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

篇1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2.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解放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

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

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政府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

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篇2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篇3

立足我区农村实际,以发展避灾、节水、高效、设施农业为主要方向,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一是立足城郊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以香岛、绿丰苑、绿丰达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农户各方资金,共投资*多万元,在讨思浩、古路板、野马图等村新建温室大棚350栋,新增蔬菜保护地320亩,新增蔬菜产量3100吨。其中,香岛生态农庄投资1500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绿丰苑农业产业化示范园,100亩蔬菜基地和17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有机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全区蔬菜种植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是结合区域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多元养殖业。启动建设了讨思浩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和年出栏5000头的香岛生猪养殖小区,进一步规范扩大了大窑村、生盖营村、乌兰不浪村生猪养殖业,全区生猪和基础母羊存栏数分别达到1.78万头和2.2万只,完成畜种改良2万头(只),奶牛、生猪等养殖业逐步向园区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扎实开展,加强了基层防疫员队伍建设,提高了防疫员工资待遇,口蹄疫等重点疫病防疫密度均达到100%,保持了全年无动物疫情发生的好成绩。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采取村镇干部进驻奶站实行“三盯”等有效措施,加强了奶站的监督、管理和整顿工作,及时妥善处置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奶农利益,共发放临时性奶款补贴75.6万元,全区奶站由原来的23家整合为17家。确保了全区畜牧业动物、持续、稳定发展。

三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投入农业科技资金170多万元,重点扶持了讨思浩、野马图、奎素、甲兰板等村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大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农业和林业两个科技示范基地,成功推广了草莓、鲜枣等一批果蔬新品种。启动实施了500头奶牛性控繁育改良工程。积极推广沼气清洁能源,投入33万元在讨思浩村和甲兰板村新建沼气池82个。围绕蔬菜种植、经济林推广和奶牛养殖等方面,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6期次,培训农民达2080多人次,发放各类农业科技书籍*余册。在古路板村建成了*区农村党员科技培训中心。建立和完善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企业和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农业科技服务。培育形成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其中有11户被评为我区去年度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先进示范户。

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经济林开发初见成效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1万亩,并对2.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补植,共栽各类苗木104万株。认真实施荒山荒地造林、村镇绿化、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化等绿动物程,完成全民义务植树98.6万株、四旁造林1100亩、以封代造*亩。争取到了100万欧元贷款的碳汇造林项目。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大青山前坡奎素段*亩经济林和生态林建设工程,整理土地850亩,定植苗木4.4万株。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建了培训中心、拦水坝、果园、鹿场等配套设施,扩建了枣树种植大棚,试种了布榔、苁蓉等经济作物和药材。积极推广鲜枣种植,在甲兰板村、奎素村新建示范大棚50个,栽植苗木9000多株。林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开展了“飞鹰”、“雪原二号”等林政执法集中行动,处理林政案件21起。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防火设施设备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建防火检查站和护林小队工作站各1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全年防治森林病虫害面积1.5万亩。禁牧和管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累计出动人员1000多人(次),有效地制止了林区内散牧行为。全区生态动物进一步改善。

三、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努力,我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全区共有机电井225眼、水浇地面积5.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万多亩。尤其是去年我们通过各种措施,多方筹集资金,投资1500多万元,完成了哈拉更集中供水工程、奎素截伏流工程、面铺窑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三个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了庄子村、面铺窑村等一批人畜饮水改造工程;启动了投资700多万元的野马图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区农田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村道路建设和管理成效显著。全年投资2650万元,建成了8.4公里的神水梁旅游专线、6公里的青山大道东西延伸段、4.9公里的殡仪馆环形路以及野马图、甲兰板、恼包、庄子等村的17公里村间道路,全年共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36公里,提前两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奋斗目标。在加快农村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大了路政管理力度,征收农村小额养路费260万元,加强了道路维护和绿化,完善了道路配套设施,开通了农村客运班车,有效改善了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为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旅游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旅游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加快大青山“一带三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全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编制了保合少旅游集镇和*旅游景区规划。加快了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巨华葡萄酒庄园酒厂开工建设;奥淳原生态酒庄园酒厂峻工投产,并新建了酒道馆;投入200余万元,启动了面铺窑农家乐旅游项目,建成农家四合院6套;尚水居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蒙锡玏马术俱乐部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征地工作。华盛休闲体检中心等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办理相关手续。*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增加了配套设施。小井沟生态园、绿野山村被市旅游局评为“*市农家乐旅游点”。成功举办首届*区冰雪旅游节暨冰雪趣味运动会。旅游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开始逐步显现。

