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基础护理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icu的基础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icu的基础护理

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高度要求医疗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保证人们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群众还是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都十分重视;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基础护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保障生命安全及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等,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优化基础护理流程,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是当今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开始进行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工作,将患者的院感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病房中的住院患者大多数为危重急症、各种大手术后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并且还不能自理生活,必须卧床休养,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依靠医疗设备维持生命。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ICU中收治的50例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经过优化的基础护理,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ICU住院患者50例,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未优化的基础护理;除了护理方法外,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患者用于临床比较。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1.2 方法[2]

1.2.1 修订及完善基础护理流程

在临床护理中,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使ICU病房的湿度与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前者控制在50%与60%之间,后者控制在24℃与26℃之间,保证患者的居住环境舒适。②针对医院ICU病房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编排值班护士,一般来说,ICU基础护理中,参与人员应该要包括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护士、工勤人员,各1名,只要包括上述多位护理人员,才能够保证基础护理工作有效安全进行下去。③临床护理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给予患者适当的基础护理,首先为洗头与擦身,然后进行饮食与口腔护理,最后给予患者会阴护理,通过给予患者上述一系列护理,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1.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这个步骤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一旦入科后,就要采取手把手、一对一的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②在给予护理人员培训期间,新入科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带教护理人员必须从旁观看,避免不恰当操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③各科带头人每周均对新入科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病基础护理及注意事项、急救护理及注意事项,同时,还可以向新入科护理人员讲授护理经验[4],使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有效增强。④要求新入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总结,至少要保证每周一小结,每月进行一大结,并且,要求在工作总结中强调操作错误事项;带教人员针对护理人员的突出成绩给予表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操作失误,要给予他们相应的纠正,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错误。

1.2.3 强化护理意识

①给予患者适当的目光接触与触摸,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安全感。与患者家属多加交流,增强患者家属的信任感。②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及人格尊严,使患者感觉亲切,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③保证病房布置舒适安静,及适当的通风采暖,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④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采用现代护理观念指导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5]。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表1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

表2 对比两组的院感发生率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从表1、2、3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院感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2

关键词: ICU; CT检查; 便携式呼吸机;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portable ventilator in CT examination of ICU patients. Methods: Thirty-three ICU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our hospital used a portable ventilator to go out for CT examination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nursing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Results: In this study, 33 patients had a successful rate of 100%. All patients were safely returned to the ward, 1 patient had shortness of breath, and 1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ntagonism by human beings. Symptoms were relieved. Conclusion:Detailed observation, careful arrangements, and safe use of a portable ventilator to carry out CT scans for ICU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shipment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inspections to ensure successful transshipment.

Keyword: ICU; CT Examination; Portable Ventilator; Nursing;

ICU机械通气患者因病情需要必须进行临床检查, 而CT检查尚不能在床旁完成, 只能转运患者外出至CT室进行疾病检查[1]。在转运过程中, 往往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 但外出病房进行CT检查的转运期间存在一定风险。为确保CT检查的顺利完成, 需要医务人员周密安排, 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管理, 从而降低ICU转运风险, 确保医疗安全性。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使用便携式呼吸机外出进行CT检查的ICU患者进行分析, 进一步总结并探讨了ICU患者CT检查中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33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均外出行CT检查,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5例;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 (51.4±6.8) 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8例, 多发性创伤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 胰腺炎2例, 重症肺炎12例。全部患者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 检查前血压、心率、神志基本正常, 无恶性心律失常、休克、血压急剧升高等情况。

2、 呼吸机应用及结果

我院使用的便携式呼吸机为德尔格Oxylog3000急救转运系统, 主要性能: (1) 通气模式:Bi PAP、CPAP、IPPV、ASB; (2) 呼吸频率:2-60次Cmin; (3) 吸呼比:1:4-3∶1; (4) 潮气量:50-2000ml; (5) PEEP范围:0-2k Pa; (6) 最大通气压力:2-6k Pa; (7) 吸入氧浓度:40-100%。使用前检查电量、氧源是否充足, 确保呼吸机性能良好;对管道和湿化器的连接进行检查, 准备简易呼吸机和匹配面罩;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增参数, 备齐抢救药物。

