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文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文学知识点

篇1

关键词: 英文电影 高职英语 视听说教学 《音乐之声》 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等特点,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根据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设计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推行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英语教学模式。这样影视欣赏课也就随之出现了。这种教学手段有效地运用英文原声电影进行英语听说教学。不仅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电影中真实的语方环境,也为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条件。

本文以经典英文影片音乐之声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探讨关于高校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英文电影与视听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英文电影应用于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特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现在学生们最外在的表现则是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强烈愿望。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可以利用英文电影来实施教学。英文电影有丰富的画面、精彩的情节、真实的情景和鲜活的语言,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把学生拉进电影所呈现的语言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使学生置身于真实语境,提高听说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英文电影的语言接近现实生活,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电影对白涵盖连读、爆破、弱化、浊化、重音等音变形式,掌握这些音变,对学生掌握发音、提高听力水平都有很大好处。如电影对白中gonna=going to,wanna=wantto。置身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耳濡目染地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提高听说能力。

二、英文原声电影《音乐之声》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在观看影片前一次课,老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音乐之声》的内容,并将全班学生分为五组,让每个小组围绕此影片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这一阶段,学生被赋予一定权利决定自己的搜索方向,由此他们渐渐意识到自身是作为学习的主动者参与活动,而非传统课堂中被动接受的角色,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事实证明,他们大大扩展了阅读范围,为后期的活动做好了准备。

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有关《音乐之声》的简介、主题、角色等。

任务二:利用多媒体教室,自主观看影片一至两遍,最好确定某个晚上为观看影片的时间,本阶段为信息获取阶段,采用任务教学法。课前活动环节可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方式来完成。

(二)讲授新课。

1.问题设计

在影片放映之前,老师要精心选择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不宜过难,比如在这部影片中我就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What is your favorite role in the movie?Why?

What’s your favorite song in the movie?

What is your feeling when you watching the movie?

Please write down several sentences you like best in the movie.

2.放映阶段

通常为了欣赏这部特定影片至少应该放映两至三遍,第一遍是全片通看,即让学生初步了解英文影片的内容;第二遍分阶段看,每一阶段老师可以重点指出几处需认真看,深刻了解影片的主题及背景,并思考老师在影片播放前给学生提出的问题。第三遍再通看电影,即再次让学生完整地欣赏影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第一遍和第三遍安排在课外进行,可以统一安排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室在晚自习或是空余时间观赏影片。

3.操练阶段

老师在影片播放完毕后,针对刚看过的电影内容对学生提问、讲解,并要求学生对影片进行讨论。在整个操练阶段,老师要注意,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的学生的面要广,尽量让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任务一:学生课堂陈述

根据课前准备,给学生们布置的任务一,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就本组准备的话题在班上作口头陈述,鼓励学生利用PPT来完成课堂陈述,老师要对学生陈述做简短记录,并给予评价。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技巧,多鼓励、少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二:复述电影中的经典对白

电影里的一些句子和对白是浓缩的语言精华。老师要对经典对白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背诵。在这部电影中,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复述并背诵以下经典对白:

1)When the Lord closes a door,somewhere he opens a window.

当主关上一扇门,他会在某处打开一扇窗。

2)Maria,these walls are not built to shut out problems.You have to face them.You have to live the life you were born to live.

玛利亚,修道院的墙不是用来把问题隔离开来的,你必须去面对它们。你需要过你命中注定要过的生活。

3)Captain von Trapp:The dress...You have to put on another one before you meet the children.

上校Trapp:这裙子……你和孩子们见面之前得换上另外一件。

Maria:But I don’t have another one!When we enter the abbey,our worldly clothes are given to the poor.

玛利亚:但是我没有另外一件了!我们进入修道院的时候,世俗的衣服都要捐献给穷人。

Captain von Trapp:What about this one?

上校Trapp:那么这件是怎么回事儿?

Maria:The poor didn’t want this one.

玛利亚:穷人不想要这一件。

任务三:学生观看完影片后,让学生判断以面句子的正确与否,通过这种判断正误的方法可让学生对影片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1)Maria gives all her clothes to the poor.

【】2)The Reverend Mother doesn’t tell Maria much about the Von Trapp Family.

【】3)Maria is the thirteenth governess of the Von Trapp Children.

【】4)Maria goes back to the Convent because she doesn’t want to face the Captain.

三、强化训练

按照功能教学法的观点,语言是表达意念和思维的工具。因此,教学过程,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让学生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训练,在用中学。在强化阶段,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配音,在角色扮演部分,老师可选择一段长度3―5分钟的经典的电影片段。

任务一:角色扮演

剧情:玛丽亚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哆,,咪”学起,直到排练歌曲。

四、拓展训练

英文歌曲对于英语学习起着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它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恰当应用英语歌曲,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英语。而剧中的歌曲,如热情真挚的《音乐之声》、轻松诙谐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曾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并被广为传唱。

任务一:学生学唱电影中的经典歌曲《雪绒花》

Edelweiss,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摇?摇

Small and white,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英文原声电影进行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突出了最新的交际方法,与传统的情景教学法比较起来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构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等综合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的能力。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花很大的精力来进行课前准备,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同时还要搞好课后分析,通过不断地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真正做到把英语学活。

参考文献:

[1]陈菲娜.浅谈原声电影与英语课堂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

[2]刘娟.浅析英文原声电影与英语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09.

篇2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首先需要掌握好基础知识。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学期英语课文知识点所谓垂悬结构(The DanglingConstruction)就是一个句子成分,如分词短语,不定式动词短语等,找不到被修饰的主语或被修饰的对象不合逻辑。垂悬结构是种错误的句法,应该避免。

下面是三种常见的垂悬结构及其改正方法:

⒈垂悬分词或分词短语,如:

①Climbing up the hill, several boars were seen.

