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不遗余力的进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积极发展乡村经济。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不仅能很好的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同时还能使农村的特色产品得到宣传,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涵盖面广、辐射性强、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乡村干部应该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积极打造乡村特色产品和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乡村振兴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分析
(一)乡村振兴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自提出乡村旅游扶贫概念后,乡村旅游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方面贡献了巨大力量,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明显。贫困地区居民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人均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升,离脱贫也更近了一步。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国家及政府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也通过多种方式引领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比如电视节目《向往的生活》、《忘不了农场》等都是典型的慢综艺,通过乡村独有的风景打造独特的乡村体验感,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要吸引游客,还要留住游客,让游客体验之后流年忘返,激发他们进行再次消费。这就需要政府及当地村民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自然资源,积极打造具有自身文化和特色的旅游景点和产品。由于乡村旅游业是基于乡村自然景观的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也就是淡旺季,淡季居民收入来源减少,此时应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销售、直播等方式进行本地特色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一方面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为来年的旺季做好准备。总的来说,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在摸索阶段,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深入探索目前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计划。
(二)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的影响
乡村旅游对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不言而喻,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完善发展,其影响作用也将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提出,为了更好贯彻实施国家方针,以乡村旅游作为切入点,能够快速有效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其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即旅游产业发展能够带动乡村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繁荣的关键途径。同时,乡村旅游还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另外,乡村旅游需要对当地的农村风景和环境进行提档升级,需要加大农村环境的整理,提高生态宜居性,这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高度契合。而且乡村旅游还需要较为优质的服务和精神文化风貌,所以加强乡村振兴必然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反过来推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和三产融合,使得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出现转变,促使生产结构优化,提高乡村人民的整体收入,这些又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践行和响应。2、乡村振兴战略和有关政策奠定了乡村经济发展基础。在乡村振兴要求下,农村优先发展,要发展必然会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和教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以解决当前的乡村发展缓慢问题。正是基于此,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将促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特别是当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土地承包和流转关系不变将得到巩固发展,这对于发展规模化、大型化乡村旅游设施非常有利。并且在乡村振兴要求下,国家对农民工作队伍的培养使得人员素质产生质变,保证了乡村旅游工作的人才需求。3、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紧密相关,可以有效互动。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基础,而乡村旅游则是乡村振兴的实施环节,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因为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牵引,能够加快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同时,通过旅游推广,加快了当地农村建设工作。
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薄弱
游客在乡村旅游中能否得到较好的体验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配套设施是否齐全,比如景区的民宿环境、交通设施、WIFI覆盖、垃圾桶设置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感受,而要保障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就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还要规范乡村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欺客行为,商家间的良性竞争能激发游客的消费潜能,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乡村环境破坏现象频发
当前,不论是乡村旅游所在地的居民、商家还是游客普遍环保意识不强,以至于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比如游客在景区内随意乱扔垃圾、景区内居民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就随意处理垃圾、景区内的商家如餐饮店所产生的废弃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景区内的车辆尾气排放等都会造成景区环境污染,这一方面直接影响着景区环境,使得游客的体验感下降,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着景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景区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自发的进行环境保护。
(三)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
由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乡村旅游项目及产品还比较单一,这是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普遍问题。大多数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仅是单一的推广农家乐,并没有对乡村其他景观进行挖掘,致使游客体验得不到提升,游客在选择乡村旅游地时就较为随意,因为都是一样的项目和一样的特色,对他们来说没有本质差别,这也导致众多地方的乡村旅游经济得不到有效发展,究其原因,还是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挖掘中明显不足,缺乏创新,没有形成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四)缺乏乡村旅游品牌
