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消防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消防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消防管理

篇1

1不同管理模式的社区消防管理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社区的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物业管理的管理模式的新建社区,其各种相应的配套设施、人力物力以及硬件方面的措施,也得到了完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社区,在有着坚实的权利当做后盾的政府职能的作用之下,很快地形成了以“块”为主的消防管理网络,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组织基础。可是一些老城区,以及一些老的城乡结合部,它们的平房区及棚户区等,以居委会为中心的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社区,以及全面参与民主自治和自我管理为机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依然会长期存在。

2对于消防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则会滋生消防隐患

现在,不管是在任何模式下的社区,多数都已经介入了公安,并且设置了社区警务室,社区群众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外勤民警的详细资料,门上加锁、窗户上安装防护栏,社区的入口处增添护栏等等,这无疑使社区的安全问题有了保障。

2.1社区大部分地区设了警务室,使派出所和消防进入了社区。物业的管理只是注重治安方面,并没有对消防管理进行有效的重视,使得社区的管理工作偏重于防盗,致使消防管理不完善。社区内的保安大部分都是临时雇佣,消防意识和专业的消防技能很差,所以会出现:第一,消防设施通常会被锁住,问他们原因,他们回答是小孩经常会去“光顾”,而且经常丢失,所以才上锁;第二,一层窗户的防护栏会上锁,他们说是为了防盗,殊不知,这样一旦发生火情,那么连逃生的道路都被封死。

2.2新建社区内的消防通道、水源、水泵及消防设施不规范。很多社区内安装的给水、生活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使用,管径很小,根本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要求,消防车辆无回车场地。很多住宅社区的物业单位,为了使社区达到安静的要求无噪音,禁止所有的车辆进入社区扰民,在社区的入口处设置路障和栅栏,这样一来,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虽然鸣笛,但却无法准时到达火场,延误了最佳的扑救时间,使群众的财产受到了最大程度的损失。

2.3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很多的物业管理单位连消防桶、沙箱及灭火器等最基本的消防器材都没有配备,即使有,也对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不够,丢在一旁无人问津。

2.4群众的消防意识不强,家中常生火灾隐患。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大多都要求完美高雅,有时候在装修的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可燃性材料,这就埋下了相当大的火灾隐患。

2.5消防巡逻的警力不够。很多的老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居民,在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配合下,才有数量不多的治安巡逻队和志愿者团队,以维护社区内部的消防管理,但是他们的消防知识却没有完全普及,这是最薄弱的环节。

3如何提高社区消防管理的建设性措施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是我们永久的主题,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要求。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只能都是确保群众的安全,消防安全同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消防安全管理应该怎样去做?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机制。

3.1社区内的物业管理单位要在自身的管理范畴内,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范做到:第一,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实处,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第二,不定期进行进行防火安全的检查,坚决杜绝火灾隐患;第三,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第四,维护消防设施及器材的完好程度,保护好社区内的消防安全标志不受损坏。其他物业管理单位也要对委托管理的范围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负责。

3.2利用好社区内部的现有资源,建立完整的消防安全体制。首先是以社区政府为核心,街道办事处为主题的管理,要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联合公安、文化、教育及城建等部门及企业单位合为一体,形成一张各尽其责的消防管理防护网,其次是以市场为主体的物业管理公司,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使物业管理人员加强关于消防安全管理的意识,保证社区内的各类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完整有效,并要对其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一旦发生火情,管理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等最基本的消防自救。

3.3对近期不能开发改建的老社区等要进行消防的投入。号召一些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的群众,一起参加关于社区消防安全事物的管理工作,实行一套全新的民主自治的消防管理模式。在一些社区还应该组成以“十户联防”为主要载体,消防自救等措施,在重要的地点设置消防电,对其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常用灭火工具。

3.4成立一支多种形式及多元化的社区消防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内进行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义务巡逻,负责社区内公共设施和居民楼内消防设施的检查,随时制止消防违法行为。

4结语

篇2

【关键词】社会消防管理;消防安全;消防措施

社区是由居住在固定区域的相对稳定的群体组成的生活区域。自从“十一五”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社区建设,社区的工作重点就是保障社区居民能够安居乐业,能够搭建起政府民生工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点之一,众所周之,“火灾猛于虎”,尤其是社会这样的密集的居住区域,发生火灾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作为一名社区消防管理工作负责人,深知做好消防管理工作就是帮助社会百姓筑就了一层安全的保护屏障,就是将工作落在实处的表现。本文就社会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探讨,并将加强社会消防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同行进行分享。

1 加强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是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社区是城市居民的组成单位,维护好每一个社区的安全工作,也就保证了整个社会的安全工作取得胜利。社区的消防安全与社区中的每一位居民都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不被火灾吞噬,才能使居民安居乐业。社区的安全稳定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1.2 社会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

