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篇1

一、基本情况

全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2838亩,其中水浇地7800亩。在水浇地中保灌面积2160亩。浅山旱地面积1503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全乡共有11个行政村,64个合作社,居民2580户,人口12096人,少数民族594人,贫困人口4785人,极贫人口712人。共有5个贫困村28个社,其余6个村中13个社因地理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户有1610户、8372人,人均625元以下的农户有757户、3785人。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浅山地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和林、牧、副生产,使全乡农业生产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搞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项目,走出“农门”,跳出“山门”,到较好的地区兴办乡镇企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兴办第二、三产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贫困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把科技推广作为农业增长的第一要素,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农工程的同时,实施“种子工程”,“沃土计划”和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优化行政,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发展优质高效低消耗农业。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农业投入,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使浅山地区粮油产量稳中有增。据统计,全乡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164.27万斤增加到2007年的278.6万斤,亩产由360斤提高到603斤,油料产量由74.4万斤提升到150万斤。乡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近年来,总堡乡大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修乡村道路,改善基础设施使当地群众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观,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为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制约浅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浅山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靠天吃饭、吃水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对提高文化素质没有引起重视,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及市场信息能力差,种植业调整和加快畜牧业方面缺乏技术,不知种什么好,如何营销。总堡乡为浅山地区,山大沟深,植被稀疏,土地贫瘠,旱、雹、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年降水量为350mm,而且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农田变成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因此,粮油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率低下。“丰年吃不饱,欠年靠返销”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土地利用率低,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产业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业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来源,而粮食作物又是种植业的主要品种。浅山地区,沟壑纵横,人居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难度大、改善慢,特别是水、电、路。缺乏非农就业机会,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从事采金,挖药等劳务,少部分参与修路,建筑等行业,由于打工者缺乏劳动技能,加之缺乏劳务市场信息,收入很低,外出人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外出找不到挣钱岗位,不懂劳动合同法,务了工拿不到应得报酬,挫伤了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发展的有利条件

虽然浅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和有利因素,主要有:政策优势:国家已经把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为了再造秀美山川,开发大西北,提供了政策支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加快浅山地区的综合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资源优势:总堡乡浅山地区人均耕地3亩,高于川水和脑山地区,而且土质好,光热资源充足。同时,浅山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裕。思想优势:浅山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扶贫工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广实用农业技术已有基础:经长期的实践,在浅山地区推广试验抗旱品种,改革耕作技术,旱作农业技术积累了一定经验。

三、加快发展的措施建议

综观全乡浅山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若要彻底改变民和县浅山地区贫困落后面貌,可采取措施以下: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浅山地区干部群众中存在“环境论”,“条件论”,依赖扶贫,只愿苦熬,不愿苦干等陈旧观念。只要加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的精神,切实改变“等、靠、要”等无所作为的思想,增强加快浅山地区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论从生产观点,还是群众观点出发,乡的农业主体是浅山,农业增长的潜力在浅山。