全部患者成功转运, 成功转运率达100%。CT检查途中, 1例患者出现呼吸急促,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吸氧浓度后, 得到有效缓解;1例患者出现人机拮抗, 镇静剂给药后呼吸平稳;其余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均安全返回病房, 无非计划性拔管、死亡等事件发生。

3、 观察与护理

3.1、 外出前的护理

(1) 交流与沟通:提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CT检查的必要性和转运途中的危险性,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运转及检查;通过交流与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支持, 引导其做好心理准备, 避免恐慌、紧张情绪发生。 (2) 病情评估[2]: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 了解生命体征变化、血气分析结果、自主呼吸强弱、静脉通路及管道通畅情况, 达到转运条件时方可转运, 避免盲目操作。 (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 监测心电, 测量血压, 注意是否出现神志改变、血压升高、休克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变化, 及时终止外出检查。 (4) 外出前的准备工作:配备、携带简易呼吸机、急救箱、吸引设备和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 出发前进行全面检查, 保证所需物品准备齐全, 避免遗漏;转运途中缺少大型吸引设备, 外出前必须充分吸痰;管理静脉通道, 避免出现堵管、脱针情况;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和脉氧饱和度, 确保生命体征平稳;连接便携式呼吸机后, 察看设备参数, 保证呼吸机设备运转正常。

3.2、 转运途中的护理

(1) 呼吸道畅通:观察胸廓起伏幅度, 对呼吸频率、脉氧进行监测, 咳痰患者应摘下呼吸机管路, 使用吸痰管与50ml注射器进行吸痰, 完毕后及时连接呼吸机管路, 增加氧浓度至60%, 维持2min;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吸痰操作, 期间注意了解患者的呼吸、吸氧情况。 (2)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及体征变化, 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及脉氧饱和度, 保证人机协调;意识清醒患者可以询问其主观感受,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 同时分散其注意力, 缓解心理压力和负担。 (3) 呼吸机运转情况:注意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避免发生管道弯曲、折叠、堵塞情况;呼吸机发出警报时, 立即查明报警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推动病床时, 注意管道连接情况, 如有脱落及时连接固定, 否则造成缺氧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3.3、 CT检查时的护理

(1) 安全搬运:多人配合, 安全搬运患者至检查床位上, 注意各种管路, 避免拖拽或扭断。 (2) CT检查:增强扫描时, 相互配合, 安全推注血管造影剂, 造影剂注射会产生一过性热感, 注意抚慰患者情绪, 使其身心放松, 继而加强患者CT检查的配合度, 保障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 (3) 体征观察:注意患者有无肢体晃动、呕吐、气急、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造影剂过敏情况, 一旦出现上述反应, 及时予以抢救措施;CT检查结束后迅速转送患者返回病房。

4、 小结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危重, 外出病房进行CT检查, 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气体交换等情况, 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便携式呼吸机是ICU患者转运途中所需的重要设备, 其具有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良好作用, 从而为CT检查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便利条件。实践操作过程中, 为确保患者转运工作的安全性, 必须进行周密安排, 通过转运可行性评估、病情观察、呼吸机管理、情绪安抚等环节的全面实施, 对转运患者进行妥善管理。总之, 认真细致的进行转运工作, 加强观察与护理, 降低外出检查转运的风险性, 才能确保ICU患者CT检查期间的转运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保军, 许志强.呼吸衰竭患者院际间转运的呼吸机治疗48例[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 21 (2) :125-126, 131.

