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传播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的传播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社交;微博
在全球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被网络覆盖的当下,各类信息呈现铺天盖地之势向人们涌来,网络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让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接收者,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无时不刻不在经历着不同以往的强烈变革。网络甚至于开始表现得无国界、无时差、甚至于无沟通障碍。2015年,一则发生在我国著名社交网站新浪微博的“事件”,震惊了中美网络社交圈,并获得众多国际媒体的争相报道。
1 事件回放
美国人马特于2014年丢失了手机,一年后,其手机相册里突然出现了不属于他的照片,主要为一个中国男人对着橘子树的自拍照(网友称为“橘子哥”)。随后,马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博文在美国Buzzfeed网站上,新浪微博用户(英国那些事儿)将该报道转发到新浪微博上,并由此受到诸多关注。这场热闹非凡的“网络寻人”记,获得了网友超过共计1亿次的信息分享,更难得的是,这段跨国友谊获得了近3个月的持续关注。
2 案例分析
针对该事件中蕴含的各类传播要素和传播特征,下文将做具体分析,并以传播主体的转变为界将整个事件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寻找橘子哥和找到橘子哥之后。
2.1 第一阶段
传播主体。马特作为此次事件的参与者与故事撰写者是制作该信息的源头,是信息的制作者。英国那些事儿作为重要的传播中介,实现了对信息二次加工和传播,也是信息制作者。该阶段担任传播者的为网民群体,橘子哥是信息接收者。
传播内容与传播平台。围绕帮助马特寻找橘子哥,主要表现为两种指向:指向橘子哥的寻人信息以及指向马特的网友协助信息。信息的传播平台为互联网平台,主要依赖互联网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和Twitter。
传播效果。48小时内,橘子哥被找到。英国那些事儿的橘子哥被找到的信息迅速成为了热门话题,单条获得超过34130次转发,7429条评论和24655次点赞。除了新浪微博的网友们在为两人的奇妙因缘鼓掌喝彩之外,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在同一天的新闻中播报了该信息,并采访了当事人马特,事件由此开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2 第二阶段
传播主体。第二阶段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虽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各人承担的角色却略微不同。该阶段中,参与主体都承担者信息制作者、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
传播平台。第二阶段两人之间的信息传播依旧主要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为主),网友也同样通过此类平台与二人互动、交流。同时,诸多媒体(包括电视、网络媒体)对该事件的介绍和报道,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注意力和影响力,包括中央电视台、CNN、纽约时报、香港有线电视台等的大肆传播让该事件的影响力加速扩大进而形成更广泛的传播。
传播内容。微博是了解该事件中主要转播内容的重要途径和依据,笔者对两人微博中涉及的与此次事件相关的要素对内容进行分类研究,主要包括互动问候类、转发或包含媒体报道类、含有特殊文化符号的微博以及私人生活。在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两人在微博的信息70%以上配有自拍或其他影像信息。
传播效果。马特在注册新浪微博的第一天就拥有超过5万个粉丝,一周内粉丝超过十万。其首周的微博评论总数为37018,转发76101次。马特的微博在开通的第一周受到了网友广泛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从单条微博的传播效果看,第一周的平均转发数、平均评论数为总数的6倍。
橘子哥的新浪微博账户虽然显示开通的时间为2012年1月
8日,但其的第一条微博的时间为2015年2月21日,的内容也为与此次事件相关的内容,故而也可以将其在新浪微博的传播效果作为因此次事件而产生的效果。橘子哥新浪微博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网友关注高峰期:橘子哥刚加入微博、马特来到中国、橘子哥回访美国。
事件发生之后,两人先后接受过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采访、著名脱口秀节目Ellenshow的录制、湖南卫视著名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录制等活动,更将此次事件的传播范围扩大,并为橘子哥和马特迎来了第三个网络社交平台传播高峰期。
3 分析与总结
此次事件展示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传播个体,在网络中经历了跨文化与跨平台的传播,对其使用的传播平台和受众以及在经过多级传播后,对网络和现实世界均产生了信息传播效果。不仅让人们感慨互联网的强大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影响,更看到了清晰的互联网社交中的时空特征、网络信息符号传播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隐患。
3.1 互联网社交中的时间和空间
朱振明曾经在《数字时代的国家形象传播》中提出,每一种远距离传播技术的出现都改变着人们对事件和空间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管理方法、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他还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的传播具有自身的特点:无地点性、实时性、无边界性、市民性、透明性、融合性。该事件作为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特殊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现了数字时代传播特点的具体化表现。
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空间让全球用户能够将信息传递给任何人。虚拟世界所依托的现实地点仅仅为一块接入互联网的屏幕,无论作为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或者接受者,只要拥有这一块屏幕,便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完成信息制作与传播。身在美国的马特在Buzzfeed上的信息能够实现被网友的迅速转发,并且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一方面主要由于互联网展现出的不受地点和边界限制的特性,让信息能够实现跨国界的流动,能够让每一个能够作为传播者的个体不受地点限制地传播信息;另一方面更在于信息的实时性,让马特的信息以及他人转发的事件信息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其他人看到,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信息在传播中的耗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3.2 网络信息符号传播的穿透力
(1)影像符号。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符号因素,“自拍”抑或图像既是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更是让事件变得“驰名中外”的重要原因。首先,橘子哥闯入马特的生活就是通过照片。即使马特看不懂中文,但影像却向他传递了来自各异文化背景的陌生人的世界,“每天看看那个另一个世界的人干了些什么成了我的日常”。他看到了和他生活经验不符的图片,虽然充满惊奇却并非完全不能理解,跨文化的单向交流由此开展。
