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校长范文

时间:2023-03-17 23:4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假如我是校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要成为一名校长,为孩子们做一点事……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请许多优秀的老师和我联手打造美好的明天,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假如我是校长,我要修建一个美丽而又温馨的校园。我要在校园里建造一栋高科技的大楼,教学楼,还有大型的图书馆,让孩子们在宽敞的教室里聆听教诲,在图书馆里尽情的畅游,享受书带给我们的快乐;我还要修建一个气派而又宽大的操场,让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另外我还要修建一个体育馆,如果有下雨天气或者其他恶劣的天气时,孩子们可以进行室内锻炼和活动,体育馆里要包括游泳池、篮球馆、乒乓球室以及各种活动场所;最后,我要在美丽的校园里铺上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石子小道,让同学们感受到温馨与快乐。她们会喜欢这样的校园,喜欢在这里读书,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度过一个个美好的黄昏。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辛苦,让他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不是让他们的才华仅现在作业本上。“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她们在生活中学会,在生活中得到,才能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攻克更多的困难;我还会在学校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展览会等等,我要让他们顽强的拼搏,赛出实力,赛出勇气,在运动会上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团结的力量;我要让她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在高科技的带动下,发明出有创意有新意的东西。这些远远不是课本上能学到的。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发展成为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篇2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从小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心愿和梦想吧!比如说成为一位科学家,为祖国建设和为人民生活出力;或者成为一位医生,救死扶伤,为医生解除病痛;或者成为一名建筑师,建造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让我告诉你们吧,我要成为一位校长,为我的学生做一些事情……

假如我是校长,我第一件事就要改改我们的校服。我要为我的学生量身定做一款更能体现出迅速青春朝气面貌的校服。我相信我的学生穿上我定做的校服后,一定个个都充满活力与智慧。

假如我是校长,我还要在学校建一个大大的动植物园,为电视里那些流着眼泪说:“我想有个家。”的小鸟们营造一个漂亮的家,也为我的学生创造一个认识动物、亲近大自然、善待生命、关爱人类朋友的环境。我相信,要是建成了这个实验园,在全国都会首屈一指的。

篇3

要全心全意地热爱自己的学校;工作中,假如我校长。要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系统、深入地思考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决断问题的信心。

绝不仅仅是一个实施者,深知作为一名校长。更为重要的一个教育的管理者。

首先注重的对教师的管理,假如我校长。要学会“开发教师”将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培训、科研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价值;再者,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目标:将“学习激励”纳入学校管理,通过实施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校本评价等措施,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引领教师走专业化道路。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味到教育创造的无穷乐趣。

就要把学校建设成具有现代化办学特色的学校。会把教育教学改革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假如我校长。信任教师,依靠教研,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运用于教育教学,使我教学工作能稳步提高,使我孩子能在快乐中成长,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要让我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感受,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会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假如我校长。有限的校用资金,将我校园规划成一座“花园式”学校,也许这样的花园式,不能和一些投入大量资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学校相比,也许,仅仅是多了一座花坛,多了一些体育器械,多了一座玻璃花房,或是一座露天的画室,但无处不体现着人文思想,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状态。让学生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会审慎的思考与教师,假如我校长。与学校职工交流的方法。全力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就充分强调了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要尊重和信任我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想方设法去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做到关心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奉献。与教师交往中注重与他人的协调与融洽,会努力做到少“专制”多“民主”少“享受”多“服务”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管理环境,促进教师之间思想的统一、责任感的唤醒、事业心的激发。校长一句贴心的关怀,一次真诚的鼓励,带给教师的将是对工作的无比信心和勇气,施教的道路上,会走得更细心,更踏实,更稳健。而我学校也就在这一个又一个“更”字当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篇4

在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毕业典礼上,致辞临近尾声,校长周其凤引用了曹文轩写于北大百年校庆前夕的《背景》一文:“有那么一个人突然走向了我们,倒也平平常常,并未见有山有水。但有人对这个人的底细却有所了解,说道:‘这个人是有背景的。’于是,人们再去看这个人时,就用了另样的眼光——仿佛他不再是他了,他加上背景,所得之和,却要远远地大于他。”

更早的时候,2011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校报》第1234期第3版更是刊载了《背景》全文,“编者按”中,“周其凤校长阅读了这篇文章后,希望将此文通过校报推荐给北大师生”一句赫然在目。

这两个时间节点,尚且离“作词门”、“演讲门”、“跪母门”等争议事件的发生还很远,可回首思忖,该段引文确实为周其凤上任北大校长三年多以来所经历的种种风波,做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注脚。如果没有北大这个“背景”,没有“北大校长”这个身份,周其凤又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在众人面前?而他那看似“出格”的言行,又是否会被投以全国的关注和深刻的拷问?