篇3

【关键词】ICU; 护生; 临床教学

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1],是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地方。作为临床实习的一个重点科室,ICU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多变的病情往往使实习生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很好进入角色。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笔者对本院ICU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外科ICU共接收36名实习护生。其中男生4人,女生32人。本院校学生20人,在ICU实习时间为3周;外校学生16人,ICU实习时间为4周。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人。ICU实习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技术操作及专科理论知识。

1.2 教学方法

采取一对一方法实施临床带教。入科前3天由总带教老师负责培训,包括介绍ICU的组成、职能、环境、进入ICU的注意事项、ICU的工作特点及服务理念等,让学生对ICU及危重病医学有初步的认识。根据实纲的要求制定带教计划,要求细化到每周的教学安排。

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出科成绩评定。评定指标及考核内容包括:评价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纪律、工作整体性、计划性、独立性、合作能力、应急能力等的总评)占20%、过关项目占20%、护理程序运用占10%、基础操作占20%、专科操作占20%、理论成绩占10%。

2结果

36名学生全部按照计划完成ICU实习,掌握ICU基本工作流程和基础的监护抢救技术。护生出科平均成绩为87.2分,理论成绩平均84分,技术操作成绩平均89分。

3讨论

ICU收治的是各种急、危重病人,涉及多个临床专科,集各种先进监测、仪器设备于一体,实习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教学大纲针对ICU的实习要求存在内容广泛、操作复杂与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因此认真分析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ICU护理教学方法是临床教学的重点之一[2,3]。我院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任务繁重,而且ICU接收的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实习时间有所不同,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1护生进入角色困难

重症医学虽然已经成为二级学科,但在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危重病医学的专科知识,仅是在各门临床课中学到一些疾病危重阶段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学生到ICU后不知从何学起。而且ICU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具有仪器设备多、报警声音不断、患者病情危重、突发事件多等特点。部分护生可能因环境陌生或压力过大产生恐惧心理,很难适应实习角色,面对病人感到束手无策。

3.2不重视基础护理

ICU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较多,护生往往在实习初期对技术性较高的专科操作,如动脉采血、气管插管、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对床上浴、口腔护理、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重视不够,在完成实纲的要求后不主动参与生活护理。

3.3缺乏整体医学观念

ICU 集中了各专科危重病人,而且同一患者的疾病往往涉及多个脏器、多个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危重病医学更强调以整体的思维来诊治患者[4]。护生从其他专科轮到ICU 实习,往往只能观察到患者片面的生命体征的改变,缺乏从患者整体进行综合判断的思维方式,需要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加强。

3.4带教老师压力大

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之一,其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5]。ICU工作高度紧张,护士队伍较年轻,带教老师要承受来自学生和危重患者的双重压力,需要付出双倍精力,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教学可能成为工作的负担,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未得到老师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ICU实习有可能变成单纯的观摩学习。

4管理对策

4.1临床教学循序渐进

为减轻护生压力,教学应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制定每周的教学计划,第1周以熟悉环境、了解ICU理念和工作模式为主,消除学生对ICU恐惧、排斥等心理。第2~3周实习内容逐渐接触ICU常见的危重病人护理及基本抢救监护技能,理论讲课和临床实践同步进行。第4周进行考核,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此教学计划接受度比较高,能较快转变角色,顺利完成ICU实习。

4.2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设立总带教老师,负责整体把握教学计划和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调整。所有带教老师必须参加医院的教学培训后方能担任教学工作。每年度教学结束后实习护生评出优秀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3培养临床整体思维能力

在ICU临床教学中要坚持整体思维,无论病人还是疾病都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教会学生不仅要观察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还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病人的基础生活护理,提高学生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

4.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采取教、学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或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制作成讨论题,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练习从整体的观念思考临床的问题。

由于ICU病人周转快,一些很有教学意义的病人往往很难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碰到,因此,总带教老师将平时遇到的典型病例收集整理,做成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ICU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人施教,教学计划与时俱进,有利于提升护生的临床护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大为. 21世纪的医师丛书-危重病医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2]梁玲, 高海莲, 曾新芝.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2): 161-162

[3]张春英. 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 692-693

[4]叶进燕, 林锡芳, 潘景业. ICU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和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11): 1056-1057

