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机电控制;工学结合;实训
当前,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的共识。而以上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即要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
在工学结合条件下,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感受是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现代企业理念、良好行为习惯、应变能力、新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或形成。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职业岗位人才,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岗位教育环境;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只能在工学结合中实现。
目前国内高校在PLC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问题是教学设备落后,跟不上PLC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问题、教学试验资源有限,实验项目设计不合理、偏重编程练习,对实际项目缺乏整体认识、综合实训项目单一,与实际工作现场出入太大等问题。各高校采用比较多的PLC实训装置为液压传动与PLC实训装置、气动与PLC实训装置、机电气液一体化综合实训装置、PLC实训箱等。
1.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
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由型材实训台、物料提升机构、物料加工模块、气动机械手、物料输送及分拣机构、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各种传感器和I/O接口板等组成,共构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基本功能如下:
1.1.供料单元的基本功能:供料单元是教学系统的起始单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向系统中的其他单元提供原料的作用。具体的功能是:按照需要将放置在料仓中待加工工件(原料)自动地推出到物料台上,以便输送单元的机械手将其抓取,输送到其他单元上。
1.2.加工单元的基本功能:把该单元物料台上的工件(工件由输送单元的抓取机械手装置送来)送到冲压机构下面,完成一次冲压加工动作,然后再送回到物料台上,待输送单元的抓取机械手装置取出。
1.3.装配单元的基本功能:完成将该单元料仓内的金属、黑色或白色小圆柱零件嵌入到已加工的工件中的装配过程。
1.4.分拣单元的基本功能:完成将上一单元送来的已加工、装配的工件进行分拣,实现不同属性(颜色、材料等)的工件从不同的料槽分流的功能。
1.5.输送单元的基本功能:该单元通过直线运动传动机构驱动抓取机械手装置到指定单元的物料台上精确定位,并在该物料台上抓取工件,把抓取到的工件输送到指定地点然后放下,实现传送工件的功能。
其中各模块分别由单独的PLC分站点去控制,各站点可独立运行,也可通过站点间的通讯进行一体化控制。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让学生可以自由组装和调试送料检测机构、物料搬运机构、物料分拣机构和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可进行综合训练的工程环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实践平台。
2.系统可实现的实训项目
2.1.传感器实训。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有电感式接近开关、漫射式光电式接近开关、磁性接近开关等。学生可通过在实训中调整各类传感器的角度、位置、测试各类传感器的动作信号等实训,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等知识。
2.2.气动技术实训。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气动元件,包括气源、多种电磁阀组、各种气缸、节流阀、速度阀等。学生可通过在实训中连接气动控制回路、调节各气动元件的动作情况等实训,熟悉各种气动元件的作用,了解各种气动元件之间以及气动元件与其它元件之间是如何配合起来进行协调工作的。
2.3.PLC控制实训。系统的各个工作站都是独立的,各自有一台PLC控制本站的运行,如果各个工作站分开来实训,每组3人的话,可同时满足十五个学生进行实训,并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在各个工作站中,学生可以通过编程学习梯形图编程的基本概念、梯形图的编程规则、PLC程序设计方法、PLC梯形图编程的特点与优势等。
2.4.电气控制系统实训。系统各个工作站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均要求按照工业标准和习惯进行设计与连接,学生可以通过各个工作站的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各种接口电路的标准化制作等实训,学习电路原理图的分析、I/O接线图的连接等知识点。
2.5.机械系统安装调试实训。系统中的各个工作站可让各组学生将机械部分全部的或部分的拆去,再按要求将其重新组装,并且调试至系统可正常、可靠地工作。
2.6.系统故障排查实训。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各个工作站中设置一定的机械、电气和程序控制上的故障,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排查练习,学习设备维修的方法和技能。
3.结语
本实训系统具有较好的柔性,即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制。将五个模块分开培训可以容纳较多的学员同时学习。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以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五站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在此平台上可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客观考核。既可以作为课程的专业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训项目的教学,同时可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气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还可以做为技能鉴定的考核设备,使学生对过去学过的诸多单科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在这里能得到全面的认识、综合的训练和实际运用。利用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可以模拟一个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的控制过程,使学习者得到一个非常接近于实际的教学设备环境,从而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吴蔚.工学结合勤工俭学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J].教育与职业,2005,(25).