马特的文章附有众多曾经出现在手机中的橘子哥的生活照片,熟悉或不熟悉图片中文化符号的网友,都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来寻找图片中的人。而后将搜索范围缩小在广东梅州也主要根据文章中提供的影像资料,甚至于最后网友们确认橘子哥身份真伪的方式,都是需要提供其照片,以此完成信息校对。图像既是“证据”也是实现与陌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随后,两人在新浪微博平台的交流,除了微博常用的字符信息外,还有图片与视频。媒体对二人的报道以及网络信息的传播,更多地也是对含有二人信息的图片的传播,最大程度同时最快地让受众明白事件的缘起和发展。
影像符号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实现用最少的语言传递最懂的信息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差,是提高跨文化传播效率和信息传播穿透力的有效方式。但影像传播的传播效果却并非万能,此次事件中,两人的微博中未含有影像信息的传播内容虽然在数量上要相对较少,但从传播效率上看,即单条信息的转发、评论和点赞数量来看,此类传播内容比含有个人影像信息的传播效率要更高,传播效果更好。故而不能一味地迷信影像传播要优于其他符号传播。
(2)语言符号。来自美国的青年男子马特和来自中国的中年男子橘子哥单就语言来说,可谓互不相通,除了使用最具体形象的影像符号,二人通过网络的文字交流,包括面对中国网友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也呈现了一定的特殊性。
无论是网络传播还是人际传播,克服语言障碍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寻找翻译。在二人的网络交流中,除了热心网友会在评论中回复译文帮助二者解决此项难题,更是专门开通了马特微博的中文版和橘子哥微博的英文版来同步翻译、推送各自的微博信息。但就从两个账号的粉丝数量来看与二人原微博的粉丝数量相距甚远。
从特殊语言版本微博的传播效果看,以马特中文版新浪微博为例,其无论是在传播总量上或单条信息的传播效果上都要比英文原版的效果差得多。另外,翻看马特微博的粉丝评论来看,使用该平台的大量用户能够实现用英语与马特直接交流,因而从大多数网友的角度看,马特与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障碍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反而能够成为对陌生文化的了解窗口。马特也同样将该平台作为了解中国流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将评论中的流行语进行提取、询问,并最终实现对其进行创造传播,均是与陌生文化走近和交流的重要过程。
3.3 网络跨文化传播的隐患
(1)网络个人隐私。就该事件而言,网络传播的个人隐私自然是最主要的关注点。从手机云存储的功能特性来说,不仅只有马特能看到橘子哥的照片,橘子哥也能够看到马特手机里的照片,双方的隐私都会暴露在对方的眼前。不同的是,马特选择了在网络上用戏说的方式描述了事件,而橘子哥则保持沉默不语。在选择为如此的“网络奇缘”惊呼神奇的同时,智能手机的信息传播安全也开始经受质疑。
(2)网络版权。“英国那些事儿”于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在新浪微博平台翻译并传播Buzzfeed网站的文章的现象虽然存在多时,网络内容版权问题却一直处于模糊的边界地带。此次事件中,Buzzfeed虽然并为对此类行为作出警告,但并不代表此类问题会被永久性搁置,跨平台尤其是跨文化、跨国际的网络内容传播管理规范正越来越成为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麻争旗,蔡帼芬,徐琴媛.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 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宪,译.商务印书馆,2001.
[4] 彭兰.网络与跨文化传播初探[J].国际新闻界,2000(6):50-54.
[5] 韩璐.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移动社交媒体互动传播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传播素质;社交媒体;报纸;影响
一、社交媒体:负面信息的放大器
2012年4月,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在其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中了一条信息,该微博细数了微博谣言界的十大“战斗机”、常青树级别的谣言,如“吃大盘鸡会得艾滋病”、“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按电铃会被电晕抢劫”、“ 美国的护照和中国护照的对比”、“ 快递公司有你的包裹却不知道地址,是骗你下楼拉你上车”、“有人以鸡蛋袭击车窗前挡风玻璃帮助打劫,千万不能开喷水和雨刮”等等。[1]这些“长寿”谣言是经统计网友转发次数和警方实际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再经核实、实验求证后证伪了的,警方破解了其中的“玄机”,同时还提出了应对策略。
这条微博所呈现出的是社交媒体负面信息传播的一个缩影。社交媒体,亦称社会性媒体(Social Media)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概念,它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工具作为虚拟交往平台,通过虚拟空间内的信息传播来分享信息和讨论问题,通过不断的交互传播对某个主题达成共识,其影响速度、广度和深度超过现有的各种传播媒介。由社会性媒体所形成的社交网络使人们走进了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其人际交往的便利性与拓展性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通过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等途径,在相互沟通中创造与传播信息的行为也因摆脱必要的束缚而带来了负面效应,强大的共享传播功能使负面信息迅速放大,网络传谣及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已成为虚拟交往所带来的公害。
社交媒体之所以成为负面信息的放大器,除了公认的把关缺失这一原因之外,更为根本的在于存在于虚拟交往中的一种狂欢心理,或称“围观心态”。BBC全球新闻部主管理查德·塞姆布鲁克曾用五个字概括网络等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意义:“观众上场了”,[2]而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传播活动中尤其突出。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虚拟社交圈,形成了虚拟的人际关系,各人之间似乎非常熟识,但同时在现实中却又可能完全陌生。这个空间里有着海量信息,即时交流互动,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声,而各种不同的声音也会引起不断的关注热情。
这种特征决定了社交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带有更强的消遣性,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传播活动会趋向极端,信息的刺激性越来越强,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围观”心态也愈演愈烈。对信息刺激性的追逐掩盖了质疑与求证的需要,在带有盲目性的回复与转发过程中,更多人充当了推波助澜的传谣者角色。在这种网络狂欢心理的作用下,社交媒体谣言与假新闻“温床”效果日渐突出。
二、虚拟空间需要更高的传播素质
在社交媒体形成的虚拟空间中,由于把关环节的缺失,传受双方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都需要更高的传播素质来抑制传播活动负面效果的放大。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传播素质”是一个特有概念,2003年,这一概念在中国传播学论坛上首次发表,其含义为“一个人能以受众为出发点,以双向互动为取向,熟练运用各种传播方式手段,卓有成效地进行传播信息与沟通心灵的现代素质,由传播知识、传播品质和传播能力构成”,提出把传播教育与人文、科技教育一样,作为一门基本素质教育来进行,扩大传播教育范畴,使传播学学理走向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综合的“传播素质”。