近些年,火灾的频繁发生侵吞了人们的大量财产,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国家向社会消防部门提出要求,要构建社会消防体系。社区虽然是不易发生火灾的场所,但是,由于其人员居住密集,居住房屋集中,也是消防工作的重点。因此,社区消防系统并非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社会消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工程的一个建设项目。做好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有利于推动社会消防工作的发展。

1.3 是提高社会消防水平的重要途径

社会消防水平的提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同时,也会涵盖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如上面提到的,社区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单位类型,提高社区的消防管理水平,也就会推动社会消防管理水平。我国的消防管理水平还处于国际落后地位,这就使很多的劳动成果不能很好的被保护。因此,提高社会消防水平也是我国消防发展的趋势,提高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也是适应我国消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2 加强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方法

社会消防管理工作是社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管理也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面对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消防管理工作也引想相关部门的重视,促进社会力量的投入,进一步加强消防硬件调入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还要制作消防管理制度来保障消防管理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2.1 重视社区消防管理工作

近些年,虽然我国的社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将其工作的重要性与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相比,就显现出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相关部门将防火防灾的重点放在了市场、商场等人群密集区,放在了饭店、宾馆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而对于不易发生火灾的社区,其管理力度就有所欠缺。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是社区工作一部分,虽然不易出现火灾,但是相关部门却不能经上为理由,忽视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因为一旦出现管理漏洞发生火灾,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破坏。然而,正是由于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支持这项工作实施的资金就不到位,对于这项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力度就稍显不足。加强社区消防管理工作首先就是相关部门应转变思想,端正工作态度,将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要作为其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投入资金进行消灾防灾建设,定期对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消防管理规定的行为,要严厉的进行惩处。其次,进一步加强社区周围容易出现火灾隐患的场所进行整顿。社区周边的小饭店,小餐馆,社区周边的植被茂密区等,都是检查的重点对像。

2.2 加强社区消防硬件设施

社会消防的硬件设施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保障。社区消防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防火分区、消防水源。社区的消防硬件设施不完善多是由小区建设初期的设计考虑不周全、建筑施工质量粗劣等因素,还有是由于社区居民自己乱搭乱、不规范装修导致的安全隐患。加强社区消防硬件设施,就要将整个小区做一个系统,将小区根据消防设施建设标准进行设施的补救式修建,没有的设施,要尽量弥补上,设施老旧的要进行维修,居民的私建筑影响到小区消防工作的要立即拆除。公共的消防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要保证完好无损。

2.3 提高社区全民消防意识

社区居民的消防意识是社会消防管理工作的基础。提高社区全民消防意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加强消防知识宣传。通过设置消防宣传栏,专题图片展,定期在防火宣传日设定宣传点,向居民派发宣传单,不定期举办消防知识比赛活动等,让社区的每一位居民认识到火灾的严重危害,将防火、消防为已任。第二,加强逃生手段的宣传教育。社区居民首先要具有防火意识,其次就是在火灾发生时,会运用正确的逃生手段帮助自己与家人、邻居逃生。第三,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就是教会居民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当出一火情时,会采用自救手段。

2.4 落实社区消防管理制度

社区会为消防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社区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通过一个管理制度就能够被调动起来,很多工作人员都不具有工作责任心,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将管理制度不能落在实处,就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与作用。在此,笔者建议可能通过实施责任追究责任制、考评机制将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落在实处。责任追究责任制就是将细化每一份工作内容,将这些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如果管理范围内出现问题,就要对追究负责人的工作责任,这会对工作人员的行为产生很强的约束性。考评机制则是用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能几个社区进行评比,评比出消防管理工作做得最好的社区,奖励其工作人员,对于管理不到位的社区进行惩罚。这一工作可以由政府出台一个“社区消防工作考评办法”作为评比依据,最终的评比结果也可与年度考核挂钩,推广工作出色社区的管理办法与管理措施。

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的好与坏不但会对社会管理产生影响,还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设平安小区是重要任务之一,因此,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不可以掉以轻心,应筑建全民一体、上下一致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推进我国防火预防体系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傅胜兰,黄卫民,黄志强.论加强和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工作[J].武警学院学报,2012(12).

[2]李永平.浅议“十二五”时期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发展[J].前沿,2012(14).

篇3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愈来愈成为防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推进城市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加强社区消防建设既是适应新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需要,更是加强社区安全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社区消防工作突出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效机制。长期以来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到企业生产,人员密集场所,而忽略了社区消防安全的建设。对社区消防存在的安全隐患不重视,存在侥幸心理。其次就是《中华人民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基层派出所对社区消防工作具有监督、指导、管理等责任,但由于基层派出所民警事务性工作较多,往往忽视对社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社区消防安全经费缺乏,导致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维护保养成严重问题。一些社区消防配套设施不足,一些最基本的消防器材缺少,加之管理不到位,一些公共消防设施被破坏丢失,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仅靠一些人员不能从根本上维护这些消防设施。部分社区消防栓损坏、消防设施被盗卖,物业公司缺乏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对消防设施维护监管积极性投入不高,部分亏损的物业公司对消防设施的维护需要靠房地产开发商补贴。因此,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费用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三)在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建设方面软实力投入欠缺。首先在管理方面,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力量、力度不足。按照职责分工,社区消防管理方面主要由派出所消防民警负责,但从实际的情况看,社区中各类单位、场所数量巨大,派出所消防民警警力有限,社区本身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自查自管,单单只靠派出所消防民警来管理,很难做到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常抓不懈,一些工作措施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其次社区消防民警缺乏消防专业知识,对消防检查等具体工作程序、法律规范的运用、工作尺度和标准掌握不准确,难以适应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

