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趋势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新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新趋势

篇1

1农业经济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有两个较为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从2014年各省农业生产总值的数据来看,农业生产总值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山东、河南和江苏。这三个省份全部位于黄淮海平原上,不仅农业资源优越,而且地理位置良好。在看农业产值排在倒数前三名的,分别是、青海和宁夏。这三个省份地处高原荒漠地带,农业结构单一,而且技术也相对落后。

2大数据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大数据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就2014年农业发展大数据显示,全年粮食产量60710万t,比上年增加516万t,增产0.9%,全年肉类总产量8707万t,比上年增长2.0%,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t,比上年增长4.5%,全年木材产量8178万m3,比上年下降3.1%,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32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3万hm2。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肉产品增产和水产品增产的速度要远远高于粮食产量的增速。木材产量的下降说明一个问题,即生态可持续林业发展有所成效。

3农业经济发展新趋势

3.1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作用愈发明显。在市场需求的调节作用下,我国农业开始走向商品化。就大数据分析得出,从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中粮食作物占比一直处于绝对优势,但是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经济作物的占比已经远超粮食作物,而且即便是粮食作物,目前也在向商品粮方向发展。在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下,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相继建立起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品谷物农业基地。

3.2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据数据显示,山东省的农业总产值之所以位居全国第一,是因为山东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达到了97.3%,在高机械化程度的帮助下,山东的农业经济走上了快速的发展道路。不仅是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几个身份,其机械化程度也都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其机械化程度在呈逐年上涨趋势。

3.3生态农业比重增加随着农业发展生态问题的逐步显现,国家对于生态农业的建设更为重视。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生态农业比重逐年增加。由于目前我国生态农田、生态园林、生态牧场等生态农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使得生态农业经济比重在农业经济中稳步上升。

3.4农业综合化发展方向显著我国未来的农业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发展综合立体农业,使得农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各个省份不仅在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在积极进行综合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珠三角地区的桑基塘农业模式、西北传统牧区进行的耕种与畜牧结合的农业模式,都是农业往综合化方向发展的实例。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复合型企业;新趋势

一、复合型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复合型企业是指其某种特定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在销售市场上占据稳定的份额后,不是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大,而是通过围绕其核心技术继续投资并研发其他种类产品的企业。它在每种产品上进行专业化生产,又在相关的多种产品上拓展市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复合型企业一般建立在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产品从某一种类拓展到另一种类都是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的。

第二,企业创造的是产业链效益而不是规模效益。当企业的产品已经占领稳定的市场份额,面临继续扩大规模生产,还是选择将核心技术延伸到相关产品,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谋求发展时,企业选择的是通过缩短产业链来减少中间成本,通过在多种产品上延伸核心竞争力来抵御金融风险。

第三,企业同时具有专业上和整体上的优势。从专业上看,企业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中都进行创新和研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从整体上来看,企业沿产业链进行了核心竞争力的延伸,通过生产多种产品,降低了产品种类单一的风险性。

二、复合型企业的发展

1 我国复合型企业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复合型企业的发展

该阶段主要是建立复合型企业集团。企业开始在模仿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吸收、消化并加以创新,进入复合型经营的探索阶段。此时,企业集团产品种类逐渐增加,但是技术竞争力仍然缺乏,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

(3)20世纪90年代我国复合型企业的发展

此阶段主要是建立中小型复合型企业,目标是创造规模效益。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开始向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产品附加值转变。

(3)21世纪初我国复合型企业的发展

本阶段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发展核心技术及创造产业链效益的基础之上。科学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人才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通过产业链的缩短和核心竞争力的延伸来达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现。

2 典型复合型企业举例

(1)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创立。2003年前主要生产电池,其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镍电池60%和锂电池30%的市场份额。在此基础上,比亚迪于2003年跨行业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并利用在电池行业的技术优势生产双模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将电池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到汽车行业。如今,比亚迪已经成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代工业务下滑时,比亚迪汽车业务已经成为二次充电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有力支撑。截至09年6月30日,汽车业务份额占整体营业额的比例从2008年上半年的31%攀升至2009年上半年的55%,首次超越二次充电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成为比亚迪股份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

比亚迪的成功是自主创新的成功,也是选择复合型生产的成功。在电池生产具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后,把电池的核心技术拓展到汽车生产上,实现了两种产品的纵深发展,从而减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云南白药集团

