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经济总量有所增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截至2012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05.1亿元,同比增长14.3%。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4.4%,拉动全市GDP增长8.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户数4568户,同比增长4.9%。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二)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品牌化效益明显
非公有制经济涉足的领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商业、餐饮业、工业、建筑业迅速拓展到除少数垄断行业之外的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一些行业中唱主角、挑大梁,重点集中在农业、林业、采矿业、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非公有制经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实现量的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升,品牌化效益日益明显。截至2012年底,河套酒业、金川啤酒等4个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巴美肉羊等3个农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先后培育和引进了河套酒业、中粮、鲁花、小肥羊、圣牧高科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
(三)提供就业岗位增多,促进居民增收效果明显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收了新增社会就业人员,也吸纳了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分流出来的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单位从业人员、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和自营劳动者)达到3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6.7%。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2011年的1524元增加到1802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比重由16%上升到16.8%。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大部分依靠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取得。
(四)创造了大量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加大
近几年,国有和集体企业缴纳税收比重逐步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为财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税收。截至2012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共缴纳税收83.04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87%。从发展趋势看,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财政收入越来越重要的税源。
(五)投资大幅增长,发展后劲增强
近几年,随着我市投资环境的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日趋活跃,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来源,也是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企业投资额达到426.96亿元,比上年增长7.4%,总量占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60.9%,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优化了投资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二、巴彦淖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成本压力过大,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
由于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用工成本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等多种因素叠加,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竞争力较弱的非公有制企业难以承受,部分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经营难以为继。
(二)资金紧缺,融资难仍然是最大难题
一是大部分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管理不是很规范,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金融企业为了优化资金投向,保证资金回笼,对非公有制企业缩减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二是银行贷款手续繁杂、贷款抵押和担保条件苛刻以及贷款成本太高,使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民间贷款的高风险又让企业望而却步,非公有制企业在资金的有效运作上受到极大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资金就好象“无米之炊”,制约其发展壮大。部分企业资金链条面临断裂,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三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惜贷现象。
(三)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
我市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陈旧,产品以粗加工为主,创新能力比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和卫生条件还有待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相关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发展的空间也相对有限。
(四)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
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行业分布上看,大多数分布在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很少,且发展滞后,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更是相对不足。
(五)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
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三、巴彦淖尔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拥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力量和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力的制胜法宝。我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加强科技投入,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一是要依托资源优势,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做优、做强;二是要创新机制,坚持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法人结构。要引导家族式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其实行产权结构改造,引导其建立有效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突破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一是要在加强和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服务上寻求突破。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为企业融资搞好指导服务。工商联、金融办以及非公有制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银企项目对接会、座谈会等形式,为银行和企业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牵线搭桥。二是要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上寻求突破。大胆探索民间资本创办商业性的非公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三是要在强化企业诚信建设上寻求突破。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统计、财务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企业诚信档案,树立起民营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良好形象。四是应赋予银行向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利率确定方面的自,增强其向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拓展银行在贷款安全性与收益性之间的选择余地。五是成立地方中小银行,既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便于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更好地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
(三)营造宽松环境,为非公有制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宽松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二是要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会、企业协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服务。三是有关部门应真正从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环境、落实税收优惠、财政和金融支持上破解难题。四是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五是要重视非公企业中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四)加强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要从战略高度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转型、促进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民间资本从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二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投资审批事项和管理法规,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健全完善法制和市场环境。三是要加大对高、新、优等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扶持力度,支持有能力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优势扩张和资产重组,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效益、有市场的大企业。
(五)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
篇2
截止目前,我县已注册登记的非公有制经济户3648户,投资总额28158万元,从业人员9*4人。其中:个体工商户3540户,投资总额20208万元,从业人员5999人;私营企业108户,投资总额7950万元,从业人员3*5人。20*年以来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15户,投资总额418万元,从业人员721人;新发展私营企业14户,投资总额550万元,从业人员180人。
一、几点做法
1、加强政策宣传,优化舆论环境。去年以来,我局共印发宣传资料2000份,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个意见”精神,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说服和引导群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了其社会和政治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大突破、大发展。
