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区域经济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风环境;热环境改善;城市设计;自然通风

一 研究背景

2007年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综合报告显示:近50年(1956一2005年)的线性变暖趋势是每十年0.13℃至0.16℃,这乎是近100年(1906一2005年)的两倍,并预测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10年将上升0.2℃,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升高1一3.5℃。而在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城乡温度最高差异可达8-12℃。气温的不断攀升和城市热环境的恶化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

早在1963年,Victor Olgyay在《Design

with climate:Bioclimate Approach to Achitectural Regionalism》一书中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注重研究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感觉之间的关系。其思想对于研究基于城市微气候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具有启发意义。

武汉是典型的冬冷夏热地区城市,夏季高温高湿。尤其是在汉口老城区,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城市肌理十分密集,建筑间自然通风受到很大阻碍。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区域性风环境改造和优化设计。

二 武汉老城区区域性风环境下的城市设计

1 研究地块现状介绍

场地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三阳路与二曜路片区,西侧紧邻长江。该区的建筑多为80年代建造,年代较久。其中以武汉里分建筑群为特色。

经过对地块的实测,我们发现延庆里里分内部温度要比三阳路、中山大道略高,比江边温度要高2-3℃。延庆里距离江边不是很远,温度相差2℃左右,由于巷子较窄,建筑密度高,绿地率偏低,地面的硬质化程度高,加上居民自身的人工排热,各种热量聚集在里分内部,整个环境相对闭塞,里分内部和有着凉爽江风的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通风道,里分内部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造成里分内部温度较高。

2 通风策略

地块区域的夏季主导风向是沿江方向的南偏西风(SSW)和武汉夏季主导风向(SE)。最理想的效果是将风源引入城市街道内部,因此合适的通风策略十分重要。

(1)广场的合理布置

在进风口处布置大小适宜的广场能引入大量的新风,从而能使自然风深入内部街道成为可能。在地块东南侧,我们设置了开放公共绿地,不仅能引入江风,而且为市民活动提供空间和设施。在西南侧设置的商业办公综合广场也使沿街道吹入的风能尽可能多的进入地块。

(2)风道

街道的形式和走向会对其内部的风产生一定的影响。顺应风向的街道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风的阻挡作用,从而使街道通风效果达到最佳。从室内通风考虑,风向与建筑呈30度角时室内通风效果最佳。综合两方面,我们引入南偏西和东南两套风道系统,营造最理想的通风效果。

(3)建筑群的形式和排布方式

自然风经过不同形体的建筑时,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并会影响对其后方的风场。因此,在设计中,沿主导风向方向的建筑高度逐渐升高,以避免后方建筑受到前方建筑的遮挡。在建筑间距较近时可以采用部分架空的方式,保证一定流量的自然风。在受保护的里分建筑处,由于建筑密度过高,住宅之间的距离太近,自然风很难进入里分式住宅区。基于这点考虑,我们在里分西侧布置一栋板式高层,能有效兜风,增加里分式住宅区的自然通风速率和流量。

篇2

一、房地产市场和区域寡头垄断经济

一般而言,房地产市场是指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投资、开发、建设、经营等所处的流通市场,在我国可以大致分为房地产开发市场和房地产建筑市场。与一般的商品流通市场相比较,房地产市场具有如下几点特性:(1)、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范围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只能在同一的供需圈内实现供求调剂;(2)、由于房产是不动产,而且使用周期长,不容易流转,也不像普通商品市场般可以随时弃旧换新,所以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变现能力不足;(3)、房地产市场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一个投机性与投资性相结合的市场。(4)、由于政策等各方面原因,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格局中。

而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在市场上某一行业同时包含有垄断和竞争的因素,但是更为趋向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的特点是:(1)、市场上只有少量的销售者,他们从事同质产品或者差别产品的生产;(2)、由于寡头厂商之间共存于市场,导致各自厂商需求曲线的不确定,由此产生了“价格制定者”和“价格接受者”;(3)、寡头市场与垄断市场相似,在厂商的进出方面有着门槛限制,规模小、资金不足的企业很难进入市场,而一旦市场处于共存局面,厂商也不会轻易退出本文由收集整理市场。

“区域寡头垄断”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市场上少数几家厂商所形成的寡头格局,而不是在大面积的市场上占据份额。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性产生的原因

1.房地产开发区域集中度高

从地产和房产的本身特性来看,它们不能在各区域间流动交易。对于一个区域的居民来说,大部分只有意愿购买区域内住房,所以只要该区域的房地产商不进行跨地域开发,那么各区域之间的房地产商之间就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因而在该区域内存在的少数几家房地产商就构成了寡头垄断局面。

2.土地市场缺乏竞争性

在我国,政府高度垄断建设用地供应一级市场,多数地方政府都建立了相关部门经营国有土地资产,进行统一储备和开发。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还不够公开透明,大部分是由政府与开发商双方私下协商确定,因而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很大程度上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的寻租能力和政府的主观偏好决定。并且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市场中只有有限的开发商进行开发。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进行,获得土地开发权的规模企业越来越强大,而规模本就小的开发商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形成少数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分享本土房产市场的局面。

