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管理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现状思考目前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缺乏适用中医药院校的公管专业英语教材。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材只有五本,已出版专业英语教材都是针对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公共管理领域相关知识。对于中医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这些专业英语教材由于没有涉及到卫生事业管理和中医药管理相关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教学大纲规定不尽合理。在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设课任务、设课目的及要求没有一般性的统一规定及针对特殊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对教授内容、数量、质量、教授方法也没有明确要求,对设课目的是否达到要求也没有衡量标准。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原《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就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应该掌握中医药词汇和卫生事业管理词汇,也没有明确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何种水平和能力,更没有相应的衡量标准。
第三,教学要求不明确且教学时间不足。一般本科院校专业英语课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和听说量,才能保证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得到较好的训练。对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1500个左右公共管理专业词汇外,还要掌握2000-2500个卫生事业管理和中医药类的词汇,才能满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应少于72学时,才能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目的。然而,不少中医药院校给予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规定《公管专业英语》只有12周共36节课的教学时间,这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第四,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当。现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翻译与理解。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目前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英语教学仍停留在词汇、对课文解释及英译汉这样的浅层次上,教学方法仅停留在黑板、课本、PPT的基本条件下,缺乏音频、视频等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料。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解与翻译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英语的作用不应仅停留于此。特别是在目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公管专业学生除了能阅读、翻译专业文献外,还应能听懂和表达一些基本的专业内容。
二、改进意见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教学状况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一,加强专业英语师资培训。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师往往是公管类专业课教师,虽具备深厚的专业课功底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但对语言类教学的特点往往把握不够准确;而外语专业教师对中医药知识及公共管理知识又缺乏相应的积淀,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内容理解不如专业教师深刻。为此,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专业教师提供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可以利用集中训练、短期进修等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方面的系统训练,比如近期我校为储备双语师资人才对专业教师开展两期PETS5培训,这大大提高专业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手段。专业英语内容大部分和专业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内容用声音、照片、图表、模型等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生动地接受所学内容,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视频和音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身临其境”的专业英语天地,激发学习热情。本人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系讲授公管专业英语时就广泛使用中医药类英语新闻、哈佛健康图书馆以及其他网易公开课内容,并就播放的音频和视频内容设置专题讨论、布置专业写作、模拟场景练习等,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与技巧。
篇2
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里,就是要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观念。所谓顾客,是指公共部门运作时所需回应的对象。公共部门在市场运作下必须随时保持竞争姿态,对顾客需求的回应成为必要的工作。教育的顾客即学生。但是,教育市场毕竟不是一般的市场,这里的顾客也不是一般的顾客。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观念,才能切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由于有完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坚强支撑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产生的强大力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成为近年来西方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的有益尝试,既符合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需要,也满足了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应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责任减少了,负担变轻了。相反,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大了。从对社会负责、对学校声誉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从学校管理者到每一位教师都不应该产生“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学校、教师无关,甚至放松管理的错误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只注重教材、教法向注重学习者的需要转变。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适用性
公共管理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实际体现就是“以生为本”,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人的作用的重视。其丰富内涵在于:以人为本是一种执政理念。为谁掌权、为谁执政、怎样执政,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基本内容。以人为本是一种衡量标准。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是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把符合客观规律同反映人性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结合起来,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2)“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涵义
首先,培养人才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次,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为主体。要把教师的主体精神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办学。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关心人、尊重人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来营造学校师生身心愉悦的、亲和的良好氛围。
(3)“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涵义
