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特点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文学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文学特点

篇1

关键词:影视戏剧文学特点;欣赏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5-2

一、影视戏剧文学概述

与其他文学创作不同的是,影视戏剧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指供影视剧拍摄和戏剧舞台演出使用的文学剧本。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剧本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舞台的表演效果,换而言之,演员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自身的演出成功,其核心基础在于保证剧本的质量。在整个影视戏剧文学发展中,其主要由影视文学与戏剧文学两个方面组成。影视文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剧本、影视故事、影视小说等。剧本又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完成台本等。戏剧文学一般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和戏曲等。

二、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

(一)具有表演性

剧本被用来进行舞台表演或者影视拍摄,所以必须具有表演性,适合进行影视或者是舞台的表演,特别是在戏剧文学作品中,因为舞台的诸多限制,对剧本的要求会很高,要集中刻画重要人物,使其鲜明的表现在舞台之上。剧本要把很长一段时间的在不同场景发生的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线索,并且把矛盾从提出到发展以及解决的过程完成,而且还不能频繁的进行场景的变换。

(二)具有冲突性

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体裁是不同的,其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二者都必须具备戏剧的冲突性。这也是戏剧和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条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冲突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前提,缺乏必要的情节冲突,整个影视戏剧也将失去自身的艺术价值。影视戏剧文学不但必须有冲突,而且其矛盾冲突还要求尽可能地紧张和集中。因为影视戏剧文学受演出时间的制约,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深刻的生活内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必须具有紧张而集中的矛盾冲突,继而感染观众。

(三)台词具有个性和动作性

剧本的台词是剧情人物的独白、对话以及唱词等等,这是对于人物塑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利用剧中人物的动作或者是对话等等,可以充分地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塑造,还可以展示矛盾和冲突,促使剧情的变化。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开展中,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塑造、情节矛盾的开展以及变化,都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动作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影视戏剧的台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剧本个性化与动作化。

三、影视戏剧文学欣赏的途径

(一)熟悉剧本,了解剧情

在剧本的阅读过程中,当你被作品中的形象所吸引,融入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天地中时,才会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了解剧情,熟悉剧本,这样才能明确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因此,就要分析剧本的结构,在分场分幕的时候,大多都是按故事的发展地点,时间的变化来分的,一般故事的情节发展到了一个不同的阶段时是为一幕。而场的单位较小,可以按照时间或者地点来变化,也可以按照人物的出现次序来决定。

(二)理清戏剧情节发展的线索

全剧的开端、发展、、结局都是紧紧围绕矛盾冲突而展开的。如《雷雨》的情节线索,一是周朴园的后妻对周朴园的反抗,促使周家的衰亡;二是鲁侍萍、鲁大海以及矿山工人对周朴园的反抗,更加速了周家的衰亡。这些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决定了周朴园罪恶腐朽的家庭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周家的衰亡是这个剧本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剧本集中表现了人物和事件的危机以及激烈的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因此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情节发展的分析把握剧本的基本矛盾冲突,就能够认识到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深入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三)通过动作性语言,分析人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心活动

影视戏剧的情节是由人物的一系列行动来显示的;人物的行动是由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来完成的。人物的动作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动作是指人物外表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内在的动作是指人物的内心活动、感情意向。人物的内心活动、感情意向是人物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的依据;外在动作有内心活动作为依据,它才是有生命的,而不是孤立的、外加的。在影视戏剧文学中,这两种动作都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而不能用叙述人的语言来表现。因此,剧本应该根据人物的性格赋予他富有动作表现力的语言,在这里,关键在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矛盾冲突,有冲突才能有动作。

(四)通过潜台词语言,反映丰富深刻的生活内容

潜台词就是指人物的台词除了表面上的意义外,它还包含有深一层的意义,而这深一层的意义才是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和实质。俗话说的“听话听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就接近于这个意思。所谓潜台词,蕴涵的内容当然不是明摆着的,但是,如果只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理解,还只是停在现象的本身。就这种艺术形式的优越性来说,它那“言外之意”的感人力量,还在于它能够使观众身临其境,并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从有限的台词中领会到它那无限的生活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而要欣赏影视戏剧文学作品却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了解剧情和剧本,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找到基本矛盾冲突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到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申载春.影视艺术与素质教育[J].甘肃高师学报 2007,(04).