3.资金、行政管理进入壁垒

房产商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进行融资时面临诸多指标考核,因而资本金雄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地产开发商能否立足于本地市场和以后的发展。通过行业所要求的资本金规模的筛选大批小型房开公司被淘汰出市场。

在开发一个项目之前,房地产商需要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证书,还要当地政府的城市规划、房屋管理、国土资源、工商管理、税务、建设、交通、卫生等部门的审批。这些繁杂的行政管理手续造成了人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并由此形成了行政壁垒,给要进入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企业造成困难,形成几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4.商品住房供给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供应体系大致分为三层:最低收入阶层租住廉价房、中低收入阶层购买经济适用房或普通商品房、高收入阶层购买高档住宅。现阶段,我国的住房供应大部分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独家进行,经过土地的获取、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流程再到出售基本上均是自家操作,而单位集资房、私人合作建房等供应方式缺乏。所以从供给层面的因素说,区域性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几家大型房开商共存的局面,而没有其它竞争主体的参与。

此外,形成房地产市场区域寡头垄断特性的原因还包括了房产自身的自然属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

三、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的不利影响

1.减弱政府政策调控成效

目前,部分城市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除了相关的建筑成本略有提升外,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区域性的寡头垄断。在这一区域中,处于优势的寡头房地产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定价,而其它的企业成为“价格接受者”,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了统一的房价档位,实际上就是价格合谋或是价格联盟。由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国家经常通过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来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但是由于房地产商在实际中形成了价格联盟,因而政府的政策调控效果通常会大打折扣,不利于房产市场的稳健发展。

2.引发政府寻租行为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行需要比较繁多的审批手续,相关政府部门的小部分官员会利用手中的权利勾结开发商,暗箱操作、接受贿赂,滋生腐败,产生政府的寻租行为。某些政府官员不尽职责的行为会引发安全等事故,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

3.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显著,房地产的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处于寡头地位的房开商不顾多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楼盘开发,且将房价远远高于消费者能够支付的水平,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害。由于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开发商掌握的信息要多、全于消费者,因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也会遭受到利益损失。

四、削弱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的政策建议

1.加快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

针对我国目前土地市场的招、拍、挂等交易模式要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加大经济适应房的建设力度。作为土地提供主体的政府,应该要正确处理好土地市场化和土地规划干预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对于经济适用房等非商业化地产的开发,可以考虑低价划拨土地。改革国土资源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体制,加大土地对外交易的透明度,在保证土地交易审批有序进行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另外,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土地批租制度逐步改为年租制度。

2.加大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力度

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区域性的寡头垄断特性,因而住房的价格不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有供应方单方面定价,造成严重的房价扭曲,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购房者的利益。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购买力情况,制定相应的房价上限,并对此实现严格的监管。

3.适时推动房地产项目的分业经营

在我国,现有的房地产项目基本上是有房开商包办了住房开发的组织管理功能,由此造成了产业链高度集中于房开商手中。因此,政府应该适时将房地产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与销售、物业管理等流程拆分开来,要求由不同的独立企业经营,从而防止房开商一家独大,便于专项管理。同时,可以防止国内房地产业崩盘时,整个国民经济不会出现大动荡。

篇3

[关键词] 供应链 价值链 订单生产 库存管理 成本控制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供应链的时间长度和空间的广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企业既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有争取更大利润空间的前景。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判断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不仅要有定性分析,更要有定量分析,为此应将供应链和价值链结合起来分析,来判断供应链绩效大小。

二、供应链及价值链管理的涵义

1.供应链

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把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部分连接起来的系统。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集成从最终用户到最初供应商的商业流程,以向客户以及其他相关者提品、服务、信息,达到增值的目的。

3.整合供应链

在供应链中的每个企业都有充分的最终需求信息。

4.价值链

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从原材料加工到产品成品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过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所组成的全部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5.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是创造一个价值链战略,这个战略是为了达成链中成员的充分的无缝整合,为了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欲望,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6.企业竞争优势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或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则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价值链或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对供应链进行重组,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供应链中不增值或增值不大的环节或者将起转嫁给其他人,同时尽量增加供应链中增值环节和增值部分,并将其掌控在自己手里,使整个供应链能为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三、整合供应链管理对生产型企业的重要作用

1.信息整合

需求的信息,供应的信息,产品的信息,设计的信息,计划的信息,库存的信息及生产成本信息等,供应链中的企业彼此越充分了解其它相关企业上述信息,供应链中的企业就越可能以最低的成本,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企业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增值的环节和时间,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最大的增值,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管理整合

供应链中的企业彼此越充分了解其它相关企业管理风格及信息,在管理模式上相互协调一致,就越能使本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计划确定化,从而降低企业管理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及成本,使自己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最终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3.库存整合

在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产品库存恰恰可能是下游企业的原料库存。一个企业越了解所有下游企业的原料库存及所有上游企业产品库存,就越能够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也就越能够确定自己的原料及产品库存水平,从而为降低库存水平和保持客户服务水平之间达至最佳平衡。

4.成本整合

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加上其它生产经营成本加上利润即为下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以此类推,成本一直累加,形成供应链末端生产企业的(常常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产品销售价格卖给最终消费者。因此供应链同时也是价值链,企业为了生存,不断购买其它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同时对其加工,使其增值。在供应链中,往往是核心企业增值的潜力和空间最大,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增值能力往往决定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供应链中的其它所有上游企业都应将他们的产品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尽量降低上游企业产品成本占下游企业产品成本的比重,并分析它们在最终产品成本结构组成,为最终消费产品的价格优势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5.利益整合

