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篇1

一、当前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分析

(一)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缺乏发展的先进观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削弱了全区的整体竞争力。一方面有些企业原始积累少,观念保守,在投资方向上求取回报的心理十分迫切,注重收效快的项目,看到哪个项目赚钱快就向哪个项目投资,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造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考虑的重点是税收,部门考虑的重点是利益,缺乏对行业的规范和管理,缺乏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长远性考虑,因而既使资源有优势、市场有需求,但同类企业过多而且分散经营,个体规模偏小,反而削弱了全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搞活企业,部分产品雷同企业不惜相互挤兑,造成区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如绞股蓝等土特产品发展的兴衰就是一个教训深刻的例子。同时,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仅从产值来看,如果把我区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包括蔬菜贮藏)作为龙头企业,全区目前已发展到12家(据企业报送数据,下同),形成了高山蔬菜、中药材、干果、茶叶、畜牧业、酿酒以及木制品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其中高山蔬菜冷藏和有机茶加工发展迅速,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蔬菜贮藏运销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已达6家;其它农产品综合型加工企业已发展12家,虽然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不少,但企业个体规模小,产品类同,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占领市场的拓展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四)缺乏发展的融资渠道,限制了企业的规模扩大。目前,财政对龙头企业投入和银信部门对龙头企业支持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企业启动的各种扶持都非常小,尤其是很难争取到作为主渠道的银信部门的支持,加上企业自身吸纳民间资本能力不强,投入主要是依靠财政融资和企业的自身积累。由于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甚至还有部分投机性企业,除了营业执照外什么也没有,只为钻政策空子骗取国家投资,一旦投资到手就开始买空卖空,“挂羊头卖狗肉”。由于资金的缺乏,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五)缺乏发展的优秀人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管理、科研、营销等各个环节和领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保障,而我区大部分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技术工和销售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制约了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手段的创新。我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营销方面尚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大都是老方法、老套路,在外面找市场靠关系,本区消费靠“政府扶持”或者“感情支持”。一旦没有政府高价消费,这些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尚难定论。

二、建议和对策:

推动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应立足我区农业资源和企业现状的实际,坚持以“发展与提高并重”为原则,对蔬菜、干果、畜牧业及其他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发展为主,对中药材、有机茶产业应以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档次为主。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包括从资金、生产、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和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要规范行业管理,企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运作,全面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走现代企业的发展之路。

(一)制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规划。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扶持现有重点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划。

(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步实施,我区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难以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这是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因此要尽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规范行业管理。一是加快标准体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并力争通过ISO9000系列及相当水平的质量体系认证。二是加快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与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相结合,建设安全、优质、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三是实行准入制度,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制定标准,严格控制新上同类产品加工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力度,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并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对我区绿源、绿野、康俊、聚能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园区内组建规模较大的神农架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从而统一企业名称、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避免区内恶性竞争,形成规模效益。积极推行龙头企业认定制度,要把本土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商投资同等对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在行业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一是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对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要争取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在林区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税收减免。二是在贷款政策上扶持。我区许多龙头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无力上项目、扩规模,自身实力难以增强,也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建议成立神农架农业产业化发展贷款担保公司,设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贷款,由政府和有志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企业出资担保重点龙头企业贷款,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也可由林区财政贴息,企业分期偿还。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利用各种涉农专项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利用债卷、股票等筹资。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扩大利用外资,发展龙头“三资”企业。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开展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扶持真正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农民稳定增收的重点龙头企业。

篇2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在校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校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行性建议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在校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新的课题,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

1在校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1.1当地农民的需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有了新的提高。但由于农民农业科技知识的缺乏,不同程度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而当地在校大学生是所在区域的最好科技知识资源,是一个地方的科技知识和信息储藏库,其丰富的科技知识资源不仅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很大的知识信息供给,同时与地方农民科技知识信息资源的匮乏之所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脱节,故急需对在校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路向进行认真探讨。

1.2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农村正是大学生成长锻炼的广阔天地,使大学生能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大学生所学专业也能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充分发挥,为大学生的成长及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故如何有效发挥在校大学生科技知识信息资源优势,使之更好地为当地农民服务,实现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使在校大学生更好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学生更好成长,能达到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双向提高的一个好的路向。

2在校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分析

我们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两所高校20多个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1调查方法

问卷共涉及3部分问题。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大学生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了解程度;第二部分为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济兴趣程度;第三部分是大学生对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看法和体会。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00份,河北工程大学1000份,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816份,有效合格率为90.8%。

2.2调查结果分析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来看,关于在校大学生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了解程度,其中比较了解的约为77%,不太了解的约为23%。不同专业的同学,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了解程度也有所区别,比如农学、园艺等专业的同学了解的比较多。由此可见,在同一所大学不同学院宣传贯彻这方面政策的力度不同。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济兴趣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其中有兴趣且又重视的约为81%,愿意参加这项服务。兴趣不大的约为19%,不情愿参加这项服务。这种情况与学生所学专业或多或少也有关系。大学生对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看法和体会很多样化,但总体来看,70%以上的同学持积极态度,比较认可这种服务,认为很有收获,对自己的成长极其有帮助。约近30%的同学认为意义不大,持漠然态度。由此可见,学校、社会一定要加大力度宣传有关这方面政策,还要着力加强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3在校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议及保障措施

3.1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3.1.1加强大学生队伍建设。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身能力,加强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的知识培训。大学生专业队伍建设,是有效促进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加强这一队伍建设。当地高校具备实力较强的大学生专业人员队伍。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培热爱农业事业的大学生,组建从事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团队,以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3.1.2高校多种举措促发展。①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其各种雄厚资源建立科普培训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根据服务需求,定期不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班,为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②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求各个学院都要重视这项工作,把宣传工作做到位,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带动各个专业大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度。③校团委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大学生多做一些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大学生亲力亲为,使他们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感。3.1.3当地政府政策支持搭平台。当地政府在政策上对来农村服务的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倾斜,多开绿灯。比如,在经济上给来村服务的大学生一些优惠政策;再如,当地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使农村的环境变得更好一些,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这样甚至有的大学生会扎根农村。总之,政府有好的政策支持,搭建大的平台,才能更好的让大学生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

3.2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障措施

建立以当地政府牵头、当地高校为指导、在校大学生互动的运行机制。形成各级互联互促、各村委会互带互动、各基层小对互学互帮的格局。并在人力、物资等资源上尽力向农村倾斜,真正形成以当地政府、高校为龙头,以在校大学生为枢纽,村与村为基础的上帮下带、下输上接、协调联动的有机运行体系。有这样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在校大学生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景应该是很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宋俊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04,(10).

