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统计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对统计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对统计学的认识

篇1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是奥苏伯尔的代表性理论,它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倡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文章主要从有意义学习、组织者策略和三大驱力动机三个方面阐述该理论,并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提出如何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策略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给予激励。

关键词

奥苏伯尔 认知结构同化 有意义学习 组织者策略 驱力动机

一、奥苏伯尔及其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美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认知结构论者,主要从事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他在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理论和思想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把认知心理学与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由奥苏伯尔于1963年提出,是其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基础。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都是建立在他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同化”。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核心就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主要包括有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三大驱力动机。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阐述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有意义学习——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上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在他看来,有价值的学习,应该尽可能的有意义。他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并且,有意义学习的效果受学习材料性质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而有意义接受学习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龄前儿童生活经验少,背景知识不足,成人的教授对他们头脑中概念的形成发挥着重要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幼儿教师有策略地进行“讲解教学”,促进幼儿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对儿童的原有认知状况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奥苏伯尔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幼儿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先要通过日常的观察和学习过程了解幼儿头脑中已经有了哪些概念。在此基础之上,以幼儿已有认知作为出发点和桥梁,找到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切入点,选择与幼儿原有认知产生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而后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新知识的呈现,帮助幼儿掌握和理解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新旧知识的顺利联结,促进二者的同化,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意境中去。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教学内容呈现得当的同时,提供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情境,更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幼儿教师应尽量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需要指出的是,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是教师积极引导、学习者主动内化,使新知识内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新的意义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幼儿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要经历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和内化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幼儿的接受程度和反应情况,适时地做出调整,切不可一味地唱独角戏。

(二)组织者策略——有策略地对幼儿进行引导

奥苏伯尔提出一种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有效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即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提供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的引导性材料,用来帮助学习者确立学习心向。

在学前教育中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进行讲授前,先向幼儿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内容要点以及主题等上层水平结构,幼儿一旦掌握了上层水平的结构,就会将这一结构作为框架,去同化、吸纳新的材料,有效地加工信息,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材料的呈现要有一定的次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给幼儿呈现新知识之前,最好有一个巩固以前认知经验的阶段,确保幼儿为建构新认知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先传授具有最大概括性的概念和原理,再进行具体概念的讲授。注意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性,进行安排和组织活动。教师还应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既要考虑幼儿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又要顾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程度、清晰度与稳固性等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好动是幼儿的一大特点,幼儿教师在呈现材料的时候,要努力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直观性强、容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声音、图像信息,像多媒体的运用。举例来说,在传授有关地图和地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地球和各大洲大洋,在幼儿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让知识的同化更有效。

(三)三大驱力动机——不同动机施予不同的激励方式

奥苏伯尔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动机的作用,他明确提出“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他提出的三种内驱力主要包括认知驱力、自我提高驱力和附属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源自学习者内部的动机需要,是学习者要求理解知识、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这些需要大多来自学习者内部的心理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完成某项工作并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驱动力,它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定满足,从而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渴望。 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力,指学习者在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时候,表现出对学习的渴望。附属内驱力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它的作用会逐渐下降,其来源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赞许和奖励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受到这三种不同的内外动机的影响,也就是受到身心发展和社会文化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可以发挥的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认识、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运用教学艺术和智慧,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点。这也要求幼儿教师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在与幼儿接触中的评价作用。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以表扬和肯定为主。当幼儿的观点不成熟时,教师不应责备;对于幼儿虽不成熟但有创造性的观点,教师尤其要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的方式,使幼儿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与智慧。另一方面,幼儿存在个体性差异,教师应了解和正视这种差异,尽量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驱力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恰当地在学前教育中运用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能够使幼儿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琪,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李汉松.西方心理学史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陈崎.当代教育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孙秀萍.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模式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4)

篇2

关键词:经济学;统计思想;探讨

统计学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从统计出来的数据内发现事物的规律。统计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统计思想,只有对思想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统计方法。统计学的命脉是它与学科之间有着必要联系,如果这种联系不复存在,那么统计学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统计学的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万能工具”,它对人类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探究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参与。同样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也少不了统计学这个“万能工具”。统计学的具体实施,第一步应用解决的就是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经济学作为当今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愈来愈高。想要在经济学中有效的利用y计方法,那就要充分的理解认识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的性质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人和社会如何将稀缺资源运用到各类商品中,并使这些商品供人们消费之用,正是这些资源的稀少和人的欲望,经济学应运而生。经济学的出现,使人们用最少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经济现象包含了许多的变量因子,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对经济学的探索难上加难,所以要利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对经济学的探索。

