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篇1

新常态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笔者对山西省运城市万荣、河津两县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和部分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同乡镇干部的友好座谈,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当前该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对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发展

众所周知,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需要对农村改革做进一步的深化,还需要不断增强党的组织战斗力、基层凝聚力和增强服务功能,夯实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熟悉和了解集体经济的发展态势,探究怎样构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框架是我们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难题。

1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

从调研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总结如下:1)底子相当薄弱,将近一半的农村集体经济仅仅是一副空壳。当前,山西省运城市共有3338个行政村,其中无集体收入的超过三分之一;而在有集体收入的村落之中,收益在八万元以下。2014年,运城市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约折合三亿元人民币,平均收益不足九万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百万元以上收益的农村数目迅猛增长,而无集体经济收益的农村数量也急剧增加,呈现出较为的失衡状态。山西省河津市共有行政村148个,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占到24%;2014年,河津市的集体经济收益9856万元,平均每个村约合人民币66.5万元,与2013年进行比较,收益超过100万元的农村从2013年的11个增加到17个,收益介于50到100万元间的由5个增加到14个,介于30到50万元间的由6个增加到19个。山西省万荣县共有行政村281个,其中无集体经济收益的占到总数的56%,2014年万荣县集体经济收益仅为1143万元。2)集体经济呈现萎缩衰退之势。与2013年相比,运城市集体收益为零的农村增加了24个,占总数的比重也提高了3个百分点,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由原先的1335个减少到1034个,且从集体经济的收益状况上来看,也仅仅是能维持农村组织的正常运作而已。3)债务问题严重且日趋扩大。将近七成的农村都存在债务问题,根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运城市债务总额为18.34亿元,若从中剔除掉债权总额,净债务也有13.56亿元,每个村平均有40.6万元的债务。由于换届的频繁,上级强令修路等导致债务逐年累加。2014年的总额比2010年增长了44.6%。4)较单一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涵盖集体财政补贴、资产租赁、征地补偿收入、发包收入等方面,然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收入仅仅局限于发包和财政两项。从统计数据来看,集体经济的收入呈现出“一取消两减少三增加”的趋势,简而言之,“一取消”就是指农民上缴提留全部取消;“两减少”是说村办企业和其他收入的减少;而“三增加”则分别是指财政补助收入的增加、发包收入的增加以及征地补偿和对外投资租赁的增加[1]。

2发展运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面对如此现状,集体经济该何去何从。带着这个困惑,笔者有幸对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村干部和农民进行了座谈,在交谈过程中,各方普遍认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成熟的条件,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1)首先,作为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源头上增加了收入,才能使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群关系不断巩固。2)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支柱。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集体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新农村的建设,换句话说,唯有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才有可供支配的资金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3)再次,集体经济的繁荣发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换句话说,作为提高农民自治和集体公共事务能力的坚强后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愈加良好,村组织可供统一调配的资源就愈发雄厚,集体经济就愈容易呈现出良性的循环发展。

3运城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惑

1)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严重匮乏。据调查显示,但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落,其领导班子的决策执行能力也相对单薄,表现如下:一是基层组织的领导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二是决策班子大多思想固化,缺乏紧跟时代潮流的创新精神。三是部分领导班子较为精神涣散,缺乏必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发挥好带头作用。四是构成人员往往任期较短,因而造成决策总是缺乏长远的考虑。2)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持续的发展后劲。具体表现在资金匮乏、集体资产有限、债务问题突出、融资过程艰难等诸多方面[2]。3)农村地区基础条件缺乏,可利用资源不足。在运城市,多数地区是传统的农业村,既没有矿产资源,又少见服务业,仅有的是少许的机动地。另外,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土地开发等软件和硬件上的不足导致招商引资的困难重重。

4运城市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务必组建高质、有力的领导班子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3],如能组建强有力的决策班子,即使现状再有所不堪也能绝处逢生,转危为安。1)配好配强村级组织。重点选出一个好的领头羊,将会经营、懂管理、肯吃苦、敢担当的人才聚拢起来,齐心协力办大事。对于较为偏远和贫困的地区,可通过下派人才的方法解决。2)加强基层组织教育和学习。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多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都渴望干出一番事业,应对他们有计划的指导和培训,或者送他们到先进的示范村落进行考察学习。3)完善激励机制。要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到目标责任制的主题当中,以此来作为村干部考核的依据。另外,要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绩效和收益挂钩制度,制定误工补贴制度来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可推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做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促进村级干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4.2实事求是,寻求探索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方法1)合理利用开发自身所处位置的资源,如工矿资源型地区就要合理利用周边工矿资源走工业兴村的道路。2)对于城郊地区就需要合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如交通沿线村落就可以多发展二、三产业项目及仓储、餐饮行业。3)对于传统农业就要靠土地资源发展农产品业,并招商引资寻求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宣传、销售一条龙产业发展路线。

4.3持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以促进壮大集体经济1)着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作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集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有效形式。3)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的积累机制,加强资产核查,构筑集体资产的增值机制。制定《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资产的管理办法》[4],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和日常的管理做出明晰的规定,做到定期公开账目。

5结束语

我国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在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还很长,这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发展新的道路。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向更高一个台阶发展。所以促进引导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虽然坎坷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郭彦森.发展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中的问题及思考[J].农业经济,1997,(5):32.

[2]涂维亮,左亚红.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化经营”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1,(8):5.

[3]李明秋,陆红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19.