由于目前国内的旅游景点较为固定,自然风景和城市风景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一旦离开这些资源的依托,那么乡村旅游很难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不管是省内还是全国,这种情况都比较普遍。不仅如此,还有写地区缺乏正确的规划,导致盲目投资,资源开发中存在巨大的浪费和破坏,并且开发没有结合当地特色,使得旅游资源大同小异,产品单一,无法吸引游客,甚至还出现跟风式旅游开发,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某些著名景区,对附近带动效果较差,无法形成大规模乡村旅游市场和体系,比如湖北襄阳古隆中风景区,其影响区域仅限于隆中对地点,周边大量的乡村人文景观均为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五)旅游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乡村旅游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会消耗当地的各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生存空间和资源,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太高当地的物价和交通费用,造成人们日常负担增加。另外,当地部分居民无法从旅游产业中获得经济效益,或者获利不足以弥补乡村旅游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压力,往往会导致居民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厌烦心理,阻碍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且还加大了当地居民之间的贫富,激化社会矛盾等,反而不利于和谐美丽乡村建设。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措施
(一)优化基础设施与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充分保留当地的原有地貌及乡情,并在此基础上注意提升人们的视觉感受,为人们带来极具特色及吸引力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还要在多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条件,以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项目,比如游客可以通过线上种菜的方式获得对景区的初步了解,景区居民根据游客的线上操作进行线下的实际规划和布局,并将菜地及蔬菜的具体生长情况通过线上方式反馈给游客,进而吸引游客的到来。这种方式不仅较好的宣传了当地的文化环境,为当地乡村景观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同时还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有吸引力的乡村景观及服务基础上,政府及居民应该不遗余力的进行乡村环境改善,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带动乡村经济增长。
(二)开设生态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严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为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乡村环境保护及维持乡村生态平衡,乡村旅游及乡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文化及环境的相互协调基础上,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兼顾环境保护,故而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更好的将乡村农业与旅游业、休闲业进行融合。当地政府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与环境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在充分挖掘当地旅游特色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而增强当地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及农业结构的有利调整,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当地政府及企业应该以生态旅居、长远发展为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寻求旅游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帮助当地村民提升生活品质。这就要求政府及企业要充分了解乡村特色,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乡村的人文、地貌及自然景观,并将乡村特色景观进行良好的包装和宣传,同时加强景区介绍及导游服务,在此过程中融入农产品介绍及销售,以此实现各产业的有效融合,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
(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当地政府应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乡村旅游业及乡村企业的发展,尤其要鼓励打造当地特色旅游项目、产品及服务。乡村企业应该以当地旅游文化为依托,打造符合当地人文风情的特色项目和产品,并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项目和产品的多样化,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比如内陆乡村企业可以依托农作物生长打造特色嫁接旅游景观,沿海乡村企业可以依托海洋资源打造特色海洋资源旅游项目和产品。总之,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并融入创意理念,使旅游项目和产品更符合时代潮流,充分满足人们视觉及感官上的多样化需求。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及居民要从各方面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使某一特色产品、项目或服务成为当地的典型代表,进而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及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拓展乡村业务范围,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四)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
在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国内乡村要振兴发展,必然要加强经济建设,而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举措,所以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产业竞争问题。所以需要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另外,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政策和规划要求,做到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特色资源,并对生态进行恢复和保持,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只要通过建设乡村旅游品牌,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占据有利地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进而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产业,推动乡村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的振兴。
(五)减轻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
当地居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投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如下,才能最大可能减少旅游活动给当地人民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减缓当地居民的抵触心理。另外,政府和投资者也要提高居民的思想意识,定期开展乡村振兴知识宣讲工作,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并认识到乡村旅游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鼓励其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同时,还要加强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分担”到每个居民,基于信息展示、全体决策、意见反馈和全民监督等制度,实现当地居民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避免出现旅游企业和农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不良竞争,政府要强化引导作用和政策扶持,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打造运行有序的发展环境,促使政府、企业、农户三者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消除负面影响。
四、结束语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推进乡村旅游,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因为项目雷同、服务单一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受阻,要实现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20,No.312(02):52-54.
[2]韩立杰,董伟欣,周丽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9,000(007):62-64.
