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详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欧姆定律详细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理复习复习方法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74-02
复习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弥补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共同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复习将有限的复习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深化课本内容,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认知心理学表明,在某一知识领域中,一个中心概念,围绕着多个次级概念,这就是知识点。学生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由点到面组织成有体系的知识,这是一种总结、概括的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过程和环节。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满足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深入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的顺序,做到科学合理,建立健康的知识链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关系,也可以是横向的关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常常是一个一个孤立的概念和物理量,不能形成体系,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因而很难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整理所学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成为有体系的知识。根据物理学的特点,抓住现象、概念、规律和应用四条主线,突出思想方法,把相关中学物理知识归纳成为一图一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知识要点,明确物理学建立的现象基础及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做到泾渭分明、点面结合、体现思想、突出应用、一目了然,对于指导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欧姆定律》这一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欧姆定律这个中心,来整理这一章的基础知识,包括的基本概念有电流、电压、电阻,基础知识是如何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电路中电压变化、电路结构等,这样就把电路中的各个知识点组织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二、突出重点抓关键,巧设习题抓训练
复习也要主次分明,次要的可略讲,一带而过或是让学生自己阅读;重要的应详细讲,一定要讲清讲透,要抓住关键。初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部分是中考的重点,是关键,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部分上。只有复习好这两大部分,中考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光学部分比重不大,但凸透镜是这部分的重点,应着重复习。课堂练习是教师训练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练习平铺直叙,势必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练习过繁,对学生心理上是一个打击;练习过多,会使学生陷于题海,难于应付。复习课中的练习题必须要精心设计,所选练习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每个题要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作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由简到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样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
三、将实验探究引入复习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提高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学科本身的重要内容。纵观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物理实验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20~30%左右,有些实验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所以,物理总复习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复习,特别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二是要使学生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方法。三是不要背离了新课程标准,把书本上的实验奉若神明,照本宣科讲实验。不是简单地考查课本上的实验,而是立足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课本上的实验,以多种视角重新审视和组合实验。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应用物理知识型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物理总复习就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四、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复习
由于复习课一般容量大、难度大,内容是学生学过的,比较枯燥无味,要想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那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复习任务。这就要求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优化教学过程,以获取最佳复习效果。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复习。例如,上面所说的系统总结方法,就可以将知识结构图或表格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利用动画效果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还可以借助声音效果对特殊知识点进行形象模拟以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手段还可以及时将批改作业时所发现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复习时,将这些问题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学生观看,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总结归纳、纠正错误,最终解决疑难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节省时间和直观性强,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的创造性。
五、分层教学,培优辅差
篇2
【关键词】物理训练 暴露问题 复习措施
在高三后期的物理复习中,学生的训练量会加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训练是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的主要方式。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肯定会暴露出他们知识上、能力上和思维方法上的弱点,甚至是盲点。学生暴露出的弱点和盲点不是坏事,可以说是好事,我们老师可以从学生训练上出现的问题中总结出后期复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做到查漏补缺、因势利导,实现高考物理的高效复习。
一、暴露训练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在每一次物理训练之后,我都会花较多时间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详细地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思维方法上。比如,某次模拟测试后,我总结出一点优点三大问题:
优点: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加强。本次实验题既有对实验原理的考查,又有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对实验数据和图表的处理,从答题可以发现,学生能用给定的器材完成实验探究,能根据实验数据正确作图,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有所加强。
问题一:基础知识不牢固。较多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缺乏识记和理解,在知识的基本应用中发生错误。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和动能定理,学生不能根据物理图像正确提取物理信息;考查带电体在复合场中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出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直线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学生综合分析物理问题能力较差;考查电容器充放电特点和直流电路规律,学生不能从图象中找出电容器对应的充放电过程;考查感抗、自感电动势等概念和交流电路变化规律,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交流电图象的斜率;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和开普勒定律的应用,反映出学生不关注生活,不能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发现学生没有掌握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问题二:实验基本技能虽得到加强,但仍欠缺。在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及其他实验操作层面的实验技能有较多问题。对教材原实验变换角度或设计新情境,对原实验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都会感到不适应。
问题三:应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不能通过审题,分析物理过程;不能借助受力图、过程分析图、坐标描点等作图构建物理模型;不能应用常用的等效法、微元法、整体法等科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二、总结训练得失,探寻复习举措
学生在训练中暴露问题,这是我们老师求之不得的,这也就达到了平时训练的实际效果。老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训练得失,这有利于我们因势利导、查漏补缺,从而探寻出后期复习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实现高考物理的高效复习。
1.研读考纲,把握考查要求。老师要根据教学和训练中学生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修订并落实复习计划,教学中坚决不超纲、不打球。老师还要深刻领会知识点考查的能级要求,不随意拓展和加深,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Ⅰ层次知识为基础知识,如自感、电容,在选择题中出现的几率较大,Ⅱ层次所列知识为高中物理的重点核心内容,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学好它对学好其他知识起关键作用,是考查的重点。老师要将各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教材,挖掘教学资源。高中物理教材是组织高中物理教学的载体,高考命题时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育价值,试题可以是取材于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也可以是改编题。如2007年关于几何光学的计算题,2009年选修模块关于回旋加速器问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所以,在复习时要重视教材知识内容及逻辑体系建构的研究,要重视教材中案例的分析,如教材中“做一做”栏目,更要重视教材后习题的挖掘。总之,以教材为本是我们一贯的复习方法和要求。
3.精选试题,提高训练质量。在资料铺天盖地、学生时间紧张的形势下,选好题是减少学生无效劳动、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现状和学习需求,结合解题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量身定做试题。对各地模拟试题要精选精编,确保不让学生做重复劳动,更不能做无效劳动。另外,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老师要加强解题规范性训练,避免因解题不规范而少得分甚至不得分的现象,提高训练实效。比如,解题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应用物理定理、定律列方程都要有文字说明,写出列式依据;物理量必须有单位,必要时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加以讨论等。
篇3
关键词:电阻测量;新理念;分类和总结
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X﹝2012﹞GHB94)
在历年的全国高考和地方各种版本的高考试题中,实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分析其意图就是要体现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基础作用,这两年实验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电学实验部分。这是因为电学实验比较重要,同时比较庞杂,有比较大的出题自由度,适合出一些设计性的试题,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设计实验,然后再从所给的器材中选出所需的仪器,当然设计实验时必须要考虑题目所给的器材,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当地设计实验。这就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试题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学生看到题目不知如何入手,感觉做了很多的题目,但看到新题目还是无从下手,做题效果不明显。我们总结这部分知识,会感觉到头绪繁多,没有规律性,而且高考题往往和课本中的基本实验有所区别,是对课本基本实验的创新和发展。这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本文主要就电学中的重要实验——伏安法测电阻中的一些新思想和新做法进行一些总结,以帮助学生复习这部分知识,同时为自己的教学总结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一、利用两块伏特表测电阻
传统的伏安法测电阻利用的是一块伏特表、一块安培表测电阻,但由于考题中的要求或者是考题中所给的器材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用两块伏特表来测电阻,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要做对这样的题目,学生不但要对伏特表的内部构造很清楚,懂得其原理,还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所以,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例1,有一块电压表的量程是3V,它的内阻大约是,现在有这些器材可以挑选。最大量程是0.5A的安培表A1,它的内阻大约是0.1,还有一个阻值变化范围是0—9999的变阻箱R1,另外还有一个阻值的调节范围是0—99.9的电阻箱R2,有一个1.5A的额定电流,电阻最大大约是100的滑动变阻器R3,还有一个大约是0.5内阻,6V电动势的电源,导线有一些,开关足够用。
(1)现在要测电压表的内阻,而且结果要准确一些,从上述器材中选择一些仪器,设计个实验电路。
(2)根据你设计的实验,利用所测得的数据表达出电压表的内阻RV= 。
解答:做这个题时,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到两个电表的量程,因为电压表是3V的量程,大约2000的内阻,所以电路中能够产生的电流最大值是,所以题目中给出的电流表由于量程太大,不能使用,我们应该另想办法。考虑到电阻箱的读数可直接读出,可当成一个电压表使用。于是我们可以利用所测得数据直接得到伏特表的内阻表达式是。
例2.有一个阻值约为1000的电阻,要求用题目中给出的仪器测它的电阻:大约9.0V电动势,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源E,1.5V量程r1=750内阻的伏特表V1,5V量程r1=2500内阻的伏特表V2,当调到最大时阻值大概是200的滑动变阻器,有一些开关和导线。当伏特表V1的读数是U1,伏特表V2的读数是U2时,可以由这些已知量表达出待测电阻的阻值是Rx= 。
解答:我们要注意到本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安培表,所以无法运用经典的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来求解,考虑到知道一块伏特表的内阻,如果我们读出伏特表的读数,也就知道了伏特表两端的电压值,而我们又知道伏特表的内阻,所以可以用欧姆定律求得通过伏特表中的电流,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电阻的表达式是Rx=。
