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

篇1

1.1有机农业概念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5]。1.2有机农产品概念有机农产品是严格按照国际公认的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法规生产的纯天然、无污染、有益健康的优质安全食品,由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方式生产和加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物质[6],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等。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有机食品所涵盖的范围逐渐扩大。1.3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相关性有机农产品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有机农业的原则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不打破生物循环链的生产方式。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心食品安全问题,有机农业不光是在发达国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即使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也正在悄然发展。目前正值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有机农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业基础好,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已经具备开发有机农业很多有利条件。

2“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2.1食品安全的需要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目前人类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类癌症的大幅度上升,无不与化肥农药的污染密切相关。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2.2生态保护的需要可以打造环保品牌,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目前国内其他烟叶生产区生产烟叶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农药的持续使用增加了病虫的抗性,破坏了原有生态链条,且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改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学肥料而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极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2.3“清江源”品牌提升的需要有利提升“清江源”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有机农业产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提高园区主打农产品在国内和地方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2.4提高园区当地收入的需要有利于增加园区就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有机农业是种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虫问题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全新的观念。有机农业食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比普遍产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五倍以上。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园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3“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的品种和布局“清江源”有机农业烟叶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示范区海拔900-1300公尺的4000亩烟叶生产基地,主产以烤烟和白肋烟为主,生产基地辐射涵盖全州烟叶生产基地单元,覆盖面积30万亩。有机烟叶生产严格执行州(局)公司烟叶生产标准化方案,主要遵循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土壤改良、秸秆还田、施用生物有机肥并减少无机肥料施用、严控除草剂、杀虫剂等有害环境的农药、采用天敌或物理方法(黄板、黑光灯)防治害虫。“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其他品类如有机食用菌(香菇)、芫荽、白菜、洋芋、玉米、有机豆类等生产已经取得国家认证的有机(转换)ISO22000:2005和Haccp品牌认证,认证面积总计360亩,对各个品类的生产严格执行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和规范,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部分贴牌的有机蔬菜已经可以供应周边超市。3.2“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3.2.1“公司+合作社+农户”是目前园区有机生产主要组织模式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在园区发展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但具体的组织管理形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其他地区相比,园区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决定了其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主要特征,由于认证成本、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风险等原因,单一农户难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就成为有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因而,由公司进行有机农业方案制定,合作社兼有加工与贸易双重职能,与农户集体签订有机生产合同,负责以议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农户集体的生产,直至采取由公司统一供应所有农用物资,派出公司人员常驻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等措施,从而确保生产的有机完整性和可靠性。3.2.2“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种具体模式(1)公司和农户直接签订协议,由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和统一供给主要投入物资,公司以一定价格回收产品,简称公司化订单式,该种方式适用于多年生经济作物或本地试种新品种等。(2)公司通过合作社和农户打交道,按照高于市场价格回收产品,简称合作社式,该种方式适用于农民熟悉的蔬菜品类的生产。(3)公司把农民的土地租过来,吸收农民成为员工,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简称反租倒包式,该种方式适用于有机烟叶生产。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兼顾公司和农民的利益,使有机生产管理规范化,确保有机产品质量,是园区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3.3“清江源”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3.1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3.3.2园区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导致单位生产成本高,加上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销售成本更高,致使周边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同样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同时存在生产不足和产品过剩的问题,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产业的机遇与对策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201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指出:“重视提高烟叶安全性水平,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加强烟叶产地环境研究控制,规范农药使用,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建立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发展烟区生态农业”。从源头上抓好原料生产,为卷烟提供非常可靠的原料保证,已成为领导重点关注的焦点。尤其在“532”、“461”品牌规划落实中,需要可靠的烟叶来做保证,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出安全的产品质量,才能把烟草品牌做大做强。4.1大力发展“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产业的机遇4.1.1有机烟叶充实“清江源”烟叶品牌内涵国内有机产品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有资料显示,国内知名烟叶品牌如“清江源”、“金神农”、“凉山清甜香烤烟”、“丽江特色优质烟叶”竞争已初步定型,国内烟叶市场格局已三分天下;同时一部分成熟的烟叶生产基地已在悄然实践“有机烟叶”的新概念,如“丽江特色优质烟叶”“、红塔玉溪庄园”、和Sunel公司在土耳其种植有机香料烟。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环保优先、最贴近自然的由有机农业打造的纯天然烟叶成为“清江源”有机生态烟叶的重要内涵。4.1.2示范园区有机农产品与“清江源”品牌的环保效应相得益彰作为“清江源”科技园区次要农产品出现的有机豆类、蔬菜、食用菌等取得国家食品安全认证或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清江源”园区生产的标注有SO22000:2005或Haccp等农产品市场将受到市场青睐。4.1.3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要求园区发展有机农业人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对有机农业日益重视。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农产品消费。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编制了园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有机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奠定了园区有机农业发展的基础。4.2“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对策4.2.1以提高公众认知度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工业企业为创建平台,全面推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强力充实“清江源”有机烟叶的内涵,是提升科技园区烟叶乃至大农业生产体系品牌效应的关键措施。4.2.2依靠现代技术进步实施园区有机农业在烟叶生产上必须遵循恩施州公司颁布的强制执行的标准化生产法规,大力实施诸如标准化烟叶育苗技术体系,烟叶大田病虫防治使用生物与物理防治手段如黄板、人工驱虫、黑光灯灭蛾、生物性诱激素、天敌灭蚜等先进技术,使用减少土地危害的化学肥料、使用生物有机肥。强调精耕细作、用养结合、秸秆还田、保持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有机农业的精髓,同时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的进行新的运作。4.2.3依托科研部门和工业企业共同开发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有机农业生产面临着病虫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等诸多难题,因此需要依托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依托科研部门的专门资源,特别是需要与工业企业联手开发,成立相应的有机农业生产创建平台,从生物技术、生产资料研究、开发咨询重点研究,使园区有机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持续提高。4.2.4横向开发有机农业品类,拓展示范区品牌效应围绕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建设的开展,以纯天然无公害的有机蔬菜、豆类、瓜果等生产逐步满足园区及周边市场的需求,夯实“清江源”品牌内涵,拓展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品牌效应。要全方位的进行各品类蔬菜、瓜果、食用菌的有机认证,严格执行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以科技园区的有机农产品提升园区的环境意识,提升产品的横向品牌效应。

5“清江源”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篇2

关键词:乡村旅游业;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

一、前言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其对经济的拉动性日益显现,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中国,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旅游业不仅对城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农村旅游业开发也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旅游业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宁乡是湖南省有名的旅游资源大县,是充分利用旅游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典范。而作为“湖南农业第一县”,宁乡县大部分地区仍为落后闭塞的农村,在旅游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经济增长缓慢。因此,研究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着相当强的现实意义。

二、宁乡县旅游概况

1.旅游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宁乡经济发展繁荣昌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湖南省三强。旅游业在宁乡县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体来说,宁乡县旅游收入的增长快于GDP增长速度。2011年全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638亿,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2.9%,旅游经济总量和增速领跑长沙;旅游业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5.2%。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宁乡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

2.整体品牌形象的构建

品牌效应的实现,将成为旅游业最大的推动力。五年来,宁乡县旅游业迅猛发展,打造了“神奇宁乡,我心向往”品牌;而在去年,宁乡县政府着力打造以“瞻以养德、泉以养生、禅以养心、动以养气、食以养胃”为内涵的“五养之乡帀中国宁乡”旅游品牌,以实现营销的目的。

3.客源地特点

根据调查,宁乡的主要客源来自本地市场,长株潭地区的客源占到40%,这与宁乡紧邻长沙市区的区位优势有关;省内游客的比例占到28%,大多数来自于周边城市;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也达到了15%,多为观光型游客,一般是去长沙旅游顺道而来的;而海外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仅为2%。

三、宁乡县旅游区周边农村地区经济现状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宁乡县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与周边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在抽样调查了宁乡旅游区周边部分农村地区的大体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现状后,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发现:

1.人均年收入

从上图中看出,自从2007年宁乡县成为“中国旅游强县”以来,旅游区周边农村地区人均年收入增速加快,在五年里增长率接近一倍,领先于县内多数非旅游农村地区,旅游经济对人均收入的增长有一定的作用。

2.主要收入来源

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有37%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传统的农耕,22%是外出务工,16%是旅游服务业,剩下的25%是其他;而10年前的情况是:50%以上的家庭靠种田维系生活,其他的大多是外出务工。

3.当地劳动力结构

从上表看出,在这些农村中大部分劳动力年龄集中在41~50岁,且大多数为女性,整体文化程度水平偏低。

4.在当地旅游业中的参与程度

据调查,在受调查的100位农民中,有62位参与到了当地旅游服务行业的工作中,参与度为62%。具体参与情况如下:

上图反映出,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主要类型集中在旅游区的服务业(如:零售、清洁、交通工具出租等);排名第二的是“农家乐”,近几年在宁乡农村地区兴起,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专业技能性较强的导游以及需要一定管理及营销能力的旅行社参与度却不高。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支柱产业地位没有确立,缺乏固定的游客市场

从上文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宁乡县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仍没有得到稳定的确立,其对GDP的贡献、对周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达不到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地区应有的水准。

与其他知名度较高的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如张家界、凤凰等)相比,宁乡固定的游客市场少,大多数游客只是到长沙旅游再顺便到宁乡看看,甚至有的外地游客根本不会到宁乡来,尤其是国外游客。

2.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发达

宁乡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十分不便,且各大旅游点分布零散,各点之间空间距离大,这就增大了开发的难度,成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最大瓶颈。例如知名度较大的沩山风景区距长沙市区就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不完备的接待设施、不成系统的旅游路线使得宁乡旅游区的影响力范围非常有限,客源地集中在长株潭地区,难以形成旅游的大环境。

3.旅游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统一对外的整体形象

虽然有“五养之乡帀神奇宁乡”的品牌形象作为引导,但从整体看,宁乡旅游开发各自为政,分散出击,恶性竞争的现象仍严重存在。个体商户多,合营企业少;“农家乐”多,旅行社少;抄袭模仿多,自主创新少……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以黄材镇为例,因为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在此出土而成为旅游地,但是当地四羊方尊仿制品大多粗制滥造,且缺乏品牌营销和包装,难成气候。

这说明旅游区的盈利性机构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只要能赚钱就可以做”的错误观念在旅游区居民头脑中仍存在,这与全县快速发展的旅游形势和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需求不适应。

4.缺乏技术型人力资源的支持

通过对县内旅游区周边农村经济现状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查,可以发现虽然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比例较高,但是大多数从事的是旅游区基本服务业(零售、清洁、交通工具出租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导游和旅行社等行业却少有人涉足,大多依靠从城市地区引进的有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

工作的技术含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利润的高低,而由于当地缺乏这些技术型管理人才,大部分利润落入了城市的管理机构手中。这是宁乡旅游业始终无法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建议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可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1)交通:加快县内旅游区环线公路的建设,推进县乡公路建设,并且优先旅游区所在的乡村道路建设;(2)住宿:政府选择性扶植、规范管理高质量“农家乐”,杜绝恶性竞争现象,实现合作共赢;(3)旅行社:对旅行社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服务到位、价格公道的旅行社。

2.提高管理水平,树立品牌理念

宁乡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而在旅游市场上真正的比较优势来自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确立。目前,宁乡旅游区仍然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的发展期,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能力之所以较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内在的比较优势。

针对目前大部分乡村旅游区功能混合不清的问题,管理层可以先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如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再合理分区规划,建立起整合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同时,宁乡应该在“五养之乡”这一品牌形象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一个“养”字,涵盖了游客在宁乡各地旅游的独特身心体验,也契合了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心理特征。只要建立整体形象,规划设计、宣传包装、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效率都会提高。

3.建立当地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

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就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1)充分利用当地导游的优势,强化对本土导游的培训与教育,将导游的本土优势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建设一支思想业务素质高的导游队伍;(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返乡就业,改善当地劳动力结构和整体素质,从而使相应劳动力工作收入直接成为当地居民收入;(3)对当地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认可自身所在旅游区的市场定位,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营销观念,提高他们在当地旅游业中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魏小安 刘赵平 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144—147.

[2]王良健: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战略[J].社会科学家,2002,17(5):23—27.

[3]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J].建筑师,1998,8(5):41—50.

篇3

关键词:有机农业;产业化;对策;宜春市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717-02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1]。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宜春市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宜春市的宜丰、上高、奉新、靖安、铜鼓等县(市)有机农业已经起步。宜丰绿色大米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靖安绿色椪柑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成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有机稻、木姜、小葱、百合、毛豆、竹笋、蜂蜜、山茶油等30多个品种的有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5个县(市)都有一定基础。

宜春市有机农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末,近几年发展较快,尤其是万载县的有机农业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2]。1999年,万载县利用自身生态优势,依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照国际生产有机食品标准的要求,开发建设生态有机示范园区。2003年,万载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战略决策,制定了《万载县有机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2006年又及时确立了“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取得明显成效,有机食品正在成为万载县的重要产业。2007年底,万载县实施有机农业项目的乡(镇)已由当初的茭湖乡发展到9个乡(镇),有机认证耕地面积已发展到0.43万hm2,野生采集面积1.14万hm2,有机认证品种已达到29个。万载县已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水稻、有机木姜生产基地,有机水稻、木姜、小葱、百合、竹笋、蜂蜜、山茶油等29个品种通过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有机认证;有6家企业取得有机加工资质认证,其中青叶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龙牙百合有限公司引进外商投资1.6亿元建成金源农业公司,其年加工有机农产品3万t,是我国现今最大的有机蔬菜加工企业之一。欧洲小葱、藠头食品出口到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竹笋、木姜等10多种蔬菜罐头全部销往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反季节香菇销往广东、香港等地区,年出口创汇达到500万美元,有机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2]。该县有机农业示范园区——茭湖乡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万载县有机农业生产为宜春市有机农业生产开了好头,但纵观全市,尽管各个县(市、区)都已开展了此项工作,认证了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品种,但发展很不平衡,既没有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更没有建立真正的有机产品品牌优势。

2 影响宜春市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1 有机农业在多数地区仅处于起步阶段

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有机转换过程,过程完成后必须进行有机产品论证,取得有机产品标识,才能大规模地发展。宜春市除万载县外,其他县(市)有机农业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停留在绿色食品的发展过程之中,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

2.2 生产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概念认识不清

一是对有机农业强调建立持续的生产体系不清楚,把有机农业仅看成是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传统农业,把发展有机农业简单地当成走回头路。二是把有机农业转换期出现的情况当成整个有机农业,认为有机农业的作物品质低、营养差、产量低。三是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者概念混淆,用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替代有机农产品。

2.3 农民的短视行为影响有机农业的长远发展

农民讲究实惠,而有机农业需要3~5年的有机转换期,有机转换期收入较低使一些农民难以接受。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农民也受短视行为影响,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有机农业产品的品牌发展。如万载县有机农业发展源地茭湖乡尽管有机农业已深入人心,但据调查,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时常有施用农药、化肥以增加产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2.4 政府、社会、农民三方未形成合力

万载县明确提出“生态立县,有机富民”,靖安县提出将该县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有机农业县,其他县(市、区)也有一些提法和思路,但各县之间协作较少。宜春市高度重视有机农业发展,成立了有机农业办公室。虽然办事机构齐备,但上下齐动、各方形成合力不够。

3 宜春市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建立与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

发展有机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齐心参与,必须建立与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对有机农业的管理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认证、稳步发展。如加强有机农业、有机产品生产的组织和归口管理;制定和完善法规标准,严格实施有机质量控制;出台扶持政策,实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有机生产技术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加强有机生产的配套产业开发,为建设高标准有机基地创造条件;建立宜春市的有机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等。