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关心学生为关键,服务学生为方式,发展学生为目的,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重点和关键。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构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放下架子、抛弃权威,将自己与学生置于“人与人”的生活关系上来,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情感关系。关心学生,即关心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实施个性化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主动去研究、去理解学生,及时地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等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服务学生,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变管教为服务,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真正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并以服务的方式做好对学生的成才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发展学生,即学生工作要以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最终归宿。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都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一些决策机构可以邀请学生会的代表参加,保证学生在学生管理的决策中发挥作用,这是学生参与学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即从制度上保证学生的利益得到重视。
第二,以学生工作者为本,发挥学生工作者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首先,明确学生工作者地位,激发工作热情,学生工作者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深入学生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学生实际,同时要积极做好学生工作者的后勤保障工作,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合理需要。
第三,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突出的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因而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就应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均匀,总体看身心发展不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不稳定。因此,应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要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凸显人性化管理
管理中要注重人际的和谐。首先,管理措施要科学、合理、突出服务性。学校要按照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切都要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和谐校园建设相衔接、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制度体系。组织学生参与有关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有效监督,使学生管理工作尽快驶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其次,管理内容要更加人性化、宽泛化,突出个性发展。对高职学生来说,发挥个性,就是在学习上发扬自觉性、积极主动性,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和方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选择,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不能硬管,也不能管死,更不能不管和放任自流。既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又要严格要求、坚持原则。走尊重学生权利、科学管理之路,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篇3
为确保办公室安全,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制订本制度。
1、办公室内不准存放资金、存款单、有价证券及其他贵重细软物品。
2、对确需存放挡案资料、各种仪器或其他贵重物品的办公室,必须采取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由专人管理。
3、办公室内要时刻注意用电的安全,不私自使用大容量电器,要经常检查线路安全,要有控制电源、火种的安全具体措施。
4、每天最后离开办公室的教职员工,必须关好门窗,关闭电灯、电源、水笼头。
篇4
关键词:施工组织;进度管理;设计管理;工程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日益增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管理水平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科学的施工设计与组织,是铸就优质工程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小浃江小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管理。
1小浃江小学工程项目及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小浃江小学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青墩片区,地块北侧至小浃江学校配套道路,南侧至季景路,西侧至小浃江学校。综合教学楼:地上4层,建筑高度17.22m,建筑面积13400㎡。食堂:地上2层,建筑高度9.62m,建筑面积1760㎡。体艺馆:地上3层,局部4层(其中一层为地下室),建筑高度17.22m,建筑面积1780㎡。地下室面积12000㎡。工程建设的目标为,创建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作。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项目承建单位需要选派相应的工程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并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合同条款,明确划分职责和义务,从而满足项目业主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质量做出承诺,并且采取有效的保证措施。另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进度。除此之外,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积极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1]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浃江小学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2小浃江小学工程施工的重难点分析
笔者分析了小浃江小学工程施工的重难点,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首先,本工程有一个一层地下室。做好支护和地下水处理工作,是施工中的关键工作之一。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及本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制订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其次,本工程为多层框架结构,楼体不高,施工楼面定位测量较为困难。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放线测量工作,并且安排专业人员严格审核测量结果,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最后,本工程的施工工期较短。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作,并且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保证工期和质量。
3针对小浃江小学施工项目重难点,合理开展施工管理
3.1做好支护工作
