力如何保障个体受教育权利方面,建立了基本的制度框架。但是,由于教育实践中权利问题众多,加之《教育法》中的权利处于被“虚置”的状态,因此,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权利问题应是当下教育法律建设所应努力的方向。

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权利问题研究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按照领域分化的思维方式,细化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各自的权利问题,二是权利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路径问题。按照边界意识与领域分化的思维方式,在原有法律公权利与私权利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教育领域中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中所有相关权利主体的权利问题,使领域分化后各自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按照这个逻辑,除需完善国家与地方的教育法律法规外,特别需要加强私人领域教育权利的研究。如同制约公权力需要一部民法典一样,教育领域要确保个体权利同样需要一部保障私人领域权利的教育法,以保障教育公权力介入个体私人生活领域的合法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究竟赋予个体什么权利,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权利实现的社会成本,以保证制定法律的可行性。同时,对于法律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确保权利落实,这也可以适当借鉴公共权力制约的司法机制,在执法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可行路径。

加强社会监督,服务个体发展需要。从法律上赋权到实践中真正的享受权利,需要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而加强监督则要寻找制衡公共权力的有效方式,确保公共权力能够服务于每个个体的利益,这对于强国家理念下的个体发展尤其重要。西方的实践表明,以社会制约权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然而如托克维尔所说,“指导社会机器运作的手是看不见的”,特别是当把目标锁定在公共权力的运行上,这就更为复杂,其中涉及诸多相关因素。如何让个体权利能够规避各级政府的权力异化而落在实处,社会学家的想象是建立一个理想的公共领域,让公共领域中形成的公众舆论与国家公共权力形成制衡,以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而导致个体权利落空。公共领域的形成是以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为基础的,需要“重新发现社会”,中国虽然以家国同构为传统,但目前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的力量正在崛起,建构公共领域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如今发达的网络为公共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利于人们积极参与公共问题的辩论与商讨,有利于形成共识,借助于公共理性反映民意,保障权利的真正落实是可行的。以扁平化的权力制约垂直的权力或许可以使权力更好地服务于个体发展。

四、结语

篇6

Camereretal.提出了一个用来决定是否对特定市场进行监管的模型,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对称家长主义,其含义是指能为那些犯错之人创造高收益,与此同时不会或者很少给完全理性人带来损害,其目的是在市场效率和有限理性消费者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该模型假设消费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完全理性消费者(即“1-p”);另一部分是有限理性消费者(即“p”)。那么,一项有收益的不对称家长主义政策符合以下公式:(p×B)-[(l-p)×C]-I+ΔII>0其中,P=有限理性消费者集合;B=有限理性消费者因政策而获得的净收益;C=完全理性消费者因政策须承担的净成本;I=政策实施成本;ΔII=因政策而导致的企业利润变化。如果等式左边的数值大于零,那么就可以证明一项政策的合理性。显然,这种说法更具操作性,也更有实践价值。Minneti应用这一理论分析了是否需要监管销售者环保营销声明,结论表明对其进行监管是必要的,因为这种对有限理性消费者的监管获得的收益超过了给理性消费者带来的成本。Loewensteinetal.则分析了如何改善健康行为,他们认为具体的不对称家长作风政策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争议,但是其指导原则是应当以以下方式来组织和定位制度与激励机制,即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采取能使其受益行为的可能性。因此,这一方法的大规模测试就值得认真考虑。

新型家长主义(NewPaternalism)