篇2

关键词 村级集体经济;现状;问题;对策;浙江嘉兴;南湖区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48-02

南湖区现有6个农业镇(街道),57个行政村。2012年底全区有农户5.22万户,农业人口19.51万人,耕地面积1.92万hm2,其中水田1.76万hm2。201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7.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 232元。南湖区将全面推进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以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 “造血”功能,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新农村奠定坚强的物质基础[1-2]。

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南湖区历来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2008年起,区委、区政府提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的实施意见》《南湖区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发展路子,加强规范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南湖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村级集体资产快速增长

截至2012年底,全区57个行政村拥有总资产11.88亿元,比2008年增长106.89%,村均拥有集体资产总额2 084.21万元;村级净资产为7.79亿元,比2008年增长69.06%,村均净资产1 366万元。从2008年第1轮经济薄弱村扶持实施以来,全区共申报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27个,其中标准厂房建设项目16个,小区商业用房和店面房建设项目10个,钢管大棚建设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3 735.1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931.25万元,区级财政补助575万元。村级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可用于村级集体增收的资产快速增长。

1.2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加

2012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 902.7万元,村均收入121.1万元,比2008年增长35.9%。村均经常性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较稳定和财政转移支付收入)72.17万元,比2008年增长59.8%。村级经常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政府在村级经济“造血”功能上的政策扶持。2012年各级财政补助收入1 638.44万元,村均补贴收入为32.77万元。

1.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2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收支结余总额为443.36万元,村均收支结余8.87万元,比2008年增长52.88%。但是,全区有25个村集体经济收支结余为负数,占总村数的44%,说明全区仍有近1/2村入不敷出。全区经常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仍有25个村。经常性收入最高村为1 017万元、最低村仅为6.42万元(不包括村干部基本报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富裕村和薄弱村之间的集体经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两级分化趋势日益明显。

1.4 经济薄弱村转化效果显现

全区在2008年第1轮经济薄弱村转化过程中,通过强化班子建设,开展物业项目建设发展,加强财务监管等有效手段,巩固发展一般村,加快转化薄弱村,从总体来看效果明显。如第一轮薄弱村转化过程中,凤桥镇星火、联丰、三星、永红4个村在凤余公路边联建店面房3 314.28 m2,年租金23.09万元,村均5.77万元。截至2012年底,第1轮经济薄弱村扶持计划中确定的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以下的18个经济薄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凤桥镇永红村等5个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已达到30万元以上。

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能力不足

就一般村而言,村民小富即安的思想难转变,只求过得去,不愿再谋新发展、再做新探索。就薄弱村而言,村民求稳怕乱思想难转变,只求不出事,不敢或不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动脑筋,只能等政策、靠政府、要资助,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主动、不积极。

2.2 增收渠道萎缩

一是租金收入增势减缓。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和土地等要素制约,村集体对非农建设用地的支配空间越来越小,建造标准厂房、商业用房等新增物业难度加大,租金收入逐渐变少。二是政策性收入空间缩小。当前村一级已全面取消固定面向农民收取的村公益事业资金,土地流转收益全部返回到户。三是补收入剧减。由于大规模土地整理基本完成,建设征用速度放缓,土地征占用等补助收入将大幅度减少。

2.3 区域环境存在差异

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而地处偏僻、远离城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村,即使通过扶持开展了物业项目建设,租赁收入也比较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村级体经济也比较薄弱[3]。

2.4 土地因素制约

从前几年的发展来看,多数薄弱村以挖掘原有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为主要手段,开展物业项目建设,村内原有的土地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若土地未经审批而违规操作,必将出现浪费,造成损失。从全区来看,无论是经济强村,还是经济薄弱村,要发展物业经济,土地是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

篇3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资源因素制约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村级集体资源的再分配,如今村级集体组织掌握的可支配资源越来越少,特别是失去了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使用权利。因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很难地村里落地建设,而村级经济发展、留用地开发等缺乏财税、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企业入村却得不到实惠,村集体积极性不高。村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已有很大的工作压力,而一方面来自村民利益的要求很高,村干部难以达到两全,普遍存在“守摊头”思想,缺乏内在动力。

1.2增收项目少,增收方式单一。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加强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国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群众收入得到稳步增加。但是,增收幅度缓慢,主要原因:除了农业生产和部分从事经营服务,外出务工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

1.3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差,专业技能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1.4农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许多农民还是靠天吃饭,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损失惨重。一些基层单位农技员较少,很多还兼职其他工作。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会到镇村举办一些如科普之冬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但实践性缺乏,农民真正能听进去的课程不多。

1.5农业资金缺乏。一些农民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逐步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寻找到了一些致富项目,但就是手头缺乏资金,很难实施发展规划,失去了致富机遇。

2.对策措施

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及地域优势,大力引进短、平、快品种项目,缩短生产周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农业道路,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加快经济运行速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同时,要兼顾发展种植、养殖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时鲜蔬菜种植业和家禽、牧畜养殖业,形成粮食、蔬菜作物种植和家禽、牲畜养殖并存的农业经济结构。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生产规范、监管有力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名优产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

2.2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有偿转让,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要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探索试行“订单式”农业,即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协议,农户负责按照订单生产,公司负责产品收购;探索试行“公司+农户”式农业,即将整个农业项目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公司自行负责生产经营管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农户仅以雇工形式受聘于公司进行生产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农副产品质量和农业产出效益的提高。

2.3提高农业产品信息服务。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加大对农资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收集,及时宣传推广极具市场竟争优势的品种。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服务渠道,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支持。通过农业信息化取得经济效益,改变广大农民传统的销售方式和销售观念,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以及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2.4加强农村科普知识培训。加强对种植、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技能水平。及时向农户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方法,报道天气预报和防虫防灾、防病防疫信息,提醒农户做好技术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充分依托职业教育资源平台,采取定向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就业优势。

篇4

关键词:中国;体育经济;路径选择;创新

体育作为一项产业,在日趋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产业价值。但是由于受传统体制、人们体育消费意识落后、体育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等原因的制约,已影响到我国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和加强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研究,不仅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质量及效益日趋改善和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消费潜力不断提高

据统计,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正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经济发达地区增加值已占我国GDP比重的0.7%左右。体育潜力不断提高。

2.体育市场形成了基本框架。

这个框架就是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我国体育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

3.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宽

我国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既包括有形资产的经营,也包括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

4.国家政策及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国家的扶持政策必将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2003年5月,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重新的调整,修订后的三次产业划分将体育产业与文化和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和其它体育三个门类,体育产业的地位明显得到提高。

二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体制束缚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赛事一直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权。

2.政府扶持力度薄弱

在英、美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缺少扶持体育经济发展的明确政策,尤其在用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缺少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部分体育项目税收过高,不利于发展。

