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影视专业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影视专业的理解

篇1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是我国1998年开始得到发展的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之快是举世瞩目的。但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或由社会力量投资新建而来,师资力量相对较弱,而发展速度又过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1师资队伍薄弱,开展校企合作结合的技术能力相对较差

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的中等职业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科研水平等方面跟不上时展要求的现象。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很多教师已难以胜任高职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但是由于高职生员的大量扩招,他们又不得不坚守在高职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校企合作结合能力相对有限。由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高职院校,尽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措施上花了大力气,但各高校人才资源争夺竞争激烈,加上政府政策上的不利因素,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多,师资队伍中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也不合理。虽然有的高职院校也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和能力强的教师,但由于种种制约因素,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校企合作开展工作也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发挥好作用。

1.2定位不够明确,观念转变不够

虽然大家都熟知我国开办高职院校的目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办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这主要是没有真正明确高职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定位不够明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生规模与办学条件不匹配。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刚起步,经费来源不足。不少学院为了加快发展,解决经费问题,大量扩招。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有生源,就可以求得发展,或者至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殊不知,如果这些学生在学院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待他们走入社会之后,正好事与愿违,学院只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毁招牌。

(2)师资建设力度不大,现有教师的资格认定管理不到位。很多学院引进人才只是为了迎接评估,而忽略了对已有教师的规范管理,虽然原来中等职业学校留下来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很优秀,但随着学院的升格,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补充知识,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然而,在不少高职院校中,他们仍然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这也是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3)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认识有偏差。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基本上没有科研任务要求,而在高校,教师除了从事教学工作,还有科研任务要求,而且其科研任务根据学校定位不同,其科研与生产实际结合的程度也有区别,科研任务的性质也不同。在高职院校中,有人习惯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看法,观念未转变,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认为只要上好课就什么都解决了,没有建立科研概念;有人采用了本科院校的做法,结果由于条件不具备,科研无法搞。高职院校的科研应该体现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上,应该体现在应用技术上,应该体现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上,不要求其技术水平有多高,但却要求实用。教师参与科研的目的是通过科技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同时也是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技术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

1.3专业设置盲目,缺乏地方特色,“产销”脱节

我国高职的办学目标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忽视对地方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盲目模仿其他院校,不切实际地设置专业,或者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匆忙上马,尤其是缺少3年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结果是学生数目大增,办学条件不足,有些专业不得不依旧按学科性教育运行,或者把高职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造成专业成了一个虚架子,造成高职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1.4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方法单一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有很多院校连基本实训也无法开出,更谈不上开设专业技能性的实验了。开不出的实验课时和无法落实的课程实训,一般采取增设理论课时的教学来完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另外,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高职的专业划分一般比普通本科要窄,非专业课时所占比重偏多,造成专业课课时难以满足,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相匹配。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知识面狭窄,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毕业后若遇到行业不景气或用人需求量减少时,学生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2高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困惑及原因分析

很多高职院校只是把开展校企合作、重技能、重实践训练挂在嘴上或流于形式,而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却沿袭过去的理论教学和书本知识的传授,没有或很少进行学生的技能训练,从整体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只是政府提倡,学校一厢情愿,或者说学校动而企业不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其根源分析如下:

2.1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体制导制企业、学校两个利益主体难以合作,企业普遍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一场大变革,在改革之前,很多院校都属于部属院校,行业办学,院校与企业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后来发现这种办学体制有很多弊端,加之后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也为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变行业、企业办学为政府办学,所有部属院校都归到地方,技校、职大也与地方院校合并,行业、企业不再承担办学的社会责任,也不再参与人才的培养。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今天的企业不再参与人才培养,也普遍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认为投资办教育是政府的事,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企业没有这个责任也没有这个义务来承担人才的培养。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学校追求的是办学效益。企业、学校是两个利益主体。

2.2企业利益的缺失使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既然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情企业绝不愿意去于,企业之所以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其根源就在于它没有经济利益,大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去经济利益,反而可能增加企业的负担,占用企业一定的资源,这种企业利益的缺失导致今天校企合作中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虽然全国也有一些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例子,但这些合作依然处于一种民间状态,有一些地利、人和的因素,缺乏合作的长效机制。

2.3企业对高职院校尤其是对高职院校办的物流专业认可度不高。导致企业缺乏合作的兴趣物流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所有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都是在最近5年才办起来的,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大多数专任教师也是转行而来,教师自身的行业实践经验、科研水平、项目开发能力都比较弱,加之高校扩招以后高职院校生源普遍较差,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也就不高,既使有些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愿意与学校开展一些校企合作,如订单式培养、项目研发、员工培训,企业也往往去寻找本科院校特别是重点本科院校合作,企业看重的是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办学实力、品牌效应等。

2.4规模性物流企业较少,学校要集中、统一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不现实,校企合作成难题

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90%以上的物流企业都是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在内地成市,土生土长起来的物流企业大多是一些地方性的小物流公司,多数也是从事单一的运输、单一的仓储等,员工人数从几人、十几人、几十人不等,即使是一些全国性的物流公司在内地也只是设立它的服务网点,这些网点规模跟地方性的小物流公司也差不多,所以一家物流企业往往能够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都非常少,而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招生规模都在100至200人左右,学校要集中、统一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不现实。

3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职物流人才对策研究

3.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制度化来调动

我们知道,社会的“三元结构”将社会组织分成三种类型: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其中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的行为规则和利益诉求是不同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环保、医疗等组织机构)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是公共产品,以服务为宗旨,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是商品,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处于主导地位,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之间的合作行为往往只需通过“行政命令”就可以形成。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行政命令”再也不是它们之间能否产生合作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它们能否进行合作,取决于是否具有确保它们实现共赢的制度保障。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所以难以摆脱“行政驱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局面,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益缺乏制度保障。因此,要赢得企业真正、稳定、持续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必须通过制度化建设形成一种具有内在动力机制的制度结构,使得校企合作在实现高职院校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能确保企业实现利益诉求。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通过制度化建设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提供制度保障,是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根本途径。

3.2强化物流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实现校企双方合作的互利双赢

当前,很多物流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上面提到的很多尴尬,这与学校只把合作的目光盯住少数的大物流公司不无关系。其实,我国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公司都属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它们也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而物流人才素质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重点大学、本科院校又不屑于与这些中小物流企业合作,这正是广大的物流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最好切入点。其实,高职院校物流师资的学历水平正逐年提高,尤其是近两年新进教师基本上都具有物流或相近专业研究生学历,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完全可以与中小物流企业开展一些项目的研发与合作,为中小物流企业开展服务谘询、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等等。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提供一定的岗位和资源供学生实习,实现校企双方合作的互利双赢。

