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经济发展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

篇1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7-1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基层组织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对现有班子成员建设不重视,更缺乏对后备力量的储备,目前基层班子普遍存在年龄高、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班子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很多地区存在拉票选村干部的情况,例如:通过在村中家族庞大、帮派结伙等方式进行拉票从而当选村长,而不是通过能力的考核,致使很多会经营懂管理的优秀人才被埋没。三是基层班子的团队精神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原因:班子成员的待遇较低;班子成员的关系不协调,喜欢单打独斗,就很难形成合力,也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要发展村级经济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也较难弥补。一是自然条件差。大部分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少山区村,虽然发展林果、高山蔬菜等农产品的立地条件较好,但受交通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二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多数村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创业,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集体贷款控制过严,很难贷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又难以集中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1.3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的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没有真正体现

农村目前实行双层经营责任制,村级统一经营项目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尤其是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低价征用,垄断经营,高价销售,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成为空谈。

1.4政策导向偏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村级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一方面要承担各项社会职能,如计划生育、五保户抚养、征兵优抚、水库维护、山林抚育、电力通信、道路、医疗、村庄整治等生活保障功能和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近几年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导向偏差和资金扶持不足,加上村级事权过多,造成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

2建议与对策

2.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起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是增强服务功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之一。

2.2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专项资金。优惠政策要体现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各地的山林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块状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综合利用区位经济和产业人口集聚优势,鼓励兴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商贸、酒店、商铺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获取稳定收入。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仓储场地等服务,开辟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技组织等合作,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和扩张。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实施资本经营,努力从单一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

2.3强化管理,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是扎实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计划地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完善村会计委托制,推行农村会计核算电算化,加快村账乡(镇)会计委托机构建设;三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四是推进新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推进土地征用较多且农民已基本农转非村及集体资产较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的社区股份制改革。

2.4加强领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2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强村富民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市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有关精神,现结合我区实际,就做好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持续增加村级集体可用资金为主要目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总体工作目标为:到2015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超过450万元,村均达到50万元,年均增长20%。

二、发展方向和增收途径

1.向招商引资要收入,鼓励村集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各村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意识,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今后凡村级组织引进的项目落户到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其引进的企业项目生成税收的留成部分,前三年按30%奖励到村,提高村集体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2.向“资源”挖潜要收入,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对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进行登记造册,对村现有的集体厂房、设备、商业用房、闲置的校舍、办公用房等所有资源进行认真核查,对显失公平、价格偏低的资源要进行价格上调,对租赁、承包、使用集体资源都要按规定程序进行立项和公开招标,发挥村级资源使用的最大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向管理节流要收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对村级资金进行扎口,从源头上规范村级资金的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行立项审批,各村新建项目要量力而行,不得举债建设,无立项审批的一律不许建设,同时严格控制各村非生产性支出,对有集体积累资金的村可参与投资区工业园区建造标准厂房,交由区统一对外租赁,每年获取一定的租金,增加集体收入。

4.向产业化结构调整要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鼓励村集体领办、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包装项目上争资金,增加集体收入,也可开展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各村自身条件,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一些不在园区规划区之内的村,通过土地流转进行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土地连片流转后用路、沟、渠平整后的溢余部分的土地收益来增加集体收入,

5.向提供劳务服务要收入,提高各村服务园区的能力。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园区绿化、道路管护劳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各村可根据需要成立劳务服务队承接区内绿化、公路的管护任务,由区支付一定的管护费,增加集体收入,同时也可以为进区企业、园区建设提供运输、劳务等方面的服务来获取一定收入。

三、组织领导与目标考核

1.加强组织领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行由区办事处统一组织、部门分工协作、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区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协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各村负责人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责任人,各村应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本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措施,确保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

2.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分类规划、分类实施的要求,各村要抓住2013年和2015年两个目标节点,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以2012年行政村均经营性收入30万元(自然村10万元)为基数,按每年增加20%的比例确定目标任务。

篇3

一、加强农业投入机制

一是要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事权和支农范围。二是应适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这部分投资应考虑在财政中单列,专项使用,并使投入的份额和方式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农户增加农业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及外资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农业投资。四是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农用专项资金要依照业务部门提出使用意见,综合部门平衡把关,政策主管领导审批的原则,集中使用,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二、调整农业结构