3.消费者支付能力较低。

目前,我国除少数大城市以外,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的结构不尽合理。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中国国民消费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4.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我国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目前体育经济市场中缺乏的正是这种知识结构合理、了解体育经济、具有市场发展眼光的体育企业家。很多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

三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创新

1.加强我国体育产业化经营

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强我国体育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体育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加强体育品牌建设,对我国现有的体育基础设施实行多元化经营,促进体育经济市场化发展。

2.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应当转变体育发展观念,改变以往体育就是行政计划、政府职能等旧的思维。拓宽体育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

3.培养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人才的培养,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后劲,也决定了体育企业的竞争力。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体育经营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培训、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4.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网点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

5.完善体育市场体系

体育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因此,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结语

中国体育经济的路径创新与选择,是中国体育改革、发展和生存的唯一道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发展的诸项基本条件已基本成熟,特别是08年北京奥运会使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面对着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克服各种困难,大胆革新,开拓前进。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2]余兰.体育产业经济[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1

[3]白晓旭.论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及模式选择[J].学术论丛,2009,18

篇5

关键词:流媒体;流技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N919.8

流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是互联网时展的必然要求。媒体在网络上的传播由最初单一的文字、图片、音乐到如今的网络视频,远程对话,人们在急于寻求解决“信息多样化获取”方法的阶段,媒体技术也经过了一个尝试和升级的过程,因此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不单是媒体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受众的强烈心理趋向所致。为了更好地发展流媒体技术,我们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以“方便广大网络用户,提供高效媒体服务”为目标,对流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发现流媒体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现高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

1 流媒体的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1.1 流媒体的概念

流媒体是指以流的方式在网络中传输音频、视频和多媒体文件的形式。流媒体文件格式是支持采用流式传输及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传输方式,利用流式传输将视频和音频作为压缩包,由服务器向计算机用户进行实时连续的传送,以此用户只需待几秒钟的启动延时便可对视频或音频进行播放,剩下部分继续下载,无需如非流式播放那般待视频音频文件下载完全后方可播放。这一系列“流”的过程中,便捷了媒体的传播,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1.2 流媒体的关键技术

(1)编解码技术。编解码技术需要根据流媒体业务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编解码格式,目前常用的编解码格式有音频编解码格式、视频编解码格式和文件格式,例如MPEG-4、AAC、AVI等。除此之外,编解码技术还要根据流媒体业务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标准,以此适应国际媒体传播平台,对于压缩、存储和运算要求根据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不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总体来说,编解码技术随着媒体传播介质的改变而改变,是流媒体技术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之一。

(2)业务协议。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协议栈是实现流媒体数据的高效传输的保障,主要包括RTP协议、RTCP协议、RTSP协议、SDP协议和RSVP协议。RTP是实时传输协议,它确保了“流”同步,但是单靠RTP是无法完成数据包的可靠传送的,这时就需要RTCP。RTCP是实时传输控制协议,它确保了流量或拥塞控制,实现传输效率的最优化,为实时数据的传输提供高效保证。RTSP优于RTP和RTCP,它以RTP或RTCP为基础进行一对多网络多媒体数据传送。而SDP作为会话描述协议则只负责在不同协议间进行传输消息的通知。音视频数据的高质量传输辅助协议之一便是RSVP,RSVP通过预留手段,减少音频数据流对网络的延时,一定程度上使音频数据的传播更加高效。

2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网络视频直播

网络视频直播是流媒体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最普遍的应用。人们可以在低宽带,低连接速率的环境下实现影音的高质量播放,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获得多媒体信息。例如对地方电视台的直播电视剧和中央电视台时事新闻的播放,对球场赛事的点播观看,对明星MV的随时放映等等。

2.2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实现了老师的在线授课,学生的在线答疑,解决了传统远程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老师不再是枯燥的讲,由于音频、视频的同步,在近乎“面对面教学”的通信方式下,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了一个含有答疑系统的整体且富有交互能力的网络课堂。不仅如此,学生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学科内容,反复播放,实现真实课堂无法比拟的教学环境,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远程教育不仅可以应用在学生群体,也同样可以面向广大社会群体,只要你想实现高效学习,远程教育都可以帮你圆梦。

2.3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作为交互式通信业务,融合流媒体技术,对会议内容进行及时的广播和录播,实现了流媒体技术的高效利用。视频会议与远程教育有许多共通之处,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在富有交互能力的环境下,众流媒体用户取得了现实会议所产生的等同作用效果。不仅如此,视频会议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录播和实时储蓄,确保事后会议内容的再现,流媒体用户便可以通过访问和点播回顾会议。

3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流媒体技术优势所在

流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高效的完成多媒体信息传播,为流媒体用户提供一个交互式的交流网络环境,获得等同于或高于现实情境下的沟通作用效果。实时视频点播,实时网络对话,远程医疗和教育等等,这些生活中流媒体技术的常见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娱乐、学习环境。从技术层面来讲,流媒体是多媒体网络与无线通信的结合,是网络与媒体通讯业发展的必然结晶,它符合了人们对高品质,快节奏生活的迫切追求,在达到技术的可行性后,流媒体技术必定成为兴盛行业,横扫网络媒体世界。

3.2 流媒体技术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案

(1)误码。误码是无线传输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无线传输不同于有线传输,它的稳定性极差,传输环境也相对低端,这就导致了误码出现频率的加大,同时无线传输条件下的误码更容易被数据包所接收。误码最直接的危害是对视频、音频质量的影响,为了减少误码,提高视频、音频质量,首要措施便是提高信道的容错性,采用强效的编码和检验技术,核实接收到的数据,以此最大限度的减小误码率。