本工程有一个一层地下室,因此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做好支护和地下水处理工作。本工程地下室的±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3.42m,自然地坪标高3m,相对标高-0.42m;底板垫层标高-4.92m,基础挖深约4.5m。基于此,施工单位制订了科学的地下室支护工作方案。本工程支护采用排桩+一道水平支撑和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放坡的形式。3.1.1确定施工流程(1)排桩+支撑施工流程。排桩+支撑施工流程为基坑轴线放样→支护桩施工→挖土至环梁和支撑顶标高→设置放坡坡体和坡面混凝土面层并设置好排水明沟及集水井→挖地槽至环梁和支撑底标高→设置水平环梁和支撑→分层放坡开挖土体至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人工边修土边设坑底垫层并设置坑底集中排水→挖地槽至承台和地梁底标高→基础梁板施工→浇混凝土换撑板带→拆除支撑→地下主体结构向上施工→分层回填夯实→向上作业。(2)水泥土挡墙施工流程。水泥土挡墙施工流程为搅拌桩施工→设置放坡坡体和坡面混凝土面层并设置好地表排水明沟及集水井→分层开挖土体至地下室底板标高并设置坑底垫层→设置坑底集中排水→挖地槽至承台及地梁底标高并做好垫层→基础梁板施工→地下主体结构向上施工→分层回填夯实→向上作业。3.1.2做好围护结构本工程围护排桩墙采用直径为600mm~700mm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笼采用焊接,主筋保护层厚度50cm,锚入压顶梁内600mm,桩顶超灌900mm,并嵌入压顶梁内50mm。凿除浮浆后的桩顶混凝土标号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围梁和支撑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宜采用开槽浇筑混凝土支撑。只有在压顶梁、围檩和支撑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施工单位方可开始挖土施工。(1)深层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本工程支护桩外的止水帷幕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的水泥采用P.O42.5水泥,水灰比小于0.5。施工单位计划安排2台水泥搅拌桩机施工。首先,施工单位应保持场地清洁、通道畅通,产品、配件、原材料应堆放整齐。其次,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设置机械设备参数,例如搅拌桩机械的灰浆泵输送量以及搅拌轴的提升速度等。此外,施工单位应根据搅拌桩机在不同挡位上的转速以及升降速度来确定好单位时间的供浆量。最后,施工单位应做好数据控制工作,将数据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本工程中,桩位偏差应<50mm,垂直度偏差应<0.5%。另外,相邻桩的施工时间间隔应<12h。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与相邻桩无法搭接时,施工人员应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等补强措施。(2)质量控制。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检查水泥、沙石等材料的质量。另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检查桩位是否有偏差、桩体强度是否符合标准等。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及时检查钻头的磨损情况、水泥浆参数、桩体的长度及标高等。在成桩28天后,施工单位应钻探取芯,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2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
本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工期较短。因此,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管理部门应结合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类因素,客观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2]从工程管理角度来看,管理部门应根据总进度、各阶段进度、月进度、周进度来实施计划管理,并且做好定期检查和总结工作。此外,管理部门还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如三级网络管理模式等),强化管理意识,突出管理重点,从而保证总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在施工进度控制中,月进度是最小的控制单位。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各分包商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工程任务。本项目根据相关规划,并且结合施工特点和现场条件,将总工期确定为660日历天。因此,在每一个环节,管理人员都应该积极做好人、财、物配置工作,并且保证圆满完成各项任务。3.2.1分析影响工期的因素笔者根据以往的工程施工经验,将影响工期的因素划分为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两大类。工期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3.2.2采取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在施工组织结构方面,建筑企业应采取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将工程项目作为对象,同时采取合适的核算方法,以实现工程建设目标为导向来保证工期。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从而有效把控工程进度,具体方法如下。(1)施工各方应积极配合项目经理的工作,并且相互协作,从而为工程进度提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经理应根据进度来分解计划和实施方法,并且对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动态管理。一旦出现特殊情况,项目经理应及时调整计划。此外,项目经理应根据施工进度,做好人、财、物调度,从而实现动态平衡。[3](2)建筑企业应建立定期会议制度。项目部应组织相关负责人开会,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并且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准备。(3)建筑企业应每半个月召开一次项目协调会。项目建设各方(如甲方单位、设计院、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等)都必须参与。建筑企业可以通过项目协调会来掌握各方情况,协调各方工作,做好内部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规划目标。另外,建筑企业还必须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各方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工期。(4)建筑企业应做好工程施工准备工作。建筑企业不仅需要保证各个施工工序之间紧密衔接、密切配合,还需要保证各个相关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另外,建筑企业还应优化工作方法,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3.2.3做好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技术管理是指施工企业对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制度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各项技术活动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技术工作的各种制度包括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技术装备管理制度等。[4]在管理架构上,技术管理总负责人是项目总工程师,实施部门是技术部,他们与工程部、质量部、安全部紧密配合。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工程图纸说明、工程技术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持续优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施工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图1 工期影响因素图从而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建筑企业还应保证图纸符合工程标准、满足施工要求,从而为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5]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的架构为,技术管理总负责人是项目总工程师、机电经理,实施单位是设计部。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设计图纸管理。管理人员应严格把控设计图纸的质量,做好出图进度控制工作、设计交底工作、图纸会审工作。(2)设计进度管理。在审核阶段,管理人员应积极把握工作进度,并且按时间节点来合理管控。(3)设计协调管理。在工程施工设计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重视设计协调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协调组织,从而实现各专业设计一体化。(4)设计问题处理。当出现设计问题时,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排查和定位问题,并且采取协调措施加以解决。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作,有利于保证工程的工期与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应根据相关标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另外,建筑企业还应协调人机料与施工方法、施工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设计管理、施工进度管理,从而建立良好的施工秩序,保证工程质量,铸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张荣.精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分析[J].纳税,2021,15(31).
[2]刘俊恺.施工阶段代建单位“5C进度控制法”要点简析[J].砖瓦,2021(10).
[3]王冶.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J].砖瓦,2021(9).
[4]贺雄,毛丰强,杜飞,等.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工程施工组织及工期管理[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9).