3.2 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走综合开发之路

宜春市有机农业发展有下列有利条件,①生态优势,宜春市自然生态条件好,有利于发展有机农业;②有机农业发展的基础好,目前有机农业发展面积达6 667 hm2,为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③政策优势,宜春市政府把有机农业作为农业的四大重点产业来推进,在人、才、物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

利用生态优势可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例如该市竹材加工和利用历史悠久,在80、90年代竹产业的加工产品基本是“三板一筷”(竹地板、竹胶板、竹模板、卫生筷),通过对竹产业的技术引进以及科技创新,目前该市的竹产品已经发展到竹键盘、竹鼠标、重竹地板、侧压板、竹纤维以及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等[3-5]。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有机农业。硒元素是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防衰老、排毒解毒等功能。宜春市的袁州区和丰城是富硒地区,丰城富硒农业产业园中富硒蛋、富硒大米及袁州区的富硒矿泉水已有一定名气。将有机富硒农业策划好、宣传好,提高其知名度,从而提高产品价格和市场占有率。

3.3 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发展宜春市优势产业基地相结合,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选择发展势头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支柱;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

3.4 形成各县(市、区)有竞争力的有机农产品产业

规模

结合宜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自然条件、自然作物品种分布,重点发展以下产业:①以袁州区为中心、以青龙高科为龙头的有机油茶产业;②袁州、上高、万载三县(区)低丘岗地有机苎麻产业;③袁州、上高、万载、宜丰、铜鼓、靖安、奉新六县(区)低山丘陵有机茶叶产业;④袁州、万载、宜丰、铜鼓、靖安、奉新五县(区)丘陵有机猕猴桃、板栗、香菇、竹笋、野菜、中草药等产业;⑤平原地区的有机水稻产业。

参考文献:

[1] 周泽江,肖兴基,杨永岗,等.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2):700-704.

[2] 孙国琴, 阳思春.万载有机农业产业化之路[J].国际农产品贸易,2005(4):50-51.

[3] 吴大付,王小龙,刘毓侠,等.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河南农业科学,2002(10):48-50.

篇4

(一)有机农业的含义

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二)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的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是一种新兴产业,指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生长调节剂)、抗生素、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禁止辐照处理。

二、雁鸣湖镇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雁鸣湖镇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座落于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的吉林省雁鸣湖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经营出口有机小粒黄豆等农产品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有机农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从2002年起,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公司在稳定贸易出口的基础上,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积极向农副产品深加工方向转变,先后组建了六个子公司,重点从事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的配套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食品中摄入的营养要求提高,由于豆制品含有丰富优质的营养成分继而豆制品类耕地面积比重逐年增大,仅次于粮食主体玉米的比重。

(二)雁鸣湖镇特色有机食品(有机大豆、小粒黄豆)发展现状

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高蛋白大豆和小粒豆最佳种植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高蛋白大豆和小粒豆的生长,这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据考证渤海时期即有种植,有记载的面积是1924年种植10475公顷,占粮豆面积的15.6%。据敦化市统计局统计,从1999-2008年有机大豆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敦化市小粒黄豆具有径粒小、口感好、色泽亮、豆皮薄、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该市小粒豆历史悠久,品质好,营养价值丰富。吉林1号在敦化市具有以下特性:每公顷单产水平3500斤,具有产量高,粒型小,抗逆性强的优点,改变了该市小粒豆品种的缺点,并形成了本地制种和异地制种相结合的良种繁育制度。后来吉林小粒3号、吉林小粒4号、吉林小粒6号、吉林小粒7号都是吉林省农科院在吉林小粒1号的基础上通过野生大豆杂交选育的,和敦化的本地品种长白一号(俗称压破车)具有同源性。由于小粒黄豆营养丰富,现在被用来生产纳豆,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出口到日本。纳豆是由小粒黄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的一种微生态、有机健康食品。纳豆在日本盛行一千多年,并形成了丰富的纳豆文化。纳豆是世界230多种普通食品中唯一能溶解血栓的食品,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在被各国医药食品行业所重视和研究开发。

三、雁鸣湖镇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明确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2000年以来,以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安全、优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雁鸣湖镇抓住时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但是有的部门或机构片面夸大有机食品在该镇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将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称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目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既面临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的矛盾,又要满足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相当规模和适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二)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雁鸣湖镇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对付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地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发展有机食品要从基地抓起,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经过2-3年的转换期,而转换期间的产量一般不高,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开发缺少经费,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三)将技术与当地实际结合的能力较低

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雁鸣湖镇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培训或指导,忽略主动将技术与当地实际结合的能力。在没有项目或当地技术咨询力量弱的情况下,引导农民进行有机生产就显得十分困难。尤其在一些贫困村落,农民没有知识,缺乏经验,没有足够的进行创新的自信心。

(四)缺乏有机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敦化市政府对开发有机产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据调查,有的村屯有机农业刚刚起步,先行的部分农民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但政府苦于经费有限,对有机农业的深入发展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有机农业生产中难以给予资金支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妨碍了当地有机农业的推广和深入。由于农业项目投资期较长、收益率偏低,商业银行不愿投资农业领域,而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比较窄、职能单一,不能有效提供服务。

(五)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雁鸣湖镇农业龙头企业总量不足,且缺乏规模大、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这是制约雁鸣湖镇有机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现有的大多数龙头企业内功基础差,自身的水平低。一部分龙头企业的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名特优产品的比重低,企业规模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有机农业进一步向优质、高效和外向型方向发展。

四、雁鸣湖镇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有机农业的功能定位

一般来说,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难度要大于常规生产,这是事实,但是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雁鸣湖镇没有开发相应的技术,价格优势没有得到实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相当部分有机农业不仅在技术和生产上可以与常规农业抗衡,而且完全具备竞争优势,关键是如何转型。这在雁鸣湖镇有机大豆生产中已经得到证实,如果再加上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其竞争力必将进一步增强。综合比较各种农业发展的探索模式来看,现代有机农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兼顾生产、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需求,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它的比重小而轻视。

(二)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这就需要农业、环保、海关、技术监督、认证认可、工商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家层次的农业经济立法相呼应,雁鸣湖镇急待建立本地区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建议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本地区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三)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集农业环保、植保、土肥、种子、栽培、管理、收获、包装、储运及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农民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强烈的绿色环保观念。为此,雁鸣湖镇必须强化对农民的绿色环保认识,利用地方众多相关媒体积极宣传,家喻户晓;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大规模培训农村骨干力量。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农民熟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及有机农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四)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扶持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都应该制定政策,积极鼓励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认证,除了在基地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配套方面给予优先资金扶持外,还应该为现代有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同时,加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增加有机农产品的比重。雁鸣湖镇继续实施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对于列入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的产地,在土地整理资金、生态补偿基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另外,该地区应重点扶持与农业增效和与农民增收相联的有机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雁鸣湖镇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促进有机农业的产业化。

篇5

关键词:有机农业;稻田养鱼;共生系统

引言

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机农业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其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特点,不仅维持了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也创造了极大的市场机遇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1稻鱼养鱼产业发展现状

稻田养鱼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分布区域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区有江西、湖南、辽宁、吉林、浙江、云南、贵州等,各地区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基本相同,普遍实现一田稻鱼两用,将稻田的功能性发挥到极致。据科学研究表明,稻田养鱼的生态结构可以实现稻田的产量增加,同时,稻田的鱼生长也极为健康,市场反响热烈。尤其是在经过后期相关产业的深度加工,为稻田养鱼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例如,吉林省企业针对稻田养鱼的生态模式,提出了渔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了尽可能保持鱼的鲜活程度,将收获的活鱼放在充满氧气的包装袋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在5℃以上范围内,可以存活3到7天,进一步提升稻田养鱼新的销售形式,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输送新鲜的活鱼。江西乐安县出台了发展稻田养鱼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稻田养鱼,提倡生态模式采取稻田套养鲤、鲫、鳝等,条件成熟可套养殖甲鱼、蟹、蛙、田螺等经济品种,将收获的活鱼加工成鱼干销售。这样的加工模式,不仅提升了鱼的综合价值,也间接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全新发展。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新的销售模式,增加了新的销售收入。这些技术带来的发展变革,也是稻田养鱼的新营销模式。不仅仅是鱼更加受欢迎,稻田的发展更是值得深度推广。稻鱼共生系统下的稻田产量,无论是质和量还是亩产效益都可以和单一种植水稻一较高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仅如此,稻田米的种植形式属于有机农业种植,因此,其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2稻鱼养鱼的意义