3.3引进有物流行业背景或有物流企业从业经历的人充实到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师队伍中来,架起校企合作友谊的桥梁

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师不应只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当中进,而应引进有物流行业背景或有在物流企业从业经历的人到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师队伍中来。如果学校教师队伍中有在物流企业从业经历或有行业背景的教师,这样开展校企合作就有了感情基础和联系的纽带,也容易架起校企合作友谊的桥梁;同时,有物流企业从业经历的教师也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师徒关系。在学校他们是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师,在工厂、企业他们又是教学生如何操作的师傅。

3.4学校应成立物流专业校企合作领导班子,为实现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很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之所以流于形式,除了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从校级、院级、系级、没有一个领导是具体分管和抓校企合作工作的,也没有人去具体推动这项工作,更谈不上去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形式,而从校企合作开展得好的院校的经验证明,校企合作工作必须是领导重视,专人负责,绩效考核,资金保障、报酬落实。校企合作工作是是一项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资金、情感来苦心经营的事业,绝不能等,也不能靠,更不能放弃。有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存在着等与靠的思想,等企业主动找上门,等政府、行业协会出台措施、牵线搭桥,也有一部份高职院校为省事、省心、干脆就沿袭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将高职办成本科的压缩版,既不重视校内实训室建设,也不开展校企合作,甚至报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办专业思想。

3.5强化校企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操作

选择校企双方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切实可行的整合办法,是搞好校企业合作,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充分利用学院的计算机实训基地的优势,培养学生各种有关物流营运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力。这一条件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使教学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物流公司使用的各种管理软件,包括各种单项使用的经营管理软件和综合管理软件拿到课堂上来,由参与过实践的授课教师演示讲解使用过程。

(2)及时增加授课教师的知识含量。充分利用双方的师资力量作为高职教育物流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讲授课程做到非常熟悉,而且也要对整个物流的课程体系做到通篇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物流教师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外出进修,增加物流专业的知识含量。同时,不断派遣教师到物流公司参与实践挂职,再回来进行理论授课,使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使教学有的放矢,目标更加明确。对于有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做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同时对校内教师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对学生来讲,也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充分利用物流公司的生产经营设备、工具作为学生的观摩学习对象。物流公司拥有大量的设备、工具,对这些设备工具的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物流工作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增加一定的知识储备。

篇2

关键词:激励式阶梯教学法;阶梯式目标;非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34-02

1.研究背景

《"激励式阶梯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课题经申报,于2009年获得立项。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项目申请书,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经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两个板块,本着预设谨慎、研究拓宽的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工作。

目前我国的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状况不尽人意,长久以来,许多学生口语交流能力一直较差。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方法不当,,教学环境不适,课时量不多;学生听说基础不牢,心里素质不好,学习自觉性不够。学生不爱学,不会学,但又不得不学,长期压抑,影响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将探讨利用激励式教学法(激励式学习法),结合教师和学生中实际存在教与学的现状,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阶梯式目标;合作升级,从低一级向高一级目标的进步。并侧重形成激励式评价体系,以此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走向最高级的学习目标。深入探讨"激励式阶梯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出现了口语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但不少研究者把口语教学模式与"口语教学方法"或"口语教学组织形式"等同。事实上, 教学论中的"教学模式"既不同于简单的教学方法,也不等同于某种教学组织形式, 而是"驾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吴立岗,1997)。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与一定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方法策略体系"(甄德山,1984) 。无论是基于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口语教学模式,还是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应用,或者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这些探讨并未真正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进步水平出发,不能完全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持续性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Stephen.在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文章中提到,二语习得要遵循的其中两个原则是获得原则和输入原则。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口语学习的全英文环境。另外,教师应在课堂上提供大量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文章,演讲或教学视频。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英语文化,但它过分强调教师引导,而忽略学生在口语课堂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过分强调"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语言输出",必将阻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总之,国内外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模式的探讨,还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系统性研究。

2.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拟解决重点、关键问题是:在激励式阶梯教模式的推动下, 如何更有效地鼓励学生口语课堂主体参与:①思考参与。包括观察、记忆、理解、想象等思维能力培养。②情感参与。有意识地使上课的情感丰富、控制起来,理智起来。③活动参与。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口语课堂动,增强口语表达体验。④个性(特长)参与。在口语课堂上,也要给学生机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⑤品德(思想)参与。注重勤奋、认真等品质养成和探索精神及科学理念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问题,课题组采用文献检测、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实验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2.2 研究的主要过程

2.2.1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 年5月)。查阅收集有关资料,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并熟悉有关概念、学习理论,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整理学者们的研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本课题研究,界定好相关术语,确定研究对象。

2.2.2 实际研究阶段(2010 年6月――2012 年11月)

根据申报书设定的基本内容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结合非英语专业口语班实际情况制作并发放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阶梯式教学(或学习)水平测试表。研究学生课堂上口语学习环节、知识、能力、情感、理想等方面。2011年4月 结合非英语专业口语班实际情况制作并发放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阶梯式教学(或学习)水平测试表。本次调查在九江学院范围内对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3人,分发测试表103份,其中有效表98份,男生被试43人,女生被试55人。

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第二阶段:通过一个学期每月8次,每次20-25分钟的口语教学实验,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第二阶段:通过一个学期每月8次,每次20-25分钟的口语教学实验,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自身的听力,口语基础,采取科学的作为安排方式,也就是快慢结合的排位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类编组,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提问层次化,课后作业和练习布置层次化。创造多种类的实物情景,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模拟课堂竞赛,如单词接龙比赛及口语朗读比赛等。

2011年12月,课题组在实验班发放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激励式阶梯教学(学习)水平测试

通过调查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激励式阶梯教模式的推动下,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阶梯式目标;使学生从低一级向高一级目标的迈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的目标明确了。

第三阶段则是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将研究成果提炼成论文,并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4.启示

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只要教师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就能探索出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新路子,好方法,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口语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为诚.如何训练口语能力――一个有实用价值和有系统的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 1996年

[2] 王荣宁.关于大学英语因材施教理念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年

[3] 刘芳莉.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情景教学模式[J].校园英语;2012年

篇3

关键词:视听语言;视频分析;画面叙事;经典影视作品;微电影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24-01

当前是一个视听文化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由文字转变为影像。视觉文化的发展为动漫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光明的就业前景;而随着人们试听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对影视文化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即将入行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视听语言是动漫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基本组成是画面和声音,经过对基本元素的有机排列,合理组合,达到传递信息及描述情节的作用。这门课是动漫专业的学生迈进动画或影视制作领域的基础,它首先通过基础理论,让学生对视听语言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再通过扩展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架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观看及分析大量影视作品,并对影片中与课程理论知识相呼应的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影片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视听感受,从而为今后的动画制作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视听语言教学实践,作者总结出几点教学的心得:

一、艺术源于生活:影视作品的题材绝大多数来自生活,正因如此,很多影视剧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第一个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去发现生活中的亮点,善于从身边寻找、发掘素材,将见到、听到及所感所想进行有机整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中职学生最不缺乏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其主动进行思考及学习。

二、理论配合视频分析:画面感建立的第一步必须是理解画面的构成,画面的构成有多个元素及多种可能,其中包括画面构图、色彩搭配、光影构成、景别大小,拍摄角度、运动镜头的变化等,这些都是画面构成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中职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不能用传统理论讲解的方法进行授课,否则会造成大片特困生的现象出现。采取理论配合视频分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配合每次课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视频片段播放,并加以详细讲解,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影片,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三、建立用画面叙事的能力:视听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根本在于,其他语言是用文字或者语言来进行信息的传递,视听语言则是依靠画面及声音。在学生掌握画面建构的基本能力后就要培养学生用画面叙事的能力。即把文字语言转为视听语言,将文字信息转为影像。例如使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标兵怕碰炮兵炮,炮兵怕把标兵碰。”在课后当做作业让学生进行画面设计,每句绕口令一个画面。从上交的作业来看每位学生心中浮现的画面都不一样,关键在于画面的景别及表现人物的角度。此外还可以给学生更广的想象空间,例如以“小鸡过马路”为主题,学生除了设计画面之外,还需自主设计剧情、人物性格等,充分激发其想象力,锻炼其视听语言的应用能力。从这些训练中也能看出,学生是有着无限想象空间的群体,他们能设计出更生动的剧情,更具有个性的人物。但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细节考虑不周,剧情的整体调控能力比较差。

篇4

【论文摘 要】近年来,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也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存在种种困难。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出发,提出利用影视作品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是对传统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也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他们没有学习相关的课程,基础薄弱,理解和吸收知识存在困难;第二,由于这些课程属于素质拓展课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时间上投入不足,影响学习效果;第三,课程课时设置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安排,无法充分展开相关知识的讲授和发挥,学生不能像专业学生那样多角度不同层面来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由于这种种原因,和面向英语专业的教学相比,在非英语专业开展文学课程的教学更加困难重重,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也毫无乐趣可言,无法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对象,能否借鉴和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如何有声有色地开展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思考。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众多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就在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和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中如何应用影视作品,改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模式的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借用声音、图像和视频材料,各种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辅助材料也日益完善。在这些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下,教师一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强调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了课堂互动。其中,影视作品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中也得到了普及应用,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和借鉴他人以及前人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是提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影视作品以及其他多媒体手段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运用和日渐流行也说明了这一点。在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中借鉴和采用类似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影视资源,改变教学模式,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教学形势的需要。

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灌输,学习不是简单的行为主义的S-R(刺激-反应)过程,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即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途径来建构个人意义的过程[2](杨新亮 孟凡韶 ,2009:27)。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环境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提供某种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分析、加工所学知识,使新知识逐渐融入自身知识结构。从这一点出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影视作品的介入,能在非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影视作品资源能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针对非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专业教材进行删减,而传统的专业教材大都篇幅长,内容多。由于课程本身的要求和材料编排,教材的主要载体是体现文学史各个发展时期的不同英语语言形式。学生在学习远古,中古和现代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这种并不熟悉的语言形式学习相关文学知识。对于他们而言,难度大,难以能激发学习兴趣,缺乏强大和持久的学习动机。通过引入相关作品的影视资源,可以有效降低难度。如前所述,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学生对各个时期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形象等知识达到基本的识记和理解即可。在引入影视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相关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所处的时代背景、基本特点等重要信息,这样可以省去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这一环节,降低了难度。同时也能安排更多的课时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第二,与教材相比,影视作品形式直观,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逼真的场景,再现相关文学作品的情节,有助于识记和理解。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融声音,图像,灯光,表演等各种艺术表达形式于一体,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让人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按照电影过程理论,人对电影的欣赏包括准备、进入、共鸣性、回味性延留四个阶段[3]。教师在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遵循这一规律来安排教学环节,把知识的讲授与学生接收影视作品的心理规律相结合,从不同侧面开展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在引入影视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其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把原有的课本知识灌输转向多层次地培养学生能力。只要把相关影视作品和教材充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实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转贴于

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直是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最早期的《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到结合现代社会因素全新演绎的《哈姆雷特》,众多的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其中一些作品还多次重拍、翻拍,像《简爱》、《傲慢与偏见》等都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这些作品的出现丰富了大众文化市场,也为文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理解识记,培养文化意识;组织协作,训练口语表达;联系实际,训练辩证思维。以讲授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学生对这一作品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播放《威尼斯商人》的电影前,教师首先结合课本知识,简要介绍莎士比亚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其作品的主题,并提醒学生这些内容在电影的开始阶段都有所体现,不仅引导学生识记和理解基本知识,更要把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形式,训练和培养文化意识。第二步,在学生观看电影的时候,教师结合原著,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主要人物如安东尼奥、夏洛克、鲍西娅、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的性格特点、形象塑造、矛盾冲突等,要求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之处。影片结束后要求学生按小组轮流发言,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能提高和改善他们有效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技巧。第三步,是有针对性训练思维的练习环节。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影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犹太商人夏洛克的遭遇和命运,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遵循合同、重视信用的夏洛克会落得如此下场?你是否同情他的遭遇?他的遭遇是否与他的犹太人身份有关?除了以往的文学主题之外,你还能否从这部作品/影片中提炼出其他主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这些问题,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思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步骤的时间分配可以灵活变动,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理解程度决定时间的分配和具体的任务安排。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事先给定思考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也可以要求学生就影视作品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进行表演;还可以对对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作品进行讨论,例如在观看《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爱情观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就这一问题开展辩论。总之,非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要上得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一切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训练和培养能力为目标,灵活编排课堂学习环节和相关教学活动。

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这种课堂学习模式无法面面俱到,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播放每一部文学代表作的影视作品,然后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赏析。然而,这种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环节,营造学习环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更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按照课堂的操作模式,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这也从另一侧面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参考和借鉴探索影视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和英语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式,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非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影视作品,是对传统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模式,改变现有教学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松林,李洪琴.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21-24. 

