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农村教育 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 经济改革

一.农村教育对促进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农村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数据表明:如果农民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例提高1%,那么就可以促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提升2%左右;如果农民的普遍中文盲所占比下降1%,那么农民人均纯收入会增加1.2%。此外,世界银行也就基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由此可见,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州农村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约占全省的66%,农村经济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对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教育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农村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

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贵州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力以及生产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农村教育一方面能够为农民及其子女在非农部门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让农民能够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改善并提高对应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将生产和经营有效结合起来,获得更多利润。简言之就是农村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决策和变革能力。所以说,农村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

2.农村教育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准

农民收入的多少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为基本、明显的标准,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其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个方面。在农业收入方面,农村教育能够让农民对与农业有关的基本科技知识有一个比较明确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可以利用比较先进的耕种、灌溉和施肥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兴农,在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让农民平均家庭收入水平得到一个良好的提升;在非农业收入方面,农村教育可以让农民能够更为合理地对家庭资源进行配置,不仅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具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而且还可以提升其与人交际的能力,为农民向农村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转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扩大,进而促进农民非农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教育普及的越来越广的情况下,部分有初中文化的人在无力继续学业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水平,可以更多的利用现有知识水平增加自身的收入,如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率,增加自身副业来提高收入,农村的教育对当地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作用着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说,农村教育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准。

以下就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中对教育的重视性,结合贵州当地的农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二.发展经济学中教育的理论支持

当代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可以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力的投资,这种投资是一中对身体状况的投资,以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为目标,第二种是智力的投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投资教育,对身体方面的投资远不如对智力方向的投资力度对经济发展的效果来得明显,现在,为了明显将劳动者的劳动素质提高和要促进人力资本的快速形成,我们国家将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经济学家将花费在物质资本上的资源看作是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重要投资,而不是将它看做是消费。在本文的研究中,集中分析农村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当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意义。国家经常对农村教育的整体投资不足,在不同的层次的农村教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情况也处理不当,或是在农村内部无效率的使用有限资源。农村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是可以体现在现在的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及质量所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对农村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的投资,农村教育的活动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可以得以增长一种生产性的活动。将此作为一种投资,教育必然会增加无形的积累,这种积累讲藏在人的体内,会在将来的某个时段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础教育能显著的提高农村农业的人均产出,世界银行的分析表明,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的程度越高,其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也越高。虽然不一定都是教育产生的作用,而是由于个人的普遍能力越高,对其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越高,那样的产出就业会随之越高,可以教育无疑还是能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教育的回报率也偏高,而且在回报率中,私人的回报率总是可以高于社会的回报率,低收入国家不论是社会回报率(中级水平教育18%,大学教育水平13%)还是私人回报率(大学教育水平23%)都高于高收入国家的社会回报率(中级教育水平11%,大学水平教育的9%)和私人回报率(大学教育水平10%)。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些国家当中教育是相对稀缺的商品。教育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质量的重要影响,并以此对在农村地区扩散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对当地农村的人口观念有着重要改变,并以此对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三.当前贵州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育财政管理缺乏合理

贵州省农村教育中当前普遍采用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仍然是“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该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放置在了县级政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对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和办学效益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该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县。一方面,这些县大多都在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前,县级财政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即使改革之后,国家下拨了一定数额的教育经费,但是却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下辖的乡、镇、村在义务教育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乡、镇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因为“以县为主”体制将大部分的农村教育管理权都交给了县级政府,既缺少经费,又没有什么实权的乡、镇、村在实际办学中逐渐形成“等、要、靠”的办事习惯,以至于影响到了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此外,“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并没有明确规定省级政府财政在农村教育中的职责,以至于县级财政面临农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时,无法有效得到省级政府财政的及时支持和帮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贵州省现有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相对来说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并不能很好地保障农村教育的正常开展。

2.教学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学习需求

教学资源缺乏是贵州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第二个问题所在。有相关调查显示,贵州省不少农村中小学都存在教学硬件设施滞后,无法充分满足适龄人口求学需求等问题。国家教育局规定,全国小学都应该统一开设计算机课和外语课,但是贵州省诸多的农村小学因为受到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以至于这些课程大多都流于形式;至于所提出的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目标,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教育根本无法实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进城务工农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接受农村教育的适龄人口越来越少,很多中小学校都因为没有生源而撤除。但是一部分学校的撤除并没有改善农村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众多的中小学仍然没有配备电脑、语音教室,也没有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图书室和实验室。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匮乏,不仅无法充分满足农村适龄人口的学习需求,而且对农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

