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难点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哲学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政治哲学难点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语: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3]陈维.浅谈高中政治复习中如何突破哲学重难点[J].群文天地,2012,09:196.

篇2

关键词:关系;技巧;思路

一、必须学会处理“死知识”和“活运用”的关系

夯实高中政治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到全面、熟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活学活用。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哲学、关系生活,所以在运用时必须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竭尽所能运用所学。比如,在进行消费时要有经济头脑,在思考问题时要有辩证思维,在休闲娱乐时要多追时事热点等等。这样在学习政治时,我们才会除了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外,还会收获运用知识的极大乐趣。众所周知,高中政治的学习更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考科目,更是以后学生毕业升学的选考科目。因此我们在对高中政治进行学习的时候要讲究读书的策略,把复杂的简单化,把简单的趣味化。在读书的过程中更要掌握“圈点勾画,理解识记”的两个基本原则,突破重点,分散难点,使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

二、必须学会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政治课本远没有小说生动形象,所以同学们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看不下去,即使看也是囫囵吞枣,没有思绪。其实,我们提倡阅读政治教科书也可以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的效率。但一定要知道哪里该细看,哪里该略读,这可以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去阅读。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活动中,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三、必须学会答题的思路和模式

同学们都知道,政治开放性试题可以说是言之有理即可。分值比重较大,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这里肯定地说,这种题是最见仁见智的题目,也是最见思维和能力的题目。因此,我们在面对这种试题时,可以有多个思考的角度。比如,可以围绕一个角度出发,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去组织答案;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广度出发,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哲学等方方面面;还可以从材料涉及的对象出发,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某个人。总之,组织答案的思路有多种,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理可说的方向去充实完善。

总而言之,要想学好高中政治,要想达到高效的目的,每个学生都必须要从我们自身的认识实际出发,剖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在学习中树立学好政治的理想信念,持之以恒,辩证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一定会学有所成。

篇3

【关键词】漫画 高中政治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81-02

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很强的学科,政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学生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产生深厚的影响。但高中生学业压力大,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政治的抵触心理增强。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越来越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校园中,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来说,政治对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都有较大的要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漫画教学模式,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趣味性,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漫画的原因

(一)运用漫画能够提升学生阅读与思考能力

漫画能够通过简洁快速的方式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在高中政治中,使用漫画的形式表现社会形式表达社会内容,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而且通过漫画的方式能够以独特的效果表现出对某一事件的反讽,运用夸张的手法直观地反映出政治中需要表达的观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考题中不断加入漫画形式的考题,让学生通过对漫画进行思考写出政治观点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难点。文字与图像的结合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信息与思考,阅读的效率也能够大大地提高,方便学生的学习和阅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成为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而能够快速阅读理解的漫画受到许多教育者的欢迎。漫画简洁的画风和文字让读者一眼就能读懂一个故事,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新课标实施后,政治考试里的漫画题目也变得频繁起来,教师无论是为了学生能够更方便地学习,还是为了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进行深入的研究如何运用漫画教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运用漫画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部分学生对政治中的理论知识觉得枯燥乏味,难以记忆,漫画的生动有趣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氛围活跃。在漫画的选择上,政治教材会选用一些幽默的笑话,可能是选择当今名人,或是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让学生看到喜欢的动漫人物时对漫画内容也充满兴趣。时代在发展的同时,教材也必须发展,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脱节的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枯燥的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也会变得有限。简洁明了的漫画可以打造趣味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求知欲与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主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

(三)运用漫画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展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在政治教学中使用漫画形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图像信息有很好的处理能力,通过对不同图像的有效处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为了让学生觉得高中政治课程不再枯燥乏味,能够主动地融入学习中去,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漫画内容进行阅读,丰富自身的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在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应用漫画教学

(一)使用漫画进行课程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政治课程导入环节,让学生生硬地接受新知识点,学生很难一下子跟上教师的节奏融入新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漫画的形式进行课程导入,创设漫画情境,活跃课堂气氛。疑问是学习的起点,利用漫画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疑问,可以让学生忽略政治教材的枯燥,快速地融入学习的氛围当中。教师在教授生硬的课程内容时,挑选相关的有趣的漫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劳动法”时,可以利用如下这样的漫画进行课程导入。