这句子里的现在分词短语(present participial phrase)修饰主语“several boars”是错的;改正方法有二:

(a)确定是逻辑主语,使句子变成“Climbing up the hill, the explorers saw severalboars.”

(b)把现在分词短语扩大为副词分句(也称状语从句):“When the explorers climbed up the hill, they sawseveral boars/ several boars were seen.”

⒉垂悬副词短语,如:

After putting a shrimp on the hook, the fish began to bite.

这句的副词短语(adverb phrase)和主语“the fish”有什么逻辑关系呢?真正的逻辑主语应该是“the fisherman”或“theangler”才对。改正方法:

(a) After putting a shrimp on the hook, the fisherman found that the fishbegan to bite.

(b) After the fisherman had put a shrimp on the hook, the fish began tobite.

⒊垂悬不定式动词短语,如:

To write well, a lot of practice is needed.

To be a loyal employee, a sense of belonging is a must.

这两个句子的不定式动词短语(infinitive phrases)并不能修饰“practice”和“a sense ofbelonging”,真正的主语必须是“ 人”,如:

(a) To write well, one needs a lot of practice/a person has to practise alot.

(b) To be a loyal employee, he or she must have a sense of belonging.

上述三类垂悬结构中,第一类发生的频率,必须注意。但是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词短语是对的,它们并非垂悬结构:

第一,独立结构(The Absolute Construction,见3月7日《中英合谈》)中的分词短语有自己的主语,所以不是垂悬结构。例如:

Such being the case, we can go home now./……it is not wrong to call it aday.

第二,当分词含有介词或连词性质时,它不需要逻辑主语,所以没有垂悬问题存在。例如:

Owing to a lack of funds, the project has to be discontinued.

Provided that there is sufficient time, everyone can do the job better.

第三,当分词短语是用来表示说话者的态度或意见时,也不需要逻辑主语,因此也不存在着垂悬问题。例如:

Judging from his facial look, the news must have been terrible.

Taken as a whol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e logic behind thatidea.

九年级上学期英语课文关键知识点连词及其用法

1.连词是一种虚词,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作用。

2.常见的连词

and(和,与;而且;于是,然后;因此)

but(但是;通常用not...but...不是...而是...;可是,然而;表示惊讶,不同意等--喔,哇;用来加强语句重复部分的语气--一定;用来引入新话题--那就;常用于否定句--而不,若不;用于含doubt,question等字的否定句中相当于that--对于)

or(或者,还是;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也不;否则,要不然;也就是说,换言之)

nor(用在neither之后--也不;用在no,not,never之后--也不;用在句首,句子需倒装--也不)

so(因此,所以;因而,从而)

yet(可是,却,然而)

for(因为,由于)

both…and(既...又...;不但...而且)

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

either…or(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neither…nor(既不...也不...)

3.并列连词:

①and 与or;②both …and两者都;③not only…but ...as well as=not only...butalso不但…而且;④neither…nor意思为"既不……也不……"谓语动词采用就近原则,与nor后的词保持一致。

4.转折或对比连词

①but表示转折,while表示对比。②not…but…意思为"不是……而是……"。

宾语从句

1.宾语从句,是名词性从句的一种。

在主从复合句中充当宾语,位于及物动词、介词或复合谓语之后的从句称为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分为三类:动词的宾语从句,介词的宾语从句和形容词的宾语从句。

2.宾语从句的引导词有三种:

(1)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一般都是由陈述句充当,引导词that没有实际意义,不在从句中作任何成分,that可以省略,而且从句成分齐全,句意完整。

Do you think (that) it will rain? 你认为天会下雨吗?

He said (that) he could come on time.他说他会准时来的。

(2)以whether或if引导的宾语从句:

从属连词if,whether引导的名词从句是由一般疑问句或选择疑问句转化而来的,变成从句后,语序由原来的倒装语序变成陈述语序。whether和if意为“是否”。

Let us know whether / if you can finish the work before Friday.

请让我们知道你是否能在星期五以前把工作做完。

I don’t care whether you like the story or not.

我不在乎你是否喜欢这个故事。

(3)特殊疑问词what/ when/ where/ who等引导的宾语从句:

此类宾语从句原来是特殊疑问句,变成宾语从句后要用陈述语序,由wh-开头的疑问词引导。包括who, whom, whose, what,which等连接代词和where, when, how, why等连接副词,这些引导词有各自的意思,在从句中要作相应的成分,不能省略。例如:

Could you tell me which gate we have to go to?

请问我们得走哪个门?

He didn’t tell me how long he would stay here.

他没有告诉我他要在这里呆多长时间。

九年级上学期英语课文知识点归纳疑问词是疑问代词“who, whom, what, which, whose”和疑问副词“when, where, how, why”。此外,连接词“whether”也适用。

“疑问词+不定式动词”结构有何功用呢?其主要功用有下列五种:

⑴当主语,如:

When to hold the meeting has not yet been decided.

Where to live is a problem.

How to cope with the rising cost of living becomes a daily discussiontopic.

⑵当宾语,如:

We must know what to say at a meeting.

He could not tell whom to trust.

Do you know how to play bridge?

⑶当补足语,如:

The problem is where to find the financial aid.

The question is who to elect.

⑷当名词同位语,如:

Tom had no idea which book to read first.

Do you have a rough impression how to do it?

⑸当宾语补足语,如:

Jim is not sure whose to choose.

Mary and John are not certain whether to get married or not.