2、结合今年开展的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我局向社会公开承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保证私营企业在5个工商日内办理完毕(法定时限为30日),个体工商户在1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法定时限为30日)。同时改变监管方式,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年度验照贴花,变集中办理为滚动审验,极大的方便了非公有制经济户申办工商注册登记事项。
3、放宽市场准入,放宽投资领域。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从事农业种、养、加、储、运的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个体私营企业,允许注册资本分期注入,在首次注入资本不低于总额百分四十的情况下,可办理营业执照,同时其余部分可在一年内补齐。除特种行业和专营行业外,非公有制企业原则上按行业大类核定经营范围,不再规定具体的经营项目,经营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同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一律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城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旅游和我国政府承诺对外资开放的金融、保险、电信等领域。
;4、实行“外来投资企业特别服务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老、弱、病、残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实施“阳光工程”。对外来投资企业,可享受如下优惠与服务:免费咨询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信息查询;对不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资源的专项审批项目可先注册,后限期规范;申请登记注册材料齐全的当天办理;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无环境污染的行为,按规费征收标准减征百分之六十,对从事其它行业的减征百分之四十;免收合同文本费及鉴证费;免收消协、私协会费;工商部门在巡查监管中发现违法行为,实行法律、法规宣传并书面通知限期纠正,对在限期内纠正的免于行政处罚。去年以来,我局共对外来投资企业减免收费18000元,对171户下岗失业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不折不扣地落实优惠政策,对23户老、弱、病、残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行“阳光工程”,共减免收费175887元。
5、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难的问题。为加快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优化信用环境,提升经营效益,我局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印发了《**县个体私营企业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工商所和个私协分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体私营企业诚信建设,全力配合支持好信用社开展此项工作。同时把握好政策界限,既注重解决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协助把好信贷关,防范金融风险,共同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银企合作双赢。现已向非公有制经济户发放贷款证1070份,发放贷款4700万元。
6、以人为本,真诚为个体私营企业搞好服务。一是加强个体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和市场应变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技能和经营水平,共举办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人员300多人次。二是抓好典型,做好表彰先进工作,积极表彰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诚信个体私营企业,努力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共表彰诚信非公有制经济户17户。三是在行业发展上,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由商贸、餐饮、服务等日趋饱和的行业向第一、第二产业拓展,大力兴办生产型、外向型、开发型企业,发展前景好、见效快的种、养、加等项目,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个体私营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四是切实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侵害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予以出面制止,坚决制止“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二、存在问题
1、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虽有一定突破性发展,但整体上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行业结构也不尽协调,商业户数比重大,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2、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内外协作不够,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放能力差,企业资信度不高。
3、少数部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仍然存在有流于形式走过场、做样子、工作不实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领域,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档次结构和水平,在注重商贸、餐饮、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扩大规模、上档次的同时,积极引导非公制围绕我县工业支柱项目和农业产业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向第一、二产业拓展,大力兴办生产型、开发型、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形成优势产业。同时,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大、中、小并举原则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南北两山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城关、川道重点发展生产加工型私营企业。
篇3
20__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个意见”精神,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紧紧围绕以狠抓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取得一定的成效。截止目前,我县已注册登记的非公有制经济户3648户,投资总额28158万元,从业人员9044人。其中:个体工商户3540户,投资总额20208万元,从业人员5999人;私营企业108户,投资总额7950万元,从业人员3045人。20__年以来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15户,投资总额418万元,从业人员721人;新发展私营企业14户,投资总额550万元,从业人员180人。
一、几点做法
1、加强政策宣传,优化舆论环境。去年以来,我局共印发宣传资料20__份,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个意见”精神,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说服和引导群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了其社会和政治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大突破、大发展。
2、结合今年开展的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我局向社会公开承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保证私营企业在5个工商日内办理完毕(法定时限为30日),个体工商户在1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法定时限为30日)。同时改变监管方式,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年度验照贴花,变集中办理为滚动审验,极大的方便了非公有制经济户申办工商注册登记事项。
3、放宽市场准入,放宽投资领域。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从事农业种、养、加、储、运的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个体私营企业,允许注册资本分期注入,在首次注入资本不低于总额百分四十的情况下,可办理营业执照,同时其余部分可在一年内补齐。除特种行业和专营行业外,非公有制企业原则上按行业大类核定经营范围,不再规定具体的经营项目,经营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同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一律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城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旅游和我国政府承诺对外资开放的金融、保险、电信等领域。
4、实行“外来投资企业特别服务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老、弱、病、残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实施“阳光工程”。对外来投资企业,可享受如下优惠与服务:免费咨询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信息查询;对不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资源的专项审批项目可先注册,后限期规范;申请登记注册材料齐全的当天办理;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无环境污染的行为,按规费征收标准减征百分之六十,对从事其它行业的减征百分之四十;免收合同文本费及鉴证费;免收消协、私协会费;工商部门在巡查监管中发现违法行为,实行法律、法规宣传并书面通知限期纠正,对在限期内纠正的免于行政处罚。去年以来,我局共对外来投资企业减免收费18000元,对171户下岗失业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不折不扣地落实优惠政策,对23户老、弱、病、残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行“阳光工程”,共减免收费175887元。
5、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难的问题。为加快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优化信用环境,提升经营效益,我局与__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__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印发了《__县个体私营企业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工商所和个私协分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体私营企业诚信建设,全力配合支持好信用社开展此项工作。同时把握好政策界限,既注重解决个体私营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又协助把好信贷关,防范金融风险,共同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银企合作双赢。现已向非公有制经济户发放贷款证1070份,发放贷款4700万元。
6、以人为本,真诚为个体私营企业搞好服务。一是加强个体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和市场应变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技能和经营水平,共举办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人员300多人次。二是抓好典型,做好表彰先进工作,积极表彰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诚信个体私营企业,努力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共表彰诚信非公有制经济户17户。三是在行业发展上,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由商贸、餐饮、服务等日趋饱和的行业向第一、第二产业拓展,大力兴办生产型、外向型、开发型企业,发展前景好、见效快的种、养、加等项目,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个体私营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四是切实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侵害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予以出面制止,坚决制止“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二、存在问题