篇5

 

1 前言

 

影视动画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在我国已有很大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目前的发展情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由于该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多,如美术绘画、动画设计、动画制作以及由此衍生的游戏、电影等,因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再课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难以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知识,而且不利于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的常态化辅助工具。在影视教育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教学,不但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 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教学理论缺乏系统性 目前,虽然我国的影视动画专业教学取得很大发展,但教育教学理论还不够系统,教学经验储备也不够丰富,使得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影视动画专业构建时间较短,因而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条件比较落后。以3D动画教学为例,需要有符合要求的硬件设施来保证,如专业化的线拍动检设备、录音设备以及非编系统等。如果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那么,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上,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极大的制约。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虽然我国动画产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很多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好找到对口的工作。在调研中发现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不少学生对这个专业并没有多少兴趣。不少学生学习这个专业,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是为了拿个大学文凭,毕业后便放弃该专业的工作,而在其他行业就业。

 

二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特长。影视动画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包括一系列环节,各环节有明确分工,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因为没有兴趣,所以不少学生学得不精,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现象,使就业前景面临严峻考验。

 

三是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由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比较单薄,再加上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缺失,致使综合专业素质不够全面,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避而远之。

 

3 传统影视动画专业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影视动画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知识的讲授,然后通过师生交流,或者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等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含有交流和讨论的成分存在,但基本上还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但也是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很少有机会去进行实践和论证,使学生产生依赖症。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不符合学生实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影视动画是一门演示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信息技术的演示性特点,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声色并茂、动静结合的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导入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教学目标的预习案例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画面和文字等于一体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动静结合。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如在讲授“影视鉴赏”时,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述方式,向学生讲解影视作品中导演的构思、画面的色彩处理以及镜头的运用等,就比较枯燥乏味。而运用信息技术,可将有关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视频直接展示出来,再配上适宜的音乐,就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影视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互式学习,促进自主实践 信息技术具有交互式功能,为教学互动提供了支持。教师可以先在教师机上主讲,然后让学生在学生机上观看演示,并记录演示步骤。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学生进行监控。遇到问题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远程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或进行分组讨论,使其他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一些学习难点,学生不可能一次掌握,这就需要反复查看教师的演示资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录,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屏幕录制软件,实现对文件进行保存和支持学生下载。学生需要时,使用多媒体播放器,就可以直接播放教师录制的多媒体文件进行观看。

 

5 信息化教学的建议

 

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知识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构建自己完整的动画教学理论体系。如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并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一些相关的内容,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饱满度。

 

强化实践能力 影视动画专业需要大量专业软件的运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实践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如将动画运动原理、动画合成理论、动画场景与布置以及动画特效技能等串联起来,优化课程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期达到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

 

保存学生的成长资料,构建教学资料库 学生的成长数据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可以把学生的档案打包保存,作为教学资源和校友与母校沟通的桥梁。

 

6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不能替代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完善教学设计,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6

一、“学研产”教育模式与影视艺术专业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具有三大功能: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研产”其实就是高等教育这三大功能的具体体现,并且将这三大功能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对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高校来说,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而“学研产”的培养模式给全面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提供了很扎实的基础。对于影视艺术类专业来说,有此模式为支撑,对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影视艺术专业,尤其是广播电视类的专业,是一门比较新兴的专业,起步较晚,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以及师资状况等因素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学研产”教育模式给影视艺术专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支撑。尤其是的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不像专业院校有影视艺术教育的培养传统、学习环境和实践渠道,更需要在“学研产”教育模式下培养自己特有的影视艺术人才――即全面的影视艺术专业化人才。这就使得影视艺术与“学研产”教育模式分不开了。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导致大多数高等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无论教学和科研基础薄厚,无论是理工擅长还是文史主导,无论是艺术类、还是综合类院校,都应着时代潮流和利益驱使来开办影视艺术专业,影视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

二、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

总体来说,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不同,师范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一般都是从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衍生而来。师范院校开展影视艺术教育更多的从技术方面、实际应用方面为本培养影视专业人才,为了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专门技能,又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修养,专业设置时,还会联合文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相近艺术专业,共同培养影视专门人才。在这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影视艺术教育,普遍具有以下一些问题:

1.培养人才的偏离性

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在师范院校中存在,在其他开办有影视艺术专业的综合类、理工农林类大学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大多数院校在影视合流教育趋势的影响下,将电影、新闻、电视、动画、网络、文学、播音主持、表演、广告、设计、摄影、录音等与影视相关的领域综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培养。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显得笼统和偏颇。有些以培养广播电视采编为主的专业,在培养教育过程却是注重电影理论知识的培养;有些学校培养编导、策划方向的人才,却在培养过程中侧重技术方面的学习;还有些学校则是以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为侧重的目标,却培养成为信息传播为主的教育。培养人才产生偏离性现象。

2.教育方式复杂多样

教育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受到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影响,选择适合本校的教育方式来发展影视艺术类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文化也随之不断的繁荣。影视艺术专业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需求越来越高,成为新兴热门的专业,尤其是播音主持、表演类的专业受到许多高等院校的青睐和追捧,筹备和创办也相对快速一些,许多与影视艺术领域相差较远、文化积淀相对少的高等院校,常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开办本专业;而综合类高等院校更多的则是靠文学、新闻等传统优势学科来发展影视艺术教育,其文化理论储备非常雄厚,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理论、艺术批评、文化剖析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但其对影视基础、实际操作和技术技能方面薄弱。科学理论研究占据优势,而社会实践方面相对较差;理工类院校与综合类相反,其注重实践方面的培养,忽视艺术素养的教育。

由此可见,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很多样繁杂的,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从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起来的影视艺术教育,具备一定的相关设备和技术支持,但在艺术修养、审美理论方面却不能很好的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技术和艺术之间发展是“两张皮”的状态。在教育方式的选取上也是摇摆不定,总体上还是偏向技术学习和实用技能的方式发展为主。

3.课程体系不完善

一个专业的教育方式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架构,对于影视艺术专业,尤其是电视相关专业,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中课程架构,主要是吸取电影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电视艺术简单拼接,来进行相关的课程教学。因此,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带有很浓重的电影专业课程的影子,甚至是照搬照抄电影专业的课程。而电影和电视这两门艺术领域虽有共通之处,但有一定区别,这就使得电视专业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凸显出电视艺术的独特之处,课程设置有所欠缺,课程体系显得不完整。

4.师资结构不健全

在我国,与影视相关的专业艺术高等院校很少,仅有寥寥几所,再加上影视艺术专业开展较晚,发展时间短。各个高校在发展影视专业初期师资力量会很薄弱。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高校原有专业的相关教师,这些教师大多都是学习物理、无线电、教育技术、美术、音乐、文学、新闻等专业出身,对影视艺术领域的理解不够透彻,有重技术轻艺术,艺术门类、文化理论不准确等问题所在。长此以往,电视艺术人才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束缚。