[2]齐学东.水浒故事现代影视传播探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篇2

关键词:文学语言;主要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90-02

一、英语文学语言概述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和造型的艺术,或者称为语言艺术。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语言为材料来构筑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高尔基在《论文学》就曾谈到: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饰容有赖铅黛,同样文学要借助语言才能塑造鲜明的形象,烘托各类气氛,表达作品主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也就是艺术的语言,从这个意义看,文学语言属于美学的范畴,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往往深藏不露,单纯的看是无意义的。所以,应当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作家的风格和作品语境才能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英语文学的主要特点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由纯描写性研究转向以解释为目的研究,由侧重英语本身特点的孤立研究转为侧重语言普遍性的比较研究,由侧重语言形式的研究转为形式和语义并重的研究,由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的习得、功能和应用的研究,由对英语的语音、词汇、词法、历史、方言等传统领域的研究发展到英语的各个方面及相关领域的全面研究。目前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文体学、历史语言学,语言学的其他主要分支学科,如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篇章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也主要基于对英语的研究。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涉及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文学语言特有的使读者能够“感知”到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唤起读者“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艺术形象的特征,就是它的形象性。语言的形象性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抽象化的,具有概念功能;另一方面,它又和形象有着密切关系,具有表象的功能。作家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描绘事物,展现场景,用精炼含蓄的笔触表现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反映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面貌,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培根在他的佳作《论美》当中对美的阐释,即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文章开头就点出,:“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best Plain set:and surely 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comely,though not of delicate feature: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than beauty of aspect.”的确,世界上没有一 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领悟到培根对美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他认为的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之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In beauty,that of favor i S more than that of color,and that of decent and gracious motion,more than that of favor.This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which a picture can not express:no,nor the first sight of life.”形体、颜色、行为,这三者中,行为美才是最高境界,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己的内在美。正如培根在文章结尾处所表达,“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and can not last:and for the most part,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but yet‘certainly again,if it light well,it makes virtues。shines,and vices blush.”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无疑,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二)含蓄性和音乐性

在The Lord Of The Rings 中,托尔金以优美的诗歌贯穿全局。他为不同的人物写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诗,其内容有讲述故事抒情和描写景致的,还有些是寓言文字上大都流畅易懂琅琅上口象是民谣或山歌。诗如其人,诗随其境,精灵的诗华美飘逸,战士的诗豪迈沉重。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会几首诗,这些华丽而优美的诗篇自然运用到了形象、象征和各种修辞手段。以具体表现抽象,以有形表现无形,以艺术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让我们接触到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世界。请看下例:

Out of doubt, out of dark to the day's rising.

I came singing in the sun, sword unsheathing.

To hope's end I rode and to heart's breaking:

Now for wrath, now for ruin and a red nightfall!

这简短的四行诗句,通过三个动作的描写:singing in the sun 阳光下一路歌唱、sword unsheathing宝剑出鞘和rode策马前,进形象地描绘了冈多王子伊奥莫尔在即将战败孤立无援的情形下,依然决心拼死一战的昂扬神态,表达了他宁可失去生命也要摒弃黑暗奔向光明的坚定决心,这是通过动态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如果说上面的诗句却是表现形态声音的话,那么下面的诗句着重描写静的。请看下例:

When winter first begins to bite

and stones crack in the frosty night,

when pools are black and trees are bare,

'tis evil in the Wild to fare.

严冬、霜夜、开裂的岩石、乌黑的池水和凋谢的花木这些具有消极意向的景物,都将人引入一幅荒凉黑暗的图画中,最后一句才点明主旨:邪恶正在悄然扩散。这种描法与我国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颇为相似。在《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通过对枯藤老树等九种景物的简洁描写,衬托出孤寂旅人的思乡情怀和无限愁绪。这是以景喻情的手法,作者通过对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进而体会到作品意图表达的深层次含义,这正是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结论

英语文学是英国国家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明的结晶,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文学,对于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特点与价值观,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广度与深度都有新的拓展,对各英语国家文学思潮、理论、流派的研究,对英语文学的各种体载及其表现手法的研究进行得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林莉兰.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篇3

论文关键词:话语重述,重述标记语

 

1.引言

学术论文写作长期以来是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而话语重述是一种重要的话语组织策略和语用策略,体现了一个人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重述(reformulation)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英语中的i.e, thatis,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和viz.就是这样的重述标记语(Murillo,2004)。重述话语常由重述标记语引入,重述标记语将原话语和重述话语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引导读者(或听话人)寻找关联,充分理解作者(或说话人)表达意图的过程起重要作用。考察重述标记语使用情况,可以部分了解作者(或说话人)(包括二语学习者)对重述这种语用策略和话语组织策略的运用情况及其背后的语用认知意识。本文对50篇英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了分析,考察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的英语重述标记语的情况,旨在揭示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英语重述标记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建议。

2.研究背景

重述标记语的研究话语重述,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的成果(如Blakemore1993;冯光武2004,2005;Matsui2002; Murillo2004等)。Blakemore(2002:183)认为,that is和in other words有意识或形式近似的表达形式,这些近似表达形式作为概念内容在话语中起作用。在Blakemore研究的基础上,Murillo(2004)对重述标记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认为重述标记语既有程序意义又有概念意义,重述标记语在话语理解中既可以促进显义,也有助于隐义的传达。最后,Murillo得出结论(2004:2066):重述标记语对话语理解所涉及的各种推理过程都有帮助。从上面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重述标记语在话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对于二语学习者系的和受用重述标记语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50篇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分析,考察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情况,以揭示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如何?原因可能是什么?

2)重述标记语i.e., that is,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和viz.在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中分布如何?