1、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虽有一定突破性发展,但整体上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行业结构也不尽协调,商业户数比重大,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2、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内外协作不够,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放能力差,企业资信度不高。
3、少数部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仍然存在有流于形式走过场、做样子、工作不实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领域,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档次结构和水平,在注重商贸、餐饮、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扩大规模、上档次的同时,积极引导非公制围绕我县工业支柱项目和农业产业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向第一、二产业拓展,大力兴办生产型、开发型、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形成优势产业。同时,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大、中、小并举原则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南北两山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城关、川道重点发展生产加工型私营企业。
篇4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独营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成分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非公成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大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和各项政策的放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扶持、引导下,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
(一)发展特点
1发展速度较快。统计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个体经济。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私营经济才得到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一些个体工商户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不再满足于一家一户的经营,逐渐转变为私营企业,这就使得私营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也有一些个体工商户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最终走向破产。2000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为8065万户,到2003年6月末下降为6855万户,减少121万户,下降了15%;2000年末私营企业为295万个,到2003年6月发展为375万户,纯增8000多户,增长了271%;2000年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为2933亿元,到2003年6月达到42043亿元,增加了12713亿元,增长了4334%。
2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以私营企业为例,2000年末,全区注册资金超百万的私营企业有2329个,到2002年6月,超百万的私营企业已有2711户;2000年末注册资金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有28个,到2002年6月,超千万元的已达到111户;2002年6月末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为19891万人,到2003年6月末,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人。
3社会贡献越来越大。具体表现:首先,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0年末,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款155亿元,占全区工商税收的27%。2002年上半年个体私营经济就实现税收达10亿元,同比增长6%。多数旗县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占当地工商税收的40%左右,有的高达60%以上,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次,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吸纳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据介绍,全区个体私营企业通过承包、租赁、托管、参股、兼并、购买等方式,使5000多个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注入资金近20亿元,盘活国有、集体所有资产140多亿元,并安置下岗职工24万多人。第三,对社会公益事业等给以很大支持。据统计,近年来仅工商联会员企业捐资助学和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就达4000多万元。
(二)存在问题
1横向比较,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据有关资料介绍,1999年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为1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4个百分点。到2002年末,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区GDP的贡献率达到25%,而全国平均已达到485%,其中广东和浙江分别达到54%和55%,浙江温州非公有制企业更是占了全年工业企业总数的988%,工业产值占了96%,税收占了70%;到2003年5月末,我区个体和私营企业的户数占全国个体和私营企业户数的3%和143%;注册资金分别占全国个体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的271%和118%。而同期广东省私营企业户数占全国私营企业户数的1054%;注册资金占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金的14%。
2在产业结构的分布上,非公有制企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从事高科技产业的比重较低。到今年6月末,我区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的分别是572461户和26270户,占全区个体经济总数的864%,占私营企业总数的702%;从事第二产业的个体及私营企业为67863户,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个体及私营企业为1965户,分别占我区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的938%和027%。
3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较少,出口创汇十分有限。到目前为止,我区仅有54家私营企业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年出口创汇额合人民币2400多万元。占全国私营企业出口总额的002%。而广东私营企业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415亿美元(合人民币332亿元),占全国私营企业出口总额的321%。相比之下足见差距之大。
4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数属于家族式管理,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为数较少。到2002年6月,我区注册资金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数只占私营企业总数的852%;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只占私营业总数的035%。即使在超千万的私营企业中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也为数较少。个体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决策机制、法制意识等与市场经济还很不适应,影响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做大做强。
三、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
首先,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要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投资机会。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应向非公有制资本开放;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
二是减少审批限制,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政府行政服务。改善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注册、经营、增项、转业等各个环节的审批限制,要当好他们的服务员、导航员、裁判员,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三是消除政策歧视,使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非公有制企业不仅要在市场准入等方面享有同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平等的待遇,而且政府要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平等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四是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与其他企业平等的权益保障。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能力,规范与活跃投资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其次,在激活本地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同时,要积极吸引区外和国外的企业来我区创业。我区应积极推广包头市、和林县的经验,有重点地引进有利于我区调整经济结构、做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推动技术进步、引导社会就业的项目,力争在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大项目上有新的进展和突破,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带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他经济形式的快速发展。
第三,克服“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树雄心、立大志,千方百计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一方面要科学选择投资方向,大力兴办投入产出率高的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改变目前过分集中于第三产业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敢于突破自我,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力争在竞争中把企业做大做强。
篇5
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非公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潜能的增长因素。近年来,乌海市非公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资,使非公经济在数量、规模、质量、速度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发展。
2014年乌海市非公经济组织达到2.68万户,注册资本合计505.5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5937户,注册资本累计494.32亿元;个体工商户20849家,注册资金11.19亿元;非公有制企业纳税中,国税收入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0.25%,地税收入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2.5%;吸纳就业6616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81%;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8家企业跻身自治区民营企业百强。2014年,乌海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415亿元,同比增长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9%;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71%,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非公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强化政策支持,提供良好服务