北大赐予的光环

几乎是走到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场合,我都能感受到这个背景。它给了我自信与勇气。它默默地为我增加着言语的重量,并且神奇般地使我容光焕发。

——《背景》

2012年1月17日,周其凤受邀前往福建漳州正兴学校作报告演讲,短短30分钟,却博得近30次雷鸣般的掌声,每次长达近10秒。

除开客套的恭维之词和鼓励之语,周其凤演讲的重点还是落在了北大情况的介绍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0年的全球大学排名,人文科学领域北大排名18,社会科学排名24,自然科学排名17,信息与工程排名37,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排名21,”他说,语气自信而坚定,“整体来看,北大的排名都在前40位以内,我期望的目标是,让北大的五大领域都能跻身前20位。”

而在3月9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被问及“北京大学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有多远”时,周其凤又从北大目前的学科世界排名和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论证北大的实力:“国际一流大学把我们看作伙伴,把我们纳入他们的俱乐部,我们觉得我们得到了国际认可。”

这样的文化自信和底气十足,散见于周其凤在各地学校的演讲和媒体采访中。自成为北大校长后,他就频繁受到外界的邀请,“有时候是怀抱感恩的心态,对曾经帮助过北大的人表示感谢,有时则是因为碍于面子,这些活动并不是自己主动进行的。”

尽管身不由己,但周其凤仍积极奔走于各种社交场合,在宣扬北大辉煌成绩的同时,他自身也收获着各地师生、企业家和媒体的尊敬与认可。到学校演讲,学生手捧鲜花列道欢迎;在企业俱乐部致辞,一句“最近11年来北大校友中诞生79位亿万富豪”赢得满堂喝彩;2010年,他还获得新浪网颁发的“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称号。向来自嘲个子不高的周其凤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己也会更与有荣焉。

甚至乎,关于周其凤勤奋好学、心怀家乡以及在吉林大学四年锐意改革的故事,也是在他要担任北大校长的消息传出后,才被媒体逐渐曝光、回顾:幼年求学心切而虚报年龄,光着脚丫上北大,麻省理工大学唯一一个最快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堵枪眼”的吉林大学掌门人,像个孩子的亲切校长……“新任北大校长”是何许人也,民众是有期待的,借着媒体的宣传,周其凤巧妙完成了自己的形象塑造。

在上任后致全校师生及校友的一封信中,周其凤讲述了自己与北大30多年的渊源,并强调“其实,我一直是个北大人”。从学生到校长,他总活在北大的荫蔽下。

如果他不是北大校长

“北大”这个字眼并不是我们任何时候都愿意提及的。背景既给予了我们,又在要求着我们。背景给了我们方便,给了我们荣誉,但又被别人拿了去,成了衡量我们的未免有点苛刻的尺度。

——《背景》

在大众的心目中,北大应该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的校长也应该是温文儒雅而又能开风气之先河的。这些由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印象根深蒂固,成为了社会评判北大一人一事的标准尺度。

在周其凤之前,北大前校长许智宏确实成功扮演了社会所期望的角色:举止谈吐彬彬有礼,与学生齐唱《隐形的翅膀》尽展亲切魅力,在其任内积极推进校内基建工程、人事制度改革和元培计划的开展,让北大朝着“世界一流学府”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在周其凤走马上任后,这个“北大校长”却显得不够学者派头,也没有给北大带来太大的改变,反而是以让人侧目的举动博得媒体的关注。在蜂拥而至的舆论中,大众对周其凤的定义已然愈发偏激:他,首先必须是“北大校长”,是中国第一高等学府的鲜明旗帜;其次,他才可以是一个有七情六欲、有个人爱好的普通人。

假如不是北大校长,那么周其凤或许仍是那个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吉大校长,他也可以继续在吉大的教改上继续发力,而不至于得到“中央来的钦差大臣没能堵住枪眼”的悲壮定论;又或者,他有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化学专业上,争取新的研究和突破,他为“国际化学年”所作的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也就只是年会现场的一个点缀,而不至于成为悠悠之口中“天雷滚滚”的神曲——毕竟,没人会过分苛责一个化学家的文学素养;又或者,他就不必与那11个校长助理扯上关系,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回家乡探望年迈的母亲,尽尽孝道,而不至于在母亲90高寿之日长跪嚎哭,并被怀疑为一番作秀;甚至于,他也不必因为外出演讲而被指责“为北大游说招生”,因为表达个人对孔庆东及其作品的尊敬和喜欢而遭受谩骂,因为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而被质疑“与清华争生源并有损教育公平”……