新型家长主义从与传统家长主义对比角度进行分析。Rizzo&Whitman认为,“旧”家长主义脱胎于有关善的道德和宗教概念并忽略了个人偏好、兴趣或快乐,而“新”家长主义与这种传统家长主义显著不同,因为它将个人自己的主观偏好作为政策建议基础,新家长作风政策旨在帮助个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主观幸福,因为其自身认知障碍会阻碍其靠自己实现这一目的。Whitman形象地指出了两者的不同:旧家长主义的含义是“我们知道什么最适合你并且我们会让你做到这一点”;新家长主义的含义则是“你知道什么最适合你并且我们会让你做到这一点”。Edwards分析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消费者保护任务,并认为委员会面临的任务不可避免地需要基于行为法经济学的监管,而新家长主义要求委员会致力于规则制定或向法院那些据称会寻求利用次优消费者行为的行业参与者的不公平或欺骗行为。因此,新家长主义不是直接禁止使用某些条款,而是需要在改善决策的同时轻微影响消费者的自由和自主性。

质疑、不足和回应

上文所述三种观点虽然说法不同,但含义类似,在国外用的较多的是第一种,因此,本节集中分析针对自由至上家长主义的质疑、不足和回应。在肯定这种政治哲学价值的基础上,许多人提出了针对使用行为经济学来证明家长主义正当性的反对意见、质疑和不足。但是这些辩论却更凸显了该理论的影响力。Mitchell认为,自由至上家长主义具有矛盾性,因为它不是将个人从非理性倾向中解放出来,而是利用这种倾向驱使民众朝着具有温和家长作风的计划者认为最好的方向前进,而且这种解放不是无成本的,而是将努力提高非理性个人福利水平所付出的温和家长作风成本转移到了理性人头上。他还认为,该说法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声称偏好会对选择框架表现出非理性敏感的说法不可避免地存在逻辑错误和经验疏忽;二是未能证明福利选择优先于自由的正当性;三是忽视了其再分配影响。Salvat指出,自由至上家长主义没有充分区分计划者的职能动机和个人动机,并且如果选择不是自愿的,选择自由就无益于个人自由。但是他也认为将计划者的选择分为职能部分和个人部分,能将家长作风行为领域缩小为计划者的单独个人决策,并且将仁慈行为的不确定性限定在这一领域,以使计划者总是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依照家长主义行事。Korobkin指出,自由至上家长主义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会大大限制其适用的广泛程度。一是外部性问题。它忽略了受监管的个人行为形成的负外部性,既没有提出一种理论来解释政府为何仅仅关心受监管直接影响的个人的效用,也没有提出自由至上家长主义者如何着手考虑对第三方造成的福利影响。因此,这一缺乏单独的外在正当理由的范式就缺少一个令人信服的规范基础。二是不明确性问题。当一个特定选择对个人净效用产生的结果不确定或不明确时,自由至上家长主义只能作为次优解决方案,因为难以或不可能知道特定干预是否会真正实现家长主义的目标。针对上述质疑,Thaler&Sunstein认为,因为信息和情境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没有用来提供信息或选项的真正中立方式。个人在决策之前不得不考虑一些信息,而且个人无法不带偏差地考虑和处理每一条相关信息,此外,信息总是产生或存在于特定情境中。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助推的方式引导个人朝着决策者认为能使大多数人变得更好的方向前进。此外,由于监管不可能无成本,因此只能在帮助那些有限理性人避免犯代价昂贵的错误的同时,不会或者较少地损害理性人的利益。总之,自由至上家长主义不是在两种极端之间寻求平衡的某种中间道路尝试,而是提出了一个通过打破应用领域并将其分解成易于操作的部分,从而保留这两种进路的核心价值的新模型。

结语

篇7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饮食

中图分类号:R459.3; R5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1-0003-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preval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has been increasing these years. Diet is closely related to gout and hyperuricemia. Diet management is an essential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The relationship of diet with gout and hyperuricemia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gout; hyperuricemia; diet

痛风为尿酸盐沉积性炎性疾病,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高尿酸血症。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故既往认为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密切相关。但新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并不只有高嘌呤食物会引起痛风。那么,究竟哪些食物属于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都会引起痛风吗?除了高嘌呤食物之外,还有哪些食物是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避免食用的呢?又有哪些食物适合痛风患者食用呢?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应避免食用的食物