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上游企业要为最终产品的高质量和低成本作出自己贡献。另一方面,供应链的末端生产企业往往也是核心企业,要考虑到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各个方面为上游企业提供协助和有关信息。同时在对整个供应链及价值链最大限度的增值基础上形成利益分享机制。

四、如何实行供应链整合以及价值链增值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戴尔案例

1.戴尔某型号个人电脑生产销售供应链和价值链图

Supply chain: Suppliers RM assemble to order

Value chain :USD300+USD200 +

direct sales profit customers

USD200 + USD300= USD1,000

2.康柏克同等性能个人电脑生产销售供应链和价值链图

Supply chain: Suppliers RM make to stock

Value chain: USD400 +USD200+

Distribution retailers profit customers

USD100 +USD200 +USD100=USD1,000

3.戴尔打败康柏克的途径

途径之一:戴尔直接降价

价格战是企业竞争的最直接和最强有力武器。当戴尔将个人电脑降到800美元时,如果康柏克为为了和戴尔争夺市场份额,也采取同样降价手段,则结果是戴尔每生产一台电脑还能盈利100美元,而康柏克每生产一台电脑却要亏损100美元。

途径之二:戴尔采用高性价比方法击败康柏克

个人电脑价格不变,但电脑的性能提升,诸如运算速度,储存容量升级,同样可以打败康柏克。

4.康柏克被戴尔击败的原因

(1)康柏克是采用make to stock来生产,是根据销售预测来生产,难免产生库存过多或缺货。而且由于电脑行业的特殊性,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更易产生大量积压库存,由此造成大量亏损。

(2)康柏克采用分销模式来销售,只有生产利润,货款回收慢。

(3)戴尔是根据assemble to order来生产,中国戴尔公司的供应商在戴尔公司的第三方物流商伯灵顿公司组织下,在戴尔公司所在地旁边建设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对戴尔产品的原材料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实行即时配送。由此戴尔将原料库存降到最低点,从接到客户订单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里需要7天~10天时间。而戴尔即时将原材料需求信息通过专用网络传送给原材料供应商,以便供应商及时组织自己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配送。

(4)戴尔是采用直销模式来销售,因此戴尔不仅有生产利润,也有销售利润,而且戴尔控制着销售渠道,现金流充足。由此戴尔将在个人电脑生产销售的供应链中大部分增值份额囊括其中,并且将生产信息管理和销售信息管理整合在一起,以销定产,以销定购,将产品送货的时间推迟到接到订单后的7天~10天。以便戴尔能够在这段时间比较顺利地组织生产。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为大幅度降低销售价格奠定了基础。

总之,戴尔通过订单生产、直销模式和供应链整合,降低库存以控制成本,将整个供应链及价值链最具增值的部分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同时将整个供应链的非增值环节和部分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转嫁给其他人,由此戴尔的供应链的绩效远胜于康柏克的供应链,以此击败了原来的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老大康柏克,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新老大。

参考文献:

[1]周德科:物流案例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The Institut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库存管理[M]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2002

篇4

海西经济区获批“区域振兴”全面扩散

近期,区域经济振兴再度成为市场热点,这绝非偶然。

3月初,“两会期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专门涉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而从各参会代表提交得议案来看,区域经济也是代表们讨论的热点。

3月25日,经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将“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我国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性重要举措。

4月2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上海召开新闻会,邀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出席,并了该《意见》的细则。对此市场分析人士分析认为,《意见》的出台赋予上海在金融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力和责任,并明确了主要方向,有助于加快金融创新的预期。此外,《意见》的出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奠定了基础。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4月底,国家多个部委和中部六省主要负责人在中国中部论坛上透露的信息:中国正从各个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从具体措施来看,包括加速推进或尽快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两年内在中部地区投资约为7500亿元建设铁路。在继续加强对汽车、有色、原材料等中部传统产业支撑的基础上,财政部下一步将通过财税政策创新,推动中部地区光伏发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培育中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在国务院《关于建设上海两个中心的意见》后,不到一周时间,另一区域经济区获批。其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令市场意外。有分析人士据此判断,“区域经济”振兴计划有全面扩散之势。

5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要求,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5月7日,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继上海建设金融航运“双中心”方案’付诸实施后,《深堋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出台亦进入冲刺阶段,该方案最终目标是推动深港地区形成全球性的金融、物流、贸易、创新、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五大中心。同时,深圳方面还希望获得“四个先行先试”的授权。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区域经济”振兴持续升温的情况下,预计“深圳方案”获通过的可能性较大。

政策主导 区域概念受捧

不可否认,“政策主导”是今年市场整体运行中最显著的特征。与此前“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行业振兴规划一样,区域经济振兴也明显受益政策眷顾。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区域经济主题投资已经成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的热点,上海区域主题还尚有余热,海峡西岸经济区再度吹响号角。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已经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明确上升到国家战略,中央层级的文件中原为“支持海峡两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的字样,现在首次明确使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法;明确了福建的国家战略定位。