3 研究方法

3.1调查对象与语料收集

本项研究共收集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50篇,样本采取了随机抽取的办法。其中文学类25篇,语言学类15篇,翻译类5篇,文化类5篇。论文来自安徽某高校,涉及2006-2009三届毕业生的论文。

3.2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本研究从安徽某高校2006-2009三届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随机抽取了50篇,并找出文中的重述标记语和含有重述标记语的话语。同时,对每篇文章的句子数量进行统计话语重述,计算出所有文章句子的总数,从而得出重述标记语在语料中所占的比例。

数据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通过语料中重述标记语的整体出现频率,考察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总体特征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二,考察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重述标记语使用的分布情况。

3.3结果与分析

3.3.1 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

表1是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情况。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从整体上看比较高(3.84%),平均每100个句子会出现3.84个重述标记语。

表1.重述标记语的使用频率

 

 

 

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

文章总数

50

句子总数

5684

重述标记语总数

218

篇4

论文摘要:影视文学批评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高校的教学中还处于思考与探索阶段,在民族院校中更是如此。在借鉴前人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研究的成果、总结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述强化高校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的必要性,并最终探讨提高学生影视文学批评能力的途径,希望通过这样几方面的论述,和同仁们共同探索影视文学批评教学之路。

影视文瑙冷是电影文学与电视文学的合称,是新兴的文学样式。影视文学的历史远不及传统的诗歌、兑肩女文汉戈剧,然而,凭借电影、电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影视文学在一个世纪以来迅玉孟发月是,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至于一上舍弃了影视文学,当代文学便显得残缺不全。但是在高校教育中富有文化含量且影响人终身发展的影视文学批评教学却是一个薄弱点。因此,加强影视文学作品的教学是时展的寰导璧薯,影视欣赏的开展将会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抚岑一个新的生长点。

一、存在的问题

丰目又寸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而言,影视文学应该说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人们对影视文学的认识非但不及传统的文学样式,甚至七匕刁互如又寸影视艺术的了解。我们已有数以百计的交日本文学史和对各类传统文学体裁的研究专论,我们也刁尽乏影视艺术史、影飞见哩论甚至影视制作各个环布亏的专论,但说到影视文学作品教学的习究状况,则不免相形见细。当今的影视文学还处在年轻阶毛n,虽然影视文学批评的教学应该是高校中文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但就目前课堂教学现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鉴赏实践训练课上会发现:学生分不清戏剧艺术与剧本之间的差异、分不清景爹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差异,且在对剧本与藻丝视文学进行鉴赏时不能结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特点和要求;在鉴赏交流活动中,学生交流最多的是诗歌和刁、说作品肩交文次戈匕,只有个同学涉及居鉴赏,基本没有涉及影视文学的鉴赏。即便涉及到影视文学,也只是停留在“看”的低层次学生通常会被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火爆、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为之动容和感慨,远未达到对影视文学内涵和意蕴“鉴赏”和“批评”的高度。更为尹龙重的是,在对我校民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他在7TH少观看电视作品,电影则更少,这样扎七鉴赏根本天访戈起。

二、原因的分析

综合分析上述大学生在影视文学鉴赏中存在的问题彦割京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影视文等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影视文学批评既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由于影视艺术的大众化特点和影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通过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待点以及风格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和增强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这样的一门课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就目前堂教学现状来看,影视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高度,有时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越图比境地。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专科阶段没有安排影视文学扎七评课程,本科阶段这门课也只是属于选修课。同时配备的教师也很少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质,实际授课也很随意。对于严重缺乏影视作品积累的民族学生没能够做适当的引导,而是直接进行王里论讲授,这就如同从未看过《子夜》,去要空空地分析吴孙蒲这一人物形象一样,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授效果。其次,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的内容简单化。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各校对于影主见文学批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谓五花/又门,或者手巴这门设训一为影视基础知果,或者将计‘为影视作品分析课,甚至索性把它设计为影视作品又见摩课。问其故,都说因为缺乏一部比较成熟的教材作为设计程内容的依据。诚然,不拘泥于教材本应是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学的-勇原贝,同样一门课程也允许有与众不同的材受形式,但是,凡事总得有个规矩,不拘泥于教材并不等于不要教材,教无定法也并非随心所欲,不然,这些既缺乏目标规定性又缺乏讲授系统性的故法就会给该门课程的教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联系民族院校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在影视文学批评课的选材上可以突破教材指定的范例,进行影片分析时侧重选择一些有代表胜的反应民族生活的作品,这样对课程内容的灵活置能够以兴趣带动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简单化的问题,真正联系学生实际清况的教学探索很少。再次,影视文学教学的方式单调化。目前我们在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时,方式极类单攀调,基本忽视了影视文学独有的特点,而简单的将影视文学作品作为一般的文学作品来教授,导致影视文学作品独有的感染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能真正打动学生,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另一极端做法就是大量运用现代化媒付次影示教学内容,用观看影视作品代替文学作品的解读,用新技术代替对语言的,用图像和声音代替对文字的体认,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只停留在视听尧乡觉上,只满足于声像画面带来的直觉衫习惑,感官的愉悦替代了}胜层面的思考追问,以肤浅的感性内容替代了深度的生活体验,批变万丈了看电影看电主见剧,成了一种休闲交是乐活动。综上,影视文导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教学内容简单七、教学方式单调化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必要性的探究