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前身为云南省医药公司,成立于1951年,隶属云南医药集团,是一家县有50余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中药止血散剂”是云南白药的传统优势领域,但是只在“创伤药”领域发展,年销售额只有2亿多元。1999年,云南白药集团开始瞄准中国的小创伤护理市场,推出了自己的“白药创可贴”,因其具有消毒杀菌功能并能使小伤口更快地愈合,迅速打破了由强生公司的“邦迪”品牌一统市场的市场格局。云南白药于2004年推出以“防治牙龈出血”为主要诉求点的白药牙膏,独特的定位及医药领域积累的品牌效应,使得白药牙膏迅速赢得了一批忠实用户。

云南白药集团复合型经营的成功,始终离不开医药的根基,也正是围绕这一核心技术,适时推动相关产品的拓展,促进了云南白药集团的迅速发展。

三、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复合型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复合型企业实现了多种产品的纵深发展,从而减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二,拥有核心竞争力成为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复合型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从而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

第三,产品种类的拓展逐渐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复合型企业围绕核心竞争力适时发展相关产品,有助于实现核心竞争力在相关产品上的延伸。

第四,缩短产业链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复合型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将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整台到一起,降低了采购和销售成本,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一、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是必然的趋势。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不仅能满足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也将会加快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经济效益的产生,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转资金,使企业实现高效率的资金周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经济管理思想和企业组织实现了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管理思想和组织一定要跟得上。经济管理思想由传统的不顾企业其他生产目标、也不顾企业周围生产环境变化的单一的管理思想转变为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思想。这种理念开始考虑到经济管理活动的进行要与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目标相挂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管理活动要符合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企业管理总体理念。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指的是管理组织的不断完善和运用工具的现代化。

(二)经济管理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将各项经济指标纳入客观经济规律的程序化活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管理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和更新。各种更新后的经济管理软件的运用,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吸收和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仪器以及通信设备等等,使得经济管理活动得到了有效、及时的调控和指挥,从而也大大增加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可以说,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这些具体内容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它们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要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综合抓起,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三)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专业化。不管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还是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都是企业最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发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的程度是由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民主化政策决定的。只有民主化政策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用户企业组织的各种决策。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离不开国家对民主化的强化和具体政策的实施。企业组织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只有了解了经济理论、法律法规和经济管理原理,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的各个决策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正确分析,也离不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高投入研究,更离不开国家对民主化的重视和实践。通过国家不断的将自己的国情与国际公认的经济标准规则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先进经验,才促进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上的现代化进程。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的途径

(一)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我国经济在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实际国情,由于社会生产力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了管理水平的差异。而且由于多种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共存,这也为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以实际国情为出发点,参考国际公认的标准,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

(二)国外先进工作经验的借鉴和运用。首先,不能随意就丢弃我国多年的经济管理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也将是搞现代化管理的参考对象,要认真甄别,汲取精华,舍弃糟粕,而不是全都丢弃不用。其次,对于国外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也要认真借鉴,但不能一味全部接受,要结合实际国情,消化和理解对我们适用的国外的技术和手段,例如:电子计算机的预测技术、信息加工和处理技术,这些都是管理现代化必需的技术。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趋势。传统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型,命令是由上至下,权威的主要基础是管理职位,维持权威的指挥链是重要的管理原则。这种组织结构限制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知识成为最重要资源的条件下,必须让员工参与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就会摧生出在结构上分散而又被信息和技术紧密连结的自我管理型的网络组织,这种组织形式结构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而呈扁平状。

(二)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的民主化趋势。企业的扁平化结构导致现在企业的决策中心发生了下移趋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集思广益,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团队合作化趋势。团队协作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管理的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团队。这种团队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而组成,并且依据任务的变化需要,对团队进行快速而有效的重组。

企业的发展已经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他们现在创造的是一个虎狼结亲,赢得共赢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企业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来达到合作。在企业内部,同样也是如此。鼓励企业经济管理团队的合作,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会倾尽所有的来为这个团队工作和贡献。这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共享,让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四)企业经济管理人本化管理趋势。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缺乏专业的技术员工,使得企业经济管理进程缓慢且低效。而科学管理则使企业实现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率运作,科学化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通过实现人本化管理来提高企业中员工的创造性劳动效率。企业要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员工的需求,关注员工的生活状态、心里以及身体状况等,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

人本化的管理就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真心实意的去工作,去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目前,人本管理理念正在被企业认可和采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深化。

(五)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转变的趋势。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中,软件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原来以“人、财、物”等为核心的硬件管理的地位。软件管理就是管理 “知识”和“经验”,把知识和经验变为有利于企业和组织发展的资源。丰富的知识理论及经验是优秀的管理制度的命脉,只有通过对这些理论和经验的不断整合,不断创新,企业和组织才能不断良性健康、充满活力的发展。