5.实践渠道不给力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最基础的方式,学校的实验设备、场所等硬件设施是实验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条件。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电化教育专业的实验设备、场所可以与之共用,但由于设备的造价高、更新换代迅速,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实验设备的更新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实验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实验设施的使用之间存在矛盾,日常实验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专业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影视艺术专业的专业实习环节总体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在管理机制上还需要提高,个别的学生对实习的消极态度需要完善管理体制来解决。学生的影视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在专业实习中会受到制约,这是需要亟待协调的一个问题。

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的解决措施

面对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和吸取各类院校开办相关专业的经验教训,结合教育教学质量,处理好各个教学培养环节,借助“学研产”的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1.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培养目标是促进影视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高校创办影视艺术教育是要培养成电视专业人才,还是电影、网络、新闻等专业人才要非常明确。这样,在制定教学计划、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管理等方面才能有的放矢,在引入优秀的师资方面才能更好的为相应的专业服务。从而培养出全面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专业人才。

2.依托固有优势,确立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

师范类院校的固有优势就是影视艺术专业是由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起来,有很深厚的技术层面的基础,实验使用的设备(摄录、音频、编辑、照明等)和场所(录音棚、演播室)都很齐全,具备了一定的影视技术方面的理论体系。相比于综合类等其他高等院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给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也为“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师范类院校可以利用这些固有优势,以“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为理论支撑,确立一个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理论知识雄厚、实践技能熟练、科技创新思维强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对于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来说,最重要的解决好的问题就是艺术修养和技术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就是将艺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操作很好的融入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又能建立起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将学生自己具备的艺术理论体系和技术技艺技能,应用到实际实践创作中去。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理论知识的能量,制作成作品,为社会和自身发展服务。让有能力的、优秀的学生将自己实践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和自我具备的只是理论体系相结合,将影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从中领悟出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而实现了“学研产”的完整结合。

3.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设立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明确之后,课程体系设置成为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其他同类院校或者相关艺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可吸取电影专业的课程体系,取其精华,再与电视艺术的本体特征相结合,来进行课程设置,从而组织教学。要避免盲目的照搬照抄,直接将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课程完全挪到培养电视专业人才的课程中,或者是只将表面改成电视专业,而没有深入到本质当中。

课程设置要符合学校校情、学院院情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虽然都是师范类院校,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公共课的开设就不尽相同。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时,就需要考虑到公共课和专业课在每学期的比例问题。让学生更舒服的掌握不同的知识,科学的建立好知识结构;学院内部主要是要调整好实验创作类课程和实验设备、场所之间的矛盾,将实验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中进行,提高实验设施的利用率,避免实验创作类课程之间产生时间冲突,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和学生创作的流程;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课程类型之间要科学合理的安排,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成长和发展。

课程设置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总体来说还是有重理论轻实践之嫌,需要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增加实验课的课时和创作课的数量,尽量设立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更好的把“学研产”三者结合起来。

4.积极引进优秀、创新型的师资力量

由于影视艺术专业起步时间晚,电视艺术也只有二十来年的时间,师资资源更多的是靠其他理工类、艺术类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当,摸索。影视艺术科班出身的教师数量较稀少,质量上、知识架构、教学技能和经验方面都有待提高。师范类院校可以借助自身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深厚的优势,在日常教学中对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潜移默化进行师范专业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耳濡目染的获取一些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当教师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专业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影视艺术科班出身的教师,提高影视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通过高层次、高学历的学习经历和经验,鼓励教师做好教学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积极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5.集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拓展实践的渠道

对于师范类的影视艺术专业来说,实践的硬件设施虽然齐全,但是实践创作的环境相对滞后,实践渠道也相对要窄。

对校内来说,优化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保证实验设备的良好和实验场所的正常运作,创造优良的实践场所。在技术技能课程的教学中,要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次数,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业余时间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课外创作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集合学校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创造良好的实践创作环境,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成立“影视制作小组”“摄影小组”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建立学术作品创作大赛为学生创作提供条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加强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拓宽专业实习的渠道,也可以在学院内部将各个专业之间的实习实践资源进行相互共享,通过学校学院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为学生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实践领域,增强实践机会。条件成熟还可以筹建和创办实习实践基地,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有秩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专业实习的质量。

篇7

关键词: 预制语块 英语影视教学

一、引言

预制语块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近几年受到很多的关注,语块教学在英语语言技能的教学实践中也显示出了其优势。英语影视教学是技能教学其中一环,是一门集视听说、文化和欣赏能力培养的课程。语块教学的方法在影视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有效地实现词汇和表达法的整体记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影视材料中语言和对白的理解能力。

二、预制语块

预制语块是词汇和语法结合的一种表达模式,是一个比词汇大同时又比句子小或者相当于句子的语言单位。“预

制语块”的概念最早由Becker于1975年提出,并在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 和A Lexical Approach (1994)这两本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张荣丽,2008)预制语块作为一个语言单位存储于使用者的脑中,在使用者认为有需要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记忆中调度出来,这种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被视为一个整体,使用者可以直接或者稍加加工便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意义。如“How about?摇?摇 ?摇?”这一语块, 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语境来填入不同的单词或短语:going for a picnic, this one, next week等,即可表示不同的意思。所以使用者将How about?摇?摇 ?摇作为一个语块而不是两个单词来记忆更为有效。而语块理论则是对语块的含义、类型、特点、应用等进行研究的语言学理论。从语块理论研究的成果来看,语块习得对于外语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外二语预制语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二语预制语块的习得过程,2)不同二语学习者的语块习得上的差异,3)二语预制语块的教学。(王立非,张大凤,2006)第一个方面研究得出在二语预制语块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一般要经历公式性和创造性使用预制语块的阶段。第二方面则分析不同的学习者在语块习得上呈现出来的差异及原因。第三个方面研究主要着眼于语块理论的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都对外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了解学习者的语块的习得过程,以及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习得上的差异,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语块理论优化外语教学。

三、预制语块在英语影视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影视欣赏是一门面向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习者的课程。这门课程以其生动形象、知识丰富、教学灵活性强普遍受到高等院校的肯定和推广。这门课程既可以面向非专业也可以面向英语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开设,是一门集视、听、说、写训练和文化学习于一身的课程。

要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赏析影视材料的方法,最基本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而材料的语言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第一手资料。学生通过视和听这两种手段获取语言信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学的不同阶段,材料语言的展示方法也有所不同。1)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或是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同时提供中英文字幕,学生在通过听这一途径无法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看的途径补救。而且除了有英文原文外还辅以中文翻译,学生可以更迅速地了解材料语言的含义。2)针对已掌握一定视听能力的学生或是教学的中级阶段,教师可以只提供英文字幕,学生在没有中文翻译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听和阅读英文字幕的方法获取信息,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在面向有较强语言能力的学生或是教学的高级阶段,教师可以提供无字幕影视材料,学生必须通过听和观看画面结合的方法理解材料的语言,是要求较高的学习任务。