篇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理念的创新,而创新,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其基本内涵和要求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基层工商部门,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去呢?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以下三点:版权所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三种意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和倡导“三种意识”,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要有创新意识。今年,市局按照求真务实、量化管理、便于操作的原则制订且实施七大考核评价体系,达到了科学评价、符合实际、群众服气、促进工作和人的转变的要求和目的。作为基层工商局,我们一定要在克服困难中捕捉机遇,在解放思想中创新方法,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进一步转变工商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构筑发展平台。二是要有责任意识。省局××局长来我局视察工作时指出:要有守土有责的忧患意识,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市场监管的职责,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这一重任,监管和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再是,加强队伍建设,把奖惩和干部进步联系起来,让埋头苦干、敢于承担责任和绩效突出的同志得好处,得重用,只有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能够稳定、才能够健康发展,才能够形成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导向。三是要有服务意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把管理职能转到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成为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就必须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心,树立以服务为价值取向的行政执法观念,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本地投资创业。同时要主动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投资者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大力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干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关键靠人,本质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向前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首先,在执法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观念,如对经营场所、住所检查,对涉及个人物品扣押等强制措施实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热情服务,实行“首次违规警示教育”等制度,坚持重教育、轻处罚,先教育、后处罚,变事后监管执法为事前引导服务,避免“一查、二罚、三吊照”生硬执法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推动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在内部管理中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与竞聘上岗,从用人制度上消除“动力缺乏症”和“中梗阻”现象,增强基层干部围绕中心、严格执法、服务发展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工作规范,明确机关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明确赏罚标准;对于已经建立的规章制度狠抓落实执行,不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第三,坚持正确的考核奖惩标准。逐步完善现有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竞争的考核奖惩机制,使全系统各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努力在全系统形成上下同心、上下同欲,同奏一支曲、同唱一首歌的和谐局面。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综合执法水平
我们认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有效地提高我们的综合执法水平,工商部门不应该唱“独角戏”,自导自演,应当切实转变观念,注重内外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首先,改善外部环境。
(一)是主动参与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地方的经济实力是工商执法的基础,经济发展与工商行政执法间有着“鱼”和“水”的关系。只有辖区内经营主体的类型和数量增加,区域性经济才能活跃,经济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以及经营者接受管理的意识才能随之增强,工商部门在实施管理时才能树立权威,执法案件的种类和数量才能增加,执法效能才能不断提高。
(二)是主动与有关政府部门沟通和协调,不断完善市场监管协查机制。工商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尤其是我们基层工商局处理突发事件的个案时有发生。目前,由于受到立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工商部门的强制措施的力度还不够。因此,我们在行政执法和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取得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公安、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使之形成联动执法、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减版权所有少执法阻力,才能更好地为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创造条件。例如,去年,我们在争取到地方党委的支持下,并借助城建和房产部门的力量,对全区建筑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整顿;再是借助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力量整顿了车辆运输行业市场。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主动宣传工商法律法规,争取社会对工商执法工作的支持。我区经营者绝大部分是本地人员和农村进城的农民,受其宗族意识、传统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存在对工商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日常监管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处罚,而是在引导教育其守法经营的基础上,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使之认识、理解和支持工商工作。对于屡教不改、暴力抗法等顽固者,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执法,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等方式,扩大执法工作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社会舆论监督中构建具有权威的工商执法平台。
其次,加强内部管理。
(一)抓教育,强化执法意识。一是要强化政治学习,使管理人员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醒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责任感,自觉摒弃“重收费轻管理”的不良做法。二是要端正执法思想。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让执法人员在个案中受到教育和启示,进而增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抓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我们应当立足自身潜力,以知识更新为重点,组织好内部人员的培训,每逢新法规出台,都要及时组织学习,使新的法律武器尽快应用于实践。
(三)抓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一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错案追究制度,明确违法失职、滥用权力等行为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防止错案的发生。二是要完善办案奖惩制度,鼓励争先创优,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调动执法人员办案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巡查执法办案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巡查执法纪律和执法管理监督。