(六)企业经济管理的专业化管理趋势。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武器,同样是改变企业命运的有利工具。企业为了面对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将企业管理的重点从人、财、物等硬件转向为企业员工的学习和知识增加上。专业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知识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的精华部分。所以,企业开始逐渐注重对员工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培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拓宽他们的知识,为工作中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七)企业经济管理的消费者导向趋势。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也经历过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真正摸爬滚打后用脑筋进行冷静思考过的企业才会发现,消费者才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一切源头。在企业整个运营的过程中,消费者才是第一位的,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企业的技术和生产者固然重要。但是最终决定企业盛衰的仍然是消费者。所以,目前企业的管理逐渐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

(八)企业经济管理的沟通方式开始出现了网络化趋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企业经济管理上也实现了网络化的沟通趋势。网络沟通既提高了企业员工之间的工作与沟通效率,又增加了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频率,能够有效的实现决策重心的下移,充分体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民主化。网络沟通拓宽了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机会。网络化的沟通方式,能促进企业和组织内部进行良好的交流。

四、结语

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既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员工本身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现代化就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设备,改掉企业经济传统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陋习,采用各种先进的方法,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先进的经验。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民主化趋势、人本化趋势、团队合作化趋势、消费者导向趋势以及沟通网络化趋势都是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都需要企业从各个方面去努力,将这些趋势努力的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

在我国,要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就要结合实际,改掉陈规陋习,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采用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推广各种先进方法,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渠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充分做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陈悦.经济管理的现代化[J].经营管理者,2012年06期.

[2] 蔡毅.管理到底干什么[J].企业管理,2010(2).

[3] 张孟航.浅析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进程[J].经营管理者, 2010(07).

[4] 蒋苏兰.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探析[J].现代商业,2011年14期.

篇4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1管理观念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对于经济管理现代化而言,管理观念的现代化是其核心和基础,同时也是保障管理组织现代化和管理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前提。不同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现代化管理的柔性化及和谐化是经济管理的必经途径,也是经济时展的新趋势。

1.1管理观念的柔性化

刚性管理理念是传统管理思想的管理标准,主要是通过制度及纪律的约束和控制进行管理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员工主要处于被动地位,通过上级的指令进行实践操作,传统的管理思想既有有利的一面,对于纪律执行程度上起着令行禁止的作用,但是就提高员工积极性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使员工丧失了基本的主观能动性,对创新管理方法上造成了障碍,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此背景下,知识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要给予其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此更好地促进发展。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据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运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方式进行柔性管理,为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柔性管理观念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能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制定灵活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现代化管理理念。

1.2管理观念的和谐化

要想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就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领导者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和谐发展的视角创造价值和效益,并时刻了解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和谐发展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的标准,同时也是其体现市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全面宣传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自身价值,从而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此外,管理观念的和谐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化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以此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使员工对企业具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2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相比于管理观念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管理的组织保障。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管理组织方式民主化是管理组织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2.1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

金字塔型管理组织结构是传统管理组织结构的基础。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形式是逐层进行的,命令决策从高层逐层下发到基层,最后由基层操纵执行,在此过程中,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降低了员工的创新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减少管理的中间层次,对减少多层次的管理模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对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可以通过扁平化组织结构进行迅速决策,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总而言之,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2.2管理组织方式民主化

现代化的管理组织方式更加民主化,从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非民主化管理的形式,经济管理的民主化能够很好地处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其突出且独有的优势就是促进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进步,为企业内部的稳定健康管理做好基础工作,有助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此外,民主化管理组织形式可以在发生问题时集思广益,发挥广大员工的集体力量,进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日常工作中,企业领导要与员工保持沟通和联系,做到平等待人,争取获得员工的信任,在工作中形成一种默契。管理组织方式的民主化是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有效保障。

3管理文化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新趋势

21世纪以来,我国正式进入了文化管理的时代,也是文化致富时代,对于企业而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管理文化的现代化为企业注入了较强的生命活力,只有以人性化管理文化为基础、以个性化管理文化为突破,才能使其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平台,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管理文化的现代化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3.1以人性化管理文化为基础

以人为本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人性化管理得到大力提倡,在多种经营方式中都有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展开的,以人性化管理文化为基础,使管理更加贴近实际、更加人性化,继而激发工作潜能,提升工作效率。人性化管理方式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地位,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将个体意识转变为集体意识,将企业发展目标变为员工的工作目标,从而激发企业管理文化发展的动力。要想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支持员工、发展员工,尊重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积极听取广大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尽最大所能为员工提供所需资源和信息、文化,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此增加其安全感,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引导员工不断进步发展,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3.2以个性化管理文化为突破