上图表述的是一名员工拿着“劳动法”找他的领导进行理论,但却被领导气势汹汹地告知“在这儿我是法人,我说的话就是法”。这是企业经营者没有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引起的结果。通过这样一则漫画,教师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劳动法在部分企业经营者眼里没有用处,反过来认为自己才是法的代表。也让学生在课程导入环节主动思考漫画所表达的含义,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这幅漫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利用漫画进行重点教学

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多,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的繁琐与复杂让学生容易记住这边忘记那边,在解题时容易把基础的分数丢失。高中政治在高考中占分较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漫画的形式让学生对政治的重点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这样能够直观地看出学生在哪方面不足,并加以改进。一是在政治课题中,利用时事,进行漫画绘制,让学生找出生活中蕴含的政治知R,在解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二是政治教学中有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攻克难点疑点是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合理地运用漫画教学,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下图漫画《跟不上趟》中,讲述的是市场调节的弱点与缺陷,这是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忽略的知识点。漫画中上方展示的是鸡蛋市场行情的变化曲线,下方对应的是养鸡老汉的表情与反应:当老汉家中的鸡蛋供不应求时,老汉露出了狂喜的表情,决定置办养鸡场;但当老汉将鸡蛋投入市场中时,鸡蛋的价格却一跌再跌,老汉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养的鸡杀死,没想到鸡蛋的价格又迅速回升了。漫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将市场调节的缺点以及不稳定性都表达出来了,学生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可见,教师把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分布在一幅幅漫画中进行教学,学生在解答相应题型时较容易通过漫画中的景象回想起对应的知识点来进行答题。

(三)利用漫画形式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政治不单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知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政治教学中,哲学的概念是抽象概念,学生通过简短的教材词汇往往对其难以理解,通过漫画的形式对哲学含义进行绘制,能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政治中蕴含的哲学理念。例如下图漫画《顾上不顾下》。

图中助理帮助老板撑着伞,但却忽视了脚下的井盖,很好地揭示了主题:顾上不顾下,表达的哲学观点是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与此相同,政治中许多小漫画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漫画,能够从中获取新的心灵感悟,对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都有新的启示作用。选择合适的漫画给学生带来的不单是愉悦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这些漫画故事中体会人生哲理、做人的准则,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有一个正确的路标。

总而言之,漫画题型已经成为高考政治中的必考题型,教师要引起重视并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政治课堂中来,增强师生互动性,从而提升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申小华.浅谈漫画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4(11)

[2]吴冬生.刍议漫画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4(34)

篇4

一、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种运用

1.巧妙利用微课题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重点难点问题

最近几年的政治高考选择题越来越重视对计算题、经济曲线题的考核,这类试题既考查学生掌握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转换计算能力。由于此类试题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而也是同学们易错题型之一。所以高考中的经济学计算题和经济曲线图成为高中生学习的难点问题。而政治高考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抓住、要突破计算题和经济曲线题这个重点难点。如何让考生突破这一难关呢? 为此,我以近几年高考政治试卷中几道经典的有关价值量的计算题和以及经济曲线图题为例, 制作了《计算题和经济曲线题》等小课题,力求探索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思维规律,供考生们参考。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我力求新颖实用,从微课的选材,微课切人点,到资料的准备,习题的设计和解答,都精心安排。与一节课40分钟左右相比微课是浓缩的精华,一般只有5~8分钟,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而在课程讲授完毕之后,还提供习题、测试等供学习者加固知识点。通过系列微课题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潜能,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解答此类试题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利用微课学习时政热点专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考全国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的考查范围都与时政密切相关。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综政治题,时政热点问题在高考政治试题命题中均会以背景材料的方式呈现,如果对时政材料不熟悉,会影响考生的答题速度,对时政的误读更会导致答题的偏差。高考政治试题并不回避时政热点,尤其是2015年的高考全国文综卷的政治试题,还加大了对时政热点的考查力度,不仅要求考生知道某一时政热点是什么,还要求考生知道为什么、怎么办。为此,我们应选择那些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群众关心而又与教材知识密切相连的社会热点和重大时政问题,如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改增、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等为载体做成微课,让学生学习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同时, 要求学生结合高中政治学科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不同角度,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附有跟踪试题及其参考答案。通过微课进行时政热点专题的复习,能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逐步做到自我完善,构建知识网络;也可以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3.运用微课构建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会对教材中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梳理,使之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做到既能从知识的点上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政治教材都是按单元内容编排的。构建主干核心知识体系,把主干核心知识及单元之间的知识点做成微课,指导学生抓好核心概念,探究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准脉络,理解理论观点,领会思想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高中政治必修三即《文化生活》模块给师生的感觉是知识点多且体系性不强。为破解这一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主线,把《文化生活》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地归纳到一个个知识体系之下,并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最终形成一个简明且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反复揣摩、领会。知识点构建清楚了,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二、微课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的积极意义