(四)抓创新,提高执法效能。一是改革市场监管机制,实现区域管理与巡查制的有机结合,确保对辖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全方位的综合监管。二是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我们的综合监管效能。逐步推行网上登记、网上年检、网上查询、网上收费等网络化办公,以切实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和综合监管效能。三是继续完善主动缴费制,解决执法的人力资源。去年,我局规费收缴实行主动缴费制后,全局一线收费人员减少到5人,规费收缴再破历史新高,同时使我局原本有限的人力解放出来,充实到执法办案和市场巡查工作中,以致于我局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并且取得了较好成绩,被市局评为预算管理、执法办案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三个项目的先进单位。
篇6
作当中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本文对中学图书馆学生义工的组织与管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中学图书馆开
展这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案例。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 学生义工 组织与管理一、 引言
近几年,随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等对学校图书馆软、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各学校提高了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加大了包括馆舍、图书资源、设备等的建设投入。但人员编制不足、人员配置不合理、非本职工作任务多等仍然是制约中学图书馆发展的根本问题。一些中学图书馆为了缓解日常管理中人员不足的问题,并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积极引入了学生义工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组建学生义工队伍,学生义工人数由最初的18人扩充到现在的近60人。我校图书馆义工组织的建立遵循的是“班级图书管理员——图书馆义工——图书馆义工社”的分步发展模式,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图书馆义工达到“完善自我服务,实现自我管理”。学生义工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确给图书馆减轻了一定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中学图书馆义工的组织
(一)义工的选拔
许多中学图书馆刚引入学生义工时,通常都是从组织班级图书管理员开始的。班级图书管理员一般由班主任推荐,每班一到两名,平时主要负责本班教材的领取和分发、班级借书证的办理等。班级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开架书库、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库室课后开放的值班工作。随着学生参与的人数增加,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的程度加深,由学生义工自己选拔、组织成立的义工社团已经是势在必行的。
我校图书馆由上届义工负责新义工的选拔工作。选拔过程先组织报名、面试。报名采取定名额、自愿报名的方式,由上届义工社管理层担任考官,审核报名材料,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时按学生申报的岗位及各自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分配工作岗位,最后组织面试合格的学生参加图书馆学生义工上岗培训课程。新义工招募结束后,由上届义工社长组建新一届的图书馆义工社,义工社分工设置如图:
社长是在上届副社长中竞选产生的,主要负责义工岗位巡视和监督,确保工作落实到部门;副社长由本届义工自荐产生,主要负责组织本工作组内新成员培训,确保工作落实到人,并监督工作质量;常务部主要负责义工社经费使用情况和财务工作,协助社长处理社内日常事务;宣传部主要负责图书馆板报的编辑和出版,义工社活动的各种宣传;策划部主要负责策划和组织与图书馆或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图书馆义工社实现了学生义工“自我管理”的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地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和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义工的培训
学生义工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概况、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分类方法、图书检索方法等业务技能。培训的第一部分,要求学生义工首先熟悉整个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要求,基本了解和掌握图书分类法和本馆的排架原则等。第二部分的培训内容是具体到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由该部门的图书馆老师和上届义工做详细解释和示范。第一部分的培训由图书馆老师主讲,之后再将学生分组,到图书馆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实际操作和练习。通过培训,使准备上岗的学生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工作岗位的职责、图书馆的基础知识、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各项内容。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强调义工工作要“守时”和“负责”,教育学生要在工作中领悟“义工”的无私奉献和我为人人的精神。
三、中学图书馆义工的管理模式
(一)建全义工管理制度
图书馆义工社成立之初,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我们制定了《图书馆义工社管理人员职责守则》、《图书馆义工社管理人员工作安排表》等。另外,义工在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遵守相应的工作规程,完成岗位任务。图书馆为每个服务岗位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每位学生义工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义工服务评价表》。学生义工每次上岗时,在评价表上记录好服务的时间与内容,每次服务结束后由学生义工对自己当天的服务情况作出评价,记录在评价表中,学期末图书馆老师会根据义工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交给其所在班的班主任。
义工毕竟还是以学业为主,经常由于考试、上课等原因会出现到岗时间不确定,导致工作交接不及时。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义工社专门安排副社长担任“值日社长”,负责学生义工的工作监督,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情况,如有无迟到、早退等。值日社长还要填写《值日社长巡视情况登记表》,做为对义工工作的监督和促进。
(二)建立义工激励机制
义工服务不讲求物质回报,奖励以精神层面为主,图书馆除了尽可能在专业知识、人际交往、沟通技巧上通过培训和实践满足义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义工给予奖励:如给义工提供《社区服务证明》;进行了优秀义工评选,举行优秀义工表彰大会;利用学校宣传栏对优秀义工进行宣传,体现图书馆对优秀义工的尊重和对其工作的肯定;对优秀义工颁发奖状,赠送纪念品等;图书馆还根据实际情况,对优秀的义工给予特殊待遇(提高借阅册数,便利使用图书馆资源等),这些表彰方式受到义工的欢迎。
四、结语
中学图书馆引入学生义工开展服务工作,这一举措对图书馆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图书馆应当探索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服务模式,不断地完善和落实这一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义工的主动意识,发挥他们身上蕴藏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巨大热情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服务他人的社会实践大平台,让学生义工服务的热情、激情能在书香中更好地传递和传承;图书馆通过引入义工,实现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篇7
以往的学生管理是以学生校园内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习而展开的校园内的学风建设、行为纪律、党团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管理,这种管理对于需要走出校园的工学结合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缺少了校外的部分。我们需要的是以校园外的实习实训为中心,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而开展的管理。
2 校企共管
