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的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为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本文拟从系统的角度对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进行探讨,为煤矿安全管理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式,同时也可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煤矿整体技术状况比较落后,国有煤矿机械化程度虽已达60%~70%,但大量的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很低,装备水平落后;目前2.6万多处煤矿中,50%左右是高瓦斯矿井,60%~70%是在复杂和极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随着开采的深度的增加和扩展,瓦斯、水还有火灾、矿压等,对于煤矿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造成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煤矿超能力生产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去年煤炭市场供需矛盾趋于紧张,部分企业忽视安全,一味追求利润,盲目生产,导致事故。
二、煤矿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内在原因。凡是物质系统具有能量,能量在失控状态下都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危险因素,当这些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在某物质系统存在时,就成为隐患。隐患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基础,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失控的能量多少有关。虽然能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其转化是有条件的:首先,物质要处于失控状态;其次,要受到外在的错误行动的触发。因此,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
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据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原理来进一步加以分析。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的最佳安全匹配建设,它包括人的本质安全化、机的本质安全化、环境本质安全化三个方面。其中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核心,机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都是围绕着人的本质安全化而开展的。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内任何一部分的安全品质变化都会引起相关联的部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相匹配的管理控制手段,系统安全机能就会失调,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品质也就达不到优化匹配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或一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反复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强,以奠定的管理规则或
管理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循环、优化,失去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
三、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用煤矿资源有效实现煤矿安全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因素等。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复杂的动态系统过程,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一系统的有效性即是不断提高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在此笔者构建了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三个核心层次,六个维度。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即第一层次;管理观念要通过科学的业务流程来实现,所以流程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二层次;而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能否有效地贯彻执行,则事关管理的成败,因此执行力的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三层次。
人的素质及观念流程执行力安全目标,这个核心系统需要六个维度(安全科学管理、安全组织管理、安全制度管理、安全创新管理、安全文化管理、安全战略管理)来保证,煤矿安全管理六个维度是作用于煤矿动态的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煤矿安全管理核心系统提供保障作用。
这里的观念是指导煤矿安全管理总的理念,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总的指导思想,是组成企业的个体、群体、组织的总体观念,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流程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全部的业务流程,包括生产流程、技术流程、信息流程等;执行力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落实能力、保障能力、有效实现安全目标的能力。
篇2
【关键词】煤矿瓦斯 安全管理 矿井安全
一、煤矿瓦斯概述
(一)煤矿瓦斯特征。
煤矿瓦斯即天然气,是植物在变成煤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也称煤层气。它主要存在于煤层或岩层的空隙中,形成与煤的变质程度、地质、水文等因素有关。它可以缓慢、匀速地涌出,也可以在压力下大量、快速地喷出。
(二)引发的事故及原因。
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或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主要是因为煤矿的瓦斯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具有充足的氧气和高温火源。
(三)安全管理比较困难。
煤矿瓦斯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多少和浓度都不确定,需要制定不同的开采方案,以防事故的发生,所以它的安全治理比较困难。
二、煤矿瓦斯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专业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煤矿产业采用的是综合治理的方法,相关部门虽然颁发了众多的煤矿方面的文件,但是关于煤矿瓦斯安全治理方面的专业的法律比却较少。对于如何进行安全治理、采用什么技术、瓦斯排放的标准等方面在法律中涉及的比较少,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技术规范,开发利用煤矿瓦斯,容易造成环境破坏和瓦斯事故。
(二)执法不严,监察机构不完善。
我国拥有许多大中小煤矿,但是一些煤矿企业为了更多的利益,不能严格的按照法律对瓦斯进行治理。导致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瓦斯排入空气中,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并且我国的政府和企业缺乏相关的监测机构,政府不能及时的对企业的安全治理工作进行检查,企业不能很好的发现安全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
(三)各层人员配合不密切。
煤矿瓦斯的安全治理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中央和地方的政府、煤矿企业及工作人员。他们分别处在不同的层面,但对煤矿瓦斯治理都有共同的责任。工人在前线,政府在后方,只有他们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才能完全的了解煤矿瓦斯,对其进行正确的、完善的安全治理。
(四)工作人员各方面的水平低,意识差。
我国的煤矿工人大部分是临时工,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煤矿开采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了解如何防火、防尘和通风方面的知识,不会使用正确的开采方法。而且他们缺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缺少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事故发生时容易导致更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五)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差,缺乏责任意识。
我国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比较弱,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不能正确的制定安全管理规划,容易为瓦斯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而且有些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比较差,不能正确的处理瓦斯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六)企业资金投入少,研究不深入。
煤矿事业的发展为企业带去了丰厚的利润,有些企业为了更多的利益,减小了安全治理方面的投入。虽然我国的科技在飞速发展,但是在煤矿瓦斯安全治理方面的科技却不发达,资金投入比例较小,非常不利于安全治理技术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方面发展。
三、煤矿瓦斯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
在煤矿瓦斯治理方面缺少专业的法律,使各级的责任都不能完全的落实,对瓦斯的治理不能进行正确的规范管理。只有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专业法律,才能做到有法可依,人尽其职。企业才能按照正确的标准进行执行,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
(二)完善监察机构,严格执法。
如果法律不能严格的执行,就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也不能近一步落实瓦斯的安全管理。因此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严格的执行法律,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发展。政府和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检查和监测机构,对煤矿企业瓦斯的安全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各层人员的联系。
煤矿工人、煤矿企业、政府,他们在煤矿瓦斯安全治理中处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对瓦斯的了解和治理考虑的层面不同。应该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不同的层面考虑瓦斯的安全治理,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
(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和意识。
煤矿开采业在向器械化方向不断发展,如果工作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不能正确的操作器械,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缺乏瓦斯方面的知识,就会导致瓦斯事故发生的几率加大。因此企业应该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对瓦斯的安全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五)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我国的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其中瓦斯爆炸事故占很大的比例。而且瓦斯事故人员伤亡比较多,经济损失惨重,容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煤矿事业的健康发展,管理者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正确的处理煤矿瓦斯事故。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及时发现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提高自己在安全治理方面的责任意识,积极为煤矿工人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六)增加资金投入,加快科研发展。
虽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科技水平却飞速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可是在煤矿瓦斯安全治理方面的技术水平却很落后。主要原因是政府及企业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少,不能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寻找新的安全治理方法和技术。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科研的发展。
四、结语
煤矿瓦斯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发挥煤矿瓦斯在生产生活中的合理应用,国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煤矿瓦斯的安全治理工作,紧抓不懈,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我国煤炭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温凯.关于预防瓦斯爆炸的可行性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0,02.
