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差异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差异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差异分析

篇1

关键词 国有石油企业 员工敬业度 人口统计学变量 差异分析

一、员工敬业度的概念

目前对敬业度(Engagement)的概念都没有一个统计的界定,主要有两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管理公司和学术界。管理公司主要以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学术界则是从学术角度提出相关的理论。

第一,在管理公司领域,盖洛普公司的盖洛普博士将敬业度定义为:企业首先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优势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让员工在组织中有一种归属感,让其感受到自己就是组织的一员,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盖洛普公司将员工主要分为敬业、守业和怠工员工三类,这主要是根据员工在情感上认同工作和组织的程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度;翰威特公司认为敬业度是用来衡量员工期望留在公司的程度,以及对工作尽心的程度,据此翰威特公司提出了积极评价、渴望留任和竭尽所能三维度的敬业度。韬睿公司将敬业度定义为员工意愿和努力帮助组织取得成功的程度,据此公司将员工敬业度分为理性敬业度和感性敬业度两个维度,即建立在工作给自己带来利益前提下的敬业行为和建立在对工作认同和情感归属上的敬业行为。

第二,在学术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中, Kahn将敬业度定义为:企业员工自发地控制自己,以将自己与工作角色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将自己置于一种“角色内状态”,并且他还将敬业度分为三个维度:行为敬业度、认知敬业度和情感敬业度;Maslach等学者则从工作倦怠的对立角度出发将敬业度定义为对工作积极的一面,他认为敬业度和工作倦怠分别为一个三维连续体的两极,敬业度的精力、投入和职业效能感三个维度分别对应着工作倦怠的情绪枯竭、犬儒主义和效能感低落三个维度。相对于工作倦怠程度高的员工所具有的无能感和耗竭感,敬业度高的员工通常精力充沛,不同于在工作和组织中处于疏离状态的员工,他们在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在组织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有效进入工作状态; Schaufeli等人与Maslach有相同的观点,认为敬业度是工作倦怠的对立面,而他们认为敬业度包含活力敬业度、奉献敬业度和投入敬业度三个维度。

综上,本文所使用的敬业度概念为:企业中员工在工作角色中自我表达和自我投入的程度,以及员工在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上对工作、组织的认同程度。

二、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性别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两个维度以及整体员工敬业度的得分平均数进行F检验和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二)不同婚姻状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I度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两个维度以及整体员工敬业度的得分平均数进行F检验和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三)不同年龄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

本文将国有石油企业的员工划分为四个年龄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在敬业度各子纬度上的得分。如表3所示。

(四)不同学历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在敬业度各子纬度上的得分,如表4所示。

(五)不同工龄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

不同工龄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如表5)。

三、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以上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只有员工婚姻状况对国有石油企业员工的敬业度有较大影响,而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工龄上均无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有相同之处,但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是受研究对象,国有石油企业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的影响。

不同婚姻状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敬业度无明显差异,但在组织敬业度这一维度上以及整体员工敬业度上的差异却很显著;石油企业的已婚员工不论是工作敬业度、组织敬业度还是整体敬业度都高于未婚员工,究其原因,已婚员工其家庭生活相对稳定,亲戚朋友等人际圈子范围也相对固定,对家庭承担责任也更大,他们对于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更高,同时已婚员工较未婚员工年龄大,各方面相对成熟,更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认识,工作积累和经验都相对较好,对企业更有归属和认同感。

(李季单位为兰州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高海燕单位为中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

[作者简介:李季(1983―),男,辽宁开原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Heaney C A,Israel B A,House J S . Chronic job insecurity among automobile workers:effectson job satisfaction and health[J]. Social Scienee & Medicine,1994.

[2] Davy J A,Kinicki A J,Scheck C L . A test of job seccurity,s direct and mediated effects on withdrawal cognition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

[3] Greenhalgh L,Rosenblatt Z . Job security:toward conceptual clar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3).

篇2

【关键词】 螺旋CT;MRI;胰腺癌;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0-02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朝年轻化发展的趋向。作为一种临床症状表象不典型的疾病,胰腺癌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关于胰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理论医学界和临床医学界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的引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1-2]。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方法作用非常大。然而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不用的作用和不同的效果,因此,加强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实际病例,探讨了CT和MRI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31例经病理和手术确诊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为41-85岁,平均年龄为68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体重下降明显、出现黄疸。23例患者的肿块直径大于3.5厘米,8例患者的肿块直径小于3.5厘米。

1.2 方法 螺旋CT设备使用的是由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磁共振设备则是使用西门子公司的1.5Avanto磁共振仪。在31例患者中,行MRI(T2W+MRCP)和螺旋CT三期检查的患者有22例,仅行螺旋CT薄层动态检查的患者有5例,仅行MRI检查的患者有4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CT在动脉期、平扫、门脉期等三种时相中的结果与胰腺期做比较,螺旋CT三期扫描与MRI作比较,观察二者在胰腺肿块(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中的显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其中P

