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审计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离任审计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离任审计的重点

篇1

关键词:数据集中;科技管理;审计重点

一、数据集中趋势下人民银行基层行科技管理现状

2004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对信息化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加快了数据集中与资源整合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央行各分支行至少已建成或平稳运行着大大小小90多个计算机应用系统,其中总行统一推广系统29个,外管局使用系统12个,省内建设推广的系统10个,地市中支自行开发运行的系统若干。各个系统功能越来越多,覆盖了人民银行所有的业务,涉及各部门、各岗位,如:办公类的OA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业务类的ACS系统、TCBS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类的会计报表系统、利率报备系统等。与此同时,实现数据集中后,大部分业务系统采用B/S架构,或者服务器和主机在总行或省一级中心支行,各市中心支行下一级人行通过终端或前置机的方式使用业务系统,只需完成业务数据的原始录入,因为数据库全部在上级行,应用程序升级维护的主要工作由上级行科技部门承担,本级科技人员只需对客户端软件进行升级。简而言之,各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人民银行科技维护管理工作日趋简单。

二、对人民银行科技管理审计重点的探讨

(一)科技管理审计的内容

根据近年来科技综合管理专项审计方案,科技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机房与设施管理,业务网管理情况,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情况,管理情况,电子化设备采购和外包服务管理情况,应急、备份和文档管理情况等七大类。审计重点围绕设备安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三点。

(二)数据集中趋势下,对科技管理审计的影响

在数据集中趋势下,原先放置于人民银行各分支行的会计ABS系统、国库TBS系统等高密级服务器将逐步取消,总行、各分行、各省会中心支行等在各自辖区推广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其服务器等重要计算机设备将放置于本级别的计算机机房内,这就造成了各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由原先对业务系统管理、参数修改等变成了简单的系统升级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设备的数量与种类也大幅减少,导致了进行科技管理审计时,围绕设备安全的工作量大幅减少,而在系统安全及信息安全检查方面,除了常规客户端方面的基础科技安全检查,主要的安全风险更多来自于网络风险与人员管理风险,其中网络风险的检查由于在数据集中趋势下,人民银行业务处理、报表统计、系统升级等都通过网络从上级行或总行的服务器中进行交换,如果出现信息漏洞被人利用,很容易导致大范围乃至全国人行系统故障或数据泄漏,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波及全国各个层面。由此可见,人民银行科技管理对网络的要求愈来愈高,因而审计重点也应向保障网络安全正常运行方面倾斜。

三、人民银行系统网络风险发展趋势

针对常见的网络风险,人民银行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如互联网、办公网、业务网的物理隔离等,大大提高了网络安全,但网络风险仍然存在,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风险愈加剧烈。

(一)网络风险不断增大

在数据集中的情况下,受实际网络条件限制,各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未达到物理隔离。而网络安全是相互依赖的,每个计算机应用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取决于连接到同一网络上其他系统的安全状态。故在数据集中的情况下,人民银行科技管理中,对网络安全的需求愈来愈高。

(二)发现安全漏洞越来越快

在互联网上,相关的统计信息新发现的安全漏洞每年都要增加一倍,管理人员不断用最新的补丁修补这些漏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银行的诸多重大业务系统,都是基于Unix平台开发的,尽管相对于Windows系统而言,Unix平台的系统安全性更高,但并不等于不存在漏洞。2014年4月与9月就先后发现了Heartbleed漏洞与Bash漏洞两个影响基于Unix平台的操作系统的重大漏洞,尤其是后者,其严重性达到了10级,意味着它的影响在各类漏洞中处于最高级别,而它的破解难度却很低,只需要借助相对简单的方式即可发起攻击。

(三)获取信息的技术不断增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认为不可能突破的物理隔离这一安全手段将逐渐变得可能,甚至变得更加容易。根据信息安全方面的报道,目前可突破计算机物理隔离的方法有很多,如可通过捕捉计算机CPU加解密时的高频声音“听译”密钥、通过声卡获得数据、通过触碰电脑测量释放到皮肤上的电势获取计算机秘钥、通过一体式打印机拷贝关键数据等。而最近发现的,利用电脑或服务器硬件发出的电磁波窃取信息的方式更让人吃惊,这意味着即使电脑完全不联网也会遭到黑客的袭击,甚至安全人员还开发出了Android手机应用AirHopper,可以隔空获取未联网电脑的键盘输入、网卡、存储卡等通讯信息,这使得结合这种新式“物理攻击”的APT攻击更加难以防范。同时也意味着任何一位Android手机用户都有可能不知不觉变成控的“超级黑客”。由上述系统新漏洞的发现和窃取信息新手段可以看出,网络风险的发展呈现出漏洞利用难度简单化,信息获取手段隐秘化,窃取设备要求平民化的趋势。

四、人民银行应对网络风险的措施

(一)继续发挥五大安全防护系统优势

以不变应万变,在数据集中和网络共享的发展趋势下,加大对“入侵检测系统”,“非法外联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补丁分法系统”和“IT运维监控系统”的监督检查力度,合理有效审计五大安全系统,保证可疑入侵事件有效甄别,杜绝类似手机充电的人为外联情况,及时查找并清理网络病毒,适时更新最新补丁,保证内联网络安全稳健运行。