适用于“疑问词+不定式动词”的动词包括:“know, see, decide, tell, ask, consider, discover,explain, forget, guess, hear, imagine, inquire, learn, remember, think, wonder,understand”等。

有点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当这结构当宾语时,它的作用等于名词分句,例如:

I could not decide which dictonary to buy./ I could not decide whichdictionary I should buy.

Jack did not know where to find such a good teacher./ Jack did not knowwhere he could find such a good teacher.

有些动词,如“ask, show, tell, advise, inform,teach”等,可以先有个宾语,然后才接着加上适当的“疑问词+不定式动词” 结构。例如:

The chief technician showed the apprentice how to repair the machine.

篇3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高职生大多是高考中本科院校的落榜生,迫于压力或无奈升入高职院校后,由于心理上的落差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不能适应高职学校学习生活的问题。不能从失落、无助的状态中走出,导致问题重重,出现迷茫、堕落、厌学、无助、失落、焦虑等症状。继而引发了一系列学生管理的难题。

我们这些问题描述为“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对于刚入学的高职大学生,发现他们身上凸显出的一些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对于帮助高职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解决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全面进行心理问题排查,重视心理教育

高职院校新生出现的大部分心理适应问题,必须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教育来解决。由于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高职学生在刚入学后,很容易产生对新学校新环境的抵触和极度的不适应。心理问题是学生管理者需重点要关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心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利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有利于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意识,进而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完整的人格。

2.正面引导学生接受正在面临的现实

高职新生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心理落差和心理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于考上高职院校耿耿于怀,不能坦然接受考入高职院校就读的现实。因此,高职新生入学后,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前途观,教育新生既然不能改变现状,就应该坦然接受事实。好好规划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个有计划的人。这样,使新生尽快地调整内心的落差,接受存在的事实,这对于解决高职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3.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讲座和心理拓展活动

对于刚刚入学的高职新生,我们必须要向他们传授健康的、科学的心理常识和知识。教会他们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入学的新生,举办有趣的心理知识教育讲座,同时可以举办一些简单有趣的心理拓展游戏等活动,是新生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之中。

二、充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入学引导

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是针对新生的特殊教育。对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入学适应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必须首先做好入学教育和入学引导工作。新生入学应包括多个方面,如专业教育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心理问题排查、卫生知识教育、人际关系引导等。尤其要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清楚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情况。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专业认识,避免日后出现的不能适应学习的问题。在入学教育时应创新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宽松有趣的环境下接受新专业、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

三、深刻把握高职教学特点,教会学生学习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以学习为基础的。一些高职学生入校以后有的认为学习时次要的,有的不能适应高职的学习模式。教师应及时向新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还要教给新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1.帮助新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

许多新生,出现入学适应问题,学习目标丧失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帮助新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才能使新生真正地适应大学的学生生活,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入学后不适应学习问题的发生。

2.重视实践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目标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接受动手操作的磨炼。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适应实践教学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逐步让高职学生适应这种较多的实验实训课程,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3.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高职新生,在高中时代,一般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算不上尖子生。学生一般没有科学的、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应教育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将自习时间列成表格,强化时间观念,逐渐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习惯,懂得充分利用图书馆。在学习上尤其注意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把自己的长远目标过早地放在大学一年级里完成。

四、努力帮助新生全面发展,注重延展教育

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对高职生的培养不能仅局限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要想培养学生较高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调节和管理能力,系统地、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更加全面的延展教育必不可少,这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职学习和生活,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

1.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即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当代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许多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高职学生应有的水平,而是单纯追求能力的提高。教育者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引导新生理解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让高职新生认识到,不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学习,不论学习什么样的专业,不论由什么样的老师教育,都要学会更好的做人。使新生踏踏实实地学习,在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不是纠结于眼前学校或专业的不理想。

篇4

关键词:酒店实习;心理变化;处理关系

酒店实习作为旅游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敬业精神,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有效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做好中职酒店实习带队工作,带队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学生在实习中的心理变化

根据中职学生在酒店实习的心理变化,可把实习过程分为三个时期:适应期、波动期和平稳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而这些心理变化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外在行为。

1.适应期。在实习初的一段时间里,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促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必须尽快了解熟悉环境。这一时期,是学生对实习环境由不熟悉到熟悉、对实习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入、由起初的学习观察开始进入学习与评价的阶段。此时,带队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实习时期的良好心理特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建立共同的实习目标――树起学校品牌,争当优秀员工。同时,带队教师应做好学生坚强的后盾,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克服因新环境带来的恐慌心理,努力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挖掘个人潜力。

2.波动期。通过适应期后,学生已基本熟悉实习环境和岗位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心理处于波动期。(1)实习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实习之初,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进入酒店实习,可现在比较发现,自己所分的部门却要比同学差,产生抱怨情绪。(2)实习岗位工作的简单重复,加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生易产生枯燥、乏味、疲惫不堪的心理。(3)学生对酒店的不断了解及专业技能的提高,易让学生产生自我膨胀感,出现工作不仔细、不踏实等现象,从而受到领导严厉批评,由于不能接受,产生受挫心理。(4)由于对实习环境逐渐熟悉,学生对酒店老员工毕恭毕敬的心态发生变化,甚至产生矛盾或摩擦;或者与部分员工走得较近,甚至产生恋爱关系。(5)学生认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未得到合理的报酬,因而出现对实习单位不满的心理。

3.平稳期。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度过了实习中最困难的时期而进入了心理相对平稳期。从一定意义上讲,此时学生才真正开始把自己融入到实习的酒店,才真正把实习与学习、实习与将来就业联系起来,并把实习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一时期,虽然学生对实习环境已相当熟悉,处理各种关系也比较从容,心理波动较小,但这时,学生一是容易麻痹大意,二是容易忽视纪律。此时,带队教师应重新唤起学生实习工作的热情,鼓励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而应多思考,多发现,多讨论,多总结,多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使工作更加完美。