[5]边巍, 罗媛, 张媛, 等. 临床实习管理及带教工作体会[J]. 华北国防医药, 2008, 20(2): 34-35

篇4

【关键词】 ICU;护理;分层培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2-01

ICU护理工作对护士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因为这项工作所包含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这就要求ICU护士不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紧急救护经验,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判断能力,还必须具有出众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法律意识[1]。一般护士承担ICU护理工作之前,一定要经过完全、系统的训练,否则很难胜任ICU高难度高风险的护理工作。怎样才能更有效率的培训ICU护士,促进她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其更好的完成ICU的护理任务,已经成为很多医院管理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本院对ICU护士的培训采用的是正规化、系统化的分层培训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此过程阐述如下。

1 背景资料

截止2012年11月,在两年内进入本院ICU工作的护士共有36人,年龄均在18-35岁,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14人,护士10人,助理护士8人;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6人,3-5年的10人,5-10年的12人,超过10年的8人。

2 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2.1 培训方法 先进行详细培训计划的制定,其依据是本院ICU护士的职称、年龄和工作年限,由护士长负责。进行脱岗和不脱岗两步培训,不脱岗培训是把培训插入到日常工作的间隔中;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交错进行;具体培训工作由具有丰富ICU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士进行,涉及到ICU新进仪器的操作和维护的,由仪器厂家负责派人培训。每一个阶段培训结束以后,给护士们一段时间进行实践练习,然后组织内部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培训。如果训练内容过于复杂,要转变训练方法,促进护士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培训贴近实际,严格把关,要求所有的ICU护士都能熟悉和掌握相关内容。脱岗培训是参加国家和省级为期6个月的重症监护培训班,目前已有7人取得专科护士资格证书。

2.2 培训内容

2.2.1 ICU基础知识 此部分培训内容适用于新进护士或者助理护士。主要内容有ICU的基本概念、ICU的各种制度规范、ICU的工作程序、ICU工作特殊性、护理理念、对护士自身素质的要求和ICU的轮班办法。本部分主要是理论讲授,要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强化概念,争取尽快理解。培训考核时间为3周。

2.2.2 ICU院感控制 能否控制住ICU的医院感染,是衡量一所医院ICU医疗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它对ICU病人的救护成功有着特别大的影响。对每一位进入ICU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这部分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培训内容主要有:ICU的分区管理,ICU进出程序,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如何进行消毒隔离和洗手。这部分培训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结合本院感染情况的监测结果进行训练,一般来说5周以后进行考核。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每位护士都通过了考核,也必须在工作中反复强调,时时警示,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2.2.3 ICU特殊仪器使用 在ICU工作的护士都必须掌握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因为个人情况不同,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层次的护士所要掌握的仪器知识也不尽相同。对于助理护士来说,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特殊仪器的连接方法和日常清洗。对于工作年限在3-5年的护士来说,需要掌握特殊仪器的操作方法,比如启动和关闭仪器、基本参数设定、一般报警的处置方法等。对于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护士来说,除了能对仪器进行基本操作和参数设置以外,还应具有根据病人病情变化来改变参数的能力,并且能够排除一些常见故障,对其他护士进行仪器使用的指导。每当有新仪器进入ICU以后,就应马上开始对人员的分层培训,一般10天后可以考核。如果结合病人使用进行培训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4 ICU护理管理 ICU的日常工作十分繁杂,在这里工作的护士多数比较年轻,对ICU管理概念几乎是空白。可实际上ICU贵重仪器很多,这里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护士长虽然可以进行管理,但是一个人很难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全体人员都具有管理意识。所以我们对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管理培训,让她们参与ICU的管理,为年轻护士作出表率。此部分培训时间需要1年以上。

2.2.5 ICU护理安全 每2个月对所有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进行安全护理的培训工作,主要内容是操作、用药、告知制度、基本法律常识等。此项培训对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非常重要,要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医院管理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 分层培训的效果

3.1 提高了护理队伍的素质 分层培训深入开展以后,院里根据每个护士对内容的掌握和考核情况,对她们进行分层使用,使ICU护士更加积极的投入工作当中,有了很浓的学习和竞争的氛围。特别是对ICU专门护士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全体护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3.2 强化功能,改善服务 分层培训根据个人基础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同,制定出符合每个人的相关内容,有利于护士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业务知识,护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对病人的照顾更加周到。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能够有效防范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护士和病人的安全更能得到保障。