(二)加强对网络日志的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网络结构和资源安全管理,加大应用系统的操作使用和安全管理力度,严格访问控制,加强日志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一方面,优化网络安全认证系统和运维监控系统,全面收集各类网络设备管理用户的登录和操作日志、网络设备运行日志,合理控制日志访问权限,检查网络管理员是否定期查看、备份相关日志,是否能及时、有效发现各类运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未按照网络运行手册配置网络拓扑功能的现象,深入剖析原因,从网络正常运行的角度出发,探寻发挥网络效用最大化的有力途径,将网络风险漏洞降至最低。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对业务系统操作员、部门安全员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力度,对业务系统操作员培训重点放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上,防范违反安全的运行事件,将部门安全员培训重点放到系统运行自查和甄别风险隐患方面,对网络管理员培训重点放到网络知识的更新和经典案例的交流,从终端管理到网络宏观维护两方面入手,实现网络的良好运行。

篇2

[关键词]终身教育 酒店管理 “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31-02

在现代酒店业中,酒店专业教育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不够的,必须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多项技能与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加强酒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仅着眼于普及知识型为目的的培训,忽视了酒店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尤其忽视了酒店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态度。本文试图从终身教育的思想出发,探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但注重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更要重视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接受的岗位学习,充分发挥酒店管理专业重视实践能力的特点。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行和各国学者的积极倡导下,终身教育思想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它是人类教育观念的一大转变,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作《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对“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换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一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终身教育并不等于学校教育,但不排斥学校教育,而是把学校教育包容在内。终身教育也不等于成人教育,但包括成人教育,其内涵更广泛。[2]

终身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态度,促进个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的一生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求得自我完善。[3]终身教育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促使人们所受的教育与其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联系。[4]

二、终身教育思想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终身教育强调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将各种形式的教育融为一体。传统的教育认为,一个人接受了学校教育就完成了教育的所有内容,而学校教育又狭义地认为是课堂教育,以致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容易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终身教育所要纠正和强调的。

(一)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者中获得丰富的知识。酒店管理专业较其他专业来讲具有自身的特点,该专业所需的知识丰富,更新速度快,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内容,其直接面对顾客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必然要求更多的实践经验,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求更高。学校中的理论知识只能作为酒店管理人才从业的基础,要想获得对该专业技能的更高提升,就需要实际参与到酒店的管理中来,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和经验。

(二)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首先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5]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中,彼得·圣吉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其中建立共同愿景,被认为是组织持续发展的源泉。共同愿景就是组织成员与组织拥有共同的目标、使命感和价值观。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学习者抱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将终身学习贯穿学校教育和岗位工作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学校教育、酒店发展与自我实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习者与学校拥有共同的愿景,才会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终身教育理念尊重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并使教育挣脱了传统的形式,更多地融于生活,而每个人对生活的体悟可能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育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非单纯的知识的灌输。酒店业重视实践能力,重视从业者随机应变,勇于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各自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为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利于整个酒店行业的均衡发展。

三、构建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终身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有的对相关实践能力和经验的需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突破传统的重教不重练的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和实践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出现了许多诸如“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等有益的关于培养方式的尝试,但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存在实践时间短、具有双师素质的实训老师稳定性差以及酒店实习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大等问题。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终身教育思想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很好的范式之一。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苏州市三元宾馆密切合作,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和真切的对酒店管理的理解,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就来介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所采用的“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

(一)“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涵盖的岗位、业务范围、基本职业能力要求等,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培养贴近酒店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安排为基本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能力三大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一年前期学习(其中半年综合见习、半年理论提高),一年顶岗实习。专业基础知识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加深了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技能的把握,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三元宾馆的深入融合,创建了专业与宾馆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经营与教学相结合、管理人员与师资培养相结合、工作质量与教学绩效考核相结合。三元宾馆的中高层管理者,不仅经营酒店的日常运作,还担当专业的理论老师。同时,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由酒店的兼职教师带领,将学生安排到酒店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承担和负责相应的任务。[6]这种课程设置延长了学生在酒店实际操作的时间,又没有完全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了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这也正是终身教育所强调的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思想。

(二)“双元制”模式的实践教育平台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酒店实践教育平台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严格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来安排学生上岗工作,锻炼学生各岗位的实际经营管理能力,按专业核心能力建设和运营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不仅让学生了解酒店的运行与管理,更可以解决目前高职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岗位单一、轮岗困难、岗位以基层服务为主”的问题。满足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训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7]这种针对性的酒店实践教学,能够充分让学生了解整个酒店的运行模式,学生在不同岗位实习时,能够实际感受到具体的工作内容,为自己今后选择酒店中的哪个岗位提供依据。同时,每个学生所擅长的酒店管理方面的内容不同,通过轮岗实习,酒店管理者也可以发现实习生的不同特点,为能够使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提供帮助。这也是终身教育思想中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性教育的体现。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之一,从其已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价值,能够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说明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可以运用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得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黄志成.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丽.王晓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的解读与辨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4-6.