把握区域经济特点,发展优质、名牌产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型、低变化”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种养业要在布局上实现转移,即从不适宜区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转移,从分散产区向集中规模化产区转移。要以科技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市场需求淘汰传统低劣品种和落后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工程,把引进、选育和推广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突破口,寻求地域、季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把传统农艺精华与现代加工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农产品种植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效,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使他们自觉接受科学的种田思想。

三、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公司与农户通过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和相互投资入股,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尽管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但其生产不再是单个的行为,而是统一规范的要求。农民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的发展,还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环节得到收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农民只是种养一个环节取得收入。积极吸收村干部、供销社负责人、治富能手、科技爱好者參加,引导他们学习技术,收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前购种、产中技术咨询、产后销售的服务,并逐步使其过渡为公司。

四、改变农业科研体制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使种子、农药、饲料、疫苗、农产品加工等单位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工(农)贸一体化经营的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周期。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篇4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发展问题;思考;建议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各个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但是,各地开发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经济开发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发展定位及规划问题。在我国,经济开发区在分类上可分为:高科技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产业工业园。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跟风,在缺乏前期调研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急忙上马一些经济开发区,导致定位不清晰,规划不科学,不符合当地的产业特点。

2.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规范。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开发区管委会基本上属于政府的派出机构,采取了行政事业管理模式。很多开发区都成立园区的平台公司,但是如何界定管委会与平台公司之间的职权边界,就没有很好地明确。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开发区的管委管得过多,管得过细,管得过死,平台公司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在园区投融资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我国各地政府下放给开发区管委会的经济管理权限不充分,管委会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经济权责界定不清晰。由于国土、工商等系统实行垂直管理,造成了诸如土地储备、规划和审批,环境执法检查等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审批权仍保留在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区无法自行直接审批办理,行政办事效率低下。许多企业办理生产、经营审批事项时既要去政府相关部门,又要去管委会相关部门,更为艰难。

(3)激励机制缺乏。开发区一般远离城区,交通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但是,目前开发区职工待遇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一样,没有任何优势,加之园区条件的艰苦对人才就缺乏吸引力,并削弱开发区工作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导致园区难留住高素质人才。

3.发展的制约条件问题

(1)土地问题。开发区要建设与发展,前提是要解决土地问题。当前开发区在土地供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土地指标紧张。当地政府获得的土地指标有限,在保障当地的重大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后,剩余安排给园区的土地指标就不多了。②征地拆迁问题。当前征地拆迁已成为制约经济园区发展的一大瓶颈,很多招商引资来的项目迟迟不能落地,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征地拆迁问题。

(2)资金问题。园区从规划、征地拆迁到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很多地方财政并不宽裕,寄希望于财政预算安排大量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并不现实,且园区从规划到项目投产产生效益需要一定的周期,在周期内,很多地方财政是难以做到持续性地投入资金用于园区建设的。

二、对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思考建议

1.找准定位,特色发展

发展经济开发区就是要整合利用已有的资源。首先,就要找准定位,特色发展。考虑因素:一是本地的优势产业在哪里,比如有些地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鱼米之乡,就发展农业相关的济区;一些地方制造业条件较好,配套产业链成熟,就可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特色产业的经济区。二是要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及下一步可能需要淘汰转型的产业不能或需要慎重上马。

2.理顺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

(1)创新管理体制,整合优势资源。我国的经济开发区经过了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开发区可以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创新管理体制,整合区域内各类优势资源。要充分发挥园区投融资公司在园区投融资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2)充分赋予园区管理权限。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充分赋予开发区相应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权限,代表同级政府在区内行使经济和行政管理职能。减少管理层次,使得企业从事生产、投资、经营等各项审批事项均能在开发区集中办理,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3)创新园区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灵活用人机制,对在园区工作的人员实行聘任年薪制,进行企业化考核管理,同时保留公务员身份。

3.解决发展的制约条件

(1)保障开发区的土地需求。一是土地指标的保障。当地政府在土地指标分配方面,要重点向园区进行倾斜;同时要支持引导园区进行重大项目包装,向上级部门争取土地指标。二是征地拆迁问题。经济开发区的很多在乡镇,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协调好开发区与当地乡镇的关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征地拆迁中的主体作用。

(2)创新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一要充分发挥园区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利用国家的各类政策性贷款,如国家开发银行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解决部分园区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同时,充分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引进社会资本与民营资本,开发建设园区。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资金扶持,解决当地财政在园区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费洪平.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D] .科学出版社, 2000.