四.提升贵州农村教育发展的途径

1.加强对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调整并完善农村教育财政管理体系,是提升贵州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基本保障。首先,对农村教育责任和权力划分上可以采取集权和分权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构建起由中央、省、地、县等各级政府共同分担的教育财政管理体系,在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充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并提升农村教师薪资待遇。其次,在进行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制定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到各县之间的实际差异,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合的教育财政管理制度。最后,在循序公平、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上级政府在教育经费的实际分配中,可以稍微加大对一些经济收入不甚理想的下级政府的照顾,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教育经费匮乏的状况。

2.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想改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对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如可以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指标,为他们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其次,尝试建立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定期轮换教学制度。如规定乡村教师在任职一定年限,获得一定程度职称后就可以去城镇教学,又或者规定城镇教师在任职之前,必须在乡村任教一定年限等。再次,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的制定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应该以提升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为主,在具体的农村教师再教育培训中,一方面,各地政府可以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培训经费,保证起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本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场所设在其所在学校,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培训经费,而且还不耽搁教师日常授课。此外,针对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现象,可以从提升薪资待遇、给予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春花.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

[2]李少梅.政府主导下的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2

1使产品的生产商和使用客户可以直接交流,提高了产品的反馈效率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计算机信息网络覆盖的情况下,生产商和客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产品的交流与反馈,生产商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产品的使用情况,产品的优缺点,针对产品的优点加以发扬扩大,对产品的缺点加以有力的改进,也避免了由于生产商和客户之间由于信息交流的误会所产生的种种纠纷。同时,生产商与客户之间实现直接对话,将会避免很大一部分的资金的浪费,这样的沟通使企业可以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占据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使相同行业或者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使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的复杂,为了在残酷的市场中继续生存下去,企业之间会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努力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这也会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迅速。

2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度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契约大多是通过面谈或电话交流形式进行的,而在这种条件下,双方很难凭借第一印象判断对方的信誉,这就加大了商业风险,并且,传统的商业契约大多是通过书面或以实物形态来完成签订的,这种商业交流方式很容易泄露企业的隐私以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容易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各领域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在目前所形成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存在着无法预测的发展潜力。计算机信息技术覆盖下的商业活动与传统的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对信息的存储也更为方便和快捷。

3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企业快速地增加自身的规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而对信息处理的效率也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展开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演化为对信息掌握速度和数量的竞争,企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壮大自身的规模,就必须尽可能地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来获取大量的商业信息,并在信息的应用中逐渐研究和探索能够适用于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互相竞争的双方如果在信息的掌握上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的地位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来收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的位置。

计算机信息技术使企业获取信息的难度和获取成本大大降低,商家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换,由于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很低,信息传播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营销策略。总之,网络可以减少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的优化程度,从而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4如何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的各个方面,经济的发展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一系列网络及计算机问题随之出现,这些都对当前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并不断地开拓新的营销渠道。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网络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都在开发内部网络系统。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实际上是网中之网,既可独立成网,又可连接国际互联网络,优越性极大。

人才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因素,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网络经济所涉及的人才包括各个层面,网络经济目标的确定、扩展、组织规划的实施都是在相应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文背景下由各方面的人共同确定的。所以,人才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占据领先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带来了很多以往社会发展中从未出现的法律问题,传统的法律条文在解决新型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所以,必须根据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法律保障力度。

5结语

篇3

关键词:建筑业人类是会经济发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经济的发展必然在建筑业的作用之下得以进一步实现,因而说,经济的发展少不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推动者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家主业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古代的社会发展,比如说古代皇宫的建筑、皇家园林的建筑都能寻觅到建筑业发展的踪迹。无论我国还是西方国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建筑业始终贯穿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建筑业是人来物质文明的重要发展标志,人类在建筑业的不断推动下是物质文明不断达到发展的巅峰。我国古代有鲁班、李诫等建筑大师,在建筑业上具有辉煌的发展成就。鲁班的建筑风格别具匠心,在古今建筑史上堪称一朵奇葩,李诫的《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建筑业的发展踪迹,同时系统第总结建筑业发展经验,彰显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宗旨是讲究建筑风格没和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美。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风格不尽相同,但都是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现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建筑业的发展概况

(一)世界建筑业市场发展概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建筑业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建筑市场依然充满活力。从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地区、亚太地区、中东和北美地区是全球建筑最活跃的地区。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势头呈现高扬态势,建筑业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同行。

(二)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 ,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其重要性