因此,无论针对哪种层次的学生或是在教学的哪个阶段,学生的语言基础是他们能否很好地理解影视材料语言的关键。教师在训练学生视听理解能力的时候,首先应该以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英语表达法。而运用预制语块教学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熟悉多种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内容。

1.根据不同类型影视材料语言的特点,帮助学生获取不同的预制语块。

影视材料的种类繁多,材料的语言会因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同一类型的影视材料中根据内容需要也会呈现出不止一种的语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常见的特色语块,便能够更有效地实施词汇部分和听力部分的教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材料内容和对材料作出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1)古代题材

古代题材的影视材料语言的使用跟时代有很大关系。有些语言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低或者完全被弃用。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接触这一类的语言机会很少。即使在其他课程中接触到,但由于影视材料语言的瞬间性,学生在材料中遇到这些语言时作出的反应会比遇到经常接触的材料时的反应要慢一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进行语块教学能使学生更容易形成整体记忆和整体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例如Your Majesty. My Lord. 等称呼语。

2)现代题材

现代题材的影视材料语言比较通俗,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已掌握了很多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法,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现代题材的影视材料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口语、俚语、流行语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很大的障碍。由于影视材料的无注性,学生一般无法从画面和字幕中获取这些表达法的真正意思,从而造成理解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常用口语表达语块的机会,学生在理解口语化程度高的表达时则更得心应手。

例如:go a little cuckoo in the head (脑袋有问题)(Madagascar)

bust one’s ass (找某人麻烦) (The Pearl Harbor)

live for_________ (为_________而狂热) (101 Dalmatians)

Are you nuts? (你疯了?) (Tarzan)

That’s freaky looking. (看起来很怪) (Tarzan)

3)新闻题材

新闻题材的影视材料理解难度较大。由于一般新闻报道是无字幕节目,学生在观看节目时只能靠听和观看画面这两种手段获取信息。而且新闻语言比较正式,句子长且结构复杂,播报速度快,学生要完全听懂并非易事。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理解的难度更大,这是由于非专业学生受到新闻听力训练的机会少。在教授新闻题材的影视材料时,教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和一些常见的新闻语块,提高学生理解新闻报道的能力。

例如:claim the responsibility for

suicide bomber

presidential election

economic recession

除了一些词组以外,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抓住新闻导语的5个W(what, who, when, where, why) 和1个H (how)。

4)娱乐节目

娱乐题材的影视材料语言比起新闻语言难度相对较小。娱乐节目的语言或平实,或有趣,或有煽动性,主观性任意性比较强,同时也存在速度快,有时出现口语表达的特点。语块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重点掌握一些常出现的介绍性的语言或者主持人常用的表达,降低材料的难度。

例如:This is for you, people at home! (这是为你们,家庭观众们准备的!)

Now let’s welcome Contestant No_________! (下面欢迎_________号选手!)

5)黑人英语

黑人英语是标准英语的变体,黑人英语自成一体,有其源自标准英语却又有别于标准英语的特色。黑人英语在英语影视材料,特别是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出现机会较大。而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接触到的黑人英语并不多,了解一定数量的黑人英语语块及其特点对于全面地了解材料内容有重要意义。

例如:There ain’t no God!

He don’t exist. (Con Air)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黑人英语中谓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双重否定表示否定等特点。

6)涉及文化背景的题材

影视语言有其一定的民族性。(朴哲浩,2007)这是由于语言本身植根于文化中,因此在影视材料中反映文化的其中一个手段就是影视语言。特殊的文化背景表现为特殊的语言表达,承载文化的词汇是影视语言理解的一个难点。各种文化词汇和表达可能涉及宗教、历史、文学、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语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背景,从而尽可能消除理解障碍。

例如:Tuke: Do you wanna play I Spy?

Rutt: Yeah.

Tuke: Okay, I spy something... green.

Rutt: Tree?

Tuke: Ohh!

Rutt: Okay, my turn. I spy something... tall.

Tuke: Tree.

Rutt: Ohh! (Brother Bear)

对白中的“I Spy”是一种少儿猜谜游戏,就是游戏一方说一个看到的东西的特征,然后让对方根据这个特征来猜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的spy跟间谍没有关系。

7)其他专业题材

不少影视材料还涉及其他比较专业的题材,如经济、政治、军事、医学、法律、饮食、体育等。其中一些专业的词汇和表达记忆难度大,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词汇和表达,让学生形成语块记忆。

如警匪片中常出现的警察用语:

Turn off your engine!

Lie face down on the ground!

Spread your arms and legs! (Crash)

Place your hands in the plain sight! (Thelma and Louis)

2.在学生获取了一定数量的预制语块后,帮助学生将所学语块运用到其他影视材料的理解欣赏上。

学生掌握了部分语块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影视材料供学生进行应用练习。可以先针对某一种类的影视语块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语块;然后进行综合练习,多种影视语块在材料理解中的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会逐渐熟悉各种影视语块并能将它们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成就感。

3.组织学生进行影视材料配音、模仿表演等预制语块口头输出练习。

学生在渐渐清除视听方面的障碍后,教师可以组织语块的口头输出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有如配音、模仿表演等,学生自由组合并选择感兴趣的影视材料,在经过角色分配和练习后,在班上进行演示。通过口头的输出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记忆预制语块,并且建立一定的语感,提高口语能力。记忆牢固的语块对学生日常的口头表达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适当的语境中可以信手拈来,而且表达地道,流利程度高。

四、结语

影视教学是一种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的教学方法,也是集语言教学和人文教学于一身的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能力。而预制语块理论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将语块作为一个语言单位进行教学可以克服单个词汇教学不连续和语用功能少的缺点。在通过影视材料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教学环节中,语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材料语言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

篇8

【关键词】影视英语 语言与文化 英语教学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再次明确英语作为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并将大学英语课程赋予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①工具性是指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文化交际能力,学术或职业交流能力;人文性是指对于语言的学习要有文化包容意识,要了解语言作为文化载体所承载的文化。《指南》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大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指出英语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英语原版影视作品中的影视英语将语言融于真实、生动的情景中,符合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特点,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英语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有效尝试。

一、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文化相结合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②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为突出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以输入为基础,重视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每种语言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两者相辅相成,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共同进步。学习语言需要重视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文化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学习外语必须学习文化,外语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知道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这种语言来反映其社会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③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将影视英语应用于英语教学,将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还可以使感性材料与学生的形象思维相结合,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这种教学模式资源丰富,特点鲜明,语言情境、形象生动,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影视语言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④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影视语言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语言学理论依据。将影视英语融入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影片生动、标准的语言,逼真、多彩的场景画面,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学生吸引到影片的情境中,这就是习得语言的良好条件。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生会很乐意去看、去听、去模仿,从而使语言知识的获得更加积极主动,应用起来会觉得自然、流畅。语言的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获得的,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联系在一起,因而语言的表达和用词会更加确切。