五、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区发放粮食种植补贴5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349万元、农机补贴8.3万元。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修订了《*区*年扶贫规划》;实施了生盖营、恼包、大窑、面铺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和野马图、甲兰板产业扶贫项目;争取到了扶贫贴息贷款等新的扶贫项目;加大了社会扶贫力度,筹集资金410万元,切实帮助贫困村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涌现出了以区委组织部为代表的一批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篇4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农业产业化列入农业强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举措,狠抓落实,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进一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既要大力引进市外知名龙头企业,更要坚持引导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发展壮大。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引导、支持和激励龙头企业快速成长。既要大力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也要大力发展营销型龙头企业。

(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好全社会特别是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并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装备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配备专门人员,加强监管,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四)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同时,注重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培育名牌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省相关农业项目资金的争取和配套整合,以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协调金融部门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力度。

(五)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针对当前农村的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科技和新产品推广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要创新发展观念,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新的农技推广、农民培训服务平台,拓宽服务主体。坚持以科技提升农产品质量,以科技提升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以科技提高农民的参与水平和能力。

篇5

市政府:

20__年,全市农业产业化以重点突破、整体提高、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主要标志。为“十五”划上了较为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一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20__年的发展和主要工作

据统计,20__年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实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比20__年的86.6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1;产业化率达到35;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总数达30.1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7;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链条内获得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比20__年的600元增加了9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全市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

(一)坚定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

20__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的突破性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正确发展思路和有力领导。“五大发展战略”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项目牵动发展农业的思路,切中铁岭市情,为铁岭农业走产业化之路确立了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也为铁岭农业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机遇。尤为可喜的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全市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正在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

为加强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市委、市政府加强并调整了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组建了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出台了《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和《20__--20__年铁岭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纲要》,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本级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目前,全市从上到下有了一支专门机构和专门队伍,初步建立了市本级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撑体系,确立了发展方向和“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委和政府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分别列入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奖罚激励机制。全市形成了求发展、寻突破的良好氛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也多有改善。

(二)全方位实施项目牵动战略,龙头企业建设有新突破

20__年,是铁岭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最多、最快的一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25家,比上年增加51家,比20__年增加102家,固定资产总额27.6亿元,销售收入实现57.4亿元,实现利税4.1亿元,从业人员3.26万人。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8家,当年新增加2家,北绿集团为国家级,大成、华银、杨氏、郁青种业、美麟集团、嬴德、福润7家为省级,有20家龙头企业进入铁岭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20__年全市新上固定资产超过20__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几乎相当于“十五”前四年新上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的总和。开原大豆蛋白有限公司是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大豆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__年10月竣工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利税5000万元;昌图县新上及改扩建的万顺达、曙光肉禽、盛德肉鸡、安家肉联、九星食品、文成木业等相继竣工投产。全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新建畜禽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了43家。20__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一批大项目正在运作和启动中,开原市由大连金信集团总投资21亿元的5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已奠基;铁岭县天宏(铁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已开始启动。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水平有新提高

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取得了可喜进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开发和企业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完成绿色食品认证23个,累计达到44个;取得无公害认证69个,累计完成12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240万亩,比上年增加9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达到137万亩,比上年增加57万亩。“盛仓牌”大米、“方兴牌”大米、“北绿牌”产品等获得国家级绿色产品标志使用权。一批龙头企业获得国内和国际质量管理认证。

(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新进展

截止20__年末,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275个。获得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34个,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55个。“北绿”牌商标获得了全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我市无全国驰名商标的空白。“铁岭榛子”获得国家原产地认定。“大成鲜鸡”、“嬴德”肉禽、“郁青”种子、“豆中宝”调味品、“文选”葡萄、“帽山”鲜奶等一批产品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名牌效应,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五)坚持调整产品结构,农产品加工业有新发展

全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总量245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3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比20__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了20。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初加工多、精深二次加工少及有产业无加工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六)农业产业化工作系统工作机制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