企业文化的创新性是企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个性化管理文化为突破,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文化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凝聚力。首先,要制定企业发展目标,以文化谋发展,突出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气质,以个性化差异在同行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其次,确立个性化的企业知识价值观。个性化的知识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时也是经济管理制度文化层面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发展新趋势中占据重要地位。

篇5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一、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其实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也符合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将会加快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经济效益的产生,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转资金,使企业实现高效率的资金周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经济管理理念和企业组织实现了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由传统的不顾企业其他生产目标、也不顾企业周围生产环境变化的单一的管理理念转变为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这种理念开始考虑到经济管理活动的进行要与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目标相挂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管理活动要符合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企业管理总体理念。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指的是管理组织的不断完善和运用工具的现代化。管理组织可以分为宏观调控主体和微观管理组织两个。

2、经济管理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管理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和更新。各种更新后的经济管理软件的运用,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吸收和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仪器以及通信设备等等,使得经济管理活动得到了有效、及时的调控和指挥,从而也大大增加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3、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专业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最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发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离不开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民主化政策。只有民主化政策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用户企业组织的各种决策。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离不开国家对民主化的强化和具体政策的实施。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企业组织实现现代化的一大标志。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对经济理论与政策、法律法规、生产技术和经济管理原理有了深入的掌握和了解。才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的各个决策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正确分析,也离不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高投入研究,更离不开国家对民主化的重视和实践。通过国家不断的将自己的国情与国际公认的经济标准规则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先进经验,才促进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上的现代化进程。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1、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的民主化趋势。企业的扁平化结构导致现在企业的决策中心发生了下移趋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集思广益,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企业经济管理人本化管理趋势。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缺乏专业的技术员工,使得企业经济管理进程缓慢且低效。而科学管理则使企业实现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率运作,科学化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通过实现人本化管理来提高企业中员工的创造性劳动效率。企业要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员工的需求,关注员工的生活状态、心里以及身体状况等,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人本化的管理就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真心实意的去工作,去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

3、企业经济管理的专业化管理趋势。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武器,同样是改变企业命运的有利工具。企业为了面对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将企业管理的重点从人、财、物等硬件转向为企业员工的学习和知识增加上。专业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知识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的精华部分。所以,企业开始逐渐注重对员工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培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拓宽他们的知识,为工作中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4、企业经济管理的消费者导向趋势。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也经历过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真正摸爬滚打后用脑筋进行冷静思考过的企业才会发现,消费者才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一切源头。在企业整个运营的过程中,消费者才是第一位的,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企业的技术和生产者固然重要。但是最终决定企业盛衰的仍然是消费者。所以,目前企业的管理逐渐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

5、企业经济管理的团队合作化趋势。企业的发展已经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他们现在创造的是一个虎狼结亲,赢得共赢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企业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来达到合作。在企业内部,同样也是如此。鼓励企业经济管理团队的合作,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会倾尽所有的来为这个团队工作和贡献。这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共享,让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6、企业经济管理的沟通方式开始出现了网络化趋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企业经济管理上也实现了网络化的沟通趋势。网络沟通既提高了企业员工之间的工作与沟通效率,又增加了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频率,能够有效的实现决策重心的下移,充分体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民主化。网络沟通拓宽了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机会。

篇6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新趋势;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748(2015)23-0112-02

作者简介:李博(1969—),男,黑龙江安达人,大专,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引言

在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已经开始以满足目标消费群体需求为核心。在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管理模式、方法和领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企业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促进国内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1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1.1可持续营销理念的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获取短期性利润。所以,过去的市场营销工作总是围绕着短期的销售业绩开展,关注商品在短期内的销售情况。而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往往显得急功近利,并且无法打造出企业的特色。但是在新经济时代,市场的宏观环境已然发生改变,使得经济发展开始围绕着满足消费群体需求进行。在这一背景下,可持续营销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要求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进行市场营销新思路的创建。而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一些企业也开始注重培养长期性客户群体,并且开展广泛的合作,以便完成营销资源的整合和营销关系的培养[1]。

1.2系统化营销模式的发展

旧经济模式下的市场营销一般采取的零售方式,多数中小企业并不注重采取整体化市场营销策略。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企业往往注重一时的得失,通过采取短期性市场营销策略获得更多的短期利润,却忽视了这种利益获取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到了新经济时代,可持续营销观念的提出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系统化营销模式。为了使企业获得整体性和长期性的发展,不少企业开始放弃采取短期盈利的营销模式,以至于一系列风格各异的营销模式得以形成。