输入是学习的外部因素,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条件;语言习得的输出是内部因素,主要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意识相关。这要求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艺术专业的特点创设有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专家苏珊・斯坦普尔斯基(Susan Stempleski)和巴里・托马林(Barry Tomalin)认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比任何教学媒体都能更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⑤艺术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艺术作品和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更感兴趣。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师越来越充分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致力于通过影视英语的教学实践探索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集视、听、说为一体,所呈现的情景真实、生动,可以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时代风貌、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多种层面。让学生观看英语原版影片,如身临其境,并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文化,体验另一种语言的魅力,学习英语的正确表达方法和纯正的发音;领悟英语国家的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及精神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英语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文化内涵

影视作品是语言的载体,有助于学生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经典的台词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浓缩人生哲理,具有教育意义。

电影是人生的缩影和升华。经典的英文电影台词大多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许多经典台词充满人生哲理,能够启迪心灵,富于教育意义。对于相关电影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理解、排演外国戏剧,以及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帮助。

美国影片《换子疑云》中女主角克里斯蒂娜・柯林斯(Christine Collins)在教育儿子时有一句话:“Never start a fight,always finish it.”(不主动挑事儿,但奉陪到底。)这也是克里斯蒂娜的做人原则,更是她的坚韧性格和与社会黑暗面相抗争的过程写照。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的台词和人物对话让人记忆深刻,让观众记住了一个坚强乐观的母亲,和努力拼搏、由智障者变成美国人心中的传奇人物的阿甘。

第二,影视作品能够让学生体会纯正的发音。

影视作品不仅能带给学生娱乐,还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和纯正的发音。英国电影《国王的演讲》很适合选入影视英语课堂教学。影片中很多桥段的对白语速都不是很快,双语字幕停留在画面上的时间也较长。这部影片颇具魅力的语言运用对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观众喜欢奥斯卡影帝科林・费斯(Colin Firth)的表演,因为他对片中人物的演绎非常极致,对台词把握得准确到位,他的音色明亮、富有磁性,语言功力深厚。影片所体现的英国文化集中于皇家英语。皇家英语被认为是最标准、纯正的英语,象征着正统、权威、品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成功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If one and all we keep resolutely faithful to it,ready for whatever service or sacrifice it may demand,then with God's help,we shall prevail.”(只要每个人坚定信念,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必将胜利。)整篇演讲语言细腻高雅,用词讲究得体,通顺流畅、朗朗上口。科林・费斯那纯正、标准、高贵、优雅的皇家口音,加上神圣而又真实的表演,很适合作为学生模仿和诵读的练习对象,既充实了课堂听说教学内容,又可以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根据影片角色中对于台词的艺术处理,可以使学生模仿符合人物性格的语音语调。

美国影片《闻香识女人》的主演艾尔・帕西诺(Al Pacino)凭着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出色的演技把一个暴躁无助的退伍盲人军官演绎得极为生动。艾尔・帕西诺在台词的处理上,语调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漫不经心、时而自卑倔强、时而老练狡黠。影片中多次出现男主角弗兰克的口头禅“呼――哇”,也为角色增色不少,值得借鉴。

结尾的一场戏将艾尔・帕西诺深厚的表演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段台词一气呵成,荡气回肠。“It's a valuable future,believe me. Don't destroy it,protect it. Embrace it. It's gonna make you proud one day,I promise you.”(相信我,他会有无限光明的前途。别毁了他,保护他,支持他,我保证你们有一天会为此感到骄傲。)在英语课堂上选用这段台词给学生反复播放,在学生熟悉整个语言环境之后,将台词做成PPT课件播放,教师配合讲解语言的知识点,请学生朗读,如果学生能够模仿艾尔・帕西诺的语音语调,将会使发音更加有味道。

第三,影片台词的逻辑性很强,如《闻香识女人》的台词具有辩护词所特有的雄辩之美。生活中,人们会利用语言的暗示、嘲讽等形式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影片中将这种语言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叫绝,可以使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的多种用法。

四、影视英语教学的课堂实践

影视英语的课堂教学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有效手段,灵活高效的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

第一,教师是影视英语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影视英语的教学目的、重要性及独特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影视英语的学习,树立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应认真选择合适的影片资料,精心设计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给学生介绍剧情的来龙去脉、相关词汇和语言文化内容。艺术专业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意识很强,教师可以将影片中某些片段的对白或独白做成PPT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模仿角色扮演,根据影片情节编排短剧。课后布置学生从影片的人物、剧情、音乐、主题、美术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角度撰写影评;或发挥自己的想象,按照剧情的发展编写不同的结局;或进行二次创作,教师及时点评和辅导。这些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的语言有效输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通过具有优秀视听效果的影片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潜在能力,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结语

影视语言文化应用于英语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有效尝试,为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成效显著。教师应该不断了解和学习艺术相关专业知识,观察和掌握艺术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表现和个性特点,不断探索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影视教学,将语言的输入、输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增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注释:

①②见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

③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60.

④张超,金朋荪.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1(23):253.

⑤叶晶.英语视听说课堂中英语电影教学初探[J].湖南学院学报,2010(3):72.

参考文献:

[1]Stephen D. 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ergamon Press,1982.

[2]Barry Tomalin,Susan Stempleski. Cultural Awareness [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徐志英.英语电影视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陶吟吟.论英语原声电影的语言与文化传播[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5).

[5]李黎.英文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1(18).

[6]王雅芳.英语影视教学的课堂组织技巧[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背后,精神文明需求则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随着电影、电视等视听媒体的普及,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对此,社会需要大批的影视作品表演人才。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安排主要是参照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相关专业进行的,但是戏剧影视表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普通高校实行以上著名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显然是不科学的,一是学生的素质不高,大部分学生的表演理论知识和基本功都比较缺乏;二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不能与高等院校相比,教师教学经验和阅历匮乏,学生缺乏舞台表演锻炼的机会。所以,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为目的。[1]

二、戏剧影视表演多元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多元思维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是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先进的表演特色与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视听资源,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表演思维和方式。目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多元思维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科技资源弥补传统经验教学中的固有思维模式,做到将声乐、表演有机的结合,不仅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影视表演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三、基于多元思维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

1.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第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众多的艺术高校中,“重艺轻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都有着优良的艺术天赋,但在文学修养方面却严重缺失,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演员不只是面对的一个死角色,而是要奔着将角色dylw.net演活的心态去演,赋予角色灵魂,创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这些都需要深厚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剧本、人物心理、故事社会背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此,在对表演系开设的课程中,还应增加文学科目,鼓励学生们去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学修养。