不怕挨骂,似乎成为了周其凤唯一的应对方式。在7月30日的演讲上,他逐一回应了针对自己的各种质疑。“我该哭就哭,该笑就笑,哭和笑不伤害大家,更不会伤害全国人民,你们放心好了。这是我的情感表达,你不喜欢,没办法,我不是演员,你可以不喜欢我,也不需要你喜欢!”他说,“这些事从不影响我的睡觉吃饭,如果说我这个校长有哪一点值得你们学习,就是这个,人家表扬你,你要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么好,骂你,你也未必像人家说的那么坏。没关系,你就是你!”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认为,当事者如果不是高等学校的校长、不是高等教育体制内的官员,或许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北大校长动辄得咎,其实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和高校行政化的不满情绪。北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无形中已转嫁到周其凤个人身上。

篇5

你们从小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心愿和梦想吧!比如说成为一位科学家,为祖国建设和人民生活出力;或者成为一位医生,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病痛;……而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校长。

如果我是一名校长,我首先会聘请全城最优秀的老师。我对聘请的每位老师都很严格,要优秀,有责任心和爱心,上课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多些空间学生思考。要把课文讲得生动、有趣,才让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

假如我是校长,我必需得把这一间学校好好设计一下,还要带领着孩子们来到绿色的草坪,玩着各种各样有趣有意义的游戏。我要带领着孩子们来到花草之间,可以闻各式各样的香味,可以看五彩缤纷的花,还可以看小草们在干什么。我要带领着孩子们来到一间间宽阔和美丽的教室。可以上着各种各样有意义、有意思的课堂,上着各种有趣又有想像力的图案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让老师减轻同学们的课外负担,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利用课上时间吸收充足的知识,在课外去实践他们,而不仅限于只让那些知识展现在作业本上。这样他们可以更多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他们自己的蓝天。

假果我真的成为了一名校长,我会每天早上在校门迎接师生们回校。我一定会用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师质教出一批批一流的学生。让他们在社会做出贡献。

篇6

下面我从个人专业发展和团结合作、专业引领两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

一.个人发展,在专业学习方面平时我把在职教育硕士进修和工作学习结合起来,用好教育局订的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和自己订的教学与管理、教师博览、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报刊杂志,在假期,我坐在教室里,聆听教授大师的教诲,认真完成作业,过一把做学生的瘾。享受阅读、学习的快乐,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提升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向大家推荐教师博览杂志)。工作方面,首先,我坚持做事做透,做精细,追求更好的原则,享受工作创新都带来的乐趣。学生田成龙成绩在班级远远落后,分析问题反复谈话是常规办法,见效不大,几次考试后该生便信心尽失,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表现,我从做人做事的角度鼓励他走出困境,我和他身边的同学比如一起吃饭的一个宿舍的他的同桌共同制定帮扶计划,有的负责帮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帮他纠正偏科,有的提醒他按时休息,我和他的家长制定提振信心计划,每次家长来看望孩子,我都和家长提前备课,针对一段时间的表现,分析怎样鼓励引导他,我和他初中的老师取得联系,协商由初中老师定期给这个学生写信,我和同班任课教师分析怎样提高他上课的效率,我把这些做法称为全方位包装,坚持了一个多学期,我的坚持打动了这名学生,他说:就为我这种精神,他会尽最大努力,累死也愿意”家长说:不管孩子能不能考上,都会一辈子感激。长期的付出有了回报,这名学生终于顺利过线。高考过后,我告诉学生,我只想教会你在困境中要学会坚持不放弃。

其次,我坚持立足长远不急功近利享受教育的乐趣,我记得一位专家说过,不急功近利不是不要功利而是将功利定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周期上,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学生们在十年或后二十年后可能会忘记了我教的英语单词,忘记了数学公式,能影响学生终生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文化,是一中深厚的文化,是学生在学校养成的终生有益的好习惯,所以班级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建设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下,自然成为班级的一部分,达到师生合一的境界,下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班级目标。班级宣言。班歌班级誓词、最难忘的一件事(展示)。

高考完结束后,总有些担心他们准备好了吗,班上的一件事打消了我的担心,考完事后,班费还剩下一百多元,我让同学们想一下这个钱怎么处理,学生的提议让我非常感动,他们没有提议把钱分了,没有提议卖点东西吃了,他们提议用这些钱买点东西来感谢保卫科人员,宿舍管理人员三年来对他们的付出,并写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学生能想到这些让我感动,他们已不是临离校把书撕掉,把公物破坏掉的那些人。学生的感恩之心已经养成,走向社会,他们会是好人,我放心了。

篇7

一、对人本管理的内涵的认识

以人为本理念的树立是人本管理的根本,一切管理制度和一切管理行为都是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产物。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应全面认识人本管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对人本管理的全面正确认识,因而领导和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把握人本管理的内涵和主要表现。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能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但是对人本管理的内涵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现在谈谈本人对人本管理的一些认识。

人本管理是指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作为一种管理观念,人本管理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人的管理。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全面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的共同目标为引导的管理方式。而在学校管理中,这种对人的管理就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本。学校管理要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平等发展、和谐发展和自主发展,要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家长以学校为荣的管理机制。