[2]黄卫东.社会政策支持视角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安徽大学,2015,(10).

[3]黄晋太,郭丽娟.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J].太原理工大学,2014,(2).

[4]郭新平,武卫晶.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农村交换方式与人际关系变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1).

篇3

[摘要]本文就乐都县在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对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乐都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乐都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1.农业产业化是乐都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对乐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乐都县农业结构战略眭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打破封闭的小农业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乐都县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只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出乐都农产品的品牌,才能全面增强乐都农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乐都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乐都县农民的脱贫致富。

2.乐都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乐都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从总体上看,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水平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偏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从产业化运行结构看,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不高,人数不多,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完善。一般表现为市场信息反馈慢,信息的流通渠道不畅,农户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往往着眼于短期利益,对市场行情的长期变化发展,缺乏有效的预测、分析、防范和适应。

二、乐都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地区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影响农民增收

乐都县地处青海东部湟水河下游,东西长64km,南北宽76km,县域总面积3050km2,耕地2.471万hm2,其中水浇地为0.736万hm,剩余都是浅山地和脑山地,是一个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283万人,农业人口24.2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86%,县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近几年,虽然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全县县乡公路、水利基础设施、通讯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发展资金不足等原因,许多山区乡镇的乡村公路不畅,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仍然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致使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售难,价格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特定的人文价值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农耕文化影响深远,当地农民小农经济意识过于浓厚,市场经济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小农经济意识下的当地农民小富即安,缺乏自律,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

第二,思想观念落后,农民适应市场能力低。首先,务农人民的素质低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瓶颈”。我县农村由于大多数青壮年人外出大工,大多数是老年人和妇女在家务农。因此,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收能力差,推广运用农业新技术的难度较大,一些先进的、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很难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成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而投入的劳动成本较高的尴尬局面,势必影响农民增收。其次,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高,风险大,一旦受到自然灾害,就会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3.科技文化水平落后,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第一,科技含量太低、技术装备落后是乐都农业难以快速成长起来的重要内生因素。由于乐都县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是使其难以借鉴内地的科技经验和移植实用技术。另外,乐都农业高新技术型企业极少,且水平差、层次低,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模式,这些都限制了乐都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二,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风险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会引进和推广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这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从目前情况看,乐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识字不多的半文盲占45.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2%,初中文化的占15.5%,高中文化的占8.8%。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技术支持,造成高投入,低效益的结局;农民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瞻前顾后。

4.投资力度不足,资金严重短缺,金融支持乏力

现代农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量的投资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本前提,而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造成支农功能未充分发挥。金融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心有余而力不足。

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严重缺位

第一,龙头企业发展滞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但乐都缺乏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现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面不大。

第二,市场发育缓慢。农村供销合作社作用日益萎缩,很多已经名存实亡。市场制度建设不完善,市场监管力度不大,依法管市、诚信交易的氛围尚不浓厚。

第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育不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未被明确,管理体系和自律机制不健全。受内部体制和外部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三、推进乐都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建立科技体系,依靠科技带动发展。重视“第一生产力”,推广农业科技,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保证。农业产业化需要紧密联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创出优质名牌产品才能占领市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目标。

第二,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两年来,县政府为了更好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渠道,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经过培训后,农民的素质、挣钱能力和市场意识有所提高。今后,要进一步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人手,强化农民工劳动监督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工工资。下大力气组织一批有实践经验、有技术能力的师资力量,对农民工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培训。

第三,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的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努力改变因交通、通讯、水利等公共设施的落后,而制约农民增收的被动局面。

第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现阶段,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构筑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区域特色产业格局,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一要大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要继续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注重效益”的思路,引导农民千方百计从事市场前景好、增收潜力大的种植业。二要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使其尽快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三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五,实施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资金扶持政策。加大调整农业结构的投入力度,支农资金由分散使用改为集中使用保重点,用于扶持农业结构调整,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信贷资金上予以支持。二是用地审批政策。对畜牧养殖业需要建设固定性基础设施,土地管理部门在用地审批上,要依法加快审批,尽快办理有关手续。三是优惠政策。对按规定新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扩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对为加工农副产品而兴建的加工、冷藏、仓储、交易设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四是依法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在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尊重农户经营承包权的前提下,鼓励农户集中连片开发。

篇4

一、**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导力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专业化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2006年,全市播种总面积95万亩,其中棉花面积65.8万亩,番茄3.1万亩,瓜菜面积2.6万亩,建成优质高产棉基地、水稻基地、番茄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及畜牧业基地。2007年全市完成播种面积96.07万亩,其中棉花面积62.89万亩,番茄5.78万亩,玉米8.92万亩,蔬菜3.89万亩。特色规模基地进一步扩大。

2、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截至2006年底,全市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4家,固定资产总值8.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总额的8%,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8.57亿元,净利润4亿元,创汇2000万美元,带动基地农户4.7万户,面积101万亩(包括外地农户面积),带动农民增加收入6亿元。

3、合作经济逐步兴起,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市现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8个,其中市级协会6个,乡级协会32个,村级协会20个,会员3568人,农民经纪人369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1个,会员总数14651人,带动种植面积96436亩,带动农户6692户。

4、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成立了农业专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确定了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和具体措施。全市各乡(场)镇都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工作领导组成的工作组织机构。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二、**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快,规模效益还不够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传统模式的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2、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还较弱。**市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屯河番茄制品**分公司、**市海川乳业公司外,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装备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3、龙头企业的主体意识不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在基地建设上,部分龙头企业习惯于依赖政府和管理部门,基地建设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措施办法不得力,存在政府、农户两头热,龙头企业中间冷的现象。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由于**市财力紧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5、中介产业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突出表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滞后,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松散,在技术、资金、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服务滞后,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建议及对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针对**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三大要素,突出培育重点

1、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立足点。在建立规模基地,发展主导产业时,一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二要做到努力发展名、特、优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

2、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把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农民、基地真正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二是要加大对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三是要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四是要引导龙头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支持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

3、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纽带和组织载体。一是要规范合作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要培育合作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由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企业的各环节;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

(二)发育三支队伍,激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

生产、加工和销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个基本环节,专业户、企业家、经纪人分别是这三个环节的经营主体,只有发育好这三支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企业家队伍。从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农业产业体系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真正普遍起作用的是企业家。所以,**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促进农村中各类能人的涌现,培育出农民企业家。另一方面,要为企业家创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开放的政策、明晰的产权和经济利益,激发人们各展其才,在市场经济实践中脱颖而出。