篇2
【关键词】高职 通信电源 实践教学
通信电源专业是一个涉及机电、电力等多种学科,又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该专业具有专业课程门数多,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大,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相互独立等特点。由于通信电源专业教室建设投资费用高,占用场地多,对环境影响大,很难满足将配电、变流、蓄电池、油机独立分散的实践要求。随着通信电源技术和设备不断发展,现有的实践内容、手段、方法及设备已很难将实践教学提高到新的层次。
一、通信电源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通信电源实践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教师在落实教学内容,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现有的实践条件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碰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设置系统性差
现有实践教学的特点是基于单一课程的,实践前后项目松散分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及纵向知识的连贯性和横向知识的关联性。在现有实践条件下,发电机组、开关电源、UPS等各环节的实践教学是分开设置的,不利于学生理解整个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学生缺少综合性的整体概念,没有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机整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通信电源系统的综合实践。
(二)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从近几届通信电源专业综合实习的实施情况来看,现有的通信电源教学设施还不能满足该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教学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跟不上新技术设备的发展,学生毕业后还需适应新设备;二是教学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通信电源专业需要专门的操作间,部分项目只能在酷热的室外开展,在高温下学生的精力不易集中,影响培训效果。
(三)培训效率较低
由于通信电源专业所涉及的实践设备普遍较昂贵,设备数量有限,所以在实践时,学生动手和操作的机会较少,常常出现学生“看”实践而不是“做”实践。为了增加学生实践参与率,指导教师只能采用分组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但同时也限制了实践项目开出的数量。
(四)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受“学历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理论课的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认为只要所有的理论课合格了,还没有因实践成绩影响毕业的。因此,尽管学校、教师一直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学生轻视实践教学,轮到自己实践时只是应付一下或干脆将自己的机会让与别人。
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为使职业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通信电源专业的高职人才,可以从实践内容、培训手段、资源利用、评价方案等方面入手。
(一)优化实践课程
实践课的设置及其结构,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课的安排应注意相互间的衔接,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将实践内容连成一条主线并分阶段实施。如《内燃机原理与构造》、《通信配电》、《整流原理与设备》、《军用发电机组》等专业课都有不同数量的实践学时,打破课程界限后,对这些课程之间的实践项目进行综合统筹开设,对学生采用分组滚动安排,同时开展多项实践项目。这样在同样的实践课时内,所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其一,学生实际参与率明显增加,其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其三,教学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原有实践手段的基础上加入多媒体技术,可以缓解实践设备数量不足带来的实践压力。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制作成集声、图、文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软件,配上数码投影仪进行生动的实践模拟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如内燃机拆装,可事先采用数字摄像机拍摄各类汽油、柴油机的零件或制作三维动画,让学生动手实践前先了解内燃机零件的拆装步骤、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际操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又如开关电源设备实践中的需测量触发脉冲波形,因设备的限制无法达到实践目的时,同样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实现。总之,利用多媒体可使实践效果推向一个更广更深的层次。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利用保障单位配发的电源设备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效率的方法。通信电源对于每个单位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学校部、系都有比较完备的供电系统,可以在通信电源课间实习和综合实习时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实习时聘请这些单位的值勤人员充当小教师,讲解设备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学生可以在学习设备操作使用时感受现场工作环境,提高毕业后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建立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体系
目前专业课的实践成绩,普遍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往往不被重视,因为实践课依附于理论课,特别是一些实践课时较少的专业课,实践考核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对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若通过打破课程界限,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将实践课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做出统筹的教学计划,并建立严格的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实践指导教师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综合实习,是形成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应把它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指标。
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组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5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74-01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实施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计划以来,学校在具体实施这门课程时,感到它和现有的学科教学有非常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流程、组织实施、管理评价、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全方位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关于学校意外事故防范和处理的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面对一些行为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少校长、老师忧心忡忡,非常担心。这种担忧,使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成为整个课程实施中首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整个课程流程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即选择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和结题展示,换种说法,即提出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课程实施的流程与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多不同。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育管理学中的这一定义界说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课程和教学,则完全由每一门课程组织实施本身固有的特征所决定。上面所举的种种不同表明,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课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统一管理到分散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教师管理为主到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相结合全过程跟踪管理为主。原来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那套常规管理,如果原封不动地用于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则显得无能为力,很不适应,设立新的课程管理规范迫在眉睫。