以传播素质角度来看,基于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恰当的传播方式以达到信息传播与心灵沟通双重效果,才是高素质传播的体现。从这一意义上说,当前社交媒体传播活动的负面效果的原因在于互动传播中传受双方传播价值观的偏差、传播心理的失衡与传播方式选择的不当,总体来说,是传播素质的缺乏。在社交媒体传播活动中,传播素质的缺乏常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辨真伪,缺少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与求证的意识和行为。虚拟空间中不乏“标题党”、“水军”的存在,或为获得利益,或为吸引眼球,制造出耸人听闻、无中生有的虚假消息,社交媒体突出的共享、交互性使每个人都成为传者,不加分辨地传递这些信息,就等于人人成为造假者,使信息的负面影响迅速扩大。据上海交大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披露,2011年,全国微博账户增长至3.2亿,全年微博谣言数量与去年同比增长了8倍有余,使“辟谣微博”成为必需。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0年由新浪微博曝光并证实的微博谣言为21起,但截至2011年12月15日,这一数字迅速升至176起。这些谣言的主题以天灾人祸、公众人物、社会民生为最多,分别占13.1%、13.1%和12.5%,有关公权力的谣言比例也超过10%。其中,日本大地震、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微博谣言四起,而金庸、李敖、孔庆东、柴静、芮成钢、白岩松、潘石屹、李宇春等,都被微博谣言盯上,如金庸已被传去世数次,柴静被传失踪等等。事实上,“以讹传讹”并非多数传者的本意,只是多数人虽然经过传受角色的转换,却并不具备作为传播者所应具备的意识——辨别信息的真伪,在社交媒体传播活动中,这是谣言得以传播的根本因素。
篇3
关键词:社交媒体;营销特点;营销理论;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引言
社交媒体的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逐渐成为人们分享、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社交媒体营销成为了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交媒体营销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交媒体营销方面还处于一个探索起步的阶段,在做好这一工作方面存在能力、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交媒体营销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社交媒体营销的研究,了解做好这一工作的要点及方法,从而推动企业营销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社交媒体营销概述
社交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营销都是营销领域的新概念,因此有必要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以及特点进行深入了解。
1.社交媒体营销概念与特点
社交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形成的让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社交媒体类型很多,常见的包括微博、微信、论坛等等。当前社交媒体以其具有的天然优势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社交媒体在一个个的热门话题制造、传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特点在于信息传播点对点层面,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网民更多的主动权使得社交媒体活力四射[1]。
社交媒体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和工具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从而顺利实现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开发更多消费者的过程。社交媒体营销本质上是企业营销的一种模式,利用的是社交媒体受众广泛、传播效果好的优势。社交媒体营销本身具有可计量、速度快、成本低、交互性强等特点,可计量是指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精准地查看有多少人看了企业的营销广告;速度快是指社交媒体营销传播的实时性,每个网民都可以及时获取社交媒体上的营销内容;成本低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单人广告成本较低;交互性强是指社交媒体上的各个网民都可以进行互动沟通,从而带来营销互动性的强化。
2.社交媒体营销理论
社交媒体营销方面的理论很多,对于这些营销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来制定科学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本文这里将典型的社交媒体营销理论探讨如下:首先是六度空间理论。所谓的六度空间理论是指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间隔都不超过6个人,在营销工作开展中,借助于六度空间理论就可以找到目标客户,这一理论在口碑营销中的作用比较明显[2]。其次是长尾理论。长尾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只要销售渠道够宽广且流通阻碍小,即使是传统营销中的小市场也能够与大市场在规模层面相匹敌,这一理论是对于二八理论的有益补充,借助于社交媒体就可以将小市场串联起来,形成大市场。最后就是4R营销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包括了关联、反应、关系、报酬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在营销工作开展中,注重对于客户诉求的反应,要与顾客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通过营销获得经济利益。
二、社交媒体营销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营销工作开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难度很大,对于企业各方面营销能力要求很高。本文结合社交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营销的基本特点,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情感文化传播
一流的企业卖文化,二流的企业卖产品。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营销重心放在情感文化层面,对于营销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社交媒体营销中一定要注重目标受众的情感分析把握,在营销内容层面照顾到受众的情感,力争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营销效果的持续提升。
2.利用好热点事件
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开展要善于利用好一些热点事件、话题,懂得借势,这对于社交媒体营销效果提升来说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毕竟在目前信息广告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对于社交媒体用户来说,很多企业的营销广告都很难引起关注,这自然会影响到营销效果。而通过借助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事件,巧妙借助于热点事件进行营销方案设计,可以很好地吸引公众关注,从而提升营销效果[3]。当然社交媒体营销中借势热点事件,一定要住注意度的把握,注意内容层面要较好地结合热点事件,不要生硬地与热点事件挂钩,否则会导致受众的反感,这样的营销在效果层面反而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
3.开展互动性强的沟通活动