二、增强社区消防安全的办法及措施

(一)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社区消防建设纳入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日程,制定有关的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规章以及考核标准,完善城市社区消防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确定与之相配套的消防技术基本标准,对于符合消防标准的予以认证备案,对于不符合消防标准规范的要建档立案,政府要督促管理机构和组织逐步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消费基础设施。同时要依法搞好社区的规划建设,要依据《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安全、环保法律规范措施,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社区建设,使建筑物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防火间距,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使新建的社区消防工作一步到位。

(二)加强经费保障,强化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政府要根据社区消防的实际需求,给予社区充分的财力支持,资金保障是基础,政府要把社区消防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对社区消防建设的资金投入,使消防事业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驻扎在社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要大力支持、配合社区的消防建设,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充分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多渠道支援社区消防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与社区居委会共同改善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公共消防设施是社区消防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要认真抓牢、抓实,新建或改造工程,要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必须与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依托警务室设置消防设施,着力打造社区“防火墙”,共同预防火灾的发生。

(三)加强对社区消防软实力的投入。完善组织建设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使社区消防安全建设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组织建设,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社区消防管理机制。应根据《消防法》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规章或细则,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社区消防管理职责,完善社区消防管理制度,形成社区长效消防管理机制。各街道办事处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负责辖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在社区居委会基础上成立消防工作小组,实行居委会主任负责制,主要职责是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楼院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与居民家庭签订《居民防火公约》,向社区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对住户电器设备及炉灶的安装使用进行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对少年儿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等。只要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社区消防建设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篇4

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分析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起:

1、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消防意识淡薄。多数物业管理单位消防法律意识观念不强。在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中,不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法律法规明确的消防安全职责了解不多。有些单位认为只要加强管理,是不会发生火灾的,消防设施有没有都无所谓。维护一套消防设施要花费精力和金钱,对物业管理单位来说消防设施平时几乎用不到,可能从这个小区建到拆除都不会用到这些消防设施,即使维护得很好,不到有火灾的时候也看不到它们的作用,不像自来水管,坏掉了居民要没水喝的,所以能省事就省事了。造成了工作上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直接或间接地纵容了各类火灾隐患的滋生和生长。

2、缺少消防设施维修经费。由于物业公司是自负盈亏的服务企业,要考虑运行成本,再加上拖欠物业管理费用现象也比较多,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消防控制室不设置值班人员,消防设施出现故障后就关掉消防设施,不去修理,致使消防系统丧失作用。有些小区缺乏管理,物管公司没有资金来源,有的只能靠收收停车费过日子,自己生存下去都成问题,致使包括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设施维护保养经费的使用得不到有效保障。

3、小区物业管理单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部分物业管理人员消防业务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消防专业技术知识,学历层次、专业技术偏低,安全意识差。大部分小区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制度流于形式,值班人员对消防控制中心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声响不闻不问。有的值班人员能够发现问题,但不会解决问题,更有甚者直接关闭了之。一些单位消防器材无人管理,内部消防设施、器材被盗现象严重,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损坏突出,消防设施器材长期处于缺损状态。还有物业管理单位人员的流动,有的要辞退,有的跳槽。特别是掌握本小区消防设施基本情况的人员走了以后,下面接班的人员没有跟上,小区就没有熟悉消防系统的人,也就不要谈平时去检查维护系统了。

消防工作在整个物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业主的安居乐业、社会的长治久安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防火、灭火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及消防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做好住宅区的消防安全工作。公安部61号令第十条规定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二)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三)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四)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都明确了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我们消防部门应当加大对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主动地上门服务,提高全社会对建筑消防设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如邀请技术人员帮助他们熟悉本小区的消防系统,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明确和规范物业管理和业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落实责任。物业管理单位必须明确专人负责管理消防设施,这些人员必须熟悉本小区内消防设施的基本情况,熟练掌握消防设施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新小区验收过程中,消防部门还应当监督好消防设施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的移交工作,只有确认物业管理单位人员能熟练操作本小区内的消防设施后,才能下发验收合格的意见。