2.1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

由于全国各地区的稻鱼共生系统的鱼类种类各不相同,以江西乐安县为例,乐安县位于江西中部四季分明,适合鲤鱼、鲫鱼、鳝鱼、泥鳅、荷包鲤等,品种极为丰富。稻鱼共生系统可以为水稻和鱼提供相适宜的生存环境,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虫害的发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绝佳的保障,同时,针对稻田不使用任何农药,最大程度降低了水中的污染物质,保障了鱼类的生活环境。并且,稻鱼共生系统中,如果发生水稻病害,例如叶鞘、叶片等部位受病,稻田中的鱼可以剥食受病部分,减少病害的延伸和发展,降低病害传播。不仅如此,还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水稻受病的几率,降低风险的发生。而被鱼吃掉叶片后,增加了通风透光能力,进一步降低水稻纹枯病、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仅是受病叶片,还有一些特殊的虫害,鱼都可以帮助水稻提高抗风险能力。例如螟虫,对于水稻的危害能力极强,但是,一但螟虫在稻杆之间转移过程中,掉入水中,那么就成为了鱼的盘中之物。另外螟虫喜欢从底部侵蚀禾苗,而底部的叶稍已经被鱼类剥食,因此,降低了危害及风险。另一方面,不少昆虫都喜欢将卵产于稻杆底部,例如稻飞虱,而鱼类的存在,再一次保护了水稻,减少了虫卵的有效孵化。经过科学验证,不养鱼的稻田发生螟虫危害的数量是养鱼的稻田发生螟虫危害的数量的600倍以上,植株危害比是200倍以上。因此对于水稻的保护作用不言而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养鱼稻田的发生几率降低了一半以上。

2.2抑制稻田杂草生长

传统的稻田种植模式,是单一种植水稻大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获得稻谷产量。但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不仅会产生部分农药残留,降低了稻谷的市场价值,还会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而稻鱼共生系统则与众不同,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还改善了稻田中的生态模式,不仅减少了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还可以获得优质产品,增加额外收入,同时,鱼可以广泛觅食水中大量杂草。因此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田上基本没有杂草,除草效果优于除草剂,也可以节省施洒除草剂的人工费。通过科学统计,稻鱼共生系统可以减少费用支出,对于广大传统种植户而言,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2.3提升土壤肥力

传统稻田种植中,为了确保稻田足够的养分和能量,需要不断补充各种肥料,如钾肥、氮肥、磷肥等,提升土壤肥力,确保稻谷增产丰收。而有机农业是坚决抵制各种化学肥料的使用,尤其是额外地添加一些生长激素。有机农业的生态理念,是打造无污染、纯绿色、纯天然的农产品。因此,为了提升土壤的肥力,稻鱼共生系统中的鱼类粪便成为了稻田的养分,同时,适当地投入一些有机肥料如人畜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为稻田提供更多的营养和能量。

2.4提高经济效益

在我国高端农产品市场中,占据主流的基本都是有机农业的产品,因此,市场前景广泛,经济效益突出。例如吉林省著名的柳河大米,乐安红米都是有机稻谷的典型,不仅市场需求能力旺盛,同时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受到广大种植户的热捧。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是有机农业的普遍现象,而稻鱼共生系统中,渔业和稻谷的双向发展,不仅增加更好的综合效益,也带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经济优势极为突出。受各种惠农政策扶持,稻鱼共生系统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还可以为当地的农业产业打下夯实基础。例如辽宁省盘锦市,不仅仅是盘锦河蟹名满天下,盘锦的稻鱼共生系统生态链极为完善,不仅鱼类资源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盘锦大米的美名也在东北传扬。为当地的经济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篇6

关键词 有机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前景;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77-02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QI Jing SUN Yu-tao CHANG Hao

(Anhu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prospect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pres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prospect;China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农产品的农残问题严重[1-4],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追求“绿色”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如今这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人早已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他们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健康上,有机农产品应运而生。有机农业是具有严格标准的生态农业类型,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为了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环境、生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发展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也顺应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5-7],不仅有利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农民本身和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可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现分析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1 中国有机农业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1.1 价格高

因为有机农产品的价格相对于普通农产品来说较高,所以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会由于高价格而避而远之。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产品销量低下、价格高也是当前国内有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固定的、传统的对于农业的思维定位,使大众从根本上认为农业的成本和农产品的售价都是在固定的范围之内,因而人们一时难以接受新兴的有机农业及其所带来的农产品的价格问题与品质问题。

对策:应从思想角度入手,打破思维定式,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清扫障碍。如组织一些关于有机知识的宣讲会或是演说,让更多的人开始“听说”有机;再者,可以在小区或是乡村里,由一些干部组织有机教育活动。一切旨在逐步转变根深蒂固在人们思想里的农业观念。

1.2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信任危机

即便有机农业被人们熟知,可是他们对有机农产品却并不信任,随便一点的变故都会让他们对有机产品产生抵触,因而也会阻碍有机农业的发展。政府机制的中立态度和有机认证机制的监管不严格,导致有机市场鱼龙混杂,易引发信任危机。

对策:做好有机认证,用事实说话。让事实去证明有机农业的优越性。政府应当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同时敦促有机认证部门做好监管工作,不让真正的有机农产品流失,更不要让其他农产品扰乱有机市场,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干净且严格的环境。这样,即使有机产品不会成为大众化产业,也会成为一种品牌,在其市场里成为时尚。

1.3 国内有机农业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当前,国内有机农业发展得不是特别顺利和快速。发展有机农业所需的外在和内在条件使得有机农业发展得有些缓慢甚至困难,因为要想在一片土地上种植有机产物,需要3年的缓冲期来改良土壤,同时也会花费人力和财力。另外,有机农业的发展还需要适合的环境。

对策:多同国外先进有机企业交流,学习他们的技术并加以拓展,使得新技术更加成熟,然后应用于国内有机农业。同时,国内也应当积极开发各种一流技术。邀请国外专家前来指导国内的生产技术,带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努力发展有机基质栽培技术,不仅节省了改良土壤所需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土壤改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保证了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大大加强了有机农业的发展力度,加快了发展速度。另外,有机农业种植区域应当远离市区,确保环境的适宜。

1.4 有机农产品的贮藏和运输问题

当前有机农产品大多是一些果蔬产品,为了保证果蔬的新鲜,在贮藏和运输上还要多加注意和改进。

对策:在现有的保鲜技术上加以改进,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在运输时尽量采用快速运输的方式,并确保产品在到达顾客手上时依旧如刚刚采摘下来一样,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保证纯天然、无污染。

1.5 劳动力问题

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做农业不是一个好的出路,他们认为在如今的社会里,做农业就代表了地位低下、身份卑微,从而导致未来可能无人从事农业。劳动力的缺失是有机农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对策:这需要从教育的角度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人们了解到做农业并不是一种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表现。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职业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同时,在学校开设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并且提升农业的就业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让其在短时间内出现在大众视野,会有效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1.6 有机农产品的单调性

有机农产品大多局限于果蔬类,特别是蔬菜类,使得有机农产品的种类单一,竞争激烈。

对策:发展其他的有机农产品,使得有机农产品丰富化、高质量化。同时,来一次彻底的“有机大冲洗”,将一些假冒伪劣、混杂不清的有机农业撤出,使得各有机产业间实现正常、合理的竞争。

2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展望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能够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繁衍生息,功不可没的根本原因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有机农业思想的延续。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定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与环境的互动必将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3-6]。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有效结合,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国际化进程,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限制,加速我国农业产业的战略结构性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业基础好,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如果发展顺利,预计在今后10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3%[5-10],中国将成为第三大有机食品生产国和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国,中国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5.0%,也就是50亿~60亿美元的规模甚至更高,毫无疑问,开发有机食品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3 参考文献

[1] 周泽江,宗良纲.中国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 杨松.云南省有机农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18):5573-5575.