1.使用微课辅助高中政治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我们结合政治学科第一轮复习的要求和特点,努力寻找利用微课辅助完成政治课堂的复习任务,尝试着从教学重点难点、时事政治热点专题、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积极利用微课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微课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短小精悍,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设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微课自主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热情,非常适合学生的自学。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实现了补缺补漏,又强化了知识点的巩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

2.使用微课辅助教学,可以促进高中政治教师的业务成长和提高教学教研能力

篇5

关键词: 认知规律 教学难点 实践性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教学中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处理教学难点对教师来说能顺利展开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对学生来说能顺利接受新知识,提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能力,引感、价值观的共鸣,实现健康成长。可以说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是高效课堂的永恒追求,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突破教学难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适时适度补充和调整相关知识――突破知识衔接之“难”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碰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逻辑的意义观念或相关背景观念,不能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意义关联,就会出现所谓的知识衔接之“难”。应该说这种情形在所有学科教学中都会出现,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点的关联而出现知识衔接之难。

知识的衔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这一环节处理不当,直接影响以后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所以一定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补充和调整必要的知识点,即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帮助学生突破知识衔接之难。高中政治学科教材由于篇幅有限等原因,很多理论只是点到为止,学生学起来确实会产生不少困难,如《经济生活》教材在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对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没有提及,我认为要讲清市场经济使学生理解我国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必须对计划经济有个简要的交代,所以我通过课堂教学中先展示搜集到的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证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与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比较,同时补充计划经济的相关知识,从而增进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再如,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共有四个模块。其中必修三和必修四的联系较多,必修三的很多概念和原理的把握需要必修四中一定的哲学知识,可以说没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必修三的教学任务就很难顺利完成。高二学生第一学期还没学过《生活与哲学》,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必修三和四的教学顺序,这样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衔接。由此可见,通过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教学顺序的小微调就会带来大改变,帮助学生突破知识衔接之难,真正实现便教利学。

当然在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补充必要的知识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有一定的度,即要适时适度补充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缩小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差距,以此突破知识衔接之难。

二、合理巧妙创设认知冲突――突破知识理解之“难”

知识的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它涉及知识对象的本质与意义。知识的理解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媒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简而言之,理解就是“言之”,理解就是“懂”。高中政治学科中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有些概念、观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而《生活与哲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概括性与抽象性,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认知有一定难度,难免出现知识的理解之“难”。

认知冲突就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的矛盾。通俗讲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认知不平衡。认知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放入一个旧知和新知之间产生冲突的情境之中。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如果教师过多地为学生铺设台阶,使学习道路过于平缓,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体验,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就难以真正实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突破知识理解之难。如在《生活与哲学》中,教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框中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置认知冲突来突破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不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矛盾,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呢?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而教师点拨归纳。通过设置概念的冲突和差异,学生懂得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领域的矛盾是不同的,哲学矛盾是对生活领域矛盾的概括和抽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可以说教师只要设计的冲突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引发的,就能为学生创造新的教学环境,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标。再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时,也可以通过设置认知冲突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美国电影《功夫熊猫》的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有专家学者认为《功夫熊猫》在中国的热映是文化入侵,你认为是文化交流还是文化入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原有认知已经不能全面地回答这一问题,认知冲突已经形成,通过交流讨论,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应辩证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学习外国的优势与长处,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国的“功夫熊猫”,进一步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我国应有的正确态度。