[3]赵庆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00(019):144-145.
[4]周丹初.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No.313(02):72-73.
[5]孟庆光.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旅游,2019(11):355-355.
[6]周冰倩.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旅游发展优化路径探析--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1(7):3.
[7]屈学书,矫丽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0(12):6.
[8]宋慧娟,陈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8(6):6.
[9]周丹初.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No.313(02):72-73.
篇2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推广
新时期背景下,农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农业推广,通过加强农业推广,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农业推广工作的成功开展,本文重点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案例概况
宁乡县回龙铺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扼守县城西大门,是中西部二十一个乡镇进出县城的必经之地,具体内容见表一。宁乡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边地市农、林、牧、副、渔产品(粮食、经济作物、竹木材、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特别丰富。
2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农业推广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农业推广,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改革步伐,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农民作为农业推广的接受者,通过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提高其经济收入。第三,提升农业推广水平,可以更好的传播农业知识。农业推广人员结合宁乡县的具体情况,调整原有的推广机构,实现全面覆盖,提升当地农产品质量,真正实现增产增收目标[1]。
3提升农业推广水平的有效措施
3.1遵守因地制宜推广原则,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保证农业推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农业条件,积极主动下田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当地气候条件特点,科学选择农药,遵守因地制宜原则,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当地农民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例如,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期间,农业推广人员要遵守“少用药”原则,针对双季稻,传统用药早稻是2次到3次、一季稻4次以上,晚稻最少3次。通过采用专业的防治措施,调整原有的用药次数,早稻2次、晚稻2次,一季稻2-3次,真正达到病虫兼治,省工、省力、省成本目标。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强化农业推广质量
通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能够帮助当地农民更好的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奠定坚实的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好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减轻广大农民的农业压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具体见表二。此外,在宁乡县粮食生产、生猪养殖、养鸡、养牛、蔬菜种植等领域,已经注册的种植与养殖专业合作社超过2000家,每家合作社均具备自己的种植基地或者养殖场所。当地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农产品销售企业,主动和种植合作社联系,根据合作社提出的意见,改进原有的农业推广方案,保障农户的基本收益[2]。
3.3加大媒体传播力度,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农业推广具备直接功能与间接功能,所谓直接功能,主要指的是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加强推广力度,能够更好的挖掘农民劳动力,提升农民的文化意识,可以利用媒体传播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网络平台,定期播放农家生活资讯,为广大农民提供良好的农业资讯服务。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农业推广,能够提高农民的决策能力,保证农业科研成果得到高效利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农业部门还要积极引进社会企业,宁乡县周边地市的农产品独具特色,销售企业能够逐步实现有计划对接,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在带动周边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企业供货数量与品种。例如:石门的柑橘、湘西的水果加工、望城区的蔬菜、浏阳市的黑山羊、湘西黄牛、临武鸭等等,这些农副产品都已经成为了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品牌,物流中心可以通过灵活的合作方式,扩大农产品销售面,真正实现双赢[3]。针对已经成功掌握新技术的农民,农业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后期跟踪,及时了解各项农副产品的销售情况,根据农民提出的意见,积极改进农业推广模式,更好的适应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针对成功的农业推广案例,农业部门可利用微博与微信等媒体平台,进行循环播放,不断扩大传播范围,让农民更好的认识到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农业推广人员传授的知识。当然,农业推广人员还要主动和农民沟通,从农民角度来思考问题,打开农民心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3.4互联网+机制,提升农业推广效率
以往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是实体店铺加物流配送,此种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仍然以农产品销售为核心模式,能够保证销售企业的销售量,但是,店铺租金昂贵,销售人力成本比较高。通过采用电商平台配送,实现一网通天下,能够显著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利润。农业推广人员可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各个合作社的运行情况,推广互联网+机制模式,实现线上销售,提升服务质量,不断降低农产品配送成本。农业推广人员还要合理利用媒体,例如纸质媒体、网络电视媒体,做好全方位宣传工作,结合时下流行的“DIY”方式,利用亲子游乐、旅游观光体验活动,向游客展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流程[4]。
篇3
嘉宾:史志诚 陕西省农业厅原厅长、教授
郑双成 陕西省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原处长、经济师
强文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
农业问题
张永军: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中国不可或缺,历朝历代无不以农业为立国之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工业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农业必定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在讨论陕甘宁农业问题时,必须对陕甘宁地区的农业准确定位,设计政策和制度要具有科学性,要有创新精神,在陕甘宁地区,不能没有止境地进行城市扩张,更不能让农田进山,让农民上楼。这些问题,史老师、郑老师、强老师,你们怎么看?