1.3柔性营销管理的发展

刚性化的市场营销管理手段是过去主要使用的营销管理手段,并不注重营销队伍内的沟通与合作。在这种管理手段的治理下,企业的市场营销团队成员往往缺乏沟通合作,并且不愿意接受其他成员的看法,使得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十分有限。但在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团队的领导不再是团队营销计划的制定者,而是需要与各成员沟通,以便进行长期客户的挖掘。而采取柔性营销管理手段,显然能够激发营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使整个市场营销团队更像是一支合作的队伍,继而更好地进行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2]。

1.4混合营销领域的发展

在传统市场营销领域中,独立性是企业营销领域的一大特征。在这一领域中,企业很少与外界交流,所以也难以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但在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领域开始出现混合型的特点。在可持续营销理念的影响下,不少企业开始以世界为平台进行发展。为了纳入更多的长期性客户,并进行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这些企业开始与政府、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合作,以便通过合作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在非营销领域也逐渐被营销领域渗透的情况下,混合营销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应对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措施

2.1制定系统且联动的营销策略

面对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企业应该制定系统且联动的营销策略。具体来讲,就是企业既需要从整体性角度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也需要进行合作联盟战略的采纳。而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企业则可以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的发展目标。比如,企业可以与不同区域市场的企业结合起来,以便通过建立有力的营销同盟拓宽企业产品的配送渠道。而采取这样的营销策略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市场营销速度得到加快,还能够为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带来实际利益[3]。

2.2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应该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为市场营销目标,以便取得可持续的发展。所以,企业需要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差异性需求的产品,并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便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就拿苹果来讲,考虑到中国市场有大屏手机的需求,专门进行了第六代手机的个性化定制,推出了iPhone6Plus。而从2014年的销售情况来看,苹果推出的该款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得到明显提升,销量超过了原本的第六代手机。

2.3采取柔性营销管理方法

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采取柔性营销管理方法进行市场营销团队的管理。一方面,需要重视团队内部的沟通问题。具体来讲,就是管理者需要通过不断反思和集思广益进行不同营销观念的协调,以便使整个团队的力量得到集中。另一方面,需要放弃使用强硬规章制度进行营销人员的约束,并采取弹性方式进行市场营销人员的管理,以便使人员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2.4扩展混合营销领域

对于企业来讲,只有拥有足够的市场占有量和控制量,才能够进行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的发展。所以,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展混合营销领域,以便进行市场的不断开辟。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先进企业合作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以便进行先进企业在该领域的市场营销模式的借鉴。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开展活动,以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而适当开展一些无偿公益活动,也可以进行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继而为企业开拓其他市场领域打下一定的基础。

3结语

在新经济时代,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致于一些企业迷失了发展的方向。而制定符合时代背景的市场营销战略,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市场竞争的方向。因此,本文对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展开的探讨,可以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应对措施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吴景松.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4(9):27-28;36.

[2]顾秀君.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创新的发展思考[J].商业时代,2014(31):54-55.

篇7

关键词:研究;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管理也在发展中不断的得到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管理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1)经济管理呈现艺术性。在经济管理中,其管理的核心不是怎样去管理,而是如何掌控好经济稳定健康向前发展,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应该说经济管理的重点是思考与规划,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以及规章制度,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找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管理实现高效、稳定。(2)管理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不管是进行什么样的管理工作,其创造性与能动性特点都是十分鲜明的,经济管理也是一样。实行经济管理,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进而希望达到最优效果。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人们的创造性,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以实现其经济管理的目标。(3)管理的专业化和民主化。众所周知,经济管理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关于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了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之后,才能让整个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也才能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发扬民主精神,最大限度的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管理的民主化,进而达到最佳的管理目标。(4)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在各个领域的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因此,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吸引相关的先进技术参与其中,进而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率。自动化则是要求管理工作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借助现代各类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对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安排,提升经济管理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经济管理的时间效率。

