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画电影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画电影研究报告

篇1

继《大圣归来》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以来,中国动漫产业的行情开始“转晴”。

根据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美业O2O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6年中国动漫产业产值达到1320亿元,同比增长16.6%。

国产动画电影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每年30~50部的体量,但一个内容产业的前景如何,终究要看内容本身。

《报告》中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2017年第一季度,使用App观看动漫作品的中国用户,最常观看内容类型中,“恶搞”类(占比24%)和“中国风”类(占比19%)是排名最靠前的。

将这个数据和电影市场上颇具反响的几部国产动画电影放在一起来看,中国新一代观众对于具有本土美学印迹的动画作品的渴求,似已呼之欲出。

2017年4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动画产业仍需要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做好五个“立”: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文化立根;传播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精神立魂;讲好中国故事,以民族伟业立志;发扬工匠精神,以创新创造立身;开拓国际视野,以进步潮流立标。

国际视野之下,真正让人记住的动画作品,永远是那些彰显民族风格、与本土传统遥相呼应、深刻洞察本土议题之作。如今,中国动画要进一步树立有民族特点和文化自信的审美追求,不能是拼凑中国元素,而是要将文化基因融入创作之中,寻找能与当代中国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连接点。

近几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民族风格的探索之路上屡有创新。《大圣归来》力图塑造具有独特成长路径的东方式英雄,凝聚中国人对“孙悟空”形象的情怀;《大鱼海棠》对中国上古神话元素和福建土楼等元素的活用,细腻地呈现出中国风格的动画幻境;《大护法》借鉴传统水墨画,将写意风格贯穿于美术设计之中……

而早在上世纪中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曾走出过一条有别于西方国家动画发展模式的中国之路,将民间戏曲、水墨画和动画结合,创作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享誉世界动画界的“中国学派”就此奠定基础、走向辉煌。

如今,在全新的创作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如何汲取民族传统的养分,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摆在新一代动画创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篇2

1月份

1月1日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位于2010年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三名。《喜羊羊》系列作品蝉联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年度票房桂冠。

1月5日

人民邮电出版社原创少年杂志《尚漫》创刊仪式暨i尚漫全媒体出版平台上线新闻会在北京举行。《尚漫》杂志定位于16岁以上青少年,重推长篇黑白漫画连载杂志形式,并全方位结合多媒体平台。

1月6日

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万里行”新闻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1月7日

2011年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在北京举行。

1月10日

蔡志忠携其新作《漫画金刚经》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并举行了新书仪式。

1月10日

52集大型动画电视连续剧《秦汉英雄传》在青岛举行全球首发首映式。

1月11日

为期4天的2011北京图书订货会顺利落幕,本届图书订货会呈现出网络类型文学快速动漫化的趋势。

1月11日

广东动漫城揭牌仪式在从化市举行,广东动漫城是政府批准建设、民营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园区。

1月11日

金城入选2010年广州10大创意大人物,成为此次入选的唯一一位漫画业界创意人物。黄伟明荣获2010年度“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光华龙腾奖’”,成为该奖成立以来动漫界首位获此殊荣的人。

1月13日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漫作品创作与推广团队,成为唯一获得首届南粤创新奖的动漫类项目团队。

1月15日

欧中商务合作中心(国际专业组织)、北京中欧日盛国际商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ECBC)和比利时国际商品市场推广服务有限公司(IMPS)在北京共同举办 “蓝精灵·中国2011”会。

1月18日

第五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颁奖典礼和第六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启动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

1月18日

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参加了日本奈良第三届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就中日、中韩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与日本文化厅长官近藤诚一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柳仁村进行了磋商。

1月18日

中国移动动漫基地、漫友杂志社、知音漫客杂志社、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杭州夏天岛影视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新媒体动漫先锋企业在长沙联合发起成立了“新媒体动漫产业研究院”,于第五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颁奖典礼活动中进行了揭牌。

1月19日

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播出的《我的这五年》系列报道中,26岁的宁夏动漫高手任立伟成为当天节目的主角。