高嘌呤食物

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有海鲜、肉汤、动物内脏和大豆等。Choi等[1]对47 150名无痛风史的40岁以上男性随访12年,发现新发痛风病例730例,发病年龄的高峰在55 ~ 69岁间。研究发现,摄入大量的肉和海鲜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摄入肉量最多组与最少组相比,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为1.41(95% CI: 1.07 ~ 1.86);摄入海鲜量最多组与最少组相比,RR为1.51(95% CI: 1.17 ~ 1.95)。

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不仅与血尿酸水平升高相关,而且研究证实还与反复的痛风发作相关。有研究对633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分析痛风发作与嘌呤摄入量间的关系,发现嘌呤摄入量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4.76[2]。

作为高嘌呤食物的代表,豆制品既往也在痛风患者的禁食名单中。但一项日本的研究表明,豆腐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并不大[3],认为可能是大豆中所含的嘌呤大部分在加工过程中被除去了。最新研究显示,豆制品的摄入总量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间呈负相关关系[4-5],原因可能是豆类富含的嘌呤虽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但其也含有促尿酸排泄物质,且后者的作用更显著。

那么,含高嘌呤的大豆会不会引起痛风呢?一项对2 076人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含高嘌呤蔬菜的摄入与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关系不大[6]。Choi等[1]的前瞻性研究也证实,高嘌呤食物(如大豆)与痛风的关系不大。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大豆或豆制品与痛风发病相关[5]。但为什么含高嘌呤的肉或海鲜会诱发痛风发生呢?现在研究认为,这主要与动物肉中含有游离脂肪酸有关。体外试验显示,游离脂肪酸可与尿酸盐晶体组织相互作用而产生白介素-1β,最终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7]。

酒精类饮料

除高嘌呤食物外,酒精类饮料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目前也日益得到重视。有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提示,啤酒摄入与高尿酸血症相关[8]。一项长达12年的随访研究也提示,痛风风险与酒的种类相关:啤酒引起痛风的风险最高(12 oz/d的RR为1.49, 95% CI: 1.32 ~ 1.70),烈性酒也与痛风相关(RR为1.15, 95% CI: 1.04 ~ 1.28),但葡萄酒与痛风的关系不明确(RR为1.04, 95% CI: 0.88 ~ 1.22)[9]。最近完成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酒精摄入与痛风相关,而且饮酒量越大、风险越高:与不饮酒或偶尔饮酒相比,少量(≤1份/d)、中量(>1份/d、但

含糖饮料

既往人们对含糖软饮料的印象仅在于其可能会导致肥胖或骨质疏松。有学者对9 400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后发现,含糖软饮料的摄入还可提高高尿酸血症风险[12]。这一点也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一项对46 393人进行的长达12年的随访研究表明,与每月摄入

有益的食物

蔬菜和水果

横断面研究提示,蔬菜和水果食用量多的人的血尿酸水平较低(P=0.030)[16]。但前瞻性研究发现,果汁摄入与痛风发作呈正相关关系[13]。因为果汁富含果糖(如苹果汁和橘子汁),所以过量饮用果汁同样会提高痛风发病风险。一项对663例痛风患者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食用樱桃可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OR为0.65, 95% CI: 0.50 ~ 0.85),食用樱桃制品也有类似作用(OR为0.55, 95% CI: 0.30 ~ 0.98)[17],提示樱桃可能有益于痛风患者。

咖啡

一项对89 433名女性进行的26年随访研究表明,饮用咖啡(>237 ml/d)可以降低痛风的风险(RR为0.75, 95% CI: 0.64 ~ 0.95),推测可能是咖啡因通过竞争性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最终降低尿酸生成的[18]。咖啡能降低尿酸生成也在多项其他研究[19-21]中得到了证实。此外,中国人有饮茶习惯,目前研究显示茶与血尿酸水平无相关性,但该结论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21]。