1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教育除了加强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居文学样式的教学之外,还需要补充翻社洋血液。而影视文学的教学应该说是最有生命力的,它融合了文学、音乐亲留舀、美术、雕刻等多种艺术形态特点尸手力口上电脑合成等科技手段,无仑是画面的动感、质感还是音响效果,都是相当出色的。影视文学暑本本身来源于文学,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刁、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扦清,散文的意境,都为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营养。影视文学作品教学是实施语文综合活动的最佳平台。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清的共鸣;它可以让学生发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它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表演房论等方式来提高鉴赏水平。在影视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者阶导以提高,审美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艺术品位也随之逐步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胜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应该把影视文学作品澳女学方文在文学教育的卫匡璧慈位置。

2.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提高民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鉴赏影视文学作品质己指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又寸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斤欠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因而能夕读彭视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进行更深人的读解,并在址匕着鳌础上通过欣赏,受到美的感染,在心王里仁得到愉悦。这就说明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沪定的感受和积累,则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等目标京允无异于一纸空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就成了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原著刁屯和由此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鉴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人点。学生下门对原著小说的理解和我们对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其间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衫成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与经验素材积累,学生头脑当中会对影视作品的独特之处留下深刻印象,对人物形象的理助释更加彩磷夕火,特别提岁寸影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其对影视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等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通过影视文学扎七评教学来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刃见看影视作品已成为他们继学校教育之外最主要的受教途径之一,而观看影视作品对其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初步刃爹成影响重大,所以,他下门的邓昨誉行为必须受到正确的引导。而类似于笔者所从教的学校培育的大学生将来恰好是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们的教育者,即未来的中刁、学语文教师,其清感态度和价值劝职寸中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异绮与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提高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是一项有益于后展的、意义深远的事业。

四、影视文学批评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通过对民族院校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对他人关于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研究成果的借鉴,归纳出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影视文学批评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以简要概括为:观看与解读、扎叶乎与实侧劫大样层层递注、层层深人的环节,下面力口以展开论主。

篇5

通识教育(liberaleducation)在我国又被称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其最早是由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提出的。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潮的兴起,通识教育的概念也被再次提起,在张正兴所著的《论大学的素质教育》一书中,通识教育被定义为“大学本科课程中具有共通性、内容具有广度的部分,其包含试图为各学科学生提供一种应当共有的本科技能的有关课程学习。”[1]时代和地域不同,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也不相同。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关键元素,其包含专业教育以外的所有基础教育课程。相比于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知识领域技能的专业教育来讲,通识教育课程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基础性,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识选修课是指为进一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出发点、以实现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为落脚点而开设的课程,各大高校在此类课程设置上通常具有较大自。

二、影视文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内涵

图像时代充斥的今天,影像的功能与魅力超越了任何一个时代而进入了我们日常的真实生活之中。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阻挡图像时代的发展,电影和电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影视文学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高等院校的教育不能与时代脱节,否则将给我们的人才培养留下巨大的遗憾。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标志无声电影的正式诞生,而电视诞生远远落后于电影,于1936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影视文学是伴随着影视媒介出现之后而诞生的新的文学样式。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传统文学不同,远远落后于传统文学的发展,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它是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媒介的视觉文学,因此被称为“第五种文学样式”,作为文学脚本既依附于电和影电视剧的创作,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发展,21世纪以后各大高校顺应社会潮流,纷纷开设影视文学课。影视文学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其在学界并未有确切定义,我们通常所指的影视文学是一门“以探讨影视媒介与文学作品之间关系为重点内容的艺术形态”,其包含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再到影视媒介的全部转化过程以及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自身传播属性,具体内容涵盖已完成影视媒介改编的电视剧本、电影剧本、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等一切形式文学作品。简而言之,影视文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传统文学作品,还包括以影视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由此可知,影视文学教学拥有相对独立的属性,将影视文学课程植入到高校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影视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能通过观摩、动手操作等掌握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作品编导与拍摄、剧本写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践技能。

三、影视文学专业教育与影视文学通识教育

从总体来看,高校各个院系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教育”一次引入中国高等教育以前,我国的理工科院校甚至综合性大学课程体系中都没有开设文学课,只有部分高校开设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文学名家名作。而影视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进入大学教育体系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呈现汹涌澎湃之势。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各高校积极开设影视文学课程,高等教育中的影视文学课程,分为影视文学专业课程与影视文学通识课程。影视文学专业授课对象既包括影视专业本科生,还包括学术层级较高的研究生、博士生。而影视文学通识教育的对象则主要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或本科生。由此可见,影视文学专业课程同影视文学通识课程有着不同的对象和目标。影视文学专业课的主体是文学课程群,其中主干学科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学。影视文学专业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中文类基本知识,奠定文学基础,提高文学素养,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及较强的文艺编导能力。从目标角度而言,影视文学通识课“并非要求学生掌握某种专业技能,而是侧重于受教育者相关素养的提升,其同大学生科学素养、艺术素养、文学素养、心理素养、思辨素养的综合素养培养目标相适应”。由此可见,积极开展影视文学通识课程能够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艺术鉴赏力,从而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下良好基础。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综合型、能力型人才的关键。