2、专业户队伍。专业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起点。生产和销售专业户的产生,是产业链条形成的开始。所以,要鼓励和重点培育一批农业种植业大户、养殖业大户,使农民逐渐由“兼业”生产向“专业”生产转变。

3、经纪人队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现赚钱的机会并把市场半径扩大,关键还得靠经纪人队伍。只要有了富有创新精神的经纪人,农业产业化就会历久弥新,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培育一批信息灵敏、销售渠道畅通的经纪人队伍来促进本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完善三大体系,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导航仪”就是市场。能够给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指点迷津”的就是市场体系、科技体系和信息体系。所以政府要优先建设和完善这三大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科技体系。科技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有效支撑。当前,应通过加大科技投人,重点扶持农业产后技术的开发,促进农产品包装、分级、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农业科技体系。

篇5

关键词:创意农业;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路径

一、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1、创意农业

所谓创意农业就是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创意农业原则的指导下,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创意农业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创意农业涵盖农产品生产的方方面面,是当代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指导原则,贯穿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阶段,形成以创意农业为核心的农产品生产链条。这种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知识性、高盈利性和高附加值几个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生产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创意农业战略也为农产品带来了新商机、新市场和新的消费模式,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化农业体系,与市场的高度结合提高了农业农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走向现当代化农业的必经过程。我国农业产业化是改革开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农业精细分工带来的必然结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河南地区就开始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独立农业生产个体与大市场相结合,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生产基地与批发市场,奠定了农业产业生产化的基础,进而发展集体农业经济、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进步,一批批农户和企业富裕起来,生产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也不断加强,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3、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

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了创意农业发展战略的创意优势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特点,共同促进农业农产品发展。二者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促进农业转型为动力,共同打造出具有个性、创意、时尚、品牌和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桎梏,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探索出一条集创意农业文化、农业产业生产化和政府宏观调控“三位一体”的全新农业生产模式,为生产优势农产品打开了大门。

二、河南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径分析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河南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较早的省份,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更具代表性。

1、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促进农业发展规模化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模式是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方式,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河南省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户形成收购关系,龙头企业公司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指导农户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发展。据调查,2015年河南省共有6千余家龙头企业,其中包含粮食、水产、畜牧、花果和蔬菜等不同精细分类,河南龙头企业带动了大部分农户(见表1),实现当地农业发展逐渐规模化,农业生产范围从初级加工拓展到深加工领域,价格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粗放式的农业管理也向着科学管理进一步发展提升,此外,大量资金注入、技术管理、场地支持等条件也提高了河南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出创意农业发展战略的规模化生产优势。

2、合作组织引领农户,推动农业发展品牌化

合作组织引领农户发展模式是指将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4-户集合起来,以村或者乡为单位,组织建立专业的合作社或合作协会,目的在于推广当地农产品,形成品牌化,以当地村社为保障,推动地方农产品发展。河南省共计有约3600余家农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了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帮助,积极引进新产品和为已生产的农产品推广销售。河南省的广大农户在合作组织的引领下,推广了属于当地的本土品牌,迅速在国内外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在带动农户生产发展方面起到了辐射作用,加深了农户与市场的联系,提高了河南全省各行业的销售额。

3、专业市场指导农户,实现农业发展市场化

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农产品发展的方向,在创意农业发展战略指导下,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确保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有销路、有价格,最大程度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利益。此外,河南省利用自身农业大省的优势,加强农产品生产力度,以质优价廉博得国内外市场的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内市场来看,无论粮食还是畜牧,河南省的初级农产品都广受好评,在此基础上,河南省农业向深加工方面推进,增进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农产品的质量与价格,在专业市场的指导下,农户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受市场指向的影响,生产出适应市场的农作物与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一年,河南省的粮食成交额就高达500.6亿元[3],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缓解了河南省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广大农民增收打开了新局面。

三、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选择

1、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生产率低、农产品质量差的问题是阻碍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种植日益兴盛,然而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供求关系变化莫测,广大农户无法及时掌握市场动向,这就容易造成农户对畅销农产品一拥而上的盲目跟风现象。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是导致河南省农产品销售困境的关键因素,大量农户将资金投入到当季畅销的农产品种植中,期望明年有好收成,往往造成供大于求,农作物无路可销,大量烂在地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紧俏农产品无人种植的尴尬局面,价格的大起大落造成了大量农产品的浪费和市场不稳定。2011年的白菜无人问津现象和2012年的天价大蒜广大民众买不起现象,正是缺乏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共同指导农户的种植生产,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除此之外,政府监管还要掌握一定的力度,既不能过于放任,也不能过于“计划”,政府在指导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该扮演支持者和调控者的角色,是在宏观范围内调控,保证创意农业战略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序健康发展,而不是具体指导农户应该种植什么不应该生产什么,政府宏观调控是间接指导农民发展的手段,因此,政府应尽到自己的职责,把工作集中于如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上,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服务,协调各方利益,加强扶持力度,为农民农业发展和农业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健康、宽松的发展环境。

2、推进科学分配,努力保障农民利益

科学的分配方式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河南省不仅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也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广大的农民要求一个合理科学的分配机制以保障其利益,只有农民的利益有所保证,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正如上文所述,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为主要模式,河南省的龙头企业众多,分配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同时也关乎农业产业的稳定性。首先,从宏观上看,龙头企业必须让农户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与农户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龙头企业自身也能得到不断的壮大与发展;其次,从具体上看,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分散的农民聚集为合作的群体,共建农业合作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竞争力和对市场风险的抵抗力,充分发挥团结的力量,打造本土品牌,将农村农业合作社这块蛋糕做大做好,让农户以主体的身份主动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去,进一步为提高农民收益创造良好环境;第三,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发挥多种利益分配方式,其中包括在河南本省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让有条件的农户参股入股,或者以技术为入股资本,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和决策中,充分保护农民自身的利益,将龙头企业作为农民发家致富的跳板,让农户与龙头企业“有利共享,利润共分”;最后,要想合理化科学化分配方式,切实保障农民自身利益,必须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无论是利益的分配,还是风险的承担,都要以“合同”或“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字形式确定下来,例如河南省安阳市曲沟镇的农业合作社与当地龙头企业设立了风险基金,该基金从产业化经营的利润里扣除,当遇到天灾人祸农业歉收等意外情况时,其损失从风险基金中扣除,避免了农户或企业单方面承担责任的风险,于企业和农户而言,各方利益皆有所保障。