奶制品

Choi等[1]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还发现,奶制品食用量高的人的痛风发病率低,与食用量低者相比,RR为0.56(95% CI: 0.42 ~ 0.74)。但全脂奶因脂肪含量较高,可能会提高痛风风险,故建议痛风患者多饮用低脂奶。一项为期3个月的干预研究提示,富含巨糖肽和G600奶脂提取物的脱脂奶粉可降低痛风患者的复发率[22]。另有研究表明,脱脂或低脂牛奶和酸奶也会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但全脂奶制品没有此益处[6]。

维生素C

一项随访20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口服维生素C可以降低痛风的发生率,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P

痛风患者的饮食推荐

结合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在其的痛风管理指南中提出了对痛风患者的饮食推荐(表1)[25]。

结语

饮食控制对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很重要,建议痛风患者应避免进食动物内脏、含糖饮料和酒,限制肉、海鲜和甜点的摄入,鼓励多食蔬菜、樱桃和低脂或脱脂奶,可适量饮用咖啡。痛风患者还应注意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饮水,保持>2 000 ml/d的尿量。

参考文献

Choi H, Atkinson K, Karlson E, et al. Purine-rich foods, dairy and prote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J]. N Engl J Med, 2004, 350(11): 1093-1103.

Zhang Y, Chen C, Choi H, et al. Purine-rich foods intake and recurrent gout attacks [J]. Ann Rheum Dis, 2012, 71(9): 1448-1453.

Yamakita J, Yamamoto T, Moriwaki Y, et al. Effect of tofu (bean curd) ingestion and on uric acid metabolism in healthy and gouty subjects [J]. Adv Exp Med Biol, 1998, 431: 839-842.

Villegas R, Xiang YB, Elasy T, et al. Purine-rich foods, protein intake,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the Shanghai Men’s Health Study [J].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12, 22(5): 409-416.

Messina M, Messina VL, Chan P. Soyfoods, hyperuricemia and gout: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data [J]. Asia Pac J Clin Nutr, 2011, 20(3): 347-358.

Zgaga L, Theodoratou E, Kyle J,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dietary intake of purine-rich vegetables,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dairy with plasma urate,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L]. PLoS One, 2012, 7(6): e38123 [2014-07-25]. http://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68949.

Joosten LA, Netea MG, Mylona E, et al. Engagement of fatty acids with Toll-like receptor 2 drives interleukin-1β production via the ASC/caspase 1 pathway in 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induced gouty arthritis [J]. Arthritis Rheum, 2010, 62(11): 3237-3248.

Yu KH, See LC, Huang YC, et al. Dietar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yperuricemia in adults [J].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08, 37(4): 243-250.

Choi HK, Atkinson K, Karlson EW, 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men: a prospective study [J]. Lancet, 2004, 363(9417): 1277-1281.

Wang M, Jiang X, Wu W,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gout [J]. Clin Rheumatol, 2013, 32(11): 1641-1648.

Lyu LC, Hsu CY, Yeh CY, et al. A case-control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of diet and obesity with gout in Taiwan [J]. Am J Clin Nutr, 2003, 78(4): 690-701.

Bae J, Chun BY, Park PS, et al. Higher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soft drinks increases the risk of hyperuricemia in Korean population: the Korean Multi-Rural Communities Cohort Study [J].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4, 43(5): 654-661.

Choi HK, Curhan G. Soft drinks, fructose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BMJ, 2008, 336(7639): 309-312.

Fox IH, Palella TD, Kelley WN, et al. Ethanol-induced hyperuricemia: a marker for cell energy crisis [J]. N Eng J Med, 1987, 317(2): 111-112.

Livesey G. Fructose ingestion: dose-dependent responses in health research [J]. J Nutr, 2009, 139(6): 1246S-1252S.

Tsai YT, Liu JP, Tu YK,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and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among ethnic Chinese adults in Taiwan Asia [J]. Pac J Clin Nutr, 2012, 21(2): 263-270.