铁岭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建立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将以项目为核心,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把建立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强化服务作为建办之本。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系统建立了统计报表制度、大项目调度和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运行监测制度;建立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库、企业 档案和铁岭农业产业化网;与此同时,加强纵横交流,积极主动争取国家、省和各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指导、支持和合作;积极与金融、税务、发改委、财政、工商、技术监督、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解决龙头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贷款、纳税、立项、产品质量、“绿色通道”等方面难题,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__年,铁岭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被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

二、20__年工作要点

20__年乃至“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将以建设铁岭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实施项目牵动和名牌发展战略。以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建设铁岭农业的优势产业和主打品牌,做精十大基地,做强十大产业,做大二十强龙头企业,打造二十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铁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以项目年为契机,争取龙头企业建设新突破。着力加强项目源建设,拟在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建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建分库,辐射企业项目,全市联网。同时拟聘请专家和有资质的项目设计单位,每年包装几个牵动全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大项目,项目共享,积极争取国家及省资金扶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二)以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规范生产工基地建设。拟按照国际国内市场准入门坎,全面启动标准化生产程序。一是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技术人员着手制定品种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二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据国家及国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带动农户和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生产优质农产品,争创名牌产品。三是发动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争取通过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安全卫生等认证,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龙头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运输、销售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建立产品追溯制度。

(三)以调整产品结构为切入点,拓宽国际国内市场。今年,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面对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市场,加大组织生产适销对路、出得去的优质农产品的力度。逐步打造铁岭农产品品牌,/,!/拟做大20个知名品牌,成为全国名牌。提高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强产品品牌的深度开发,增强品牌竞争力。在龙头企业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篇6

为及时掌握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更好地为制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厅决定开展*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计调查范围

本次统计调查工作包括*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年度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和*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范围包括:

1.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

2.在民政、工商或农业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中介组织;

3.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主导产业,联接千家万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4.从事季节性农产品代购代销的农村经纪人;

5.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特产业及其它产业为主业的专业大户。

各类产业化组织填报标准和要求见附件“填表说明”。

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统计范围为*年12月31日经省政府确认在册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调查范围为全省参与“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的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

二、调查内容

*年度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表主要收集全省各类产业化组织基本情况、产业类型、规模效益、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以及有关部门对产业化扶持等信息。

*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重点掌握了解*年度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基本经济指标、自有生产基地、开展农业产品加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吸纳社会就业、利用外资、开展科技创新以及各级各部门对企业的扶持情况等。

*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调查表主要了解我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村结对共建情况,包括带动结对村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带动途径和合作内容等。

三、工作要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有关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确保调查全面、数据真实、填报规范、上报及时。

请各市农业局负责有关统计表下发、指导填报和回收,认真审核,汇总有关报表,形成分析报告,经局分管领导签名、加盖公章。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必须经企业法人代表签名并加盖企业公章。省属有关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若参与了我厅实施的“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需要同时填写*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年度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和*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表。所有报表及分析报告请于2009年2月20日前统一报我厅经管处,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有关调查表请在省农业信息网经管处“农业产业化”栏目下载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篇7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促使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出口创汇额为3.39亿美元,上缴税金10.68亿元,带动专业村119个,带动农户134.9万户,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带动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催生了一批联接千家万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市场。截至20__年底,我市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8家,年交易额为17.78亿元,带动农户种植面积73.56万亩,带动农户达23.45万户。

全市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3个,协会会员2.3万人,带动农户30.46万户。在民政、工商或农业部门登记注册的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80家,其中龙头企业领办的11家,农技服务组织领办的9家。参加中介组织的农户数达21.33万户,带动种植面积128.66万亩,带动牧畜养殖量14.35万头,带动禽类养殖量0.09亿只。

(一)制定完善了农业产业化政策机制,落实好各级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我市认真执行国家农业部等8部委《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农经发[20__]8号),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凤祥集团、蓝山集团、__丰种业等三家企业的初加工产品给予了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用于产业化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奖励等。

(二)加快培植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按照“扶持大的、改造老的、培植新的”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如阳谷凤祥、高唐蓝山、__丰种业、泉林纸业、__县东兴食品有限公司等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围绕各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高唐县蓝山集团,累计投资28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的猪舍30栋,现存栏种猪700头,年产仔猪过万头。泉林、金兴和热电厂密度板厂三大龙头企业,建设了30万亩纸浆林、20万亩芦竹,10万亩速生林,扩大了基地规模。__县澳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全县食用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建、再建现代化菇棚(房)达3000多个,栽培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产值达3亿多元。阳谷县以凤祥集团为龙头,在全县逐步形成1700余座1000只鸡规模鸡舍,1400余座5000只规模鸡舍的肉鸡养殖基地;以露易莎调味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成了3.5万亩大蒜蔬菜生产基地。