1月20日

浙江省30余家动漫企业参加了由省文化厅召开的浙江动漫企业2010年度表彰会,杭州7家企业获文化部动漫产品“走出去”项目扶持。

1月21日

香港迪士尼乐园举行开园5周年庆祝活动,香港迪士尼乐园已接待超过2500万人次世界各地的宾客。

1月21日

“喜羊羊”系列的第三部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正式登陆全国影院,其最终票房约为1.5亿元人民币。

1月21日至1月22日

全国文化产业处长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提出了着力推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同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合作、为动漫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作要求。

1月24日

江苏卡龙动画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意制作和拥有知识产权的系列动画片和同名动画电影《高雄》,与日本东京电视台、TPO公司签署国外发行和衍生产品服务协议。

1月25日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办的“2010中国十大著作权人年度评选”结果在京揭晓,原创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获得十佳奖项。

1月25日

酷米网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正式注册天津酷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是滨海新区首家提供网络动画平台的运营公司。

1月28日

中国知名的网上商城卓越亚马逊继成为国际知名玩具品牌乐高(LEGO)在中国唯一官方授权的特供渠道后,进一步与该品牌合作,在玩具频道下推出乐高在线唯一正式的官方授权专卖店。

1月30日

上海首个4D动漫体验中心正式落户全国首条动漫生活体验街——汶水路动漫街。

1月31日

太合麦田旗下实力偶像组合MIC男团的漫画《M.I.C.男团》在《知音漫客》上连载,这是中国首部偶像真人成长漫画,开创了音乐与动漫产业相结合的崭新篇章。

1月

绍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将大力扶持原创动漫、影视、游戏及创意作品,在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1月

福建省泉州市《关于推动我市动漫产业发展的试行意见》正式出台,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动漫企业的奖励、资助、补贴等方面,并力争在3至5年左右形成5家以上成规模、核心竞争力强的动漫龙头企业,培育10个以上国内知名动漫品牌,使动漫产业的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2月份

2月1日

北京市海淀区邮电局携手北京卡酷动画卫视,推出第一个创意邮局“卡酷邮局”。

2月9日

2011第台北国际书展开幕,于台北世贸2馆盛大展开的动漫主题区人次爆冲至11.4万人。

2月9日

郭敬明《最漫画》团队推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漫画传记——梅兰芳本传之同名漫画《梅兰芳》以及梅兰芳外传之《再见梅兰芳》正式上市。

2月10日

童话大王郑渊洁笔下著名童话形象“皮皮鲁和鲁西西”30岁生日庆典在京举行,该品牌还将由图书领域辐射到动画等产业。

2月11日

漫画家夏达低调亮相春节晚会,她也是首位登场春晚的漫画家。

2月15日

广电总局了关于2010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的通告。据统计,2010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530分钟,比2009年增长28%。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辽宁省、中央电视台及所属机构。

2月15日

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爱动漫”平台通过测试正式启动商业运营,并实现了首批动漫产品的上线。

2月17日

网络游戏开发及运营商第九城市和华特迪士尼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子公司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正式达成内容经销协议,九城经授权可在中国大陆地区通过互动电视游戏领域的相关渠道经销包含迪士尼人物形象的内容。

2月18日

天津神界漫画公司运营的“漫神网”(省略)上线试运营。

2月18日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0585.HK)宣布,拟斥资8.14亿港元收购资讯港全部股权。资讯港是动漫火车集团的控股股东,该集团管理及拥有知名动漫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商标及卡通人物版权的知识产权。

2月21日

中国动漫集团(青岛)“国际动漫园区”项目在青岛开发区正式签约。

2月21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上,四方区人民政府与山东鲁信投资集团正式签署青岛动漫传奇海旅游文化综合体项目合作协议书,共同打造全球首家动漫海洋主题游乐园。

2月24日

中国美术学院林超动画工作室授牌仪式在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举行,将正式入驻产业园。

2月28日

日本书籍出版协会等4个团体正式向百度抗议,称其非法公开了日本作家的小说与漫画等内容,指责其网页对日本非法阅览的现象有着“重大的责任”。

2月

中国动漫南方基地总部决定落户深圳龙岗区,该项目总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有望在3年内建成。