二、用两块电流表测电阻
和第一种方法相似,我们可以用一块电流表代替电压表,从而可用两块电流表测某一电阻的阻值。
例3.有一个电流表A1量程大约是20mA,内阻不知道,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这个电流表的内阻,精度尽可能的高些。主要有这些器材:量程500μA,内阻r2=750的电流表A2;量程10V,内阻=10k的伏特表V;电阻大约是100的固定电阻 R1;最大阻值大约是50的滑动变阻器;电压为1.5V的电源E,内阻可忽略不计,还有足够实验用的导线和开关。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出电流表的内阻,并用测得的量表达出电流表的内阻r1= ,说明一下表达式中字母的物理意义。
篇4
所谓的章备课,就是进行每一章新课之前对本章教学的统盘准备工作,也是本章的总备课。就目前的教学状态来看,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注意章备课,甚至丢掉了章备课这一环节,只是备一节上一节,临上轿才扎耳眼,这对于成竹有胸的老教师来说,当然无损大局,可对于教材、教法尚不熟练的青年教师来说,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就此问题对物理章备课谈点粗浅看法。
一、物理章备课的意义
章备课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课前准备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章备课,通读教材能掌握教材的整体性、惯穿性、从微观和宏观上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章备课、通读教材,能理解教材各知识点的渗透和重点难点的分解;通过章备课,认真分析教材,对照学生情况,能处理好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物理学知识结构的关系;能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物理学和教材的严密逻辑理论体系;章备课是实施本章教学的前提,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
二、章备课应备些什么
备三本书,即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每讲新的一章之前,必须首先学透大纲,掌握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通读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分布,把握教材的整体性,从宏观上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材参考书能帮助我们分析教材,并且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教法建议,对教师很有帮助。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还应注意:第一,常常有:物理用到的数学知识尚不齐备,比如,直线的斜率、二倍角公式、弧度制等都是物理超前数学,应提前有所准备。第二,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之间的台阶,考虑如何上好高中这个台阶。第三,必修本、选修本和学生层次之间的关系,作好处理计划。
备教法。虽然教材的编写已考虑到教学的需要、编排得非常条理化、系统化,教学参考书也提出了很好的教学建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我们自己的实施办法、步骤和顺序。我们有具体教学中,应依据三本书,设计出更详细、更具体、更适合我们自己特点、适应学生情况的方法和步骤、每一节课采取什么样的课堂类型、如何设计引言、如何设计结尾等等。比如说,本章有几个设问式引言、几个激趣式引言、几个诱思式引言、几个概括式结尾、几个呼应式结尾、几个类比式结尾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每章开头几节宜用激趣式、诱思式引言,而章末几节宜用总结概括式结尾,当学生知识丰富了,也常用类比式结尾,如电场力做功类比于重力做功等。
备教具。进行一章新课教学之间,通览教材,知道有哪些演示实验,哪些分组实验,这些实验都需要哪些教具、哪些教具已现成、哪些教具需要重新准备、哪些实验效果不理想,需要怎样改进,我们还需要增补哪些实验,这又涉及到哪些教具器材,我们都应提前准备好,避免用时措手不及。
备时间。时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章备课所备的时间主要是单元划分和课时分配,教科书上的一节、不一定对应一课时,根据学生情况、知识点的密度和难度,教师自己应适当作些调整,有时可能合并两节为一课时,有时也可能分一节为两课时,全章共用多少课时,划分几个单元,什么时候配习题课等,都应在教学前周密计划好。
二、对思维能力的考核
物理基础知识所赋予的理解能力
(a)理解物理术语的能力——枢关键字眼。如试题20,关键是要理解光子的频率最多有多少种和其中最小的频率——“最多”和“最小”的含义。
(b)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ⅰ)挖掘题设隐含条件的能力。如试题30第(1)问的隐含条件是第n-1个沙袋扔到车上后车速仍沿X轴正向,但第n个沙袋扔到车上后,车速就要沿X轴负向;第(2)问的隐含条件是小车无论向X轴正向(负向)运动,其最终速度等零。(ⅱ)研究题设条件不足的能力。如试题(28),可任意假设磁场方向,显然这并不影响该问题的解答,但是弥补了题设条件不足。(ⅲ)解剖物理模型的能力。如试题(22),将题设模型进行解剖后发现,此题叙述的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非匀强电场)运动,运用能量守恒当粒子从a?b时,有q(Ua-Ub)=21mvc2,从b?c时有q(Ua-Ub)=21mvc2-21mvb2,从而解得vc=32vb=32v。
逻辑推理能力:如试题(30),通过推理的方法找出小车沿X轴正向(负向)滑行时,第n-1个沙袋扔到车上后车速vn-1与第n个沙袋扔到车上后车速vn的关系式,余下问题就是找出隐含条件和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求解这一关系式。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初等计算的能力:如试题(3)(4)(8)(11)(19)(20)(21)(22)(25)(27)(28)(29)(30)等十三道题。
(ⅱ)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试题(7)、(18)等。
分析综合能力:如试题23,此题应用到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有(ⅰ)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运动;(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ⅲ)二力平衡;(Ⅳ)焦耳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
篇5
一、导学案的基本概述
1.导学案的内在含义
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制定出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案。它作为教师们共同参与并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而具体地展现了教师们对于新课标理念的深刻理解。这种学习方案的精髓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同时,还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路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和自由度,打破了死教条,让学生可以有时间有空间去交流探究,合作学习,在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直接和具体的指导。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学习,踊跃创新,钻研出更多优秀的导学案。
2.导学案的理论基础