二、统计思想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与统计学都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的利用可以发现定性和定量之间的经济模型;对于统计学的利用可以在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减少经验性分析的不准确性。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使我们没有一个精准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所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居高不下。在经济学中,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能建造出一个数学模型,从而对经济关系进行分析。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都是通过利用统计思想来完成他们对经济学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可见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如果用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那么就必须涉及统计学的应用,因为统计学主要的功能就是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所以在经济学实际理论中,用到统计方法是毋庸置疑的,统计思想可以将经济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准备数据阶段,这其中包括收集与整理;第二阶段是分析数据阶段,利用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来进行数据分析。

三、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数据收集的统计思想

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共同组成了经济数据。其中宏观数据大多数是又政府部门进行收集和,而宏观数据只有利用现有的数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宏观数据主要是二手数据。微观数据中大多数数据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统计,所以只要涉及到微观数据的经济研究就要对数据重新进行整理,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经济学原始数据的收集往往是采用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就是从众多的数据中,随机挑取几个数据,通过少量的数据反映总体数据的特征。可见抽样调查法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计思想。

(二)数据预处理的统计思想

无论是一手数据还是二手数据,都可能数据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数据缺少的情况,而影响正常的分析工作。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统计思想,其中信息分析是监测数据的可信度,效度检验是通过数据来反映研究主题是否有实际意义。插补方法是对数据进行补充,从而完成全局性思想。数据转换是在不对数据进行改动的情况下,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数据变换,展现出灵活性的思维模式。宏观数据平衡是使指标之间达到平衡,来从中找到数据的准确性,将平衡协调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四、经济学实证分析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现象描述出的统计思想

描述性方法是将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加工融合,来分析出这些数据特征。统计指标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可以将大数据转换成容易理解的模式,用简单的数字来展现数据的重要特征,帮助总体想法的形成。统计表能替代较长的文字描述,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统计图更能生动的表达数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述统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经验思维,通过分析个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来对事实进行整理、归纳,并归纳出一定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描述统计方法属于推理性逻辑,不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计量经济分析出的统计思想

经济学研究如果只是对数据研究,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数据的总体进行推断是有必要性的,从中体现推断性统计思想的重要性。推断统计是以样本观测数据作为基础来对总体特征做出的估计,其中包含了区间参数和总体参数两部分内容,从中可以展现出估计与检验的统计思想。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中的数据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其中的准确率较低,其结果大概就是区间内的概率。样本推断总体是在认识方法中将同类事物进行推断。只有样本和总体的性质相同,得出的数据才能代表总体。但是其中的样本可能带有偶然性,在估计理论中在样本的数据是非常严谨的。经济学的统计思想还包括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理论模型是必然经济规律的呈现,在理论模型转化为计量模型时,必须将随机性的因素考虑进去。经济预测中对必然性的要求很高,但是预测中都含有一些不确定性,因为并不是每个预测数据都是准确的。只有对偶然性充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必然性打下夯实的基础。在计量模型估计参数的方法思想中,都是平均的在统计资料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消除偶然性,获取必然性。在统计预测中会发现,大部分的规律都存在概率特征,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只能给予适当的区间限定,从而体现出或然性统计思想。

五、分析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不同

经济学和统计学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逻辑形式的不同,经济学偏重于演绎逻辑,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数据,从分析结果中找出事前提出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首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构建假设的数理模型,从假设的模型中得出数据,最后形成一个二手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而统计学大多数是利用归纳逻辑,以数据作为研究中心,通过描述碜龀鲎畛踅崧郏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推断出总体特征。统计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针对于经济学中的问题,先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根据统计方法制定最后的结果。

(二)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统计规律是人们在一些杂乱无章的状态下,去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统计方法是在具有一定数据的基础上去研究问题,找出一些可能存在的规律。统计方法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单纯的从数量关系上去寻找规律难免会产生误导的问题。而统计学是教会人们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结论的解释。在一个好的经济学实证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实证搞的过于复杂,把时间精力浪费在研究实证的正确性上,要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统计思想的参与,所以要正确的认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的实际运用中,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经济学和统计学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着怎样的不同,不要一概而论。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要注意正确的运用统计方法,避免一些统计方法的误用造成的恶果。

参考文献:

[1]龚友运.概率与统计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02(10):131-132.