[2]孙宇.我国经开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J] .中国外资, 2016(23).

[3]刘群.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建议[J] .《中国国情国力》, 2011(5).

[4] 王云姝.基于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文摘版:经济管理, 2015(2).

篇5

论坛以“生态城市――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等500余名世界知名专家、学者、规划大师云集于此。与会人士就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规划理论建设,国际生态城市理论与范例城市的生态化改造与老工业城市复兴,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范例,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防灾减灾等10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用“城市发展的思想盛宴”来评价大会,意义可能非仅如此。1年前的8月,中国航天老帅张云川入冀,“东部区位、中部水平、西部观念”的河北,终于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阀门”,决心依托“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实施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强省战略。今年以来,处于京津冀都市圈的河北,城市建设提出了“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恰逢原书记处第一书记入冀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代省长,京畿大省河北“旧貌换新颜”几无悬念。

除引“智”之外,此次大会河北引“资”的用意也非常明显。在开幕式上,说,河北的城市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河北将以本届城博会的举办为契机,“敞开大门”,把中外城镇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引入河北,把一流的规划设计、高质量的战略投资和先进的城市管理引入河北。

城博会上,河北省城市规划建设招商项目448项,总投资超过5238亿元人民币。11个主要城市,包括环京津城市廊坊、保定、承德、张家口,沿海城市秦皇岛、唐山、沧州,冀中南城市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无不踊跃。河北以沿海隆起带建设和中心城市的现代化为重点的全方位大开放战略凸现,雄心史所未见。

如其所愿,上海上实(集团)等数十家战略投资者前来寻找商机,天津、重庆等省市代表团,意大利驻华大使谢飒、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总局局长狄福安及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建筑业内人士出席了城博会。仅20日上午,签约项目投资717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省外投资631亿元。

篇6

一、帮助盘活存量资本,助解企业融资难题

(一)放宽组建集团的条件,支持做大做强。属于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子公司数量放宽到3个,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

(二)鼓励企业利用新型方式出资,激活“沉睡”资本。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商标权、股权、债权、林权等新型方式出资,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出资方式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引导企业利用股权出质登记,增强融资担保能力。建立股权出质登记中心,帮助投资者盘活股权。在鼓励企业把股权出质给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同时,支持企业把股权出质给担保公司、创投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和典当公司等。

二、放宽场所登记条件,破解发展场地瓶颈

(一)允许住所(经营场所)权属证明多元化。办理营业执照时,对无法提交产权证明的(违章建筑除外),应当凭相应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村委会(居委会)等出具的相关证明,即可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二)允许符合条件的住宅作为住所或经营场所。除从事生产、加工、饮食、娱乐等污染环境、影响利害关系业主正常生活的经营项目(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除外)外,经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所在地居民委员会出具的相关证明,允许将无物业管理、开放的居民住宅小区的住宅或居民自建房登记为企业住所或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

(三)允许沿街的车库、架空层登记为住所或经营场所。除从事生产、加工、饮食、娱乐等污染环境、影响利害关系业主正常生活的经营项目(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除外)外,经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所在地居民委员会出具的相关证明,允许将无物业管理、开放的居民住宅小区的车库、架空层登记为企业住所(除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

(四)允许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内经营户不再提供市场房产权属证明。入驻各类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工商登记时,只须提供所在市场的《市场名称登记证》复印件、市场主办者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租赁协议,即可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五)允许仅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个体工商户或企业,将已取得合法产权或使用权的无物业管理、开放式居民住宅小区的住宅或居民自建房,登记为企业住所或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

三、改进行政审批服务,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一)改进行政许可制度。推行无障碍准入服务,推进窗口服务功能一体化,全面实行“一审一核”制度,做到窗口一站式、告知一口清、示范一文本。按照“重实体强实业”的政策导向,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二)扩大审批权限下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工商所(分局)登记范围,方便就近办理登记。全权委托工商所(分局)办理个体工商户、普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及名称预先核准、户外广告等登记。

(三)深化行政指导服务。对企业组建集团、兼并重组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全程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健全内部组织机构。