(一)政策扶持,增添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结合乌海市实际,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政策上加大扶持,2013年10月21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2014年乌海市有关部门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等关于扶持物流业、商贸服务业、电子商务、家庭服务业等多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为非公经济的发展释放了政策红利。乌海市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下发的《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为非公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二)放权减负,激活投资。为了帮助企业减负,乌海市相关部门主动“放权”,为企业拆除道道“关卡”。行政审批事项由193项减少到8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由98项减少到31项。按照国家规定,仅地税部门落实税收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一项,就为小微企业免征水利建设基金470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2400万元。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乌海市鼓励和引导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企业上市、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票据等形式直接融资,并在自治区率先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孵化园、中小企业现代金融工具培训平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努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题。(四)加强科技服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14年,乌海市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目前,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成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6家,研究所6家;开展了“百名院士专家乌海行”活动,并挂牌成立了乌海市智慧城市院士服务工作站。
三、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情况
(一)金融对非公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截至2014年末,乌海市非公经济企业贷款余额242.95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76.35%。五年间,乌海市银行业非公经济贷款余额由2010年的113.97亿元,猛增到2014年的242.95亿元,年均增长20.83%,非公经济信贷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高。
(二)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定位在中小企业。截至2014年末,乌海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3.66亿元,占全部非公经济主体企业贷款总额的63.25%。五年间,乌海市银行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由2010年的76.79亿元,猛增到2014年的153.66亿元,年均增长18.93%,对中小企业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
(三)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推进银企融资有效对接。人行乌海市中心支行与市银监局、市金融办联合地方政府、各金融机构,为银企成功搭建了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在乌海地区形成了良好的银企互信共赢机制,有效推进了融资服务工作的开展。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取得显著的成效,实现融资120亿元;2014年3月5日,乌海市又成功举办了西部盟市非公有制2014年经济金融服务银企对接会暨乌海市第三届“金融超市”,项目签约近1070亿;主办方乌海市共有60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89.75亿元。
(四)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改善信贷政策实施绩效。为改进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职能,全面科学评估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执行效果,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中小微企业”,人行乌海市中支积极组织开展了辖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通过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2010年开始对乌海市金融机构中小信贷政策执行绩效情况进行了评估,发挥了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提高了信贷政策的导向力。
(五)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从2010年开始,多家金融机构进驻乌海,目前乌海市金融机构已发展到57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保险公司20家、小额贷款公司20家、证券市场主体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已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为框架,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
(六)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满足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同时,探索创新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目前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先后设立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门部门或信贷专柜和信贷人员,细分市场、创新营销,对小微企业服务实行专业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缩短业务链条,拓展担保形式,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贷效率,不断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经过几年的实践,乌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形成了较完备的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营体系。同时,针对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有特色的信贷产品,工商银行乌海分行开办了小企业网络循环贷款、中国银行乌海分行开展了“应收账款质押”信贷产品、内蒙古银行乌海分行、乌海银行先后探索出了“商户联保贷款”、“女企业家联保贷款”等新型担保方式的信贷产品,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基础和信用意识差,信贷资金风险大。一是总体规模偏小。乌海市非公经济多为中小微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型私营企业占74%以上,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本金少,负债率高。二是“生命周期”较短。据市场调查,除部分大型非公经济组织外,绝大部分小微私营企业平均存活周期大约在3~4年,个体工商户平均存活周期约在2~3年。主要原因是这类市场主体经营规模小、起点低、实力弱,缺乏资金技术,行业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差,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低,短期经营的特征明显。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集中在资源初级转化为主的工业生产和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相对其他大中城市,非公经济投向新兴服务业的动力不足,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传统经营模式难以得到有效突破,市场辐射力和影响力不强等。四是规范化程度不高。有的公司股东实物出资长期不到位,有的利用验资机构垫资、虚假出资或抽逃注册资本,有的利用虚假材料骗取股权变更登记,少数企业诚信意识差,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发展。
(二)直接融资条件不成熟和融资渠道窄,相关增进措施缺乏。在直接融资方面,较高的准入门槛和上市成本很难让起步晚、基础薄的中小微企业成功上市融资,缺乏社会资信度的中小微企业也很难进入发债市场进行融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部职工筹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而对通过票据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工具没有概念,对融资渠道了解不够,直接融资意识淡薄。而政府部门对中小微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信用增进措施缺乏。
(三)银行信贷准入条件较高和产品单一,信贷需求难以满足。一是各金融机构的信贷准入、操作流程自上而下实行统一标准,授信管理制度较为严格,考核标准要求高,辖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粗放,缺乏规范的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财务状况透明度低,符合授信条件的中小企业很少,限制了基层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拓展。如小企业在金融机构办理信贷业务须提供近两年和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近半年缴纳水、电、税费的凭据,近一年的银行存款流水记录,与上游供应方签订的购销合同,与下游经销商签订的销售合同等。而企业往往不能完整、及时提供金融机构要求的相关贷款资料,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授信。二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内容较单一。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的组织和机构设置、布点主要是适应了大项目、大客户,大部分金融机构尚未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重要客户群来指定贷款营销计划,没有针对性地设计金融服务品种,与非公经济的需求不匹配。
(四)缺乏有效抵押物和担保,贷款难度大。目前,乌海市的银行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大多倾向于抵(质)押贷款或担保贷款。由于我市非公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规模不大,自身实力较弱,绝大多数缺乏有效抵押物,且企业经营不稳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银行对非公经济放贷顾虑多,非公经济也较难符合银行放贷标准,因此贷款难度大,满足率较低。目前能够为非公经济提供担保的机构少,特别是我市优质担保机构比较稀缺,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普遍较弱,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担保费用较高,非公经济办理担保一般要缴纳2%左右的担保金以及一定的评估费等,融资成本较高,成为制约非公企业直接融资的“瓶颈”。
五、相关建议
为着力解决制约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以促进非公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自生能力,实现非公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自身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树立现代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做好市场调查,企业发展方向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树立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加大产业政策引导。引导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政府要加大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宣传力度,及时制定并公布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同时,加大对企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技术、机制、体制和商业模式上创新并加以扶持,催生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三是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和资源整合,提高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扩大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推动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