受此消息影响,A股上周已连续两日上涨。其中,在6日大盘冲高回落的压力下,福建板块仍然位于涨幅榜的首位,漳州发展、三木集团、中国武夷等均强势涨停。兴业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张忆东认为,海峡西岸区域经济振兴不仅能在消息面上对A股产生短期刺激,更多的是可以给予相关产业中长期的利好。

张忆东表示,第一,海西经济区的振兴首先会带领基建迎接新,特别是拓展福建经济腹地相关的基建投资,比如房地产、建筑建材、机械、钢铁等相关基建投资行业,第二,加快建设海西将落实到经贸活跃度提升,贸易、物流、航空、港口、机场、高速公路、房地产、商业零售等相关产业都有望迎来景气的提升,第三,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将促进闽台之间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物流、石化、机械、汽车、金融等产业的合作,以及台资企业借壳上市。从这3条路线图来看,“海西号角”的奏响拉开了个股轮动的序幕,是一项长期利好A股的政策。

篇5

产业园作为产业的基础性载体,利用其聚集优势,完善园区功能、创新服务体系,真正为企业提供发展过程中的服务,使产业园区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到调整平衡产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作用。

而产业园不同于工业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产业园将产业作为主导进入地块,通过研发、孵化等一系列转化,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进而让产业成为区域的主导。在欧美国家,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占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中国也正在加速进入这一发展黄金期。

产业园的辐射效应

在产业园区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产业园区的质量以及发展的深度广度都将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是因为产业园的规模和效应,而取决于产业园区中产业二字的体现,如果一个产业是区块稀缺部分,且能够在后期带来强大的生命力,那么这个产业园区就会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得到重视。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经济的前沿地区江浙一带已经凸显出威力,在浙江和江苏某些城市,一个产业园可以瞬间产生效应,一旦成熟,可以在每天创造1个亿的神话。这样的产业园区直接带动了一个城市经济洼地的腾飞。

在河南,这样的模式正在被复制。作为河南唯一一家专业投资产业园的企业,东方今典产业园集团已经成功运作了多个产业基地。其中包括焦作科技总部新城、平顶山科技总部新城、郑州总部企业基地、河南省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并在沈阳、西安等省外城市建设产业园基地,极大地与当地高新技术新区联合,共同提振了当地经济。

看似简单的复制在东方今典产业园集团总经理任洪斌心中却并不那么简单,“投资产业园需要看很多要素是否达到标准,从外部来讲,要看周边环境、政府政策以及区块规划。内部我们要研究引入什么样的核心产业来主导整个产业园的发展趋势。”

在任洪斌看来,产业园的主导方向是产业,但产业引入的主导方向是政府。民营企业想要在政府打造的经济区块里分一杯羹,最重要的就是配合政府完成对整个区域的经济规划。“因为目前政府已经不参与经济活动,产业园投资企业已经从原来与政府合作变为现在配合,主动权在政府手中,但是实际操作者应该是产业园投资企业。”在这样的前提下,民营产业园通过引入优良的产业,聚集高新技术企业扎堆发展,从而从一个点向整个面扩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这中间,产业园区主要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在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企业、科研企业、以及高校等科研机构集中,但是上游下游企业并没有紧密地联合起来,事实上,任何一个主导产业的企业上下游都有几十或是上百家的配套企业,而现实的情况则是配套企业大多分布于全国各省,这就意味着本地产品的配套率很低,导致配套的成本高,并且对当地的贡献率低。

产业园的出现形成了一个具有明显方向性的产业建设方向和通路,通过打造各种产业园区和产业内的专业园区,引起聚集效应,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产业链,完成区域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尽快实现效益,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

产业园的孵化作用

除了联动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桥梁作用以外,产业园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在东方今典投资的河南省投资创新孵化基地中,就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从中得到了发展。

总部企业基地的孵化层级为成果孵化、产品孵化、产业化孵化三个层次,并延伸到园区的孵化。

同时孵化器需要具备一般,包括场地、商务设施等;管理咨询服务,包括一般性商务服务和制定战略、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市场分析、专业知识培训等;投融资服务,包括协助获得政府资金、申请担保贷款、直接向企业进行投资、与风险投资结合等专业技术服务。

河南省科技创新孵化基地主要为其提供创业阶段的资金、技术辅导,使专利所有人和初创企业进入到企业基本经营阶段,在企业进入到产品经营阶段后,为其提供企业扩产所需要资金、市场营销渠道、企业管理组织、基本税收及优惠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技术改造)等用于企业的正常生产,并使之规模逐渐扩大,进入规模化阶段即开展产业化发展。

在完成上述三个阶段企业发展服务后,大多数企业将进入集群化阶段,在管理架构、企业组织、结算方式等方面都已具备了多个独立法人平行运作的能力,即一家企业将裂变出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再加上上游供应商系统、下游产业对接系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具备了形成专业化或综合性产业园区式发展,即原有母公司将作为纯粹的园区运营商出现,从现在的产业园区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园区,达到园区孵化目的。

篇6

【关键词】金融行业 金融集聚 作用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网络得以形成和发展,拓宽了金融资源的活动空间,加快了国际资本的流通速度,同时也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和繁荣,在一些重大金融中心,金融资源出现了集聚现象,并且集聚的程度日益加深。金融产业集聚不仅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的相互协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对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带动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金融集聚概述