二、处理好各种关系

1.带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酒店实习中的“师生关系”远非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那么简单。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带队教师需扮演好三个角色,即严师、益友、慈母。(1)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方面要充当严师,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培养学生在专业上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2)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应充当学生的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及生活、工作上遇到的问题。(3)中职实习生大多都是第一次远离家庭和学校走入社会,社会的复杂及人性的多样性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因此,带队教师还需以慈母的角色在学生受委屈时给予安慰,在学生生病时给予关心照顾,在学生受挫时给予鼓励。

2.带队教师与酒店一般员工的关系。酒店的一般员工将与学生直接接触,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素质高低都对学习产生着影响,所以教师应重视与实习单位一般员工的关系,做好了解沟通和协调工作。教师要尊重实习单位的员工,经常听取员工对学生工作情况的反映及对学生的评价,同时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学生,促使学生和员工更好地合作。教师应成为学生与实习单位一般员工之间的桥梁,做好双向沟通工作,争取为学生实习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以利于学生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

3.带队教师与酒店领导的关系。带队教师是学校在实习单位的派出代表,因此,带队教师应站在平等互利的角度来看问题,定期与实习单位领导层交换意见,反馈学生在实习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适时地向酒店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交往中要有意识地宣传自己的学校和学生,让实习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留下深刻印象,为今后双方的愉快合作及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小结

总之,要做好带队教师工作,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在充分认识酒店实习重要性的基础上,把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同时要处理好与学生、酒店一般员工及酒店领导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与讨论;光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11 文献标识码:A

光电技术是以激光、红外和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由光学、电子、精密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高新技术领域。光电经纬仪或其它地基光电跟踪设备,在结构系统、伺服控制系统和光学系统设计等方面,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而机载光电系统不仅包括精密仪器的设计,还要考虑精密仪器的载机环境,尤其是高低温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光机系统中的光学基座设计,作为光电元器件的承载平台,不仅要考虑安装在其上的光电元器件的安全性,保证光机系统的高精度与可靠性,还要考虑自身在机载环境下的热变形和温度场分布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实现系统在机载高低温环境中,清晰稳定成像跟踪需求。

目前,机载设备的高低温环境适应性问题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解决,一种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通过添加辅助设备,如环控系统来改善光机所处的机载环境;另一种是选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元器件或工艺等,即通过改善系统的结构设计,提高光机系统的耐环境能力。本文主要通过第二种途径的研究,来提升光机系统高低温环境适应性。计算机数值仿真,可在设计初期就获取丰富的分析数据,对设计进行优化,且周期短、成本低,便于实现。

为此,基于ABAQUS结构分析模块对某机载光电系统光学基座高低温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光学基座的数值仿真分析,在综合考虑结构热形变、强度、重量、及加工工艺等因素下,经过设计改进,获取一个满足系统要求的光学基座设计方案。

1 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三维结构模型的简化、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设置。之后依据具体分析类型,进行约束与载荷施加,选择计算类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1.1 模型简化

根据结构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等方面的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简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被分析部件的简化方式与程度。本文研究光学基座的高低温环境适应性,所以文中光学基座为详细模型,其上光电元件均简化为等效质量块,系统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1.2 网格划分

该系统三维模型简化后,以iges格式导入ABAQUS中,采用四面体网格和六面体网格进行划分。三个光学基座方案的网格划分结果如图2(a)~(c)所示。

1.3 材料属性

本文中设计方案的材料主要有铟36,硬铝合金7075,以及各简化部件的等效材料,见表1。由于各光学支路的镜座和光电器件的安装支架均采用硬铝合金材质,所以等效材料时,使用重量等效原理,与铝合金的材料性能相近。

1.4 边界与载荷施加

机载高低温环境有限元仿真的工况边界与载荷见表2。系统通过6个安装点处的不锈钢螺栓与机体固定约束,所以在结构热分析中,将根据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将该约束处理为螺纹孔内壁的平面内约束。光学基座的下表面安装光电元器件,上表面有载机提供的5℃气源吹过进行强迫对流,所以光学基座上表面的结构设计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散热效率。

2 仿真结果与讨论

该光电系统正常工作时受载机高低温环境影响,可能会出现成像质量差,不能稳定跟踪与瞄准等,甚至结构的破坏。对于三种方案的结构热分析结果见表3。

该光电系统机载环境温度范围-55℃~ 70℃:系统设计之初光学系统对光机座热变形要求严苛,因此方案一选用了线膨胀系数较小的铟36钢材料。但该材料密度较大,经详细减重设计后,即使在结构局部加强筋仅2mm厚,且局部热应力已超过材料许用应力的情况下,其重量仍不满足要求,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方案一中的铟钢光机座虽热膨胀系数小,但其热传导性也差,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温度梯度大,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集中。且其重量超过了20kg的设计限制,固不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综合材料力学和热力学特性,选用硬铝7075。该种材料是一种高强度的铝合金,尤其在T6状态下,可加工性好,且性价比高。方案二着重减小温度梯度和重量,使温度场更为均匀,重量满足设计要求。但是由于铝合金热膨胀系数较大,导致其最大热形变值达到0.42mm,超过0.2mm的设计要求,固亦不满足设计要求。

在方案二的基础上,针对热形变较大的问题,对光学基座的上表面加强筋进行了散热优化设计。并进一步进行减重设计和提高加工工艺性,减轻加工应力对光机座精度的影响,最终完成了方案三的设计。有限元结构70℃环境下的热分析温度场和热形变结果如图3所示。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最终选择各方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方案三,开展该光电系统的光学基座设计。该基座在满足最大热形变小于0.2mm的情况下,比原设计指标减重2.3kg,说明有限元分析手段是结构在严酷环境下设计和优化的有效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光电系统中的光机座进行有限元高低温环境下的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在有强迫对流的条件下,热膨胀系数小不是降低热形变的唯一途径,根据流场情况,进行合理的导热部件结构设计是降低设备重量和热变形的良好选择。且确定最终方案进行指导设计,样机在高低温试验中,可靠稳定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海晏.光电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殷纯永,方仲彦.光电精密仪器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3]毛英泰.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M].北京: 国防出版社,1982.