篇5

浙江省慈溪市崇寿镇卫生院 浙江省慈溪市 315334

【摘 要】目的:观察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对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将我社区内2011 年5 月至 2012 年11 月收入并确诊的8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 例。对照组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高血压分级管理的方法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40 例患者中显效20 例,有效16 例,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显效14 例,有效13 例,总有效率67.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分级管理并给予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预防措施;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发病,治疗周期长,需终生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研究表明,对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疾病实施分级管理和采取预防措施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社区内2011 年5 月至 2012 年11月收入并确诊的8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 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在49-79岁之间,平均年龄(53.4±7.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6 岁;年龄在50-78 岁,平均年龄为(61.8±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常规的血脂、血压、血糖的监测和心电图的监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一级管理,一级管理主要针对于单纯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主要是非药物治疗和对病情进行监测,若治疗三个月后无效,则开始使用药物治疗。

(2)二级管理,一级高血压伴有1-2

个危险因素的患者或二级高血压伴有2 个一下危险因素,随访两个月进行一次,治疗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以用药指导为主。

(3)三级管理,一级高血压或二级高血压伴有3 个或以上的危险因素,随访每月进行一次,加强降压治疗,了解病情变化,观察药物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1.3 评价标准

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

(1)显效:全年有不少于九个月的时间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

(2)有效: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的时间为六到九个月;3)无效: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的时间为六个月或小于六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均录入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 例患者中显效20 例,有效16 例,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显效14 例,有效13 例,总有效率67.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并采取预防措施后,总有效率为9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见,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分级管理并给予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华英, 胡宝珍.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3):227-228.

篇6

【关键词】小型渠道防渗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尉犁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东经84°50′~89°58′,北纬40°41′~41°39′,面积59234.83km2。由于其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受海洋性气侯影响十分微弱,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侯。依据尉犁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53.3~62.7mm,多年平均蒸发量2273~2788mm,多年平均气温11.48℃。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43.6℃,1月份平均气温-9.4℃。无霜期191d,最大冻土深度80cm。受工程投入限制,全县小型渠道防渗率较低;且由于冬季时间较长,诸多小型渠道遭受冻胀破坏较为普遍,给工程运行管理造成不便。

一、小型渠道防渗工程的设计情况

小型渠道防渗工程一般多为田间斗、农渠的防渗,其工程规模多为5级,流量基本在0.1~0.4m3/s之间,控制灌溉面积多为1000亩左右。依据多项防渗工程的建设及管理经验,现状尉犁县小型渠道防渗工程主要有U型混凝土防渗渠道和梯型防渗渠道二种。

1. 梯型防渗渠道

渠道断面为梯形断面,其内、外边坡多为1:1.0~1:1.5,底宽为0.4~0.6m,堤顶宽多为1m,渠深在0.8~1.2m。防渗体多为矩形、六角形预制混凝土板,单板尺寸约为30~60cm。依据实际地形条件,渠道纵坡约为1/2000~1/6000。为防止产生冻胀破坏,在砼板下多设风积砂垫层或苯板防冻,置换层厚度约为30~50cm。典型渠道设计断面如下:

2. U型防渗渠道

渠道断面为U形断面,圆形底半径为0.3-0.5m,堤顶宽多为1m,渠深在0.8~1.2m。防渗体多为UD60、UD80、1/2UD100、1/2UD120的U型混凝土板。依据实际地形条件,渠道纵坡约为1/2000~1/6000。为防止产生冻胀破坏,在砼板下多设风积砂垫层,置换层厚度约为30~50cm。。典型渠道设计断面如下:

二、小型渠道防渗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

1. 管理组织体制

现状尉犁县水利工程管理多为两级管理,一级为水管站,一级为村级农民用水协会(群众组织自行管理),水管站对全灌区进行统一灌溉配水管理,村级农民用水协会负责农渠的配水、量水的管理,实行配水到户。

2. 工程管理

小型渠道防渗工程的运行管理,多实行负责区域的分部管理,水管站负责对斗渠及斗渠以上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对重要设施定期检查观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农民用水协会对农渠进行管理。

3. 配水管理

水管站负责灌区配水管理,先由各村级农民用水协会编制用水计划,向水管站提出来用水申请;然后,水管站根据各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渠道输水能力、作物种植结构及面积、灌溉制度等进行综合供需平衡,编制灌溉用水计划,并报上级水管站、县水管总站和县水利局审批。

4. 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主要是灌溉用水的计量和水费征收,水费征收实行计量征收,计划外用水实行加价的办法以促进节水灌溉。水管站在干渠上的各分水闸处计量各支渠的用水量,按量征收水费。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 渠道防渗率低,难以发挥效益

现状尉犁县全县斗、农渠防渗率不足30%,大部分斗渠没有衬砌防渗,斗、农渠渗漏损失严重,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739。且斗渠上的建筑物多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修建,破损严重,给灌区用水管理造成极大的不便,难以发挥工程正常效益。

针对目前存在的防渗率低,工程效益差等情况,通过各类末级渠系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治理项目等等,多种途径、多渠道的整合各类项目及建设资金,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斗、农渠防渗配套、田间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逐步、逐级的完善各类小型渠道的防渗改造、配套工程,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2. 冻胀破坏损失大,工程管护难