当然,认知冲突的设置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细致解读,精心预设,以及对学情的精确分析。实践证明,巧妙设置认知冲突,是突破知识理解之难的有效途径。

三、多维度设置情境体验――突破情感体验之“难”

情感与价值观同处于个体意识最深层,与前面所谈的知识理解相比,情感体验属于较高层级的学习领域。可以说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实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要任务的。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于三维目标之首。2014政治学科《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提出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对于学生而言,情感体验之难常发生于正向价值观的迷失。高中政治教材中的部分图片、数字、事例等有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又由于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开放的价值多元化的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对教材知识产生情感体验之难在所难免。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认识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与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胡云琬先生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情感的形成,需要经历感知――内化――升华――实践复杂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和熏陶。”因此,高中政治课堂若要突破情感体验之难,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多维度解决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冲突,从而实现学生正能量的情感体验。《生活与哲学》作为引导中学生成长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教学质量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学习《价值和价值观》一课时,如单从知识和理论角度讲,无需作深入的挖掘或逻辑的推演,但难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因而难以让学生信服,更难以让学生付诸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体验和价值冲突突破学生的情感体验之难。在教学中我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最美人物的视频和照片,如白芳礼老人骑三轮车的画面,并配有相关文字,文字是画面本身的描述和网友给白芳礼老人写的颁奖词等。展示情境材料后,设置相应的思考题,如思考题一:从白芳礼老人等的壮举和社会给他们的荣誉,谈谈人生价值的含义和评价标准。思考题二:爱往往意味着付出,甚至牺牲,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像白芳礼这样的人的壮举?当画面上老人那瘦弱的身躯费力地踏上三轮车,我看到学生肃然起敬与感动之情,我想这时学生对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和人性之美有更深刻的感悟,比起知识的讲解,这种情感对哲理的理解感悟更有效,情感体验之难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通过设置情境进行教学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新颖,教师选择设置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具有生活性,是学生在现实中看到、听到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做到从生活逻辑出发,让学生获得体验的历程,在体验中感悟,获取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从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真正突破情感体验之难。

总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老师授课的核心,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正确选择。在教学中老师对认知规律的尊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对学生茁壮成长及真正成才的最大关怀,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袁维新.认知建构论[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179-182.

[2]江苏《考试说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篇6

一、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积极向上的情感、心境和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将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从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假设学生认为课堂气氛很紧张,害怕说错话被嘲笑、被批评,他们就不敢大胆地发表看法、不敢畅所欲言,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深入讨论和沟通,甚至不利于学生形成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思维。高中政治就其学科特征来说,本身就比较偏理论性,紧张的课堂气氛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尊重、欣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还应协调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不因为怕被同学嘲笑或者被认为出风头而抑制自己的表达欲望。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把创新的机会公平分配给学生并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尽可能地消除和化解同学之间的抵触、对立和不信任等负面情绪,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从而激发全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试图掌握某项技能或者知识,培养兴趣,参加这项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积极求知的欲望。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那么他的能力能够发挥到80%以上,然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却仅仅发挥20%,学习也是一样。假如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或知识点不感兴趣,不但会遏制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动性和活跃度,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

首先,善于旁征博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法,借用能够让学生身历其境的实例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比较生涩、趣味性不足,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思维情景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统一,学生经常会发觉这样的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创新就更谈不上了。比如,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哲学知识时,就可以通过通俗的方式讲解书本知识,把一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口口相传的哲学道理,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情意绵绵的民谣,优美动人的音乐,妙趣横生的谜语,发人深省的漫画,还有国内外比较重要的大事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保持长久活跃的状态,增强求知欲和大跨步的创造能力,为学生创新进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其次,设置疑问要求学生回答,鼓舞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回答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是够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法,擅长在每个关键时刻给学生设置问题是老师的一把宝剑,创造学习障碍和难点,从而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在头脑中迸发,鼓舞学生追寻真理,在自主发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养成创新和思维的习惯。上教育思想课时,教师可以融合教学内容选一个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这些好的学习习惯都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只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备课,不拘于格式,大胆创新和开拓,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上迸发最璀璨的火花。