2、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近年来总堡乡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相继实施防护林工程建设,天然林自然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制定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森林资源,营造林的速度逐年加快,绿化和治理质量有了大幅度改善,基本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跨越式发展,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2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近一年多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基本情况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全国一样由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三种形式组成,发展分为能人领办型、企业带动型、政府创办型三种模式。至今全县有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会员余人,社员人,其中专业技术协会个,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主要发展产业有五倍、黄牛、茶叶、乌鸡产业,主要经营茶叶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商品黄牛、商品乌鸡、鸡苗供应等。这些合法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县部分农民、能人、加工企业渴求致富的新门路,寻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寻求先进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抵御市场风险的新模式。因此,我县出现了自发、自主、自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良好态势。早在年前牛寨新华成立过五倍子专业协会,也是全县××年前唯一的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因市场等各种因素,现已名存实亡。在××年盐津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组建了“××乌鸡专业协会”,重新拉开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序幕,紧接着县供销社创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今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自发、自愿要求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进行指导和帮助,建立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是:兴隆乡蒿芝村创办的“养牛专业协会”;兴隆乡远江黄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大田村养牛专业协会”;普洱供销社茶厂带动型“串丝乡龙溪茶叶专业社”;盐津乌鸡协会和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个乌鸡专业合作社,即:牛寨胡家湾、牛寨包谷厂、兴隆灯草田、盐井田坝、庙坝大坝专业合作社;滩头乡能人领办型“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县个合作经济组织也有部分初见成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今年,盐津县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发展乌骨鸡产业。在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成立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分社个,申请入社会员人,通过讨论,批准入社会员多人;培养小鸡孵化户户,每户年可孵化小鸡至万只;建立盐津生态乌骨鸡县外销售点个,分别是重庆、昆明、宜宾、昭通。通过盐津乌骨鸡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引导,盐津乌骨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全县年养鸡万只,今年—月,全县养鸡万多只,比去年全年养鸡增加多万只。乌骨鸡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成立农村养牛专业技术协会个,起到了发展农村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丰富的草资源和大量被浪费的植株桔梗,促进了黄牛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月蒿芝村“养牛协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名,产生了《协会章程》。成为盐津县第一个真正由农户自发组织的养牛协会,该协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一个冻精改良站,现已配种头,有的已经产仔,且效果明显。通过该协会的引导,已有个会员从大田中心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头,一部分会员与大田中心牛场实行利益分成饲养良种牛,该种牛长势喜人且肉质优良,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蒿芝村黄牛存栏达头,产值近万元,年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串丝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使近亩失去管理的高标准良种茶园得到科学的管理,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解决了该村农资难的问题,社员和农民十分满意;其他协会目前正在发展中。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利益有了保障。

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方式

今年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促进产业化,推动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上初见成效。在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产业不强不大、农民市场组织程度低,导致农业增效不高,农民增收难的情况下,探索到一条创新农业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协会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把产、加、销联为一体,整合企业与农户,集中力量面对大市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有希望。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用制度引进先进的使用技术,达到农业产业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发展,走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利益双赢、共受益。

(一)规范管理。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具备一的基础条件,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⒈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成员。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带头创办和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活动。均可以发起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经营者不受行政区域限制,都可自愿加入,但其专业技术协会不少于人,专业社和综合服务社成员一般不得少于人。

⒉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某个农产品专业生产经营项目或产品组建,在购销、加工、储运、信息、技术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确定适宜的项目作为合作的载体,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使成员的共同经济需求得到满足。

⒊有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章程和相关制度要结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际来制定。

⒋有一定的经营要素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向农民提供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济要素。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所需资金,可以通过收取会费、接受捐赠、政府资助、经营收入、利息及其它合法收入取得。参与合作的成员可以土地等经营要素以及其他自行商定的方式筹集经费。

(二)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弱势群体为解决自身困难,改善自身处境而成立的合作组织,必须加大扶持力度。

⒈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设施,营销网络及示范点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能人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论证筛选后,优先纳入各级政府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和科技开发项目,实行扶持,享受农业开发、退耕还林、整村推进等各项政策。农村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

⒊涉及农业支柱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符合条件的,地方财政给予贴息贷款和扶贫贷款倾斜。

⒋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加强沟通,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同时,在不改变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集中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运输检疫,减化手续,按国家规定标准减半征收,符合条件的享受“绿色通道”待遇。

⒍对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销售自产的农产品,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税收法规规定,免征增值税。

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社员分得的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

⒏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因生产经营需要,需征占用土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前提条件下,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⒐适当放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条件,同时,注册登记、年检只收取工本费。

⒑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挪用或平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不得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

⒈新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政府给予每建一个元筹建经费补助。

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和引导示范,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推广;

二是通过闯市场、组织产品销售、解决卖难的问题,增强农民群众的商品经济意识,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通过引进开发和推广,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结束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管理技术和农资、产品购销综合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是通过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利益联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府职能和领导方式的转变,使协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四、存在困难

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还处于初级状态,管理粗放,发育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也不很稳定。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活动比较松散,组织能力较弱,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二是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在其登记审批、市场进入、土地利用、产品流通、信贷、税收、企业扶持、资金等投入方面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及成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新事物难,管理和协调能力差。

四是初具规模小、层次低,连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弱。

五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组织化意识不强。

六是部分相关部门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视不够,把合作经济组织看作是单纯的协调组织,认为作用不大。