2 结果

2.1 CT在动脉期、平扫、门脉期等三种时相中的结果与胰腺期征象显示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由于胰腺癌主要是发源于腺管或腺泡而形成白色、硬度大、边界不清楚的块状,部分肿瘤还有多灶性分布的可能。患者患上胰腺癌之后容易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食欲不振。在影像学的表现中,直接征象就是胰腺肿块的出现,间接征象则是、胆道扩张、胰腺管扩张和胰腺萎缩侵犯周围血管及脏器、脏器和淋巴结转移[3-4]。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螺旋CT和MRI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CT诊断正确率要高,因此可以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时相的检测在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与MRI(T2W+MRCP)检查的结果比较中,发现在直接征象的显示上,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在间接征象的诊断上,二者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腺泡中高水样蛋白的含量高而增强了信号,致使胰腺的轮廓更加清晰,从而可以更加明确地诊断到直接征象[5-6]。

总之,CT是胰腺癌影像学检查的首选,但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辅助以MRI进行检测,这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传福,张晓明,刘松涛,等.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24:1531

[2] Randoux B,Marro B,Koskas F,et al.Carotid artery stenosis:prospective comparisonofCT.Three-dimensionalMR,andconven-tionalangiography.Radiology[J].2011,220(1):179-1851

[3] 周存升,孙丛,柳澄,等.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35(2):90-95.

[4] Choi BI,Chung MJ,Han JK,et al.Detection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relative value of arterial and latephases of spiral CT[J].Abdom Imaging,2012,22(2):199-203.

篇3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 男女生 成绩差异

[中图分类号] O2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150-02

一、期末测试成绩

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秋季学期大学日语Ⅱ(2011级)男女生期末测试成绩如下:

男生(n1=13):

97 96(2) 90 86 84 83(2) 80 75 53 33 18

女生(n2=25):

98(2) 97 96(2) 95 93 92 91 90(3) 89 88 87 85 84 83 82 81 80 79 78 70(2)

二、中数

中数(Md)也称为中位数,是指在频数分布中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也称为集中量数。

(一)列频数分布表(部分数据)

(二)计算中数的位置

中数的位置=■=■=19.5

即中数的位置在第19位和第20位的两个数值中间。

(三)找出中数

在本案例中,由于排列在中数位置上的数值是87和85(2个85重复)之间的数值。在计算上可将其视为一个分数单位上的几个连续数字,即3个数值是均匀分布在87-85区间。

如图所示:

-88---87----85-----85-----84-----

第19区间 第1个20区间 第2个20区间

假设每个区间的间隔为1/3=0.33,则案例中的中位数位于第19位和第20位(2个)三个数值中间,即为第1个20区间的上限(0.33÷2≈0.17),因此中数(Md)=85+0.17=85.17≈85

(四)中数的优缺点

当一组测试结果出现极端数据时,常用中数。这样做并不影响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因为求中数不受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决定中数的关键是居中的那几个数据的数值大小。如在本案例中,33和18就是两个极小值。但中数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中数是根据数据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的,在计算时不是每个数据都加入计算,从而有较大的抽样误差,不如平均数稳定。

三、中数检验法

(一)计算原理

中数检验法是通过对来自两个独立总体的两个样本的中位数来判断两个总体取值的平均状况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它的基本思想是假设两个总体总有相同的分布规律,那么它们的取值将具有相同的平均状态,中数是集中趋势的度量,因此两个总体的中数应该是相等的。两个样本是从两个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那么两个样本的总数也应该大致相同。如果两个样本的总数差异较大,则应否定两总体取值平均状态相同的假设,或者说两总体不具有相同的分布规律。因此其虚无假设是:两个独立样本是从具有相同中数的总体中抽取的。它可以是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双侧检验结果显著,意味着两个总体中数有差异(并没有方向);单侧检验结果显著,则表明备择假设“一个总体中数大于(或小于)另一个总体中数”成立。

(二)计算过程

中数检验法的具体步骤为:

(1)将两个样本数据混合由小到大排列。

(2)求混合排列的共同中数(Md)。

(3)分别找出每一样本中大于混合中数及小于混合中数的数据个数,列成四格表。

(4)对四格表进行X2检验

查X2表求得临界值,若实得X2值大于临界值,X2检验结果显著,则说明两样本的集中趋势(中数)差异显著。

四、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

(1)建立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

H0:男女生的期末成绩没有差异。

H1:男女生的期末成绩有差异。

(2)选择并计算检验统计量。

根据前面计算与推断已知:中数(Md)=85。以下统计男女生成绩大于和小于85的数据个数,并列成四格表。

X2=■

=■=1.59

(3)根据显著性水平α确定临界值。

设α=0.05,由df=1,查X2分布表,求得X20.05 (1)=3.84。

(4)根据统计结果,做出推论结论:

因实得X2=1.59,而X20.05 (1)=3.84;故X2X20.05 (1)。

所以不能拒绝虚无假设,认为男女生期末成绩无显著差异。

五、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中数检验法是通过对来自两个独立总体的两个样本的中位数来判断两个总体取值的平均状况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中数检验法属于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这是它与参数检验相比的最大优点。几乎每种参数检验都有一些严格假设,若不满足这些假设仍然有参数方法处理,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而进行非参数检验不必过多考虑那些假设条件。比如在参数检验中,无论是Z检验、T检验还是F检验,它们对总体参数都有相应的前提假设,如T检验中要求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若是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还要求两个总体方差齐性。在方差分析中,需要满足正态性、可加些、各组方差齐性等基本假设。