导学案的第一个理论基础就是“人文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将学生塑造成“完整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爱好特长和个人情感。导学案的第二个的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这种理论认为孩子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得以迅速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教师不应该只考虑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是应该站在知识共享的角度,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学到真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大气压强”的讲解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带领同学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本课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探讨的形式让学生们回顾上一课的知识,然后再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将班内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然后通过播放物理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观看完毕后再进行分组提问,解决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最后可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们利用矿泉水瓶、塑料袋、吸盘式挂衣钩等物品,去发现大气压强的存在,然后对比液体压强,总结出大气压强的特点。这种自主探究的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2.探究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应该以学生们的探索学习为中心,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们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在初期不应过于复杂,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让学生们敢于互动探讨,乐于积极参与,开发学生们的潜能。
例如,在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中,可以这样设计导学案:利用盒子、水、音叉、塑料袋、笔帽、格尺等物品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并观察物体在发声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声音是如何停止的。在一系列的实验过后,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结论。之后,教师可以从教室内的物品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们讨论生活当中都有哪些物体发声,并按照固体、液体和气体这几种划分标准将学生们想到的发声物体分类,并总结出“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题目,来巩固和拓展学生们对于物体发声内容的知识。
3.阶段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以提纲式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说,在“家庭电路”的学习过程中,导学案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设定学习目标:第一,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第二,区分白炽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第三,用电笔辨识出零线和火线。
紧接着就是知识链接:在知识链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习和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熟悉欧姆定律,明确电压和电阻的各自性质等。
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填空形式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共同合作将空白处填全,进而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感。
篇6
一、以往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1、计划性不强,或者说计划太粗。韩愈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计划大到几个星期,小到一节课,如果没有详细合理的安排,是很难取得好效果的。有的老师由于没有详细的计划,所以复习到哪里是哪里,开始复习时,花的时间很长,复习很详细,到后来复习时间不够,以做题代替复习。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教师“一言堂”。整节课以教师讲为主,教师认为把整理好的知识或习题的答案讲给学生听,省时间,复习速度快。但这样的课堂根本不关注学生的感受,不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很少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尤其在基本知识复习课、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中,满堂灌现象较普遍。学生依靠课后大量习题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学生重复练。一讲到复习,有的老师就想到练习,大量练,重复练。有的老师以练习代替复习,练习一套又一套,且好多题只是重复的练习。要知道如果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没有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的情况下进行习题操练,势必造成学生做得盲目,为完成练习而练习的现象,虽表现为对某一知识一时的熟悉,但是用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去分析,一旦操练刺激停止后,随着时间变化的记忆保留率下降很快。有学者曾说:“评价学习,要看的是五年后、十年后还未忘记的有多少。”另外,教学实践表明: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有效复习的教学策略
1、制定系统的复习计划,强化复习目标有效性
周密、系统的复习计划是保证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为了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以及改变“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有必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根据初中科学学习规律及学生学习情况,整合相关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三阶段系统复习法”,复习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分块复习。引导学生将知识块按体系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联想。每个专题中既有问题情景分析,又有小测验,还有试卷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通过这样分块的复习,使整个初中科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只有抓住这些知识的网络结构,复习质量才会提高。此阶段是复习的主旋律,所占时间较长。
第二阶段――综合训练、模拟测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应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对本省近三年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精心编写若干套中考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综合训练题和模拟测试题都不宜过多,花两周左右时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主。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在临近中考两周时,我们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整理,如看书、看做过的练习、看错题集。使学生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另外,我们对照考纲和知识点以及近3年中考试题的特点,并从学生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知识、思维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编选练习题,进行查漏补缺,特别要重视学生在“双基”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总之,正确采用“三阶段系统复习法”,学生获得的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真正做到了强化复习目标的有效性。
2、合理设计习题,激活学生思维
(1)选题新颖,发展思维
总复习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适当的训练,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如果在复习课中既能选择来自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作背景,设计的问题又具有综合性,这样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又注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的效率。