篇3
关键词:安全文化;煤矿;安全管理
0引言
煤矿本身存在的安全生产的风险性比较大,它主要是由煤矿作业现场复杂的安全生产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安全生产因素所致。因此,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说是国家及各家煤炭生产企业所抓的最重要的生产和管理环节。近几年,在大力强调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积极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的整顿和安全管理,所带来的结果是煤矿重大安全事故数量逐年下降的喜人成果。但这并不代表目前中国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已完全没有问题了。当前全国各地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依然需要积极加强煤矿作业的安全管理建设。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制度建设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相互融合。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建设的落实,必须确立基于安全文化理念的煤矿安全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将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贯彻落实到煤矿安全管理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国家及各企业最关注的部分,因为它的高危性质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从建国以来,各类煤矿特重大安全事故屡屡频发,造成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更是几十亿,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地煤矿企业的资质差异比较大,不少煤矿的安全生产都面临着机械化水平低、煤矿生产的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备及煤矿生产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差等诸多问题。与美国等欧美国家将每百万吨量级煤矿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3以下的水平相比,中国的百万吨量级煤矿死亡率为2.60。可看到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过去10a,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接近每天0.6起,这一安全事故发生率是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而对中国近十年的煤矿安全事故进行梳理,追究其发生原因,能看到煤矿本身的安全管理建设不力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鉴于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必须积极完善对煤矿作业过程中人的安全行为操作及对人的安全保障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1]。
2加强煤矿安全文化的培育
2.1加强安全管理理念的培育
安全管理理念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它并不是适合直接来解决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式方法,但它是一种能持续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行为理念,能对煤矿管理人员及矿井作业人员的思想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理论先导,让煤矿管理者及工人能确立“安全作业““安全第一”等思维意识,并通过理论指导其工作实践,形成安全高效的工作模式。通过在矿区明确安全管理理念,让煤矿的生产能时刻在安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有序开展。
2.2加强风险防范理念的确立
矿区作业最重要的就是应该明确“安全作业”的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除了要求矿井负责人及工人能在作业过程中时刻把握安全作业流程,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最重要的还必须确立风险防范的安全管理理念,即要求矿井负责人能时刻对矿井作业过程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清晰判断,且要明确各类风险的危险性,在与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就风险的危害性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要求负责人必须具备能准确识别和预判各类矿井作业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自身风险防范理念的确立。
2.3加强对思想隐患的排查
对于煤矿作业来说,除了要加强矿井的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即加强对矿井作业人员思想动态的了解,及时了解和发现其可能或已出现的会影响其正常作业的各类思想问题,将其作为影响矿井安全作业的思想隐患来进行组织排查。加强对思想隐患的排查,首先要对矿区各负责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思维等方面的思想隐患进行排查;其次,要对矿区工人的思想转变进行了解,在发现其存在思想隐患后,要及时组织工作小组帮助其进行思想疏导,让其重新明确对矿区安全作业重要性的认识。此外,还应积极完善对矿区人员的思想考核体系,将思想隐患作为其考核指标之一。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矿区人员思想状况进行及时掌握,认真对整个矿区员工的思想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加强对矿区人员思想隐患的排查,还应将思想隐患可能引起矿区安全事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下大功夫对那些可能影响矿区安全生产的思想隐患进行集中整治[2]。
2.4加强矿区人员自主安全责任意识的培育
矿区各类安全隐患不仅需依靠相关的组织检查,更多地还必须依靠矿区员工自主自觉地检查和发现。通过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自主自觉地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加强对矿区人员自主安全责任意识的培育,应从这几方面来积极推进:a)要加强对矿区员工形成安全责任意识的主动引导,引导其对各类安全隐患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矿区作业各类不安全操作的危险性进行明确,组织矿区员工召开对已出现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专题分析的例会,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来加强矿区员工自主安全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完善,积极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b)应将矿区员工的自主安全责任意识纳入到员工工作绩效考核中来,通过与自身工作成绩相挂钩来进一步强化员工对安全生产及自主进行安全隐患检查的责任意识,在全矿区营造安全责任意识的管理氛围。
3加强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矿安全管理建设
3.1加强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的建立
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建设,还必须积极构建矿区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矿区作业各个岗位风险源及对各类安全隐患危险性的辨认,加强对矿区安全风险系数的评估,以此来为矿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风险管理基础。具体来说,加强矿区的风险评估管理:a)要对矿区各个工作岗位尤其是矿井作业岗位的危险源进行辨认。目前,由于煤矿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及矿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部分矿井作业人员很难及时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准确识别,对矿井的安全检查工作也大多只是走走程序,流于表面,并没有认真仔细地对矿井安全状况进行及时检查,进而也就做不到对安全隐患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因此,加强对矿区安全风险的评估,应首先加强矿区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对作业现场的各类安全风险的危险源进行准确辨识。借鉴日本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应定期组织专家与矿区作业人员进行识别危险源的讨论会,同时还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际的危险源识别的实践活动;b)要在全矿区推进危险源辨别的业务活动,组织每季度的业务部门的安全风险评估会议,对矿区的矿井作业区,机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确立来保障煤矿安全作业的有序开展[3]。
3.2加强对煤矿安全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建设,应明确以完善矿区员工的“行为安全”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各类不安全行为的防范和控制来降低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具体来说,应从这两方面来加强煤矿安全行为管理体系的建设:a)加强对矿区员工操作行为的观察,同时加强与矿区员工的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状态及业务水平。尤其是要加强对矿井作业人员操作行为的观察,对作业人员不能按照标准作业流程的不安全操作行为进行明确指出,并通过认真沟通来让相关作业人员能主动对其不规范操作行为进行纠正。对矿区员工作业行为的观察,应按照科学的规定,对其岗位职能是否落实、具体操作流程是否正确、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多方面来进行考察。要树立既规范又人性化的观察和沟通机制,让员工能自发自觉地接收这种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得到好的观察和沟通效果;b)要明确矿区的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对不安全操作行为纠察惩处机制的建立。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不安全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惩罚。建立规范化的不安全行为纠察管理体制。通过体制管理来规范矿区作业行为,以达到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效能的目的。