五、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推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工作力度。我县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这一切需要深化农村生产方式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农村合作经济这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是顺应农村改革的最好组织形式。各乡(镇)党员、政府从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发展农技协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切实加强领导。建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协调、定期研究、明确职责、形成科协、农业、供销、民政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引导不领导,帮办不包办,扶持不干预,推动不强迫。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再提升的原则,使我县各类农技协会数量上、规模上、质量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⒉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营造更宽松的环境。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尽快研究制定出一个鼓励扶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凡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的,可否享受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技推广、乡(镇)企业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对兴办农村合作经济、在其登记、审批、市场进入、土地征用、产品物资流通、信贷等方面尽可能降低了门槛,放宽条件限制。在税收上,对围绕会员的生产和销售从事的服务活动,享受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加大资金技术力度。适当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农业科技推广费、科技实验、示范和推广“三项”费、科普专项费上应给予一定支持,让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服务的社会功能。并鼓励社会工商企业参与农民合作兴办农村合作经济,形成多元化支持合作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三是确立农村合作经济的合法地位,依法保护农村合作经济及会员的合法权益。

⒊强化管理职能,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的管理和引导。一是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入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原则,帮助农村合作经济建立健全以章程为中心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费收取及使用制度、理事会议制度、内部领导制度等,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领导职能和责任;二是要完善协会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农村合作经济与会员、与公司、与公司个人所办实体等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5;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低效率、高排放、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国积极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态安全、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

一、循环型农村经济概念

循环型农村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理念,其是针对环境、资源、人口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其运用产业链延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变革组织方式、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技术,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展优质产业链条,实现各种物质能量的循环、多级利用,提高物质能资源利用率,优化各个生产环节,倡导节约消费和清洁生产,对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和投入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环境污染,将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到生态系统中,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一)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

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农村庭院,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构建高效、循环的农户生态系统,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中心,再配合加工业,实现农村经济增值利用和综合发展,形成循环式、无废弃物的经济发展结构。

(二)农业生态园循环模式

农业生态园循环模式是指将加工业、渔业、牧业、林业以及种植业有效结合起来,协调发展、互利循环,在一个区域内实现各种物质、能量和资源的循环、分布、聚集。农业生态园不仅可以实现复合式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而且可以是养殖业内部和种植内部的生态循环。

(三)农村城镇化模式

农村城镇化模式主要是积极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农村住宅用地进行适当缩减,在城镇集中建设农村住宅,推动小城镇发展模式,这不仅能够节约道路用地和住宅用地,而且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更多土地,充分体现循环型经济发展的减量化原则。

三、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长,然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某些制约因素,水资源、植被、土地等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应高度重视农业安全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应积极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其一,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农村经济安全,当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和开采方式粗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而通过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可有效缓解紧张的资源形势;其二,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有助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而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清洁生产,从源头上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通过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可减少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其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应积极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走一条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道路。

四、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一)积极宣传循环型农村经济

循环型农村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其涉及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了循环型农村经济的实践和探索,但是人们对于循环型农村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还不足,相关理论概念认识不清,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积极运用舆论传媒和各种方式手段宣传循环型农村经济,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到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中。

(二)加强法制建设

为了保障循环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加强法制建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建设循环型社会和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完善了相关的资源管理和环境法律,基于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逐步形成,但是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所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强法制建设,提供专业的法律保障,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

(三)创新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技术的投入和研究,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在循环技术开发和研究方面,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应加强沟通协作,突破技术制约,全面提高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技术水平。

(四)政府引导和推动

政府是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和主要责任主体,为了实现良好的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严格落实科学发展观,编制可操作性强、切实、简明的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健全的指导框架,加强政策导向,对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加大财政补贴,对农业补贴范围适当扩大,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面对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应积极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辰. 浅谈我国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J]. 商场现代化,2012,02:379.