依据多年运行管理经验,我县小型渠道防渗工程主要维护、维修项目及费用,发生于防渗体的破坏,其主要发生时段为每年3-5月;主要原因为受渠基土、地下水、冬季低温的综合影响,产生冻胀破坏所致;依据水管统计,防渗体破坏损失约占工程管护年运行费用的70%以上,给工程管护造成诸多不便。

针对渠道产生冻胀破坏现状,主要解决措施为前期设计控制与加强后期建设、运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前期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及造价影响,选择合适的防渗体及防冻型式,避免、减少冻胀发生;另一方面,后期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易产生冻胀渠段的渠基土,进行清挖、换填,并保证各项防冻措施按要求施工,并达到设计指标要求。依据现状渠道冻胀破坏渠段维修养护经验,被破坏渠道普遍存在换填深度不够、防冻体被破坏等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工程后期管理的重要性。

3. 量测设施缺乏,水费征收困难

与单纯的考虑工程措施——加强防渗工程建设、优化渠道结构设计及加强工程管理相比,量测设施缺乏,水费征收困难,从而导致工程管护经费不足,难以保证工程正常运转,为困扰小型渠道工程发挥效益的另一主要因素。现状全县用水管理中,农渠上基本都没有量水设施,水费征收只能由水管人员按灌溉面积与灌水次数进行征收,同样的灌溉面积由于作物的种植结构不同,田间平整度不一样,灌溉水量不同,田间灌水是否达到要求均无判断依据;从而造成计量偏差较大,水费征收困难。

针对现状存在的量测设施缺乏,水费征收困难问题,在今后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配套、增设各类量测设施;同时加强管护,确保渠道及量水设施的正常运行;真正做到“供水到户,按量计取”。

四、结语

小型渠道防渗工程的设计与管理,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与骨干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相比,其单项投入较小,但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因其处于田间工程,涉及管护对象多为农户或农民用水协会,影响面较大。为避免、减少各类不利影响的发生,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前期设计与后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加大田间工程建设力度,优化结构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另一方面,完善供用水管理体制,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小型渠道防渗工程进行设计与管理,确保其工程效益的发挥。

参考文献

⑴ 水利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5年1月第一版

篇7

关键词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健康教育 社区防治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260例,其中男151例,女109例,平均年龄68.2±15.6岁。入选标准:年龄35~70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

健康教育的内容:①高血压定义。②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长期饮食过咸、吸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③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适当蛋白质和钙;适当运动和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禁烟限酒,情绪稳定,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④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⑤高血压的并发症:心、脑、肾损害。⑥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概念和意义。⑦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选择每日最佳用药时间;注意降压药的不良反应。⑧高血压是可以治疗并可以预防的。

健康教育方法:①医患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克服对高血压病的担忧、恐惧、自悲心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②定期健康讲座。③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管理:建立档案、定期随访、指导用药、控制血压和健康教育,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患病人群中,轻度高血压病人每季度随访l次,中度高血压病人至少每月随访1次,重度高血压病人每半月随访1次,重度高血压病人应根据病情及时转诊或动员入院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DBP<90mmHg/SBP≥140mmHg,按轻度管理。高血压病人均应建立随访表,每次随访结果应填入随访表中,并及时录入电脑。随访内容主要包括:①患者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和测量血压及有关项目;②生活方式指导和非药物治疗;③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提高治疗顺从性;④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效果评估:在规范化管理半年后对患者一般情况。行为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

结 果

干预前后血压均值、治疗率及控制率比较,经过干预,260例患者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11.0mmHg,DBP下降了2.4mmHg,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

不良行为改变情况,通过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在膳食结构改变、控制食盐摄入量、限酒、规律服药、坚持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情况明显好转(P0.05)。

讨 论

(1)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高血压病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原发性高血压病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1]。服用抗高血压药显然可以降低血压,但由于生活行为习惯、运动及精神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除要求患者规范服药外,必须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习惯,使高血压病患者得到综合的治疗与照顾,掌握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肾的损害,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大大降低。

(2)社区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密切了医患关系: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除使用专业知识外,还利用心理学、行为医学、人文知识,逐渐建立了密切的医患关系。

(3)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的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2]。本观察显示,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3]。

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采用综合治疗模式是一种减少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宁玲,韩建德,赵华,等.A型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4-5.

2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2-223.

篇8

摘要:开放存取资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基础。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整合、信息服务模式和信息服务技术的创新策略,从而促进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005-02

Research on Innovation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

by Libraries

Zhai Jin\|jin

(Fuzhou University Library,Fuzhou Fujian350108,China)

Key words:Open Acess Resources;University Library ; Information Services

Abstract:Open access resources provides a resource base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n the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of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digital resource integration、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by libra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 by libraries.