(二)坚持多措并举,鼓励直接融资。一是增强内源融资能力。鼓励民营经济直接融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来自企业内部利润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的不过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所以要推动企业运营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尤其要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的进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及高科技企业参与风险投资;放宽对保险基金、信托投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介入风险资本运营的限制,多方面动员民间闲置资金,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二是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利用自治区取得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地区资格,扩大中小企业私募规模。积极开展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建立知识产权、企业产权、金融资产、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低碳技术、农村土地承包权、林权等产权交易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探索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转让试点。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融资瓶颈。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由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牵头,联合市金融办、乌海市银监分局,督促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投放贷款,确保“两个不低于”,充分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二是金融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经济的力度。例如,合理利用利率杠杆,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政策,将企业的诚信度、担保方式及银企合作的关联度作为利率浮动幅度的标准,通过科学、规范、高效、统一的定价机制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讲信誉、能付息的企业,特别是已完成规范改制的企业,只要符合信贷原则和国家产业政策,商业银行要不分区域、不分大小、不分所有制,一视同仁给予信贷支持;对经营管理水平高、上规模、效益好特别是高科技、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予以重点支持。三是加大提升非融资类的金融服务水平。非融资类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体系未来的巨大市场,非公经济对此也有巨大需求,即通过外部服务,如中小微企业的财务与资金管理外包,提高企业、小微经营单位税险管理、资本运营、资金管理水平。
篇6
(一)发展现状与目标
截至2012年9月末,(以下简称“全区”)个体工商户已达94.23万户,注册资金397.09亿元;全区私营企业已达14.37万户,注册资金7351.68亿元,占全区市场主体注册资金总额的51.26%。截至2012年底,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由5年前的40%提高到50%左右。从经济构成与经济总量来看,非公经济已占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非公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已占全区城镇就业人数的75%以上和新增就业人数的90%以上,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领域。
全区非公经济大多集中在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全区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2012年,全区提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把发展中小微企业作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相继出台了《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3年初,全区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一届政府未来5年努力的重要目标。
(二)制约瓶颈
1.企业因素
相比于国有企业,大多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受制于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约束,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可供抵质押的实物资产与有形资产非常有限,一些企业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经营,不同程度存在土地、厂房等所有权权属不清的问题,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受上述因素影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不高,致使企业在融资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面临诸多限制,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2.外部因素
(1)适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及服务较为匮乏
为有效规避融资风险,金融机构更倾向于给实力较强、信用级别较高的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原先定位于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纷纷合并成合作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又先天不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成本较高,融资规模受限。
(2)资本市场欠发达,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微企业多数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企业组织形式决定了其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即便是公司制的中小企业,虽然拥有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向社会直接融资的权利,但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难度依旧很大。此外,票据市场、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服务还不够发达,金融工具创新相对滞后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需求。
(3)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企业征信系统不完善、数据不全面、信息维护不及时、数据不能完全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模式
(一)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及内涵
开发性金融是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立足于中国国情基础,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金融理论,进行金融实践和大胆创新而不断完善的现代金融机制。
开发性金融一般不直接进入已经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沿着政府路径,以市场化程度不足的领域为切入点,注重发挥并积极配合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以融资为杠杆,通过支持项目建设等方式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地方的资源整合、市场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等方式,弥补制度缺失与市场失灵,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瓶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开行支持非公经济的合作模式
1.“四台一会,资源整合”模式
“四台”包括组织平台(一般是各地金融办)、融资平台(由政府出资的借款人)、担保平台(担保公司)和公示平台(各类社会公示媒介),“一会”是指信用协会。
图1 “四台一会”模式示意图
其中组织平台向地方的中小微企业宣介开行的融资理念,负责收集企业信息,建立贷款项目库,并向开行推荐项目,协助开展贷款评审及贷后管理工作。融资平台代表企业集中、批量向开行提出贷款申请,经开行审议后与其签订信贷合同,承担统借统还的责任。担保平台一方面为贷款平台向开行借款提供保证担保,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公示平台与信用协会负责对企业的资金使用及还款进行公示与监督,并参与贷款的评价工作。
开行通过组织平台,顺利实现了银企对接,较好地发挥了贴近地区、贴近企业、贴近项目的组织优势,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融资平台将分散的借款主体整合为一家具有政府信用的借款人,既降低了开行的管理成本与融资风险,又深化了企业与政府的互信与合作。担保公司凭借其多层次的担保与反担保组合和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体系,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公示平台与信用协会通过社会和舆论监督的方式,扩大了信贷管理半径,实现了银行监管、企业互保、社会联合监督共防风险的局面,加大了风险防范力度。
“四台一会”模式充分调动并有效整合了政府、企业、银行、社会等资源,成系统、成批量地开发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项目,深化了银政、银企合作,共同构建、培育、完善了市场,实现了多方共赢。
开行内蒙古分行通过“四台一会”模式,与通辽等7个盟市合作开展了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截至2012年底,已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带动全区28万余人实现就业和创业,其中向通辽市发放7个批次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共7.7亿元,直接扶持2万余名自主创业人员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7万余名失业人员实现了稳定就业;与包头市青山区融资平台合作,发放贷款1.8亿元,扶持27户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
2.“五位一体, 阶梯融资”模式
2011年,开行内蒙古分行以赤峰市为试点,在原有“四台一会”基础上,结合地方农牧业特点及企业融资需求,推动赤峰市政府成立了赤峰鸿德农牧业担保公司,专门负责为农牧业中小企业、个体农牧户等涉农贷款项目提供担保。并推动12个旗县区政府财政共同出资建立“赤峰市中小企业项目风险金”,作为各旗县政府在开行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风险准备金,该资金统一归集到担保公司名下,各旗县政府向赤峰市金融办推荐中小企业,由贷款平台统一承贷,担保平台提供保证担保。
开行内蒙古分行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合作历史、融资需求,分门别类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包括短期流动资金、中期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贷款的融资;将优质企业作为战略中小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并成功发行了全区第二单中小企业集合票。
开行不断深化机制建设,通过财政支持为中小微企业夯实信用,延伸、扩展了担保平台职能,形成了集融资、组织、担保、管理、风险防控等职能于一身的“五位一体”融资架构,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阶梯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探索出了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新途径。
3.“同业合作 ,互惠共赢”模式
开行与世界银行和德国复兴银行合作,引入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并选择包商银行作为合作伙伴,签订了微贷款项目合作协议。开行出资聘请国际微贷专家对包商银行小企业客户经理进行培训,并提供了3亿元的转贷款资金,引导包商银行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支持。