社交媒体营销方面一定要充分发挥好社交媒体本身的互动性,避免营销方面的单项推送,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企业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赢得受众更多的信任。因此在基于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工作开展中,一定要增强营销方案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可以开通抽奖、评论、分享心得等功能,对于受众各方面的咨询及时进行反馈,让受众感受到来自于企业的尊重,同时引导客户发表产品使用体验,形成良好的口碑,提升企业产品的美誉度。
4.增强营销方案趣味性
社交媒w营销方案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趣味性,僵化古板的营销方案与灵动有趣的营销方案在营销效果层面是截然不同的。社交媒体在营销方案的设计方面有着更多的选择,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点,进行营销方案的设计,举例而言,在故事讲述、图片搭配、视频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巧妙构思,从而使得营销方案有趣有味,引起良好的反响。
5.进行必要的付费推广
必要的付费推广是社交媒体营销必然之举,通过与网站合作设置广告弹窗、购买关键词搜索等手段,可以实现广告到达率的提升,让更多的潜在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在付费推广工作方面,要强调精确性,提升商品购买转化率,不断进行付费推广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怡芳,曹睿.中国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
篇4
社会化媒体已经无处不在。
很多人在讲社会化媒体营销,但是我们要先搞懂什么是社会化媒体。我认为凡是具备社交属性的媒体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化媒体,博客、论坛等老牌社会化媒体自不必说,而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具备了社交属性。大家看看自己经常上的网站,是否有社交网站账号直接登录的按钮?看看这些网站的内容页,是否有社会化分享的按钮,社交网站账号是不是可以直接评论?我想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加入了社交属性,哪怕只是一个分享按钮,只要你能通过一次点击将信息分享给社交网站的好友,我就认为这个网站是社会化媒体。于是,现在所有的网络媒体几乎都可以称为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基础是关系链。
社会的构成元素是人和组织,而社会能够称之为社会的关键则是人及人、人与组织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链。现在已经是网络社会时代,那么在社会化属性日益增强的互联网中,关系链自然是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我们只有很好的利用了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才能发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营销一定要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既然知道了关系链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成败的关键作用,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关系链。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关系链,但是关系链的建立需要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显然,更好的手段是利用用户之间既有的关系链,在关系链的某一个点注入信息,通过关系网迅速传播。然而就像电流需要电压才能传输一样,没有传播动力的内容即使投入关系网中,也激不起一丝涟漪。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讲,最困难和最重要的就是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主体营销内容传播的启动方式多种多样。
营销内容有了传播动力,你只需要依靠自己的优势资源将内容的“石块”投入用户关系链组成的“池塘”中,涟漪便一圈连一圈甚至一圈叠一圈的迅速传播出去。而营销内容传播的启动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这要看自己的优势和能够利用的资源。可以是电视节目中的曝光,可以是网络媒体的报道,可以是微博大号的转发,可以是大量投放的广告,甚至是靠水军冲上的热门话题榜。只要能启动内容传播的程序,击中关系链中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传播的开端,这个开端可以是单点,但最好是多点同步启动传播,这样的叠加效应将很明显。
有了具备传播动力的内容,依托既有的社交关系链进行传播,加上社交关系链附加的高信任度,内容传递带来的营销效果只能让营销人乐得合不拢嘴了。
这篇文章理论方面的内容多一些,我知道很多读者喜欢看案例,不喜欢听理论,我平时讲课也更愿意讲案例,但是最完美的案例也绝无可能直接复制,不懂理论,套用别人案例的做法,万难成事。因为文章篇幅的问题,这篇文章我不再多讲案例,不过近期我会多分析一些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案例,以证此文观点。(文/李俊超)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
篇5
关键词 媒体 群众体育 作用
一、新媒体与群众体育运动
(一)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目前传播学者普遍认同的新媒体的定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具有交互性、跨时空性、主动性、个性化、移动化等特征,这些特征改变了人们以往接受、传播信息的方式,使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传统媒体的品牌、内容和受众等优势也决定了新媒体并不能一统天下。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成为构架媒介化社会的核心力量之一,对比传统媒体来说,网络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个性化、即时性、智能化的特点促使受众对它日加青睐,从而也加剧了大众对它的依赖。社交媒体作为媒体的一种,能够通过加强宣传工作,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提高其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促使政府有关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率,使全民健身运动落到实处。
置于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途径及方式趋于多元化,各类媒体取长补短,形成了一种相辅相依的互动关系,实现了不同介质资讯的传播和共享,重塑了时间、空间和人类的时空感知。可以说,报纸、电视、网络媒体之间已经是互为“媒介的媒介”。正如布罗尔特和格鲁辛所言,“媒介的每一个行动依赖于其他媒介的行动;媒介不断地对其他媒介进行评判、复制和取代,这个过程是媒介所必需的时间和空间消失了,这预告着由书本文化培育的具有个人意识的世界被“所有人都与其他人紧密相连”的世界取代。人们栖息在一个相互交叠的信息社会,没有文化等级,也没有社会分工。媒介技术的演变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社交型媒体的出现,开拓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其独特的“节点―广播”传播模式,让人际传播找到了和大众传播的结合点。受众以“短消息”的形式记录与分享观点,新鲜事,其基于真实的好友身份进行信息传递,定向传播效果显著、反馈及时。
(二)新媒体与群众体育发展的相互作用
1.提供信息与热点话题,使社交媒体获得社会效益与影响力