在金融行业,无论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还是新产品的开发,都需要专门化的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包括投资咨询、信用评级、资产评估、金融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等。大量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能扩大需求市场,维持众多中介机构的存在,形成专业化的供应网络,这就是所谓的金融集聚。简单来讲,金融集聚就是对金融资源进行地域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形成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技术等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高度集聚。

现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首都,金融集聚现象非常明显,比较著名的金融中心包括纽约、东京、伦敦等,而即使是一些新兴国家,同样形成了相应的金融集聚,通过相关优化政策,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吸引金融资源的集中,如我国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外滩金融中心等。金融集聚中心的形成,汇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从而产生了非常可观的金融业产值,一方面,能够推动当地金融产业的集聚,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此,金融集聚现象受到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在相应的学术背景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原因及效应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金融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金融集聚现象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金融集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特性,整体上看,金融集聚的层次相对偏低,在东部地区,金融资源丰富,但是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却存在着相当的滞后性,金融资源匮乏。现阶段,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均处于东部地区,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资源的集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GDP的一半以上都是在这里产生的。

实际上,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如金融资源的流动速度相对较快,使得金融集聚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集聚程度逐渐升高,同时拥有经济核心与主导、金融资源的高速流动等,不过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经济增长阶段、国际经济环境等的约束。

对于我国当前金融集聚现状的分析,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银行业集聚

相关统计调查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全国范围内现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20.9万个网点,银行机构从业人员超过350万,资产总数额达到了140.2万亿元。而从机构网点、从业人员以及资产的分布情况看,东部地区占据了银行机构总数的40%、从业人员总数的40%以及资产总数的58.9%,而仅仅是北京、广东和江苏三个省市的银行资产总额就超过了10万亿,与一些中西部省市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另外,在我国全国范围内,一共存在有44家法人性质的外资银行,而其中的43家分布在东部地区。

(二)保险业集聚

我国现代保险事业的发展是自1980年开始的,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始终保持着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的速度为世界所惊叹。截止到2013年底,在我国全国共有注册保险法人公司167家,旗下分支机构达到了1600家以上,资产总额超过8万亿,同比增长约为13%,保险业全行业投资收益为3658.3亿元。而从地域分布情况看,东部地区的保费收入占据了总收入了54.4%,广东、浙江、山东以及江苏四个省份的保费收入都超过了千亿,占据了全国总额的33%左右。

(三)证券业集聚

以文献查找、市场分析等方式,对证券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同样是以2013年为限,我国境内一共注册有上市公司(包括A股与B股)2489家,其中中小企业与个人创业的上市公司分别为701家和355家。同样从不同的地区进行讨论,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占据了总数的65.1%,中部地区14.7%,西部地区14.7%,东北地区仅有5.5%,由此可见其差距。而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配股、发行等,累计筹资总额3867亿元。

三、金融集聚对于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

金融集聚现象对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综合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产业的市场化

(1)形成规模经济。从概念上分析,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或者专业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生产服务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在金融行业中,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共享方面。在集群中,不同的机构可以实现分工协作,共同发展,推动集聚区金融企业明确自身的发展态势,通过对市场交易费用以及外部生产成本等差异的对比,产生内部分工,并且逐渐实现外部化和社会化,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金融产业能够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形成集聚的规模经济。

(2)汇集人力资源。与其他产业相比,金融行业属于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以及高附加值的产业,其中,人力资源是金融业中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伴随着金融集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区域范围内的金融配套产业以及各类中介服务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这些机构的存在,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另外,各类从业人员的相互交流,促进了整个区域内人力资源水平以及效能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技术外溢。在金融集聚现场,不同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方式,彼此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吸取他人的优势,实现区域内部的经验共享。同时,金融资源开始向着周边区域流动和扩散,提升了技术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距离,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产业转移。在产业的升级和调整过程中,一些具备较强竞争力和非常重要的金融资源会逐渐汇集在金融集聚区,而一些处于劣势的金融资源则会逐渐被边缘化。不仅如此,金融资源在流动过程中,会以集聚区为中心,呈现出梯队结构扩散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交易的分布地域将会更加广阔,使得产业布局变得更加合理,也提升了对于风险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3)产业关联。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被边缘化的资源由于缺乏竞争力,通常都需要借助核心区域的优势,才能够确保自身作用的最大化。因此,这些处于劣势的资源会在附近的边缘区域集聚,由集聚区域带动边缘区域的发展,而边缘区域的相关产业能够为核心区域提供一些必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通过两个区域的相互帮助及产业关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各类生产要素呈现出向着某个区域集聚的趋势,金融集聚已经成为了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我国目前金融业集聚的现状分析,东部地区的经济最为发展,金融集聚现象也最为显著,集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最近几年,我国的金融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金融集聚是密不可分的,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起来,打造新的金融核心集聚区,提升金融产业的集聚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静.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4.