3、科学技术驱动,提高农民劳动素质

创意农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民劳动力为最主要推动力和中坚力量,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比较低是难以否认的事实,以河南省为例,近80%的农民处于高中学历以下,导致先进科技成果难以得到充分利用,成为技术化农业发展的瓶颈[4]。因此,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必须以科学技术为驱动力,提高农民劳动素质。首先,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势在必行,大多数农民的教育程度低并不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实际上,基于我国的教育保障,要想不断学习并非难事,最主要的是大多数农民没有意识到科技的力量,认为学习是浪费时间,不如早点积累实践经验,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工,凭借科技的力量促进农业现代化,从深度和广度都更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和深化;第二,要建立起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基于河南省农民普遍素质较低的情况,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和紧迫,通过当地政府拨款,重视教育投入,建立由地方领导统筹、乡镇举办的包含初中、中专、高中包括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区域性完善性教育体系,帮助广大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并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率,让农民有能力将知识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第三,加快产学研相结合,农业的生产发展要与科研紧密结合,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就可以与当地的大专院校相结合,如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学府都能够为河南的农业产业提供科研支持,在推进农产品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生产工具、提高农产品生产率方面都大有裨益[5]。

4、多方增加投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的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资金注入、银行贷款和自筹经费,而来自政府支持的资金比重较小,为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瓶颈,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为农民提供适当的保障。首先,政府应通过完善农村税制改革,适当加大对农民的财政扶持力度,切实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为农民农户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积累;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农民的农业贷款利息等方式,减小农民的贷款压力,为农民贷款进行扩大再生产提供方便,例如允许对有成熟经验的农业经营项目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为农民农业贷款提供低于一般利率的低息贷款等等措施,以此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避免阻碍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此外,吸引外资也是拓宽吸引资金的新渠道,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搭乘外资快车,利用外企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发展本土的农业产品,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农民和企业的经济收入。总之,农业发展不能只靠农民自身,不断拓展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是突破农业产业生产的根本[6]。

四、创意农业发展战略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1、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创意农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未来发展中,要着重优化产品结构,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都存在农产品结构失衡的弊端,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的产业结构,能够培育主导产业和开发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实现有重点有难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的粮食生产量在全国领先,因此要稳定河南的粮食生产量,以此为前提,调整畜牧业、农林业、水产业等其他农产品的结构比重,坚持以提高综合利益为中心,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调整具体种植结构。在发展方式上,逐渐变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过度,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生产率,加大农副产品的价值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7]。总之,创意农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战略离不开对产品结构和经济利益的思考。

2、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农

篇6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赣州市 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化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伟大创新,是农村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选择,实施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克服农业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总之,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极大地加快农村社会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一、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经过两年的努力,赣州市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46.46:5.79:37.27:10.48发展到2002年的45.67:6.22:36.55:11.56(据赣州统计信息网资料计算而得)以种植业为主的小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种植业内部的粮食与经济作物比例也不断优化,2003年我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比由1998年的60.7:39.3调整到57.8:42.2。同时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种植业的比重则逐年下降。

部分龙头企业有较明显的带动作用。据赣州市统计局资料,2003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32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有145家,千万元以上的有96家。初步形成了多行业多层面多功能的龙头企业群。

形成了不同规模农产品基地。全市重点发展的脐橙、绿色大米、有机茶、奶牛、花卉苗木等优势农产品已形成17个生产加工基地,并建成112个优质、高效规模化商品基地。

二、赣州市农业产业化目标及阶段分析

赣州市农业产业化目标与成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赣州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核心,适时地把发展新产业、促进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市场需求和赣州实际,赣州确立了脐橙、生猪、蔬菜、甜叶菊、工业原料和油茶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烟叶、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套适用技术、一套扶持政策”的思路,促使产业格局向“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迈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0.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0元,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hm2,单产达到5220kg/hm2,粮食总产269万,t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续增产。经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作物总播面14.54万hm2,总产265.26万t。生猪产业快速壮大,畜牧水产稳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8%,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45%。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发展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5个,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62个。脐橙产业迅速发展,赣州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着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就赣州而言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前。的推行,大大促进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农村开始迈向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同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涌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农村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弱的矛盾等日益突出;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地处江西南部的赣州,农业也开始由单纯的种养向加工、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雏形;第三阶段是1993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各种要素的有序流动,推动各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1996年以后,赣州市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主攻关键和薄弱环节等,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来抓。

三、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

赣州经历近二十多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国,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的农业产业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竟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一单个市场主体竞争力弱,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竟争力也较弱。而龙头企业是,,千家万户”农民一与广阔大市场相联接的桥梁和纽带,龙头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农户走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但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缺乏,力量薄弱。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经营的龙头企业、股份制和合作社等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竞争能力弱,而且组织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据统计,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下的就占43%,而销售收人在1亿以上的仪器仅占斗.7%,销售收人百亿元以上的寥寥无几。

农产品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农业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农产品产加销产业体系的竞争,是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的竞争。而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和劣质品多,高档和优质品少。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平均为3: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只有0.6:1不改变初级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大路货多的格局,农业产业化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不合理。发展农业产业化,最终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人,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我国一些地力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违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运作中,把农民单方面抛向市场,多数农民信自、闭塞,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产业化经营中没有主动权,农产品的价格实际卜由公司制定,价格差吸农产品的低廉与农药、化肥的高价、不公平竞争等情况让他们实际处于劣势地位。

四、加快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加快赣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形成经济产业链条。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近年来,师市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形式,把千家万户职工组织起来,师市农业企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进一步形成。兵团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证明: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即团场或种植大户)+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师市要把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围绕棉业、糖业、酒业、果蔬业、畜牧业和制种业六大主导产业,建立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首先要合理布局农产品基地;其次要鼓励职工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第三要围绕优势农产品,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最后要从技术、资金、物资、运输、储藏、收购、信息等方面搞好农产品生产服务。

三是加大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是发展师市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必须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抓一个大系列,推一个全过程,使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提高全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是加大并完善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体系。投资是现代经济成长的推动力,也是推进产业化经营至关重要的推动因素。投入不足、贷款难也是当前各地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解决之道需要开拓资金来源,研究建立一种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投资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光旺,习小林.赣州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

[2]黄卫华,谢英亮.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对策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4

[3]王太钧.努力提高赣州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J].市县经济,2007.6

篇7

[关键词] 凉山 农业产业化经营 问题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环节和重要载体,它对于连接工农、沟通城乡、壮大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工业强州”战略的大力推进下,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初步探索并建立起“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成为带动州内涉农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2007年,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 到123家,实现销售收入28152万元,利润3178万元,税收2797万元,出口创汇593万美元。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村达146个,专业村主导产业总收入达8.7亿元,占专业村经济总收入的73.7%,专业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87.8元。