2003年张晓林博士参加“开放存取与促进学术出版”国际研讨会议之后,2005年50多所高校图书馆馆长在“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签署“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从此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开始积极参与学术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学术界对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以下简称OA资源)的建设和利用等探讨还很少。鉴于此,本文从建设和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角度讨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创新策略,从而促进学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放存取概述

开放存取运动基于“自由、开放与共享”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模式\[1\]。在这种出版模式下,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免费即时地获得他人的学术成果,从而实现学术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传播。概括起来,开放存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术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免费即时获取,打破了收费障碍;二是学术信息资源的易获得性,打破了使用权限障碍。其目的是加快学术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使全世界研究人员都能平等、自由获取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

2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利用OA资源的创新策略

2.1建立与OAIS兼容的机构知识库,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开放存取资源存档和获取的途径主要有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期刊和个人网站。机构知识库主要保存本机构产生的数字学术信息资源,并向世界所有科研人员免费提供。2002年,Dspace系统的成功开发为机构知识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机构知识库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主要力量。目前,机构知识库还没有统一的定义,Clifford A.Lynch从大学的角度为机构知识库做了如下定义,他认为:“大学中的机构知识库是大学为其员工提供的一套服务,用于管理和传播大学的各个部门及其成员创作的数字化产品。”\[2\]1995年,清华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超大型知识信息资源库。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第一家推出并提供开放存取的高校机构知识库是厦大学术典藏库。

高校作为科研性的教育机构,蕴藏着大量优质的学术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学术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主体,在搜集和组织学术信息资源的同时,应担负起建设与OAIS兼容的机构知识库的重任,用来存储本校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信息资源,如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科研课题申请书、研究调查报告、工作方案、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等信息资源\[3\],促进国内外科研人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此机构知识库从方便用户的角度对学术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揭示,系统应用界面友好简洁支持浏览和检索操作,做好资源导航,让更多的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能够搜索到机构知识库中存储的学术信息资源,以促进高校学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开放存取。

2.2建立OA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共享平台,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主体,集中了教学与研究需要的主要学术信息资源。我国各高校图书馆之间互相协作建立OA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共享平台,以文献信息的联合保障体系建设和资源共享为主要任务,整合各馆OA资源,发挥联合优势,采用分散建设、后期整合的工作模式,即通过该平台将各高校图书馆建设好的各种类型的OA资源数据库整合统一,建成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数据库,实现分散于各地的图书馆OA资源之间的全文检索。

同时,OA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共享平台依托百链平台建成了开放存取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在保持原有数据库权限的基础上能实现OA资源的检索,在检索结果中直接提供给用户全文链接,能与高校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调度链接,实现各馆信息资源的统一揭示,真正实现OA 资源的“分散建设、分布存储、统一检索、资源共享”。

2.3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整合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整合,整合的网络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和各种文献资源,多以研究室的形式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和共享式学习。2005年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在“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学术报告上指出:信息共享空间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潮流\[4\],从此触发了国内图书馆界对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热潮。

IC集成了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和服务,以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促进用户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IC能为在校师生提供在线阅览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学科导航服务、多媒体播放服务以及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等。IC配备的图书馆员充当了信息资源导航员的角色,他们将创建定制知识环境和信息门户,组织信息服务培训,加强和用户的联系,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4利用云计算技术,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技术整合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式。将软件、应用平台和基础设施整合建立一个系统,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各种软件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各种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计算为组织和传递信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挑战。云计算的本质是计算共享,这与高校图书馆一直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一致。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云计算提供的软件和基础设施建立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将自身的信息资源分布在网络上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利用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面向用户提供图书馆的基础服务以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整合。2009年,OCLC首次将云计算服务引入到图书馆界,基于云的图书馆集成系统进入早期应用阶段。

云计算给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2010年,CALIS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5\]。这个平台由4个组成部分,即国家云服务中心平台、图书馆共享域云服务平台、图书馆本地服务平台和云联邦服务平台,实现了国家中心与成员馆的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了我国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主体,在开放存取环境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和利用开放存取资源来创新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盛慧,余克萍.我国开放存取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情报探索,2008(6):6-8.

\[2\]蔡屏.从心理学角度谈如何促进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0(23):84-88.

\[3\]刘敏榕,翟金金.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实践与启示―以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杂志,2009(12):167-170.

\[4\]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3):7-10.