2月

全球十大动漫形象票选中,孙悟空、樱木花道、阿童木、高达四匹黑马杀破重围成功进军前十。其中,国产动漫形象“孙悟空”以1083388票的超高成绩,夺取了桂冠。

2月

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就中央新影动漫大厦项目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

3月份

3月7日

浙江中南集团与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就“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签订正式合作协议,计划在郑州北部投资80亿元建设一座占地2200亩的动漫主题乐园。

3月9日

百度旗下视频网站奇艺(省略)举办了“‘改变视界’2011新媒体与产业发展论坛”,中国首个正版原创动漫视频平台落户奇艺。

3月10日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在中国网络电视台接受了中国网络电视台和中国文化传媒网的联合专访,蔡部长在访谈中谈到,动漫产业是我们国家文化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最有前景、在国际化趋势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月12日

“冰魂雪魄——廖冰兄艺术回顾暨捐赠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

3月14日

天津创投宣布投资江苏原力电脑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天津创投主要看重该公司的实力和动画游戏外包行业的潜力。

3月15日

50位知名作家和出版人在微博联名了《“3·15”五中国作家讨百度书》,这是中国作家第二次集体讨伐百度,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月18日

由北京影踪科贸有限公司主办的《功夫熊猫2》电影衍生品会在北京举行,由影踪自主设计开发的《功夫熊猫2》正版衍生品亮相。

3月19日

“小狐狸叮咚”诞生庆典暨《小狐狸发明记》动画片、图书面世新闻会在京举行。

3月21日

在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召开的“首届中国个性化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上,我国首个动漫互动技术Faceshower专属动画技术首次亮相。

3月23日

东莞市与央企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东莞一举签下5大央企项目,总投资金额134.47亿元,其中包括中国动漫集团南方基地项目。

3月23日

第二届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大学生》杯动漫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3月24日

沈阳(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动漫周边产品运营平台正式运行,并推出了首个动漫自主品牌童装产品。

3月25日

漫友文化推出的绘本杂志《约绘》正式上架开卖。该杂志是以图文志形式出现的新型绘本杂志。

3月25日

56网(省略)宣布与安徽卫视动漫频道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国内独家首播原创动画片《大嘴兔说故事》的视频网站。

3月27日

“皮克斯动画25年”大型展览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幕。

3月28日

中国动漫集团已正式确定,将有关中国动漫游戏产业链衍生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基地放在东莞松山湖,并筹划建设“中国孙悟空连锁动漫游戏城”。

3月29日

艺恩咨询与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联合主办的2011动漫产业投资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2011中国动漫产业投资研究报告》于本次论坛上正式。

3月29日

香港T-Films有限公司凭借3D动画电影《反斗高比玩转圣诞城 3D》荣获2010年加州电影最佳动画电影大奖。目前,该影片以菲林版本和3D立体两种格式面向全球发行。

3月30日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面向与动漫游戏产业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在职人员征集动漫游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3月30日

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挂牌广州天河软件园,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牵头组织、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相关单位运营。

3月30日

由吉林动漫集团与吉林教育电视台合作建设的“吉林动漫媒体公共传播平台”在吉林教育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揭牌仪式。

3月30日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与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共建新华社手机电视动漫频道合作协议”。

3月31日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正式《2011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据该书调查显示,去年中国上映的动画电影观众主体83%是成年人。其中,18到29岁的青年人占整个动画电影观影人群的第一位,高达62%。

3月

江西凯天动漫网络公司制作的《星梦园》《安全小博士——斑马科比》《小布丁幸福一家人》等动画片,被中央电视台、法国国家电视台等9个国家级影视机构联合收购。

篇3

关键词: 动画 金穗奖 感官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12-03

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画上就有系列的动物奔跑分析图。早在人类生活的原股时期,已经有试图用笔或石块捕捉凝结动作的滥觞(黄玉珊、余为政,1997)。其他如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连续动作分解图画,也是同类型的历史事件记载。由此可知动画起源,最早以图像绘画方式来表现分解动作,人类从石器时代已有分解动作的粗略观念。此外人类捕捉动作证据,尚有画家达文西的黄金比例人体几何图上的四只胳膊,用画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不过,在没有连贯动作的图像前,单独的动作分解图像是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动画(黄玉珊、余为政,1997)。