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1.校长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组织多种教育力量,监控和评价课程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在学校层面建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是研究性学习和其他课程管理的一个不同点。研究性学习虽然作为国家课程列入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但是除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外,这门课程没有大纲、没有教材,其组织实施主要靠学校结合本校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因此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学校开发建设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这一任务单靠教研组、教导处很难承担,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领导小组来组织和开展本校的课程开发工作。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成员主要由校内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同时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参加。
2.教导处、科研处、政教处或课程开发办公室。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课程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指导,聘请和组织校内外专家的讲座,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年级组。
学校现行管理的组织机构一般分教学、德育和科研三条线,各自呈单线垂直管理格局。各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责,各自对自己的上级行政负责,横向间没有太多的联系。研究性学习则不同,它要求校内以教导处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一门具体课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围绕着现实世界各种真实的问题而展开,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学习知识,但目的不是为了学会知识,而是为了学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这一课程目标已经远远超出知识、智育和智能训练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必然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协同工作。
3.年级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级组内各班班主任和学科指导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它根据学校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安排,具体落实本年级的学生课题研究计划,在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提出和布置对各阶段工作的具体要求,安排辅导报告,培训教师并检查督促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以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等。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年级组则更多地直接介入课程教学的管理,如规定相对统一的课程进度,组织各种辅导报告,安排指导教师等,这是年级组工作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4.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性,负责与家长沟通联系、通报情况等。
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带领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直接责任人。和学科教学不同的是,他们不仅要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知道学生是怎么学会的,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说,除了要了解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最后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预定的目标以外,教师更要关注学生每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并给学生许多方法论和学习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不讲,就不是教学”的传统观念,将关注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当然的组成部分。
篇4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 溶解氧 介质
1、前言
锅炉给水系统中各种设备和管道大都是由碳钢制成的,只有加热器中用来传热的管件通常是由黄铜制成的。给水系统的腐蚀,会影响锅炉及热力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所以,防止金属腐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金属表面和其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腐蚀。金属腐蚀,按其本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金属处于潮湿的地方或者遇到水时,特别容易发生这一类腐蚀。在给水系统中发生的腐蚀都属于电化学腐蚀。
2、影响电化学腐蚀的因素
影响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因素可分为金属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周围介质的外在因素两方面。影响金属腐蚀的内在因素有金属的种类、结构,金属中含有的杂质以及存在其内部的应力等。当金属设备已经制成投用时,金属的材质已经确定了,周围介质就成为影响该设备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外界因素如水中的溶解氧量、PH值、温度、盐类的含量和成分以及流速等,都对腐蚀过程有影响。现分述如下:
2.1 溶解氧量
由于O2是一种去极化剂,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水中O2含量(溶解氧量)愈多,钢铁的腐蚀愈严重。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钢材受溶解氧腐蚀的结果会在其表面上产生保护膜,此时水中O2的浓度愈大,产生保护膜的可能性就愈大,使腐蚀减弱。
2.2 PH值
水中的PH值是对金属腐蚀速度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当水中溶解氧引起钢铁腐蚀时,水PH值的改变就会对腐蚀产生影响:(1)当PH值很低时,也就是在含有氧的酸性水中,PH值越低腐蚀速度越大,这是因为低PH值时铁的腐蚀主要由H+充当去极化剂所引起的;(2)当PH值在中性附近时,腐蚀速度随PH值的变化很小;(3)当PH值较高时,随着PH值的增大,腐蚀速度降低。
2.3 温度
在密闭系统中,水的温度愈高,金属腐蚀的速度愈快。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速度加快和电解质水溶液的电阻降低,这些都会加速腐蚀电池阴阳两极的电极过程。但如果钢铁的腐蚀过程是在敞口系统中发生的,那么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腐蚀速度会下降。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会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2.4 水中盐类的含量和成分
从水中含有盐类的总量(即含盐量)来说,一般的情况是,水的含盐量愈多,腐蚀速度愈快。因为水的含盐量愈多,水的电阻就愈小,这样,腐蚀电池的电流就愈大。
2.5 水的流速
一般来说,水流速度愈大,水中各种物质扩散速度也愈快,从而使腐蚀速度加快。在因空气中氧进入水溶液而引起腐蚀的敞口式设备中,当水速达到一定大小时,由于多量的氧会使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所以有使腐蚀减慢的现象;但当水的流速很大时,由于水流的机械冲刷作用,使保护膜遭到破坏,那么腐蚀速度又会增高。
3、防止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方法
金属电化学腐蚀是由于金属和介质接触时形成腐蚀电池所引起的。为了使金属免受腐蚀,只要办法是设法消除产生腐蚀电池的条件,这可从金属设备的材质和周围介质两方面着手。
3.1 金属材料的选用
金属材料本身的耐蚀性,主要与金属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内部应力及表面状态有关,还与金属设备的合理设计与制造有关。从防止金属腐蚀的角度看,无疑应该选用耐蚀性强的材料,但是金属材料的耐蚀性能是与它所接触的介质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应该根据金属周围介质的性质来选用金属材料。在工业实践中,选用金属材料时,除了应考虑它的耐蚀性之外,还要考虑它的机械强度、加工特性及材料价格等方面的因素。
3.2 介质的处理
同金属相接触的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说,通过改变介质的某些状况,可以减缓或消除介质对金属的腐蚀作用。例如,锅炉给水的除氧处理,就是除掉锅炉给水中溶解氧这种有害成分,提高了水质,从而达到了防止给水对金属腐蚀的目的。又例如,在锅炉化学清洗时,在除垢用的酸液中加入少量缓蚀剂等药品,改变了清洗液的化学组成,就可以大大减少了酸液对锅炉钢材的腐蚀。
4、结语
通过对金属电化学腐蚀几个因素溶解氧量、PH值、温度、水中盐类的含量和成分、水的流速等的分析,找出锅炉给水系统中金属电化学腐蚀的防止方方法,可以延长锅炉和热力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安全和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热力设备的腐蚀与防护》.中国电力出版社.