社交媒体在逐渐影响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而全民健身运动也可以给社交媒体提供源源不断地信息资源和热点坏,从而增加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和使用依赖度,提高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形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格局。全民健身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丰富了社交媒体的报道资源和内容,同时也促进了宣传形式的创新,并以此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从而促进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体育新闻报道在我国传媒领域中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发展比较充分,受众关注度高、传播效益好,新闻媒体对体育报道青睐有加。体育节目的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刺激性是媒体报道的素材必不可少。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运动健身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关于重大体育赛事、科学锻炼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报道,更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而体育报道也会因全民健身活动的精彩而精彩。
2.扩展社交媒体的多样化赢利空间
体育在社交网络中有着庞大且日渐增长的的用户群体,他们有着对运动、健身共同的兴趣与热爱。这就在社交媒体固有的交往互动特性基础上,无形中逐步生成了一个潜在的体育健身消费群体,其中蕴含着一个广阔的体育消费市场与多样化的体育产业开发的可行性。比如,社交媒体网站主页中时常出现的广告内容、微博平台上常见的营销策略,社交媒体也应当进一步将这一潜在的市场与体育产业的构建相结合,在体育信息的中积极的渗透相关体育产业的内容,促进全民健身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的体育传播呈现了新的特点:多媒体联动;超真实性表达;泛娱乐化呈现;类媒介事件集聚;交互性增强等。这些特征是对先前媒介事件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对我们研究体育赛事和媒介生态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框架。新媒体时代体育媒介事件的传播特征其实也是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特征的反映,我们有必要理清当今体育媒介事件演变和运作的过程,明晰媒介事件对当代体育和媒介生态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一种新的媒介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研究信息时代的体育传播,促进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根红.论体育媒介事件与城市文化塑造[J].现代视听.
篇6
“如果说寻找新闻是过去十年最重要的发展,那么分享新闻可能就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事情。”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闻项目在2011年的美国新闻业调查报告中这样断言。的确,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正凸显出分享的价值。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的研究显示,截至2011年底,脸谱网(Facebook)在美国约有1.33亿活跃用户,占美国网民总量的54%。每人平均每月使用脸谱网的时间为7小时,是美国人平均每月访问知名新闻网站时间的14倍。同时,推特(Twitter)2011年在美国的用户量猛增32%。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知名新闻网站都从脸谱网的链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访问流量。可以说,社交媒体这种近十年才诞生的新媒体形式,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更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嬗变。
而在社交媒体等自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使双向交流、多方共享成为可能,每一位新闻受众都能够成为新闻话题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然而,社交媒体也有其不足:缺少新闻“把关入”的大众传播使海量的信息内容碎片化,假新闻、垃圾信息混杂,个人隐私难以保证等等。鉴于此,一些传媒人视社交媒体为洪水猛兽并嗤之以鼻。而另一些传媒人却从中发现商机。
2010年4月,爱尔兰记者Mark Little成立了。这个问世仅两年的网站宣称自己是世界上首家社交媒体通讯社。随后,Storify、Keepstream等竞争者陆续投入这一新市场。什么是社交媒体通讯社?简言之,是为使用者从海量的网络内容中筛选出真实且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将不同社交网站上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聚合成相关联的“信息流”,供使用者制作成来自大众视角的新闻故事。这项新型的新闻服务试图架起“水平”媒体和“垂直”媒体合作的桥梁,用通讯社的专业水准,提炼社交媒体的信息精华,并借助传统媒体的平台,将信息影响力最大化。Storyful的网站这样描述自己:“每分钟YouTube有总时长达72小时的视频被上载,每天有4亿条推特被,3亿张照片被贴到脸谱上。在这海量的网络‘杂音’背后,隐藏着一些货真价实的声音、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和令人惊叹的图片。我们凭借前沿的科技手段和专业的新闻素养,为客户从漫无边际的消息海洋里筛选新闻。我们由专业记者团队组成,为其他记者工作。”可见,Storyful的服务主要面向媒体人,其客户包括路透社、《纽约时报》、彭博社、谷歌、ABC新闻、法国新闻24小时等。
在全球关注的飓风桑迪新闻事件中,Storyful与谷歌、YouTube展开合作,他们负责在YouTube上筛选出飓风桑迪的相关视频,在印证视频真实性并进行地理定位后,关联到谷歌的飓风桑迪实时信息地图上,以供人们了解不同地区受灾状况,是否需要救援等。这种合作同样出现在叙利亚局势报道和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中。与Storyful类似的新闻业新秀还有Storify,后者由原美联社记者伯特·赫尔曼(BunHerman)参与仓0立。网站还在测试期时,就与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机构展开了合作。2011年4月下旬,Storifycom正式上线运行,最初4个月有近10万篇内容借助该平台而“创作”完成。据赫尔曼透露,这些通过各个渠道传播出去的作品访问量高达1300万次。而在对公众开放前,Storify就已收获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这种利用社交媒体在网络世界寻觅“好声音”的尝试不仅帮助新公司开拓市场,也吸引了传统新闻巨头。目前,美国知名的新闻媒体纷纷创建了自己的推特、脸谱账号,并开设多种公众互动新闻报道形式。投入以分享、互动、回馈取胜的新媒体报道中。例如,《华尔街日报》积极利用Instagram和Storify等平台的报道并设置话题与读者互动,将收集到的投稿精选后在自己的网站上。CNN的iReport则取得显赫成绩。iReport是CNN开设的由网民自发上传视频报道的栏目,目前已有近100万名参与者,收到的新闻报道遍布世界各个国家。任何人注册后都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报道,还可以在iReport平台上加入各种报道小组,领取报道任务等。CNN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报道中积极发动公众向iReport投稿,仅3月11日一天就播出了79条来自iReport的视频,巧妙利用公众力量使CNN此次报道大获成功,收视率全面领先福克斯、MSNBC等对手,其网络电视台更创下收视率历史之最,吸引了超过6000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值得一提的是,CNN并不给视频提供者支付任何稿酬,至多给予“年度最佳报道员”之类的“精神”奖励,可谓成本微小、回报丰厚。对于参与者来说,酬劳并不重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即是乐趣所在,这或许正是社交媒体如此兴盛的真谛。
篇7