但在本案例中,我们并不清楚总体分布是否呈正态,或者对研究总体的其他情况知之不多,这时数据无法满足参数检验的诸多要求和假设。鉴于上述情况,本检验采用了不需要根据总体的分布及参数进行统计的方法――非参数检验(中数检验法)。非参数检验不必过多考虑那些假设条件,对总体分布不做严格假定,这种方法是依据数据的顺序、等级资料即可进行统计推断,在实践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过非参数检验也有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是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例如本案例中,把全部分数按顺序排列后转化为序列数据,即用第一位、第二位等来表示,然后计算中数位置,找出中数,进行X2检验。这时数据变得相对简单,分数之间的差异多样性也变得简单化了。因此,如果某些资料既可以用参数检验,也可以用非参数检验,则应使用参数检验。若所得资料不满足参数检验要求的前提条件,则应使用非参数检验,虽然会浪费一部分信息使得检验的效能低一些,但不至于做出错误结论。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翔平,葛鲁嘉.男女差异心理学[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41-91.

[2] 贾进强.性别心理差异探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4-171.

[3] 朱曼殊.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1-98.

[4] 黄崇龄.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对外语学习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1):108.

[5]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5-128.

篇4

关键词:会计专业;能力差异;重点高校;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53-02

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在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已经在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对于会计学本科毕业生来讲,就业前景应该非常广阔,毕业生应该是不愁找到“饭碗”的。但近年来,一些大企业越来越青睐重点大学会计专业学生,而普通大学出来的学生找工作就处处碰壁。本文就两者的能力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会计专业学生能力差异分析

1.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的发展模式,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其核心是人才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于会计人才也不例外。普通高校的会计学生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创新精神。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极少有创意的提问,也极少有创新的做法。重点高校为了营造创新的氛围,努力将创新意识融入校园文化中,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很多重点高校组织会计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五四创新杯”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竞赛,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丰富本科生的课外活动和培养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打造“亮点工程”,即学校特定阶段的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优秀学生颁奖典礼、毕业典礼和校庆典礼,以及“教师节晚会”、“迎新晚会”和“元旦晚会”等。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而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践能力。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加强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因而采取各种途径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是必要的,实践能力也是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在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上最大的差异。虽然普通高校会计教育也设置了一些实践环节课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实践教学环节并未得以落实,也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导致会计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差(包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达不到单位的要求,就业层次较低,就业质量不高。重点高校把会计理论课程和会计实践课程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实践课程环节。再加上重点高校会计实践条件比较好,监管的力度也比较大,会计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培养出的人才具有高素质的创新能力。所以很多学生未毕业就被企业签走。

3.综合素质。首先,重点高校会计学生由于自学意识强,注重从各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基础知识牢靠,实践能力也很强。其次,重点高校会计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也是非常严格的,通过高质量、严要求的作业,不仅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思维及动手能力,而且使他们养成了治学严谨的态度。最后,重点高校开设很多综合性的选修课程,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校还重视会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种种激励制度和监管制度下,重点高校的会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三者的作用下,重点高校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是理所当然的。以上的种种,都是普通高校不容易做到的,因而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二、形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会计学生能力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学校、老师、学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异。本文主要从学校方面分析原因。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在学生培养方案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于既能满足专业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总体要求应该是博而不杂、专而精深、基础扎实、适应性宽。普通高校会计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缺点:首先课程结构单一,重课本知识,轻实践;再者,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过慢,内容相对陈旧落后;最后,课程设置上主次不分,内容重叠,如有的普通高校会计专业既开设流通企业财务会计,又开设财务会计课程。重点高校在注重课程设置的时效性上做的就比较好。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呈不断缩短的发展趋势,各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应及时调整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部分重点高校的会计教材选用的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每年一换,这样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另外,重点高校的课程比较丰富,除了专业课外,设有很多选修课,另外还有实践课,而且课程安排合理,这样学到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

2.激励机制。好的激励机制能起到积极有效的导向作用,高校的奖学金是激励本科生最常用的手段。但在普通高校奖学金评定时,学习成绩占相当大的比例,实践能力未列为参考指标或所占比例极小。这势必会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卷面成绩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假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比于普通高校把实践经验在奖学金的评选中赋予极小的指标权重,重点高校为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可能把奖学金制中实践经验的指标权重提高,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暑期去企业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其进行实践提供必要的动力和一定的物质保障。