篇5
寒假里,初三生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多年老教师熊正江老师提醒,初三生利用记忆效果最佳的时段复习会事半功倍。起床后半小时和睡前半小时是记忆效果最佳的时段,初三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脑海中过一遍当天复习的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各学科的复习穿行,也利于提高效率。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常规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
【热门课程】: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59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长春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长春京翰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592
【同志街校区】长春市---- 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91
【十一中校区】长春市----绿园区 400-0066-911转90592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考试命题和阅卷任务。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京翰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篇6
关键词:工程案例 应用统计学 工业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11010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09QZ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O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8-02
长期以来,统计学一直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各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其它专业基本没有开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本专业的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关于统计学方面的较专业的知识,而对于工业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是从数理统计这门课中学习到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对于如何在工作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则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在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中加入了应用统计学课程,主要向学生们讲授统计学在工业领域的一些应用,使他们将学到的统计知识能与工作内容有机结合,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传统的数理统计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数理统计教学方法主要由数学专业教师讲授,主要讲授统计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其推导方法,讲授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是大班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1数学专业教师讲授的重点在数学理论的建立与推导方面,对于学生理解理论的发展和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听此类课程时由于专业观念的局限性而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1.2由于对所学专业存在差异而对纯数学知识缺少兴趣的原因,偏理论性的统计学知识在工科专业学生理解和认知的过程中存在延时性和未强化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突击式学习或者是死记硬背式的硬记忆学习法,这样获得的知识由于理解程度不深加之在以后的实践中缺少应用而成为阶段性的“易丢失”知识。
1.3数理统计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其它专业知识的插入和合理整合,而作为一门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里面均有广泛应用的专门学科,应该成为每名学生必备的解决问题的手段。而由于不能实现统计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1.4在单一知识点和整体知识结构讲解的案例选择方面缺少专业的针对性。传统的数理统计教学法就是为了讲课而讲课,很多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仅仅靠理论分析法来讲解,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认识的长效性不能保证,所以对于它们的掌握也缺少深刻程度。
2.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相对于纯正的案例教学来说,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本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以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为基础,抓住其对专业课知识的渴望心理,将统计学知识与专业课知识有机地揉合和统一起来,使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实际学习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2.1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本方法是建立在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兴趣的基础上,主要是以各个专业的工程实例为知识载体进行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组织与讲解,所以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主动学习心理和调动学生学习本知识点的主观能动性。
2.2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要勇于提问和交流,这样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2.3增加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提高课上消化效率。由于大学课程多、学习时间短,因此课上知识消化效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度量标准,案例教学法将统计学知识点揉合于专业知识中,减小了学生的消极心理,增加其接受可能性和理解度。
3.案例教学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几点应用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工科为主的高效,其中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面向对象也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对采购、销售、生产和售后等大量的数据的处理,从中获取对发展有理有利的决策,因此,对新进员工就要求他们能够在面对大量的数据时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可能的决策。下面介绍在上课期间采取的一些区别于传统数理统计教学的体会和经验:
3.1讲课时的引入举例尤为重要,学生们刚开始上课,思想和精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时要举一个例子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这个例子能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举一些学生们将来能涉足的行业种典型的例子则可以很快集中学生们课下的思想。比如在讲解时间序列这一章时,第一个例子就是列出一张近二十年来我国煤炭产量的曲线图和我国经济总量发展的曲线图,从煤炭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煤炭产量的增长和国民经济总量的发展存在正相关性。图中还可以讲解时间序列图的包涵要素、绘制方法以及时间序列速度分析的知识等,这样在一张学生比较关心和常见的图中就讲解了本节课的许多知识点,使学生理解程度更加深刻。
3.2在讲解重点知识时要善于利用案例来讲解而不是先讲枯燥的理论。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连续集中精力听讲课程的时间大约在35分钟左右,因此,一节课的重点要在前30分钟就通过案例的方法来呈现给同学们,在后面的时间可以从案例中讲解定义以及很多基本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期精力比较集中时学习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解双因素方差分析时,采用的案例不是传统的家电销售量与地区和品牌的双因素作用,而是选择了能源品种与不同国家的消费量的双因素分析,此案例更加贴近学生们学习的专业方面,而且与国家现在强调的能源战略相接近,因此学生更易于接受,而且其中讲解过程为先讲解能源品种或者不同国家的单一因素的分析,然后再综合在一起构成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3.3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讨论环节。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找出比较易于理解和相对较简单的章节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环节,并且要求他们在课下自学和备课,上课时分小组讲给其它同学听,而且要求其中的案例要和本专业的知识结合。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概括能力,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也更加的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
4.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由国外引入的教学方法,在偏理论性的难以短期内理解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在一个学期的实践中,通过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工业工程专业讲授《应用统计学》,这其中的讲课一是以讲解案例为重点,以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为载体,以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向同学们讲授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使学生们在上课的时间内能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听讲上。二是增加了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课程,让同学们参与到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先期自学和概括总结能力,又增加了其对知识点的掌握和与同学们的交流能力,使统计学的知识点和方法更加易于掌握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张守宝,谢生荣.“应用统计学”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体会[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4:90-91