(2)编码及压缩。数据丢失是实时传输中常见问题之一,数据的丢失影响着解码,这就需要采取科学、恰当的控制来减少数据丢失和丢失后对解码质量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网络状况是出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就对流媒体的编码或压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于编码格式的正确采用,还在于对网络速率的适应,只有各方面统筹兼顾才能实现实时传输的顺畅运转。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包括服务器性能和高压缩比、低运算量两个方面。只有先进的服务器性能才能适应高规模、大范围的流媒体实时传输,促进流媒体服务的传播。流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体积小,信息量大”,要想实现体积小,就需要采用很高的压缩比。利用压缩编码算法,结合运营成本和终端的功耗程度,设计合适的压缩比,在不会大幅度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实现高压缩比、低运算量的目标。

(4)终端适配和耗电问题。如果不能实现终端与流媒体服务器的适配,那么即便是同一个节目在不同的终端上放映的效果也是大相径庭。原因在于终端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终端对于音像、字符、格式支持的能力各有差异,要想实现终端放映的高品质效果,就需要配置合适的传送音频、视频,在两方的共同配合下完成流媒体实时传输的高效运转。

4 结束语

作为新兴的媒体技术形式,流媒体技术响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网络通信一体化的媒体传播方式,符合当代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类对“数字化、现代化、高效化”的生活追求掀开新的篇章。本文不仅对流媒体技术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于流媒体技术的现代应用及漏洞不足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一一展开简析,流媒体技术能否在未来的媒体传播领域独当一面,关键还在于技术漏洞的及时发现和填补,顺应时展的步伐和大众心理需求,在技术层面不断进行升级,在完善中实现流媒体技术的突破,引领网络媒体实现革新。

参考文献:

[1]典型的移动流媒体业务[N].人民邮电,2005-08-26(007).

[2]刘继兴,李墨.3G网络中的流媒体业务及发展[N].通信信息报,2005-03-02(A07).

篇6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品牌 连锁

一、经济快捷型酒店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健康、稳定地发展,酒店业已成为一个较大的产业,但旅游市场格局以依靠海外市场为主向内外并重的转变,使传统的重视高星级酒店而忽视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发展经济型酒店势在必行。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双休日的实施及公共假期的调整,使得国内旅游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国内游客的住宿基本上是经济型酒店,这就使得经济型酒店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整体上看,普遍旅游者的收入水平不高,受经济实力的限制,高档饭店对他们来说仍有一段距离。因此,伴随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干净、舒适、价廉”的经济型酒店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经济型酒店的概念和特性

所谓“经济型酒店”,是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是核心产品,价格低廉、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经济型酒店是一个特定、动态、均衡的相对概念。

(二)经济快捷型酒店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星级酒店发展萎缩,势头渐弱。在近几年酒店利润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五星级酒店的实现利润在涉外酒店有利润酒店中的比例在上升,有数字表明,五星级酒店的实现利润占到有利润的酒店中的总利润的98%。如果单从统计数字看,国内的高档酒店是最有赢利的领域。酒店的投资方向,似乎是鼓励投资者的投资,向五星级酒店集中。

中国之前的酒店发展,是一个主要适应国外客源(商务、旅游)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必然是适应外国客源需求的高档酒店先发展,在商业机制上、管理服务规范、星级标准上,与国际接轨;经济型酒店相对高档酒店,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规模、规范程度,处于缺乏有序的状态。

(2)汽车旅馆前景广阔。由于汽车旅馆发展所需的特殊条件以及所服务的消费群体等没有合适的发展空间,所以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汽车旅馆,在我国却一直没有作为一种饭店形式存在。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都为汽车旅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 “锦江之星”、“新亚之星”等连锁旅店已经初具汽车旅馆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旅馆还绝无仅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的不断进步,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亮点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工业和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使商务旅游及自驾车旅行者迅速增加,这也为汽车旅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和公路网络的迅速扩展及完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汽车将成为一般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以家庭和小群体为组合单位的休闲旅游必将蓬勃发展,自驾车旅游者的数目会越来越多。这都为中国汽车旅馆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汽车消费时代必将来临,汽车旅馆的前景也大有可为。

(3)经济快捷型酒店异军突起。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经济水平差距的缩短,经济型酒店将起重要的作用,相比已发展成熟、规范化高档酒店,有更多的商业机会,既包括经济型酒店数量、规模、档次等涉及硬件、资金的方面,也包括经济型酒店产权、机制、经营模式、管理服务规范、行业体制等方面。国内的酒店集团,如锦江集团、新亚集团、首旅集团,在近年内,已开始启动发展经济型酒店并使之有品牌、连锁的计划,如国内知名的“锦江之星”“如家”等,基本上是迎合了酒店发展的新方向,得到社会、市场的积极反应,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快捷型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型酒店的由来和发展现状,从宏观、微观和市场运作讲,都与体制有密切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酒店业到目前为止,在宏观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体制、宏观管理规范,在微观上,没有使所有酒店形成市场化现代企业制度和商业化运作。

(一)市场机制不完善,秩序紊乱,服务水平低

酒店由于投资、建设、管理、市场的需要,本身有等级、档次的划分必要,政府和市场应该把酒店做统一等级、档次的划分。酒店实施星级标准是建立在涉外酒店制度基础上,酒店要上星级,必须先是涉外酒店。我国酒店实施星级标准,对高档酒店、旅游行业管理的作用较大。但对经济型酒店的作用则没有高档酒店明显,全国的经济型酒店对星级申报缺乏主动,一半的涉外酒店至今未报星级,是个较好的证明。目前这些管理系统都是针对高星级饭店的,经济型酒店的管理体系仍然处于一个摸索阶段。面对经济型酒店日益发展的局面和对管理系统的强烈需求,一些成熟的酒店软件和管理体系会根据经济型酒店的特点而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升级,这将促进经济型酒店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二)市场化运作,产权不明晰,价格竞争混乱

经济型酒店的产权:大多数产权不清晰,导致市场行为不规范。相比高档酒店,经济型酒店的产权很不明晰,大多属于满足地方、部门利益而建立的"楼堂馆所"或是事业单位,或是一些机构的附属,谈不上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很多经济型酒店不是面对公众市场,而是面对某个内部市场或是内部的接待机构。所以,从立项建设,资金性质,功能设置,运作管理,人事管理,经济效益看,都不完全是商业化运营。经济型酒店对规范管理、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行业管理的信息不敏感,也缺乏主动性。在传统体制下,此类为满足特殊的体制利益而建立的酒店,推向市场经济的基础较差。