Zhang Y, Neogi T, Chen C, et al. Cherry consumption and decreased risk of recurrent gout attacks [J]. Arthritis Rheum, 2012, 64(12): 4004-4011.

Choi HK, Curhan G. Coffe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wome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J]. Am J Clin Nutr, 2010, 92(4): 922-927.

Pham NM, Yoshida D, Morita M, et al. The relation of coffee consumption to serum uric acid in Japanese men and women aged 49-76 years [J/OL]. J Nutr Metab, 2010, 2010: 930757 [2014-08-19]. http://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25214/.

Choi HK, Willett W, Curhan G. Coffe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men: a prospective study [J]. Arthritis Rheum, 2007, 56(6): 2049-2055.

Choi HK, Curhan G. Coffee, tea, and caffeine consumption and serum uric acid level: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J]. Arthritis Rheum, 2007, 57(5): 816-821.

Dalbeth N, Ames R, Gamble GD, et al. Effects of skim milk powder enriched with glycomacropeptide and G600 milk fat extract on frequency of gout flares: a proof-of-concep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Ann Rheum Dis, 2012, 71(6): 929-934.

Choi HK, Gao X, Curhan G. Vitamin C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a prospective study [J]. Arch Intern Med, 2009, 169(5): 502-507.

Juraschek SP, Miller ER 3rd, Gelber AC. Effect of oral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on serum uric acid: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1, 63(9): 1295-1306.

篇8

从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后,罗伯特在一家电机专业公司里获得了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他依然痴迷于折纸,下班后就躲进房间,关掉手机和网络,中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开始专心折手中的纸片。

他折的形状越来越复杂,有带触角的火蚁、寄生蟹,甚至还有《星球大战》中的黑武士。慢慢地,罗伯特发现,几百年来,折纸不外乎就是那么几种折法,而且很多复杂的形状是根本折不出来的。于是,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打破折纸的“天花板”,解开折纸的科学奥秘,进而掌握更复杂、更精细的折叠技术。

经过反复钻研,最后罗伯特别出新裁地开发出一种折纸软件。如果想折某种形状,但自己又折不出来,那么只要输入形状的简笔画,该软件就能自动列出所有的折法。很快,苹果公司便发现了这款软件,愿意出资收购,但被罗伯特果断拒绝了。

此后,罗伯特不断完善该软件,很快便让折纸的难度倍增,能折出来的物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带有翅膀和均匀斑点的甲虫……以前很多形状最多只需折叠30次便能成功,而现在的许多形状则要折叠100次。

后来罗伯特干脆辞职,成为一个全职的“折纸人”,“电机领域已经有很多高手了,但折纸领域还没有,我要创新它。”他开始每天努力探究还没被人类折叠出来的高难度形状。

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罗伯特,他们觉得折纸只不过是一种好玩的艺术,没什么实际意义,更不能指望它养家糊口,甚至致富。但罗伯特认为,只要做得够棒,就能!他决定做第一个尝试者!

果然,在经过一段艰难的困难期后,折纸开始在一些领域产生了现实作用。美国航空航天局不知如何将一架特大型的望远镜折叠起来,放入航天飞船里。罗伯特帮助了他们,成功地将望远镜折叠起来,而对方也付给了他一笔不菲的“折叠费”;德国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公司急需一种高超的技巧来折叠车内的安全气囊,他们找到了罗伯特,开出高价请求帮助,问题很快便迎刃而解,随后他们又花了两百多万美元收购了罗伯特的这项气囊折叠专利;一些大型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也求助于罗伯特,请他帮忙设计易于折叠运输的机器人,以减少运输的不便;还有许多生物工程师与罗伯特合作,用他的方法折叠DNA的分子链,用于更广泛、更有效的医学研究,救助病人……现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专家找到罗伯特,希望与他展开合作。

篇9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

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制定危重症患者静脉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blood glucose,BG)的指南,旨在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同时提高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1)对于成人危重症患者,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50 mg/dl以下是否比更高的血糖目标值更能降低病死率?

