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经济学范文

时间:2023-07-19 17: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管理经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管理经济学

篇1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管理;发展

引言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进行调节。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市场恶性竞争的频繁发生,很容易造成失灵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公共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加强公共经济学得研究,加强公共经济学的管理,进而维持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1.公共经济学的概述

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市场秩序需要政府来维护,社会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为避免市场失灵,则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进而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公共经济学中,它主要研究的是政府及其行为。首先,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政府与市场也同样会存在失灵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而公共经济学就是要解决此类问题,包括政府的经济暗语行为、政府从事的经济活动范围、方式、途径以及效果[1]。同时,在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同时,它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的,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另外。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2.公共经济学管理的意义

公共经济学管理是一门具有多门经济专业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的综合学科。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是政府的经济行为,而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想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大公共经济学管理的研究,加强公共经济学管理,确保政府宏观调整职能的合理利用。从现代管理体系的角度出现,管理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使一个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或使一个系统从低级有序变为高级有序的过程,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只有加强公共经济学管理,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2]。

3.公共经济学管理的发展

3.1更新经济管理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经济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公共经济学管理中就必须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公共经济管理,充分重视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在经济管理中,要重视民族管理,提高公共经济学管理的透明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共经济学管理工作中来,多听取民意,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管理智慧和创造力[3]。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另外,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政府要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宏观职能,更好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要建立健全现代经济管理制度,注重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和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经济管理带来更好的效果,创造更多的价值。

3.2实现由传统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过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管理中各种先进的管理软件越来越多,传统的以人财物等硬件为基础硬件管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优势逐渐消失。软件管理则是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工作,现代竞争是知识和创新的竞争,更加注重知识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因此,在管理上应该更加注重软件管理,因此,政府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知识和管理理念,高效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公共经济学管理中都应该注重知识经济创新[4]。管理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只有不断创新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不断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

3.3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部门的收支决策是通过预算的编制过程来完成的。政府预算是与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同步成长的。在公共经济学管理中,公共预算管理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公共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资金的使用情况。而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依法管好老百姓的钱,体现公共预算管理的“公共性”是政府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政府预算而言,应研究政府计划与预算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建立由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组成的复式预算体系以及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推广绩效管理、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等;就公共预算而言,则需要研究强化人大的预算控制与预算监督、推广参与式预算以反映公众的预算需求。要着重研究中国公共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途径,完善公共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强化预算约束力[5]。

3.4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问题

公共社会经济学管理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公共经济学管理而言,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大,不仅包括公共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同时还包括环境、生态等事业。就目前来看,我国公共经济学管理还不够全面,对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彻底和深入。为此,在公共经济学管理中,我国政府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要以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育产品的公共属性分析,在对当代中国教育财政状况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论证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教育财政政策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模式,探索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的公共政策和现实路径,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6]。

4.结语

公共经济学管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公共经济学管理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要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宏观职能,就必须全面抓好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西支行)

参考文献:

[1] 雷银枝.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低效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情报,2008,01:22-25.

[2] 孙克竞.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04:65-68+73.

[3] 陈柳钦.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01:21-28+42.

[4] 张丰祥.论我国公共经济学管理的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5,08:172.

篇2

    一、公共管理类本科教学中对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再认识

    公共经济学脱胎于财政学,在与政治学交叉后又分支出了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与财政学、政府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福利经济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管理学、伦理学等也有着交叉、渗透和关联。

    根据最一般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是对经济效率、分配和政府经济政策的研究。这一学科包含的主题相当分散,如应对外部性存在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逃税的动机分析,以及对官僚决策的解释。为了涉及所有这些方面,公共经济学已经从原先仅仅注重研究政府征税和支出,演变为现在关注政府与经济互动的每一个方面。公共经济学试图同时理解政府如何以及应该做出什么决策。〔2〕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经济、效率、科学和理性作为公共部门管理的价值取向,凸显管理技术和专业管理在公共部门与公共领域的运用,认为公共部门应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模式和思想。〔3〕信息不对称和经济人行为往往使得公共产品提供者抬高公共产品的提供成本,抑或通过权力寻租以谋取部门和私人经济利益,加上政府经济活动的成本软约束带来公共部门高昂的运行成本,致使公共部门效率低下。针对这些弊端,新公共管理的倡导者呼吁必须革新与再造公共管理的流程和模式,于是管理学与经济学开始强强融合,相互渗透。〔4〕基于这样的背景,公共经济学在公共管理类的教学中也因此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和重要。

    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直接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及决策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5〕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作为公共管理类公共基础课的公共经济学学科有其特定的属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它的特定涵义:第一,它是一门经济学,但却不同于传统财政学仅着重制度描述,而注重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直接配置资源的活动,不包括政府使用经济杠杆引导资源配置的间接调控行为;第三,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活动的决策机制,突显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容;第四,活动的主体是政府,但同时也包括公共企业和其他公共部门。

    二、公共经济学在公共管理类本科教学中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公共经济学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主要经济效应及其与社会管理目标的关系,研究体系以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两大理论作为支柱,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收支、预算管理、公债管理、收入再分配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为主要内容。