(三)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经营模式,同时加快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场”等形式的经营新模式。大力发展作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联结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合同制、股份制、契约制等利益联结机制,把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做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联合体。

(四)调整出口结构,培植壮大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出口种类和规模,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组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培育壮大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

(五)加强龙头,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我市定期对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监测考核,并建立了优胜劣汰制度,实现了企业的动态管理。按照省厅要求和项目管理规定,对我市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定期进行验收总结。

(六)实施“村企互动”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大力扶持“村企互动”的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茌平小杨屯鸭业集团,不但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农民种植的粮食就地成为优质饲料来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二、存在的问题

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乡镇不认真落实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甚至出现乱圈乱占耕地现象;有的在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违背农民意愿,强行低价反租、高价倒包农民承包地,侵害农民利益;有的不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破坏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在结构调整中,工作方法简单,强迫命令,忽视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和收益权;有的地方对已经出台的扶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不兑现,挫伤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有些政策本身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农产品 竞争力不强。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设施农业发展缓慢。从加工制品看,全市20__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企业仅占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15%。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品牌农业刚刚破题,缺乏像金乡大蒜那样既有规模优势,又能有力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农产品。

(三)市场体系不健全。各类农产品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有组织的流通渠道少,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有很大的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交易模式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流通手段仍处于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

(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水平低,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如化肥、农药、激素残留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与国际标准的差距较大,影响了农产品出口。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大意义的认识。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市农业人口比例大、产值低,工业化、城镇化进展缓慢。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加快新农村建设。个别基层领导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甚至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农业产业化项目只富民富企,而对财政贡献率低。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兴一业、富一方百姓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激发他们抓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热情。

(二)优化结构,扩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一是实施“一村一品”,做大做强地方农业支柱产业。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引导乡村产业向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集聚,培植壮大地方产业优势,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二是围绕名、优、特、稀产业,积极打造品牌农业。根据全市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和各地产业特色,积极发展优质、特色、稀有农产品基地。像__县田马园的苹果、樱桃等,拥有了品牌就拥有了市场,也就拥有了效益。三是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功能示范区。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生产功能逐步被拓宽,生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的新模式。如__县马颊河生态区、东昌府区姜堤休闲旅游区,还有沼气建设示范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四位一体”示范村等。四是推行“一品一社”,发挥农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积极推广“一业一社”的做法,通过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以此扩大产业优势,真正将农民发展成为生产和市场主体。五是加快实施“村企互动”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利用乡村的土地、产品等资源条件,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相关乡村实施“村企互动”战略。

(三)培植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是根据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业加工企业。尽快研究制定促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二是分产业抓好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粮油、棉花、蔬菜、园艺、养殖、林果等不同支柱产业的不同管理部门,各个管理部门要制定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目标,落实措施,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基地,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产出效益,搞好目标验收。三是做大做强一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真总结凤祥、蓝山等龙头企业经验,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大的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运销仓储企业,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着力倾斜,予以重点培植。四是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和监测。把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纳入到经常性监测管理范围内,搞好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和经常性指导,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中,加大农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招商、跨区域跨行业兴厂立业,扩大规模、技术升级和增加效益。

篇8

一、发挥部门职能,理清发展思路。____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过来,我们坚持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促进农民增收的活力源,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不断强化引导和扶持力度。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在大力推进“一流转五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的同时,高质量编制了《全县九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____县“____”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二是助推出台政策。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拟定政策文件草案,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三是争取领导重视和扶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县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县两级财政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和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县、县、乡三级领导联系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制度,县人大定期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坚持龙头带动,提升发展水平。我们坚持扭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催生壮大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通过扶优扶强,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全县现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4家、县级121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4家,拥有上县企业1家。二是引进了一批知名龙头企业。近五年,全县引进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3家,泰格林纸、娃哈哈、汇源果汁、康师傅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____。三是形成了一县一品基本格局。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使每个县(县、区)都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四是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化扶贫成效明显。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安置农民就业人数达到5.2万人,联结基地353.8万亩,带动农户58.7万户,其中贫困农户在30%以上,农户年户均增收20__元以上。