对于绝大多数成人ICU患者,在血糖大于150 mg/dl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使用标准的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150 mg/dl以下,要绝对保持在180 mg/dl以下,并尽量避免发生低血糖(BG≤70 mg/dl),但对病死率的影响有限。(证据质量:很低)

(2)对于成人危重患者,将血糖控制在150 mg/dl以下对控制并发症有什么好处?

A.对于成人ICU患者的总体而言,在严重并发症上(肾衰、输血、菌血症、神经病变和ICU住院时间)尚无明确一致的差别。(证据质量:很低)

B.建议在心脏手术后实施适度的血糖控制(BG

C.对于ICU严重创伤患者,在血糖大于150 mg/dl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使用标准的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150 mg/dl以下,要绝对保持在180 mg/dl以下,并尽量避免发生低血糖(BG≤70 mg/dl),以降低感染率和缩短ICU住院时间。(证据质量:很低)

D.对于收住ICU的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在BG≥150 mg/dL时给与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180 mg/dl以内并尽量避免低于100 mg/dl,以减少高血糖的副反应。(证据质量:很低)

E.对于脑损伤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血糖低于100 mg/dl。(证据质量:很低)

(3)在综合ICU患者中低血糖的影响是什么?

认为BG≤70 mg/dl与病死率增加相关,即使是短暂的低血糖(BG≤40 mg/dl)也是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时间或频繁发的低血糖明显增加病死率。(证据质量:低)

(4)对于成人ICU患者,如何处理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

建议当BG

(5)成人ICU 患者监测血糖的频次应为多少?

对于绝大多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每1~2 h监测1次血糖。(证据质量:很低)

(6)成人ICU 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便携式血糖仪的准确性如何?

大多数便携式血糖仪是准确的,但是对于静脉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作为常规血糖测定并不理想。临床医师必须意识到在贫血、缺氧及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它的准确性受影响。(证据质量:很低)

(7)成人ICU患者什么时候应该改变使用指尖毛细血管的血标本检测血糖?

建议对于休克、应用升压药、严重外周组织水肿和长期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患者,选用动脉或静脉的全血标本而不是指尖毛细血管的标本检测血糖。(证据质量:中等)

(8)对于危重症患者持续血糖监测可以替代床旁血糖检测吗?

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不推荐或反对在危重症患者中使用血糖传感器持续监测血糖。(证据质量:很低)

(9)静脉用的胰岛素应当如何配置和给药?

建议胰岛素持续输注治疗(1 U/ml)前以配好的普通胰岛素溶液20 ml预充输液管。(证据质量:中等)

(10)成人ICU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地位如何?

对于部分ICU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能是一种替代的治疗方案。(证据质量:很低)

(11)成人ICU患者应当如何停止静脉输注胰岛素?

A.建议ICU内稳定的患者在停止胰岛素输注前过渡到按照既定方案给予基础量/单次量的治疗,避免血糖控制的严重不足。(证据质量:很低)

B.建议根据患者静脉输注胰岛素的病史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计算基础和单次使用胰岛素的需要量。(证据质量:很低)

(12)对于接受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的成人ICU患者,该如何考虑营养治疗?

A.建议计算胰岛素用量时应考虑碳水化合物的量和时间。

B.建议血糖控制方案应当包括非计划中止各种形式的碳水化合物输注时的指导方案。(证据质量:低)

(13)成人ICU中安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建议将胰岛素作为高危药品,需要采用系统的方案以减少错误发生。(证据质量:很低)。

(14)对于成人ICU患者,胰岛素剂量优化方案的特点是什么?