    目前,在公共管理类教学实践中,公共经济学的教学存在问题较多,如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衔接不够、缺乏专门针对公共管理类的本科教材、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知识背景不同造成接受程度不一、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不过最突出的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公共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从学生层面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公共管理类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文科出身较多,他们对公共经济学中出现的模型公式以及数理推导理解上存在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政府经济行为及其经济社会效应的正确理解,也因此降低了同学们对公共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公共经济学的先修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公共管理类本科生接受的西方经济学多是在一个学期讲完,而经济类本科生往往用两个学期来讲授,因此公共管理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训练和熏陶方面不如经济类本科生那样规范和熟练,加上公共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庞大,综合性较强,这也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育工作者层面来讲,由于公共经济学在中国尚属一门崭新的学科,多数教师对其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清晰,对教学内容体系的认识与把握尚不够清晰准确,教学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科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阻碍了该学科合理的理性发展。这就要求公共经济学的教育工作者对以上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拷问我们现行的教学体制,建构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公共经济学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适用于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公共管理类学生的公共经济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直面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公共经济学教学建议

    笔者在高校从事公共管理类本科生公共经济学一线教学多年,从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切身体会,认为公共管理类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联动:

    首先,应根据公共管理类不同专业就业取向制定不同教学目标。例如,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取向: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中介组织从事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与其它相关管理工作者居多,当然也有诸多选择继续深造。因此,我们可以将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经济学教学目标设计为:扎实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政府在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方面的职能及其原理,学会分析政府现行的公共政策目标和原理,着重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组织协调能力与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进入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民政、城市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当然也有不少选择继续深造的。因此,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政府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职能、相关公共政策及其原理,了解政府税收制度和政府管制制度,擅长组织协调、规划及人际交流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进入政府机关、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各级工会组织、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社区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与管理,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也不少。因此,我们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公共经济学教学目标设计为: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政府公共收支职能与原理,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安排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税收、预算、公债、国家管制等基本原理与制度,着重培养扎实的理论分析能力、良好的社会沟通与实践能力。当然,在总体教学目标上,还应体现多维度,使学生对公共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会观察公共经济问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公共部门运转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其次,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应灵活设置,体现不同的教学重点。依据公共管理类不同专业教学目标,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应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税收理论、税收制度、预算管理、公共管制、政府间财政关系等内容;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应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制度、预算管理、公共管制、财政政策等内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学重点应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预算管理、公债理论等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3

摘要:电力工程项目因其工程结构的复杂性和项目管理水平的先进性,直接导致项目工程的耗资巨大,工程的良好运作必须有巨大的资金和良好的管理措施。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在电力工程管理上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促进电力工程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不断扩大电力工程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管理 合同 安全质量 进度 工程造价

在现今电力工程的兴建浪潮之中,传统的电力项目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也亟待改革和创新。相比其他的工程项目而言,电力工程项目有着建设结构复杂,耗资巨大,工期长,管理多面性等显著特点。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满足电力项目工程建设的相关需要,改革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成了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机制在施工配置和人力、物力配置上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依然存在相关问题,管理和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合理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一、关于劳务合同的管理方法

(一)选择劳动队伍的方法

施工劳动队伍作为工程的直接实施人员,在劳动队伍的选择方面首先考虑企业资质和财务状况等。但随着电力项目工程的发展,劳动队伍和有关企业往往存在劳务分包和各种挂靠现象,因此单单看从业队伍的资质和注册资本往往很难判断劳动队伍的优良性。为了更可靠的区分劳动队伍的真伪,应该在确保企业满足分包工作,进而对劳务企业的人员配备、资金来源、设备和施工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一般来说,有着更多合作经验的劳务企业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劳务合同的拟定

劳务合同不仅能够确立双方的责任义务范围、责任关系,同时还是双方利益的最大保障,同时也能确保工程正常运转。对于劳务合同的拟定也有着很多的具体要求,否则往往会导致劳务纠纷的发生。一份合格的劳务合同首先应该在内容上详细,分工明确。合同在劳务结算上也应该有明确的划分,确保工作量计算上的可行性。合同的拟定一定要确保责任、利益分割上的准确性,不得存在劳务上的牵扯关系。劳务分包工作一般需要列出施工清单明细,具体写出施工项目、工作量计算单位、劳务分包单价等内容,一方面利于结算账目,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劳务纠纷

 

(三)劳务合同的执行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原则上应该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施工操作,但往往会由于合同中没有提及的施工项目而发生纠纷。对于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双方进行必要的协商,通过变更合同或签订补充合同来处理相关争议。合同的变更必须在双方的同意下才能签订补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劳务企业若将施工项目装让于其他劳务企业,而转让施工队伍又没有从事相关的施工的相应条件,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则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重新寻找合作企业。对于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则需要诉讼法院解决。

 

二、关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一)建立和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核查是工程项目安全进行的有效保障,安全审查工作往往要对施工单位安全责任制、安全保障设施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还要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安全生产。对于建设单位一般还需要建设安全管理的机构或组织,负责安全监管,进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二)培养安全文化

作为建设单位必须坚持实施安全管理机制,认真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培训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严禁违规生产,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安全监管机构也要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场地和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争取在事故发生前排查出事故隐患,确实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

 

(三)安全设备设施的配置

安全设备设施是发生安全事故后最有效的营救和自救的设施之一,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大保障。因此加大对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极为必要。在危险施工场所必须要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和消防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定期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对对应的设备运转情况做好记录。只有做好了安全防护工作,才能合适的增加工作量,安全就是效率,因此必须坚定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对于施工单位的领导者来说,加大安全设施的资金也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提高生产量和工作量。否则,盲目提高工作量带来的往往是事故频发。

 

三、施工质量管理

(一)监理在施工单位的管理作用

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管主要工作在于工程监理。承包合同中强调的施工质量就是监理检查的主要标准,并会逐步验收。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管者,监理必须坚持三检制,确保整个工程项目都在合同规定的指标内。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往往会遇上超出自身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理就需要充分协调施工单位中各层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施工单位的监管力量,以人为本,期以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监控。