二、学校人本管理的要求

1.正确对待人本管理——追求人文关怀的体现。本人认为作为一种管理观念,人本管理强调支持以人为本,对人的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本管理的本质和要求,努力提升对人本管理的认识。首先,人本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这个“人”应该是学校的广大师生,甚至包括家长;其次,学校人本管理思想转变了过去视人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的观念,转而把人视为学校财富和资源,而且是全校最核心的资源;第三,要把坚持人本管理当成是一项工作制度而不是形象工程,必须狠抓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要真正树立以学校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教师服务为宗旨,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抓管理,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

2.以教师为本——现代学校管理的精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然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之本,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人本管理。

3.以学生为本——当代素质教育的归宿。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学校管理关注的是学校教学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此,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摒弃传统教育错误的思想——只注重教育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要求学校要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两个方面,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和发挥个性的特长。

三、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维

换位思维,就是用对方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它不是一种复杂的技巧,而是一种人生态度,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到。学会换位思维,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对方。作为学校领导,都是从普通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也都经历过学生时代,且大多已为人父母。为此,我们应该常常这样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个普通的老师,我最希望带领我的是一个怎样的校长?假如我是名学生,我最尊敬和爱戴的是一个怎样的校长?假如我是个学生家长,我最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有个怎样的校长……

当你能够经常自觉地运用换位思维的时候,也就是频频成功的开始。当然,换位思维并不等于毫无原则地迁就,切不可片面理解。

四、对现代学校人本管理中缺失的反思

回顾近年来的办校方针,思考我校在建立和完善人本管理的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一步自查自纠,谈几点体会:

1.人本管理的管理机制和实施素质教育一样,大多数人都是盲目地跟从和宣传以人为本进行人本化管理,美其名曰人文关怀。但实际上是为了赶时髦,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或者对人本管理认识水平不够,只做些“旧瓶换新酒”的把戏。这样的人本管理有不如无,只会损害师生的利益和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2.实施人本管理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对人的管理,关键还在于管理,人本管理主要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潜能,以实现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学校的既定目标为最终目的。人本管理不是一味地在管理中突出师生的重要性和地位,任其发展,放任自流。而是既要关心全校师生全面发展,为其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时又要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管理有度,松弛相得益彰。

3.人本管理虽说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能正确、理性地对待人本管理。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须要讲原则,坚持原则。学校事务头绪纷繁,在具体执行人本管理过程中要以导为主,以约为辅,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但并不是一个教师一个原则一个制度,那样就形成人人以自我为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从而形成“人人有原则,学校无原则”的现象。在人本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和全体师生发展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各种灵活的方法和措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篇8

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大部分是每年都要学习的,等于是温故而知新吧。让我感悟最深的还是《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因为这一点,跟我内心深处的观点一致,也跟我平时教育教学的实践相差无几。

很久以前,读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就被里面的意境感染,因为喜欢,就经常读,一直读到熟记于心。最喜欢诗里的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最向往诗里的第四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欣赏,我还学着诗里的语气,自己写了一首诗。

面对学生,微笑如花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从今天起,关心学生的冷暖和苦乐

我有一颗爱心,面对学生,微笑如花

从今天起,和每一个学生交流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学生

给每一道难题每一张图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

同学们,我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愿你做一个幸福的孩子

我只愿面对学生,微笑如花

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走进课堂,看着学生认真思考,听着学生琅琅读书声,那是一种幸福。走进课堂,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的长处得到发挥,让他们在不同的方面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也是一种幸福。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一点一点积累知识,勇于探索,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教育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那还是一种幸福。

篇9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黄春辉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一个个案例,以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以爱为源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在教育生活中,爱更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是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一句小小的鼓励,抑或是一个无意的微笑,都能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他(她)身边的人。

智慧与爱心并重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的标题之一,是啊,老师对每个学生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发生下列现象: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补上;学生在校内跌了,碰了,老师能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这可能会令家长感动,得到同仁的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收效不一定如你所愿。我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学生身上或者家庭当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和斗嘴绊脚,看似是小儿科,老师们习惯用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深度剖析矛盾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多花一点耐心,走近学生的心里,这样我们的收获才会带来惊喜。

换位思考

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这个词似曾相识,却有点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地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和自己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看到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偏科生""潜能生""灰色儿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老师的慧眼识金,能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帮助其健康的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量",他们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篇10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我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有的学生分析:英语学科课堂形式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其次,我又引导学生设想个人实践目标:假如我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来协助校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最后,我又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制订小组实践计划:假如我们是XX,想统计……做社会的好公民。这里,教师要求各小组设计好统计表,利用课余时间去展开调查统计。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参谋”、“校长助理”、“社会公民”这三个生活问题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去畅想、去讨论、去实践。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在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沙子的圆锥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某校计划购置50台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七折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八五折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