四、影视文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逐渐加快,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大学教育不仅要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型人才,更要培养出知识广博、有创新思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课程设置不应只满足于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应兼顾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了解,以此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目前大学教育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化,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所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设立各学科专业的通识课程来改变以前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和专门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影视文学通选课的设置,不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人文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学术价值观念。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胸怀人类的有修养的优秀人才。大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让他们懂得社会、哲学、文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常识。文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文学通识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大学影视文学通识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紧密时代的前进步伐,从更高的角度和以开阔的眼界去认识世界。21世纪以来,影视文学课程在各个高校开始普及。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仅限于在重点大学的中文系内部开设,由于政府的推广和重视,九十年代在更多院校的中文系和文科院校开设,全校性的影视文学通识课普及发生于本世纪初。她经历一个从重点院校到一般院校,从中文系到全校,直至近几年尤其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和一些重点高职院校也慢慢开始普及。高校影视文学通识课的开设实行“分层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与影视专业或文学专业相近的教育模式和作为全院公共选修课的影视素质教育模式。为了兼顾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目标。根据不同院校影视文学课程开设的调查结果,总结出影视文学通识课的不同教学模式:

(一)文学院影视文学通识教育

近年来由于影视艺术尤其是电视剧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影视艺术对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先锋作家,还是当红网络作家,他们的创作都收到影视艺术这一视觉文化的强大冲击和影响,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因此,在文学院开设影视文学通识课非常必要,文学院的影视文学通识课可以作为文史课程的一个补充,可以拓宽文学院学生的视野。因为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形式,其文学性乃影视艺术之根基,在文学院开设影视文学课,当然得充分重视文学性,着眼于中外文学名著改编影片的观摩与讲解等等,以不同的视角来开拓文学院学生的文学知识,对专业学习也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艺术学院影视文学通识教育

在影视文学的教授中简化影视艺术理论课的说教,重视镜头语言的运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DV拍摄作品,这样通识课的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既完成了影视文学作为素质教育课对通识教育的普及,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学以致用,多方面受益。

(三)工商管理学院影视文学通识教育

教授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手段,结合专业特点,侧重讲解一些电影和电视营销宣传手段,影视艺术与商业的紧密联系,讲解一些商品如何在影视作品中推销,此外,影视作品中启用一线演员的名人效应,不同的商业产品在影视艺术中的特写镜头,用经典电影作品中易于唤起大众记忆的某些镜头来做宣传,影视作品的成功本身附带丰厚的商业附加值,比如《泰囧》、《港囧》的高票房,引起了泰国和香港旅游的热潮,增加了泰国政府和香港政府的经济收入。同时还适当涉及影视片中植入性广告的运用,电影经典台词对影视广告等等。影视艺术作为大众文化产业,其巨大的商业投资当然希望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这也是商业电影备受商家关注的原因。

(四)全院性质的公选课影视文学通识教育

全院性质的公选课教授对象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年级的不同专业,学生呈现多且分散的特点,教学方式上采用大众化的素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上以名篇赏析为主,作品选择以经典影片与当前大众化的热点影片相结合,艺术片与商业类型片相结合,重视热点作品的观摩与现象的讨论,比如学生感兴趣、网上点击率非常高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何以笙箫默》、《甄嬛传》、《步步惊心》、《小时代》系列、《杉杉来吃》等等,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80后、90后的演员或网络红人纷纷“触电“当导演,而且非常成功。

五、结语

篇6

(一)网络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天然暗和

影视产业的快速扩张和网络小说热潮的持续升温,让网络文学和影视剧制作的产业化、商业化得到很大的提升。网络小说用文字讲故事,通过网络与受众进行互动;影视作品用镜头讲故事,透过荧屏传递到受众面前。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他们都是讲故事的文艺活动,都得通过一个中间媒介与受众进行交互。这样的属性决定了它们间相互融合的可能性。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决定了他们在创作取材和价值取向上的天然暗合。网络文学的创作往往由非职业作家完成,这些非职业作家大多都是70、80和90后,影视作品消费的主力军也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选择有同样生活背景的作家作品进行改编自然会得到消费主体的关注,影视剧中鲜活的生活表现手法和贴近普通大众心理的桥段设计会和观众产生共鸣。电视、电影,常常被人们视为具有针砭时弊,反映当下人们生产、生活作用的媒介,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制片方选取现实主义性强的网络文学进行改编,网络小说和影像表达间的这种暗合,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便利。

(二)市场选择

精英文化在市场上的溃败直接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兴起。而影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的运作机制下、“在国内影视创作长期遭受‘千金难寻好剧本’困扰之际”,网络文学实现其影像化的传播“比制作一般的影视作品拥有更加生后的观众基础,从市场占有上就已经赢得了先机”。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消费性是其最大的特征,网络文学与影视制作间的暗合,符合快餐时代的娱乐、消费精神。2003年开始,文学网站便开始实现了自身的商业化运作,在“快餐”时代和产业链经济效益的共同驱力下,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已得到显而易见的市场支撑。