篇9

关键词:糖尿病; 全科医生; 效果分析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 或) 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因此怎样防治糖尿病成为了重要问题。就我国而言人口基数大,专科医生相对较少,建立糖尿病社区管理、采用全科医生进行综合防治的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初筛作用,又能减轻医院的医疗负担,对于社区人群糖尿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中心所管辖范围内社区糖尿病患者137 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其中男性患者83 例,女性患者54 例,患者年龄 33 ~81 岁,平均( 64.79±8. 63) 岁,合并高血压病 54 例,冠心病 8 例,病程(6. 59 ±3.73) 年。

在137例所选对象中,其中70例患者由社区全科医生指导管理下加以综合治疗,我们将这组患者设为试验组;另外67例为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我们将这部门设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糖尿病管理体系: 全科医生为试验组的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治疗方案。②分级管理: 一级管理: 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每 3 个月随访 1 次; 二级管理: 空腹血糖 < 7. 0 mmol/L,病情稳定的患者,每 1 个月随访 1 次; 三级管理: 空腹血糖 > 7. 0 mmol/L 的患者,每2w随访 1 次。③随访内容: 随访内容具体包括症状、体征、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实验室检查和药物使用情况等。根据随访内容进行效果评估,并提供个性化健康处方。

1.3检测项目 日常检测项目: 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每6个月检查 1 次血实验室常规、心电图等。

2结果

2.1各组代谢指标比较 试验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平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1。

2.2血糖控制理想率比较 试验组管理 70 例,血糖控制理想的有 19 例,控制理想率 27. 14%; 对照组管理 67 例,血糖控制理想的有 10 例,控制理想率 14. 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建国以来统计数据表示,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 2010 年已超过 9 200 万患者,我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给患者本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和心理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防控糖尿病,成为我国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结果这一重大问题,国家尝试建立糖尿病社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防治模式。

由于糖尿病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医生应注意和提示患者更改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教育社区患者时,既要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又要提示患者本人和家属改变生活习惯,这样才能达到防止的最终目的。以社区中心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管理体系,既可以发挥全科医生的全面初筛的作用,又可以调整患者的心态,使患者更积极地参与糖尿病的自我防控,使患者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治疗,对有效控制糖尿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主要可以总结为下面几点:

3.1帮助患者长期地、系统地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糖尿病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监督和长期进行检测的健康防治工作。全科医生在糖尿病的防治上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为工作重点。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糖类物质摄入过量或是糖元积累过多造成的,糖尿病的主要诱发渠道就是饮食上的不良习惯和食物偏好。所以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之中,全科医生一方面在社区内不断地进行糖尿病的危害和防治的专业知识讲解;另一方面要努力和社区群众搞好关系,监督和帮助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两手抓让防治工作更加有效。想要影响居民生活习惯,则必须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交际能力和牢固的专业知识,只有被认同的医生才能真正影响到那些生活习惯不良的患者。

3.2组织社区糖尿患者培训讲座 糖尿病的最初起源是来自于血液中的糖含量过多。众所周知,身体每个器官都需要血液的供给,糖尿病是一种累及身体每个器官的疾病,一旦发病则可能引起其他不可预测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饮食、作息、运动量等,此时,知识全面、技艺精湛的全科医生就是患者们最佳的咨询对象。全科医生在大力宣传糖尿病知识的同时,会定期地举办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讲座,在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的同时,传授健康养生的家庭护理知识。组建社区卫生中心糖尿病专项防治小组,对于重症糖尿患者或咨询者进行家庭访问和生活监督,潜移默化地改变患者生活习惯。

3.3全科医生定期测评,保证医学质量 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全科医生肩负着防治、宣传、控制、营造健康的生活习惯等重大责任。故而在糖尿病的知识积累上必须追逐时代步伐,时刻把握有关糖尿病的最新资讯。时代在不断前进,一些优雅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可能是不健康的生活节奏,作为人们健康的守护者,必须时刻掌握时展的方向和居民的需求。全科医生会定期地参加政府或是医学领域召开的研讨会和接受专家的综合能力测评,使全科医生丰富知识,以便应对居民咨询的各种疑难杂症。提高自我修养,更加优质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3.4减少治疗成本,简化咨询程序 社区服务站就在居民常住区域,方便居民随时咨询。相比于患病后到医院接受治疗,平日多加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无疑更会节约时间和费用。社区工作站的全科医生无假日,患者可选择上门服务或是到门诊处咨询,而且免去了冗长的挂号、缴费等繁琐程序。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全科医生管理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和血压等指标得到很好地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值也得到了降低,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与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更加有效的控制血糖,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璨.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中医康复综合指导方案推广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叶力夏提・阿德力别克. 社区全科团队实施糖尿病防治管理的效果评价[J]. 亚太传统医药,2009,05:133-135.