要彻底改变顶岗实习前企业、学生互相没见过面、对彼此都一无所知的情况,因此对于工学结合学生的管理就不能是学校单方面的封闭式的管理,而是打开学校的大门,邀请企业进入,共同管理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在注册入学条件下,甚至可以尝试“企业推荐入学”,即企业推荐认为值得培养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或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企业从学校招生阶段就介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再定向输送回企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将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尽快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3 跨年级、跨专业、跨系管理
对工学结合学生的管理要突破原有的班级管理的限制,改变一个班一个管理方法的情况,改变辅导员只管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在高职院校一师多事、多职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队伍团队的力量,要讲究团队合作、分工分责,实施跨年级、跨专业、跨系的“大管理”模式,允许其他人对自己的学生“说道”。笔者所在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下设公共管理、老年、护理3个系,目前开展工学结合的主要是公共管理系的旅游管理专业和老年系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我们在工学结合学生管理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院办公会议专题讨论部署工学结合有关工作,并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各系、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顶岗实习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考核。二是由行政副院长主要负责工学结合工作,统一对各系实施管理,并整合有关教师、辅导员队伍,按实际需要进行组队,由教师、辅导员共同负责在某一个企业实习的学生。三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骨干作用,由学院党总支统一在条件成熟的实习企业设立学生党小组,牵头实习企业的学生管理工作,统一安排各实习企业的学生负责人,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管理的最优化。
4 互动式管理
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工学交替”“2+1”“订单班”等等都有被采用。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学习模式,必须要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合作来完成。学校、企业、学生在工学结合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三方之间不存在谁领导谁、谁从属于谁,三方之间应当形成良性互动。
4.1 发挥学校互动平台的作用
学校在校企生三方互动中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是企业和学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对企业实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校向企业进行诉求,企业对实习中学生的职业标准、职业道德通过学校向学生进行提出,同时学校通过对企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学业、管理提出要求。校企生三方只有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三方共赢,促进工学结合向前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在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前,都会举办“双选”会,邀请合作企业到校,企业选实习学生,学生也选实习企业,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可以进入同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双选,让企业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最终达到企业和学生都满意的结果,同时对于个别学生由学校出面和企业进行协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企业可以去。
4.2 三导师共管学生
为工学结合的学生设立3个导师,即校内教学老师——专业指导老师,校内辅导员老师——顶岗实习管理导师,校外企业主管——企业指导老师,由三导师共同管理学生,实现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全覆盖管理。当然,设立三导师的前提是有效的校内教学和学工的整合、有效的校企沟通。
三导师之间应当形成对学生信息的共享,即校内导师要知道学生企业实习阶段表现情况,校外导师要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三导师沟通渠道,制定三导师定期会晤制度,共同商讨和研究学生的管理。同时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不单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企业实习成绩,通过三导师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在企业实习阶段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励,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5 市场化管理
市场化管理即按照人才市场上对学生提出的用工要求来进行的职业化管理,要求高职院校改变原来的“行政化”“机关化”的管理方式,以满足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满足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第一目标。
篇8
一、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意义
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就是为学生创设仿真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其他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决策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将与教学实际相符的案例应用到现实教学中,由于这些案例来自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学生在应用这些案例时也将获得真实感受。一般来讲,仿真型案例具有零散性与隐秘性,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而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应用的真实案例则能够让学生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及时准确做出正确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决策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
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学生在讨论中会很自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实现合作,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不再畏惧沟通,同时,学生也能学会尊重他人,急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能学会聆听他人心声。从另一角度讲,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久而久之,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能增强。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一味的依靠教师学习,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就需要重视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以后,学生为解决问题就会投入一定精力,将自己所掌握的管理学知识全部融入其中,这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正式学习某章知识以前,学生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形成整体思路,以便在课堂上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讲给其他同学。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他人认可,所以也就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后阶段,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做成总结报告,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强化其文字表达能力。
二、知识转换在案例中的体现与注意要点
(一)知识转换在案例教学中的体现