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凉山州区域内生物资源异常丰富,甘蔗、烟叶、马铃薯、蚕桑、中草药和各类果蔬等都具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产品附加值皆有提升潜质。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县际交通不便、发展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够等若干因素的制约,但凉山州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区域内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极不匹配,发展过程中还暴露出不少问题。认真梳理和分析这些问题,对加快凉山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凉山州地处我国西南的川滇结合部,属于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明虽历史悠久,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在区域内某些地区甚至至今还保留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健全、资金投入的力度、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还在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又有赖于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法支撑凉山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必然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尽管“十五”期间,凉山州委、州政府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受制于历史原因,州内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利灌溉条件较差、乡村交通极为不便、通讯设施尚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州内多数地方农业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但给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若干不确定因素,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储藏、保管和运输农产品的过程中也极为不便,这不仅加大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还挫伤到了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市场体系尚不健全,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度。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型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毫无疑问,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量必然依赖于市场而实现,如果缺乏规范有序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个初衷必然会大打折扣,客观上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深度。目前,州内大型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较为缺乏,除花卉、烟草等建有较为完善的流转体系外,其他如洋葱、石榴、脐橙、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和经济作物都缺乏专业的市场集散场所和流通渠道;小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虽为数不少,但由于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管理相对落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其影响能力极为有限。 由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尚不健全,一方面导使农产品的集约化加工受阻,大部分质地优良的优势农产品仅局限于个体商户的贩卖,农产品缺乏精加工、附加值不高,一定程度地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不畅,正常的供求信息不能通过农产品流通市场进行有效传递,农民组织生产带有较大盲目性,甚或农民始终游离在市场之外从事农产品生产活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度受限不难想见。

3.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的支持虽呈政策性、商业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但仍主要集中在农发行、农行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价值大都偏低,抵押和担保额度较小。尤其是随着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不断收缩信贷规模,企业获取贷款支持尤为不易。而凉山州农业企业大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这两种运营模式中,农户或专合组织要求企业垫付或预付部分资金在所难免。狭窄的融资渠道必然限制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2007年,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3家,而被列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仅有8家。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多数涉农企业表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

4.各类人才较为缺乏,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方法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进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格局。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参与,人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作用。就全国而言,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仅占40%到50%,发达国家高达到90%;每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加工值,美国为3.72元,日本2.25元,我国仅为0.38元。如此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专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薄弱。凉山州地处川滇结合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生活条件较省内盆地四周地市而言较为艰苦,人才引进困难、高层次人才尤为缺乏。以经营管理人才为例,截至2006年全州人才总量197918人,仅占同期人口总数的4.62%,经营管理人才又仅占人才总量的4.6%,而绝大多数经营管理人才又集中在冶炼等其他工业企业。加之大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企业布局在州内各县农村地区,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也会因生活条件、职业前景、职称评定等诸多原因难以留住。州内涉农企业人才缺乏直接影响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

5.农民组织程度较低,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是企业和农民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化,说到底就是要推动农民走入市场,让农民和企业一样作为市场主体,而农民的组织化、集约化是进入市场的前提。凉山州专合组织发展较晚、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一方面,专合组织虽绝对数量不少,但联系农民比例较低、规模普遍偏小。2007年,州内农民专合组织共有1287个,全州参会农民20万人,参会农民比例仅占农村经济从业人员的8.6%。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部分专合组织还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起成立,以企业利益为中心,损害农民利益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州内专合组织规模较小、结构松散,与农民的联结度不高,故而难以适应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推进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是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这一产业链条的重新组合和优化。根据目前凉山州的实际,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品流通体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程度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硬件基础。如前述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今后一段时间,应该重点围绕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硬件基础。首先,加快以水利工程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加固河流防洪堤坝,提高州内高寒山区、二半山区等民族地区重点缺水地方的供水能力,解决好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其次,围绕产业布局、做好路网规划,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乡村公路养护和管理,不断完善乡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再次,要把电网建设和改造作为重点,围绕大、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在高起点、高水平、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满足工业生产用电和农村照明用电,全面组织实施“电动农机设备进彝寨”这一支农工程,不断改善彝族聚居乡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最后,着眼于信息资源的快速获取和融通共享,加强通讯网络设施建设,把发展通讯网络和小城镇建设联系起来,进一步扩大通讯容量、提高通讯质量,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优质的通讯信息服务。

2.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营造农业产业化市场环境。一方面,坚持走多种思路办市场的道路,试点推行“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加强专业市场建设,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以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为中心,联合各市场主体,分类指导、统一管理,基本形成“产地与销地、专业与综合、批发与零售、内销与外运”相结合的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社会化服务体系,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切实保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以知识要素、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中介组织,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努力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3.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金融支持。政府作为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主体,其行为目标和方式在区域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参与者农民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政府积极介入农民贷款和农业企业融资,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有重点地解决部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对那些市场前景较好、资金运作困难的企业通过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给予适当贷款利率扶持,适时推动银企合作,进一步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其次,针对农民组织生产和企业收购农产品时出现的季节性资金周转困难,协调各商业银行优化贷款品种,推出各类应急型短期贷款,缓解农民和企业周转资金短缺矛盾。再次,督促和监管农村信用社真正为“三农”服务,降低贷款门槛,大力推行农村小额贷款,给区域内农民进行专业化种植提供资金保障;最后,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在利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的支农款项基础上,加大地方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补贴力度。统筹安排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专款,转变传统救济式扶贫模式、探索建立开发式扶贫模式,有组织、有计划的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

4.注重人才培养和开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参与者是农民与农业企业,农民的农产品种植经营技能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注重人才培养与开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就必须从农民和企业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重点满足烟草、蚕桑、花卉、荞麦、蔬菜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建立起以涉农部门为技术支撑、专业协会为培养主体、示范基地为培养载体的农村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凉山州“十一五”人才规划》中关于“到2010年获得绿色证书的人才占到农村人才的10%以上”这一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就农业企业而言,全面实施企业发展人才战略,打破传统人才流动机制。针对农业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开发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强农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5.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组织保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推进的重要组织保障。首先,要变农户自发性组建专业协会为政府引导并帮助农户组建专业协会,改变过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过多过滥、管理松散、服务不力、恶意竞争的局面,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培育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次,继续推行“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倡农业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价格、订单种植补贴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最后,以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为平台,鼓励农村供销社、乡镇农技站等经济技术部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工程,最大限度地整合农村经济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晓军: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企业融资中的作用[N].《粮油市场报》,2005.09.30