(三)发展存在误区,缺乏正确引导,品牌建设淡薄

由于酒店立项批准和投资体制的不完善,酒店的发展数量、档次、地区布局、规模,在很大程度上过于超出实际的需求程度和应有效益的标准,也超过被旅游管理部门设定的"酒店适度超前发展"的临界值。酒店的建设发展,从决策角度讲,没有有效地被政府调控,也没有完全由市场来调节。酒店发展失控,主要的是高档酒店的数量太多,增长速度太快,对业内发展起了消极的连锁反应。主要是削价竞争,但总客源市场没有变化。不同形式的经济型酒店经营者,受各自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都不关注品牌建设。如国有酒店不注重创名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企不分,未能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酒店经理依然由上级任命,酒店经理能否连任要看其业绩和与上级的关系,经理业绩主要取决于酒店短期经济效益,因而经理的工作重点是忙于与上级拉关系和追求其在任期间的短期业绩,不关注长期绩效,也就不会关注品牌建设问题。

(四)行业标准缺失,不注重规模优势

我国绝大部分经济型酒店,特别是民营酒店,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市场营销策略和能力有限。它们有的短期经营行为严重,希望通过较高的短期回报,迅速收回投入,降低投资风险,而不愿意经过漫长的创名牌过程后,再获取较高的收益。从总体上来说,单独、零散的经济酒店,没有大型高档酒店营销优势,从而限制了它的赢利能力。经济型酒店被涉外制度分割后,实际成为一个行业管理的相对薄弱领域。另外,国家酒店星级评定制度的实施成为酒店业宏观行业管理的基础手段和相关酒店管理方法的载体,也促进了涉外酒店的建设、管理、服务、市场规范,然而,其对于经济型酒店意义却不是很明显,有一半以上的经济型涉外酒店不上星就说明了问题。我国的经济型酒店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型酒店之所以“经济”就是因为其较低的成本,连锁经营或集团化经营能够统一采购、统一培训、提供技术支持、统一市场营销等,降低了成本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我国大部分酒店由于没有加入酒店集团,管理方式的落后通常会使其经营僵化,经营管理成本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价格上升、市场“缩水”,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而且,单体经营不可能形成强大品牌,很难获得客人的信赖,酒店也就不可能壮大。

篇7

关键字:建筑墙体材料;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在建筑材料方面,墙体材料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不同工艺、结构、材质的墙体材料也相继出现,并在建筑材料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颁布的对墙体材料进行改革创新的相关文献后,我国在建筑墙体材料上才有了真正的发展,相对较为传统的建筑墙体材料已经不能适应建筑时展的潮流,所以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节能环保设计,就应当将新型的墙体材料得以合理的推广。

一、发展现状

新型墙体材料的用途较为广泛,且种类也相对较多,一般按照整体的形状以及尺寸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砖、砌块、墙板几种,比如粉煤灰砖以及GRC板材等等。新型墙体材料根据不同的用途特征有非保温和保温墙体材料以及非承重和承重墙体材料等等。但是,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上变化也较为迅速,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问题成为整个建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新型墙体材料逐渐向轻质、复合墙体的发展方向迈进。轻质、复合墙体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上能适当的减少。

新型墙体材料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每年的用量在逐渐增加,且使用范围也较为广泛。新型墙体材料将传统的红砖取代,它不仅仅在使用中能节能降耗,在生产过程中也是属于一种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操作,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不仅能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期缩短,更能满足现代化建筑作业的各项需求。新型墙体材料大致有以下几种:多孔砖、空心砖、砌块、轻质隔墙条板和复合墙板等等。

1、纤维混凝土

在建筑材料中主要有钢纤维、植物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矿棉纤维等等,在聚丙烯纤维的基础上,我国又相继开发了丙纶和腈纶纤维等有机化学纤维材料。在最近几年中,建材中的玻纤空心条板发展的速度较快,其中以GRC为主,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玻璃纤维本身的耐久性相对较差,这也使所使用的水泥受到了一定范围的限制。利用钢纤维混凝土所加工出来的板材相对强度较高,且密度也相对适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能量消耗相对较大,这就在成本上造成了增加。

2、加气混凝土

该项混凝土制品的主要原料就是以硅质和钙质为主,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质地相对较轻、安全系数较高、且进行施工作业时相对比较简单,它可以与矿渣等工业废料相结合,这样能大大降低成本。但因其本身的吸水性能较大,且体积稳定性能相对较低,所以在建筑施工中也会有一定的限制范围。

3、复合墙板

在高层建筑物中,可以将陶粒混凝土投入使用,其优点就是能将其本身与墙体进行有机结合,且装配起来比较轻松方便。该项复合墙板在各项水泥制品中属于较为普通的一种,但是在保温性能上该项复合墙板功能较低,所以在后期的使用中需要多加一层保温层,这就加大了工作量。

4、混凝土砌块

在国际建材市场上,有很多国家将该项墙体材料投入使用,这就导致了普通的砌块将逐渐被市场淘汰,随之而来会出现大量的装饰砌块、空心砌块、保温隔热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但是该项墙体材料容易出现裂缝,所以需要在加工工艺上进行合理的改进。

5、粉煤灰

该项墙体材料的主要原料就是工业废弃物,在胶凝材料上主要以水泥为主,再将激发剂适当的掺在其中,最后再经过烧制以及加压以至最后成型。与传统的墙体材料相比较,粉煤灰墙体材料的成型速度较快,且本身的密度相对较高,解决了其它新型墙体材料所不能满足的各项条件。

二、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要求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为满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满足建筑节能降耗设计的各项要求,我国的建筑墙体材料逐渐将实心红砖的使用权限取消。与此同时,本身也有一些墙体材料因为自身条件不符也逐渐被市场淘汰,随之而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纤维建筑墙体材料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因其本身的高强、轻质等一系列优势,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多的经济效益。