[2] 柴越尊.高职院校部分工科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统计基本知识和技能[J].科技信息. 2007年第35期
篇7
关键词:中医院校 统计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00-00
t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的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应用性学科[1]。作为医学高等院校的必修课,医学统计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以及统计的思维,培养从随机现象中发现本质规律,在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中通过数据的偶然性解释内在的规律性的思维方式。因此医学统计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医领域的科研人员逐步认识到从数量角度探求中医现象的重要性[2]。为了适应发展的要求,培养临床与科研并举的现代合格中医药高级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和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但是与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迫切要求相矛盾的是学生对医学统计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中医院校的有些学生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数学基础很薄弱。而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复杂的公式,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畏难的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实践发现弱化对于公式的讲解,侧重方法的实际应用和应用条件的判断将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出发,谈谈在统计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与同行交流。
一、 丰富教学的内容
1、 增加模拟实验
医学统计学中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理论比较复杂,对于很多初次接触统计学的医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很多的原理涉及到复杂的公式,对于医学生来说只要会去应用就行了,不需要知道其数学上推导证明的过程。但是这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疑惑。为了解释学生的疑惑而又避免进入枯燥数学证明的介绍。,我们应用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开发的用于模拟随机现象和随机试验的计算机软件,将很多的统计学原理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实验的方式来展示证明其所体现的规律性,并且将模拟实验的结果通过动画、图片来展示,由此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直观化、简单化、具体化,增加了课堂的交互性,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对具体公式和原理生硬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也因此产生了对医学统计学的兴趣[3]。比如在介绍中心极限定理的时候,通过模拟从正态和各种非正态总体中进行抽样,考察样本均数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样本量的关系。使得学生非常直观的体会和把握到了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相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学习效率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2、 将SPSS软件融入到理论的教学中
SPSS软件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是很多非统计专业人士在进行统计工作时经常使用的软件,其具有界面友好、易于上手的特点,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非常得力的工具。但是在医学统计教学过程中,一般理论课与SPSS软件课是分开开设的。人为的割裂两者的联系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从而使得不论是理论课还是软件的实践课,都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脱离了理论课的讲解,易使SPSS软件的教学脱离了统计学基础而成为软件的使用说明。很难使学生对软件的正确使用有深入的理解。造成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能用但是用不对的现象。同时,一般的理论课中常常更加侧重于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对于公式和理论原理的学习,不禁会有同学有这样的疑惑,这样的复杂公式在实际工作中是怎么应用的,该如何去计算,是否需要对公式进行记忆等问题。对于统计学来讲,它属于应用数学,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相比较了解公式的推导由来,更加重要的是理解公式和原理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其原来来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介绍理论的同时,适时的引入SPSS软件的操作步骤,可以帮助学生从繁杂的公式记忆和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其注意力转移到对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条件的理解和对统计结果的判断上,角色从计算的执行者转变成为对结果的决策者。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统计学解决问题后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 引入名人轶事、统计幽默增加教学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统计方法和理论的介绍始终是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的内容决定了他不像文科的有些专业那么生动有趣充满故事性。为了改变学生对于统计学学习的认识,将统计学方法的介绍由枯燥乏味转向生动有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理论授课中有所侧重地将统计的名人轶事和统计幽默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讲解统计方法之前,可以先介绍与该方法诞生有关的统计学家从事研究工作的轶事,以及该方法的诞生背景和过程,既丰富了授课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故事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假设检验的时候可以由经典的《女士品茶》的故事引入。在介绍t分布的时候,可以介绍Gosset的背景以及为何谦虚的使用student的笔名发表文章的故事。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时通过统计幽默和名人名言来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绪论中引入南丁格尔的名言“如果你想测量上帝的旨意,那你必须要学好统计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 加强知识点的联系
1、应用思维导图联系知识点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沟通的”,医学统计学也不例外[4]。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繁多,根据不同的资料类型、样本量、设计类型、数据结构与数据特征会有很多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每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前提,某一适用条件的改变会导致统计分析方法随之改变。同时,有些统计分析方法之间还存在相互的联系。比如完全随机设计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可以采用tz验、也可以进行方差分析或者回归分析,并且他们的结论是等价的。但是教材的分章编写,割裂了知识点的关联性,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一听就会,但是一用就错,越听越糊涂的现象。造成同学们经常误用统计学方法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厘清不同概念和统计学方法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以及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的思考顺序关系。为此,我们在进行知识点归纳的时候引入思维导图,将繁杂、零碎的知识点、统计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其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和思考顺序的可视化[5]。将统计学的知识点转变成一本有迹可循的工作指南。这种可视化能够使学生从一种全局和整体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思维能力。大大降低的统计方法的误用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很多同学表示看完思维导图以后也不觉得统计学有多难了,根据思维导图的指引很容易就能选择出正确的统计方法。比如,我们在总结卡方检验的时候,可以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首先可以把资料分为四格表资料、还是R*C表资料,如果是四格表资料,再根据使用条件可以把方法分为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三、 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
1、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有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最先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6]。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多方面的寻求答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变得生动有趣。由于目前所采用的教材中多数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的实例,中医院校的学生感觉到统计学方法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紧密。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中医专业背景从中医期刊中将相关医学科研或临床案例应用于教学,尤其甄选出中医有关的经典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撰写分析报告等方式,将统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的需求,我们适时增加了中医专业学生将来进行科研时会用到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授试验设计的时候增加了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设计和方剂配伍正交设计的内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合理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可以帮助提高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更好地调动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