[4]平.光电系统环境与可靠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李薇.某天线座砖台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1996(06):33~40.

篇6

(一)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不够当前的高职学生多为“90后”的孩子,他们学习依赖性较强,学习意识较淡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同时,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层次差距较大,部分学生的初中英语基础不够,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英语学习自信心不够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成为了英语教师的首要问题。“90后”的学生往往乐于从生活中找寻学习的目标、方向,从生活中、历史事件中找寻学习的轨迹。英美文学是学生能直接接触原版文学作品的途径之一,年轻学生兴趣广泛,可供选择的文学作品数量偏大、范围较广,在学习中教师应做好引领作用,找寻适宜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布置阅读作品时,既要让学生能接触各类文学作品,又要考虑涉及的深度和难度,保证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高职类英语专用教材,教材内容多以书面文字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常以跟读、听写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单一,偏离当前社会的生活现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学习和考核制度不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以笔记、练习等书面学习方法为主,这种学习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当前英语考试的模式仍旧主要以笔试为主,在学业成绩的评定中,仍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学习评价体系单一、不全面。

二、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从学情分析入手,选择与学生情况相符的书籍进行教学,使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并进一步开始与作品文字、作者进行“对话”、“交流”,尝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向、艺术语言、社会特点,领略作品的文字美、意境美、艺术美。教师在授课中,应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形式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继而能阅读、分析、理解原著和作者的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作品,开拓专业视野,拓展专业思维,完善学习理念。

(二)改变授课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仍旧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应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文学知识,尤其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论研究的要求相对较低,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可通过让学生观看文学名著原声影视碟片,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细节描写、语言风格等,以此来丰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读写能力。授课前,可以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源,预先熟悉即将讲到的作家及其主要作品,认真收集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传递信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习惯。

篇7

关键词:应用型;外国文学;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54-02

目前国内的许多地方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我们教师思考什么是应用性,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体现在哪里?学者王卫平曾说过:“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职业性的要求,与理工类课程相比,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是隐性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所以更应当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注重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情怀、意志品格、口头表达、文本分析能力。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外国文学同样承载着要为这一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训练思维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渗透人文情怀并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的重任。然而传统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不但内容陈旧,而且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用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介绍作家生平,再复述作品内容,最后分析艺术特色。“满堂灌”的模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听,于是,“老师讲笔记、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甩笔记”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詹姆斯·杜德斯达曾指出当下大学教育存在的明显问题:“教学的作用通过一名教授教授一班学生来发挥,反过来,学生们通过阅读指定的课文、撰写论文、解题或者做实验以及参加考试来对教学做出反应。”外国文学课程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原则指导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外国文学教学模式改革做了如下尝试。

一、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和实践的时间

外国文学的教学长期以来都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因此很多老师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往往更注重对文学史的讲解,而减轻对名家名典的解读。这样组织教学内容的结果是,学生可能在知识的传承上没有问题,但是在能力的培养上、实践应用上却有所缺失。但文学的根本毕竟是作品,文学的魅力、影响和意义也主要来自作品。离开了作品,就不存在什么文学史、文学思潮,文学环境也失去了依附的基础。对于文学研究来说,最根本的应该是对作品的研读,只有深入地阅读作品,认真分析挖掘作品的魅力和意义,才能真正体会文学之美,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各种文学思潮和文艺思潮。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应该采取作品阅读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外国文学教学的主旨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把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全面地学习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外国文化与历史常识;能够结合所学哲学、文学理论等知识描述与评析重大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和主要作家作品,客观公正地分析纷繁复杂的外国文学史上的现象,掌握其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审美特点,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整合教学资源,提供研究训练素材

目前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传统经典名著对于“90后”失去了吸引力,他们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新鲜事物上。因此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研究训练的素材,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外国文学属于“异质文化”,文化上的中西差异,导致了学生不能彻底地理解西方文明文化。同样的题材和主题在中西文学中却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课堂的讲解很难使学生全面掌握和了解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能够恰当地引入影像手段,教学效果则会好很多。这些影像手段包括能够代表某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地理的图片,还包括一些有关某一历史时期总体社会风貌的视频。这些图片和视频资料能够让学生对陌生的异域文化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只有有了这些直观、感性的了解,他们才会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兴趣和进一步理解的心理认知基础。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影像资料和自己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作品《简爱》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观看三个不同版本的影片,让他们思考哪个版本更贴近原著,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必须阅读熟悉原著,并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在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的条件下,既让学生阅读了作品,又提高了其阅读鉴赏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三、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践手段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要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观念,把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由教师在教授系统知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具体实践活动的安排应突出“读-说-赏-写-演”五个环节。读:教师制定阅读书目,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相关学术著作,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说:即通过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提高其说的能力。它既包括课堂问题的即兴回答,也包括文学专题问题的研讨,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赏:在学生掌握文学知识、阅读原著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观看相关的历史文化介绍的视频、美术作品、影视剧改编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写:让学生养成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撰写学业论文,写作讨论发言稿,改编剧本。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同时,锻炼写作的能力。演:中文系学生需要从写作、朗诵、表演等多方面素养。因此,在课堂中可以根据课时安排,布置相应的课堂剧表演任务。将学生分组,选派组长对组内人员分工:创作剧本、演员、旁白、音响、道具,要求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其动手能力,强化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上述五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安排,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保障基本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并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四、完善考核机制,检测教学和实践效果

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考核的方式不能是单一的闭卷考试,而应该落实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鉴于此,我们在考核成绩的评定上,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课堂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30%(包括作业、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课本剧演出),期末试卷成绩占60%,这样的安排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出公正的评定。

总之,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原则指导下,《外国文学》的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浅伸衣,译.北京:商务印书管,1939.