[3] 马卓.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11):338-342.

[4] 单吉.从有机认证制度看中国有机农业发展[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5] 单吉.认证制度的建构与有机农业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4(4):81-86.

[6] 李云,靳红玉."三品"认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6(14):4-6.

[7] 丁长琴.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理论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12(2):122-128.

[8] 丁长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篇7

    一、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1.全球有机耕作面积概况据Helga Willer[1]在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共有3 700万的有机农业用地,大洋洲是全球有机耕作面积最大的洲,约1 200万,其中99%分布在澳大利亚;在欧盟(含12个成员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列支敦士登、爱尔兰、挪威、瑞士)以及土耳其等国约有805万有机耕作面积;拉丁美洲国家有机耕作面积已达到800万;亚洲有机农业发展快速,目前从事有机耕作面积为315万;北美洲从事有机耕作面积为245万;在非洲尤其是非洲南部国家,有机农业发展较快,从事有机耕作面积为105万。全球有机农业种植面积位于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美国[2]。全球1/3的有机农业用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拉丁美洲国家,其次是亚洲和非洲国家。

    2.全球有机食品市场现状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Organic Monitor调查显示,2009年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了550亿美元[2]。根据SOEL-FIBL 2009年度调查,全球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了全球有机农产品销售额的97%,全球有机农产品一半的消费在欧洲,其中德国是欧洲有机农产品最大的市场,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是有机农产品重要的生产者和出口者。在亚洲,有机农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等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亚洲最主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也是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3]。

    二、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有机农业发展状况

    20世纪北美洲、欧洲有机农业的发展尚处试验探索阶段,因其产量低,效益少,当时的文献大多是对北美洲、欧洲有机农业发展情况的简单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农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世界各国有机农业运动蓬勃发展。如今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许多农场皆已具备直接加工和销售的能力,尽管有机产品售价高出普通产品的20%~30%[4]或更高,但却备受消费者的欢迎。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机农业的发展的研究,逐渐由探索怀疑的态度转向肯定、支持并大力推广。现在北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等都设有专门的有机食品检测机构,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到销售每一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还制定了一整套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标准和法律法规。

    1.北美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美国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为190.0万,占全美耕地总面积的14.4%,在世界排名第3位[2]。另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生产者约有11000家,占美国220万农民的0.5%,有机农场数量为20437个,有机农产品商品总价值占全美的38.4%[5]。潘慧锋等[6]、唐其展[7]、马细兰等[8]对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有机农业的标准、有机食品的认证、标签、政府支持政策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出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陆婧等[9]介绍了美国有机食品是通过直接销售、天然食品专门店、超市连锁店、有机餐馆和自助餐厅食品服务消费进行销售的。焦翔等[5]指出,美国有机农业是以家庭经营的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专业化程度较高,大都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方式。在美国同时还活跃着大量的各类农业合作组织,主要维护农民的共同利益和宣传推销农副产品。因此,美国农业在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基础上,形成了产业体系化、网络化、规模化和高度集约化,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加拿大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加拿大2006年有机农业面积达54.6万,世界排名第13位[10],大约有3 555家有机生产者,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达到800余家。有机产品零售额共计10亿加元(1加元约合6.22元人民币,2012),占所有食品零售总额的1%[11]。许勇[11]指出,加拿大发展可持续农业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达到农业生产者的经济需求与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协调统一的要求。任生亮[12]对比了中国与加拿大发展有机农业的差距,提出要改革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并建立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信息网。加拿大的有机食品主要通过传统商店、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和露天市场进行销售。

    2.欧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德国2009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95.0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3%,在世界排名第9位[13]。方志权等[14]、潘永圣等[15]介绍了目前德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第一是农户直销,农户直销中分3种方式:在农场内设立直销店;到专业市场承租柜台进行直销;根据订单直销送货上门,在一些发达地区还实行了网上订购和邮购。第二是有机食品专卖店。第三是传统店设专柜、专区销售。德国有很多由农户自发组织的有机农业协会负责农户间以及生产与市场间的相互协调,及时提供各类产销信息、技术资料,刊登各类公益广告等。德国政府还非常重视将有机食品推广到外食市场,特别致力于各级学校餐采用有机农产品,并办理各种推广活动、提供教材等[16]。张华建等[17]指出,德国现代化水平高、区域性强,政府采取补贴、强化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协会推动和严格检验把关等措施使得有机农业发展较快。借鉴德国经验,中国政府应转变职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明确有机农业的发展战略,加强检测监督,建立农业协会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法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法国2005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55.0万,在世界排名第12位[10],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额15亿美元左右,有机农业经营者总数达到111万名。严会超等[18]对法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以及发展有机农业所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现状和实际,提出了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及加强政府扶持和资金支持等建议。法国有机农业食品销售渠道主要由自然食品商店、 专业市场和大中型超级市场等方面组成[19]。

    (3)意大利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意大利2009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111.0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86%,世界排名第8位[13],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额15亿美元左右。韩沛新等[20]指出,由于意大利农业的历史渊源,有机农业重要组分是谷类和畜牧产品,但是市场对果品的需求在增加。主要的加工产品是意大利通心粉、橄榄油和果酱。意大利有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是直销方式和专卖店销售。

    (4)荷兰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荷兰2008年共有2.8%的农业用地用于生产有机产品,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量为2%。袁涓文[21]采用收集二手资料、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对荷兰的有机农业生产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荷兰的有机农业生产情况及社区支持型有机农场进行了介绍,指出政府对有机农业农场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控,实行补贴政策并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以防止产销不平衡情况的产生。

    (5)奥地利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奥地利2005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32.9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9%,世界排名第16位[10],2008年奥地利有机农产品销售总额为6.27亿欧元。王宝锟[22]介绍,为了推动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奥地利政府专门推出了一项“有机作物生产区计划”,在全国共设立了113个有机作物产区。有机商品超市是促进有机农作物市场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带动了有机农作物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此外,政府出面主导,积极推动加强有机农业与销售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的伙伴关系,通过这些下游产业保证和扩大了有机产品市场。

    3.亚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日本2006年共有0.5万农户被认定为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生产有机农产品数量是48 172t,占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为0.16%,共有4 611个农场获得有机认证,获得认证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产量的0.16%[23]。方志权等[24]介绍了日本本着兼顾“食”与“绿”,即提高农产品自给率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致力于发展有机农业。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有6类:一是通过建立产销联合组织,实行直销;二是由专业流通配送组织实行宅配化;三是由生协组织配送;四是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与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订单销售;五是设立连锁专卖店进行销售;六是外食加工企业与日本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基地实行订单直销。罗芳等[25]从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法规、认证程序、经营情况、运行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农业可持续经营的做法,重点介绍了其生产者—消费者“提携”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直接对话与接触,加深互相了解,双方都要提供人员及资金去支持本身的运输系统,他们通常会设立运输站,使差不多3~10个家庭的消费者都可以取得已运抵的产品。作者从转变思想与观念、建立网状的有机农业协会、完善有机农产品管理制度3个方面提出了日本有机农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陆建飞等[26]提出,随着日本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扩大,日本逐步建立起有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在该体系中设立一个运销流通公司来统一进行所有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经营方式,可以规模化运作,有计划地建立销售点和销售网络,但要维持这么庞大企业体系的运作是有相当难度的。