三、教导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

高中政治教师应注意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同时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安排学生当次“教师”。高中政治课堂有很强的互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当一次教师。安排学生备课,指导他们独立搜集资料、处理教材,强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课,要求学生尽量在有限时间内清楚课本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及难点等。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鼓励每位学生当一次老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效率

2009年我省高中新课改以来,高中政治课教学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如何贯彻学生为本?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阶段下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很多教师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应关注学生的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对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恰到好处地导入,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它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如果一个故事的开头动听、而且有很多的悬念,就很容易把听众吸引。所以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坏,直接会影响到该节课的效率。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就会使学生觉得政治课堂不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使学生感受到新意,感受到活力、激情,感受到生机、奔放。所以一节课如果导入的好,就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角色,进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学无定法,但并非无法。我认为教学的有效开始,可以采用三大导入法。

1、材料导入法。一个视频、一个小故事、一段精彩的文章片段、一首歌曲、一部电影片段、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导入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从而赋予材料以全新的内涵。以这些生动、形象、幽默的材料不但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为全节课营造一个恰到好处的起始点。比如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观看电影《惊天动地》中的片段,该片段是关于大地震中人民子弟兵、一些志愿者救人的情景,让学生思考电影中所展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从中概括总结一个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而自然而然地、又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且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

2、设疑导入法。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点、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的真正需要,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比如在上《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课,先让学生看焦点访谈关于《违规建起的超标楼》,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广西省宜州市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呢?是不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行为,这种需不需要监督?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本节课的课题――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这样不仅激发出学生对这一课题的兴趣,同时也很自然的进入了新课的教学之中。

3、时政热点导入法。时政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一些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民众关心、社会关注一些重大问题,以它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比如在上《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课时,我引用了福州地区各大超市的食用油价格变化,让学生思考,食用油价格的变化,会带来那些影响?从而得出价格变化会给消费者、生产者带来什么的影响,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思路走,从而轻易地导入《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的教学。

二、架设清晰的教学框架,从容地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新课改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很多课程的安排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它虽便于学生的学习,却也使得旧教材的逻辑性很强的知识体系受到一定的打乱,从而给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对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意无意地铺设许多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清晰的知识框架中将重点、难点予以突破。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和理解重难点的意义,而且也能更容易、全面、深刻地理解它们。如何架设清晰的教学框架,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课内知识框架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新课改后的教材一节课的设置一般都以生活的情境入手,知识的逻辑性不够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调整知识的顺序,比如在《国家财政》一课教师就可以把后面的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还有财政的收支平衡放到前面来上,把财政的作用放到最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在教学从收入和支出来分析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这一作用时就轻而易举了,而且在对于“财政作用”这个重难点的分析、理解和突破上也可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课间知识框架法。课与课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孤立地上一节课,要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的教学时,通过课间知识框架,同学们观察到前一课《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实际上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则是告诉我们“为什么”(即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和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当教完了这些知识点后,不应就此结束这一知识点教学,而要紧接着给学生提出问题:目前我们身边的政府监督的手段有哪些?让学生真正做到对政府权力这个问题在头脑中有个清晰地逻辑的框架体系,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也就一目了然了。

3、单元整体知识框架法。知识间的联系还要关注单元内知识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单元之间知识框架的架设。比如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主要是以价格为中心,讲述商品、消费等相关的知识。当这一单元教学结束时,就要在课堂上适时在给学生架设这一单元的知识框架,这样前面所上的各课内容,通过单元知识框架简洁地再现出来,学生对这一知识体系的认知就可能在这节课上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4、课程整体知识框架法。知识的框架并不局限于课内、课与课之间、单元内的架设,还应该在单元之间架设,比如在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就可以在上这一模块之前,就给学生架设知识框架,让学生知道第一单元是哲学的基本知识,第二单元是马克思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认识论,第三单元是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第四单元是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图表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知识框架,让学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对这一模块有个清晰的脉络,对于之后的上课的效率提高能起很大的作用。