[2]李原,何锦义.经济统计学的现状和出路[J].统计研究,2016,05(11):19-22.

[3]王璐.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12(03):196-223.

[4]屠建勇.浅谈中国古代统计思想文化发展[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06 (04):63.

篇3

关键词: 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  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  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 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 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  统计教育的改革

        2.1 统计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 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 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 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 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篇4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统计教育的改革

2.1统计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篇5

[关键词]基础教学临床教学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07-02

外科基础教学,不仅需要掌握理论性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对临床操作熟练掌握,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外科基础教学中的医疗器械设备及基础知识不断更新,原有的一些外科教学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技术。因此本文将通过神经外科学生应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09级1班50名学生为观察组,男性25名,女性25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为(20.2±0.95)岁,另选取神经外科2009级2班5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方法

1. 对照组的教学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成绩考核,并让学员完成临床技能考核。

2. 观察组学员的教学

观察组学员在接受病种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措施,具体如下:(1)教员在平时的讲课及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结合不同学员自学和接受能力, 将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以及各病种基础医学的要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将它灌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对于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等相关基础内容可以让学员自学或简单讲解。(2)教学的内容应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一味向学员灌输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在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下,学生的基本功往往得不到教员的重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带教老师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学员临床基本知识技能。(3)由于医学知识更新的水平相当快,因此教员在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时,需不断查阅文献及资料,将国内外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讲授给学员,而不是仅仅沿用过往的教案进行教学,而且需要对学员负起全面的责任,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解答。

(三)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PBL教学方式的认识,包括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综合知识整合能力。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

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为(84.6±5.2)分,对照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为(75.6±3.8)分,两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s)

(二)问卷调查内容分析

自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培训的50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n(%)]

三、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为(84.6±5.2)分,对照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为(75.6±3.8)分,两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查分析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基础与临床教学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从而提示通过对教员进行培训、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学方式等措施对学员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实施操作成绩及报告撰写能力。通过本研究发现,目前基础医学实验普遍落后临床实践,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临床医学教学,新型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娄飞云,熊韵波.多媒体典型病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8(7):136-138.

篇6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11-0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尤其是治疗期间医院护理。儿童患者因语言、认知能力尚不完善,无法与临床治疗医生和护理人员形成有效沟通,再加上患者家属的紧张和不信任态度,促使儿科护理工作展现高难度、高风险的特点。如何提升儿科护理治疗,满足日益提升儿科护理需求成为当前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细节护理的引入,不仅能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治疗经济成本,也能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文章笔者选取2012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细节管理疗效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年龄3-8岁,平均年龄为(4.15±1.59)岁;男女性别比为1.031:1;重症患者10例,轻中型患者60例;患儿患病种类为(7.21±1.45)种。对照组:8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89±1.67)岁;男女患者性别比1.052;重症患儿6例,轻中型患儿64例;患儿患病种类为(7.68±1.76)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性别、病症严重程度、疾病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开展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理念开展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细节护理必要性,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技能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水水平,降低护理中出错率;儿童是特殊群体,营造良好治疗氛围,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儿喜好、生活习惯,减少其对护理人员的戒备心和陌生感;指导患者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认识,避免患者出现消极、哭闹不配合治疗情况;护理人员和患儿多沟通,并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当治疗出现异常时,注意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安抚和宽慰,鼓励其坚强面对患者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所有计量资料的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康复时间和经济费用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儿康复时间(11.4±2.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康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护理差错、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施细节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以人为本”,从细节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管理条例的学习,并理论联系实践借助护理实践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交叉感染是儿科护理常面对的严峻问题,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执行医院预防感染的规定,并定期、定时对儿科病房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打造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患儿诊断和护理均存在一定风险,稍有不慎都可能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建立科学护理风险防范机制非常关键,可达到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

3.2“以人为本”,从细节着手落实医院护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护理规章制度是儿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儿科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优化儿科护理管理方法,使儿科护理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儿科患者特殊性决定护理管理过程需予以重视。对整个护理过程要认真检查、监控,以确保护理的每个细节能落实到位,同时强化护理相关人员责任心和归属感,细化每个护理人员的岗位定额。

3.3“以人为本”,从细节优化服务流程

患者年龄较小,无法和医生和护士形成有效沟通。因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开展,应“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做好针对患者护理的人以细节;同时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努力培养优质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以满足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