(2)重视实验,拓展延伸
在实验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基本实验器材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有些遗忘较多的实验,应带回实验室重新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中的电学实验等,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并体会仪器的原理,就谈不上让他们正确判断,更不可能去设计实验。
利用核心实验,不仅可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该实验为中心拓展延伸。以电学复习为例。笔者尝试对教材内容整合,调整以学业考试试题创设情境,做核心实验。
(3)关注热点,迁移复习。
教师在选题时,充分利用热点知识作为信息迁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学复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收集、多概括社会热点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热点问题牵涉到的科学知识。
3、作业前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篇7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物理教学 措施
新时期全新的教育背景以及日益多元化的学生成长需求推进了我国的传统教育在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深入改革。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于机械式的理论讲授以及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已经很难将教学方法转为现代化教学。以至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一度成为了束之高阁的花瓶,中看不中用。而究其原因则仍然是教学观念以及应用水平的严重制约。从当前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量要求,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也逐渐的与时代脱节,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深深的感觉到时代的落差和力不从心。因此,多媒体技术又一次被广泛的试用,我们发现有多媒体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与教学效率低下的窘境。时至今日,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其在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为了巩固实践教学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要继续不断的探索与钻研,争取运用多媒体参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巨大优势,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
初中物理包罗万象,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和生活实际而单独存在。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辅助物理教学则可以更好的打破传统物理课堂的机械、沉闷,完全冲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通过多媒体所展示的生活实例来感受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感悟研究物理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们体会看似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其在生活中则是普遍存在的,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门槛,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在听与看的过程之后,往往会直接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强物理课堂的互动与交流
物理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习题库,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练,当学生解放了双手的同时,思维与口被打开了,学生的提问以及教师的回答,增强了课堂讨论的效果,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交流,不仅团结了班级全体学生的向心力,更牢牢地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来。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大环境就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来了,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知识的讲授,教师的工作则是事半功倍,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传统教学方式由于设备简单,多数情况下是由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以及一本教科书作为主要的教学条件,特殊情况下则会增添一些演示设备、实验设备,而这些内容都十分有限,不仅耗费时间,效果也十分不理想,教师手忙脚乱的动作足以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转移注意力。然而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后,教师只需要将课堂内容轻松地制作成PPT课件,然后按照教学计划在物理课堂上逐一展示出来,再通过点对点的讲解,从而大量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加了物理课堂的信息容量,将争取下来的时间用于那些要着重强调的知识内容上,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举例来说,在复习“电流定律”这物理知识时,由于这个内容所涉及到的仪器、物理量、以及实验较多。此外本单元的欧姆定律又是整体电学基础。这就不可避免的使这一内容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将内容在课前制作成演示文稿课件,在课件的第一页将全部重点内容诸如规律、物理量以及仪器等列成一系列的菜单,然后运用“超链接”把目录和各单元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晰明确的将复习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展示教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课件因其具有交互性、多元化以及高度的集成化特点,能够更好的、更细致的把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轻松的分解,它强大的表现力能够更好的将信息充分加工,详细的图解以及动态演示,为学生铺平了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特别是课件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降低内容的难度系数,使学生有门路可以展开思考。举例来说,很多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是多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攻坚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去诠释知识内容往往效果并不显著,经常要反复加以讲解,不仅教师耗光了热情,学生仍然是理解的不够深入。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可以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的光学科教画面来演示光的传播以及光从多方向射向界面时所发生的反射、折射现象,这样直观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知识点所诠释的内容,复杂的知识不再抽象,不仅使学生真正的学会了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所以说,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能够把物理课堂上的一些抽象内容和规律直观地呈现于学生眼前,降低思维难度,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佳显著。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融入物理学科性质以及具体的内容特点,它可以展示更多的实验背景而不受到空间的束缚,并且能够在实验中真实地还原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在这种熟悉、轻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将更多的生活现象与知识点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思考热情,督促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烈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将知识完美的融入故事之中,增强课件的趣味性,用这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更好的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也是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出发点的最好体现。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在物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德育与美育