Sickweather的创始人格拉汉姆·道奇(Graham Dodge)在分析完Facebook和Twitter上的1700万条状态和微博后,指出了如何通过社交网络追踪美国境内疾病的传播情况。
在现实预测中,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内容,比如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和首都华盛顿两个地区的疾病传播速度最快,道奇称之为“传染病联盟”。
美国的体育盛事“超级碗”比赛也对传染病的散播有重要影响。今年二月份的比赛期间,Twitter上的数据表明患传染病的总人数居然是俄亥俄州代顿市人口的两倍多。
据mashable报道,多项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可以准确地跟踪传染病的传播进程。道奇认为,像这样的观测,不仅可以用来预测疾病的爆发,而且比以往的预测要快许多。
上图为美国地区近日发生哮喘人数多的地区Sickweather是第一个通过分析社交内容来为消费者提供疾病传播跟踪信息的网站。
Sickweather根据疾病的24个不同的特征在社交网站中搜索,并将搜索结果显示在地图中(全球多可以搜索,不仅限于美国)。地图上的传染病传播信息非常直观地提供给用户。用户也可以直接在地图上添加自己的疾病信息。
在网上追踪传染病并不是新鲜事。在2008和2009年,Google与Yahoo通过搜索引擎帮助人们发现了流感的传播路径,有效地阻止了流感的大范围传播。2010年,Google推出了“流感指数”,为大众提供流感预测信息。
社交媒体则比搜索引擎进步的多。道奇说:“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查到自己所在地区和本国的疾病传播状况,可以更好地了解流行病的传播情况。”有许多征兆可以帮助追踪疾病,比如前往急诊室就医、药店买药等,马克·卓姿(Mark Dredze)说:“社交媒体是最快地信息来源之一。”
疾病防治中心可能要花几个星期才能预测流行病的发展、传播趋势,而通过社交网络信息的分析,可以更快得到预测结果,从而帮助公共卫生部门更快地提供医疗帮助和健康服务等。
因此,美国卫生部对Sickweather的预测方法感兴趣很正常。美国卫生部最近展开了一项应用程序比赛,要求参赛者不仅要能分析过往疾病的情况,还要能通过社交媒体发现公共卫生事件的征兆。Sickweather正在全力争夺价值21000美元的奖金。
篇8
在美国,创办于2006年的社交媒体技术公司Vitrue宣布获得了第三轮1700万美金的投资,在Vitrue的SRM(社交关系管理平台)上,运营着超过2500个企业Facebook和Twitter账户,客户则包括诸如福特汽车、英特尔、麦当劳以及百思买等知名品牌,总“粉丝”数将近5亿名。其营业额也保持着将近100%的增长。
而这只是社交化媒体力量开始彰显其商业价值的冰山一角。社交化媒体公司随着Twitter、Foursquare等公司的火爆发展开始变的日益重要,任何一个商户乃至个人都越来越不敢轻视“社交化”这个名词,甚至连总统选举都要借助这个21世纪越来越重要的新媒体方式。
简单的来说,凡是利用社交网络和社交关系进行营销和口碑相传的媒体,都可属于社交化新媒体。而微博、LBS、团购则将这种营销方式的影响力做到了极致。通过社会关系的传播力量,就可以轻易的影响和传播一个品牌乃至一个大企业的形象和口碑,超过过去以往的任何一种媒体,潜力可以大到让每个商业实体难以忽略。
团购与社交化媒体
而国内热衷于社交化媒体营销的平台并不多,比较出名的也只有大众点评(点评+团购+切客)、糯米网(SNS+团购)、大鹅网(团购+切客+微博)、拉手(团购+切客)等少数几个成功案例。
而说到团购,就不得不提目前已经出现的团购市场交易量下降但是广告额却剧增的尴尬局面,即便是像拉手、美团这样的大团也不得不追求创新或增加更多的团购品种来缓解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回归本质,来思考团购作为一种社交化媒体的本质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团购始于美国的Groupon,最初追求的是一日一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媒体形式。但到了中国以后,在利润的追逐下,一日多团、疯狂扩张就成了本土的特色,最终影响了用户体验,并且并没有给本地商家带来忠实用户,这也是当初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不看好团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团购的另一个主要缺陷就是无法带来长期的品牌效应,盲目的追求一次性的消费人数最终并没有带来忠实的客户,更无法做到长期的口碑传播。
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国内最早经营社交化媒体平台的大鹅网给出了很好的创新思路:大鹅网利用团购+切客(地理位置社交)的“打包”营销方案模式,注重跟商家的长远合作和解决方案,帮助本地服务的商家寻找周边的潜在长期消费用户,而不是只追求单次的关注和购买数量;并且还通过跟品牌厂商的团购+微博的合作模式,帮助商家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开通国内七大社交网站(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等)的粉丝账户并且积累粉丝的长期关注,而商家只要通过大鹅网的商家微博就可以轻松同步到所有的七大微博上与粉丝进行互动,这无疑已经成为一种长短期兼顾的营销解决方案,也让大鹅网开始赢得了风投的关注和青睐。
而点评网则将自己传统的点评功能融入到了团购和切客当中去,对比单一的团购平台,点评网更有稳定的用户人群和商家信息,在2011年的团购竞争中,点评网无疑是具有很强优势的赢家,也是社交化媒体营销的成功案例;而与此同时,国外的点评网YELP也宣布月用户突破了5000万,这也再次证明了依靠社交和互动来进行营销的平台越来越受到用户和商家的喜爱。
篇9
为增加阅读量,让新闻传播得更快、更久、更远,增强报纸的影响力,美国每家报纸都非常重视社交媒体。美国报纸在与社交媒体的融合方面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其融合可以简单概括为五个关键词,即吸引、加速、分享、研究、互动。
关键词之一:吸引
每家报纸都在首页醒目位置推荐他们的社交网络地址,并邀请粉丝关注。《纽约时报》在吸引粉丝方面极为用心。比如,只要用户登陆Facebook,分享过《纽约时报》的新闻,该用户的分享信息就会出现在《纽约时报》网站首页右上角的一个叫“latest in mynetwork.”的栏目,意思是“社交网络的最新信息”,而且,用户不仅能看到自己分享的信息,还可以看到好友分享了《纽约时报》的哪篇新闻。这个栏目里有一个“这是什么”的按钮,点开就是一些关于《纽约时报》和社交媒体如何融合的问题及回答,教读者怎样关注,怎样发评论等等,非常详细周到。《纽约时报》助理执行编辑Roberts说,《纽约时报》的Facebook页面尽管不会成为一个出版平台,但将成为《纽约时报》出版战略的一部分。《纽约时报》将很多Facebook项目分给多人,如主页交给新闻部。编辑将决定哪些内容放在显著位置,还有如何更新。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直接获取信息,或点击来到。
《华尔街日报》在首页也有一个栏目, 叫“most popular on Facebook”,意为“在Facebook中最受欢迎的内容”,列出当日转发最多的四篇新闻,最多的分享达4000多次。还有专门的按钮,邀请读者成为Twitter的粉丝。美国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多种方式,吸引读者成为好友和粉丝,增加报纸的人气和关注度。
关键词之二:加速
社交媒体的信息是“碎片化”的。所谓“碎片化”,是将完整的东西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有学者提出了“碎片化”的4A优势:Anyone,即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传播权;Anything,即信息内容的多样化;Anywhere,即信息的多渠道性;Anytime,即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社交媒体将“每日新闻”变成了“每秒新闻”。
遇到突发新闻,报纸往往最先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有时只是一句话,之后才有链接指向报纸网站。笔者比较了一下日本地震和海啸的新闻,在Facebook最快的是《华尔街日报》,时间为3月11日,比《纽约时报》早了10分钟。《今日美国》晚了一个小时左右,《洛杉矶时报》则晚了两个小时。《纽约时报》第二天见报的版面,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就已经在Facebook上,比如刊登“拉登被杀”的版面,Facebook的粉丝前一天就能先睹为快。
关键词之三:分享
社交媒体虽然用户分散,内容简短,但其移动性、即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更容易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一种聚沙成塔的力量,也有人称之为“病毒式”传播。