 

(二)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的管理

在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除了监理的监管工作,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材料的质量。因此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设备质量才能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与施工材料供应商之间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作为施工单位必须密切注意施工材料的质量变化,不要将不达标的材料带进项目工程中,而作为材料供应商必须严格保持提供材料的真实性。通过施工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协商,加大对材料的检查力度,提高质量检测力度。

 

(三)关于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的管理方法

对于某一个工程项目,首先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组织设计计划,并需要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在完成了上述流程之后才能应用于项目的施工中。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会贯穿工程实施的始终,因此,合适的施工程序会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技术主管部门的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素养,确保能够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程序,同时也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体制,做好各程序的交接工作能有序进行。

 

四、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的快慢会决定项目工程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项目能否按时交付使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预想的进度进行,保证工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必须指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表,首先从计划上要确保工程项目按时完工。各级单位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施工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工程的进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还会设立专职计划员,针对组织设计计划意见工程实际进度,对整个工程项目做出准确预测。在工程进度管理中,一般需要建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预定工程的实际进度,保证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一级计划一般指的是根据组织设计安排告知各级单位的准确职能、开工时间、交付时间等;二级计划即逐步落实一级计划的相关内容,并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确定施工安排和资源配置等;三级计划则是在保证前两者稳步落实的前期下,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期延迟和技术难题等问题,指定和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将工期的部分偏差得到纠正。三级计划的有效实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项目施工流程,进而保证项目工程按时交付使用。

 

参考文献:

[1]苏帅钦.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9年06期

[2]麻昌颜.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11期

篇4

关键词:经济管理能力;教学方法;综合能力

0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培养目标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具有一定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科学素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建造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管理类知识,要通晓经济、精于管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十分必要。

1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经济管理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模块,起到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的作用。西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有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法规与工程监理等,它们共同构筑一个课程平台,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能力。

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资料显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除少部分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其余大部分毕业生均走向与工程实际相关的工作岗位,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从事房地产开发、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参与市场竞争,就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懂施工会管理,即具备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与效果评价能力,能参与工程招投标,掌握概预算的编制,精通法律法规及合同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在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具备必要的经济管理类知识。

3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3.1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应以学习技术为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只是点缀。与大部分专业课程相比,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未被普遍认可,学生认为经济管理类知识对将来的就业起不到多大作用。对待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态度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足够的兴趣,被动学习。

3.2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类课程对实践性要求较强,要在相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进行理论分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缺少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工程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在结合案例教学时,相应的理论分析就比较困难。

4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经济管理能力的措施

4.1经济管理类知识的合理配置

在土木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中,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数量很少,这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远远不够。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经济管理类知识,才能使所完成的项目达到三大目标的相对较优。根据工程建设的性质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还可开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招标与投标、工程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以适应这一需求。同时还需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以案例形式加以讲解,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强化,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开设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2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可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各种开发潜能的有效措施,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将经济管理类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紧密配合。如精心准备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有影响的成功管理的实例作为案例,这能引起学生兴趣,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问题求解策略,并使学生形成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还可将讲座环节引入课堂,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的管理人员作报告,以切身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3综合能力的提高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具备在社会活动中把握自己、发掘创新思维的能力。经济管理类知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学生通过学习经济、管理、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可以开拓眼界,培养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判断、决策,更为科学、准确,能更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管理类知识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论文撰写,查阅资料,市场调研等,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有直接的帮助。

5结语

经济管理类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必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并付诸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强化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艳娟,何明胜,江煜,夏多田.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1):67-71.

[2]刘小雷.基于“卓越计划”的《水工程经济》教学实践环节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43-46.

[3]赵玲.《工程经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建材,2017(3):291.

[4]刘光焰,王晓峰.基于新常态下工程管理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16(2):80-82.

篇5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公共政策;应用经济学;城市化;经济发展

一、城市经济学的诞生

就历史而言,城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虽然城市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一经产生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经过20多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

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但传统经济理论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却束手无策。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它是把许多的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公共经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公共经济对企业经济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 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经济政策,如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管理职能也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管理学职能的内涵,所以,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也是应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

三、对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笔者认为,城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日趋活跃。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中观层次和空间范畴上对城市经济问题进行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个性化研究”的方式。与“个性化研究”方式相对应的是“群体化的跨空间协作研究”也正在兴起,出现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这与网络化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的创新与突破。城市经济研究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日趋活跃。

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城市经济理论基本观点的表述存在不规范,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部分分离。城市经济学研究存在薄弱环节。对城市化问题、城市经营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不足。

城市经济学基础研究。一是在重视对特定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关注统领全局的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城市化和城市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研究及城市经济学理论、方法、工具、经济模型的研究。其趋势是完善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明确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范畴、结构等问题,创建相关经济模型,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增强其实践的可操作性,规范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相关概念的使用。

在完善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与内容上,我们应融会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如可探讨建立科学的城市政治经济学,包括城市及城市区域的生产系上层建筑、社会福利和行政区划等在内的问题,将制度性和社会性因素视为经济分析的内生变量,将所有权的分配、经济组织结构乃至社会政治制度结构都理解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城市发展政策、城市产业政策、城市人口政策、城市户籍政策、城市土地政策以及城市社会治理的方针政策等。要加强以生产力为转移的城市化规律的研究、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发展阶段性的研究和国情与地区差异的研究。二是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政府定位及其作用的发挥。

我们要研究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抓住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契机,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较少关注落后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用城市发展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看,应加强对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结构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城市规模效益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区域差别扩大与缩小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大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研究和不同地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五是城市化的比较研究。如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极具参考价值。