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创建良好的社区消防安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社区消防建设要按照"基础工作社区化、消防建设社会化"的总要求,大力加强社区消防组织、消防设施、消防教育、防火管理等方面的功能,逐步实现社区消防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第三条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应当立足现有社区组织机构,发挥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动和依靠群众,实行群防群治。

第四条城市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指导下,按照本规定负责社区消防安全工作。

第五条各区政府财政部门应将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章消防安全职责

第六条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街道办事处、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社区居委会的主要领导对管理范第六条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贵,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公安派出所具体履行所辖社区的消防安全监督行政职能。

第七条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由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驻社区单位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负责本辖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指导、督促和协调。

第八条每个生活小区都应当建立由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安全保卫人员等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并开展定期演练。

第九条街道办事处在社区消防安全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社区消防安全工作作为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社区消防工作会议,组织、督促、协调社区消防工作的开展。

(二)督促指导物业管理单位、社区居委会定期开展社区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受理群众举报,开展消防咨询服务。

(三)负责社区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督,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四)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五)负责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和公用消防器材维护、管理的监督指导,督促社区内物业管理单位按要求设置消防宣传板报,配备、维护和保养楼栋内的消防器材。

(六)组织、督促和指导建立社区义务消防队。

(七)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与辖区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社区居委会签订年度《消防安全责任书》,并组织年度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八)建立健全社区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完善社区消防档案。

(九)参与组织辖区火灾扑救,维持火场秩序,保护火灾现场,配合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核查火灾损失。

第十条物业管理单位、社区居委会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按照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做好辖区的消防安全工作,维护辖区消防安全。

(二)对居民住宅楼院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巡逻,发现和纠正消防违章行为。

(三)负责住宅楼院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维护和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四)组织建立义务消防队。

(五)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完善消防安全档案。

(六)制订居民防火公约,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定期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为辖区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

(七)辖区发生火灾,及时疏散周围群众,组织人员扑救初期火灾。火灾扑灭后,应协助公安消防机构保护火灾现场,调查火灾原因,核查火灾损失。

第十一条公安派出所在社区消防安全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确定专(兼)职消防民警,负责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二)加强对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消防业务指导。

(三)配合公安消防机构对社区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专业培训。

(四〉帮助社区消防组织建立健全各项消防规章制度,完善消防业务档案。

(五)指导社区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经验。

(六)把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列为社区民警职责,作为评比考核内容。

第三章消防安全检查

第十二条街道办事处每季度应当对管理单位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火灾隐患的整改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单位、部位或场所施工、使用或开业前,有关消防审核、验收或者检查手续是否完备。

(三)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四)单位员工的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培训情况。

(五)灭火器材的配备和维护情况。

(六)燃气、火源、电源的管理情况。

第十三条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对辖区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居民住宅的楼院、通道的消防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对居民家庭随时进行防火提示。

第十四条消防安全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时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单位整改。

第十五条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应当建立消防巡查制度。巡查的内容包括:

(一)小区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

(二)小区消防车道或住宅楼通道是否畅通。

(三)消除火灾险情,发生火灾及时报警,利用现有灭火器材,实施有效处置。巡查应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应记录巡查的内容、部位、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并在巡查记录上签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督促纠正。

第四章火灾隐患整改

第十六条社区单位、居民家庭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第十七条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或单位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一)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

(二)违章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

(三)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四)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五)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六)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违反前款规定的情况以及改正情况应当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十八条对于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检查人员要对整第十八条改期限予以明确。

第十九条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检查人员应当督促社区单位或居民家庭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对于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社区单位,要立即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对于社区单位涉及规划布局等原因而不能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基础设施、档案建设

第二十一条社区消防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二条新建住宅楼除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设置固定消防设施外,还应配备以下消防器材:

每单元至少配备4公斤装ABC类干粉灭火器4具;有条件的社区每户居民家庭配备4公斤装ABC类干粉灭火器l具;每户配置自救滑绳1副;

第二十三条各个社区要依托社区警务室、保卫室和值班室等设置消防服务室,安装报警电话,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照明等工具,随时接受居民群众的求助。

第二十四条物业管理单位开展消防工作不得向居民额外收取各种费用。

第五十条街道办事处应设消防工作业务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社区基本情况档案。

(二)辖区重点单位名册和基本情况档案。

(三)火灾隐患档案。

(四)火灾统计档案。

(五)防火检查档案。

(六)消防宣传培训档案。

(七)消防会议记录。

(八)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单位、社区居委会签订的《消防安全责任书》档案。

(九)其他有关档案。

第二十六条社区居委会应当建立下列消防业务档案:

(一〉社区居委会基本情况档案。

(二)防火检查档案。

(三)消防巡查档案。、

(四)消防器材配备档案。

(五)居委会与各居民签订的《居民防火公约》档案。

(六)消防宣传活动档案。

(七)消防会议记录。

(八)其他有关档案

第六章消防宣传培训

第二十七条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要建立社区消防宣传阵地,设置固定宣传设施:

(一)在社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设立消防公益广告牌;

(二)在社区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橱窗;

(三)在每个居民楼旁设置消防宣传栏;

(四)在居民楼道设置消防警示牌;

(五)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有线广播网络,负责平时的消防宣传和火灾时的报警及疏散指示。

第二十八条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应当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对有关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按照部署组织好本辖区每年一度的"119"消防宣传日活动。

第二十九条社区应当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学生放假期间,加强对辖区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定期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第三十条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应当定期组织群众到消防站参观,开展火场逃生演练,提高群众的消防素质。

第三十一条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辖区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从业人员参加消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