从动画制作手法不断创新的历史来看,发展至今的动画制作,其科技、思维与灵感的扩大及动画技术的淬炼,与过去动画相较之下,着实有了明显的制作差异。而现今动画界创作技术引领,以日本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美国梦工厂(DreamWorks SKG)、华特迪斯尼(The WaltDisney Company)、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为动画界的翘楚。由1937年迪斯尼《白雪公主》、1984年宫琦骏作品《风之谷》、1995年皮克斯《玩具总动员》、1997年梦工厂《捕鼠气》,以至现今2009年迪斯尼《雷霆战狗》等皆为国外动画公司所推出的长篇动画。国外动画至今从商业利益等因素驱使下发展已经完善成熟,相较台湾动画发展仍积极建构中。动画产业得以初步发展,主要以代工国外动画为主要动画产业结构,直至1990年,动画基础产业结构逐步成形,由基础动画代工转换为创意动画走向。2000年在数字科技的协助下,加速动画的应用与创作。2003年陆续成立数位内容学院,鼓励动画、媒体设计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一 动画发展

中国动画起源可追溯至中国绘画史。黄玉珊《动画电影探索》(1997)中指出,中国绘画史上,艺术家向来有把静态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但大抵上仍是靠想象力来弥补画中动作呈现。如《聊斋》之《画中仙》中人物走出轴卷与人交往之方式,由此可知于中华文化早期已有动画粗浅概念,其真正发展出使图画像动起来的点睛功夫,仍由遥远西方世界逐步发展而出。李彩琴于《动画电影探索》(1997)书中指出,于1980年,日本卡通发展蓬勃,但因成本等因素考虑,逐步把基本性动画工作转移到海外加工,如台湾《影人》广告制作公司与东京电影公司来台招训动画人员。陈怡菁《动画创现场》 (2009)一书中指出,中国动画制作起源1990年,先后发展日式及美式动画代工,奠定动画产业根基,被视为动画加工重镇。中国早期动画发展是由国外动画起步,进而培养技术进行动画加工,但是在动画观念尚未完整且不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若仔细了解动画制作本质,这样的大量加工作业历程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动画发展的重要基石(陈怡菁,2009)。

二 方法分析

1 经常比较法:高淑清《质性资料分析方法》(2009)指出,经常比较法(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的分析和数据搜集,是以脉动的方式同时交错进行着的。本研究中,将五部动画片进行元素比较分析,先由《红色月亮》、《欧椰》两部动画着手进行动画元素之初步描述、比较,如色系深浅描述、造型简化精细等。而后另三部动画则参照初步结果进行相等比较,若有差异发现,则修正初步结果,并且再次进行比较,由多次比较修正中,定义出符合动画元素之完整描述。使动画元素能以统整划分方式呈现,并于分析归纳时对各元素有初步理解。

2 分析归纳法:高淑清《质性资料分析方法》 (2009) -书中指出,当特定疑问或议题成为焦点时,便是采用分析归纳法(Analytic Induction)程序的适切时机。而分析归纳法能分析文件资料或以参与观察所搜集的实地札记记录。本研究以动画作品为分析目标,进行动画中的感官设计元素抽离,举如:角色、色彩、场景等构成元素。分析统整基本数据后试图发掘与比较其中同异处。将归纳出的数据,与文献进行统整,及初步理论的推论。将《欧椰>、《红色月亮》、《幸运儿》、《彩虹的缺口》、《根》进行动画元素抽离分析,以技术、文本、感官三项层面归纳,使动画元素清晰所属结构,尔后在感官层面以动画角色、场景构造、声音架构,将分析内容区隔。