篇8

一、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经过两年的努力,赣州市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46.46:5.79:37.27:10.48发展到2002年的45.67:6.22:36.55:11.56(据赣州统计信息网资料计算而得)以种植业为主的小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种植业内部的粮食与经济作物比例也不断优化,2003年我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比由1998年的60.7:39.3调整到57.8:42.2。同时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种植业的比重则逐年下降。部分龙头企业有较明显的带动作用。据赣州市统计局资料,2003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32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有145家,千万元以上的有96家。初步形成了多行业多层面多功能的龙头企业群。形成了不同规模农产品基地。全市重点发展的脐橙、绿色大米、有机茶、奶牛、花卉苗木等优势农产品已形成17个生产加工基地,并建成112个优质、高效规模化商品基地。

二、赣州市农业产业化目标及阶段分析

赣州市农业产业化目标与成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赣州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核心,适时地把发展新产业、促进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市场需求和赣州实际,赣州确立了脐橙、生猪、蔬菜、甜叶菊、工业原料和油茶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烟叶、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套适用技术、一套扶持政策”的思路,促使产业格局向“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迈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0.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0元,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hm2,单产达到5220kg/hm2,粮食总产269万,t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续增产。经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作物总播面14.54万hm2,总产265.26万t。生猪产业快速壮大,畜牧水产稳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8%,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45%。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发展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5个,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62个。脐橙产业迅速发展,赣州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着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就赣州而言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前。的推行,大大促进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农村开始迈向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同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涌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农村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弱的矛盾等日益突出;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地处江西南部的赣州,农业也开始由单纯的种养向加工、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雏形;第三阶段是1993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各种要素的有序流动,推动各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1996年以后,赣州市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主攻关键和薄弱环节等,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来抓。

三、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

赣州经历近二十多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国,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的农业产业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竟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一单个市场主体竞争力弱,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竟争力也较弱。而龙头企业是,,千家万户”农民一与广阔大市场相联接的桥梁和纽带,龙头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农户走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但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缺乏,力量薄弱。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经营的龙头企业、股份制和合作社等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竞争能力弱,而且组织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据统计,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下的就占43%,而销售收人在1亿以上的仪器仅占斗.7%,销售收人百亿元以上的寥寥无几。农产品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农业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农产品产加销产业体系的竞争,是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的竞争。而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和劣质品多,高档和优质品少。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平均为3: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只有0.6:1不改变初级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大路货多的格局,农业产业化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不合理。发展农业产业化,最终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人,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我国一些地力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违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运作中,把农民单方面抛向市场,多数农民信自、闭塞,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产业化经营中没有主动权,农产品的价格实际卜由公司制定,价格差吸农产品的低廉与农药、化肥的高价、不公平竞争等情况让他们实际处于劣势地位。四、加快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赣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形成经济产业链条。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篇9

同志们:

在粮食生产传来丰产增收喜讯的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农业产业化暨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总结我市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之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昨天,我们参观了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上饶县、信州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刚才,亚平书记、和平市长作了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农业产业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相继制定并大力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全市各地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的主导产业布局,水产、畜牧业、以梨柚为主的果业、蔬菜、绿色食品和毛竹等六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基地面积达到多万亩;发展壮大了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首次突破家,德兴百勤异钠有限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家龙头企业位列省级龙头企业,全市新增市级粮食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家。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万元,同比增长,年均销售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产业化经营的深度不断延伸、领域不断拓宽,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收入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⒈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中坚力量。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辐射、带动下的种养大户,真正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无论是高速公路沿线的蔬菜产业带,滨湖三县的特种水产,还是万年、横峰的生猪,玉山、广丰、上饶县的梨柚,背后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在发挥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初现端倪:特种水产、水禽向滨湖三县集中;万年县形成了个万头以上养猪场,年出栏生猪万头,销售收入超过粮食产值;信州区、上饶县、玉山县的蔬菜产业带逐步成型;婺源、德兴的生态农业经济日渐壮大;横峰成为“中国葛之乡”。

⒉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组织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万多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农民与龙头企业、协会之间,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分工协作关系,一大批农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变成了龙头企业种养基地上的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收入。上饶县远泉种植有限公司带动农户万户,户均增收元。目前,几乎所有的产业、产品都活跃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以及各类市场等中介服务组织。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已达到家,吸纳从业人员万多人,产品交易额达亿多元。

⒊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竞争力明显增强,一批农产品进入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型超市和连锁店,大大拓宽了我市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和范围。一是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已有绿色食品个,其中级个,比去年新增个绿标,均居全省第一,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个,预计年底前将新增个。二是档次不断提升。精制茶叶、龙虾、年糕、葛产品、优质茶油、木竹制品、红薯粉丝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品代表了上饶农产品的新形象。三是知名度更加响亮。全市已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婺源大鄣山茶、德兴红花茶油、玉山的信木柚、滨湖地区的特种水产、万年的优质生猪、弋阳的年糕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市场。

⒋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吸纳农业投资、发展开放型农业的重要领域。从××年至今,我市共引进农业项目个,合同引资亿元,实际进资亿元,引进了益人生态养殖公司、腾马木业、绿野木业、全阜水产、远洋水产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内的民间资金,主要也投入到农业产业化领域,创办了远泉集团、金标果业、大禾食品公司、金龟实业、信木柚公司、异钠、大鄣山茶等一大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带动和促进了农业总体效益的提高、农业经济总量的壮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问题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体效益不够理想;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弱,辐射带动力不够强,外向程度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大,等等。这些问题,仍有待于今后切实加以解决。

二、正确判断当前农业形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在国家重农政策的引导下,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势头。全年粮食产量超历史,达亿斤,增长,比历史最高年份年增加亿斤。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元左右,达到元,增幅达,比上年增幅高个百分点,近几年来首次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民当年增收额超历史。

在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也是亮点频现,呈现出“三个稳中有增”、“四个同步提高”的喜人局面。“三个稳中有增”,就是经济作物播面、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优质率稳中有增。今年全市蔬菜播面、茶、水果、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都实现了稳中有增。在今年粮食大丰收的年景下,预计今年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很不容易。经济作物优质率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四个同步提高”,就是水产业的名特优水产品比重、畜牧业的草食型、瘦肉型畜产品比重、养殖业效益和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步提高。全市今年水产养殖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亩,预计水产产量万吨,增长,特种水产品产量万吨,增长;渔业产值亿元,增长。预计全市肉类总产万吨,禽蛋万吨,分别增长、。生猪出栏万头,增长,其中瘦肉型猪万头,增长,生猪出口居全省第一。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家禽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畜牧业产值亿元。畜牧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这么多年来,今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心情最舒畅的一年,农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好政策,同时对明年增收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对我们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正确判断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清醒地看到好形势背后的增收压力。