美国报纸网站上几乎每篇新闻、每张照片、每段视频旁边都有很多社交媒体工具,读者可以很轻松地一键分享,信息就永久储存在了个人主页上,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查看时就自然进入了某家报纸的网站。更重要的是我分享,我的朋友可以分享我的,朋友的朋友还可以继续分享,如此裂变式传播,会让一条信息传播得更久更远,极大地增强报纸新闻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报纸也会通过分享的规模来摸清读者的口味,比如《华尔街日报》某天在Facebook上转发量达4000次的新闻,无疑就是这家报纸当日的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认为,关系已经成为未来媒体重要的价值体系。他说:“过去我们媒体的价值体系是内容为王,但在现在,仅仅靠内容是不够的。打个比方,看到一则户外广告,你未必会相信,但是假如有几个朋友都向你推荐这个产品,你就会有了解的欲望。这就是关系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本身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必须架构在关系之上才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微博中的关注和被关注就产生了关系,而这种关系将传播无限放大。有人说‘你被十万个人关注,就等于你办了一家都市报’,虽不准确,但意思没错。”
关键词之四:研究
每张报纸都有一个官方页面,同时每张报纸又都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频道页面。比如头条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政治、言论、读书、旅游、文化、体育、娱乐等等,都设有单独的页面,拥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编辑可以通过一些数据研究,了解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等等,并在和他们的互动中了解他们的阅读口味和购物倾向,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报道内容和广告策略,做到知己知彼。
比如,《纽约时报》除了Facebook主新闻页面外,文化、体育、政治等各个板块,也有专门的编辑负责管理。《纽约时报》助理执行编辑罗伯茨(Robeys)要求编辑有一整块时间管理Facebook页面,同时思考如何积极地与用户进行联系。目前已经向两个页面投入很多,一个是电影,另外一个是百老汇戏剧,有两个编辑负责主题制作。尽管有人在质疑,这么做是否值得,但罗伯茨认为这非常值得。目前,很多媒体都用专人来承担在Facebook上进行回复和过滤的工作,人手也比《纽约时报》多。今后,《纽约时报》也将有更多人投入到上面,因为这不是包袱,是拓展新领域的机会。《纽约时报》还非常重视独特内容制作,用独特的内容吸引独特的读者。报纸在和社交媒体融合时正在注意针对目标读者,有的放矢。
关键词之五:互动
通过社交媒体和读者互动的方式很多,征集线索、征稿、问卷、调查等等。比如,今年3月28日,《纽约时报》执行总编辑给读者写了一封信,说明网站收费事宜,发在Facebook上,很快就有几百条评论。从中,《纽约时报》可以迅速了解读者对网站收费的看法。目前,有超过45万的用户选择用Facebook账号发表评论。
很多报纸的记者编辑都有个人的工作微博,粉丝众多,经常能从中发现鲜活的新闻线索。《纽约时报》助理执行编辑罗伯茨称,受益于社交媒体,不仅仅在于流量增加,他更关心社交网络可以使其与读者开拓更多个性沟通方式。《纽约时报》已经有一两个记者如布莱恩-斯特尔特开始使用Twitter获取信息。布莱恩・斯特尔特很聪明也很灵活,现在大受欢迎。他主要关注电视和媒体方向,粉丝们认为其提供的信息很有质量。他还用Twitter为博客文章和长篇报道作辅助,有的在网络版上,有的则发表在印刷版中。无疑,布莱恩-斯特尔特的方法正在给其他记者带来启发。
篇10
关键词: 社交网络媒体 大学生思政教育 运用状况 解决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社交网络媒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社交网络媒体形式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而且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根据社交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社交网络媒体的特点
目前主要的社交网络媒体有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这些社交网络媒体都短小、精练,并且能够以多手段、多方式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之间的互动、文化的传播及情感的沟通,因此,信息内容在传播过程中速度非常快,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与震撼力。短小、精练的社交网络媒体能够完全满足快节奏生活,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信息的需求,从而达到显著的效果。
二、社交网络媒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获取知识能力强。
由于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新思想比较快,因而有效地借助社交网络媒体这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并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个人需要的信息,从而有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大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大学生在进行大量的选择性阅读中,对于获取知识的渠道、知识面都更宽阔,因而增加了大学生对日常知识的储备,并锻炼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自我意识明显,多途径表达诉求。
社交网络媒体具有明显的交互性特点,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关注的事情,进行意见或评论的表达,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对自己关注的社会现象表达个人意见,从而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三)敢于挑战常规,自我学习与教育的能力增强。
由于社交网络媒体中信息的广泛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得多更全面的知识,而对于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知识已然无法满足大学生自我提升的要求,因而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想法。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关注一些名人的微博等社交网络媒体,进行自我学习与修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
(四)享受社交网络媒体带来的快捷生活。
社交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实现诉求、表达意愿的方式更多种多样,不仅为校园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了便捷性与互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符号等都能够很好地反应自己的心情与生活状态,并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