(一)建筑业与国家经济的关联性

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到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小到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建筑业的推动作用,建筑业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必然的关联性。例如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必须运用建筑业相关的解决措施,才能实现基础设施的建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的到长足的发展,我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建筑业的卓著贡献。例如我国南方特区的建设,东部沿海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和贡献。时至今天,我国建筑业以迈进了世界先进步伐的门槛,建筑业的发展正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

(二)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

建筑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家没有经济实力,老百姓没有经济能力搞建设,建筑业就无法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意味着,建筑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互联系。另一方面,建筑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国家资源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故而,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就业方面,建筑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它有效的缓解国家人口就业压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从我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出发,建筑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当前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创新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建筑业呈现多而发杂发展的态势,从而存在环境问题和就业杂乱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应本着发展的观点,实现绿色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渠道,创新发展建筑业新模式,更进一步地贡献于我国经济建设。

要实现建筑业的创新发展新模式,就必须从环保和生态效应方面出发,走绿色建筑业新道路。例如在建筑设计上要重点研究环保型建筑物设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实现环保效益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资源节约和环保效应的基础上,建立绿色的生态的建筑发展新方案,实现建筑业的环保和生态发展目标。

创新发展新思路,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业与自然协调发展。例如绿色屋顶的推广,生态家园的建设,环保材料的应用,垃圾变废为宝的有效处理都能以创新的姿态实现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结语

总之,建筑业也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必然的关联性,经济的向前发展离不开建筑业的推动作用,经济的增长有促进建筑业的向前发展,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就必须搞好建筑业的发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业与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强华;丁苑华;乔聪;乔鸿生;王春银;;大型建筑企业实施总承包、总集成管理模式下的人才需求和开发[J];建筑施工;2006年11期

[2] 唐金权;;浅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3] 马生旺;;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总承包管理水平[J];山西建筑;2012年19期

篇4

(1)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约着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专业开设初期很多院校环境设计教师原本从事建筑学、工艺美术、雕塑等相近专业,最初的培养方案制定与其原有专业相近,甚至一些院校在制定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时,“因人而设”,把学校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课设置在环境设计培养方案当中,导致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不专业、知识量不足、专业引导偏差等问题。

(2)专业投入不足大量的传统授课模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

很多设计院所反映录用的大学生都要接受前期培训,经过一段实践的培训才能正式投入到工作当中。造成学校与社会的断档,其实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接受实践教学环节过少造成的。很多院校由于资金投如少,没有校内实习基地,造成实习靠讲、实训靠看的状况。甚至有些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训教学环节,直接将学生推入社会,任其自己找公司实习,处于放任状态,根本没有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让学生多参加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参加不同规模的专业设计竞赛。

二、发展环境设计教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有特色的环境设计教育

地域文化拥有者其浓厚的地方色彩,满足人们不同的视觉要求。环境设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精神需求。相比如出一辙的现代设计,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艺术更能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的历史教学、艺术教学、地域文化与设计如何融合的专业性教学。

(2)“因校制教”“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因生源录取存在差异,所以培养目标也不同,有研究型的,有应用型的等等。高等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性强,专业设置是各个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环节。各高等院校对其开设环境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环境设计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不同与其他专业,每个人对艺术的认识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与开发学生的指导教育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的艺术特长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适宜的教育。

三、结语

篇5

1.1有效减少能源消耗的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天然气的利用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的排放量,天热气实现其减排作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代替石油,另一个是代替煤炭。根据相关资料得知,1立方米的天然气使用与燃烧石油相比,可以减少排放100.0%的灰尘、39.0%的氮氧化合物、72.0%的碳氢化合物、90.0%的二氧化硫,97.0%的一氧化碳和24.0%的二氧化碳;与燃烧煤炭相比,可以减少排放88.0%的氮氧化合物、99.6%的二氧化硫以及65.1%的二氧化碳;从上面的数字看来,使天然气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减少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可以有效地保护大气环境,加快我国建设低碳经济的步伐,到2020年实现低碳时代。

(2)天然气的广泛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天然气、石油、煤炭这三种主要的化石能源中,天然气中的氢成分含量最高,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能量浪费,属于高热值能源。从开发、供应、使用的全过程将天然气与电能的能量效率做比较,由于天然气能源的使用没有经过中间环节,它的生产效率和输送效率高达90%,而电能的利用需要能源的转化,降低了电能的使用效率,所以天然气的能源效率远远高于电能。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燃煤锅炉的资源利用效率在50%—60%,而工业燃气锅炉的利用效率在80%—90%;家庭燃煤炉灶的利用率是20%—25%,而家庭燃气灶的利用率是55%—65%;天然气的联合循环发电热效率大概在55%,燃油和燃煤的发电热效率约在30%—40%之间,而热电联产的热效率高达70%。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城市中的天然气使用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已经从2000年的18%增长到了34%,这一现状标志着能源结构正在逐渐向非石油化工方向倾斜。