3.3加强对矿区的安全绩效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加强对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还应加强矿区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要构建班组、区队、矿区三级管理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a)应积极建立矿区各部门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矿区安保部门、行政后勤部门、矿井生产部门各部门的安全绩效考核。具体安全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还应明确各个安全绩效考核指标,对矿区的安全事故责任、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隐患风险源辨别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加强对矿区安全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b)应通过科学的安全绩效考核方法来对全矿区的安全管理成效进行精准考察。一般可采用区域考核法加强对矿区安全生产结果的效能管控,通过对各个部分的安全绩效进行分析、总结,计算出全矿区的安全绩效成绩,以此来测算出矿区安全生产的成效。并通过对各个部分安全绩效测算数据的分析来定位影响矿区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并能对症下药,对相关问题进行准确的定位解决[4]。
4结语
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明确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首先构筑起矿区的安全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有利于矿区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广华.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4(9):34-35.
[2]武四伟.如何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1.
[3]栾颖娜,郑云娟.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与科学理念[J].经济师,2014(1):225-226.
篇4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彻底
许多安全管理者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没有根据基层发现问题制定,盲目参考其他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这样“不接地气”的制度,无论是安全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人执行起来都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安全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了。
1.2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对于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煤矿用工制度多样化,短期工和合同工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在现有的安全教育培训中很难适应和学习,导致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现象时有发生。
1.3安全监督不全面,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一些煤矿企业仍在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安全监督队伍臃肿,机构设置不科学,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一且平均水平不高,煤矿的六大系统(采、掘、机、运、通、排水)危险点分析不全面。这就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监督检查不全面,疏于管理,有制度不执行,视安全制度为儿戏,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4安全管理目标模糊,安全责任较为混乱
由于部分煤矿企业对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不全面不彻底,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没有尽到,使得煤矿企业各个系统的安全管理目标模糊甚至比较单一(如把“安全第一”的口号当目标)。安全监督不全面,执法力度不强,必然导致安全责任较为混乱,使得管理者和工人对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敬畏心。
2精细化管理应用原则
2.1数据化原则
数据对于精细化管理很重要,用数据说话是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原则。在作业流程上强调用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用结果的数据检验作业成绩,用数据指标严格要求安全生产。追求的安全目标和生产目标都用数字来标注,生产的各个阶段包括计划规划、资源分配、过程控制等等都用数据进行管理。
2.2底线原则
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并不是没有限度的,精细到什么程度必须有一定的底线。就是来规定可不可以再细分的标准。比如制度扣除工资金额的上限,某个工作面某个时间谁负责(不再细分到某个作业操作谁负责)等等,在底线范围内实施精细化管理,避免了过于精细而使企业臃肿。
2.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用明确的实施细则和精细化执行性高的管理,代替“走过场”、华而不实的工作方式方法。一定保证精细化关系符合安全管理的目标,需要怎么做就去怎么管理规划,做到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
3精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安全管理理念的精细化
煤矿企业全员要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理念应该首先被确立,促进煤矿生产各个单位的理念创新,普遍树立起检查监督精益求精、生产操作零失误、上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重视细小现象等理念。鼓励煤矿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理念的精细化,树立符合本部门或工作面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理念,力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安全管理理念的精细化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目标意识和安全意识,使煤矿企业安全目标通俗易懂,更加生动形象化。
3.2管理安全责任的精细化
管理安全责任的精细化,全面没有遗漏、合理分层级地细化量化每一个工作面、工作岗位的责任,责任具体到人,量化到具体的数据。管理安全责任要通过精细化延伸到煤矿企业所有的角落,按照管理无处不在、无所不至的原则杜绝责任盲点,要实现时时刻刻有人管事、事事处处有人负责。管理安全责任有关制度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有很大作用,而管理责任的精细化可以使这些制度更科学更彻底的实施。
3.3管理作业流程的精细化
以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为指导,先由安全管理人员、专家、一线工人组成工作组对煤矿的六大系统(采、掘、机、运、通、排水)进行分析,找出所有的操作作业点,然后对煤矿的六大系统作业流程进行精细科学规划,使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作业流程更加顺畅。精细化对待每一项管理业务,精细化控制作业流程,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力求无隐患高质量高效率。
3.4安全管理目标和标准的精细化
构建安全目标的指标体系,安全管理标准循序渐进,由粗到细,不断细化量化规范化,持续改进,实现整体安全管理提升,直至杜绝所以安全管理漏洞安全目标和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可以参考国内外这方面先进的精细化管理经验,但是也不要忘记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本单位的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的指标体系。对于安全管理目标和标准的精细化可以使得安监员和一线煤矿工人更高效的生产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5安全管理考核奖惩的精细化
煤矿企业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员工个人为考核对象,建立精细化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精细化标准严格审核,严格实施,确保奖惩制度公平公正,发挥它巨大的作用,调动煤矿企业全员安全监督、安全检查、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
4结语
篇5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煤矿生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结构种类,在消费结构及生产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比重,也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应用能源[1]。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通过安全系统工程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消除煤矿安全灾害问题,控制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根据现代煤矿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系统工程理论,建立现代化管理系统,才能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充实的保障。
1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应用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煤矿产业作为国民支柱型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为更好的控制煤矿事故发生,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加强对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从而解决在煤矿生产及安全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此可见,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安全系统工程即根据管理学理论知识和煤矿企业实际情况,通过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方法来控制和消除煤矿事故的发生,通过系统工程来对煤矿企业中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发生[2]。随着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趋势加重,社会形态更加复杂,而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构建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通过安全系统工程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2安全系统工程作用