(四)免收相关费用。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注册资本(金)300万元以下的第一产业企业、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以下的第二产业企业和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以下的第三产业企业,均免征注册(变更)登记费、补(换)营业执照工本费、年检费;免征个体工商户注册(变更)登记费、补(换)营业执照工本费。

(五)全面优化年检服务。扩大年检申报备案制企业的范围,守信守法的企业可免于实质审查,快速通过年检;放宽小微企业免于提交审计报告的范围,100万元以下的公司可免于提交审计报告,非重点监管行业企业可免于提交审计报告,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经企业申请年检期限可从6月底延长到7月底;逾期出资企业主动采取措施依法规范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放宽名称登记条件,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扩大规模,申请设立为公司的,在出资人不变等情况下,允许保留原字号和行业用语。

(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的,允许名称中保留原有的厂、院、所等组织形式,以“有限责任公司”字样为后缀。

篇7

从梨树县林业过去五年改革发展情况看,基于现代化林业发展形势,结合我县林业发展建设实际情况,森林防火、森林病(虫)、人畜“三害”损坏森林资源情况,林业改革滞后,遗留下来社会林业矛盾等因素。我认为梨树县林业健康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 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由于林业改革滞后,人们对市场经济意识,开发资源致富意识,短期耕种农田收益意识抢先,造成开采沙石矿、建设牧业小区、发展经济实体建厂房等项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尤为突出。收复林地造林阻力大,抢占林地、霸占林地,改变林地用途行耕蚕食林地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困扰造林、成林和加快林业绿化步伐。

1.2 我县现有乔木林多属于“三北”一、二期工程营造的防护林,造林树种单一,林种结构明显不合理。南部半山区多是落叶松、樟子松树种居多的水土保持林;中、北部多是杨树居多的防风固沙林。森林质量低,小老树、残次林占有一定比例。产出优质木材少,价格低经济效益差。据森林资源档案记载防护林占60.04%,用材林占35.11%,经济林才占4.85%,林地产出率低,按现实水平投入产出比本文由收集整理例相差甚远,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发展。

1.3 由于近年粮食价格突长,给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成极度困难,致使林带更新造林由宽变窄、由长变短,更有甚的农民还歪理霸着不让还林。村屯绿化也是如此,房前屋后林木明显减少,光腚屯、光杆路更多显现。结果造成林地萎缩、造林绿化几年才能成活成林。

1.4 由于集体林改林木、林地落权到户后,到林木采伐时村大集体与村民小组小集体林木、林地位置错位,边界含糊不清;林改前不规范承包、抵债流转林木、林地更是不准;集体与国有林场林木林地权属存有混段。林权争议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由于落实不了还林主体,只能维持现状,也延缓了还林造林进程。

1.5 林业产业仍处初级阶段

虽然涉林企业和经营户数不少,但是规范规模经营,合法开发资源的家数还不多。有待于规范化管理,强化政策扶持,保证涉林产业项目做大做强,进一步上档次,提高经营水平,使其合法化经营。

1.6 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五项”制度落实的不平衡。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木、林地流转管理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制度这三项均已落实。只有支持集体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和林业金融支撑制度还没有得到落实,改革就难以彻底。国有林场改革尚未启动,现存林场经济危困,富余职工多,资源日趋减少,林业职工心存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急待解决焦虑,很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

2 深化林业改革对策

2.1 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主要是按照吉林省政府出台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保证2016年底完成任务。操作内容主要围绕落实“五项”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五是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制度。从前段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看,出现一种倾向性问题,主要是获得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后,更新造林不及时,改变林地用途行耕农田倾向很普遍。今后的任务还是要强化落实林改签订的还林合同兑现,严厉打击违约违法改变林地用途行耕行为。完善林木采伐管理,规范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机制。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沿着资源增量、生态增效、林农增收的正确轨道健康向前发展。

2.2 积极争取国有林场先行试点改革,力争在五年内快速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尽早破解林场经营难题,消除深层潜在林业社会矛盾,实现国有林业的生态、经济双重发展增效。