[2]徐艳会,路紫.我国金融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

篇7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理论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兼具教育和经济双重属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外部适应性特征。它对人才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增长理论代表人物佩鲁克斯认为,在同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会优先发展起来,形成“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又会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发展。

增长极如何形成呢?首先,必须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合适的环境。增长极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机器设备、熟练劳动力等。其次,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必须具备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他们不仅使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发展,而且能通过影响产生一批追随和模仿创新企业的增长企业。在区域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下,又可以形成另一个增长中心。再次,规模经济效益是“增长极”形成的又一重要条件。企业可以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其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二、内蒙古高职人才对区域经济作用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有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更离不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虽有一定发展,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较低,质量和水平不高,对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只起到提供“熟练劳动力”的作用。90年代,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输送的人才从“熟练劳动力”, 转向输送“应用型”人才,对内蒙古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 “十二五”能源供应战略西移政策,及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输送的人才从输送“应用型”人才转向“实用性”人才。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下现今内蒙古区域经济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迅猛,2011年GDP总量达到14359.88亿元,三产构成为9%:56%:35%,与全国三产10.1%:46.8%:43.1%的构成相比较,一、三产业小于全国的比率,而第二产业远远大于全国比率;同期,内蒙古三产的从业人员构成45.9%:17.7%:36.4%,与全国三产从业人员构成34.8%:29.5%:35.7%相比较,内蒙古一、二产业从业人员与全国存在明显差异。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人才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劳动力素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可以起到促进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有研究表明,近 10 年来职业教育对我国 GDP 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 7.13%,平均每年拉动0.64 个百分点。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依托内蒙古各地区人才发展需要,其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要努力适应地方发展,培养适合内蒙古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实用性、高技能、综合型人才。

(二)高职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产业,而这些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由此看来,内蒙古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步伐可以为内蒙古区域经济一、二、三产业的主导部门及像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等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企业提供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四、非均衡理论下高职人才满足内蒙古三次产业的发展的对策

(一)“十二五”期间内蒙古产业发展分析

内蒙古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已经积累了巨大的资源、资本及生产优势,因此内蒙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以采取以发展第二产业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再以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策略。

在第二产业中,六大优势产业冶金、化工、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2011年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的94.3%;其中能源行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2.4%。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中要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使能源供应中间增量部分更多的依赖清洁能源;对于冶金建材工业,规划中提到“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提高深加工水平,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对于装备制造业,提到 “围绕汽车、机械、设备等整机生产,加快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发展配套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配套园区”的发展目标;对于化学工业,提到“加大盐碱化工延伸加工力度,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增加产品品种,建成全国重要的PVC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塑料模具和制品产业集群”等发展目标。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积极发展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及鼓励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蒙药、生物疫苗和生物育种等目标。

(二)内蒙古高职院校人才发展措施

从“十二五”规划对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及初级产品加工,而是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环境更友好、产能更高效的新兴产业。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内蒙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目标,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重点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防止内蒙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千校一率。

1.努力提升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专业内涵

根据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在六大优势产业的专业设置上,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要根据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从专业内涵上开发。例如,尽管内蒙古1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有关化学工业的课程,但是就专业发展实力来说,以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最为雄厚。该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专业设置应以内蒙古“十二五”规划为专业发展方向,努力提高专业、教师、学生的质量,形成产业、专业、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化工专业群打造学校品牌。对于内蒙古其他的高职院校来说,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其他的优势产业亟待专业精准、技能高的高素质的高职学生来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可以以内蒙古这些行业为依托,努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以“办好一个专业,兴旺一个产业”为发展目标,打造其专业特色,建立学校品牌。

2.努力提高内蒙古高职学生的创业技能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技能本位不仅包括了专业技能,还包含了创业技能、职场技能、公民技能、生活技能等要素,而“增长极”理论中也提出了“经济发展区域必须有足够创新能力的企业及企业家群体”。因此,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入“创业技能”的相关课程,使高职学生不仅以专业技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也要以创业、创新能力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就内蒙古地区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本素质来说,餐饮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门槛较低,内蒙古30所高职院校内部可以成立创业组织机构,通过开设的相关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市场分析,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指导,努力让有潜力的学生以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2]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篇8

1.1 项目公司

1.2 项目简介

1.3 客户基础

1.4 市场机遇

1.5 项目投资价值

1.6 项目资金及合作

1.7 项目成功关键

1.8 公司使命

1.9 经济目标

2.0 公司介绍

2.1 项目公司与关联公司

2.2 公司组织结构

2.3 [历史]财务经营状况

2.4 [历史]管理与营销基础

2.5 公司地理位置

2.6 公司发展战略

2.7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3.0 项目介绍(参考兆联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范文:特色工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格式)

3.1 特色工业园目标

3.2 特色工业园思路

3.3 工业园开资源状况

3.4 项目建设基本方案

3.4.1 规划建设年限与阶段

3.4.2 项目规划建设依据

3.4.3 特色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3.5 项目功能分区及主要内容

4.0 所在城市工业园市场分析(参考兆联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范文:特色工业园商业计划书模板格式)

4.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4.1.1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工业园的影响