包商银行通过“独立核算、单独考核、全封闭运行”的模式,即在总部成立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中心,在支行成立具体的业务操作部门,运用专项的贷款管理系统,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差别授权。贷款对象主要是流通领域的个体私营企业、个人财产、存货、交通工具、个人信用等均可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改变了以往抵押担保要求过高的状况。通过简化贷款程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开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网点分散的优势条件,与同业签订微贷款项目合作协议,并提供转贷款资金支持,引导其他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配套措施及政策建议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与市场等多方面需共同努力,为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创造更好的融资、营商环境。
(一)政府层面
1.整合财政资源,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整合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各项财政扶持资金,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以往“撒胡椒面”的分散支持方式转变为集中扶持方式,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引导其它社会资金介入,放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补偿金,作为银行贷款的风险保证和损失补偿,提升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心。
2.建立企业贷款项目动态管理和监控体系
建议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担保公司共同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储备库,将各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纳入储备库中进行培育,将成熟的项目批量向金融机构报送;同时建立企业贷款监控与反馈制度,指定专人编制小企业贷款情况月报,对企业贷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掌握,将问题和意见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反馈。
3.改善信用环境,加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银企双向信息通道,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将违约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公示,并制定相应惩罚措施,提升企业违约成本,增强企业信用意愿,进而逐步改善地区信用环境。
(二)企业层面
明确发展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公有制企业要认真分析所处行业的发展现状,研判行业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现状制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嵌入到产业链条中。企业自身要不断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在产品研发、创意等方面积极创新,提高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产品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三)金融机构
积极探索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借鉴国际微小企业贷款经验,在信贷准入、信用结构设计、抵质押品评估、风险防控、贷款定价、信贷审批、责任追究、不良贷款化解等方面,制定出适于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制度措施,积极探索适于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金融行业要加强合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并在实践工作中做好金融创新工作,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不断培育企业渐进式的成长与壮大。
(四)资本市场
篇7
(一)非公有制经济不具有独立的刑法客体地位
从我国现行《刑法》第2条规定的内容来看。虽然将“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写进了刑法的任务之中,但“私有财产”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私有财产的范围较之非公有制财产的范围要小得多。另外在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中多处使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字样来表述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而非公有经济无此刑法待遇。
(二)同种性质的犯罪行为因主体所在的单位的性质不同,构成不同的罪名,处以不同的刑罚
同样是在公司、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用单位的财物,只因所在单位的性质不同,刑法规定的罪名和刑罚适用就不相同。公有制经济中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上述行为构成贪污罪,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人员的上述行为却构成职务侵占罪。对此《刑法》第183条的规定表现最为明显。其表述如下:“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271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另外,贪污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而对职务侵占罪,法定最高刑只有15年有期徒刑。对贪污罪的立案起点是5000元,如具有较重的情节,4000元也可以立案;而职务侵占罪的立案起点是5000到10000元,发达地区是10000元。基于同样的利用职务之便的受贿行为,公有制经济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工作人员则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前者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而后者的法定最高刑是15年有期徒刑。同样是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公有制经济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挪用公款罪,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工作人员构成挪用资金罪;前者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而后者的法定最高刑是10年有期徒刑。同属公司、企业的人员犯罪,同样侵犯公司、企业的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或者公司、企业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但所定罪名却迥然不同,所处刑罚也明显有别,这也体现了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区别对待的态度。
(三)相同的犯罪行为,因发生在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中,导致罪与非罪的不平等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刑法在保护其经济利益方面,不能因所有制经济不同而区别对待。现行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利益的保护力度与对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力度显然不同。例如根据《刑法》第165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的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构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根据《刑法》第166条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具有该条所列情形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根据《刑法》第167条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为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根据《刑法》第168条第1款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分别构成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失职罪,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罪。根据《刑法》第169条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或者可能发生非公有制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为亲友非法牟利,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失职、,低价折股、低价出售公司、企业资产,并且造成非公有制公司、企业财产或者经济的重大损失的行为,这些行为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刑法的规制。现行刑法以行为对象的所有制性质作为制罪的标准,明显具有轻非公经济的保护而重公有制经济保护的色彩,体现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刑法上的不平等地位。
二非公有制经济未得到公平保护的原因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已经确立,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惯性以及经济、政治体制诸方面的原因,致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不平等待遇的现象屡屡发生,不同程度地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传统观念因素。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认为“公有制即社会主义,私有制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违背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初衷,甚至在有些人的心中非公有制经济是“唯利是图”的代名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正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前进道路上步履维艰的根源。
(二)经济体制因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前由于我们没有非公有制经济或者主观漠视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存在,经济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实行的是纯正的计划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制经济应运而生、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由于体制改革的天然滞后性造成了我们目前的经济体制还是难以适应迅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
(三)法律体系因素。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于1999年写入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进一步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保护原则。这必将带来非公有制经济的新一轮腾飞。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宪法不能司法化,当非公有制经济受到犯罪行为侵害时,不能直接依据宪法规定寻求法律保护,缺乏配套的法律保护体系。
三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刑法保护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建立市场经济主体平等思想