3 保障措施

保障林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全面落实林业建设承载主体,增加建设融资渠道,科学落实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切中各林种的造、育、管主环节经营,不断完善健全各类林木种苗基地化建设,深入拓展林木、林副产品经营加工利用空间,保证合理合法开发森林、林地资源,实现林地高产出、生态强功能、面向市场经济增效益目标。确定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3.1 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科学引进造林新品种,适地适树更换造林树种,调整成最佳林种结构,合理区划界定公益林生态体系,商品林建设基地的布局。

3.2 要以县、乡镇、村、林业基地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及林业大户为管理、建设经营的主体,层层落实管理目标、建设经营任务责任制,签订包保和完成造林绿化、发展林产业经济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保证责任到人,任务到地块,发展到项目。形成林地总量不减少,林业用途不改变,从经营林业、林产业中要效益的局面。

篇8

摘要:网络经济从其一生成,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任何事物的增长不是线性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是必然的规则,当然,网络经济也不例外本文从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出发,分析现状,寻找问题,最后做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网络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网络经济;反垄断;网络技术;法规政策

一、我国网络经济的现状

我国网络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己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根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网络购物使用率不断上升,达到28.1;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长45.9%,达到1.08亿人,;用户规模3024万人,旅游预订使用率年增长77.9%;,约为7.9%,网络炒股的用户规模占比14.8%,年增幅67%,达到了5678万人,。

金融危机促进了网络购物的发展。从供应方面来看,大部分企业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经营国际贸易的企业,而同时网络作为最便捷的平台,于是成为了企业摆脱困境的捷径。2009年,企业自建B2C平台或进驻于C2C的数量呈现了增加迅速,于是增加了网络商品的供应总量。另一方面从用户方面来看,网购观念的普及,网民消费生活的习惯中网络购物所占份额越来越大。2009年全年,网络支付的用户规模9406万,使用率达到24.5%,年增幅高达80.9%。

二、我国网络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共享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威胁到了知识产权。网络经济中,知识产权侵权主要有:对传统的版权作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数字化在网络上传播;对数字化后的作品未经许可便上传至网络;某些网页中的背景使用已受版权保护的音乐作品或图像;网上传播的作品在未经许可情况下便转载或下载,甚至用于商业性用途。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1.网银个人信息及其密码的保护。

现今,网银为我们提供了纵多方便之处,但网络银行的隐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于是各个银行便采用了更加可靠的行为方式,如实行客户身份认证、建议设置几重密码、设置手机提醒的服务、防黑客软件等,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其客户的安全。

2.电子货币的交付安全。

当今,人们不断的认可和支持各式各样的网络交易形式,因其无需面对面就能完成交易的新型模式给我们繁忙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网络支付的安全性略显不足,从而使得许多消费者放弃了网络购买。于是,网银与网上支付都应想尽办法保护网络安全,如进行实名认证、U盾、网络密钥等。但即便是如此,我们依然接到关于网络的投诉,期间也发生了不少网络欺诈行为。

3.网络隐私的保护。

在网络中,每现实中的个人的所有资料都转化成为一连串的,这些数字和符号同时具备了网络本身的特点,即开放性和通用性。网络安全问题在网络平台逐步扩大并且升级,使人们更注意到每一个开放的计算机病毒程序,及其相关的网络安全的问题。随着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个人活动,即便是有对应的监测技术的保护,但也出现了专门以窃取网民的收入来源的用户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软件窃取用户信息,造成了用户的个人隐私的侵害。

4.网络中的诈骗。

在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当然,其中不乏海量的虚假信息,陷入假信息陷阱中的,不仅仅有我们普通的网络消费者,也包括了网络供应商。因此,网络虚假消息的欺诈危害性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破坏性的。

三、我国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建设也卓有成效。2005年5月,国家版权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的《互联网版权行政保护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内容版权保护法规。但是,随着网络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际情况逼迫新的、更加完备、更加先进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出台,以顺应和保障我国网络经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应提高知识产权维权意识,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方面。

(二)要不断加强交易主体的道德教育。

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中,交易主体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明显,其身份、喜好、性别、年龄等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被藏匿,言行不受现实的限制和考量,于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网络就成为了一个规避道德谴责的领域,因此,较容易产生各种道德问题和伦理问题。

(三)发展完善网络信息技术。

在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已经暴漏了很多纠纷和问题,这些现象的根源多多在于网络技术本身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和缺陷。所以,要使得网络经济更好更稳健的发展,安全问题相应就成为阻碍网络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5.

[2]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45-46.