4.1.2 工业园宏观政策

4.2 城市周边区域经济环境

4.3 城市市城市规划

4.3.1 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定位

4.3.2 城市中心城区的五大问题

4.4 城市土地和工业园市场供需

4.4.1 城市市土地出让情况

4.4.2 工业园市场供需

4.5 城市工业园供需

4.5.1 商圈分布

4.5.2 商业业态分析

4.5.3 城市商业现状分析

4.5.4 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4.5.5 城市商铺价格分析

4.5.6 商业工业园供需分析

4.6 消费者调查

4.6.1 居民消费特点

4.6.2 工业园潜在消费者问卷调查

4.7 竞争分析

4.7.1 竞争分析的方法

4.7.2 竞争项目分析

5.0 开发模式及qb区选择(参考兆联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范文:特色工业园商业计划书模板格式)

5.1 [rrr城]及qb区项目

5.1.1 [rrr城]的开发背景

5.1.2 [rrr城]项目

5.1.3 [rrr城]开况

5.2 项目竞争战略选择

5.2.1 山水绿城swot分析

5.2.2 [山水绿城]开发策略和开发模式

5.2.3 qb区项目

6.0 qb区方案概念设计

6.1 规划设计主题原则

6.2 产品组合和功能定位

6.3 建筑风格和色彩计划

6.4 建筑及景观概念规划

6.5 智能化配套

6.6 qb区各地块设计要求

6.6.1 工业园功能配置要求

6.6.2 a13地块设计要求

6.6.3 a21地块设计要求

6.6.4 a08地块(局部)设计要求

6.6.5 a22地块设计要求

篇9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依托。从目前形势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经普遍受到关注,但是高校科技成果与区域经济对接的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校大部分科研成果被搁在实验室里,停留在论文或报告上,不能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

高校应如何整合已有信息资源,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科技成果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加大风投、基金及银行资本介入的力度,提升高校适应市场需求研发高新技术成果的创新能力,增强高校为省内产业集群服务的能力,是高校科技转化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高科技成果的发展是决定一个地区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之一,作为高校科技成果研发项目首居前列。由于科研和生产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缺乏沟通与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困难,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5%~20% ,部分研究的成果与人类文化发展脱节,更谈不上转化应用,同时也容易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众所周知,有了先进的科技成果,有了新的发明创造,不等于就能自然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才能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才能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落到实处。

二、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因素很多。问题的症结在于“基础理论研究、工程研究、产业化运作实施”三者严重脱节,没有以市场导向、共同的利益为驱动,造成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高校科研转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①目标不一致。研究人员追求先进性,开发人员考虑如何获得开发经费,如何结题,报奖,并不真正关心成果的应用。企业关心高效产品,但是却难以得到适合市场发展的产品;②信息不通畅。现在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结合基本上是个别科研人员和企业领导个人努力的结果。有的企业希望投资,却找不到投资方向,有的科研人员有好的成果,却找不到资金进行产品转换。即使最终实现结合,也不一定是应用完善的最佳产品,或者由于没有跟进而失去市场商机;③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产学研三者的利益脱节,没有构成闭合回路,形成不了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科技成果是科研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根本出发点。下面从科技成果的产生的三个阶段(项目立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分析入手,整合科研成果各环节中的“人、财、物”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1.市场需求的信息资源整合

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科研工作的研发目标和技术标准,确保科技成果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市场性。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选题应该在充分做好市场分析的情况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以往的科学研究立项时,科研人员习惯于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重理论轻应用,把研究论文当作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实际上,如何将高校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以实现科学技术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实际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

2.科研环节中的信息资源整合

明确科研需求,指定科研目标后,应尽快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开展科研工作。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交叉学科、多学科问题,在科研工作中已不可避免。在具体科研环节过程中,高校应整合不同的学科、方向以及不同的科研团队,发挥各自研究的特点,改变科研工作“孤军作战”的尴尬局面,整合研究队伍,凝聚研究方向,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既定科研目标。同时,在科研环节中,高校的人事、财务、设备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积极配合科研人员,整合相关科研基础条件,真正实现科研环节中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运行。

3.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信息资源整合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既是技术、工艺、管理等各类知识的载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稀缺资源,更是转化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具有高素质、专业型的技术经纪人。高校中的教学科研人员大多缺乏市场营销经验和公关能力,因此需要组建一支掌握科技、经济、法律、管理、外语和信息等多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高素质的科技转化队伍。首先主管部门要重视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环节,进行人力分配和相应债权利制度,明确其攻克方向。

4.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

高校应根据所拥有科技成果的特点,主动参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以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国内外科技成果资源,针对性地整合各个平台的资源信息,并进行归纳、分类处理,及时、有效地向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结语

总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的信息资源众多,权重投资人、成果发明人和高等学校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落实各项政策的力度、建立成果转化基金、完善信息化网络服务功能,力争用二到三年的时间,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要素与金融资本共同推进的辽宁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平台,完善运营机制,提高辽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辽宁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有了北京新机场,未来首都人们的出行方式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新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彼此可以互相替代。即便有市场重叠的因素,两者却并不是只有你或只有我的单选题,更不可能是同城竞争的零和游戏,惟一的结果只能是1+1大于2。

“北城”故事

北京新机场能否最大限度发挥所具有的综合经济效应,首都国际机场的经验教训显然可以提供镜鉴。

关于首都国际机场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不一而足,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共识就是,其带动或者加快了北京北城率先于全市的繁荣崛起。