2.1辨识危险因素
由于煤矿生产作业多是在井下完成施工,煤矿开采困难,极易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为了更好的预防在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问题,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就要加强对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可以对煤矿生产作业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如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对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或是在煤矿开采中存在煤尘,而煤尘会带来各种疾病或引发爆炸。另外,在煤矿开采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来开采,其中爆破法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方法,但爆破作业极易导致人员伤亡。在矿井下生产作业还存在水灾、火灾等安全隐患。总之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辨识煤矿生产作业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2.2煤矿安全管理分析
由于煤矿生产作业中的潜在危险较多,并可能存在较多事故问题,因此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通过安全系统工程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安全评价来得到准确数据,根据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最大化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程度及发生范围。另外,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利用安全系统工程还要应用安全措施,通过评价结果来对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在一些煤矿安全事故多发地带及管件位置加大管控措施和管控力度,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并充分发挥安全系统工程的作用和价值。具体来看,煤矿安全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控制,即煤矿安全事故的预防,以及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效率。
3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的具体应用
3.1安全检查表,构建事故树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来识别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危险项目,并对存在情况进行统一规范,在安全系统工程中十分重要。通过安全检查表不仅可以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进行深入检查,同时也作为安全制度制定与实施中的重要工具,是一种基础性分析方法,在安全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煤矿管理安全性能。由于安全系统工程中管理方法较多,其中安全检查表和事故分析是常用的管理方法,在事故树构建中主要是针对煤矿生产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来构建事故树,并在事故树基础上来进行安全管理与控制分析,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技术更加完善,在安全管理中同时还要注重技术工作,确保可以对煤矿生产进行综合管理,切实落实煤矿安全管理的各项问题。
3.2体制管理
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要让企业生产及管理人员充分调动自身工作积极性,促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其环境质量与标准要求相符合,在生产中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实现煤矿企业良好发展,并形成健全的安全文化建设规范,充分调动和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还要加强对煤矿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管理,在煤矿实际生产作业中,应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和系统性的培训,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问题产生充分的认识,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还包括有对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确保各项机械设备运行负荷自动化要求,保障运行状态稳定、安全、可靠,为更好的确保生产安全还要定期安排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也为煤矿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作业是一项极具危险性作业,对煤矿企业和行业发展来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煤矿生产作业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安全事故频发,需要加大对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控制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及发生程度,减少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也控制对企业财产安全的影响。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安全系统工程的作用,加大对煤矿生产作业安全,确保煤矿企业生产效益,促进煤矿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防范
1 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因素
1.1 人的因素
过程控制必须从人开始,由人控制,到人结束。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1.1.1 安全意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领导能真正重视安全,解决好安全工作需要的“钱”和“物”的问题,事故是可以防止的。从领导到职工都要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作为对领导者考核和对职工奖惩的否决条件,要在整个通风安全工作中切实树立起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的思想,把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1.1.2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持。智力支持主要包括来源和运用形式两个方面。从来源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二是搞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企业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使职工熟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做到安全作业。
1.2 物的因素
从本质上说是由于矿井中存在过量能量(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和危险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就可能引起事故。因此物的状态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其核心是通过多种手段弄清物的状态,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保护自己。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条件,构成了过程控制的主要链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火灾和爆炸的隐患、危险的大气状态(瓦斯、煤尘、烟雾、蒸气、风流)、硬环境(不合适的保护装置、有缺陷的设备、工具、材料及拥挤的工作场所)和软环境(不可靠的预警系统等)。
1.3.1 大气监测。危险的大气状态是触发通防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强化对危险大气状态的监测。具体来说,要对瓦斯浓度变化、粉尘飞扬和堆积状态、烟雾蒸汽征兆、风流稳定情况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重点是对测点的密度、监测的强度,各参数的危险值、测试人员的责任、处理及汇报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1.3.2 环境监测。从许多事故看,灾难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硬环境的缺陷,如安全检测设备失效,断电保护装置不起作用,风机能力不足,通风设施不可靠,场所过于拥挤等,因此必须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尽可能地减少能量和危险物质造成的危害;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构筑避灾硐室,使用不同种类灾害的避灾路线撤离等各种防范措施、装备和手段保护井下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护措施等。
2、煤矿通风安全管理
2.1 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煤层中有很对的有害的气体,在煤矿的开采的工作中,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涌出,同时伴随着高温和电火花,很容易就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矿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威胁。针对这些问题,一套合理科学,而且安全可靠地煤矿通风系统能有效的改善矿井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这对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煤矿通风能排除工作中涌出瓦斯量的80%D90%,能排除机械和环境热量的60%D70%,对工作面的粉尘排除量也有20%D30%。所以我们在思想上在通风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上要有足够的认识。
2.2 合理运用通风方式,减少风量损失
煤矿的开采系统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体,通风只是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制定煤矿通风的方式时,要对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仔细地勘察地质因素和开采条件,在布置开采区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巷道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影响,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系统的有序进行。