4 讨论

4.1 ICU护士培训的功能性 ICU护士的真实业务水平由护理质量来考量[2]。按照高标准来培养具有现代护理技能的专业人才是ICU发展的必由之路[3]。我们倡导的分层培训很好的满足了这种需要,特别是在ICU护士存在较大差别时更能体现出其优越性,对人才的培养也更符合规律。

4.2 分层培训的时间性 ICU护士要求掌握的技能多,除了医护知识以外,各种特殊仪器的使用及临床分析也要熟练掌握,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服务[4]。进入ICU的护士都要进行基本培训,然后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分层次训练,争取在1年内完成一个轮次的培训工作。一般来说,培养一名优秀的ICU护士至少需要4年时间。

5 小结

重症监护医学是一门发展非常快的新兴学科,而ICU的护理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ICU收治的病人涵盖了所有专科,这就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不同层次的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她们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为护理队伍的正规化、标准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2002,37(7):488-490.

[2] 肖正伦.危重症监护医学与ICU培训教材[M].广州:广东人民版社.2004:27-38.

篇5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护理工作;效果

护理工作的细节思维管理即将细节思维应用于护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 时刻关注护理问题发生的细节及根源并通过细致入微的临床护理加以完善和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1]。正如细节管理专家所说:“把每件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件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 护理工作正是这样简凡、繁琐重复的事构成的, 然而这些细节又格外重要不容一丝马虎, 做好细节管理对ICU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院于2013年9月对25名ICU护理工作者实施细节思维管理,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综合ICU共有床位10张, 主要收治各种大型手术患者、各种脑外伤患者、脑出血或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床位使用率高达100%,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12 d。ICU现有护理工作者共25名, 其中主管护师4名, 护师11名, 护士10名。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9.5岁。

1. 2 方法 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具体护理工作中, 以细节思维管理的角度分析现有护理问题的出现原因, 进而更好的帮助医护人员解决临床护理中的诸多问题, 以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满意度。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方法。使之贯穿于护理核心制度、人员培训及重点问题等的落实和执行,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及专业技术培训, 提升ICU护理工作的效率效果, 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

1. 2. 1 确立细节管理制度与规范护理流程 细节管理的执行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 因此本科首先对ICU各项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 并基于细节思维管理对护理活动的流程和导向作出相关规定。通过遵守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对护理的细节思维加以强化, 使各项护理活动严格按流程实施, 达成合理规范。

1. 2. 2 强化培训护理人员细节思维 对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理细节思维培训。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护理人员采取分层分类的管理培训包括强调“三基”的基础培训、强调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术培训。此外对护士展开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亦十分必要。注重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护理人员“慎独”精神的培养。

1. 2. 3 界定护理工作的细节重点问题 对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护理隐患等现象进行集中归纳, 并就该类细节性重点难题进行商讨以确定护理问题发生根源, 最后制定解决方案, 提升护理质量。代表性问题:①落实基础护理流程:运用细节管理思维对患者压疮的防治加以护理。在患者进入ICU时对患者皮肤状况做出仔细评估。已患有压疮患者应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和相应护理措施, 并做好护理记录并告知家属相关情况。②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强化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文件时的细节意识, 做到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地书写护理内容及监护记录 [2]。③差错事故反思预警: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加强管理, 并就重点环节、时段的护理操作展开实施监督。增强特殊时段的人资配备, 对危重症患者应密切注意并加强护理。

1. 3 评价方法 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综合评价, 对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设计调查问卷检测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两次评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后, 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均有显著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在ICU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基础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文书的质量, 提高了护理流程的工作效率, 同时这种细节思维对护士的临床护理细节意识有较大的强化培养作用, 并加强了其风险和忧患意识, 有效缓解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122-236.