史志诚:主持人讲得很好,在城市化扩张的今天,我们的城市规划与农业发展缺乏创新、缺乏科学,造成大量的优质农田变成了城市化的牺牲品。就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较低。表现在: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延续了多年的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且进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
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了一定的调控措施,将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频发的极端恶劣天气对农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农业自身的弱质性,造成其抗击外界冲击的能力非常弱,不仅是自然灾害,病虫害也会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而在陕甘宁地区农田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如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尚不完善,农业设施原本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御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作用,设施的不完备更加突出了农业的弱质性特征。
第三,农业流通渠道逐渐向现代渠道转变。表现在:其一粮食的国家统购统销被打破,其二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不再限于传统的农贸市场,“农超对接”就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转变方式之一。其三对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郑双成:陕甘宁地区的主要问题,还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服务职能缺位;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业投入不足,财政安排断层,乡村服务职能弱化,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服务意识淡漠,市场发育缓慢,基本处于自产自销阶段;法制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程度低,新兴企业成长缓慢;中小企业、涉农企业融资困难,产业成长速度受限。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浪潮中,农村精英人才大多数离开了村子,留守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幼、妇群体,不符合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张永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陕甘宁的农业现代化呢?主要的制约瓶颈是什么?
史志诚:水,是制约陕甘宁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农业现代化的两个硬性特征是“水利化”和“机械化”,陕甘宁农业的历史基础决定了其“水利化”灌溉程度不高,众多的山地、丘陵地貌,以及目前土地承包模式下的单户“缕缕田”,也让陕甘宁农业“机械化”难以展开。陕甘宁三省区要下大力气投入,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提高粮食产量,改变陕甘宁农业水利设施落后的局面。农业自然条件恶劣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是陕甘宁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后继乏力的原因。
郑双成:我认为首先是人的因素,缺乏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脱离农民的队伍,尤其是80后、90后。这就要求出现更多的高技术水平的专业农民从事农业种植、加工、销售。这是人的因素,现代农业要求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业种植水平。
其次,随着农民数量的减少,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解放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操作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三,土地集中管理是农业机械化操作的前提。目前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
第四,现在很大一部分农田还处于无法排灌的条件下,天气干旱减产,遇到洪水还是减产。发展现代农业,对发展水利排灌设施的要求十分迫切。
第五,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确保农业安全。确保生产资料的供给。避免化肥、农药的滥用带来的农产品安全问题。
第六,确保我国的农业安全,必须在种子资源上有发言权,决不受制于人。
第七,建设更多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如果没有后续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就形不成农业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了。
张永军:从两位专家所讲来看,目前陕甘宁地区农业发展,要解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投资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仍然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缺少相应标准;土地人口承载量低以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等等严重制约老区乃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
效益之路
张永军:农业作为农民生活的基础产业,首先要实现农民自给,解决温饱问题,但就现代农业发展而言,除过自给之外,相当程度上是要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而农业要取得这样的效果,起点仍在特色,出路仍在市场,而把特色培育成优势则离不开产业化之路。各位老师,你们觉得如何实现陕甘宁农业的更大效益?出路在哪里?