现在的煤矿产中通风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抽出式,一种是压入式。抽出式就是把通风的设施放在出风井的附近,利用风硐把它和出风井筒链接起来,同时封闭出风口。抽出式就是将煤矿中的气体抽出,因为抽出的空气大多是瓦斯,现在大都采用防爆型电机进行抽风。压入式就是将地面的空气压入井内,将井内的空气气体排出。
现在在煤矿的工作中常采用中央式和对角式的通风方式,中央式的通风井和回风井是在井田的中央。对角式的通风系统的进风处在井田的中央,如果回风井是在边界时,通风的方式就是对角式。混合式则是两种通风方式的综合,在矿业的飞速发展中逐渐的成为主要的通风方式,也是效果最好的通风方式。
2.3 做好通风机反风工作,为减灾做出快速反应
为了使风流能按照规定的方向流动,保证在灾害发生的时候仍然能正常的通风或者能及时的调度风流,需要在巷道中加入通风设施,同时还要加强管理,认真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实施通风的措施,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在需要反风时,在十分钟之内及时的改变井下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改变之后,通风量要大于正常通风量的40%. 在改变风流方向的时候常常采用的是轴流式通风机反转反风法、改变叶轮动叶安装角法和地道或专用反风道反风法三种方法。尽管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事实中事故发生的频率还是很高的,事故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因此需要在施工中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同时也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时将灾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中,灾难不能避免时要减少灾害范围的扩大,进一步提高煤矿的抗灾能力。
2.4 切实做好通风机的日常维护
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通风设施定时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的内容要全面,包括检查连接螺栓的牢固性,轴承的温度是否正常,风门的零件是否齐全,油是否需要补充,还要及时的关注水柱表和电压表的工作状态。在通风系统的维护中,各个部位油脂的使用很关键,它和通风系统的寿命的长短有直接的关系,在使用时要注意适量,注意视同的“质”和“量”。
2.5充实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
因为通风系统的构建很复杂,只是依靠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作为技术支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被使用在通风的系统改造中,并为通风系统的建设起到了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在防灾减灾的工作中效果明显。同时现代化的计算机操作极大的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
计算机的可视化程度高,能对通风系统直观的表述,能极大的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在救灾时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对具体的情况及时的做出决策。因为煤矿的巷道设置,以及煤矿井下的气候不断的改变,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能对及时的感应相应的变化,通过处理再将信号传给主控设备,最终经过分析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并作出反应。
综上所述,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结合矿井的各种资源情况,提出科学、可行、有效的消除、预防或降低危险的安全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经营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因此,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中,要围绕安全意识的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班组制度的运行、从业人员管理等,突出安全意识的培养,增强在安全管理机制以及投入管理等方面的运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将围绕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从管理、技术、培养、思想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得出有效策略,提升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有效策略
在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机制体制创新、综合管理健全、安全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强调风险意识与成本意识、管理意识与机制运用等多方面的结合,从而突出安全管理在煤矿综合运行中的整体功能。
1安全管理在煤矿运行中的重要性
1.1整体运行的有效保障通过采取规范化、综合化的安全管理措施,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多方面的技术控制,这样,能有效的确保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性。这样,在煤矿的综合安全运行中,才能有效的促进煤矿综合安全性能的提升[1]。
1.2综合技术的整体进步安全管理与技术运用是分不开的,在安全管理的每一个制度、细节的落实上,既包括宏观方面的运用,也需要在微观上进行把握,尤其是在煤矿掘进与技术控制的整体结合上,更要注重在地质状况的了解、综合素质的控制、整体功能的实现等。
1.3管理落实的重要举措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安全运行与责任控制模式,在整个安全机制的管理中,最主要的是突出在煤矿安全运行中的多面控制,这样,在整个制度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安全制度进行细化,从强化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力、奖罚分明等角度出发,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制度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管理人员、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领导者的身上,并突出在安全制度与机制的衔接上,更加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运行的相关规范与规程,有效的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管理相对薄弱,体制上有待加强在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中,一部分煤矿企业的体制机制还不顺畅,一部分煤矿管理部门在纪律运行上不是很规范,各级管理部门在综合安全管理人员上也还存在一定的参差不齐性,一些相关管理部门职能不明确,这样,造成在不同程度上煤矿安全管理层面上的不健全。加之煤矿监管、安全技术控制人员等力量不足,煤矿安全综合管理相对弱化,在这样的基础上,不能形成安全监管的系统化运行,一些职能部门职责交叉,存在有悬空无人管理的现象,造成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在责权利上的不均衡,很难提升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与责任感[2]。
2.2人员素质不齐,安全管理有待提升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也相对较差,在人才相对缺乏的大背景下,很难形成创新性的运用模式,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纷纷跳槽,尤其是在煤矿企业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责任意识大的情况下,没有薪酬鼓励,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很难留得住人才,特别是一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基层煤矿企业中基本上严重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在煤矿工作人员中,一些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不浓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投入与安全措施的控制上严重不足。工作人员也缺少相应的安全意识,不懂规程,不按规定要求运行,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因此,在高危险、高难度的运行中,难免会发生相应的安全事故。
2.3机制创新不够,整体管理有待强化在当前的一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力度,在缺乏良性与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是政策上的连续性运用不强。有些制度在具体执行中标准不相同,存在代管等现象,在整个管理机制上,过分重视生产忽视安全,抢时间拼设备,为安全管理埋下了更多的隐患。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关闭了相关企业,但资源浪费等现象依旧存在。二是管理的针对性不强。在事故发生的整体分析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整顿的手段,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管理流于形式,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一定的综合作用,尤其是在整个事故的控制中,措施运用过于形式化,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上,还缺少相应的综合运用。
3创新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3.1立足安全思想构建,突出价值导向在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煤矿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通过构建“安全第一”的理念,将安全生产作为煤矿企业运行的灵魂,并将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与安全生产管理联系在一起,将安全管理作为提升煤矿综合效能的主要保障手段。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规范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渠道,在结合当前新媒体譬如微信、公众号等管理方式,将煤矿企业的安全知识、技术控制、施工要点、流程控制等投入到每一个安全细节之中,在确保整体安全心态的基础上,强化对煤矿企业责任人、管理人、员工的安全文化知识培训,并结合标语、宣传橱窗、电视、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等方式,提升安全文化在每一个员工中的综合地位,发挥出安全管理职能在每一个细节上的综合运用。