三 感官设计

感官层面划分动画角色、场景构造、声音结构三部分。角色的造型透过视觉呈现,使视觉感官集中注视,并且形成视觉的直接印象。场景构造相当于动画中的背景,也就是整体画面呈现,指的是人物位置与场景蓝图(黄玉珊、余为政,1997)。动画场景中的造物与动画角色形成每一幕画面,由角色与场景构成的适切性,使视听者经由视觉感官,观赏画面的呈现。声音传递的讯息,如对白、旁白、背景音乐、物理音效等,辅以视觉加强动画所呈现之意涵。以下将细分五部动画感官层面比较。

1 动画角色:动画角色构成元素将之归纳为角色造型、五官色彩、整体色彩、表情呈现四元素。

造型分析,《欧椰》不同于其他四部动画,角色造型以简化方式进行视觉表达,而《红色月亮》、《根》、《幸运儿》、《彩虹的缺口》则在角色造型上添加衣饰穿着。除肢体造型外,若将角色整体造型添加服饰配件等则较为拟真,但造形构成复杂,角色动作设定时也较繁琐,若以简化方式造形,则拟真程度低,但造型构造上较为简洁,动作设定也较简单,因此角色造型构成,以及角色动作的呈现,皆是造型设定所需考虑要点之一。五官元素,《红色月亮》、《幸运儿》、《根》、《彩虹的缺口》以单色系作为五官色彩,而《欧椰》则以多色系。五官色彩因不同角色设定而会有多寡差异,使用单色系的五官色彩,是以真人脸部色彩以及增加拟真效果作为设定,而多色系脸部色彩,则可能传递隐含的特殊符码,如《欧椰》角色五官的图纹,与部落文化图纹相似,其表达含意推测是将角色定位于部落居民。多色系脸部在五官凸显上较为混淆,而单色系五官则较清晰,因此在角色五官的设定中,单色系色彩较常使用。

色彩分析,《红色月亮》、《幸运儿》、《根》角色整体使用多色系色彩,《欧椰》、《彩虹的缺口》使用单色系色彩,在色系使用上有多寡的差异。角色整体色彩与空间架构无关系,五官色系的多寡亦不影响整体色彩。从《欧椰》中发现,造型与整体色彩的使用有所影响,使用简化的造型,则整体色彩使用上有所局限,而精细的造型,整体色彩上则可使用多色以及单色,且造型与色彩产生相互凸显的作用。表情分析,《红色月亮》、《欧椰》、《根》在角色表情较为生动,《幸运儿》、《彩虹的缺口》较为僵硬。表情的呈现与空间架构有所影响,在立体空间中,脸部阴影明显、富有立体感;在平面空间中,表情平面化且无脸部阴影,因此呈现效果僵硬。而《红色月亮》、《根》、《欧椰》在表情呈现出生动效果,但在五官色彩有多寡的差别,因此推论表情的呈现与脸部色彩无直接关系,但对于五官造型有辅助诠释功用。

2 场景构造:场景构造构成元素将之归纳为整体构造、场景色系、贴图方式三点。

构造元素,《欧椰》使用简化的场景构造,《红色月亮》、《幸运儿》、《根》、《彩虹的缺口》使用精细的场景构造,在整体场景构造上有明显差异(如图1),由此推论,若使用简化的角色造型,则在场景构造上可能会使用简化的场景,使视觉感官能呈现一致性,因此角色造型的设定与场景构造的设定是相互关联,并相互凸显。

色系分析,《红色月亮》、《根》场景使用深色系,而《欧椰》、《幸运儿》、《彩虹的缺口》则使用浅色,场景色系的使用与场景构造、动画的空间架构无直接关系,浅色系场景在视觉上较为明亮,深色系场景在视觉上则较昏暗,因此场景色彩的搭配,会影响动画整体明暗的呈现。贴图分析,《红色月亮》、《欧椰》、《根》整体场景使用贴图上色,《幸运儿》、《彩虹的缺口》使用拼贴方式,推论分析,场景的上色因动画空间架构而有所差异,立体空间的动画,多以贴图方式上色,使场景在各视角都有色彩呈现;平面空间由于是单面呈现,因此使用拼贴及其他形式作为上色方式。立体空间的动画,能使用较多深浅色系进行视觉传达,平面动画则因空间架构,色彩变化性较少,并且须考虑色彩的亮度、调和等因素。(图1)