三、盘活情境活力,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这门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新课改后,在很多课的教学上我们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盘活情境活力的方式主要有:

1、生活型情境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用跟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特别是创设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把学生日常生活的世界引进课堂,使学生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学习,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愉悦学生的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消费及其类型》一课中,应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家想要有更好的消费,你应该怎么办?哪些因素会影响你家的消费?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情境,他们的思路会比较宽,而且也能很好的回答问题,就很容易得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型情境法。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利用辩论、小组竞赛等方式来引发学生争论,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让学生能够较全面地看待问题,另外学生在争论中学习的兴趣能够充分地激发出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从而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可谓是一举三得。这种情境的创设在探究课的教学中的运用犹为必要,效果更好。

3、阶梯型情境法。爱因斯坦说过:“系统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设置阶梯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层层的疑问当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真正让教师成为教的主体,学生成为学的主体。

比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时,便可以采用阶梯型问题情境,让教师成为记者,对某一事件进行全程采访,并设法将本课的知识点全都给串起来。

情境一:记者郭峰采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目的:通过模拟郭峰与检察官的对话,同时通过专家点评得出第一个知识点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情境二:记者郭峰采访人大代表。目的:通过模拟郭峰与人大代表的对话,得出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怎么样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情境三:记者郭峰到你所在的城市采访。目的:通过模拟郭峰随机采访市民,让学生感受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状况,联系了学生的实际。

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使得整堂课活泼生动,学生也不会感到这些知识的枯燥,自然而然地课堂的效率就得以提高。

四、向教育信息技术的纵深要效益,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通道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关注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强、较抽象、极具科学性的学科。如果仍然是以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效率是绝对大打折扣的。所以在新课改后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向教育信息技术的纵深要效益,积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通道。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汹涌式的知识整合法。新课改后,高中政治教学所学的内容有所增加,而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使增加的知识点在固定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让学生消化、吸收,这需要积极借助多媒体,而且还要向教育信息技术的纵深要效益。比如高三阶段的总复习,知识面广、内容量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容量,而且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大容量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更加形象直观地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有效、更容易地消化、吸收。

2、滚动式的知识联结法。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有个缺陷,就是一个知识演示结束后,无法产生像板书那样的仍留在黑板上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要多层次地运用超链技术,可以及时调取已学知识,不时加以复习反思,从而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逻辑体系。比如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多层次地设定、展示整课的脉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通过超链接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整体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挖掘式的知识剖析法。一堂课,尤其在重难点的突破上,使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显著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技术设定,更加直观、形象地演化知识及其相关联结,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述传统文化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清明节扫墓这一事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层层观察、分析这一事件,从而得出传统文化有利也有弊的观点。有了这个层面的认识,对于这个难点问题的理解与突破,就能得以更好的解决。

五、精心地导演精彩的教学过程 ,积极收获最佳的探究结果

无论课程改革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的教学还是要面对高考这一现实问题。每堂课的教学小结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采取了什么样的导入方式、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过程是如何的完美,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了收获我们的“结果”即学生学到些什么,掌握些什么,我们的教学过程达到什么目的,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何收获我们的教学结果呢?至少有以下几种方法:

1、学生自我小结法。一节课是否获得完美的结局,不在于教师是否归纳出本节课完美的知识框架,而在于学生是否把握和理解了本节课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所以,要想得到一节课的完美结局,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动手去归纳小结课堂上的所学知识,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现情境小结法。政治课堂教学上创设的情境很多,特别是阶梯式的情境,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价值他们都连接着所传授的知识点。通过现在教学情境,复习、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可由学生进行小结,也可由教师进行归纳,让其为获得完美的教学结局服务。比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小结就是:创设情境四:郭峰回北京写总结报告,目的:让学生归纳本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3、教师结束语小结法。用几个句子或成语概括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既能让学生轻松地走下课堂,又能让学生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比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这课的教学小结时,关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可以用“一发挥、二尊重、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结,这样这个重点就可以轻易地记住了。这种小结形式对教师的完美教学提出很高的要求。

总之,在新课改后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从政治学科的特点出发,优化教学环节,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思考,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篇8