二、网络文学影像化的利弊

(一)生成成熟的类型化创作

网络文学多类型题材的发展,为中国的影视作品类型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众多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当中,宫廷剧作为中国电视剧的常规类型值得关注,该类型作为一种原发类型,也衍生出许多的亚类型。而在电影方面,爱情题材的文艺片更是成为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一大主打类型。回顾近几年的电视剧创作,宫廷剧作为一种常规类型依旧占据着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近几年,《后宫甄嬛传》《美人心计》《倾世皇妃》这类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影视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和良好的口碑,《后宫甄嬛传》尤其更甚。随着这一类型的发展和成熟,一种继发类型的穿越宫廷剧横空出世。《宫》《步步惊心》亦是这类宫廷剧成熟发展后的衍生之作,这种亚类型拓款了影视创作的视域,为宫廷剧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在电影方面,年轻人作为影院观影的生力军,选择都市情感和青春爱情题材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切合年轻人的观影期待。而这类网络文学的改编对制片成本要求较低,风险也较低,电影人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出发,选择这一类型进行改编合情合理。《杜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是网络文学影视化的成功之作,都市情感题材的影片在这样的市场支持下必定会得到长足发展。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必将极大的促成影视作品类型化的发展,由此生成的类型化创作,为中国影业形成自身的稳定主打周期提供了基础,这对于促进电视、电影工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网络文学自身文本内涵的删减

篇7

【关键词】网络文学 影视改编

网络文学的高性价比激发影视制作公司的关注与投入

自从2000年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后,具有高人气的网络文学作品便成为众多影视制作公司争夺的目标。然而,在高调的版权争夺宣传大战背后,不能掩盖的是一部部在网络,甚至在图书出版领域大获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影视领域频频遭遇“滑铁卢”。无论是开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之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亦或是曾经引起一股“遗忘”热潮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都摆脱不了同名电影票房失败,同名电视剧收视率平平的结局。

这一“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陷入了某种低潮,直到2007年华映电影高调购入盗墓小说《鬼吹灯》的影视改编权,近两年来,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又一次形成热潮。网络文学相对低的版权费和高人气所形成的性价比激发了影视制作公司的投资热情。网络文学的性价比体现在其相对低的版权费和高人气所形成的综合效益上。勿庸置疑,一部好的剧本对于影视作品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知名作家和编剧的版权费较高,一般作家与编剧的创作质量相对较低,因此,网络文学为影视制作公司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或者说新的方向,即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获得已具备广泛受众基础的作品。

网络文学在网络阶段就已累积了较高的人气。虽然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在很多方面与知名作家和编剧的作品有一定的差距,但高点击率背后的强大读者群,以及由此产生的话题效应与关注度却有效地缩小了这一差距。此外,网络文学的创作是一个极其动态的过程。从作品开始在网上到结束,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的变化,甚至最后的结局安排无不渗透着读者的影响。最为直观地体现了读者的喜好,受众的审美期待,这正是影视制作公司求之若渴所在。

理性化运作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日益成熟

在影视制作公司与网络文学原创网站的共同推动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在近两年形成新一轮的热潮可谓是顺理成章。同时,与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早期发展相比,这股热潮显得更为理性和成熟。为了避免相当一部分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在实际播映中的反响平平,影视制作公司在对网络文学作品的选择和运作方式上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措施,这也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呈现出新的倾向与特点。

篇8

关键词:影视资源;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应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汉语,初中语文课本内所选用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相较于文学名家深厚的知识储备与文学功底,初中生的文学修养水平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初中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尝试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影视资源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语文。

一、影视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初中生正处于爱玩、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而印刷成了文字的初中语文课本显然不能适应学生此时的喜好特点。汉语是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都能流利使用,这让学生对学习汉语知识失去了兴趣。因此,学生对学习初中语文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影视资源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于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喜好特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十分反感~语听写。但这又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播放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与参赛选手一起答题,提高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二、影视资源在促进学生理解难点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选文都是作者在体验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后有感而发所做的。但这些文章的深意对于人生阅历和文学积累不足的学生来说,就变得很难准确把握了。如果只靠教师教学过程中口头讲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配合影视资源的优势,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调动,可以营造生动、多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所感悟和理解。例如,在七年级所选课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亲人,特别是如文中作者一般与母亲的生死离别,就很难体会作者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篇文章,对于课文教学重点“怀念的内涵”无法深刻领悟。同样,没有为人父母的体验,学生对于文中作者的母亲最后所说的“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未尽话语的含义也很难准确理解把握。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给学生播放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让学生跟随电影体验一段与至亲的生死离别,听作者娓娓道来亲情的珍贵。通过对影视资源的运用,就可以让这堂原本教师教学困难、难以理解的课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三、影视资源在增加学生阅读量中的运用

开卷有益,但初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大,鉴赏能力有限等因素,使他们无法高效获取合适的学习资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涵盖广泛的特点,给学生观看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给学生观看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的,每年开学定期播放的大型公益类节目《开学第一课》。通过嘉宾对亲身经历活灵活现地讲述,很容易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再如,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影视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笔下的《安塞腰鼓》。此外,还可以给学生观看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世界名著《飘》等作品,让学生以“快餐”般的形式广泛涉猎文学巨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影视资源在扩展学生写作能力中的运用