城市化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国民生活方式转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化对国民生活观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七是城市建设的规划研究。应加强城市建设创新性与国际性关系的研究;加强民间建筑与公共建筑协调性的研究;加强城市建设方法论的研究以及城市规划法制性与指导性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管理问题研究可罗列以下三点: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政府的职能与定位。这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和基本问题,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还不够清晰明确,指导实践的能力也不足,研究工作仍需加强。

二是,城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三个效益”的统一问题。下一步的相关研究将集中在确立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和相应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上。

三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在追求所谓“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确立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机制,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

四是,城市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建设。研究精神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索政治文明的推进措施;建树“伦理经济”和“道德经济”的产业文化观念;剖析城市环境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科学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发展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

篇6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公寓 管理 经济效益

1.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现状

1.1目标具有不一致性,高校学生公寓的盈利要求直接导致高校育人的功能下降

所谓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目标不一致性,其实就是指学校、学校后勤企业或者社会企业等管理学生公寓的目标不一致。现如今,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公寓都由校内后勤企业或者社会企业投资建设与管理,但是,无论是由哪一个企业投资建设并且管理的,都不能逃脱还贷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高校学生公寓由社会企业投资建设的,社会企业更加具有强烈的盈利目标,而这种盈利目标是与高校的教育目标非常不一致的,高校的目标是教育,高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本身就具有承担育才的社会目标,这二者是在本质上有区别的。其实,从根本上讲,高校学生公寓本身就是纯社会化的商品,那么按照社会市场经济的规则,高校学生公寓作为一种社会化商品就应当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然而,高校学生公寓的存在是服务于学校的,也就是说,高校后勤是高校育人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舍弃学校育人的目标,因此,这二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这种矛盾就导致高校育人的功能下降。

1.2在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方面,学校、公寓以及学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高校学生公寓的投资、建立以及管理,涉及到三方面,即学校、公寓以及学生。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部门是持有物业管理的权力的,相比较之下,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部门是不能够介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对学生是没有管理权以及约束权的,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与学生管理是两个独立的状态。那么,大多数高校为了改善这种状态,就开始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公寓的管理当中,辅导员进入公寓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以及思想教育管理就成了自然而然发展的管理需要。然而,学生公寓与学校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并且二者的工作职责不同,那么,在管理工作上难免产生歧义,这就形成在管理上的脱节,学生对公寓的管理就会提出更多的要求。在学校、公寓以及学生三方不同利益的驱使下,学校希望通过公寓管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公寓希望在后勤服务好的基础上获取一些利益,学生期望得到更好更优质的公寓服务,于是,学校、公寓与学生就行成了不同的利益矛盾。

2.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与经济效益

现代的管理体制中,管理者已经不再遵循传统的管理理论,而是在不断的实践管理中,科学的总结管理经验,并且在不断的创新管理体制、不断地更新管理的观念,这就是创新管理。创新管理,其实就是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形式,将更有效的整合模式应用到管理中,为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1降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运行成本

现如今,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都是存在一定的运行成本的,而这些运行成本主要就是人力成本。在现代的科学管理中,人力资源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竞争优势,因此,如果将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企业的人力成本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改变,就能够相应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在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中,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后勤企业中,应该不断地完善后勤员工的教育培训制度,进行标准化的学生公寓管理,实现人源利用最大化,从而提高后勤企业生产力,降低后勤企业的运行成本。

2.2建立规范化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标准

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后勤企业的物业管理,而物业管理要想取得经济效益就需要具有完善并且规范化的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现如今任何行业领域、世界各个国家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能够使得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规范化、系统化,从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以及办事效率上进行改善,将高校后勤企业的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分配明确,其操作规范化,后勤企业的服务质量监控也会及时得当,在一定的标准上提高后勤企业的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进而实现经济效益。

2.3适当地拓展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市场,提高竞争能力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市场开拓对于后勤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创新管理如果是开拓市场,那么对于后勤企业来说,是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不断发展中,高校后勤企业在不断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拓展市场时,必将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在与对手较量的时候,就是高校后勤企业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如果高校的后勤企业能够在这种竞争中脱颖而出,说明这个高校后勤企业的管理方案是非常优秀的,而且是适应高校学生教育的一种管理模式,对于后勤企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很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孙斐.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规模与经济效益[J],2007年16期

[2]张风昌、梁立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高校后勤工作新局面[J],中国高教研究,2005,(4):76–78

[3]薛永应.第六讲规模经济生产力系统工程的第二支柱[J],社会科学,1985年12期

篇7

关键词:公司理财;影响路径;交互作用

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或者说是一种人类在其中发生相互交往的框架,有时它禁止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有时界定在什么条件下某些人或组织能够从事某种活动。通过不断调整这种制度规则,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得到不断提高。公司是在一系列制度约束下为实现既有目标而创建的组织,制度是组织的运行环境和结构框架,决定了组织的运营规则。公司在这种特定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环境下追求特定的目标,制度与组织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

一、制度、经济组织与经济增长

制度决定经济绩效,而相对价格变化则是制度变迁的源泉。制度及其制度结构决定企业理财的环境,理财决策是从相关的选择集中做出的,即使存在相同的偏好,不同的制度结构下企业理财决策也会不同。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与经济组织的相互作用是经济增长的要素。诺斯(1989,P1)曾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为激励人们的经济活动,恰当的制度安排促成了有效率组织的产生。在特定的社会制度结构下,创新者利用这种有目的的实体组织可实现财富、收入或其他目标的最大化(诺斯,1993,P100)。而组织活动的经济后果会带来经济条件的变化,经济条件的改变产生制度变化的需求。制度的变迁有两条路径(诺斯,1993,P9):(1)随组织发展中制度所提供的激励结构演进,其中激励结构是指不同的制度环境对交易成本影响的大小;(2)因人类对机会变化的认识与反应反馈为制度的演进。