[3]杨红.再议终身教育的理论根源及现实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13-14.

[4]贾姝娟.试论终身教育的发展新途径[J].人民论坛,2010,06:200-201.

篇3

一、离任审计的内容

(一)独立核算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主要内容

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负责人离任审计的内容按常规进行,一是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二是会计法执行情况。主要审计以下内容:

1、经济责任执行情况。按公司下达的年度“经济责任制”的考核项目指标,逐项核查指标完成情况。

2、财务会计法规执行情况。(1)查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各项开支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经审批。(2)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合法。账套是否完备,是否账账、账证、账实相符。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否规范。(3)银行账户是否按规定严格管理,有无违反规定将流动资金作储蓄存款或公款私存问题。有无出租、出借或转让银行账户问题。(4)现金、支票和有价证券是否按规定管理。有无超限额库存现金、白条抵库、坐支现金和违反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和其他投资等问题。(5)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合法并及时清理,有无长期挂账和资金被其他单位或个人占用问题。有无利用往来账户隐瞒收入、直接列收列支、挤占成本、白条入账、套取现金滥发钱物和违反规定对外投资、私自借贷资金等问题。

3、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1)固定资产台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固定资产不入账、账目核算不合规,账实不符等问题。(2)财产、物资的采购、收发、使用、报废、调拨、转让、变卖等各环节手续是否完备,有无擅自购置、报废、调拨、转让、变卖国有资产问题,有无保管不严、丢失短缺、损失浪费的问题。(3)国有固定资产有无被无偿占用和损失浪费的问题,占有国有固定资产的受益是否按规定分配使用、上缴等问题。

(二)车间离任干部审计主要内容

1、除结合实际情况按独立核算单位执行外,重点放在会计基础规范和是否坚持民主理财,重大经营支出是否集体研究等职工较敏感的问题上。

2、确定考核指标。主要有:(1)岗位工资支出率;(2)职工福利支出率;(3)经营费用支出率,(4)劳务费用支出率。

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一)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部门接受董事长委托后,就要进入审计准备阶段。主要有以下内容:

1、了解基本情况。被审单位的人员定额、隶属关系、离任干部任职时间、任职期内主要经济指标、经济责任完成情况。

2、收集有关资料。包括被审单位必要的规章制度、承包协议、内部文件、年度计划、会计报表,以往年度审计结论、年终工作总结及其他有关说明材料,以供审计实施时参考。

3、制定审计方法。通过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和分析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制订方案包括步骤、内容、时间安排、审计方法及人员分工,以及确定送达审计或就地审计。同时,与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4、拟写《审计通知书》。其内容有:审计时间、审计范围,被审计单位财务部门应作的准备工作以及被审人提供的材料,如离任述职报告等。

5、下达审计通知书。准备工作完成后,向委托人做简要汇报,请委托人在审计通知书上签字。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个别情况例外),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必要时,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审计组进点。由组织部门主持召开审计进点会,讲明审计目的和要求,听取领导干部有关情况介绍,了解上个审计期间意见、决定的落实执行情况,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的有关资料作出承诺。

2、审计查账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收集和鉴定证据的过程。审计方法同其他专项审计一样,可以采取审阅、核对、核算、调节、盘点、调查、函证、分析等手段。审计人员既要进行账面审查,还要注意收集账外证据,以便客观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经济事项。发现问题及时向财务总监、组织部门汇报,得到他们的支持进行现场整改。

(三)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实施结束后,审计部门应向委托人及有关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内容及要素和其他审计项目雷同。这里重点强调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评价事项,因为这部分内容,被审计单位和离任人是比较敏感的,也是审计成果的综合体现,所以必须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第一,评价的范围要明确。只局限在经济责任范畴,这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所在。第二,评价要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有关的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第三,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不事无巨细,否则会影响审计报告效果。第四,划清四个界限。即:领导干部任期内和任期外经济责任界限;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界限;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界限。第五,评价不宜过长,用词要得体,注意用数字指标对比评价。

审计报告在送达之前应征求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审计部门对审出的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认为需要给予处理、处罚的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向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同时向董事长提交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书,并抄送组织人事部门、纪委、工会和离任人。

(四)后续审计

对问题较多的单位要拟订后续审计计划。检查整改事项的落实情况。

三、建议与思考

1、尽管离任审计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但仍有一部分领导干部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其重要性,更不能从深层次认识到离任审计是一种制衡作用,是保护、爱护干部的一种手段。因此,在离任审计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阻力,有的领导、会计还会出现抵触情绪,不积极配合。因此,切实加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力度很有必要,让公司员工都了解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内容,使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即使审不出问题,审计的目的也达到了。

2、成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进行审计通报,加强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目前,领导干部的调整多数集中在年度或换届前后,调整时间相对集中,调整面较宽。因此审计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较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年度审计力度,把审计关口前移,功夫下在平时,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同时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