三、加快资本对接,加大对外合作。借力资本县场,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积极抓好上县引导。出台了《关于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县的意见》,建立了龙头企业上县申报绿色通道,通过举办龙头企业资本运营专题培训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军资本县场报告会,邀请国内、省内资深专家进行授课等手段,致力推进龙头企业上县工作。20__年11月,我县本土龙头企业大康牧业在深交所正式上县。二是积极搭建上县平台。鼓励拟上县龙头企业与创投、风投和外资机构对接,积极探索搭建拟上县企业与国内外投资者战略合作平台。近年来,吸引了山东富丰、澳大利亚向导投资等多家国内知名投资集团加盟____,引进战略投资达7.2亿元。三是积极培植上县后备资源。按照“培育一批、上县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县后备资源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培植、贴身服务。目前有4家龙头企业被列入省重点上县后备企业,全县11家省重点上县后备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占8家。

四、执行标准化建设,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我们着眼于促进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从推动土地流转求突破,从20__年起全面启动了超级稻、工业原料林、柑桔、茶叶、油茶、中药材、生猪、肉牛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县里专门成立了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办公室,近年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4亿元扶持基地建设及其加工项目建设。同时,通过部门创办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投入资金1.5亿元建基地,形成了一批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

五、加快农产品园区建设,推动集群发展。我们着力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目前,全县已有____工业园、靖州工业园2个“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____工业园还被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146家县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园区的达47家。引进了娃哈哈、汇源果汁、康师傅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占入园企业总量的80%,去年来又有大康牧业4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正清集团异地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入驻园区,成为我县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中心,被评为湖南省最具投资潜力的园区。

篇9

    论文摘要:分析了现行金融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指出,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金融需求,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要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解决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健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要创新农地担保制度,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问题;要放开民间借贷,加快农村征信工作进程,为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创新监管制度和模式,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差别监管。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必须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本文在认真剖析现行金融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的同时,从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和功能视角出发,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现行金融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缺乏金融扶持

    从产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相关联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产业性质决定不同金融机构的滋生和发展…。我国目前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迫切需要与此产业性质相对应的金融机构产生,农村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要素的缺失,恰恰是农村金融机构缺失的充分体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从现行农村金融机构来看,其市场定位虽然是为“三农”服务的,但从贷款的额度、期限和服务方式上很难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更不用说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同时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后调整了其发展战略,在县域及农村的分支机构向中心城市收缩,信贷业务向大中城市倾 斜。据统计,4家 国有商业银行从1998年开始至今 ,共撤并 3.1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上收了贷款权限,县域网点功能萎缩。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特别是直接融资制度缺失

    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但农村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很小,间接融资仍然占主导地位。一是股权融资渠道狭窄,占比较低。我国较严厉的企业股票上市条件,只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上市有利,导致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对称。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人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上市的仅有 10%,绝大多数国家龙头企业资金供给主要依靠间接融资。二是债务融资渠道单一。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下,长期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债务融资,而债务融资的90%以上来源于银行。在不能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农村中小企业就不得不以非正规金融形式融资,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影响了其发展。

    (三)农村金融利率市场改革缓慢,致使大量信贷资金从农村流出

    农村经济因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影晌,生产效果和经营效益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和难估测性;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出现的众多中小企业,分布广泛,监测、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金融机构投到农村的信贷资金,必须获得与其风险监管相对应的回报,但是由于我国利率市场改革步伐缓慢,国家对利率的控制较严,投向农村的信贷利率,不能覆盖整个风险,不仅国有商业银行不愿发放贷款,而且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也经常出现非农化的现象。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年9年间我国农村资金金融系统外流量累计高达27 344亿元,且每年呈递增趋势。

    (四)金融中介组织不到位,使众多中小企业缺少担保服务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不但使金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日常经营管理也更加严格、规范和有序。源于民间资本兴建起来的农业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要求的条件,加之县域范围内基本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或者租赁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在急需信贷资金支持时,由于没有相应的中介机构为其提供担保服务,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来发展,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企业在缓慢发展中求增长求生存,很难取得规模效益。