[2]张翠萍.《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3.

[3]方展画.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篇8

一、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以古代诗歌、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以及史实传记等进入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这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授课方式,以传统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而且要利用新媒体进行课文的延伸与积累,通过投影仪、电影片段等新技术手法介绍相关背景,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知识,还有利于课本知识的课外延伸。

因为毕竟历经了几千年的变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离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差久远,在外部环境和思想观念上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学习起来难免认为拗口难懂。所以教师必须通过现代技术的力量,用最熟悉的工具“还原历史”。比如电影,电影教学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课中,电影里生动的语言、完整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比如教师教授《论语》,可以给学生播放《孔子》这部电影,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孔子所处的社会背景、思想、习惯等。这比做多少套练习题都更让学生印象深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暂停的方式,解读电影片段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更加注重互动,能够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内涵

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其蕴含着的伦理道德,通过教材传递给学生,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从初一到初三的语文教材中,都是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着的。想让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永远的流传、鲜活于世,就必须在外在原有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将教材里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生活经验中去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解读。所以,古诗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包含了相关传统的历史文化内容,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历史背景的渗透教学,有利于宣传优秀历史文化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中国文字表达的魅力。,又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进而形成健康的现代文化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积累文化底蕴

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必然会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经典作品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我认为当前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模糊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古文的功底比较薄弱,即学生古典文献的阅读量少。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积累传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书,不是一味的强制规定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数量,而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推荐相关方面的书籍或者作家,让学生自主选择,并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精力选择读书的数量和深度进行阅读,走“自助”模式。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诗词歌赋进行背诵,加深记忆。不仅使学生对于古文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同时,语文教研室可以开展学校诵读活动。教师通过朗诵指导与学生一起准备优秀诗词、散文,利用广播、直播的形式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领读、示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认知度、重视度。

此外,教师可利用晨读、早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大声诵读唐诗、宋词、散文等,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

四、借助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开阔传统文化视野

民俗文化,是对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如传统服饰、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等。在我国,传统节日就像一幅珍藏的画卷,内容包罗万象: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节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但随着外来节日的逐渐兴起,大家开始过上了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等,相反对于我们传统节日的由来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有些学生的概念里,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没有深入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但是,民俗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我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支撑之一。所以,我们教师必须通过语文课堂进行相关传统文化的介绍。

篇9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日渐式微的大学语文课堂现状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位,仅凭学校自己的理解来规定课时的多少。由于有些高校学制普遍较短,且教学偏重于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在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安排之余,才会想到安排大学语文课程,即使安排课程一般一周也不会超过两节,有的高校甚至直接用讲座、选修课、大班授课等方式敷衍了事。在教育目标问题上,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也十分模糊,甚至任课教师自己都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学目标不清晰,又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因此,大学语文的教材体系十分混乱,部分高校是直接采用中文学生本科教材稍加删减直接变成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要求。对大多数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偏重经典的教材显得“繁、难、偏、旧”,其中的古典文学知识体系与他们所需要的语言沟通实践技能有不小出入。大学语文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家普遍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能跟着混两个学分就达到目的了。而大学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热情,通常一本教案用好几年,对任何专业的学生教法都一样。(二)当前大学语文课堂现状的原因分析一方面是教学方法落后,研究陷入困顿。目前的大学语文课堂依然是知识本位的,教学手段依旧是围绕课本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考虑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忽视学生的感受,缺失课堂互动。而且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文本知识的传授,不考虑深层次的文化与审美理解上的要求。此外,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落后还由于国内目前针对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够充分,关于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偏重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争论并没有解决。另一方面也有学生基础薄弱、考评机制单一的问题。目前,大学生语文素养与文学功底普遍不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教育资源逐渐走向公平。但伴随扩招也带来了另一些问题,就是生源质量的下滑,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也出现滑坡。在考评机制方面,按要求本应在教学过程和结果方面进行多项考核,但许多高校与教师都依然延续用一张试卷进行测试,以分数定成绩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模式的教学价值

首先,内容明确、针对性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安排微课视频教学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每段视频或者说每段微课只针对一个重点、难点或疑点进行讲解,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结构完整的微课程。这既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又具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寻找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反复观看,在短时间内强化记忆、方便理解,这比起传统课堂教学更容易凝聚学生注意力,节约时间成本,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表达生动、吸引力强。一方面从教师的层面来说,由于授课与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结合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的传媒手段,通过视频、图片、动画效果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的视听语言更清晰深刻地将一个知识点抽丝剥茧,解释清楚。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拉近学生与大学语文之间距离的桥梁。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层面来说,合作探究之后需要展示探究成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除课堂发言之外,学生还可以采用报告、演讲、表演等多种多样的汇报形式,这种生动的表达同样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次,灵活多样,自主性强。当前大学生受到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或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已经很难让他们产生兴趣了,然而“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灵活多样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一是学习时间上的灵活多样,教师课前将微课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灵活掌握学习时间。二是学习内容上的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学习内容,把精力集中在自己不懂、不会的内容上,可以反复看、慢慢看,实在不能理解的留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这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学习方式上的灵活多样,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学生就可以互动交流,教师同样也可以在线上对这种交流进行指导。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先做一个独立的思考与探索,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课中再对不懂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最后,资源整合、普适性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和互联网联系紧密,具有流通性强、普适性强的特点。这一模式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微课质量。微课如果设计得不好,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对学生产生误导,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为了做好微课,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对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整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自己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搜集整合所有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小视频等,以丰富自己的微课内容。二是整合其他高校教师的微信视频,进行对比分析,优化自己的微课内容,在优化整合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与业务水平,达到教师与学生双赢的效果。这一教学模式一旦确立下来,推广起来也比之前学界广泛讨论的翻转课堂更加适应中国大学语文的教育,翻转课堂毕竟是西方的理论传入中国,而“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大学语文课程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符合中国学生和学校特点的教学模式,它对学校软硬件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只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在国内大范围地推广。