三、目前社交网络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一)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社交网络媒体呈现出来的互动性、开放性及便捷性等都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以快速、便捷的方式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方面是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社交网络媒体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向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第三方面是具有普遍性与传递性特点的社交网络媒体,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拓展社交的渠道,从而扩大教育范围,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平台进行正能量的宣传,当然师生之间可以选择用虚拟的身份进行真实想法的表达,有助于老师对学生思想状态的及时了解,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
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教育平台的同时,也会由于大量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而对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在社交网络媒体上发表的信息内容都是未经过筛选的,因而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很容易通过社交网络媒体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社交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与便捷性,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更新的速度,使得大学生迅速通过社交网络媒体接触新的理念、知识等,其中一些偏激思想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社交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营造人文关怀环境。
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重点突出人文的关怀。即根据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尊重大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社交网络媒体,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学习,通过师生之间这种信任的纽带,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交网络媒体平台构建起多元化的传播氛围,使得传播方式与内容更贴合目前大学生的W习方式、人际交往,并为师生之间提供平等、自由交流空间。
(二)融入社交网络,开辟教育平台,推进全方位教育渗透。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新的理念,并主动融入社交网络,把社交网络媒体作为载体,建立起学生、家长、学生干部、老师等互动交流式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吸引大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新的教育平台,拓展新的渠道。除此之外,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其他社交网络媒体平台与工具,实现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相关资讯,获取一些实用的信息,并有效地解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实践体验、情感交互及自我教育相结合中渗透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与人格的完善。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增强大学生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严肃的话语体系,容易给人以生硬的感觉。而社交网络媒体时代,由于网络语言的生动、有趣,可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很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紧紧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征,创新话语体系,并在社交网络媒体中运用生动活泼、贴近现实的流行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吸引力。有效地改变传统思想教育中的刻板,通过社交网络媒体的包装,使得其内容更具有现代气息,备受大学生的喜爱,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四)加强社交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质量直接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因此,要保证社交网络媒体的参与者都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与知识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有助于与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五)利用社交网络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多样化的思想需求。
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都源自于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以往的教育经验,社交网络媒体的出现,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中海量的信息内容,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进行浏览,并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同时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而且社交网络媒体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的领域,老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有效地与思想政治内容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同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交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引领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面对社交网络媒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因此,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顺应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厉利亚.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1(21).
[2]涂德祥.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人民论坛,2011(05).
[3]张菁燕.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4]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1).
[5]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W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6]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探索,2012(02).
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 上一篇:医院行业市场调研
- 下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