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的刑法保护,就是要解决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刑法意义上的平等性问题,也即实现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与公共财产的平等的刑法保护,对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的犯罪,应当处以与侵犯公有制财产的相同的刑罚。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优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地位平等的新型市场经济主体观,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大量岗位空缺,能够有效地吸收国企改革中的下岗职工,从而解决国企改革的后顾之忧,加速国企的改革步伐;非公有制经济的稳健发展势必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迫使公有制经济寻求更为迅捷的发展之路。从而间接地增强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实力;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跃程度的标志,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有效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加快当地发展步伐的基础上,更能促进外资的融入,形成良性经济循环,为经济的发展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新型的非公有制经济市场观的形成,也只有建立了剥离了所有制外壳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观,才能在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与公有制经济相同的法律条款,也才能最终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刑法保护。
(二)立法机关应及时修改并完善刑事立法,填补现行刑法对非公有制保护的空白,消除现行刑法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平等保护。
1、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独立客体地位
在《刑法》第2条中以列举的方式增设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将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明确规定为刑法的客体,同时也可以大大调动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因素,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注入强劲的动力。
2、实现定罪的平等。
针对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罪,低价折股罪等强调身份的罪名,笔者主张将以上各罪的犯罪主体范围予以扩大,修改上述犯罪中对犯罪主体的规定,将其罪状中的“国有公司、企业”改为“公司、企业”,以实现对两类主体在定罪上的平等保护,维护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
篇8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财政政策;税收;资金扶持
一、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各产业尚不发达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财政、税收收入的新的重要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比如,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于99年8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鼓励放手发展。”
二、新形势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条件
1.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的实施和立法的逐步完善帮助人们消除了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的“差别待遇”,在经济领域实行了同权利、同义务、同处罚。非公有制经济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其法律责任也不断科学明确、具体可行。
2.西部大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大好机遇
第一,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通过转让、租赁、拍卖、兼并等多种形式对国有小企业、困难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为非公有制经济低成本扩张和结构转换升级创造了条件。第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农村结构调整的战略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空间,通过加盟参与市场开发与建设。第三,有缓解资金和人才瓶颈制约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将导致人才和资金回流西部,可以缓解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家已出台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资金匮乏的措施。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地方财政的客观要求
财力十分有限,引进外资不易,国企振兴也尚待时日,促进财政增长可谓任重而道远。而非公有制经济自发展以来,不要政府投资,没有财政补贴,也不要政府承担风险,由于其产权明晰,责、权、利一致的财产机制;自我投入、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资本聚集机制;短小精干、快捷灵活、互惠互利的营销机制,使个体、私营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促进非公有制的财政对策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转变理财观念,积极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1.在资金方面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
财政部门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支出的投入,可以改变并完善城市的基本面貌,这是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投入的新途径。如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吸引银行资金投入,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经营业绩好、有发展前途、讲信用的非公有制给予大力支持。对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和养殖项目、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农畜产品购销的贸易流通项目及从事民营企业、开发性企业应适当运用财政资金加以扶持,通过贴息优惠等办法,改变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涉足非公有制经济的观念,实行政策倾斜。
2.强化服务意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做好促进工作
财政部门应转变职能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第一,做好信息咨询服务,财政部门要发挥宏观经济部门的调控作用,及时收集、整理和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布局、数量前景预测等相关信息,引导他们发展。第二,做好管理服务,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主及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个体、私营企业财会人员的持证上岗、职称申报评聘等工作要纳入全区财务人员统一管理渠道。第三,抓好资产评估工作,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做好服务工作,在评估过程中既要客观公正,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做到服务优质高效,积极促进企业的资产重组。
3.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做到合理公平税负
各级税务机关主要施行“定期定额”,对少数有建账能力、帐证齐备的私营企业采取“查账征收”。在新形势下,税务部门要统一认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做好服务和咨询工作,对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减、免税政策要全部公开。第二,完善税收征管办法,各征收机关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更简洁、更实用、更能方便纳税人纳税的征收,努力形成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征管方式。
4.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舞台
财政部门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对市场建设进行投入,会同工商管理部门按照“多方集资、多方兴建、统一管理、共同受益”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吸收资金,加快市场建设步伐。要鼓励个体户、私营企业投资联建市场,对出资者应在场地、房租、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市场,把现有条件较好的小商品、服装、农副产品等专业性零售市场逐步发展为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市场。把初具规模的专业市场发展为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功能齐全的市场。在拉萨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创办各类具有一定特色的诸如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等经济小区,集中管理、连片开发,形成特色经济群体。
综上所述,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扶持指导和规范。随着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必将迎来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突破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黄万纶:《概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
篇9
一、充分认识检察机关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赖于良好地法治环境。只有营造出健全的法治环境,才能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有力促进非公制经济快速发展。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决打击危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既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检察机关与时俱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常常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只是个别业主的事情,甚至持排斥的态度。然而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及其凸显出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进一步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地保护公共财产和私人合法财产,平等地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制经济发展创造出与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同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是必须也是应当的,也是检察机关应履行的职责。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
检察机关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一套单一的思维方式和法律评价标准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据此,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破除传统旧观念,转变过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冷漠态度,以满腔的热情为非公有制经济予以支持。其次,要从片面理解对法律实施监督转变为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观念。在过去,一提到法律监督职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击和办案,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检察工作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就不能偏离经济建设之外。所办的各类案件都要注重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要拓宽服务领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犯罪活动。最后,要从过去单一打击的旧观念转变为打防并举的新观念。打击就是服务的思想已被人们所接受,但打击并不完全等同于服务。因此,在执法思想上要破除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单纯业务观念和机械被动的执法观念。要紧密结合检察职能,把打击、预防、服务有机结合,既防止以打击代替服务或把打击作为唯一的服务,又防止离开检察职能单纯为服务而服务的倾向。通过打防结合,大力开展预防工作,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了解检察机关,也使检察机关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经济效果。