3.2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突出统一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形成整体思想上的统一,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责任控制制度,在保证安全事故责任倒查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安全制度上规定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可以增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通过责任的综合落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在安全监督管理上的责任细则,并形成由下至上的责任追究制度,让员工自我投入到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之中。并能分清主次,突出关键点,在一些安全要素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的地方,多多增强安全责任的责任意识,对于顶板管理、瓦斯治理、防排水等工程的运行,要严肃对待,出现任何问题要是想责任追究制度。并创新管理,实行奖罚分明的模式,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将安全要素与员工的利益挂钩,采取经济与行政的手段,形成责任落实的全面实现。
3.3创新技术整体运用,突出防治水工作的落实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建全防治水专业机构、配备足够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建立建全防治水基础地质资料,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和治理,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的各项规定,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加强领导,把煤矿防治水害工作作为当前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进行安排和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超前预防,严防各类水害事故的发生。经常检查井田地表是否存在裂隙或其它导水通道,发现裂隙及其它导水通道,应及时将其回填密实;对井田及周边废弃井筒要进行排查,对未填实的进行回填密实。防止洪水沿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废弃井筒和断裂构造带灌入井下,酿成水灾事故。
3.4全面加大投入,突出现代技术的运用先进的装备就好比“硬件”;广大煤矿干部职工就好比“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的采煤装备成为成熟的工艺装备可供我们选择,先进的“硬件”装备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小型煤矿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大资金投入,迅速实现“硬件”的升级换代。然而,同样的装备,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会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实践证明,“硬件”仅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之一。在抓好“硬件”的同时,也不能放松“软件”建设。
4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中,还要注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要深化安全管理,注重职工培训,提升职工队伍安全素质,把“硬件”与“软件”有机结合,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梅强,陆玉梅,邱少贤.安全投资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4):15-16
篇8
关键词:煤矿工程;采矿技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煤矿开采企业的综合效益。为了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运用相关的技术,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煤矿技术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协调关系
煤矿采煤技术的发展使安全管理迫在眉睫,近几年,我国总是相继报到出某地发生重大煤矿塌陷事故,事故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没有提前勘测此地地形或安全措施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觑,有的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安全生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煤矿开采企业的综合效益,为了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运用相关的技术,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所以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设必须实行。
在煤矿开采实践中,要想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重视相关技术和管理策略的运用。采煤技术和安全管理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将采煤技术和安全管理作为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煤矿开采过程中不能松懈,避免因某个环节出现事故而影响整个煤矿开采的效益。
二、我国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缺乏安全生产纪律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良好的安全生产纪律直接影响生产秩序。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并不重视安全生产纪律的制定,这也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进而无法保障企业有序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比如在一些企业当中,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等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安全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即便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纪律,在执行当中也流于表面化,没有落到实处,无法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
2、缺乏事故责任机制
当发生煤矿事故之时,往往出现推卸责任或者无人负责的情况,而这样的现象最主要还是由于事故责任机制的缺乏。在国家方面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十分关注和重视的,并且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在实际情况当中,部分企业利益为上的观点,不顾国家相关规定,轻视安全重视利益,通过违章违法的操作进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工作当中没有严格落实责任制,一旦发生事故就很难明确责任,找不到负责人,最终对工作人员造成生命威胁和企业的经济损失。
3、员工综合素质低下,安全教育不足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所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当中有大部分来源于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在煤矿行业当中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大多综合素质低下,安全意识不足、专业技能不娴熟等,这也不同程度的留下安全隐患。而基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来源于一线,这些人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然而却不具有专业的管理素养,安全意识不高、管理水平低下。中高层的管理者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工作欠缺,管理效果不佳。加之企业在日常的培训当中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进一步的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策略
1、机械化水平
煤矿是一个开发、多变、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其工作环境恶劣、且受到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再加上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较容易发生相关的安全事故。针对国内目前煤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来说,煤矿采煤技术的发展以及安全管理明显受到了采煤机械设备的限制,多数煤矿企业机械化程度明显不足,导致多数采煤操作均需要人工参与,在采煤作业时安全防护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会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加强技术管理,积极研究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煤矿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是利用科学技术解决煤矿采煤安全的主要途径。同时,为了能够推动煤矿采煤技术的研究进程,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应该积极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的手段对煤矿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进而加快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改造的进程。
2、深化煤矿企业安全标准化的改造
深化煤矿企业安全标准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具有特色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是否安全稳定关系着每一个煤矿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能仅仅依靠制度去强制人们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应该体现出一定的人性化,以文化理念熏陶出煤矿生产的安全氛围,让基层生产职工的头脑中形成安全意识,以理念来教育人,以文化来感染人,真正地做到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从而能够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
此外,生产安全标准化的内容为规划处煤矿企业中各个生产班组以及职能班组的安全项目,并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如对物品定制摆放,设备的摆放位置与维护、电路的连接方式等等,只有对每个安全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与管理,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安全标准化。同时,为了能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在煤矿生产班组中除了要求班组长落实安全职责以外,也要设置班组安全员对班组内部的安全情况进行管理,并积极排除班组内部的安全隐患,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3、加强政府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