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戏剧影视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已满足不了它的需求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集体授课为主,小组课,个别辅导课,专业表演课等作为辅助开展多元化的教学,争取以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来赢得学生的喜爱。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提供指导、点评和建设性意见为主,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课题自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自的想象力去塑造演员形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依靠学生自身去摸索、去反复练习和掌握,教师只能以身作则,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启发学生们自主探索和创作。表演专业的教师要站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去观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各自的优缺点,因材施教,更好的去诱导和启发学生学习。

第三,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戏剧影视表演并不是像数学、物理等一些很抽象的科目,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觉进行教学,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影视表演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和专业的平台,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如图片、声音、文字和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呈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不同艺术派别的辨别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提升他们的表演素质。

2.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演水平要从日常教学做起,在平时的表演活动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对人物做全面的分析,如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心理状态怎么样,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何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积累的经验,一个优秀的演员,只有将编剧笔下的角色演活,完美的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才能更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演人物的生活中,真切的去感受、去体验。

3.实践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戏剧影视表演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各大节日晚会(元旦、中秋、国庆等),个人主题音乐会、各种音乐才艺类比赛等,参与这类比赛既可以得到专业老师的现场指导,也可以使自身的表演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此外,校园内部还具有一些专门的表演社团,可以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探讨,提升自我素质,获取更多锻炼的机会。[2]

4.培养学生表演鉴赏能力的多元化方式

一是利用观赏性艺术表演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学习了一定的表演学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观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或校内外的一些比赛作品,利用小组讨论和自由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演出节目进行评价,并找出作dylw.net品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提高学生们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欲望。

二是利用公益讲座和影视讲座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对表演的鉴赏能力。学校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邀请影视表演的专业人才,如表演家、艺术家等来校举办公益讲座,让学生们近距离的接触艺术的魅力,通过表演家对表演技巧和对剧作人物的剖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进而提升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3]

5.教学影视作品选择的多元化

各国影视作品的特点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方面的选取教学素材,例如欧美引领时尚潮流的好莱坞大片、奥斯卡影片等代表欧美特色的作品,可以作为对欧美表演剖析的题材,此外,在我国各民族的艺术表演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可见,世界之大,各个国家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表演特色,在选择影视素材时,教师们也应拓宽范围,做到与时俱进,择优选取。利用多样化的表演素材,扩大学生的表演范围,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视听享受的要求更高了,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在快节奏的进行,尤其是影视业的发展,比其他行业的更新换代更快,所以,教师们要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表演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专业的表演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宏伟,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初探[期刊论文]-四川戏剧2012(1)

篇10

(一)影视广告拍摄前期的设计与沟通

由于分镜头脚本是拍摄的直接原因,因此,在拍摄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尤为重要。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大致包括产品分析、市场调查、头脑风暴,而分镜头脚本设计就紧随其后,一旦广告创意构思形成了,那么接下来的就是分镜头脚本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须要结合实际的拍摄场景,并且镜头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演员的位置、摄影机的机位和景别。在以往的拍片过程中,往往就是在前期的策划和绘制分镜头时的不到位,导致拍摄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影响到整个广告创意的表达,最终拍出来的广告片也不尽人意,与之前的预期效果大相径庭。因此,分镜头脚本的设计和绘制至关重要。分镜头脚本也有助于客户理解创意,展示广告创意思想和效果的一种工具,是与广告主进行沟通的桥梁。如果广告公司想要取得客户的信赖,就必须依靠好的创意和高质量的设计与专业的制作。使客户相信他们的产品能在你这里获得第二次新生,那么才会把一个重要的广告制作任务交给你,而简单的广告策划书和文案是不能打动客户的,因为策划案和文案都不够直观和视觉化,并且有的时候,过于抽象的广告创意光凭文字更是不好传达其本意和思想。这样,分镜头脚本就成了演绎拍摄效果的重要方式,它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沟通手段,也是探讨、修改创意方案的依据。在激烈的广告行业竞争中,能让客户理解和认可,谁就能赢得客户的投资。广告公司通过分镜头脚本让客户看到未来广告将要呈现的效果,有助于他们对广告创意的理解,从而决定是否投资。

(二)影视广告创意的表现与表达一个影视广告

通过前期的准备和创意的提炼,最后形成分镜头脚本,而它就是将抽象的创意概念转化为一种视觉图像,将工作人员的创意思想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在绘制分镜头脚本时就需要工作人员用精炼的语言和准确的画面来将传达广告意图,而它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构建故事结构和把握节奏对拍摄工作作出前期的计划,统领全局,使指导工作顺利展开。并且分镜头脚本也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具体依据,在即将开始拍摄时,导演会根据剧本和分镜头脚本来布置和思考广告的整体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分镜头脚本就起到了使导演能够清楚的了解广告的镜头语言,表达广告创意和思想的作用。从而使演员和摄影师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发挥再创作的依据。

(三)影视广告的镜头语言

首先,什么是镜头语言?镜头语言是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是一种艺术表达,它是具有规律性和逻辑性的,其主要目的是信息和情感的宣传和表达。镜头语言触及观众的视听感官,具有强烈的感官感染力,它包括景别、蒙太奇技术、镜头的运动方向、拍摄角度、画面等镜头元素。镜头语言相对抽象,它的展示也相对专业,不同的镜头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也不一样。其实,镜头语言一词多用于电影制作中,但在我看来,影视广告也需要很丰富的镜头语言,一只广告仅仅有几十秒甚至只有十几秒,在这短短的几十秒里用什么抓住观众的眼睛?除了广告本身的创意外,那么就是镜头语言。一个十几秒的广告片,镜头数大概在十几个不等,这就要求每一个镜头的设计就需要经过千丝万缕的思考和琢磨,如果拍摄的广告片创意简单,镜头语言就更难,因为,越是简单的画面,镜头设计反而更加考验一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对镜头感的把握。镜头语言要考虑到不同景别对画面节奏的作用、物体、人物的空间关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并且,在设计镜头语言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法和镜头间的转换方式,固定镜头或运动镜头,例如:推、拉、摇、跟、移、变焦推拉等。对于每个镜头中演员的位置、远近景、姿势、着装都需要精心策划,或是在镜头下方标注。往往有很多人对于镜头语言不欲与重视,觉得在后期剪辑时可以弥补前期准备的不足,但是,最后拍出的片子会证明,如果在镜头设计时各方面考虑就不周全,那么拍出来的镜头在后期剪辑时也会处于“没的剪”的境地,之后只有无奈重新补拍镜头,这期间就会造成多方面的损失。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