二、未来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在未来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重要的议题,总体来说,在未来可能会表现出下面的发展趋势。(1)管理制度走向人性化。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管理越来越重要,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好管理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十分关键的,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变化,都是需要人来进行管理的,可以说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具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展开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展工作,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管理者全心全意为经济发展服务,为自身在经济管理中价值的体现而不断努力,最后实现其管理目标。(2)管理模式走向民主化。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实行民主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民主决策会关系到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推行民主决策模式,充分的采集管理者的建议和意见,发扬民主,尊重每一位管理者的意见,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才能更好的为经济管理服务。(3)组织结构扁平化。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基本上都是金字塔模式的,而这种金字塔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如:制约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体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迅猛发展,这种金字塔模式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已经找不到生存之地,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得以出现,这种扁平结构的出现,有效的凝聚了员工的智慧与力量,发挥着员工的创造性,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能切实的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率。(4)以客户为导向。在过去,经济管理以生产与技术者为导向,但是,伴随着当前队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这种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转向了以客户为主,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定位。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来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可以说当前消费者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关注的重点和需求,企业也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好客户,才能稳定向前发展。(5)重视团队精神的构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力,那么构建起团队合作精神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应该构建起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员工的优势,让团队去凝聚每一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强化员工之间的合作,完成企业与组织任务。可以说团队协作精神对任何一个企业的是至关重要的,在经济管理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能让经济管理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管理现代化是一种无法逆转的新趋势,而要想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困难还非常的多。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现代化将会很快到来。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把握好机遇,掌握好经济管理的特点,认识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管理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晓冬.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2,17:276.

[2]雷思.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其发展新趋势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3,06:85-86.

篇8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利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系统与信息等科学理论,并运用先进科技工具与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现代社会生产的管理体制与组织,使经济管理活动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果,达到世界现代化水平。经济管理现代化也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不断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也是我国科技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表现形式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艺术性

高水平的经济管理会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质,这种特质表现是由经济管理特殊性来决定的。经济和艺术其实是相通的,虽然艺术在大众的角度上来看,属于高端范畴,不过,在抽象意义上分析,经济也等同于艺术。忽视世界“二元论”的理论,才能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经济对物质世界做出的贡献和艺术对精神世界做出的贡献是等同的,只是形式有区别。而管理在过程中和使用手段上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并不像经济行为中其他过程那样[1]。

(二)经济管理能动性与创造性

经济管理具有艺术性的特征,也有人性化特质,这都基于管理人的学科。人作为管理最重要因素,所有因素都是以人的因素为中心才能运转起来,因此管理中如果能将人这个主要因素解决好,那么企业其它的管理问题上,也就自然都能得到顺利的解决[2]。

(三)经济管理民主性与专业性

西方一直注重先进的管理技术,而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中有些内容是我国企业没有办法实现的,这一点就是决策全员的表决化,也就是管理的民主化。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民主化的管理是发展中国家很难模仿的,更加难以实现。

管理专业性则对管理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者既要具备管理的能力,还要具备管理的素质,可以通过经济运行的原理,能够熟练的掌握管理工具的应用。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一)人性化管理思维和管理制度的优化

经济管理的模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特别是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传统经济的管理模式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重视企业效益,却忽略了生产本质“人”的管理。发展到今天,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确定要在工作中做好员工的心理、生活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这种经济管理思维可以有效激励工作人员的态度,能够自发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现阶段来看,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弥补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缺陷,实现工作目标,使所有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提高企业与组织的经济效益。

(二)民主化管理

我国传统经济管理的体系基本不存在民主化内容,也没有民主化管理方式。发展到现阶段,我国企业和组织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开始追求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方式,把民主化的内容增加到经济管理的模式中,实现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透明化,防止的情况。

企业或组织对于上任人员的选择可以采取民主化的方法进行判断,在一定时间内,确定民主化决策结果。需要时间对基层工作人员任命进行基本的判断,才能确定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企业经济效益蒙受损失。所以,要使企业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一定要留出判断的时间,确定基层工作人员真的可以胜任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企业核心的价值。

(三)以客户作为导向

我国传统经济管理追求的是高科技的发展,长期以来仅将技术当作企业发展的导向,但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会使卖方市场不断恶化。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把客户作为导向,将传统卖方市场的主导地位转变为消费者作为主导的市场格局。由买方市场主导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这是现代经济管理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企业终极目标的必然过程。

所有企业都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应用,而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已经由买方市场决定,所以,一定要实行以客户为导向,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了解买方市场具体情况,才能开展一系列行动。使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最终目标。

(四)网络式沟通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沟通越来越便捷,而网络就是整个社会沟通最便捷的方式之一。现代化经济管理要使企业和基层人员实现更好、更快的联系和沟通,要快速完成工作任务,达成企业发展的目标。