篇7

机械通气是临床一种常用的替代人工或辅助呼吸的治疗手段,其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机械通气中经常使用的呼吸机是所有治疗设备之中风险发生率最高的一种仪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情况与护理质量好坏密切相关,做好护理程序化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文选取我院ICU收治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其中男50例,女36例,患者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49.5±4.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ICU病房基础护理。实验组采取护理程序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 对相关物品和设备进行程序化管理

选择3人作为管理责任小组,其主要工作是每天对ICU使用的抢救药物和仪器设备进行清理核对。①病区管理措施:对探视时间和人数要进行限制,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定期进行室内消毒和通风,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准备好应急设备。②呼吸机管理措施:呼吸机的使用、消毒、检修等都需要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上机时间等进行记录。③用物管理措施:患者的相关用物要选择一次性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配置固定治疗包。

1.2.2 对患者进行程序化管理

①做好基础护理:按照规范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重点强调,做好营养支持工作,以温度和浓度均适中的易消化高营养物质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口咽、人工气道感染或压疮的保护措施,人工气道要保持湿润。另外,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手卫生操作要求进行洗手、消毒,使用相关医疗产品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手卫生清洁,以免发生感染。②进行全程动态监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监控表,对24h动态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并绘制成图,以便对病情发展或发展趋势做出直观判断。③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医护人员要在询证护理理念指引下,将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作为基础,通过查找资料或检阅相关文献,在结合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化要求,具体包括人工气道湿化规范、口腔护理规范等。④定期开展疑难护理问题研讨会。针对机械通气护理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首先由机械通气指导小组进行护理会诊后,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做好帮助和指导,执行针对性护理。

1.2.3 对护理人员进行程序化管理

①建立机械通气护理责任指导小组。护理部主任各选择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ICU护士长等人组织机械通气责任指导小组。上述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培训和护理质量考核,要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重点部分在与培训中的护士讨论之后再由培训老师进行重点讲解和演练,并进行考试。②做好护理质量监督工作。每周需要进行2次护理质量考评,具体由机械通气责任指导小组内的2名成员完成,在全院护士会上对每季度的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并总结经验。③重点强调上岗培训工作。进行专项培训工作,具体包括岗前基础和专科知识的学习与操作、应急状况处理、设备、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等,待进行模拟考核之后由高年资护士进行言传身教。④分工明确。采取新老搭配的工作模式,具体工作按床分配,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做好彼此之间的配合工作。

1.3 观察指标

由专业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进行观察,同时做好数据记录工作。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具体包括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组研究中的全部数据加以统计处理,应用()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加以表示,并将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等指标

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时间等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等指标(x+s,d)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 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篇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监护室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ICU 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自2013 年7 月到2014 年8 月,我院ICU 监护室共40 例患者患有ICU 综合征,笔者对其精神障碍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本组40例ICU 综合征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得到康复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均在住院期间获得痊愈,且出院后经随访复查,无1 例患者出现复况。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ICU 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综合征;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ICU 综合征是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监护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行为异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以及其它临床症状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临床上又称之为ICU 谵妄、ICU 精神障碍[1,2]。临床表明,诱发患者患有ICU 综合征的因素有很多,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ICU 综合征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笔者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ICU 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其发病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3 年7 月到2014 年8 月, 我院ICU 监护室共收治356 例患者,经检查确诊,40 例患者患有ICU 综合征。其中男30 例,女10 例;年龄32~76 岁,平均55.2 岁;本组所有患者均在基础疾病治疗好转过程中发生思维混乱、言谈紊乱、举止怪异、烦躁不安等精神障碍症状。

1.2 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研究发现,诱发ICU 综合征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2.1 患者自身因素

(1)性别方面,男性诱发ICU 综合征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

(2)性格方面,性格内向的患者叫性格外向患者,更易发生ICU 综合征。

(3)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显著退化,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减弱,更易诱发ICU 综合征。

(4)睡眠质量方面,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因体内退黑素分泌量减少,更易诱发ICU 综合征。

(5)心理素质方面,心理素质差的患者终日沉浸在抑郁、紧张、恐惧的情绪中,对成功治愈抱有悲观态度,此类患者更易诱发ICU 综合征。

1.2.2 患者基础疾病因素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均来自医院各科室的重症患者,患者因身体剧烈疼痛,极易引发谵妄等精神障碍[3]。此外,临床研究表明,患者若患有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精神类疾病等基础疾病,在重症监护室监护过程中诱发ICU 综合征的风险会显著增高。