篇4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要求,把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与被审计者经济责任相关的情况查深、查透。重点要审查六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审查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重点关注是否严格执行年度预算,超预算是否经过的审批;二要审大经济决策落实情况,重点关注经济决策的程序及是否存在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浪费;三要审查单位资产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单位资产异常增减变化和保值增值情况;四要审查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规、合法,重点关注有无隐瞒、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和挤占专项资金、乱发奖金补贴等违反财经法规问题;五要审查被审计对象遵守国家财经法纪和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违规开支和利用职务便利占用财物、等行为;六要审查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财务机构人员配备是否到位、合理。

经济责任审计的局限性

(一)审计缺乏自主性,项目安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审计部门可以自行安排审计项目,然而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有党委政府、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委托才能进行,审计部门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办事机构,审计缺乏自主性,陷入被动审计的局面。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在任免领导干部时,审计部门是不参与的,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时间的要求又比较高,从而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积压任务,无法全面按时完成委托事项,无法保证审计质量,也带来了较大的审计风险。另外,不少领导干部任职时间比较长,只在离任后才接受审计,容易形成走过场的局面。

(二)经济责任界定难,审计风险较大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审计结论而导致的相关组织或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审计过程中,以人为审计的对象,必然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如:审计过程中可能违反程序、采集证据不当、查证不实或定性不准等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度大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要比评价其他审计项目困难得多。主要是因为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经济责任评价依据,审计评价的范围难以界定,致使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而且前后任的经济责任难以区分,对被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应负责任的范围与性质等缺乏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同样也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界定增加了难度。

(四)经济责任审计存在滞后性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离任时才进行的。但是,在程序上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滞后现象是由我国政治体制及组织人事制度决定的。并且在未宣布之前,领导干部的离任还有其特殊的保密性,同样给离任前审计造成相对的难度。

(五)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不够,难以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纪检监察、司法与审计部门之间除每年例行的联席会议外,尚未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在相互沟通、共享资源方面做得还不到位,未能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

(六)审计技术滞后

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审计机关经过多年实践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审计方法仍然相对单一,审计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部分被审计单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而审计机关的计算机普及运用、软件开发及网络建设均相对滞后,与被审计单位极不对称,审计工作仍以手工查账为主,依靠内控制度来开展测评、核对、盘点、函证等审计工作,审计方法与手段仍然缺乏刚性,其监督力度难免大打折扣。

(七)审计主体综合素质欠缺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兼容审计、监察、管理、监督等多种职能的更高层面的综合监督形态,对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外,更要具备对事物判断和分析的敏感能力、洞察能力。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处的行业不同,审计时的工作重点就不尽相同,这样就要求审计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时间不长,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审计人员不多,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多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等方面的审查,无法深层次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使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重视程度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资产保值增值、财经纪律执行等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提供依据。经济责任体现的是一种受托利益关系,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与经济管理的需要,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同样要突出中心、服务大局。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将财务收支、目标考核、民主测评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予以明确划分,尽量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二)逐步做到离任必审、先审后离

如果离任不审就会职责不清,无法追究责任。如果先离后审,就会使审计流于形式,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同样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须先离后审,也必须按照先离后审再任命的组织程序,切实做到审计结果出来前不得完成实质接工作,必须明确应由离任者本人承担的经济责任。只要被审计单位和离任者本人能够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就会处于主动地位。只有做到这一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才会进一步凸显。

(三)加大部门协作,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应先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再由组织部门委托审计部门予以实施。既要充分满足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重点要求,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又要考虑当前审计机关的承受能力和现实条件,尽早提出委托建议。纪委、组织、监察、人事、审计部门应及时交换意见,共同参与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确定,合理安排审计资源,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有重点、有秩序地进行,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走过场现象的发生。

篇5

一般管理岗位人员离任交接工作,由部门负责人确定,比照本方案执行。

第二条离任交接内容

一、工作目标任务交接:年度/月度工作目标、预算及执行情况、公司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重大事故及善后处理情况、尚未完成的重要工作、未履行的承诺事项。

二、档案资料交接:人事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业务档案、工作档案。

三、资产交接:固定资产、公用财物、个人保管的公物。

四、社会关系交接:日常工作相关的政府机构、服务机构等社会关系,供应商、厂家等业务单位的清单及联系方式。

五、离任审计结果交接。

六、其它需要办理的事项交接。

第三条离任交接职责

一、离任者对移交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离任者上级负责对离任者的工作交接进行审核。

三、接任者负责对接收的工作进行查对核实。

四、人事中心负责对交接工作全过程的组织监办和协调。

五、财务中心负责离任审计。

第四条离任交接程序和方法

人事中心负责离任管理的组织工作,必要时可组成网工作组,制定成员分工和工作实施计划。人事中心负责向离任者、分管上级、接任者、财务中心等发送《离任交接工作通知书》,并组织监督做好离任交接工作。

一、离任审计。财务中心在接到《离任交接工作通知书》后,按《离任审计暂行方案》在一周内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未经离任审计或离任审计中发现有重大问题的,不能进行离任交接。