3 声音结构:声音结构构成元素将之归纳为角色对白、动画旁白、整体音效、动画配乐四点。

对白元素分析,初步分析,动画的声音结构中角色对白并非是一定所需,经由省略对白而加强角色动作、场景空间,及脸部表情等视觉效果,可达到替代角色对白作用,但角色对白和动画音效、配乐会有所影响,当对白进行时,则配乐与音效会减弱,使对白能够清晰传达。旁白元素分析,《红色月亮》、《欧椰》、《根》、《彩虹的缺口》皆未使用旁白,而《幸运儿》则有使用旁白,推论分析,旁白在声音结构上,会牵涉到描述者的立场,由动画角色发声,则有第―人称、第二人称等分别,《幸运儿》使用非动画角色发声,则为第三人称描述。旁白并非一定所需,但是能够增加动画内容的表达,为使旁白能明确表达,在旁白进行时配乐以及音效会减弱,依照整体音量,而有比例的差异,如《幸运儿》在旁白上比例占约70%至80%,而其余声音则约20%至30%。

音效元素分析,《幸运儿》、《欧椰》使用较少音效,《欧椰》则未使用旁白,因此音效的多寡与有无旁白并没直接关系。《红色月亮》、《根》、《彩虹的缺口》使用较多音效,分析推论,该三部动画在物体的碰触与变化上较多,为使视听者感官加强物体的真实感,在动画中物理接触与声效表达的次数,影响音效使用的多寡,若物理碰触次数较多,则音效使用上会相对增加。如《红色月亮》中车子的刹车音效,表达轮胎的摩擦。《根》火把燃烧声,加强火把被火燃烧的真实感。《彩虹的缺口》角色的热水的沸腾声,增加动画中锅炉煮沸的感觉。配乐元素分析,《幸运儿》与其他四部动画不同,使用较少配乐,而共同差异在于有旁白的使用,推论分析,使用旁白的动画,配乐会受到影响,音量比例上有所拿捏,为使旁白传达,因此降低配乐上的使用,将旁白作为配乐的一种,若无使用旁白,则会增加配乐的使用。如《幸运儿》旁白约70%音量,配乐约l0%,音效约20%,以旁白补强配乐的使用,使配乐音量大为降低。

四 结论

篇4

关键词:院线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对女性形象的研究是对大众媒体性别规范作用的监督

从以往对传媒的女性形象构建的研究中发现,传媒存在着对女性形象构建失衡的问题。在当今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和社会性别观念发展得到长足进步的情况下,传媒产业是否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大众传媒是否仍然存在着女性形象构建的失衡和性别歧视,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性别形象的构建和认知有赖于大众传播。大众传媒往往会通过选择性报道和对某些议题的反复强调来构建一种文化规范,而这种文化规范的传播对受众的个人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媒介中女性形象构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媒介内容中女性形象构建存在的女性主义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造成女性自我认识的困境和女性地位的相对低下。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本课题主要采取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院线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样本进行分析,分析其女性形象构建和性别描述。

媒体选择:2009年度上海地区放映的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在内的院线电影。

时段界定:从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样本筛选标准:电影中的一号、二号女主人公,且累计出镜时间不少于10分钟,若累计出镜时间少于10分钟则视为无效样本。

分析单位界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影片为单位的研究,一是以电影中出现的女性角色为单位的研究。

影片筛选标准是包括除了动画电影之外的全部电影,影片共计90部,其中中国内地 45部、美国 20部、香港 22部、台湾3部,在影片女性角色的筛选中,根据按重要程度排序的影片的演员表顺序选取。

院线电影中折射出的女性主义问题透析

男权视角下的美女经济批判与审美偏颇。在抽样的90部院线电影中,仅有2部为女性导演执导,而其中的88部皆为男性导演执导,男性导演比例高达97.78%,可以说院线电影是男性叙事和符号构建的天下。