建议ICU制定标准化流程对血糖控制进行管理,包括有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采用精准的检测技术以及强大的数据平台,以评估方案的效能和临床预后。标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当包括:持续的葡萄糖摄入,标准的静脉输注胰岛素的配备,便于床旁调整的剂量规格,频繁的血糖监测,鼻饲营养中断后补充葡萄糖的准备,迅速处理低血糖的程序化的葡萄糖用量。(证据质量:很低)

(15)血糖波动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有什么影响?

数项队列研究证实血糖波动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独立相关。但还没有关于血糖波动的数学上定义的一致标准。建议采用所有发表的干预性研究中都要报告最简单的指标,即每位患者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sd/mean)。(证据质量:很低)。

(16)在成人ICU中需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胰岛素输注方案和血糖控制的质量与安全?

评价总体的血糖控制应当包括血糖的平均值(Mean)和中位数(IQR),以及血糖低于150 mg/dl和180 mg/dl的百分比。建议常规监测低血糖事件并且逐例报告,低血糖占所有血糖值的百分比,胰岛素每输注100 h发生低血糖的次数。(证据质量:很低)。

(17)成人ICU中血糖控制计划对经济和工作量有什么影响?

A.推荐对危重症患者实施监测和处理高血糖的计划,以降低住院费用。(证据质量:中等)

B.建议对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监测和处理高血糖的计划,以降低住院费用。(证据质量:低)

(18)高血糖对儿科危重症患儿有什么影响?

篇10

[原 料]鳝丝75克、茭白100克、面条100克、鲜汤。

[操作方法]1.将面条先在开水中煮熟捞起放在盛有鲜汤的碗内。2.将洗净的鳝丝切成三指宽,茭白切成二寸长丝。将锅烧热后,放入少许油,投入鳝丝、葱末,颠翻几下,放入茭白丝略煸一下后,加入料酒、酱油、胡椒粉和清水,用火烧沸后浇在煮好的面条上即可。

[特 点]呈金黄色,味鲜、内嫩。

蒸牛肉饼

[原 料]去筋牛肉50克,淀粉5克。

[操作方法]将牛肉斩成末,放入少量蛋清、葱末、酒、盐、味精,放少量水和淀粉搅匀,然后作成圆形或菱形牛肉饼,放入蒸笼内蒸大约10分钟左右即可。

[特 点]呈本色,鲜、嫩、原味。

参考食谱之一

[适用对象]从事轻体力劳动、中等身高、体重正常的男性。

[每日营养素]蛋白质70―80克,脂肪50克,碳水化合物260―280克,总热量1800千卡左右。全日用烹调油2匙、盐5克。

早 餐

低脂奶一杯、茶叶蛋一只、蔬菜包子二只(面粉100克,麻油半匙,青菜、香菇、木耳等做陷心)、生番茄一只。

午 餐

茭白鳝丝面(面条100克,茭白100克,鳝丝75克)、茼蒿菜拌香干(茼蒿菜200克,香干30克)。

下午加餐

小苹果一只(连皮120克左右)。

晚 餐

米饭一小碗(米100克)、青椒鸡丁(青椒150克,鸡丁50克)、荠菜豆腐汤(荠菜50克,豆腐100克)。

参考食谱之二

[适用对象]活动较少、体重正常的男性或从事较轻劳动的女性。

[每日营养素]蛋白质60―70克,脂肪45―50克,碳水化合物200克,总热量1500~1600千卡。全日用烹调油2匙、盐5克。

早 餐

低脂奶一杯、全麦切片面包二片、煮鸡蛋一只、生黄瓜半条。

午 餐

米饭3/4碗、鲫鱼豆腐汤(鲫鱼毛重150克,豆腐200克)、塔菜炒香菇(塔菜200克,香菇2只)。

晚 餐

荞麦大米饭3/4小碗、蒸牛肉饼(牛肉50克,淀粉5克)、青椒茭白丝(青椒150克、茭白丝50克)、紫菜虾皮汤(紫菜2克,虾皮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