篇5

关键词:工作压力源,IT员工;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

IT业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产业。然而,正是由于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快等工作特点,使得IT员工比其他工作者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员工们要面对沉重的工作任务、紧迫的完成时间、同行之间激烈的竞争,加之行业的知识更新迅速,需要他们不断进行自身的“充电”,以免落伍被淘汰,这导致其身心疲惫不堪,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要想解决员工压力问题,有效实施压力管理,首先要从压力源头抓起。根据以往研究以及对员工的访谈发现,不同类型的员工在工作压力来源上存在差异性。本文以此为研究假设,试图找出IT员工工作压力源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怎样的差异,为消除工作压力源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覆盖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济南、西安等8个城市的国企、民营、外资等不同性质和大中小不同规模的IT企业员工。正式调查采用书面问卷与网络电子版问卷两种方式施测。总共回收问卷234份,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73.5%。其中,男性124人,女性48人,男女比例分别为72.1%和27.9%;年龄分布:30岁以下130人,31至40岁38人,40岁以上4人;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下学历42人,本科89,硕士及博士41人;现任职务:一般职员112人,基层与中高层管理人员分别为40与20人;婚姻状况:已婚60人,未婚108人。

2,研究工具

该量表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Cooper,Sloan和Williams于i988年设计的OSI(0ccupational StressIndicator)职业压力测量指标体系的框架,并且通过访谈以及根据IT员工的实际情况,去掉了“工作一家庭冲突”维度,增加了“知识、技术更新压力”这一新的维度,形成《我国IT员工工作压力源调查问卷》,包括六个维度:职业生涯发展压力、角色压力、组织程序与结构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工作本身压力及知识、技术更新压力。经过预研究及探索性因素分析,证明了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与内部一致性信度。

统计分析工具使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来验证不同分类的IT员工在对工作压力源的感知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工作压力源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性别被试在工作压力源各因子上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总体而言,男性比女性体验到了更高的工作压力,但二者的均值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职业生涯发展压力、组织程序与结构压力、工作本身的压力以及知识、技术更新压力四个维度中,男性体验到的工作压力均略高于女性,而只有在职业生涯发展(p=0.037)与工作本身的压力(p=O.050)两方面,男性与女性在压力源感知上表现出显著差异。

2,工作压力源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中把婚姻状况分为已婚、未婚、离异、丧偶四组。由于样本中后两组的人数极少,因此仅对已婚与未婚两组员工的工作压力源进行差异性检验。

由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已婚员工比未婚员工体验到了更高的工作压力,但两者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工作压力源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

将被试依据年龄分为低、中、高年龄组三个年龄段,其中18-25岁为低年龄组,26-35岁为中年龄组,36岁及以上为高年龄组。对这三个不同年龄段员工的工作压力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在总体工作压力源的感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除了知识、技术更新压力这一维度,高、中、低年龄组的员工在对其它五个压力源的感知上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同时,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职业生涯发展压力维度,中年龄组与高年龄组存在显著差异;在角色压力与工作本身压力两个维度,低、中、高年龄组两两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组织程序与结构压力维度,低年龄组与中、高年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

4,工作压力源在职务上的差异分析

被试职务被分为一般职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四个类别。由于涉及到的高层管理人员样本数很少,只有4人,因此把它与中层管理人员归为一类。

研究结果显示,担任不同职务的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与工作本身压力四个压力源的感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业生涯发展与角色压力两方面,一般职员都要明显高于基层管理人员与中高层管理人员,而在工作本身压力方面则刚好相反。并且在人际关系压力方面,基层管理人员体验到的压力最高。

5,工作压力源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将被试依据其学历水平分为高中或中专以下、大专、本科以及硕士及博士四个组,然后对这四组员工的工作压力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后发现,不同学历的员工在整体压力源感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有在职业生涯发展与工作本身压力两个压力源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同时,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职业生涯发展压力维度,中专及以下学历员工与本科、硕士及博士学历员工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学历越低的员工体验到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压力也越高。在工作本身压力维度,本科以上学历员工感受到的压力高于低学历员工。这是因为高学历员工一般处于团队中的核心位置,在工作中会被赋予更多的任务和更高的责任,感受到的压力自然会高一些。

三、结论

根据工作压力源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不同背景的员工在部分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1,性别与工作压力源

总体而言,男性比女性体验到了更高的工作压力,但二者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只在职业生涯发展与工作本身的压力两个维度中,男性感知到的压力明显高于女性。

一般情况下,男性员工在工作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分配更多的任务,并且他们出差、应酬的时间要多于女性,因此繁重的工作量使得他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来自于工作本身的压力。通常男性要承担来自家庭、工作、社会等多方面的责任,因此相对于女性而言,他们更注重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渴望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更多的晋升机会。因此,男性员工比女性体验到了更高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压力。

2,年龄与工作压力源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员工在总体工作压力源的感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低年龄

段员工的压力体验最大,其次为中年龄段,最后为高年龄段。年轻员工此时正处于从学校走入社会的转折时期,由学校相对轻松的环境进入紧张的工作环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往往使很多员工无所适从。尤其是IT企业,工作负荷重、难度大、技术更新速度快,使得很多年轻员工不堪忍受而纷纷跳槽。并且我国的IT企业发展较晚,普遍规模较小,组织结构与管理各方面都不成熟,可能与他们理想中的工作环境反差较大。这一系列的现实情况都使年轻的IT员工感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此外,在职业生涯发展压力维度,中年员工的压力感受最大。有人把IT行业比作“青春职业”,认为如果在30岁之前还没有得到晋升,就只能被淘汰。由此可见,处于中年员工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年限,是企业提拔的主要对象。这一年龄段的员工也经常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感到忧心忡忡。