必须看到,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明年不可能继续出现,依靠粮食增产和价格上涨增收的空间有限;必须看到,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和不确定因素,明年依然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区域化布局进展缓慢、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滞后、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农产品流通不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必须看到,我市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全省、全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明年农民增收形势,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

相对而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一是丰富的农业资源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全市万亩毛竹,平均亩产不足元,多万亩油茶林,平均亩产只有公斤,按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改造,亩产值可增倍以上,这些资源,需要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精耕细作”;二是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已成为市场上最大的卖点,我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版权所有但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数量、产业规模与优良的生态优势还不相称,同样需要通过众多龙头企业的努力,壮大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三是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现有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绝大多数还在培育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四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空间还远没有拓展开来。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种养业产值比,不到,低于全国:的水平,更远低于世界的水平。

因此,保持和巩固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必须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的发展目标和“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中兴特色养殖”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一手抓粮食生产不动摇,一手抓结构调整不放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不断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实现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目标是:在优化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上,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规划,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群、优势产业带;在优化农产品品质上,围绕主导产业的主导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竞争力强、效益高的优质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力争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达到;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个百分点,达到。

上述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力促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增收越来越面临着市场、资源、信息、技术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市出售初级农产品的现状,使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有机地、内在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通过发展龙头农户、协会农户、股份合作等产业化形式,可以有效地使农民与企业之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养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运销业的部分利益,从而增加收入。要充分认识到扶持龙头企业是扶持农民、扶持农业的核心所在。广大农民由于分散经营和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龙头企业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广大农户,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找到了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村,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财源,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之举。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的逐步配套,产业化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拓展,必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分化出来,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联系起来,促进农产品加工向农村乡镇扩散,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进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交融、优势互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版权所有

第二,必须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来抓。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层次。要紧紧围绕水产、粮、果、菜、畜、禽、木竹等主导产业,在政策、技术、服务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围绕支柱建龙头、依靠龙头壮支柱、农民围着龙头干的产业化格局。

⒈实行大开放主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把农业产业化变成承接沿海以及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同行业大型企业集团甚至农产品加工营销跨国公司,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程度高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争取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要放手发展民营和个体龙头企业,拓宽民营资本进军农业的渠道,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等杠杆,支持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吸引规模型龙头企业和成长型龙头企业进入市级龙头企业队伍,扶持更多的市级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要加大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力度和市场运作力度,依托优势龙头企业,促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产权置换、重组并购等形式,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切实改变我市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局面,形成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龙头企业为骨干,普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主体。

⒉发挥龙头企业核心带动作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合理,是否落实。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搞“订单农业”,订单兑现不了,有的地方搞利润返回,利润返还不了,这里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尽规范等问题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因此,推进农业产业经营,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作为大事来抓,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让企业和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领头羊。

⒊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上饶特色农产品名牌。目前,我市以上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直接进入市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大。有资料表明,农产品通过加工,可增值几倍甚至几十倍。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产业链长、产品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努力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要依托水产、粮食、生猪、木竹等优质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加工业、粮油加工业、肉制品制造业、林产品加工业等重点行业。要依托优势企业的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品牌整合,实施品牌规模经营,争创名牌农产品。大家耳熟能详的“完达山”乳制品,就是多个黑龙江地方乳制品品牌整合起来的,成为唯一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全国乳制品行业品牌,身价超过光明、伊利、蒙牛等知名品牌。近年来,我市在树品牌、创名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茶叶、大米都有几十个品牌,几十条、几百条小龙过度竞争,谁也成不了名牌。各地要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叫响一个品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第三,必须把建设农产品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来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发展和壮大滨湖地区的水产,铅山、玉山的养鳗,婺源、德兴等林区的工业用材林、油茶林,上饶县、铅山等地的毛竹,万年、横峰等地的生猪,上饶县、信州区的花卉苗木,玉山、广丰等地的梨柚,以及高速公路两侧的优质瓜菜等具有区域特色、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市场型、效益型农业,及时更新和改良主导产品品质,突出骨干品种,形成专业化生产的鲜明特色。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的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具体要求是:

——突出加快水产、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产是上饶最大的优势,要充分挖掘可养水面潜力,努力扩大乌鱼、螃蟹、鳜鱼、鳗鱼、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推广万年县畜牧业发展经验,引进畜禽良种,加快发展规模养猪和生态畜牧小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肉兔以及地方良种家禽等草食动物。力争明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

——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培育、引进和推广一批优质高效的瓜菜、饲草、花卉苗木、水果等名特优新品种,加快建设百万亩优质瓜菜生产基地、百万亩以梨柚为主的果业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力争明年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以上。

——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为我市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创造更为优良的生态环境。加速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百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亩优质油茶基地、百万亩丰产毛竹基地,突出发展竹业、茶业、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产业,力争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个百分点以上。

——扎实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稳定粮食面积万亩,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粮食品种,力争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达到万亩。扶持壮大一批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粮食企业发展“订单”粮食,促进粮深加工,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各县(市、区)要朝着建设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市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的目标,坚持山上、山下、水中三维空间并进,龙头、市场、大户三股力量并举,不断发展壮大水产、畜牧、粮食、水果、茶叶、蔬菜、花卉苗木、毛竹、油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力促我市主要农产品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区域化生产。一是发挥优势建基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地的气候、地理、交通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着力在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二是依托龙头壮基地。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创办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渠道,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三是围绕市场育基地。要把市场作为基地建设的第一信号,变先抓生产为先抓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四是引导大户连基地。要积极引导农村种养大户、能人本着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突出特色的原则,促进大户与大户之间基地相连、连片开发、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着力营造一个重点行业形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名牌的基地建设新格局。

第四,必须把农产品流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来抓。

在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风险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要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公司。要引导有实力、懂市场的龙头企业,以“水产、畜禽、水果、瓜菜、毛竹、绿色食品”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广丰的天桂梨,通过集味堂的统一营销,年年不愁销路,带动了千家万户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二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广万年、铅山、广丰等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鼓励多种形式一起上,加快发展多主体、多形式、多种类、跨区域、紧密型的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在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的粮食、水产、畜牧、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三要不断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全力挖掘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运输等方面的能人,加强对经纪人在销售、管理、流通等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闯市场的能力。要精心打造农产品流通的交易平台。一是引进市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资本和管理,加快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鄱阳水产批发市场、万年贡米市场、信州区农产品物流中心,要朝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集散中心的目标,加快建设,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增强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的能力。二是紧盯长珠闽沿海市场,加快设立农产品直供直销点、配送中心。水产品、蔬菜、水果以及其它优质农产品,都要争取在沿海城市设立经销窗口,扩大上饶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提高上饶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利用上饶农经网等信息化平台,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要加快开拓农产品流通的新领域。一是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订单生产、加工,提高订单履约率,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的生产协作关系,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连结。二是发展超市农业。主动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集团挂钩,建立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更为广阔、充满前途的新空间。三是发展创汇农业。围绕我市特种水产、有机茶、生猪等优质农产品,积极引进、创办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帮助更多的龙头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提高农业外向度,力争三年内以特种水产、生猪、异钠、有机茶等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亿美元,增强我市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五,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撑来抓。