[2]唐华俊.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战略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1:6-11.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是核心与关键,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1]。在实际工作中,要着眼农村经济实践,强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造性解决“三农”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农业经济管理直接关系到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高质量的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业发展决策和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是农业经济科学、高效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1.1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

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通过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因地制宜,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2]。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规范性,避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盲目性,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提高农民经济发展积极性,消除农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

1.2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兴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法律关系和经济发展方向上,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信息化水平落后

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实践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中,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经济管理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与城市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3]。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和决策程序上,由于信息的闭塞,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2.2没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制度的缺位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原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低下,很多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策略得不到制度保障,无法充分落实并发挥作用,导致了农村发展经济活力的不足。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滋生了很多经济纠纷,由于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农民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顾虑,都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发挥农村经济管理作用的策略

3.1完善制度体系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要从体系建设入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发挥经济管理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作用。因此,强化体系建设,要从操作制度、权益保障等方面入手[4]。在农村经济资源权属问题上,要进一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人和受益人,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的发展活力,为农村经济“注血”。同时,在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操作不规范问题,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明确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减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将农村经济管理放到制度体系的“笼子”当中,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构建多元立体管理模式

开展农村经济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现有经济体系下,发展农村经济,要聚合社会发展力量,通过对资金、人才、资源的整合,发挥经济发展平台效应,通过引入发展基金、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政策资金等方式,为经济管理做好资金准备,与此同时,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引入高水平管理人才,并通过制度和生活上的保障,留住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和管理质量。此外,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注意科技的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农村工作实践当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是推动我国“三农”建设的核心。因此,理论研究者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着眼“三农”现实问题,强化宏观把控和微观操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农村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利霞.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8):228-229.

[2]薛贤明.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4):12.

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金融变革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变革的现状

1.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993年以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在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相关政策从以工业发展为主,开始向发展农村经济转变,这样的大趋势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1]。②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提高,直接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工业生产的进步,我国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很多工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开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直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其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很多农村开始发展体育旅游,开办“农家乐”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我国农村金融变革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增速有所下降,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此同时,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不断健全,对农村金融变革也有推动作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①1978—1984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村的相关金融机构逐渐恢复,金融事业开始发展。②1985—1993年。该阶段为农村金融变革的发展和扩大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建立有效、及时且全面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成为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③1994年至今。该阶段属于农村金融变革的完善与补充时期,这一阶段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更快发展[2]。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变革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缺陷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的问题。①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放慢。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仅靠粮食增产和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已经难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国企体制改革使得农村企业的优势开始减弱,城市中的下岗人员增多,降低了农村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率,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②农业劳动的比较效益低下,生产率难以得到提高。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人多地少的问题明显,据调查,我国14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这也使得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927hm2,而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接近2.001hm2,例如印度是我国的20倍,加拿大是我国的18倍。③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产品的生长时间非常长,农副产品的售价却非常低,这也导致农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低,投入多、收益少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④农村经济的主体是个体农民,因而经济主体结构具有分散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影响了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部门难以与大市场联结,综合效益也难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受规模资金的影响以及部分农民的信用观念相对较差,银行为农业提供的贷款资金也较少,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增值。

2.2农村金融变革中的问题

农村金融变革中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农村融资渠道较窄。当前农村的融资渠道仅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两种,其业务内容单一也直接阻碍了农业资金的投入。政策性农业贷款较困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本建设性贷款都较少。②农村金融市场分割显著,金融活动等级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被农村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等分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移动支付工具等的兴起,使农民降低了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农民周转资金的方式也开始从银行转变成了快捷支付和其他民间信用市场,农民和银行只有存取资金的关系。③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由于农村信贷管理较为严格,有着严格的担保抵押制度,贷款程序复杂,审批的周期较长,整个贷款过程也不够透明,这就使得很多农民选择民间借贷。

3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变革的策略

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构建农村金融改革服务体系,不断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在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3.1转变农村金融改革服务理念

要转变农村金融改革服务理念,应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①改革要全面。不仅要帮助弱势群体,还要服务农业和全体农民。②方案的制定工作必须要结合“三农”的实际情况。根据“三农”结构性的变迁来构建更加全面可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包括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金融的协调、农村保险、农村信用合作等,但是这并不是组织机构的简单扩张,而是立足于为农民办实事,为农业经济和金融发展服务[3]。③对农村金融服务工具进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优化工作及服务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灵活性等。