从对女性角色塑造的4个维度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院线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整体描述可以定义为近现代的城市职业的美貌年轻女性。可以看出院线电影中男性的审美标准是美貌的、年轻的、城市的,这种暗含着的价值评判和宣扬,一方面造成了女性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其角色塑造的偏颇造成了审美价值的扭曲,因为这种有意选择的叙事的同时就意味着容貌不好的、年老的或未成年的、非城市的就是不值得受到重视的。

院线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美貌程度比例中,塑造的女性美貌的角色比例高达73%,而这点在中国大陆和中国港台、美国的电影角色的塑造中无显著差异,即无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均首选美女角色作为院线电影中的票房保障,其次的比例为普通24.6%、丑陋2.5%。院线电影在对女性美貌程度的苛刻要求的同时还存在着对女性内涵赋予的不足,这将导致女性对自我价值判断的迷失和扭曲。

院线电影中女性角色归属与性别气质刻板印象的延续。中国学者卜卫认为:“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分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媒介从业人员既是刻板印象的持有者,同时又是刻板印象的制造者。在以往的媒介性别研究中发现,与男性角色比起来,大多数的女性形象在媒介中的角色构建和选择十分有限,女性常常被塑造和表现为母亲、家庭妇女等形象。媒介所表现的女性形象未能反映出多样化的社会现实,而是夸大了社会中的某一种生存状态,表明了媒体仍存在着忽视女性对社会贡献的倾向。院线电影媒介中,男性导演占据了相当的数量,而男性大多本身就是自身男权的维护者和刻板印象的持有者,这种主导的男权文化将使得电影媒介女性话语权缺乏甚至丧失。在角色归属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大陆、中国港台、美国院线电影塑造的女性角色倾向家庭的角色比例分别为52.8%、52.6%、29.0%,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女性的家庭属性是非常强调和重视的,而美国在角色归属上则比较突出女性的社会功能,是民族意识和文化相对先进和开放的体现。

角色理论与地位期望理论在角色塑造上的验证。角色理论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传媒的传统教条认为当这两种角色发生冲突的时候,女性需要舍弃工作角色而服从于家庭角色。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院线电影中塑造的倾向家庭的女性角色总体比例高达46.7%,她们以追求家庭的美满和谐为人生的唯一诉求,在角色的表现上缺乏对女性职业的体现,在电影故事的脚本中不乏在家庭和社会角色面临冲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社会角色来满足家庭需要的女性角色。院线电影在女性角色塑造的信息上传达了这样的观点,即女性的角色扮演是囿于家庭领域的角色扮演,而社会和工作这一领域是属于男性的,这种观念的传达直接削弱了女性的自我社会意识。

地位期望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进入性别混合的目标动力群体时,由于群体对男性的期望值高于女性,就降低了女性在群体互动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权力。在本项目的研究中,对女性的功能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总体上看女性角色具有主动性的角色比例占56.2%、被动的比例占43.0%、功能性非常弱的比例占0.8%。可以看出院线电影中缺乏主动性的女性角色比例仍比较高,在电影故事的叙事中也可以看出男性角色一般都设定为英雄式的人物,他们往往带领女性脱离困境、解决问题,而女性在其中的角色往往被设定为需要保护、需要拯救的依赖者。在对2009年院线电影中女性被救助的影片数量的统计中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影片出现女性被救助的镜头的比例为37.78%,中国港台电影的比例为40%,美国电影的比例为60%,这样的影片叙事给了女性观影群体一种非常不利的文化暗示,说明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就是她们是被拯救和被保护的弱者,这种性别期望模式的固化是一个削弱女性在群体互动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权力的过程。在以往的研究中也证明在男孩女孩从小的教育中,女孩的地位期待相对弱于男孩,这是造就性别差异鸿沟的又一因素。

文化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在价值传达中的光芒。不是所有女性主义都是站在女权角度上的一味批判,如文化女性主义主张重估与女性有关的价值,弘扬女性的精神价值。文化女性主义者致力于认同、培育、复兴女性品质。代表人物吉利根认为要重估女性的关爱价值,认为男性看重公平和个人权利,而关爱并不比公平低下。在女性角色气质体现中总体比例超过50%的女性性别气质分别为“有感情的”81.3%、“对他人需要敏感的”56.9%、“善解人意的”54.5%,其次为温柔的47.2%,这些女性性别气质都是女性关爱价值的体现,都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和平稳定发展的女性性别特质,是值得媒体弘扬和体现的女性精神,这种关爱文化的女性特质的体现是有利于女性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的。媒体对性别气质模式的教育和构建并非要完全消除性别气质差异,而是要做到弘扬那些值得倡导的女性特质和女性性别气质,这才是真正有利于文明进步的正确性别文化导向。