3,职务与工作压力源

担任不同职务的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与工作本身的压力四个压力源的感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业生涯发展压力与角色压力两方面,一般职员都要明显高于基层管理人员与中高层管理人员,而在工作本身压力方面则刚好相反。基层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压力最大。

在一项《中国IT行业人才现状》的调查中,将近20%的员工提到角色冲突,比如“任务完成了,又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重新修改”。在访谈中也经常听到这种声音,尤其是底层的程序员,他们要完全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完成一个程序,而传达需求的往往是项目组长或负责人,这中间就难免会产生偏差或歧义。辛辛苦苦做出的程序要么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要么和他们的初衷不符,最后还要翻工或重复修改。在工作本身的压力维度上,管理人员相对于普通员工的感受要强。虽然普通员工的工作量可能比较大,但他们对于任务的执行是一种程序式的,一旦熟悉和适应后压力就会下降。而对于管理层来讲,他们对公司的发展和管理负有重要责任,不仅要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执行上级的任务,还要参与公司决策的制定。总之,他们的工作属于既“劳力”,又“劳心”。许多研究者在专门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研究中也指出,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特殊群体具有更高的工作压力。在人际关系压力方面,基层管理人员体验到的压力最高。这是因为基层管理人员处于一个“上传下达”的地位,既要让领导满意,还要与下属员工建立起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自然会体验到更高的人际关系压力。

4,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压力源

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员工在总体工作压力源上的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在职业生涯发展与工作本身的压力两个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学历越低的员工,其职业生涯发展压力越大。显而易见,近几年,随着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如此,在工作后的评职称、晋升等很多方面,学历都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学历低的员工在这方面的压力感受会更强烈。

篇6

关键词:手机成瘾倾向;人际关系;大学生

引言: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98.9%的学生拥有手机[1]。国内有不少研究者对手机成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韩登亮、齐志斐[2]将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应的一种病症。并认为它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心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本研究旨在通过贵州省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状况分析,了解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的变化趋势。

一、研究方法

(一)对象。本次调查选取贵州省各地区的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150名,一共对七所高校发放问卷1110份,回收问卷为900份,回收率为81.0%。其中有效问卷为852份,有效率为94.6%。

(二)研究工具。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本研究选用了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

MPATS):由熊婕等编制,适用于诊断大学生的手机成瘾。MPATS 采用1(非常不符合)至5(非常符合)级计分,共 16个项目,包括戒断症状、突显性、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4个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

(三)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5.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分析得到,大学生手机成瘾中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维度在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戒断症状维度在性别上出现显著性差异(P

(二)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年级的差异分析

由表1可知,大学生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维度在年级上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

(三)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专业的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大学生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维度在专业上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

(四)不同学习成绩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差异分析

由表5可知,大学生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各维度在学习成绩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三、讨论

(一)大学生不同专业在手机成瘾倾向上的差异比较。通过对表格里的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不同专业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中的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理科专业和管理学科专业在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专业的得分。根据对现实生活中这几类专业学生的了解,大学生在不同专业上并非全是如此,根据自我的了解,应该是在社交抚慰这一维度上,文科专业的学生的得分应高于理科专业和管理学科专业学生的得分。通过数据结果的表明,我们可以推测文科专业的学生在社交这一方面要比理科生和管理学科生好,因为文科生善于语言上的交流,而理科生在思维和认知方面要比文科生好,也有可能是因为个人因素有关,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思维、学习上存在的压力等方面是不相同的。所以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二)大学生不同学习成绩在手机成瘾倾向上的差异比较。通过表格里的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不同的学习成绩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中的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四、结论

贵州省女大学生的戒断症状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的得分;大学生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维度在年级上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

0.05);大学生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各维度在学习成绩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 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90-92.

篇7

【论文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行为事件访谈、编码分析及差异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胜任力模型。其中管理素质维度包括价值取向、诚信正直、责任意识、权力取向等因子,管理能力维度包括协调监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激励指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因子。

一、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胜任力的内涵

斯潘塞(Spenser)对胜任力( Competency)的定义,即“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它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它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不仅与个人所承担的工作有关,还能影响其预期或实际的反应、行为与绩效表现。”

管理胜任力是指管理岗位上的胜任者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普通者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行为特征,亦即在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环节中,胜任者所表现出来的显著优于普通者的个性特征。

民营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和监事会成员等均是高管团队的组成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个人特质、能力大小不同、岗位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有可能出现表现优秀和表现平平的高管人员。作为竞争非常激烈的民营企业,对高管人员的要求尤其严格,本文认为,民营企业的高管胜任者在各自的管理岗位上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区别于绩效平平者的各种个J性特质的集合,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的个人知识、技能、个性等即是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胜任力。它是甄别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二、民营企业高管人员的胜任力初始模型构建

1、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胜任力词典编制

首先进行在文献查阅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民营企业高管人员所有可能的胜任力项目,借鉴全球500强管理人员通用胜任力词典的描述,编制出本研究对象完整的胜任力构成要素,具体包括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名称、定义及评价等级等详细描述。