事实上,煤矿事故的发生多为管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一些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安全制度不重视,同时由于煤矿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有限,难以保证安全标准化制度的落实,导致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最终对煤矿的生产以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形成了更大的危害。因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应该要求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落实相关的安全政策及法规,并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制,推动相关责任追究制,实现依法管矿、依法办矿。同时,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应该落实责任,定期对煤矿企业中得安全危险点进行检查且指导生产,并组织建设安全监管部门,实现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监管。
4、以人为本,加强培训
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根本在于提高煤矿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职业素质,进而促使生产规程化、安全标准化改革的有效展开。据相关安全部门的调查数据可知,多数煤矿企业基层职工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有的地面职工见到熟人喜欢打打闹闹;有的井下个人工作间隙喜欢躲在巷道一角打瞌睡;有的干起工作毛手毛脚等,这些都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而开展相关的职业规范教育以及安全规范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煤矿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革以及机械化改革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煤矿职工的生产技术培训,促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正确地操作设备,并认真地执行煤矿采煤的技术规程,从而能够保障煤矿生产运营的安全性并且能够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煤矿的生产安全不仅仅需要各级部门以及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监管,更应该以基层员工为核心,展开安全模范教育,进而让员工形成一定的自觉意识,让员工能够对安全知识有更深的了解,认识到安全隐患对于生产运营的危害性,从而能够实现人人查安全、人人管安全的管理之风,这也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终极目标。
结束语
我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相当的努力,国家对于煤矿的开采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可还是有许多煤矿开采企业对安全管理方面重视不够,许多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没有严格贯彻落实,再加上现阶段的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还存在缺陷,所以,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参考文献
[1]刘铖.关于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
篇9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我国对煤炭这种基础的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其安全生产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仍屡屡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以及信誉危机,而且严重损害了煤矿职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煤矿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把抓好煤矿安全管理当做煤矿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煤矿安全管理概述
(一)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是能源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国,这给能源供应部门提出可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来,部分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工业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资源开采量,将目光着眼于生产效率与质量,但是却忽视了生产的安全管理,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煤矿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员工的人身健康。并且,在实际的生产中,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通常会在安全问题出现后才介入安全管理工作,这种治理方法治标不治本,难以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作用
近年来,煤矿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显现出更多的生产安全隐患,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如果煤矿企业不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安全管理,势必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另外,煤矿企业的安全还会受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问题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要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并没有形成先进的安全管理观念,安全责任心不足,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人力都不是很到位,再加上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也比较薄弱,对于企业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煤矿工人大多都是走形式的学习一下,并没有学习到真正的煤矿安全知识,所以导致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就目前的形势看来,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安全管理法制建设严重不足。为了更好的规范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出台了一些安全法律法规;其二,监督制度不完善。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够有效的规范员工的操作流程,降低安全隐患,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备的科学的监查管理体制,现有的检查制度缺乏灵活性。
(三)没有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工作
从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来看,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偏低。具体的说主要有: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对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態机制的构成等方面的综合思考。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企业要想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就必须要加强安全监察。并且不但要实现安全监察部门的监察制度,还要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监察方式,发动基层员工以及基层领导,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察,提高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从员工的安全出发,促进员工自觉加入安全监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二)严格管控不安全行为
人为因素在煤矿企业安全问题中是一项主要因素,因此,煤矿企业要严格管控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首先,要开展员工行为观察。通过监理人员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观察与沟通,增强员工规范操作意识,加强员工对工具使用、站姿与动作的监督,室员工自觉规范作业,有效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其次,实行全员安全积分,并与员工工资挂钩。在实行员工安全积分制度时,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做为评价准则,奖罚分明,严格考核。通过这种措施,正面激励员工规范操作行为。
(三)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以人为主,坚持环境育人,努力创建安全文化,通过对职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的自主保护意识和正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夯实其安全基础。安全教育形式可以是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企业安全文化展”;或者通过安全活动日等,不断提高职工对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增强法制意识,提升矿工的整体素养。
四、结语
为了确保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安全生产,同时,安全生产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煤矿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为我国煤矿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胜军.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6,(20):147,149.