    (2)韩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韩国2000年有机农业面积超过14 235,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7%,韩国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6 000亿韩元(100韩元约合0.55元人民币,2012),而且每年以7.0%的速度增长[27]。刘权政等[28]介绍,韩国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对有机农产品进行促销,政府通过对有机农产品进行补贴和对有机农产品的贸易费用进行支持的办法发展有机农业。

    (3)泰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泰国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土地面积约为15 300,约占全国可耕作土地面积的0.07%[29]。郭荣[30]综述了中泰两国有机食品认证、生产方面的区别以及泰国有机食品生产现状,介绍了泰国有机食品的销售途径:一是有机农场与国内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二是送往有加工能力的大型有机农场;三是大型有机农场直销进入国内超市或出口。文中指出,泰国的有机农业大多以集体合作社形式和农场形式组织生产。

    三、国外有机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加大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 在有机农业市场发育不够健全阶段,政府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和引导,有机农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完善有机食品认证与监管体系,制定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法律法规,普及标准化生产方式,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17];其次要对有机食品的生产进行补贴,在生态环境建设、商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技术推广等项目中资金向有机农业开发倾斜,保护和提高有机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再次要建立、培育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把农民、企业、科技人员、市场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31]。

    2.加强有机农业市场化建设中国应建立各级有机农产品管理中心与运销组织,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实行地区间的相互配合,采取产销联合、定点销售、开设专卖店等办法,建立便捷而完善的多元化流通体系[24],可重点建立和完善“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式”和“产销直挂式”相结合的流通模式[26],同时要开拓灵活多样的有机食品零售渠道,重点加强消费者服务策略、品牌形象策略和销售保证策略的建设[32]。

    3.加快有机农业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有机生产基地禁用化学合成物质,势必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与之配套,只有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机农业基地才能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快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病虫害防治、有机食品加工、包装、运输、储存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模式,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8]。

篇8

关键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食品安全;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03-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llution-free Food,Green Food,Organic Food on the Development

Yu Jiaojiao et al.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andong Qingdao,266109,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res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development trend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ollution-free food,green food,organic food.People were developed and guided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the three kinds of food,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trust in pollution-free,green,organic food,and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od Safety Law".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the pollution-free food,green food,organic food,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and abroad,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velopement of the three kinds of food in China.

Key words:Pollution-free food;Green food;Organic food;Food safety;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能源危机等问题越来越重视,全球掀起了一股绿色消费的浪潮。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各国都纷纷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限制有害化学品的应用,并加强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的检验标准,从而带动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发展。

1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

无公害食品是指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其生产地环境清洁,按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并通过部门授权审定批准,可以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必须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准是由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和实行的。

有机食品是指由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1]。

2 国内外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今社会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已成为农业生产者的普遍共识,无公害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规章、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已经基本构成,可以认为农产品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无公害化。

我国从1990年起开始发展绿色食品,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已初步实现[2]。2012年绿色食品产量规模稳中有增,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6 862家,产品总数为17 125个,分别比2011年增长3.6和1.8个百分点,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 614家,产品6 19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573个,种植面积913.33万hm2,总产量8 041万t[3]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绿色食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是推动世界性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专门组织。我国已存在较健全的有机食品生产和认证体系,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中绿华厦有机食品COFFCC认证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的ECOCERT CHINA认证中心[4]。通过多年的努力有机食品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仅2012年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685家,产品2 762个,其中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家境外企业,有机食品已逐步融入国际市场。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3.1 发展无公害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1 存在的问题 (1)无公害食品管理的滞后及分散的生产体制都难以适应无公害食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以为主体,要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和统一管理的难度很大,因此一旦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也很难追究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客观上加大了推广无公害食品的工作难度。(2)某些生产经营者对生产合格的无公害食品的意识淡薄,只求产量不重视质量,甚至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饲料,致使消费者对不少食品不敢放心购买,导致产品滞销积压,价格急剧下跌,生产经营陷于困境。(3)我国出台并制定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的条例、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为规范无公害食品生产提供了相应的实施准则,但目前还没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法规体系,亟待完善。

3.1.2 相关对策 发展无公害食品,需要加强领导,统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宏观调控,同时加大对无公害食品生产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尤其是应在农村大力宣传,增强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使生产经营者在思想意识上重视食品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11号公告了《无公害食品黄瓜》等137项标准,这些标准经专家审定通过,农业部审查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包括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应不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制假售假的不法行为;培养和造就一批懂得现代信息技术,精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则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政府部门和基层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4]。

3.2 发展绿色食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1 存在的问题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只是相关部门对绿色食品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在生产、加工、储藏、检验、包装及认证等各个环节制定了特殊的规定,目的是为了防止农药残留超标、有害物质与病菌及重金属等对食品的污染,提高产品质量。(2)很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内涵没有足够的了解。2009年4月,搜狐绿色频道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开展了“绿色消费意识有奖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绿色消费的概念模糊不清,多数人认为“绿色消费”就是“无污染”消费,而对“经济消费”、“安全消费”、“可持续消费”的认识不足,使得绿色食品的生产销售受到影响[5]。(3)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规模比较小,且分散经营,品种单一,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长期以来,食品分别由农业、环保、质检、食品和药品等部门分别管理,各个部门相对独立,在管理上比较混乱。某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放松管理,使用过期的商标或用不合格的食品来假冒绿色食品,使得绿色食品的信誉受到严重影响,这是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结果。(4)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等原因,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严重地影响了绿色食品的生产。1999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指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hm2,约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hm2的速度增加等,这些生态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3.2.2 发展对策 针对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为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政府应加强立法,制定促进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达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与质量标准。目前,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00)、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技术标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绿色食品包装标准(NY/T658-2002)4个部分,对于这4个部分的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绿色食品,加速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多种培育,摆脱产品单一的局限,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实力、带动力和竞争力,能促进绿色食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应得到大力扶持和培育;我国已经建立并推行了绿色食品的基本监管制度,应继续狠抓落实,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管体度,规范监管工作[6]。

3.3 发展有机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1 存在的问题 (1)我国加入WTO后,发现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种植方式以及其内在质量。目前我国《有机产品》(GB/T19630-2005)标准分为4个部分,即生产、加工、标志与销售、管理体系,通过这4个方面,规范有机产品,提升有机产品的质量。为使有机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标准。(2)由于消费者缺乏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和信任,且有机食品的成本较高,不易产生购买欲望,从而影响了有机食品的销售。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和服务相对滞后,生产规模小,产品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到2005年底,有机认证(含转换认证)的有机种植面积约97.8万hm2,占我国总可耕地面积的0.76%,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距离。由此说明有机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3)我国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近几年,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导致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较差。在这种环境态势下,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有机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保持有机食品特有的性质,使有机食品能大规模地开发和经营。相关部门在2012年批准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以此加强对国家环境质量的监管,为有机食品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保证有机食品的质量达标。

3.3.2 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有机食品。在有机食品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特色产品、名牌产品的开发,稳步扩大产品开发规模,逐步调整产品结构,满足人们对有机食品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识不足,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方位的有机食品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知程度,增强信任度,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发挥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主渠道的作用,建一个统一的有机食品销售网,在稳定原有销售渠道的同时开辟新的渠道,尤其重视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有机食品的销售;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认证认可条例》的要求和国家认监委的有关规定,健全有机食品管理的法律标准体系,进一步调整、规范和完善认证管理制度,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的监管力度。为确保有机食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应按照国际惯例,修订我国有机食品的技术规范(HJ/80-2001),使之上升为国家标准[8]。

4 结语

近几年,国内外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越来越重视,200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随着人们对这三类食品认知的不断加深,信任度的逐渐提升,无公害食品已被广泛接受,绿色食品提高了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机食品在国外市场中占有份额也在迅速上升,这三类食品的生产与发展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罗斌.绿色食品标准新的质量概念[J].蔬菜,2002(11):4-6.

[2]黄科,温庆放,李大宝,等.我国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分析[J].长江蔬菜,2002(4):8-9.

[3]顾鑫.绿色食品认证要严把准入关 落实好常态化监管制度[N].中国证券报,2013-03-27.