2、行为事件访谈

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胜任力模型由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构成。对于两类胜任力,我们是采取行为事件访谈方法来进行区分的。因为行为事件访谈法提供了一个人在实际工作情况中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怎么想的和感觉如何等这些方面的信息。它提供了时间压缩的观察,它能使研究者获得被访谈人在几个月、几年内发生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直接观察或对实时模拟中表现的行为的编码效率更高。

本研究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各选定5名高管人员作为优秀组和一般组的研究样本,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步骤如下:①访谈开始阶段的自我介绍和解释;②了解被访谈人的工作学习经验;③深人挖掘被访谈者的行为事件(一般采用STAR法);④求证被访谈者所需特质;⑤结束语。

3、编码分析

整理行为事件访谈的内容,对文本中的关键事件独立进行编码分析,以句子为分析单位,区分并提炼事件出现胜任力的行为指标,进行归类和编码,记录胜任力的代码和强度等级。

4、差异分析

接下来进行胜任力差异分析,找出区分绩优组和普通组的胜任力要素。采用频数、评价等级最高分、平均评价等级分数等指标来检查显著性差异,尤以第三个指标(平均评价等级分数)为优。

从上述指标中找出显著性差异的胜任力要素的并集即是初始鉴别胜任力,其它的有共性的胜任力要素则是基准性胜任力。

(1)频次分析。汇总行为事件访谈编码中胜任力出现的频次及等级(转化成z分数),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访者在胜任力L的显著性差异,首先采用频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结果表明两组被访者在0.05统计学水平上差异显著的胜任力因子分别是:价值取向、诚信正直、责任意识、战略决策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2)平均等级分分析

对频次指标差异不显著的胜任力因子,再用双样本T检验,筛选平均等级分指标在0.05统计学水平上有显著差异的胜任力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差异分析的结果得到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胜任力初始模型,即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如表3所示。

三、胜任力模型维度确定

为了对胜任力模型构思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变量清晰的维度结构,需要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设计分两个阶段进行,初试问卷设计和正式问卷设计。第一阶段,初始问卷中包括被访者的基本信息和问卷的主体信息两部分。其中基本信息包括被访者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位、工作行业、任职时间等;主体信密、采用Liket5点量表法进行设计若干与初始鉴别胜任力要素的典型行为有关的题项,让被访者针对题项,对胜任力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1=无关,2=不重要,3=比较重要,4=重要,5=非常重要)。问卷编好后,请业内专家团队对题项的表达及文字组织方式进行讨论与修正,保证题项涵义清晰明确,易理解。最后随机排列题项,形成初始问卷。为了保证测评的效度,对问卷先行小样本测试,进行题项和重要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正式问卷。

将设计好的问卷采取纸质版与网络电子版两种方式发放,发放的样本数以问卷题项数目的3-5倍为宜。回收问卷时,为确保统计分析的正确性,按下述原则回收有效问卷。第一,问卷填写中无遗漏和空白,能够完成问卷中的所有题目。有1道或1道以上题目未作回答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填写太随意、不认真,如对连续超过10道题均选择相同答案视为无效;第二,按要求完成问卷中的所有题目,同一道题目选择了多个答案的问卷视为无效。

然后对问卷调查后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即可得到胜任力模型的维度结构。

篇8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血压;动脉压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orrelation and significance by different arterial pressure valu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iosclerosis. Methods Among 113 patients receiving coronary angiogram, there were 74 cases withou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and 39 cas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They all received Judkins method and left and right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m through right radial artery. Records during angiogram were made on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of non-invasive brachial arterial pressure, invasive radial arterial pressure, invasive central arterial pressure to analyz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and arterial pressure.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of invasive central arterial pressure, non-invasive brachial arterial pressure, and invasive radial arterial pressure in n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P>0.05), and their difference of pulse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various measures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orresponding arterial pressure, pulse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n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P>0.05). Pulse pressure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on-invasive brachial arterial pressure and 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contain good correlation and consistency, while arterial pressure measurement reveals limited refl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Key words】 Coronary arteriosclerosis; Blood pressure; Arterial pressure

血压是临床检测的常规项目[1], 多采用无创肱动脉压, 其采用动脉外测的压力数值来反映血液对管壁内的压力, 给临床带来了便利, 但随着动脉硬化的进展外测的数值是否能真正地反映血管内的压力, 两者是否有较好的一致性及相关性, 尚无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不同方法的动脉压值相关性及其在冠脉动脉硬化中的意义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接收的113例冠脉造影患者, 排除结构性心脏病、继发性高血压及瓣膜发生严重病变的患者, 此外, 造影剂过敏患者也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患者中男66例, 女47例, 年龄38~85岁, 平均年龄(59.5±9.5)岁。冠脉造影结果显示:74例为非冠心病患者(非冠心病组), 39例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

1. 2 方法

1. 2. 1 血压测量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Judkins法, 经右侧桡动脉路径行左右冠选择性冠脉造影。在造影过程中分别记录无创肱动脉压、有创桡动脉压及有创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并分析冠脉病变与动脉压的关系。