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创新;技术运用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形成综合管理的方式,在加强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等方面,强调风险意识、成本意识、管理意识等,更好的推动安全管理在煤矿综合运行中的有效功能。
1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重要性
1.1提升效益的整体保障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制度的建立、安全责任的细化,对于提升综合管理水平都将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在具体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在支护管理、速度控制、巷道布置等方面,突出在瓦斯浓度控制、防水工程管理等,细化每一个安全换届,这样可以实现对整个安全管理的综合控制,尤其是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助于全面提升煤矿的综合管理效益。1.2提升管理的重要举措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将安全管理的每一个制度、技术落实到具体的应用中,在建立规范化的安全操作模式中,形成责任控制的有效模式,最主要的就是要突出在煤矿安全运行中的多面控制,将制度细化,从责任强化、制度落实、奖罚分明等角度出发,形成在每一个帮组、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领导者身上,突出在安全制度与具体操作上的衔接,贯彻落实好执行煤矿安全运行的相关规范运用,是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
2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管理体制有待全面加强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些煤矿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还不够顺畅,在纪律综合运行上不是很规范,各个部门在安全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人员素质也各有差异。一些管理部门在体制机制方面的职能不够明确,造成不同程度上安全管理不能全面落到实处。同时,在安全运行监管的过程中,要打破交叉管理的模式,在整个管理上,形成系统化的目标管理,减少管理弱化的现象。尤其是在责任感的构建中,要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更好的改善好管理体制机制的安全运用。这样就不利于综合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尤其是一些煤矿企业不注重安全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存在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决策的整体执行,科学操作不全面,也不利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运用。2.2人员素质有待全面提高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构建相对全面的运用,因此,提升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将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煤矿安全人员的管理中,在技术运用方面,一些人员不断调整岗位,面对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高,很难留住人才,尤其是一些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煤矿企业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进行留住,从而造成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在缺少安全技术等培训的基础下,一些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从而忽视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全面培养。在具体操作上不够规范,尤其是在一些高难度、高危险的运行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安全事故。
3创新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3.1立足安全思想构建,突出价值导向在综合管理的路径中,要形成安全思想意识的引导,注重安全氛围的全面形成。因此,在理念的构建中,要形成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管理贯穿在煤矿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将安全生产作为提升煤矿综合效能的重要指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出员工的安全意识,在规范化管理的路径中,通过多方面的安全宣传,在微信公众平台、企业综合管理平台中,形成煤矿企业安全知识、技术控制、施工方式、创新管理等方面的运用,并且突出在安全心态的引导上,采取观看安全专题片、安全文化周等活动方式,通过现场观摩、实践指导等方式,形成安全文化的培训方式,在综合宣传、媒介宣传等安全引导的过程中,形成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控制,注重对每一个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管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全面检查,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3.2建立健全科学管用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新机制安全监管是煤矿企业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安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等控制渠道上,建立鲜明的安全管理模式,让煤矿企业一直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之下。通过检查、达标、验收、奖罚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从根本上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全面形成煤矿安全生产的工程管理体系。侧重在安全生产的监管方面求效益,抓好安全生产就是抓好经济效益,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突出安全生产的支撑效果,构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在安全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路径中,形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提升煤矿安全机制管理的运行中,才能更好的保障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3.3构建安全生产评价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形成综合性评价管理系统,尤其是在安全许可的煤矿企业中,要进行安全级别的有效评定,在相关安全监察部门的综合检查力度中,形成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指标的细化,对于煤矿管理中的瓦斯抽检、施工安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运用,形成煤矿企业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全程干预的安全监察等管理,在对煤矿企业综合安全性能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在调查结果确定以及重新界定安全许可证的基础上,形成定期的监察管理,这样激发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因此,在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全面增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生产的系数管理与煤矿投入成本之间的有效改进,有效的增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3.4创新技术整体运用的落实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要做好相应的防水工程,在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相关要求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注重运用防、堵、梳、排、截等综合管理方式,在构建现代化的防治水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在人员配备上配足,突出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挥,建立相应的防治水基础资料台账管理,逐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针对性的采取各种防治水管理措施,加强应急求援工作的管理,做好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管理工作,将煤矿防治水工作纳入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进行全面部署与安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超前谋划,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防止水通过煤层开采后形成导水裂隙带、废弃井筒和断裂构造带灌入井下,提升整个管理的综合水平。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又要形成多样化、严格的制度操作程序,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安全思想意识的培养,注重技术的全面创新,注重制度机制的责任落实,形成整个技术创新的多元化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梅强,陆玉梅,邱少贤.安全投资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8(04):15-16.
[2]赵连阁.政府监督与矿产业安全投入的经济分析[J].经济学家,2006,6(01):23-24.
[3]赵广兴.试论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的若干问题[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8(03):96-9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煤矿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