四、 改变考核形式
篇8
统计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统计学教材中大量的公式及繁琐的计算使得对多数学统计的学生而言,统计学就是一门十分枯燥的数学学科,学习的目的不过是考试及格罢了。其实不然,因为从本质上来看,统计学属于一种方法论学科,只要是有数据的地方皆有统计学的使用之处。造成这种理解的原因可能与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注重公式的数理推导,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形成教师、学生两条线。
此种情形下,我们认为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完全可以实施实验教学,通过实施实验教学将有利于打破教学中长期固守的“教师讲解灌输,学生呆读死记”的陈旧模式,从而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起来,做到既发挥教师的组织、协调、引导和辅助作用,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期待也非常高。笔者对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征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建议,共收集56份文字性建议,其中有35人表示目前教材中案例陈旧,而且脱离实际,老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更加贴近实际例子为主,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统计学实验教学法的特点
相比其他实验教学方法,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有其特点。
(一)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进行实验并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并训练他们的统计分析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这要求统计学原理的实验教学要紧密结合每一个基本的知识点,一个实验要与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明确对应。
(二)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
由于统计学原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使实验教学达到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们自己搜集数据,用课堂所学的统计理论和实本文由收集整理验教学中的应用技巧,编写案例,分析案例。
(三)运用现代化的数据分析技术
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表现统计学的实验教学案例。本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目前为止,使用较多的两个软件为excel和spss,统计教材中经常有较多的数据,利用软件可以使教材中的多数内容“还原”,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繁琐统计学公式的计算背后的“简单”软件显示。
二、实施实验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经过上述讨论,对于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笔者也提出了自身的建议和意见,这些也都是为了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在学院开展和进行。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验教学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就是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案例质量,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恰当运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案例,并对拟选用的实验案例进行认真研究。
1.相关老师的课题。可以说,经管类多数课题的研究皆需要一定的调查数据资料作为支撑,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借助于专题调查,就是根据所研究问题性质,设计一个完整的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及数据的分析整理过程,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师生共享”之目的。
2.可以和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目前,经济管理学院与国家统计局安阳调查大队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调查大队的一些专项调查资料,比如2009年度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以及河南省调查总队组织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电话访问的工作是由经管学院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的。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有关的、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实验案例。2010-2011学年第2学期,笔者首次尝试让学生分组作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组成学习团队,每个团队成员在5个左右,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一个调查方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要相关。在所有19个小组的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领域包含学生消费、旅游、手机使用、网络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做既锻炼的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当然,一个调查问卷并不能完整包含统计学原理中的所有知识点。相反,实验内容应该随着知识点的变化而改变,笔者的实践见表1。
(二)实验教学案例的质量
实验教学案例质量是实验教学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经验,甚至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观念都对实验教学案例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统计方法的选择与统计数据的类型有着紧密关系,为了了解各种不同数据类型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设计调查问卷时,教师应该对相关调查问题进行全面考虑。既要考虑到问卷的目的,也要考虑到不同数据类型的采集。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实验案例的形成,除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外,还应该与其他专业课老师进行结合,不断完善,逐渐建立实验教学团队,建立案例库。
(三)传统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进行
虽然实验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但是实验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由此才有了实验教学的课时比重问题。也就是说,实验教学也需要传统教学的相互配合。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统计学原理则是统计方法的基础,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讲述,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统计教学中并非每个问题都能有相应的实验,很多抽象的概念就无法用案例来展现,只能采用单向灌输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认为,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数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统计学思维,统计学提供了有特色的思考方式,包括均衡思想、从数据进行推断,以及运用符号等,它们是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应用这些统计学思考的方式的经验构成了统计能力——在当今这个技术时代日益重要的一种智力,它使人们能批判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察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提出变通办法。总之,统计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毫不夸张地说,过分的强调应用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会改变统计学学科的性质。
因此,统计教学中要从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出发,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的关系,使它们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如果不顾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概用案例教学,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样看来,实验教学法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方式,两者的结合才会满足教学中的全面要求。根据笔者的实践,我们认为,在课时分配比例方面,实验教学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应该在20-30%之间。
篇9
1904年美国人桑代克所著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竭力以心理学和统计学为工具,研究教育学,使教育科学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统计学的专著。随后,美国的一些大学先后开设教育统计学的课程,并出版专著、教材。我国大学和师范学校也把教育统计学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少学者从事这门课程的讲授并撰写专著、教材。[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统计学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变化在为这门课程的发展提供良好发展背景的同时,也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教育统计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面的弊端并改进之成了从事这门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的重要工作。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范围狭窄