通过长期实践教学得知,工商管理教学中有很多案例都要将企业经营背景作为教学一部分,在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中发现,学生能够将现实观点与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最终构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实现知识转换。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转换较为复杂,只要学生认真研究也会将问题解决,同时学生学习能力也将得以提升。为实现知识转换能够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出来,还需要做好以下设计:首先,布置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好学习任务,确定好学习目标。其次,让学生认真学习教学案例,并以个人形式做好案例相关信息收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案例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再者,重视小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然后对此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能够了解学生思想深度,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关注课堂讨论,这一部分属于案例教学重点内容,由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不同,就需要通过讨论来确定该观点是否正确,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换,最终实现观点融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案例分析以后,应要求学生做好报告,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理思路,还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二)知识转换中应注意的要点问题
要做好工商管理教学工作,一定要应用到案例教学,这也是实现知识转换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在知识转换中需要注意的要点问题。首先,选择合适案例,尽管教师为学生选择了一些案例,但可以发现这些案例基本都来自国外,与国内实际要求不符,同样也与我国人才培养计划也不相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也产生了可用于教学的案例,所以,应将这些案例应用进来,深化学生理解。其次,控制好案例教学过程。由于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就需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习知识,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学生就会认为基础知识学习不重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串联在一起,还能构建统一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更多工商管理学知识。最后,在工程管理教学案例应用中,为实现知识转换,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打分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小组研究情况给出合理分数,并采用小组间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篇9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现代大学制度在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于19世纪洪堡改革。当时洪堡大学提出的大学精神成为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精髓。但是现代大学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高校自身,也已经跳出校园走向了社会,大学的使命也正一步步在变化。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正在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丰富起来。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出发,大学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共事业中的一个部分,服务社会并且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从而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许就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新内涵,也是现代大学赋有时代性的表现。
二、现代民办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如果政府对于政策和法规制定不健全,民办高校自身管理不规范,往往存在制度缺失。因此从民办高校所处的社会系统来看,政府与民办高校之间有两种不同层次的关系:一是民办高校在政府合理调控和作用下健康繁荣发展;二是由于政府的错位、越位等管理方式的不同束缚住了现代民办高校的发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代民办高校也正积极寻求解决与政府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的大学章程制度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也是解决如何建立现代民办大学制度的重要载体。
(一)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提供强有力的监督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民办高等院校依然存在着政府在教育管理领域的“越位”和“错位”等现象。政府对于社会管理一般在提供制度建设、社会秩序保障、完善和协调服务机能上发挥作用,对于高等教育管理上也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同时加强了对教育制度的管理和调控,通过财政拨款等措施来为各类教育事业提供经费,现阶段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也投入了更多的经费支持。政府对待民办高等事业管理要正确把握度量,转变管理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将中介机构和组织引入到我国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上来,通过间接管理的方式改善治理关系和方式。积极发挥教育中介组织的作用,对民办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合理评价,政府从宏观上对民办高等教育实施引导,并不直接进行具体事务的实施和操作。在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方面,由于社会大众对民办性质的不理解和不确定性,经济投入和财政支出都相对较少,民办高校能在政策上得到支持,而资金支撑则要依靠学校自身发展。
(二)完善高校自身管理机制,建立现代民办大学制度
现代民办大学制度围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最终建立起来,而民办高校自身的管理体制是限制和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民办高等院校的自身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民办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自身的问题,例如民办高校招生问题、收费标准问题、教学质量问题等方面。因此要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运行机制,现代民办大学制度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民办高校要确立“民办”的教育定位,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现代民办大学的内部制度指的是建立完善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以及促进民办高校内部激励机制这两方面的内容。其次,依据办学体制的不同,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或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加强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建设,发挥教授、专家在教学、科研决策中的作用。再次,发挥教代会、学代会、教职工大会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扩大系部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系部的作用,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这些措施都很好地促进了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的创新,并且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三)民办高校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保护高校办学自