1.2.3 环境因素

重症监护室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死亡病例,其会严重刺激到其他患者,并且监护室内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嘈杂,运作过程中会发出各种鸣叫声,加上监护室灯光昼夜通明,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休息,而睡眠质量是诱发ICU 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1.2.4 药物因素

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使用麻醉剂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物副作用,这其中就包括可能引发精神障碍。此外,临床治疗使用的其他药物,如H2 受体阻滞剂、阿片类药物、苯二氮类、茶碱类、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症状。

1.2.5 欠缺与外界沟通因素

重症监护室对家属探视的次数和时间均有严格规定,患者在忍受自身病痛折磨的同时还需忍受孤独,患者在这种环境中极易产生抑郁、惶恐、紧张的消极情绪中,而研究就已证明,心理素质是诱发ICU 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结果

本组40 例ICU 综合征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得到康复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均在住院期间获得痊愈,且出院后经随访复查,无1 例患者出现复况。

3 讨论

临床上诱发ICU 综合征的因素诸多,根据ICU 综合征的诱发病因,部署制定早期的预防工作意义重大。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对ICU 综合征诱发病因的认识,并根据诱发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合本次ICU 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改善监护室环境

护理人员应按时打扫监护室卫生,保持病房内卫生整洁、光线柔和。可在病房内播放旋律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应尽量保证患者在晚间得到充分的休息,患者在入睡前,指导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3.2 加强基础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观测患者的精神状况,科学评估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并做好诱发早期ICU 综合征危险因素的防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

3.3 做好健康说教工作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护理干预知识,使患者对ICU 综合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正确认识自身的病情。

3.4 强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采取恰当的交流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从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促进患者尽快走出抑郁、惶恐、紧张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预防患者出现幻觉等精神障碍症状,并促进患者恢复脑功能。

参考文献

[1] 姚丽娴.ICU 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C):73-74.

篇9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124例ICU医院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多见;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为主;而院内感染发生与患者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防范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强化洗手观念,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81-02

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重症监护室(ICU)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ICU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也是细菌高度耐药区域,收治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频繁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使医院感染机会增加,延缓了治疗进程,增加了抢救难度,甚至最终导致抢救的失败。为了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ICU医院感染的12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以探讨控制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0年1月-2010年12月ICU收治的1873例患者病例,其中男性1128例,女性745例,发生医院感染124例(6.6%),男78例,女46例年龄18~90岁,其中60岁以上91例。其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1.2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

2 结果

医院感染的患者发生年龄在60岁以上达73.4%,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基础疾病情况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居多,致病菌以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多,见表1-4。

表1感染年龄分布情况表

表2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表

表3感染基础疾病分布情况表

表4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情况表

3 讨论

3.1 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我院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达73.4%,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如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肺功能受损,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加上老年人身体各脏器功能退化,机体防御机制严重损害,抵抗力差,易发生医院感染。

3.2 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ICU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达42.7%,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达26.6%,在基础疾病中,以多发性创伤、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感染率最高,分别占30.6%和21.8%,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感染率为12.9%。患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易导致切口感染;因惧怕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咳痰,使痰液淤积肺部导致肺部感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常伴有昏迷、呕吐、误吸,造成正常生理功能受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在ICU的重症患者中,大多数患者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如血管内置管(静脉输液、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都是造成患者院内感染的直接因素,造成机体防御屏障的人为破坏,也是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入口与繁殖基地,它既可以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以将自体细菌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内源性感染。侵入性材料使用很容易引起细菌粘附,同时侵入性材料置入时间长短与患者的易感性成正比[2]。

3.3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真菌占首位,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因为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生长繁殖与环境有很大关系, 由于ICU频繁、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得ICU环境中存在的耐药菌株增加和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二重感染,给治疗造成极大困难,因此,要加强ICU环境管理,定时通风,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4 护理对策