[4]张万海,原维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J].生物学通报,2006,41(5).

[5]万靓军,朱,孙志永.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蔬菜,2008(10):1-4.

[6]祁玉峰.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08(10).

篇9

(一)有机农业规范阶段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有机食品生产法案(OrganicfoodsProductionAct,OFPA),把“有机”一词正式写进了法律。该法案第6501条款监管美国国内的所有未经加工的有机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和标识或加工过的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标识;6505(b)条款监管进口的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有机农产品。同时,该法案授权农业部成立“国家有机计划”(NationalOrganicProgram,NOP)和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NationalOrganicStandardsBoard,NOSB),由NOSB负责制定有机农产品准则。1995年4月,NOSB界定了有机农业、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签等相关概念。NOSB把有机农业定义为一种生态生产管理体系,该体系能够改善和增强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性。“有机”是指按照OFPA法案规定标识进行生产。有机农业的最基本目标就是要完善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相互依存的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经过5年的讨论和监管实践,2000年12月美国最终统一了全国有机农产品生产、运输和加工标准,有机农业监管被写进了美国联邦监管法典。

(二)有机农业快速发展阶段

2001年美国有机标准正式施行,2002年美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有机认证体系。根据2002年《农业法案》,美国政府对有机认证成本采取财政补贴。近年来美国加大了有机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在2008年的《农业法案》中增加了园艺和有机农业部分,大幅度提高了美国财政对有机农业认证成本分摊补贴和与有机农业相关的研究经费。例如,该法案第10301条款对2002年《农业保护和农村投资法案》中的10606条款进行了修改,补贴起点由2002财政年度的500万美元增加到2008财政年度的2200万美元,认证成本补贴由2002年的500美元/英亩提高到2008年财政年度的750美元/英亩,75%的认证成本由财政支出;该条款要求政府收集和报告有机农业生产和销售数据、具体报告收集和分析与有机农业相关的农产品价格数据、调查和分析并出版有机生产、储藏、运输、零售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包括消费者购买渠道);调查和分析源于有机生产的农产品数据。第10303条款规定美国国家有机计划在2008—2012年的财政支持分别为500万美元、650万美元、800万美元、950万美元和1100万美元①。此外,该法案对有机农业转换期内补贴、贸易、信贷、有机研究和农作物保险五个方面做了相应规定。1.转换期支持。在与有机农业生产相关的转换期内,农户可以获得环境质量激励计划2~8万美元的补贴,对农业转换进行技术支持以达到美国农业部有机生产标准;通过转换管理计划对有机生产者提供认证交叉交联;通过转换储备计划支持新进入的有机生产转换农户或牧户。2.贸易支持。2008年《农业法案》增加了有机农产品市场进入计划,该计划为美国有机农产品和有机食品通过技术支持、市场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开拓市场提供成本分摊基金。3.信贷支持。美国实施转换期内贷款和贷款担保计划,该计划对合格的新进入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牧户和处于劣势的农户、牧户、土地所有者或土地租赁户给予优先贷款,以期应对转换期的高成本、顺利过渡到有机农业生产阶段或帮助生产者实现转换。4.研究支持。美国政府增加强制商品信贷合作基金,由2002年的1500万美元提高到2009—2012年每个财政年度的7800万美元,并增加了转换期和有机实践研究环境效果、开发和改良有机生产种子两项研究内容。5.保险支持。2008年《农业法案》要求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对有机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历史损失的显著性、持续性和系统性进行研究,改善有机农产品保险覆盖面,减少有机农作物保费。

针对有机农产品供应链不畅情况,美国农业部在2009年5月设立5000万美元基金用于改善国内有机食品生产,该基金资助转换期农作物轮作、承担农作物轮作成本、营养管理、虫害管理、牧场和饲料收割管理六个方面的有机农业转换实践。同时,NOP制定了2010—2012年战略纲要,明确政府对有机农业发展及监管职责。NOP作为美国农业部的一个独立机构,专门执行和管理与有机农产品有关的国内外事务、监管所有有机农作物、牲畜及根据有机标准认证的农产品,并与联邦政府部门、州政府、大学与研究机构、国外相关组织等保持联系。经过20多年有机农业政策探索和发展,美国政府构建了完善的监管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有机农产品监管链条,其庞大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有效保障了政府监管,确保了有机农产品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二、美国有机农业政策支持的经济学释义

美国有机农业发展政策与有机农业生产的外部性有关。考虑到农业干预行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中长期影响,有机农业在生产粮食同时又建立生态平衡,防止出现土壤肥力问题或虫害问题,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对环境存在正的外部性,即长期采取有机农业生产对环境改善带来好处。在存在正外部性情况下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如果由私人提供有机农产品,市场中的供给量会小于社会理想状态下的供给量。从理论上说,政府补贴可以降低私人成本,扩大供给、实现均衡。因此,基于经济学理论的补贴理念为各国所接受。但从实践角度分析,较高的价格红利和有机农业较高的预期收益是美国政府补贴的真实动机。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有机食品,全球有机食品贸易持续增长。根据FiBL统计,1999年全球有机食品贸易额为152亿美元、2002年为230亿美元、2005年为332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509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增长减缓,但仍达到549亿美元,其中美国有机食品贸易额占44.5%,为全球第一大有机食品贸易国。较高的价格红利隐含了较高的预期收益①。美国农业部在旧金山、波士顿等城市设立了有机农产品监测点,跟踪有机水果、有机奶制品、有机动物制品等有机食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走势。其公布的对大米、鸡蛋、胡萝卜等有机农产品数据显示,有机农产品价格高于常规产品1~4倍,但价格总体走势趋于下降。以有机大米和有机鸡蛋为例,2004—2006年1月至12月平均数据显示,每磅有机大米价格高出常规大米价格分别为2.43、1.99和1.42美元;以每打计算,有机鸡蛋比常规鸡蛋平均价格高出2.69、2.81和2.63美元②。素考虑,全球任何国家都存在一些高端的刚性消费者,价格变化对其影响很小,价格上升消费不变。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有机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价格降低将会大幅度提高其需求量。根据美国有机贸易协会调查,2010年有机水果和有机蔬菜占有机食品贸易量的比重达到39.7%,贸易额达到106亿美元,占有机食品贸易额的12%,比2009年增长了11.8%;第二大类是奶制品,贸易额为39亿美元,涨幅达到9%,占整个美国奶制品市场份额的6%①。有机水果、蔬菜和奶制品需求量上升得益于价格下降。

三、美国有机农业发展政策效应

从全球来看,美国不是有机农业发展最早和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但政府对有机农业生产尤其是对转换期的各项支持政策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进入有机农业生产,推动了有机农业发展和有机食品贸易的快速增长、稳定了农业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有机农业面积逐年增加

2008—2010年,美国有机认证总面积保持在481万英亩。美国农业部官方统计对有机农业面积进行了分类、对有机牲畜和有机家禽认证进行了统计。美国有机认证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2年的93.5万英亩增长到2008年的481.5万英亩,20年增长了4.1倍。其中,牧场面积由53.2万英亩增加到216万英亩,农作物面积由40.3万英亩增加到265.5万英亩,农作物认证面积增幅较大。美国有机牲畜如菜牛、奶牛、猪、羊和鸡、火鸡等认证呈大幅度增长,牲畜认证增长比较稳定,但家禽类认证波动很大。其中,奶牛认证数量增长最大也比较稳定,1992—2008年奶牛认证从2265头增加到249766头,2000—2008年奶牛认证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7%、38%、11%、1%、16%、49%和28%②。

(二)有机农业发展推动了有机食品贸易

1998—2011年美国有机食品贸易额平均增长率达到13.6%,高于食品贸易额增长率(3.3%)约4.1倍,有机食品贸易额占食品贸易额的比重由1997年的0.8%提高到2011年的4.2%,增长了5倍多。尽管受2007年金融危机影响,食品贸易和有机食品贸易增长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2009年之后有机食品贸易开始逐步上升,其增幅在2009—2011年分别达到5.1、7.7%和9.4%③。