著名学者E.菲吕博腾和S.佩杰威齐通过产权有关理论文献进行总结,产权主要指由于物的存在而建立起来的使用者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行为关系,不仅仅指人和物产生的关系。产权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预期,从而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的内化为激励。产权也存在着配置不合理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所谓“产权界定”是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形式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谁投资、谁拥有产权”是产权界定的原则。也有些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存在着显性投资和隐形投资。例如省市政府的非连续资金投入,依托原先高校的品牌影响、教学与管理的投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无条件支持与配合。如何合理界定这些产权的归属,都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省市政府作为主办者和民办高校要进一步明确与其之间的关系,完善科学合理、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建立健全大学章程是现代民办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
政府需要通过对高校的整体规划、制定政策立法、合理评估和资助拨款等方式来实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依法治校是进一步明确高校与政府的权责关系和范围的重要方式。
(一)制定实施大学章程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我国大学内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理顺政府与高校自身的关系,最根本的是要有治理和管理依据。引入适应现代大学发展的组织管理制度,都要以法律法规为根本。当前四个全面中要求要全面依法治国,高等教育事业也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部分,应该遵循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才能够稳定、健康、长久发展。大学章程正是这样一种法律性制度,是高校自我约束的内部法则。在制定大学章程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并完善地分析高校所处的内外部的法理关系,合理处理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是民办大学章程制度建设的根本目标,能够起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提升民办学校教学水平,帮助其自身良好健康发展。这里谈到的章程建设的主导者并不是政府,但是不能否认政府在对建设大学章程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单纯地认为大学章程建设仅仅是大学内部自身制度的建设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不仅要分析大学自身发展的内部原因,更要联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外部环境,这里就有政府、国家和社会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的变革。实际上,政府和大学本身才是制定大学章程建设的真正主体,尤其是在民办高等教育中建立合情合理的大学章程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健全的大学章程,是政府有效管理民办高等学校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章程制度规定了大学内部治理的结构、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使民办高校的发展适应政府、社会、学校自身的需要,制定完善的大学章程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法律途径,是对大学内外部治理结构相互连接的具体规定。大学章程在高校内部管理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高校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大学章程是实现自主办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篇10
论文关键词:质量控制;项目施工;手段;管理人员
目前,建筑市场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工程建设实践活动中,加强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高素质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为此,国家教育部专门出台《关于制定高职高专专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以促使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下面,本人就自身的行业工作经历和高职教学工作经历,就高职教育中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在教学中的取舍简要地谈一些认识。
一、认清专业教育的侧重,依靠健全的教学管理、专业支撑保证体系,结合社会、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有取舍的开展课程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快速为企业带来利益,其具备的技能和技术是行业实践工作中具有现实操作性、积累性的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协调不同环节的生产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工作的专业技能。具体说就是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符合企业用人的刚性需求;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市场竞争优势;是否为企业持续的发展提供人才优势状态是关键。
二、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现实工作为背景,探讨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的刚性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在此前提下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企业下属的各施工单位,也应建立各自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实现各自的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应根据工程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运动规律,把影响这些环节的技术、管理和人员验收、因素全部控制起来,对工程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所有的质量活动中都要进行分析,全面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要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每项活动前都应有计划,使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把质量缺陷降低到最低状态消灭在形成过程中。
三、行业、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体系划分和工作流程,结合学生的特点有取舍、生活化地讲授专业工作技能
(一)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组成
1、工程项目实施目标管理。根据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分为任务承担;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测;功能试验;竣工交验;回访,返修八个阶段。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从事各项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权限,使之能按要求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制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措施。把同工程质量相关的各项工作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转贴于
3、组建质量管理小组,承担并协调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二)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流程
1、施工前准备。组织各方主体进行设计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目的是使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明确工程的特点、技术要求和施工技术措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加快施工进度,按期完成施工任务。贯彻以样板指导施工的原则,以样板工程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2、施工过程控制。建筑产品使用功能能否满足需要施工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职能就是根据设计和技术文件规定,为达到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对各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采取具体措施。
简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