网络沟通和交通可以满足企业需求,更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利于企业的内部联系,还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将信息有效地、广泛地进行传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现代化与经济管理发展都是不可逆转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并不容易实现,而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区域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能够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区域发展战略是构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发展战略;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在区域核心竞争力系统中,区域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核心竞争力。区域发展战略是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决策。区域发展战略的策划是根据区域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划和产业发展战略来组合并激活区域要素,使各要素处于良性互动的均衡状态,并形成“集聚效应”,不断吸纳人才和技术等要素,使区域的“边际竞争力”不断提高。这是区域能够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

一、发展战略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

区域核心竞争力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资源有关,由区域优势资源构成,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特色。一个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是: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优势,混合资源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或是天然禀赋,或是历史发展的长期积累。比较优势主要是提供了有利的资源,赋予核心竞争力以独特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竞争优势和资源利用有关,是指在竞争中相比于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与素质。麦克尔·波特的定义是:一国或地区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该国或地区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内生能力,特别是创新力。相对于比较优势,其在核心竞争力中地位也更重要。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优势,有利的资源不一定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区域发展战略才能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如图1所示。

区域比较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使这种潜在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培育、创造并维持其竞争优势,以保证区域产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保持长久的优势地位。

二、发展战略是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区域竞争力是地区内所有产业竞争力的集。如果用AC代表区域竞争力, AIC代表区域产业竞争力,地区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述:

AC={AIC1;AIC2;AIC3;……}

区域竞争力最终由该地区产业竞争力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经济不过是产业经济的空间表现,区域经济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在地区产业经济活动上。无论是地区经济增长率提速、综合经济实力增强,还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地区产业能力的强弱。培育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就在于寻求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以此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收益。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践也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要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强不强,对于能否稳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适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以该地区众多产业发展能力的集合为基础,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本质上表现为地区产业发展能力之间的竞争。竞争优势的大小是由其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一般地说,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分为5种不同的情形:支配地位;优势地位;有利地位;维持地位;劣势地位。如果一个地区有某一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或有利地位,甚至是支配地位,那么该产业在全国就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发展战略中就是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产业,并维持其竞争优势。如云南的烟草行业就是一个在全国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行业,云南地区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保证烟草行业的优先和持续发展,从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

因此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就是通过扶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龙头产业,培植市场开拓能力强、营销网络健全、具有品牌效应的标志性产业,形成区域核心竞争,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战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区域的产业结构越符合区际比较优势,越容易建立起竞争优势。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缩影,不可能在各个产业都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区域发展战略具有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使其竞争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作用。

一是培育主导产业作用。区域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它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性质、速度和规模,并体现出某一区域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区域主导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的主导性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系统的前向、后向、旁侧关联带动相关产业(辅助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产业部门和龙头企业,生产出名、优、特、新拳头产品,创造出相对丰厚的利税,增加区域参与经济竞争的实力和谈判回旋余地。从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过程看,根据产业链式发展规律,区域主导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表现出强烈的链式连锁反应,要求或促进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形成多种产业相互配套的生产体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产业发展战略的实质就是将区域产业发展序列按区域比较优势禀赋状态进行安排,根据区域的功能定位来选择主导产业,集中资源,重点发展,最终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发挥特色产业作用。即使特色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就是要根据资源和条件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包括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条件、蕴孕精深的历史文化遗存、独具创新力的人力资源,将之适当组合,发展成特色产业,并生产出特色商品。这种特色产业及其特色产品,能造就“特色壁垒”,产生特色竞争力。

三是合理布局区域空间作用。其一诱导产业空间聚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区域发展战略,可以引导区域内的企业、产业在空间初始布局和重置投资上相对集中,共享基础设施资源,利用产业聚集经济效益和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获得区域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升。其二培育地域增长极。增长极的概念是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来的,他认为,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根据增长极理论,在经济资源有限,需要加速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条件下,区域发展战略能有意识地培育地域增长极。如设立重点开发区域,并从政策、利益上加以引导,集中经济资源,使重点区域高速成长,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

篇10

关键词:新常态;中原经济区;金融体系;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53-02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针对中国经济的“过去式”提出的,而中国经济的过去式是指2007年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当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一模式的理解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去分析,即当时的宏观经济模式。自从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崛起”的发展号召之后,中原经济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自从中国经济“过去式”的结束,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同样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的挑战,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保持较快稳定发展,是中原经济区面临的中原问题。

一、经济“过去式”的分析

2007年以前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二是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三是资产价格上行的压力一直存在。这些特点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保持较高储蓄作用下形成的。较高的储蓄规模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投资水平,投资水平的增高就会形成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快,高投资和高增长下就会引起低通胀。但是由于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中国资本对国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对国外金融资产的投资方面,很难获得境外有形资产。政府为了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同时抑制资产价格的上升压力,采取了各种措施,最主要的就是金融压抑,就是通过该利用对金融产品和汇率等的管制,来限制资金的使用和流通。