二、财务交接。在方案时间内,财务签字权自然人从原任转为新任人员,凡发文后原任人员签字的财务帐单一律无效,财务收支等情况应在随后签署的《离任离任工作交接清单》中予以明确。

三、工作交接。

1、交接时间:一般在方案时间一周内完成交接。

2、交接仪式:交接工作由人事中心主持,离任者、接任者、直接上级及人事中心负责人在《离任工作交接清单》上签字生效。

3、资料保存:《离任工作交接清单》归公司保管。

第五条离任交接纪律

一、离任者须充分配合交接工作,不得借故拖延交接时间。未按期办理交接手续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离任相关手续及工资、福利发放。

二、对正在办理、尚未完结的工作,离任者应详细说明情况,明确工作程序及重点,有责任继续给予工作支持,以保证后续工作开展的连续性。

三、交接的资产、资料损坏、丢失,致使无法正常使用的,由离任者负责赔偿。

四、工作交接后发现离任者隐瞒未报的待处理事项,若离任者仍在公司任职,由离任者负责处理。

五、因接任者对接收资产、资料未认真核对,公司利益受到损害或工作不能延续的,由接任者负责赔偿。

篇6

【关键词】 单位;责任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单位责任人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是结合日常的财务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的,通过对所在单位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并作出适当评价,以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 审计准备工作

审计准备是审计任务开始到具体实施审计工作之前的整个准备过程,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准备阶段的工作密切相关。

(一)经济责任审计委派书的取得

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离任审计之前,必须取得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书面授权或根据公司相关制度规定,才能实施审计工作。在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该与委托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进行经济责任鉴定时,委托人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关键的。

(二)审计通知

在取得审计委派书之后,必须对被审计人与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单的内容包括审计时间、审计范围、被审计单位财务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以及要求被审计人提供的材料,如离任述职报告等。

(三)取得被审计单位主要部门的支持

与被审计单位主要部门进行沟通,有利于审计活动顺利实施,对搜集真实的信息资料、及时反映在审计过程中未觉察到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二、审计实施

(一)审计方法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对降低审计成本、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1.建立双向责任制,以书面形式明确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的法律责任,即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作出书面承诺,保证向审计组提供的呆坏账、资产盘盈盘亏、报废损失、账外费用或收益等资料真实、有据;审计组长写出书面保证,保证按审计方案规定内容和审计操作规程进行审计,谁违反了承诺由谁承担责任。

2.适当确定抽样和调查面。在全面审查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抽查面,一般情况下,抽查金额在30%、40%为宜。经抽查若差错率超过5%,应继续扩大抽查面和调查面,特殊情况下,则要变抽查为全面调查。确定抽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等距离抽样,随机抽样或等距、随机抽样相结合等多种方法。

3.认定损失要坚持谨慎原则。对审计单位提出作坏账处理的往来款项、作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必须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予以认定,否则宁可悬起来,也不作损益处理。具体讲,认定坏账损失必须有准确可靠的证据证明对方已经死亡或破产且破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应收账款,或者经法院等执法机关判定不能收回的款项,除此之外,一般不能认定为坏账,列入当期损益,但可作为其他问题在意见书中交待;对存货和固定资产报废,除房屋建筑物等经实地勘验已拆除、毁坏外,其他的则必须经技术监督等专门机构鉴定,否则不作报废处理。

4.科学界定未实现的不确定事项。离任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潜在亏损、或有负债等尚未实现的不确定事项,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界定。凡经核实的存量资产盈亏和毁损、坏账损失等,不管账面是否反映,只要已经实现,均应在审计中如实转为明亏,调整当期损益,而对成本结转正确但存货成本价高于市场销售价格,转账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单位或有负债等尚未实现的事项,难以预计出准确的数额,在审计意见中将只确认此经济事项可能有损失,但不可定量,以免结论与实际发生大的背离。

(二)审计的重点内容

1.存量资产的清查核实。存量资产的确认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点,其表现有三:一是数量上的差错,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均要全面清查盘点存量资产,账实完全相符不能说没有,但绝大多数单位存在盘盈盘亏的现象。审计时,仅查清长短数量并不很难,难的是因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易确认是谁的责任,离任者应负什么责任。二是存量资产报废的确认。离任审计时,经全面的清查核实,往往提出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和存货需要作报废处理,审计人员既不具备对需要作报废处理资产作出质量鉴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批准作报废处理的职权,而接任者又常常纠缠于这个问题,不作报废就不签字认可,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存量资产价值的确定。主要表现在企业离任审计中,对企业时间较长的存货,或因质量问题,或因技术更新而造成的无形损耗,或因市场变化等诸多原因,交、接双方为存货的实际价值争议不休,而审计人员只能审查其库存成本是否准确,在未实现销售之前,难以确定其实际销售价格,是否需降价及降价幅度,能造成多大损失等。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谨慎原则。