(三)有机农业发展为美国农业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过去100多年中,随着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美国农民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业就业人数一直呈现下降趋势,雇佣农业工人从1900年的约338万人下降到2010的105万人。就业人数的增加得益于美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贸易的发展。根据2012年4月25日美国有机食品协会报告,2010年有机食品行业为美国创造了50万个就业岗位,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报告认为每10亿有机食品贸易额就可以创造2.1万个就业岗位,使用有机成分加工比使用常规成分加工的产品可以多创造21%的就业机会。从美国有机和常规农业劳动力和投入比较同样可以发现,有机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农场规模较小,需要认证,依赖较小的销售渠道,因而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

(四)有机农业提高了农户收入

美国农业部最近公布了第一次对每个州的有机农业生产调查结果,认为有机农业已经成为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有机农业平均盈利高于全美农业盈利,有机农业净收入高于全美农业净收入。对14540户有机农业调查结果显示,与有机农业有关的农户年平均净收入达到20249美元,全部农户年平均净收入为15133美元,这表明有机农业生产收益高于常规农业收益,而这还没有包括土壤改善、能源节约和碳减排带来的社会收益。从销售额看,有机农户年均销售217675美元,所有农户年均销售为134807美元;有机农业支出为171978美元,所有农户平均支出为109359美元。因此,有机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收益较大①。

四、结论与启示

与欧洲相比,美国有机农业发展比较晚,有机农业面积比重比较小,但美国政府认识到有机农业发展的潜在优势,由国会立法规范有机农业发展,直接把有机农业纳邦监管法典;农业部授权成立NOP管理有机农业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由农业部认可的认证机构对有机农业进行认证,同时通过庞大的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进行跟踪和研究。美国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贸易的多元化政策支持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减少了有机农业进入者成本,创造了就业,提高了有机农业生产者净收入;对消费者来说,有机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供给增加驱动价格下降,扩大了有效需求,拉动了美国有机食品贸易的持续增长。通过美国有机农业发展政策及其效应分析,本文认为有两点值得我国借鉴:

第一,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有机农业转换期内的政策支持,减少进入者交易成本。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进入者主要有农场、“基地+农户”、农业公司、大户等,但有机农业生产者主要自行承担转换期内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同时,生产者必须依赖自身资源拓展市场和建立营销渠道,高生产成本和高交易成本阻碍了很多潜在进入者。应该借鉴美国政府的做法,对有机农业生产者转换期进行财政补贴,实行信贷、保险、技术支持及转换期后的认证成本分摊政策,支持有机农业发展,实现有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篇10

关键词:有机食品;产品标准;出口营销网络

Development status of organic foo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Haohaifeng Harbin commerci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enormous global organic food markets dem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recogn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is province organic food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Keywords: organic food; Product standards; Export marketing network

一、问题的提出

有机食品是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相关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有机食品是一种真正源于自然且品质极高的环保型安全食品。

据统计,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以20%—30%的速度增长,而国际对中国有机食品的需求将达到或超过5%。从中国情况来看,尽管目前的实际销售额还比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是世界最受瞩目的市场。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发展有机食品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在全球有机食品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扩大国内及国际市场份额。

二、黑龙江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1.有机产品获证企业不断增多,产品开发领域不断拓宽

黑龙江省以推动产品认证为突破口,并依托自身优势(林广、粮多、水净等)不断拓展有机食品开发领域。目前,全省有机食品开发覆盖了省内69个县市,100多个农场和林场,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生产基地67个.。截止到2011年,有机产品获证企业126家、产品661个、面积97.5万亩、产量86.2万吨,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7.3%、9.2%、8.3%、5.2%;同时,2011年获证企业和产品保持认证率分别达94.6%和95.3%(除5家放弃认证的企业外);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同年,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总量达733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98.5亿元。同时,产品开发领域不断拓宽,发展到包括粮油、乳品、豆制品、马铃薯制品、蔬菜、山特产品、畜禽产品等14大类。建立并完善了绿色水稻、大豆、玉米、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类产品加工体系。

2.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

经过几年发展,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现有品牌中有5个是中国驰名商标,有14个是中国名牌产品,占全省总量的56%和48%。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在全国建立的大中型有机食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专卖店和销售网络点达922个。2011年,我省10家有机获证企业100多个有机产品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参展,突出展示黑龙江省地域特色、产品特点和品牌优势,共签订各项合同9项,签约额多达6800多万元;其中,有一家参展企业的11个产品,被评为博览会金奖,极大的提升了我省有机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所生产的有机食品不仅销售到全国各省市还远销到欧、美、日和东南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响力逐步显现。

3.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

有机食品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品种过于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在我省有机食品产品中,50%以上的产品是蔬菜、水果、原粮、野生采集物等初级产品,只有少部分为畜禽肉类产品,深加工产品则更少,有机食品市场多样化程度低,很难满足需求。

三、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建议

1.政府须加大扶持力度

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如果把普通的农田改做有机农田,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由于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品,如化肥、农药等,农作物单产必然会下降;而且转换期内生产的农产品也不能作为有机食品出售,农民自然享受不到有机食品高价格带来的收益,生产的负担很重。其次,有机食品的生产不仅要保证原产地及生产加工过程没有任何污染,而且贮藏运输过程中也没有任何污染;此外,还需支付国内外不同机构的认证费用,这些必然会增加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这些增加的转轨费用,在有机食品生产初期,对于已经习惯于按照常规方式生产的农户和企业来说负担太大,必须依靠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农户相应的补贴;对有机食品企业则要从税收、信贷方面支持它的发展。如,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咨询服务、对加工和营销企业给予政策性优惠等。

此外,有机食品产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目前,黑龙江省从事有机食品出口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规模、技术水平、对外营销渠道都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国内及国外对有机食品迅速增加的需求。如果不尽快形成生产和出口的规模,我省在有机食品市场竞争中就会失利。为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出口。

2.实现产品标准与国际对接,建立健全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目前国际有影响力的认证机构很多,像法国生态认证、德国生态产品控制系统等;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则是国内的权威认证机构,这些机构的认证标准并不统一。我省应结合省情尽快修订有机产品相关标准,与国际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和产品标准相接轨。在有机产品认证上,严格执行己制定的认证标准,从申报到标志的批准甚至监督检查的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执行规范的程序和标准,把经我省统一认证的有机产品发展成为具有品牌力、标志性的产品,使其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充分认可,以此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有机产业的竞争优势。

3.加强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

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大力投入,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十分必要。从现有情况看,我省相关生产技术人员匮乏,产品开发及技术推广能力弱;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能力较弱,生物防治产业化程度低。为此有必要加强有机食品的基础性研究,对相关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进行攻关,开发出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

4.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省有机食品质量控制体系中最大的障碍是分散的、一家一户式经营体制。为此,把这些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并统一按照标准对有机食品进行生产和加工,从生产全过程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已成为各个基地的主要任务。

为此,应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契约式运行机制;同时,可以借鉴国外质量控制中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如检查认证体系,内部档案管理及财务审核制度等。

5.加大有机食品宣传力度

与政府政策鼓励生产、严格认证监管一样,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有机食品的优点也同样重要。在我国,有机食品对大多数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还比较陌生,为此,在有机食品的市场开发中要注重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有机产品的宣传,增强其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国际上,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都比较发达的法国,每年用于有机食品宣传的投入资金已达到450万欧元。借鉴国际经验,黑龙江省政府相关部门、民间团体及新闻媒介也应该对有机食品给予大力宣传、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宣传示范,以促进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出口。

6.扩大出口营销网络

面对国际市场巨大的需求,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大发展必须要抓住此次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可以考虑成立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信息中心,搭建国际贸易网上交易的平台,使更多的产品参与销售网络。同时,省内有机食品的生产及加工企业应形成整体的营销策略和措施,积极引导国内消费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