威廉姆森(2001,P273)认为,经济组织在不同治理结构下的经营绩效取决于制度环境和经济主体的特性。1995年,他提出了一个制度环境与经济组织相互作用的三层次框架,对制度与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按照三层次框架,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既受到制度的影响,也受到微观个体特征的影响,其中制度是各种替代参数的集合,它的变化会引起治理的比较成本的变化,而个人则是行为假定的最终实际实施者。如图1所示,产权、契约法、规范、习俗等制度环境决定了“游戏”规则,如果它们发生变化,则会导致经济组织治理的比较成本发生变动,通常表现为经济组织的重组。影响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作为行为最终实施者的个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所导致的交易成本的上升。

可见,无论是诺斯,还是威廉姆森,都是从效率的角度对制度与经济组织的经济行为和交易进行的解释。组织与市场、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关系的变化,也可采用效率原则来进行解释。效率是测量资源分配有效性的一个标准,效率机制是决定消费者和组织行的一个基本因果机制。经济组织效率目标的实现需要必要的制度环境保证,产权制度、契约法律制度等外部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否,特别是基于产权形成的激励机制。处于经济组织中个体的选择和决策应该受到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限制,规制确保了经济组织参与者的行为与经济组织效率目标的关联。

另一方面,经济组织实际上是由单个的个体所组成的整体,这些个体参与者并不是“被雇佣的劳力”,他们带着个人的价值观、能力、抱负、计划和兴趣加入组织。这些具有不同个性的组织参与者依靠情感纽带,在同一经济组织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非正式的社会人际关系结构,这种人际关系结构的形成有赖于正式制度的约束,也受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社会共同认可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的约束。风俗、习惯、伦理价值、道德观念等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内化于行动者之中,约束着每一行为主体的行为,约定了交换的原则,限定了人们在资源配置中各自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也包含着对违规者的惩罚等。可以这样说,强制性的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制度合法性被受控者认同的程度,而在制度合法性的获得上,社会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制度影响公司理财的一般路径

这里的制度,指的是公司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制度对于公司理财影响的一般路径,分为三条路线:

其一,公司内部的制度按照公司内部不同层级的委托关系进行制定,不同的制度对于公司运营中的责权利的分配不同,不同的责权利的分配意味着不同的财务关系,不同的责权利也导致了财务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下诱发不同的理财行为,当然一定的理财活动会形成不同的财务关系,而财务关系的不同又会影响理财活动的进行,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理财结果。不同的理财结果,自然会反馈到公司高层,如果没有完成公司高层既定的经营目标,公司高层自然会微调公司内部的相关制度;不同的理财结果,实际上就是资源的不同配置,而资源的不同配置自然会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经济后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公司外部的制度。

其二,公司外部的制度,比如《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等很多法律法规通过影响公司内部的制度,从而影响公司理财。

其三,公司外部的制度,比如《企业会计准则》,不仅可以影响公司理财,还可以直接影响公司理财的结果;《税法》等可以影响公司的财务关系,进而影响理财结果;公司IPO制度、股票增发制度、债券发行条件等,可以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活动,由于融资约束,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活动及其他公司理财等。此外,公司外部的制度还可以通过调节利率、价格等而间接影响公司理财。

(一)均衡状态下制度对公司理财的影响

如图3,企业理财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的理财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企业的经济业绩;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理财行为受到国家政治、社会环境、心理等影响着的法律及其他制度安排的影响;而国家政治、社会环境、心理、法律及其他制度的形成离不开它们所处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于习惯的力量、好奇心或创造力及习得,其中习惯的力量是指不必依靠理性来贯彻的力量,任何传统必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力量,否则无以称之为“传统”;好奇心或创造力是与习惯力量几乎针锋相对的力量,它促使人类文化与时俱进、永葆青春,它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的另一种驱动力;习得,其实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它是所有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的最显著的特征,它不仅是继承习惯所必需的能力,更是创造力产生的源泉。

(二)演进状态下制度对公司理财的影响

如图4,企业理财蕴涵于经济行为之中,文化传统与意识形态作为最基础的制度,无论何人,只要身处其中,都会受到它们的影响;当然公司不能脱离开具体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其政治经济机制都是不同的;这些都会对企业理财行为参与者的心智结构、世界观和知识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理财行为参与者的心智结构、世界观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在理财行为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理财行为又决定了企业经济资源的配置与经营绩效;经济资源的配置,经过价格体系的调节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会形成新的制度环境和新的制度。公司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专业化分工以及协调分工的过程,制度本身也是一个演进过程。

三、公司理财制度建立的基点——交易费用

目前,交易费用已经成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认识到交易费用的存在是新制度经济学区别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根本点,交易费用产生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分立,抑或产生于环境的不确定。科斯(1937)最早提供了交易费用的思想,阿罗(1969)最早作为术语使用了“交易费用”,威廉姆森(1975)则对交易费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社会分工的出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技术知识的不对称分布和个人之间经济交往的复杂性,由此产生了获取和积累知识“制度知识”的必要性。当交易活动的双方以一种特殊的专业化方式通过购买和销售与他人交往时,都必须耗费一定的协调成本(机会成本)。这些协调成本已被阿罗(1969)称之为“运行经济系统的成本”。市场是个人和组织展开合作和竞争的场所,法治为所有参与者制定出一般普适性约束,这两者对于促进个人和组织协调其计划和行为都是必需的,这些制度安排的运作不可能不产生成本。