3.2优化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

要解决农业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还必须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如功能配置及人员配置等。明确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与农村“三农”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让农民了解农业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是吸引客户和服务广大农民的一种手段,并不是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

3.3适应经济环境的改变

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必须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客户地位的变化以及“三农”环境的变化等。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活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等[4]。

篇6

1农村经济合作社的意义

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经济合作社的类别很多,例如根据合作社开展业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推广以及农机服务过程中的重要�M织,是一种新型服务组织,对农机推广以及农机售后服务有很大帮助,比如农业机械化推广覆盖范围不广,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承担一部分任务,促进农机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再比如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开展对农民的教育,成为推广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学校”,组织农民学习机械设备的操作技术,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学会使用机械进行操作,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农村经济合作社是改变农村经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社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出农村经济合作社的作用和效应。

2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对农村经济合作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对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方案进行充分、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为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当前有的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盲目采取其他地区的经验方法,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社,但是疏于管理,没有真正发挥出农村经济合作社的作用。

2.2发展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

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领导者、带动者,必须要发挥带动作用,产生集聚效应。但是当前很多农村经济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对农民的服务功能较弱,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能力有限,没有发挥出引导作用。

2.3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在农村经济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影响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的农村经济合作社缺乏技术指导,有的合作社管理体系不健全,使得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受阻。

3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策略

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途径,必须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合作社的认识,一方面要对农村经济合作社建立的紧迫性产生认识,近些年来,玛纳斯县始终围绕着兴农富民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将发展重点放在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也积极加强龙头企业规模化建设。但是农村产业化经营理念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原来的生产方式和市场变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开展适合农村发展形势的经济合作社的建立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社的重要性,各级党委、政府应该要对农村经济合作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将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当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协同起来,给予农村经济合作社更多扶持,为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开绿灯”。

3.2加强扶持力度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形成合力,各部门和单位之间要相互合作,为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节、社会环境。例如工商部门要抓好农村合作组织的登记注册工作,简化登记注册流程,改进注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农村信用社以及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作用,给农村经济合作社提供多样化的贷款服务,为合作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3.3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社人才队伍的建设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不能形成带动作用,一方面与合作社的规模不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有关。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社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管理队伍的组建,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管理队伍,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招聘更多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一些懂经营善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人员,吸引他们到农村经济合作社中,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4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运行质量

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水平,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强调研,深入到乡镇地区,对农村经济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产生监督作用,让农村经济合作社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例如在农民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可以落实技术培训任务,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培训“学校”,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培训教育,引导农民掌握更多生产新技术,并且改变思想观念,学会使用农机设备进行生产。政府部门要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性引导,发挥引导者作用,确保农村经济合作社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不断发展。

篇7

一、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

运输条件、电力以及用水条件,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是,受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影响,基础设施条件水平没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设施分布不足,利用价值不大。部分农村的农民出行困难,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有少数农民住在高危房屋中。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农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不断恶化,水资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村,直接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步。

(二)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区为了加大农产品的产出量,大量砍伐周边树木,围湖造田,使得土地荒漠化问题产生并逐渐严重起来。农村土地资源的减少与不断增多的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也开始向农村转移。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的产生,让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较为严重。农产品的价值不高,产量过高,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含量不足,加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影响了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农村的文化素质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工业相比,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这就使得许多农民从农村转向城市。那些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年轻农民不愿意留在农村,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缺少人才的支持。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使得农村整体受教育水平不足,影响了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大多数农民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缺少市场意识,不擅长应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影响了农业的机械化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方法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的整体进步都有着较大影响。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只有资金的投入充足,才能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好建设。政府要对农村的信贷管理机制完善给予关注,做好农村信贷工作,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及时到位,帮助农村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其次,农村要加强多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像节水灌溉设施、农村道路的修建、通讯通电设施的完备以及教育设备的引进等。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调整好农村投资的结构,才能让农村经济发展有所保障。

(二)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化,加强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结合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适当调节农村的产业结构,将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作为工作的总目标。重视新型农业的发展,深入开发农村的经济发展潜力。关注农业品种的创新,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让农村的经济活动与市场需求相一致。要使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广大农民重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大优质瓜果与粮油等产品的生产,形成地方特色,加强农村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人才在农村的引进