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科中合理的融入德育与美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于初中生的教育与不能仅仅从文化知识角度入手,更要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来说也不能例外的要适时的融入德育和美育的引导。时展至今,新一代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会使学生感到僵硬和跳跃。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和美育教育更加丰富而富有趣味,并且能够不着痕迹的与物理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时多媒体技术就凸显了在这一方面的巨大优势,多媒体技术不仅声色并茂,更是形象生动,是寓教于乐的良好平台,虽然物理教学不同于文科内容在德育和美育教育中占据先天的优势,但这不代表物理学科没有德育和美育的熏陶,更不代表物理教学就不用承担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义务,比如我们用多媒体设备在《液化》一课的讲解中,我们运用3号火箭发射的一系列介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那些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伟大航天设计师。用他们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满腔热情。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好的辅助物理教学,更能在教学之外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重要收获。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
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的辅助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务必要秉持适度原则,要注重物理现象的动态还原,而不是运用课件来代替教师的努力和表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课件的应用也必须要与教师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多媒体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精华与结晶,而不应该是华丽的追赶潮流的噱头,教师切不可为了赶形式而顾此失彼。必须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物理教师授课的辅助手段之一,要注重传统观教学与现代技术的互补,取长补短,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来说,我们要想更清晰地把知识点表现出来,就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阶段,对于刚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消化教材的重点内容,不仅没有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是极其容易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局面也就无从打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演示与知识点内容相辅相成的的情境画面,将思维意象转化为学生的视觉盛宴,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的思考中来,促进学生过程的参与以及课后的思索,从而更好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负担。
(三)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搜集学习资料,做好课前预习
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来收集与当前物理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知识点的前期记忆,首先将知识内容有了内心定位。这种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则是很好的课前预习,精心的准备往往会收获更大的成功,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前做好了思维的热身,已经对于知识点的背景和内容有了粗浅的概念,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快速及时地与教师的讲解接轨,而不至于措手不及地赶不上教师的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在预习问题的布置上也要重视科学性,要积极地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四)课件的制作必须要符合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只是为了好看而使制作的内容偏离物理学科自身的基本特点。以避免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产生误解。举例来说,光的反射、折射,机械波的产生、传播等内容,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及对物理学知识的高度理解。
(五)积极运用校园网络平台,促进师生的学习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物理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创设物理学习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问的平台,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将反馈意见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在校园网中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踊跃发表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成就了我国初中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提升,作为初中物理教育,积极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教学从宏观上来说有着极大的教育战略意义。这也是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契机、新思路和新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积极借鉴国际国内优秀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完善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继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质成果,并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伯琴,陈峰.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8.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4]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5]莫旭钟.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与体会[M].中学教学参考.2009.(17).
[6]彭立主.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7]王志茜.浅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M].冲国科技信息.2006.(2).