1.2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高碳能源消费结构

(1)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导。据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太阳能这些非化石能源所占消耗总量的比重仅仅是8%左右,虽然一些化石能源的消耗有所减少但是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仍然比较低。根据我国发改委的能源研究所所进行的课题组资料显示:2011年7月份,在我国发电量高达4252亿千瓦的基础上,火电发电量为79.8%,使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2)随着页岩气、煤层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世界逐渐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天然气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到2015年,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要远远超过2008年,达到2000亿立方米,根据科学预计,在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中的比例将明显提高,其中石油占21.09%、煤炭占54.92%、天然气占8.74%,而生物柴油、醇类汽油、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风电以及核电6项总共占5.87%。

2天然气的利用促进低碳能源利用以及产业系统的建设

我国在努力实现低碳能源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低碳能源产业系统重点包括5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力开发以天然气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并合理利用;二是摆脱经济发展过分依靠高碳能源,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过渡;三是采取高新技术,节能减排;四是将新能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五是森林碳汇。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医药等产业都将资源低耗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在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碳经济的发展重要性。

2.1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

(1)天然气作为燃料,可以促进低碳工业区的建设。将天然气作为工业燃料,代替石油、煤炭不但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加快建设低碳工业区;例如:四川省夹江县,这个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天然气的开发和使用已经达到很高水平,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示范功能的天然气瓷都,这就促进了当地服务业和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当地人民对能源的需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

(2)天然气作为原料,可以促进低碳化工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化工原料,主要用途在于生产二硫化碳、炭黑、氢氰酸、氯甲烷、乙炔、甲醇、合成氨等一系列下游加工产品,其中主导产品由甲醇、合成氨组成。因此利用天然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不仅可以满足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的需要,还降低了对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依赖性,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2.2天然气利用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少尾气排放量

(1)天然气在汽车行业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综合排放污染比以石油和柴油为燃料平均每车每年能够减少二氧化碳21.1吨,比汽油车的成本降低25%~40%,比柴油车降低15%~30%。并且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汽车不会向空气中排放苯、铅、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天然气的成本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节省汽车运行的成本。

(2)CNG汽车行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我国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人们环境意识也逐渐提高,更倾向于选购低消耗、低排放量的汽车,再加上国家对相关产业的扶持,我国的天然气汽车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产业结构上,都会产生全新的改变。目前我国浙江省的600多辆出租车已完成改造,这样发展下去,到2015年,浙江省的天然气加气站可高达155个,天然气汽车可达5.5万辆,到2020年可减少排放42.6吨二氧化碳,环境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改善。2.3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以及节能减排的载体,有效使用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核心;天然气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空调、供热、取暖、烹调、等方面,同时在商业、服务业中也有巨大的作用,不仅减少二氧化碳、灰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质量。

3天然气的利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障系统的建设

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保障体系,大致包括5大体系,有低碳责任与文化、低碳制度与政策、低碳的战略管理、低碳技术创新、低碳财政与金融。

3.1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低碳技术改革

(1)低碳技术创新包括对天然气技术的改革;低碳技术体系中包含碳封存技术、碳捕获技术、新能源技术或替代技术、节能技术、能源生产与储存、能源利用和消费技术等。同时囊括对天然气、页岩气、煤气层、的生产、加工、储存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改进,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对能源的开发效率,以及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2)天然气技术加快低碳技术发展,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攻克在能源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关,加强合作,实现技术共享;二是天然气的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加大对技术的研发投资,进行节能减排技术革新,使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3.2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丰富了低碳文化内涵

所谓的低碳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以及文化生活中,要树立企业公民形象、具有低碳意识,提倡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低碳排放以及低能源消耗。低碳文化与公民、企业、国家三个方面的文化建设息息相关,而天然气文化是低碳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突出表现在保证天然气清洁能源持续稳定地提供,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科学、合理地利用天然气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因此,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可以丰富低碳文化内涵。

4结语

篇6

    1.1加强林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也给林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林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首先需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民质量意识,以质量求效益的经营策略来保证林业生产的进行,树立品牌效应,注重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无形资产价值,从而占领国内外市场。