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每个人的选择空间都受到其他人的行为选择的限制。现实中,经营一个企业的大部分成本发生在协调活动中,包括企业职工的协调活动和企业与其在市场中交往的各类主体。一个企业的总成本中,大部分是用于管理内部组织、市场调研、技术研发、采购和销售、借贷、获得和使用法律建议以及其他协调活动。当个人或企业保有用于交易的某项资源的产权时,他们必须要为此支付排他成本;而当企业在构想一桩商务交易之前,必须获得大量的知识:存在哪些与该商务交易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它们的质量如何?他们属于谁?得到它们将付出什么代价?哪些个人是可能的契约伙伴?在履行契约业务上能否信任他们?到哪里可以找到他们?要这些契约伙伴支付什么样的价格?还必须掌握哪些必要的环境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都需要付出费用,但这些也是企业成功进行交易活动所必须支付的;接下来,他们需要为了进行商务交易而进行缔约谈判并签订契约,这会进一步耗费资源;当产权被投入交易或与比人拥有的生产要素中的产权相结合,以及人们通过缔约在市场中运用他们的产权时,会持续产生协调成本;最后,他们必须维护契约的履行,并对履约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如果必要,还有可能进行裁决和惩罚,这也是代价高昂的。依靠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交易成本,但是制度的制订和运作执行需要借助集体行动的组织支持。政府在运用外在制度时会发生成本,这些成本通常会通过税收的形式来收取,而除了政府的成本之外,企业或个人自身因此会发生相应的服从成本,如必须在按政府的规定行事上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保存相关记录、收集文书、填写表格、聘期会计及会计师,还必须向政府机构做出报告以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这些规定等,企业所发生的交易费用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

篇8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1

 

  一、本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学院在校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领导下,设立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实行辅导员年级负责制,定期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排查,秉着健康教育的原则,普及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妥善处理心理问题危机。

 

  二、落实本年度工作任务

 

  本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院系心理专干负责规划,具体由院心理协会、心理委员、年级辅导员配合完成。做到及时规划、认真完成本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三、扎实做好心理骨干培训

 

  心理骨干作为院系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20xx年度本院系将会继续加强心理骨干队伍的建设。

 

  针对本科生四个年级的不同特点,我院将分年级对舍长、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以及实践。

 

  大一大二年级,主要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主,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例如心理团辅课的培训,以及讲座学习;大三大四年级以实践为主,在前两年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后,能在同学当中及时发现危机情况并迅速向辅导员老师汇报。

 

  在针对舍长、心理委员时,学院严格考勤机制,将出勤率作为年底考评的重要依据。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结合学院特色,学科特点,数学学院将开展以下三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院心理协会组织的学生活动(如读一本心理书,开展心理座谈会)等。

 

  1、团体心理辅导

 

  目的:通过对心理委员进行团体辅导,让心理委员掌握基础的人际交往技能,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处理日常基本心理问题。掌握基本的团体辅导技巧,在本班内部开展心理团体辅导。

 

  参与人员:各级心理委员

 

  2、心理讲座

 

  目的:邀请校内专家开展讲座,尤其是针对新入校的大一、研一学生开展心理知识普及以及危机防御。本学年度计划开展两场心理讲座。

 

  3、院心理协会组织健康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学生活动,详细活动安排在第四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作以说明。

 

  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

 

  20xx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目前计划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专项活动、精品活动、主题活动。

 

  心理专项活动:说出我们宿舍的故事

 

  宿舍关系展示:可以使一幅画,可以使一幅照片加上几句温暖的介绍,还可以是一段简短的小视频,都可以作为宿舍文化的展示和窗口。

 

  精品活动:"我手写我心"网络美文之心理健康月特辑。

 

  数院知行社承办"我手写我心"网络美文之心理健康月特辑。向各院系发送请柬,邀请各院系学生参与。此次活动不单限于美文,在此期间也会开展拓展活动"悦读书",各院系推荐1─3篇,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和心理学有关,届时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进行评选。

 

  主题活动:心理与音乐

 

  如何使用心理学元素进行音乐欣赏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主题讲座,并在讲座后对大家进行音乐放松的体验。

 

  五、夯实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1、院系成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实行"一对一"心理危机干预,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档案管理及后续关注工作。

 

  2、除建立"舍长─心理委员建设机制",院系将在各年级成立信息员队伍,此队伍将作为院系心理危机预防的重要力量,做到"勤观察、早知道、早上报、早预防",协助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2

 

  准备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心理咨询师沙龙的建立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准备召集全市致力于心理咨询事业的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师沙龙。

 

  (一)目的:

 

  1、建立一个同辈团体,致力于咨询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就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师生心理问题做一个探讨。

 

  3、为以后心理健康的培训准备基于实践的素材,让我们的培训针对本地师生的现实,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二)具体工作计划:

 

  1、读书会活动。二月推荐一到二本好书。大家都有权利推荐自己看过和听别人说过的好书。在二个月最后一周,大家一起做读书会,讨论这本书的收获。由推荐者带领讨论。

 

  2、 做专题讲座。每三周一次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沙龙成员来做。

 

  3、就沙龙成员提供的案例大家做一探讨、就成功案例做一分享,就困惑案例集体找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三)需要的支持:

 

  1、 配合读书会,我想请学校帮助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便大家交流学习。能更有针对性的推荐对大家最有帮助的读书内容。

 