在2009年院线电影上映的美国大片《阿凡达》中,我们看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光芒。“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自然不是与人对立的,而是与人是有机的整体,在这种关系中并不以人为中心,他们不声讨是由男性还是女性统治世界,而是主要声讨社会的非正义的统治秩序和支配结构、二元论的价值立场。”纵观《阿凡达》整部影片实际上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对抗,而是被压迫与压迫的对抗、被统治与统治的对抗。这里的女性尤指其社会性别,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具备“女性气质”。影片以人类的溃败为结局,宣告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纳美人”的胜利,瓦解和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影片处处闪烁着生态女性主义的光芒。

院线电影中女性形象构建评述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影片的性别统计来看,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港台地区表现女性的性别比例相对比较平衡,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男女均有体现的比例为中国大陆57.8%、中国港台36%,而美国只有15%,这是与美国的男性英雄主义情结分不开的。从影片的总体比例上来看表现女性的比例也达到了42.2%,这说明院线电影的角色塑造已经越来越重视女性的审美价值,开始在媒体的人物塑造中给予女性角色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从角色的塑造来看媒体仍然存在女性角色相对单一和刻板印象的因素,女性角色6个最突出的维度分别为:美貌比例73%、青年86.9%、近现代77.9%、城市职业女性86.3%、角色设定女友50.4%,在职业体现上排名前三的为白领、家庭妇女、特工。由此看出院线电影媒体的角色塑造有着明显的偏向性和片面性,造成了传媒价值传递上的误导和偏颇,向社会传达的是不真实的女性群体印象。

从角色的功能倾向来看,媒体塑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女性角色的比例比较相近,为56.2%和43%;在角色归属倾向上,偏向家庭的女性角色比例为46.7%,偏向社会的女性角色比例为41.8%,均有体现的女性角色比例为11.5%,虽然还是偏重女性的家庭属性,但是女性的社会属性也有相对的体现,是传媒尊重女性和培养女性自我意识的良好开端。

在女性角色气质的体现上可以看出,由于文化的开放和融合,院线电影中女性角色对爱情表现得更加主动,比例为55.8%,相对保守的比例为12.5%,塑造的女性角色对性的态度也都相对开放,比例为39.2%。另外,媒体评论者常常归纳的女性三种偏离行为也很少表现,影片中未表现出以上3种偏离行为的占76.4%。

总体看来,影片的女性形象构建上遗留的女性主义问题仍然存在,但是影片的角色的性别也表现得相对多元化和平衡。媒体工作者有意识地平衡性别差距,在褒扬传统女性特质的基础上也凸显了一些值得表现的男性性别气质,给予了女性群体一定程度上的正确的文化引导,但传统的性别规范仍然存在,这种性别规范的存在对社会的功用性仍是需要探讨的。对优良的女性气质的宣传确实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好更和谐的文化氛围,但对这种女性气质错误的规范和运用往往又是造成女性囿于家庭范围的原因。女性的解放是一条曲折和漫长的道路,媒体在其中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和怎样正确地传递性别规范的信息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刘利群:《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报告(2005-2006)》,金循出版社,2007年版。

3.赵慧娟、郭永玉:《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

4.李静、赵伟:《社会性别角色获得与民族文化系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5.西蒙娜・德・波伏娃[法]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

6.鲍晓兰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7.凌青、黎小燕:《论我国电影中女性话语的变迁――以获华表奖的影片为研究样本》,《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8.程晓萱:《女性形象自我呈现与媒介呈现――关于整容真人秀节目〈花落谁家〉个案的定量分析及思考》,《新闻知识》,2009(2)。

9.卢勤、苏彦捷:《对Bem 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8)。

10.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