[8]高金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8
当网络逐渐走进学校的课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传统的实验仪器之外,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素材,还能实现交互,从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观,达到直观、易记、容量大的教学效果。笔者综观初中物理中所涉及的实验教学,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谈几点看法。
1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的观察性
计算机上安装摄像头后,在做演示实验时就可以发挥其强大的视频功能,改变传统器材不便于全班观察的缺陷。比如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教学,通过视频可以让全班学生观察。
有些实验只能在平面上做,可见度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观察掌握。如演示条形、蹄形磁铁的磁场及磁感线分布时,先左右晃动玻璃板并使其中间的铁屑均匀分部,然后在玻璃板下放一条形或蹄形磁铁,轻轻地敲击几下玻璃板,这时玻璃板上铁屑就会有规则地排列成弧形曲线,可以形象地演示磁场的分布,但如果学生不走近讲台根本无法看清这一现象。如果将这一实验放在幻灯机上做,并将现象投到屏幕上,就能使全班学生都看清这一现象。因此,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机等多媒体的放大作用,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够详细、全面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从而弥补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在演示“欧姆定律”实验时,由于操作过程复杂,实验时需要边讲解边操作,如果直接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也观察不到。可以先将实验过程录像,利用Flash内置的视频组件在需要讲解的地方打出字幕,播放时犹如播放MTV一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强了效果。
在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仅仅发生在一瞬间,如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时,要观察作用一瞬间的球与球拍形变;对这些物理过程录制完后,导入Flash中进行逐帧播放,利用画面暂停等功能,就能清晰观察出任一时刻的状态及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增强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2 模拟抽象内容,增强实验直观性
物理教材中有一些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如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和分子热运动等实验,学生都感到太抽象,无法理解。而通过多媒体的三维动画进行动态模拟演示,学生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得就很好。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因为其空间尺度太大(比如太阳系运动)或太小(比如分子的运动),采用动画模拟可加强理解。例如,制作一段分子运动的动画演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日食、月食成因时,可以做一段地球、月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讲述电流方向时,笔者曾用数字电路与发光二极管来模拟电流的方向,电路复杂且只是一种模拟,而现在用动画来模拟,让箭头沿着电路流动模拟电流流动的方向,更直观且经济;用动画模拟内燃机工作的4个冲程,直流电动机工作过程,通过设置按钮,不但能看到它们连续工作的情形,而且便于分析每一个状态下的工作情况;在讲述船闸工作原理时,做成用按钮控制的动画,让学生自己操作船过船闸的过程,便很容易理解船闸的原理。
当然,动画也有其局限性,不能真正体现物理过程的真实性,不能令人信服,易造成假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慎重选择,只要实验能完成的演示,不要选择动画去模拟。
3 回顾实验探究,增大复习课容量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要对前后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如物态变化的各个过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的对比,测未知电阻的不同方法等,若重做实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无新鲜感。多媒体能灵活展示相似或相反的物理过程,以其强大声、图、像再现物理现象,对其演示整合,唤起学生对所学过知识的回忆,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体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多通道传输信息,加大教学容量。
在“声音的特征”一节的教学中,尤其是音调和响度两个特征,很多学生不容易分清,笔者就采用电视教材,通过大、小提琴的演奏,用力大小不同的方式击音叉等,初步达到能辨别,再通过乐队的演奏来区分这些特征,从而达到一个共识: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通常指刺耳程度),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常指震耳程度)。同时还见到生活中环保人员在不同场合测定噪声大小的方法和工具,这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课外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进一步吸引学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时间,只需用鼠标点击或用键盘操作,就可以使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快课堂节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
4 注意反思问题,与课堂有机结合
大多数教师都能根据教学需要集合素材,制用课件,并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不仅加大课堂教学容量,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良好。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多媒体教学中应努力避免3件事。
4.1 设备使用单一
使用课件投影对教师来说确实简单方便,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对电教设备的选用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比如习题课,从头到尾投影习题的方式是否欠妥?如果采用先印发习题,再通过投影展示学生作业的方式来评讲习题、复习知识点,是否更能发现问题,教学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
4.2 板书缺失
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否就意味着教师可以告别“粉笔灰时代”?学生文化底子薄,悟性不高,面对这样的现状,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就不能缺失板书,包括学生的板演。通过速度较慢,能展示或体现知识联系与推理过程的板书来突出重点,引领学生的思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4.3 课件文本化
教师制作课件都以文本素材为主,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视频、音频等素材用得很少。教师课件制作文本化,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平时不注重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书到用时方恨少”,制作时只能以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二是课件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还没有真正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计算机集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