  2、 配合参加沙龙的教师和所在学校协调学习、工作间的矛盾。

 

  3、 希望到时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二、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基地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和三四街小学建立联合教学基地。

 

  (一)目的:

 

  1、 到教学一线,了解小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实际中遇到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法。

 

  2、 把心理健康课当作一门实实在在的课程坚持下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通过讲座或活动的形式,提高联合教学基地的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 为以后培训奠定实践基础。具体工作计划:

 

  1、 找某个年级,上心理健康课。

 

  2、 每周半天的学生咨询时间。

 

  3、 一学期两到三次的教师心理健康活动。

 

  需要的支持:关于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基地的事情,基本得到三四街领导和我们学校校长和领导班的支持。但没有前车之鉴,是个探索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也许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精力不足或做错事情(不做的永远没错),但不能因为没有充足的准备就不去做,静待灵感和他人的指点。但我想尽量去做,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就会探索出一种更适合于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子,为我市学生素质提高做出一份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也希望领导理解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并及时给于我们指导和支持。

 

  三、在本学期期末做心理健康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本学期末,根据以上活动的内容,做个全市小学心理健康课老师的培训工作,时间大概在一到两天,具体时间和内容到时候再定,争取让老师认识到心理健康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给教师一些心理健康课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本学期准备的这三项工作,都是创新和探索性的,没有以前铺好的路子给我们走,所以我们会没有底气或者说不知道前景如何。比如说:真正学过心理咨询师的老师,真正出自自己兴趣和有热情想做这项工作的人有多少?如果利用节假日学习,老师在时间上的冲突问题如何解决?当同辈团体枯竭的时候,得需要请更高水平的教师进行督导,费用问题等等,等等。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还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涉及到教育局普教科和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员。这方面的沟通是比较难的,我们曾经沟通过,让普教科遇到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的时候,能让我们参加,但他们也比较为难,因为有些活动是限制名额的,并且上面可能会指定给一些未成年人心里维护中心的站点学校,没有多余的票给我们。还有心理健康课上学期,有城乡交流,市区一些老师来鹿泉做课,是教研室组织的,但我们历来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所以我们也很少知道,这次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课程听说这些信息,并且可能这种活动是经常性的。我们也没机会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这种协调活动可以暂时放置一下,我们做自己的探索和研究,如果遇到问题的时候,有老师说给我们推荐市区做心理教育比较好的学校,我们想直接取经(因为有的来我们这做课的老师根本在本校就没上着心理健康课),争取做出个样子,我想经过努力让教研室和普教主动要求来和我们合作。以上就是我们一个不成熟的意见,希望领导给于修正和指导。谢谢!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3

 

  新学期伊始,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扎实地开展好本学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深入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课堂心理教育效果。

 

  本学期继续由班主任作教班级心理健康课。辅导课活动主题的选择要扎根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主要来源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反映的焦点问题。因为人员相对集中,便于教师间互通有无,搞好集体备课。星期二为心理健康教研时间,主要任务就是商讨、选择紧贴学生心理实际的主题,确定相对科学的活动方案,确保每节课的教育质量。

 

  二、在学生和教师中发动心理健康志愿者,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吸收实验中学班级心理健康联络员的经验做法,本学期我们也打算在教师和学生中招募一批心理健康志愿者,扩大学校中关注心理健康的人群,便随时把握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动向,对师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或不良倾向进行及时了解,及时疏导,及时解决。志愿者的主要职责是发现身边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学生,并与政教处取得联系,及时解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

 

  三、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做好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由于条件所限,我校还只能采用心理热线和心理信箱的方式。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

 

  2、扩大咨询范围,将问题具体化,一般化。让学生感到心理热线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地方,而是单纯看心理疾病的地方,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3、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志愿者的作用,将有问题或困难的伙伴引领到咨询室,提高热线和信箱的使用率。

 

  4、热线和信箱随时向学生敞开。

 

  5、班主任教师要做好辅导记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沟通,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6、发挥“心灵之约”信箱的作用,随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育意识。

 

  1、利用周五的学习培训时间,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一次。

 

  2、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相关培训。大力支持领导干部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培训,并做好学习的.传帮带作用。

 

  3、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区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学习班,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辅导水平,并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外籍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关怀那些特别需要关怀的少数学生的健康成长。档案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定期更新。如发现严重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

 

  六、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亲子对话,加深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七、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熏染。

 

  第一、通过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

 

  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八、积极筹划校园网网上心理咨询,努力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网上心理教育咨询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目前还是一个缺项,本学期要加大管理力度,把心理健康网上活动开展起来,带动教师的全员参与。

 

  九、力争尽快成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加快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篇9

关键词:警务化;学工;学工管理系统

一、系统设计原则

从我校警务化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这一主线,本着技术结构先进、功能强大实用、使用方便简单、满足系统升级的原则,确定了此系统开发的基本设计原则:

(1)实用性,既要满足学生工作的核心需求,又要避免系统功能闲置造成的诸多问题,力争做到符合实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高起点,高起点的系统设计将保证技术上的先进性及用户投资的持久性、资金高效性。采用.NET技术和三层架构开发的系统,是目前最流行、最先进的技术体系,达到资源共享,使用户的相互协作达到较高的应用水平。

(3)先进、规范,系统采用先进而且成熟的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系统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长的生命周期的目的。开发过程严格控制、开发技术成熟、系统编码和文档规范,并应遵照相应的国内外软件开发标准。

(4)开放、互连,系统应对各类系统具有良好的接口对接。

总之,要在学校内部信息系统平台上,实现各系统的统一用户认证。通过接口程序对接,定期从人事和教务管理系统中同步相关的基本信息,保证学校系统信息的统一性和有效性,从而减轻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