4讨论

细节管理是新时期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主要强调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主张每个工作人员对自我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注重细节。细节管理的优势和科学性受到医学领域和卫生系统的青睐和重视,并渐渐将之引入护理中来,大大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儿科患者自身特殊性,要求高标准护理水平,避免因失误和粗心对患者造成伤害;护理中转变观念,注重护理细节,针对每个特点患者设计合理的护理方案;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在了解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同时,教授家属及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识,鼓励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后,可通过电话、下乡跟踪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身体发展情况提供合理建议。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康复时间和经济费用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康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分析,细节护理是在护理中加强细节,完善传统常规护理的漏洞和不足,真正实现患者康复时间的缩短和费用的节约,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具有良好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秀芹.如何做好儿科护理工作[J].中国社区医师,2010,29(12):224-225.

[2]刘炎奎.浅谈如何在儿科护理中做好细节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刊),2013,7(8):148.

[3]邵水芬.细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11):28-29.

[4]汪素芳.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公企医刊,2010(23):198-200.

[5]杨华.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在儿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A):131-132.

[6]邱岸花,张海燕,刘晓艳.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7):153-154.

[7]张增霞.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2012,10(33):315-316.

因此,临床上行病原菌鉴定后,针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姜丽萍, 刘金玲 . 肺结核病患者细菌学的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34(34):281-283.

篇7

一、统计与概率的内涵的进一步认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做出决策和预测,而统计正是与数据打交道的科学,它是在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例如:“分苹果”的情境创设,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再如:圆的周长的实际测量,也练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2)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充分合作。教师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当中,较好地扮演了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

(3)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课堂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进课堂,这两节数学课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随着一个个课件的展示,本来很难理解的数学难题变得形象、具体,一个个教学难点也随之被攻破。课堂也显得生动活泼了很多。如果有条件我们也要丰富我们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统计学的一个定义。《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统计学的一个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我认为定义中有三个比较关键的核心词,第一个是数据。“数据”和“数”的最重要的区别是数据是具有实际背景的,而“数”则并不一定。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说可以把“统计”从过去我们认为的“数的运算”中单独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领域,统计主要作用正是通过数据处理来提取信息从而帮助人们进行决策。进一步,“随着信息高速的增长,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对数据的认识。事实上,现在的数据不仅仅是数,其实图像也可以看成是数据、语句也可以看成是数据。只要蕴含着一定信息的,无论是什么表现形式,都可以看作是数据”。

二、教学当中概念的处理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注重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与培养。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收集整理养出来的感觉,统计学习要培养学生能自觉地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学生没有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随机的数据对他们来说还是确定的,学生也就根本无从体会统计思想方法的价值。因此必须创设原始的随机情境,突出活动性,让学生亲身面对实际问题,亲自调查、收集数据,先体会随机数据的不确定、杂乱无章,然后组织学生经历数据的分类整理,凸现随机数据的特点。在这样的教学情形下,学生才深深地领悟到统计思想确实很有用。

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在概率实验中的操作体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统计过程作为主线,即对数据从收集、整理、描述到分析、运用的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再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用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对自己的分析、思考进行交流和改进。由于处理数据没有唯一的样式,在统计过程中,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和表示数据。因此,引导学生经历数据处理过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三、如何介绍收集和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统计处理数据的步骤主要包括:第一是要确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是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并收集数据;第三是整理并尽可能清晰地描述数据;第四是分析数据,并做出决策和推断。统计学有着它科学的一面,但也有艺术的一面。对于同样的数据,由于背景和目标不同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就是统计的方法没有简单的理论意义上的对和错,只有好和不好。

统计在收集数据和运用数据做出推断等方面吸收了概率的主要成果和主要方法,产生了以抽样为特征的数学与概率论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是运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随机现象、从而描述随机现象总体趋势的数学模型,它不会把注意力停留在个别的现象特征上,而是了解大量随机现象的总体的变化趋势,并由此得出随机现象的基本统计规律,进而得到关于社会发展、科学发现的统计预测。