史志诚:陕甘宁地区有大量平坦、肥沃的土地,但由于降水量太少的原因而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或者农业效益长期低下。所以,要坚持400毫米年降水量以上的地区,通过节水灌溉、集雨灌溉等设施建设,尽力使粮食产量达到每亩400公斤。而400毫米年降水量以下的地区,应大量的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
陕甘宁在农业科技领域,要把抗旱品种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还要加大对陕甘宁地区的粮食补贴,使抗旱的粮食品种能迅速大范围地推广开来。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坚持推广“地膜玉米、地膜小麦”等节水保墒的种植方式。
郑双成:应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农村产业,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要花大力气培养农民学技术,采取多种渠道让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在农民手中,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生回到农村去。提高新一代农民素质,形成良好的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县(市)级决策领导者,要做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组织实施者。一方面调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农业经营企业参与高效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做好高效设施农业的统筹规划,并拿出财力切实投入到高效设施农业的扶持中去。既组织和帮助农民搞好设施农业的生产,还要指导和协助农民搞好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工作,努力形成地域性品牌,赢得自己独有的市场。
史志诚:应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最主要的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发展,重点培养特色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
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政府要组建农村市场主体来实行产业开发的总体带动。政府要扶持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来积极投入到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去,让“合作社”这类农协组织成为特色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主体。
在吸收农业生产者——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基础上,鼓励退休干部、科技人员、农艺师、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等加入,也鼓励大中专学生来合作社就业,使各类“能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力。鼓励农产品贮藏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依法加入合作社,政府要派遣农技干部作为科技服务组入驻合作社,使合作社在农产品的生产、贮藏、加工、经营中发挥组织作用和协调作用。通过“产品入社、企社联盟、社市对接”,延伸特色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链,增强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抵抗力,壮大一方农业经济力量,富裕一个区域的农民。
强文祥:对于陕甘宁地区来讲,工业基础薄弱,而地域特色明显,农产品加工业、贮藏业应该成为这一地区县域工业体系的重点,农产品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和目前推进的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陕甘宁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向。
小城镇的建设对于落后的陕甘宁地区来说,还是一个农业课题。小城镇的建设,可以方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业产业链条就地延伸到小城镇中——特色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以及批发市场的建立,可以扩大小城镇的规模,农资市场、宾馆等服务业可以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小城镇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吸纳,把此类农民作为生存保障的土地解放出来,为土地流转、集约化生产创造了成熟条件。
郑双成:着重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通俗地说,就是让农民从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域退出来,减少低效率的粮食生产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作用,走出“越垦越贫”的怪圈,因地制宜地开发经济作物种植、特色作物种植,保护这些县域脆弱的环境,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生态农业的有效实施,县(市)级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就是国家实施生态农业的宏观调控,各地县市在执行该政策时,配合做好生态移民搬迁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在陕甘宁粮食生产效率低下的旱塬县域、山区、丘陵地带,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如在苹果、核桃、枣子、板栗、茶叶等农业土产优生区,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化学肥料,而是利用腐植质保持土壤肥力,多施有机肥或长效肥,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生产具有县域特色的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使环境脆弱县域的农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强文祥:生态农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又为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要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陕甘宁领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生产。也就是说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追求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一方面追求以较少的物质投入产出品种多样、质量较高的农副产品,另一方面强调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环境质量。
张永军:本场讨论暂告一段落,我来小结一下。
陕甘宁地区生态地位重要,土地资源丰富,处于对全球气候变化较敏感的中纬度地区,是东亚夏季风边缘带,气候干旱不稳定,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
加之农业比较效益差,涉农劳动不能脱贫,涉农投资不能致富,涉农财政不能增收,凋蔽与衰败现象在很多地方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严峻事实。
因此,陕甘宁农业振兴发展,除过产业化、设施化、生态化之外,还应增强与之相配套的农业服务、政策服务、生产资料服务、金融机构服务;增强与之相关联的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增强与之相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增强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加工现代化、流通市场化、生产单位组织形式结构化、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与之相促进的产品入社、企社联盟、社市对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