北京北部区县的发展格局因首都国际机场的存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显著改变。拥有大量科研院所的海淀和首都涉外资源的朝阳,伴随机场与全球的频繁资源要素流动,中关村和CBD首都两大经济增长极得以快速崛起。与此同时,顺应大势的制造业在机场周边遍地开花,也让顺义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一跃成为拥有汽车和航空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工业大区。

经过了不同群体相当艰辛的努力,以首都国际机场为轴心,悄然间崛起的顺义、朝阳、海淀北部发展“金三角”,始终为社会各界所称道。但其实这个看似光鲜的架构,内部却并没有想象中完美。

由于首都国际机场北部山水屏障的天然阻隔,又没有天津、河北的经济腹地可以依托,这极大影响了“金三角”经济功能的向外扩散辐射,使得“金三角”本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模糊的物理边界,却随着机场经济功能的逐步强大,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相互之间的合作几乎流于表面,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

现实的情况是,相关区县一方面严防死守自身的独有资源,一方面又不得不利用各种政策防止吸附在这些资源上的企业出走,但如此一来,却导致了近些年从这一区域不断溢出的相关企业,因当初的承诺限制或其他种种原因,无奈出走到河北甚至长三角区域发展。

尽管相互割剧又相互支撑的“金三角”,还不足以评判一个模式的好坏,但却因一时的成功进一步加剧了首都的经济重心北移,渐次拉大了北京本已失衡的南北发展差距。

更可怕的是,“赢者通吃”的定律似乎没有边界,“十二五”确立的“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发展格局多半又集中于北京北部便是最好的明证。

发展的失衡意味着某种巨大转变的可能发生。而逐步显现的问题也让北京市一方面加紧开辟顺义、望京、通州新的“金三角”战场,以承接原有的产业溢出,并以交通为轴线,将中关村的科教资源逐步向昌平延伸,另一方面,近三年更是集中财力物力“聚焦城南”,推动城南能够加速挤上首都经济发展的快车。

近日,北京市新确立的三年城南行动计划政府正式公布,北京新机场今年完成项目前期,明年将全面开工建设,初期建设预计达到4500万人次/年的吞吐量,2025年将达到7000万人次左右/年。消息一出,媒体立刻以南城崛起的“划时代意义”冠之。

无疑,“北重南轻”虽未显现实质性的扭转迹象,但管理层再次用行动吐露了此轮区域均衡发展重头戏的最积极信号。

“东南”攻略

其实,在北京新机场开建之前,南城区县早已磨刀霍霍向“新生”了。

年初时,曾于几年前将轨道交通研发制造确立为支柱产业培育的丰台区,一度传出有意将其转移到其他区域发展,以便腾出空间承载即将兴起的商务金融产业,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更是在多个场合直言“北京新机场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丰台”,足见其成为北京第二CBD的雄心。房山区也将北京高端制造基地,率先纳入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覆盖范围,眼光也直指未来的北京新临空制造高地。

庞大的吞吐规模、前沿的规划视野、发达的京津冀经济腹地、首都国际机场的前车之鉴,多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假以时日,南城的“金三角”必将超越北城,因为北京新机场所处的独一无二发展位势,不仅会让南城“金三角”内部资源要素的流动成为大势所趋,还将从形成伊始便以整体优势向外延伸辐射,进而扩展成大兴、武清、廊坊一个更大的“金三角”。

这一点似乎已不容置疑,近期天津与北京就区域经济一体化签订的十项合作举措中,便已经有了在大兴和武清共建新兴金融试验区的战略构想,而这种两个直辖市在经济领域的联手行动,在喧嚣日久的京津冀区域合作史中实属罕见。

更为重要的是,超越首都国际机场的发令枪一响,也将倒逼大兴爆发出新的生存能力。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也同步显现,同处南城的大兴与房山,又同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存在着事实上的竞争关系,两者必然有一方要为北京新机场的到来作出未来发展的方向调整。

实际上,相比北京近年来规划建设11个新城的效果不彰,拥有国际机场的顺义仍然难以发挥市政府所希望的疏解中心城功能的作用,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区域因大量制造业的过度集聚,已经导致了四化危机,即城市边缘化,资源散乱化,产业低端化,发展封闭化。

而深入剖析顺义、海淀、朝阳资源难以整合的瓶颈,也与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布局的大量制造业背后的人群有着直接关系,因为一个再怎么强调高端的制造业,其所吸附的高端人群即便再多,也不可能多过相对中低端的产业工人,这也就导致了这一区域虽然一再强调对高端人群的吸引,而相对数量较少的综合配套又必须考虑服务大多数人群,也就自然失去了对高端人群的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讲,大兴和顺义一样若执意发展现代制造业,难免会再次出现类似北城“金三角”的发展境况。权衡利弊,大兴应主动将现代制造业向房山乃至天津、河北转移。

“得科技研发者得开下”。投资北京发展研究院的观点认为,在大兴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同时,北京市应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契机,从战略高度启动一批机构外迁,将部分国家行政职能部门、科研院所、大学等迁至新机场周边,引导高素质的人群带动高端的产业向大兴迁移。

事实上,与北城相比,由于大量的科研院所、大学集中于海淀周边,使得高端的人才和产业自然集聚于北京的西北部,而南城最大的劣势就体现在长期缺乏科技研发服务业的核心引领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