    1.2建立林产品供需信息服务体系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需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所以各乡镇需要建立林产品供需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林产品最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从而弱化林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1.3产、供、销一体化林产品生产出来后,面临着销售的环节,所以农民对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应该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服务体系,加大市场营销和促销的国度,建立多种林农合作组织,形成林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网络,从而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2对农民减负,推动林业发展

    2.1加大“减负”力度对农民进行“减负”,不是单纯的政府承诺,这需要在法律上进行约束,建立公开、透明的税收征管体系,规范农民的合理税费,并从法律上严保其执行力度。对农民减轻税费,这对刺激林业发展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好的效果,林农的负担轻了,必定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林业生产当中,对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加大林业税收调控我国在林业税收调控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加大林业税收的调控力度,从而增加林业的资金投入,在林业税收上,对于生产原材料的农民这部分税收要进行减负,在消费环节加收消费税,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生产者对森林的培育。

    3改进采伐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和服务

    3.1按照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合理的采伐经营有利于提高林业的三大效益,我国森林资源十分缺乏,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必须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我国政府通过保持相应的森林面积的方法来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从而达到保持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2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农户木材收入预期相结合目标实行的采伐管理,是以采伐蓄积尧木材生产计划等多环节的复杂管理性办法,不利于森林的合理经营,是消极的管理办法,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业的投入。应加快改革步伐,实行以面积采伐管理为核心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控制森林采伐。使农户的木材收入预期目标与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结合起来。

    3.3实施森林经营方案要以森林经营方案为载体,与森林认证相结合,以动态管理为内容,强化源头管理和分类管理。实行采伐管理内容公开,批准条件和程序公开,加大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同时,强化造林更新监督,促进营林发展,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可首先对法人实体和乡村林场、合作林场,包括股份合作制林场、民间林业协会、林农协会等法人和组织采取这种管理办法。不仅有利于采伐管理,也有利于发育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林业经营主体。

    4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工程区农民放弃了木材、粮食及相关产业的生产,农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一是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政策倾斜,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规范补偿办法,建立多种补偿渠道,使农民直接受益,调动他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要扶持发展替代产业,解决林业资源产地经济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三是国家要从制度上解决现有不合理的林业经济机制,即生态破坏者既不必承担责任又得利,而生态保护和发展者既不得利又要承担造林管护成本支出。建立绿色GDP的核算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时,要逐渐形成使高收入向高资源消耗人群支付生态补偿费的制度。如国家用出卖碳权的收入来补助林业经营者造林和森林管护,就是建立在利益均衡机制上的生态补偿制度。

篇7

关键词:网络技术;经济发展;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的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网络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经济领域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领域引起了重大的变革,同时,它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飞跃性发展。

1 概述

网络技术是指采用一定的通信协议,将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多个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互联通道(即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数据和服务共享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它将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求获取信息。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大小,而是它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消除了资源孤岛。目前,根据规模的大小,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三种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经济,它是一种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经济形态。它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利用各种企业信息和网络技术,依托企业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与理念,但它并不是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实际上,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我国的网络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网络技术的普及上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加强对网络经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同时注重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网络技术的利用率,促进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

2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2.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二十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办公和生活用品,而互联网更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经济作为一种依赖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它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目前,网络经济既包括商务性的网络活动(例如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等),也包括多种多样的网络活动(例如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网络服务等)。而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运作形态,虽然仅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它所创造的收入却是巨大的,早在1998年,美国的网络收入就已经超过了能源业和邮电业的收入。当前,网易、阿里巴巴、卓越、亚马逊等知名网络公司的年收入更是十分可观。网络经济在经济领域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切都是基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飞跃性的突破。

2.2 经济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等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又对计算机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计算机网络具有更全面的公共通信服务,同时,还要加强JAVA技术、XML技术等相关软件技术的开发,以满足商务活动应用环境的需求。此外,经济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影响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加强网络安全,确保网上交易等经济活动能够安全进行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经济造成的影响

3.1 转变经济增长理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全球信息网也对现代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了新的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认为:信息和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增进信息和知识的积累。新增长理论强调对知识和信息的利用,同时加大对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并注重建立新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

3.2 优化经济结构。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国民经济的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向信息化发展。网络经济促进了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它将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到一起,有效地改进了传统技术,使传统产业更具活力。网络经济的一大优点是它充分发挥了信息在经济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经济结构更加高级。网络经济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结构的智力化以及消费结构的服务化。