根据以上的需求分析,得到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1所示。

二、子模块概要设计

(1)系统登录模块:主要完成登录用户的认证工作,如果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进入主页面,否则提示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错误。

(2)学籍档案模块:主要是对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管理,包括新生学籍档案录入、学籍档案查询、学籍档案修改和学籍档案删除。学籍档案模块涉及到学生类、学籍档案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类。

(3)思政教育模块:主要是对思政工作者进行信息维护和区队分配等,它是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4)警务化管理模块:对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行为进行评分,对学生在校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表现好的实行奖励,表现不好的施行处罚。警务化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对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成分数录入,并且可以查询每个学生的分数及排名。

(5)公寓管理模块:主要由房源库维护、住房信息维护、公寓维修、空闲宿舍管理、学生住宿历史信息、宿舍分配和床位分配和宿舍异动等子模块组成。公寓管理模块涉及到学生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类、公寓类等类。学工管理工作人员分配床位给学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点击“公寓管理”按钮,进入“公寓管理”页面,点击“床位分配”按钮,进入“床位分配”页面,选择相应的校区、楼栋、寝室号,点“分配”,完成床位分配工作。

(6)奖助学金模块:系统从警务化管理模块调出学生日常操行分数及从教务管理系统里调出学生考试成绩,设定一定的权,每个班的学生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设定每个班获得奖助学金比例,从而得出哪些班级里的哪些学生获得奖助学金。

(7)学生缴费模块:学生可以查询自己是否缴费,教师可以浏览已经缴费了的学生和未缴费的学生名单。学生缴费涉及到学生和缴费两个类,其类图如图在学生查询缴费过程中,学生首先登陆学工系统,进入学生基本信息页面,点击学费缴费查询,进入此学生缴费情况显示页面,查看本年度是否缴费及缴费历史。

(8)系统维护模块:由用户或分组维护及权限分配、各模块基础代码维护、新闻管理、操作日志、系统备份和系统初始化等子模块组成,完成对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三、结语

我校警务化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这一主线,本着技术结构先进、功能强大实用、使用方便简单、满足系统升级的原则,确定了此系统开发的基本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付昕.中小型企业办公自动化(OA)的研究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篇10

在西方经济学的各种理论观点和流派学说中,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是很晚的,但它的地位相当独特,影响十分深远,其研究的领域和课题越来越宽广,并且有成为经济学主流之势。它的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思等。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从理论探讨上,还是实践推进中,也可以看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应当成为我们了解的重点。在现代西方经济学蔚为壮观的体系中,制度经济学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支。制度是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

制度经济学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就是规则,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政治或经济的制度,传统上所理解的制度是政治或经济体制意义上的。制度这一概念是在规则这一意义上被制度经济学家使用的。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它认为在经济发展中制度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其基本出发点的逻辑是这样的:经济发展的绩效是由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行为造成的,而人们活动、行为的方式和逻辑是由人们的动机决定的,人们的动机则是由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制度所诱导、塑造和决定的。因此,制度是影响经济绩效好坏以及确定经济绩效好坏评价标准的最终决定因素。

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与旧制度经济学相比,二者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例如,新制度经济学和旧制度经济学虽然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都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制度的作用以及过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满。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以实际的人出发来研究人,强调研究人、制度和经济活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旧制度经济学尽管对古典经济理论不满意,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新制度经济学和旧制度经济学虽然都重视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但二者仍然有区别:旧制度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主要是从法律、文化等逻辑的角度分析;而新制度经济学由于引进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将制度问题纳入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进而使得用制度因素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可以实现形式化、模型化。

二、公司管理理论概述

公司是企业的组织形式,按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典型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公司管理制度。公司制度是公司为了规范员工行为,加强考勤管理,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经过一定的程序严格制定相应的制度,是公司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一套科学完整的公司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企业管理理论经过以下发展阶段: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工人是机器,通过改善工作程序来提高效率;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工人是人,有需求,需要激励,高效率的工作来自好的人际关系;系统理论认为整个企业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人、组织结构、生产技术和环境等因素;权变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好的管理,只有最合适的管理;以人为本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应该从人性出发,建立和谐的组织和企业。现代企业管理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管理,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现代管理理论有四个特点:长远性、全局性、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

三、新制度经济学与公司管理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一)公司的出现。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战争使得政府出现财务问题,商人的财富却急剧增加,此时,商人出资帮助政府解决财政问题,政府则授权给商人进行贸易、工程、税收的权力,公司由此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合约。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的层级机构较多,机构之间的协调需要大量的交易成本,这样的话,政府进行贸易、工程、税收时的效率较低,所以政府才有将这些职能承包给商人的动机。可以看出,公司的出现是由于公司内部的交易成本小于政府内部的交易成本。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交易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来替代交易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但企业内交易也有成本,如果过高,运行的效率就会降低,又会被市场交易所取代。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取决于两者交易费用的比较。

(二)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加强对人员的培训,而是要致力于开发和完善独特的人才培训机制,实施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激励机制,开发人的潜能。要着力塑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竞争平台,造就能令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激发和释放创新能力的工作环境,增加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不再把人作为生产机器,人是社会人,是有需求的,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新制度经济学强调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做出了修正,对人的行为做出三点假定:人的行为动机的双重性,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人们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寻找均衡点。有限理性,是指人的行为既是有意识的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一方面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环境复杂;另一方面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是有限的,制度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可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认知环境的能力。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指人具有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行为倾向,而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约束。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理念与制度运用相结合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