【关键词】CAI;高中政治教学;融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元素――多媒体的注入,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育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极大增强了高中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然而,多媒体课件在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辩证的评价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多媒体课件是指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元素组合于一体,使多种媒体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交互系统的计算机教学软件”[1]。 高中政治课堂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是时展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1 多媒体课件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优化效能

凭借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形象生动的内容呈现、信息承载量大等优点,当代高中政治课堂可以轻松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更直观、具体的展示教学重难点,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培养能力,升华思想境界,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1.1 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求知欲旺盛,会受到外界每一事物的吸引。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的看法。众所周知,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知识宽泛而抽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落后,技术缺乏,教师很容易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代替学生的能动学习,种种因素导致社会阅历尚浅的高中生讨厌政治课堂,也给人造成了政治课“假、大、空”的印象。而融入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高中政治课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具有更强大的表现力,更能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领悟高中政治理论的主动性,更好的切合了高中生的生理特点。

1.2 内容展示丰富多彩,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前那种传统的边讲解边板书的模式费时费力,面临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的冲突,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加不适应当今时代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单纯的来自于教师,这也挑战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权威,于是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呼之欲出,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教材内容和课外拓展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且通俗易懂,印象深刻。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跨越古今,引经据典广泛搜集信息,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1.3 观点引入潜移默化,便于增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同度.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商业化、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中,高中生每天接触着方方面面的消息,甚至有些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注意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防止信仰危机甚至和平演变,防止腐败思潮对政治理论的“稀释”。对于这个问题,列宁的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曾说“庸俗化和哗众取宠绝非通俗化,通俗作家应该引导读者去深入的思考、深入的研究,他们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启发肯动脑筋的读者不断的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2]多媒体教学输入输出手段的多样化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当代政治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从小材料中领悟出大道理,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成为一个真正的“四有”新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东西,只能培养出伪君子。”[3]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以情动人的积极效应。

2 多媒体课件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路径创新

针对多媒体课件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融合所产生的双重效应,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因势利导,发挥二者融合的最佳效益,提升政治课教学效果。

2.1 整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并不是唯一、全能的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因材施教,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鉴别、在鉴别中选择,促进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三贴近”原则。既要遵循思想政治课教育规律,又要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学生身边常见的案例素材,循序渐进,寓教于乐。(2)重点突出原则。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一个材料筛选、逻辑加工的过程,课件展示不是教材内容的原貌呈现,因此,教师要恰当的处理重难点内容的突破,我们要广泛搜集、认真筛选材料;对于简单知识,只需点到即止。倘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颠倒主次,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课堂讲解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多媒体展示和传统教育方法的交互使用,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讲解式教学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耳、心等各种感官,促进政治理论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信息能够一次性识记得只占15%,从视觉获得的信息能够识记的占25%,而两者同时运用就能识记信息量的65%。

2.2 加强教师队伍多媒体操作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多媒体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教师自身的素养,一方面,高中多媒体教学开展时间不长,教师缺乏经验积累和信息意识;另一方面,缺乏对教师队伍的常态化培训和激励机制,特别是缺乏多媒体教学的政治专家的专业指导,大部分教师都是自己摸索,教师素质提升水平有限。因此,高中学校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教师走出去深造和请专家来校交流指导,想方设法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

2.3 注重师德修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高中政治教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品德塑造活动。这种品德塑造活动,以教育形式为手段,同时更以人格感染为手段,且教育形式的效力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对其所宣讲的教育内容的印证、实践程度[4]。任何教育内容、规章制度、任何教育辅助工具,不论如何完美,都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为人师表正是如此。与物化的多媒体课件相比,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其真实的特点,发挥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优秀的教师人格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品德、身体力行的道德典范、爱护学生的真心以及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园丁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的几点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09.1.

[2]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版,第322页

[3] 单冠初、苏令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众化研究》,中国时代出版社,2009.171.