三、“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模型构建

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语文课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课堂内安排各种活动实现学生知识建构和内化;课堂内有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具挑战性的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向前发展,科技进步为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更新提供了更多可能,特别是基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理念相结合打造全新的“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必将成为今后教学方式中的主流。(一)课前知识任务输入——创建“微课”视频学习媒介课前的微课通常不会超过十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微课具有针对性强、内容精练、知识点精确等特点,同时微课也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微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课文的时代背景与作者介绍,这些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微课了解学习,以节省课堂时间。比如,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提前通过微课向学生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当时黑暗的社会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其次是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生僻字的介绍,可以通过微课展示其典故或易错点,让学生反复学习。比如,在学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典故做成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再次是作品赏析,利用微课可以增加音频的特点,教师可以插入画外音、小视频、音乐、Flash等,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魅力。比如,在遇到《红楼梦》节选等经典文本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影视作品,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二)课中内化吸收——构建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是将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将教师从冗杂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引者和协助者。学生要占据课堂的中心位置,首先要根据之前微课的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时,学生会问到“舒婷为什么要写下这篇《致橡树》”“这其中的树都代表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两棵树的形象的”等问题。教师不应该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应让学生先分小组讨论,小组中给出一个意见,再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教师将答案汇总,让学生比较哪些答案更贴合实际,或是把学生的答案综合一下就可以回答这些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动脑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反馈,学生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评价,对产生的问题希望在下一次发言中改进提高。(三)课后活动辅助教学——拓展语文教学平台在教学活动进行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拓展课外教学平台。大学与中学不同,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也有更丰富的社团文化生活,这些都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学习完庄子的《逍遥游》之后,学生可以开展一场关于“人生来自由还是不自由”的辩论赛;学习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之后,学生可以开展一场情景剧大赛。这些比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学习《诗经》《楚辞》等经典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背诵这些经典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四)线上线下混合教育——开发多纬度学习空间教育的高度信息化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使学习者置身于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内容”的大环境中,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实现了颠覆性改变。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是囿于课堂范围之内,而是随着互联网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范围也可以无限延伸。微课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而且可以多次播放,直到听懂为止。除微课外,大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建立其他如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供学生在课下交流讨论,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随时解决。同时,大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开通在线直播授课,学生有意见能及时反馈。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不仅局限于学校提供的评价模式,可以更灵活多样,教师的调整也可以更加准确及时。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篇10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中国 重庆 401519)

【摘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课程应加强特色教学模式,除传授基本知识体系外,运用生动有趣的翻转教学模式对学生讲解,全面培养其文化素养,提高自作技能。

关键词 旅游文学作品;翻转课堂;课程探索

作者简介:张丹(1984.11—),女,硕士研究生,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旅游这个新兴行业只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资源本身的文化意义,一些人认为旅游只是走马观花的异地过客生活罢了。但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现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发强烈,出行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浅层次的欣赏,进而追求文化内涵层次的需要。这就需要作为高职院校的我们培养出文化素养高,投入热情工作,挖掘旅游文化中的美,并把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语言传递给出行旅游的人们。现今的学生个性突出,思想活跃,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原本枯燥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运用翻转课堂为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用行动为导向进行教学创新。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能力素养的场地,所以本文以《旅游文学作品赏析》为题,来探索研究对学生文化素养能力的提升。

1《旅游文学作品赏析》课堂为何需要引入“翻转”教学模式

1.1何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美国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有学者也把“翻转”的课堂称之为“颠倒”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加上课后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翻转课堂就具有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等四个显著特点。本文认为,这种翻转课堂还具有四个颠覆性价值,一是颠覆了教学的流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颠倒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二是颠倒了教学的理念。目前不少课堂里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很难落到实处,而颠倒课堂做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三是颠倒了师生的角色。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但在颠倒课堂里,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四是颠倒了教学的模式。传统教学往往是课前课后由学生自学,而学生有依赖心理,反正老师会在课堂上讲。而颠倒课堂则可以很好地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传统的文科课程上,更是如此,如表1:

对比而知,其实翻转只是一种手段,为了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

1.2《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堂引入“翻转”教学模式的作用

1.2.1《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1)提升旅游文学课程的地位

前些年,旅游发展提出一个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很多更注重旅游经济的利益,忽视了旅游文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提出,旅游文化的真正内涵回归到旅游的本质上来了,也更加认识到旅游文学作品对现今高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是一种文化素养的熏陶。复旦大学旅游系沈祖祥先生指出,“以旅游文化在旅游业种的地位和兼容性来看,旅游文化学有必要脱颖而出,成为与旅游管理学并行的旅游学核心学科”,其“包括旅游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民俗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学等一批等业课程。”①学习是一个知识的链条,在高职院校开设《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之前,还是需要把基础的通知课程(如,《中国民俗》、《旅游美学》、《旅游地理》等)有所了解,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旅游文学作品下的中国大好河山,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文学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和独特的审美效果,使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成为自觉的审美行为。②论语中有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当旅游者产生了审美感受,作为今后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要做的是加深体验,运用文学知识指导旅游者,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