4.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消毒管理,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呼吸治疗器械,在原则上尽量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在操作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坚决杜绝一次性物品的重复使用,定期监测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必须达到合格率100%。ICU应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对传染性疾病患者给予隔离,在床尾做好隔离标记,ICU采取封闭式管理,一般情况下谢绝家属探视,我院是每日下午4点允许家属通过封闭的玻璃窗探视病人时间限定为半小时,工作人员进入ICU穿规定工作服,换鞋,戴好帽子和口罩。

4.2 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吸痰时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一次性吸痰管,导尿的患者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对深静脉穿刺处皮肤应每日消毒和更换无菌敷贴,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1次空气培养,使菌落数≤200 cfu/cm3。督促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正确有效地洗手,能有效防止病原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从一个患者带到另一个患者[3]。

4.3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这与ICU的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有关[4],所以正确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根据患者血液、痰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5],并及时停药,防止二重感染及耐药菌产生,加强环境的管理。

4.4 加强基础护理: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每1~2 h为患者翻身、拍背1次,使痰液及时充分排除,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湿化瓶及湿化液每天更换。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瓶、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1次。

4.5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和ICU管理制度,通过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医院应尽量配备足量的ICU护士,非特殊情况下不得调离ICU人员,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安排弹性的排班制,这样既能保证护士的精力充沛,又能保证对患者的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5): 314.

[2] 袁永梅,王红,姚登福.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预防.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79

[3] 尚少梅.医院感染与洗手[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1): 78-79.

篇10

【关键词】 人文关怀;ICU;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01-01

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1]。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征是病人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病人人性化关怀,从而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现将其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2012年6月一12月入住ICU病房的200例病人,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56岁~86岁(68.5岁士5.6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

1.2.1.1进行人文护理干预,病人进入ICU后,接诊护士主动接待病人,向病人或家属做自我介绍,介绍ICU的环境、主要仪器设备及人室后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消除病人的紧张、不安情绪。与家属和病人沟通。

1.2.1.2构建舒适的治疗环境 帮助病人建立正常的睡眠生物钟,夜间尽量减少医疗和护理行为。为病人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病房内摆放人造花草和风景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播放一些音调平缓的音乐,缓解ICU封闭的治疗环境导致孤独和烦躁情绪。控制噪声,医护人员上班应将手机调为振动模式,并做到“四轻”即走路轻、开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尽量减少床单位的仪器设备,暂时不用的设备应拿走,使用中的仪器设备尽量调低报警声,避免引起病人思想上的压力。

1.2.1.3增加心理干预 ICU病房是抢救各种危重病人最集中的场所,加上特殊、封闭的氛围,病人往往会产生紧张、无助、焦虑的情绪[3]。医护人员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运用语言沟通

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了解病人在治疗过程的顾虑,多倾听,多用疗鼓励性语言启发诱导病人将自己心中的苦闷倾吐出来,针对病人的困惑进行详细的解答,帮助病人走出心理误区,降低病人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1.2.1.4给予家属人文关怀优化探视环境,热情接待家属,指导家属在探视时多鼓励和安慰病人,护士在探视期间陪伴在病人身边,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1.2.1.5离开ICU时的人文关怀用平车护送病人至普通病房或出院,拉起护栏,途中注意保暖,平稳搬动病人,告知病人及其家属以后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评价指标两组ICU综合征发生率。诊断标准:病人在ICU监护过程中,意识清醒后2 d~3d出现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动作障碍、智能障碍和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失眠、夜不眠、昼浅眠、头痛、腰背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等,症状持续至结束ICU治疗后2 d~3d,且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对照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1%,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3%。

3 讨论

ICU病人病情危重, ICU传统护理模式中,护士总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观察各项监护指标和抢救病人上,忽视了病人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不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促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对病人的生命、健康负责,还要对病人的情绪、需求、人格加以关注,护患沟通在和谐、相互信任的氛围中进行,真正意义上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本研究显示,实施持续人文关怀,让病人自入院到出院都能感受到护理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总之,将持续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ICU综合征的护理中,可显著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提高ICU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