[4] 玄武、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刘小平.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措施》. http://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生综合能力成了教学的又一任务。因此,为了增强自身能力,推进教育改革,我们必须正视高中政治教学已经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习热情出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

(一)学生素质为重心

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标下政治教学的主渠道,教学目标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课标实验与教育制度的制定目标是推动教育发展以及创新,从而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新课标的制定主要包含各项能力、知识、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高中政治教学作为提高高中生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能有效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理论彰显时代特性

从现行的政治教学发展来看,理论知识主要包含文化、经济、政治与哲学,在讲解中,为了达到教学要求,除了要联系现代化发展,还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调整工作,通过展现时代特性,突出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力量。这也要求政治教学要将学以致用作为基本准则,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同时,突出时代旋律。

(三)更好地展现生活气息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转变,它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向,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它要求结合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主题中,这样才能推动生活、逻辑与知识的整合。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将生活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出教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理念。

(四)确立教学策略

价值观作为辨别真假、破旧的有效方法,它需要老师讲、学生学习与教学过程整合起来,灵活使用案例法、辩论法、情境法与探究法等策略,从源头上克服教学策略的局限。

二、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虽然新课标提出了价值观、态度、情感于一体的课程目标,它需要师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但是从现行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来看,很多高中学校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学目标实现,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政治课对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培养,也就出现了德育智育的状况。

(二)理论与生活相背离

从理论的方面来看,逻辑主要包含客观与思维规律两个方面。思维主要讲述的是逻辑规律遵守;客观规律则要求遵循革命、生活与物质运动的逻辑。即:政治理论不仅要满足思维,又要归于生活,满足生活发展以及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将生活逻辑看成教学组织的具体方法。但是,在政治教学中,我们经常让生活与教学理论相脱离,这也是教学过程越来越枯燥、乏味、抽象的具体原因。

(三)教学方法缺乏时效性

从传统的政治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专制与封闭是最严重的两个问题,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接纳知识的容器。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要求倡导开放式的教学,在教学环境民主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发展能力。

三、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一)改善教学观念

观念作为行动的前锋,为了将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政治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学习与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我们可以依赖政治教材“三贴近”等特征,整合当前政治教材的相关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剖析现实教学中的各种弊病,特别是要将国内外时事热点、重大事件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整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其产生学习热情,真正地体会到政治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其次,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拿捏有度,结合学生的主置,保障课堂教学效益。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缺乏的状况,成立探究性小组相互取长补短。最后,根据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整合教学任务与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整合教学方法,做好知识衔接

在教学前,老师必须认真学习教程,理清教学实质与精神,并在其指导下做好备课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学重、难点,理清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做好教学拓展工作。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老师不必立刻传授课内容,可以先从介绍知识结构着手,对基本需求、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并且生成对应的框架,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整合学生特征,促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兴趣作为一切行动的导火线,从政治教学成果来看,满足学生的心理与兴趣要求,对养成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直接关系。例如,在讲解价值规律时,可以从菜价变动,由猪肉转为鱼肉说明消费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总之,政治教学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与客观看待事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特征,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政治教学与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保障教学成果。

篇10

一、学好高中政治的方法

相对于初中政治来说,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每一年级都是一个学科,因此相对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如果你肯下工夫,并方法得当,逐渐也会觉得好学。

首先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要死掉;“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因为政治着重能力的培养,又作为高考的一个科目,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二者合而为一,具体体现在:勾画书本,凡是勾了的就背,不勾的就不背,这样把范围缩小,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要提高阅读速度。也许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有些难。但是今天一行,明天两行……长此以往,就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了,特别在高三的学习中,此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且要多留几行,供今后补充,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

二、论述题的做法

首先,要做的关键工作是审清题目,包括审清材料和审清问题设问的角度,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利用文字表述的题型,在认真仔细全面的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进行归纳和思考,要审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运用表格、图形(包括漫画)表述的题型,一定要全面地把握所给信息,包括阅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内的内容及所给的注解,都包含有效信息。其次,对所给信息要进行比较,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审清题目设问的角度也非常关键,尤其是以前见过的熟悉材料、熟悉情境,更要特别加以注意。题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对有些类型题来说,审题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考题答案的要点,就隐藏在材料的表述中,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可能获取答案的基本要点。再次,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圈定一个范围,从现象上看考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重热点问题,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考的知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最后,思考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考的,填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要具体化,第四要灵活有创新,第五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调理清楚,逻辑严密的予以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