最后,我们再概括地分析一下统计与概率的关系。实际上,众所周知,统计与概率都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学科。“不论怎么说,机遇(或说偶然性)无所不在,机遇伴随着人的一生(当然随人的情况而有异),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统计与概率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怎样更好的刻画随机现象,统计主要侧重于从数据来刻画随机,概率则主要侧重于建立理论模型来刻画随机。另一方面,概率为统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中,抽样的合理性、样本推断总体的合理性,包括犯错误的风险,都需要概率的知识来提供科学依据(这在下文还要论述)。“‘机遇(机会)的数学’,它包含数学中的两个学科分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概括来说就是,前者属于机遇数量化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则是其应用。”

四、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教育价值

由上一段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统计的关键是客观地提炼和表述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信息,准确地分析并把握随机信息中的关键因素的规律性,科学地应用数据并做出正确决策是统计与概率的主要任务,而这也构成了大学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学习统计与概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和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朝着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里,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数据和随机现象,各种信息量以成倍地速度增长,这时就需要人们面对它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事实上,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许多需要判断和推理的事情。总之,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与概率推到了学生的面前,统计与概率的思想已渗入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许多的例子表明,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常常需要在不确定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就需要人们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而统计与概率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为人们更好的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收集并处理数据、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必将为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提供一条自然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教学数学教学策略.张丹

[2]运怀立.概率论的思想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郝晓斌,董西广.数学建模思想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6期

[4]刘清梅.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及其联系.考试周刊,2008年第18期

[5]刘琼荪,钟波.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工科概率统计教学中.大学数学,2006年22卷第2期

篇8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 优化 家庭作业 数学 兴趣

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不断改革深化的今天,传统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多样化的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下面阐述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意义、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意义

家庭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

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而且,家庭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家庭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二、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设计"法度"的遵守。所谓"法度"就是指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要体现"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二)设计"坡度"的控制。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而一般的数学课后作业则较为简单,学生根据课本所学很容易"依样画葫芦"解题,而课外辅导资料则难度偏大者居多,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题目坡度要求要注意对一些难度校大的适当增加"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的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设计"幅度"的提高。这里的"幅度"是指作业中所容纳的知识点的多少。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每天所学的知识点是建立在前一天的基础之上的,与以前所学可建立知识网。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对前一段所学内容的小结,这样才能使实现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知识网络的逐步完善,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注意设计时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库珀教授对100多份研究进行分析后指出,家庭作业好处从低级中学(初中)开始呈现出来,但在低年级家庭作业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国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战术",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机械训练、重复模仿。家庭作业时间到底多长才算适量合理呢?库珀建议,小学生每晚为10到20分钟,初中以后,每年级按10分钟递增。美国全国家长--教师协会对于家庭作业的时间建议如下:

幼儿园至小学3年级:每天20分钟;

小学4年级至6年级:每天20-40分钟;

7年级至12年级:每天2小时。但视学生学科的类型和门类的不同作适当调整。虽然,这是针对美国学生,但其中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家庭作业设计的建议

笔者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知识,对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都相当清楚,而且应该对学生怎样学习数学的过程有所认识,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曾经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作业内容的开放化。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学科知识作业是封闭型作业,其作用正在下降。开放性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应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作业的客观存在想与主观生成性并存。比如在学过统计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类作业:

1、 统计自己一周购买的学习物品及每种物品的花费是多少?(画统计图)

2、 算出每天妈妈买菜总花费是多少?

3、 把一周内自己家庭所购买的物品进行分类(画统计图)

4、 算出一周内你家庭总花费是多少?

统计图的类型可以自己选择。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整、整理、归纳、计算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既巩固了统计学的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学数学的亲切感。而在完成这个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家庭作业的方式、性质将由单一僵化的机械重复训练式走向主体探究创造的自我建构式。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学生搜集、发现、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优化并加工、利用信息的技术与能力将在学生的作业过程得到凸显。例如,"用一根长12米的绳子,在学校操场里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可能得到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设计成长方形S=4×2=8(平方米)

方案(2):设计成正方形S=3×3=9(平方米)

方案(3):设计成圆形C=12(米)r=12÷3.14÷2=1.9(米)

S=3.14×1.9×1.9≈11.4(平方米)

更有甚者,可能有同学设计成一边靠墙,面积更大。

(四)适当设计一些综合作业。把各学科的知识相关的各科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出各学科教材内容的"知识链"。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综合作业,对各科都能起到及时反馈、加深理解、促进迁移的作用。如布置学生在家设计一些自制的教具、学具等(如平面图形、定义卡片);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了统计图表这一课后,布置学生让学生分组对马路上的路段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并制成统计表等。这类作业不仅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的到了发挥,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