写作是试卷中占分比例最高的一部分,但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困扰语文教师的教学难题。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会存在教学形式枯燥、学生厌学情绪明显等问题。通过使用影视资源,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习作表达空洞,没有实质内容等弊病。例如,教师给学生播放音乐歌曲的MV,让学生描写MV中的画面。通过这种描写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描写表现能力,同时在点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可以穿插讲解渲染、白描等写作方式,讲授如何将镜头语言和文字进行转换,表达所见所闻。经过一段时间的习作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功底,这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话题性的影片或名人演讲,让学生阐述自己观后的见解,练习学生表达论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影视资源中具有许多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优点可以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的优势,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从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影视艺术;综合性;审美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吸收了多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集于一身,从而具有巨大的美学魅力。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把这些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同化和吸收,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自身新的特性,使之成为一种时空综合的独立的视听艺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美学特征绝不仅限于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汇,这种综合性突破了艺术学的层次,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性,体现为再现性和表现性的统一、纪实性和抒情性的统一、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使得影视艺术成为迥异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门独立艺术。

一、影视艺术与戏剧

影视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戏剧既是一门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导、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历史的渊源来看,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出现了以梅里爱为代表的戏剧电影学派;我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也是“影戏”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戏剧化电影美学观更是一度风靡世界银幕。影视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其成长初期,都曾从戏剧艺术中吸取了许多营养,不仅借用戏剧的创作题材和戏剧表演经验,而且将戏剧性矛盾冲突与戏剧性情景纳入作品之中。时至今日,虽然影视艺术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仍有着不解之缘。一些影视作品的编导、导演、演员,或者来自戏剧舞台,或者两栖于影视和戏剧艺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戏剧式结构方式更适应于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因而在国产影视艺术作品中,它都将作为一种传统样式长期存在下去。但影视艺术毕竟不是戏剧,与戏剧相比,影视艺术自由转换的时空打破了戏剧舞台的时空局限性,影视演员自然、真实、生活化的表演取代了戏剧演员舞台程式化的动作,从而使得影视艺术能够更加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

事实上,电影是搬上银幕的戏剧,电视是搬上荧屏的戏剧。舞台、银幕、荧屏都是戏剧人物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不同之处仅仅是,银幕、荧屏比起舞台的空间更宽阔,机动的余地更大,布景与活动场所可以不受狭窄舞台的限制,能够充分地利用真实的生活环境,它给人物提供的环境和背景,比起舞台布景的人工痕迹更少,银幕、荧屏表现的内容和矛盾斗争的活动场所,更具有真实生活的性质。但是,戏剧影视人物矛盾斗争的基本行为方式及其产生的戏剧性,并不因此改变,甚至由于获得比舞台更有利的施展余地而显得更优越。因此可以说,戏剧的本质特性并不因为活动空间转移到银幕或荧屏而改变,电影、电视并不因为离开舞台而失去戏剧的本质特性。因此,戏剧、影视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

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影视艺术从文学中吸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与叙事手段。文学融入电影、电视,构成了影视艺术深厚的文学基础。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对影视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电影向诗歌学习,产生了富有抒情性的诗歌电影,如《城南旧事》《黄土地》,前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号》,美国的《金色池塘》,日本的《远山的呼唤》等;电影向散文学习,从而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如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等;电影还吸取小说的手法与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小说电影,如前苏联的《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等。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类似于我国的章回小说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已成为我国广大观众家喻户晓的优秀电视艺术作品。

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与影视艺术基于叙事之上的相通,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转化,使影视在成为独立艺术之后,仍然需要从文学中汲取营养,而文学也因借成熟影视艺术的推动,自觉地凸显其“电影性”而日益丰富着自己的叙述手段。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小说是在一个个词语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荧屏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这使文学和影视艺术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叙述复杂而连续的社会生活。

三、影视艺术与音乐、舞蹈

影视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影视艺术从音乐中汲取了节奏与感染力,使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音乐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形式,大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硝烟纷飞的上甘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使人们想起冰山上的来客;《牧羊曲》把人们带进了天下闻名的的少林寺;经典的电视剧插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等更是久唱不衰。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歌曲,这些影视作品是否还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是否还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像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近年来,各种大型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更是吸收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各种艺术特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民族特色鲜明、气氛浓烈欢快,受到了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年一度的电视春节晚会已成为我国人民春节期间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突出表现了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巨大魅力。这种巨大的感召力也正体现了电视艺术的综合优势。电视艺术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在近年来风靡全世界的MTV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它为音乐作品配上了快节奏的画面集锦,具有极强的听觉冲击力和视觉表现力,体现出现代影视综合艺术的巨大魅力。

四、影视艺术与绘画、雕塑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汲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绘画对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的独特处理以及如何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尤其是强烈的造型意识,为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影视画面如同绘画、雕塑、摄影一样,既是以造型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又通过造型性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如电影《黄土地》采用一种深黄的色彩基调,表达对我们这个民族和这块土地的眷念之情,这部影片的画面上五分之四是黄土地,五分之一是蔚蓝色的天空,天边地平线上有几个小人物正弯腰拉犁,通过这种十分独特的画面造型体现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红高粱》则采用一种大红的色彩基调,影片中的红高粱、红头巾、红绣鞋、红袄、红裤、红酒……大片大片的红色在画面上闪耀,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以红色为主的基调赋予这部影片生命色彩与酒神情绪,成为抒情表意的造型视觉符号。