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首先,农村管理者要重视农村各级干部经济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各级干部进行学习,从农村经济管理的实际任务出发,提高自己的个人管理水平,带领农村发家致富。其次,农村要关注农业人才的引入。政府做好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农民了解专业农业知识,具有一技之长。更要鼓励农业专业的大学生走进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实农村的人才力量,有利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发展现代科技化农业

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需要得到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政府部门要做好农业科学技术引入专项资金的建立,支持新技术走进农村。农村更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化改革的体系。给农民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加大基础农业科技设施的传播与操作方法的普及,促进当代农民成为新型农民。联合农业企业,做好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与操作指导,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

篇8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入2017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5月份,农产品加工增值同比增加7.1%,主营业务收入提高9.4%,利润同比增幅9.1%。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村网商已超过800多万家,网络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类农业合作社、新型农场数量超过29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已有1400万余人,是供给侧改革下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农业投资继续增长,1-5月农业投资达5938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种植业投资同比增增幅21.4%。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来看,农民自主创业热度不减,主要创业人员集中在农民工、退役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总体人数达到700多万人。6月份以前我国农村GDP同比增幅为7.4%,高于国家GDP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形式良好,动力较为充足。(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工作中对农村经济发展尤其重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都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就需要政府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制定更科学的发展措施。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对于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创新农业发展机制有着重要影响,农业历来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滞后,造成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这就需要在政府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进行大力调整,改变传统低效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农业生产及加工销售等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当前农产品总量成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而且由于农业生产干扰因素较多,一些农产品产量、质量都会因为气候、病虫害、自然灾害、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等因素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尤其是自然灾害、气候灾害属于人力不可控因素,因此农业经济受到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且农产品本身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一旦农产品产量增加,则有可能出现价格下降,进而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由于国家政策影响,不少农产品种类尚未设置最低保护价,这就使农产品价格难以得到保证。这些问题都暴露出当前农业经济与市场需求、政策调控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而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则能够看到其中主要因素在于生产力过低、农业技术优势不够明显。由于农业生产力落后,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稳定保护,而一旦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又会由于市场控制不得力而造成恶意竞争,进而使农业经济陷入整体发展怪圈。进而造成生产成本控制不力,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成本过高造成农民综合效益相对低下。(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有效劳动力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当前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虽然我国土地资源较多,但是与人口比例相比人均占有量先对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地少人多现象并不少见,进而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而且从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人均耕地资源占比来说,由于两者比例不均衡,进而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居高不下。而且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这一趋势势必会造成农业生产中劳动力需求量大幅下降,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影响农民经济收入,而且还对产生更多社会问题。(三)农民贫富差距较大。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过多年实践,而且不少农民已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成为农民当中的先富人群。尤其是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加,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虽然国家政策鼓励一部人先富起来,但是严重的贫富差距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体因素。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短期内农村贫富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落差的不断增加,会使农业经济成果聚集在少部分人当中,而多数农民依然在经济发展中举步维艰,发展进程缓慢。(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不少农村水电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尤其是水利、电力供应稳定性不足。而是农村道路交通设施楼后,不少农村公路里程不达标,道路通达度、承载力等难以保障,而且交通管理混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由于市场作用不完善,生产技术落后,造成农业生产结构过于单一,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为主,农业一体化发展能效不足,种植品种尤其是经济型农作物品种较少。在农产品交易中制度不够健全,无论的交易规模还是交易质量都有待提高,这些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五)资源利用率较低。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本土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利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因此造成资源开发利用能效不明显。不少农村资源浪费或闲置,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同时,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迟缓,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难以体现出科技价值,这些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对策