二、经济“新常态“的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形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新常态”。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人们储蓄观念的改变,银行储蓄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有形资产和资产积累增长速度趋缓,GDP的增长速度也逐渐趋缓。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反映到供给方面则不是特别明显,最终出现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同时伴随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象。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在投资增长较慢的情况下,就要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实现金融创新,提高投资的质量。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就是以下三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二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三是金融创新管制放松。

三、经济新常态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启示

面对新的经济形式,中原经济区要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就要在金融创新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下大力气。

(一)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一,增加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金融行业发展的支持主要是政策方面的支持。为了减少中小企业负担,维持涉农企业正常发展,金融机构可以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的条件,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适度的减免,对于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授权,使他们在确保中小企业在确实无力偿还贷款情况下对其进行重组,并适度对贷款期限进行延期等。加快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相关手续的审核速度,简化审核手续,提高审核效率,对于不良资产做到及时掌握,及时化解,对三农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户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度扶持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政策,成立相关服务部门,加大对有能力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速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充分利用资金的杠杆作用,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调动各方面资金的支持。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本市场在吸收资金,实现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快速稳定发展,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稳定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完善创业板市场的运行制度,支持中小板在金融创新方面的作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一些资产运行情况良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在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情况下鼓励其开展相关的重组和兼并工作,提升企业水平,促进企业有序发展。为了提升企业整合速度和升级规模,市场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市场审批,提升规模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完善期货市场和其他融资形式,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使用,适时发行中小企业债券,推进相关债券交易的试点工作。

第三,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不断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中原经济区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是较大的,这就离不开信贷服务的支持和完善。在对相关企业进行支持的过程中,要坚持有选择的原则,要区别对待,对于具有一定实力的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信贷支持方面要进一步支持,做到有保有压。对于关系民生的投资和建设,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政府在政策和信贷支持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快信贷审理速度,提高房贷效率,积极支持涉及三农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企业。对于青年人创业和具有科技含量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也要积极探索支持模式和信贷扶持模式。对于一些具有大量订单又具有较好市场信用记录的企业,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企业暂时困难。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

第一,壮大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机构。在扶持本地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壮大实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原经济区的跨区域经营,引进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投资者,吸收全国具有一定实力的金融机构来中原经济去进行投资和开展多种规模的金融服务,积极实施“引进来”的投资策略。不断放宽对各类风险投资和相关资金的政策限制,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法律范围内正常成才和经营,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实现中原经济区内各种金融机构的有序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第二,加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加大金融业对中原经济区内支撑体系的建设支持,创新支持模式,对于现代化交通系统和先进的物流体系建设要进行重点资金扶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内现代生物行业的有序推进工作。对于中原经济区内涉及民生的重点行业如医疗、教育等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的新思路,重点将信贷支持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在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的质量,提高金融资金在使用和配置方面的效率,改变以往金融支持的“注血”模式,帮助企业通过不断加强企业综合实力实现“造血”能力。

第三,加强金融机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创新模式,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金融机构在对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方面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不断创新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强金融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金融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能力。鼓励中原经济区相关金融机构引进先进技术,对金融市场进行细分,集中优势资源对具有战略优势的企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创新对涉农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方法,稳步推进金融机构电子化,加快实现金融机构网络化步伐。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商业承兑汇票,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促进中原经济区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培育完善特色市场。完善外汇市场,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品种。开展结售汇业务,逐步将业务范围由即期向远期、掉期发展,推动发展专业外币兑换公司。培育黄金市场,推动金融机构拓展黄金业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展黄金的销售、租赁、远期、期权等业务。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的宣传推广,引导金融机构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衍生品市场交易。积极引导大型绩优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不断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发挥期货市场功能,鼓励各期货经营机构加强业务创新,引导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和期现套利,降低经营风险。

第二,探索发展新型市场。搭建投融资交易平台,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监管下的区域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有效发挥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其他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服务企业直接融资。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和推广远期现货交易模式。探索建立其他各类富有特色的金融要素市场,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扩大市场辐射范围。

第三,申请在郑州成立中原证券交易所。中原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有利于缩小中原经济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有利于为中原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各项配套工程筹集资金,也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国有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和企业上市。做大郑州商品交易所,引进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货经纪公司分支机构、地区总部入驻郑州,支持本地期货经纪公司通过资本手段做大规模,扩大本地交割仓库规模。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土地流转和基于土地的用益物权担保融资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