2.债权债务的清理核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往来频繁,金额较大,而且拖欠时间相应较长,企业只要把债权债务挂在账内,并经核查组清查,就属于正常状态,即使三年以上的应收款,也应单独列账,尽力催收,但离任审计时,由于企业交接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债权债务的态度也各异,离任者希望各种应收款项一笔也不作坏账处理。接任者往往提出对超过三年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应收款项要作坏账处理。而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既无时间也无人力对提出的大量有争议应收款项逐笔清查核对,故难以认定。因此,在核实情况的工作中,除了检查合同或其他财务资料外,还可以与接任者进行沟通。作为接任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未反映出来的情况。他从不同的渠道也许能得到一些相关信息,且接任者对审计工作的细化要求相对离任者要高得多, 这些信息可为审计调查的深入进行提供线索。

3.潜在损益的核实。在离任审计中,几乎每个企业都存在未入账的费用或收益。这些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有关人员预支款项或垫支办理有关业务,尚未结算;第二种是实际已经发生,但未支付款项也未挂往来;第三种是支出不合理或其他原因,主管负责人未批准报销处理等。在企业法定代表人不变的情况下,这些账外经济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活动的运转,自然会入账处理,而离任审计时,企业交、接双方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对这部分账外经济事项所持的处理态度也不同,再加上有关费用特别是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是否真实等,给审计认定造成很大困难。在核实潜在损益时,审计人员搜集到完整的资料后,可以先按照会计处理方法与原则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由于票据未到,不能入账部分单独列表进行说明,再与双方征求意见,在掌握主动权的前提下协调双方的意见。当不能达成一致时,可以从尊重客观事实出发,向审计委托人征求意见,达成共识后,进行确认。

4.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核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发生一些当期甚至近期无结果却可能影响后期损益的经济活动事项,成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审计人员应认真调查核实,作出客观的判断。

三、根据审计结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一)资产管理责任

1.流动资产变动情况评价。接任时的各项流动资产数额与离任时的流动资产数额比较。主要对债权资金的分析评价:一是接任时应收款的清理状况,是否履行了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及时组织清理催收债权资金。二是接任后有无新增应收款项,是否存在呆死和潜亏因素。三是预付款的结转时间,是否及时结账,存在账外经营问题。日常审计工作中,经常发现现任领导者不管前任账面存在的问题。审计评价要指出领导干部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的责任,是主管责任,还是直接责任;是前任遗留的潜亏,还是任期管理不善。

2.对库存商品及材料的分析评价。一是库存商品真实性;二是库存材料无积压;三是商品材料无亏库。

3.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评价。接离任时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反映出企业权益状况,同时折旧额也是考核评价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主要指标,提足折旧能够保证从成本中收回资本,重新扩大生产能力,也是第一管理者经营企业的主要经济责任。

(二)负债运用责任

1.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评价。接、离任时的负债状况对比能够反映出第一管理者在资金利用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企业对债权人承担的经济责任,此项可评价债务状况和偿还能力,也可以看出经营者在企业管理中的资金管理水平。企业占用其他企业资金开展生产经营,在财务账面反映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财务数据,要客观评价接、离任前后的债务对比,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增减变化。企业管理者在负债经营方面应承担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危险和国有资产不能保值增值等经济责任。

2.负债真实性评价。某些领导者要求财务人员在完成当年承包指标或实现盈亏目标时,账面虚记应付款、其他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不及时结转收入。或者虚列成本费用,虚拟应付对象,以负债形式隐瞒资金。审计评价要如实反映企业领导者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三)生产经营责任

生产经营管理的结果体现在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上,从而反映出领导者组织生产的能力。

收入是否完成预期目标,既是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又是检查收入完整状况。收入未及时进账或没有计入收入科目,挤列、虚列和少计成本费用,随意调节利润,这虽然反映出财务会计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务处理,属于会计人员的责任,但也反映了领导者的某些意愿,表现出领导者财务管理的混乱,应负有主管责任。如果是领导者要求留有余地,应负直接责任,以划清领导者与财务人员的经济责任界限。

(四)投资决策责任

企业投资是谋求事业发展,但对于乱投资的管理者应当明确指出,这不单单是负有责任的问题,而是失职、渎职犯罪。一个企业的资金运用,只有第一管理者一支笔有批准权。如果是未经必须的程序乱拨款,用于投资、借款,造成国家和企业资金重大损失,就构成渎职犯罪。即使经过了必须的程序造成投资损失的,也要分清是主管责任还是直接责任。

(五)违纪违规责任

对于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领导者,应明确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性质及数额,明确违纪责任的轻重情节。对于截留收入、挤列成本、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私分国家和企业资产的领导者,应从重处罚和提出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审计规范.