(一)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三要素的作用。新时期农村建设需要有技术、资金与信息的协同支持,这三个因素又被称为“农村经济三要素”,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充分发掘三要素的整合和促进作用,才能助力农村经济获得实质性发展。一是资金要素,资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要素,如果资金投入不到位,农村经济将难以启动,可以说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充足的资金保障则是保障农村经济高速运转的基础。二是技术要素,技术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推助剂,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收益的提高需要面临更大的成本挑战,而通过技术促进农产品增长增收则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型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应用效率。在丰富农业经济品类的同时加强技术操作,而农业技术的掌握和推广需要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农村技术型人才缺失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引入人才才能弥补这一缺口,实现向技术要效益的崭新发展格局。三是信息要素,信息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无形纽带,只有提高信息时效性才能保证农村经济与市场需求建立密切联系,才能提高农业经济的有效价值。三要素的有机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三者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二)加强农村城镇化发展力度。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不少农村经济深层问题得以解决,进而为新农村建设增加了活力。城镇化建设能够实现“生态难民”的有效转移,通过统一规划形成新的城镇主体,小城镇所具备的经济辐射作用又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将城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综合发展体系内,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其次,在城镇化发展中需要具备正确理念,找准方向、突出特色,推动广大农民走向更广阔的经济发展天地。此外,还需要准确把握经济重点,通过规划区域核心城镇强化其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进而形成共赢、多赢的良好格局。(三)加强农业科技发展。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就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强化技术资本投入,在财政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支持,多方吸引上资本注入农业科研领域,建立更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同时还需要在科技体制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使之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匹配。需要重点强调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亟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只有体系化服务才能使更多先进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中,引导农民主动接受并实践新科技,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要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达标,保障农民自来水供应,为农田抗旱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农村电网建设,适当控制农民用电价格,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是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提高道理建设质量,拓宽道理,提高农村公路里程和使用效率,加强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农村道路使用年限,构建起畅通高效的农村道路网络。三是注重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需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下功夫,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村资源的高效配置,加速农业结构更新,使更多有效资源得以充足,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通过产业结构的持续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市场发展方向,通过资源优势对比拓展新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并实现靶向供应,通过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提高自身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在农业生产组织制度方面进行有效更新,体现农村经济的规模优势,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控制其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转向良性发展轨道。(五)建设并完善农村技术市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技术仍是一项薄弱环节,农业技术相对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基于此,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科技的建设和推广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与农业和经济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科技促发展的崭新经济发展形势。在软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造步伐,建立完善的技术资金支持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构建起网络技术支持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崭新格局。

四、结语

农村经济是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众共同富裕。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到问题根源,通过有效干预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加大农业实施建设力度,以此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连贵.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营管理.2015(04)

[2]夏敬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2014(01)

[3]许洁,秦海田.“城市村庄”——城乡空间协同发展模式[J].重庆建筑.2016(10)

[4]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15(07)

篇9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措施

一、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经管人员匮乏。中国大多数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文化水平与素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文明执政和文明执法的理解不够透彻。这样的工作人员完全跟不上目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步伐,不符合经济市场的需要,同时他们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致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空有其表。

2.欠缺科学的管理体系。我国农村经济愈来愈发达,而与之相关的经济发展管理体系却一直迟迟得不到完善。欠缺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经济管理理念也跟不上发展形势,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目前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完全不能适应农村结构的调整。如果农民没有办法保护自身利益,农民的困惑无法获得解答,长期下去双方的冲突就会愈来愈大,归根结底这是因为科学管理体系欠缺所导致的。

3.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发展期,农村产业结构关系到农业集资。集资受挫,也达不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周期长,收益减缓的特征。这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对融资的要求,使得农业的投资方向受限。

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设立合理的农村管理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有效推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中国当前农村经济管理还存留很多不足,必须建立科学的农村管理组织机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农村工作实施更好的经管,引导农民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平稳的情况下进行农业发展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在理论和技术上打好基础。

2.在资金的经管上实现科学、合理化。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发展问题,首要的步骤是对农村集体资金的经管。具体的经管步骤是首先要确保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对农村金融和经济形势有全面的掌握,透彻的分析其财务状况、盘点资金的总数、强化审计工作,确保集体资金的正确使用,杜绝腐败,预防集体资金流失。振兴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对集体资金进行改革,盘活资金,这样才会使资金优化。现有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才会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才会维持健康发展,进而获得最大利益。

3.完善农村干部管理体系。农村基层管理体系的改革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已很不适用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打破旧得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新农村发展的管理体系,是当前应解决第一任务。尽快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就此问题本人认为:应以村级为单位,可建立两个以上的互助组,推举自己信任的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做任职演说,宣讲自己的工作目标。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措施