1、节能环保

因为新型的墙体材料的原料来源相对比较广泛,采用工业废弃物以及农作物废弃物等,实现了节约能源以及变废为宝,因为本身较低的成本价格与我国倡导的产业政策相互吻合。在避免了农、林、木等资料浪费的同时又将其得以开发利用,同时也为废弃物找到了“用武之地”,减少了浪费也避免了污染。

2、实用性良好

在我国推行的各项墙体材料改革的同时,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在各方面都占据主导因素,本着自身的实用性能较强,与传统的粘土砖的各项功能也相互吻合,不仅在使用上舒适程度较高,还能作为回收物进行再次利用,这对社会的生态环境的保持也是一个较为积极的影响因素。

3、节约成本、降低能耗以及使用便捷

新型墙体材料在投入使用时,安装的步骤较为简单,工人可以轻松便捷的进行各项施工作业,无论是在保温施工作业还是在砌体作业中都能轻松的与建筑框架的施工作业同步进行,并能保证两者的施工作业能在同一时间完成,这样也直接的缩短了工期,实现了建筑物的省地化以及轻体化。

4、能实现低耗高产

在建筑墙体材料的生产成本中,墙体材料的耗电量以及耗水量相对较低,且节能环保的效益较高。规格较小的新型墙体材料与传统的粘土砖墙相比,无论是取暖热耗还是保温系数都比传统的较为节能。取暖成本与热耗降低的情况下,每年都可以有许多的能源消耗降低,并减少了一定的费用支出。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节能环保问题也有了高度的重视,新型的建筑墙体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已经成为当今发展的潮流,建筑墙体材料也应当适时的进行更新换代,这样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作用,同时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芝德.墙体材料建筑板材的构成[J]. 科技资讯,2010(27)

[2] 崔祥.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 科技传播,2010(23)

篇8

经济一体化极化作用辐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三大经济圈,即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对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在新时期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力量。但从近年发展过程来看,京津冀地区不论是在整体发展的速度、还是发展规模上,都明显地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本文在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增长极在带动其腹地地区共同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并探讨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增长极理论

(一)增长极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经济学家帕鲁于1955年提出来的。在他的文章中提出:现实世界中的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经济增长并不会同时发生在所有的区域,而是有选择地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其周围地区扩散,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区域的发展。增长极正式从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地域空间概念,以后的学者纷纷引用到各自的研究领域中。

(二)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作用

由于增长极的产业发展比周边的腹地地区要快,因而在区域发展的初始阶段,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腹地地区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都趋向转移到核心地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减少了腹地地区发展的机会,使得极核地区与腹地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地扩大,极核地区的中心地位不断加强。

二、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的现状

(一)第一产业

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的合作有着很长的历史,长时间以来北京和天津一直就是中国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工商业中心,第一产业的功能弱化,主要依靠环京津的河北地区提供粮食、蔬菜等生活资料。随着京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京津冀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合作会不断加深,产业链之间的联系不断紧密。在目前,第一产业的合作状况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二)第二产业

从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的第二产业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受到种种问题的干扰,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就目前的主要成果来说,主要是京津地区一些传统的工业,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依赖于资源能源的产业不断地迁到河北的部分地区,实现了区域整体的产业协调和合作。

(三)第三产业

在第三产业的合作上,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领域。比如说在一些优秀的旅游资源的整合方面,打破原有的旅游市场壁垒,共同推出一些著名的旅游线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外在人力资源的共同开发、资本的流通服务、通信领域的合作也都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增长极地区和腹地地区的互动机制不健

全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联动性不强,核心地区与腹地地区缺少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交通方式的便捷,使得核心地区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腹地地区的依赖。双方的交流很少,经济的互补性开发认识不足。

(二)行政区划协调有待完善

京津冀地区存在着两个直辖市和一个省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区发展前景的问题上,都尽可能追求自己辖区内利益的最大化,对区域整体的协调、综合效益的考虑比较滞后。一方面,北京、天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招商引资、国家的大型项目建设方面,处处都占有绝对优势,相对地减少了河北地区在利用外来资本技术的机会。

(三)区域内产业分工链条断裂

京津冀地区目前也存在很多颇具实力的产业,比如说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的生产等,在国内都是名列前茅的产业,但是经过相关的资料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强势产业并没有能够与其腹地地区实现产业对接,对带动区域联动发展的作用有限,比如说同在汽车领域,著名的汽车生产商北京现代在中国共有40多家的配套企业和提供零部件企业,其中有十几家是现代集团原来在韩国的配套企业在北京建立的合资或者独资的公司,还有二十几家是分布在上海、昆山、江阴等长三角城市的企业。

四、政策和建议

(一)寻找利益共同点

由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被上述种种问题干扰,使得目前要想从根本上进行产业合作和协调变得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说从未来整体的发展趋势看,京津冀地区最终还是要往经济整合方向发展。笔者觉得可以从区域各种利益共同点出发,深挖产业链。

(二)创新区域内制度体制

笔者认为,目前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在研究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时多集中在对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考虑,忽略了对制度体制的深入考察。而制度体制的障碍是影响地区发展最大的因素,因为制度体制决定着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加强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通

区域内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技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腹地与极核地区的联系。因此,必须实施有利于促进要素流动的政策。例如,出台方便异地消费和异地购买的政策;建立开放、统一、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与要素市场;及时清理已经过期、不合时宜的部门封锁和区域封锁政策;积极实施反垄断、反区域封锁的政策;建立能够竞争有序、结构合理的企业组织体系;规范市场的进入和退出行为;放松劳动力的流动限制,进一步完善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自由流动的各项政策等。

参考文献:

[1]赵国岭.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一、 总论

体育经济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是指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项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增强了体育运动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体育运动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犀利的商家看中了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极大地利益,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各种类型的体育产业的兴起,推动了我国体育经济的迅速发展。

体育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地开展,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状

总的来说我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速度快,前景明朗,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消费决定论”的观点可知,体育消费决定了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决定了体育经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种增长不仅是在数量上,更是在质量和种类上。体育消费的增长则要求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必须适应其发展要求。但是在我国,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方面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产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在体育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作为整个体育产业基础和带动体育产业升级原动力的核心产业,因垄断经营而缺少活力;本土体育产业在迎来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节节败退,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陷入发展困境等,这些不合理导致了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的滞后。