在我国师范院校,除了数学专业以外,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一直是学习统计学的主要专业,而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少数懂统计学知识的学生中,只有一部分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教师中最为庞大的教师群体——中小学教师,极少懂得统计学知识。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对教学进行科学管理,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而实际情况却是,懂统计学知识的除数学之外其他科目的教师寥寥无几,大多数教师不仅不能利用统计学知识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更不能从事数量最大、人们最为认可的一种研究——实证研究。大多数教师仅会使用平均数和百分比这些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教材的内容体系重基础轻应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版的教育统计学的专著有10本左右。各重点师范大学有自己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系统性,讲解透彻,难易适中,能够及时补充统计学的新成果,有利于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不足之处在于知识基础所占比重过大,所需学习时间较长,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第一,教材内容缺乏应用性。虽然有例题和练习题,但例题和练习题缺乏系统性,知识点不同,例题、练习(或数据)就不同,例题、练习题只是某组数据或某个研究结果的一个片段,只反映一个小的知识点,学生既不知道此题的前提,也不知道完成此题的意义,仅是为做题而做题。第二,缺少统计软件的支撑。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胆怯,学习过程中间吃力,学习结束后不会应用,很快遗忘。
(三)教学模式陈旧
教育统计学的教学时间基本上为一个学期。其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条件—公式—例题—练习的教学过程。即,教师先讲公式的使用条件,再讲公式的内容,通过例题的讲解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理解,通过练习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第二,孤立地学习统计学。很少将统计学知识的学习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联系。第三,缺乏实践性。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书本上的问题,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当代社会,这种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呈现出如下弊端:
第一,保持效果不佳。各章节例题和练习题各自独立,学生在学习时感到知识之间缺乏系统性,形成了思维定势,学习哪一章就记住哪一章,忽视章节之间的联系,产生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不易保持,导致遗忘。
第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获得的是基础知识和计算技能,不具备实际应用能力,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多数学生只能就书本学书本,不能将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技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不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三,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割裂。统计学学习是孤立的,没有与其他教学活动相联系。单纯的统计学学习使学生不能用其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教育测量、写作毕业论文。
第四,知识应用范围狭窄。大多数教师不能使用这种重要的研究工具从事科研,促进教学,为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服务。
二、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系统变革
(一)提升课程地位,合理安排开设时间
将教育统计学设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使每个将要成为教师的人都具备统计学知识,都能够熟练地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教学和科研。
开设统计学课程的时间应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加强统计学学习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明确统计学的课程性质及目的。它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一是掌握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二是能够顺利地阅读统计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间接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三是能够用所学知识研究教育与心理现象,能够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处理教育与心理方面的研究资料;四是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二)建构教学内容新体系
统计学的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教材中充实了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的内容和方法,发展了多元统计分析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和实验中的应用,将相关的统计信息网站提供给阅读者,便于学生自学和搜集信息。但是,这种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统计学教学内容分散、分裂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理解困难、应用困难的现状。用系统观点统整教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使用单一、典型的例题
教材中的例题只有一个,从始至终贯穿整本书。例题最初只是一组数据,在不同的章节对这组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从简单到复杂,每个新知识都对这个例题中的数据进行更为深入、完整的研究和分析。如,学生们经过调查后获得了一组数据,在学习描述统计时,对这组数据进行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分析,在学习推断统计时,对这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和回归分析。例题是教材编写和学生学习的中心线索。
例题具有典型性,能够包含几乎所有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既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也保证了学生知识逻辑的完整。
2.设置系统、完整、个性化的练习题。
教材只提供练习题的原始状态,如,一组数据,练习题内在蕴藏的信息由师生共同或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整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系统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体验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获得探究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教育现象各有不同,一组数据不能够表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因此,应设计多个练习题,练习题本身是系统的、完整的,练习题之间是有区别的。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教学内容将知识学习与软件应用相结合
现代社会,计算机成为数据统计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成为必然。[2]
教材中减少公式的推导,代之以统计软件的使用,使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同步进行。一方面,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即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反馈,验证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统计软件。
(三)教学活动的重构
1.学习心态指导。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统计学之前产生的不良认知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常见的有:原来的数学成绩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学好统计学;他人对统计学学习的否定性评价影响学习信心;对公式刨根究底,将学习重心放在公式来源及推导上,时间耗费大,学习效果差;崇尚公式的形象性,厌恶公式的抽象性;中小学形成的数学思维习惯无法迁移到统计学的学习上。因此,有必要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学习心态指导,帮助学生摒弃不良认知,树立学习信心,减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因素。
2.教学重点的应用
条件—公式—例题—练习四个步骤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如何分配各步骤的时间对于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率,发挥其应用性至关重要。在学习时间不变而学习内容不断增加且计算机技术极大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于统计学这样的应用学科,将大量时间放在公式的推导及计算过程上已不可行。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公式的使用条件以及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上,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统计学本身就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学活动着眼点的变化带来教学模式的变革。将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条件—公式讲解—练习”转变为“条件—知识选用—软件操作—结果解释”上。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传授基础知识,新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选择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4.统合其他教学活动。