(2)与传统的语文课不同

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习、练。清代的颜元说的好,“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教学要“垂意于‘习’之一字,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工于习行者八九,则生民幸甚,吾道幸甚!”从《论语》中的“学而自习之”,到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堪称古谚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传递着“多读多写”这一重在习练的朴实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孤立地看“多读多写”似乎已不合“追求效率”的时代精神,其实却非常符合中国语文的学习规律,即不强调从学习语法修辞等这些相关语言规律的知识入手,而从多多接触直接的文学作品去熏陶感悟。尤其是高职院校,注重考证的通过率,关注就业的技能,旅游文学作品这门课就认为和语文课没有差别,没必要开,要么就是选修,不受重视。有句俗话说,听景不如看景,景区景点的美就靠讲解出来听,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具备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旅游文学作品赏析不等同于语文课,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不一样,不能仅停留在读懂习练的阶段,而要和工作实践相关,和自身的素质内涵有关,只有自己有真正的美的感悟,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讲解出大好河山,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阅读。比如说起南京,很多人都想到秦淮河,单秦淮夜景的旅游开发正是源于朱自清和俞平伯结伴出行,分别写出了自己眼中的秦淮河美景感受,由此秦淮河也据此成为经典的旅游项目。另外,在作品篇章的选取上,古今中外,对联游记都要能体现旅游的特色,也便于学生接受。在有限的阅读量中引导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明白文章在旅游活动中的意义,并以课程为窗口来了解旅游活动和旅游工作,达到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的专业学习效果。

1.3引入翻转课堂具有什么意义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改革探索的意义从很多方面来看:一是国家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国家转型的需要。旅游是求新、求异的生活方式,现在已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作为“游客的向导”,知识渊博,文采奕奕,是文科方面创新型人才的代表,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让其真正的学其心;二是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素质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就业与学校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我们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仅是方法的改革而已,涉及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三是从微观角度,对教师个人也有好处。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消除职业倦怠,在教学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同学生一起增长。目前,我国的教学方法还处于欧美国家大学教学方法19世纪以前的水平,总体上还是满堂灌,缺少研究,缺少师生的相互交流,尤其是在文科教学上,缺少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智慧,缺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选择在《旅游文学作品赏析》课堂上进行翻转课堂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课外阅读,让他学在先,进课堂前不再是一张白纸,让学生跟我们有一定的对话能力,与老师进行交流。这种多元互动的教学,实现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特别是具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意义。

2《旅游文学作品欣赏》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 “翻转”

翻转课堂是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教师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当教师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教师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这种翻转课堂还具有四个颠覆性价值:

一是翻转了教学的流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颠倒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如在讲解曹操所作的《观沧海》旅游诗歌鉴赏课中,教师需要收集影视作品中的视频片段、名家朗读,并做针对这一课的导学案,视频课中除了对诗歌内容本身的鉴赏,还介绍了曹操招揽、爱惜、尊重人才的一些实例,以此展现出诗歌中大海壮丽和北方地区渤海那波澜壮阔的景象。通过这些讲解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自己思想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价值。

二是翻转了教学的理念。目前不少课堂里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很难落到实处,而颠倒课堂做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当教师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可能有些同行会问,教师如何形成学习文化。关键是让学生确定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因此要着力于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对旅游方向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提高教学录像的质量,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学录像概括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逐步深化理解。另外对于旅游管理的学生,还可以结合专业,例如讲到庐山,大家所熟悉的肯定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可以从景区的概况,相关背景,主要景点,涉及到的文学作品等进行全方位地讲解,查找相关视频及其电影,主次分明,起承转合自然,选取的内容恰当,表达方式符合听众的需要,这是作为课程考核的重点。

三是翻转了师生的角色。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但在颠倒课堂里,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哲人说过学习应该是件乐事,所以教师应该拓展学生自我想象,每个人在读《红楼梦》都会对里面的人物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游人对景区的关注度也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的引导,作为今后要从事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打破思路局限去搜集信息,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比如去西安,如何进行讲解?可以从杜甫的诗说起“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来讲解唐朝的政权交替;通过《长恨歌》的文学表现,华清池的浴池建筑文化,来讲解皇家的爱情故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敏锐的感知。对于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的改革,要学会自我制作视频,自我创作,根据教师的引导,学校安排的认知实习或自己出行后,会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写出自己去过的旅游地的感悟,制作短视频,来加深对旅游中的美的记忆,便于今后讲解。

四是翻转了教学的模式。传统教学往往是课前课后由学生自学,而学生有依赖心理,反正老师会在课堂上讲。而翻转课堂则可以很好地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课下制作视频,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开设《旅游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期间,带学生认知实习或学生利用自己的旅行经历,写成自己的感悟作品,真正的把旅游和文学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像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对莫高窟的描写,就是让情感挟裹着独到的见识在“人文山水”间遨游,使旅游感悟充满了睿智的光芒。

综上所述,旅游需要文学,文学又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而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都有旅游管理专业,学旅游的人多,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人员也就多了,但是能让游客满意的少,原因之一是很多人把这个工作作为自己的短期目标,只要熟悉了工作程序就停滞不前了,普遍心态比较浮躁,能够投入热情去把工作作出特色。如果学生只会重复别人的东西,那还是达不到职业要求,所以通过旅游文学作品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素养,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游人捕捉景物的独特美质和神韵,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文化学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7.

[2]盘晓愚.论文学的旅游价值[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9.

[3]王新亮,姚葆凤.对口高职旅游专业《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7.

[4]唐艳,孙根年.导游审美能力培养的课程探索[J].经济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