2.企业组建模式不合理

总的来说,可以大致将我国国内参加职业联赛的体育俱乐部分为两类:一类是联合型的,其主要特征是是由企业和当地体育行政部门组建而成;另一类则是联合股份型的,它是由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和几个企业工头投资,共同分配股利的股利型俱乐部。因此,从我国体育俱乐部的总体特征来看,我国的体育俱乐部都是由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和企业共同出资的。这种组建模式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可以减轻国家负担,增加社会财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它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这种模式就容易导致一个国家的政企不分、俱乐部的具体产权、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等问题。除此之外,政企不分也容易出现权责不分、难分的局面。当俱乐部出现问题时,企业和政府容易将责任推向对方;而做出一点成绩时,则各自争光。此类问题对于体育俱乐部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甚至还会对我国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3.体育产业缺乏竞争力

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就是战争和落后。中国真正的开始走上经济建设的道路则只能够从1979年的改革开放算起。从1979年到现在也只有短短的30多年,而具体到体育经济则就是更加晚了,所以起步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一大特点。虽然是我国体育经济起步很晚,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体育经济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够忽视一点,那就是我国体育产业严重缺乏竞争力。这主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分析:首先,我国缺乏全球知名企业,与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经济方面知名企业真是微不足道,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一般都由外国企业来担任或生产。其次,我国体育经济规模小,甚至很多企业难以走向规模化。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政府过多的干预了市场。在前文中,笔者已经论述了我国体育俱乐部的主要资金构成:是由企业和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共同出资的。政府出资了,那么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它也容易对其进行干预。这是十分不利于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的。第三是我国的体育产品缺乏竞争力。我国的体育用品很多是由处于积累原始资本的小本经营阶段的小企业制造的。而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根本就无法与国外“名牌”竞争。而体育服务很多是由中介公司承包的。中介产业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致使整个体育产业缺乏活力。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严重缺乏竞争力。

三、解决方案

对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1.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的体育产业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为了使其更加适应和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就要适时的调整产业结构。那么我国体育产业的调整方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应该包括3个层次包括核心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业)、中介产业(体育经纪、体育传播业)和产业(体育用品、体育建筑、体育旅游业等)。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主要是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对于这三方面的调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创建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此时,我国的体育经济之所以还如此落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的意识,所以我们要树立起打造自己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

二是努力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价格十分低廉,世界很多国家都愿意在我国生产加工产品,因此我国的生产工业和加工工业十分发达。但是若是想使得我国成为发达的体育经济国家,仅仅的中国制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中国创造,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品牌。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体育产业系统。体育产业链的三个参差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根铁链的各个铁环,它们是环环相扣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在这条链条上,若是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产业链也都会断掉,出现整个产业瘫痪的局面。正确处理好三层次之间的关系在整个体育产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其三者关系应该为:以核心产业为核心,积极举办各类体育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树立起自己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努力打造出自己特色产品和品牌;充分利用好中介产业,积极发挥其宣传职能,使其更好的为核心产业和产业服务。

2.处理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减少政府对体育企业的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气,同时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召。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若是对其进行太多的人为干预反而对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政府要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低,若是一味地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对其进行适当扶持的话,那么我国体育经济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则是遥遥无期。政府可以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体育产业进行扶持。;一是要规范现有体育 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二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 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入成本;三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四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只有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牵起来,才能够是我国体育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增强企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主要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竞争,一是外国的体育企业,二是休闲娱乐市场上的文化企业。这两方面的竞争虽然不同,但却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地影响。要想使我国体育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迎接这些挑战,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要增强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如下途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第一,积极的学习外国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第二,继承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管理经验。第三,积极运用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

四、总结

体育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确处理好体育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保持我国体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以上方案对于解决体育经济在发展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柳秀兰.中国体育经济发展之路初探[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2).

[2]张琦.浅议我国体育经济的现状与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10(26).

[3]赵静.论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价值工程. 2011(21).

篇10

关键词:辽西地区;体验经济;农场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辽西体验经济区发展的现状

进入21世纪,科学的农业的发展,是在世界推行,同时也是在现代中国推行的。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的发展,对于本地区的土地管理,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我国的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发展,在现阶段还是比较不重视的一方面,我国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并扩大发展辽西地区的农业经济。在这一部分种,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对于我国的经济区的发展的农场的发展的现状作出分析,以及对于我国的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的农场的发展现状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发展的意义做出探讨。

1.我国体验经济区发展现状

我国有相当大的农场的面积,都在进行从传统向着现代的农业发展的关键的二阶段,在农场的发展中,是在体验型的经济的发展的阶段,正在转型中发展。现阶段的我国的体验经济区面临着农场亟待快速发展的问题,只有合理的解决在人才、农业的分配等问题,才能更好的建设我国的体验经济区的农场的建设。

2.辽西地区体验经济区发展现状

探讨辽西地区的经济体验区的发展,首先要看辽西地区的气候,在我国现在的辽西地区的经济区的发展,辽宁西北部地区主要的土地的面貌是:丘陵地貌,主要的植被是油松栎林为主,辽西地区的气候为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气候。这样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就造成了当前的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充足,但是辽西地区没有主要的大河流流经,因此面临着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因此,气候条件较差。在我国的辽西地区的土壤条件并不是十分的占据优势,且水资源的匮乏,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体验经济区农场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水资源。在农业的基础条件上不占据优势,就应当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土壤种植的农作物,在探索中摸清高效农业的建设的方法。

3.辽西地区体验经济区发展的意义

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的农场的发展,对于农场本身发展,以及整个辽西地区的经济,还有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研究并扩大辽西地区的地区优势,发展生态农场,扩大现代化农场的建设,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的发展,对于本地的农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合理分配土地,合理应用土地。将能够进行有着农场发展条件的地区进行建设农场发展,初步设立可以发展的部分地区,可以合理的利用土地,将本地区的土地合理的利用起来。闲置的土地能够充分得到利用,就是在遵循我国的发展的战略之一的合理利用资源。