    (五)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抵押担保制度的矛盾,使农业企业有资产而无法抵押

    厂房抵押是当前银行信贷通用的一种担保形式,也是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担保法》明确规定:“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大多数农业企业建在乡镇或村组,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用地,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很难确定,这种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在抵押上的错位,已成为众多农业企业难融资、金融机构难变现、担保机构难担保的“死结”。

    (六)民间融资长期得不到政府的承认与支持,削弱了民间资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民间借贷自古有之,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普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农业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银行信贷资金缺位的情况下,民间借贷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通过民间借贷的融资高达 8 000亿元至 14 000亿元。民间借贷虽然有发展的必然性,也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在历次金融改革中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地位得不到认可、发展得不到支持,致使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有资金的不能发放、需求资金的又得不到资金”的困境。

    (七)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业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

    我国金融机构的征信工作不完善,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还不普及,不用说是在农村,就是在城市对贷款客户的认定也有困难。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征信工作开展得较晚,对贷款客户资料的收集存在不少困难,目前农村的各类企业法人和农民的信用档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少有的中介机构服务又不规范,信息经常失真,使得农村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再加上当前农村逃废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法律“白条”增多,金融胜诉案件执行不到位,兑现的资金甚至不足以弥补维权的成本开支,使得银行在涉农贷款的发放上更加谨小慎微,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八)统一的金融监管制度,削弱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效能

    农村金融天然具有较高风险,其服务对象是我国的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弱势区域(农村)。在当前我国尚未全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的情况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更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但是金融监管部门在制定监管指标和进行日常监管工作时,大多数还是实行统一的监管制度和办法,没有考虑农业经营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行业特征,区别情况,分类对待。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根据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金融需求,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各种需求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多样性。因此,在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时,应从功能视角出发,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标准,逐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小企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借贷组织等多种形式并存、功能互补、协调运转的机制,打破和消除垄断格局,真正形成基于竞争效率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国有商业银行要把在县域经营的重点放在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种类,积极拓展金融服务方式,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二)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培育农村资本市场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资本市场发育较晚,农业运用资本市场又更为滞后。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是一个资金大量投入的过程,也是一个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要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一是深化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运作;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在证券市场上为涉农公司融资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三)加快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解决农村信贷资金外流问题

    风险不同,要求的收益也不同,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是分散、小额、风险状况各异的众多农户和农村企业,客观上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利率自主权对不同的客户收取不同的利率,从而减少风险、增加收益。金融市场利率放开后,农村地区资金价格一般会呈现出较高的水平,不仅能有效地动员农村地区的资源、调动农村居民进行货币积累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极大地吸引非农资金流人、扩大资金供应。同时,资金将会更为有效地使用,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保证农业产业化投资的顺利进行。

    (四)健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国外经验证明,中小企业因受自身条件限制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规定的条件时,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便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由政府出面或者出政策,成立各种类型的担保公司,为产品有订单、经营有效益的中小农业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同时积极推动民营资本参与组建担保公司,拓宽担保公司资本金的来源;发展信托业务,通过为农业企业发行各种信托产品筹集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大力兴办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发展金融租赁业务,为农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租赁服务。

篇10

关键词:经济转型时期 农业产业化 土地

为了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现代经营为基础,以产业经营为纽带,以农村工业为支撑,以小城镇为载体,使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体联动,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创造条件。

一、农村城镇化对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据中新社的消息,卫计委王姓官员在一次会议上报告了一份调查:74%农村流动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不愿意"农转非"的主要原因是想保留土地。为什么流动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原因多样。一是许多地方的农村户籍与不少利益挂钩,虽然呼吁城市的公共品服务与户籍脱钩,而在有些地方的农村却在不断地强化这些关系,比如不少发达地方的农村集体分红,农村承包地的调整、农村宅基地的分配等都与农村户籍挂钩。如果放弃了农村户籍,则承包地、宅基地就随时有可能被收走。另外一层原因是农村承包地为农民工的最后退路。目前农民工大部分在城市从事的是最低收入工作,能够购买到房子的不到1%,如果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失业的可能性很大,而在危难关头,农村户口及其承包地是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但是农民进城而不愿意放弃农村的承包地,则会带来稀缺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一方面抬高农村务农者的经营成本,另外抛荒土地或者低效种植土地也是对谢却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的农民工两头挂,城里也靠不着,农村也靠不着。这样只能造成稀缺资源的浪费。这样一来,政府也就无法集中土地,不能很好的大规模利用土地,进行机械化的生产。而这种状况主要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产生的。