五、影视艺术与摄影

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摄影的出现,也就不会有电影和电视的诞生。自从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在技术与艺术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对后来出现的电影和电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影视艺术中的摄影师是影视画面的主要创作者,是摄制组的重要成员,他的任务是通过运用摄影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充分发挥电影摄影和电视摄像的纪录功能、造型功能、表意功能。摄影师的作用除了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描绘环境、烘托气氛、刻画细节外,还通过摄影造型和表意功能直接参与创作。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影视摄影师的艺术是影视绘画艺术,摄影师是真正的影视绘画艺术家,以非常鲜明、真实而富于表现力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影片中各个镜头的思想和内容。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做到声画相融,有虚有实,有藏有露,视觉和影视作品设计的关键在于必须具有一个个性化的视觉解读。影视作品视觉化过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包含有影片思想或剧本精神的画面,为影视作品创造一个整体的画面基调。《英雄》选择的是旖旎奔放的自然景观和沉稳厚实的秦王宫,空间横向调度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浓墨重彩的气氛渲染和造型视觉的张扬,营造了一种历史气度与人物的英雄悲歌。《无极》作为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影片,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时空写意,使得影片带有一种神秘虚无的诉求语境。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等审美特征。影视这一艺术门类的各种形象都是在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中,通过造型而表现出来的。影片的整体形象结构、情节发展的顺序、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动作,都是由导演构思而形成了一套连贯的绘画处理。形象的各个场面在胶片上构成画面,乃是摄影师艺术创作的成果。摄影师,这个掌握着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活动的电影绘画的表现手段的艺术家,其任务就是把影片的内容作为许多活动的绘画构图――肖像、室内景物、战斗场面以及群众场面,在胶片上表现出来。现代影视编导在构思时,不仅要善于汲取美术、戏剧的特长,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声画可融性传统艺术如绘画艺术等,也要借鉴影视艺术的这一特点,进一步用画面和声音来塑造和完善绘画艺术,形成视觉和听觉统一和谐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

总之,影视艺术通过综合性美学特征吸收了各门艺术的精华,并将这些艺术元素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声画结合而获得新的特质,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友循.影视与影视鉴赏[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一)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

影视艺术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中,人们生活的苦与乐都会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得到反映。所谓的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高度融合,影视音乐能够以抽象、概括的思维来体现影视的中心以及主题思想,从而赋予影视艺术崭新的生命力。分析众多的影视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古典的交响乐一直以来是影视作品中常用的音乐,在不同年代的影视作品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像动画片《猫与老鼠》中,不仅实现了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而且也实现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在广袤的音乐时空中,持久绵延的音乐与瞬时音乐是影视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种音乐风格各异,从它们不同的音乐风格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多种的社会形态,像冯小刚导演的作品《夜宴》,那种轻慢的音乐与血心屠杀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伴随着屠杀场面的不断推进,音乐也有轻慢的古典旋乐转换成钢琴乐与交响乐的激烈撞击,期间强烈的视觉画面也与音乐交融在一起,彰显了影片中高贵的女性色彩以及皇权主义。纵观当前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意识到音乐与画面影视艺术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音画综合效果已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的观众已在不知不觉间接受着这种融合艺术所带来的影响,在不觉间被具有光影的画面以及流动的音乐所吸引。经典影片中的《出水芙蓉》与《音乐之声》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观众的好评,那究竟是什么因素感染、感动着观众,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事实上,这种感染力来自影视画面与音乐艺术相结合而带来的特殊魅力。

(二)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融合

音乐与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二者都可以展现人类真挚的情感。一方面音乐能够激发人类对文学创作的灵感,给予人们无尽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文学是音乐创作的基础语言,能够表现音乐的主题。中国的何战壕、陈钢将文学作品《梁祝》改编成了小提琴协奏曲,西方的柴可夫斯基将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了交响乐幻想曲,这些都是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融合的典范。人生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人生中总会有精彩与低沉的旋律,而这些旋律正如乐章中的插曲,或者是几个跳跃的音符。尽管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存在有一定的差别,但正是二者之间的差别,才使得二者融合起来更具有魅力。文学与音乐都属于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艺术是具有共性的,文学艺术以及音乐艺术正是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以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与方式,如若将这两种艺术融合起来,相互借鉴、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那么无论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讲,还是音乐艺术的角度讲都会收到良好的功效,可以说二者的结合,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歌曲便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最好典范,歌曲吸收了二种艺术的特点,很好的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体验。从一定程度上讲,音乐表达的情感比较抽象,但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而文学则相反,文学表达的情感细腻,但是生动性差。如此看来,用音乐渲染文学,用文学来解释音乐,实现取长补短的效果是创作歌曲时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三)音乐艺术中各种表现形式与风格的混搭

在音乐艺术中,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器乐、声乐、旋律音乐、节奏音乐、古典风格、民族风格、流行风格等等,各种表现形式的混搭与风格的混搭已成为新媒体时代环境下音乐艺术的趋势与潮流。在多个平台中显现出这一“艺术混搭”。比如歌曲演唱与节奏音乐的融合成为说唱艺术,民族风格与流行音乐混搭成为新民歌的新体裁。在综艺晚会与一些大型艺术展演中,电视导演也纷纷尝试应用各种混搭形式来丰富屏幕。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