1.加强各个单位的合作程度。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对基层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工作进行重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还应该和私人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这些企业的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优势,建立完整的农村信息化经济管理体系。

2.重视信息化培训与人才引进工作。在着手规划农村信息化经济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还应对农民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使建立的信息化经济管理网络体系能够更好地被农民所使用,并让农民从利益上体会到网络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进而更愿意接近与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对于信息化经济管理网络体系的建立与使用,相关部门还应引进更多较为专业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在对农民的培训上以及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上作出贡献。

篇10

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管理在以农业为重心的基础上,农业发展道路逐渐走向市场化,虽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但是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更好地掌握农村经济管理,就需要及时的发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改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从分析现状、提出对策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维护农民的自身权益,以更好地开展现代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经济管理;管理现状;研究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从改革开放之后的开始的,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农村的生产力,也是的农村的经济发展获得了最大的效益。从根本上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受到国家的重视,因为它是稳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扶持农村发展的经济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问题是,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的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不能保持可持续性,再加上大多数的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的文化部分相对落后,由于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亟待治理。

一、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需求

1.财务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逐渐趋于复杂化,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由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农业、畜牧业以及加工产业形成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形成的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形式使得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增大,另外,农村经济对外接点的逐渐增多,各方面的财务交流以及资源流动与市场的发展联系逐渐密切。总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财务需求逐渐增大,也要求经济管理水平的逐渐提升,所以,农村经济管理亟待提升自身的复杂化程度和细致化程度。

2.土地管理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农村土地流转现象逐渐平常话,虽然这一举动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但是也为土地管理需求和经济管理增加了负担。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土地可以说是一切的根本,土地流转现象的发生必然引起农村经济管理的调整,这种动态化的需求,需要不断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经济管理之间的联系,将土地流转与经济管理直接链接,以方便农村土地的规划、承包以及转让情况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映。

3.经济发展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需求与传统的农村静止化、停滞化的发展模式不同,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经济多样化的需求,应该进一步的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领域,以金融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长期性需求,农村已经不再是将农业看做发展的附加物,而是将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融合起来,实现长期化的发展目标。

4.管理人才的需求。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复杂化、动态化、多元化以及长期化要求引进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原有的经济管理人员能否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专业性的经济发展人才并非都能够在农村地区工作,目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对不同程度的管理人才的短缺现象正在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二、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1.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机制。

现代农村经济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随之而来的是能否因地制宜的建立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管理机制。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机制正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缺陷,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容留传统经济管理方式,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完全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矛盾就会日益激化,这也是现阶段农村科学经济管理机制缺乏的表现。

2.专业管理人才的稀缺。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面对当前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下,对于文明执政、执法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管理对于专业人才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化需求,不能够为农民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的落后性。

3.缺乏资金支持。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已经亟待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农村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问题,而资金的缺乏导致融资困难,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之又少,使得农业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困难。因为农村基础建设具有周期长、成效慢的特点,不具备融资吸引力,而分散的农户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农业投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农村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土地为重心,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教育事业的投入微博,这也是导致农业投资不能得到良好结果的原因。

三、加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制。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首先就是要进行农村资金的筹集,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资金管理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的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及时清算资金的总数,加强对资金审计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因为腐败最会导致资金的大量流失,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将集体资金激活,盘活现有资金,利用现有资金将现行农村基础建设、教育建设等专项投资项目扶持起来,农村经济管理的加强需要建立资金的科学管理体制,以推动农村经济取得更好地效益。

2.建立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

自从改革开放依赖,农村土地实行的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也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但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出现,继续建立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搭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平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保证下,努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能够带领农民开展更好地农村基础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道路和技术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需要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经济管理人才,专业的人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稳定性,从不同的角度为经济管理提供良好的建议。

四、结语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管理形势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从农村基础建设开始,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入手,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的建立也是构建科学农村经济管理机构的主要部分,能够及时的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带领农民不断的稳定经济发展,做好农业工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

作者:胡舒瀚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甄国荣.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4:196.

[2]陈秀娟.浅析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5:177.

[3]刘赛平.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