篇9

【关键词】中长跑;兴趣;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男生30名为研究对象,将高二一班男生15名确定为实验组,高二二班男生15名确定为对照组。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十周前后的训练前后1000米、肺活量、50米、台阶试验测试的结果(见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传统的训练法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

但通过十周实验法的训练后,实验组1000米平均成绩提高10秒、50米的平均成绩提高0.3秒、肺活量平均成绩提高315m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过程分析。

在实验前对对照组同学进行1000米、50米、肺活量等的测试,记录测试成绩,发放问卷并回收,并通过跟它们交流简单了解对照组每个同学的基本情况。

制定对照组训练的计划,训练时间为十周,第一周是测试成绩,第二、三周的训练计划是150米300米500米500米300米150米。第四、五周的训练计划是变速跑快跑200米慢跑100米×7。第六、七周的训练计划是300米×8。第八周的训练计划是1000米×3。第九周为调整,第十周是测试成绩。按照训练计划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逐渐增加的。

对实验组施行全新的训练方法,如有氧操、健美操、记忆跑、任务跑等。第二、三周的训练计划是有氧操和健美操混合训练,心率保持在120次分。第四、五周的训练计划是记忆跑,心率保持在125次分。第六、七周的训练计划是任务跑,心率保持在130次分。第八周的训练计划是任务跑,心率保持在135次分。并且实验组的训练强度和对照组对应周次相同。实验组同学的表现和对照组的完全不同,他们对训练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在实验的后期,记录他们的测试成绩,并再次发放问卷,发现他们对于新的教学方法都很赞同并在逐渐的喜欢上中长跑。

②实验法对中学生体质的影响。

由表1、表2可知,训练十周后,实验组同学的肺活量有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变化的幅度却不大(注:肺活量增加是训练的结果),在训练时,由于实验组主动参加训练使得肌体进行从未有过的训练负荷,肌体的供氧量不足,运动员加大加深呼吸深度和加快呼吸频度来补偿,这样就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锻炼且长此以往,呼吸肌变的强壮有力,使得肺活量得到提高,这表明实验组能有效提高学生肺功能能力。实验组同学的1000米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平均成绩提高了10秒多,而对照组同学的1000米成绩都提高不大。经过统计学的分析(t检验)可以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成绩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实验组50m在实验前后平均成绩提高0.3秒,而对照组平均成绩只提高0.1秒。并且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统计(t检验)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上结果显示,在训练时由于运用新颖的训练方法,使得运动员对训练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使成绩得到提高。对照组的同学由于运用传统的训练方法,学生很难坚持,容易放弃训练,成绩很难保持甚至下降。这说明实验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

③实验法对中学生对中长跑兴趣的影响。

有氧操是指将健美操和田径运动中的一些动作和技术编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动作,并使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完成整套动作的一种操。学生在练习有氧操时能找到练习的节奏感,通过技能的迁移,学生很容易掌握中长跑运动的节奏感,有助于学生较快的融入到中长跑的训练中来。记忆跑是指采用比赛的方式,在跑的过程中每50米放一记忆卡(记忆卡的内容不同可以是有关体育的知识也可以是谜语),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并检查其背诵情况,速度快且背诵效果好的赢得比赛。这种练习方法吸引学生积极搜集记忆卡内容,提高了中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任务跑是指采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发放每一同学手中每一站的地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程。这种训练方法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使中学生积极的参加定向越野训练。

④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另外在实验前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收回问卷,我们发现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同学都对中长跑不感兴趣。但十周的实验结束后同样发放相同的问卷我们发现对照组的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实验组的同学的兴趣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选择球类,大部分都愿意参加中长跑的训练,通过这点可以看出实验法得到了预期的效果,提高了中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

三、结论

1.经过十周的训练对照组同学的测试成绩都没有明显的提高,有的甚至降低,而实验组同学的各项指标的测试成绩均有较高幅度的提高。

2.根据实验后的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实验法避免了中长跑的单调乏味的特点,加入了新颖的事物,使中学生认识到了中长跑锻炼的必要性,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使他们积极的参加中长跑的训练,提高了中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

3.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如今社会的发展学生思想的进步迫使教师要进行思想的转变,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思想上,要进行思想上的革新,多加入新颖的事物,加入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发团.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耐力跑的兴趣[J].田径,2005(12).

[2]甘福权.如何培养学生耐力跑训练的兴趣[J].体育师友,1999(02).