篇10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统计学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一、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简称16号文),进一步强调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机制,以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高职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具有以下诸多优势:一是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问题,扩大了专业视野;三是为学生提供了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四是增加了学习兴趣与动力。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教”和“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起来显得格外重要,也极富挑战。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起步较晚以及条件所限,能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参加观摩、练习的并不普遍,但除了深入企业实习,我们还可以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将实际问题引入日常学习生活,创建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类似工学结合的效果。
二、重构课程体系
高职统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和方法,最终服务于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由于统计学具有理论抽象、计算繁杂、应用性强的特点,按传统的课文讲授―课后练习―习题讲解的模式基本能让学生较好的掌握书本内容,但无法将统计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也缺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没有完全达到统计教学目标,也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从工学结合的理念出发,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外,结合不同的专业设计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有自身的特色与要求,又能与理论体系相互融合与促进。
由于在传统理论教学体系外增加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客观上要求增加统计学的授课学时,这是有效且必须的。高职院校的统计教学一般安排在72―80课时左右(平均每周4课时),这与统计课程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这些课时对于理论教学尚可,若想强化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则显得捉襟见肘,建议增加至108―120学时(平均每周6学时),将增加的课时分配给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用课堂情景模拟企业环境,用课堂实训问题替代企业真实问题,从而能产生近似工学结合的学习效果。
整个专业实践体系分解为四大块:教学计划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校内实训体系和教学改革体系。首先要求教师在熟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外部环境变化,发掘企业及社会的需求,从而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其次,充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课堂模拟也可以课外实践;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比较、总结和学习,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核心价值。
三、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职统计教材都能做到结构清晰、内容完整,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但真正能做到基本理论与专业需求较好融合的并不多见。
1、传统教学内容的特点
(1)一般按照原来苏联模式下的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从基本概念入手,依次安排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模块;接着讲解抽样推断、参数估计、相关回归和统计指数,最后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抽样推断和参数估计需要一定的概率论知识,因此一般略过不讲。
(2)缺少案例分析。这也是目前统计教材最大的通病。大多数教材只能做到将概念、计算讲解清楚,但内容稍显陈旧和单调,没有很好地和专业内容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统计教材一般不像经济类教材那样内容生动、案例丰富。虽然统计学基本特点是客观真实,并不像经济学那样充满想象和主观判断,但统计教材完全可以多采用案例分析――统计并不缺少实际事例。可能有老师觉得可以在课堂上自己增加举例,但枯燥的课本已经提不起学生自觉看书的兴趣了。
(3)缺少高质量习题。一般的教材课后习题只是注重对概念的识记,如选择或填空“统计的特点是什么”、“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有哪些”等;或是对例题的重复变形,不过将例题稍微改头换面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习题。这里并不是说这样的题目不好――初学者总要经历一个识记和模仿的过程――而是说这样的题目占整个习题的绝大多数,仅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在识记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理解和运用层次的练习。
2、设计和优化内容
越来越多的统计教学工作者也发现了上述问题并为之努力。本文就如何设计和优化内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根据工学需要,明确统计教学的内容范畴,并将课程内容细化为具体的知识点,再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一定要注意课程内容不等于授课内容,课程内容只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必须讲授的知识点,但如何让学生学好学透这个知识点,老师应该围绕该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特点等设计具体教学内容。比如统计课程内容的“强度相对数的定义”,如果只是按书本讲解强度相对数是“某一总量指标数值与另一有联系但不同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学生一般难以掌握,此时,教师可以针对此知识点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强度相对数定义,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强度相对数与其他相对指标的区别,强度相对数的争议等”。显然教学内容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统计教学应该经历确定课程内容――细化具体知识点――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
其次,大量增加实例分析,将工学需求紧密结合。目前的统计数缺少引人入胜、紧贴生活的案例。案例一般分为三种:引人入胜型,这种案例一般是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常识或趣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问题型,这种案例是统计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启发思维型,这种案例是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增加案例分析有三个途径:书本案例、课堂案例、课后习题案例。第一要增加书本案例,书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一本书如果内容枯燥无味,是很难吸引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的,而没有认真研读书本则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第二要增加课堂案例,课堂案例应以生产生活实际应用为主;第三要适当增加课后习题的案例分析,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又是对统计学习的补充。
最后,鼓励使用工学结合教材和习题。编写合格的工学结合教材和习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求教师紧跟专业要求和地方经济需求,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跨专业的复合知识结构。工学结合的教材要求体现统计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工学结合的习题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1、始终坚持“兴趣性”和“重要性”原则
统计学本身涉及了大量抽象概念和计算,而数学是高职学生的普遍弱点,要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对统计感兴趣并且重视,从而愿意学且认真学。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上述两大原则。
2、善用教学方法
目前倍受推崇的有项目驱动法、工学交替法、情景模拟法等。项目驱动法是指根校企双方据实际需要确定研究项目,并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完成教学培养工作。工学交替式是指把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训分段交替进行,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一个学期下企业实习。这两种方法效果明显,但局限性也较强,比如研究项目的选择、实习人数的限制等。情景模拟法是利用校内条件,仿真企业环境和实际工作需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企业实训,从而达到身临其境般的效果。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指导学生
统计也有其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从事统计学习和工作,必须本着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弄虚作假。教学工作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知识的讲解,应该以知识激起兴趣,以兴趣串起知识,并用真挚的情感全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利用课内外可利用的渠道来指点学生、关怀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长久、融洽、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程。
四、改变考核标准
为了有效实现上述目标,考核标准也要做相应调整。除了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外,更应该注重对平时的学习态度、实训效果进行考核,改变“一考定成绩”的模式。同时,除了教学考核外,还要求学生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证,甚至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考试(如统计师,会计师,经济师等),这也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根本出路。真正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任重道远,需要在加大学校软硬件投入,强化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最终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和“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 上一篇: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公共管理最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