3.3 优胜劣汰,促进企业的专业化。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时可以打破地域的限界,寻找最合适的产品供应商,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更有助于消费产品的选择。但对于生产商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直接,也更加激烈,技术、服务、品牌等方面的重要性将会更加突出。而激烈的竞争会促使企业更趋向于专业化生产,以此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对于非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选择从其他企业购买。

4 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促进现代经济发展

4.1 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技术。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网络用户群已经成为消费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网络行为也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网络问题,例如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犯罪问题。这些问题对网络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大力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4.2 重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网络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发展涉及到工商、贸易、交通运输、信息设施建设等多个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要想快速的发展网络经济,我国需要迅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网络复合型人才,从而保证网络经济的各个环节可以正常运转。目前,我国对网络经济型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重视,需要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

4.3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例如电子交易安全问题、个人隐私泄露问题、电子合同的法律保障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法律作为处理社会问题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经济中的犯罪现象,保障网络经济的正常运转。

4.4 建立电子商务支持系统。进行商务活动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目的,电子商务与其他商务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客户间的交流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要想成功的进行电子商务,物流、支付以及信息这三大基础设施是必备的。构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需要企业在各地设立连锁店或者销售点,保证货物的准时派送,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一般选择与物流公司合作来实现货物的派送。

参考文献:

[1]何川.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

篇8

关键词:经济发展、要求、素质、分析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ccounting work in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ffect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ccounting personnel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government agencies, enterprise manage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provide to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for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the social public service mission, their quality, level, how ability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accounting functions pla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work. Therefore,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strengthen their accomplishment, it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quirements, quali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会计人员素质现状

1.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丧失自我,不注重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或经不起美色的诱惑,,贪污挪用公款,吃拿卡要,坑蒙拐骗,置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于不顾,严重违反职业道德。

1.2会计法制观念不强一部分会计人员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置国家财经法纪于不顾,造成一些单位的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有的为了中饱私囊 ,不惜铤而走险 ,甚至走向断头的犯罪道路。

1.3知识结构不合理,参与企业经营能力差 会计人员中不少人没经过专业系统教育,有的只是经过短暂的培训即上岗从业,生搬硬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验丰富的老会计由于年龄偏大,只做“账房先生”,忙于应付眼前工作,对新知识掌握得少,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感到力不从心,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1.4资格考试中“会考的不会用,会用的不会考” 一方面,年轻会计人员有学历,记忆力好,考试屡屡过关,但缺乏工作经验,不能胜任与技术资格相适应的工作;另一方面,有的在职财会人员是“半路出家”,实际工作水平虽不低,但考试能力不高的中老年会计人员,不少对参加考试已失去信心,技术职称多年不动,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1.5所学知识学用脱节目前,我国的会计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体制,讲得多,做得少,即使做些练习,也是纸上谈兵,由此出现高学历、低技能的会计人员。

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2.1由于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我国自 1993年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以来,从会计制度到会计核算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改变,需要会计人员充分、及时地掌握新的会计知识。

2.2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 当前,会计手段由过去的手工计算已向电算化发展,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管理和预测,为事前监督提供有利的条件。

2.3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轰动全世界的“安然事件”,让我们看到国际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的诚信危机,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

3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3.1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基本内容包括:① 遵纪守法 ,严格监督。要求会计人员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国家宪法和法律、各项财经纪律和财会制度,不仅自己要严格依法办事及“常在河边走也不会湿鞋”,还必须敢于同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和事作坚决的斗争。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权,不唯情,不唯钱,只唯法”。② 廉洁奉公,精心理财。会计人员经常直接与钱财物打交道,若本身不能廉洁奉公,而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职务之便,贪小便宜,多拿多占,甚至“见利忘义”,贪污盗窃国家资财,又怎能履行财会工作职责呢? 古语道:“身不正焉能正人”。会计人员应注意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防微杜渐。俗话讲:“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③忠于职守,勤奋工作。首先,要热爱财会事业,积极进取,有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的拼搏精神,还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其次,要坚守岗位,专心工作,不,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认真踏实地干。再次,要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增强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维护财会工作的严肃性,认真细致,一丝不苟。④实事求是,正确核算。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诚实的品质,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真实、正确、及时地提供会计资料,做到一不“掺水分”,二不“加盐添醋”,三不“偷工减料”。坚决不做“假账”。

3.2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指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1000万,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人数达80567人,占总数0 . 8% ,具有本专科学历的人数为518万人 ,占总数49%。这表明,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必要的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审计、微机应用等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些商业道德、法律、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使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