篇7

由于缺乏一套规范、科学、统一、清晰的干部经济责任考核评价体系或制度,现实中干部经济责任是错综复杂的,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评价判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能力要求较高,单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很难做到对干部的经济责任做出正确公允的评价。审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偏大,很容易导致具有类似业绩的干部得到不同审计评价结果的现象。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存在缺乏针对性,专业术语过多,结论模棱两可等问题,不利于组织部门的利用。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通常是“先离后审”,干部已经任命好了,审计报告的结论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走程序,走过场,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也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普遍偏少,专职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更少。现有的人员业务素质还比较低,而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广泛,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基础的财务会计知识,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知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开展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1、扩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除了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监督、鉴证和评价外,侧重点还在于预防。开展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前移审计监督关口,突出任前、任中审计,积极开展全过程审计,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离任审计模式,促使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正确措施,边审计,边整改,边落实,可以起到“大医者治未病”的作用,避免出现“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问题。

2、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开展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后,每年年初,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委托,科学合理地制订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将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等与任前、任中审计挂起钩来,避免重复审计,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全过程审计一方面做到了有计划、有准备,有利于审计部门合理安排审计资源,另一方面,任前、任中审计,可以尽早掌握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领导干部离任时,离任审计可以直接利用前期审计结果,只需对未审年度进行补充审计,有利于减少审计时间和节约审计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先离后审”的现象。

3、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开展任前、任中审计,将任期内的审计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可以加强干部日常的监督,规范领导干部管理行为,强化干部经济责任意识,弥补干部考核评价方法的不足。还能够使领导干部及时纠正错误决策,减少或避免损失,正确恰当地履行经济责任。也便于组织部门能够更客观公正地考察、选拔任用干部,避免干部任用中的失察问题。

4、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需要。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移到权力可能发生腐败之前,移到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和源头,把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从源头防止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洁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必要的补充。

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构建

1、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当前各高校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基本上只规定了离任审计相关的内容。为构建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首先应从制度建设着手,明确任前、任中审计的内容,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提高必要制度保证。任前、任中、离任审计虽然在表象上相似处很多,但侧重点不同。依笔者浅见,任前审计的侧重对敏感、关键岗位干部在选拔任用前,对其前一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任中审计的侧重对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或者任期已满三年的干部执行全面审计;离任审计是依照正常的人更、调动等,根据组织部门的委托进行审计。

2、制定比较完备的干部经济责任评价考核体系。为了减少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位模糊,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和岗位实际,制定一套规范、科学、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体系。大体上可按教学单位、行政处室和校办经济实体将评价标准分为三类。评价指标定义必须明确,评价标准能够量化,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审计评价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有统一评价口径和考核标准。

篇8

(一)稳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健全重点审计对象轮审制度,逐步实现对区财务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5年轮审最少1次的目标;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着重为__区城市更新战略保驾护航;加强对区属国有企业、辖区内股份合作公司的审计监督,不断扩大对重点专项资金、重要预算单位、重要自然资源资产等其他审计对象的覆盖面,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二)提升审计结果运用水平。坚持发现问题、完善机制,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不断探索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大审计问责力度,推动整改工作取得成效。

(三)完善审计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审计质量责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优化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审计整改阶段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到程序规范,工作留痕。

(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探索新型协审机制,加强审计资源调配管理;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行量化考核和勤政廉政问责制度,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

(一)完成全年审计工作任务。2016年审计项目计划经区政府审批通过后严格执行,确保全年工作全面完成;以田心村、大望村和梧桐山等股份公司为切入点,配合区财政局(集资办)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形式加强对辖区股份公司的审计监督。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经济责任

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范的提高,内部审计在其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审计结论对领导的决策支持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传统审计项目的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分支机构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了组织人事部门对被审计人在离任、留任、提拔、辞(免)职、离(退)休、降级、撤职、奖励和惩罚等方面提出意见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还有待归纳提炼,审计方法还有待提高。本文将对商业银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审计方法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任期经济责任是指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因行使经营管理权,对经营和管理所在行的行为及结果应当承担的责任。行长经济责任审计应全面反映行长任期经营管理状况,以求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对于全面评价,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行长任职期间的综合经营情况、内部控制状况、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策和审批及其结果和诚实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聘期目标责任评价

各级机构的行长在任职期间最直接的任务就是完成当期上级下达的经营目标任务。因此,对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应当是行长任期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对商业银行的行长,经营目标通常包括经营效益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业务发展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1.经营效益指标评价

银行是企业,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创造价值,因此对效益的评价是任期目标考核首要的内容。经营效益评价应重点考虑投入产出比率,淡化绝对指标,可设计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回报率、成本收入比以及费用收入比等指标。

2.资产质量状况评价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资产质量考核也应该是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资产质产的考核应同时兼顾对历史不良资产化解和被评价人任期内新发贷款质量,可设计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现金收回额、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以及新发放贷款损失率等指标。

3.业务发展指标评价

可围绕全行业务规模的发展来设计指标,在审计中应关注资产的真实规模水平,防止虚增资产。为避免人为的指标波动,采用日均指标,可设计全口径存款日均新增、各项贷款日均新增、存贷款当地市场占有份额等指标。