1. 2. 2 冠脉硬化程度评判标准 造影结果由2名医生共同分析冠脉病变类型。若显示管腔内径狭窄的程度≥50%, 则诊断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的诊断标准为狭窄部位累及左前降支(LAD), 或累及左回旋支(LCX), 或狭窄累及右冠状动脉(RCA), 则定为单支病变;若有2支发生了狭窄则定为2支病变;若3支均发生狭窄, 则定为3支病变。此外, 若左主干(LCM)发生狭窄病变, 同时伴随RCA狭窄, 则定为3支病变组;若不伴随RCA狭窄, 则定为2支病变组。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比较 非冠心病组患者有创中心动脉压、无创肱动脉压、有创桡动脉压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方法下脉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无创肱动脉压、有创桡动脉压、有创中心动脉压相互间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方法下脉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相应动脉压及脉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动脉压与桡动脉压相应的差值在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冠脉病变与动脉压的关系 不同支数冠脉病变患者各种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血压是临床检测的常规项目, 其反映动脉内血管的压力, 可以分为无创压和有创血压测量值。有创压又分为中心动脉压及周围动脉有创压[2, 3]。目前无创测压非常便利, 临床多采取肱动脉或桡动脉的无创压力来反映血压的高低和指导用药。有研究显示肱动脉处的无创压力和桡动脉有创压力间有差异, 两者的无创压无差异[4-6]。但随着动脉硬化的程度加重, 动脉外测的无创测压值是否能真正反应血管内的压力值得研究[7, 8]。

非冠心病组患者有创中心动脉压、无创肱动脉压、有创桡动脉压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方法下脉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了不同方式测得血压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相应动脉压指标值间也未见显著差异。在冠脉不同程度的病变分组分析中也未显示显著差异, 进一步显示冠脉动脉硬化程度与不同部位所测得数值无明显的相关。

综上所述, 临床无创肱动脉压与有创压有较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其在临床上更具实用性及便捷性, 但动脉压值的测量从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反映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

参考文献

[1] Mancia G, Rosei EA, Cifkova R, et al. 2003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3, 31(28):2159-2219.

[2] 廖荣, 彭锐. 无创血压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护理学报, 2010, 17(11):20-22.

[3] 胡祥芹, 王春梅. 有创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008, 22(1):193-195

[4] 刘丽萍, 陈建昌, 徐卫亭, 等. 有创性血压和无创性血压的对比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24):5738-5739.

[5] 刘兵, 季福绥, 林颖, 等. 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关系的探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 15(4):277-280.

[6] 李潇丹, 曲彦. 上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差异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23):18-20.

[7] 吴琪, 徐聪聪, 刘江, 等. 有创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和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5):479-482.

篇9

关键词:脂肪肝;非脂肪肝;血常规;差异分析

脂肪肝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使肝细胞内脂肪堆积量过多,进而导致肝细胞发生病变的常见临床疾病[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可能恶化至肝硬化、肝癌或肝功能衰竭等症状[2]。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3],及时地诊断和治疗能有效控制其病情发展,使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恢复正常。

现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脂肪肝患者和非脂肪肝患者各13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共2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脂肪肝患者和非脂肪肝患者的血常规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检测值的差异性,为脂肪肝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其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脂肪肝患者和非脂肪肝患者各1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均具有齐全的体检有关资料,其中脂肪肝患者经临床诊断均已确诊。在对象选取过程中,应排除患有病毒性肝病、糖尿病等患者,以保证血常规检测值的准确性。观察组患者130例(男68例,女62例),年龄23~64岁,平均(43.7±2.3)岁;对照组患者130例(男64例,女66例),年龄25~67岁,平均(44.3±1.7)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的所有过程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1.2 血常规检测方法 对所有患者禁食12h以上,采集患者早晨空腹时的血液样本,并收集血清,在血液采集当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标本生化检测[4]。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对2组患者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血常规观察指标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将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脂肪肝患者和非脂肪肝患者各13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260例)的各项血常规检测指标(见下表1)。

3 讨论

肝脏作为人体胚胎期的主要造血器官,其病变情况与血液中多种指标水平有密切联系。肝脏中的脂肪堆积不利于肝脏内血小板生成素的形成,直接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脂肪堆积还会对肝脏内酶的活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血液粘度的升高,不利于细胞内血小板的释放,进一步降低血小板数量,使脂肪肝患者的PLT水平低于非脂肪肝患者。

红细胞的顺应性是指当肝细胞发生脂肪变形时,红细胞受到挤压而无法发生有效形变,流动性降低,使局部红细胞数量增加。肝脏的病变可直接导致红细胞顺应性的大幅降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脂肪肝患者的Hb、RBC、HCT、WBC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而脂肪肝患者的PLT指标水平则低于非脂肪肝水平,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进一步证明血常规的指标水平可以作为脂肪肝患者的判断依据。此外,脂肪肝患者的白细胞浓度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在脂肪肝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可将白细胞数量作为脂肪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通过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并判断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对于脂肪肝的诊断治疗和病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永军,孙杰生,王炳元,等.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02(08):163-166.