3.3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指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业务技能。具体包括业务才能、协调才能、预测决策才能、协调人际关系才能等。业务才能是指正确处理账务能力。协调才能是指会计人员能有效地通过读、 听、写、讲,再与他人沟通,协调好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预测才能是会计人员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才能是指会计人员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团队精神及全局观念。

3.4身心素质身心素质要求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平和而不保守,向上而不偏激。能经受挫折,抑制浮躁,防止骄逸,荣辱不惊,保持真诚的虚心、执着的专心和不懈的恒心。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

4.1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具体做法如下: ① 自觉。针对客观实际情况,严肃认真培养自己弃恶扬善的职业道德,做到立场坚定,明辨是非,逐步提高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② 自省。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各种“香风、毒雾”所迷惑,不被各种“糖衣炮弹”所击中,培养并逐步提高财会道德修养。③ 树标。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会计人员严于律己,默默无闻地在各条战线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勤勤恳恳地办理会计事务。以身作则 ,拒腐防变 ,洁身自好。因此,应善于和发现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④ 慎独。会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努力培养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感情和坚定的道德信念 ,并坚持在“隐”和“微”处狠下功夫,在履行职责时,不管人前人后都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教育。当代知识的更新由过去的20~50年缩短到5~10年,会计领域也不例外,许多学科的新知识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必备知识,因此,必须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再者,要加强法制观念教育。会计是与钱财物打交道的,如果法制观念不强 ,思想不过关,则业务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大,危害越大。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如组织学习各种经济法规、观看法制教育录像、学习经济案例、参观法制展览、旁听经济法庭等增强其法制观念,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2实行竞争上岗 ,优胜劣汰必须坚持不养闲人、不养懒人、不用庸人的原则,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公开、公平的筛选,把闲人、庸人、懒人请出去,让有能力、有才干的会计人员补充进来,以达到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4.3实行资格考试与工作考核相结合的选拔办法,以解决“会考不会用,会用不会考”的问题会计人员在通过某类别的资格考试后,还要参加实际工作水平和业绩的考核,两者均合格才能聘任相应的技术职称。资格考试合格而实际业务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必须参加一定期限的岗前培训或见习期,合格者才能聘任其相应的技术职称。

4.4改革教学方法,提倡会计实践与会计教育相结合 必须改变目前传统的教育方法,多讲多练。可采用投影仪、录像、广播、电视等手段来进行教育。还可借鉴美国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5单位领导应重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进取心对每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每个会计人员都希望政治上不断进步,在技术上不断进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所以,领导要给他们提供进取机会,创造进取条件,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其工作热情,造成人人奋发向上的新局面。

4.6设立奖惩制度可设立专项的奖惩制度,通过奖励激发会计人员探索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惩罚督促会计人员尽职尽责,努力工作。

篇9

(一)小学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 

小学的体育教学具有基础新,也具有普及性。学校的体育教学是为竞技体育培养重要的人才,也是社会体育与国民体育的基础。根据相关的教育政策、教学调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必须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小学生在的数量大、规模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的规模其他社会群体无法企及,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的延展性与普及率都非常的高。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开始,其基础性有利于对学生的医生产生重要的而影响,有利于学生树立健身理念、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引导下学生形成锻炼的好习惯、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与良好的运动健身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运动水平,因此说,小学体育教学是社区教学的基础。 

(二)社区体育是小学体育的延伸 

社区体育对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体育没有学校体育教育那种系统性与整体性的优势,但是社区教育具有新颖性、灵活性与自主习,没有学校体育教学中那种无形的束缚与约束,主要是人们资源的参加、主动地锻炼。在社区体育中,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自主的进行选择。社区体育的另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它在时间上没有硬性的规定,可以任何一天的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进行,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自由的进行组合,其中下五六岁的小孩,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组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社区体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他不像学校体育教学在固定的时间内固定的场所固定的全体学习一定的知识,社区体育包括学生、学生父母、还有其他社会成员,只要是能够参与到锻炼中的人,都可以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的成员。在社区体育中,学生占有重要的位置,对社区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学生逐渐的走出学校的大门,走入社会,他们在社区体育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全面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因此社区体育是小学体育的延伸。 

(三)小学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支持与保障 

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比较长,国家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比较重视,在体育教学的器材与场地上给与极大的支持。从相关的调查研究数据上显示,体育教学人数少,场地充足,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在学生放假期间基本是闲置。但是社区体育的发展比较晚,历史比较短,,场地非常少,设施不够完善。因此,在小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综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设施与平台。在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具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强硬的师资队伍、专业的体育训练与科学的培训方法等等。社区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只能够依靠社区成员自己的摸索,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专业的训练。因此,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除了在硬件上提供支持,在软件商也可以提供帮助。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小学体育教学占整体教学的45%,,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小学体育教学的设施,有利于促进社区体育的长远发展。 