[3]王伟.电子商务中的伦理问题探讨[[J].2005.

[4]胡春.网络经济学四].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5-16.

[5]李家新。网络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篇9

一、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并取得一些阶段性不菲的成果,全县软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总体上看是非常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少。特别在思想观念、法制建设、管理服务、效率效能、公正公平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与开放新形势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觉悟低。一些单位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现象。崇尚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条条文件至上,刚性有余,弹性不足。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未落实到实处,亟须改善。首先行政审批项目过多。其次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不能切实落实一次性告知制、时限制等服务承诺,政务大厅存在着“里一半,外一半”的问题。个别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没有坚持正确的态度,办个证件仍要需跑多趟,有的办理时限按有关规定的最长限执行,没有体现高效便民的政府形象。

(三)办事难、人情办事的现象仍有存在。在一些职能部门中尤其是管理部门,虽然公开了办事程序和限时办事承诺,但仍有一些工作人员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故意以原则规定为借口,拖延时间,刁难前来办事的人员。

(四)管理和执法人员,。崇尚特权,将职权变成拉关系、谋私利的工具。在他们看来关系是办事情的关键,关系近、感情深,什么样的事都敢干;关系远、感情浅,该办的事也不办,甚至卡脖子、使绊子。还有的人只谋权不谋事,只求位不求为。

以上现象和问题虽说只是星星点点,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造成的影响很大,如不彻底根除,地方的投资软环境就得不到真正的改善。

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面广,表现形式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滞后还需加强。重管理,轻服务,注重过程管理,而不是效绩管理。不善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上级精神和本地、本部门实际相结合,只是简单地坚持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个别政府人员有特权思想,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全局观念,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的意识淡薄,服务工作不到位,甚至只会审批不会服务。

(2)体制不健全,行政职能的转变,没有很好地与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吻合。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想问题、办事情单位部门利益至上,考虑部门的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

(3)制度不完善,执行没有力度。为加强软环境建设,一些部门和单位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与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是,有的政策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工作内容,具体内容过于空,过于大,缺少实施细则,实际运用起来弹性很大,为个别违规执法人员提供了条件 。

三、建议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已从政策优惠和硬环境竞争转向软环境的竞争。

(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树立科学正确的软环境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个中心,为它服务,为它提供保障。

(二)加强信用建设。对一个地方来说,信用关系形象,关系效能,决定发展。规范已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科学论证。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部门的思想观念,提升思想高度,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坚持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始终作为全体政府办事人员的基本职能。加快新一轮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尽可能减少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把该纳入的审批项目全部纳入,一个部门多项审批事项的实行实行并联服务,真正做到办事一体化。涉及企业或企业法人的相关审批手续、年检手续和证件办理等一系列审批检查项目争取一次性办完,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多项审批的部门由一个专人牵头责任到人。

(四)强化效能监督。规范环境改善,强化监督力度,切实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为此,

篇10

1.劳动力数量减少

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农业经济生产率不高。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村劳动力有向城镇转移的迹象,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

2.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低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耕地资源的流失以及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导致农作物的生产率逐渐降低。滥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碳排放现象表示不满,同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重金属严重超标、废弃物堆积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受技术壁垒限制,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导致农产品损失严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受阻。

3.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我国科技发展不如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产品生产率不高,科技含量低。我国科研项目大多以政府为主导,对市场变化的了解程度不够,农民的经济水平有限,农业技术推广难。能够真正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较少、规模较小,不能成为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榜样。我国的科研和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业,投资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费用较低,剩余劳动力分散不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农业经济,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国家实施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突破贸易壁垒,增加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投入,从整体上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含量,尤其要带动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从基本的生产工具,到水利灌溉,再到信息化宣传一整套流程都需要高新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农业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研中心,政府可以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逐渐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环境,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力度。从根本上来说,要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农作物品种的培育、低碳农业的发展和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提高农作物的卫生与安全水平。把农业科研投入作为资金支持的首要任务,提高科技投入中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鼓励农科教院校和企业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从方方面面实现科学技术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作物大规模经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气候条件地区间存在差异,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营主体应努力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向集约型农业发展,把农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科技进步上,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通过农业集约化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过程中,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落后地区农业资源的特色,实行“特色型”项目,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先进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提高原材料工业产品和废弃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