二、农业产业化实现的重大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土地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关乎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的核心政策。粮食安全是经济稳定发展基石,2013年12月13日,被誉为经济工作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列六大主要任务之首。据全国政协常委、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估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可能会增至14.5亿左右,而每年会减少数百万亩耕地。所以面临如此大的粮食压力,土地资源应该有效高效地利用。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指农户与供销、加工服务主体的产销协作和经营组合,使资源可以更好的被利用,实行对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三、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农业产业化是对的突破,是经营模式上的创新,是继之后又一次新的尝试。给予农民长期而有保证的土地使用权,使农民具有充分的生产自,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已逐步暴露出不适应性,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必须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

(一)一家一户的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长久以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价格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工业产品如农药,化肥,种子,农业器具等这些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飞涨,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长期的稳定,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一家一户的不便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实施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但现阶段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却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实施。现代农业机械一般较大,成本也比较昂贵,购买和使用的费用较高,单个的农户难以承担。即使能买的起,在使用时也有难题,因为一家一户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较为分散,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非常不方便,导致使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一家一户的不便于农业的综合治理

与工业相比,农业对外界的自然环境的依赖更强。而现阶段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极端性气候的频繁出现,使得农业的生产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在大涝和大旱面前,个人或小集体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因此需要集体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治理,才能战胜自然灾害,将自然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一家一户的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了农业的竞争力

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一家一户几口人,围绕自家的几亩耕地转,一亩田地上困住了一家的大部分劳动力,使得不能去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影响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农业产业化难以推进的原因

(一)农村金融供给体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

农村资金供给数量与农业产业化数量无法匹配我国目前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村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要素的缺失,恰恰是农村金融机构缺失的充分体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从现行农村金融机构来看,其市场定位虽然是为"三农"服务的,但从贷款的额度、期限和服务方式上很难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更不用说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自身的要求与农村金融结构的矛盾是突出的问题。

(二)落后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

流通体制改革滞后,造成了小生产与大流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从总体上分析,流通体制综合功能薄弱,是我国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这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增长中更有特别而过度的表征,这既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长期以来的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缺陷有关,又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的特殊单一目标相连。从而造成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所特有的弱质产业特色。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状况更加明显,它在阻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障碍功能日趋突出。

(三)市场体系不健全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各级地方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仍有一定市场,农村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步维艰,例如棉花、蚕茧等主要农产品流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平等竞争的农产品流通新体制和新运行机制尚未能建立起来。体制改革效果难以让人满意,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模糊,在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模式上主动性不够,在相关政策设计和政策操作上只满足于"上文下达";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主要农产品种植和收购的指令性管理模式,再加上对农业基础产业的片面舆论导向和狭隘的国情认识,使国人对农业的社会效益的青睐远高于了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追求。

(四)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低下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国际市场化竞争没有能够形成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较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一般的重要原因。走国际化的农产品大流通通道,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建构我国农产品大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也是生产关系的最佳结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如何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发展,应该把握关键环节,突出政策扶持,强化组织指导,着力突出以下重点:

(一)培育主体,增强竞争能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连基地,外连市场,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在产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应该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或小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同业企业或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二)打造品牌,提高产业层次。品牌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产业档次、拓展市场的一张王牌。应积极培育产品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培育优秀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支持中小企业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特色品牌。应以产品品牌为基础,培育和创建一批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集聚要素,扩大影响,提升企业规模和产业层次。

(三)建好基地,保证加工资源。原料基地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是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基地建设应该稳定增加总量、切实加强重点原料基地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积极推进优质粮食、精品牧业、特色园区等基地工程建设,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上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一批生产条件好、集约化水平高、供给及时稳定的原料基地,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四)依靠科技,延"深"产业链条。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兴企之路,既是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市场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层次和水平。积极鼓励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组建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或技术创新机构,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应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五)强化扶持,营造发展氛围。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增强政府指导服务、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应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培育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资本市场,采取划转国有股产权、注入财政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法,组建农业投资公司,为加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应充分发挥农业、财政、发展改革、税务、工商、土地、电力、金融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的局面。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奖表彰活动,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孙志浩 《浅析农业产业化与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7期

[2] 吴建平 《浅析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中国农经信息网 2010年

[3] 李海燕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

[4] 吉林省产业文化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2010年9月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