[3]丽新.如何利用学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5(01).

[4]李海燕.长跑的无痛苦练习法―――以舒适度控制跑速[J].中国学校体育,2005(02).

[5]盖国富,戴炳德.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初深[J].哈尔滨体育报,1983(S1).

篇10

关键词:药学管理;全程化药学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药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的环境下,医疗机构对药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1]。药学服务是药学的专业人员利用所学的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社会人员提供相关的药品推荐、使用指导等各种服务,其根本目的是让患者得到更加合理、安全、科学的药物治疗。“全程化药学服务”率先由胡晋红教授提出,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强调药学服务不仅仅是医师的责任,更需要整个医疗团体的合作来完成,其实施的过程应由患者及家属的自身情况决定[2,3]。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大医疗机构对药学的管理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药物治疗作为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用药中对患者的用药需非常谨慎,因为在服用过程中,药品一旦出现使用失误,将给患者带巨大的伤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药学管理是全程化药学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加强药学管理前一年药房和药库的相关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再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加强药学管理后一年药房和药库的相关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两组资料进行医院药品管理方面(包括患者按单取药率、药品盘点时间、药库账目符合率)和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方面(包括对诊断用药的透明度、对取药等待时间的满意度、对后期药物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的比较分析。本次调查研究中任何实验均经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加强药学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1)强化药师培训:药师是全程化药学服务体系的中心环节,其対药学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对当前服务理念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药学服务实施的水平[4]。鉴于目前全程化药学服务在国内的开展现状,高素质的药师人才缺口巨大,因此,加强药师培训是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当务之急。医院管理人员在重视药师人才引进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引进药师的后期临床化培训,将理论知识结合临床现状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在职医师继续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时掌握当前最先进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2)建立药物信息网络:全程化药学服务强调的是服务的全程化,即服务贯穿于整个就医的全过程,因此,其工作范围不仅仅只局限于药物咨询、药物调配等,还应包括从患者就诊问药开始至后期服药效果的一个全程跟踪服务[5]。通过建立药物信息网络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信息、向使用者提供注意事项、向医师提供药品的供应情况,同时,建立药物信息网络可以更加准确地收集药物的使用情况相关资料,为药品研发和市场调控提供参考资料。(3)增强医师与药师间的信息共享:医师和药师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药师对各种药品的理化性质了解透彻,因此,定期组织交流讨论会,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够更好地团结各部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药学服务。(4)实施满意度考核制度:在原有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患者满意度考核,通过对就诊患者用药情况的后续调查(包括包括对诊断用药的透明度、对取药等待时间的满意度、对后期药物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考核药师服务质量,量化考核指标,定期测定工作进展,只有这样,全程化药学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轨道[6]。(5)定期进行新药培训:改变传统的临床用药习惯,及时更新当前药库信息,定期组织医师和药师接受新药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对各类药品的治疗优势,使用禁忌进行讲授;鼓励临床使用新药品,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加强药学管理后,医院药品管理方面和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方面(满分为10分)的改善情况,并与加强药学管理后的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性用Tukey'shonestlysignificantdifference(HSD)posthoctest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χ2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加强药学管理后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

2.2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

加强药学管理后的观察组的就医患者在接受药学服务后的各项评价指标明显提高(P<0.01)。

3讨论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仅给药学工作人员和实施临床药师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更给医院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服务在开展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政府组织部门对此重视度不足,没有给予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药学服务的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药学服务的展开;另外,各医疗机构自身未能对药学服务的开展作用给予充分的认识,导致相关服务工作者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提升,影响服务的全程化进程[7]。全程化药学服务是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而制定出的以一列综合的医疗服务流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探索通过何种措施使其达到药物被合理化使用,有效地发挥治疗效果的目的。在本次调查研究中,通过比较两组一年的药房资料发现: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程度有所提升;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以全面展开,各组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加强药学管理对全程化药学服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全面开展,我国药学服务行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8]。

参考文献

[1]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

[2]张万国.浅析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开展及推广[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1):68-70.

[3]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J].军队医药,2001(2):28-31.

[4]陈高洁,庞浩龙.医院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开展现状与建议[J].药品评价,2011,8(6):38-41.

[5]李志强,冯瑞华,苑振亭,等.浅谈全程化药学服务[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2,5(4):57-60.

[6]刘莹,毛敏,徐小华,等.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6,16(5):36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