(四)社区体育可以扩大小学体育的影响 

小学体育具有强硬的硬件设施与雄厚的师资力量,但是他的影响范围比较小。学校体育在教学中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教育系统的内部,不能够在大范围上进行广泛的传播,不能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以学校体育我中心的体育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环境封闭,不不与外界进行联系。学校体育与社会上的体育活动各自为政,体育教师与外界的联系比较少。因此,小学体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就比较小。社区体育的对象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体育的传播,小学体育在社区体育这个平台上,能够将自己的体育文化向外传播,扩到体育教学的影响力。 

二、社区体育与小学体育合作发展的前景探析 

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互融合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实际上,社区体育与小学体育融合的道路并不好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相关的部门在两者相互融合的道路上没有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两者在缺乏相关的工作意识。其次,学校教育自身带有的封闭性的特点,使得他们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外界联系,不能发挥自身体育教学优势带来的促进作用。从整体来看,学校体育是点,社区体育是片,全面体育是面,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学校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中心。因此,政府部门要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相关的调控,学校的体育设施在学生上课期间归学校使用,在空闲时间归社区使用,促进一系列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社区体育的良好发展。 

三、社区体育活动缺乏与小学体育的合作 

在社区体育的开展中,缺乏主动地与小学体育的合作。这种现象出现主要原因就是社区体育组织与学校部门缺乏联系。社区体育在自身的开展过程中,经费缺乏,大部分的经费都是居民自己组织的,缺乏专门的体育机构,只是一些体育爱好者自发形成的组织,自己出钱、自己娱乐,政府体育教学没有发挥出自身的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社区体育必须与学校体育积极的产生联系,促进社区体育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全面健身理念深入发展的今天,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需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二者要主动的向对方靠近,促进二者综合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 形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经济概念,其主要理论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以循环经济园区为主要载体,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减量化原则,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即对废弃物或污染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加以避免。在生产中,它常表现为用减少原料和能源投入或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降低排放;在消费中,人们可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非一次性物品,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它往往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便化。再利用原则,就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长度,提高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为拆卸而设计、为再循环而设计,以使产品容易拆卸重用或升级换代。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能够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或捐献给别人使用。资源化原则,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用于生产新产品以扩大资源供给、减少最终处理量,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闭合,即所谓废物回收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

二、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近年来,地方区域经济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工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我国工业发展的相当部分集中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在经济质量提高和总量增长、引入高新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菏泽市的实际情况,更应抓住东部八市对口帮扶各县区建设工业园区的机遇,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此来带动整个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管理对策

(一)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和落实工业节约用水、节约用能、节约用材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主要耗能、耗水等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耗水行业节能、节水设计规范。加快制定和实施主要用能设备能效、重点用水行业的产品取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完善和执行强制性产品效能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政府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符合国家公布目录的节能、节水、废弃物再利用等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建筑废物、包装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的法规和规章。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

(二)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工业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就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等,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逐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工业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循环经济咨询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作用。

(三)进行集中生产和园区改造

生态工业园区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要求政府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战略时首先要采取集中生产的城市工业发展政策,即将城市内的主要工业企业尽可能地集中在划定的工业园区内进行集中生产,工业园区应当是相对封闭的,与商业区和生活区隔离开。其次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来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现在菏泽各县区都已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工业生产集中区域,这些园区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应立足于现有园区的改造,而不是大量建立新园区。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基础上,对园区内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按照工业生态学原则进行重新整合或引进若干能够建立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就可以将现有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生态工业园区。这样既有利于现有工业园区的发展,又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推动经济增长,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难以持续增长。清洁生产将资源有效利用战略和综合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和改进管理水平等措施,实行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削减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的本质在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方式,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手段,也是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贯彻执行该法,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对重点污染企业加强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在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皮革、食品等行业推广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工业污染的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

(五)增强区域间的合作意识

多年来我国习惯于将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重叠,经济增长形态基本上为点状拉动,形成了一个个以小的行政区域为中心的小而全的经济集合体。大区域范围内系统等级分工不明确、产业链短、物流规模小、不能实现功能互补、运行效率低、发展成本高。因此,经济发展更需要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区域间合作、以组团式进行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地域资源重组、形成战略联盟,有利于区域间功能的互补、提高面向经济全球化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整体抗逆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