[2]王润.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9(04):55-56.

篇10

[关键词]医学生;情绪;情绪管理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观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1]。它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构成,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其中,积极情绪能拓宽注意范围、提高行动效能,有助于机体获得身体、智力和社会资源;消极情绪则是指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2]。随着“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理论的提出,相关的研究逐渐深入[3],人们也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商的挖掘和培植,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4]。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也需要及时、有效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医疗活动中。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医务人员若能理解和掌握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将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的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因此情绪管理能力是医务人员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在校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具有学制长、课业负担重、学习和就业压力大等特点,这使得医学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中,往往重视基础教育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因此,应对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通过调查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本科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现状,探讨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特点,以期为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依据。现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作为研究现场。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先按每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及影像医学)进行分层,再在各专业的各年级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被抽中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均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25份,有效问卷779份,有效率为94.4%。其中男生228人,女生551人;年龄17~25岁;城市100人,城镇167人,农村512人;大学一年级169人,大学二年级243人,大学三年级238人,大学四年级129人;临床医学专业253人,护理学240人,检验医学147人,影像医学139人。

1.2方法

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时遵循自愿原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匿名填写,现场作答,统一回收。问卷共涉及2个部分:医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和自编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

1.3研究工具

1.3.1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

包括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学习成绩等15个条目。

1.3.2自编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

该量表包含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4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3,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91,4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64、0.751、0.777和0.741。经效度检验,量表的模型拟合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效度。量表采用1~5级评分制,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情绪管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或t')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2结果

2.1不同性别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医学生中,男生的情绪评价能力评分低于女生(P<0.05)。而男、女生的量表总分、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情绪管理能力量表总分、情绪评价能力、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4种教养方式医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民主型家庭医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评分高于专制型家庭(P<0.05)。4种教养方式医学生的量表总分、情绪评价能力、情绪感知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医学生情绪波动情况构成

53.53%的医学生情绪波动处于“学期末”这一阶段,而放假期间出现情绪波动最少(8.73%)(见表4)。

2.5学校开展情绪管理相关活动情况构成

所调查的医学院校中,学生认为没有开展和很少开展情绪管理相关活动的占96.28%,而认为经常开展情绪管理活动的仅有3.72%(见表5)。 q

3讨论

3.1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中女生的情绪评价能力评分优于男生(P<0.05),男、女生在情绪管理能力量表总分及其他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总分无明显差异,这与肖双艳等[5]研究结果相似;女生的情绪评价能力评分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的情感较为丰富且比较感性有关,女性遭遇烦恼的时候,一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多数会向同伴或亲人倾诉,以期获得帮助。而男生在大学阶段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情绪比较容易激动,情绪评价能力相对较弱,加之男性通常被社会赋予强者角色,被认为是勇敢、刚强、不易被困难击倒,所以即使遇到困难或情绪不适时也较少向别人倾诉或寻求外界帮助。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5]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情绪管理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个体对情绪的认识和调控,是对情商的开发和培植,是培养其驾驭情绪的能力,与是否独生子女无明显联系。

3.2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差异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形成、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6]。不良的教养方式可降低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形成自卑心理。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会使个体形成胆怯、依赖、惧怕、躲避、不善交际、逆反、压抑等个性,而这些不良个性特征都可能导致其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面对问题[7]。本研究结果显示,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4种教养方式医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民主型家庭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较专制型家庭好(P<0.05)。这与孟佳[8]的研究结果较为类似。分析认为民主型家庭环境的孩子能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且能更自由地实践自己的想法,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有较多理解,其情绪表达能力自然好些。专制型家庭环境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管制太多,易限制孩子的发展,情绪表达能力也容易欠缺。

3.3医学生情绪波动情况和学校开展情绪管理相关活动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53.53%的医学生情绪波动处于“学期末”这一阶段,而放假期间出现情绪波动的最少(8.73%)。所调查的医学院校中,学生认为没有开展和很少开展情绪管理相关活动的占96.28%,而认为经常开展情绪管理活动的仅有3.72%。分析认为,“学期末”这一阶段,通常是考试较集中的时期。医学生学习负担重,课程多,压力大,在考试较集中时期的情绪波动也较为明显。目前医学院校仍然非常重视传统的教与学,认为专业课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也将其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而对人文知识的传播相对较弱,社团类活动较少,医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大多也是练习专业技能操作和做实验,对情绪管理的认识不足,也不够重视,因此较少开展此类活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医学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认识和培养,必要时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学生文化素养,经常性地开设有意义的各类活动,鼓励其遇到情绪问题时及时寻求外界帮助,增强其对消极情绪进行调节的技巧,不过度压抑情绪,也不随意发泄情绪。同时鼓励辅导员加强对情绪管理的培养,因为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比较密切,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更应注意教育、引导学生寻找合适方式缓解压力、表达情绪,从而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非.情绪控制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116.

[4]肖双艳,徐天真.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37(4):197.

[5]张斌,蔡太生,罗艳红.父母教养方式与罪犯人格形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964.

[6]刘艳,张莹,史新竹,等.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1654.