三、制定具体措施,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检察工作是一项法律性极强的工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服务必须采取与自已工作的特点和性质相适应的途径,充分发挥工作中的策略性、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具体措施可以是:
1、发挥打击职能,切实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坚决打击杀人、伤害、绑架、抢劫等危害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人身权以及盗窃、诈骗、哄抢个人和企业合法财产等侵犯财产权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地方恶势力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收取“保护费”和强迫交易等犯罪,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侵占、挪用企业财产和侵犯商业秘密、破坏生产经营等损害企业利益的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的合法权益。
2、严肃查办职务犯罪,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
切实履行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证照颁发、项目审批、税收征管、贷款发放、民事裁判等过程中向非公有制企业索贿受贿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财产、人身、民主权利的职务犯罪,作为办案重点,依法从严查处,利用法律手段净化投资环境。
3、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对侵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业主合法权利的刑事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行使立案监督权,督促其立案查办,法院对此类案件判决不公的,要依法抗诉;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涉嫌犯罪的案件,要依法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法院作出已生效的错误裁判,特别是因歧视非公有制经济或司法腐败导致裁判不公,损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合法权益的,要依法抗诉。
4、开展法制宣传,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通过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及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并明确向检察机关寻求法律帮助的范围和途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案件中,要注意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堵塞犯罪漏洞,预防和减少犯罪。
四、依法办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犯罪案件时,要注重办案方式。在依法保证法律公正的基础上,各部门应紧密配合,加快办案进度,尽最大努力缩短办案时间,尽可能减少办案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要注意维护企业声誉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如因案件需要确需查询、冻结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帐户的,必须按规定依法进行;确需对涉嫌犯罪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建议做好交接工作,保障工作的衔接,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基础上,依法慎重进行,并将案件结果及时反馈。尽可能挽回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办理影响较大,企业职工反映强烈的案件时,要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稳定。
篇10
据资料统计,2007年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43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5.6%。陕西省县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数已达94.7万个,实现增加值986亿元,利润总数205亿元。上交税务79亿元,新增企业解决农村劳动力10万余人,支付劳动者报酬270多亿元,为全省农民人均提供工资性收入980多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8%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占陕西经济总量的近半壁江山,为建设西部强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由于各种原因,非公有制经济在陕西的生存环境还不够完善,一些地方对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存在着些许偏见;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的意识还困扰着一些非公有制经济民营企业家。这些都不利于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解放思想,这个看似普通的词,却对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肯定成绩 重视差距
《西部大开发》:陕西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李平安:陕西省的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要肯定所取得的成绩,但更要重视差距。
从非公有制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量比例看,陕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比,低于东部省份14个百分点。陕西的非公有制总体规模小、比重低、结构不合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全国知名商标和品牌的产品少,实力不强,竞争能力弱。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的商标数量仅占全国商标的1%左右,同样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也仅占全国的1%左右,数量上比不上青岛一个市(16件),浙江81件,山东80件。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陕西省则为2645元,相差1327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落后,是陕西省就业压力大、群众收入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明确政策 抓好落实
《西部大开发》:据了解,近年来陕西省为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曾多次制定政策条文。有了优惠的政策,为何非公有制经济还是发展的不尽如人意?
李平安: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已出台过四个文件,分别是1997年的《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2003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省政府制定了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07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涉及的问题基本上都作了回答,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落实,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当前一些优惠政策不能在基层上很好的落实,主要是有些政策对涉及的执行部门缺乏约束力,职责落实不到位。例如,我们从调查中得知,扶持企业的资金的文件早到了,但资金长时间却不到位,很难落实到企业,或者资金到了,却被挪用。
解决融资困难 理顺管理体制
《西部大开发》:融资困难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那么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来解决资金问题?
李平安:融资困难是企业的普遍反映,也是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当前市、县级担保公司数量少,而且注册资金少,不足以解决企业的贷款难题。在抵押贷款中,对固定资产估价折扣过大(20%),使可供贷款度很小,难以解决问题。近两年陕西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项资金,仅为广东的1/50,江苏的1/45,山东的1/40。我建议增加财政的扶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在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方面,还有哪些要完善?
李平安:管理体制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目前,陕西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所表现出的问题是“都在管,都不管”,职能交叉现象严重。所以,必须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各项有关政策、解决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建议由中小企业促进局负责对民营企业统一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其他部门按照不同的分工,大力协调配合。
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解放思想
《西部大开发》:目前陕西非公有制经济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还需要从哪方面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李平安: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对非公有制经济“雁过拔毛”的现象比较严重,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这些都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特别是要把握舆论导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宣传,消除在社会各界特别是部分基层党政领导及干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偏见。
《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沿海等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要加速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们还有哪些思想需要解放?
李平安:近几年来,陕西省从上至下、从领导到群众,都一直强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思想守旧,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小富即安的意识还相当普遍。根据我们的考察,浙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四个不限: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三个加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法律维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三个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来说,同样要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一些民营企业家不求大、不求强、只求稳的思想相当严重,缺乏大胆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反应迟钝,往往坐失良机。1999年乌克兰“中国商品批发市场”给陕西经营者提供了优惠的招商条件,但反映冷淡,100多个摊位始终不能落实。而东部的浙江宁波得知此消息后,争先恐后在很短时间申请者就超过1000余人。2001年中国西部发展促进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加入WTO研讨会”浙江有35家民营企业参加,内蒙古、新疆也有十几家,而陕西则没有一家,很令人心寒。
- 上一篇: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 下一篇:电气工程与机电工程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