(2)在我国的辽西地区推行体验经济区的发展,是在遵循我国在现阶段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够促经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我国在近十年内,一直推广的一种资源利用发展的战略之一。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合理的发展,可以充分的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充分的利用了土地资源,不让土地资源荒置。

(3)发展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的农场的农业产业,可以在发展本地区的优秀农场的基础之上,带动其他相关联的产业的发展。发展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发展,就是能够推进本地区的农业的农场化。农场的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建设综合性的农业经济的产业园,在以农业为核心的基础上,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出休闲的场所,带动旅游业的经济的发展。例如,人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一起组织全家农家游,体验农村生活。

二、辽西地区农场的发展

在对于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发展中,从本地区的气候,以及土地的质量状况出发,找到适合建设本地区的农场的经营的模式,因地制宜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建设优秀的农场,扩大本地区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发展,在这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有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发展的模式,现阶段的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做出探讨。

1.辽西地区农场的发展的模式

现阶段的我国辽西地区的农场发展的模式,在我国有对于农场的加强畜牧的推行的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现在的辽西地区面临着和我国的体验经济区的农场的发展差不多的问题。就是现阶段的农场的发展正在一个过渡的阶段,由传统的农场的发展模式,向着现代化的农场的建设的转变。但是,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将农场的体验经济区的问题解决。

2.辽西地区农场的发展存在问题

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的农场的发展,就现阶段的我国整体的体验经济区发展的基本国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的。但是,在这种对于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发展中,就会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当地的农场发展的问题。我国的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的发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展的集群规模比较小。在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没有将原本的农场的产业发展起来,主要的体现就是农场先知,且规模较小。小的农场并不能够进行合理的配置,会面临很多的规划上的问题,不能够进行很好的产业发展。

(2)农场的产业的集中的聚集度不够,产业集群间定位不明。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发展,不能够将单个的发展比较小的农场集中起来,单个的发展,比较的散乱,对于农场的整体的经济发展,并不能够有很大的提升。

(3)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辽西地区的涂地的发展优势不大。辽西地区的土壤条件尽管并不非常的突出,但是仍旧可以发展一些产品。但是辽西地区在这方面却没有看到农场的产业优势,忽视了对于资源利用的发展。

(4)专业型、创新型的农场人才的缺乏。在现阶段的我国普遍的存在专业型的农场的管理人才缺少的状况。如何加强并招收我国的农业管理的人才,在现阶段辽西地区的发展中,还是应当受重视。辽西地区的农场的方面,比较缺乏对于人才的重视,人才也比较的缺失。

3.辽西地区农场的发展解决对策

相关辽西地区体验经济区的的农产发展的对策。

(1)加大发展的力度,扩大产业优势,制定相关的比较科学的农场的发展的模式,制定科学的发展的战略,并将农场的科学园进行扩大,并建设良好的投资的环境。

(2)要将辽西地区体验经济区的的农场相关的畜牧业或是农产品的生产的产业的发展集中起来。产品的推广和发展,将辽西地区的经济产品推广出去。

(3)辽西地区体验经济区的特色的农业,推行绿色生态的辽西地区的农产品,将辽西地区的产品的推广方式,通过宣传本地区的农场的特色和优点。建设特色农业。可以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对于辽西地区的地区的土壤的材质进行研究,找到最适合辽西地区发展的农产品。或是在科技的基础上,种植一些比较现代化、科技化生产的生态农产品。

(4)对于农场的管理方面的人才,要引起重视。进入21世纪,人才的竞争也比较的大,在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发展中,农场相关的人才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和相关的高校联系好,开设相关的农场管理的专业方面的专业,招收学生。或是招收相关的专业才能比较优秀的老师来进行培训,加强人才的专业方面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辽西地区农场产业在未来的发展

辽西地区的农场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1.学习西方的农场的经营的模式,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战略。适应辽西地区土地质量状况的发展,并适合辽西地区的气候的发展,优化原先的农场的发展的农产品的模式。

2.在辽西地区的农场的建设上,在我看来,还是要坚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在农场的农产品的生产上,到造出属于辽西地区的特色农业建设。

3.找到适合不同类型的农场模式进行发展,科学发展农场农业经济。

4.加大经济的扶持,加强农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加强对于辽西地区的农场建设的重视,提供经济上的扶持,能够对于农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农业的基础设备的提升,更能够较好的发展产业经济。

5.国家加强在政策上对于个人以及集体的农场的保障的政策,对于土地采取优化土地建设,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加大政府在经济上的扶持,发展农业经济。政策上的支持,是对于辽西地区发展农场经济的一种鼓励和保障。

辽西地区的农场产业的的发展,在解决原本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将研究的策略逐步的在应用,将在上面提及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将辽西地区的农场在不断的发展中,稳步的改善,不能只是在针对辽西地区做出调研,更是要将辽西地区的农场的问题切实的解决好。

四、结语

在本文中主要对于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发展的研究――农场为例,做出了探讨和分析。主要是对于现阶段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的农场的发展的现状,做出了分析,并对农业现阶段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进行研究。对于辽西地区体验经济区农场在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探讨。辽西地区的农业的发展,讲求在研究本地区的气候的发展基础上,坚持生态农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并不断的提升农场的经营管理的水平,并在政策上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促进辽西地区的农业的发展。辽西地区的体验经济区农场的发展,可以学习一些其他的地区的发展的模式,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经营模式,优化结构生产,扩大本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或是可以引进新品种,推行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打造出绿色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贾凤伶,李瑾,黄学群.天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3(01).

[2]石磊.怎么示范?如何带动――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作用的四种模式[J].中国农垦,2012(11).

[3]王丽娟,王树进.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模式对绩效影响机理研究[J].农村经济,2012(06).

[4]李奇峰,唐冲,梁丽娜,秦向阳.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08).

[5]田燕秋,王雅丽.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12(01).

[6]曾梦玲,郑炎成.湖北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测度、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