(二)内部控制状况评价

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内部控制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监督评价与纠正、信息交流与反馈等体系要素的评价。结果评价是对内部控制主要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具体实施评价时,应将全行的所有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分类,设计成不同的业务单元和管理活动,分别从五个要素考察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评价可设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某个控制点的差错低于一定量的水平,则定性为控制有效,反之则是控制失效。内部控制评价要兼顾历史和当前的现状,并以当前现状为主,对于内部控制水平较以往有较大进步的机构,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评级结果的提升不宜过大,因为内部控制有效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这是客观事实的规律,也是审计职业审慎的要求。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对一个行长的经济责任的全面客观评价,还体现在评价要做到当前成果与未来发展潜力的统一,内部审计应关注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内在的体现为资源配置能力、管控能力、发展战略和创新能力,外在的体现就是各项优质客户的拥有程度和新兴业务的发展,对新兴市场领域的占有。可持续能力的评价可围绕一个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设计指标,主要考虑优质客户群培育、新兴市场领域的业务发展,如国际结算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等。对优质客户的拥有程度可设计A级以上(含A)公司类及机构客户信贷余额占比、总、分行级个人VIP客户数新增、重要公司及机构客户(含国际结算户)和工资户新增;评价对新兴市场的占有可设计国际结算量新增、贷记卡业务新增等指标,电子银行客户交易量(含手机银行)、电子银行产品交易量等指标。

二、商业银行行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强,审计的内容多,且质量要求高,难度相对更大。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对这一审计人员常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善审计技术和方法是关键。

(一)建立分支机构经营资料数据库,重视日常资料的收集工作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很大程度体现在被审对象任期内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上。因此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各行的有关经营信息资料,建立以支行为单位的审计数据台账,搜集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收支状况和经济指标,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以,平时应注意搜集这类信息,可以将这些经济指标以及历年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制成一览表,输入计算机,根据审计任务的需要,随时调用。在业务指标收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上述经济指标进行横向、纵向、历史、计划的比较分析,才能做到评价科学、准确。充分运用各种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能有的放矢工作,减少现场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应将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更能发挥审计对业务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可分为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现任行长经营情况、管理情况进行的审计。它改变了“离任审计”中的审计滞后现象。采取任中审计的方法,因被审人仍在岗位上工作,且在任的时间短,事实清楚,容易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易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同时任中审计也容易强化被审计人的整改责任,达到以审计促进规范经营的效果。在产生离任审计的要求,内审部门可利用任中审计的成果,只需对其任中审计以后年度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即可,大大缩短“离任审计”所需要的时间,并高效、快捷地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同时也可要报告中反映任中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被审计人做出理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应以事实为依据界定责任

在责任认定上,被审计人只对其任职期间分管工作的决策和审批行为及结果承担直接责任;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进行责任界定,首先是事实应准确,其次需要在审计评价考虑以下几对责任的界限,一是区分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重大经营决策和审批若由集体决策造成的风险或损失,应由集体负责,但被审计人在集体决策中表决反对意见的,应予剔除;若由被审计人个人决策造成的风险或损失应由个人负责。二是区分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对前任过失的遗留问题,现任不应当承担责任,但对现任中仍在继续投入的项目,现任应承担责任,现任有责任整改前任遗留的问题。三是区分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在审计评价中,要对单位由于不可预见的外部因素造成的损失与主观不努力或被审计人能力有限造成的损失进行客观分析,作出恰当界定。同时,界定经济责任的各项因素及结论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分析阐述。

(四)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加强审前非现场的分析,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工作,对影响机构发展的重要管理事项、重要业务项目、日常监控中发现的风险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开展访谈,兼听则明,听取各级员工对行长的定性评价,丰富审计线索,对员工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查证,避免出现重大遗漏;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对事实要进一步进行核实,争取交给被审计人确认的审计事实没有重大分歧,树立审计人员客观公正专业和形象,从而提高审计结论的认可度,顺利交换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 吴振广,马立平.经济责任审计与业绩综合评价[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 林钟高,龚明晓.离任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一、工作完成情况

2014年6-12月,我科认真开展内审工作,着重做好三项工作。

1、做好学校财务帐的内审工作。我科坚持“自查与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内审工作,对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送达审计和就地审计。2014年下半年共审计了17所学校,根据审计过程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及时客观地撰写了审计报告,呈送给主管领导。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要求,如实填写在审计报告中,并对学校做了反馈和指导工作。

2、做好学校校长离任审计工作。我科对校长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固定资产以及经费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校长离任审计,并对其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下半年共完成14所学校校长的离任审计。

3、监督各学校固定资产的政府采购工作。为确保学校资金有效利用,防止因采购问题而出现各种违纪行为,为日后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审计检查打下良好基础。我科要求各校在采购之前,上报一份采购申请表后,方可采购。下半年各学校采购共计54笔,其中政府采购48笔,自行采购6笔。

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特点

2014年下半年,我科完成全部内审工作,内审质量较高,获得了局领导和各校的满意。特别在监督各学校固定资产的政府采购工作上,取得了良好进展,各校能够在采购之前,自觉上报一份采购申请表,规范固定资产的政府采购工作,防止出现各种违纪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三、分析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科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仍以传统的封闭式审计为主,对审计中的教训经验、方法技术进行总结研究,并从中探索审计规律,建立健全审计机制,并将其上升为审计理论,这方面工作还有欠缺。

四、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我科要进一步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审计,由单一的账面审计向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审计进行转变。既要注重帐面审计,又要注重查阅会议记录、统计资料等其他相关资料,深入调查了解,发现账外其他情况,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

五、来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