科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强大动力,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大力发展高科技种子种苗产业。要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效益为突破口,加快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特别是要结合我市实际,引进、培育蔬菜、特种水产、油茶、水果、畜禽等名特优品种。玉山的信木柚,要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炼特色,提高品质;油茶基地,要加快引进优良品种,现在已经研究出亩产多斤油的新品种,要主动加强联系、引进,对我市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需要,注意引进和推广专用农产品的种子种苗。二是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各地要积极引导和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优质农产品,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转化基地、产业培植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生产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大力推广低残留、高效益的农业投入品,倡导使用农家肥与沼液、秸杆等有机肥,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市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优质农产品基本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借鉴大鄣山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的经验和模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增强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科技素质。各地要借助“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培训载体,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栽培模式、养殖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成果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和质量意识,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同时,要组织规模龙头企业的经营者参加高等院校专业培训,造就一支善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产、加、销各个环节,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协力配合和大力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引导、指导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促进我市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三、狠抓当前工作,为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⒈倒计时完成移民扶贫任务。今年人的移民扶贫任务,必须确保在月底前建成新房,确保移民在春节前搬进新居。现在距年底只有一个月,距春节也只有两个多月了,四个重点县要按照搬迁计划,进行倒计时督查,加快建房进度,确保完成任务。同时,对明年的移民扶贫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

⒉下大力气抓好冬季农业、冬季造林和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官正书记多次强调,冬季是江西最好的农业生产季节,既无水患,也无旱灾。各地要把冬季农业作为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狠抓冬季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两菜三草”等经济作物,力争冬季农业达到万亩,覆盖率达到以上,农民人均从中增收元。冬季造林要围绕工程造林、义务植树,迅速掀起造林整地的,各地要层层动员,集中力量,在月份开展造林整地突击月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造林整地任务。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要完成土石方万方,完成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万亩,解决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亩,并对影响防汛抗旱的渠道进行清淤疏浚。

⒊时刻抓好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防火责任制,明确重点林区防火责任人和专业扑火队,加强宣传,严管野外用火,各级防火办要坚持小时值班,发现火警,及时报告,及时组织扑灭,做到“打早、打小、打了”。要切实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针对近段时间生猪出栏、补栏频繁的实际,认真落实动物防疫预案,加大对流入我市的仔猪检疫力度,从源头上堵住疫情进入我市。要做好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的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储备充足的疫苗、消毒液,确保需要。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扑灭。

篇10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我国农业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催生出来的产业,是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开县农业在新时期如何抓住机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际上,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一种革新,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所暴露的种种矛盾最有效的举措。因此,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创新农业发展机制,推行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开县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农业产业开发比较滞后,农业生产没有完全突破传统格局,现代农业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传统的农耕制度仍制约着农业发展方向。因此,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产业化经营,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1.农业产业化是充实、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制的有效手段

在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通过利益诱导,在生产环节上发挥出“分散经营”的优势,在保障农民生产自主性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以市场为纽带,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衔接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确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整体上突出“统一经营”的特点,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统分结合,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农民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说,农业产业化赋予了联产承包制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力。

2.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带动千万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小规模生产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从而全面推进农业的技术、组织和制度的创新。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可造就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龙头企业通过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依靠精深加工和技术革新,创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名优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的总体效益。

3.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然要求破除传统农业的思维,突破产业、所有制的限制,树立现代农业的理念,用工业化的机制和方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把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使城镇的资本、技术、人才优贽转化为农村的现实生产力,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正是集聚资源优势整合城乡生产要素,促进城镇资源农村化,农村经营城镇化。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集合优势资源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村劳动力充分再就业,不断改善农村社会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较多,不同模式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创新,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优势,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突出作用。

1.龙头企业带动型

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主体产品,形成“公司+农户”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带动农民实现规模经营,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如开县帅笑工贸公司是集全县油料深加工的企业,在开县临江、竹溪等油料主产区实行定单农业模式,以此带动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2.主导产业带动型

以开发名优产品、特色产品为目的,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区域性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开发示范区,发展名优产品。通过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围绕特色农业的影响,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

3.生产大户示范带动型

发展农业生产大户,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培植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影响力的生产个体,带动更多的农户集约生产,逐布形成产业化。生产大户作为农村家庭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很大程度上对产业开发规模化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辐射引导作用。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对策措施

开县农业总体构想是“大特色、大生态、大品牌”的战略目标,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 以建设成为渝东北区域特色农业示范带为重要支撑点。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这一主线和重要支撑点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

1.确立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布局

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事业,在产业布局上,应立足于长远目标,突出大特色,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一是依据区域特色,把目标区域进行农业产业园区划分,形成基本框架,利于产业规划。二是确立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细分产业核心区、支撑区、拓展区,明确产业发展主次结构;三是依据地域分步,立足于主导产业的核心地带,创建生产基地,生产基地是农业开发的主要发源地,是否合理布局,是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

2.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名优产品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快慢、规模的大小、拉动力的强弱和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市场化的程度。一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引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保持结构平衡的的基础上,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二是龙头企业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企业经营机制运行,以规模生产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农产品基地;同时,围绕特色产业,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龙头企业需要严格质量管理,加强农产品安全认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创建名优产品基础性工作,是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因此,龙头企业树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意识,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竟争力。

3.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组织运行机制

3.1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实施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核心是利益分配,完善的利益和风险机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保证,一是通过产业化联营,广泛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契约、合同、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企业和农民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三是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优惠措施,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民融入到企业中去,使企业和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实现经济利益一体化。

3.2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营运机制

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保障。农业产业化营运首先要解决产权的界定,推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使企业和各联结体成为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

3.3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只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引导、服务功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才能顺利实施。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科学的产业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体系,发挥优势部门、优势资源、优秀人才,对产业化项目进行专题研究和运作,逐步完善土地流转、农业风险保障、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使农业产业化在资金、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